范本可以为我们提供启示和灵感,使我们的写作更加生动有趣。通过欣赏范文,我们可以了解不同风格和不同主题下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八年级语文课本目录人教版大全(16篇)篇一
独坐幽里,弹琴复长。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趣,其实却是独具匠心的大手笔。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并非常人可与之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陪伴着自己。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啸(肃萧)。
(二)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
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而响,夜深人静,清远而动听。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玉笛”,指玉制的笛,或是笛子的美称,或是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唯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习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
“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笛声来自何处,何人在吹?是和自己一般的游子?是乐工?是歌妓?这些都让诗人和读者去猜测。而这些又都无须一一去分别,因为思乡之情对游子来说,都是共有的。它绵绵不绝,弥漫在夜空中,缠绕在游子心头,抹不去,化不开。“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园(圆)。
(三)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赏析:“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只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所以此时,他的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漫(曼)。
(四)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解漫天雪飞。
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时间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言绝句。虽然诗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寻常景,但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展示出满眼风光、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
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这勇气非常可爱。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如果说此诗真有寓意,就应当是其中所含的一种生活哲理。从韩愈生平为人来看,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力矫大历平弱纤巧诗风的、主张“不平则鸣”的“韩孟诗派”开山人物,颇具胆力。他能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不为无因。他除了自己在群芳斗艳的元和诗坛独树一帜外,还极力称扬当时不为人重视的孟郊、贾岛,这二人的奇僻瘦硬的诗风也是当时诗坛的别调,不也属于“杨花榆荚”之列吗?由此可见,韩愈对他所创造的“杨花榆荚”形象,未必不带同情,未必是一味挖苦。甚而可以说,诗人是以此鼓励“无才思”者敢于创造。诗人对“杨花榆荚”是爱而知其丑,所以嘲戏半假半真、亦庄亦谐。他并非存心托讽,而是观杨花飞舞而忽有所感触,随寄一点幽默的情趣。诗的妙处也在这里。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可能有不同的领悟。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惟(唯)作(做)。
【练习巩固】。
1.《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的句子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句子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请写出这首诗。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一诗中借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诗人勤奋努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八年级语文课本目录人教版大全(16篇)篇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月下独酌李白唐。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羌村三首(之三)杜甫唐。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登楼杜甫唐。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唐。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黄沙茫茫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唐。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望月有感白居易唐。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雁门太守行李贺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唐。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别云间夏完淳明末。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八年级语文课本目录人教版大全(16篇)篇三
回顾·拓展一
6北京的春节
7*藏戏
8*各具特色的民居
9*和田的维吾尔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11*灯光
12为人民服务
13*一夜的工作
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拓展三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15凡卡
16*《鲁滨孙漂流记》
梗概
精彩片段
17*《汤姆·索亚历险记》
梗概
精彩片段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1*我最好的老师
口语交际·习作五
回顾·拓展五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成长足迹
依依惜别
古诗词背诵
1七步诗
2鸟鸣涧
3芙蓉楼送辛渐
4江畔独步寻花
5石灰吟
6竹石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8已亥杂诗
9浣溪沙
10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综合复习
1养花
2生活是多么广阔
3中华第一龙
4狱中联欢
5名碑荟萃
6琥珀
7智慧之花
8看说明书做玩具小台灯
9给外地亲友写封信
生字表
八年级语文课本目录人教版大全(16篇)篇四
表现是流泪。
第一次的泪:祖母亡故,老父解职,家境惨淡,因百感交集而簌簌地流下泪来,为背影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这次掉泪表现出触境伤情的悲哀。
第二次的泪是父亲为买几个橘子,不顾年纪大、手脚笨,攀上爬下,沾泥带土,被其深厚、真挚的爱激动得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一个快字说明动情之深,反应之速,衬托出父亲在特定的环境下,给作者留下的背影,印象是很深的,也是最难忘的。这次掉泪是情不自禁,为父亲的背影所感动。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又是一次复杂的心态显示。怕父亲看见了要伤心,应是赶紧拭泪的主要原因;怕别人看见了不仅是怕自己显得不雅,而且也怕要给父亲带来难堪。
第三次的泪,是在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的时候,离情别绪,悲伤惆怅,使得眼泪又来了。一个又字,反映出作者悲其家境惨淡,感其父子情深,叹其相见无期,达到了情不能自已的境地。
前一个唉用的是逗号,表示短叹;后一个唉用的是感叹号,这声长叹是前面那声短叹的感情递增,表达了对健康欠佳的父亲无限的思念,也表达了对辛苦辗转的自己无力尽孝的愧疚!
文章特色。
1、新奇独特的角度;。
2、入微的细节描写;。
3、简练、平实的语言。
八年级语文课本目录人教版大全(16篇)篇五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语言文字的表达需要一个积累和内化的作用,长期而大量的阅读是最好的积累。当孩子的语言有了很深的积淀后,写作水平就会逐步提高。
那些成绩优秀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喜爱阅读。因为阅读广泛,相较于那些不爱读书的孩子,他们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更加突出,学习能力也比较强。
阅读量大的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积累,词语的积累,素材的积累,情感的积累,在写作上就会有异于常人的用词和构思。总之,他们由于见多识广而语文根底厚实。
坚持阅读是培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多读一些文辞优美、气魄宏大的散文,对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帮助,比如《鲁迅文集》,《读者》杂志对培养这些能力和素养都很有帮助。
博览群书不但是孩子语文素养的基本功之一,而且是孩子成材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丰富的知识是创造力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也是见识增长,智慧来源的途径之一。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远离名著,培养孩子阅读经典名著要从小引导,循序渐进。同时要注意不但要阅读,而且要写读书笔记或者书评。
1.《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3.《亲爱的爸爸妈妈》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聂华苓,华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等。
5.《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7.《信客》选自《秋雨散文》。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8.《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的作者、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中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叶圣陶集》里。
9.《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诗人。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序》、《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10.《陋室铬》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11.《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明朝散文家。
12.《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13.《望岳》《春望》《石壕吏》选自《杜诗详注》。作者杜甫,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风沉郁顿挫。他的大量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尤其是他的“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春望》、《北征》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篇章,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他的诗因此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也被尊为“诗圣”。
14.《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15。《答谢中书书》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南朝梁代人,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有《陶隐居集》。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的词首开豪放之先河。散文创作成就也很高,是“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之一。
16.《观潮》选自《武林旧事》。作者周密,字公瑾,宋代湖州人。17.《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出身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18.《使至塞上》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作者王维,字摩诘,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是盛唐极负盛名的诗人,画家。
19.《渡荆门送别》选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仙”,其诗的艺术特色是想像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
20.《游山西村》选自《剑南诗稿》。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诗人,现存诗作近万首。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等传世。
八年级语文课本目录人教版大全(16篇)篇六
unit10youaresupposedtoshakehands.
sectiona2d。
凯蒂:昨晚为留学生举办的欢迎派对怎么样?
约翰:真棒!我交了一些新朋友,不过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凯蒂:什么事?
约翰:我遇到了一个名叫佐藤的日本男孩,正当我伸出手(要跟他握手)时,他对我鞠躬了。
凯蒂:那就是日本人跟别人打招呼的方式。如果你不对他们鞠躬还礼,那就失礼了。
约翰:我不知道这个礼节,所以我只站在那里伸的手,最后我还是鞠躬还礼了。
凯蒂:我记得去年第一次见玛丽的时候,我也和你一样。我伸出手,而令我惊讶的是,她亲吻了我的双颊!
约翰:若她要亲我的脸颊,我可不介意!
凯蒂:呵呵,很有趣。而后来我知道法国人见面时都会亲吻对方以示礼貌。
sectiona3a。
特雷莎.洛佩斯卡利哥伦比亚在我的家乡,人们的时间观念不强。我们不喜欢生活匆忙,所以我们不介意别人偶尔迟到一会儿。如果你和一个朋友说好要去他们家吃饭,你去得稍晚一点是可以接受的。我们喜欢慢慢享受属于我们的时间。我们珍惜平日生活中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时光。有空的时候,我们也常常会临时上朋友家拜访,我们不必总是列计划见朋友。当与朋友见面时,礼貌的做法是,男生们互相握手,而女生们互相亲吻面颊。我们通常会在小镇中心四处走走,尽可能多地与更多朋友会面!
马克.勒布朗洛桑瑞士在瑞士,守时非常重要。我们毕竟是以时钟和手表闻名的国度!如果有人约你在正午相见,那么你就必须在正午时赶到。如果你只是迟到了15分钟,那你的朋友都有可能会非常生气。因此,每次我去见朋友都会尽力做到守时。我总是早早出门以避开拥堵交通,因为我认为让别人等是非常不礼貌的。而且,我们也从不事先未打电话便登门拜访朋友,我们总是事先做好拜访朋友的安排,约好一起做有意思的事情,或是一起去某地玩。
sectionb,2b。
亲爱的劳拉:
谢谢你的来信.是的,我非常享受这次的法国交换项目,而且过的很好,甚至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好.我在到达之前还有点紧张,但是事实证明这是毫无必要的.我所在的寄宿家庭非常好,他们想尽办法让我体验到家的感觉.你可能不相信,但我的法语提高得非常快.我现在能够非常自如的说法语.尽管还是会犯很多错误,但这并不像过去那般困扰我了.
我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适应国外的餐桌文化.你可以想象得到,这边的情况与家里的有很大的区别.例如,不应该把面包放在盘子里,应该放在桌面上.你的手应该由始至终放在桌上,但不要把胳膊肘放上去.不得不承认,要记住这些条条框框很难,但是我会慢慢习惯的,也会慢慢适应的.我会尽快给你写信,告诉你我在这边的生活情况.希望你能度过一个很好的学年.
林跃。
文档为doc格式。
八年级语文课本目录人教版大全(16篇)篇七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舟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晓出慈净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八年级语文课本目录人教版大全(16篇)篇八
九年级下册的古诗词是中考当中的热门内容,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这个准备,学习好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黄沙茫茫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八年级语文课本目录人教版大全(16篇)篇九
各位评委,老师: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报告文学家吴刚的佳作,被评为中国最佳报告文学。本文的作者根据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怀着极为痛惜的心情向世人报告罗布泊的今昔,写出罗布泊这一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之要冲而闻名于世的仙湖,由昔日的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变成今天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的悲剧的原因,告诉人们罗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来人为造成的悲剧,从而呼吁人们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否则,这样的悲剧将继续上演。
本文是历史教训的总结,报告水资源的滥用怎样破坏了生态环境,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前车之鉴昭示西部大开发应注意的一个战略重点,就是必须抓好生态环境建设。
2、学生分析。
现在的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初中的学习节奏和特点,基本学会了一点学习初中语文的`方法。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自觉地查找和收集资料。相当一部分学生拥有家庭电脑并能上网,这为查找和收集资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途径和更为便捷的方式。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教材的特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想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体会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和整理资料以及概括要点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科学理性和人文情怀。使学生树立生态、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原因。
2、理解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西部开发中该吸取那些教训。
3、探究文本,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强烈的环保忧患意识。
四、教学困难。
恐怖的罗布泊!大家都想一睹它的风采。然而它又远在千里之外,我们的学生不可能对它进行实地考察。那么,通过什么方式来了解罗布泊呢?对!运用信息技术。我是这样考虑的:1、关于罗布泊的信息,网络化教学可拓展学习空间,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2、我校八年级学生求知欲强,积极性高,能熟练地使用internet,有较高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我也利用信息技术上网为学生搜集一些图片,有仙境美景,也有荒漠惨像,利用这图片唤起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视频链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然后个性阅读,让学生初步感知,再利用自我探究、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把握文章主旨。教师从中点拨,穿插思想教育。
那么信息技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它的功效,如何实现整合呢?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以下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我把这节课学生活动主要过程先呈现给大家。活动主要分三块“课前准备”、“课堂展示”、“课后总结”。注重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课前分组准备、网络自主学习。
根据这节课的特点,课前提前两周,布置学习任务,按专题,分成四个小组: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青海湖的过去和现在、月牙泉的过去和现在、相关的受人为破坏的例子。让学生通过网络收集与专题有关的资料,并整理、筛选、加工,做成课件。
这一环节设计我主要考虑一是利用现有网络资源,让学生主动参与,进行小组协作学习。经过合作交流、筛选、分析、加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完成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二是我想通过这个环节来锻炼他们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课前出示课题(画面配上月牙泉歌曲)。
此环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营造忧伤的情感氛围。
第二板块:导入设计。
有这样一句公益广告:珍惜地球水资源,否则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
同学们,人类破坏生态环境,浪费地球资源,最后遭殃还是我们人类自己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一起走进受到人类破坏的地方《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既与本文主题紧密相关,又能引发学生的忧患意识,为学习文本奠定情感基础。)。
第三板块、解题:
1、“泊”是什么意思?你认为“泊”应是什么样子的?
2、课文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
3、针对题目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4、再读题目,同学们能读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感情激调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锻炼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也为学生学习课文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法——从题目入手解读文本。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不是教师提问,由教师领着走到学生自己走,由学生自己研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第4问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感情基础))。
第四板块、整体感悟。
八年级语文课本目录人教版大全(16篇)篇十
一、教材分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报告文学家吴岗的佳作,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报告文学。本单元的内容,以不同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和思考。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作者怀着极为痛惜的心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布泊的今昔,揭示了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
二、学情分析。
本文浅显易懂,饱含感情,适合学生自读。八年级学生是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批受益者,接受的是新课程理念,他们已经基本适应了初中的学习节奏和特点,基本学会了一点学习初中语文的方法。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自觉地查找和收集资料,学生也基本习惯了自我探究、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应该可以通过小组互助合作的形式顺利完成。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品味报告文学的语言特点。
3、培养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品味报告文学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
四、教学过程:
(一)读题入课。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进入课堂,请同学们读课文的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抓住“泊”“消逝”“仙湖”三个关键词入手提出问题: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的仙湖?什么时候消失的?为什么会消失?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后果?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也使学生初步掌握了本文的感情基调。
(二)初读感知。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行文思路,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1、检测预习。(出示文章的重点字词,疏通字音、词意)。
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戈壁滩。
2、默读课文,并寻找下面几个问题的关键词:
(1)今日的罗布泊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关键词“沙漠”、“神秘”)。
(2)过去的罗布泊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关键词“仙湖”、“绿洲”)。
(3)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关键词“四盲“、”改道”)。
(4)同样的悲剧还有吗?(关键词“青海湖”、“月牙泉”)。
3、针对以上问题,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发出怎样的呼吁?
悲痛、惋惜。发出了“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的呼吁。
(三)品读赏析。
品味语言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的主环节,不光要在教学时间上予以充分保证,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具体操作上。我从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两方面设计此环节:1.教师指导(1)提出问题:找出给你触动很深的句子读一读并试作赏析。(2)提示:你可以从词语、标点、句式、段式、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选用的角度去考虑。(3)举例:如果把“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改成“罗布泊的‘泊’字左边是三点水”。比较两者,就会发现,“,”在文中作短暂的停顿,“,”和“!”加强了语气,这两个标点,有力地强调了罗布泊原先是也理应是有水的仙湖这强烈的感情。它在文中独立成段,语气更为强烈。(4)播放有关罗布泊的影音视频,加深学生的理解。2.学生学习(1)默读,作批注。(2)在教师组织下合作交流。(3)交流过程中边朗读边体会。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找出给你触动很深的句子读一读并试作赏析。
1、体味真实性。
(1)《汉书•西域传》记载了……另据史书记载……(作引用)。
(2)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列数字)。
2、感受形象性。
(1)对比:集中体现在对罗布泊今昔情况进行对比。
(2)拟人:写胡杨林,“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3)排比:如“四盲”,遗憾之情、谴责之意呼之欲出。
3、体会抒情性。
(1)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
(2)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3)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
(四)探究延伸。
为了突破难点,我请同学们重点阅读课文第11-13段,再次品读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以其中的数据为突破口,从而引出“盲目”一词,并深入分析它的深层含义。那么同样的悲剧还在上演,引出青海湖与月牙泉,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为了巩固成果,设计了一道题目:胡杨的诉说。加深学生的理解,并达到将学生的思想转化成文字的目的。
八年级语文课本目录人教版大全(16篇)篇十一
1、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
1、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数的认识。
1、正确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
3、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正确读、写0——20各数。
4、能说出个位、十位数位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初步了解进制。
5、认识符号“=”“”“”的含义,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数的运算。
1、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2、比较熟练地计算(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比较熟练地计算(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4、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一单元。
1、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八年级语文课本目录人教版大全(16篇)篇十二
鸡西市田家炳中学导学指南3。
学科语文时间年月日周第3课时。
备课语文组备课人贾延平邸伟李秀兰。
授课模式四环课型预展型。
学习目标1.分析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含义。
2.研读精彩语段,体味富含感情色彩的语言。
3.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核心贴士本文的语言富有感情色彩,耐人咀嚼,细细品析。
学习活动安排。
分析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含义。
3、鲁迅为什么要学医?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决心弃医从文?
4、这表现了鲁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
归纳中心思想,概括本文写作特点。
拓展性学习:
1.应该学习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为促进中日关系,你想对两国人民说些什么?
2.从鲁迅的弃医从文,你想到了什么?今后你的人生该如何确定?
1.研读课文的问题。
三、检测环节(5-10):
夜深人静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二十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写一段和藤野先生的对话。
四、总结评价(1--2):学法指导:
2题结合1-2自然段分析体会。
3题应抓住两个主要事件。
展示环节请注意要结合课文内容并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声音洪亮。
发现问题栏目。
课后反思。
邸伟。
文档为doc格式。
八年级语文课本目录人教版大全(16篇)篇十三
1藤野先生(鲁迅)。
2我的母亲(胡适)。
3*我的第一本书(牛汉)。
4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
5*再塑生命(海伦·凯勒)。
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
第二单元。
6雪(鲁迅)。
7*雷电颂(郭沫若)。
8*短文两篇(巴金)。
日(巴金)。
9海燕(马克西姆·高尔基)。
10*组歌(节选)(纪伯伦)。
浪之歌(纪伯伦)。
雨之歌(纪伯伦)。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
第三单元。
11敬畏自然(严春友)。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吴刚)。
13*旅鼠之谜(位梦华)。
14*大雁归来(利奥波德)。
15喂——出来(星新一)。
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科海泛舟。
第四单元。
16云南的歌会(沈从文)。
17端午的鸭蛋(汪曾祺)。
18吆喝(萧乾)。
19*春酒(琦君)。
20*俗世奇人(冯骥才)。
泥人张(冯骥才)。
好嘴杨巴(冯骥才)。
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到民间采风去。
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3*马说(韩愈)。
24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25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第六单元。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29*满井游记(袁宏道)。
30诗五首。
饮酒(陶渊明)。
行路难(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己亥杂诗(龚自珍)。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
课外古诗词诵读。
1赠从弟(刘桢)。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3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4终南别业(王维)。
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7无题(李商隐)。
8相见欢(李煜)。
9登飞来峰(王安石)。
10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科学与幻想之旅(儒勒·凡尔纳)。
《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罗曼·罗兰)。
附录。
欣赏唐人狂草。
短语结构类型表。
句子成分简表。
标点符号用法。
带*是略读课文。
八年级语文课本目录人教版大全(16篇)篇十四
一.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四.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五.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
六.矩形判定定理: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七.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八.菱形的判定定理:
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rhombus)。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s菱形=1/2×ab(a、b为两条对角线)。
九.正方形的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十.正方形判定定理:
1.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十一。梯形的概念: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trapezium)。
十二。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十三。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十四。重心线段的重心就是线段的中点。
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它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疑点,这一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
宽和长的比是(根号5-1)/2(约为0.618)的矩形叫做黄金矩形。
如何快速提高数学成绩。
1.重视复习。
初三是中考备考阶段,共分为三个复习阶段,而且中考考生在每一个复习阶段的学习重点是不同的,中考考生要循序渐进的进行复习,不要好高骛远,中考考生在一轮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在二轮复习时学会将数学基础知识运用到解题中,中考考生在第三轮复习时重视查缺补漏,弥补以前忽略的知识。不同的中考考生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想要快速提高数学成绩,那么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重视相应的复习阶段。
2.制定计划。
想要快速提升数学成绩,中考考生需要有一个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既要做长期打算,也要有短期安排,中考考生要严格的要求自己、坚持落实自己的学习计划。而且要做到天天清,要有一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
3.培养思维。
中考考生在学习数学时,逻辑思维能力的强弱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中考考生在初三想要快速提高数学成绩,就需要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中考考生可以通过新颖的解题方式来进行锻炼,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进行学习。
4.做题细心。
中考考生在提高数学成绩的过程中,做题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其实很多中考考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不是因为基础知识不扎实,所考的知识不会,而是因为中考考生在做题过程中不细心,没有耐心,心情浮躁,所以中考考生想要快速提高学习成绩,那么就要克服自己的浮躁心理,用心去做每一道题。
5.解题习惯。
还有一部分中考考生的数学成绩不好,是因为在做数学试题时没有一个好的解题习惯,在解题时解题思路不明确,没有一个规范的解题步骤,所以虽然中考考生有解题能力但是由于解题习惯的问题导致一些该得到的分数没有得到,进而数学成绩不好。
初中女生学不好数学的原因。
对数学无兴趣或兴趣低。
一部分学生一开始就没有学好初一数学,导致基础不好,这是恶性循环的结果:基础不好必然得不到好的成绩;成绩不好,会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
没有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势必降低学习效率,使基础更加不牢固。如此循环往复,必然使不感兴趣的学科越来越差,而成绩越差则兴趣越低。一部分学生还认为“学了没用”。
提出问题的意识差。
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
对于目前现在的大多学生来说,他们只能够解决现成的数学问题,而对于已经了解的数学知识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欠缺。
八年级语文课本目录人教版大全(16篇)篇十五
1、多读书: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写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八年级语文课本目录人教版大全(16篇)篇十六
我己经到了望九之年。在过去的七八十年中,从乡下到城里;从国内到国外;从小学、中学、大学到洋研究院;从“志於学”到超过“从心所欲不逾矩”,曲曲折折,坎坎坷坷,既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既经过“山重水复疑无路”,又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喜悦与忧伤并驾,失望与希望齐飞,我的经历可谓多矣。要讲后悔之事,那是俯拾皆是。要选其中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的悔,也就是永久的悔,那也是唾手可得,因为它片刻也没有离开过我的心。
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我祖父母早亡,留下了我父亲等兄弟三个,孤苦伶盯,无依无靠。最小的叔叔送了人。我父亲和九叔背井离乡,盲流到济南去谋生。此时他俩也不过十几二十岁。在举目无亲的大城市里,必然是经过千辛万苦,九叔在济南落住了脚。於是我父亲就回到了故乡,说是农民,但又无日可耕。又必然是经过千辛万苦,九叔从济南有时寄点钱回家,父亲赖以生活。不知怎麽一来,竟然寻上了媳妇,她就是我的母亲。
后来我听说,我们家确实也阔过一阵。大概在清末民初,九叔在东三省用口袋里剩下的最后五角钱,买了十分之一的湖北水灾奖券,中了奖。兄弟俩商量,要“富贵而归故乡”,回家扬一下眉,吐一下气。於是把钱运回家,九叔仍然留在城里,乡里的事由父亲一手张罗。他用荒唐离奇的价钱,买了砖瓦,盖了房子。又用荒唐离奇的价钱,置了一块带一口水井的田地。一时兴会淋漓,真正扬眉吐气了。可惜好景不长,我父亲又用荒唐离奇的方式,仿佛宋江一祥,豁达大度,招待四方朋友。转瞬间,盖成的瓦房又拆了卖砖、卖瓦。有水井的田地也改变了主人。全家又回归到原来的信况。我就是在这个时候,在这样的情况下降生到人间来的。
母亲当然亲身经历了这个巨大的变化。可惜,当我同母亲住在一起的时候,我只有几岁,告诉我,我也不懂。所以,我们家这一次陡然上升,又陡然下降,只仅是昙花一现,我到现在也不完全明白。这恐怕要成为永远的谜了。
家里日子是怎样过的,我年龄太小,说不清楚。反正吃得极坏,这个我是懂得的。按照当时的标准,吃“白的”(指麦子面)最高,其次是吃小米面或棒子面饼子(黄的),最次是吃红高粱饼子,颜色是红的,像猪肝一样。“白的”与我们家无缘。“黄的”与我们缘分也不大。终日为伍者只有“红的”。这“红的”又苦又涩,真是难以下咽。但不吃又害饿,我真有点谈“红”色变了。
但是,小孩子也有小孩子的办法。我祖父的堂兄是一个举人,他的夫人我喊她奶奶。他们这一支是有钱有地的。虽然举人死了,但我这一位大奶奶仍然建在。家境依然很好。她的亲孙子早亡,所以把全部的钟爱都倾注到我身上来。她是整个官庄能够吃“白的”的仅有的几个人之一。她不但自己吃,而且每天都给我留出半个或者四分之一个白面馍馍来。我每天早晨一睁眼,立即跳下炕跑到大奶奶跟前,清脆甜美地喊上一声:“奶奶!”她立即笑得合不上嘴,把手缩回到肥大的袖子,从口袋里打出一小块馍馍,递给我,这是我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
此外,我也偶尔能够吃一点“白的”,这是我自己用劳动换来的。一到夏天麦收季节,我们家根本没有什麽麦子可收。对门住的宁家大婶子和大姑--她们家也穷得够呛--就带我到本村或外村富人的地里去“拾麦子”。所谓“拾麦子”就是别家的长工割过麦子,总还会剩下那麽一点点麦穗,这些都是不值得一捡的,我们这些穷人就来“拾”。因为乘下的决不会多,我们拾上半天,也不过拾半篮子。然而对我们来说,这己经是如获至宝了。一定是大婶和大姑对我特别照顾。一个四五岁、五六岁的孩子,拾上一个夏天,也能拾上十斤八斤麦粒。这些都是母亲亲手搓出来的。为了对我加以奖励,麦季过后,母亲便把麦子磨成面。蒸成馍馍;或贴成白面饼子,让我解馋。我於是就大块朵颐了。
记得有一年,我拾麦子的成绩也许是有点“超常”。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好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上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灾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至於肉类,吃的回忆似乎是一片空白。我老娘家隔壁是一家卖煮牛肉的作坊。给农民劳苦耕耘了一辈子的老黄牛,到了老年,耕不动了,几个农民便以极其低的价钱买来,用极其野蛮的办法杀死,把肉煮烂,然后卖掉。老牛肉难煮,实在没有办法,农民就在肉锅内小便一通,这样肉就好烂了。农民心肠好,有了这种情况,就昭告四邻:“今天的肉你们别买!”老娘家穷,虽然极其疼爱我这个外孙,也只能用土罐子,花几个制钱。装一罐子牛肉汤,聊胜於无。记得有一次,罐子里多了一块牛肚子。这就成了我的专利。我舍不得一气吃掉,就用生了锈的小铁刀,一块一块地割着吃,慢慢地吃,这一块牛肚真可以同月饼媲美了。
“白的”、月饼和牛肚难得,“黄的”怎样呢?“黄的”,也同样难得。但是尽管我只有几岁,我却也想出了办法;到了春、夏、秋三个季节;庄外的草和庄稼都长起来了。我就到庄外去割草,或者到人家高粱地里去劈高粱叶。田主不但不禁止,而且还欢迎。因为叶子一劈,通风情况就能改进,高粱长得就能更好,粮食打得就能更多。草和高粱叶都是喂牛用的。我们家穷,从来没有养过牛。我二大爷家是有地的,经常养着两头大牛。我这草和高粱叶就是给它们准备的。每当我这个不到三块豆腐干高的孩子背着一大捆草或高粱叶走进二大爷的大门,我心里有所侍而不恐,把草放在牛圈里,赖着不走,总能蹭上一顿“黄的”吃。到了过年的时候,自己心里觉得,在过去的一年里,自己喂牛立了功,又有勇气到二大爷家里赖着吃黄面糕。黄面糕是用黄米面加上枣蒸成的。颜色虽黄,却位列“白的”之上,因为一年只在过年时吃一次,物以稀为贵,於是黄面糕就贵了起来。
我上面讲的全是吃的东西。为什麽一讲到母亲就讲起吃的东西来了呢?原因并不复杂。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关心吃的东西。第二,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除了“黄的”以外,其余她都不沾边儿。我在她身边只呆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呆的时间也很短。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拿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怎麽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呵!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对於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上了高中的时侯,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於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麽名誉,什麽地位,什麽幸福,什麽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现代记叙文。文章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回忆了过去的家庭生活,通过平凡小事来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思念,表达了因为再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悔恨不已的心情。
二、教学思路。
根据现代中学生不懂生活的艰难,不理解父母苦心、缺乏爱心以及农村中学生阅读量少并本文的特点,我通过引、读、思、品、写五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感情,理解父母的苦心,健全人格,懂得尽孝,懂得关爱他人,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领略文章平实自然、在日常絮语中蕴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三、教学流程。
(一)引(延伸课外,认识作者)。
1、引导学生背诵孟郊的《游子吟》,学生谈对本诗的理解。之后引入同题材的《永久的悔》。
2、教师结合课文注解简要介绍作者。
(二)读(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标出生字生词,查字典解决。
2、在顺畅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放声朗读,体会感情。
3、教师设问:读这篇文章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小结:痛苦、悔恨。
(三)思(独立思考,各抒己见)。
思考下列问题,现场回答:
1、作者悔什么?为什么悔?悔的表现是什么??
2、本文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
(四)品(品味精彩,积累感悟)。
1、轻声朗读课文,品味作者情感。(教师做示范,学生学习品赏)。
例: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好东西……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这句写出了我家生活的极度贫困,很难吃上月饼;也写出了我那时的幼小,不懂事,没有想到母亲。表现了我的悔恨之情。
归纳妙点:
1、文章语言朴素自然,在平实中饱含深情,在字里行间表达出对母亲的思念,由此突出主题:及早尽孝。
2、全文以“永久的悔”为主线展开。开篇点明“永久的悔”,引出对往事的追忆——“悔”的由来,结尾扣题,进一步突出“永久的悔”。条理清晰,主题突出感人至深。
(五)写(反馈检查、学以致用)。
1、词语的理解性听写(教师说出词语意思,学生写出本词)。
2、母爱无私,母爱伟大。生活中你一定也深有感触,请用简短的语句写出你的感受。
3、以亲情、友情、师生情等为题材写一篇作文。
要求:
1、自拟题目。
2、亲身经历,情感真挚。
《永久的悔》教学反思。
本案例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又创造性地吸收了传统教学方法注意夯实基础知识的特点。成功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通过独立阅读理解课文、学习词语。在比较阅读中,小组的互动,促使多数学生参与进来。
2、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文以载道”,这是古今大学问家所提倡的。读文章重要的是领悟其中的精神实质,使优秀的思想精神代代相传。本案例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通过文章的阅读,领悟母爱的艰辛与伟大,明白爱心、同情心的重要性。
3、创造性地使用传统教学方法。
听写是传统教法之一,但在这里注入了新的活力。以理解进行概括性听写,既能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又能使学生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同时达到了夯实基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