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小学教案有利于教师提前思考和准备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以便及时应对。小学教案范文的阅读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课(通用15篇)篇一
1、结合具体丈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分米、米等面积单位。
结合具体丈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体会厘米、分米、米等面积单位。
幻灯,小黑板,每组一个信封,信封里有三张正方形,边长分别是9厘米、4.5厘米和1厘米,还有三张面积大约是4厘米,形状分别是三角形、长方形和圆的纸片。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借具体实例,来学习面积单位。
二、引导探索
1、每组发给一个信封。
3、小组长取出信封里的纸片,这些纸片是干什么的?
4、动手丈量前,先小组讨论:要选择什么样的图形作为丈量单位(每组只能选两种),说明理由,再用它来丈量。
5、互相说一说丈量的结果,由小组长把这些结果记录下来。
6、现在我们做格统计。在统计前可以猜猜什么图形可能被多数小组选为丈量单位,最后再看统计结果。(由各组组长报告被本组选择作为丈量单位的图形,教师再黑板上做统计,完成统计表。)
7、小组议一议,这张统计表传达给我们哪些由意义的信息?或者根据它能提出哪下数学问题?然后向全班汇报、交流。
8、(小结)看来选正方形作为丈量单位主要由两点原因:(1)正方形能密铺;(2)操作简单方便。
10、丈量同一个图形,要量出一致的数值结果,惟有统一丈量单位。(拿起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 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厘米。它是今天我们认识的第一个世界通用的面积单位。
11、每人都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并说出身边一个面积大约是1厘米的东西,在小组内交流。
12、用面积是1厘米的正方形再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厘米。
13、用面积是1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厘米。
14、度量稍微大图形的面积,一般以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做面积单位。用面积是1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分米。
15、小组讨论实际操作:1米有多大?
三、拓展应用。
1、用适当的面积单位(cm,dm或m)填空。
(1)一间房屋地面的面积约50。
(2)一张邮票的面积约6。
(3)练习本的面积约212。
(4)单人床的面积约2。
(5)游泳池的面积约1250。
2、写出下面各图形的面积。(每格1cm)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课(通用15篇)篇二
教具运用:
正方体木块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体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
2.怎样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呢?
二、新课讲授。
教师课件出示一块长方体积木,一块盖房用的大型砖板。
(1)提问:它们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长方体积木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去摆,有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对于大型砖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较麻烦。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较大物体的体积,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
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24块1cm3的小正方体木块,任意摆出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把数据填入下表。
学生拼摆,然后填表,集体汇报,老师把有代数性的数字写在表中。
说明学生拼摆长方体的样式非常多,这里只列举几个。观察: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小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
(3)质疑:求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1)启发。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积公式,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明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长)(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3.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30页的例1。
(2)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3)说出题中所给信息,和所求问题。
(5)指名学生上台板演过程,其他同学判断。
(6)老师订正书写。v=abh=7×4×3=84(cm3)。
(7)看图,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31页“做一做”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课(通用15篇)篇三
学习内容: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课本第29~31页的内容,课本第30页的例1及第32页练习七的第5~6题)。
学习目标:
1.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
2.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课(通用15篇)篇四
1、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
2、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3、渗透转化、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索意识。
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在一个闷热的中午,小白兔买了一个圆柱形的雪糕,狐狸买了一个圆锥形的雪糕,这两个雪糕是等底等高的。这是狐狸要用它的雪糕和小白兔换。你觉得小白兔有没有上当?如果狐狸用两个雪糕和小白兔换你觉得公平吗?假如你是小白兔,狐狸有几个雪糕你才肯和它换呢?把你的想法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再向全班同学汇报。
小白兔究竟跟狐狸怎样交换才公平合理呢?学习了圆锥的体积后,就会弄明白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索,操作实验。
1、出示学习提纲。
(2)你们小组是怎样进行实验的?
(3)你能根据实验结果说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吗?
(4)要求圆锥体积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2、小组合作学习。
3、回报交流。
结论: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公式:v=1/3sh。
4、问题解决。
小白兔和狐狸怎样交换才能公平合理呢?它需要什么前提条件?
5、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例题1和例题2。
三、巩固练习。
1、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2、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3、求下面各圆锥的体积.。
(1)底面面积是7.8平方米,高是1.8米.。
(2)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21厘米.。
(3)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是6分米.。
4、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圆柱的体积相当于圆锥体积的3倍.()。
(2)一个圆柱体木料,把它加工成最大的圆锥体,削去的部分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比是2:1.()。
(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体积相差21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7立方厘米.()。
四、拓展延伸。
一个圆锥的底面周长是31?4厘米,高是9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五、谈谈收获。
六、作业。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课(通用15篇)篇五
教学目标: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2、引导同学自主合作交流学习,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同学的笼统概括能力,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口算。
5/122/5=15/77/5=11/88/13=。
5/211/5=3/167/3=8/217/8=。
先独立考虑,再指名口算订正。
2、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33/2=21/2=11/88/11=。
1/1010=7/99/7=1/77=。
6/55/6=1/55=22/3535/22=。
同学先独立口算,再口答订正。观察这些算式,说说自身有什么发现。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课(通用15篇)篇六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1、能识别小数,正确得读写小数。
2、知道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
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1、谈话导入。
2、看学习用品价格并调整价格。
(2)汇报:
板书:45.00、3.20、0.40、0.25。
(3)整数与小数的比较。
师:这些数与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同呢?你发现了吗?
3、揭示小数并板书课题。
(一)小数的读写。
师:分数中间的那条线我们叫它分数线,那么小数中间的小数点你知道叫什么吗?
板书:小数点。
2、小数的读法。
(1)同学试读上面的小数。
(2)读小数时你有什么发现?
揭示读法。
举例:18.18读作:十八点一八。
(3)练习开火车读小数。
3、小数的写法。
(1)生试着说说如何写小数。
举例:十二点七五写作:12.75(强调小数点的书写位置)。
(2)练习写小数。
(二)理解小数的实际含义。
1、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意义。
(1)出示主题图价格表。
(2)试填价格表。
(3)揭示小数在价格中的意义(小数点每一位都表示什么)。
(4)找找书上文具盒里的小数。
2、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师:你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师:一米有多长?一分米呢?它们有怎样的关系?
课件出示:一米长的线段。
师: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
师:写成小数是0.1米。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什么?(板书:分米)。
师:3分米表示几分之几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
练习:0.8米是()分米。0.7米是()分米5分米用小数表示是()米。
同学互说。
(2)认识两位小数。
师:一厘米有多长?米和厘米有怎样的关系?
师: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
师:写成小数是多少呢?(0.01米)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什么?(厘米)。
师:3厘米呢?18厘米呢?
练习33厘米是()米?0.72米是()厘米?
(3)比较这两组小数有什么区别?
(4)说自身的身高如何用小数表示。
(5)揭示小数在长度单位中的意义。
举例:1米31厘米=1.31米。
(三)质疑。
1、想一想,说一说。
(1)老师这个月的手机费是85.50元,就是()元()角。
(2)姚明的身高是226厘米,写成小数是()米。
(3)小明买了一盒牛奶,用了两个一元和一个5分,这盒牛奶()元。
2、猜谜语。
(1)长颈鹿高度可达5.8米。
(2)丹顶鹤体长1米20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
(3)大象高度可达3.5米,.重可达5.25吨。
师;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你想说些什么?
3、游戏:蜜蜂采蜜。
4、拓展:用2、6、8加小数点能组成多少个小数?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课(通用15篇)篇七
1、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确计算加减法。
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小黑板、投影。
一、复。
举例子复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思考过程)。
二、基本练。
指导完成第5题。
(1)、独立完成。
(2)、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三、变式练。
1、指导完成第1题。
(1)、指导看懂题意。
(2)、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
2、指导第2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完成后校对结果。
3、指导第3题。
(1)、读题,明确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
4、指导第6题。
(1)、填写第1竖的结果,观察4个算式与上面3个数的'关系,得出规律。
(2)、完成后2题。
四、提高练。
1、指导第3题。
(1)、引导学生仔细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
2、指导第7题。
(1)、看懂图画意思,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五、开放性练。(指导第8题)。
1、先独立解题。
2、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更好地写出来?
3、交流。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课(通用15篇)篇八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六册第四单元第39—41页“什么是面积”。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多种比较大小的策略。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主动探索和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从遂昌出发,坐车来到湖山,路很远,你们说这么长的路程该用哪个长度单位来表示?生:千米。
师:那么,比“千米”小一点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呢?生:米。
师:比“米”再小一点的长度单位又是什么呢?生:分米。
师:对。比“分米”更小一点的长度单位还有吗?生:厘米,毫米。
师:是的。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可以用长度单位如“千米、米、分米、厘米”等表示。
二、面积的含义。
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物体既有长短之分,又有大小之分。黑板、课桌、书本、树叶、银幕、文具盒等都可以叫做物体(板书:物体)。
师:(出示文具盒)这也是一个物体,一眼看去,你们先看到的是什么?生a:外面。生b:表面。
师:是的。许多物体都有它们的表面。例如,黑板面,叶子的表面,书本的封面„„你们能再举出一些物体的表面吗?学生举例(略)。
课本的表面小。
师:大家的感觉都不错。课桌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课桌表面的面积比较大;课本的表面比较小,我们就说课本表面的面积比较小。(板书:面积)那么,文具盒的表面比较小,可以怎么说呢?生:文具盒的面积比较小。
师:黑板面比桌子面大,又可以怎么说呢?生:黑板面积比桌子面积大。
师:你还能想到什么呢?生:还可以说桌子面积比黑板面积小。
师:说得真好。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形成板书)。
师:(出示图形)物体表面有大有小,那么这些平面图形(板书)也有大小吗?生:有。圆比三角形小。
师:对。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圆的面积比三角形的面积小。再仔细观察一下,你们还可以比较那些图形之间的面积大小吗?(生交流)。
师:我们说,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你们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叫面积吗?生: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师:物体表面的大小叫面积,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所以说: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板书)。
三、面积大小的比较。
1、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黑板的面积与桌面的面积大小差别很明显,我们经过观察便能很容易地知道它们的大小。这种比较的方法叫观察法(板书)。
生a:红纸片的面积大一点。生b:我认为白纸片的面积大一点。生c:我认为两块纸片的面积一样大。
师:现在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问题还不能解决。那么,你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生:把两块硬纸片的长和宽量一量。
师:你们说可以吗?生:可以。
师:这个办法行。(板书:测量法。师生测量长和宽„„)还有其他更简单的办法吗?
生:可以把它们叠在一起比一比。
师:(把硬纸叠在一起)你们发现了什么?生:红颜色的纸片面积大。
师:说得对,我们给这个方法取个名。生a:重叠法。生b:叠比法。
师:都很好。我们就叫它为重叠法吧。
3、出示: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让学生观察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用观察法就不太容易看出来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看来眼睛有时候会欺骗我们。你能否想出更好的方法,准确的比较出它们面积大小呢?让学生思考,并说一说。
学生分四人小组探究:老师也给你们提供了一些材料有:两个长方形、若干小长方形纸条,方格纸。
学生汇报:总结出重叠法、用指定的长方形量和用方格纸这三种方法。
得出:用数格子的方法判断面积的大小。
生a:有9格的图形面积最大。生b:只有16格的图形面积最小。
师:你们都认为是这样吗?
师:(出示图形)现在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a:上当了,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生b:是的。因为格子大小不一样。
生c:说明单单数格子多少还不能肯定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师:那怎么办呢?
生:要用一样大的格子去量。
师:说得好!要准确地知道面积的大小,就要学会测量和计算,而格的大小不同,无法比较面积的大小,说明统一方格的大小很有必要。
四、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就在我们刚才比较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时,动物王国里发生了一件事,想听吗?
2.怎样才能知道谁铺的面积大呢?拿出对应的纸片比一比。3.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4.指名展示自己的方法。5.回到原题,找出冠军。
(设计意图: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体会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
2.你能说出什么是面积吗?
3.还学会了什么?怎么比较面积的大小的?
六、板书设计。
面积的认识。
物体表面(平面图形)的大小是面积。
观察法。
比较面积重叠法。
大小的方法用指定的长方形量。
用方格纸量。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课(通用15篇)篇九
1、认识正方形,感知其特征。
2、喜欢参加数学活动,能从生活中找出含有正方形的物品。
1、教具“正方形”“火车”;
2、正方形,非正方形卡纸若干,呼啦圈6个;
3、圆形,方形饼干若干。
一、初步感知正方形:游戏“神秘袋”。
教师出示“神秘袋”,让幼儿猜一猜,摸一摸里面有什么。
出示正方形卡纸,并提问:
1、正方形有几个角?
2、正方形有几条边?
教师指导幼儿在观察,触摸的过程中认识正方形。
二、认识正方形,了解其主要特征,操作学具“火车”。
教师出示学具:没有车厢的“火车”,让幼儿观察发现火车车厢的形状是正方形的,车厢的大小不一样,请幼儿找出大小与车厢匹配的正方形,在操作中发现:正方形,四个角,一样大,四条边,一样长,转一转,不变样。
三、游戏“小企鹅跳冰块”,能从众多图形中找到正方形。
场景布置:教师将呼啦圈平放在地上当作冰块,正方形与非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卡纸图标各放入呼啦圈中心,没放呼啦圈的地面假设是水。
听指令:全体幼儿扮演“小企鹅”,教师说指令,“小企鹅”先在水里游泳,当听到“有风浪了”时,就必须找含有正方形标识的冰块站上去。因为只有含有正方形标识的冰块是安全的,其它形状的冰块站上去会破掉,就会掉到水里去,所以站在其他形状上的就是失败了。当听到“风停了”,“小企鹅”可到水里游泳。游戏可反复进行。
四、分享“饼干”,从生活场景中感知正方形的存在
教师准备圆形与正方形的饼干若干。
小朋友们的表现非常棒,教师想请小朋友“吃饼干”,但吃饼干是有要求的,今天我们要吃正方形的饼干,请幼儿来取饼干。
请小朋友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找一找含有正方形的物品,如:正方形折纸,布书,小毛巾,地垫,地板砖等等。
请小朋友再找找我们生活中含有正方形的物品。
运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符合小班的年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兴趣很高。
老师针对低年龄的幼儿的特点,以出示神秘袋的方法吸引幼儿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图形,幼儿果然变得专心了,进行对比之后,之后出示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交通工具火车,让孩子们进一步感知活动内容,继而通过游戏巩固所学知识点,在选饼干的过程中,使活动内容分回归生活。
本次活动的选材十分适合小班幼儿的认知年龄特点,抓住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用多种形式达到了一个目标,逐层推进、逐步提高要求。各环节环环相扣,紧密联系,使幼儿的注意力始终处于集中状态。教师还注重了低年龄幼儿的语言、社会能力的发展。若在最后环节添上一些让幼儿的情绪得到高涨的游戏活动会更贴切小班幼儿的心理。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课(通用15篇)篇十
根据《纲要》精神,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以幼儿熟悉的家庭人员游戏为引趣部分,通过幼儿的直接参与,感知10以内的数量。在活动中又以多媒体课件来创设小熊整理玩具这一情境,既富有童趣,又直观形象的展示出了幼儿所要学习的内容,吸引幼儿的兴趣,从而达到活动目标。
在巩固幼儿按数量分类的理解时,我设计了 “送小动物回家”和“娃娃家超市” 2个小游戏,游戏中引导幼儿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整个活动让幼儿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1、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养成有条理整理事物的习惯。
2、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按数量分类。
3、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和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课件、录象、操作图片、小动物图片、小房子、实物若干、玩具柜、数字卡片
一、游戏“一家人”复习巩固数字
师:你有家,我有家,我们都有一个家。小朋友,我们玩一个一家人的游戏呀?老师先说游戏规则。
游戏:“你有家,我有家,我们都有一个家;数一数,拉一拉,我们几个是一家。”念完儿歌,幼儿赶紧找到相应数目的小朋友手拉手站在圆圈内。(教师说10以内的数量)
师:小朋友一家可以在一起玩游戏,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熊一家在做什么?
二、幼儿通过看课件,初步感知按数量分类的意义
2、幼儿动手操作各种分法后汇报自己是怎么分的。
3、师幼共同观看课件中小熊的分法,说一说小熊是怎么分的?
4、教师小结:小熊是按数量分类的,就是把数量相同的物体放到一起。
三、通过操作游戏巩固按数量分类
1、游戏:“送小动物回家”
(2)教师说游戏规则:请小朋友数一数小动物的只数,有几只小动物就送到几号房子里,每个小朋友只许选择一种小动物。(教师提醒幼儿要数准小动物的数量后,在把他们送回家。)
(3)幼儿集体游戏
(4)师:你把小动物送到哪座房子里了?为什么?
2、游戏:“娃娃家超市”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分类情况。
3、扩展:按其他标准分类
(1)师:小朋友,你去过超市吗?超市里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2)幼:把吃的分一类,把玩的分一类……
(3)师: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超市的录象,看看录象中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4、教师小结:超市里的东西可以按种类、用途、颜色等标准分类,这样摆放可以方便顾客买东西,看起来也比较整齐。
5、幼儿按照自定标准把物品重新分类。
6、分好后,幼儿分组完娃娃家超市游戏。
四、自然结束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课(通用15篇)篇十一
1、学习将图形折叠、分割、拼摆,感知图形的变化。
2、进一步巩固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及圆形的认识,发展空间知觉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各种几何图形组成的图画若干张,事先张贴于活动室内供幼儿观赏。
2、图形操作卡片(各种几何图形)。
3、可供折、剪、贴、拼的各种彩纸以及剪刀、固体胶、操作纸等。
4、一块大展板,分为三个区域,用于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1、导入:师:今天图形宝宝们来到了我们班,可是他们很调皮,和小朋友们玩躲猫猫的游戏,他们躲在一幅幅画里,请你们来把它们找出来吧!
2、找图形。教师出示由几何图形组成的画,请幼儿欣赏。提问:你能找出这幅画里藏着哪些图形宝宝吗?(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梯形)。
3、借形想象,拓展幼儿想象空间。
1)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都将它们找出来了,我们请图形宝宝们出来吧!(请幼儿以呼唤的方式请出各种图形,教师一一出示。)。
2)师:图形宝宝们被你们找出来后,还不甘心,还要考考小朋友们,它们想请你们一起来想想,图形除了刚才我们看到的形象外,还可以变成什么东西?教师请幼儿先相互讨论,然后再举手告诉大家。
4、区域活动。
1)游戏区域1:图形变变变提供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梯形纸若干,鼓励幼儿大胆操作,通过折、剪、拼、贴的方法探索图形的变化,并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学会介绍自己的操作成果。
2)游戏区域2:找图形提供图案画1--4幅,幼儿找出其中图形的名称、数量,并做记录,在操作卡上用圆点表示各种图形的数量。
3)游戏区域3:图形添画提供画有几何图形的画纸,鼓励幼儿想象并添画,变成某种物体形象。教师先向幼儿介绍各个游戏区域的活动要求,然后请幼儿自选区域活动,操作的结果展示在指定的展板区域内。活动中,对于能力强的幼儿鼓励其选择多个区域活动。
5、展示幼儿操作结果。教师请幼儿共同欣赏、点评幼儿操作结果。点评后,请"找图形"活动区记录得不正确的幼儿加以纠正自己的操作结果。
1、复习巩固各种图形的特征。
2、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幼儿空间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认识五种(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形)图形,了解其特征。
活动难点:能正确区分各种图形,知道图形之间的关系。
1、知识准备: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
2、物质准备:奇妙盒子、多媒体课件、操作用的五种图形若干。
3、各种图形卡片人手一份。
1、幼儿做手指游戏:变变变,稳定情绪。
(2)奇妙盒子东西多,我请一位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摸出来的是什么?
(3)奇妙盒子东西多,我请第二位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摸出来的是什么?
(4)奇妙盒子东西多,我再请第三位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摸出来的是什么?
(小结:奇妙盒子里藏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能正确区分它们,还不够,我们还要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3、教师用拼图及折叠的方式,演示图形的变化。
(1)老师拿了两张什么图形?(正方形)我把它们相拼在一起,组成了什么图形?(长方形)。
(2)一个正方形,老师用折叠的方法还可以把它变成其他的多种图形。看看它变成什么图形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梯形。)这就说明图形是可以变的。
4、播放多媒体,欣赏动画拼图,教师提出问题,幼儿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1)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图形娃娃们的精彩表演,看它们相拼在一起变成了什么图形?
瞧,它们分开后,又变回了小汽车,图形娃娃真厉害!
5、数数、分类活动: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也准备了一份礼物。看看它是什么?(机器人)你们喜欢它吗?
(1)先来看看机器人是由哪几种图形拼成的?(幼儿说,教师逐一贴出相应的图形。)。
(2)一共有几种图形呢?那我们就要找出它的数字朋友6贴在图形的下面。
(3)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请幼儿找出相应的数字贴在图形上。
(小结:小朋友今天表现可真棒!当图形娃娃们在一起游戏时,是可以相拼成许多不同的图形。)。
6、幼儿操作,自由拼图。
现在,大家想不想和图形娃娃们一起做游戏,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呀?那小椅子轻轻转向桌子,我们比比看,谁的小手最灵巧,拼出的图形最漂亮!
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是基本成功的,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获得了发展。
主要体现在:活动中,师生互动方面较好,能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还通过演示图形的变化及课件欣赏,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知道各种图形拼在一起就能变出新的图形,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课(通用15篇)篇十二
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教材第19页例1)
1、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重难点:初步掌握运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师准备:三角尺、课件。
学生准备: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我们学过了哪些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引导学生回顾用“东南西北”和数对的方法确定物体位置。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课(通用15篇)篇十三
1、运用不同方法进行点数动物,感知9以内数量。
2、愿意参与点数,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
ppt《爱冒险的小熊》、幼儿操作材料、记号笔。
重点:感知9以内数量的多少。
难点:用不同方法点数。
一、创设小熊去冒险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二、在游戏中,用不同方法点数,感知9以内数量的多少。
你们准备好了吗?小熊要出发罗!
1、用手口一致的方法点数。
师:小熊和小兔们问了声好,继续往前走,来到了池塘边。
2、用继续数的方法点数。
师:有更方便、更快的方法吗?(群数)(荷叶上有四只青蛙,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就不必再一个一个点数了,池塘里继续数下去5、6、7、8、9)(池塘里有五只青蛙,还需要数吗?荷叶上继续数下去6、7、8、9)
师:小熊听着小青蛙唱着歌,继续往前走,来到了一片美丽的花园。
3、用双数数的方法点数。
师:哇!小熊遇到了谁在采蜜?(小蜜蜂)那有几只小蜜蜂呢?(8只)
师:小蜜蜂在两两结伴采蜂蜜,我们可以怎么数更方便、更快呢?(启发幼儿两个两个数)(2、4、6、8)
师:小蜜蜂们告诉小熊,还有些小动物们被大灰狼抓走了。小熊听了,马上往大森林里走去,他要把小动物们救出来!
4、用听音默数的方法点数。
师:小熊来到大森林里。是哪些小动物被抓走了呢?(小猫、小狗)
师:有几只小猫被抓了呢?请你们仔细听!听到几声猫叫就表示有几只小猫被抓了。(一共有7声猫叫代表有7只小猫被抓了)
师:集体拍手7下,救出小猫。
师:小熊乘大灰狼不在,打开笼子,把小猫们救了出来!那我们还要去救谁?(小狗们)
师:那有小狗被抓了几只呢?(9只)你怎么知道的?
师:小熊用同样的方法把小狗们救了出来!
三、帮助小熊打开魔法城堡的大门。
师:小熊来到魔法城堡,可是怎么也进不去,小动物们都来帮忙,请你根据小动物们的提示,帮助小熊破译出魔法城堡的密码吧!
幼儿操作练习。
师:一起说说开启魔法城堡的密码吧!大家一起整齐的念出来,魔法城堡的门就会打开了!
师:哇!魔法城堡真美,让我们一起进去做游戏吧!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课(通用15篇)篇十四
2、能从多个物品中按物取数或按数取物。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能从多个物品中按物取数或按数取物。
2、餐盘分好了,那么小动物们爱吃什么,你们知道吗?{小猫吃鱼、小狗吃骨头、小鸟吃虫子、小猴吃桃子、小兔吃萝卜}现在,我请小朋友帮助小熊给每个小动物分食物。小猫一顿分吃2条鱼,小狗一顿吃3个骨头,小鸟吃4条小虫,小猴吃5个桃子,小兔吃1个胡萝卜。
4、我们帮小熊记录一下,小动物们分别送给小熊几个礼物?用画圆圈的形式记录下来。
放生日歌,和小朋友们一起随着歌曲跳舞,为小熊庆祝生日!
这节课是中班的课程,我是应用的白板进行教学,非常吸引幼儿,幼儿课上表现的很活跃,更能着我的思路走,学习兴趣浓,活动目标基本完成。不足的地方是,在幼儿动手操作制作蛋糕的过程中所用时间过长,部分幼儿动手能力差,需要教师的帮忙。记录卡的部分,也同样有部分幼儿操作不好,不会记录。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课(通用15篇)篇十五
1、通过活动感知4以内的数量。
2、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说出总数。
春天背景图一张,1个春姑娘,2朵花,3只小鸟,4只小白兔,1—4的数卡,三只礼品盒(内有二个娃娃,三本图书,四只乒乓球);幼儿人手一份1—4的点卡。
1、看一看
师:春天到了,春姑娘来了(出示背景图),我们来看一看有几个春姑娘(1个),一个春姑娘的好朋友是数字1(师出示数字1)。花儿也开了,(师出示花)我们来数数有几朵花,要求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2朵),2朵花的好朋友是数字2,(师出示数字2),小鸟也飞来了,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几只小鸟,要求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3只),3只小鸟的好朋友是数字3。(师出示数字3),小白兔也到草地上来做游戏了,数数有几只小白兔(4只),要求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4只),4只小白兔的好朋友是数字4。(师出示数字4)
2、摸一摸
师出示三只礼品盒:“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三只礼品盒,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盒子里是什么?”。"来;自。屈;老师;教。案;请个别幼儿上来触摸感知,其余幼儿一起验证。
3、动一动
游戏:听音找点卡。
师:老师为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份点子卡片,请小朋友竖起耳朵听仔细,老师拍了几下铃鼓,你们就找出几的点子卡片。
4、结束活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
师:当听到‘天黑了’,请小朋友看清老师手里的数字,就找几个好朋友变成石头,这样老狼就不会抓到了。
继续探索教室内、家中4以内的物品,巩固按物数数的方法,并说出总数。
《纲要》指出:"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能感知到事物的数量关系并能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物体的数量,是小班幼儿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本节课我注重从感知入手,结合生活经验,感知4以内的数量,通过游戏使幼儿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和按数量匹配相应的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