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依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通用17篇)篇一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语“生紫烟”“挂前川”,体会“飞流”“直下”“落九天”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设计。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1、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2、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指名回答)。
3、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4、师: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请看光碟。
5、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
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6、看了这些优美的风景,你想说什么?
三、初读,检查预习。
1、全班自由读。
2、学习生字,瀑、炉等。
3、师范读全诗。学生边听边学习老师的读法。
4、指名读,师生纠正错误。
5、全班齐读这首诗。
四、合作探究。
(学生回答)理解诗意。
好,下面我们分小组来合作学习。
要求:四人一组,通过读注释、查字典、看插图来理解诗的意思,无法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2、学生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五、全班交流。
1、师:通过交流,你解决了什么问题?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来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
2、指名汇报。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
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师指导朗读,要读出如仙如幻的感觉。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
“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
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3)飞流直下三千尺“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真有三千尺吗?(没有,那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呢?为了表现山非常高,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师:古诗中经常用这种方法,比如我们学过的: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等等……。
(4)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怀疑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师指导学生感受诗句所描写的壮观景象,朗读的时候要表现出气势。
(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六、指导朗读。
1、师出示录象,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
2、学完了这首诗,你的体会是什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语气、感情。
注意古诗韵律和节奏。
七、作业:
板书设计。
生紫烟。
挂前川 气魄雄伟。
三千尺 景象壮观。
落九天。
[反思]:
古人曰:“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语文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朗读。这堂课中有十多处的朗读,以“朗读”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提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理解诗句的基础,特别是古词诗的朗读更为重要,要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把句子读通读顺,读流畅,还要注重体现它的节奏、韵律。在朗读中,还要尽量地让学生把眼、口、耳、脑等感官调动起来,调动得越多,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刻,学习的效果就会越好,也就容易掌握其重点、突破其难点。
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通用17篇)篇二
自读。
指名读。
出示两首诗。
指导读准“爆”、“声”“除”、“苏”、“符”等字的读音。
读了两首诗,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喜庆。
师在黑板上板书:高兴。
这首诗是五言绝句。
诗如果超过五句叫“五律”。
出示《江雪》指名读。
“径”字读音,什么意思?(生:小路)。
“万径”:很多条小路。“绝”字读清楚。
生读得特别投入。指名学生来评价,师板书:孤独。
齐诵《江雪》。
师:不同的诗歌表达不同的情感,诗言情。那么你是如何从诗中体会出这样的情感的。
打开书,细细地读两首诗,想像一下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好好揣摩揣摩。
生自由读诗。
师:古人读诗像老师这样慢慢地边走边吟,大家也像老师这样再读一读。
同桌讨论,你读了诗有什么收获?
指名回答。
出示《元日》。
什么是元日?(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元旦呢?(阳历新年的第一天)。
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
配乐让学生读诗句。(生一人一句)[m1]。
老师指导理解“曈曈日”。有三个太阳,肯定跟阳光有关。
“屠苏”是什么?(一种酒)喝屠苏是长辈们对我们新年的祝福。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读这两句。
生再次齐诵。
过渡:这边高兴,这边孤独,你从《江雪》中又看到了什么?
生1:山上没有一只鸟,路上没有一个人。
哪一个字表现没有?
生:独、绝、灭。
千山万径没有一只鸟,没有一个人,让人感觉怎样?
齐读。
这一叶孤舟,一人垂钓,画面上似乎还缺了点什么?
生:应该有雪。
他在钓什么?
生1:他在钓雪。
生2:古诗常常会倒置。
师:“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为什么要倒置啊?再读整首诗,(绝、雪)引出押韵。
柳宗元、王安石为什么而高兴?柳宗元又为什么而孤独呢?看看他们的资料,想一想。
生:王安石主张变法,皇帝同意,他很高兴。
齐诵,体会他的高兴。
生1:《梅花》。
师:小小的梅花就能引起诗情。
生2:《书湖阴先生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
老师边引导了解诗的背景,边指导同学读。
《登飞来峰》、《钟山即事》。
师:那么柳宗元又为什么孤独呢?拿出资料读一读。
交流:
在永州被一贬再贬。
空有满腹经纶,却无人赏识。
比起渔翁的孤独,柳宗元的内心更加孤独。
出示柳宗元的其它一些诗。
1、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征。
2、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
3、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m1]这样的形式会不会过于注重读的形式,而忽略了诗的整体性。
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通用17篇)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望庐山瀑布》。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庐山是江西省九江市的一座名山,自古就有“匡有奇秀甲天下”的赞誉。庐山的飞泉源布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开先瀑、玉帘泉、黄龙潭、鸟龙潭等,大家想不想看看。(出示庐山的飞泉瀑布,请欣赏)。
2、唐朝大诗仙李白50岁左右隐居在这儿,曾用诗篇赞美瀑布。(大屏幕出示整首诗)。
二、熟读古诗。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2、请一名学生读一读题目,然后齐读。
再说说从课题中你能知道什么?
庐瀑。
相机区别。
卢爆。
3、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4、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5、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1)指名读。
(2)男、女生赛读。
(3)全班齐读。
三、赏析古诗。
1、谷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想信同学们一定能借助字典,结合书中的注释,插图,展开想象,读懂这首诗。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点拔,评议。
(1)你读懂了什么?
(2)“学贵有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默读这首诗,同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
4、自由读整首诗,你认这哪些字或词用得好?为什么?
重点品味“生”“挂”“飞”“三千尺”
相机出示李白的另一首诗。
秋歌。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体会夸张的写法)。
5、指名上台朗读这首诗,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6、总结,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语言生动,形象,描绘了瀑布尽流直泻的壮观景象。
四、拓展延伸。
1、学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老师也不由自主想起了叶圣陶老先生的一首描写瀑布的诗歌。(课件出示瀑布整首诗,配乐朗诵)。
2、喜欢吗?请自由读一读。
3、《望庐山瀑布》和《瀑布》比较,你最喜欢哪一首?说说原因。
五、作业。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课外收集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通用17篇)篇四
《望庐山瀑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组17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下面是我教学这首古诗之后进行的一些反思:
一、直观教学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开始上课以后,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了庐山的风光图片,孩子们一边看一边发出惊叹声,读着景点的名字,表现得非常兴奋。
师: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庐山景色太美了!
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师:是呀!庐山的景色太美了,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看到庐山的景色以后,心情很激动,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了著名的《望庐山瀑布》。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大声朗读这首诗,把每个字读正确,每行诗读流利。
〖反思〗。
唐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庐山是驰名中外的胜地。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庐山的美,为学生创设了愉快的情感学习氛围。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庐山的美,更是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庐山,零距离地感受古诗,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渐行渐浓,再切入到他们的求知基点,只提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的初步要求,让学生在充分读的训练中树立了学习古诗的信心,奠定了学好古诗的基调。
在学生自读古诗、读词、认字、并且初步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象之后,再次展示了庐山的配乐风光视频,孩子们再次加深了对庐山瀑布壮美景观的感受,他们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和朗诵古诗的激情又一次得到了升华。
二、指导朗读体现层次性。
在揭示古诗题目之后,我示范朗读了一遍古诗,然后让学生自己根据课件上展示的节奏,自己给诗划出斜线、两人练习读,要求学生根据画出的斜线读出节奏。在指名读的时候,我发现他们虽然读出了节奏,但读得有些拉调子。我又示范读了一句,并告诉大家,读的时候,要注意“声断,气不断”,既字音有停顿的地方,但不是完完全全的停顿。指导之后,又请了一位同学来读,感觉明显好了许多。但我觉得学生读的感情还不够到位,因此,我又一次进行了示范朗读,并让大家再一次欣赏了配乐风光视频,同学们的情感又一次得到了升华,大家在在配乐朗诵中找到了感觉,越读越好,读出了诗歌的韵味,还读出了激情。
三、一点思考。
低段古诗教学要不要讲解诗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一、二年级)中说:“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我的理解就是低段古诗教学,不必讲古诗内容,只要学生能够诵读和获得初步的感悟即可。但我想,如果干脆不讲恐怕是不行的,因为学生年龄小,儿歌和童谣内容一般都很好理解,不存在问题,有些古诗恐怕孩子们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就像这一节课,当我问到“日照香炉生紫烟”是什么意思?李金琳同学举手说是炉子上在冒烟,令人啼笑皆非。
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通用17篇)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感悟诗情,理解古诗意思,领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背诵《登鹳雀楼》。今天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望庐山瀑布》。认识“庐”字。
去过庐山吗?出示课件,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景。
2、还学过李白的`那些诗?解题:庐山是江西省九江市的一座名山,自古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赞誉。本文就是唐朝大诗人李白隐居在这儿,所做的一首赞美庐山瀑布的诗。
二、学习古诗。
1、出读古诗,自学生字。
(1)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3)自读和生字有关的词。
(4)开火车、巩固生字。(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同时利用开火车的小游戏来巩固识字)。
2、再现庐山美景,欣赏配乐朗读。
3、谁愿意试读?纠正字音。
4、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讲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男女对读、小组读、齐读。
5、感悟诗境。
(1)品读一、二两行诗。
a、结合书上注释理解“香炉”“遥”“挂”。
b、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香炉峰上团团雾气,在阳光的照射下,成了紫色的云霞。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川之间。)。
c、“挂”字?好在哪里?边读边看课件体会。(“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景象。谁将这巨物“挂”起来呢?所以这个“挂”字也包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d、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2)品读三、四行诗。
a、说说诗句意思。
b、课件出示庐山瀑布的录象,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庐山瀑布飞泻直下的壮观景象吧。
谁能够用朗读的方法告诉大家水流得很快?要求学生朗读时能够突出“飞”、“直”、“落”三个字。)。
c、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d、重点理解“飞”“直下”,为什么用了“飞”字?好在哪里?(把瀑布奔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写出山之高,之陡峭,又可见水流之急。)。
e、瀑布真的有“三千尺”高吗?这是什么修辞方法?
6、体会诗人情感。
启发:如果你是诗人,站在这飞瀑的下面,会有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诗。
人的感情。(生谈感受)。
带着你们这种感受,请你们放声朗读吧。(配乐,师适时指导)。
三、小练笔:
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四、小结:
我们的“诗仙”李白仅用短短28字就高度凝练地将瀑布那雄伟的气势描述了出来,真是功力不凡。最后,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背诵这首传世佳作吧!(生全体背诵。)。
板书:
香炉紫烟。
瀑布前川。
见感飞流三千尺雄伟壮观。
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通用17篇)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望庐山瀑布》。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庐山是江西省九江市的一座名山,自古就有“匡有奇秀甲天下”的赞誉。庐山的飞泉源布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开先瀑、玉帘泉、黄龙潭、鸟龙潭等,大家想不想看看。(出示庐山的飞泉瀑布,请欣赏)。
2、唐朝大诗仙李白50岁左右隐居在这儿,曾用诗篇赞美瀑布。(大屏幕出示整首诗)。
二、熟读古诗。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2、请一名学生读一读题目,然后齐读。
再说说从课题中你能知道什么?
庐瀑。
相机区别。
卢爆。
3、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4、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5、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1)指名读。
(2)男、女生赛读。
(3)全班齐读。
三、赏析古诗。
1、谷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想信同学们一定能借助字典,结合书中的注释,插图,展开想象,读懂这首诗。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点拔,评议。
(1)你读懂了什么?
(2)“学贵有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默读这首诗,同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
4、自由读整首诗,你认这哪些字或词用得好?为什么?
重点品味“生”“挂”“飞”“三千尺”
相机出示李白的另一首诗。
秋歌。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体会夸张的写法)。
5、指名上台朗读这首诗,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6、总结,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语言生动,形象,描绘了瀑布尽流直泻的壮观景象。
四、拓展延伸。
1、学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老师也不由自主想起了叶圣陶老先生的一首描写瀑布的诗歌。(课件出示瀑布整首诗,配乐朗诵)。
2、喜欢吗?请自由读一读。
3、《望庐山瀑布》和《瀑布》比较,你最喜欢哪一首?说说原因。
五、作业。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课外收集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通用17篇)篇七
一、教材分析:
(一)、[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山前面的河流。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二)、[简析]。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三)、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讨论学习,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2、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平,积累李白的古诗一到二首。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四、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开展今天的学习活动前,我们先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
2、学生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导入新课: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古诗:
1、听古诗朗读,学生自由跟读。
2、初读古诗,熟悉诗歌内容。(学生评议标准为熟读。)。
3、回忆古诗的学习要点:字、词、句、篇。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方法(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与已经学过的古诗对照等方法)自学古诗。
5、小组汇报,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理解难点:生,弥漫;川,河流;三千尺,指瀑布很长;疑,怀疑;落九天,从天的最高处泻落。(汇报中要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发言、补充的机会)。
6、朗读练习: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雄伟。可采用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后评议的方法。
(三)、了解诗人:
过渡语: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于李白生平的知识呢?
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通用17篇)篇八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结合教材的特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能解释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是:认识9个生字,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这样做大有益处: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致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学习新诗。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领悟题意:先解字,弄清望的含义,带出全题的意思;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而且就瀑布正字正音;最后明确庐山的地理特点。这样解题,由字及词及地,序次井然;同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瀑布引出垂挂倾泻,与高山挂起钩来,不仅使学生觉得具体可感,还为下面讲析诗歌作了铺垫。日照香炉生紫烟一句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教师作了描述性的解释,启发学生体会意思,想像美景,进而让学生讲解全诗,还就川和三千尺作了辨识,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了。这样教学体现扶放结合的原则。
本课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识记生字,并把自己的好方法告诉大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主动质疑,积极释疑,品尝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思维的空间,自主感悟、体验。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要活动有:做游戏读词、同桌评价、朗读、小组讨论、想象等。
(见教案)
板书设计:
挂 图
望 庐 山 瀑 布
李 白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
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通用17篇)篇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文中生字,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节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感受诗人李白奇丽、大胆的想像,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美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二、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剖析诗句,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唱画古诗,感受诗文的意境。
三、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四、教学准备:搜集李白的资料,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庐山风景迤俪,这美丽的景色也吸引了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播放李白图片)对于李白,你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李白的信息。)“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李白,去感受他的风采,体会他诗歌的豪迈!”(板书课题:望庐山瀑布)。
“同学们,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先让我们走进庐山,去倾听李白的声音!”(课件展示庐山瀑布风景,配诗朗诵望庐山瀑布,让学生初步感受庐山的神奇与瀑布的壮美。)。
(二)、初读古诗。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古诗吗?快来读一读吧。(自由古诗)。
2、老师要来检查了,看看哪些同学把字音读正确了?(指名读)。
(三)、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同学们,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已经能把诗读正确、读流利了。古诗啊,像音乐一样,有它的节奏和韵律呢,如果能读出节奏就更美了。(出示:画出节奏的诗句)。
1、老师用斜线给你们标出了停顿的记号。
2、范读:想不想听老师读一读。
3、谁想来试试(生读)?
个人开火车读——小组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
(四)、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1、品读。
一、二两行诗。
(1)指名读第一行诗“日照香炉生紫烟”
b.课件出示:(有“日照”与“紫烟”的香炉峰图片)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c.教师描述“紫烟”与“日照”的关系。
(重点指导“生紫烟”的读法,要求读时语气舒缓,声音又轻又柔,能让人陶醉在紫烟里。)。
e.大家边想象香炉峰的美景,边入情入境地诵读第一行诗。
(2)、指名读第二行诗“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
a.你们平常看到什么东西用上“挂”字?诗中“挂”字是什么意思?
b.观察画面,瀑布吊在山前像什么?
c.师描述:在紫烟缠绕的香炉峰上,一条白色的瀑布像河流一样垂挂在山前,多么有气势!
d.此时,你就是大诗人李白,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
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你想怎样吟诵这首诗?
2、品读。
三、四两行诗。
(1)、指名读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提问:谁能够用朗读的方法告诉大家水流得很快?
(要求学生朗读时能够突出“飞”、“直”、“落”三个字。)。
(3)、(课件出示庐山瀑布的录象)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庐山瀑布飞泻直下的壮观景象吧。
(4)、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5)、“三千尺”有多高?假如我们的教学楼一层有4米高,3千尺相当于250层教学楼的高度。在这里,“三千尺”不是准确的数字,主要是形容香炉峰很高,瀑布很长。李白在许多诗中都有意地把数字夸大了,这也是一种夸张的写作手法。
(6)、再读第三行诗,看看“三千尺”要怎么读,能让人感觉瀑布很长?(读“三千尺”时语气舒缓,语调稍扬,表现水流很长。)。
(7)、我们以前学过“银河“这个词,谁能说说”银河“是什么?(8)、课件出示图片,描述“银河”:农历七月,在晴天的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叫“银河”,瀑布看上去跟银河很相似。
(9)、这银河从天上掉下来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疑”字。
(10)、
总结。
瀑布特点。
喜欢这庐山的瀑布吗?为什么?板书:美、壮观。
(11)、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请同学们一起想象瀑布像银河从天而降的景象,一起读读第四行诗。
(五)、画古诗,深悟诗情。
1、(以〈高山流水〉的音乐伴奏)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当作李白,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
2、小结:诗人李白写出了他所见到的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并展开大胆想象,整首诗色彩明丽,想象奇特,像一幅壮美的图画。现在就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诗中描写的壮美景象通过你手中神奇的画笔描绘出来吧!
3、展评画作。
(六)、吟唱古诗,升华感情。
庐山的瀑布雄伟壮丽,李白的诗也写的气势磅礴,难怪人们称李白为“诗仙“一首好诗不仅是一幅优美的画面,还是一支动听的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播放望庐山瀑布的歌曲)。
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通用17篇)篇十
一、揭题。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
(一)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诗。
(二)预习中哪些诗句读懂了,哪些还没读懂,并划下来。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庐l*紫z!川chu1n。
四、出示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查字典“望”当什么讲?“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分别查出“庐山”和“瀑布”的意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三)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3.飞流直下三千尺“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手法)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怀疑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四)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四步:悟诗情。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语气、感情。
(六)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五、小结(一)你认为这首诗写得好吗?好在什么地方?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三)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观察细致?“日照”与“紫烟”的因果关系?“飞流”、“直下”对流速水势的观察“三千尺”、“落九天”是对瀑布的长、大、高的观察。
除观察仔细、细致外,本诗还有什么特点?丰富奇特的联想,如“挂前川”,“疑是银河落九天”。本诗的写作特点:观察细致有序,联想丰富。学习古诗的方法:除去上述四步,那就是读、查、究、诵、赏。
六、布置作业 。
背诵、默写古诗。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通用17篇)篇十一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望庐山瀑布》是一首千古传颂的唐诗佳作,其语言美,诗中绘的景物更美。在教学中,应通过启发想象、美读品味、绘画面等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庐山香炉峰的优美和庐山瀑布的壮美,感受语言文学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美、创造美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
(3)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理解诗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美。
教学重点:想象诗中绘的景象,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课文,并启发想象、美读品味、描绘画面。
[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
一、联系旧知,复习导入。
2、指名背诵李白的诗。
3、很好!刚才同学们所背诵的诗,有的是我们曾一起学过的,有的是同学们自己从课外书上学来的。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欢李白的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流传千古的名篇。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2、学生发言。
3、归纳学生发言(读、思、背)。
4、初读古诗,提出要求;
(1)、把诗文读流利正确。
(2)、对照注释,和字典、词典。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3)、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三、
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相互评议(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有什么建议)。
2、相互合作,说说诗句的意思。
3、讨论比较,谁说的更好,更切合诗意。
4、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交流汇报,学习诗文。
1、赛读古诗,读出节奏感、重音和停顿。
(1)指名读全诗。
(2)同学评议。
(3)你们觉得该怎样来读这首诗。
(4)学生发表自已的看法,并说出理由。
(5)赛读全诗。
2、全班齐读古诗。
3、理解诗文意思。
(1)各组汇报对每一句诗文的理解。
(2)说说你是怎样得出这种理解的。
(3)全班交流评议。
(4)并指导理解“三千尺”中的“三”和“落九天”中的“九”不是实指。而是夸张,形容瀑布因为高而显得壮观。
(5)试着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指名说,再评议,只至完善。
4、提出仍然没有弄明白的问题,大家帮助解决。
五、感情朗读,想象画面,体会庐山之美。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边读边想像诗中的绘的画面。
2、指名说一说自己所想到的画面。要突出瀑布的高与香炉峰的美!
3、把想像中的画面画下来,并涂上色彩。
4、展示学生的画,评议画得好的作品。
六、背诵古诗,总结全文。
1、庐山的美丽让我们心旷神怡,庐山的壮观使我们无限向往,下面就让我们闭上眼睛,背一背这首古诗,再一次感受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吧!
2、全班齐背全诗。
4、指名发言。
5、今天的作业由你们自己来决定,下面就请你们为自己设计一份家庭作业吧!
[板书设计]。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评析]。
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通用17篇)篇十二
(一)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诗。
(二)预习中哪些诗句读懂了,哪些还没读懂,并划下来。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庐l*
紫z!
川chu1n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二)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望当什么讲?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分别查出庐山和瀑布的意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三)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3.飞流直下三千尺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手法)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怀疑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四)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四步:悟诗情。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语气、感情。
(六)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一)你认为这首诗写得好吗?好在什么地方?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三)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观察细致?日照与紫烟的因果关系?飞流、直下对流速水势的观察三千尺、落九天是对瀑布的长、大、高的观察。
除观察仔细、细致外,本诗还有什么特点?丰富奇特的联想,如挂前川,疑是银河落九天。本诗的写作特点:观察细致有序,联想丰富。学习古诗的方法:除去上述四步,那就是读、查、究、诵、赏。
背诵、默写古诗。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通用17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采用方法:教学中营造学诗意境,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鼓励学生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
2、收集曾经读背过的李白的诗句。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会背古诗吗?谁能把自己知道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2、观察: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问: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在学生观察说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二导学过程:
初读。
1、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引导学生初读诗句。
教师指导朗读。
2、指读。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识字经验,及时抓住重点字进行正音和识记,如:“紫”、“川”、“瀑”、“炉”容易错,充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3、利用生字卡片或幻灯形式检查学生识记字的情况。
4、同伴互读诗句,争取背诵。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炉、烟、流、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导。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进行示范书写。其他的字学生对照课本自行书写。
3、交流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研读。
1、自学诗句。借助工具书和图画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交流自学中已经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重点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难。
4、边读边想每句诗都写了怎样的景色,
悟读。
1、自由读诗,对照插图,体会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3、启发:如果你是诗人,站在这飞瀑的下面,会有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4、组织学生扮演诗人,借助教师准备的课件,进行角色换位,体会诗句的含义和情感。
诵读。
1、带着自己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组织学生进行多形式感情朗读。如:评读、赛读、加动作读、看画面读等,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3、练习把自己当成诗人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拓展作业:
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的诗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学习后找时间召开一个小型“诗歌朗诵会”,展示学生课外的古诗积累情况。
3、把自己喜欢的诗配上画。
补充资料:
(一)词语解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来就是浏览胜地。
2.香炉——炉山西北部一座高峰的名字。
3.紫烟——山上水气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紫色烟雾。
4.前川——山前面的河水。
5.银河——天河。
6.九天——天空最高处。
(二) 相关链接: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诗人。他在诗歌中热烈歌唱进步的社会理想,表示了对黑暗统治势力的极大轻蔑;他善于以豪迈的笔墨绘祖国壮丽山河,写了许多想象丰富、气势奔放的优秀诗篇。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李白达到了浪漫主义艺术的顶峰。“诗仙”,是人们对他的美称。本诗大概是他在开元十三年(725)出蜀后的第二年游览庐山时作。原诗二首,这是第二首。庐山峰岩奇秀,泉瀑飞湍,无限风光。诗人在对壮丽的自然奇景的描绘中,也展现出自己开阔的胸襟和昂扬的气概。
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通用17篇)篇十四
教材简介:
人教版第四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作者先写了红日照射下的香炉峰紫烟缭绕,衬托出了瀑布背景的雄伟壮观。一个“挂”字化静为动,形象地表现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后两行诗既写出了瀑布的样子,又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一个“飞”字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奔腾而下,“直下”既写出山的高峻陡附附险,又突出了瀑布飞奔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一个“疑”字写出了作者神奇的想象。新奇而又真切,十分贴切自然,令人遐想无限,回味无穷。教学一课时。
设计理念:
1、反复吟读,是本诗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吟读,让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积累李白的古诗。
2、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生字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
3、极力营造古诗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难点: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诵读学过的李白的诗。
师: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
(如《静夜思》《赠汪伦》)除了学过的,你还知道哪些李白的诗,背一背。(如《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
师:李白看到月光想到了家乡,写下了《静夜思》,送朋友时依依不舍写下了《赠汪伦》,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想想他又为什么写在这首诗呢。
(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而是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趣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学习新诗,事半功倍。)。
2、读题。
提问:你们去过庐山吗?谁能说说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认识“庐”字)。
师述:庐山是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景。(播放庐山录相,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提问:庐山的风景让我们如痴如醉,刚才的画面中给你映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瀑布)。
师:瀑布是什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各种瀑布图片)。
描述:瀑布是一种大自然的现象,它是河流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形成的浩浩荡荡的水势,风光迷人,正是因为这样,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它们情有独钟,写下了无数的华章。今天我们就随着大诗人李白的脚步,去看看庐山的瀑布别样的美姿。再读课题。
(板书课题后,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就"瀑"正字正音;明确庐山的地理位置及迷人风光,认读“庐”字。由字及词及地,有序进行,为学习诗歌做好铺垫,激发兴趣。)。
二、试读古诗,初知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诗中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读。
3、学习生字“炉”“疑”,读准字音,四个生字同时出现,识记字形,“炉”和“庐”比较,出示香炉图片,对比庐山的香炉峰,组词。
4、指导写生字“炉”“银”“烟”“流”
6、节奏读。
师:诗歌诗歌,一首诗就是一首歌,歌有节奏,诗也有节奏,听听老师有节奏地读一读,你们小声地跟读(出示课件)。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名读(师帮其打拍子),男女生打拍子读。
(认字写字是小学低段教学的重点,这里花大量时间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节奏朗读既可以检查字音,又能体会诗的韵味。)。
三、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课件播放范读,生想象画面。
师:(出示课文插图)李白站在香炉峰前看到了什么呢?
学生说到什么就读哪句?(如看到了烟雾,读“日照香炉生紫烟”:看到瀑布,读“遥看瀑布挂前川”)。
师:体会“挂”的妙用,学生读,师做挂的动作,把平放的东西垂直放,“川”就是河流,河流是怎么流的呢?师简笔画出,现在把河流垂直挂起来。
师:是谁把河流挂起来的呢?
生:(大自然)。
师:大自然是多么伟大、神奇啊!谁能用赞美的语气读读这两句?
指名读,齐读。
多名学生高兴地读前两行。
师:想读的小李白一起读吧!
师:诗人笔下的庐山瀑布有什么奇特之处呢?请读三四句。
学生读三四句。
师:三千尺在这里指的是瀑布很高,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瀑布飞流而下的样子吧!(播放视频)。
引读:瀑布水花四溅,奔涌而下,壮观无比,难怪诗人写到——。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这样的瀑布真是气势磅礴——。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看到这样高、这样美的瀑布,诗人想到了什么呢?
生:天上的银河落了下来。
师:九天在这里指的也是高,见过天上的银河吗?一起看看吧!出示银河图片,比较飞流而下的瀑布。
师:瀑布从山上奔腾而下,足有三千尺那么高,让人忍不住浮想翩翩——读。
生: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多名学生读,齐读。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自然真是神奇,造就了如此美景,感谢李白给后人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诗篇。各位小诗人,如此美景,让我们尽情抒发吧。
配乐齐读全诗。
师:一首好诗不仅可以反复吟诵,还可以谱曲歌唱,变着花样诵读。请听(课件唱读)。
学生站起来,边唱边拍手加动作跟着课件唱读。
师:多美的瀑布啊,谁能闭上眼睛,美美地去感受作者给我们创造的美感?
指名背,齐背。
(低段古诗教学重在品读中知义,读重于解。因此在这里图文结合帮助学生品味诗句,启发学生体会意思,想像美景,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诗的意境了。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朗读水平。)。
四、巩固拓展,引导积累。
师:这就是一代诗仙李白的诗,他的想象是多么丰富、多么奇丽!让我们也一起来写写吧!
出示填空:————————,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名学生上台填空,点评,齐读。
课件出示,学生试读。
师:李白的这首诗,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就让我们也带着这种感情,去搜集一些描写大自然的诗,开一次赞美祖国山河的诗歌诵读竞赛会,以此来表达你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读写结合,充分读后进行默写,强化对诗句的认识;同时将学习引向课外,拓宽知识来源,达到课内悟情趣,课外显活力的境界。)。
板书设计:
香炉生紫烟。
飞流三千尺。
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通用17篇)篇十五
作者:周笑 文章出处:我爱丫丫作文网。
“日照香炉生紫烟。”日照,阳光照射。香炉,香炉峰,一座高峰,因为峰是尖圆形的,上面云雾缭绕,所以叫香炉峰。从这四个字中,可以看出阳光照射着香炉十分神奇而美丽。生紫烟,一个“生”字,形象地描绘出山间烟云的冉冉上升,袅袅浮游,把香炉写得像仙境一样。紫烟,紫色的烟雾。“遥看瀑布挂前川。”你们看,李白不仅把周围的山写出来了,而且还把最壮观的景色:“瀑布,”写了出来。挂前川,瀑布好像一匹白绢挂在山前。遥看,为什么要遥看呢?噢,是为了能看到瀑布的整体,假如在近看的话,看不到瀑布的顶。
“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像飞一样的流下来。直下,直落。三千尺,好像有三千尺长,突出了李白写这首诗很夸张。“疑是银河落九天。”让人恍惚觉得那银河从九天倾泻到了人间。
全诗四句共用二十八个字,极为刻画了瀑布的雄伟气势和壮丽景观,抒发了诗仙李白对祖国河山充满了热爱激情。
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通用17篇)篇十六
1.学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的意思,感受庐山瀑布的壮观气势。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背诵古诗,结合诗的内容展开想象,并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出来。
生字、新词卡片;与诗歌内容相一致的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这首古诗是哪位诗人写的?(李白。)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气势豪放,想象奇特大胆,语言清新自然,被称为“诗仙”,和杜甫并称为“李杜”。著有《李太白集》。
2.借助拼音读古诗。要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3.集体认读生字:炉烟挂流尺疑银
4.交流记字的方法。
5.集体反馈。
(1)挂:右半部分是由两个“土”组成的。(2)流:右半部分不要少写“丶”。
6.再读古诗,读准字音。
三精读古诗,体会意境
1.先听老师读古诗,然后说一说这首诗写的是哪里的景色。(庐山瀑布。)
2.数一数这首古诗共有几句。(4句。)
3.质疑、解疑,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庐山: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
(2)香炉:指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山峰。它的形状尖而圆,峰上烟云缭绕,就像一座香炉,因此而得名。
(3)生:产生。(4)紫烟:紫色的'烟雾。
(5)挂前川:指瀑布好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川,河流。
4.说一说这首古诗的意思。(太阳照耀着香炉峰,升腾起紫色的烟雾,远看瀑布就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湍急的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飞泻下来,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而降。)
5.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诗人看到了什么?(香炉峰、瀑布。)
6.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作者想到了什么?(疑是银河落九天。)
7.观看课件,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课后延伸拓展
1.展开想象,把想到的画面说一说。
2.推荐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建议学生背诵。
1.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谈谈对李白的了解,学生的知识面很丰富,不仅背了不少李白的诗,还知道他之所以被称为“诗仙”,是因为他的诗想象丰富,诗中常会出现凡间没有的奇景。
2.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格豪放洒脱,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通用17篇)篇十七
本课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第13课的其中一首古诗。诗题内涵丰富,点明地点和事件。本诗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全诗紧扣“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了庐山的瀑布之景。仅用28个字就将庐山瀑布的动态特点等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体现出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凝练,画面丰富,是学生品析词句、发挥想象、运用语言文字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处于第二学段的学生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感情”,这首古诗的语言朗朗上口,便于记诵,可能三年级多数学生已会背诵,但不一定理解诗意,对诗歌的情感体验缺乏认识,所以在教学时需要适当点拨,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去理解、去体会、去感受,去与诗人产生一定的共鸣,从而真正做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诗境,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展现的画面。
3.感受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体会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喜爱之情,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展现的画面。
教学过程。
同学们喜欢吟诵古诗吗?老师这儿有几句古诗,提醒你们在吟诵时要吟出诗味儿,谁来试试。(播放音乐,出示古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庐山的多姿面貌。
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这是庐山的缥缈云雾。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是庐山的灼灼桃花。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这是庐山的幽幽高峰。
今天让我们去感受下庐山的瀑布,谁来读读课题。(出示:望庐山瀑布)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讲授】解诗题,知诗人。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诗人在游览庐山的时候写下的。)那你知道诗人是谁吗?(出示ppt)谁来读一读。
三、【活动】读通古诗。
都说匡庐奇秀甲天下,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云雾,尤以瀑布名传天下,同学们想不想随着诗仙李白去详细领略一番呀。今天老师为我们的此番游览安排了三个活动,有没有兴趣呀?谁来读读活动一的要求。
活动一:读通古诗。
1.自由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有节奏。
2.小组活动。
四、【讲授】学习生字,读通古诗。
哪一组先来展示?读得字正腔圆。谁再来试试?
这首诗中藏着三个生字,谁来读一读?“紫、尺、疑”“紫”是平舌音,谁来给他组个词,(紫色……)这也就是它在诗中的意思。谁来说说我们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紫”
生字我们已经学好了,古诗也一定能读得更好,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五、【活动】读懂古诗。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通,还要读懂。谁来读读活动二的要求。
活动二:读懂古诗。
1.读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和批注,试着理解诗意。
2.组内说说诗意,讨论不理解的诗句。
六、【讲授】说说诗意,读懂古诗。
哪一组来展示?
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远远望去瀑布好像白色的绢绸悬挂在前面的水面上。你也来读读这句话。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你也来读一读。
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你来读出这壮观的景象。
谁来和老师配合着说说诗意。一年夏秋之交,阳光明媚,我来到庐山,远远望见香炉峰冉冉升起了团团烟雾,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着紫色的光芒……说的很好,老师似乎身临其境。
理解了诗意,诗就能读得更好,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朗读?老师看到了气势磅礴的瀑布。谁再来试试?瀑布飞流直下的壮阔景象出现在老师眼前了。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
七、【活动】读出诗境。
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呢?谁来读出活动三的要求。
活动三:读出诗境。
1.品读诗句,说说你看到了哪些场景。
2.组内选择一个场景,发挥想象,并描述出来,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八、【讲授】想象画面,读出诗境。
谁来说说香炉峰上的场景。
“日照香炉生紫烟”:。
(1)紫烟,从哪儿来的?你能读好这句诗吗?“生”这个字被你读得很好。你也来把诗句读一读。
(2)从他的朗读中,你感到了什么?(气势磅礴)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生紫烟”这个词被你读得活灵活现。男生一起读。
(3)老师发现不少同学突出了“生”字,从这个字你感受到了烟雾的什么特点?(有灵气)读出烟雾的灵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样的场景你给他取个什么名字?(生紫烟)。
这团烟雾是这么迫不及待地涌了出来,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你远远看到的瀑布的场景。
“遥看瀑布挂前川”:。
(播放瀑布声)这川瀑布真()。(大、活)。
(1)这川瀑布真活泼。你从哪儿看出来?(“挂”)如果你是那个瀑布,你会怎么落下来?(一泻而下)你来读出这川瀑布的活泼。这川瀑布真活泼,女生读。
(2)这川瀑布真大。你从哪儿看出来?(遥看)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个瀑布。(气势磅礴)你来读好这种感觉。这川瀑布真大呀,男生读。
(3)这川瀑布真急。从哪儿看出来?(乱)你能给他换个词吗?(飞、溅、打、砸)你觉得哪个词更好?(乱更能体现雨大和急的特点)你来读好这杂乱的感觉。这川瀑布真急呀,齐读。
这样的场景你也来给他取个名。(挂前川)。
这场瀑布落得急,哪一组来说说瀑布泻落的场景。
“飞流直下三千尺”:。
(1)“三千尺”给你怎样的感觉,从哪里看得出来?真的有“三千尺”吗?(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直下”,是什么意思?这川瀑布落地有声,气势汹涌。师示范,谁也来试试?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你也来试试。齐读。
(2)这泻落而来的瀑布震惊了诗人,映亮了天空,这川瀑布美不胜收,来给这个场景也取个名字。(三千尺)。
飞流直下的瀑布给了诗人怎样的错觉?哪一组来说说诗人的内心感受。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人看到了(飞流直下的瀑布),不禁感叹这么美的景象,难道是天上的银河!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出示图片)看着这些图片,想到了哪些词?(壮观,明洁,融为一体)。
瀑布如银河一样的汹涌。你来读一读。(引读:疑是银河落九天)。
瀑布如银河一样清澈,你来读读看。(引读:疑是银河落九天)。
瀑布如银河一样壮观。读好这种感觉。(引读: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场景我们取个什么名字呢?(落九天)。
真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场瀑布给了诗人奇妙之感,你觉得诗人喜欢这瀑布吗?“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将这瀑布比喻成了从九天而落的银河,真是奇伟瑰丽,美不胜收呀!难怪诗人沉醉于此了。(板书:醉)让我们带着陶醉之意再读诗题。
这川气势磅礴的瀑布让诗人诗兴大发,挥笔写下这首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谁也来望着这庐山美景来背一背?(播放图片和音乐)让我们一起陶醉于美景做一回小诗人。
九、【练习】检测反馈。
检测反馈:。
用你俊秀的字体把庐山的瀑布描绘出来,比一比谁笔下的庐山瀑布最好看。(抄写《望庐山瀑布》)。
这庐山瀑布的美景真是奇特,难怪诗人沉醉其中。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再来吟诵这首古诗。
十、【作业】课后作业。
这景色真是美不胜收,把我们紧紧吸引,课后同学们用画笔或文字将《望庐山瀑布》所展示的美景描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