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教学工作计划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课程内容制定的一份计划,它可以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如何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工作计划是每位教师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教学工作计划应该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出发,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扁鹊治病教案复述(实用15篇)篇一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理解“拜见、理睬、毫不在意、邀功请赏”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我知道同学们读过不少课外书籍,特别是寓言故事,对吧。那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明白了些什么道理。
3、了解扁鹊并质疑课题。
(1)扁鹊治病,扁鹊是谁呀?(师生共同简介)
(2)根据“治病”质疑:扁鹊给谁治病?怎么治病的?治好了吗?……
3、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走进这个寓言故事吧!
(二)、读文学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标出生字生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出示字词,谁来把这些生字读音需要注意的地方给大家提个醒?(如:睬的声母是c,不是sh。)那在写或记的时候又该注意些什么呢?如:(毫---豪雀---鹊……)
3、采取各种形式的读生字词。并出示文中的词语开火车读。
4、分组读课文,师生集体正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想好以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把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扁鹊治病教案复述(实用15篇)篇二
1、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抓住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扁鹊有了一些什么了解?
3、你认为怎样的人才可以称作名医?
1、说扁鹊是名医,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说明扁鹊是名医的有关语句。
2、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找到“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说”这里的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可以知道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几次拜见都只是通过看就知道他的病情,说明他确实是名医。老师相机介绍:相传扁鹊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医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
3、扁鹊既然是名医,可蔡桓公为什么却死了呢?关于这一点扁鹊是怎么解释的?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扁鹊所说的那段话。(采取多种形式的读)
4、想一想蔡桓公的病共经历了几个阶段?(四个阶段)哪四个阶段?(师引导读四个分句)
5、在扁鹊看来,蔡桓公最初只是病在(皮肤——板书),皮肤上的这点小病可以怎样医治?也就是说蔡桓公此时的病只用最简单的方法——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为了使板书简洁清楚,我写成“能治”,(板书“能治”。)
7、蔡桓公不但不相信自己有病,还不相信扁鹊说的话。所以他拒绝医治。可扁鹊说了,要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通过我们前边的学习,已经知道蔡桓公的病正如扁鹊的推断,在不断地向体内发展,那到底发展到过身体哪些部位?是否能够医治?蔡桓公分别是怎么对待的?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几个句子结合三、四自然段仔细读一读,想一想,勾一勾有关词句。
10、生质疑解难:扁鹊为什么看到蔡桓公就跑?蔡桓公为什么觉得奇怪?
1、蔡桓公本来患的只是皮肤上的小病,为什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抱病死了呢?(使学生体会到要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道理。)
2、同学们把这个故事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想,你还会明白什么?(要防微杜渐)
一个短短的寓言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这么多的道理,我想这就是寓言故事能经久不衰,深受大家喜爱的真正原因吧!同学们课后有时间一定多读读寓言故事,其中的深刻道理会助我们健康成长的。
扁鹊治病教案复述(实用15篇)篇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过程,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等道理。
3、学习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查找有关扁鹊和蔡桓公的资料。
2、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不懂的词语。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我的见解。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理解“拜见、理睬、毫不在意、邀功请赏”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资料。理清课文的脉络。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我明白同学们读过不少课外书籍,异常是寓言故事,对吧。那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明白了些什么道理。
2、今日,教师和同学们一齐来读另一个寓言故事,(展示课题)20。
扁鹊治病。看看能从这个寓言故事中懂得什么道理?
4、了解扁鹊并质疑课题。
(1)扁鹊治病,扁鹊是谁呀?(师生共同简介)。
(2)根据“治病”质疑:扁鹊给谁治病?怎样治病的?治好了吗?……。
5、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走进这个寓言故事吧!
(二)、读文学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标出生字生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出示字词,谁来把这些生字读音需要注意的地方给大家提个醒?(如:睬的声母是c,不是sh。)那在写或记的时候又该注意些什么呢如:(毫---豪雀---鹊……)。
3、采取各种形式的读生字词。并出示文中的词语开火车读。
4、分组读课文,师生团体正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想好以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把每个自然段的资料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抓住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词。
2、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扁鹊有了一些什么了解?
3、你认为怎样的人才能够称作名医?
二、激发兴趣,深入研读。
1、说扁鹊是名医,从哪儿能够看出来?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我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说明扁鹊是名医的有关语句。
2、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找到“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说”那里的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能够明白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几次拜见都只是经过看就明白他的病情,说明他确实是名医。教师相机介绍:相传扁鹊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医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
3、扁鹊既然是名医,可蔡桓公为什么却死了呢?关于这一点扁鹊是怎样解释的?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扁鹊所说的那段话。(采取多种形式的读)。
4、想一想蔡桓公的病共经历了几个阶段?(四个阶段)哪四个阶段?(师引导读四个分句)。
5、在扁鹊看来,蔡桓公最初只是病在(皮肤——板书),皮肤上的这点小病能够怎样医治?也就是说蔡桓公此时的病只用最简单的方法——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为了使板书简洁清楚,我写成“能治”,(板书“能治”。)。
7、蔡桓公不但不相信自我有病,还不相信扁鹊说的话。所以他拒绝医治。可扁鹊说了,要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经过我们前边的学习,已经明白蔡桓公的病正如扁鹊的推断,在不断地向体内发展,那到底发展到过身体哪些部位?是否能够医治?蔡桓公分别是怎样对待的?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几个句子结合三、四自然段仔细读一读,想一想,勾一勾有关词句。
10、生质疑解难:扁鹊为什么看到蔡桓公就跑?蔡桓公为什么觉得奇怪?
三、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1、蔡桓公本来患的只是皮肤上的小病,为什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抱病死了呢?(使学生体会到要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道理。)。
2、同学们把这个故事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想,你还会明白什么?(要防微杜渐)。
四、结束语:
一个短短的寓言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这么多的道理,我想这就是寓言故事能经久不衰,深受大家喜爱的真正原因吧!同学们课后有时间必须多读读寓言故事,其中的深刻道理会助我们健康成长的。
板书设计:
皮肤(可治)-毫不在意。
皮肉(能治)-装作没听见。
肠胃(还能治)-满脸不高兴。
脊髓(等死)-奇怪。
防微杜渐。
不要讳疾忌医。
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
扁鹊治病教案复述(实用15篇)篇四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通过望诊判断出桓侯有病,但是病情尚浅,病位还只是在体表腠(cou4)理的部位。他劝齐桓侯接受治疗,如不治则病情将会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觉良好,拒绝治疗。不久,扁鹊再度晋见桓侯时,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进展到血脉,再次劝说其接受治疗,以免病情更加发展。桓侯仍然拒绝治疗,心中不悦,认为扁鹊在炫耀自己,并以此牟利。当扁鹊第三次晋见他时,认为病情已恶化,病位进入到内部肠胃,如不及时治疗,终将难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后一次,扁鹊通过望诊,判断桓侯病情危重,已进入到骨髓深处,病入膏肓,无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齐桓侯不久即发病,终于不治而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敷、烫、骨髓、无能为力”等词语。
2、能够联系上下文,品味人物“言行”,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形象。
3、感悟“防微杜渐,不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1、教学重点:能够联系上下文,品味人物“言行”,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形象。
扁鹊治病教案复述(实用15篇)篇五
一、谈话导入,复习寓言,课题质疑。
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向你们打听几个人好吗?
生:好。
师:那你们可要实话实说哟,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行吗?
生:行。
师:你们知道周杰伦吗?
生:(诧异、兴奋、踊跃)知道!
师:知道谢霆锋吗?
生:(更踊跃)知道!
师:(故做神秘状,强调)知道“罗爱丽”吗?
(一小会儿犹豫后,有的说不知道,有的说知道)
师:知道的请举手。
(几个学生举起了手)
师:请你说一说她是谁?
生:(有些羞涩地笑)是你!
师:(惊奇)今天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几分得意地笑)刚才主持的老师说出了你的名字!
生:敢。
师:好像信心不够喔。
生:(坚定、响亮)敢!
师:(出示课件中的第一幅图片)请仔细看图,你发现了什么?请用一个词把你的发现概括出来。
生:守株待兔。
(师依次出示后两幅图片)
生:拔苗助长,(思考一会儿后)亡羊补牢。
生:(纷纷举手)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归类盘点词语。)
师:好,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一则新的寓言,题目叫《扁鹊治病》。(板书课题:扁鹊治病)
师:请读一遍课题。
(生齐读)
生:我想知道扁鹊给谁治病?
生:他是怎么治的呢?
生:扁鹊是谁?
师:学习中提出了问题后,我们可以采用很多方式去解决问题,你会采用哪些方式呢?
生:可以查工具书。
生:可以从课文中联系上下文找。
生:可以查其他资料。
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还可以上网查资料,上图书馆查资料,向老师、同学、家长和身边的人请教。今天,请允许老师帮你们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扁鹊是何许人也?(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出示课件中扁鹊的图像及文字简介)
师:好,剩下的问题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你们自己来解决好吗?
生:好。
师:刚才你们在学习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但是这样还不够,还得善于积累,所以,老师准备了一份礼物送给你们,这是我平时积累的与医术和医德有关的几个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出示课件中的六个词语,生齐读)
师: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词语也可以用来形容医术或医德呢?
(所有学生都沉默,无人举手)
师:打开记忆的大门,好好想一想。
(学生还是沉默,无人举手)
师:看来,大家都没有这方面的积累,是吧?(部分学生点头)可见老师送给你的这些词语是多么珍贵呀!把他们抄写下来吧,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又正确。
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
对症下药起死回生杏林春满
(学生抄写词语)
师:只有注意了积累,你需要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这就是善于积累的重要性。好,就让我们运用观察、思考、发现、积累这些学习方法来学习这篇寓言吧。(中段的课程标准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积累词语,教师在教学时不仅关注词语的积累,还引导学生对所学的词语进行归类整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内容
1、自由读文
(出示自读要求一,主要解决生字、词语,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辅导。)
2、再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二,主要解决初步疑问,概括课文内容,学生默读课文,师巡视辅导。)(教师在学生自读前告诉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读书加强自读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师:请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把课文内容说一说,谁来试一试?
生:有一天,扁鹊去拜见蔡桓公。
师:你说到了故事的开头,谁还能说具体点?
生:扁鹊说蔡桓公的皮肤上有点小病,后来蔡桓公病死了。
师:你说到了故事的起因和结果,谁能把中间的过程补充出来完整的说一说?
生:有一天,扁鹊去拜见蔡桓公,说蔡桓公的皮肤上有点小病,劝他治病,蔡桓公不听,不让扁鹊给自己治病,他的病越来越重,后来就病死了。
三、自读自悟,发现探究
师:读书要注意方法,我们努力把一本书读薄,把一篇文章读成一段话,再读成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字。现在,请你仔细读课文,看一看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最能体现课文的主要内容?(告诉学生如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
生:第5自然段。
师:请你们再看看,第5自然段中哪几句话最能体现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这几句话最能体现课文的主要内容: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师:为了方便你们学习,老师把他说的这几句话复制在了大屏幕上,请读一读。
(出示重点句子,学生齐读。)
师:请看这几句话中红颜色的几个词,你发现了什么?
(边问边把“皮肤、皮肉、肠胃、骨髓”这四个词变为红色。)
生1:我发现这些词都指的是人身上的一些部位。
生2:我发现这些词都是从外向内变化的。
师:请再看这几句话中划横线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边问边给“热水敷烫、扎针、几剂汤药”这三个词画上横线。)
生:我发现这些词指不同的部位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治疗。
师:请最后看这几句话中加点的词语,你又发现了什么?(边问边给“能够、可以、还能、无能为力”这四个词加上红点。)
生:我发现了用不同的方法治疗的……(一时语塞)
师:(补充)治疗的效果,是吧?
生满意地笑笑。 (教师巧妙的把重点段让学生找出来,然后抓住词语的教学,把词语归类整理、理解,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内容。)
生:(抢着说)怪他自己!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扁鹊要给他治病,他不让治。
生2:因为扁鹊劝他几次他都不听。
师:扁鹊劝了他几次呀?
生:三次。
师:每次是怎么劝的?找到扁鹊说的话读一读。
生:第一次:“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第二次:“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第三次:“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师:为了方便大家学习,老师又把这几句话复制到了大屏幕上,请齐读一遍。
(生齐读这三句话)
师:仔细看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蔡桓公的病越来越严重。
师:眼看蔡桓公的病越来越重,作为一个医生,扁鹊的心情会有什么变化?
生1:越来越着急。
生2:越来越担心。
(指名学生读)
师:我感受到了扁鹊一次比一次着急的心情,你真了不起。
(再指名学生读)
师:你也表现出了扁鹊一次比一次担心的情感,真不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注意体现出扁鹊一次比一次着急的心情。
(生齐读)
师:那扁鹊是怎样诊断出蔡桓公生病了的呢?
生:看出来的。
生1:医术高超。
生2:医术高明。
生1:他是一个负责的医生。
生2:他是一个尽职的医生。
生3:他是一个有耐心的医生。
生4:他是一个关心别人的医生。
师:在这儿把“别人”换成哪个词会更准确呢?
生:换成“病人”。
师:对。由此可以看出,扁鹊既是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又是一个医德高尚的医生。面对这样一个名医的多次劝说,蔡桓公为什么就是不听他的劝说接受治疗呢?(教师抓住人物的三次对话,反复体会人物心理,让人物形象在学生心里饱饱满满。)
生1:因为他认为医生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来显示自己的高明。
生2:因为他没有觉得身体不舒服。
生3:因为他认为自己根本没生病。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吧。
生读与之相关的句子。
师:像他这样不相信自己生病了,不愿意治病的情况我们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讳疾忌医”,这是我送给你们的另一份礼物,请大家把它写下来。
师:板书“讳疾忌医”
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生1:蔡桓公不相信自己生病了,还很不高兴。
生2:扁鹊劝他治病,他就是不听。
师:那在生活中,我们要不要像他这样讳疾忌医呢?
生:不要!
(师在“讳疾忌医”前板书“不要”)
师:蔡桓公是不是今天发病,第二天就病死了呢?
生:不是。
师:那他的病情是怎样恶化的呢?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些词来说明他病情的变化过程吗?
生1:严重。
生2:深入。
生3:加深。
生1:我发现蔡桓公的病越来越严重。
生2:我发现蔡桓公的病是慢慢变严重的。
师:那么“慢慢”还可以换成哪个词?
生:渐渐。
(师板书“渐”)
师:如果蔡桓公要改变这个悲惨的结局,他应该怎么做?
生1:应该从还是小病的时候就开始治。
生2:应该早点治。
师:说得好,应该在还是小毛病的时候就开始预防。
(师板书“防”)
生:(只有一个学生举手)防微杜渐。
师:(惊喜)你真了不起,居然知道这个词,请你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这个词的,好吗?
生:我是从其他书上看到的。
生:要。
师:在“防微杜渐”前板书“要” (教师紧紧抓住课文内容,通过语言的理解学习发现积累词语。)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的身边有没有像蔡桓公这样的人呢?能举例说说吗?
生1:有一天,我穿得很薄,妈妈叫我穿厚点,我没听她的,还跑出去玩,结果感冒了。
师:嗯,这就是不听妈妈正确的意见,结果感冒了吧。
生2:有一次,我没有做完作业,组长叫我补上,我不听他的,后来被老师惩罚了。
生1:我会给他讲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生2:我会一直给他说,解释给他听。
师:假如你是蔡桓公,你又要怎么做才能改变自己悲惨的结局呢?
生1:我会听从扁鹊的劝告,接受治疗。
生2:我会问扁鹊为什么总是劝我治病。
生1:我想对自己说,以后要接受别人正确的劝告。
生2:我想对自己说,要知错就改。
生3:我想对自己说,有了小毛病要及早改正,不要讳疾忌医。
生4:我想对自己说,不要像蔡桓公那样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
师:你们说得真好,通过学习《扁鹊治病》这则寓言,你们都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老师还想跟你们推荐一些寓言,相信你读了后一定会有许多发现和收获。
(出示课件图片及寓言名字,让学生边看边读题目,有“滥竽充数、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愚公移山、郑人买履”)
(培养学生学习、积累寓言的兴趣。)
师:亲爱的同学们,真高兴和你们共同度过了快乐的一节课,我会想念你们的,再见!
生:老师,再见!
(这节课教师紧紧抓住词语教学设计所有的活动,朴实有效,在每个学习环节的设计都清楚明白的告诉学生要做什么?如何去做?对中段的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学习、积累词语,训练语言得到落实。一开课从寓言的复习引入,再通过图画激发学生兴趣整理学过的寓言,然后通过课题的学习归纳出关于医生医术高明的词语,让学生抄写积累。接着通过重点段落对词语的归类学习,让学生对扁鹊的病所在部位、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归类体会,反复朗读体会病情的日渐变化。又从病情的变化引出三次对话,通过反复研读让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立体感知,从而得到饱饱满满的体验。总结课文也抓住重点词语讳疾忌医、防为杜渐总结课文。教者在最后环节拓展活动时也是紧紧围绕词语的训练活动进行。从整个流程来看流畅、舒缓给人和谐之感,通过各个活动让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得到有效落实,让学生知道学习语言不能仅仅关注故事情节,而要学习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感知人物形象。)
扁鹊治病教案复述(实用15篇)篇六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
2、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理解故事及其寓意。
理解故事及其寓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我们受到病毒的侵袭生病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医治)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可是,就有人有病不承认,不医治,最终落得个可悲下场。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扁鹊治病》一文,看看那个有病不承认的人,最终得到了什么下场。
2、板书课题。
3、简介扁鹊。
二、整体感知。
1、师范读,生注意字音。
2、学习生字,勾画生字,指名读,提出难读、难写的字,用多种方法识记。
3、生自由读课文,概括本文主要资料。
三、精读课文。
1、诵读课文,了解课文所刻画的两个人物的形象如何。
生读后发言,师点拨。
(本文刻画了扁鹊和蔡桓公两个人物,扁鹊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蔡桓公是个盲目自信,傲慢固执,讳疾忌医的国君,故事围绕“有病、无病”这一尖锐矛盾展开争论)。
(生讨论后归纳:从“站了一会儿”说明扁鹊作了仔细观察后才下的断言,而并非信口开河,而蔡桓公“毫不在意”,说明了他盲目自信。他之后对扁鹊的评价,又说明了他的无知和偏见)。
3、扁鹊第二、三次见蔡桓公,均隔十天左右。他又说了些什么话劝蔡桓公,结果又如何?短短20天后,蔡桓公的病情有何变化?(由肌肤到肠胃)。
4、当扁鹊第四次见到蔡桓公时,为什么掉头就跑?从这个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个动作,间接看出蔡桓公病情已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联系上下文又可见扁鹊医术高明,诊断准确,机警)。
5、蔡桓公讳疾忌医,最终是什么下场?
前四次相见之隔为十来天,而这次只用了“五天后”?说明蔡桓公病情急骤恶化,扁鹊诊断准确,说明上文扁鹊见蔡桓公掉头就跑,实在是事出有因。最终,蔡桓公病死了,是故事发展的结果,也是蔡桓公讳疾忌医的必然恶果。
6、理解词语:讳疾忌医。
四、说说你从这个寓言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正视自我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忙)。
(要正视缺点错误,不要拒绝批评帮忙)。
扁鹊治病教案复述(实用15篇)篇七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通过望诊判断出桓侯有病,但是病情尚浅,病位还只是在体表腠(cou4)理的部位。他劝齐桓侯接受治疗,如不治则病情将会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觉良好,拒绝治疗。不久,扁鹊再度晋见桓侯时,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进展到血脉,再次劝说其接受治疗,以免病情更加发展。桓侯仍然拒绝治疗,心中不悦,认为扁鹊在炫耀自己,并以此牟利。当扁鹊第三次晋见他时,认为病情已恶化,病位进入到内部肠胃,如不及时治疗,终将难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后一次,扁鹊通过望诊,判断桓侯病情危重,已进入到骨髓深处,病入膏肓,无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齐桓侯不久即发病,终于不治而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敷、烫、骨髓、无能为力”等词语。
2、能够联系上下文,品味人物“言行”,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形象。
3、感悟“防微杜渐,不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能够联系上下文,品味人物“言行”,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形象。
四、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3)。
引语:同学们,我先给大家引荐一个人,请看黑板,师板书:扁鹊。有人认识他吗?(抽2、3个同学发言)那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与这位神医有关。师把板书写完整。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概(6)。
师:《扁鹊治病》这篇课文会向我们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把书翻到141页,大声地去读读课文。注意读的过程中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生读,师巡视。
交流讨论:
1、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名医扁鹊三次拜见蔡桓公,请求给他治病,都遭到拒绝。第四次,扁鹊知道蔡桓公病入膏肓,不再请求治病,结果,蔡桓公病死。)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扁鹊和蔡桓公)能谈谈你对他俩的初次印象吗?(扁鹊医术高超,蔡桓公自负、固执)。
过渡:咱班同学真能干,读了一遍课文就了解了这么多的'内容。不知生字词掌握得如何?文中有几个词语想出来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
2、学习生字词。
抽两位同学读,重点指导“大”,念dai时是戏曲、旧小说中对国王或强盗首领的称呼;念da时是古代对国君、诸侯王的尊称。“桓”与“恒”的区别。量词“剂”,联系永康方言理解。
全班齐读。
(二)再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1、学习第二段。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看看扁鹊第一次拜见的全过程,想想:扁鹊是不是真的医术高超?(是,从“站了一会儿”时间之短可以看出。)你能以读代讲把扁鹊的医术高超读出来吗?这句话你除了看出扁鹊的医术高超,还有没有看出其它的?(扁鹊对蔡桓公的态度很诚恳)让学生读出来。
师:面对这样一位神医的诚恳请求,蔡桓公是怎样表现的?谁能把蔡桓公的表现读出来。(生读)我听出蔡桓公有点不高兴。同学们,你们从这位同学的朗读中你听出什么?还有谁愿意读当当蔡恒公的?(抽3位)。
师:咱班有医术高超的扁鹊,有自负,不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蔡桓公,让我们把历史重放好吗?(分组朗读第二段,男女生对读)。
2、学习第三、四段。
师:通过亲眼所见第一次拜见,加深了我们对这两个人物的认识。那第二次、第三次拜见,过程是跟第一次一样的,对吧?那这样好了:这两次,你们自己去了,你们可以自由选择去看第几次,并且自由选择同伴。一个人去也可以,结伴而行也行。不过回来之后得汇报一下,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好吗?出发了。
汇报交流第三段:
让学生先说他们看到的、听到的。让他们演一演。演的过程中,老师现场采访:当学生说到:“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时问:“扁鹊,要不治还会加深,这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理解“还会加深”意思是病由原先的皮肤病发展到皮肉之间,如果不治,病情还会继续严重起来。)蔡桓公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问:“大王,您为什么不高兴,不理睬扁鹊呢?”(挖掘蔡桓公的内心真实想法)。
汇报交流第四段:
3、学习第四段。
师:扁鹊一次又一次地诚诚恳恳地劝告,都被蔡桓公拒绝了,这个蔡桓公还真是——固执、冥顽不灵。然而,这个扁鹊也真是的,人家都不领你的情,次次给你吃闭门羹,次次给你脸色看,为啥还去呢?可见这扁鹊不仅仅是医术高超,而且——医德也高。(让学生答。)。
因此,又有了第四次拜见。一起来看看第四次拜见。
4、学习第五段。
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看看扁鹊的第四次拜见,想想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扁鹊医术的高超:从“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可以看出。扁鹊解释病理的那段话。)。
重点讲解扁鹊解释病理的那段话用词的准确性。如果学生说到了,师再强调一下。如果没讲到,这样处理:扁鹊解释病理的这段话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用词很准确。出示课件:大家请看红色的这几个词:皮肤病——就能够治好,可见治起来很容易;皮肉之间——可以治好,说明治起来也不难;肠胃里——也还能治好,这比前面稍难,但也能治好;而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说明再也无能为力了。病由轻到重,治起来也由易到难。叙述条理清晰,用词准确恰当。齐读这一段。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师:四次亲临现场,让我们对文中的两个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不久蔡桓公真的如扁鹊所言,病入膏肓,疼痛难忍。同学们,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蔡桓公,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总结出“防微杜渐”和“讳疾忌医”)但,不管此时蔡桓公如何忏悔都为时已晚。我们班有没有类似蔡桓公的人啊?(没有)我们没有,并不代表别人也没有。让我们也学学名人,写些名言警句,提醒众人不要重蹈蔡桓公的悲剧,好吗?。如果时间不够,这样处理:把你写好的话回去让你们的老师组织大家再交流,好吗?。
四)作业布置。
实际上,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许多寓言故事都阐明了深刻的哲理,成为人们不断自省的警钟,希望同学们课下也搜集一些寓言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
(医术高超)扁鹊————————桓公(自负、固执)。
(医德高尚)。
讳疾忌医。
防微杜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扁鹊治病教案复述(实用15篇)篇八
设计意图: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内容简明,但道理深刻。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充分注意到体裁的特点,重点引导学生多读多讲,读中感悟,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帮助学习简要概括故事的内容,练习讲故事,再以课文为出发点,把学生目光引导课外阅读中去,引导他们大量阅读寓言故事,进一步激发读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新词,会写9个生字。
2.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明白寓言揭示的道理。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体裁特点。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就为大家带来了一位古代医生扁鹊的故事,想听吗?
2.出示故事,师读,生听。听完这个故事,你想说点什么?
3.指名汇报。
4.交流扁鹊资料:课件出示幻灯片1扁鹊图片,介绍扁鹊。
5.引出课题,板书,齐读课题。
二、通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画自然段的的序号。
2.检查认读词语:(幻灯片2)。
(1)检查正音:蔡桓公敷烫肠胃几剂汤药骨髓。
(2)相机指导书写:汤肠。
(3)检查读文,理清课文思路。(读带有“拜见理睬无能为力医治”这四个词语的句子。)。
3.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幻灯片3:借助关键词语概括)。
三、全文质疑,品读句子,感悟人物。
1.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有问题要问吗?
2.质疑归纳。
3.理出需深入追究的问题。
四、深入读文,追究原因。
1.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从课文中去寻找原因。有这样的名医伴随,蔡桓公怎么会病死呢?读课文找原因。
2.指名汇报。
3.明明是有法可治,最后连名医也无能为力,(幻灯片4)究竟是什么要了蔡桓公的命?仔细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批注原因。
4.指名汇报。
5.小结:我们发现原来是蔡桓公的不听劝告和固执己见要了他的命。(板书:不听劝告、固执己见)。
五、穿越时空,体会寓意。
1.面对这样一个蔡桓公,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幻灯片5)(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指名说。
3.春秋战国时期,好多辩士都喜欢讲些故事或引用熟语来劝说,你能在刚才的发言中用上一句这样的熟语对他说说吗?(幻灯片6)。
六、结合生活,迁移运用。
2.指名说。
3.课文学到这,你觉得这个故事可信吗?追究寓言的价值。
4.感受寓言故事的体裁特点。
5.借韩非说寓言的寄托性。
6.如何去读懂一则寓言故事,故事本身只是一个跳板,我们要学会借故事去明白寓意。每则寓言都会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引导自读寓言故事,从故事中明白道理。
7.小结。
七、布置作业:(幻灯片7)。
1.推荐阅读《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老马识途》《三人成虎》等等。
板书设计:
医术高明。
医德高尚。
不听劝告。
固执己见。
扁鹊蔡桓公。
(善听意见及早改错)。
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组课文以故事为主题,编排了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读故事体会做事做人的道理。我执教的《扁鹊治病》是本单元第二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寓言故事。故事写了扁鹊三次拜见蔡桓公,请求为他治病,而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拒绝治疗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以致最后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剧的结局,警示人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有问题及时改正,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本堂课的设计力图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并联系有关词句,帮助学生体会人物的想法,明白寓言中所蕴含的道理,从而感受寓言的特点。再以课文为生发点,把学生目光引到课外阅读中去,引导他们大量阅读,激发学生读故事、讲故事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以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并在学生自主读文后,以词语为抓手,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与此同时教给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从而突出了重点。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多个层次、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感受扁鹊的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由此引发“为什么有扁鹊这样的名医,蔡桓公还是病死了?”这一根本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自主探究,在深入研读中最终明白:“自以为是、固执己见”是蔡桓公丧命的根本原因,突破了难点,使体会寓意,水到渠成。
从课堂与孩子的互动交流来看,教学的设计还需改进,这要求教师具有更高层面的对课的把握,才能使课堂更具创新、更有活力。
扁鹊治病教案复述(实用15篇)篇九
师:《扁鹊治病》这篇课文会向我们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把书翻到141页,大声地去读读课文。注意读的过程中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生读,师巡视。
交流讨论:
1、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名医扁鹊三次拜见蔡桓公,请求给他治病,都遭到拒绝。第四次,扁鹊知道蔡桓公病入膏肓,不再请求治病,结果,蔡桓公病死。)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扁鹊和蔡桓公)能谈谈你对他俩的初次印象吗?(扁鹊医术高超,蔡桓公自负、固执)。
过渡:咱班同学真能干,读了一遍课文就了解了这么多的内容。不知生字词掌握得如何?文中有几个词语想出来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
2、学习生字词。
抽两位同学读,重点指导“大”,念dai时是戏曲、旧小说中对国王或强盗首领的称呼;念da时是古代对国君、诸侯王的尊称。“桓”与“恒”的区别。量词“剂”,联系永康方言理解。
全班齐读。
(二)再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1、学习第二段。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看看扁鹊第一次拜见的全过程,想想:扁鹊是不是真的医术高超?(是,从“站了一会儿”时间之短可以看出。)你能以读代讲把扁鹊的医术高超读出来吗?这句话你除了看出扁鹊的医术高超,还有没有看出其它的?(扁鹊对蔡桓公的态度很诚恳)让学生读出来。
师:面对这样一位神医的诚恳请求,蔡桓公是怎样表现的?谁能把蔡桓公的表现读出来。(生读)我听出蔡桓公有点不高兴。同学们,你们从这位同学的朗读中你听出什么?还有谁愿意读当当蔡恒公的?(抽3位)。
师:咱班有医术高超的扁鹊,有自负,不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蔡桓公,让我们把历史重放好吗?(分组朗读第二段,男女生对读)。
2、学习第三、四段。
师:通过亲眼所见第一次拜见,加深了我们对这两个人物的认识。那第二次、第三次拜见,过程是跟第一次一样的,对吧?那这样好了:这两次,你们自己去了,你们可以自由选择去看第几次,并且自由选择同伴。一个人去也可以,结伴而行也行。不过回来之后得汇报一下,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好吗?出发了。
汇报交流第三段:
让学生先说他们看到的、听到的。让他们演一演。演的过程中,老师现场采访:当学生说到:“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时问:“扁鹊,要不治还会加深,这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理解“还会加深”意思是病由原先的皮肤病发展到皮肉之间,如果不治,病情还会继续严重起来。)蔡桓公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问:“大王,您为什么不高兴,不理睬扁鹊呢?”(挖掘蔡桓公的内心真实想法)。
汇报交流第四段:
3、学习第四段。
师:扁鹊一次又一次地诚诚恳恳地劝告,都被蔡桓公拒绝了,这个蔡桓公还真是——固执、冥顽不灵。然而,这个扁鹊也真是的,人家都不领你的情,次次给你吃闭门羹,次次给你脸色看,为啥还去呢?可见这扁鹊不仅仅是医术高超,而且——医德也高。(让学生答。)。
因此,又有了第四次拜见。一起来看看第四次拜见。
4、学习第五段。
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看看扁鹊的第四次拜见,想想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扁鹊医术的高超:从“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可以看出。扁鹊解释病理的.那段话。)。
重点讲解扁鹊解释病理的那段话用词的准确性。如果学生说到了,师再强调一下。如果没讲到,这样处理:扁鹊解释病理的这段话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用词很准确。出示课件:大家请看红色的这几个词:皮肤病——就能够治好,可见治起来很容易;皮肉之间——可以治好,说明治起来也不难;肠胃里——也还能治好,这比前面稍难,但也能治好;而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说明再也无能为力了。病由轻到重,治起来也由易到难。叙述条理清晰,用词准确恰当。齐读这一段。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师:四次亲临现场,让我们对文中的两个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不久蔡桓公真的如扁鹊所言,病入膏肓,疼痛难忍。同学们,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蔡桓公,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总结出“防微杜渐”和“讳疾忌医”)但,不管此时蔡桓公如何忏悔都为时已晚。我们班有没有类似蔡桓公的人啊?(没有)我们没有,并不代表别人也没有。让我们也学学名人,写些名言警句,提醒众人不要重蹈蔡桓公的悲剧,好吗?。如果时间不够,这样处理:把你写好的话回去让你们的老师组织大家再交流,好吗?。
四)作业布置。
实际上,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许多寓言故事都阐明了深刻的哲理,成为人们不断自省的警钟,希望同学们课下也搜集一些寓言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
(医术高超)扁鹊————————桓公(自负、固执)。
(医德高尚)。
讳疾忌医。
防微杜渐。
扁鹊治病教案复述(实用15篇)篇十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
2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理解故事及其寓意。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故事及其寓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我们受到病毒的侵袭生病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医治)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可是,就有人有病不承认,不医治,最终落得个可悲下场。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扁鹊治病》一文,看看那个有病不承认的人,最终得到了什么下场。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范读,生注意字音。
2学习生字,勾画生字,指名读,提出难读、难写的字,用多种方法识记。
3生自由读课文,概括本文主要资料。
三、精读课文。
1诵读课文,了解课文所刻画的两个人物的形象如何。
生读后发言,师点拨。
(本文刻画了扁鹊和蔡桓公两个人物,扁鹊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蔡桓公是个盲目自信,傲慢固执,讳疾忌医的国君,故事围绕“有病、无病”这一尖锐矛盾展开争论)。
(生讨论后归纳:从“站了一会儿”说明扁鹊作了仔细观察后才下的断言,而并非信口开河,而蔡桓公“毫不在意”,说明了他盲目自信。他之后对扁鹊的评价,又说明了他的无知和偏见)。
3扁鹊第二、三次见蔡桓公,均隔十天左右。他又说了些什么话劝蔡桓公,结果又如何?短短20天后,蔡桓公的病情有何变化?(由肌肤到肠胃)。
4当扁鹊第四次见到蔡桓公时,为什么掉头就跑?从这个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个动作,间接看出蔡桓公病情已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联系上下文又可见扁鹊医术高明,诊断准确,机警)。
5蔡桓公讳疾忌医,最终是什么下场?
前四次相见之隔为十来天,而这次只用了“五天后”?说明蔡桓公病情急骤恶化,扁鹊诊断准确,说明上文扁鹊见蔡桓公掉头就跑,实在是事出有因。最终,蔡桓公病死了,是故事发展的结果,也是蔡桓公讳疾忌医的必然恶果。
6理解词语:讳疾忌医。
四、说说你从这个寓言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正视自我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忙)。
(要正视缺点错误,不要拒绝批评帮忙)。
扁鹊治病教案复述(实用15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学习寓言故事,了解内容,体会寓意。体会防微杜渐和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道理。
2、加强朗读指导和评价,通过读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
3、通过揣摩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教学教学重难点:
学习寓言故事,了解内容,体会寓意。体会防微杜渐和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上节课我们预习了《扁鹊治病》,老师先来检查同学们读课文的情况。学生开火车读课文。
二、激发兴趣深入研究。
1、扁鹊是谁?学生交流资料。教师出示其中的重点。
2、了解了扁鹊是一位名医,在本文他给蔡桓公治病了吗?蔡桓公最后的结果怎样?面对这一情况,你有何疑问?本节课我们重点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对扁鹊有个初步的印象,了解他是一个名医。)。
3、在本文,扁鹊几次见到蔡桓公?(学生交流读书的方法,找到表示时间的关键词。)。
4、二者第一次见面时,扁鹊是如何说的?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蔡桓公对扁鹊的态度怎样?如何说的?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自读、指生读、分读,从而体会扁鹊的真诚和蔡桓公对扁鹊的的不信任。)。
5、学生自读课文,找到在其余三次见面中,二者是如何说如何做的?用笔在文中画出描写二人动作、语言的句子。(引导学生找到蔡桓公病情和蔡桓公对扁鹊态度变化的词语,体会蔡桓公的想法。)。
6、学生交流,指导朗读。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体会二人的心理,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7、学生通过板书,明白小病不及时治会成大病的道理。然后让学生把这个道理放到生活中,它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从而引出防微杜渐、听取别人的意见的道理,让学生明白,蔡桓公就是因为没有做到防微杜渐,没有听取别人的意见,所以导致病死的下场。
三、教师小结:
蔡桓公之所以病死,不是因为扁鹊医术不高,而是因为他没有做到防微杜渐,没有听取别人的意见。
四、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设计:
1、我会写:假如蔡桓公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板书:
病在皮肤不相信。
皮肉之间很不高兴 防微杜渐。
肠胃非常不高兴听取别人的意见。
骨髓病死。
同课研究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对课的思考没有结束。
《扁鹊治病》取材于春秋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由“皮肤上有点小病”发展到“皮肉之间”,继而到“肠胃里”,最后“深入骨髓”,浑身疼痛而死。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不要讳疾忌医,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备课的时候我想起以前的课堂总是教师问的太多、太散的问题,所以本节课我以“在本文扁鹊给蔡桓公治病了吗?蔡桓公最后的结果怎样?”为切入点,从而让学生产生“扁鹊为什么不给蔡桓公治病?蔡桓公为什么会死?”的疑问,整个课堂全部围绕这一个问题展开。学习结束时,我又让学生重新提出这一问题,再让他们自己回答。学生不但明白了本堂课的学习重点,而且对于问题的答案也明确了。
“防微杜渐”这个词语学生初次接触,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个词呢?我是这样设计的:先了解扁鹊与蔡桓公的四次见面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小病不治会成大病,然后让学生联系实际来想,会悟出什么道理?学生很容易想到小的错误不改正会酿成大错的道理,从而引出本课的学习重点“我们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学生对这个词语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这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学习的动力来自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来自好奇心和成就感。老师要启发学生思考,就必须善于引导,善于对话,因为在对话中才能了解到学生想的什么,怎么想的,这是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在对话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我在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还是过于考虑自己的教案,对学生关注不够,特别是对学生的回答没有认真听,对于学生的不足和精彩之处不能及时做出评价。
新课程下的课堂是充满激qing、智慧、思维的课堂。新课改倡导一种多元的、相对的、争辩的对话教学,在承认不同意见、聆听不同声音、尊重独特体验的同时形成了学生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的网状教学关系,彼此分享思考、交流情感、展现智慧,使课堂形成思维对话的过程。而本节课课堂学生表现不够活跃,没有很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思维过于局限。可能是我的紧张影响了学生,把这种紧张的情绪传染给了他们。比如在最后我问学生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很简单的问题举手的人却很少,而且答案只局限于“防微杜渐”和“听取别人的意见”上,关于字词、学习方法学生都没有说出来。今后我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通过揣摩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人物的理解。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而本节课我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去体会、分析人物的心理。如扁鹊诚恳地劝告,蔡桓公的过于自信,我只是一带而过。可以这样来设计:如果你是扁鹊,你会如何劝告蔡桓公?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又让学生进入课文中去,在读中体会到了人物的心理。
有思维含量的课堂才是有效课堂,有思维的课堂才是活力课堂,有思维对话的课堂才是和谐课堂。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努力的方向是想方设法解决好教和学的思维如何融合、师生对话如何沟通等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和谐高效问题就不难解决。
扁鹊治病教案复述(实用15篇)篇十二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学习这篇寓言:一是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理睬、肠胃、汤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的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词语: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起死回生、望闻问切。
你知道这几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什么人吗?(神医)。
今天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神医——扁鹊。
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二)自读自悟。
1、请同学打开书,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检查生字:
2、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小故事呢?请再默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疑问或自己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三)交流讨论。
1、全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短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2、质疑: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疑问吗?看谁能提出最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3、交流疑问:
1、扁鹊是名医,蔡桓公却病死了,扁鹊是否徒有虚名?
围绕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字,词,句,并做好批注。
(1)学生交流汇报。
(2)师小结:
2、名医似乎名不虚传,但是蔡桓公确实死了,导致蔡桓公之死的根源是什么?
1)是病吗?
想一想蔡桓公的病经历了几个阶段?
2)不是病,那导致蔡桓公之死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我们走进蔡桓公、扁鹊的内心世界,看看他们是怎样的人?也许会找到答案。
用“―――”划出扁鹊说的话,用“……“划出蔡桓公的表现。
生汇报:
(1)扁鹊对蔡桓公提了几次建议?第一次扁鹊怎么说?蔡桓公有什么反映。
(2)第二次拜见,扁鹊怎么说?蔡桓公有什么反映。
(3)第三次拜见,扁鹊怎么说?蔡桓公有什么反映。
(5)分角色读:
(6)读到这,你认为扁鹊是个怎样的人?蔡桓公呢?
蔡桓公---固执。
扁鹊---医德高尚;
(四)拓展想象。
1教师创设情景,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不久他就病死了,本来他可以好好的活着,却因自己的固执,因不懂防微杜渐的道理而丧命,读完这个故事,大家肯定有许多感受,也有很多话要说,那么你最想对谁说,想说些什么呢?下面,让我们畅所欲言,尽情地说一说!
1)对蔡桓公说:
2) 对扁鹊说:
3)对自己说:
4)对所有的同学说:
2、请大家看下面这则小寓言《北人啖菱》,它寄托了什么意思呢?
1)(出示短文)有个北方人,从来没见过菱角,他在南方做官。一次宴席上吃菱角,这个北方人连壳一起吃到嘴里了。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这个北方人却掩饰说:“我并不是不知道,把壳一起吃进去, 为的是想清火解热呀”问话的人又说:“你们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这个北方人说:“前山后山,哪个地方没有呢?”
2)这则寓言有什么含义呢?
(五)总结深化。
师小结寓意。
(六)课外作业: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2、再找一些寓言故事读一读。
扁鹊治病教案复述(实用15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联系有关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想法,感受名医扁鹊神奇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点:
联系有关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想法,感受名医扁鹊神奇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难点:
懂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仔细看图,你发现是那个故事?请用一个成语把故事概括出来。你发现这些故事都属于哪一类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寓言有什么特点?(小故事大道理)今天,我们学习一则新寓言。齐读课题30.扁鹊治病.
二、检查预习,感悟全文:
1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事?
2.有哪两个主要人物?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3.填表格。
时间。
蔡桓公的病。
蔡桓公的态度。
有一天。
病在。
拜见,站了一会,说。
不以为然。
过了十来天。
病在。
又来拜见。
十来天后 。
病在。
再一次来拜见。
又过了十几天。
病在。
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五六天之后。
跑到秦国。
4.复述故事。
三、精读课文,感悟扁鹊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同学们预习的这么好,扁鹊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划出扁鹊三次劝治的语言,同位互补,批注式阅读。找好后在小组内揣摩体会人物品格读一读。
交流:
同学们看表格,这个故事按时间顺序来写,,这些时间词在每一段的什么位置?大家写作文时也要注意借鉴。
有一天,扁鹊在蔡桓公旁边站了一会儿,怎样的对蔡桓公说?加上一个恰当的词,有感情朗读并说明理由。
教师补充资料:
古人治病讲究望闻问切,扁鹊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脉,他在拜见蔡桓公时,只在蔡桓公旁边站了一会儿,就看出蔡桓公潜藏在皮肤上的小疾病,病情发展到那种程度会有相应的治疗方法,足见扁鹊是个医术高明的人。
古人把医术高明的人都称为扁鹊,扁鹊是名医的总称,我们这则寓言里讲到的扁鹊,真名叫秦越人。
据史料记载:扁鹊在危重病人面前,敢于承担风险,从来不怕治不好病人,坏了自己神医的名声。百姓传言“扁鹊能决定人的生死”都是对扁鹊医术的敬佩。同学们作文离不开好词好句的日积月累,老师积累了一些描写医德医术的词语,读一读:
回春妙手 回春之术。
枯骨生肉 仁心仁术。
手到病除 华佗在世 。
悬丝切脉 望闻问切。
你还知道哪些词语也可以用来形容医术或医德呢?(救死扶伤 药到病除 妙手回春对症下药 起死回生 杏林春满)。
四、品味文章讲述的道理。
1、蔡桓公是个怎样的人。
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不听劝告、自以为是、固执己见。
2、朗读下面的句子,想象蔡桓公的动作表情和心理,体会蔡桓公的性格:
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一直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补充想象蔡桓公的几次心理活动: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
朗读+表演(教师读旁白,一生读扁鹊,另请学生表演说出蔡桓公的心理活动)。
3、懂得寓言讲述的道理。
蔡桓公身体有病,大家猜想:他是不是一点感觉都没有呢?(应该有)可是他不但不承认,而且在别人指出自己有病时大发雷霆,这说明什么?(他不愿意听别人说自己有疾病,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病,畏惧医生的诊治。)。
对疾病:要敢于正视自己的疾病,不要讳疾忌医。
大家猜想一下:蔡桓公临死前心里会怎样想?算一算:从扁鹊发现蔡桓公皮肤有点小病开始至病死,多长时间?(一个多月)当初如果治好了皮肤上的小病,蔡桓公还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么?(不会)。
假如你是蔡桓公,你又要怎么做才能改变自己悲惨的结局呢?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呢?(如果你让扁鹊早点给你治病蔡桓公可能还能做几十年的大王)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的身边有没有像蔡桓公这样讳疾忌医的人呢?能举例说说吗?蔡桓公的病一个月前在——,然后逐渐扩展到——、——、——,最后——,正如扁鹊第一次拜见蔡桓公所说——————————————————————,蔡桓公不是猝死,他的病是怎么得的?慢慢,就是渐渐,引出防微杜渐。怎样做到防微杜渐?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寓意:从蔡桓公的结局,你受到什么启发?
不能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五、作业。
1、给家里人讲述《扁鹊治病》这个故事,有条件的几位同学合作表演。
2、阅读《扁鹊拜师》等古代名医的故事。
中医药是祖国传统文化灿烂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历史沉淀的重要结晶,经历朝历代的不断实践和渐进发展,是现今世界上作为一个体系所能保留最完整的传统医学系统。时至今日,中医在世界各地更是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这里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针灸之祖——黄帝 脉学介导者——扁鹊。
外科之祖——华佗 医圣——张仲景。
预防医学的介导者——葛洪 药王——孙思邈。
儿科之祖——钱乙 法医之祖——宋慈。
药圣——李时珍 《医宗金鉴》总修官——吴谦。
正是他们创造了中医的辉煌!在他们身上有很多神奇的故事。同学们可以好好读一读。
板书设计: 30. 扁鹊治病。
寓意: 不能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扁鹊治病教案复述(实用15篇)篇十四
写教案时,要注重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进行多方面的互动,这样,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会得到提升,要注重课堂的活跃度,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来写教案。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扁鹊治病》四年级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拜见”、“名医”等词语的意思。
2、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课文句子补充完整。
3、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阅读的情感。
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1、同学们,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个故事。
这是一位古代的医生,出示图像和名字,师:他是——(生接:
扁鹊)来,我们一起写他的名字。
(师板书:扁鹊;生书空)
2、你们知道扁鹊吗?对他有哪些了解?(指生说)
师:同学们了解得可真多,老师也找了一些资料,看——
3、课件出示人物简介:(指生读)
(1)扁鹊真名叫秦越人,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医学家,他救死扶伤、药到病除、起死回生。他总结前人经验,创造的“望闻问切”四大诊法,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还被中医沿用。
(2)泡泡出示望——看气色;闻——嗅体味;问——问病情;切——把脉搏。
4、现在,你对扁鹊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指生说)
早在2500多年以前,他就是家喻户晓的“名医”了。(板书:名医)
5、这位神医是怎样给人治病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他治病的一个故事。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难读的多读几遍。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这些词语你留意了吗?
3、反馈
(1)出示字词,师:读读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扁鹊、蔡桓公
皮肤、皮肉、肠胃、骨髓
敷烫、几剂、汤药
第一组:这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板书:蔡桓公
(同学们留意到“蔡”字了吗?我们来写一写。)
点击出示:蔡桓公,姓田名午,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诸侯王。
第二组:都是身体的一部分;从外到内变化。
第三组:都与中医有关。
(比较:肠、烫、汤)
谁来读一读?教师适时纠正读音。
评价语:你们很能干,不但读得字正腔圆,还发现了规律。齐读。
(2)扁鹊和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点击课件
出示句式:
扁鹊_______________蔡桓公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扁鹊4次拜见蔡桓公,劝告蔡桓公并请求为他治病。蔡桓公却再三拒绝,以致小病酿成大病,最后无药可救。)
(补充板书:治病、拒绝)
(一)过渡:扁鹊是如何劝告蔡桓公的?从哪些地方可见他的确是一位名医呢?请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细细体会。
(二)依次出现“劝告”,体会扁鹊的特点。
a.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b.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c.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1.师:我们来当当扁鹊,就会对他有更深的了解。
(师读旁白,生齐读扁鹊的话)
2扁鹊大夫,你是用什么方法诊断出大王的病情的呢?(望)哇,你只用了这一招,就能把病人的病看透了,真是名不虚传!
3.谁再来当当这了不起的神医啊?(其他同学仔细听神医的话,你又能发现什么?)师引,指生读。扁鹊站在蔡桓公身边看了看,不慌不忙地(有点儿着急了;迫不及待地)说——生读扁鹊的话)
4.听了扁鹊一次又一次地劝告,你又发现了什么?(蔡桓公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扁鹊也越来越担心、着急了。)
5.师:遭到蔡桓公的连番拒绝后,扁鹊却还要去劝告,从中,你认识到了一个怎样的扁鹊?(为病人着想;以病人的健康为己任;善良;关爱他人等)真好,你从一个人的言行看到了他的思想。(指生说后,师概括:医德高尚)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师:这一次,他为什么不再劝告了呢?蔡桓公觉得奇怪了,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指生回答)
7.出示句子:
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
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1)谁来读一读
(2)你从这一句中读懂了什么?(蔡桓公的病是从小病发展成大病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复杂了;但是前三个阶段,如何对症治疗,扁鹊是成竹在胸的。)
a.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师:对,蔡桓公病情的发展程度和趋势,扁鹊了如指掌。
b.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师:是的,前三个阶段,尽管蔡桓公的病是越来越严重了,但是该如何对症治疗,扁鹊却是成竹在胸的,真是医术高明啊!
8.小结:也许医术高明的医生很多,可只有像扁鹊那样,既拥有高明的医术,又具有高尚的医德,才是真正的“名医”。
1.过渡:既然有这样一位“名医”给蔡桓公治病,为什么蔡桓公最后还是病死了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与蔡桓公病死原因有关的句子。
2.学生交流默读自学结果。
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1)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a.请发挥想象,当当蔡桓公,他会怎样地说?(动作、神态等)
b.师加提示语,指生读。
(拍着胸脯、不屑一顾??)
师:扁鹊只好走了。
(2)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a.扁鹊走后,蔡桓公又会怎样地对左右的人说?加提示语。
师:此时的蔡桓公,真的不知道自己身上有病吗?那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也许不以为然;也许鄙视小病??)
b.你来当一回不以为然的蔡桓公,读。
(3)感悟“生气”。
a、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b、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a.师:你能不能用四字词语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气的样子?(怒气冲冲、勃然大怒等)
b.师:同学们,从他一次又一次地生气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蔡桓公?(傲慢、固执、不听劝告、自以为是)
1、因为蔡桓公的固执,自以为是,最后的结局怎么样?出示:
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不久,蔡桓公死了。
2、谁来读?
3、在死之前,他才想起了扁鹊,于是派人去请他,可是——
4、小练笔: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交流、归纳)
1、与其说蔡桓公是病死的,还不如说是他自己害死自己的。他的死,的确令人深思!(像这些小病、缺点、坏习惯、不端正的态度等,都有可能逐渐地酿成大错,我们要懂得——防微杜渐。(师板书:防微杜渐)(在错误或者坏事很小的时候就应该制止,杜绝它渐渐变得严重)
2、机动环节:这篇课文选自韩非的古文《扁鹊见蔡桓公》,古文与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呢?同学们比较一下。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聪明的人懂得从别人的教训中得到启发,不犯同样的错误,不走那一条条弯路。寓言故事,就是教会我们做人的很多道理。蔡桓公的悲惨结局,永远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1、把这个故事和你受到的教训讲给家人听。
2、有兴趣的同学去看看《伊索寓言》。
扁鹊治病教案复述(实用15篇)篇十五
1、认识本课的字词。(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重点)。
4、体会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医术高明的人叫名医。)。
(有名气的医生叫名医。)。
你能说出一两个你知道的名医吗?
(李时珍、华佗和扁鹊。)。
(扁鹊原名叫秦越人。)。
你知道中医的四大诊法吗?
(望、闻、问、切。)。
这四大诊法,被中医一直延用至今。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与名医有关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师:“能手”是什么?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射箭能手。
任何一位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都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得来的。
二、背景介绍。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