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的制定应当灵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下是一些经过认真研究和精心编写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江美(精选24篇)篇一
色彩的基本属性,所谓色彩“三要素”即:色相、明度、纯度。它是决定画面色彩的主要原因。我们平时看到的色彩世界,正是由于这三要素的变化与组合,形成了五彩斑斓的景象。人们对色彩的不同感受与认识正是基于对这三要素的不同认识。
色彩组合所产生的美感,离不开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装饰色彩常常和现实生活中的色彩不一样。虽然它源于自然,但不是对自然色彩的复制。学生将学过的对比色知识,运用到对装饰色彩的理解上,这样便会更好的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要注意培养自身的直觉敏感。然而,确始终以色彩原理为基础的。
景物在光线的照射下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色彩。小学美术以平面色彩为主。但对学生的色彩感受要积极的给予肯定。
有人认为审美的知觉,就是一种情绪的知觉。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往往是从作品具有一定的情绪体验开始的。色彩的体现更有说服力,在作画过程中,情绪对学习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艺术作品如何有感人作用,就在于它的吸引力,如何把作画者引入,这就要求先调节自己的心态,稳定情绪。让我们得去“喜欢”它。
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江美(精选24篇)篇二
造型表现综合探索。
1、知识:认识肌理,从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会美。
2、技能: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1、理解肌理的美。
2、合理构图。
从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
牙刷、吸管、水粉颜料、水粉笔、墨水、宣纸等。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1、请学生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
教师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师:小结: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2、揭示课题。
我们一起来《寻找美的踪迹》。(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请学生欣赏长城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远近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教师再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师小结: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
教师启发学生:古代诗人杜甫曾有一首诗来形容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是来形容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美。2、请学生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提问学生:从这些自然的景色中,还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呢?小结:这些景色都是我们平时注意到的美。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
3、学生用这种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丽。(设计意图:开拓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发现美的踪迹。)。
例如:汪洋的大海很美丽,滴滴水珠也美丽。
我家的房屋很美丽,整齐的砖瓦也美丽。
我们的学校很美丽,??也美丽。
4、欣赏肌理图片。(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找寻肌理制作的方法。)。
自然界的肌理图片以及制作出的肌理图片。(制作的肌理图片表现点和线的各一张)。
在欣赏照片肌理现象中,提问学生:你觉得它们象什么?
在欣赏制作的肌理图片中,提问学生:这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一幅是用白菜的叶子沾墨拓印制作成的。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二幅是用揉皱的纸张沾墨,然后打开后的效果。
学生讨论。
小结:线可以用吸管吹,用墨和生宣纸渲染等方法。
点可以用牙刷、喷壶、水彩笔点等方法进行制作。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演示其中一种到两种方法。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作业设计:
可以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风景或者肌理的照片。也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肌理效果的作品。
四、作业评价:
学生相互欣赏,通过师生互评对作业进行评价。
五、拓展:
(1)用照相机记录事物的发展过程,如植物的生长、季节的变化、昆虫的演化等。
(2)比比,看谁的照片拍得好。
教学反思:
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江美(精选24篇)篇三
城市灵光从秦长城、明清故宫到现代的香港中国银行大厦、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城市灵光由古至今,建筑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建筑艺术是占据庞大空间的立体造型艺术,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产物,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城市灵光它见证了人类社会漫长而伟大的发展历程。城市灵光同时,建筑的风格特点、外形结构也随着人类政治、经济的变迁与审美观念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呈现出更多的变化。建筑是综合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建筑的艺术美不仅表现为单纯的视觉意义上的形式美,同时也蕴涵着精神和物质生活方面的功能美。在矗立着一座座钢筋森林的现代城市之中,优秀的建筑更是成为其标志甚至象征。本课以“城市灵光”为题,围绕城市标志性建筑展开学习活动,通过画自己喜欢的建筑以及制作和设计建筑模型,在让学生了解身边建筑的同时,培养学生感受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材城市灵光以建筑图片欣赏入手,主图为香港繁华的夜景,其中高高矗立的为香港的标志性建筑——中国银行大厦。在大片闪烁着霓虹灯光的建筑群中,无论是高度,还是整体的风格造型,中国银行大厦都充分体现出了标志性建筑的独特风范和气势,为香港这座不夜之城增添了更加迷人的光彩。
主图下方的另一图片为高耸在迷雾中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提到东方明珠,人们总是不约而同地想到上海,它是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标志。雾色掩映中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望,人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两个巨大的球体,以及仿佛马上就要划破云霄的高高的塔尖,突显出了它有着美好曲线的“身段”。本课通过这两张图片将学生带入一种美的艺术情境,充分感受到城市标志性建筑中所蕴涵的视觉审美特点和特有的魅力,初步了解其之所以成为标志性建筑的真正原因。
本单元城市灵光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活动一”让学生通过课外调查,了解身边城市的哪些建筑是大家普遍认可的标志性建筑,及时记录自己喜爱的建筑的造型特点,并结合课外调查,画一画自己喜爱的标志性建筑;“活动二”是让学生选择身边合适的纸材,设计和制作建筑模型。活动安排体现了“看看——画画——做做”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身边标志性建筑的基础上设计和制作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在活动的同时感受城市建设的意义,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作为一个新时代接班人建设祖国、美化家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能了解身边城市大家普遍认可的标志性建筑,对建筑艺术有初步的了解。
能结合课外调查,画出自己喜爱的标志性建筑;并能选择合适的纸张,尝试设计和制作建筑模型。
能进一步认识城市建筑艺术的魅力,培养感受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建立在广泛的美术文化背景之上,重在指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课外调查实践了解生活中的各种标志性建筑,并在此基础上自由、大胆地进行创作表现,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可做如下安排:
“活动一”:课前准备——欣赏感受——绘画体验——交流感悟。
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学生分组进行课外调查实践活动,了解本市大家普遍认可的标志性建筑,并做好相应的调查记录。
教学时可从欣赏繁华的香港夜景和雾色中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导入,让学生充分感受一个现代化大城市的文明气息,以及体验建筑与城市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体现的微妙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银行大厦和东方明珠电视塔做进一步的接触和了解,并引导学生根据课前所调查了解到的知识,从功能和形式两个方面分小组交流、分析这两座建筑之所以成为所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甚至城市象征的根本原因,也可安排学生直接向大家介绍自己所了解到的或自己喜爱的建筑,交流调查实践心得。
在对城市标志性建筑有了一定见解之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试着描绘自己喜爱的建筑或者建筑模型,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所画建筑最有特点的部分,以记忆画为主,也可适当加入学生自己的构想,同时,教师可进行简略的绘画技术的相关指导。
作品完成后,师生共同欣赏学习成果。
“活动二”:课前准备——欣赏激趣——自主制作——拓展延伸。
课前可让学生寻找合适的纸材,一般质地较硬但又易于折压的纸是最佳的选择,如:皮纹纸、厚的牛皮纸等等。另还应准备好相应的制作工具,如剪刀、胶水一类。
教学活动可由欣赏已经完成好的建筑模型导入,分析建筑有哪些基本型以及作品是如何来体现建筑的外部形态特征的,思考制作过程可分为哪几个步骤,为学生的创作环节做好充分的思维引导和技术指导。
学生的制作活动可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选择合适的纸张,兼顾色彩的搭配,尝试分工合作。完成后可安排将各组的作品集中起来组合成建筑群或者微观城市模型,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长久的学习兴趣。
拓展延伸环节可从制作材料的多样性来展开讨论,除了各种纸材,我们还可以运用生活中许许多多废弃的材料来进行建筑模型的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本课将欣赏和创作融为一体,并结合了一定的课后调查实践艏动。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并成立本地标志性建筑调查活动小组,课后还可以举办“展望未来城市”、“我是小小建筑设计师”等小型的建筑模型展示活动,邀请其他班的同学一起来观看展览,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立志肩负起作为一个新时代接班人建设祖国、美化家园的历史重任。
1、“活动一”的欣赏感受环节,教师可课前将学生收集到的图片和资料集中制作成多媒体或投影片,在教学中让学生以讲解员的身份对建筑的设计思想、风格特点、外形结构做简单的介绍,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活动二”可以从制作材料的角度出发,合理利用生活中各种废弃物品来进行创作,渗透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制作中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和安全教育,帮助学生养成不浪费、不毛躁的好习惯,使用剪刀、刀片等利器时注意安全,工具和材料应分门别类地进行摆放。
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江美(精选24篇)篇四
造型表现。
1、知识: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
2、技能: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浮雕作品。
3、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
收集有关浮雕的资料、图片、陶泥、泥塑工具。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1、欣赏。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雕塑馆去参观,想去吗?
课件展示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
师:欣赏到了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
教师拿泥笔筒或完全立体的雕塑与我们欣赏的这些雕塑有什么不同?
(生答:一种是完全立体的,一种是在平面的基础上有一部分立体)。
2、揭示“浮雕”的概念。
生:因为浮雕和普通雕塑一样是凸出的,但却又和绘画一样只能从一个方向进行观察,所以我们这样说。
(二)新授:
学习制作泥版浮雕(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看书和师生的共同演示、探究,自己总结出制作的方法)。
1、看到这么多的浮雕作品,我想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了,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浮雕呢?(生答:动物的、人物的、植物的、太阳的等)。
2、制作步骤:
(1)揉泥。
(2)拍泥板。
(3)割边。
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江美(精选24篇)篇五
了解线是艺术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和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运用与作用。运用直线、曲线、细线、粗线、长线、短线、实线、虚线、有规则的线和自由的线表现各种头发。
通过欣赏、交流,学生充分认识和体验线的特性及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师:多媒体、教师教学用书、中外优秀绘画名作、学生作品图片。学生: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纸。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和了解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特性及所起的作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大胆地运用各种线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为了能顺利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建议采用以下教学策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一)运用“观察比较法、启发式谈话法”,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线的种类,比如线有粗有细、有长有短。
(二)通过欣赏评述,利用“简介强化法”,使学生在欣赏、观察中,充分认识到线在美术造型中的运用,积累丰富的视觉和审美经验,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三)运用示范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各种手段表现人物头发。
结束时可以展示不同类型的作品,开拓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1.播放课件《球的运动轨迹》。
思考:把球的运动轨迹连接,最终能形成什么?
2.教师归纳小结:线是点的运行轨迹。与点和面相比较,线是最活跃、最富于变化最有个性的表现元素。
3.出示中国画线描图片。
引导学生说说图中主要是用什么来表现画面的?
教师小结:看来线是表现造型的主要手段。这节课就和老师一起来研究一下“线与造型”。(教师出示课题——《线与造型》)。
1.线和我们的生活也是分不开的。出示生活中跟线有关的图片。
2.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其他和线有关的场景?
3.组内交流:通过刚才的欣赏和交流,你发现线有哪些特点呢?
线的特点:直线曲线粗线细线长线短线波浪线折线。
4.课件出示艺术家作品。
观察后说说艺术家们是如何运用这些线的?
5.教师小结:
线的组合:
水平垂直倾斜水平波浪垂直拆线自由组合。
有规则的排列:整齐、有秩序,富有节奏的美感。(出示图片)。
自由性的组合:自由、优美、富有创造性。在创作时,根据物象的特性,启发引导学生可抽象地表现画面。(出示抽象作品图片)。
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生活中的线条,其实我们人的身体上也有线条,最明显的就要属头发啦。
6.多媒体出示不同发型的图片,用头发作比喻,直发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鬈发又有什么样的感觉?教师戴假发演示。
7.教师找学生作模特,然后简单演示怎样画人物,如何用不同的线表现不同的发型,并板书绘画步骤。
8.学生看教材第11页“表现人物头发的学生作品”,拓展学生创作思维。
现在老师给大家当一回模特,请同学们给老师设计一款发型,看谁是最优秀的设计师。(学生动手尝试用不同的线来表现人物头像,提出可以画自己的同学,画时重点表现人物的头发。)。
展示优秀学生作品,让学生互相说说谁画得更好,头发画得怎么样,还应该怎么改进。评选出优秀设计师。
通过同学们的作品可以看出大家对线已经十分了解,并且能用线来表现头发的造型,我们可以把今天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以后的作品创作中,让我们的画面更加丰富。
1.能否找出线的特性与组合规律。
2.能否感受到线与造型是分不开的,并用线的多种组合方式来表现人物的头发。
3.能否大胆地创作出新颖的作品,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第6课让剪影动起来。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
第一课时。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指导学生。
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
(3)第三步:装上木棍。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成8组,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提示学生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未完成的可以在课后接着制作。
4、准备下节课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样表演。
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江美(精选24篇)篇六
六年级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初步了解了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学习习惯比较好,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
教学目的任务。
1、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的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
2、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在美术活动中大胆的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习浅显的人物比例结构知识和面部表情的画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个人教研专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完成任务的措施。
1、认真备课、上课。
2、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江美(精选24篇)篇七
第三周人物速写。
第四周劳动中的人物动态。
第五周我熟悉的人。
第六周单元学习小结、机动。
第七周桌子、椅子设计。
第八周*泥塑彩罐(本课作机动,视情况用于人物速写)。
第九周*彩塑——鸟(本课作机动,视情况用于我熟悉的人)。
第十周彩色纸筒人。
第十一周邮票设计(一)。
第十二周*邮票设计(二)。
第十三周古诗配画。
第十四周美好的童年(记忆、创作)。
第十五周版报设计(一)。
第十六周*版报设计(二)。
第十七周电脑美术设计、实用美术作品欣赏。
第十八周中国、外国雕塑作品欣赏。
第十九周总复习。
第二十周测评、总结。
美术第十二册备课。
准备课:
1、分析介绍第十二册美术课本,布置学习用品的准备:
水粉颜料、上色用品、2b铅笔、铅画纸、彩泥等。
2、学习目的性教育、学习规范和要求提示。
3、课本重点内容和要点提示。
一、画画自己的手(一教时)投影叫上男女几个同学做手的投影。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手,指导学生用写生的方法画出自己左手的一个造型。
2、从写生手的结构、手的不同造型,提高学生写真、造型能力,理解手在表现不同人物的气质与神态中的重要作用。
3、引导、启发学生努力锻炼自己的双手,用灵巧的双手将来为祖国、为人民服务。
l重点:研究、了解手的特证、结构,级用写生的方法描绘自己的手,提高写生、造型的能力。
l难点:真实地描绘出手的结构与形态;从所描绘的手表现人的神态和气质、年龄。l教学过程:
1、欣赏、分析课中不同形态的手,结合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自己的手,讲讲不同性别、年龄、工作的人的手。
2、板书:握、抓、推、举、挡、托。
胜利、欢迎、拒绝、友好、称赞、反对、抗议。
(1)让学生用手把板书的字义正确地表现出来。
(2)让学生在表现的同时,进一步仔细观察手的形态及皱纹、细节(少年、儿童的手表现不清晰)。
3、示范手的写生方法,步骤。学生跟画。
4、学生用自己的左手造型、写生、巡视指导学生作业。提醒手指长短、粗细的刻划、表现。
5、学生作业抽样评析,提出修改建议,学生继续完成作业。
6、优秀作业欣赏、讲评。
二、人物速写(一教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速写的方法,能用简洁的线条迅速表现出人手的动态特征及神态,画出人物速写。
2、通过速写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力,瞬间记忆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提高绘画能力。重点:训练学生观察对象的能力和用简单的线条迅速勾勒出对象主要特征的能力;形象记忆能力、绘画能力的培养。
难点:速写方法的掌握(坚持课后多练)。
准备:人物动态线条图(范画或黑板演示)。
教学过程。
1、欣赏课本范画,出示范画(人物动态线条图),讲解人物的动态、比例。
2、讲讲速写的特点,画种比较。
画种艺术特色作画时间。
油画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可长数月,数年。
素描形象逼真,明暗丰富数天~数周。
速写形象概括,线条简洁流畅几分钟。
3、示范、指导速写的方法(把握大形象、大构架、大比例)——请一个学生摆一个姿势,先引导观察,再示范速写方法、步骤。
4、指导学生速写练习——观察、瞬态记忆、默画(多练几次)。
5、指导学生自己如何动手做一本速写本,进行速写练习(一学期内完成8—10幅速写作品)。
6、学生完成速写作业一幅或二幅,进行作品评析。布置课后观察劳动中的人物动态并试速写一幅人物劳动动态图。
四、我熟悉的人。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回忆,抓住自己熟悉的人的面貌、体型、服装等特征,提高人物动态的表现力。
2.用写生或记忆画的方法,描绘出自己最熟悉的人,以表达自己对他(她)的敬爱或友情。重点:刻画人物容貌、性格、体型等特征,反应出人物个性,从中表达出与画中人的关系。难点: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能描绘出有自己风格的人物画。
准备:写生草稿(上节课布置)。
教学过程:
1、欣赏课本内范画,讲解人物所表现出的容貌,体形、服装、动作及个性特征。
2、让学生对照自己所写生的人物,是否在容貌,体型、服装、动作、个性特征等各方面有所刻画。
3、选区择几幅学生草画,进行启发性评析,提出修改意见。
4、提请学生注意所画人物要与年龄、性别、发型、穿着及动作(造型)相适应,从中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5、学生修改、定稿,巡视指导、讲评(典型画稿)。
6、着色指导:突出人物环境衬托,主次分明。
7、学生着色,完成作品。巡视指导细节的处理。
8、作品(在完成的同学中选)评折(投影展示)。
五桌子、椅子设计(一教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能使学生在常见的桌、椅造型中,发现它们结构的合理性,共同性及造型个性,并从美和实用的角度出发,想象、设计出新颖的桌子、椅子。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动手设计能力。
重点:让学生观察各种不同的桌、椅造型及功能,了解制作桌、椅制作所用的各种材料,桌、椅的各种造型及功能,以构想、设计新颖的桌椅。
难点:主要是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主要是设计)。
准备:学生有意识地观察,记录(或画草图)各种桌、椅的形,色。
教学过程:
1、欣赏课本内范例。并让学生说说并展示自己观察到的桌、椅形状,特征、功能、色彩等。(椅子1234)。
2、引导学生归纳桌、椅的实用功能,及制作所用的材料,桌、椅的共性(板书列出)。
3、启发性设计示范,引发学生设计院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构思设计(草稿),桌、椅名称板书列出(让学生课后归纳)。
提示:桌、椅的设计要面向未来,更符合人体曲线,更舒适。
4、学生构思,作草图,巡视指导、启发。
学生修改、定稿。
学生着色、画出效果图。
5、学生优秀设计作品评析。(投影展示评讲)。
*本课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用2课时多动手设计一些比较好。
六、泥塑------彩罐、鸟(一教时)(鸟纹彩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各种彩罐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大量出土的坛坛罐罐更是珍贵的文物,保护文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2、通过彩罐的设计、制作,鸟纹等的装饰衬托,提高创造美的能力,感受劳动创造美的含义,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和爱劳动的高尚情操。
*本课把两个课内容综合起来,使设计、制作具有专题性。
学生准备:橡皮泥或彩泥及相应工具。
教师准备:范作数个。
重点: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爱劳动的品质。
难点;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投影欣赏。
欣赏《泥塑彩罐》、《彩塑鸟》课本范例,引导学生谈谈看到过的彩罐和鸟类。
1、出示范作“鸟纹彩罐”,讲解制作过程引入课题《鸟纹彩罐》(板书),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2、板书制作步骤,启发学生想象(构思)罐的造型及鸟纹、花纹的色彩搭配,并让学生讲讲自己的设计思路。
3、举例画出几各罐的外型、鸟的造型,花纹的点缀,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设计。
4、学生动手动脚按步骤设计、制作。
5、巡视启发、指导。
6、典型作品(较新颖)评讲,进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7、学生作品展示、欣赏。
*本课如时间(课节)充分,可再进行一节。
七、彩色纸筒人(一教时)。
教学目标:
在制作彩色纸人筒人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再造想象,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立体造型的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并从制作中获得美的感受,丰富学习生活。
重点:制作成形象生动的纸筒人。
难点:对学生概括能力、夸张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耐心细致的制作态度。
准备:1、预习课本内容。2、材料及用品准备。
教学过程:
1、欣赏课本制作范例,展示师范作品,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兴趣。
2、分析纸筒人的造型特点:形象可爱、造型简炼、色彩鲜艳。
3、剖析纸筒人的制作方法、步骤(师范演示)。
4、材料提示;除了用卡纸、铅画纸以外,各种塑料瓶、罐、饮料罐易拉罐等均可作为材料。
5、制作前启发;确定制作对象,绘制草图、制作步骤考虑、装饰等。
6、学生设计制作,巡视启发、建议、指导。
7、粘接注意事项及方法强调。
8、学生作品展示、赏析。
*下节课准备:各种邮票、图案资料。
*邮票设计选题:国庆等节庆、迎21世纪、花卉、鱼虫、科幻、幸福童年、爱家乡(风光)国宝、人物。。。
*让学生在网络上找一下有关资料(网络实名:邮票设计)。
八、邮票设计(一教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邮票特有的模式,设计一枚主题明确的纪念邮票。
2、在设计与描绘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人民邮政,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重点:学习邮票的设计,能绘制图案美丽、主题明确的纪念邮票,引导集邮兴趣。难点:学生创造思维与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1、欣赏(传阅)各自带来的邮票,欣赏课本邮票范例,激发学生兴趣和创作热情。
2、介绍邮票的由来(驿站传递)。
概括现代邮票的模式:中国邮政、面值图案、齿边(讲讲作用及其它:如出版年份、代号纪念字样等。
用投影、电脑模板演示、欣赏等手法,提高教学效果。
3、提出邮票设计、绘制要求,学生开始设计。
4、巡视、启发,指导定稿。
5、提示上色要求:细心、色彩鲜明、字体工整。
6、作品赏析、评讲。
九、古诗配画(一教时)。
1、学习给古诗配画的创作方法,能抓住自己喜爱的一首古诗的诗意,在理解的基础上配上适合诗情的画,进行形象化的再创作(再现)。
2、通过创作,使文学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重点:使学生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运用形象直观的方法,用绘画的方法再现诗意,诗画结合相映成趣,画龙点睛,使古诗更易让人理解更具生命力。
难点:领会、吃透诗意,将诗境巧妙地化为画面,在于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
准备:1、学生寻找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熟悉的古诗。
2、教师挑选五、六年级已学过的古诗备用(并作设计草稿)。
教学过程:
1.欣赏课本中古诗配画范例,分析诗情画意的密切联系,导入课题。
2.设问:课本的古诗配画范例,如果让你来配画,你会如何处理画面?
3.学生朗读自己选择的古诗,并讲讲自己配画的设想,加以鼓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建议(多让几个学生读、讲)以启发大多数同学的想象、思维。
4.讲解学生已学过的古诗意境,启发性提出自己配画设想,进一步启发学生。
5.提出古诗配画的要求:理解古诗、发挥想象,先构草图,逐步完善、构图主次分明。
6.巡视指导,学生定稿。运用投影、欣赏。
7.上色指导,学生优秀作品赏析。
*穿插(3)之前,介绍赵佶掌管翰林院(画院)命题“深山藏古寺”考画师的画坛趣事。*赵佶,宋徽宗,宋朝第入代皇帝(1082---1135),政事昏庸腐败,却多才多艺,是杰出的书画家。
十、美好的童年(二教时)。
教学目标:
1、明确创作的意图,展开回忆,把在小学阶段最美好的情景描绘出来,亦作为留给母校的一份纪念。
2、学习选材、取材、提炼及表现主题的创作方法,培养学生想象、灵感,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通过《美好的童年》创作,激励学生更加热爱、珍惜美好的生活,更加努力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难点:主题的确定,想象并描绘(构图),把美好的记忆表现在画面上。
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本内容,回忆美好童年中的点滴精彩片段。
教学过程;
1、欣赏、分析书中范画(儿童画),并让学生讲讲范画中的情景和自己童年生活中有趣的往事。
2、启发,引导学生构图的方法;
a、选择自己要画的内容,写出一个好的命题。
b、确定主题后,考虑选择哪些形象、什么方法去表现、突出主题。
c、画面构图、布局、环境衬托。
d、先将构思画成草图,逐步完善。
e、修整后定稿,上色完成。
3、学生(选几个)讲讲自己的美好回忆,构图的打算。学生画草图。
巡视、启发、建议、指导学生作画。
讲评学生典型草稿,启发大多数。
4、学生修改、定稿、上色。巡视指导。
5、学生优秀作品展示、评析(投影展示、评讲)。
*上色,可另安排一节课,以求创作高质量。
十一、版报设计(一教时)结合电脑小报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版板的设计知识,培养学生设计和动手出墙报、黑板报、手抄报等能力。
2、通过学习,学生能多观察、借鉴、设计一张版面或手抄报。
重点:学习版报设计方法,能根据主题内容设计出图文并茂、布局协调、相得盖彰的版面。难点;设计的版面美观大方,主题突出,文字工整规范,整体效果好,生动活泼,引人注目。课前准备;版报设计、题头题花等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1、欣赏课本范例及资料,分析设计思想、引发学生学习、创作兴趣。
2、设问:
a、报头图案的设计要求是什么?
图案简洁,与主题内容相统一。
b、版面的设计要求是什么?
力求主次分明、美观醒目、活泼生动、色彩协调。
c、版面设计如何安排?
刊头图案、刊名;各栏的小标题和文字所占位置(面积)安排计算;配上与各题材相配的插图、花边使图文并茂、生动活泼。
d、版面设计采用哪些版式?
(1)对称式(2)均衡式。
e、版面的文字要求是什么?
标题----字略大、采用美术字。
正文-----书写工整、大小统一(整版正文部分)。
3、通过学习,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察体会-----对照班级黑。
板报,校内外各种版报。
4、小结,提出设计作业------设计一张手抄报。学生开始在作业本上作版面设计小样,巡视指导。
5、评析学生设计稿。
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江美(精选24篇)篇八
造型表现。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
3、静物台。
4、范画两幅。
5、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二)新授: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师: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师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师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
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
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
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
(四)主动参与。
(设计意图:演示绘画方法,给学生直观印象。)。
下面老师就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
1、第一步是整体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观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然后就可以铺大色调了,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注意近实远虚。)。
4、最后进行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作业设计:
1、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四、欣赏讲评。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
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摆放到前面,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六、拓展:
观察其他几何体在光照射下其结构特点及明暗变化,并进行写生。
教学反思:
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江美(精选24篇)篇九
1、根据记忆活想象,表现心中的风景。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与学生搜集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风景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导学生回忆曾经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风景。
2、引导学生回忆语文课上曾经学过的描写优美风景的'课文片断。
3、引导学生曾经听过的旋律优美的音乐,产生的联想。
4、引导学生想象:你理想中的家乡美景或理想中的生活环境。
1、根据上面的提示,选择你喜欢的进行作画。
2、作画形式、要求:
(1)可以用中国画、水彩画、水粉画的形式进行创作表现。
(2)也可以用钢笔、圆珠笔、铅笔等线描的形式进行创作。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自带自己拍摄的风景照片。
教学过程:
1、揭示内容:利用自己拍摄的风景照片,进行添画、扩展,创造风景画。
2、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上的范图懂得创作方法:利用我们自己拍摄的风景照,粘在白纸上,延伸、扩展出一幅风景画。
3、学生进行创造,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优秀作品。
5、未完成的学生可以课后继续创作。
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江美(精选24篇)篇十
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团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我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本事,构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六年级共三个班级,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十分高,平时就有很多学生平时就爱画画,也有必须的美术知识,所以应继续坚持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让他们接触初步的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美术更大的魅力。
我校采用的是湖南美术出版社的教材,该教材紧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贴近儿童的心理,贴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每课的主题都有美术带来的趣味的惊喜。本册美术教材一共分为12课。每一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个方面。教材的可操作性强,贴近生活,有浓厚的湖乡味。注重在娱乐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并掌握最基本的美术知识。
1、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事,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本事。
2、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我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1、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2、能用日记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趣味情境、有意义的事和自我喜欢的人物,表达自我的情感。用各种瓶子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胆想象并设计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1、利用多种媒体,如蛋壳、废包装、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
2、欣赏情节性比较强的中外作品,认识该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3、用水粉、水彩颜料表现周围的事物,表达自我的兴趣与愿望。
4、运用比较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经过植物籽粒,纤维线材、织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贴进行造型设计。
5、能运用紫沙泥等材料进行立体造型,并用水粉颜料加工、装饰。
1、注重对学生造型·表现的培养。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一样媒材的效果,经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本事。教师进取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经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我独特的见解。
3、创设必须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经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建立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经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本事。
6、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7、教师以各种生动趣味的教学手段,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本事与想像本事,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教师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检索在必须历史条件下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水彩笔,油画棒,色纸,胶水,橡皮泥,剪刀等。
本册一共12课,一周一课时,可根据每节课的需要,灵活的安排时光,一课美术课能够安排1—3课时完成。
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江美(精选24篇)篇十一
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手工艺中的一种。刺绣又称针绣、扎花、绣花,是以针穿引彩线在织物上运针刺缀,以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古代称刺绣为“黹”、“针黹”,由于多为妇女所作又称“女红”。“绣”与“锦”都用以代表美好,但二者又有不同,锦纹为平凹凸感,绣为高花,以覆盖面料形成花纹为特点。中国的刺绣,先是刺绣衣裳,逐渐扩展到刺绣起居用品;后来才上升到刺绣观赏品。所以直到现在,依然是分作两类,即刺绣生活用品和刺绣书画。刺绣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手工艺之一。明朝时产生了享誉世界的四大名绣: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发展到今天的刺绣工艺已相当精湛,各民族都有异彩纷呈的刺绣工艺。
本课选材民间传统手工艺--缝绣,不仅要学生了解刺绣作品,掌握缝绣的基本知识,还要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激发对传统艺术的热情,使学生形成保护和发展民间艺术的意识,增强对生活的热爱。教科书上还展示了一些民间刺绣作品,这些作品造型有趣,做工精美,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另外教科书为学生出示了缝绣基本针法和制作过程的示意图,教师可利用示意图有效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教学。
教学目标:
1.了解缝绣的基本知识。
2.能够掌握缝、绣物品的基本手法和步骤,能够完成简单的'缝绣作品。
3.愿意体验用针线缝绣,养成耐心细致的劳动态度和习惯。
一、导入:
1、介绍四大名绣(四大名绣好在哪里,各有什么特点)。
2、欣赏、讨论绣品的图案、颜色搭配、针法。
3、说说绣品上的图案与生活中的真实图案有什么不同之处,颜色又如何?
三、演示绣品制作工序(课件),学生观察。
1、制作中应注意些什么?
2、用了哪些针法。
四、学生制作。
1、自由想象,为自己的小手帕设计出符合自己心意的图案。
2、整体考虑布的运用,把图案绣在恰当的位置上。
五、作品交流。
1、选出自己喜欢的绣品,并说出理由。
2、介绍自己的绣品和自己的收获。
3、说说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民间传统手工艺,特别是缝绣工艺,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江美(精选24篇)篇十二
1、了解并掌握怎样欣赏抽象画。
2、掌握简单的绘画语言,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自然风景变成艺术作品。
二、教学重点。
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掌握在似与不似间怎样去表现绘画作品。
三、教学难点。
在意境上领会作品,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在意境上去表现绘画作品。
四、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1、音乐导入:老师喜欢边听音乐边画画,画画的感觉油然而生,老师邀请大家来聆听一首音乐,感受艺术的旋律意境。
2、揭示课题:听到这首乐曲,你的脑海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音乐和绘画从来都是一家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形色协奏曲”。
(二)形式初探。
1、欣赏画家作品:在这三幅画中,树的形象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结: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新的表现形式。画家抓住树的特点,用简化概括的弧线交织出形象,形式由写实变得抽象。
(三)提炼元素。
1、感受发觉:看看这张摄影的《山川》,能提取什么美术语言?
2、尝试训练:你能用怎样的线条表现这张山川景色给你的感受呢?请一位学生上台快速画出,老师进行修整与总结。
3、欣赏提升:出示《山川》作品赏析,画家用流畅、疏密的线条抓住了山体的形和山体的质感。
4、提炼元素:这几处风景能提炼什么造型元素进行创作呢?
板书:提炼元素:线、点、面??
(四)形式探讨。
1、作品参照对比:看一看,画与实景哪些地方相似,哪些地方不相似呢?相似的有整个的角度,东西没变,不相似的有屋顶变成了一块块近似长方形,窗户变成了小块的近似正方形,整个房子的轮廓变得更简洁了。
2、小结:吴冠中先生忽略细节,抓住民居的特征,用平稳简练的线条和块面构成景致,色彩简单明净,表现出江南水乡宁静,淡雅的意境。板书:表现形式:概括,简练。
(五)主观表达。
1、感受色彩: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为什么?课件出示同一画面不同颜色的两。
2、赏析画作:吴冠中先生《窗外无月》,颜色的处理如何?吴冠中先生把房子的墙主观地画成了绿色和红色,中间穿插了大块的白和黑,使画面色彩能够和谐响亮,正是形色的协奏。
板书:主观设计。
(六)欣赏提升。
1、老师示范:以梯田为例,先用曲线画田埂,再用扁笔去画田地的色彩,田埂和田地简单、概括。提醒注意勾线的轻重快慢,颜料的.干湿浓淡。描绘一幅形与色的协奏曲。
2、作品欣赏:看看不同画家是如何处理形色,谱写出一幅幅“形色协奏曲”。
(七)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选择一张你喜欢的风景图片,运用形色描绘一幅风景,注意把握色块的变化和物体主要特征。
2、教师巡行指导。
(八)展评拓展。
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江美(精选24篇)篇十三
情绪是人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或不愉快的情感,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等,可以在生活中不经意之间就体验到它的微妙。本课是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课。它强调的不是对形象的把握,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际体验,感受色彩以及点线内在的生命力和情感,并尝试用不同的色彩、点线大胆表达抽象的主观情绪。
情绪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心理反应。高兴时开怀大笑,手舞足蹈,悲伤时伤心落泪。通过设计不同的情景体验活动,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情绪,真正将学生的主动学习放在首位,然后让学生把体验到的情绪变化通过用色彩和点线等造型语言所表现出独特的画面,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体会、去创造。
1.认知目标:通过有趣的美术体验活动及欣赏活动,培养学生感受抽象美和用抽象的色彩、点线表达情绪的能力。
2、操作目标:能用灵活多样的手法和不同的色彩、点线来表现特定的情绪。
3、情感目标: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互相启发,激发创造精神,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教学重点:欣赏音乐、绘画作品,体验色彩和点线变化的丰富,感受艺术元素所带来的情绪表现的感染力。
教学难点:如何用不同的色彩、点线表达特定的情绪。
1.观察人的表情激发学习兴趣。
2.欣赏图片知道色彩与情绪的关系。
3.图片与音乐结合感受色彩情绪。
4.创设情境激发创作潜能。
六、教学过程的设计:
出示学生熟悉的体育明星,让他们欣赏,感受他们的表情,并用自己的话给他们的表情配音,一下子就把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激发出来了,学生通过欣赏,代说,体会他们的高兴,愤怒,伤心,失落,并揭示本课主题:“画情绪”。
在视觉中色彩最有力的影响人的情绪,在生活中就有许多利用色彩调节情绪的,接着出示生活中的两个场景:一个是医院的洁白一个是喜庆的火红,让学生初步感受色彩与生活、色彩与情绪的关系。然后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色彩能表现不同的情绪,学完这些之后再回到生活,让学生思考这样一道题:一个独居老人想给自己的房间涂上色彩,用哪种色彩更好,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关心老人的优秀品质。
接下来让学生欣赏老师创作的两幅情绪作品,让学生猜猜这些作品表现什么样的情绪,学生猜完之后,我告诉他们这两幅作品来自两段音乐,这样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又被吸引了,都想了解是什么音乐,我让学生先听音乐,再介绍音乐的知识,来验证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再欣赏一些表示情绪的图片,让他们猜猜哪些是表示愉快的情绪,哪些是不愉快的,学生经过思考,交流,总结归纳出画情绪的一些方法。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生活,寻找创作的素材,表现的内容,在优美的钢琴曲中,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意自己的情绪,我想在这自由的气氛中,学生定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大胆地在黑板上展出,说说自己画得精彩或得意之处,再请看的同学谈谈对画的感觉。这一互动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大胆展现了自我,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没有轮到上台展示机会的同学,我鼓励下课可以互相评价,互相猜猜别人的作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绪,让他们学会要大胆地表现自己。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只要有一点进步我都给予鼓舞和评价:“你的画别有特色”、“你的画太有震撼力了”等,我相信这些激励性的评语能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
最后部分我安排欣赏大师作品,让学生通过欣赏,体验艺术的感染力,每个人对色彩线条有着不同的心理感受,让他们放松心境,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用自己独特的理解来感受作品,老师也穿插介绍一下作品知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品所传达的情绪信息,感受艺术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艺术不仅是给别人看的,更是一种绝好的自我表现的手段,真正的艺术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最后我想对学生说,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有欢笑,更有泪水,有成功,更有挫折,不管如何,我们都要微笑着去面对,因为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江美(精选24篇)篇十四
《有趣的鞋》是综合制作、游戏的学习活动课。本课教学以游戏来营造美术学习的情境,切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有趣的鞋》一课是以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用品“鞋”为题材,通过学生参与欣赏(感知)制作(实践)展示(评价)游戏等环节,引导学牛对生活中的“美”进行体验、认识和再创造,激发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热情,提高手脑协调并用的创造能力和造型能力。
本课教材虽简单,却给教师极大的发挥空间,包括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用具的选择。重点要突出“认识鞋、制作鞋”这主要内容。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对鞋的形状、外观、实用等方面的观察和理解,让学生体会美术与生活的联系。
本课的教学活动力图在一个自由、轻松、愉快、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进行,在赏+赏,想一想,做一做,玩一玩中,使学生从视觉、触觉卜感受实用美术的作用,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的欲望,积极投入到学习、制作之中,同时起到美术学习的情感教育作用。
在成人的眼光里,鞋与小学生好象相距甚远,其实不然,鞋的设计不仅涉及成人的领域,而且还涉及到儿童领域。新课程改革要求学习内容生活化,《有趣的鞋》一课让学生把熟悉的鞋作为创作的重点,是将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强调学生把美术学习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相结合。通过情境的设置,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能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体现“以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和“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教学思想。
(一)导入阶段。
1、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设计意图:运用谜语导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2、鞋的欣赏,丰富视觉形象,注重素材积累。
设计意图:教师课件展示鞋的发展演变,让学生仔细地欣赏、观察不同年代、不同款式、不同民族,不同功能的鞋。
(二)发展阶段。
1、分析鞋子的组成与作品欣赏。
教学意图:通过欣赏教师亲身制作的大鞋子,能更进一步地维持学生的兴趣。在欣赏教师作品的过程中学生能无形地掌握了一些制作的方法和材料的运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欣赏同龄学生不同风格的作品,点播了创新的火花,消除了创作的畏惧心理,产生了你行我也能行的学习动力。
(三)实践阶段。
教学意图:师生转化角色,淡化课堂环境,以两人一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在欣赏与联想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进行图形和色彩的分析,讨论。训练学生敏锐的造型感觉,采用大胆的表现形式,独立完成一只有趣的、用料独特的鞋子作品。
(四)作业展评:(观摩欣赏,表演购买鞋的情景)。
1、推销鞋:
教学意图:将自己的作品向他人介绍,得到他们的青睐和赞赏,是孩子们的愿望,作业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2、鞋的展示:
教学意图:创设生活情境已是美术课改实验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新课程纲要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就是要创造一个理想的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情境,创设有新奇感,能吸引学生的生活情境,为学生的创作奠定基础,本环节还体现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注重了协作精神的培养。
3、购买鞋,并说明购买的理由。
教学意图:将课常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的联系起来。为学生积累社会经验,均等级的评价,即注重教育过程的情感体验,又注重学生个体的倾向性比较,不评等级,用简单的描述性语言的形式给经适当的评定,激励学生小断努力,不断进步。
(五)课后拓展,加强学科辐射,注重学习延伸。
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江美(精选24篇)篇十五
对于盆栽这个知识学生在前一节课《绿色家园》中有了较深的认识,学会观察盆栽,知道盆栽的组成。并能用写生与想象创作两种方法表现盆载。因此对于本课学生还有一定的知识经验,但对于学生来讲,比较困难的是如何去选择生活中的各种物品组合成盆栽,并具有一定的欣赏力,这不仅需要较好的创造力,还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本课教材要求,是运用生活中的可乐瓶。牛奶罐等废旧瓶、罐来制成花盆,这样一些其他废旧材料,如塑料花、塑料叶子、麦管、彩纸等一些废旧材料制作成盆景植物并把两者结合起来组成一幅盆栽。为此,教师应该对这种表现技法进行分析,并与学生一起探究、指导其制作方法,同时要提供范例给学生欣赏。教学中,主要根据各种材料不同表现特质。进行恰当选择与分析,以及纸艺的表现方法。
学生在本课之前已上过《绿色花园》,对盆栽有了较深的认识对他们的外形组成有了大致了解,因此本课已自己立体设计制作一盆盆栽为教学重点,以能运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出各种不同造形的花作为教学中的难点。作业要求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表现不同的盆栽。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在立体造型中获得对艺术表现的愉悦,在玩中感受创造的乐趣,在完成中体会成就感。
知识与技能:懂得选用适当的废旧材料制作盆栽,通过剪、插、粘学会枝、叶、花的连接。
过程与方法:在制作过程中,探究枝、叶、花、盆的构成,并学习拼接、粘连,与同伴一起制作盆栽。
本课的教学设计的出发点要培养学生对各种材料制作的兴趣,从。
而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所以在一开始,就出示几个范例让学生欣赏,在学习制作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一些引导性的提问去引发学生去思考,在解决问题了解基本技法。还可以通过“摸一摸,看一看”的方法让学生对盆栽有一种感官上的新认识。了解这些材料的特征。因此技法较难,教师一定要加强示范,示范时动作讲解要清晰、步骤要明确。可以一开始让他们模仿制作,再掌握了技法的基础上再进行想象创作。
教师对学生创造力培养,要通过引导,发散他们的思维,从而充。
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予以适当的帮助。
为了吸引学生在引入部分一开始就让学生分组,在每组桌上放上。
新授部分分二大块第一块是掌握基本技法,首先提问:这些盆栽主要用到哪些制作技法?直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了解到”插、剪贴”的技法。为了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了解,让他们“摸一摸”了解到,原来叶子和花是用针、吸管、塑料针,卡纸做成。让学生通过触觉进一步对材质加深印象,在观察叶子与技术的连接,刚才已经了解了“剪、插、贴”的教法,现在再有目的的观察,会对这些技法有深一步的认识。因为这块活动是基础,所以教师要加强示范。在示范过程语言要规范,讲解要清晰,关键部分应放慢节奏,要注意跟学生讲清楚叶子的排列(不能只长一边,不能太少,有大有小),通过讲解,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尝试练习,因为作业有难度时间花费较长,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练习,整块活动通过活动教具的演示范,学生参与制作。但学生在第一次制作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所以安排他们小组合作。为了不减轻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考虑到作业的难度,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模仿制作。
新授部分第二块是在第一块的基础上,在学生掌握基本技法的情况下,要考虑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注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所以通过提问(除了这些,我们还能想出其它不同的盆栽吗?可以在哪些上面做变化?)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创新方面的思考,让学生在讨论经、交流中了解到可以通过叶子外形的变化,叶子表现的变化,枝干表现的变化,花的表现方法,这儿方面进行创新和制作技巧,在学生思维上有了一定认识后,给学生欣赏范例,让学生在直观范例的刺激下进一步发散思维,加深认识。因为事先学生准备了各种材料,教师事先可先收集好,进行一些分类,让学生根据喜好、想象,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创作,也可以几个人合作进行。通过教师引导,发散学生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对于学生在制作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适当的帮助。
在展示评价部分,可以让学生把作品放在展台上,让学生自由参观,发挥学生自主精神,可以进行作品创意的自我介绍,并选出最佳创意奖和最漂亮盆栽。
拓展活动可以把学生的作品,布置成一个生物角,既符合主题,提倡环保,还能美化教室,一举两得。
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江美(精选24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家庭的爱和温暖,并以相应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
2、学会表现群像之间大小、高矮、疏密和神态的对比关系。
教学重点:
寻找恰当的艺术语言,通过大小、高矮、疏密等对比,表达出丰富和的群像。
教学难点:
表现出一家子成员的亲密和幸福感。
教学过程:
一、资料赏析。
女儿最喜欢这样轻松的假日。雪再大也不冷,因为有暖融融的一家子。快乐的一家子。黑天鹅父母呵护着自己的宝宝,多么安详和谐的一家子!温馨的一家子。
二、技巧操作。
1、确定表现对象,仔细观察对象的特征。
2、用简单的几何体定好所要表现对象的轮廓,注意对象之间的大小、高矮关系。
3、逐步进行细节刻画,注意对象之间年龄、神态的差异。
三、作品展示。
四、作业要求:
1、可以默写也可以照片,可以表现自己的家庭,也可以表现其他家庭甚至动物朋友的快乐一家子。
2、表现出父母与孩子之间大小、高矮,年龄、神态的差异。
3、采用绘画、泥工等形式来表现快乐的。
五、课后拓展。
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一家子”在一起的生动有趣场景,并用各种艺术手法把他们记录下来。
教后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情亲的含义,同时大大培养了同学们的观察力,但是在把一家子组织在同一幅画面中的时候,很多同学在表现时画的比较散,画面的主次关系不够明确。
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江美(精选24篇)篇十七
陶行知发表的《教学合一》主张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郭绍纲、范凯熹著作了《美术教育方法论》。
美术教育学的基本原则:是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充分认识和理解美术教育的价值和规律,并能利用其规律去教育培养人。
美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以培养人为目的,研究全面发展人的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揭示美术教育中的特殊规律,论述培养美术教育人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美术教育与一般教育学的关系:一般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的一般规律和原理,是研究人类的教育现象和培养人的基本规律。美术教育学更具体、更注重和强调学科性。它是借助于一般教育学的普通原理来具体研究美术教育的特殊规律。
1994年王大跟著《学校美术教育目的论》。尹少淳、侯令主编《美术教育译丛》。
第二章美术教育的价值与目的个体与社会的需要是构成美术教育价值的基础。美术教育价值:在有组织有步骤地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美术能力的过程中,以谋求主体发展与客体培养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主体获得发展的潜能。
过程价值与终极价值的意义。
在长期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和师生之间的双边的教育实践活动来实现其教育目的,从而达到实现终极价值。不能忽略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价值,即过程价值,这是典型的隐性价值,其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储存知识、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品德、锻炼能力以及形成能力、学会应变于复杂社会的思维方法等等。教学的根本价值只有通过学生的素质才能显现出来。
过程价值和终极价值的关系。
终极价值要以过程价值为基础,过程价值要以终极价值为指导。过程价值与终极价值是统一的整体,也是实现教育价值的基本要求。
如何理解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
美术教育是以美术为核心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本质是由美术和教育两方面所构成,美术教育的涵义也是通过美术和教育共同体现出来。这两种不同的取向培养出不同的人才,体现出各异的价值。
以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其着眼点为美术本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美术专门人才,以提高美术技能为宗旨,其人才价值在于掌握和运用美术技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以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着眼点在教育,把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注重教育的价值。也就是通过美术教育有目的的培养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教育的重点放到了提高所有公民的素质方面。
以教育为取向的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它使所有的人都受到美术规律的教育和陶冶,为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无论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或是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在人才素质的价值观上有何差异,但在人的情感、智力、创造和技术等价值方面又有其一致性。
美术教育的情感价值包括:
1、情感的美育价值。
2、“天人合一”的体验价值。
3、人的自信价值。
4、宣泄与治疗价值。
审美教育与道德教育都属精神范畴。
审美教育的价值有陶冶情感的精神价值,惩恶扬善的社会价值,诉诸思维的生活价值,助益宣教的政治价值。
艺术主要领悟方式是体验和知觉,很少诉诸于推理。
智力:是个体在认识过程中各种能力的综合产物,它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以适应自身需要的心理结构。智力以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的。
智力包括哪些价值:
1、智力的视知觉价值。
2、智力的思维和记忆价值。视知觉能力的训练是人类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发散性思维:指针对一种思维目标时,尽可能多地提出可选择的答案。美国吉尔福特提出。
个性: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构成。
个性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
技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也泛指其他方面的技巧。
技能:是实现一定价值目标的活动方式,可分为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美术能力:运用艺术观察的能力,运用形象思维创造的能力,运用艺术语言表现的能力。
教育目的围绕着社会的需要和人的发展。
什么是个体本位论?
提出教育的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而教育者不应对受教育者横加干涉,应根据受教育者自身的独特性,提供自我表现机会,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思维、情感,增进他们的个人价值的教育观念。
为什么说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美术教育的目的随着社会发展逐步扩大领域,它从培养技艺画工的实用人才已发展到培养全民艺术素质,应该说是一个从专业层次的少数人向非专业层次的全民发展的飞跃,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的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性的教育。
对中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是未来人类社会发展所做的一项最有价值的事情。因此,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
普通美术教育和专业美术教育的关系。
专业美术教育是培养美术专门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是针对少数有特长人的教育,是“点”的教育。普通美术教育是面向全社会公民的教育,是“面”的教育。
个体本位论:教育的目的应当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使人的内在因素得以发展,使人性得以完善。
代表人物:英国赫伯·里德和美国罗恩菲德。思想基础为法国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和美国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实用目的论:强调教育须适应生产和技术发展的需要,强调课程和教材的实用性,把它列入为日后的生产技术操作做准备的课程。又称“物质主义目的”。
代表人物:捷克夸美纽斯、德国凯兴斯泰纳。
捷克夸美纽斯的“教育是生活的准备”观点对实用目的的影响较大。今天就是为明天做的准备!
社会本位论:教育的目的是使个人社会化,美术教育的目的应该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定,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需要社会的制约。
辩证统一论:社会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相统一的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在于使个人去适应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从中获得人个发展的基本条件。其目的是在发展个人身心的过程中促进社会的发展,这是辩证统一的核心。
第三章美术教育与美术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人在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教育对象、规律和教育诸问题的认识或看法,即“对教育问题的认识”。美术教育思想,都是在教育实践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是美术教育实践的结果。
美术教育思想的三种形态及表现特征?
三种形态:美术教育指导思想、美术教育观念和美术教育理论。
美术教育理论所体现的是美术教育专家的认识,他们的认识往往是深刻的、系统的,他们的理论依据一方面来源于美术教育的实践,另一方面是对社会上人们各种不同美术教育观念的整理、提炼和综合,因此更具代表性,更深刻。
美术教育思想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
它适应过去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生产和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当时社会美术教育的实践有指导意义;作为历史的美术教育思想遗产,对后代的美术教育思想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力,对后代美术教育实践也有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简单地说,它即指导于当代,又影响于后代。
文艺复兴对美术教育起到了什么作用?
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提倡以人为中心,同以神为中心的封建教会思想相对立。它强调人自身的价值,肯定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维护“人的尊严”,提倡人的“自由意志”,要求个性解放,发挥人的才能和智慧,对现实生活采取积极态度,提倡世俗教育和探究科学知识。在此进步的思想策动下,动摇了教会的权威,打破了禁锢人们思想的精神枷锁,从而,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和美术教育思想成熟。
学校教育重视德、智、体、美多方面的教育,以培养精神充沛、兴趣广泛、学识渊博、见解超群的时代需要的新人。美术教育家在教学中则提出运用透视学、解剖学、明暗法、写生法等科学系统的美术教育思想,这不仅促进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事业的繁荣和时代的进步,而且对后代包括整个欧洲和全人类的美术教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时至今日,美术教育课堂里也存在那个时代所提出的教育内容和手段。
美术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社会经济与美术教育的相互影响关系?
经济发展对美术教育发展起决定作用,是其物质基础。
政治决定美术教育的领导权、人才观、管理方向。
如何理解政治决定美术教育的人才观。社会主义的美术人才标准。
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为本阶级服务的美术人才。
社会主义的美术人才标准是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歌颂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的精神风貌,因此,所培养的画家和美术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审美观和创造力,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不可错误地把艺术与政治对立起来,认为政治是国家大事,培养美术人才与政治不相干;美术教育者一旦与政治联系,那么他的艺术思想就会降低。
美术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绝对不是世外桃源的艺术家,而是具有民族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的艺术家。虽然他们不是政治家,但是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必然符合本阶级或本民族的政治。
为什么说隋唐兴起科举制是片面教育,和对当代美术教育的影响。
科举制教育思想的指向是把学生带进死记硬背的教条主义中去,一切都为考而学,考什么就学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科举考试的根本目的不是提高民族素质,而是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者紧密联系起来。
进入画院的考试也被列入科举的考试范围,考进画院者即得到了社会地位。宋代赵佶皇帝非常重视美术教育,形成了独特的美术教育思想。他专门设立“画学”,入画学者要经过严格的层层考试。
这一千多年的美术教育对象是针对少数贵族阶级,而大多数人不能享受到美术教育的权利,更不能出现“全民美育”的事实和教育思想,那么只能界定为“片面教育思想”的范畴。
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形成与演变是在中国清末废科举、兴新式学堂接受西方教育思想的教育改革中发展的。蔡元培提出的“五育”是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
丰子恺的教育思想为中国的教育奠定了基础。
陶行之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
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区别在于:。
“全面发展”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程为中心,以多掌握知识为目的的全面培养;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掌握多种知识为手段,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形成高尚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其中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别人、学会与别人合作。
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作用?具有独特功能。综合功能。潜在功能。
第一,美术教育具有独特功能。美术教育通过它特有的艺术训练过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造型规律、构图规律、艺术夸张和创造规律等,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个性的发展,以及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
第二,美术教育具有综合功能。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应变客观世界的综合能力,它的核心是全面发展。美术教育是将各个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吸收融汇各科的知识,相互促益的发展,实现综合效应。这种有机的结合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乐趣、拓展了知识面,同时也达到了实用的价值。
第三,美术教育具有潜在功能。美术学科的潜在功能,指学生所掌握的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仅在美术作品中表现出来,而且也能在个体中变为一种潜在的能量,无论个体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美术给个体带来的巨大乐趣会在他的潜在意识中发挥运用。素质教育的五个特点:具有整体性、潜在性、稳定性、发展性、社会性。
美术教育教学的特点和目的?
教学是实现美术教育思想的基本途径,是学校美术教育工作的中心。
特点:通过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目的:培养时代所需的美术人才和提高全民素质。
美术教育实践与美术教育思想之间的关系?
美术课程和教材是中介,美术教学方法和手段是途径,美术教师和学生是主体,相互作用,使美术教育思想通过诸媒介落实到师生的教与学实践中。美术课程设计以体现时代性为基本原则,因时代性是美术教育思想的核心。
美术课程的三大课业内容:绘画、工艺、欣赏。
直观教学就是以鲜明的形象使学生直观感知和认识对象,并掌握塑造形象的基本因素。
培养学生的视觉能力需分两个层次进:一是具象层次,二是意象层次,这是一个递进的关系。注入式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将现成的知识结论生硬地灌输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考虑学生学习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以及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并主观地决定教学进程。强迫学生呆读死记,中国俗称填鸭式教学法。注入式教学严重阻碍学生智力和独立学习能力的发展。现代教学论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注入式教学已愈来愈不能适应培养人才的需要。
终身教育:它把人的一生都视为不断学习的过程,它不是一个教育体系,是按照需要和方便在一生中进行的学习,不限于学校围墙之内。
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中,为使课堂保持良好秩序,使教与学配合默契,帮助学生学得更好,教师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
美术教材编写的原则主要有:
遵循以课程方案为依据的原则。
遵循启发性和创造性的原则遵循思想性和娱乐性的原则。
遵循针对性和渐进性的原则遵循综合性的原则。
美术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坚持素质教育与审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运用直观教学与启发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采用精讲多练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重视视觉思维训练与培养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美术课程:教学的科目或学科。
教学过程:通过师生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作用,不断引导学生学习,逐渐实现教学目的的过程。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学内容是信息,教学方法是传递信息的媒体和工具,学生是信息的接受者。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什么?有什么特征?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如何培养人、教育人的特殊活动规律。
美术教学过程有四个方面的本质特征:
是师生双边的认识过程,是发展学生智力过程,是培养学生素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三阶段:导入、进行、结尾。
教学原则是教学实践的结晶,对教学规律的高度概括,是指导教学的基本要求。
儒家的教学原则:
孔子:言传身教原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启发诱导原则,“不愤不启,不排不发”;
学思结合原则,“学而不思想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朱熹:循序渐进原则,“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
因材施教原则;温故知新原则;教学相长原则。
教学过程的规律你是怎样认识?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基本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美术教学过程中一系列复杂的矛盾运动关系。
教学过程基本规律的构成因素是。
间接性知识向直接性知识专转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作用、专业学习与教书育人的统一性、掌握知识与转化能力的发展关系。
间接性知识:他人或前人已认识和取得的成果经验,一般指书本知识和理性认识,这种间接知识有理论的,也有技能的。
直接性知识:是学生亲身获得的认识和感觉。《中庸》一书中分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du)行之”
导入的方式:承起型导入、兴趣型导入和注意型导入。
结尾阶段分为:总结性结尾、交待性结尾、启发性结尾、悬念性结尾。
美术教学原则:指导美术教学的原理与法则。
教学原则是依据教学规律和教育目的,在教学中对教师提出的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七项美术教学原则是什么?
1.坚持素质教育与审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2.注重视觉思维训练与培养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3.加强双基教学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4.运用直观教学与启发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5.强化以点带面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6.采用精讲多练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
7.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方法: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工作方式或手段。
教学法的特点: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多样性、综合性、发展性。
美术教学常用的三大基本方法类型:语言传递类(史论)、直接感知类(欣赏)、技能训练类(临摹、写生)。
教学备课:将教学大纲和教材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知识,也是教师综合各方面知识,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是全方位研究教学、计划教学的过程。
教学备课的意义:具有综合性、计划性、导向性、保证性、提高性。
美术教学备课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
1、要明确目的性;
2、要注意科学性;
3、要加强针对性;
4、要做到计划性;
5、要具有预见性。
教学备课的大致阶段?
1.熟悉大纲和教材,把握教学内容。2.明确教学重点,实现教学目的。
3.编写教案和讲稿,达到备课有序。4.了解学生,解决教给谁的问题。
5.研究和选择教学方法,把课上活。6.准备范画和教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7.选择景点与欣赏自然美相结合。
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课堂保持良好秩序,使教与学配合默契,帮助学生学得更好,教师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称为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的目的:
1.建立教学常规,培养学生自制力。2.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因势利导,培养持久力。4.创设情境,培养求知欲。
组织教学的手段类型:
控制性组织(语言、非语言、动作、机智),诱导性组织(鼓励、提问),指导性组织(课堂内外指导活动)。
你对教学语言的理解是什么,什么是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介于生活口语和书面语言之间的特殊形式。它既不是教材的背诵,也不同于大会的演讲,更不是生活中的口语,它是知识性和教育性的统一,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统一,是抒情性和启发性的统一,是趣味性和哲理性的统一,是优雅性和通俗性的统一。
现代美术教育的教育评价的主要作用?
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完善学校的管理、教学改革和科研。
形成性评价: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的评价,诊断教育方案和计划、教育过程与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性评价:在教育活动发生后对教育效果作出的判断。完整的教学过程三大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实践、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具有五个功能导向控制、激励促进、反馈调节、鉴定评比、预测计划的功能。
美术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公正、客观、科学性、系统性的原则。
美术教学过程评价:评价备课、上课、辅导、作业。
评价教师:认知发展、职责履行、教师活动三个大的方面。
教师和学生成为教育的主导和主体作用。“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民谣,都涵盖着尊师重教的思想。当代美术教师应具有的素质。
一、为人师表的素质;
二、教学态度的素质;
三、教学能力的素质;
四、课堂形象的塑造;
五、科研能力的素质。
徐特立曾说“教师是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经师是教学问的,人师是教行为的,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
美术教育科研的特点是客观性、创造性、理论性。
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培养上,教师应注重的要点是什么?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完整人格”的含义是丰富的、具体的、高尚的、并非学习成绩的高下。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潜能。正确对待差异性。培养合作精神。
1、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要把学生从被动的、被改造的、被教育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独立性、自觉性,从而才能产生创造性。
2、发展学生的潜能。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潜能。
3、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性。教师面对客观现象要承认差异性,努力地使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而不能一味地要求整齐划一。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生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学生才能得到有益的发展。学生则是这个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他们的个性品质的发展和人格的形成都依赖于这个有机的整体。托夫勒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现代教育的美术学习理论包括:
20世纪初到80年代的五类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刺激s反映r)代表人物:桑代克、斯金纳、赫尔。
认知学习理论代表学说:古典格式塔的学习顿悟说和完型说。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注意人的意识作用,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对情境形成认知地图。被称为“符号学习理论”或“目地行为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托尔曼、赫尔、班杜拉。
当代西方认知学习理论结构主义认知学习理论:瑞士的皮亚杰、美国的布鲁纳。
信息加工认知学习理论:美国的加涅。
当代西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反对将人机械化和生物化。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良好师生关系基础是:1.频繁交流2.相互理解。
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相互交往中发展的,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教师最根本的职责是:育人美国当代著名美术教育家艾斯纳认为“知觉分化”与“视觉类化”在美术学习中相当重要。
美术自学的四个突出特点:选广深独。
具有选择性以兴趣为基础。具有广泛性以信息为基础。具有深化性以课堂为基础。具有独立性以个体为基础。
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江美(精选24篇)篇十八
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主题目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内容是湘美版第十二册教材第六课《画坛巨坛》的活动二——比加索。
可能在座的老师们和我有着相同的感受,低年级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易于接受一些造型夸张、表现独特的美术作品,但是随着他们年龄的不断增长,孩子们的眼光也“增长了”,到了五六年级,他们更喜爱、更易于接受一些写实类的美术作品,每当他们看到一些类似于照片的作品时便会发出惊叹声,并予以模仿。当然,孩子们追求造型的准确并没有错,但他们的造型能力却没有与日益增长的眼光形成正比,许多孩子造成了挫败感,离绘画越来越远,并误解只有画得像才是最好的。所以我想,做为老师,这个时候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引导,让他们接受、理解更多的绘画方式与表现形式,走进艺术,理解艺术,热爱艺术。
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他一生都在不断变化艺术手法,尝试了现代艺术的几乎所有风格,并开创了对现代绘画影响深远的立体画派。就是这样一位让我们老师视为偶像的画家,却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教材第一页的下半部分为毕加索的肖像照片和作品《坐着的玛丽泰雷兹》,旨在让学生了解画家的生平,为多角度欣赏作品提供可能。“活动二”选用了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时期的油画代表作品《格尔尼卡》,立体主义时期油画作品《曼陀铃和吉他》及文学插图《和平鸽》。毕加索一生艺术风格分为童年时期、蓝色时期、玫瑰时期、原始时期、立体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蜕变田园时期等九个阶段,教材主要选用了其最具代表性的立体主义时期的作品,重点让学生了解立体主义绘画的艺术风格。教师可选择其代表作《格尔尼卡》作为重点欣赏描述对象,有选择地引导学生从作品美术语言的角度或从传记的角度或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或从美术史的角度来进行认识,做到有的放矢。“活动二”教材呈现的活动是尝试对静物、动物、人物形象进行分解,重新组合成一幅画,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立体画派的表现方法,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活动,除按教材活动要求外,也可让学生选择作品局部临摹体验。
我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认识比加索,并了解立体主义画派的绘画特点。
2.能让学生自主地从多角度欣赏、感受其作品。理解《格尔尼卡》的创作意义,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分析和评价。
3.尝试用剪纸拼贴的方式将物象分解后组合成一幅画。
4.培养学生视觉感受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1.了解比加索的生平,并能从多角度欣赏、评价其作品。
2.用剪纸拼拼贴的方式将物象进行分解、组合。
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这位让我们老师视为偶像的画家却很难让学生接受和解理,因此如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理解比加索的作品成为了教学的难点之一,另外,如何将物象进行分解后再组合成一幅具有立体主义画派特点的画成为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二。
1、上课伊始,我给学生观看一小段视频,并提问:通过视频你看到了男孩的哪几个面?因为视频是动态的,所以我们可以在一个平面上看见男孩多个角度的面部,如果是静态的呢?还能让男孩的多个角度的面部呈现在一个平面上吗?看见正面的同时也能看见侧面吗?给学生两分钟热议的时间,并由此引出比加索,板书课题。课前学生收集了比加索的相关信息,所以我请学生介绍比加索的生平,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2、比加索可以将同一个事物的多个角度同时呈现在一个平面上,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给学生欣赏比加索立体主义时期的人物作品,并说说你的感受。通过欣赏、评述、讨论,让学生知道立体主义画派的特点。
3、在比加索的立体主义时期创作了一幅巅峰之作——《格尔尼卡》(屏幕出示《格尔尼卡》),说他是巅峰之作,同学们有什么质疑吗?画面是破碎的吗?你在画面当中看到了什么?画面中的牛头、马头、灯光等等是什么意思?这幅画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通过反复的质疑、提问、分析让学生理解格尔尼卡的价值所在。
4、比加索开创了立体派画风,为现代美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许多画家打开了创作的思路,启发了许多画家的灵感。现在我们也来尝试像比加索一样进行创作(课件)。请学生上台来进行组拼,将学生临时组拼的画另存后再放到一起进行评价,加深学生对立体主义画派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刚刚给同学们欣赏的都是立体主义时期的人物画,其实比加索对各种静物也进行了这样的创作,欣赏比加索立体画派的静物作品。通过欣赏观察比加索的作品,同学们会发现他的很多画中会出现很多类似于纸片的元素,问:你能中猜测出比加索在进行创作时是用的什么方法吗?(剪婚拼贴的方法),师大至介绍比加索的创作方法。并请同学们课后可以试一试,可以拼出很多有创意的作品来。
6、比加索有如此的杰出成就,起源于他扎实的基本功,和他不断创新、争取进步的精神,除了立体立义画风比加索还创作很多其他风格的美术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通过欣赏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比加索。
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江美(精选24篇)篇十九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第五课《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也是线条系列中的一部分。
什么是对比?简言之。对比就是矛盾。任何艺术创作都需要对比的形式,对比是一种手段。平面造型艺术离不开黑白对比关系,无论是点线面的组合,还是线描中都存在着黑白灰的对比关系。线的粗细、长短、聚散等排列构成黑白对比,这些黑白关系形成不同的节奏和韵律变化,使画面产生丰富的乐感,形成美妙动人的画面。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
本节课我设置了三个教学目标。
一是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很白对比的美感。二是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能以线为主画一幅有黑白对比效果的画。
三是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的重点是: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及造型手法。
我认为学生的难点是:如何以线为主画一幅有黑白对比效果的画。
本节课学生需要准备图画纸或彩色纸、黑色勾线笔等。我准备了教学课件和黑色签字笔及铅笔等。
在上课之前我做好组织教学工作,稳定秩序,检查用具,(我的教学意图是保证本课的顺利进行。)。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置为导入、探究、、学生习作、习作讲评及欣赏四个阶段。
本节课的导入过程我从问题出发通过问“你知道的线条有哪些?”让学生回答并归类——美术中的图形是由点、线、面组成的。线有两类,即直线和曲线,直线线有横线、竖线、斜线、放射线等。曲线类有:弧线、波浪线、平行波浪线、对称波浪线、螺旋线、弹簧线等。(我设置本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对线的认识导入本课教学内容)。
在探究过程我首先引导学生探讨线条的变化形成的不同效果总结出美术图形是由点、线、面组成的的,不同的线与形可以组合出不同的图案,引导学生认识课件展示的线、形并参照这些线、形,自己变化一个,看谁画的样式多。课件展示图片线条疏密变化和形状变化形成的图案。(我设置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和学习线条的运用)。
接下来和学生一起欣赏绘画作品并向提出问题:
a、观察绘画中如何表现的黑白?
b、他们是怎么区分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的。
c、不同质感的物体用的线一样么?为什么?
d、你从中找到了哪些对比的方法?
(注:根据时间四个问题可删减)。
通过展示内容相同线条组合不同的两幅作品让学生说不同,体现出疏密对比和黑白对比。总结出以上线描作品,运用点、线、面的有机组合使画面产生黑、白、灰丰富的变化,给人以美感。(我设置本环节的目的是在学生认识线条运用的基础上欣赏线描作品并认识线条不同的组合妙用。)。
在学生对通过点线面表现黑白对比的认识基础上给学生设置习作环节,让学生用线描的形式画一幅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我通过课件提示学生创作步骤及方法:1、构思(迅速准确)。
2、起稿(大胆夸张)。
3、线描(细腻)。
4、调整(整齐美观)。
在学生习作过程中我巡回指导,及时提出意见及建议。(我设置本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学生作品检验学生对线条造型表现的认知和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表现美的能力)。
在课程最后留几分钟时间对学生的作品加以评价,同时也让学生参与评价,对学生的作品以鼓励为主,突出体现和巩固线条的疏密和形状对黑白对比的影响。(我设置本环节的目的是通过讲评和欣赏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和创作兴趣。)。
上本课时,为了使学生了解用线表现黑白灰的方法,我给学生展示了一些美术作品进行分析,感悟其美感。另外,利用课件分析其艺术作品中线的组织形式,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对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容易出现疏密不够得当,线条画得没有秩序、缺乏变化的问题,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体会线条如何产生变化,主要线条可粗一些。另外,可根据所画的内容,适当用一些点和面,使画面更加丰富。在安排写生时,注意选择的物象造型不要太复杂,但要有一些线条变化及深浅对比的物象,使学生的画面更丰富。课堂上,学生学习气氛浓厚,能够独立思考,小组探究,共同解决难点,体会学习的乐趣。但在评价别人作品时,很多学生都不敢发言,害怕评不好伤害同学之间的感情。对此,我及时开导同学们要敢于评价别人的画,只要态度诚恳,注意语气,你的评价是别人的进步。评价也是相互学习、相互进步的一种方式。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煅练学生们的评价水评和评价勇气。
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江美(精选24篇)篇二十
欣赏·评述。
1课时。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十一册第十二课《神州风采》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程序三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神州风采》一课属于“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即通过观察、分析、探究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思想目标:提高民族自豪感,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文明及历史文化的了解和尊重,积极参与到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活动中。
2、知识目标:知道我国现有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了解其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3、能力目标:学生在搜集资料、欣赏、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奇观,评述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感悟民族精神。
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1、教学重点是: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认识和了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复合遗产,并对其展开欣赏评述活动。
2、教学难点是:感悟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深刻内涵,提出有价值的保护建议,并做好宣传工作。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寻找回忆,先出示一副地图,让学生们在地图上寻找家乡。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寻找家乡”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展示了一副地图,为后面欣赏图片做好铺垫。
2、引入新课,以话引入,板书课题。
3、启发新知,设疑问答,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我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到书中寻找答案,鼓励他们根据书中提示,相互交流,积极互动,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以点引面,由老师带领学生赏析乐山大佛,知道乐山大佛的相关知识,并且知道怎样组织语言介绍自然文化遗产,为接下来的步骤做铺垫。
5、探究学习,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思想。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6、引发思考,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的认识知道我国现有的自然遗产及世界文化遗产,这些都是自然的,是大家的,让学生们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它们。从这点激发学生爱护自然,保护自然。
7、实践发现,结合实际思考问题,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家乡,我们的身边,你认为还有那些地方可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说说你的申报理由,你认为应该如何更好的保护他?通过思考问题让学生从身边开始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8、拓展小结,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创办一期班级内部的以“文化遗产我知道”为主题的手抄报展览。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江美(精选24篇)篇二十一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六年级美术上册第五单元《物以致用求艺尚美》,我采用六说法: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来说明我对本课的理解,首先是教材分析:
本单元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与前面各单元不同的是,本单元没有进一步下分课题,而是以一个单课为一个单元的形式呈现。
在第一单元“走进美术世界”的第2课“美术家族成员多”中,我们已通过作品欣赏,了解了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新媒体艺术等八大类别。在“设计”这一大类别中,曾将其粗略分为“为信息交流的视觉传达设计、为生活与工作使用的产品设计、为居住与活动空间优化的环境设计”三类。本单元所欣赏的内容,则是从上述中选取了“产品设计”作为欣赏内容。
本单元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选取了学生最为常见的少量品类的设计作品供学生欣赏学习。教材的五个页面:第36页主要是餐饮用品;第37页是家居用品,主要欣赏的是座椅,也包括室内装饰构件(门锁、门把手);第38页是电器,包括灯具和电子产品;第39页和第40页,是自行车、电动车、汽车等交通工具设计作品的欣赏。由于欣赏作品内容较多,可以分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六年级学生见过的有创意的设计用品不是很多,所以要选用学生比较常见的生活用品欣赏,这样能让学生很容易接受,另外,本节课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有自己的创意,设计出比较有新意的作品,而六年级学生,刚从小学上初中,想象力还是很丰富的时候,所以一定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不要给学生太多的提示,尽量全部以引导为主,让学生自己动脑。
了解什么是产品设计;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关注生活中的设计的习惯,学会从不同的审美角度欣赏、分析、评述一件生活用品的设计效果,认识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设计原则。
教学重点:使学生基本掌握教材提供的几类设计作品的欣赏方法,认识产品设计的原则。以教材上的家具和用品作为欣赏重点。
教学难点: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敢想、敢做,同时也要学习前人的经验,做到融会贯通。让学生习惯于运用设计术语并正确地对设计作品进行语言评述。
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采用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实习作业法来完成本次课程。
课前准备:
教具:经过编辑的有关产品设计的视频资料、产品设计图片资料等多媒体资源;搜集精选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如餐饮具、文具、小电器、手机、钟表等;另备一只多功能笔,作为课后拓展的提示。
学具:平时携带的书包、文具等日用品实物;用于构思绘制草图的铅笔和作业本等。
(一)上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走下来从学生那拿两个笔袋。
师问:
如果你去文具店买笔袋,看到了这两个,你会选哪一个?为什么选这个,举手回答。
生答:
喜欢这一个,因为喜欢它的颜色。
生答:
喜欢那一个,因为喜欢它能装很多的东西。
师总结:
2、发展认知、讲授新课。
我们一起来看多媒体。
下面我们来观看一组攻玉产品的设计,思考以下两个问题,在观看之前,先找个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攻玉产品,找一个朗读好的学生来给大家读一下:
攻玉设计,每一个成功的作品,无一不经过千锤百炼,反复推敲。
您为楚人怀中的璞玉,攻玉愿为恶石,与您共同打造美之和氏璧。
《诗经》里也有记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生答:汽车,污染少,环保,自然能源。
师:好,我们同学说的都非常好,列举的也非常全面。
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什么是产品设计。
下面小组讨论下这两个问题。一会儿找同学起来回答,可以写在纸上。
学生讨论中……。
讨论结束,什么是产品设计,看看我们同学是怎么总结的?
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起来回答,老师将这些列在黑板上。
我们来看第一件产品,首先这是一件什么产品?你觉得它的功能和外观怎样?
学生一个一个起来说,重点给学生介绍一下维纳·潘顿的椅子。
老师鼓励,并且在黑板上记下小组的成绩,课下发奖。
3、学生练习。
学生开始设计制作。
4、作业展示评价。
结束,找学生上来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介绍构思过程,评出奖项,颁奖,鼓掌。
5、课堂小结、课后拓展。
最后送同学们一句话:
回归生活寻找设计灵感。
6、板书设计。
2、设计的原则{产品的实用性。
产品的美观性。
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江美(精选24篇)篇二十二
本课是初中六年级美术书画版教材的第一单元《点和线》的第一课《点的集合》。点线面是平面构成的基本造型元素。任何画面组成的基本单位均可还原到点、线、面,他们三种元素的不同形态和不同组合可以创造出无限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而其中的点是本课讲解的重点,通过对点这一元素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对后两种元素的认知及运用。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创作打好了基础。在自然形态中,人既可感知点,也可视之,点是物象的浓缩。康定斯基说:“点是最简洁最坚强的主张,因此点是绘画最初的要素。”点可以是圆的,可以是不规则的,可以是任何形状的。从古至今的艺术家都喜欢用点来创作:古希腊人喜欢用马赛克拼贴的方式装饰他们的建筑;点彩派画家能够用色点来表现耀眼的阳光;现代派画家用不同形状的点勾画诗一样的图画……这些都充分显示了点的美感。
这是六年级新生进入初中阶段所上的第一节美术课,对于陌生的老师、新鲜的学习内容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爱好将提高学生的美术技巧与修养。六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去表达作品,往往创意丰富。
认知与技能:
知道美术中点的概念,了解点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学会用点构成精彩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分析、创作、指导、评价,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画法表现点的集合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欣赏奥运图片、大师作品、结合点的学习、体验创作的乐趣过程中迸发学习兴趣、爱国之心、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明白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及其在各类画种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学生创作时如何表现点的集合特殊画面效果。
解决方案:运用大量的生活经验图例及艺术作品冲击视觉,揭示点的概念.明白点无处不在,可以把大小、形状、色彩、肌理不同的点组合在一起,创作丰富多彩的作品。
学生座位分为六组,每组七人,设立组长席位,组长帮助我管理每一组的事务,达成学生自主管理。环境的设计营造一种学习氛围,故我在设计时,教室后墙的布置与教学环节紧密结合,把历届学生的作品布置在墙面上,使作品即是美化环境的一部分又成为学生观察作品,也是最后展示自己作品的舞台。看似无意的布置,实际上在为孩子作画提供适宜的主、客观环境,引导他们从无意观察——有意观察——多角度观察过渡。
(一)生活经验导入,揭示课题。
在这个环节中我请学生上来画一画点。学生有可能会在黑板上画上大大小小的圆点、数轴上的点。不急于马上说明点的概念,而是播放奥运开幕式上令人激动的画面。
29个有点组成的脚印朝着会场走去。许多许多的小电珠组成的奥运五环慢慢升起,每一个小电珠都像是一个点。几位美丽的飞天身穿靓丽的衣服漂浮在五环旁,他们像是一个个活泼跳跃的点。上千的缶组合成方阵,其中闪烁的几个缶形成美丽的数字,每一个缶都像是一个点。一万个运动员用彩色的脚印演绎最盛大的行为艺术,他们每踩下的脚步都可以看成是点。这些点集合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图画给与我们美的享受。
随着图片的播放我描绘场景,在描述中让学生明白点是在相对空间中较小的物体,许多物体集合起来就可以形成画面。到此我揭示了课题《点的集合》。
(二)解读图形,讲述概念。
在这里我找了些学生熟悉的图片,通过游戏找一找点,明白点无处不在。
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得出:猎豹的身上有斑纹点、彩色的鹅卵石拼成火车是点、马赛克上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点、花园里点点的小花开放着,树叶也是点、夜空中的星星一闪一闪点缀也是点、解放军同志身上的帽子、徽章、枪、衣服、甚至他们本身就是点。楼房、汽车是点、甚至于在中国地图上我们所在的上海它也是点。
我再给出一组图片请学生再辨析那些是点。经过刚才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辨再加上现在这些图片的出示,学生可以得出:点的形状可以是各种样子的,只要在相对空间中较小都可以看成点。
(三)欣赏作品,感受魅力。
这个环节中我给出多种不同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学会用多种绘画形式来创作丰富多彩的点的集合作品。
马赛克壁画用小块不同色彩马赛克镶嵌而成。
电脑绘画,将点整齐排列,用黑白画的形式表现图案。白点集合表现物体,黑点集合表现背景。
中国画中的电点墨迹不仅墨色万变,还概括表现型型式式的物象。
民间工艺把点的组合作为自己画种的表现手法。
此时看到修拉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揭示点彩派绘画技巧:将三原色直接点在画面上,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
凡高的《星月夜》将点进行方向形组成,形成线化感觉,增加流动效果。
米罗的《午夜和晨雨中夜莺的歌声》则通过点的奇妙形状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
(四)图乐共赏,学生创作。
这里提出作业要求:用点的集合创作一张作品。美术书是学生绘画时最好的帮手,让学生自己观看书上的绘画步骤,这里的步骤简单易懂,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用合适的材料创作,题材不限。在学生绘画时播放幻灯将一些点的作品反复播放,给学生借鉴学习。同时播放彪德西的音乐《棕发少女》,因为彪德西的作品被称为音乐中的印象派,而点彩派属于印象派范畴,点又是本课主题,因此将次音乐选择为创作时的播放音乐十分贴切。
(五)评价互动,展示作品。
在学生绘画创作中,我巡视指导,对于闪观点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这也给创作有困难的学生再一次加强体验感悟。对于率先出色完成绘画创作的同学采用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的手段,再通过奖励机制请这位同学巡视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师生互评,最后同组学生互评。将优秀作品展示在展示板上。
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江美(精选24篇)篇二十三
1、知道什么是壁画。
2、通过学习能从构图、色彩和造型等方面对画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壁画的学习,了解壁画的发展与人类的文明息息相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壁画及壁画的发展。
难点:能从画面的构图、色彩和造型等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2、新授。
画面内容及构图特点:画幅宽15米、高3.5米。作品取材于中国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一段故事,画面中心是哪吒与四海龙王搏斗。哪吒身穿红兜肚,肩披浑天绫,手持乾坤圈,足踏风火轮。两边的画面由哪吒出世、斗恶龙、复仇三部分组成。课本选取的是“斗恶龙”的场面。波涛翻滚的大海,高入云霄的奇峰,形成了动与静的强烈对比,对称式的构图增添了作品的装饰性。工笔重彩,技法纯熟。画面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造型及色彩特点:飞舞的红绫、七彩的神光、腾跃的飞龙、耀眼的红色火环的巨浪的衬托下,颇有旋转感和装饰感。(4)分析作品的创作意图:
提问:此画面在构图和色彩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
这幅作品构图新颖、色彩绚丽,将哪吒勇于斗争、不畏强暴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象征着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不畏强暴、解放思想和正义永远战胜邪恶的精神。
3、拓展。课下继续收集张仃不同题材的壁画,在班内进行交流。
四、相关资料补充。
1、故事梗概: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夫人怀胎三年零六个月后,生下一个肉球。忽然光芒四射,从中跳出一个男孩。李靖闷闷不乐,一位名叫太乙真人的道长却来贺喜,为孩儿取名哪吒,收为徒弟,当场赠他两件宝物:乾坤圈和浑天绫。哪吒七岁,天旱地裂,东海龙王滴水不降,还命夜叉去海边强抢童男童女。哪吒见义勇为,用乾坤圈打死夜叉,又杀了前来增援的龙王之子敖丙。龙王去天宫告状,途中又被哪吒打得半死。于是,东海龙王请来三位兄弟,共商报复之计。第二天,四海龙王带领水兵水将兴风作浪,水淹陈塘关,要李靖交出哪吒才肯收兵。哪吒想要反击,遭到李靖的阻拦,并收去哪吒的两件法宝。哪吒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挺身而出,悲愤自刎。事后,太乙真人借莲花与鲜藕为身躯,使哪吒还魂再世。复生后的哪吒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大闹龙宫,战败龙王,为民除害。
2、张仃介绍。
张仃,号它山,当代著名国画家、漫画家、壁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现为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壁画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黄宾虹研究会会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曾任《1949—1989中国美术年鉴》顾问。创作涉及广泛,善于驾驭多种绘画形式,亦擅漫画、壁画、邮票设计、年画、宣传画等。后其创作多以焦墨作山水,倚重传统笔法,吸取民间艺术养分,笔力遒强,构图豪放,画面空灵而有笔触,苍健却显腴润,内涵沉雄,风格朴拙而雄强,别树一帜。
3、壁画介绍。
北京国际机场壁画之一。画稿作者张仃,绘制者张仃、申玉成、楚启恩、王晓强、李兴邦、张一民。画幅宽15米、高3.4米。作品取材于中国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一段故事,画面中心是哪吒与四海龙王搏斗。哪吒身穿红兜肚,肩披浑天绫,手持乾坤圈,足踏风火轮。两边的画面由哪吒出世、斗恶龙、复仇三部分组成。波涛翻滚的大海,高入云霄的奇峰,形成了动与静的强烈对比,对称式的构图增添了作品的装饰性。工笔重彩,技法纯熟。画面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取自于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神话故事。因其主角人物——哪咤的天真烂漫与不畏强权精神,备受人们喜爱。故事中因妖龙作祟,残害百姓,引出哪咤大闹龙宫水府。由于此篇故事脍炙人口,几经改编造就了一批动画影视作品。其中上海电影制片厂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创作的《哪吒闹海》,至今被奉为经典。哪吒闹海是人们熟悉的神话故事。传说托塔李天王在陈塘关作总兵时,夫人生下一个肉蛋。李天王认为是不祥之物,一剑劈开,却蹦出一个手套金镯,腰围红绫的俊俏男孩,这就是后来起名为哪吒的神童。哪吒自幼喜欢习武,有一天,他同小朋友在海边嘻戏,正好碰上东海龙王三太子出来肆虏百姓,残害儿童。小哪吒见此恶徒,义愤填膺,铤身而出,打死三太子又抽了它的筋。东海龙王得知此讯、勃然大怒,降罪于哪吒的父亲,随即兴风作浪,口吐洪水。小哪吒不愿牵连父母,于是自己剖腹、剜肠、剔骨,还筋肉于双亲,借着荷叶莲花之气脱胎换骨,变作莲花化身的哪吒。后来大闹东海,砸了龙宫,捉了龙王。人们借助这个神话故事,发泄对造成水害的龙王——最高封建统治者——“真龙天子”的怨恨。
4、壁画中的其它部分。
5、张仃与动画片《哪吒闹海》。
张仃最让人熟悉的作品莫过于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片《哪吒闹海》。1978年,张仃出任该片的美术总设计,该动画片的绘图特色鲜明,人物色彩鲜艳生动,山水风景又极具中国特色。《哪吒闹海》对中国风格的动漫及儿童绘画读物影响深广,该影片获1980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0年第三十三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放映奖。
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江美(精选24篇)篇二十四
梁楷-宋代,蒋兆和,刘文西,刘国辉是现代,都擅长人物水墨。
三,水墨画创作特点是,作画从五官入手,以淡墨为主画出人物的脸部,待墨色干后着色。
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手法:泼墨写意,勾写结合,勾线设色,墨色的浓淡变化。
一,扇子历史:我国扇子文化有三千年的历史,素有“制扇王国”的称号。二,按纸分类:羽扇,檀香扇,纸扇,象牙扇,竹扇,芭蕉扇,麦秸扇,按形式分类:团扇,折扇。
三,扇子的组成:扇面,扇骨边,扇骨。
一,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汽车分类,二,了解汽车装饰的作用和方法。
图形装饰法,色彩线条装饰法,文字图形结合的装饰法。
一,初步了解环境设施用能,并设计站台。
已科学幻想为内容,通过绘画手段表现出来的一种绘画形式。
一,本课通过不同形式的窗户,感受并表现窗外的风景。
二,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江苏苏州网师园的“殿春簃”内的窗景,知道窗是中国园林中结构性和装饰性完美结合的元素之一。
三,引导学生发现窗就像一个取景框,不同视角下景色的不同构成,体现出近景,中景,远景内容的透视特点。
四,不同的窗的形状有不同的美感。《金银器》。
二,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
《外国的传世名作》一,教学目标。
《加莱义民》法国,罗丹。
《大卫》,米开朗琪罗。
《蒙娜丽莎》达芬奇。
《舞台上的舞者》德加。
《椅中圣母》拉斐尔。
《苹果和橘子》塞尚。
《孟特方丹的回忆》柯罗。
《干草车》康斯太勃尔《色彩风景》。
一,介绍西方色彩风景的流派的特点西方风景画讲究色彩,崇尚写实,注重再现。
一,了解雕塑:雕塑是运用各种材料创作出具有实际空间的一种造型艺术。
纸材具有轻便,易成型,色彩丰富等特点,使其成为雕塑创作学习的一种简便易用的材料。
一,中国是世界公认的竹的故乡,是竹类品种最多的国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常用来表现的审美对象。
二,竹子有节,节节挺拔,四季常绿,形成所谓的气节,节操等载体。是梅兰竹菊中的一位。是岁寒三友中,松,梅,竹的一员。
三,中国画表现竹子有一定的程式,画竹先画竹干,竹节,再画竹枝,最后画竹叶四,大文豪苏轼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一,本课了解什么是青花瓷:青花瓷又叫白地青花瓷器,始于唐,成熟于元代,繁荣于明清。
二.烧造工艺,拉坯,利坯,施釉,画青花,烧窑。
三,青花纹饰组合特点:三种样式:白地蓝花,蓝地白花,蓝白相间《美无处不在》。
1,了解东阳木雕工艺,初步欣赏木雕工艺的美。
2,感受东阳木雕的美好寓意,精美雕工,体检简单的雕刻造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