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规划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利用时间和资源,从而更好地实现我们的目标。规划计划在不同领域和行业中的应用案例,让我们看到了规划计划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论文(优秀13篇)篇一
()。
摘要:本文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和我国当前的政策以及社会的发展趋势,综合各方面因素提出了中小城市建立规捌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方法及实现的可行性,探讨有关建立基础信息的技术问题。
关键词:中小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
o引言20世纪工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伴随着20世纪的悄然离去,作为其重要标志的制造业在发达国家的gdp中的比例正日趋下降。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前进的步伐加快,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传统的工业大生产模式将遭到信息经济强有力的挑战。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和时代密切相关。小农经济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中国秦砖汉瓦的宫殿式建筑成为城市建设的亮点,并闻名于全世界;工业大生产时代,科技进步,生产力水平提高,摩天大楼与高大厂房给城市增光添彩,使城市建设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如何适应这种需要呢?这是大家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1中小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的意义。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城市规划管理的技术手段,也是使城市规划和管理走上自动化、定量化、科学化轨道的有效途径。建立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在于:
(3)有效地进行城市市政工程管理,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决策。
提供辅助支持。
近年我国一些大城市相继开发研究、建立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由于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投入资金大、人力多,使城市规划建设信息系统不断完善,推动了我国信息化的进展。随着城市化的加快,中小城市建设不断发展,规划管理的现代化日益重要,但由于建立规划信息系统受资金、技术等制约,实现规划管理的现代化速度与城市建设发展速度相比不相适应,因此,探讨中小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1确立系统的目标和结构。
要明确组织机构,制定系统框架,策划系统内容,建立系统的规范与标准。设计系统的实施方案时可将系统目标分为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实行分期适量投资、分步建设、逐步实现效益,是中小城市可行的方案。系统的近期目标是:以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工作业务为主,以城市规划管理业务所包含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为数据资源,实现两证一书为主线的城市规划管理办公的自动化、规范化;建立城市基础地形图数据库,实现城市基础测绘资料的有效管理;建立城市用地建筑市政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城市用地、建筑和市政工程信息管理的规范化和自动化;建立城市规划设计信息系统,将gis技术cad、三维动画技术有机结合,实现城市规划与建设成果管理的自动化。远期目标是:建立集城市规划、建设、土地规划、环境保护、公安消防、邮电通讯等各部门信息的全面综合地理信息系统。中小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涉及界面的设计、人机交互、规划数据的组织、存取、业务数据处理等工作。根据三层表达思想,我们将规划综合管理系统设计为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层(中间层)、数据服务层三层。用户界面层负责界面的表达、与用户的交互工作;业务逻辑层来处理核心的业务逻辑;数据服务层则负责空间数据、属性数据的管理工作。
2.2系统实施。
首先要进行城市信息系统用户需求调查,了解现有信息资源情况,分析已有信息能达到的目标。其次是进行系统总体设计:系统功能设计、软硬件平台与网络设计、规划管理流程的分析与设计、各类报表的设计等。再有是建立数据库,将信息分类、建立编码体系,将应用系统分成模块开发最后是数据组织、系统合成,系统总调及试运行。
2.2.1系统开发模式选择。
基于gis的中小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独立开发的难度较大,而单纯的宏语言开发受到gis工具提供的编程语言能力限制,功能难以令人满意,因此,集成二次开发就成为gis应用开发的主流。
2.2.2系统数据库建设。
中小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关注的是“空间问题”的“总体规划”,因此数据平台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是实现国家级规划、省部级规划和市地级规划统一的根本,也是国家和省域总体规划基础数据库建设的基础。在数据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共享性、独立性、高效性和可扩展性原则。
分,其中空间数据库建立尤为重要。
数据属于部门更应属于社会只有把信息变成社会资源,才能达到信息共享。数据共享并不是无限制的使用,应加强规范管理,建立使用制度。上一级部门由于管理需要可使用下一级部门的数据或部分使用,以便于进行决策,而部门之间可有偿使用。特别要注意开发利用原有的数据源,使建立的信息系统数据库文件格式相互兼容。当然也要注意数据的安全性,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及数据,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使用,例如地图数据可根据不同的需要给出不同信息含量的数据。
3系统的功能模块。
3.1规划参考模块。
规划参考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图形文件管理、规划参考、规划基础资料、辅助规划工具四个方面。图形文件管理实现了打开和关闭图形文件、保存图形文件、图形文件格式转换等基本文件操作功能;规划参考实现了技术规范参考、工作方案选择、问卷调查、成果模板分析、指标体系分析、规划模型对比参考等功能;规划基础资料实现了市情概况、执行公报、统计公报、经济概况、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城镇概况、人口概况、自然地理、年鉴、县志、地方法规等文本浏览功能;辅助规划实现了sql查询、模糊查询、精确查询、空间分析、统计图表分析、专题地图制作和基础资料检索等功能。
3.2成果管理模块。
成果管理功能模块主要包括规划调研成果管理、规划研究成果管理、规划成果、关键数据查询四个方面。其中规划调研成果管理实现了调研报告和问卷汇总;规划研究成果实现了专题研究和总体研究;规划成果实现了总体规划纲要、规划附图、规划说明书、重点区域专项规划、重点部门专项规划、一般部门实施细则、乡镇规划等成果管理;关键数据查询实现了文本查询、表格查询、地图查询等功能。
3.3实时追踪模块。
实施追踪功能模块主要完成包括单一数据追踪、指标体系追踪、重要图形追踪、辅助计划等功能。单一数据追踪模块实现了gdp、工业总产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居民人均纯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值、实际利用外资等数据追踪功能;指标体系追踪模块实现了规划指标体系、百强县标准、现代化标准、小康标准等数据追踪功能;重要图形追踪模块实现了规划关注区域图形同步对比追踪和异步对比追踪功能;辅助计划模块实现了计划数据指标同步追踪和异步对比追踪。
3.4系统维护模块。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是涉及城市庞大系统的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当今中小城市建立信息管理系统面临着以下问题:
(1)信息系统的费用大:系统的费用主要来自硬件、软件的配置及建立数据库。尽管目前市场硬件价格不断下降,但选择硬件应保证高配置、配置包括图形数据采集输入设备、数据处理和分析设备、图形显示和输出设备、软件需要功能强、易操作,目前国内流行使用删info,arc/view、mapinfo等软件。其次是建库费用:数据库的信息来自不同数据源,信息复杂且量大,特别是地图数据的输入与处理需要很高的精度和较多的时间。一般专业开发研究机构完成建城区2o万平方公里的中小城市系统建设费用不低于3o万元,对于目前中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资金紧张的局面,建立系统的费用过大,就会影响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2)信息系统规模大:一般建立城市规划信息系统时都要求其功能强、涵盖的内容多,这样就使得系统的规模大。系统规模大的好处是多用途、多功能,但也使得系统复杂而不能在短时间内建立并发挥效益。由于我国一些大城市耗巨资建立的信息系统没有充分达到理想的效果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也使得中小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举步不前。如辽宁省只有沈阳市与大连市正在进行城市信息系统的建立。其它中小城市尚未建立此系统。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论文(优秀13篇)篇二
工程管理作为一个学科,它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交叉而生的复合性学科。其学科属性是属于管理类,但是,由于其管理对象是建设工程项目,其具有的特殊性需要具有相关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基础。可以说,工程技术知识是其重要的学科基础。教育部进行学科专业调整后,工程管理专业其培养目标明确定位为“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建筑施工、工程投资策划、工程规划设计、工程监理、工程咨询等单位以及政府职能部门、金融机构等领域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目前在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中,其学科方向分为房地产方向、工程项目管理方向、投资造价方向居多。总体来讲,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均应具备如下一些基本知识和能力:(1)工程建设过程所涉及的有关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等领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2)工程建设全过程所需的综合性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素质以及相应的知识基础;(3)能够在工程建设、房地产等相关专业管理领域从事管理工作的职业适应能力;(4)在管理工作中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要求和必须具备的能力,可以看到,《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掌握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熟悉城市空间形态规划设计知识,初步具备各类用地规划设计与管理的能力,为工程管理专业其他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设置已由城市规划专业肩负指导城市发展的重任转变为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职能。所以,基于其角色转变,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甚至由于科技的发展,在教学手段上都将发生根本的转变。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系统阐述了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经济问题,涉及到经济、政治、建筑、工程技术、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城市及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及发展过程有所了解,能够掌握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对城市总体布局规划、道路交通系统、居住区规划、城市公共空间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内容较为熟悉。城市规划原理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技术平台课,涉及到的学科门类较多,具有政策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等基本特点,由此也造成一些学习障碍。首先城市规划原理有关政策性的内容让学生感到乏味。城市规划学科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城市的空间系统进行优化配置,偏重于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涉及城市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城市工程设施的布设、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等,与政策相关的叙述性、理解性的内容比较多,这很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而失去注意力。其次城市规划原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令学生困惑。课程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地理、技术、法律等多方面内容,呈现出知识面广,体系复杂,内容跨度较大的特点,令初学者往往难以把握学科的框架、体系而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最后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设置缺乏相关实践性让学生只会被动学习。课程中包括建筑设计、中外城市建设史、城市规划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城市道路与交通、居住区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市总规设计、城市详规设计、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等逻辑性和连贯性很强的知识,这些知识由于压缩为一章或一节,且没有设置相关的实践环节,学生很难通过一门课程的理论学习掌握整个城市规划的学科体系,对城市规划的一些新思想、新理论更是不能理解、不感兴趣。
要有效提高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达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重在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教学目的的确定。
综合前述专业特点、课程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多学科性的工程管理专业是以工程技术类知识体系为基础平台,而综合性的城市规划原理又是这个基础的'一门入门专业基础课程。因此,在该课程教学活动当中,我们既要看到该学科的基础性特点,深入解析学科的知识点,又要重视工程管理专业的全过程性管理要求,在此基础上理清该学科的脉络体系,从学科的特点和专业的要求两方面寻找平衡点。具体来讲,可以从下述三个方面确定课程的教学目的。首先,要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来消除城市规划的深奥感。使学生深刻理解城市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城市发展问题而做的规划和计划。其次,使学生能站在宏观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的角度,通过收集、分析、处理大量多方面的信息,用长远规划的眼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即对待问题能以一定的深度去分析,为后续课程提供知识基础,而不是就事论事只揪住细节不放。第三,通过本课程系统的学习,在意识深处,树立科学的城市发展观和思维方法,如:可持续发展观、低碳经济等,以指导学生毕业以后的工作。
2.课程构架的梳理与重构。
对课程构架的梳理与重构是在保证内容体系完整的前提下,着重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要求出发,合理调整与配置教学内容,提高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从一定意义上说,课程构架的梳理与整合重构是决定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具体来讲,可以从下述三方面进行:对内容的梳理,首先应保证课程内容体系的完整性,但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工程管理毕业生大多数从事着与城市建设相关的监督、管理、咨询、施工、设计等工作,城市规划知识的传授,主要是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让学生从宏观、整体的角度把握住课程的知识框架,不至于在众多知识点中失去方向。笔者认为可以将课程按主题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学科发展及关系,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编制程序和城市发展战略,让学生从历史、宏观和全面的角度掌控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体系,树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第二部分讲述组成城市空间各类规划的具体方法和知识。城市用地构成、城市总体布局,这两章对各类具体的城市规划设计起到控制和引导作用,它们是该部分的核心,应注意在教学中把握它们和城市道路与交通、居住区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市详规设计等章节的逻辑性和连贯性的问题。第三部分讲述城市规划的实施和具有的行政职能。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城市规划是一种政府行为,对今后的微观建设行为具有指导和管理的作用。其次,对于具体的知识点,要在课程框架下紧抓脉络、逐层解析各种基本类型,在把握住基本类型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教学,从而做到以点、线带面、举一反三。此阶段可以将案例融入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案例设疑、理论讲述、分析讨论、解决方案比选、总结评析这一过程反复训练学生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但掌握众多的理论知识点,而且利于学生更迅速、更牢固地实现知识、能力和态度三者的迁移。以便今后能够灵活运用,能动性的解决所遇到的城市规划问题。另外,作为教师,还要积极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在课程中的应用,如地理信息系统等,及时更新教材的有关章节,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总之,课程构架的梳理与重构工作要做到目标明确、体系完整、内容精炼、衔接适合,使之既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又适应社会需求。
3.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的创新,重点是在上述完整的理论框架基础上,除了及时补充教材内容,将最新的学科发展成果和最新的规划理念引入教学中,还要注意增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教学互动。因此,在课程构架的梳理、重构的基础上和理清教学内容主次的前提下,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1)突出规划理念的渗透式教学。如:反映宏观思维模式的城市发展战略、城市总体布局的章节,以及有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的章节(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这部分知识以讲授式教学为主,讨论式教学为辅。即针对宏观知识部分,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中间配以一些问题的思考来学习。具体可以通过结合讲课内容提出热点问题,增加个别课堂讨论环节,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采用课外调研的方式,有目的的启发学生,思考当代国际城市发展和中国城市建设的基本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把宏观综合的理论理解和消化。
(2)普及规划知识的发散教学,以案例讲述式教学和网络式教学并重,讨论式教学为辅;针对城市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部分,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借助大量国内外城市规划案例让学生了解各个规划阶段的成果内容。如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商业区规划、居住区规划、绿地规划等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由于这部分规划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还应当选择学校所在的城市,鼓励学生实地考察调研,了解各个规划阶段成果的实施情况并进行讨论。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规划知识和身边社会关系的理解,达到对已经熟视无睹的城市问题能理解与思考的目的。
(3)规划设计的实践教学。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实践对工程管理学生可以采用认识实习、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结合等多种形式进行。实践环节的教学重在过程,而不仅是看结果。具体讲就是要在实践过程引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实例剖析,增强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并积极开展规划实例的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互动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如:用规划的眼光分析学生身边熟悉的环境,可以选择校园、居住小区等,或者是所在城市的绿地、交通等,通过讨论,对其现状提出改进建议。或者,通过做一个简单的居住区规划设计,具体掌握规划中要考虑的几个常用要素。因为小区建设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我国建设的重点,也是工程管理毕业生接触较多的建设领域。教师先串讲之后,让学生用规划的眼光去参观不同层次的小区,然后进行交流,再通过一个小区或组团的规划设计课题来实践。在完成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和引导,学生通过这种“引、学、练、评”式的实践教学不但将重点知识点融会贯通,也会弥补很多在讨论中无法深入的知识点。
(4)了解规划编制和内容的拓宽教学。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以及不同规划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成果属于了解性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规划是如何从宏观向微观一步步控制并指导城市的建设发展。应该尽量采用讨论式等容易发挥学生能动性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课前加强自学,课堂上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并重在梳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脉络关系,促进学生融会贯通这部分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相关章节还可以聘请校内外有关专家客座授课,丰富和拓展课程内容,效果会更好。
4.教学手段的完善。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信息量大、图片多,而且多数知识点仅靠语言文字的描述难以理解透彻,配合图片甚至模型的直观展示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有效手段。因此,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促进教学的互动与启发。首先它可以多角度、多层次的展现工程建设各阶段的工作内容与要求;其次它信息量大,生动形象,易于识别与理解。特别是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现场照片、播放城市建设的录像,能够有效弥补学生缺少现场参观所带来的不足。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网上教学,进行该课程网站主页建设,逐步完善网上教学互动。内容包括:网上的课程概况(包括课程历史沿革、课程简介、各方评价),师资队伍(包括课程负责人情况、教学队伍情况)和教学实践(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介绍;网上的教学热点问题讨论;网上的学生作业递交等。在此过程中可以加宽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渠道,在师生交流中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论构架以及基本内容的深入理解,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深化,获得学生广泛好评。
四、结语。
要使城市规划原理的课程教学收到良好地效果,在紧紧抓住课程综合性、实践性与应用性等基本特点与要求的同时,要重视课程构架的梳理与重构,并依据不同的专业特色、专业方向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手段方面作出适当的调整。在授课中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密切互动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目前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所存在的课时少、实践环节相对不足的缺点,使之更加适合专业的发展要求。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论文(优秀13篇)篇三
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本身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针对应用型本科的工业工程类人才,以工程的集成和创新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开始的理论知识、工程背景知识,到初步的工程认识、体验,再到基本的典型工程训练,然后到最后的实际工程实践,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以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理念为背景,以先进性、综合性、开放性为特点,以培养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应用型本科为导向,通过机械、控制、环境、信息、管理、人文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组建多层次(认识教育、基本训练、技能训练、综合创新训练)、多模块、柔性化的`工程集成与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创建一个集机电工程技术训练、电工电子技术训练、工业环境模拟训练、企业及工程策划与管理训练、科技创新制作与综合工程训练、对外服务与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教学、科研、管理和对外技术服务相结合的,工程集成与创新的应用型本科管理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体系。工程集成的研究体系包含:
(1)应用型本科、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的内涵,
(2)面向应用型本科工业工程类人才的工程集成与创新的知识与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3)工程的集成与创新工程实践体系和能力培养研究;
(4)教师的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的能力体系研究;
(5)工程的集成与创新企业实践与训练基地建设研究;
(6)以管理工程人才的工程集成与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研究体系。
2.工程集成的教学体系构建。
针对沈阳工程学院的行业背景,以制造业和电力行业为对象、工程技术为支撑,培养富有责任心、主动性和创造力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制造领域复杂问题能力强,能将现代制造工程技术、系统工程理论、管理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初步形成基于工程集成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在整体框架基础上,形成了以工程集成为核心的课程程体系,公共基础课有高等数学(一)和大学英语(一);专业基础课有管理学、工程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生产工程基础四门;专业课有工业工程基础、生产管理、人因工程、质量管理四门;工程技术有cad制图、工程力学、生产工程基础、机床电气控制、电力工程五门;形成了管理工程、工业工程、机械工程为基础的工程集成课程体系。主要实践环节有工业工程基础实验、生产工程基础课程设计、人因工程实训、物流工程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突出了理论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并在选修模块中形成了制造企业运营管理方向和电力企业运营管理方向两个模块,进一步促进和加深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将工程能力培养与就业相结合。
3.结束语。
以工程集成为指导,结合沈阳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突出工程能力,将工业工程、管理工程和机械工程等方面工程能力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培养工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探索一条道路,并为机械、电力企业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探索一条新的途径。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论文(优秀13篇)篇四
你正在浏览的实习报告是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认识实习报告 ,充分发挥其商业价值。下沉广场的一侧有台阶一直通向路面,台阶本身可供人们作短暂休息。广场的一角下沉,给整个广场增添了不少生气,是一处胜笔。但同地面在同一高度上的地上广场,通道由大理石砌成,感觉很冰冷,没有亲切感。再者,广场可供人们休息的座椅很少,一方面可能由于市中心用地紧张,不宜人们作过长时间的停留,另一方面也可能够由于市政广场本身性质的要求。
实习期间,一并看了钟鼓楼,对位于xx市中心位置的旅游之地,也有一定了解。
钟楼位于xx市中心,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面积约1377.4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金碧辉煌。以它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明城墙东、南、西、北四门相接,这就是西安人引以为自豪的钟楼。它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许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鼓楼,东与钟楼隔广场相望。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比钟楼大四岁,迄今已有6xx年历史,为重檐三滴水与歇山顶的木结构,高大雄伟。清代曾两次修耷。楼上原有巨鼓一面,傍晚击鼓报时,故名鼓楼。昔日楼檐下悬挂有巨匾,南为“文武盛地”,北为“声闻于天”。鼓楼斗拱彩绘,外观庄重绚丽,与钟楼为姐妹楼,亦有“晨钟暮鼓”之说。
鼓楼系古典建筑,基座为长方形,用青砖砌成,楼高33米,面积1924平方米。楼基正中辟有南北券门洞,连通北院门和西大街。建筑结构采用重檐三滴水式与歇山琉璃瓦顶形式,与钟楼相辉映,楼内有梯可上,登至二楼,凭栏可眺望终南山与全城景观。
同作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广场,大雁塔北广场就显得生动很多。
西安大雁塔北广场位于举世文明的佛教圣地大雁塔脚下,广场周边改造工程占地近1000亩,主要包括北广场、南广场、雁塔东苑、雁塔西苑、雁塔南苑、慈恩寺、步行街和商贸区组成,总占地约1000亩,总投资2.6亿元人民币,堪称西安城市建设的一大创举。与此同时,大雁塔北广场创造了多项建筑纪录:水景广场水面面积达2万平方米,广场内有2个百米长的群雕,8组大型人物雕塑,40块地景浮雕;有着绿化无接触式卫生间,大量坐凳、超光万米的彩色光带以及超大规模的音响组合等。大雁塔北广场中心部分东西宽218米、南北长346米,以大雁塔为广场中心轴三等分,中央为主景水道,左右两侧分置“唐诗园林区”、“法相花坛区”、“禅修林区”等造景设计,广场南端设置百米落瀑、观景平台及百米长大型浮雕构成北广场的端景区。
广场的整体设计概念是以能突显大雁塔慈恩寺及大唐文化精神为主轴,结合传统与现代的设计手法,精致大气的设计构成,利用南北高差9米,大雁塔北广场设计九级踏步,每个台阶五步,每级水池有7级叠水,与大雁塔7层相印合。由北往南逐步拾阶而上。进入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为八座大唐文化柱及两座万佛灯塔,万佛归宗、盛世雄浑,堪称北广场的门户;北广场中心为中央水景;唐八大精英人物雕塑环绕水景四周;四处石质牌坊为广场的东、西、北三个主要方位;现代唐风的商业建筑分布于广场东西两侧。
大雁塔北广场真正体现了古都风韵和现代风采的完美结合,使高科技文化和大雁塔历史遗迹融为一体,凸现了大雁塔的价值,使历史文化得到最好的延续和提升。并对改善整个城市片区的大环境有良好效用。
大雁塔北广场是曲江新区的门户,是以张扬城市文化个性、提升城市旅游休闲品位的唐文化主题广场从西安城市本身来说,大雁塔既是西安的一个客厅,又是西安的起居室。她不仅仅接待外面的客人,而且供xx市民在其中休息、游玩,给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休闲环境。曲江新区又是一个旅游度假区,新区的大门就在大雁塔这个位置,是新区与老城的一个对接处,大雁塔周边的建设成功,也为今后曲江新区的建设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四、城市公园绿地——兴庆公园、莲湖公园
绿地是城市的眼睛,公园是供人们休息娱乐的场所,是城市规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规划也极大地体现出是规划的水平,并且直接关联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论文(优秀13篇)篇五
课题题目:xx市城区现状商业或学校等网点布局规划(写自己所在城市)。
1、教学目的通过对此实习的实践和教学,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研究城市问题的能力,掌握协调和综合处理城市问题的规划方法,并且学会以物质形态规划为核心的具体操作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的能力,基本具备城市总体规划工作阶段所需的调查分析能力、综合规划能力、综合表达能力。
2、主要教学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或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基础资料的全面调查和分析:
基础资料调查分析员成果的文字、图纸和口头表达;
初步提出城市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的思路或方案设想,作为对调查工作的反馈。
3、实习阶段成果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实习阶段应完成总体规划或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现状资料编写,其中现状图与专项规划基础资料汇编的内容在必要时可以合并或作进一步的细分,其深度要求应符合国家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以及项目所在城市及少、自治区的有关规定。
二、实习内容。
1、内容。
内容包括:现状商业零售(以一定规模为主)、大型商店、批发市场、专业市场的布点方式及规模,选取三处商业网点作为典型调查。
2、规范依据。
1)《xx市总体规划》。
2)《xx市近期建设规划》。
4)现状地形图、道路红线图等。
5)国家及地方有关的规范和标准。
3、正式成果。
分组分区调研,每组编制一份分区基础资料草稿汇编及分区现状草图。
每人汇总编制以下内容:
1)依据学校格式绘制实习报告。
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分析基础资料汇编和说明书,以实习报告的格式进行编制,字数不少于4000字,图文、图表并茂。里面的照片必须是彩色打印。(如模本)。
2)、推荐参考项目。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4)《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5)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假设用地标准》。
7)建筑学报。
8)世界建筑。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论文(优秀13篇)篇六
理,小城镇规划建设,新农村规划建设。
3、规划管理:规划地方立法研究,规划实施,规划评估,城市治理,城市规划职业资格制。
度,近期建设规划,城市“大事件”
5、公共参与:公共利益,物权与城市规划,规划公开,规划监督,城市拆迁,包容性发展。
7、住房建设规划:居住区规划,城市规划与房地产业发展,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设,社区。
管理。
8、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安全:城市能源规划,城市水资源规划,城市防灾规划。
9、城市交通:城际交通与城市交通枢纽,机动化与城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共交。
通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论文(优秀13篇)篇七
姓名:班级:学号:专业:
学院:
指导老师:
日期:2013年4月20日
中国城镇化道路的选择。
摘要:城镇化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又是经济加速发展的推动力;在加速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种种误区,并因此带来诸多后遗症,必须来取相应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小城镇化;小城镇化道路选择。
发展小城镇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应当统筹规划,综合清理。由于在当前小城镇化建设中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持,在小城镇化道路的选择上,陷人了种种误区应当予以澄清,并采取相应对策。
一、误区之一:建设小城镇就是农田变作坊,瓦房变楼房由此产生了小城镇建设出现的以下几种现象:
(一)乱占耕地,盲目建厂。
有些乡村不考虑当地的资源和人口素质等状况,把耕地都建成了厂房;而厂房又建得像小作坊,建成后又无法良好运作。更有甚者,大搞运动,强迫农民出工出劳,“创造”城镇,结果是毁了农业又造不起工业。
(二)不顾实际,拔苗助长。
(二)布局混乱,规划滞后。
城镇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用今天的眼光来建设小城镇,还不等小城镇建设起来就已经落后。当前有不少地方的小城镇建设仍然缺少规划,甚至没有规划随处可见“三无”城镇,即规划无特色、建筑无风格、环保无举措。小城镇建设成了“大杂烩”,生活区、生产区、休闲区全都在一块商业区、娱乐区都往一个中心挤,垃圾无人清理,这对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二、误区之二小城镇建设就是把人口集中,让农民进镇。
由于这种片面思想使某些乡政府不用间接手段调节农民进镇数量和速度,而是直接命令式的搬迁和盲目地鼓动、误导结果又导致了下列现象的出现。
(一)盲目进城,大批失业。
小城镇建设需要大批农民进城,有些地方在城建时大力建市场,使农民进城后各就其位。但是也有一些地方人为造城,硬性指派迁人城镇追求“聚集效应”。既没有考虑农民进镇后的就业问题,又不在改善经营环境、培育市场主体、举办实业上下功夫,而仅仅在造声势上做文章。造成进城农民生计无着落,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潜在因素或出现农民退镇返村。
(二)浪费土地,耗费资金。
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农民工”,一旦被划成市民,就在自家地上建起了住宅,占地少则七八分,多则一亩,大大浪费了可居住面积,而住宅一旦建成,便是积重难返,阻碍了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盲目进镇的农民自发兴办的非农产业,由于资金分散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从而使资金的使用成本增高,增值率降低。所以兴办小城镇应是在政策推动下,乡镇企业集中到一定程度,农村自觉有序地流人城镇,而不应当是利用行政手段“建镇”。
(三)保险滞后,缺乏保障。
农民离开土地进人小城镇面临务工经商的压力。一方面,劳动力转移制度不健全,现行政策,户籍制度,土地经营制度等改革不配套,使本来就脆弱的农民承担了完全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对小城镇的社会保障和生活服务体系,如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都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造成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断档”。农民的后顾之忧不能较好地解除,是小城镇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误区之三:效率的“绝对”优先。
一切以经济建设先行,其它的以后再慢慢考虑,于是忽略得最多、政府最无暇顾及的是—环境。如果在发展小城镇的一片呼声中,引进严重污染的项目,虽然工厂暂时“冒了烟”,机器“转了圈”,一旦造成污染影响了生态平衡,达到人们无法接受程度,再反过来治理污染那就要花很大的代价,将远远超过污染项目本身所产生的效益。
四、走出误区的若千思路。
由“村落”改变为标志人类文明的“城市”是一种巨大的进步,是自然与人类,落后与文明,“自在”与“他在”的激烈碰撞,须正确处理好各种碰撞和冲突。先哲先贤有“天时,地利,人和”之说,小城镇建设也应“天时”之要求,择“地利”而为之,更为重要的是,人作为小城镇建设的主体,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探索实现城镇化的正确道路,避免再现城市发展以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悲剧。
(一)应该明确村镇发展的方向不能是绝对城市化。
因为相对城市而言,村镇均是地域范围较小的居民点,它不可能具备多元化的现代功能。更主要的是它负有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经营任务。小城镇的根本目的在于在乡村和城市间建起技术,信息、资金流通的渠道和桥梁,为农业的现代化提供动力。
小城镇能否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1)能否同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2)能否吸引城乡生产要素的适当集中;(3)能否带动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这就决定了小城镇建设必须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从宏观上讲,小城镇的布局必须科学合理,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诸如人口、资源、交通、通讯、经济结构特点以及市场发展前景等建设小城镇,不能根据现在的行政区划,乡乡建镇,一哄而上,遍地开花,不切实际地贪多求快,否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效益的下降。同时,应当修订设镇标准,增加对建镇的外部环境、服务设施等指标的考核。根据以前设镇中出现的基础设施滞后和盲目攀比等问题,需要增加硬环境指标,以便依法对设镇质量和数量进行调控。同时制定产业政策鼓励轻工业、服务业、旅游业的发展,限制重工业和带污染项具的开发。
(二)改革投融资体制,实行主体多元化。
以前的小城镇主要依靠政府的投人,但由于财政压力大,各级政府用于小城镇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因而难以支撑大范围的小城镇发展,在今后的小城镇建设中,各级政府给予资金支持仍是必要的。但政府资金的投放重点应当集中到诸如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以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得到集中利用。除政府支持之外,解决小城建设资金问题的根本之道是要逐步建立小城镇建设的多元投资体制,吸收各种投资主体参与小城镇的综合开发。其中包括各类开发公司、工商企业和城市广大居民尤其要注意吸引农民参与进来。
(三)小城镇的发展要同体制改革结合起来。
小城镇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应注意使经济和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都按新体制运作,避免出现“新城镇,旧体制”的现象。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改革土地制度杜绝土地无偿使用。一方面要从保护耕地出发,制定农村非农用地规划,以利于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土地的集约使用。另一方面还要探索农民进城身份转变后原有耕地使用权的流转制度,以利于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生产效率。(2)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应大力推进小城镇的户籍改革,对于有稳定收人、稳定就业和稳定居住场所的迁移人口应允许登记本地常住人口,并逐步实现城乡户口的一体化管理,取消就业的歧视性政策限制,为农民进入城镇创造条件。(3)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目前全面实行社会保障的条件尚不成熟,现实的最佳选择是对进人城镇而无城镇户口的农民的耕地承包权进行一定时限的保留,以此作为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为进入城镇的农民解决后顾之优。
(四)小城镇的发展要同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进程相协调小城镇的发展离不开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而农村二、三产业的主要推动力量来自乡镇企业。因此应把乡镇企业和发展小城镇结合起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分散在村里的企业逐步搬迁到城市来,吸引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到镇上来办企业。
(五)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要与自然环境,资源环境友好相处,使之步人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轨道,最根本的就是要确立“人是自然之子”的现代生态观念,承认自然界本身具有发展权。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自然成本。进一步说,在行为准则方向上应当要求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都要注意代际平等和代内平等,体现整体长期发展。代际平等指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为代价;代内平等是指任何地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别的地区的发展为代价。小城镇作为开发的热点,在保持一个比较高的发展速度的同时,还应当考虑小城镇的发展后劲和发展的均衡性问题。具体地来说,要建立一个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包括:农业生产以节地节水为中心;工业生产以节能节材为中心;生活服务以适度消费为中心。
环境保护方面要加强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改造现有生产技术,走“洁净生产”和“绿色技术”的道路,谋求资源开发,加工,消费与还原的良性循环;大力值树造林,推广生态农业;保护水资源,控制大气污染和防止噪声污染,引进治理污染工程和净化技术。
总之,小城镇发展方向的主导因素是人,当人的发展目标与自然发展目标相协调时,人才能最终享受到文明的生活环境,才能健康地生活下去。所以,在城镇建设中必须树立起一种生态理念,即:系统内耗的最小化系统扩张的理性化,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化。
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论文(优秀13篇)篇八
摘要:结合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现状,在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模式下,笔者提出课程体系扩展教学的方式,并举例详细介绍该方法的具体要点,从而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技术应用型;通信电子线路;课程体系扩展教学。
作者简介:杨宇(1976-),女,工程硕士,上海电机学院通信工程系讲师。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是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有很强的理论性、工程性和实践性,对于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时压缩、学生基础薄弱、技术技能要求高等矛盾,笔者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一、课程体系扩展教学。
通信电子线路不仅是电子信息学科的一门专业课程,而且与学科中众多课程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比如,电路分析和模拟电子线路课程为通信电子线路提供了电路分析的知识基础,信号与系统课程为其提供了信号分析的基本方法,同时通信电子线路又是通信原理课程的基础。此外,通信电子线路还与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磁场与天线等课程有着必然的联系。如果相关基础课程没有掌握,学习通信电子线路课程就一定困难重重。应用型本科教学对理论教学没有传统的本科教育的要求高,学生学习知识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只在该课程的立场上理解问题,这导致学生在学习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时感觉压力很大。课程体系扩展教学就是在讲课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各课程之间的联系,以一个学科体系为背景,让学生建立课程的知识架构,理解学习内容。在进行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中,适时对基础知识回溯教学,引导学生用已学基础知识解决通信电路问题。同时,在通信电子线路教学中,讲述实际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展望后续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通信电路的认识和实用掌握。在教学中,提出课程体系的概念,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未来的方向,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
二、具体措施。
1.精炼基础,引导引入。
由于学生课程基础不牢,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用精炼有效的描述带学生复习回顾基础知识,并正确引导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理解分析通信电子电路的知识点。比如,在笔者讲述谐振回路的过程中,对于电路中的电阻、电容、电感的参数等,从其高频应用的模型进行介绍,并结合电路分析课程中三者的特性;在讲解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电路时,先复习模电中基本放大电路的结构和分析方法,总结知识要点,展示其与高频放大器之间的相同之处,引出高频放大电路的学习知识点,使学生可以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2.引问题,重结论。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知识点分散,理论性强,又对基础要求高,对于应用型本科学校的学生来说,一直是难点。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先缓解学生心中的畏难情绪。在教学中,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有趣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讲解问题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冗长的`公式推导,重要的是问题的结论,要能形象地描述出结论,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怎么理解lc回路的谐振状态?lc回路失谐是呈现什么特性?在讲解时,公式的推导很多,学生懒得看或深究,实际谐振状态就是回路输出参量最大时的状态,可以结合小学自然课上桥梁共振的现象,帮助基础不扎实的学生理解和掌握谐振的结论。讲失谐时回路是容性还是感性,由于学生基础不扎实,容易混淆,可以并联回路为例,讨论电容、谐振电阻、电感三条之路并联,可以理解为不同的频率信号选择不同的三条路,频率较低的选择电感,频率较高的选择电容,频率适当的(谐振频率)选择电阻通道,这样学生就较易理解这部分的结论。
3.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计算机仿真技术迅猛发展,对于电路设计领域具有开拓意义。在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适当运用此技术,在课堂上展示通信系统模块电路的运行和结果,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通信电子线路作为电子信息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地位毋庸置疑。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工作,不断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希望对课程改革有一定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萍.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的思考与改革探索[j].科技与企业.
[2]于效宇,刘艳.高频电子线路广义教学法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价版).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论文(优秀13篇)篇九
在高校体育课堂散打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对课程进行规划,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散打课程中应包括以下部分:首先引导学生学习拳法技术中的重点和规律,能主动应用于实践操作中;其次培养学生学习散打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武德”,锻炼坚强的意志;最后是课时目标,也就是每节课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教师要精心规划每节课要达成的目标,选择相应的实践方法。设定完教学目标后,应对课程进行具体规划。实践教学法并不是一味要求学生实践,相应的理论知识等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规划理论、实践所占比重,再进行教学。如,可先让学生进行实践,然后询问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再进行启发式的教学。也可以先进行讲解,再让学生进行实践,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规划教学比例。实践教学法具有多种应用方式,在体育课堂散打课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方式:(1)启发教学。教师通过设计相应的实践项目,启发学生发现所学习中的问题。如在侧踹和直拳防守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防守,然后进行实践,让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或优势。很多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如果用左手来防守右直拳,对方的二次进攻机会能对自己造成很大威胁,而用右手防御则有利于自己的反击,同时限制对方的发挥。教师也可以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夸张情景法,将所要讲解的某一拳法的威力适当进行夸大。在绝境中只有直拳才能一下击垮敌人、在面对对手时应如何选择进攻的时机、直拳中有什么关键点等;(2)小组讨论。实践离不开人之间的互动,与他人的合作是实践活动中的重点。教师可将学生分散成组,让小组成员讨论散打中的课题或问题,以形成同学间良好的互动。小组间也可进行互动,相互切磋,验证自身理论的正确性;实践教学中要师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坦诚地指出对方的不足,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教师可在自己所教授班级之间、各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在坚固防具的保护下进行强对抗性的比赛,可分成单人赛、小组赛。小组赛总人数不能超过5人。在对抗中与对方一起进步。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越学习越累、越来越萎靡,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而实践教学则以全新的方式,让学生也参与到具体的操作之中,避免自己的井底观天之感。
4结语。
实践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散打课程中的应用让学生们充分锻炼沟通能力,增强自己学习能力的全方面发展,还可以通过互相指正问题来了解自身的问题,与他人共同进步,激发自己的探索、兴趣爱好、思维能力,也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散打还强壮自己的身体,培养敏捷能力、反应能力、爆发力,提高学生们的素质,在散打运动上还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有自我保护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丁江坡.论大学武术教学中散打的有效实施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31(19):38.
[3]韩云鹏,刘少英.高校散打运动员竞赛技术运用特点分析――以吉首大学“首届校园散打王争霸赛”为例[j].搏击武术科学,2014,11(3):67-69.
文档为doc格式。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论文(优秀13篇)篇十
我们生活在自然环境当中,环境与我们的各个方面都息息相关。城市化的进程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大大加快,但是在城市盲目发展的背后也陆续凸显出很多环境问题,好多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城市环境已经不再适合人类的居住,所以从1950年开始,许多国家都开始重新规划城市,改善城市环境。而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美学的作用非常重要。
城市环境的美是依靠自然美与人工美来显现的。城市的规划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在进行环境规划设计时要利用环境美学的原理,使得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和谐共融,共同创造处环境美好的城市。
二、城市的自然化。
人类是自然之子,自然是人类之母。按照环境美学原理保护、利用和改造自然,使人、建筑、自然甚至整个城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是城市环境规划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在重新规划设计城市的时候都考虑到了城市自然化的問题。城市的自然美指自然环境当中的山、水、花草树木之美,自然景观是环境美学的基础。以自然风光为基础,把山水、花草树木等有一定审美价值的自然景观巧妙地组织到我们的城市规划中来。比如依山而建的城市,在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可以运用地形的走势将城市建设成层次感很强的山水城市。
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美,保护好城市原有的风景名胜,充分利用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风景优势,在对其进行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使城市的自然景观与城市的整体规划和谐共融。
三、城市的人文美。
人文美指建筑、景观小品、马路、园林布局等的美。环境美学研究人们对生活环境的审美要求和审美规律,研究什么样的环境能够迎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工作效率和心理情况等,这些都是环境美学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的建筑。
城市的建筑有居住建筑、生产建筑和商业建筑。在居住建筑上,可以建设具有同样风格的居住建筑以突显出城市建筑应该有的整体性,而承担商业功能的建筑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各个方向,外观一般都比较有个性,并配套有一个较大范围的商业区。生产建筑一般具有特殊用途,则可以将这些生产建筑设立在下风位上,使城市环境保护有保障。城市建筑应该具有自己的独自风格,既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定位,又能形成一个城市各自的特色。具有这种美的城市空间,没有高楼一憧紧挨一憧的压抑感,也没有色彩上和风格上的不适感,使人与建筑、人与整个城市、人与自然相得益彰。整个城市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里的高层建筑,然而城市街道两旁的高楼,假如总是一幢紧挨着一幢,密密麻麻地排列,人们就会感到沉闷和压迫。在一个建筑群当中,应该有落差高低和参差不齐的建筑,这种参差不齐不是乱七八糟,而是疏密相间,高低统一,充满和谐与自然。
(二)城市的道路设计。
堵车现象已经困扰了许多城市,在设计城市的道路时,要充分保证市民出行条件,比如在城市内修筑像地铁、轻轨等便捷的立体交通网,使城市交通错落有致,增添城市的美感。
(三)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
绿化是城市规划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一些城市在过去花大力气搞一些大规模的公园建设,这种用围墙围起来的大公园对城市美化作用并不大,同时也非常不便于人们游玩。近年来政府开始关注建设散点式的小园林,把公园景观放在街头。在道路小园林景观的设计上,既考虑了内部景观,又考虑园林外围的视觉效果,构成具有美感的的市容街景。这样,人们既使不去公园,也能欣赏到优美的园林风景。更有一些发达国家则开始在“立体绿化”上做文章,创造额外的绿色空间,创造不同的大自然色彩,满足城市居民对于大自然的青睐和向往。
四、结语。
一个文明的城市,应该具有整齐、干净、舒适、优美的环境。作为一种状态,美的环境应当随着城市建设加以合理保护并进行创造,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还处于环境保护和改善的初期阶段,环境美学还没能较好的应用于城市的规划建设中,但是规划设计人员必须了解城市规划建设的环境美学原理,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努力实现城市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人人得以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梅伟民.城市规划建设与环境美学刍议[j].学术论坛,.
[2]刘光生.环境规划中的环境美学问题初探[j].环境科学与技术,1987.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论文(优秀13篇)篇十一
案例教学法系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通过引入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深入理解、掌握并运用理论,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1.1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管理类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人才培养的一类重要专业,承担着为我国改革开放战略培养管理理论及应用人才的重任。据教育部相关统计,管理学学士学位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各类学位中授予最多的学位。管理类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属性,决定着人才培养过程既具有一般人才培养的共性,又具有管理类专业所独有的特点。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胜任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所需经济与管理工作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这一目标本身决定着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既要注重理论,又要注重实践,二者应相得益彰,不可偏废,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有助于实现上述教学目标。
首先,从古典管理理论的视角来看,单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就难于向学生清楚解读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只有在引入管理历史案例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了解管理学原理产生与发展的`历程,理解其历史必然性。其次,从现当代管理理论的角度看,也只有在引入现当代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清晰地了解管理学原理发展现状。最后,从管理学原理发展的视角看,也只有在引入当代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难点、焦点及热点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明晰地讲解管理学原理未来发展趋势。因此,无论从历史的视角、现当代的视角,还是未来发展的视角,管理学原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属性,决定了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2.1明确教师职责。
首先,教师应围绕教学需要,精心准备案例。其次,教师在备课时,要对课程内容及案例本身进行深度挖掘,精心准备问题,并在设想学生各种可能回答的基础上,准备跟进问题。再次,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就案例内容进行充分的讨论,引导学生就案例讨论结果进行即席发言,要求学生就其他同学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最后,教师还应对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不断改进与提升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应建立对学生的激励机制,将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表现纳入学业考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2明确学生任务。
要想使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最佳教学效果,明确学生的任务至关重要。无庸讳言,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中心。因此,首先,在实施案例教学前,要确保学生最大程度地理解并掌握案例讨论所需的知识基础,这是进行深入讨论案例的前提与保障。其次,要使学生明确理解并遵守必要的案例讨论规则与程序,这样才能使案例教学过程有章可循,有序推进。最后,还应使学生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学生始终是案例讨论、发言与评价的主体,教师只是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及评价者。
2.3精心准备案例。
在明确教师职责及学生任务后,对案例进行精心准备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根据课程进度,收集并整理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案例,且案例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要考虑案例对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训练程度与培养程度。其次,在案例安排次序上,应由易渐难。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不能一步到位,只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渐次推进。因此,案例的选择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否则就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3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3.1明确教学目标。
案例教学法必须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明确教学目标,对于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极为关键。就管理学原理课程的理论部分而言,教学目标偏重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是教学目标的重点,因此,案例的选择应有利于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相较于管理学原理理论部分,管理学原理实务部分教学目标的重点则转移到管理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此时,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因此,案例的选择应与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这一教学目标相匹配。
3.2精心组织案例教学过程。
一次成功的案例教学在考虑具体教学内容及学生具体特点的基础上,还必须准备可行教学组织方案。案例教学基本形式是讨论,常常以讨论式、辩论式与专题研讨式三种形式进行,每种形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因此,在确定教学形式时,应根据案例难易程度与学生能力水平进行相机抉择,使学生能积极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去。
案例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也多种多样,既可采用个体与分组方式,也可采用全班讨论的方式。个人研究对学生本身素质要求较高,学生须独立完成对案例的分析和思考,因而较适用于一些基础性、知识性案例问题的教学;分组讨论具有一定的协作分工,可以增加学生的主动性,讨论的气氛比较融洽,有利于调动小组积极性,培养协作意识、团队意识;全班一起讨论可以突出重点,便于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集思广益,容易形成思想交锋,启发思路,深化认识。因此,教师应根据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具体授课内容、情境和学生特点对案例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地组织。
3.3客观评价案例教学过程及结果。
案例分析完成后,教师需对案例分析整个过程及结果进行总结。评价与反馈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既可以巩固案例讨论的成果,及时发现案例讨论过程中的不足,还可以为今后的案例讨论提供可资借鉴之处。教师应归纳各方观点和意见,并进行必要的点评,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教师评价的目的应基于帮助学生发现学习过程中疏忽和不足,指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有待加强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4结论。
总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一种有力的教学方法。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将使教学效果得以切实提升,培养更好、更多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兼具的管理人才。
基金: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资助课题“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区域劳动力市场互动机制研究”阶段成果(课题批准号:xjk012bgd031)。
参考文献。
[1]吴高臣.实践导向:案例教学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12).
[3]于成江.案例再现教学法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24).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论文(优秀13篇)篇十二
首先,要善于借鉴国外经典案例。尽管东西方存在诸多差异,但国外案例犹如他山之石,要奉行“文化相对主义”的原则,客观辩证地进行评价。同时要注意汲取案例中的共性成分,积极探索如何与我国具体环境相结合。其次,要注重对国内案例的提炼与开发。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改革进程中不仅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亟待总结推广,同时也遭遇了失败、挫折与教训值得反思与借鉴。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些发生在我国政治体制建设发展进程中的丰富素材都是行政管理案例库的宝贵来源。第三,要建立案例库维护制度。我们在重视案例库量的充盈基础上,还要保证案例的质。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行政管理制度、方法、途径,甚至其合法性,都在随之改变。基于此,案例库维护制度的建立势在必行。
2.2加强案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在教学安排方面,案例教学已成为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组织应采用小班教学形式,班级人数以20人左右为佳,以便每位学生在案例教学课堂上都有时间和机会参与其中。其次,各独立院校应在案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必要的资金。尽管独立院校运营资金紧张,但仍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多方筹资,逐步完善案例教学硬件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力争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案例教学模拟实验室”。还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沙盘推演等手段为学生构建一个高度仿真的实践操作平台,可以让学生在校即获得对现实行政管理运行机制、流程及相关场景的最直观体验,把枯燥、抽象的理论内容与现实、具体的实践操作结合起来。
2.3规范案例教学各环节。
案例教学整个过程包括课前准备、课堂讨论、总结评价和信息反馈四个环节。要想案例教学收到实效,每个环节都需规范运行。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需精心选择行政管理方面的案例,然后,熟悉案例材料,罗列出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讨论氛围,激发学生探讨案例的积极性。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应承担引导者角色。如果学生讨论效果和结论较为理想,教师应做简要总结,而后引导学生转入下一问题;如果学生讨论过程中思维混乱、偏离论题,教师应及时加以梳理并纠偏;如果遇到学生讨论激烈引起争执,教师应及时协调并把讨论引向深入。在总结评价环节,教师无需公布所谓“标准答案”,只需揭示本案例涉及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并对课堂讨论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价,将学生课堂表现纳入绩效考核。在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需及时对本次课堂案例教学情况进行总结、评价,要求学生以作业形式写案例学习报告,教师再根据案例教学的反馈情况,对案例教学的各环节进行修改和完善。
2.4建立鼓励案例教学的有效激励机制。
首先完善教师的激励机制。独立院校作为民办高校,应积极倡导案例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法的运用,以达到创新教学的目的,针对优秀的案例教学课堂,学校应组织教师集体观摩和学习讨论,对于案例教学能手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其次建立学生的激励机制。可以将学生成绩的评定标准等都与案例教学紧密相联,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过程中来。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论文(优秀13篇)篇十三
案例教学法适合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及教学要求,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运用了案例教学法,解决了该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通过案例教学在该课程中的实施,将书本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改善了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最早由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朗代尔提出,普遍应用于法学和医学的教学中,后来案例教学法衍生为工程案例教学法,普遍应用于工科教学范畴,上世纪八十年代传入我国。案例教学法是经过教员设计的场景,学生将本人置于场景内,经过讨论或研讨等方式学习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办法。机械制造根底高等教育机械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包含了工程资料、热加工工艺和机械加工工艺等方面的内容,教学内容涵盖面广,理论性比拟强,传统以教员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效果不明显,学习积极性不高。为进一步进步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创新才能,将工程案例教学法应用到机械制造根底课堂教学十分有必要,同时也是新一轮应用型教学变革的需求,有利于培育学生成为应用型、理论型专业人才。
1机械制造根底传统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不能与工程实践相分离。
机械制造根底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根底课,涵盖了工程资料、热加工工艺和机械加工工艺等多方面的教学内容,是多门专业必修课的前置课程。因教学内容多,涵盖学问面广,大多数教员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传统黑板或投影等停止满堂灌的方式,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较差,学生只是控制了一些根底理论学问,不能与工程实践相分离,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脱节。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单调无味,课程内容过于笼统,难以了解。大局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味不浓,不愿意学习这门课程,不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
1.2不利于进步学生的的工程素质。
机械制造根底教学内容陈旧,依然以理论学问为主,理论学问比拟缺乏,不利于进步学生的工程素质。教学过程中教学办法和手腕单一,学生的工程理念得不到理论,工程创新思想不强,实践机械工程问题处理才能不强。只要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灵敏运用的才能,才干拓宽学生的工程视野,才干培育出高素质的机械人才。
1.3不能正确评价学生处理工程问题的才能。
机械制造根底课程考核仍采用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大局部学生只能融会贯通根底理论学问,不能正确评价学生处理工程问题的才能。机械制造根底理论性比拟强,涵盖了许多热加工工艺和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内容,请求学生控制并理论操作这方面的工艺。纯理论笔试的方式不能客观公正的考核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不能评价学生处理实践问题的才能,不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才能。
2工程案例库的树立。
机械制造根底施行工程案例教学,设计和树立工程案例库十分重要。教员在设计和树立工程案例库时,应选取那些学生感兴味的、紧扣教学内容的机械工程案例,经过多种方式表现,比方,能够树立金属切削机床案例库、刀具案例库和典型零件加工案例库等。另外,要留意不时改换和增加案例库,保证案例的时效性和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