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深化了课程改革,强化了课程育人功能,逻辑严谨,重点突出,通过新课标学习,我有以下体会: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第一个方面是文化自信;第二个方面是语言运用,运用是四个方面当中的核心内容;第三个方面,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最后一个方面是审美创造。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系。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并能够活学活用,不是纸上谈兵。
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是学生情趣,态度,审美情趣养成的过程。对比以前减少了写字数量,适当减轻了学生的识写负担,体现了多识少写的思想。这样,不但符合低中年跟孩子生理发育的特点。同时也便于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
在第一学段,新课标已将原来的“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一1000个会写”改为“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将第二学段的“20xx个左右会写”减少为“1600个左右会写”。减少了写字数量,适当减轻了学生的识写负担,体现了多识少写的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汉字转化成学生生活中已知的图画,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把识字写字教学由难变易。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在附录2中,《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由原来的明确提出“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改为:要求“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第一学段阅读与鉴赏学习目标中提到,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第二学段则是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学段也是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理由。三个学段都提到整本书阅读,每个学段的要求不同,阅读能力不断提升。
版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二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修养有着极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推出,语文教学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在实践中,我深感新课标的解读对于教学的指导意义和学生的学习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阐述我对“语文解读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标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新课标明确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核心任务,强调要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性思维。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在阅读中进行分析、评价和思考,通过多角度的思考,促使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其次,新课标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阅读材料中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传达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价值观念。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文化展示等活动,让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方式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第三,新课标注重学科知识与学科能力的统一。新课标明确了学科知识与学科能力的统一要求,强调要贯彻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我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中心,借助多媒体技术、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语言,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表达。
第四,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新课标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通过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参加写作比赛、演讲比赛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语文学科的实用性和魅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
最后,新课标注重创新教学的探索。新课标明确了创新教学的方向,鼓励教师通过创新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创新教学,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著提高,他们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和表达。
总而言之,对于语文解读新课标的心得体会,我深感新课标的推出是对语文教育的一次改革和提升。新课标明确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注重学科知识与学科能力的统一,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教学的探索。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新课标的指导意义和价值,通过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我相信,在新课标的推动下,学生的终身发展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版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三
本次新课标修订中最亮眼也是最鲜明的改变就是强化了课程教育中的育人导向,首次点明了语文教育学科的“核心素养”。相较于传统的“三维目标”,该新课标修正则主要围绕着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此外,新课标在课程内容结构上进行了修正,将语文教学能力作为核心,把其它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实践活动推到了辅助或者附加的地位,并且设置了与此相配的六个不同的任务群,分别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最后,新课标之中加入了对学业质量的评价,具体阐述了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应该达到的学业成就。
作为小学教师,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此次的《新课标》在语文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等方面,相较于以往更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不仅应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还要能能够和谐地把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既能让学生充分阅读,又能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阅读的作用。
我们首先要依托新课标中的课程结构和育人目标,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围绕学习主题,以学习任务为导向,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设计基于大任务、大单元、真实情境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内容学习和思维发展的整合,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统筹安排教学活动;注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培养学生未来学习、生活和发展所需的基本素养。
版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四
语文是学生成长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不仅教会我们正确的表达和交流方式,还启迪我们的思维和提升我们的人文素养。语文新课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指导方针,对于语文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解读和理解语文新课标?在我的学习和实践中,我有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师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与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同,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面对问题主动思考、实践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其次,语文新课标注重学科的综合性。语文学科并不是只有课文的阅读和理解,还包括语法、作文、表达等方面的内容。新课标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连接各个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语言能力。
再次,语文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培养,学生缺乏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而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思辨和创新,提升语文能力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提问、讨论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同时,语文新课标也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语文学科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更注重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语文新课标强调文化的承接和传承。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要求学生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新课标中,学生需要学习传统文化,并结合现代生活进行思考和表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培养学生对于文化的承接和传承能力。
总之,通过对语文新课标的解读和理解,我深刻体会到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综合能力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也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他们的语文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版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五
相较20xx版课程标准,“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的相关内容。以前语文主要考什么、分段性是比较模糊的,现在,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基于学业质量标准来设计作业,能完整地、充分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能更精准地、有进阶地编写作业内容,能更多样地、有创意地编写作业内容。
新时代的作业思想与大单元教学理念是一致的.,这就要在大概念、大目标的引领下,形成大的进阶性的任务群。从学业质量内涵的表述维度来看,大单元作业设计就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在大目标形成的学习情境中,以作业为支架,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综合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表现和发展水平。
版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六
2011年11月5日到11日,有幸成为浙江省中小学教师90学时脱产培训的第一批学员,参加为期7天的集中培训。本次培训开设了《从优秀走向卓越——教师积极心态辅导》、《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的实践研究》、《如何有效设计作业》、《语文教师的素质培养及论文写作》、《点“词”成金别“句”匠心》、《作文教学四结合》、《小学语文教学价值观的分析与重构》和《提高阅读教学时效性》等讲座,并听了三节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课堂研讨课。吸收了不少新理念,增加了很多新知识,收获颇丰。但最震撼我的是余琴老师的有关单元整组教学的讲座,与大家分享我的感受。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单元整组教学”,开始我和大家一样“哪有时间?不可能这样教的。”慢慢地,随着余老师讲座的精彩呈现,也领会了她“省时高效”的独特魅力,我也能这样上:
“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是以现行人教版教材中一组教材为基本教学单位进行备课,可以对本组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回顾拓展)进行调整、重组,链接丰富的课外资源,基于整组考虑的一种教学设计与教学方式,把研究的重点从“篇”转移到“组”。有:
1、单元导读课。
单元导读课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对整组内容的整体感知,它以单元导语为教学切入点,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各种课堂学习方式,初步感受单元主题,做好学习规划,激发学习欲望,全面铺垫单元学习背景。主要任务为:链接学生起点,激发学习兴趣;浏览整组课文,了解学习任务;学习单元导语,制定学习规划。
2、部分感悟课。
部分感悟课根据每个单元的特点科学整合教材之间的内容,充分体现组内教材之间的关联,在整合中比较、感悟。可以是内容主题的整合提升,可以是文章表达方法的整合领悟,让学生习得读写方法与经验。如何操作呢?同类对比、主题升华、关联整合、整组学写。由于每组教材的特点不同,单元主题的侧重点不同,整合的路径与策略也会不一样,所以也很难形成这种课型的基本流程。部分感悟课重点关注单篇课文与整组教材的巧妙关联,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服务。
3、单元总结课。
单元总结课是在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后,引导学生回首两周左右的学习历程,交流关于课文内容、读写方法等方面的`收获;在比较、讨论中提炼学习方法,形成规律性认识,重视方法的总结和迁移。让学生带着成功的学习体验,浓厚的求知乐趣,积极投身到下一单元的学习中去。
“单元整组教学”是引导我们在教学时要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展开教学,而不是将课文一篇篇孤立,到语文园地再来复习巩固,避免“篇”与“组”的脱节,课文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把一个单元学习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教学。
今后我要把在培训中学到的理念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不断反思、感悟,学以致用,不再单纯地教教材,而能更好地去使用教材,同时也将这种意识渗透给其他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版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七
暑期全员培训结束后不久,就领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这是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由学校统一配发的课标书籍。曾经自己也买过《课程标准(20xx年版)》,但是没有详细读过。因为此次暑期全员培训有一个微型讲座,也在网上看了很多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但就像王崧舟老师说,当我们听别人的解读时,已经是二手货了,缺失了自己的理解,还是要自己一字一句去认真品读。于是假期里,我把20xx年版的和20xx年版的来对比读,看看这十年的时间,我们有了哪些新的改革方向。
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
与20xx年版不同的是,这一次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落实劳动教育。反映时代特征,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就课程性质的表述而言,两者都有提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特别强调:语文课程应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性质的具体表述,就是围绕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文化自信展开的。而这一点也是在20xx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没有提到的。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成长的环境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我们需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文文字、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版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八
今年暑假我认真解读了20xx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新出台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比原课标,其改动比较明显。学习了今年新课标,感觉当今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的熏陶作用,而非一味强调语文知识结构的完成性和系统性,这对于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来讲,无疑是一件好事。下面我简单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新课标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根据学生自身发展对年段要求进行一些微调。虽然是微微的小调整,但是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来说,感觉新课标真的是替学生着想的。比如:新课标对中段学生的要求,在阅读方面为“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关于让学生学会默读,不出声,不指读。这原来属于第一学段的要求,而这样的要求,说实话对于低段学生来讲,确实比较困难,过早让学生学习默读,只会让学生养成走马观花的阅读习惯,文章中的一些重点词语,他们只能知道得事实而非,甚至还会挫败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而现在的新课标将此要求下放到中段,这样孩子能有更长的时间来学习、练习默读,新课标把难度适当降低,有利于保护学生阅读积极性和阅读兴趣,在循序渐进中,自然而然地学会默读这样一种阅读方式。
二、全面提升素质,增强课堂驾驭能力。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教师通过这个主阵地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基本能力,陶冶情操,促进个性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全面地实现教育教学目的。然而课堂驾驭能力不同的教师教育教学的成效大不一样。驾驭能力强的教师一进课堂就有大将风度,成竹在胸,充满信心,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地指挥调度;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驾驭能力差的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自信心不强、情绪低落、教学环节紊乱、缺乏系统性、应变能力差、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等缺点。尤其是在新课改环境下,随着教学方式的变化,对教师解决突发事件和课堂问题的能力要求增强,可以说,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高低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作为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潜心备课工作,运筹教学方略,讲究提问设计,发挥教育机智,推敲教学语言,增强心理素质,才能不断提高课堂驾驭能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三、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胆量。
在低段口语交际中,增加了一点“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的要求,老课标中为“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老课标重在学生发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非常有想法,但是一当需要讨论交流时,就沉默了,不愿意在众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口才,或者是别人讨论的题他都没有兴趣。而新课标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胆量,只要敢于站起来发言,就给予肯定,至于发言内容是否精彩我们暂且不要求,把学生的胆量锻炼出来了,发言内容是可以在不断训练中越来越切中要害的,说白了,有胆量的孩子,以后成功的概率都大许多。
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新课标所强调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正是为了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而提出的。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加的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利用。在严英俊老师的报告中,他例举了不少的事例来阐述这一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目标是明确的。这是一个目的地,但每一个人到达目的地的方法都不尽相同。我们不要在乎学生从哪条路走,最后达到了所预定的教学目标就够了。因为学生自主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获得知识的过程。做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要做的,更多的应该有见得地去为学生的自主创新而预设方向。
总之,一切的革新,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希望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大道上一路走好。这次解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我收获颇多,也让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能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以便能更好的把这些教育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中去,更好的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教学效果。
版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九
本次去省城,共听了11位名师的15节课,节节都很精彩,课堂上充分体现出了新课标的理念,而且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课堂上都能够得到不同的发展。
原本我以为数学就是枯燥乏味的,从来不知道数学课也可以上的这么精彩有趣,听完这些课后,我真是受益匪浅,收获了不少,也有许多感悟,而我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而这十一位老师都做到了这一点,课堂上语言幽默风趣又亲切,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课堂上注重渗透德育知识,衔接很紧密,我觉得我都被教师深深的吸引着,没有时间开小差,何况学生呢?教师也将生活和数学紧密的联系了起来,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比如说钱守旺老师在教《百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了一些中国钓鱼岛时国人抵制日货后,日本各大商品销量大减的图片,不仅引出了百分数,还教育了学生。蔡宏圣老师在讲《认识负数》一课时,首先多媒体出示了一组照片,都是中国著名主持人,演员和体育明星,让学生介绍自己所认识的明星,学生们畅所欲言,其中有个学生说到认识千手观音,老师就顺势引导说她们都是残疾人,但是依然乐观向上,不屈不挠,我们应该向她们学习。除了语言幽默风趣外,教师们主要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不断的引导鼓励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相互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让学生将这个思维过程,自己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我觉得这对学生来说不管是从思维上还是从语言表述上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每位名师都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宗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学生回答“没问题”后老师所说的“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徐长青老师说“我们要做‘种子教学’而不是‘果子教学’,教育是激励与唤醒的艺术,真的教学未必从真的答案开始,用‘假’的答案引起学生知识的矛盾和质疑”这就对我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大家分享一下徐老师的理念:
离开老师还读书,离开学校还学习;
成长的意义在于经历而不是得到;
差异是世界的美,也是生命的美;
我们不知道学生的明天会怎样;
学不会是每个学生的权利。
我们要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差异,承认这种差异,并尝试着去尊重,然后发展差异,让差异成为一种资源。带着欣赏的目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因为我们不知道他们的明天会怎样!
版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十
近日,通过观摩xx省教育研究院《义务教育课程语文标准》(20xx年版)解读培训系列活动,我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设计与方法有了深刻的驳辨和新的调整。
xx部长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结合。在我们常规的语文课堂里,为了省时省力和赶课程进度,教师更多用的是单一的目标导向或问题导向,教学设计以活动完成为目的,或者达到简单的课程内容目标。当然,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简单的游戏活动、小组合作等教学设计确实实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原学习主体地位,但对于刺激他们的求知欲和想象力以及拓展语言运用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语文课堂也是培根铸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的载体,但一个老师的设计力量是有限的。那么在今后的教研活动、教学设计中,我们是否可以探索更加合理地合作分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也更注重对学生思维和人格的塑造,和对其思辨能力、文化意识、分析应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科核心素养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已是当前的研究潮流和推行重点,我们如何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着力精选和整合单元学习内容,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育人价值,真正的将其融合进课堂教学中,而不是为了应对教学要求而生硬地“搬”进课程尾声,这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的.思考和创新。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符合认知逻辑,满足学习需求,也是我们要持之努力的重点和方向。
另外,在倡导多元教学评价这方面,也是我要为之改进的一部分。评价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老师教学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国家政策规定,一二年级不能有笔试。那么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和评价方式就要有对应的调整了。没有了单元考试、期中期末考试,我们要如何把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呢?其实我们一直都被引导,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关注结果但更关注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版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十一
这些年,一直不间断地学习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但总觉得理解不够,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没能很好地达到教学要求。本学期,在同伴们的指引下,我买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__年版)案例式解读初中英语》一书重新阅读学习。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并将其作为首要理念,凸显了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标准》进一步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英语教育应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既能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能够学会如何学习,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合作意识,学习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形成创新意识,发展科学精神,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由此可见,语言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本次阅读,我主要针对《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促发展》的教学案例谈谈自己的感受。根据教学内容,本课是一节写作课,写作任务是:writeapassageaboutawonderfulplaceyoulikebest.核心教学环节分为三部分:首先,教师给出四幅世界奇观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前两个单元所学内容进行口头描述,为降低难度,教师提供了相关信息表进行辅助提示。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采取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回归教材内容,结合课后练习,总结和提炼课文内容写作手法,梳理写作框架,品读其中的优美语句,思考写作框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已有短文总结和提炼出写作框架,找出能够帮助自己写作的好词好句。第三个环节该模仿写作了,这也是本节课的核心所在。考验学生学得是否扎实,就看他们能否写出漂亮的文字来。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采取了指令型写作和开放型写作两种方法。其中,指令性写作属于机械性的话题写作,写作的内容和要点已经给出,无需想象。而开放型写作则是在指令型写作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它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字能力,而且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因此,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第一种方法完成任务。由于写作前学生对于已给出的图片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加上教师给出的信息以及对写作框架的`归纳,大大降低了写作的南多,学生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写作任务的。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第二种方法完成写作任务。这种安排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群体差异的关注,给学生创造了时间语言和展示自我的空间。
斯宾塞说过:“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尽量多些。”本案例中的教师正是把“情感、参与、合作、策略”等视为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同等重要的教学目标,并通过目标分级的方式,让学生不仅发展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提高了自身的多种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回想自己平时的写作教学,感觉总是教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语言输出的机会不多,因为教师总是担心学生不会说,结果经常出现替代行为,事实上,尽管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东西也总是不尽人意。再者,课堂教学中,不太注意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布置的任务梯度不大,有时甚至没有梯度。这就导致了能力较低的学生担心自己写不好而去参照同伴的文字,这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动脑思考,即使有个别学生愿意去思考,也只是在别人成果的基础上做了少量修改。而对于那些有能力去拓展延伸的同学,也只好在老师的引导下写区分不大的作文。他们的成果,有时仅仅是教师作品的复制品而已。
通过本次学习,我认识到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只要我们教师充分理解了新课标的核心,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去备课,相信课堂上的教学效果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以新课标为中心,认真备课,从多种渠道学习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版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十二
通过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研读,对于刚从事初中地理教学的我来说,给接下来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在教学中有些设计出现了瓶颈,没有了革新,但在阅读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xx年版)》第四部分课程内容后,突然有了一些想法。
我以地球仪这一节课来谈一谈:20xx年地球仪的课标要求: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在地球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因为感觉课时紧,学生以前也没有接触过,这一节课我都以教师讲授为主,用两节课的时间,把内容强行灌注进学生的脑海中,可是我感觉学生是懵懵懂懂两节课,考试一旦出现此类题型还是不会。下面是采用比较法的一小部分教学过程:经线、形状特点、指示方向、长度特点、度数范围、纬线、形状特点、指示方向、长度特点、度数范围。上课时引导学生观察大屏幕的图和我手中的地球仪结合进行回答,学生边看边说最后记笔记。但是效果不好。后来发现主要是没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去完成。20xx年地球仪的课标要求第一点就是: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新增)看了这个要求,我突然茅塞顿开,虽然教材上也有这个制作过程,但是以前因为课时紧,没操作过。也见过有的老师用橘子引导学生画经线,我一直觉得浪费时间,不相信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看了课标的`要求,再设计这一节课时,我要把用橘子做经纬线设计进去,让学生在动手体验中去求知,在学生动手过程中提问,让学生去识别经纬线和经纬度,可能效果会更好。
上面就是我的一些感悟。为什么这几年在设计方面出现瓶颈,一方面是因为初中地理不参加中考,出去研学的经历少,感受不到新思想新浪花。另一方面是课时少,一星期两节课,内容多且难,不探讨不放心,都探讨又觉得没有时间,困惑呀!
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xx年版)》为指导,落实双减政策,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高中地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版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十三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已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作为教师,要想更好地教学,就必须深入研究和解读新课标。下面我将从对新课标的了解和体会、新课标对教学的影响、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新课标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应对新课标的策略等五个方面,对新课标的解读心得进行一些阐述和总结。
新课标,是指国家教育部对学科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和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新课标的出台,不仅对广大学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新课标,我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参考相关资料和与同事的交流,逐渐了解了它的核心内容和理念,从而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二、新课标对教学的影响。
新课标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这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教师需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三、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要有较强的学科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补充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参加培训、研讨和教学观摩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
四、新课标对学生的影响。
新课标的出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不再局限于传授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需要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和发展。同时,新课标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外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通过实践探索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
五、应对新课标的策略。
面对新课标的改革,教师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将学生的学习需求放在首位。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引导和课堂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和思考。同时,教师还应与家长、学生和社会各界紧密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总结起来,解读新课标对教师来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应对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优秀学生成长。只有不断适应和探索,才能更好地发挥新课标的优势,促进教育教学的不断进步。
版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十四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新课标正式实施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其中语文课程的变化尤为显著,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跨学科的能力。在这场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身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深感新课标带来的诸多变化,下面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我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第二段:突出语文素养。
新课标给语文课程设置了“阅读与写作”、“口语表达”、“文言文阅读与鉴赏”等重点内容,这些元素均突出了“语文素养”这一核心概念的地位。我在教学中,采用更多的阅读、写作、口语等形式,引导学生注重语文基本功的提高,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全方位的语文素养。
第三段:强调跨学科的能力。
新课标以“教育为人,胜于教育知识”为原则,明确提出要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跨学科的能力。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提供多元化、开放性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循证思考、独立探究的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并且灵活运用创新教育手段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跨学科的学习成果。
第四段:强化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新课标以“教学过程学生为主导,学习过程多元化”为原则,强调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我们要更加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增强课堂互动性,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创设互动氛围,采取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并且注重评价方式的创新,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自由空间。这样的教育过程,将使学生获得更直接、更具实际的语言实践与学习的体验,激发出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第五段:结语。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语文教育需要更多的创新、探索和实践,让我们从自身的实践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和困惑,进一步思考、反思,从而更好地完善自身的语文教育系统,让学生在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中深入思考,探究生活,探究世界,在语文学习与实践中获得全面地“教育”和提高。
版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十五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全体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新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对于我们教师群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参与培训和研讨会,并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的文字,我有了一些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感悟。下面我将分别从思维方式、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能力培养以及学生综合素质五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以考试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我认识到,这种教学模式意味着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理念,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使他们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在新课程标准中,实践与体验教育被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游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实践和体验。通过实践和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第四,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仅关注学术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教师要从学生的个性、思维方式、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入手,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通过文化课程的设置,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
最后,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具备更高的教学能力和价值观。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在过去,教师只需要懂得传授知识即可,而现在的教师需要具备更多的技能和能力,如课堂管理、情绪管理、教学设计等,以应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作为教师,我们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等。
总的来说,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只有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环境,更好地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