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还需充分考虑到学校的教学进度和时间分配,以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制定一份完善的教学计划,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果。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优质12篇)篇一
二、班级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改正他们的学习习惯是关键。
对于上学期的知识掌握尚可,同时也存在着个别人计算不过关、走进生活题说理不清、变化题不懂思考方法等问题。通过本册知识的学习,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三、教学目标。
1、经历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在相同加数的个数比较多的时候,乘法算式比连加算式简便。
2、使学生理解1-6乘法口诀,并能用口诀计算乘法和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知道图形的边,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感受图形的变换。
4、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6、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能用这两个单位计量物体的长度。
7、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的空间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常识,充分地观察、操作、判断、交流,在内容丰富的活动中体验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
8、7~9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和相应的除法。
9、看看、数数、算算,了解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初步形成1时、1分的观念。认读钟面上的时间。
10.感受“秒”,认识秒与分的.关系10、使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四、重点、难点。
重点:乘除法的计算及解决问题。
难点:1、认识并使用常用的单位厘米、米。
2、东、南、西、北等方向的认识。
3、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4、时、分、秒的认识。
五、教学措施。
1、学期一开始就严格要求,加强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从而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3、加强补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不落人后。
4、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觉学习不再枯燥无味。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优质12篇)篇二
1、通过"分一分"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过程。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通过发散性、开放性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苹果图片、小棒、挂图、写着题目的小黑板。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出示小熊的挂图,师:今天,小熊过生日想请小动物们吃苹果,(出示苹果图片12个)小朋友们快来帮小熊分苹果吧!
(二)、操作探索,体会新知。
一、出示小黑板:小熊准备了四个盘子,想想平均每个盘子能放几个?
1、学生独立思考。
2、利用学具分一分,并汇报结果。
二、出示小黑板;。
1、如果准备了三个盘子呢?
2、如果准备了六个盘子呢?
3、如果准备了二个盘子呢?
4、你还有其它的分法吗?
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以上问题,并进行解答、交流方法。
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师生共同订正。
三、交流探索。
师:从帮小熊分苹果中你发现了什么?在分的过程中你是否有比较快的方法?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学习的方法。
一、个人尝试(第34页的"试一试"第1题)。
1、学生看题,说题意。
2、利用学具分一分,独立动手实践。
3、交流订正。
二、进一步深会(第35页的"试一试"第2题)。
1、学生看题,请个别学生说题意,并请个别学生尝试分析题目。
2、不用学具,直接完成练习。
3、师适当引导,学生间交流好的练习方法。
三、尝试探索(第35页的"试一试"第3题)。
1、学生看题,说说题意。
2、小组合作:编一题简单的应用题。
3、小组展示应用题,集体修正,给予及时的评价(不要磨灭学生的那份热情)。
4、独立完成应用题,集体交流。
四、灵活伸缩(第35页的"试一试"第4题)。
1、看图说一说:图上有多少名学生?他们是怎样排队的?(列式计算)。
2、与同桌合作,利用学具摆一摆,思考:还可以怎么排?
3、汇报结果。
一、小结。
平均分的方法很多,但是无论哪一种分法,分得的结果每份同样多。
二、延伸。
数一数本班的同学一共有几个,除了我们现在的这种排法,还可以怎么排?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优质12篇)篇三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的一片文章,这是一则具有鲜明地讽刺性和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寓言通过坐在井里的青蛙和落在井沿上的小鸟的对话,讽刺了青蛙的见识短浅和自以为是,通过学习这则寓言故事,要向同学揭示这样一个道理:世界无限广阔,知识永无穷尽,如果把自己看到的一个角落当做整个世界,把自己知道的一点点知识看做人类文化的总和,那就会跟井底的青蛙一样,成为孤陋寡闻、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反面角色。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1、认识并会写三个生字(沿际信)。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坐井观天,井沿,无边无际,大话”的意思。
4、在阅读中体会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二、过程方法:1、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探讨:为什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带领学生做实验,将书卷起来往天上看,让学生形象感知为什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3、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或成语。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善于向周围的同学学习(“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勇于广泛追求知识。
2、认识到知识向天空一样无边无际,我们要把眼界放宽,不断向课外吸取有用知识,不要做成为一只井底之蛙。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寓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
一、附有图画的生字词卡片(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仍以形象思维为主)。
二、多媒体课件。
三、青蛙和小鸟的图片头饰(在整个小学时期内,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上起着。
一定的作用,而在中年级以后,这种作用就逐渐降低。)。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讲一个小故事,高不高兴啊?那么是关于谁的故事呢?老师今天特。
过多媒体,依次播放青蛙和小鸟的叫声。)。
2、同学们回答完毕,老师及时给予反馈(同学们真厉害,都猜中了!)。
它正在做什么?),进而引出课题“坐井观天”(老师板书课题,并要求学生跟着老师书空。)。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出示井底青蛙和井沿小鸟对话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青蛙和小鸟在进行交流,接着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它们在说些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呢?进而让学。
语运动分析器的活动在阅读过程中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好像一个感性的支柱,通过它来。
保持言语视觉分析器和其他分析器之间的联系。这也就是说,通过读出词和句子的发生动作。
来再现看到的文字和内容的联系。而这又是和儿童的内部言语不够发达这一事实密切联系。
的。)。
语表达能力)。
三、品读课文,理解寓意。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故事,老师指读,“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
字卡片贴于黑板上)。
2、老师让学生体会“?”表达的语气,并鼓励学生尝试着读出感情。
3、通过图片,向学生讲解“井沿”的意思,并将“沿”板书在黑板上,领读字音、分析字形。
4、举例解释“一百多里”有多远。
5、那么青蛙听了小鸟的话,是怎么回答的呢?谁来读一读?(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6、引导学生体会感叹号和问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7、解释“大话”的意思。
让学生形象感知为什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语气)。
学生形象感知“无边无际”的涵义。板书“际”并分析字形)。
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12、老师提问:青蛙为什么笑呢?(反映出青蛙的盲目自大)。
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初步解释寓意:老师想啊,同学们那么聪明,才不会像青蛙那么傻,
只知道天天待在井里看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天空,还以为自己说的是真正的天空,不知道真正。
的天空原来这么大,这么美!)。
来看一看吧。”(板书“信”,领读发音,分析字形和字义;问学生对这句话有没有什么不。
白的地方;解释“是”的意思;小鸟笑的原因)。
四、拓展延伸,感悟寓意。
1、下面大家再大声读一遍文章,读完自动停下来,我们做一个小游戏。(找三位同学上讲。
台分别扮演旁白,青蛙,小鸟,分角色朗读)。
2、想一想,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给学生播放坐井观天动画片)。
进而引出知识也是无边无际的,是永远也学不完的,我们要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就要多读书。
不能只看课本同时还要向老师、同学或者父母多多交流这样才能知道的更多同学们。
都很聪明,肯定都不愿做一只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
五、作业。
作业完成的情况要有严格的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向儿童提出一定的要求,最后对于不完成。
作业或完成的不好的同学,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教育帮助,提出严格要求。)。
2、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并写在积累本上。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优质12篇)篇四
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以及运算定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谈话:元旦节快要到了,我们班的同学打算做一些小饰品来装饰教室,请看老师带来的数学信息。
出示信息:同学们做了24朵红花,做的黄花比红花朵数的1/3多2朵。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结合情景理解算理。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题。
师:我们首先解决做黄花多少朵?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请你根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独立列式解答。
生汇报:241/3+2。
师: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该如何计算呢?师板书过程。
为什么先算241/3?
师:观察这个算式,有乘有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深化运算顺序。
3/8(3/4-1/6)5/6-4/92/37/123/14+7/8。
师:运算顺序都能掌握,选择其中的两个快速得算出结果来。
做完后集体订正。
师:做这类计算题时,我们注意什么呢?
教师总结看想算查。
(3)抽象运算顺序。
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师生小结:由此得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4)体验应用,内化知识。
看一看算式中有哪些运算?想一想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1/2+2/35/63/5(1/2+2/3)5/63/5。
(1/2+2/3)(5/63/5)(1/2+2/35/6)3/5。
思考:算式中的运算都是一样的。为什么运算顺序不同?
(二)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1)情景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不仅做了红花、黄花装饰教室,还做了漂亮的中国结,请看老师带来的信息。
学生独立解决。师巡视。
(2)全班交流,展示做题方法。
(1)601/3+601/2(2)60(1/3+1/2)。
=20+30=605/6。
=50(米)=50(米)。
方法(1):先分别算出算大中国结和小中国结各有多少个,再算一共有多少个。
方法(2):先算大中国结和小中国结一共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算一共有多少个。
(3)总结运算定律。
师小结:整数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也同样适用。
(4)练习。
3/420/17-3/43/176-6/13-7/13(5/6+3/4)12。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火眼金睛辩对错。
师:为什么错,如果错了应怎样改正。
2.拓展提升。
我们班准备拿出300元钱买糖果,买水果糖的钱数占总钱数的1/3,买奶糖的钱数比水果糖的1/2多30元,买酥糖的钱数占总钱数的2/5,买奶糖多少元。
3、谈收获。
这节课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运算歌,希望谨记运算中应注意的事项,提高计算的效率和正确率。
认真计算很重要,日常生活少不了;
细心审题是关键,对快两字要牢记;
先算什么要看好,没有算到要照抄;
步步过程要对照;心平气和不烦燥。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优质12篇)篇五
教学目标:
1.系统地掌握有关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基础知识,并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
自制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学校买来个9足球,每个a元,买来b个篮球,每个58元。
2.让学生根据出示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9个足球多少钱?
(2)b个篮球多少钱?
(3)篮球的单价比足球的单价多多少钱?
(4)篮球和足球一共多少钱?
3.学生说出怎样表达这些问题的结果。(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式子,看一看有什么特点?
二、系统整理。
1.提问:我们除了学过用字母标示数量关系外,还学过用字母表示什么?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整理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交流小组整理的结果。教师板书。
a+b=b+av=sh。
a+(b+c)=(a+b)+cv=abh。
a×b=b×cs=ab。
a×(b×c)=(a×b)×cs=ah。
a×(b+c)=a×b+a×c……。
运算定律计算公式。
3.在书写数字与这字母相乘、字母与字母相乘时,应注意什么?
完成84页上做一做的内容。
4.启发学生谈一谈,用字母表示数、表示数量关系有什么作用?
5.在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我们黙认“x”表示什么样的数?
6.让学生填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
求“x”值的过程叫做()。
7.让学生说说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8.学生解方程并订正结果。
9.通过列方程和解方程,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
1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课堂巡视,了解学生解决问题情况。
12.班内交流结果。并让学生将解题过程演板。
13.谈一谈在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三、归纳小结。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对哪项知识做了复习和整理?
2.师:有一部分同学在解题的过程中,不习惯用方程解,老师建议大家,为了更好的与中学接轨,要多尝试用方程解,而且你一定会领悟到方程得简明和方便。
四、实践应用。
1.完成85页练习十五的习题。
2.填空。
(1)小华每分钟跑a米,6分钟跑()米。
(2)三个连续的偶数,中间一个是m,另外两个是()和()。
(3)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如果a=4厘米,b=3厘米,则三角形的面积是()。
(4)老王今年a岁,小林今年(a-18)岁,再过18年,他们相差()岁。
(5)一堆煤,有a吨,烧了6天。平均每天烧b吨,还剩()吨。
2、判断。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
(3)6x=0是方程。()。
(4)因为a×6可以写成a·6,所以7×6可以写成7·6。()。
3、下面的式子中,哪些是方程?
(1)5x(2)6x+1=6。
(3)15-3=12(4)4x+1t;9。
4、解方程。
2x+9=27x-0.5=8+0.3x=14。
8x-3×9=3722.3x+11x=66.6x-x=12。
(要求学生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计算)。
5、趣味数学城。
(1)、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n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优质12篇)篇六
学习目标:
1、能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具:小黑板、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解决问题(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能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黑板出示师指一名学生读)师:要达到学习目标离不开同学们认真看书自学同学们有信心达到学习目标吗?(有)。
三、口述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
四、先学(看一看)。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看书自学。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师:发现错误的来黑板上改正(提示:把错误的或不同的答案用红粉笔圈起来在旁边改正)。
3、评议板书、正确率。
4、同桌对改生更正错误。
六、练习师。
刚才同学们计算的都很正确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男女生比赛看谁能快速、正确地列式计算比谁小旗得的最多!
1、师出示投影男女生比赛、开火车比赛2、形式分必答、抢答······。
七、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你们!
2、评比本节课比赛情况获胜的表扬失败的鼓励八、当堂作业(练一练)师:下面就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
比谁字体端正并能做全对作业:
1、小红家有公鸡25只母鸡17只卖了20只还剩几只鸡?
2、男生有24人女生有14人其中29人是少先队员有多少人不是少先队员?
练习:教科书第x页x、x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优质12篇)篇七
《7的乘法口诀》:。
教科书第72页的内容。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类推能力,使学生自主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2、掌握7的乘法口诀的特征,熟记口诀,并逐步提高灵活运用口诀的能力。
3、通过多角度的'练习,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一、自主探索。
1、引入。
教师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图。
教师:这是同学们用七巧板拼成的图案,都拼成了什么?
教师:拼一个图案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怎样列乘法算式?你能编一句乘法口诀吗?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1个7是71×7=77×1=7一七得七。
教师:拼两个图案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对应的乘法算式或乘法口诀是什么?
教师继续完成相应板书。
教师:像这样,同学们能根据这7个图案试着编出其他的7的乘法口诀吗?
2、编制口诀。
打开课本72页,尝试在书上填写。
3、全班交流。
(1)汇报,并上黑板写。
(2)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7的乘法口诀。
(3)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说一说哪个算式可以表示拼4个图案所用的拼板的块数?相对应的乘法口诀是哪一句?
“五七三十五”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为什么只能计算一道乘法式题?
二、记忆口诀。
1、刚才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大家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下面请大家拍手齐读口诀,读后让学生自己记忆口诀。
教师: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中哪句容易记?为什么?
教师讲述动画片中的情境,让学生寻找7的乘法口诀,并运用联想记忆口诀。
教师:看,这些故事和生活中的俗语也能帮助我们联想到乘法口诀。
2、7的乘法口诀还有什么特点?
从上往下观察,口诀中的第一个数依次多1,第二个数都是7,积依次多7。
教师:为什么积依次多7?
让学生利用发现再次记忆口诀,之后再进行对口令的游戏。
三、灵活运用。
1、看算式说口诀。
7×3=7×5=7×6=3×7+7=。
7×4=7×7=7×2=7×1=7×7-7=。
2、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事物、现象和故事与7有关呢?
(1)算七星瓢虫身上的点。
(2)算诗的字数。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是本周经典诵读古诗,你们会背吗?学生齐背。
这里有7吗?你们知道诗中一共有多少个字吗?怎么想的?
教师:每句7个字,所以又叫“七言诗”。
教师:加上题目一共有几个字?怎样列式?
(3)编一编。
1个矮人1顶帽,7个矮人7顶帽;
1个矮人2件衣,7个矮人件衣;
1个矮人3条裤,7个矮人()条裤;
1个矮人()双鞋,7个矮人()双鞋;
四、课堂总结(略)。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优质12篇)篇八
认识厘米,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会正确使用刻度尺中的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
自主探索、小组合作。
直尺,铅笔、数学书。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教室的长度,是吗?
今天呀,奇思和妙想利用咱们所学的知识,也在忙着测量呢?(出示情景)。
同学们快看看,奇思妙想在量什么呢?生:课桌。
师:今天我们就和奇思妙想一起来研究:课桌有多长(出示课题并板书)。
1、活动一:说一说为什么同样的课桌测量的结果不同?
师:同学们奇思妙想是怎样测量的?他们的方法你看懂了吗?同桌说一说!
生1:奇思是用手量的,她量的结果是6拃长。
生2:妙想是用铅笔量的,他量的结果是4支铅笔长。
师: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同学们她们的课桌都是一样的,为什么量的结果却不同呢?
生:因为用的工具不同,所以结果也不同。
师:同样的桌子,怎样才能使我们测量的结果一样呢?
小组交流,讨论。
2、活动二:认识厘米。
师:看来呀,用不同的东西量,不好交流,因此呢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通常呢人们统一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短。(1)认识刻度尺。
师:同学们尺子上都有什么呢?把你的尺子拿出来看一看,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师巡视)。
师:同学们瞧,陈老师这里也有一把尺子,它是尺子的一部分,快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停留1分钟学生进行观察)——课件出示直尺。
师:谁来说一说,在尺上你们发现什么了?
生:看到尺子上有数字。
师:有哪些数字呢?我们看一下,(用课件演示数字。
师: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cm是表示厘米的意思,是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当我们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
师:谁还想说你看到什么了?生:我看到尺子上有0,
师:嗯,0在尺子的最左端,是吗?那它在尺子上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表示起点。
师:还有什么呢?
生:尺子上还有许多长短不一的直线。
师:你的眼睛真厉害,他发现了尺子上有很多长短不一的小线,我们看看,(课件演示)这长短不一的线叫刻度线。
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会观察,在尺子上能找到这么多的小秘密。表扬一下自己。
(2)介绍1厘米。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从刻度0到刻度1中间的长度是几厘米呢?生试说。
指名学生自由说一说。
师:同学们快来看看发现什么了?生回答。
师:同学们的意思我明白了,也就是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是吗?(课件演示1厘米的长度)。
(3)体会1厘米的长度。
师:同学们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试着用拇指和食指比画一下1厘米的长度?
生相互讨论,并做手势比画。
师: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用手指比画1厘米的长度,有的大约是这么长,有的大约是这么长?究竟1厘米有多长呢?老师给大家每人准备了1段1厘米长的'小棒,请同学们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老师发的小棒,再把小棒轻轻的抽出来,那么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
师:同桌之间相互比一比,看看你们的1厘米长度一样吗?生回答。
(4)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
师:同学们除了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之外,你还能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是2厘米?从哪到哪是3厘米?赶快找一找,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生找,并交流。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
生1:从0到2之间的长度是2厘米生2:从0到3之间的长度是3厘米。
师:同学们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小组内说一说)。
生回答: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这几厘米就有几个1厘米。
3、活动3:学生测量铅笔的长师:同学们写作业时都会用到什么呢?生:铅笔。
师:没错,那你能估一估你的铅笔的长大约是几厘米吗?生回答(2位同学回答)。
师:到底是几厘米呢,大家赶快量一量。学生动手量一量。
(这一环节,学生在测量的时,学生可能会出现和书中一样的错误的几种情况,教师组织孩子进行讨论。)。
师总结:谁能说一说在测量铅笔的长度时,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我们在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另一端对着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板书)。
4、活动4:说一说它们这样量对吗?
生:我发现第3副是错的,因为从1开始最后到6,应该是5厘米,从1到6中间有5个大格,应该是5厘米。
5、活动5:量一量,画一画。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生边说边演示自己是怎样量和画的。
师总结:孩子们我们在测量和画线时,要注意什么呀?
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一端要对准尺子的0刻度,并且要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就画到尺子上几厘米的地方。
三、挑战新知提升能力。
(一)基础练习图。
第1题:教师可让学生估计,再组织学生实际测量,通过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孩子的估测能力。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师可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二)变式练习图。
第3题:本题体现了学科整合,既可以学习测量的知识,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4题:做题时,教师要让生注意到积木的高度不同,组合摆放后就出现了不同的高度,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判断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的。
(三)拓展练习。
第5题:此题是一道拓展题,通过用断尺画线,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货和体会吗?
生: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生:还知道了厘米可以用cm来表示。
生:直尺上从0到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生:我们在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另一端对着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不错,看来我们不但帮助我们学校解决了定做课桌的问题,而且还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优质12篇)篇九
1.能在现实情境和平面图上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在确定方向的过程中,能进行认真的观察和积极的思考。
3.能清楚地说明自己观察的结果和思考的过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开展有效的合作与交流,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上课前: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成语?谁来说一说?生踊跃发言。
一、先学探究:
老师知道一个成语:四面八方。
你知道四面是哪四面吗?(东、南、西、北)。
出示例题的部分图(人民桥、超市、公园、体育场先不出现)。
谁来说一说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出东、南、西、北四个字。
绘制平面图时,我们通常按照什么规定来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生答,师指。
“四面八方”中的八方指的是八个方向,还有四个方向是什么呢?想不想了解?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认识方向。板书课题:认识方向。
二、自主探索,交流共享:
1、教学例题。
(出现超市)提问:你知道超市在学校的哪一面吗?(东北面)为什么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因为超市在学校的东面和北面之间)。
谁还会说一说的?
也就是说,东面和北面之间的方向就是(东北)方向。
(出现体育场和人民桥)提问:它们分别在学校的哪一面?
指名答。(学生汇报时,先问一问为什么,再出现“东南”、“西北”和“西南”字,如果学生说出如“北东”、“南西”这样的方向,也要先问一问为什么,然后教师纠正:南面和东面的中间也可以说是南东,但按习惯应该说东南,不说南东。)。
在学校的周围有那么多的建筑物,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同桌相互说说它的位置。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2题。
在生活中,在陌生的地方,怎样来辨认方向?(看太阳,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面;看北斗七星,有北斗七星的那一面是北面;看指南针)考一考大家有关指南针的知识:指南针的红色一端指向哪?(北面)白色一端指着哪?(南面)。
这就是一个指南针的图,你能将指南针上的八个方向填完整吗?打开书p2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名汇报,集体校对。说说是怎么填的。
介绍一些有关指南针的小知识。
小结: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文化和辉煌,祖国的未来要靠谁?所以,我们小朋友要从小开始努力,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2、“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小动物们刚刚参加完了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现在要回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各自的家吗?在书上连一连。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并指导。让学生上台指一指。集体校对。
3、“想想做做”第4题。
(出现水库及8种水果的图片,水库在中间已贴好,8种水果排列在一边。)有哪些水果?指名答。
这些水果都是种在水库的四周的,你能根据老师的提醒,帮它们找到各自种植。
的地方吗?
师:橘子园在水库的南面;葡萄园在水库的东面;樱桃园在水库的东南面;西南面是苹果园;水库的西面是山楂园;桃园在水库的北面;水库的西北面是西瓜园。
梨园就种在水库的这个方向,你知道梨园在水库的哪一面吗?
指名答。
4、“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轻松一下,来玩个游戏,你能很快画出棋子跳到什么地方吗?自己画一画。集体交流。
5、动手做。
认识生活中的八个方向。
请小朋友们面朝教室的北面站好,并让方向板上的北对着教室的北面。根据老师说的方向,指一指。
师:教室的东北面、东南面、西北面、西南面。
四、全课总结:
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在平面图中怎样记住这八个方向?实际生活中怎么辨认这八个方向?
五、课堂作业。
六、教后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优质12篇)篇十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
3.结合具体情景,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渗透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思想。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师:教师出示电池,问:“这是什么?”生回答师板书“电池”。
请大家说一说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过电池?
生:玩具车、钟表、遥控器……。
生:扔掉了。
生:回收。
师:同学们,废电池的危害很大,对我们的身体有害,还会污染土壤、污染水……。
一颗钮扣大小的废电池,污染的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生活用水量。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回收废电池这一主题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补充板书课题:回收废电池)。
二、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师:我们学校开展环保活动,这是二年级1——3班回收废电池的情况如下表:
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1)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2)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3)二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4)二班比三班少回收多少节?
(5)一班比二班多回收多少节?
(6)三个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
三、估算、计算结合,构建方法。
1.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不进位)。
师:同学们提出问题的能力都很强,现在老师要看看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了,本节课我们重点解决加法问题。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师:计算之前先来估计一下,一班和二班大约一共回收多少节?并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师:估计的`对不对呢,要计算出准确的结果,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122+77=。
师:怎么样计算呢?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自己尝试算出得数后全班交流。
(1)画数线的方法。
(2)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3)列竖式计算。
师:与估算结果比较一下,计算出的准确结果与估计的结果接近吗?估算能起到帮我们检查计算结果的作用。
2.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位)。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解决第二个问题: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师:我们先来估计一下,一班和三班大约一共回收多少节?
学生说出不同估计方法。
师:我们估计得准不准呢?算一算才知道。
列式:122+149=。
学生先尝试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算法,最后全班汇报。
3.比较异同,总结计算方法。
师:比较这两个竖式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1)都是加法;(2)列竖式时都是相同数位对齐;(3)计算时都从个位加起。
不同点:第一道题是不进位加法,第二道题是进位加法。
师: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十位相加满十呢?
生:十位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一。
师:你还能想到什么?
生:百位相加满十要向千位进一……。
师:如果用一句话说明怎样进位,你会说吗?
生: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师:结合我们的计算,大家想一想:用竖式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先从个位算起,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环保小卫士(课本46页第3题。)。
师:同学们,我们应当怎么做呢?让我们现在行动起来吧!回收废电池,争当环保小卫士。做对一道题,就回收到5节废电池,谁收集了20节废电池,就是我们班的环保小卫士。
245+172433+158166+329306+275。
用竖式计算,让学生独立计算。
(教师注意提醒学生算前先估算,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2.拓展练习。
二年级一班、二班、三班都回收了废电池,我们二(5)班想不想回收?我们计划回收多少节?(数不超过200)自己标在课本的统计表上,再根据统计表提出一个和我们二(5)班有关的加法问题并解决。
五、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师:同学们,在今天的回收废电池的活动中,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小结: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大家不但掌握了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还知道了废电池的危害。老师希望课后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废电池回收起来。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优质12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秒针和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在感受用1分时间所做事情的活动中,初步建立起分的时间观念。
3.在观察、认识钟面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以及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养成遵守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会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谈话引导。
学法指导:观察、操作、探究。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实物钟面。
2、学生准备:每个学生1个实物时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2008年的8月8日这一天,在北京国家体育馆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奥运会开幕式。板书:奥运开幕。
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第29届奥运会的开幕式现场。
课件:开幕仪式场景。(场景中有一个显示8时8分的钟面)。
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全国人民纪念的重要时刻。从画面中你们知道这个重要时刻是几时几分?这个时间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不一样(以前我们只学过整时半时),看来钟面还有很多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探究有关钟面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奥运开幕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依托学生经验,感知钟面。
(一)认识钟面。
师:(出示钟)关于钟面,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观察出示钟面。)。
1、12个数字。
伸出小手一起来数一数这12个数字。(顺时针方向数)。
2、时针、分针、秒针:
(1)哪个针是时针?哪个针是分针?哪个针是时秒针?(指一指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
(2)怎么区分这三根针呢?
时针:又粗又短;分针:比时针长、细;秒针:最细最长。
教师:钟面上除了时针、分针、秒针外,还有些什么?(格子)钟面上的格子能帮助我们认识准确的时间,接下来我们就重点研究一下钟面上的格子。
3、钟面上的大格、小格数。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钟面,并完成大屏幕上的填空题。
课件:钟面上有个大格,个小格。
(1)、学生观察钟面2分钟,并完成填空。
(3)全班交流:钟面上有几个大格?(集体从1数到12)。
每个大格有几个小格?
一共有几个小格?
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涉及几个5)。
板书: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4、拨一拨,填一填。
(1)、钟面上的这一圈格子啊就是时针、分针、秒针的跑道,我们现在只研究时针和分针,暂时不看秒针。那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是怎么走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时针与分针进行的竞走比赛!
课件演示两遍:分针和时针在同一起跑线12上,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
(2)、你们发现了什么?
(时针走了一大格,分针走了一圈)板书: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
老师告诉大家,时针走路看大格,走一大格就是1时。
板书:时针走1大格是1时。
走2大格呢?从12走到4?走到7?时针走几大格就是-----走了几时。
板书: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走2小格呢?走几小格就是----几分。那分针走过一大格是几分?你怎么知道的?
板书:走一大格是5分。
板书:走一圈是60分。
讨论:谁用的时间长?谁用的时间短呢?
汇报:当时针走1大格时分针正好走了多少?(1圈)是多少小格?(60小格)就是多少分?(60分)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1小时=60分)。
板书: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1时=60分。
我们今天又在钟面上发现了这么多的知识,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动态的演示,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画面中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走动情况,帮助学生清晰地建立时分的概念。理解时和分之间的关系是本堂客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发现这一规律,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操作、探究、思考和发现,让学生通过不完全归纳发现: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圈。由此得出:1时=60分)。
三、练习应用,拓展提高。
1、基本: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先认读钟面时间,再写电子表时间)。
看一看,连一连(生独立观察,指名回答,课件连线)。
2、综合:看钟面认时间(四个数字、无数字、罗马数字)。
3、拓展:联系生活,体验一小时。
(1)、我们考试时答一份数学卷子用时1小时,就是()分钟。
(2)、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是1小时。
(3)、妈妈早上8时上班,到中午12时下班,妈妈上午工作了几小时。
(4)、游戏:我拨你说、我说你拨。
五、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顺口溜。
小小表盘圆又圆,时针分针跑圈圈。分针长,时针短,一个快来一个慢。
分针跑完一大圈,时针刚跑一小段。时针走过数字几,表示时间几时多。
要问多了几分钟,请你仔细看分针。分针走过几小格,就是多了多少分。
结束语:亲爱的同学们,时针和分针都在不停地转动,时间也就悄悄地溜走了,希望大家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无限的精彩!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教育学生要珍惜每一分钟,从小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板书设计:奥运开幕。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
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
1时=60分。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优质12篇)篇十二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等分活动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知、发展、分析和解决除法问题的能力。
体会“倍”的含义,知道求1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知道“倍”的含义。
一、复习旧知。
1、听算。
2、看算式编题。
3×8=2428÷4=7。
二、学习新知。
1、摆小棒认识倍。
第一行摆:2根。
第二行摆:3个2根。
我们就说第二行小棒的数目是第一行的3倍。
第一行摆:4个圆。
第二行摆:8个圆。
8里面有(2)个4,
第二行的圆片数目是第一行的圆片数目的(2)倍。
8÷4=2。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什么法?(除法)为什么?
一倍数就是每份有几个,倍数就是就是有几个这样的一倍数。也就是平均分,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
三、练习(46页情景图)。
1、鹅()只松鼠()只孔雀()小猴()小鸟()小鸡()。
2、摆一摆,圈一圈,再填一填。
1)鹅是松鼠的几倍?
2)小鸡的数是松鼠的几倍?
谁是一倍数?求12里面有几个2?
3、说一说。每一题找出总数、一倍数。列式。说明算式的含义。
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找准一倍数,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
四、巩固练习。
1、老鼠是猫的几倍?(猫是一倍数,就是求8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
蜻蜓是蝴蝶的几倍?(蝴蝶是一倍数,就是求30里面有几个6,用除法计算)。
2、淘气的身高是机灵够的身高的几倍?
机灵狗的身高是一倍数,就是求9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
3、天气调查。
晴天的天数是雨天的几倍?(雨天的天数是一倍数。求12里面有几个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