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方案的设计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员的实际需求和能力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培训方案范文,供大家参考。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方案(模板19篇)篇一
1、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建立现代课程观、教学观、教师发展观和评价观;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走进、理解新课程、新课标,提高教学艺术。让自己能够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起带头、示范、辐射作用,从而推动我市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2、教学和研究相结合,掌握教育科研的理论和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和手段,提升驾驭课程的能力,善于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善于学习、善于反思、善于研究,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自我学习开拓视野。利用网络视频学习photoshop、flash、dreamweaver、等多种教学软件,达到熟练使用。
2、认识教师成长的规律和特点,认同网络学习+自主研修+校本实践的教师成长模式,善于借助远程培训获得良好的专业成长。
3、注重资源整合,加强教学、科研、培训的有机统一;注重校际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手段。
4、课后做到及时反思,认真完成作业。总结学习经验,作好论文撰写。
1、研读网络培训资料。采取通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式,结合自身的成长需求,认真研读教材,记好学习笔记,写好读书心得。
2、积极互动,参与网上讨论。围绕学习内容和进程,积极参与讨论,思考预设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分享同伴的认知,感悟专家的点评。
3、提升个人的教学能力。
4、积极尝试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对这节课进行反思,写好教学札记,在反思中提升科研能力。
5、链接岗位实践。要把学到的理论和知识,有效链接到岗位实践中,用理论指导实践,案例引领实践,行动丰富实践,反思完善实践。
6、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累积原始记载,丰富过程素材,浓缩反思体验,表达研修成果,促进培训资源的集成和拓展、培训绩效的提升和彰显。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方案(模板19篇)篇二
到20xx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每人5年不少于50学时,其中线上自主学习25学时,实践应用25+学时),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结合我校实际、教师需求、分类分层分学科培训,支持、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明确提升工程实施路径与环节,以学、练、用、评、建五个环节为一体,提升搜、拿、用、享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
根据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学校要开展全员的提升工程2.0培训和校本应用考核,要统筹全校各项工作,要将考核工作与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相结合,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相结合,重点考核信息技术的应用。
1、对教师的考核:按照提升工程2.0目标任务要求,结合我校教育教学情况、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教师队伍现状,坚持立足应用,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规范》,从三种环境(多媒体环境、混合式环境、智慧环境)、四个维度(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30个微能力点中选取10个微能力作为校本研修主要内容。教师在学校确定的微能力点范围内,再从中选择3个微能力点进行学习,完成不少于50学时的混合式培训,即线上自主学习25学时,线下实践应用校本研修25+学时。在微能力点选择上,采取“1+1+x”模式,即交互式白板(一体机)使用(a6),作为全员必选的一个微能力点;根据我校信息环境和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自主确定a1第二个微能力点;教师根据所教学科及工作岗位,自主在学校选取的10个微能力点中选择第三个微能力点,40周岁以下的年轻教师确定b2为第三个微能力点(也可以选择混合学习环境的任意一个微能力点)。40周岁及以上的教师可以选择多媒体教学环境的任意一个微能力点(也可以选择混合学习环境的任意一个微能力点)。根据信息化发展规划建设不同层次学校分两个梯级团队,引领信息化教学发展方向。考核时,既考核线上研修学习情况,又考核三个微能力点学习成果,尤其是考核教师信息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实践应用情况。
1、组织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常态化和普遍化的校本教研活动。
2、在骨干引领、学科联动、互帮互学、整体提升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3、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应用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教学软件等,开展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
4、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1、线上自主学习考核,以平台积分为准。
2、教师微能力考核采用“校本自测——教师互评——校本应用”的考核路径。
(1)校本自测是指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依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学科教学特点或自身的岗位职责,借助平台工具,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确定的标准,对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诊断。
(2)教师互评是指教师向校本考核平台提交成果证明时,依据平台的提示,对他人提交的成果进行评价。
(3)校本应用考核是指由学校管理团队对教师个人提交的成果及信息技术实践应用进行考核。教师的应用能力考核侧重评估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等,教师提供的证据应符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要求,证据具有有效性,凡提供的证据未包含教师本人影像的或不能确定是教师本人制作的,视为无效证据。
3、教师最终考核成绩由教师互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评价两个部分构成。
1、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负责统一组织全校教师的校本应用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为优秀、合格两个等次。
2、对于未取得信息技术2.0工程提升合格证的教师,不能评职晋级。优秀学员在评职晋级总分中加1分,优秀教研组组长总分加2分(组员优秀率达到20%及以上),非优秀教研组组长(取得合格证书)总分加1分。
3、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学校组建由校长朱红庄领衔,主管校长郑勇佳、教导主任王国印、工会主席程显波、教师呼斯楞、程卓璇组成的考核团队,负责校本应用考核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以制度建设为手段,通过校本研修活动,督促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教师信息技术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教学方式有所转变,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全面完成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和应用实践考核。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方案(模板19篇)篇三
1.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使力校本应用考核,传递组织目标和压力,促使教职工提升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能力,达到“培养信息教育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和计划性,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可视化。
3.客观、公正地评价教职工参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表现,加强过程管理,强化各级管理者的管理责任,促进其管理员、坊主指导、帮助、约束与激励全体教师。
坚持所学为所用,测评助学,使信息技术切实服务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坚持整校考核、重在普及、发展为先。将校本应用考核工作与学校信息化教学建设相结合,与学校发展相结合,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在考核过程中,应坚持如下原则:
1.相对一致性:在连续时间内,考核的内容和标准不能有较大的变化,至少应保持在1年内考核的方法具有一致性。另外,在必要的时候,基于适当的原因可对考核的具体指标及权重分配做相应的调整。
2.客观性:考核要客观地反映教师的实际参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情况,避免由于光环效应,亲近、偏见等带来误差。
3.公平性:对全体教职工使用相同的考核标准,最大限度地防止评估结果的不一致性和偏见性。
4.公开性:每位教师都必须清楚考核方案是如何运作的,考核结果教师应签名,有意见可表述、申诉,无签名考核结果同样有效。
本制度适用于本校全体参训教师。
1.融合意识:是否能主动、有意识的借力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意识;
2.能力提升:是否能在个人成长上达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3.责任感,进取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一)校本应用考核侧重“整校推进”考核。
重点考核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的情况、信息化教学教研制度、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设情况、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以及教学能力通过率等。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微能力考核内容以及标准主要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
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侧重于考核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和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能力。
2.多媒体教学环境是指在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和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实施。“集体教”,即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混合学习环境是指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中实施,重点支持“集体学”,即教师通过环境支持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智慧学习环境是指用智能教育设备支持学生个性化与差异化学习。
3.学校根据本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实际,科学制定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目标,教师依据学校要求和确定的内容学习,完成50学时(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后方可参与校本应用考核。
4.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中确定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30项微能力为考核重点。教师根据本校信息化教育教多加三项微能力(至少覆盖三个维度)考核。
(一)教师微能力考核采用“校本自测——教师互学互评——校本应用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
校本自测是指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依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学科教学特点或自身的岗位职责,借助一定的平台工具,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确定的标准,对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诊断。
教师互学互评是指教师完成50学时(线下实践不少于25学时)后,向校本实践考核平台提交成果证明,在成果提交前,须依据平台的提示,对他人提交的成果进行评价。
校本应用考核是指校考核组,对教师提交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二)其中教师校本应用考核采用“课前备课——课中授课——课后辅导——课后评价——数据分析——研修活动”的路径。
(三)教师的能力考核侧重于评估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等。
教师提供的证据应符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校本应用考核规范》要求。要严格证据的有效性,凡提供的证据未包含教师本人的影像的或不能确定是教师本人制作的,应视为无效证据。
(四)校本应用考核标准。
考核等次。
考核内容。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课前备课。
1.运用互联网搜集备课资料、素材;
2.运用至少一种软件进行课件制作;
3.运用至少一种软件进行教案设计;
4.会用至少一种影音或图文编辑软件;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课中授课。
1.会使用至少一种授课软件授课;
2.会使用手机播放课件;
3.会应用授课软件中的互动工具;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课后辅导。
1.会用至少一种app进行检测发布,查看,监管。
2.工具选用具有创新性,值得学习和借鉴。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数据分析。
1.会用至少一种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工具选用具有创新性,值得学习和借鉴。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研修活动。
积极参加省、市、区、校各级组织的校本研修活动。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1.不按时上交各类有关信息技术应用的资料每次扣一分。
2.在各级有关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中迟到一次扣一分,旷到一次扣5分,(包括备课组组织的培训)。
3.在有关信息技术应用比赛活动中获奖加分项按学校绩效考核方案加分。
在组织能力考核过程中,要对信息技术应用证据进行综合评分。得分在80-100分的,可评为优秀等次;得分在60-80分的,可评为合格等次;得分在60分以下的,应为不合格等次。
教师最终考核成绩由教师互评、考核领导评价两个部分构成。
要以校本应用考核为契机,不断提高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校本应用考核应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按照规定程序和有关要求进行。
成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测评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提升与测评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活动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xxx校长。
副组长:xxx副校长。
成员:xxx教研主任,xxx信息中心主任,年级组长及学科组长。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方案(模板19篇)篇四
1.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使力校本应用考核,传递组织目标和压力,促使教职工提升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能力,达到“培养信息教育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和计划性,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可视化。
3.客观、公正地评价教职工参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表现,加强过程管理,强化各级管理者的管理责任,促进其管理员、坊主指导、帮助、约束与激励全体教师。
坚持所学为所用,测评助学,使信息技术切实服务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坚持整校考核、重在普及、发展为先。将校本应用考核工作与学校信息化教学建设相结合,与学校发展相结合,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在考核过程中,应坚持如下原则:
1.相对一致性:在连续时间内,考核的内容和标准不能有较大的变化,至少应保持在1年内考核的方法具有一致性。另外,在必要的时候,基于适当的原因可对考核的具体指标及权重分配做相应的调整。
2.客观性:考核要客观地反映教师的实际参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情况,避免由于光环效应,亲近、偏见等带来误差。
3.公平性:对全体教职工使用相同的考核标准,最大限度地防止评估结果的不一致性和偏见性。
4.公开性:每位教师都必须清楚考核方案是如何运作的,考核结果教师应签名,有意见可表述、申诉,无签名考核结果同样有效。
本制度适用于本校全体参训教师。
1.融合意识:是否能主动、有意识的借力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意识;
2.能力提升:是否能在个人成长上达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3.责任感,进取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一)校本应用考核侧重“整校推进”考核。
重点考核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的情况、信息化教学教研制度、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设情况、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以及教学能力通过率等。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微能力考核内容以及标准主要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
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侧重于考核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和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能力。
2.多媒体教学环境是指在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和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实施。“集体教”,即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混合学习环境是指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中实施,重点支持“集体学”,即教师通过环境支持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智慧学习环境是指用智能教育设备支持学生个性化与差异化学习。
3.学校根据本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实际,科学制定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目标,教师依据学校要求和确定的内容学习,完成50学时(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后方可参与校本应用考核。
4.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中确定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30项微能力为考核重点。教师根据本校信息化教育教多加三项微能力(至少覆盖三个维度)考核。
(一)教师微能力考核采用“校本自测——教师互学互评——校本应用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
校本自测是指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依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学科教学特点或自身的岗位职责,借助一定的平台工具,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确定的标准,对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诊断。
教师互学互评是指教师完成50学时(线下实践不少于25学时)后,向校本实践考核平台提交成果证明,在成果提交前,须依据平台的提示,对他人提交的成果进行评价。
校本应用考核是指校考核组,对教师提交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二)其中教师校本应用考核采用“课前备课——课中授课——课后辅导——课后评价——数据分析——研修活动”的路径。
(三)教师的能力考核侧重于评估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等。
教师提供的证据应符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校本应用考核规范》要求。要严格证据的有效性,凡提供的证据未包含教师本人的影像的或不能确定是教师本人制作的,应视为无效证据。
(四)校本应用考核标准。
考核等次。
考核内容。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课前备课。
1.运用互联网搜集备课资料、素材;
2.运用至少一种软件进行课件制作;
3.运用至少一种软件进行教案设计;
4.会用至少一种影音或图文编辑软件;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课中授课。
1.会使用至少一种授课软件授课;
2.会使用手机播放课件;
3.会应用授课软件中的互动工具;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课后辅导。
1.会用至少一种app进行检测发布,查看,监管。
2.工具选用具有创新性,值得学习和借鉴。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数据分析。
1.会用至少一种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工具选用具有创新性,值得学习和借鉴。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研修活动。
积极参加省、市、区、校各级组织的校本研修活动。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1.不按时上交各类有关信息技术应用的资料每次扣一分。
2.在各级有关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中迟到一次扣一分,旷到一次扣5分,(包括备课组组织的培训)。
3.在有关信息技术应用比赛活动中获奖加分项按学校绩效考核方案加分。
在组织能力考核过程中,要对信息技术应用证据进行综合评分。得分在80-100分的,可评为优秀等次;得分在60-80分的,可评为合格等次;得分在60分以下的,应为不合格等次。
教师最终考核成绩由教师互评、考核领导评价两个部分构成。
要以校本应用考核为契机,不断提高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校本应用考核应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按照规定程序和有关要求进行。
成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测评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提升与测评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活动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xxx校长。
副组长:xxx副校长。
成员:xxx教研主任,xxx信息中心主任,年级组长及学科组长。
根据上级要求,学校制定发展测评委员会,指导、督促、审核老师们的发展测评工作。
测评委员会名单:
顾问:xxx。
总负责:xxx。
技术支持:信息组。
校级管理员:xxx。
评审委员:xxx。
成员:各教研组组长。
测评对象:全体在编在职老师。
具体安排:
一、各教研组长统计本组参加测评老师名单,3月15日前上报教科室。本次发展测评要求小学完成全校教师50%以上,力保合格率达到90%以上,优秀率50%以上。全体在职老师准备好前期资料(网络空间、主题一致的教案、课件、反思、课堂实录视频)。
二、3月16日上午8:30-9:30在教科中心培训楼406室,组织校级发展测评管理员业务培训。(吴娟)。
三、校级管理员组织全体老师操作培训。(3月20日)。
四、老师们上传准备好的资料。(3月20日——4月10日)。
五、评审委员审核反馈负责学科老师们提交的资料。(3月20日——4月16日)。
语文:xxx。
英语、数学:xxx。
行政:xxx。
综合组:xxx。
六、审核不合格的老师完善资料。
七、教科室提交资料至区审核部门。
附区通知。
局属各单位:
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发展测评的通知》(湘教通〔xxxx〕175号)要求,根据湖南省提升工程办公室《关于做好xxxx年第一期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工作的通知》(湘教工程办〔xxxx〕2号)的部署,芙蓉区将在3月份启动xxxx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工作(测评方案见附件),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1、芙蓉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科中心)负责本区域教师全员发展测评的组织管理、提升培训和申报发展测评对象的材料审核工作等。
2、学校教研室为各学校发展测评的组织和管理部门,为教师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条件和营造宽松的校本研修环境,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提升培训,同时对本校发展测评对象所提交测评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3、每个学校指定一位校级发展测评管理员,负责发展测评平台的技术支持、教师操作培训、发展测评材料校级审核等工作,尽量安排参加了首批发展测评并达到合格以上水平的电脑操作水平娴熟的老师担任,教科中心将于3月15日下午2:30-4:30在教科中心培训楼406室,组织校级发展测评管理员业务培训。
4、本次发展测评的指标要求:本次发展测评要求小学完成全校教师50%以上(中学下学期进行),学校要认真组织培训,严格校级审核,力保本次发展测评合格率达到90%以上,优秀率50%以上。7月份将对本次测评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个人进行评审和表彰。
5、区发展测评联系人:xxx,联系电话:xxx,负责全区的统筹安排,组织管理。技术支持联系人:xxx,联系电话:xxx负责校级管理员的培训、技术支持、区级审核等。芙蓉区提升工程工作群:xxx,各学校的发展测评校级管理必须加入。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方案(模板19篇)篇五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xx〕1号)《xx省教育厅关于印发〈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x教函〔20xx〕266号)和《xx市教育局关于印发〈xx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x教函〔20xx〕89号)文件精神,为全面提升我区中小学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现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实施方案公布如下:
通过对区域骨干培训团队、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学校信息化骨干教师团队的专项培训,全面完成我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每人不少于50学时(其中线上课程不少于20学时,实践应用不少于30学时)的全员培训任务。建立协同培训机制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机制,构建“实践、实证、实效”的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整校推进混合式研修新模式,提升管理团队的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团队的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创新发展。
建强区级研训团队;
以校为本,整校推进,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含所有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园、中职学校、特教学校以及社区治理和社事局等具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序列人员和行政管理干部)。
(一)合格认定。
测评结果由20课时线上网络课程培训和30学时线下校本实践应用(其中能力点实践应用认证材料15学时,参加能力点的校本教研10学时,完成综合应用能力点课堂实录5学时)两个板块构成,认定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
(二)证书打印。
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合格证书。
培训采取“集中面授+管理实践”的混合模式。
第一阶段:20xx年1—4月,xx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管理办公室(简称项目办)组织专家对学校信息化团队进行政策解读与理念更新。
第二阶段:20xx年4—8月,新区“项目办”对试点校参培教师情况进行摸排,审核“整校推进”方案,进行全体管理员培训。
第三阶段:20xx年9—12月,基于试点经验总结,组织学校教师(人数约为全区教师总数的60%)参与培训,初步形成区域精品应用成果。
第四阶段:20xx年3—6月,组织余下学校教师开始进行项目实施,完成合格认定,形成可推广应用成果。
第五阶段:20xx年6—12月,对全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工程进行全面总结,打印证书,梳理各校优秀教学案例、课堂实录、个性化学科教学模式等实践应用成果。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2、加大经费预算,确保经费投入;
3、开展督导评估,营造良好氛围。
很有幸参加了本次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为了能让本次培训有所收获,我制定了如下的自我研修计划。
通过诊断测评,我觉得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还非常欠缺,平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也是偶尔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开展教学,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还急需提高,测评中我感到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希望在此次培训中我能收获多多。
1、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2、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熟练应用于日常教学之中。
1、严格按照本次研修的日程安排进行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
2、除统一安排学习外,自己找时间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实践。
3、坚持在学中练,练中学,切实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保证学习时间,坚持每天至少学习1-2小时,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和作业。
5、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不懂的地方及时通过上网查询或向专家、同行请教。
6、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方案(模板19篇)篇六
很有幸参加了本次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为了能让本次培训有所收获,我制定了如下的自我研修计划。
通过诊断测评,我觉得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还非常欠缺,平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也是偶尔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开展教学,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还急需提高,测评中我感到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希望在此次培训中我能收获多多。
1、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2、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熟练应用于日常教学之中。
1、严格按照本次研修的日程安排进行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
2、除统一安排学习外,自己找时间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实践。
3、坚持在学中练,练中学,切实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保证学习时间,坚持每天至少学习1-2小时,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和作业。
5、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不懂的地方及时通过上网查询或向专家、同行请教。
6、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方案(模板19篇)篇七
1、加强学习,掌握正确的教育观点。
2、了解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进行教育实践。
3、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4、将掌握的教育理论转变成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
5、进一步提高现代信息意识,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能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维护,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素材加工,课件修改、制作,网络资源搜索等。
(一)丰富教育教学理论。
阅读相关的教育书籍如《教育新理念》、《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代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爱心与教育》、《电脑报》等。
继续学习相关的.课件制作方法如:photoshop、flash等软件的学习;用dreamweaver制作静态网页;音频视频处理软件的使用编辑;计算机的保养与维修等。
(三)继续加强个人师德的修养,学习先进个人的事迹。
1、利用课余时间坚持每周进行业务学习,做到定时、定内容,学习有关优化课程结构的文章和走进课程的信息报道。充分集中时间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与专业的练习,确保课课有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2、及时对每天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用笔随时记录下来抽时间整理,并争取与同行们进行交流,共同切磋,共同进步。
3、虚心向各科教师学习优秀的教育经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平时加强校内外听课,虚心与本校同学科教师交流上课心得,取长补短,尽量挤时间争取去听课,吸收别人的先进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4、多听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上公开课,通过集体备课、交流学习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5、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表率。积极参加培训活动,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在此过程中,学习正确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及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时间、学习内容。
20xx、9阅读《现代代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新理念》《电脑报》。
20xx、10photoshop绘图软件的学习。
20xx、11photoshop绘图软件的学习。
20xx、12音频视频处理软件的使用编辑。
20xx、3《爱心与教育》、flash动画的制作。
20xx、4flash动画的制作。
20xx、5学习用dreamweaver制作静态网页。
20xx、6计算机的保养与维护。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方案(模板19篇)篇八
为了提高我校全体教师的教育应用能力和水平,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加速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步伐,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xxxx]13号)文件对教师应用能力提升的要求,和《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xx年修订)》以及吴江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吴江区20xx年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种子骨干教师培训班”和校本培训的函》等文件的相关要求,结合学校教育装备情况和教师队伍实际,制定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如下:
以学科建设信息化、教师自主学习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为目标,推进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为教育技术培训打下坚实基础。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设施设备,使全体教师应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在校长的领导下,由信息技术教师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各科室协调配合。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
学校全体任课教师。
微课程的设计、微课程制作工具培训(ppt、camtasiastudio)。
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采取学校集中培训和教师个人分散学习相结合、网上交流和定期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时间: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校本培训自20xx年10月开始,20xx年11月结束。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安排进行集中培训,其余时间学员分散学习。
地点:亨通楼四楼报告厅、电脑房。
集中培训,分散学习,互帮互助,提高成效。
在培训结束后,每名教师完成培训学习任务:具体要求为40周岁以下教师提供微课程成果,40周岁以上教师则提供微课程成果、ppt课件成果或其它应用信息技术的成果(三选一)。11月中旬把成果交董永飞老师。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方案(模板19篇)篇九
1、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建立现代课程观、教学观、教师发展观和评价观;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走进、理解新课程、新课标,提高教学艺术。让自己能够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起带头、示范、辐射作用,从而推动我市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2、教学和研究相结合,掌握教育科研的理论和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和手段,提升驾驭课程的能力,善于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善于学习、善于反思、善于研究,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自我学习开拓视野。利用网络视频学习photoshop、flash、dreamweaver、等多种教学软件,达到熟练使用。
2、认识教师成长的规律和特点,认同网络学习+自主研修+校本实践的教师成长模式,善于借助远程培训获得良好的专业成长。
3、注重资源整合,加强教学、科研、培训的有机统一;注重校际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手段。
4、课后做到及时反思,认真完成作业。总结学习经验,作好论文撰写。
1、研读网络培训资料。采取通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式,结合自身的成长需求,认真研读教材,记好学习笔记,写好读书心得。
2、积极互动,参与网上讨论。围绕学习内容和进程,积极参与讨论,思考预设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分享同伴的认知,感悟专家的点评。
3、提升个人的教学能力。
4、积极尝试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对这节课进行反思,写好教学札记,在反思中提升科研能力。
5、链接岗位实践。要把学到的理论和知识,有效链接到岗位实践中,用理论指导实践,案例引领实践,行动丰富实践,反思完善实践。
6、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累积原始记载,丰富过程素材,浓缩反思体验,表达研修成果,促进培训资源的集成和拓展、培训绩效的提升和彰显。
一、总体目标。
到20xx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每人5年不少于50学时,其中线上自主学习25学时,实践应用25+学时),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结合我校实际、教师需求、分类分层分学科培训,支持、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明确提升工程实施路径与环节,以学、练、用、评、建五个环节为一体,提升搜、拿、用、享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
根据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学校要开展全员的提升工程2.0培训和校本应用考核,要统筹全校各项工作,要将考核工作与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相结合,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相结合,重点考核信息技术的应用。
1、对教师的考核:按照提升工程2.0目标任务要求,结合我校教育教学情况、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教师队伍现状,坚持立足应用,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规范》,从三种环境(多媒体环境、混合式环境、智慧环境)、四个维度(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30个微能力点中选取10个微能力作为校本研修主要内容。教师在学校确定的微能力点范围内,再从中选择3个微能力点进行学习,完成不少于50学时的混合式培训,即线上自主学习25学时,线下实践应用校本研修25+学时。在微能力点选择上,采取“1+1+x”模式,即交互式白板(一体机)使用(a6),作为全员必选的一个微能力点;根据我校信息环境和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自主确定a1第二个微能力点;教师根据所教学科及工作岗位,自主在学校选取的10个微能力点中选择第三个微能力点,40周岁以下的'年轻教师确定b2为第三个微能力点(也可以选择混合学习环境的任意一个微能力点)。40周岁及以上的教师可以选择多媒体教学环境的任意一个微能力点(也可以选择混合学习环境的任意一个微能力点)。根据信息化发展规划建设不同层次学校分两个梯级团队,引领信息化教学发展方向。考核时,既考核线上研修学习情况,又考核三个微能力点学习成果,尤其是考核教师信息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实践应用情况。
1、组织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常态化和普遍化的校本教研活动。
2、在骨干引领、学科联动、互帮互学、整体提升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3、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应用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教学软件等,开展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
4、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1、线上自主学习考核,以平台积分为准。
2、教师微能力考核采用“校本自测——教师互评——校本应用”的考核路径。
(1)校本自测是指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依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学科教学特点或自身的岗位职责,借助平台工具,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确定的标准,对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诊断。
(2)教师互评是指教师向校本考核平台提交成果证明时,依据平台的提示,对他人提交的成果进行评价。
(3)校本应用考核是指由学校管理团队对教师个人提交的成果及信息技术实践应用进行考核。教师的应用能力考核侧重评估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等,教师提供的证据应符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要求,证据具有有效性,凡提供的证据未包含教师本人影像的或不能确定是教师本人制作的,视为无效证据。
3、教师最终考核成绩由教师互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评价两个部分构成。
1、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负责统一组织全校教师的校本应用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为优秀、合格两个等次。
2、对于未取得信息技术2.0工程提升合格证的教师,不能评职晋级。优秀学员在评职晋级总分中加1分,优秀教研组组长总分加2分(组员优秀率达到20%及以上),非优秀教研组组长(取得合格证书)总分加1分。
3、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学校组建由校长朱红庄领衔,主管校长郑勇佳、教导主任王国印、工会主席程显波、教师呼斯楞、程卓璇组成的考核团队,负责校本应用考核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以制度建设为手段,通过校本研修活动,督促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教师信息技术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教学方式有所转变,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全面完成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和应用实践考核。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方案(模板19篇)篇十
我参加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习。为了能让本次培训学习起到真正的实效,真正让自己获得一定的进步,我制定了一套研修方案。
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1、聆听请教。
对讲解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2、反思提升。
(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2)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软件、数字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3)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4)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积极学习。
(1)每天利用12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4)(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1、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技术支持。
2、通过研读学习方式的转变案例,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理论支撑。
3、通过对身边师德故事的学习以及自我的反思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情感支撑。
2、研读学习方式转变的案例,主要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学习、课外学习。
3、学习身边的师德故事,主要学习媒体宣传的典型的师德故事以及学校真实发生的师德故事。
1、积极参加坊内探究活动,讨论分析校本研修课题。
2、按时记录自主学习心得做好积累。
3、写一篇论文对研修成果进行总结,分享成果。
1、自觉转变教学方式,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自我情感认识。
2、能够掌握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3、写一篇研修成果论文。
本次国培计划,很荣幸能够和大家一起在研修二班进行学习,真正能够从信息技术培训中学到知识,为了能够让培训落到实处,让自己真正的学到知识,特此制定本次研修计划。
在培训前,认真阅读关于培训的要求,遵从领导安排,按时入班报道,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做好培训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培训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研修培训与学习,能让我深刻意识到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中,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我的信息技术水平还需要提高,在本次的国培中,我一定会认真学习,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生活相结合,用信息技术改变我的教学方式,真正的让信息技术改变教学生活。在培训后,及时总结,让自己真正的能够从研修中学到知识,并多和他人进行交流,取长补短,让自己通过培训受益。
通过此次培训,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使用小组合作、教师有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有效的改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全面培养学生,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提高我校全体教师的教育应用能力和水平,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加速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步伐,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xxxx]13号)文件对教师应用能力提升的要求,和《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xx年修订)》以及吴江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吴江区20xx年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种子骨干教师培训班”和校本培训的函》等文件的相关要求,结合学校教育装备情况和教师队伍实际,制定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如下:
以学科建设信息化、教师自主学习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为目标,推进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为教育技术培训打下坚实基础。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设施设备,使全体教师应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在校长的领导下,由信息技术教师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各科室协调配合。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
学校全体任课教师。
微课程的设计、微课程制作工具培训(ppt、camtasiastudio)。
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采取学校集中培训和教师个人分散学习相结合、网上交流和定期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时间: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校本培训自20xx年10月开始,20xx年11月结束。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安排进行集中培训,其余时间学员分散学习。
地点:亨通楼四楼报告厅、电脑房。
集中培训,分散学习,互帮互助,提高成效。
在培训结束后,每名教师完成培训学习任务:具体要求为40周岁以下教师提供微课程成果,40周岁以上教师则提供微课程成果、ppt课件成果或其它应用信息技术的成果(三选一)。11月中旬把成果交董永飞老师。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方案(模板19篇)篇十一
到20xx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采用整校推进的混合式研修新模式,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不少于50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全员培训,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一)做好整体规划。
我县现有各类学校26所,其中普通中学8所(完全中学1所,高级中学1所,独立初中6所)、中职学校1所、小学12所、幼儿园4所、特教学校1所,另有37个教学点。全县现有中小学、幼儿园在编教职工1483人,其中中学教师684人,小学教师670人,幼儿园教师94人,其它事业单位35人。此外,临聘人员543人,其中:代课教师226人。教师基本上都已参与了提升工程1。0的项目学习,初步具备信息技术能力,并可以应用于平日教育教学活动,但层次水平有所区别。学校信息技术环境建设相对完备,大多数学校处于多媒体环境,部分学校处于混合式环境,少数学校为智慧教学环境。依据现有实际情况,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将分年度、分层次组织实施,确保在20xx年前以整校推进的模式完成所有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完成提升工程2.0培训与能力考核这一目标。根据省提升工程2.0培训工作的整体安排,20xx年提升工程2.0项目启动年,完成首批示范校教师的培训和能力考核,通过示范校先行先试,探路子、建模子;20xx年完成全县其余的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和能力考核。
(二)探索培训机制。
建立“全县统筹、各校负责、培训助力、学校自主、全员参与”五位一体的协同培训机制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机制;校长牵头,自主研修,结合学校发展目标和教师研修计划,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新模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打造培训团队。
整合区域内的培训、教研、电教、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组建专兼职培训、测评团队。各个学校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组建相应团队,为顺利开展培训工作保驾护航。
(四)做好帮扶工作。
针对信息技术环境薄弱的学校、乡村教师,采取“送教下乡”和“送培上门”等培训方式;发挥县学科骨干教师的辐射帮带作用,探索名师远程课堂,提高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整体提升县信息化管理、教学能力。
(五)保障服务体系。
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与分层分类培训需求,依据《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优化培训指导团队建设,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提高培训指导的针对性;激励开放建议,资源共享;变革评价方式,提高测评助学精准性。
(一)开展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培训。
中小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节点,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由校长领衔、学科相关管理人员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采取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组织学校的管理团队参加信息化领导力提升专项培训,着重提升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能力、混合式校本研修设计与组织实施能力、指导全校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校本应用考核能力。
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专职培训教师、教研员、学科骨干教师进入培训指导团队,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指导团队。依托教师培训机构课程资源,采用专题研修和分类培训相结合,遴选指导团队参加专项培训。指导团队要探索“互联网+教研”的组织形式,提高指导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提高学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管理、评价等的能力。
(三)实现校本研修的常态化,充分发挥教研作用。
各学校要围绕本校的信息化教学发展目标制定校本研修规划,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组建校级信息技术应用指导团队,指导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探索“互联网+教研”、公益直播课堂等活动。学校要确定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校本应用考核的类别和数量,组织开展多元评价机制,开展常态化监测,监测结果记入教师继续教学分档案。
教研组长是校本研修的主力军,是带动教研组有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组织者。教研组长根据学校制定的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围绕学科课程标准,应用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教学软件组织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努力打造“技术创新课堂”,引领学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助力学校教学创新。
借助片区教研、大集备等形式,采取“龙头校”牵头的形式,加强教学共同体建设。带动区域内各校的共同发展,使信息技术薄弱校有法可循,有样可学,有人来帮。
(五)做好指导与测评工作。
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评指标》围绕组织领导、基本条件、培训业务、应用技能、创新发展等内容进行测评;注重课堂教学、现场说课、网络作品等成果的评价与选拔。按照测评方案,采用学校测评与专家(抽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测评。
(一)加强组织管理。
制定县能力提升工程规划方案,指导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混合式校本研修的组织实施,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二)明确主体责任。
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科学统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项目,加大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支持力度。中小学校是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节点,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制定学校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围绕目标和规划开展校本研修,支持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落实全员信息化培训学分要求,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三)建立主动应用机制。
要出台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激励措施和管理办法,以及规划本县(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工作,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学分,建立推动学校与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相关制度等。
(四)做好监管评估。
教育局将结合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现场检查的方式,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质量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导体系。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xx〕1号)《xx省教育厅关于印发〈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x教函〔20xx〕266号)和《xx市教育局关于印发〈xx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x教函〔20xx〕89号)文件精神,为全面提升我区中小学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现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实施方案公布如下:
通过对区域骨干培训团队、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学校信息化骨干教师团队的专项培训,全面完成我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每人不少于50学时(其中线上课程不少于20学时,实践应用不少于30学时)的全员培训任务。建立协同培训机制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机制,构建“实践、实证、实效”的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整校推进混合式研修新模式,提升管理团队的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团队的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创新发展。
建强区级研训团队;
以校为本,整校推进,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含所有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园、中职学校、特教学校以及社区治理和社事局等具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序列人员和行政管理干部)。
(一)合格认定。
测评结果由20课时线上网络课程培训和30学时线下校本实践应用(其中能力点实践应用认证材料15学时,参加能力点的校本教研10学时,完成综合应用能力点课堂实录5学时)两个板块构成,认定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
(二)证书打印。
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合格证书。
培训采取“集中面授+管理实践”的混合模式。
第一阶段:20xx年1—4月,xx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管理办公室(简称项目办)组织专家对学校信息化团队进行政策解读与理念更新。
第二阶段:20xx年4—8月,新区“项目办”对试点校参培教师情况进行摸排,审核“整校推进”方案,进行全体管理员培训。
第三阶段:20xx年9—12月,基于试点经验总结,组织学校教师(人数约为全区教师总数的60%)参与培训,初步形成区域精品应用成果。
第四阶段:20xx年3—6月,组织余下学校教师开始进行项目实施,完成合格认定,形成可推广应用成果。
第五阶段:20xx年6—12月,对全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工程进行全面总结,打印证书,梳理各校优秀教学案例、课堂实录、个性化学科教学模式等实践应用成果。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2、加大经费预算,确保经费投入;
3、开展督导评估,营造良好氛围。
很有幸参加了本次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为了能让本次培训有所收获,我制定了如下的自我研修计划。
通过诊断测评,我觉得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还非常欠缺,平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也是偶尔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开展教学,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还急需提高,测评中我感到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希望在此次培训中我能收获多多。
1.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2.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熟练应用于日常教学之中。
1.严格按照本次研修的日程安排进行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
2.除统一安排学习外,自己找时间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实践。
3.坚持在学中练,练中学,切实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保证学习时间,坚持每天至少学习1-2小时,
5.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不懂的地方及时通过上网查询或向专家、同行请教。
6.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我参加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习。为了能让本次培训学习起到真正的实效,真正让自己获得一定的进步,我制定了一套研修方案。
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1、聆听请教。
对讲解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2、反思提升。
(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2)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软件、数字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3)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4)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积极学习。
(1)每天利用12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4)(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1、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技术支持。
2、通过研读学习方式的转变案例,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理论支撑。
3、通过对身边师德故事的学习以及自我的反思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情感支撑。
2、研读学习方式转变的案例,主要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学习、课外学习。
3、学习身边的师德故事,主要学习媒体宣传的典型的师德故事以及学校真实发生的师德故事。
1、积极参加坊内探究活动,讨论分析校本研修课题。
2、按时记录自主学习心得做好积累。
3、写一篇论文对研修成果进行总结,分享成果。
1、自觉转变教学方式,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自我情感认识。
2、能够掌握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3、写一篇研修成果论文。
本次国培计划,很荣幸能够和大家一起在研修二班进行学习,真正能够从信息技术培训中学到知识,为了能够让培训落到实处,让自己真正的学到知识,特此制定本次研修计划。
在培训前,认真阅读关于培训的要求,遵从领导安排,按时入班报道,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做好培训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培训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研修培训与学习,能让我深刻意识到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中,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我的信息技术水平还需要提高,在本次的国培中,我一定会认真学习,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生活相结合,用信息技术改变我的教学方式,真正的让信息技术改变教学生活。在培训后,及时总结,让自己真正的能够从研修中学到知识,并多和他人进行交流,取长补短,让自己通过培训受益。
通过此次培训,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使用小组合作、教师有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有效的改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全面培养学生,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方案(模板19篇)篇十二
今年,有机会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我十分高兴。通过培训,不仅能提高自己信息技术能力水平,而且还能应用信息技术构建有效课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以,我打算下功夫学好培训的所有课程内容,真正学到一些信息技术,学以致用,让课堂教学变得更精彩,用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启迪学生,使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认真学习各个阶段的课程内容,按考核的要求高质量完成作业任务,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培训学习与课堂教学结合,把信息技术与自己从事的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让技术服务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习所有推荐的选修和必修课程,对部分课程进行反复学习,摸索研究,争取学到更多的东西,使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有一个大提升。
1、研读网络培训资料。采取通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式,结合自身的成长需求,认真研读教材,学后做到及时反思,认真完成作业。
2、积极互动,参与网上讨论。围绕学习内容和进程,积极参与讨论,思考预设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分享同伴的认知,感悟专家的点评。
3、积极尝试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提升能力。
4、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每天先看课,边学边实践练习。如果这样不行,先通览课程一遍,明确学习的内容,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学习,有针对性地请教专家同行。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教育事业的不断前进,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要求也日益提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从心里越来越觉得学习并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了使自己的学习更有目的性,更有实效性,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学习计划:
我们知道,不论学习什么,技术也好,知识也好,最困难的环节就是能否转变思想,付诸行动。所以我首先从转变自己的思想做起,为了能够更快地转变自己的思想,我一方面自觉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报纸,一方面主动地运用电脑,操作电脑,哪怕是一些最简单的也绝不放弃。
“以一带五”活动,就是一名资源教师带领五名非资源教师,帮助他们学习、掌握并运用信息技术,运用教育资源,这可是难得的好机会啊!是绝对应该积极参加的。我准备珍惜每一次的活动,认真聆听资源教师的讲解,细心领会资源教师的操作,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困难,要向资源教师主动请教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效益。
要真正让信息技术走进自己的生活,走进自己的教学,走进自己的课堂,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的意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的频率。哪怕是运用word打印一两道习题,一两篇心得体会,运用powerpoint制作几幅幻灯片。刚起头,重要的不是你一口气要学会多少,重要的是要坚持学,要不断用,要有进步,要有提高,否则,便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便“欲速则不达”,因为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以上就是我的学习计划,相信在计划的帮助下,在学校资源教师的带领下,我运用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的本领会一日比一日增强,自己的教学实效也会一日比一日提高。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方案(模板19篇)篇十三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两天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这次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现代教学理念下的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应对教育技术能力的相关考试,网络课程以及教育技术的意义等方面。培训由三位专家和两位优秀的一线教师进行授课,虽然培训的时间不长,但培训给了我很多启发,使我对教育的观念有了新的认识,在诸多方面取得了收获。
首先,明白了现代教学理念下的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现代的教育,不再是昔日“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观念了,而是要求教师“发展型、研究型”教师,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创新。通过这次培训,我明白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不仅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教的工具,而应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的工具,应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起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其次,培训让我明白了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我们应该做到:第一,必须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起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学习模式;第二,必须以“最好的效益”为目标,促进“学会学习”;第三,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发人的潜能,解救人的尊严为出发点,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三,明白了如何应对教育技术能力的相关考试。在如今的信息时代,教育教学技术是教师们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面对教育技术能力的相关考试,我们不应该采取回避的态度,而应该积极面对,努力考取相关证书,只有取得证书,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自己才能得到提高。
第四,懂得了网络教学与网络教育的概念。网络教学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基于网络条件下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网络教学不仅使学生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获得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接受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而网络教育就是让计算机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达到教育的最优化。
第五,明白了教育技术培训的重要性。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掌握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
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争取做一个优秀的教师。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方案(模板19篇)篇十四
为我参加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习。为了能让本次培训学习起到真正的实效,真正让自己获得一定的进步,我制定了一套研修方案。
3、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1、聆听请教。
对讲解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2、反思提升。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软件、数字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积极学习。
1、每天利用12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4、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研修目标。
1、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技术支持。
2、通过研读学习方式的转变案例,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理论支撑。
3、通过对身边师德故事的学习以及自我的反思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情感支撑。
学习内容。
2、研读学习方式转变的案例,主要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学习、课外学习。
3、学习身边的师德故事,主要学习媒体宣传的典型的师德故事以及学校真实发生的师德故事。
实施计划。
2、积极参加坊内探究活动,讨论分析校本研修课题。
3、按时记录自主学习心得做好积累。
4、写一篇论文对研修成果进行总结,分享成果。
预期成果。
1、自觉转变教学方式,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自我情感认识。
2、能够掌握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3、写一篇研修成果论文。
本次国培计划,很荣幸能够和大家一起在研修二班进行学习,真正能够从信息技术培训中学到知识,为了能够让培训落到实处,让自己真正的.学到知识,特此制定本次研修计划。
在培训前,认真阅读关于培训的要求,遵从领导安排,按时入班报道,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做好培训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培训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研修培训与学习,能让我深刻意识到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中,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我的信息技术水平还需要提高,在本次的国培中,我一定会认真学习,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生活相结合,用信息技术改变我的教学方式,真正的让信息技术改变教学生活。在培训后,及时总结,让自己真正的能够从研修中学到知识,并多和他人进行交流,取长补短,让自己通过培训受益。
通过此次培训,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使用小组合作、教师有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有效的改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全面培养学生,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方案(模板19篇)篇十五
通过对信息技术、学习方式转变和师德故事的自主学习,进一步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课程进行研修。
1、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技术支持。
2、通过研读学习方式的转变案例,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理论支撑。
3、通过对身边师德故事的学习以及自己的反思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情感支撑。
1、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主要学习word文档的`编辑、图片的编辑、视频的编辑、flash模板的制作、微电影的制作。
2、研读学习方式转变的案例,主要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学习、课外学习。
3、学习身边的'师德故事,主要学习媒体宣传的典型的师德故事以及学校真实发生的师德故事。
1、每天按要求学习网络国培课程。
2、积极参加坊内探究活动,讨论分析校本研修课题。
3、按时记录自主学习心得做好积累。
4、写一篇论文对研修成果进行总结,分享成果。
1、自觉转变教学方式,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自己情感认识。
2、能够掌握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3、写一篇研修成果论文。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方案(模板19篇)篇十六
运用新的思想、新的知识、新的信息技术来武装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实践自己发展的空间奠定扎实基础。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同时也要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3、立足课堂,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反思教学的实际成效。探求成功的教学模式,思考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
4、提升业务,乐于动笔,扬长补短。正人先正已,育人先育已,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从而转化为教学的动力之源。
5、时刻不忘调整心态,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面对学生。
1、网络平台,积极学习研讨。每天浏览教师研修网,进行网上交流和研讨。利用网络写教学日志,从而不断反思进步。
2、认真听课评课,积极备课做课。利用网上研修的.机会,学习提高。通过网上研修与自身实践,逐步提高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艺术。
3、积极参加培训,潜心学习研讨,认真参与小组活动,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积极向专家请教,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充分利用好每次学习机会。
4、学习专业知识,拓展视野,提升素养。在提高自身业务的同时,通过多学习多交流来寻求教学的新起点。
5、深入开展校本课题研究。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网上研修的心得渗透在具体的教学之中。充分运用团队优势,开展集体备课,集体研讨,相互学习来提高教学实效。立足教学实际,解决当前教学难题,以研促教。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方案(模板19篇)篇十七
按照学校的安排,我参加了“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学习,虽然是远程培训,但收获颇大。在培训中聆听了各位专家精彩纷呈、风格各异的讲座,观看了名师娴熟精湛的课堂实录视频,他们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恰到应用,让我受益匪浅。这次培训,提升了自己在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这次培训的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通过这次培训,我了解了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变革,让我对信息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我树立了“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理念,我明白了信息技术使教育教学赋予更多的内涵,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使我的课堂更具活力,使我们的教学更具实效。
这次培训我认真学习了必修和选修的全部课程,做笔记、做作业、与同行交流,实实在在地学到了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在课堂上我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学之中,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死板无味,无精打采的教学气氛。教师和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整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信息技术的应用,确实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通过学习,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将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学会从网上等多种途径下载视频、图片、flash等资源,以及截取网页和视频等,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技术操作,从而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光是翻阅书本、备课写教案,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网络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开展教学。
在这次的培训学习中,通过看专家的讲座、名师的课堂教学视频,与同行的交流,我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我将以此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我会继续学习深化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更好的运用信息技术指导教学。应有的贡献。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方案(模板19篇)篇十八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在一个人一生的教育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新时期,广大家长对孩子越来越关心和爱护,因此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在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下,幼儿教育也不断改善教育形式和提高教育水平,在幼儿教育中逐渐融入了现代信息技术,它生动的表现形式改变了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手段,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打破了传统的家访形式、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电话联系等家园联系和沟通方式,为家园合作交流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一、信息技术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要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而计算机教育责任利用它丰富多彩、有趣、悦耳、生动的画面和声音,循序渐进的智力游戏架构和平等对话对话式的交流,能使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增强幼儿探索的欲望。同时,也能培养幼儿的主动参与精神和创新精神,使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去自然的认知事物、感知事物。以达到学习各种知识的目的,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现代信息技术改变的幼儿园教师的思想理念。
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教师的思想理念。首先,教师从陈旧的教学观念中走了出来,树立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确立了现代人才观和科学教育质量观,在教学中尊重幼儿个体差异,训练幼儿的创新思维,从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掌握了基本的现代信息技术,学会了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学会了制作网页,建立网站,撰写自己的博客等,并具备在教育教学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包括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网上操作能力等。再次,教师学会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弥补教学中感兴趣材料不足的缺陷,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学习的兴趣。
三、多媒体推动了家长与学校的及时沟通。
我们知道,幼儿教育阶段的学生年龄通常比较小,学生的一切活动都要在家长或老师的监督下开展。因而,家长会或家访等活动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由于各种理由,家长总会有缺席的情况,为了避开这种理由,建立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紧密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状况。这时候我们通过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老师和家长之间建立一个班级qq群或微信群,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及时交流和沟通,同时老师也可以上传一些幼儿教育资源,幼儿一日活动的图片,从而家长能够实现幼儿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了解幼儿在园内的生活状况。总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幼儿教育中,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般来讲,幼儿园的课堂教学是充满趣味、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孩子们在欢快的气氛中学习浅薄的知识并获得成长。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气氛和环境,就要通过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展开教学工作,而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形式又依托现代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来实现。我们知道幼儿自身的特征,爱玩、好动、对未知的事物感兴趣。基于以上特点,我们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幼儿教学中来。举例来说,当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首先在大屏幕上给学生放出来,并配之相关的图片,让学生们在听觉和视觉的结合中,慢慢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和感情。动听的声音再加上美丽、生动的画面,让学生们逐渐沉浸在视听享受中。如我们在小班音乐教学《走路》时,把歌曲中小兔、小鸭、小乌龟和小花猫的形象用生动的图片呈现通过多媒体的教学形式,把枯燥的教学内容通出来,并配上它们走起路的动态姿态,幼儿在学习时被生动的动画吸引,十分投入,于是很快就能跟着节拍唱起来。教学中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把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五、信息技术与其他内容的整合,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的影响。
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孩子的性格。在幼儿活动中,通过计算机设计一些游戏情景,发出语音提示及问题,让孩子沉浸在游戏中,大胆回答问题。还有屏幕上美丽的画面,悦耳的声音、生动的卡通形象,能调动幼儿的兴趣,促使孩子积极思考,在获取大量信息基础上,孩子会自发地去发现、探索、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还有些游戏需要两个孩子共同完成,在完成过程中孩子们相互帮助,团结协作、自由讨论,体验计算机虚拟游戏的快乐,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其次,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语言表达。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计算机程序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并能积极应答的情景。如形象生动的卡通和优美的提示语言,反复进行情景对话,帮助幼儿复述故事,熟悉儿歌内容,寓教于乐,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教师选择适合的软件,通过幼儿与计算机的交互作用实现教学目的。
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改变了教师陈旧、呆板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用生动的表现形式让幼儿感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用信息技术与其他内容的整合,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也打破了传统的家园联系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方便的推动了与家长的沟通。现代信息技术的到来,为幼儿教育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方案(模板19篇)篇十九
在我踏入信息技术的领域之前,我一直认为我已经掌握了足够的信息技术能力。然而,在我参加了这次的培训之后,我意识到我的知识储备还远远不够。
这次的培训是由我所在公司组织的信息技术部门提供,为期两周。培训的内容涵盖了最新的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如何有效地使用新的工具和软件,以及如何解决信息技术问题。
我对于这次培训的体验感到非常满意。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的信息技术知识,而且还与同事们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在培训期间,我们每天都有新的挑战和新的知识。这让我感到非常兴奋,因为我知道我即将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
总的来说,这次的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我不仅提升了我的信息技术能力,而且还得到了许多新的启示和启发。我对于未来充满了期待,我相信我将会更加成功地应用我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