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能够为我们提供写作思路和结构,使我们的作品更加规范和有条理。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它们涵盖了不同题材和领域,相信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焦点访谈党员事迹观看心得(精选22篇)篇一
李兆雄是中铝集团的一名普通纪检干部,他用43年的生命轨迹,描绘了一名忠诚的共产党员应有的责任担当。李兆雄同志是我们纪检干部效仿和学习的榜样,他的事迹如涓涓细流澄澈涤荡着每个人的心灵,于润物无声中,感动、激励着我们拼搏奋进,使我们对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有了形象的、深度的认识。新时代下,作为企业的纪检人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向李兆雄同志好好学习,学习其过硬的政治素质、刚正不阿的敬业风格、敢于担当的工作作风、严于律己的创业本色。
李兆雄同志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其政治品格广为褒赞。政治素养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应该具备的首要素养,是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过硬的政治素养,就是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重要是的是对党忠诚,做到政治立场坚定,把党的政治要求内化为政治标准的实践。我们要切实向李兆雄同志学习其过硬的政治素质,他在纪检监察战线上一干就是20xx年,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都要时刻铭记自己始终是一名共产党员,时刻铭记党章党规,做到立场坚定、信仰坚定。
李兆雄同志对事业刚直不阿、秉公执纪,其敬业风范流芳千里。马克思曾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要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共产党人生活中的第一需要。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尽责做好本职工作,是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李兆雄同志从事纪检工作20xx年来,身处反腐败斗争的风口浪尖,不仅常常遇到当事人的蛮横对抗,也经常遇到说情风、关系网的干扰,面对金钱的诱惑,他从未动摇。作为企业纪检干部,要严守规矩,树立“不履行职责是失职,履行不好职责就是不尽职”的事业观,要始终保持敬畏态度和负责精神,守住红线,维护企业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李兆雄同志在履职上敢于担当、履职尽责,其工作作风受人敬仰。习近平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新时代下,企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风险,发展挑战日益激烈,尤其是建筑企业领域,面临的各种压力和挑战异常严峻。作为企业党员干部,必须要有责任担当,要找准自己的位置。
李兆雄在廉洁从业上严于律己、淡泊名利,其从业本色永葆常青。“打铁还需自身硬”,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有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要以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严格要求、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切实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作为纪检人员,要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四风”,严格遵守各项廉洁自律规定,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做好表率。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心中”。李兆雄同志用忠诚、干净、担当的榜样人生,为我们作了崇高的思想引领。“对党忠诚、恪尽职守、廉洁自律、精研业务”是他给予我们学习的职业操守与敬业风范。我们要学习李兆雄同志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要像李兆雄同志那样,不论干什么,不管在哪个岗位都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真抓实干,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无私奉献,奉献出党员干部应尽的那份责任。
焦点访谈党员事迹观看心得(精选22篇)篇二
连日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用科学技术改变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落后面貌的事迹,在云南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热议。
时常陪着朱有勇到处考察的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乡长龚老五讲起朱有勇,一脸钦佩,“在朱院士的带动下,我们老百姓走向现代的科技生产方式,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
“他把自己的专利无偿献出来,为当地的脱贫攻坚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澜沧县扶贫办副主任李平感慨。
12月2日,云南农业大学组织师生集中观看了朱有勇的先进事迹。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委书记吴伯志动员全体师生向朱有勇学习,“勇登科学高峰,扎实耕耘大地”。
“学习朱有勇院士,就要学习他把个人的人生追求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大潮中。”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彭德远说。
朱有勇的事迹感染着莘莘学子。云南农业大学学生玉应罕说:“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传承和发扬朱院士的精神,胸怀家国,脚踏实地,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云南师范大学学生王艾菲说:“不管将来在哪个岗位工作,我们都要做一个勤奋敬业、心系人民的人。”
焦点访谈党员事迹观看心得(精选22篇)篇三
年过八旬的钟南山,明知疫情严峻,却硬是挤上餐车,向着最危险的地方去。报告会上,他送出这样的寄语: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
在报告会的现场,他直言,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医疗工作者,能够得到“共和国勋章”,非常激动,但更多还是考虑到“责任”两个字。他回忆起9月8日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领导人和大家握手交谈的场景,“我跟领导人讲的第一句话是,领导人,我要请战!我们一定要争取建立一个更有时效的、更有战斗力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平台’。”
“领导人对我说,‘很好啊!’这也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钟南山说,“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是伟大抗疫精神的高度总结,其中他体会最深的是“生命至上”。
报告会现场播出一张照片,是广东援鄂医疗队的几名护士,在得知获批参加援鄂医疗队后,为了减少感染,全部剃了光头,几名女孩在一起非常开心地照了个相。钟南山说,从照片中看到了感动。
更让他感慨的是,经过9个月的抗疫洗礼,很多年轻人懂得了人生的追求就是要对国家、对老百姓作出贡献,要报效国家。今年的高考,很多省报考医学的毕业生大幅增加,孩子们知道学医很辛苦,但是他们通过抗疫更懂得了当医生的价值。
钟南山说:“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我们现在正逢盛世,也将进入更美好的盛世,我们要加倍努力,为建好呼吸疾病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平台,为进一步战胜新冠肺炎和防控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贡献我们的力量。”
在武汉保卫战之后,各条战线上的抗疫英雄们在此齐聚一堂,被钟南山院士形容成“老朋友的相聚”。“特别开心,因为我们的目标一致。”钟南山说:“我们不能够就此停止,因为现在的疫情还是比较严重的,特别是周边,所以我们在科研、在防治的水平上都要做更多的努力,为全世界贡献更大的力量。”
焦点访谈党员事迹观看心得(精选22篇)篇四
“经南部战区陆军党委研究决定,给你记一等功1次。现在,为你颁授奖章和证书……”11月24日,一场特殊的授奖仪式在排雷英雄杜富国的病房中庄重举行。10月11日下午,中士杜富国在雷场作业时让战友退后,独自处置不明爆炸物,突遇爆炸,下意识地向身后战友那一侧倒去,英勇负伤,失去了双眼和双手,荣立一等功,英雄背后留下一方净土。生活在和平年代下的我们,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当向那些为民负重前行的英雄致敬,更要力行致远。
负重前行当牢记宗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若心中没有人民、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便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党员干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密切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负重前行当勇于担当。桥的价值在于承载,人的价值在于担当。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折射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崇高境界,体现着“在其位,谋其政”的责任精神,彰显“知其难为而为之”的无畏气概。于党员干部而言,“敢于担当”是一种优秀品质,习近平总书记也非常看重这一点,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领导干部要敢于真干事就要坚持不推诿扯皮,做“太平官”,遇事不回避、不躲避,直面问题的存在,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负重前行当履职尽责。“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努力增强责任意识、作为意识,不断改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无论担任什么职务、工作在什么岗位上,都必须在其位谋其政,立足本职,勤业敬业,为国家、为人民谋取更多的利益,始终以身作则,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新时代的满意答卷。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生活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有人为你负重前行,美好蓝图变为现实,需要无尽的付出,不尽的努力。作为党员干部,在新时代的航船上需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牢记为民服务宗旨,扛重担,接重任,带着使命负重前行。
他这样书写青春答卷——记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英雄战士杜富国。
云南省麻栗坡县猛硐乡,复耕的山林间种下生活的希望;。
重庆西南医院,复健中的杜富国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
两个不同的时空,一个同样的感受——平安即是心安。
而这份心安,来得非常不易。
时针拨回到月11日,麻栗坡县猛硐乡老山西侧还是一块“禁区”,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的排雷战士们一如往常匍匐在山林间,从一寸寸焦黑的泥土里仔细排查雷弹的踪迹,杜富国也在其中。当他正准备将埋藏地下30多年的地雷取出时,伴随着一声巨响,爆炸夺走了他的双手和双眼,而他在负伤前对战友艾岩说的那句“你退后,让我来!”也久久回荡在这片土地上,回荡在人们心中。
“你退后,让我来!”是青春的无畏。
在医院特殊装置的跑步机上,以13分08秒的时间跑完3公里,杜富国开心得像个孩子。
负伤以来,他再也没有这么痛快的跑过。
经过半年积极治疗,杜富国身体的各项功能正在逐步恢复。
“受这么严重的伤,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快速恢复,简直就是奇迹。”西南医院康复科主任刘宏亮说,治疗的每一天里,杜富国都在刷新恢复纪录。
显然,失去双手和双眼的巨大创伤并没有打败英雄心中的“无畏”,且这份“无畏”一直与他并肩前行。
6月,中越边境第三次大面积扫雷启动,入伍5年的杜富国第一时间给连队党支部递交了请战书,申请到边境去当一名排雷战士。经过层层筛选,杜富国如愿进入扫雷队。
刚刚进队,杜富国就遇到了一个大难题,“想上雷场,还得过了专业知识考试才有资格。”
第一次专业理论考试,32分,全队倒数。
考试受挫,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杜富国变成了“书虫”。他很清楚,扫雷是高危作业,专业知识是上雷场的“敲门砖”,是扫雷兵的“保命经”,为了早日上雷场,他开始了“士兵突击”。
“看书看到部队熄灯也不罢休,打着电筒躲在被窝里继续看。”队友们知道,“这小子”不服输。
凭着“一定要上雷场”的决心,杜富国硬是从32分慢慢增加到70分,再到90分,直至完全合格。
如愿进入雷场,穿上了心心念念的防护服,杜富国身上的劲儿更足了。
队友们给杜富国取了个“雷场小马达”的外号,因为即使面对雷场这么艰苦的作业环境,就算连续8小时不休息地排雷,杜富国总有使不完的劲儿,总是抢着干,总是冲在最前面。
“你下来,让我上。”队里灯泡坏了,有基本机电知识的杜富国总是当仁不让地揽了下来;。
“你让开,让我来。”队里装盛雷弹的沙箱不够用,杜富国挽起袖子一做就是一天……。
“你退后,让我来!”浓缩成为了青春的无畏。
“你退后,让我来!”是军人的担当。
麻栗坡老山主峰西侧,坝子村的山巅上,57岁的村民盘金良用竹子和木头搭建起了一间简易房屋,用来堆放劳作的工具。
屋后山坡,曾经是一块雷场,如今已是盘金良的耕地所在。
“杜富国就是在这片雷场受伤的。”每每说起这段往事,盘金良总会哽咽。
年11月16日,扫雷队的官兵们用“手拉手”方式,趟过已无雷患的雷场,将这片土地交给边疆人民耕种。期待已久的盘金良立即到乡政府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领来油菜种子,播撒在这多年未耕的山坡上。
今年,盘金良在山坡上种下了草果,以及一亩多地的南瓜,放养的30多只跑山鸡也快下蛋了。
“可惜他离得太远,不然抓两只鸡给他补补身体。”盘金良的心里多想让杜富国知道,这片土地生机勃勃。
而昔日,云南边境,尽管战火的硝烟早已经消散,但在山脊、沟壑、林地深处,战争遗留的地雷、炮弹、手榴弹等雷患无处不在,许多当地人因为误入雷区导致炸伤、炸残、炸死。
“蚂蚁爬进去,也被炸成粉。”当地人略显夸张的说法,却道出了雷区的危险程度。人人都知道离雷区越远越安全,但却有这样一群人,朝着雷区不断挺进,同雷患面对面,与死神“掰手腕”,杜富国也在其中。
在扫雷队的3年时间里,杜富国的午饭基本在野外吃干粮,没有餐桌,没有热水,没有午休,而这也是每一位排雷战士们的常态。
“大队官兵人均进出雷场700余次,徒步3000多公里,搬运扫雷爆破筒和其他各类扫雷装备物资器10余吨,磨破迷彩服3套、磨坏作战靴5双,扫雷防护服和扫雷靴绝大多数破损。”在杜富国的记忆里,最深的记忆点就是一连串永远不可能忘记的数据。
环境艰苦,咬咬牙能挺过。凶险诡异的雷场是更大的挑战,考验扫雷官兵的毅力和胆量。
在老山地区,地雷和爆炸物种类繁多、交织混埋、辨识难度大。由于布设时间久远、雨水冲刷、山体滑坡等因素影响,造成爆炸物性能改变、位置移动,甚至被植物根须包裹,排雷难度和危险性极大,战士们脚一滑,甚至一块石头滚过,都可能引爆地雷。
走的是阴阳道,过的是鬼门关,拔的是虎口牙,使的是绣花针,每一项都酝酿着危险因素,每一项都在检验着排雷战士。
3年的时间,杜富国排除了2400多枚爆炸物,与“死神”擦肩而过上千次,他不仅没有退缩,还是一次又一次的走进雷场。
原因只有一个,他是个军人。
“是部队为我们培养出这么好的一个儿子。”杜富国受伤,父亲杜俊伤心之外更多的是骄傲,他深深感受到了儿子身上的军人担当。
“你退后,让我来!”正是军人担当之所在。
杜富国观后感想。
为学习“全国自强模范”“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陆军首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时代楷模”遵义籍排雷英雄杜富国同志“让我来”的担当精神,同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茅垭中心学校组织师生于5月22日晚上21时观看了《时代楷模发布厅》杜富国同志先进事迹发布仪式。观看分两类进行,一是走读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在家观看;二是住校师生集中在学校会议室观看。
杜富国是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战士。2018年10月11日,杜富国随队参加排雷作业时,危急时刻冲锋在前,为保护战友身受重伤,失去双眼和双手。杜富国是红色老区培养出的优秀儿女,是用生命担当使命的新时代英雄战士。杜富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充分彰显了忠诚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民奉献的家国情怀,敢于担当的进取精神,直面磨难的刚毅品格,书写了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铁血荣光。
老师和同学观看后,都深受教育和启迪。老师们纷纷表示,在工作中一定要有担当、敢担当,把人民放在心中,把使命扛在肩上,用奋斗书写人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同学们在观后感中写道:“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就应该勤奋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为报效祖国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焦点访谈党员事迹观看心得(精选22篇)篇五
他的名字烙在人民心里,他的功勋祖国永远铭记。他是祖国土地的守护者,他是保卫人们安全的英雄。他就是扫雷英雄——杜富国。
2018年10月,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在最后一个雷场进行扫雷作业。组长杜富国及战友艾良发现一颗当量大,危险性极高的弹体,这时,杜富国命令艾良:“你退后让我来。”当杜富国小心翼翼地趴在地上拨开泥土时,“轰”的一声,弹体爆了,而杜富国下意识的倒向两三米外的艾良,正是由于杜富国的舍生忘死,战友艾良仅受了皮外伤。可杜富国自己呢,防弹衣被撕成碎片,全身血肉模糊。经过了三天三夜的抢救才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可却永远失去了双眼和双臂。醒来的第一句话,是关心战友如何。杜富国用特殊的方式向老百姓说明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安全的。
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写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而杜富国正是这样的英雄,从小家到大家,从自我到超我,他无私地坚守着岗位,完成了肩上背负的使命。
“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毫不畏惧,完成最后一个扫雷作业后,战友们手拉手趟过雷场,完成土地的交接仪式。可以杜富国再也无法与战友们一起执行任务,无法看见祖国的大好河山,但他的精神永远都在,它勉励着战友们。“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当杜富国站上《感动中国》的颁奖台,每个人的心中都是感动的,掌声传遍舞台。扫过雷的雷场变成了农田,撒上种子,结出果实。这样的男儿,顶起中国的一片天,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安全,越来越安心。
作为一个个体,我们都应该向英雄奉献自己的敬意。英雄们用血泪换来的安全、繁盛,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
无论世界怎样变化,总有人把信仰放在利益上面,把大家放在小家之前,实现超我的精神。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人类英雄,也不必让每个人都去做人类英雄,但我们应该尊敬人类英雄。
致敬扫雷英雄——杜富国!
最近一段时间,看到了杜富国的光荣事迹,让我想到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曾说过:“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扫雷英雄杜富国”就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诠释什么叫“舍生取义”,他在关键时刻对战友轻轻说了一句:“你退后,让我来,离我远点”!随后,爆炸冲击波和大部分弹片冲向了他,他失却了仰望星空的双眼,失去了匍匐前行的双手。他用自己的身体扫除了黑暗,给我们留下了光明。
面对危险的时候,我不信他的心里是不害怕的。他是尽管害怕,仍能迎难而上。就如他现在,正坚强面对失去双手的现实。他躺在病床上,蒙着双眼,试图保持良好心态,偶尔还会开一两句玩笑。
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杜富国的意志是钢的、是坚强的,他把热血洒在了那一片平静的土地,他把青春奉献给那一生执著的信仰!杜富国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军人的初心和立志当高远的先进做法,他也身体力行努力实践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优秀作风。
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科技工作者的初心是为创新事业找突破,为中国经济添动力;青年学子的初心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成就自己而努力。每个人均有自己的初心,应该坚守自己的初心并身体力行。
杜富国,你是好样儿的,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你虽然失去了双眼和双手,但请让我们来做你的眼睛和拐杖,让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奋守纪,恪己奉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丹心报祖国,赤诚为民富。
杜富国——又一个英雄的故事在云岭大地、军营内外被人们争相传颂。
面对险象环生、突如其来的险情,是把危险留给自己,还是考虑自身安全。杜富国,这名90后战士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者,为了保护战友,不幸英勇负伤,失去了双手、双眼。杜富国的选择,令人感概,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人生总是面临诸多选择。选择需要志向。习近平总书记讲,“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
入伍以来,杜富国始终把忠诚和信仰镌刻在灵魂深处,把使命和责任矗立在南陲边疆,把青春和热血挥洒在扫雷战场,不怕艰难困苦,不畏伤残牺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务面前、关键时刻、危急关头,用一次次“让我来”的铁血担当,诠释了当代革命战士坚决听党指挥、勇于献身使命的铮铮誓言,彰显了在习近平强军思想哺育下新时代青年官兵投身强军、建功时代的自信自觉,展示了新一代革命军人为祖国为人民敢于牺牲、乐于奉献的时代风采。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杜富国面对这牺牲的危险,挺身而出、英勇无惧,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忠诚、恪尽职守、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用宝贵生命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誓言,杜富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践行者,是用生命践行入党誓词、用奋斗书写时代篇章的光辉榜样。
5月22日,赤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干部职工收看《时代楷模发布厅》播出的杜富国先进事迹。遵义籍扫雷英雄杜富国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他的事迹诠释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一句你退后、让我来!充分体现了他的使命意识、担当精神和顽强意志,他的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我奋勇前进。”市场监管局党员干部王修成说。
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杜富国为了扫雷奉献自己的青春乃至身体,像他这样的人还有许多许多,我们应该要大力弘扬他们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汇聚个人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奉献力量。
杜富国,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的一名普通战士,在最危险的时候,毫不犹豫用血肉之躯将战友护在了身后,年仅27岁的他,看到这个世界的最后一面却是冰冷无情的火光。写到这里已情难自禁,看到你伤后坚定的样子,既心疼,又已深深折服。富国,我们永远记得你最帅的模样,记得你排雷后像个小孩开心的微笑。
时间拨回到2018年10月11日,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日子,你重复着每天的排雷工作,却不曾想突遇爆炸,在这危急时刻,你用身体换来了战友的平安,自己却失去了双手和双眼,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军人的勇敢与担当,温暖和感动着世界。当你听到中越边境扫雷云南段最后一块深排雷场被彻底搜排完毕并移交给边境百姓这一消息的时候,躺在病床上的你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是“边境扫雷人”的责任担当,更是中国军人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在我知晓杜富国同志先进事迹的那天夜里,我思忖了很久,我们党员干部应该从中领悟到什么,或者说学习到什么。
敢于担当,做迎接挑战的勇敢者。危急时刻的一句“你退后,让我来”,短短六字,蕴含了多大的能量,需要鼓足多大的勇气。年轻的杜富国在危险面前的大无畏精神,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发出的一声长啸,“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无不使人动容,深深折服。“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富国同志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无悔的青春赞歌,悠扬又响彻云霄。作为同样充满激情想干一番大事业的年轻人,杜富国不惧挑战、敢于担当的力量推动着我们勇往直前,特别是“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精气神,鼓舞着青春的我们,行荆棘路,做勇敢者。
心系百姓,做干事创业的有心人。富国心系饱受“雷”害的边境百姓,立志为人民扫除最后一片雷场;我们党员干部心系基层百姓,感受百姓冷暖,了解百姓疾苦,解决百姓困难。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是使命,是责任,是交代。中国共产党人要时时做到为民着想,与人民同甘共苦,才对得起人民的信任与期待。如今,人们去兰考看到焦桐怀念焦裕禄,望见大亮山蓊郁的林场想念杨善洲,看到政和欣欣向荣的新区建设,自然想到廖俊波。这些甘为“樵夫”的共产党人,把群众利益看得比天大,为民披荆斩棘,树立了一座座不朽的时代丰碑,留给后人瞻仰、学习。总而言之,干部干得好不好,百姓心中那杆秤明白着呢。
富国,记住你最帅的模样,那是属于你无悔的青春;胸前的军功章熠熠生辉,那是对你伟大事业的嘉奖和表彰;被守护的那一方土地的百姓的笑与泪,更是对你人生的无上认可和褒扬。人生价值的实现有很多种,你用最壮烈的一种让我们牢牢记住了你永远帅气的脸庞。对于我们广大同样奋斗在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虽然职位有所差异,但和“杜富国们”一样,都是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而努力,“富国”精神必将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焦点访谈党员事迹观看心得(精选22篇)篇六
自走上教师岗位以来,我一直积极参加师德师风教育活动。20_年,学校在上级部门的部署下,认真开展了以"向张桂梅同志学习”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活动。在本次学习教育活动中,我一方面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学习,一方面搜集查阅相关内容,认真学习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通过集中和自学的方式,让我了解了张桂梅老师的平凡人生与非凡的业绩。从她身上,我深切的领会到一个智者和仁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看到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教书育人恪尽职守、呕心沥血的精神:治学严谨,为追求学术锲而不舍、求真务实的精神:珍爱生命、坚忍不拔,为战胜病魔而不屈不挠、积极乐观的精神。她不愧为当代知识分子学习的楷模!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用"张桂梅精神"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一、学习的主要收获。
首先,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师德师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实施,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各类学校及教师的努力下,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勇于探索的师德师风已逐步形成。但是,我们也时常看到利用讲台散布消极情绪和观点,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报道。以教谋私,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等教育腐败现象,在教育界中形成不良影响。
烙印,所以,我们更要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加以认真审视,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崇高的精神陶冶学生情操,让自己言行举止成为学生的楷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为解决这一基本矛盾,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地位。_早就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老师是整个教育事业的主导者。我们担负着科教兴国的重任,可以自豪地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面对物质利益的诱惑,也不为之动摇,扎根于教育这片热土,无私奉献,开拓进取。我坚信,在教师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岗位上,只要我们肯拼搏,一定会取得辉煌的成绩。
再次,通过学习,使我明白了提高自身师德师风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严格要求自己,用《师德八条》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二是创新观念,努力钻研,不断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新课程教育教学方法:三是继续深入_,用于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存在的不足。
在本次学习活动中,我找出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一是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在政治理论方面,对__和”____"重要思想的学习较少,不够深入,不能更好的用于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二是教研教改能力有待于提高。我始终重视教研教改对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作用,积极投身于教研教改中,但是由于教学经验不足,信息获得较少,教研教改能力提高较为缓慢,因此制约着教学水平的提高。三是与学生的交流不够深入。为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做适当的教育工作,我在课余抽出时间,深入学生的生活及家庭中,了解学生的家庭成员结构、经济状况、思想动态等。由于我所在的学校村社不集中,交通较为闭塞,家长对教育了解不够,与学生家长取得有效联系的次数较少,没能对全体学生作充分的了解。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1、确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活到老,学到老”。继续加强对__及"____”重要思想的学习;继续加强自身师德师风的学习。不断更新观念,努力探索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违法乱纪的事坚决不做,有损于教师形象的事坚决不做,勇于和身边的教育不正之风做斗争,严格用《师德八条》来规范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楷模。
3、加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今后的工作之余,尽力抽出时间,与家长取得有效的沟通,从而取得家长与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支持。
力争成为一名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的人民教师。
焦点访谈党员事迹观看心得(精选22篇)篇七
1989年,刚满20岁的_,从_历史系毕业,分配到。接到分配通知书,他告别父母,背上行李,怀着满腔热情,带着青春的梦想,踏上远航之路。下车后沿着路人所指方向,一边走一边描绘着_那宽阔的操场,高耸的教学楼。可是到了目的地,只见一堆堆如山乱石后,有四、五排低矮的平房,他立即怀疑是不是走错了地方,满腔热情刹时泄去了一大半。穿过乱石堆,到学校报了到,开始了艰辛的教学生涯。十多年来,他用所学的知识,做人的道理,辛勤的劳动,耕耘于教坛,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挥洒青春,无怨无悔。
教书育人育英才桃李芳。
_爱岗敬业,服从学校安排,埋头苦干,先后任过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教学。十多年来,不论教什么学科,始终端正教育思想,坚持“教书育人”,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做到严格要求与爱生结合;能力培养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严谨治学与创造开拓相结合。不论节假日还是行课间,刻苦钻研,努力提高育人水平。他通过努力探索,教学方法日臻成熟,学生学起轻松、愉快,并且效果好。他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材料,融能力培养和品德塑造于知识传授之中,培养“四有”新人。
“梅花香自苦寒来”,十多年中,任过九届25个毕业班历史教学工作,向重点中学、普高、中专中师生输送400多名。他任的语文或历史学科的会考成绩,_年—_年年毕业班历史会考成绩获得原兴隆区一或二名。_年年代表兴隆区学科优秀教师,送课广佛,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1991年获得_历史优质课二等奖;_年年—_年年参加全县历史教研,为__命了3年的初中历史毕业考试训练试题,还担当了原兴隆区的历史教研指导工作;95年获区优秀教案二等奖。尽管如此,他总认为成绩是过去的,他从来未向世人眩耀,仍默默耕耘,更努力开拓,以换桃李“德技俱芳”。
捧护童心挽迷途托朝阳。
在_任过多届班主任,所任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工作中,注重严格的制度管理与情感转化相结合,仔细入微的过程管理同学生自律相结合,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齐抓共管,构建了科学的班级管理模式。首先,狠抓班干部建设,通过竟选、民主监督、设意见箱等,建设、管理和培训出了一个个优秀班委,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第二,大树正气,狠杀歪风,树立正确的班级奋斗目标和舆论导向,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和班级的凝聚力。第三,强化教育合力,同科任教师多次研究、调查,创建班报《心桥》,召开家长会、培训家长等。做到了学校与家庭、教育与教学同步共振。第四,热爱学生,曾经阻止社会无业人员对班上学生的骚扰,挺身而出而负伤。为了达到“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坏”的目标,深入“差生族”,排扰解难,鼓励他们树立信心。为教育学生进行家访,爬山涉水,一年内踏遍了__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旮旯角角。如陈俊林,家住偏远的天堡寨,距学校二十多里,因家庭和学生认为“读书无用”而逃学。他到陈俊林家,苦口婆心、耐心开导,直到晚上一点多钟才回家。真情打动,陈俊林终于又回到学校上课。有几次家访因天太黑,不熟悉路而迷路,夜沉沉、水潺潺、风习习、路漫漫。他害怕过,也骂过他自已太傻,但还是觉得“值”,无怨无悔。又如,家居双凤山上的古龙友,家境贫寒,差点辍学,_把他请到自已家中同食同住三年,最后古龙友以优秀成绩考入了松树桥中学。真心换心、辛勤耕耘,换来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慰问信、祝贺卡上的“敬爱吾师、永远铭记”;换来的是领导的肯定表扬、同行的青睐。_年年获兴隆区“德育先进”;_年—_年年均获__乡党委政府“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
高扬团旗谱新章创辉煌。
_年—1997年担任_团支部书记,他利用团队阵地,大力培养先进青年,帮助后进学生。想办法、出点子,组织各种活动,配合学校做学生思想工作。如辅导学生参加航、车模科技活动,多次获得原__、ybq二或三等奖。他主持的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抗日五十周年等专题报告会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使团队工作有声有色、红红火火,他个人多次受到上级奖励。91—96年连续评为原__乡团队工作先进个人、乡先进团支部。在工作之余,为净化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精神食粮,积极投身于创作《一个声音》、《泥土芬芳》等多篇文章在《渝北报》发表;创作《小飞机》获得重庆市“十佳少儿歌曲”称号。为弘扬渝北文化传统和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爱乡之情、同乡文化站和乡团委共同整理民族歌《薅秧歌》、《对面么妹一枝花》、《到么妹家门》等。为__教育谱写了曲曲赞歌。
德海激荡塑“四有”闯万浪。
在校长支持下,沿着既定的治德之道,他首先大力推进了德育制度建设,结合有关法律法规、先进经验和学校实际,通过充分的调查、论证、制定《_德育及管理常规》、《班主任月月考评方案》等十几个制度,使学校德育及管理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序列化道路。第二,很抓德育管理。他以班主任管理为突破口,对班主任履行职责情况和班级集体管理效果进行月月考评,与奖金挂钓,排出了吃大锅饭、平均主义、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习惯势力阻挠,最终得到了广大班主任教师的理解,支持。他按每期的德育计划,分阶段、有重点、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文明礼仪训练、心理品质训练。他特别重视德育过程管理,收集学生、教师、校外、行政监督岗,对学生的纪律、出勤、仪表等进行检查促督情况,作好记录,分析原因,督促班主任处理和学生改进。总之,德育过程管理抓得狠、抓得实。第三,大力构建德育网络,加强三结合教育。在他组织下,99年11月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制定了《_家长委员会章程》。今年春开学,组织印发有关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的有关宣传资料3000余份。在校内,协调各教研组、工会、团队、教代会齐抓共管德育,形成了科学的德育网络。
“普九”后两年的拼搏,使校风校貌骤然改观,文明礼貌蔚然成风,正如他为_所写校歌中所唱那样“文明有礼美德扬”,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大幅度减少,近两年无一重大违法违纪事件发生。现在,他仍不懈努力,正为创文明礼仪示范学校而废寝忘食。故去年被评为区“德育先进个人”在情理中。
淡泊名利、只求德馨。
“但求耕耘,不求回报”这是我对他的总体感受。他以身作则、乐于奉献。每天很早到学校,很晚归家,勤勤恳恳干工作,踏踏实实为人,无睱顾及家务及三岁小孩,偶尔遭到妻子的埋怨,只是报之以笑。节假日中,他很少在公共场所露面,从不涉足“麻将”等活动,为保质保量完成学校任务而倾注全身心。为了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去年参加了全国成人高校统一招生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到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再深造。他从不表功,淡泊名利,近几年来,他很有希望被评为中教一级教师,但他没有申报,从背后我了解到,他希望老教师们能先评上。去年,他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也许这就是对他的回报。
笔落此处,我也衷心祝愿象他一样的奇葩,在校园内默默吐芳。
焦点访谈党员事迹观看心得(精选22篇)篇八
学习杨汉军的“铁骨柔情”
20__年8月9日下午,杨汉军突发心脏病倒在办公室,因公牺牲,人生定格在55岁。他是一位近30年的“老组工”,牺牲时任武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杨汉军离开已经几个月了,但是回忆起他的点滴,干部群众依旧有说不完的话。我觉得,干部群众念念不忘的是他那坚持原则不动摇的“铮铮铁骨”和关心干部群众的“万般柔情”。
公道正派、清正廉洁是组工干部的立身之本。在一些人看来,组织部长位高权重又带有神秘色彩,往往成为一些“想走捷径”的别有用心者追随、攻关甚至围猎的对象。但对杨汉军来说,始终坚守底线、树立高线、筑牢防线,在他面前歪门邪道总会吃“闭门羹”。在省委和武汉市工作近30年,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的家在哪里,直到牺牲办理后事时,许多干部才第一次到他家。组织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和原则性都很强的工作,杨汉军用实际行动践行,组织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是按政策办事、按程序办事、按规矩办事,严于律已,防微杜渐,克已奉公。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不近人情的组织部长,却对狮子型干部“情有独钟”,为“小瑕疵”干部撑腰鼓劲。从事业出发选人用人,他考虑的是“该用谁”,而不是“谁该用”。有冲劲有闯劲干部到了“实改虚”年龄却获得重用,不因干部考察中的小“瑕疵”而影响使用……用好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用错一个人,打击一大片。杨汉军为组工干部树立了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敢于负责者负责的榜样。
敢于坚持原则有“铁骨”,对待群众却“柔情似水”。“我跟你一样,都是给老百姓做事的”,关心联系点的贫困户,关心留汉大学生的创业就业,只要老百姓需求的、村居民反映的,都是他要解决的。对老百姓,充满了感情;对选调生、大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来关爱;对人才,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官当得再大,终有一天要退下来。回首往事,最令人欣慰的不是当年有多大权力,而是你为党和人民做了多大贡献,干了几件实事。”我们学习杨汉军要学习他的群众观,把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以大爱之心,视群众为亲人,眼睛向下、身子下沉、心入群众,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
铁骨铮铮,公道正派,廉洁自律,敢于担当。柔情万般,以人为本,心系群众,追求卓越。以杨汉军为镜,比学习,比干劲,比实绩,比廉洁,争当为幸福奋斗的先锋!
焦点访谈党员事迹观看心得(精选22篇)篇九
李立毅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今年53岁。这位已经不年轻的学者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入党?这还得从17年前起步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说起。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和空间探测能力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难题需要破解。如何保障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舱外工作时的生命安全?如何提升航天器的使用寿命?科学家为此提出了一个设想,建设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相当于在地球上建一个与月球、火星等真实宇宙空间环境相似的“地面空间站”。
作为哈工大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李立毅担任工程的常务副总指挥和常务副总师。在工程正式开工以后的近五年时间里,这支队伍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为了打造零磁空间环境系统,每天凌晨,他们要在哈尔滨电网功率最低的时候做实验,因为这个时候的数据是最准确的。在同事眼里,团队领头人李立毅创造了神话般的工作时间。
李立毅为他所在的工作群起名为“七十小时”,意思是每周工作七十小时。
李立毅之所以带领团队这么拼,是因为任务紧迫。2020年,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钳制,工程原本已经谈好的进口部件合同发生了变故,原定的研究计划和工期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剑利说:“当时我也是和李院长拍桌子,我说这件事我认为根本做不下去,一年时间完不成设计,两年时间做不成这个装置。最后李院长说,我跟你一起去做,你们这块碰到任何的问题我帮你去解决。”
国家需要,再难也要克服。不忘初心使命,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这是一名共产党员最重要的品格。李立毅也把这一条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
李立毅带领团队成员按照预定目标,即将完成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的建设。项目完成后,科学家们可将中国空间站与“地面空间站”相结合,形成天地一体化国家空间环境与物质作用研究体系。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李立毅深深感受到,如果没有党员使命担当的精神、没有党组织凝神聚气、为国奉献的感召,这个超凡的任务几乎无法完成。经过慎重考虑,2020年,他向党组织递交了申请书,今年,53岁的李立毅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无论是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平凡的焊工,还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生,他们岗位不同,经历不同,但他们都在展现共产党人应有的样子。前进道路上,既有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更好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敢于担当、锐意进取、苦干实干,就一定能汇聚起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焦点访谈党员事迹观看心得(精选22篇)篇十
王xx,男,1979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xx区人大代表服务中心科员,曾获得xx区优秀共产党员、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先进工作者、全区人大系统“三进三帮”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困难时刻勇向前。2020年2月,下沉潘塘街青山村参与疫情防控的他接到通知,要求赶赴方舱医院参与运行服务工作。他闻令而动,在方舱医院和康复驿站坚守的42天里,负责会务、组织、宣传等工作,编发的20余篇xx方舱医院抗疫故事,被学习强国、光明网、今日头条等媒体报道。在欢送完最后一批解除隔离观察的医护人员后,又主动请缨继续下沉社区参加疫情防控。
关键时刻冲得上。2020年12月底,在参与紧张忙碌的“人代会”筹备工作时,他临时受命,负责1月4日在xx召开的全省“代表三进”工作现场会会务及宣传工作。这意味着大会结束就是现场会,时间紧、任务重,“两线作战”的他,为高质量完成紧急交办的任务,经常为一张图片、一个故事、一块展板的设计加班到深夜。最终,两场会议顺利结束,他也获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
重要时刻靠得住。作为从事党建工作的“新兵”,面对全新的工作岗位和政治巡察“大考”,在加强业务学习的同时,他经常虚心向专家、前辈请教,确保高质量准备迎检资料并及时送检。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所在的机关第一党支部获评武汉市五星级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焦点访谈党员事迹观看心得(精选22篇)篇十一
她是白衣天使,她是白衣战士,她更是逆行的勇士。
3月20日6时45分,省支援威海临床医学检验专家白晓卉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疫情当前,山东医疗界痛失英才,无数人为之心痛、为之泪目。
年仅42岁的白晓卉生前系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副主任,主任技师,研究员,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博士生导师。自20_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带领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检验医师们一直奋战在一线。马不停蹄地辗转于北京、新疆、河南、山东等各个疫情一线战场。他们虽不与新冠肺炎患者面对面,却与病毒魔鬼正面交锋。
在北京,她带领山东医学检验队创造了48小时紧急改造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山东速度”;在新疆,她为当地培训了核酸检测人员60余人,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检测队伍。在河南,她用实际行动助河南打赢疫情阻击战,不管在哪里,她都为当地的疫情防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援,打赢了一场又一场苦仗、硬仗。
作为省直支援威海核酸检测队队长,白晓卉3月9日凌晨4时抵达威海后,即带领4个工作小组,全力投入到繁重的核酸检测工作中。为了尽快遏制新冠疫情发展,核酸检测队每天四个班次不分昼夜不间断工作提高标本检测速度。为了减少穿脱全程防护服次数避免浪费时间,工作6小时全程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常常是一个班次结束后回到房间已经精疲力尽,一觉醒来又再次投入到下个班次的“战疫”中。
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他们是离病毒最近的人,怀揣着坚定的信念,奋斗在与新冠病毒斗争的第一线。疫情当前,她是普通人,她也是英雄,她将医生的职业铭记于心,夜以继日的奋斗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这种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让人肃然起敬。“作为医生,我愿意以我所学,尽我全力,用心守护患者健康。”白晓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用生命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对人民的承诺。
不忘医者救死扶伤的初心,勇于担当护佑生命的使命。20__年她当选“齐鲁最美职工”。她的“美”,是危急关头的坚定逆行;她的“美”,是精益求精的专业与专注;她的“美”,是用生命守护生命的英勇无畏。她的坚守与赤诚、她的果敢与勇毅彰显了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她用善良勇敢诠释了白衣天使的大爱担当。
焦点访谈党员事迹观看心得(精选22篇)篇十二
95岁的张富清是中国建设银行来凤支行离休干部,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他英勇善战、舍生忘死,荣获大军区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和团一等功一次。退伍后,他自愿申请转业到当时条件坚苦的来凤县工作。他艰苦朴素,淡泊名利,深藏功名64载。底,在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工作人员发现老人一张泛黄的“立功登记表”,才知道他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
因为信仰,所以伟岸。
“共产党处处都是为人民办事的,为国家昌盛办事的。只有跟着共产党,进一步受党的教育,使自己为党、为人民做点工作。”
今年95岁的老革命、老党员、老干部张富清,这样讲述着自己的入党初心。
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翻城墙、缴机枪、炸碉堡……越是艰险,越要向前。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击不穿他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
什么都不说,祖国知道我。
在看不见硝烟的建设和改革年代,张富清公忠体国,响应组织号召,脱下军装,收起奖章,直奔当时湖北最艰苦、最边远的恩施来凤,一干就是三十年。
时局艰难时,他以身垂范,动员妻子下岗;忠孝两难全时,他坚守岗位,没奔母丧成为毕生遗憾;改革开放时,他殚精竭虑,破除陈规桎梏……在同事眼里,他勤劳肯干,任劳任怨,不矜不伐。
或许在一般人看来,为国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忘我工作、公私分明的老干部,应该好好歇一歇。
工作上离休了的张富清,在思想政治上没有离休。他时刻铭记着自己老党员的身份。
当他认为自己不能再为国家贡献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岁截肢的他,拒绝在轮椅上被照料,靠着一条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来;白内障手术期间,明明可以给自己安一个好的晶体,他却选了最便宜的一款;明明没人会动他的药,但他每次都将药瓶锁上,生怕别人挪用他全额报销的一粒药。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张富清的伟岸,不止在少年从戎时屡立战功,也在中年转业后恪尽职守,还在晚年离休间奋进不息。
张富清曾说,战场上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
的确,在人生的征途上,因为信仰,他也一往无前。(来源于光明日报)。
4月30日下午2:30,我县召开了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宣讲报告会,我局全体干部职工在分会场收看了会议。在了解了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后,除了向张富清同志致敬外,我更多的是感恩,感恩他们的付出,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他们劳苦而功高,却隐荣而清誉,风骨气节高山仰止。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模范,居功不傲,低调做事,真正的共产党人!
张富清,男,汉族,1924年12月出生,陕西洋县人,1948年3月在陕西瓦子街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1月转业到来凤县,先后在县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县外贸局、县建设银行工作,1985年1月离休。张富清同志在解放大西北系列战斗中英勇善战、舍生忘死,荣立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和团一等功一次,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师“战斗英雄”称号和“人民功臣”奖章。
我们要向他学习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的革命本色。不论所处哪种时代、身在哪个岗位,始终保持崇高信仰。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牢记宗旨、坚定信仰,真正把对党的绝对忠诚刻进心中、融入血脉,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我们要向他学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他以无比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彰显了革命军人驰骋疆场、果敢坚毅、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我们要向他学习胸怀大局、矢志奉献的优良作风。他像革命的一块砖,数十年如一日,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作为,干一行爱一行,不务虚功、开拓奋进,体现了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矢志奉献的优良作风。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看到了他的伟大和崇高,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他的事迹激励着我和我的同事们。
张富清同志曾说,战场上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同样,在我们的工作中决定胜败的关键也是信仰和意志。正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旗帜,代表着方向;榜样是资源,凝聚着力量。张富清同志就是我们的榜样。让我们以榜样为动力,学习榜样精神,坚持以榜样为镜,牢记使命、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工作中立足岗位、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为我县的经济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焦点访谈党员事迹观看心得(精选22篇)篇十三
对于个人信仰,年轻干部有个人不同的选择。黄文秀选择了为党,在上大学期间入了党,如她在入党申请书所写:“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远大。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一个人的信仰,决定着人生选向。“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未来,青春用来回忆的。”@年轻干部,你们当抛弃为个人为私的“小九九”,立志许党报国,奋斗新时代,展现新作为,让青春绽放光彩。
面对选择,是城市,还是基层?
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条件优越,环境宜人,是年轻人梦寐以求,孜孜追求的地方;农村基层,与城市相比,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地理位置偏远,条件艰苦,农村出来的年轻干部走出去,一般就不想在回来。黄文秀从农村出来的,却选择了“我就是要回来的人”,她北师大硕士毕业,选择到革命老区百色,当了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把自己永远地留在了基层。农村基层是个大学校,追梦圆梦的大舞台。@年轻干部,你们当面向未来,面向明天,把“到基层去”作为人生第一选项,到基层学习,锻炼自己,增长才干,提升干事创业本领。
面对攻坚,是出击,还是待毙?
脱贫攻坚,啃的都是硬骨头。对于基层干部来说,打赢脱贫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如何对待脱贫攻坚,是对基层干部的考验。黄文秀经受了考验,面对攻坚,她主动融入基层,进农户入田间,和群众做“一家人”,发挥地方优势,用足用活党的扶贫政策,开辟了一条带领群众脱贫的新路子。脱贫一线考验人,也锻炼人提升人。@年轻干部,你们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勇气,自觉投身到脱贫攻坚工作一线,发挥聪明才智,敢拼敢闯,踏出脱贫攻坚新路来。
面对危险,是避难,还是前冲?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无数的危险。党员干部如何面对危险,既是考验责任担当,也是考验对党忠诚。面对危险,有私心的人,多是考虑自己第一,躲避可能带来的灾难;有公心的人,常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尽可能地减少危险带来的灾难。黄文秀就是有公心的人,面对百色大石山区进入雨季,可能给群众带来的危险,她没有选择躲避,毅然告别家人,前冲在危险一线,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基层干部的忠诚。危险是锤炼人的“熔炉”,也是检验人的“试金石”。@年轻干部,你们当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有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精神,用年轻的热血应对人生遇到的危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化险为夷,走向更好明天。
黄文秀走了,但黄文秀“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永远留在党员干部心中。@年轻干部,我们还等待什么?动起来吧,向脱贫攻坚战线上的黄文秀们学习,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践行者,做群众最贴心的人!
焦点访谈党员事迹观看心得(精选22篇)篇十四
在老英雄张富清身上,我看到了一个高尚的共产党员散发的光辉,他始终继承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在革命建设时勇赴最艰苦的地区,为党和国家、人民奉献一生,他心不离群众,艰苦朴素,永葆劳动人民的本色。他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为革命,一心向人民,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建行员工,一名共青团员,我要像他那样,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身作则,为建行的事业,为祖国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奉献自己的一生!他是我永远学习的好榜样!(南宁民主支行韦贵坚)。
张富清先进事迹时代楷模观后感范文。
老英雄张富清出身贫寒,青年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多少次九死一生,为抗战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抗战胜利后,他去到贫穷艰苦的湖北恩施地区,在祖国最需要他的地方继续发光发热。在学习老英雄张富清的光荣事迹的过程中,我被他的精神鼓舞着,我深深地意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论条件多么艰难困苦,都应该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积极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正面向困难发起挑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应该到组织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无论何时身处何地,都应该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热血和汗水,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想群众所想,难群众所难。(南宁园湖支行谢欣)。
学习老英雄张富清的事迹,像是阅读了一本浩瀚的书籍。
老英雄张富清曾是在枪林弹雨中战斗的战士,曾数次荣获部队表彰。退役转业后他响应组织号召,脱下军装,收起奖章,主动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一干就是30年。他放弃了安逸的生活,选择和生活困难群众战斗在一起。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位不平凡的英雄,却甘于平凡地奉献。他勤勤恳恳,重在实干,在他心中,没有什么,比为国奉献更光荣。他的入党誓词是矢志不渝的初心。尽管他的生活是平淡的、但是他的精神无比富足。
老英雄张富清身上有太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作为青年党员的我更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和责任,不忘初心,不畏艰难,努力奋斗,创造美好未来!(南宁新城支行梁霄羽)。
学习了老英雄张富清的事迹,感受颇深,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奉献,看到了信念,看到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老英雄张富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阐述朴实纯粹的人生意义,以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我们广大党员同志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像老英雄张富清一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用实际行动,多做有利于社会的事情,让真情洒落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对我们年轻新一代来说就是要立足本职,不求轰轰烈烈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而应默默地干好自己的工作。要从平时工作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做无私奉献的典范。立足后勤,认真学习,刻苦训练,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做好基本建设工作,讲原则、讲认真、讲工作质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将无私奉献的精神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为组织集体作出更大的贡献。(南宁新城支行覃慧任)。
焦点访谈党员事迹观看心得(精选22篇)篇十五
在没有硝烟的和平年代,排雷是最危险的军事任务之一,排雷兵是离生死最近的军人,雷场便是战场。
杜富国参加的这次中越边境云南段扫雷行动,是响应习近平主席号令而采取的一次重大作战行动,也是继1992年、两次大排雷之后的第三次大排雷行动。
统帅号令如山,战士迅速行动。当时,还在原边防某团教导队担任炊事员的杜富国,得知组建扫雷大队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向连队党支部递交申请,主动请缨参加排雷。身边有战友劝他,排雷如刀尖上跳舞,每天都与“死神”打交道,何必去冒这个险。他坚定地说:“当兵不怕死,怕死不当兵,现在国家有需要,我们决不能后退半步。”。
从年6月开始,杜富国和来自不同单位的战友,义无反顾踏上了为人民扫雷的征程。刚到扫雷大队时,队干部准备安排杜富国到炊事班,但他坚决要求去战斗班,坚定说道:“既然申请来扫雷,就要到一线去战斗!”
练就“金刚钻”,才能和死亡叫板。雷场看似寂静无声,实则凶险残酷。杜富国默默告诫自己:“排雷,没有真本事不行,学不好排雷理论,就扫不了雷、保不了命,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
新兵下连时,他成了连队有名的“训练狂人”;理论学习不明白,点滴时间啃教材;专业技能不达标、午睡时间练一练;体能素质跟不上、早晚负重跑一趟。经过刻苦训练和不懈努力,最终他凭借过硬的军事技能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走在了连队前列。
超乎常人的毅力与付出勤学苦练,让杜富国成为了单位出名的“多面手”“实干家”,是每个连队都争着要的“宝贝疙瘩”。
当兵半年,他就被破格推荐参加原边防某团预提指挥士官集训,上等兵期间就担任副班长,成为连队官兵学习的榜样。入伍8年,他被5个单位争先选调、从事4个专业,始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为学深悟透扫雷理论,他把知识要点写成小纸条、制成小卡片,有空就拿出来看一看、背一背,晚上熄灯后经常加班加点,缠着身边战友讨教至深夜。为熟练掌握排雷技能,他严格按照程序反复练习,别人练1个小时,他练2个小时,每个动作都重复上百遍;为训练探雷针手感,每天坚持练习上万针,像绣花一样将分队前的草皮翻了个遍;为熟练探雷器,将铁钉、石块、弹片等混合埋设,并使用斜放、混合、覆盖等方法增加难度,3个月的训练期还没结束,他就熟练掌握了10余种地雷的排除方法,做到探雷器一探就能准确辨别地雷埋设位置、知晓地雷种类。在临战训练综合性考核中,所有考核科目被评为全优。3年来,杜富国累计排出各类地雷和爆炸物2400余枚。
在天保口岸、马嘿、老山、662.6高地等因雷而令人生畏的“骷髅地带”。杜富国总是坚持第一个进雷场,第一个设置炸药,第一个引爆,第一个搜排,大家都称他为“雷大胆”。
开辟通路时,他打破固有逐点逐片爆破作业方式,提出田字分割爆破、多人多块同步作业的方法,实践中有效提升了搜排效率,得到广泛推广,被大家称为“田字切割法”;探测作业中,他反复琢磨教材中“连续扫描探测、目标精确定位”十字交叉定位法,逐渐摸索出“分块扫描、木棍标识、交叉划线、精确定位”的搜排要诀,极大提高了探测速度和精度,是全队掌握这一方法最熟练的作业手;运输弹体上,他合理区分排除爆炸物的规格尺寸、性能种类,手工制作了10余种装运沙箱,较好地提升了搬运效益和安全系数。他凭借平时扎实的训练积累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排除了一颗颗“索命雷”,铺设了一条条“安全道”。
军人血性:把危险给自己把平安给战友。
中越边境云南段第三次大扫雷,雷场地势险,大都处于陡峭的山崖、茂密的丛林、锋利的山石中,机械作业几乎无法展开,只能采用爆破和人工搜排的方式;自然环境差,气温高,雨量大,经常发生山洪、塌方和山体滑坡;雷障种类多,布雷密度高,每平方公里布雷达数千枚。
在八里河东山某雷场,班长刘贵涛探到1枚罕见而危险的抛撒雷。没等刘贵涛命令杜富国撤下时,他就抢先道:“班长,我来吧。”
“他就是这样,不管与上级还是下级同组作业,都‘强词夺理’争着上。”杜富国负伤后,刘贵涛回忆起这些细节,抹着泪说:“他其实是不想让别人冒险,这早已成了他的习惯。”
生死一线,视死如归,哪里有任务杜富国就出现在哪里,哪里雷最多杜富国就铆在哪里,哪里有危险杜富国就冲锋在哪里,他的心里装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却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每次扫雷杜富国总是第一个喊出“让我来,我先上”,背着50多斤重的炸药拉着绳索滑降,穿着近30斤防护服、鞋底厚达18厘米的排雷鞋,绑着一条细绳在近70度的陡坡上一米一米地排雷。他认为,多排一次就多担一分风险,多给队友一分安全,多送群众一分平安。
今年10月11日下午,在麻栗坡县猛硐乡老山西侧雷场扫雷作业时,发现少部分露于地表的一个弹体,初步判断是一颗当量大、危险性高的加重手榴弹。杜富国马上向分队长报告,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他命令艾岩:“你退后,让我来!”艾岩转身后退了几步。正当杜富国按照作业规程,清除弹体周围的浮土时突然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艾岩一侧。飞来的弹片伴随着强烈的冲击波,把杜富国的防护服炸成了棉花状,也把他炸成了一个血人。
面对危险,杜富国用血肉之躯,舍生忘死的刹那一挡,确保了两三米之外的艾岩仅受了皮外伤。经过3年艰苦奋战,扫雷大队共扫除雷区57.6平方公里,人工搜排出地雷和各种爆炸物19.82万枚(发)。
红色之城,黔北遵义,一座神奇、神圣、神秘而又令人神往的城市。
杜富国从红色基因中传承走来,又走到了为人民扫雷,为军旗增辉的事业中去。他的英雄事迹,带来的不仅仅是震撼和感动,而且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思考和探寻。
“英雄是平凡真实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触手可及的。富国有优点,也有不足,他以真心实诚让自己活成了一束光,默默燃烧着自己,温暖照亮着别人。”对扫雷大队队长李华健来说,提起杜富国的名字,便有说不完的话。
李华健说,富国受伤以来,我和战友们常常在交流探讨,“我们为什么扫雷,富国为何能成为英雄,他又从何而来?而今天我们又该向英雄学习什么?”。每一次思考对自己都是一次启发,一次精神洗礼,一次灵魂升华。
扫雷大队大队长陈安游也感同身受。他认为,富国关键时刻很英勇,负伤之后很坚强。这个战士身上的点点滴滴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他的奉献精神、坚强品质、高尚品德都是在人生成长的平凡真实中一种厚积薄发。
正如他们所言,英雄从来不是一时出现的,培养的,而是长久的积累与酝酿。其实早在无形之中,红色的基因,信仰的力量早已注入他的生命里。
在杜富国的故乡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这样的评价再一次得到印证。
历史的记忆深刻印记这片土地上:天主教堂,一座始建于清光绪后期的浪漫法式建筑,因为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一支军团的莅临而铺染上一层红色,成为了今天重要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这就是长征时期在湄潭驻扎过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司令部旧址——“红色天主堂”。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红九军团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驰骋在湘赣大地,屡建奇功。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进入黔北,中央政治局召开遵义会议,红九军团当时就驻扎在湄潭,保卫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
科教救国路漫漫上下求索兴国魂。当年,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带领莘莘学子,穿过战火硝烟,辗转多地来到湄潭艰难办学,这文军长征的线路与三年前中央主力红军长征的上段路线基本吻合,这些都是革命精神的薪火传承。
浙大“求是精神”就是产生于家国山河破碎,民族生死存亡,中华民族奋起抗日之际。在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求是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继续延伸,也是一个伟大民族灵魂的觉醒和升华。
而天城中学也是载满了红色记忆。该校校长金粟说,天城镇是红军经过的地方,当年不少红军战士在这里牺牲,烈士英雄的后人在这里读过书。,杜富国从皂角小学转到天城中学就读小学四年级,直到初中毕业。他从小就是在红色基因薪火传承中长大。
“他从小就有个军人梦。”回忆起杜富国,九年级语文老师邱重鸣说,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去为在当地牺牲的红军烈士扫墓。活动结束后,杜富国在心得体会中写道:对英雄烈士很崇敬,我也想当一名光荣的军人。
红色土壤孕育了英雄儿女,成就了英雄传奇,也是杜富国“让我来”的勇气、信念的精神源泉。
杜富国最新观后感。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呼声。在岁月的长河中,无论历史的硝烟散去多久,但对英雄无悔,铁血忠魂的记忆和呼唤始终都在。
雪落无痕,花开无声,而英雄从平凡真实中走来,又到平凡真实中去,一切都是有迹可循:杜富国从红色土地中成长起来,从红色故事中传承基因,从红色历史中坚定信念,而这一点与习近平主席的强军思想和“四有”军人要求,一脉相承。
可以说,杜富国的舍生忘死不单单是他个人的英雄事迹,更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热血本色的生动诠释,而“让我来”将成为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共同心声。
离开熟悉的岗位,告别亲人朋友,来到艰苦偏远的边疆,扫雷官兵面对的不止是雷场生死考验,“杜富国们”付出的也不止是汗水与鲜血。
记者到扫雷三队采访,下士李洋面对镜头,立即转过了身。他请记者不要拍他:“我没告诉父母我在扫雷,我妈如果在电视里看到我,会哭的。”记者一问,原来扫雷大队官兵有个默契:跟家人打电话从不说自己在扫雷。即使家人知道了自己在扫雷队,也只说自己“在二线搞保障”。
杜富国和他们一样,一开始都选择了“隐瞒”。战友张中君告诉记者,直到第三次扫雷任务结束后,家人才知道自己在扫雷。
在扫雷大队,已婚官兵全部两地分居,40多名官兵面临亲人重病、子女年幼等困难。他们把遗憾、愧疚和思念压在心底,忘我奋战在雷场,用生命在战斗,只因他们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杜富国”,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让我来!”。
告别扫雷大队驻地,众战士的一句话,久久在耳畔回荡:“就算不能回战场,也还要去战斗。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连日来,一个英雄的故事在云贵大地广为传颂: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中士杜富国,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为人民扫除雷患,为战友血染雷场。杜富国英勇负伤后,军地领导机关和医疗机构全力进行抢救。经多级医疗机构接力营救和精心治疗,目前杜富国已脱离生命危险。
英雄,流血显本色,壮举定乾坤。入伍以来,杜富国先后获得嘉奖2次,被表彰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各1次,荣立一等功1次。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云南省麻栗坡县老山西侧坝子雷场扫雷时,杜富国面对半露出地面的加重手榴弹,对同组的战友呐喊一声:“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战友一侧……。他用惊天一挡书写了“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铁血荣光。
认准了路,并坚定地走下去,必将成就一番事业。面对危险“让我来”,脏活累活“我先来”,开辟通道“跟我来”,遇到困难“有我在”。入伍8年,在杜富国这个年轻战士的身上体现了一种崇高的爱,体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爱,是支撑杜富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出令人敬佩的奇迹的爱;这种精神,是把爱国、爱军队和爱人民统一起来的崇高精神。杜富国以自己的一腔热血真切诠释了勇于献身使命的奉献情怀。在他和他的战友们身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得到了集中体现,不怕千难万险、不惜伤残牺牲、不计个人得失、扫除雷障为人民的“扫雷精神”得到了弘扬。一身男儿血,满腔报国志。这是杜富国灵魂深处最珍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我们欣喜地看到,无数杜富国式的优秀共产党员,为了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一腔热血报效疆场,奉献在云岭大地。无数热血青年响应祖国的召唤,纷纷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下根去。他们在鲜艳的战旗上续写着我们的荣光。
观杜富国《时代楷模发布厅》有感。
新年伊始,在病床上,杜富国拿起麻栗坡人民送来的收音机,聆听着习近平主席新年开训令。他说:“部队闻令而动,掀起了实战化训练热潮。我也要刻苦训练,争取早日康复,做更多对党对人民有益的事,不辜负部队的培养、人民的关爱。”
“工作总要有人干,我多干一点,大伙就少累一点”
“富国话少、腼腆,却有一副热心肠。”遵义的乡亲们都这么说。
提起受伤的大侄子,姑姑杜静忍不住泪往下流:“富国在几兄妹中是老大,在家的时候什么活都带头干。”
童年时代,杜富国的父母在外务工,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苦熬不是办法,苦干才有希望。他从小担起家庭重任,背着弟弟妹妹放牛、砍柴、干农活。四邻八舍人见人夸。
雷场上,他把自己的干粮分给饭量大的战友,分给山里的困难群众;。
战友有困难,他时常拿出300、500元乃至上万元支援;。
在驻地,他常常帮助乡亲铺路坑、搬物资、修水电。
战友问他:“天天忙个不停,你就不知道累吗?”他说:“工作总要有人干,我多干一点,大伙就少累一点。”
二班战士詹程说,富国总是闲不住、忙不完,也从不嫌麻烦。
有一天,从雷场回来,大家很疲惫,大多在休息娱乐,杜富国的“休闲方式”则是到处转,看看水龙头是否漏水、澡堂的灯泡亮不亮、椅子腿是不是松了。
在雷场,杜富国干的活也总是最多,背的装备总是最沉。他总是歇不下来,大家把他誉为“小马达”。
马嘿雷场山高坡陡、荆棘密布,来回有6公里山路,扫雷兵要背负爆破筒一步一步往山上挪。
一个弹药箱重27.5公斤,每次杜富国都要争着扛两箱,有时候还后面背两箱,前面再抱一箱。
他的肩膀被背带勒出一道道血印,脚底也磨出了血泡。
战友心疼他:“少扛点,时间长了,铁打的身体也吃不消。”杜富国笑道:“没得事,我身体好。”
2018年9月2日,驻地猛硐乡发生百年不遇的泥石流灾害,扫雷队凌晨出动救灾。看到十几名学生被困在二楼,杜富国第一个攀上一辆冲翻的皮卡车,借势爬上二楼阳台,将学生逐个抱下。
在敬老院,暴涨的河流将19名老人困在对岸。杜富国又是第一个拉着绳子,跳进河中蹚路。而后,他和战友站在河中组成人墙,将老人逐个背回。
从河里出来,杜富国的腿被洪水中的杂物撞得淤青。面对战友的关心,他说:“这是咱当兵的本分。”
“我会为自己加油,给大家带来更多阳光和正能量”
“飞飞,坚强点。”杜富国清醒后,这是父亲杜俊对他说的第一句话。“爸,我没事,放心。”杜富国的声音很虚弱,却平静。
杜俊没想到,伤情如此重的儿子还会安慰他宽心。在杜俊印象中,儿子负伤后,无论是手术还是换药清创,从来没叫过一声疼。他宁愿把泪水流在心里。
2018年10月21日凌晨,病床上的杜富国疼得难以入眠,他抬起双臂想要触摸伤口,可是少了一截的断臂总是碰不到一起。
“我的手是不是没了?”杜富国问陪护他的分队长张波。张波支支吾吾地说:“可能是绷带绑得太紧,所以没知觉。”黑暗中,杜富国没再问,一夜辗转。
张波赶紧给大队领导和医生发了信息:“富国情绪激动,应该是察觉到自己双手没了”。
翌日一早,大队长陈安游、政委周文春和医院领导商量,决定先告知杜富国失去双手的消息。
“富国,加重手榴弹近距离爆炸,为了保命,手没保住。”“希望你坚强,你是我们扫雷大队的英雄,也是人民的英雄。”
听了陈安游和周文春的话,杜富国语气平静:“首长,请放心,我一定会坚强。”
“隐瞒真实伤情越久,越不利于治疗。”按照主治医生陈雪松的意见,大队随后决定告知杜富国全部伤情。2018年11月17日,病房再次站满了人。领导、战友、家人、护士都来了,还特意请来了心理干预专家。
“富国,爆炸太剧烈,手没保住,两个眼睛也没保住。”病房里静得让人窒息。
几秒钟的沉默后,杜富国微微颤抖地说:“我知道了,您放心,请大家给我点时间。”
心理医生蹲在旁边观察杜富国的表情,酝酿着几套心理干预方案,最终一套也没用上。
他的乐观让人感动。杜富国的脸部、四肢、胸腹等处严重炸伤,身上瘢痕累累。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医生嘱咐他:“只要忍得住,别脱压力衣。”杜富国穿上压力衣,浑身绷得像弹簧,除上药、洗澡、换衣外,每天23小时不脱,不喊一声苦,还打趣称自己成了“蜘蛛侠”。
他的坚强令人动容。当被问到未来如何面对新的人生时,他说:“我想学播音,讲一口很好的普通话,以后把扫雷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我会为自己加油,给大家带来更多阳光和正能量。”
眼睛失去光明,心里升起太阳。在病房的每一天,他都会练习播音技能。除了医院制定的康复训练,杜富国每天也会坚持收听广播、练习写字、学唱歌曲,并让妻子和战友为自己读报。
“富国啊富国,你可知道在康复的路上,还有好长好长的路要走。”护士余翔默默地在心中为他祈祷。
西南医院康复中心主任刘宏亮说:“对杜富国的康复治疗,请了国内外的顶尖专家,用了医院的最好设备,组成了最强的医护团队。我们要向英雄表达崇高的敬意。”
现在,杜富国的伤情日渐好转。生日那天,他给医护人员唱了一首歌——《壮志豪情在我胸》,以感谢大家对他的帮助。豪迈的歌声在病房久久回荡。
病房的阳台上摆满了鲜花,其中一束鲜花上插着一张卡片,上面写道:“向日葵说,只要你朝着阳光努力向上,生活便会因此而美好!”
焦点访谈党员事迹观看心得(精选22篇)篇十六
“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连日来,渝中二所认真贯彻学习习近平主席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深入开展向张富清同志学习活动,在工休人员中产生了热烈反响。
6月3日,该所召开工休人员大会,组织工休人员联系工作实际,深入开展学习讨论。所长余建锋动情地说:“我们要像张富清老人那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变初心,不改本色,让人生在奉献中焕发光彩。”
为把习近平主席的重要指示和张富清老人的先进事迹传达到全体老干部和家属遗孀,该所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到医院、老干部家中,对生病住院、行动不便的老同志一一进行传达。老干部朱建德同志说:“习近平主席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的批示,也是对我们离退休干部的激励,作为一名老兵,我们会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号召,在有生之年发挥余热。”
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感染着每一个人,干休所的工作人员表示,干休所许多老干部和张富清老英雄一样,都为国家和军队作出了很大贡献,作为工作人员,要努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渝中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
我们向张富清同志学什么?
第一、满腔热情、苦干实干、勇挑最重的担子。
他的人生道路选择程序极其简单,而且只有一个按键,这就是——党的指引: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业待兴,他服从命令,毅然转业。
湖北恩施条件艰苦,需要干部,他听从召唤:“我去!”
来凤县在恩施最艰苦,他听从组织安排:“我去!”
在来凤县三胡区任副区长,偏远山区需要驻村干部,他主动要求:“我去!”
多年之后,面对许多不解的眼神,他总是笑着说:“这里苦,这里累,这里条件差,共产党员不来,哪个来啊!”
每次选择,每次岗位和身份的变换,他考虑的从来不是“我需要什么”,而是“党需要什么”“人民需要什么”。
虽然“不能用一个瞬间去判断一个人的一生”,但一个又一个瞬间,却能展现出一个人的一生。什么是对党绝对忠诚?什么是对人民的赤子情怀?张富清在一次次人生关键之处的选择,便是答案。
第二、深藏功名,严于律己、淡泊名利、传播正能量。
月3日下午,在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人社局退役军人信息采集点,张健全在工作人员聂海波的见证下打开了一个红色包裹,里面有报功书和军功章: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团一等功一次,并被授予“人民功臣”奖章和军“战斗英雄”称号、师“战斗英雄”称号。它们突然出现,震惊了所有人。谁都没有想到,在这座被大山怀抱的小县城里,竟“藏”着这样一位共和国的“人民功臣”。
张富清老人让我们感动的地方在于,这样牛的过往他60年只字不提,就连自己儿子都不知道他原来还得过如此多如此高的荣誉。
在他转业之前,他戴上军功章,拍照留念,然后就将这些荣誉进行了封存。他九死一生、功勋卓著,却深藏功名,从不以此为资本向组织要待遇、提要求。每当组织上关心其个人待遇时,他总说“当年和我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有好多都不在了,我有什么资格来提要求呀!”他时刻牢记荣誉是党和人民给予的,自己是人民群众的普通一员,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不要组织照顾,始终严于律己、淡泊名利,以实际行动传播时代正能量。
今年4月,国家博物馆联系到张富清的家属,希望征集张老获得的军功章和立功证书。家人问张富清是否舍得,他笑着说:“当年国家需要战士,我可以捐躯。现在国家需要文物,我怎么会舍不得几个牌牌和几张纸呢?”
第三、公私分明、恪守本分、时刻为组织着想、维护组织利益。
张富清本是陕西人,转业的时候原本可以选择回老家,但是当他得知恩施来凤县需要的时候,毅然带着家人去了来凤县,从此他乡变故乡。当地之前不通公路,也是他带领当地人民开辟了第一条公路,结束当地不通路的历史。
张富清老人后来工作到了当地建行副行长的职位,但是他从没有安排身边的亲戚朋友任何一人到自己单位工作,同时还告诫家人,我不会也没有能力安排你们的工作,你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自己努力。
老人晚年做白内障手术,本来医生选的是比较好的进口材料(人工晶体),他后来了解到同房间普通农民用的国产材料要便宜得多,就坚决要求换成了便宜的,原因是不想给国家增加负担(他本享受国家全额免费医疗)。
他从国家得到的免费降压药,也从来不给同样用药的亲戚用,恪守本分。
年的冬天,张富清“深藏”了半个多世纪的人生传奇被人知晓,媒体蜂拥而至。张富清拒绝接受采访:“我只是一名老兵,平凡得很,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儿子张健全没办法,只好对父亲说:“采访你,让你给大家讲讲当年你和战友的事,教育教育现在的年轻人,也是在给国家做贡献。”
听到这话,张富清态度马上转变。这就是老兵——在张富清心中,“只要是组织要求的,就要坚决完成;只要是为国家做贡献,叫我做什么都可以”。张富清和家人约法三章:媒体来了,可以采访我,可以采访老伴,其他人谁都不许接受采访,更不许把自己的事情到处说。
这是流淌在一名老兵血脉中的红色基因,这是烙印在一名老兵骨子里的使命印记——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永远都要为国家做贡献。
第四、立下赫赫战功、持续创造优秀成绩,努力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这是一张泛黄的报功书——薄薄的纸片,边角已经磨损,几道深深的折痕,像是它主人身上永远留下的伤疤。尽管如此,纸上的色彩依旧鲜艳,那用红色字体书写的报功文依然清晰:“贵府张富清同志为民族与人民解放事业,光荣参加我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三五九旅七一八团二营六连任副排长,因在陕西永丰城战斗中勇敢杀敌荣获特等功,实为贵府之光我军之荣,特此驰报鸿禧。”
签署这张报功书的,是战功赫赫的彭德怀元帅。彼时,他是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报功书的主人,正是张富清。这张报功书,已在张富清家中安安静静躺了半个多世纪。
在张富清家挂着一幅奖状。那是张富清参加县里组织的老年活动,被评为先进个人所得的奖状。张富清将奖状装裱进了玻璃相框,端端正正挂在客厅墙上最显眼的地方。
与那些被他锁进柜子的荣誉相比,这张奖状的分量实在太轻太轻。可是张富清仍然把它挂了起来,对他来说,再微不足道的表扬,也是一种荣誉。
崇尚荣誉,是军人;隐藏荣誉,同样是军人!从战争年代一路走来,即使往事尘封,即使无人问津,张富清也从未忘记,自己是一个兵。
新中国70年的辉煌历程,依靠前辈们不断攻坚克难、默默奉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畏艰难、不懈奋斗。正是有了无数像张富清这样的先进人物,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不断前进,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以张富清为榜样,积极弘扬奉献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淡泊名利,砥砺前行,努力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焦点访谈党员事迹观看心得(精选22篇)篇十七
我们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这一重要指示为党员干部和广大青年投身新时代、践行初心使命提出了明确要求。
像黄文秀那样扎根群众。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带着那份强烈的责任感和赤子之心,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党员干部和广大青年要像黄文秀那样,脚踩大地,胸怀家国,把自己深深扎进泥土,主动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在追梦路上同广大群众一起过、一块苦、一道干。在扎根群众的工作中,要主动下基层、走村寨、进农家、访百姓,多到田间地头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做到群众家里坐得下、粗茶淡饭吃得进、家长里短聊得来、大事小事谈得拢、难题难事解得开,在与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
像黄文秀那样服务群众。黄文秀把信念和梦想相结合,把知识和实践相统一,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来到脱贫攻坚一线担任第一书记,埋头苦干,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用奋斗的青春书写了无悔的奉献。党员干部和广大青年要像黄文秀那样,把群众当亲人来待,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办,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帮助群众搞好市场预测和分析,引导优化产业结构,积极为贫困群众出主意、找项目、理思路,着力解决缺资金、缺项目、缺技术的难题,切实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好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际问题。在服务群众的工作中,要带着忠诚、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追求去工作,遇到困难不退让、遇到问题不回避、遇到挫折不放弃、遇到失败不推卸,实实在在多干事,扎扎实实干成事,真正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像黄文秀那样奉献群众。黄文秀深知是党的扶贫政策让自己一家摆脱贫困,于是铭记党恩、饮水思源,坚持把所学所获回馈给党和人民,义无反顾地用智慧、汗水和生命,在最需要人才的贫困山区,帮助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奔小康,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不负时代、奉献群众的青春之歌。党员干部和广大青年要像黄文秀那样,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为百姓奉献,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善于从贫困群众关注的焦点、脱贫致富的难点中寻找干事创业的切入点。在奉献群众的工作中,要坚持脚踏泥泞,俯首躬行,不眼高手低,不好高骛远,不急功近利,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从现在做起,以干为荣、以苦为乐,用埋头苦干的实际行动为群众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
“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这是黄文秀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她一生践行的诺言,为党员和青年树立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典范。党员干部和广大青年要像黄文秀那样,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把职业当事业,把岗位当作扎根群众、服务群众、奉献群众的平台,爱岗敬业,干事创业,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焦点访谈党员事迹观看心得(精选22篇)篇十八
暴雨如注、电闪雷鸣,汹涌的洪水漫过道路,眼前是黑压压的模糊世界……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30岁的壮族女干部黄文秀生前传回的最后视频画面。6月16日深夜,一心想早点回村部署抗洪的黄文秀,途中遭遇山洪,不幸牺牲。
“百色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也是我的家乡,我想为家乡建设出份力,党号召我们年轻人到基层建功立业,我是党员,就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背后是忠诚。笔者经常听到他们说“对党忠诚”,而黄文秀不仅用言语,更用行动和生命践行了这几个字。但当下,部分党员干部不但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反而在背后非议党的决策,严重影响着党内团结,破坏了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党员干部的基本政治觉悟,党员干部都应像黄文秀一般,以实际行动“响应党的号召”,坚决拥护和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
“不行,我今晚必须赶回去,我也看天气预报了,百坭村那用屯可能发生洪涝……”背后是担当。笔者在网上看到黄文秀的相片,她戴着眼镜,身材瘦瘦的,长得很秀气斯文。而就是这样一个女生在面对洪水时,给出了无比坚定的回答,回答里充满着对群众的牵挂,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再回到日常中,部分党员干部在领导安排工作时以“不会做”或“工作忙”推脱,在群众求助时以“不该我负责”或“今天下班明天来”敷衍。这些打“太极”、不担当的党员干部败坏着党和国家的形象。担当是干事创业之本,党员干部都应像黄文秀一般,以“必须赶回去”的责任心踏实做事。
“要想让老百姓愿意接近我,就得让老百姓觉得我和他们是一样的。”背后是初心。黄文秀担任百泥村第一书记后,积极主动的向村民靠拢,与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现实中,部分党员干部摆不正位置,却摆起了“官架子”,对群众毫不亲近,甚至大呼小叫,严重影响了党群关系,激发了社会矛盾。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党员干部都应像黄文秀一般,以“我和他们是一样的”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牢记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语言是人情感的真实表达,黄文秀的三句话,体现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忠诚、担当和初心。新时代呼唤多一些“黄文秀”式党员干部,让中华民族在复兴的伟大道路上行稳致远。
焦点访谈党员事迹观看心得(精选22篇)篇十九
在老英雄张富清身上,我看到了一个高尚的共产党员散发的光辉,他始终继承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在革命建设时勇赴最艰苦的地区,为党和国家、人民奉献一生,他心不离群众,艰苦朴素,永葆劳动人民的本色。他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为革命,一心向人民,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建行员工,一名共青团员,我要像他那样,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身作则,为建行的事业,为祖国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奉献自己的一生!他是我永远学习的好榜样!(南宁民主支行韦贵坚)。
张富清先进事迹时代楷模观后感范文。
老英雄张富清出身贫寒,青年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多少次九死一生,为抗战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抗战胜利后,他去到贫穷艰苦的湖北恩施地区,在祖国最需要他的地方继续发光发热。在学习老英雄张富清的光荣事迹的过程中,我被他的精神鼓舞着,我深深地意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论条件多么艰难困苦,都应该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积极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正面向困难发起挑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应该到组织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无论何时身处何地,都应该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热血和汗水,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想群众所想,难群众所难。(南宁园湖支行谢欣)。
学习老英雄张富清的事迹,像是阅读了一本浩瀚的书籍。
老英雄张富清曾是在枪林弹雨中战斗的战士,曾数次荣获部队表彰。退役转业后他响应组织号召,脱下军装,收起奖章,主动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一干就是30年。他放弃了安逸的生活,选择和生活困难群众战斗在一起。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位不平凡的英雄,却甘于平凡地奉献。他勤勤恳恳,重在实干,在他心中,没有什么,比为国奉献更光荣。他的入党誓词是矢志不渝的初心。尽管他的生活是平淡的、但是他的精神无比富足。
老英雄张富清身上有太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作为青年党员的我更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和责任,不忘初心,不畏艰难,努力奋斗,创造美好未来!(南宁新城支行梁霄羽)。
学习了老英雄张富清的事迹,感受颇深,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奉献,看到了信念,看到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老英雄张富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阐述朴实纯粹的人生意义,以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我们广大党员同志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像老英雄张富清一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用实际行动,多做有利于社会的事情,让真情洒落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对我们年轻新一代来说就是要立足本职,不求轰轰烈烈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而应默默地干好自己的工作。要从平时工作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做无私奉献的典范。立足后勤,认真学习,刻苦训练,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做好基本建设工作,讲原则、讲认真、讲工作质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将无私奉献的精神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为组织集体作出更大的贡献。(南宁新城支行覃慧任)。
突击,彰显的是使命担当;坚守,彰显的是初心本色。当这两个鲜明特征在深藏功名60多年的老英雄张富清身上完美叠加时,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纯粹”。
张富清的一生,是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断突击的一生。战争年代,他是一名英勇无畏的突击队员,三场战斗炸掉敌人4个碉堡。当国家需要抽调战斗骨干抗美援朝时,他又义无反顾地报了名。
转业安置时,张富清选择了到大山深处的来凤县,选择了人生的第二个战场。在来凤工作的30年时间里,张富清有20多年在农村度过。有时少则一年,多则两年,他就要“转移一次阵地”。因为张富清能干,这个村子刚刚搞好,组织上又把他派到另一个村去攻坚。究竟住过多少村,张富清已经记不清了,只是记得那些年,自己像部队里的突击队员一样,哪里最困难就把他调到哪里去,到处打攻坚战。
张富清自豪地说,从入党那一天起,自己时刻按照入党誓词去做,党交给的任务从来不拖欠,国家的便宜一分都不占。这话说得多么朴实无华,既形象地概括了他一生的突击,也生动地表达了他一生的坚守,更是他一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实写照。
张富清转业到地方工作时,国家经济还很困难,几乎家家都为生计发愁。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他先后分管过县城的粮油供应、三胡区供销社和卯洞公社船厂、桐油经销等,可以说每个岗位都是“肥缺”,稍微“灵活一点”,至少全家人不会饿肚子。但在小儿子张健全的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饥饿。当时由于生活困难,不少干部向单位借钱,但张富清从未向组织反映过任何困难,也从未享受过任何困难补贴。就连自己的工资,他也没有认真查看过,“组织给多少就要多少。钱少了不够花,就计划着开支”。
在家庭陷入困境时,他安慰妻子:“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我们要相信组织、相信党!”当党和国家全面精简机构人员时,他第一个砸了妻子的“铁饭碗”;当遇到招工的好机会,他却打发儿子下乡当知青;做白内障手术,他和农民病友一样选择最便宜的方式……这就是张富清,即使自己经受那么多磨难,依然铁心向党、忠贞不渝,毫无怨言!
张富清的一生,就是这样在突击与坚守中塑造了纯粹与高尚,成为一座令人仰望的人格丰碑,成为一面烛照灵魂的人生镜子,成为一面引领激励我们奋进的精神旗帜。
不管是突击还是坚守,无不折射出张富清坚定的信仰、忠诚的品格、担当的精神。
突击的动力、坚守的定力从哪里来?张富清始终把坚定的信仰信念放在第一位,谈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信仰”。有了信仰,他就不怕牺牲;有了信仰,他随时做到党让干啥就干啥;有了信仰,他就不怕艰苦;有了信仰,他从来不为私心杂念所累;有了信仰,奉献在他看来就在情理之中……信仰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为什么那么重要?张富清用一生的突击与坚守为我们作出了响亮回答!
焦点访谈党员事迹观看心得(精选22篇)篇二十
近日,通过观看张富清先进事迹,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看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坚守的那一份初心,让我感动不已,数次落泪。他身上的这些可贵精神,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干部要做到以下几点:
学习和观看张富清事迹,就要传承中国精神。从先进事迹让我看到了中国精神的传承,并深深的感动着我。国无精神不强,人无精神不立。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精神是一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人才能在面对困难险阻中披荆斩棘、奋勇向前。宣传中国精神。不断学习先进事迹,向社会、向身边人宣传中国精神,感染每一个人,让这种精神鼓舞和激励每一个人不断攻坚克难、奋勇向前,让这种精神成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强大精神动力。
学习和观看张富清事迹,就要坚定理想信念。从先进事迹让我看到了为崇高的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并深深的感动着我。理论武装头脑。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全面学、贯通学、深入学,带着信念学、带着感情学、带着使命学,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做好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做好当前工作,在实践中学习,在群众中锻炼,只有把本职工作做好,才能真正服务群众,才能真正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习和观看张富清事迹,就要砺炼高尚情操。从先进事迹让我看到了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并深深的感动着我。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对于一名机关干部来说,就是要增强党性,弘扬共产党人的正气。自觉经受各种考验,在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方面做出表率,严格约束自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计较个人地位、名利,多为群众做实事。
学习张富清事迹,就要勇于担当负责。从先进事迹让我看到了坚持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奉献精神,并深深的感动着我。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在遇到事业上的瓶颈、坎坷与挫折时,要向张富清榜英雄学习,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上来评判自己的荣辱得失,衡量自己的工作成绩,检验自己人生的奋斗价值,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焦点访谈党员事迹观看心得(精选22篇)篇二十一
一心一意跟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这是我了解了95岁老人张富青的英雄事迹后对他思想的概括。视频中老人在回忆从前浴血奋战的场景与青年艰苦工作时期时,我们了解到生与死之间,他选择冲锋陷阵。了解到小我与人民之间,他选择首当其冲。视频里最令我感动的一幕便是,老人泪眼纵横的说他从不敢拿出自己的奖状,说出自己的战功,跟逝去的队友相比他已经是幸福的了,怎么还能拿到人民面前摆出来呢。正是这份对战友的尊敬之情,正是这份对初心的坚守执着,张富青将英雄本色全然演绎。(18思政张嘉璇)。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做出重要指示,社会各界反响强烈。老英雄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用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彰显了初心和使命的伟大力量。
在张富清老人眼里,在战场上,共产党员应该做到“党指到哪,就打到哪”,敢于冲锋在前,敢于牺牲生命,那才是对党“绝对忠诚”;在祖国建设时期,共产党员应该做到“党让我去哪就去哪,哪里最艰苦就去哪”,不讲条件、不计得失,那才是对党“绝对忠诚”,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新中国走过了70年风风雨雨,张富清同志的岗位和身份也随之改变,但唯一不变的,是他对党的“绝对忠诚”。从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名共产党员的不忘初心、永葆本色的崇高精神。
学习了张福清同志的事迹后,除了向老人致敬外,我想更多的是感恩。感恩于前辈们的无私奉献、无悔付出为我们创造了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张富清同志是我们年轻干部学习的榜样,是共产党员的标杆。我们要学习张富清同志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的革命本色,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胸怀大志、矢志奉献的优良作风,淡泊名利、廉洁齐家的高尚情操,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习他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牢记宗旨、坚定信仰,真正把对党忠诚刻进心中、融入血脉,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我们在感动于老英雄崇高精神的同时,也在深深思考是什么让他坚持与坚守了这么多年。我想归根结底还是“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革命信念的强大支撑。我认为这种精神同样适用于我们所从事的老干部工作。结合自身实际,学习张富清精神,我认为应着重于以下三个方面:
学习张富清的崇高精神,就要将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真抓实干,务实进取。当前,老干部工作处于改进创新、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每一位老干部工作者要本着一颗对党的忠诚之心,坚定对事业追求的信念,切实增强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坚守信念、不忘初心,以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让我们的事业生机蓬勃。
学习张富清的崇高精神,就要将其落实到服务管理老干部中,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当前,离退休干部队伍结构和利益需求的新变化,让老干部工作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实现所有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需要老干部工作者锲而不舍、前赴后继的努力和付出。因此,在新形势新要求下,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每一位老干部工作者需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勇气。有了它,我们才能从容地藐视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它,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
学习张富清的崇高精神,就要将其落实到正己修身处,严以用权、严以修身、严以治家。“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我们不但不能丢,还应该使之成为自觉。因为只有守住了清廉这个“本源”和“底线”,我们才会有进取之气,在思想上、感情上热爱老干部,关心老干部;在工作上努力拼搏,为老干部谋利;在作风上,务实正派,与老干部心连心;在生活上,力戒奢惰,克服享乐主义和娇奢之气。
在平淡中,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在寂寞中,展现自我、体现价值是老干部工作的真实写照,这与我们现在所要学习宣传的张富清精神的本质是一致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张富清老人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淡泊名利,砥砺前行,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实干拼搏,扎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做一名“让党放心、让老同志满意”的老干部工作者。(州委老干部局徐珊珊)。
张富清是“战斗英雄”的消息,在来凤迅速传开了。
不少人感到震惊。“只知道他当过兵,没想到他是那么大的英雄。”
有人感到不解。“别人没他那么大的功劳,还整天问组织要这要那。他老婆没有工作,大女儿又残疾,也没见他提什么要求。”
有人感到惋惜。“那么大的战功,如果当初留在武汉,早就成了高级干部。”
更多的人深受教育和感动。
去年,张富清做眼部手术。术前,中国建设银行来凤支行行长李甘霖特意叮嘱,张老是离休干部,医药费全额报销,可以选好一些的晶体。但张富清听说同病房的农民病友用的是最便宜的,也选了最便宜的。
“我已经离休了,不能再为国家做什么,能节约一点是一点。”
衣服的袖口都烂了,还在穿;儿子给他买的新衣服,他叠得整整齐齐放在箱子里。
张富清的心里,几乎没有他自己。
“以前,只不过觉得他大我们一些,工作在我们前头;现在他从我面前过,我都要在心里默默向他致敬!”72岁的来凤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昌恩说。
焦点访谈党员事迹观看心得(精选22篇)篇二十二
初春的鄂西武陵山区,乍暖还寒。在来凤县城一栋普通居民楼里,穿着一件旧棉袄的张富清老人坐在客厅里的火炉旁烤着火。如果不是去年11月份采集退役军人信息时张富清拿出泛黄的“报功书”还有几枚奖章,几乎没人知道这位95岁的老人是一名特等功臣。
身披戎装,保家卫国;告别军旅,本色不改。张富清转业后居功不自傲,对自己的功绩和获得的荣誉隐瞒不宣,而是主动要求到偏远贫困地区工作,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成绩。
浴血疆场功勋卓著。
1924年,张富清出生在陕西汉中市洋县。1948年3月份,24岁的张富清参加西北野战军,在二纵359旅718团二营六连当战士。老人说,他来到部队后,经常不分白天黑夜地打仗,印象最深的是永丰战役。
在永丰战役中,张富清所在的六连担任突击连。那天拂晓,他和两名战友组成突击组,匍匐前进率先攀上永丰城墙。他第一个跳下城墙,与敌人展开激战。
“我端着冲锋枪,对着敌人一阵猛射,一下子把距离近的七八个敌人全部歼灭。”说起这段战斗经历,老人手舞足蹈,仿佛回到了当年的战场。“等我回过神来,才感觉头顶有血往下流,用手一摸,一块头皮翻了起来。这才意识到,一颗子弹刚刚擦着我的头皮飞过,头顶上永远留下了一条浅沟。”张富清老人说。
击退外围敌人后,张富清冲到一座碉堡下,刨出一个土坑,把捆在一起的8颗手榴弹和1个炸药包码放在里面,将碉堡炸毁。
这场战斗一直打到天亮,张富清炸毁了两座碉堡,缴获两挺机枪。战斗结束,他死里逃生,可突击组的另外两名战友却再也没有回来。回想起在战斗中壮烈牺牲的战友,张富清老人老泪纵横。
张富清老人说,当年他的身体很瘦弱,但他多次参加突击组打头阵。“一冲上阵地,满脑子是怎么消灭敌人,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
永丰战役,张富清荣获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等功。老人回忆说,因为打仗勇猛,彭德怀到连队视察鼓劲的时候,多次接见他和突击组战士。“见面时彭司令拉着我的手讲,‘你在永丰战役中表现突出,立下了大功’,还亲手给我授勋。我知道,这是党给我的荣誉。”
战斗留给张富清的,除了光荣,还有伤痕。在他看来,这些伤痕是另一种奖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军人,入党时就宣誓要永远听党的话,党指到哪里我就坚决打到哪里。”张富清说。
后来,张富清一直跟随部队南征北战,先后两次荣获“战斗英雄”荣誉称号,除了特等功,还3次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
扎根山区深藏功名。
1955年,张富清已是359旅的正连职军官,他所在部队面临调整,要去地方支援经济建设。多次立功、身体有伤的张富清,原本可以选择回老家陕西,但得知单位鼓励大家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边疆、山区去支援祖国建设,他响应号召选择了去偏僻的鄂西山区,在来凤县一干就是一辈子。
在来凤,张富清先后就职于县粮食局、三胡区政府、卯洞公社、外贸局、县建设银行等,1985年他在县建设银行副行长岗位上离休。几十年里,他从未向外透露自己的战斗经历。
上世纪60年代,张富清被调到三胡区政府工作,妻子孙玉兰在三胡供销社上班。随着精简退职工作开展,张富清动员妻子从供销社离职,减轻国家负担。当时,粮管所、供销社与食品站都是最让人羡慕的工作单位。
“我不让你下岗,怎么好去做别人的工作。”张富清对妻子说。妻子理解丈夫,辞去供销社工作成为手工业社社员,靠做缝纫补贴一家6口人的生活。
“张老为人正派,从不倚老卖老、夸夸其谈,工作中总是挑最困难的任务,从未听张老讲过去打仗的经历。”68岁的田洪立曾与张富清在卯洞公社共事4年多,“当年公社班子成员分配工作片区,张老抢先选了最偏远的高洞片区,那里不通路、不通电,是全公社最困难的片区”。
在建行来凤支行,许多人知道张富清,但没听说过他的英雄事迹,33岁的年轻行长李甘霖对张富清敬佩有加。
李甘霖告诉记者,去年11月份,得知张老要去武汉做白内障手术,需要植入人工晶体,他便嘱咐老人:“您是离休老干部,医药费全部报销,可以选好一点的晶体,保证效果。”后来老人做完手术回来,李甘霖发现老人只选了价值3000多元的最便宜的晶体。
张富清说:“我90多岁了,不能再为国家作贡献了。为国家节约一点是一点。”
不忘初心永葆本色。
3月27日一早,张富清戴上假肢和84岁的老伴孙玉兰去超市买菜。“老伴腿有残疾,但每天都坚持锻炼。”孙玉兰说。
4月份,张富清左膝盖脓肿,辗转县、州医院治疗不见好转,又来到武汉的医院救治,医生建议截肢。“战争年代腿都没掉,没想到和平时期掉了。”术后醒来,乐观的老人自嘲地说。
伤口刚愈合,老人就沿着病床移动。回到家中,老人起初沿着床沿锻炼,后又扶着墙壁练习走路,如今墙壁上还有老人跌倒后手抓墙壁留下的痕迹。
经过近一年的锻炼,老人能拄着支架打扫卫生、择菜,帮助老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人要自立,不能给组织添麻烦。”老人说。
张富清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各级领导多次上门探望。老人总是动情地说:“当年和我并肩战斗的那些战友,许多都牺牲了,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向组织提任何要求。比起他们,我今天吃的、住的已经很好了,我有什么资格把战功拿出来显摆?又有什么资格向组织提要求。”
老人的卧室里摆放着一张书桌,上面整齐的书籍中有一本《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版)》,黄色封面的四周已经磨成白色,打开后,上面有许多用黑色水笔标注的点、横线等。翻开1983年版《邓小平文选》,里面同样有老人研习后留下的墨迹。
老人有两本《新华字典》,一本1953年版、一本1979年版。张富清只上过速成中学补习班,1955年转业到地方工作后,文化成了他工作的“拦路虎”。如何提高文化水平?张富清买来《新华字典》开始自学。
几十年下来,靠着两本《新华字典》,老人利用工作间隙学习《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等著作,阅读《人民日报》等报刊,掌握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
退休后,他每天坚持读报,并坚持做读书笔记,还将报纸上的重大时事消息和时评做成剪报。如今,老人每天仍坚持读报和看电视新闻。
“爷爷,现在国家形势怎样?”采访结束时记者问老人。“全党集中力量搞好精准扶贫,让贫困地区富起来。长江沿线要搞好生态保护。持续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确保党永不变色。”张富清响亮地回答。(郑明桥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