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的编制也是教师思考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过程,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教学计划范例供大家参考。这些范例涵盖了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学计划。希望大家能够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并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优秀14篇)篇一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等句子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二、教学重点:体会姥姥剪纸的神及我和姥姥浓浓的亲情。
三、教学难点:理解句子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感悟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1、读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姥姥的剪纸》。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笑源的姥姥,笑源的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她高超的剪纸技艺赢得了乡亲们的啧啧赞叹。乡亲们是怎么夸奖姥姥的呢?(出示句子朗读:“你姥姥神了……能打鸣。”)。
3、小结:这自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反映了姥姥剪纸技艺的深入人心。
二、感悟舐犊之情。
(一)、喜鹊登枝姥姥熟能生巧。
1、出示“喜鹊登枝”图,学生夸图。
2、过渡:看到姥姥剪的栩栩如生的喜鹊登枝图,作者也由衷地发出了赞叹。屏示句子指名有感情朗读: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交流:从“嗬”你体会到什么?(佩服、赞叹)有感情朗读。
3、我忘不了“喜鹊登枝”图的惟妙惟肖,更忘不了捉弄姥姥的童真童趣。
4、生读二、三节,交流。(1)刁难姥姥(2)“我”耍赖(师生情景对话)(3)熟能生巧出示:“熟能生巧,总剪,手就有准头了!”
a、理解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到窍门。(举例印证)。
b、从哪里看出姥姥熟能生巧。
c、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是怎么练就的?
出示“数九隆冬……甚至摸黑剪。”(学生个人、小组配合读)。
引读: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理解句子)。
(4)功夫不负有心人,姥姥终于练就了高超的剪纸技艺,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像变魔术似的,要什么有什么。
5、欣赏剪纸作品,谈感受。6、想象“姥姥神了,剪像,剪会。”
7、总结:看到这么传神的窗花,怪不得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有声有色。
(二)牛和小兔祖孙之情。
1、过渡:观察姥姥剪纸简直成了一种享受。在我的记忆中,姥姥为我剪得最多的还是牛和兔。
(2)文中具体描写了哪几幅“牛兔剪纸图”?(用浪线画下来。)。
出示:“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等三句句子。
4、我明白姥姥剪的牛兔图的意思吗?老师请几位同学们来分角色有感情地读我和姥姥的对话,读出我的调皮机灵,读出浓浓的亲情。
5、指名分角色朗读,评价。
6、炎炎烈日,姥姥用剪纸“拴”住我的脚,更拴住了我心。
(1)引读12节。
(2)“我”怎么缠的?可能有哪些动作,说了哪些话?来,把我当姥姥,你来缠缠我。
(3)为什么我对兔子和老牛充满了好感?
7、小结:是呀,姥姥那神奇的剪纸,牢牢地拴住了“我”的童年,为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三、心梦之境(一)、栓多久(相处岁月)。
2、读。
3、出示: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4、取名,从老牛的神态你体会到了什么?姥姥期盼什么?
(二)、栓住的是什么。
1、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
2、读。(我心飞扬,我梦依旧,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让我们饱含真情地齐读这段话。)。
3、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我仿佛听到了,仿佛看到了。
四、总结。
(2)学生练笔。(阔别家乡多年,虽然我一直收到姥姥寄来的窗花,可我因学习、工作繁忙,很少回去看望姥姥。这天,我又收到了姥姥寄来的窗花,见物思人,慈祥的姥姥仿佛又出现在我的眼前,“姥姥,我想对您说……”
(3)习作交流:姥姥,我想对您说。
2播放《感恩的心》。
小结:千言万语道不尽对姥姥的思念,万语千言诉不完对姥姥的感激。同学们,请记住:不管你走多远,不管在何时何地,亲人、故乡永远是你情归的港湾,让我们像笑源那样学会感恩,感谢亲人、感谢命运、感谢生活……(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五、小练笔:观察一幅剪纸作品,展开想象写一篇日记。
江阴市顾山实验小学俞仁标。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优秀14篇)篇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
[教学重点]体会“我”与姥姥之间的浓浓亲情。
[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一、欣赏剪纸,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姥姥的剪纸可有名了,老师今天专门为同学们搜集了几幅姥姥的剪纸,请大家欣赏!
(课件出示,欣赏剪纸)
2、看着这么多精美的剪纸,你想说点什么?
二、学习1-2自然段,初次体会姥姥剪纸的“神”
姥姥的剪纸的确是又漂亮又逼真,你知道乡亲们是怎么赞叹的呢?请你打开课文,自由朗读1-2自然段。
1、谁来当一回老乡,夸一夸姥姥的剪纸。
(指名学生朗读)
2、姥姥。真是剪什么像什么,要什么有什么,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用一个字来称赞,那就是——“神”。
3、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呢?
指名回答,并相继板书。(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三、学习3-6自然段。再次体会姥姥剪纸的“神”
1、姥姥剪纸的“神”还体现在哪里?请你快速朗读3-6自然段,划划相关句子。
2、学生汇报:
a、噢,捂住姥姥的双眼也能剪?肯定你没捂紧,让姥姥从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b、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姥姥没偷看?
3、那让我们赶快去欣赏一下姥姥摸着黑剪的“喜鹊登枝”图吧。
(课件出示“喜鹊登枝”图,)
4、同学们,你感觉这幅“喜鹊登枝”怎样?
5、指名朗读,读出这份惊叹。
6、姥姥这么高超的剪纸技艺是生来就有的吗?文中姥姥的那一句话就道出了这个秘密?(课件出示句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7、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a、“熟”指什么?“巧”呢?“手能生巧”什么意思?
b、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8、姥姥是如何达到手能生巧的呢?谁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a、齐读:数九隆冬剪,三伏…
b、由姥姥剪纸的身影我想到了一句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你还想到哪些俗语?
从中说明姥姥是一位怎样的人?(板书:姥姥心灵手巧)
10、除此之外,姥姥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a、出示第3自然段
b、抓住“广结良缘、有求必应”进行理解
c、指导朗读
板书:勤劳善良
四、学习7-12自然段。体会姥姥剪纸的“情”
学生汇报。
指名读这两幅图,思考:
a、姥姥剪“牛和兔子”的最初目的是什么?(拴住我)
b、你从这个“拴”字中读出了什么?
(读出了姥姥对我的——关心、爱护、疼爱……)
c、分角色读课文中“我”与姥姥的对话:
读出我的顽皮、可爱,读出姥姥的慈祥、读出姥姥对小孙子的疼爱来。
如果说姥姥最初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后来拴住的则是我的什么呢?
4、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它们形象各异——引读——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从此段话中你体会出作者饱含了什么感情呢?(赞美、依恋)
原来姥姥的剪纸会说话、能传情,传达的是浓浓的祖孙情。(板书:浓浓亲情)
五、学习13自然段。体会姥姥剪纸的“梦”
1、“姥姥的剪纸陪伴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
2、姥姥的期待是什么?
3、请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
4、从这幅剪纸看出了姥姥对我的.牵挂,我有何从忘记过姥姥,引读:事实上……
5、你读出了姥姥牵挂的是一颗什么样的心?(思念的心、依恋的心、感恩的心……)
6、指导朗读最后一段,读出姥姥对我的牵挂、我对姥姥的思念。
课外拓展
七、课堂总结:剪纸不仅展示了姥姥的心灵手巧、技艺高超,更体现了姥姥对“我”的疼爱与牵挂,同时也寄托了“我”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份寄托浓浓的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读题)。
八、作业:
1、抄写课堂上积累的四字词语和俗语。
2、课后小练笔:课件出示一幅剪纸,仔细观察,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12、姥姥的剪纸
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姥姥:心灵手巧请老善良
浓浓亲情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优秀14篇)篇三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揭示课题,指名读一遍。
2、姥姥是谁?
3、说说对题目的理解,并推测课文会写哪些内容?
二、自学生字,疏通课文。
1、学生自学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交流所学,不会的提出来在全班解决。
2、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疏通课文,纠正错误。
四、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
2、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3、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
五、指导写字。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六、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搜集剪纸资料。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优秀14篇)篇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小黑板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姥姥的剪纸》这一课。通过上一课1-3小节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我”的姥姥,“我”的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广结善缘、剪纸技艺高超、平凡而又不平凡等)(板书:姥姥)。
这么一位善良、勤劳的好姥姥还身怀绝技呢。她的剪纸技艺高超、深入人心,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你们也想见识一下精美的窗花吗?好,现在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欣赏一些精美的剪纸作品。适当评价评价这些剪纸。(展示剪纸)。
二、学习课文4-6小节。
1、是呀,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课文第四小节中也有很精彩的描写?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4-6小节。
自读思考,指名回答。
小黑板出示:
a、“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
学生齐读。
“死死地捂住、摸着剪”说明了什么?(说明此时剪窗花难度大)“工夫不大”说明了什么?(说明姥姥动作熟练、娴熟、功夫深、本事大,完成速度快。)由此可以看出?(姥姥技艺高超)。
b、“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这句话中哪些词语也能够说明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呢?为什么这样说?(形象生动、无可挑剔)。
“形象生动”说明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无可挑剔”是说“我”没有办法找到毛病,充分说明姥姥的剪纸技术高超。
这幅形象生动、无可挑剔的剪纸,同学们一定想一睹为快。请欣赏“喜鹊登枝”的剪纸。(展示剪纸)。
这就是姥姥的“喜鹊登枝”,你们看梅枝与喜鹊多么形象生动、惟妙惟肖呀,大小疏密真是无可挑剔!
此时此刻,我们同学肯定有话想对姥姥说。你想说什么呢?(敬佩之情)。
请1-2名同学来把这两句话练读一遍。根据情况提出要求:注意读出姥姥的技术高超,以及我们的敬佩之情。
(生答:“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我”的耍赖,姥姥生气了吗?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下姥姥的话语。姥姥没有生气,我们反而从中感受到姥姥很幸福,很快乐,姥姥和我真是其乐融融啊!
小黑板出示:
“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指名朗读。
这些句子可以看出姥姥剪得多,剪得时间长,几乎天天都剪。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长年累月地剪,使得姥姥剪纸的技艺越来越熟练。
4、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熟能生巧的事例?你知道吗?(打毛衣、包饺子、百步穿杨、卖药商人、卖油翁、打字员等)。
5、把“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中的“总剪”改成“总做”,并阐述理由,说明其中的道理。
三、学习7-12小节。
1、姥姥总剪,剪纸的技艺愈发精湛、高超,我想看姥姥剪纸肯定成了一种惬意、幸福的享受。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小黑板出示:
“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其中有一个字却用得很传神,你认为是哪一个字?(拴)(板书:拴)。
谁能上台来做一个“拴”的动作?(绕和系)。
(插话)拴东西,一般用什么拴?拴好后别忘了打一个结,这样才能牢固。(教师演示打结的动作。)。
课文中姥姥是用绳子拴住“我”的吗?那是用什么拴住了“我”?(指名答)(板书:我)。
(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板书:剪纸)。
2、那么,姥姥的剪纸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功能,能牢牢地拴住了贪玩的“我”呢?请同学们赶快读读7—12小节,看看姥姥用几幅剪纸拴住了我?(生自由读课文)。
提问:拴住作者的主要是哪几副剪纸?(指名答:牛驮小兔、牛和小兔一起吃草这两幅剪纸。)。
想看看这两幅美妙的剪纸吗?(展示剪纸)让我们再到文字中,去享受这两种不同的意境吧。
下面让我们分组分角色朗读7-11小节,小组内一个读姥姥的话,一个读“我”的话,其余读旁白。姥姥是轻声慢语,作者是活泼可爱、如痴如醉的。(分角色朗读。)。
指名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个读文中的“我”,另一个读姥姥的话,其余同学读旁白。(评价:从他们的朗读,你们感觉到文中的“我”被牢牢地拴住了吗?)再请一组朗读。
3、“我”还被姥姥的哪些剪纸拴住了呢?(指名答:“从那时候起,……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展示剪纸)。
4、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形象生动、无可挑剔、栩栩如生的剪纸中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指名答)为什么每一幅让“我”痴迷的剪纸里都有牛与兔呢?牛代表什么?兔子代表什么?其实姥姥的每一幅剪纸都生动描绘了姥姥与“我”之间幸福快乐的生活,渗透了姥姥对“我”浓浓的亲情,寄托了“我”对姥姥的思念之情。
学到这里,我们都感觉到姥姥用剪纸拴住的不仅仅是“我”的身体,更多的是“我”的心。(板书:心)。
我们还感受到拴住“我”心灵的不仅仅是姥姥的剪纸。那还是什么呢?(同桌讨论,指名答:拴住“我”心灵的不仅仅是剪纸,还是姥姥的亲切慈祥、和蔼可亲的面容。拴住“我”心灵的不仅仅是剪纸,还是姥姥说话时的轻声慢语、一副和颜悦色的样子。拴住“我”心灵的不仅仅是剪纸,还是那段属于作者的快乐、惬意的夏日午后的日子。拴住“我”心灵的不仅仅是剪纸,更是姥姥与“我”之间浓浓的亲情……)(板书:亲情)。
四、学习13小节。
1、过渡:剪呀剪,拴呀拴,剪只兔,剪头牛,牢牢拴住萝卜头。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我”的幼年时代,拴住了“我”上学前的一个个密云多雨的盛夏。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还拴得住“我”吗?何以见得?(还拴得住。因为“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我们来齐读这段有声有色的文字。(生齐读)。
2、现在请同学们把目光转移到那幅剪纸上,请看黑板,谁再来读读描写这幅剪纸的文字。(展示剪纸)。
小黑板出示: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指名读。
3、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凝望、无声的爱、我的童年、联结、我是风筝,你是线、期待)。
针对每一种回答,老师进行评价。
4、姥姥的剪纸拴了“我”多久?还将拴“我”多久,还能拴“我”多久?(姥姥的剪纸拴了“我”的童年、小学、中学、大学,还将拴“我”一生。)。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浓浓亲情,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无限思念,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它又宛如纽带,拉近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
六、布置作业:
小黑板出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在收到姥姥寄来牛望远去小兔的剪纸后,作者心境颇不宁静,眼前浮现出和姥姥在一起时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假如你是作者,该怎么给姥姥回信呢?试着写写。
板书:
剪纸。
姥姥——拴——“我”(心)。
亲情。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优秀14篇)篇五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剪纸,请大家欣赏。(配乐欣赏剪纸)
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看看这些生字词你能读好吗?
(1)、读准字音:刁难
择菜
左邻右舍
三伏盛夏
(2)、读出节奏:啧啧赞叹
刷刷几下
清清爽爽
普普通通
(3)、读懂意思:爽:清清爽爽
明朗、清亮
率直痛快
舒服
刷刷的剪纸声在小作者听来是那样的清清爽爽,爽是什么意思?
爽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请看大屏幕。搞清楚了爽字的意思,我们还要会写这个字。爽这个字注意笔顺先写一横,再写中间的四个小叉,多像抱得很紧的四个小孩,最后写人,一撇一捺,要舒展开来。要不然,这四个小孩待在里面就不爽了。(腰杆要挺直)
3、我们读书不仅要读正确还要有收获,通过读书你能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姥姥吗?
(技艺高超、勤劳善良、呵护晚辈的姥姥)不简单第一次读书大家就被姥姥深深地吸引了。其实读书就是走进课文,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品质。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姥姥的技艺高超呢?
请静心默读16小节在书上圈圈画画,把你的一份理解、一份感受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记录下来。
2、谁愿意将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a、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读完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动物。)读上去感觉怎样?(琅琅上口,就像顺口溜。)
师:谁再来很有韵律地、富有节奏地赞叹一番?读书就要有自己的见解,这就是会读书。在你的回答中我发现神这个字概括了姥姥的剪纸。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师:现在请你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前后同学先互相夸夸。(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像,剪像,剪个,剪个。)(学生讨论,互相夸夸。)
听了你们的夸奖,我也想对全世界的人说:我姥姥神了
b、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姥姥的剪纸,真有这么神吗?文中还用一件事来证明了。
用一个词语赞美栩栩如生
读:嗬!无可挑剔
c、我百般刁难,可姥姥的.剪纸却总是十全十美
为什么会剪得这么好?出示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理解熟能生巧,巧:
灵敏、灵巧
恰好
虚浮
你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d、总、剪你能不能从书中找出有关语句来理解总、剪出示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g、过渡:姥姥不光无时无刻的剪,还随时随地的剪,田间地头上,当别人休息时,姥姥在那儿剪。
屋檐下,当别人看电视时
树荫下,当别人凉快时
数九隆冬,寒风呼啸,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着,屋内,姥姥盘腿坐在炕上,搓搓冻得通红的手,便一丝不苟的剪起一幅幅窗花来。孩子们,不管是()还是()不管是()还是()不管是()还是()姥姥总在剪,手就有准头了。姥姥的手就是(),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
是呀,普普通通的剪刀,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却能变成各种各样的栩栩如生的剪纸,这不能不说明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
f、姥姥不仅剪纸技艺高超,还广结善缘,师读第三小节
g、正因为姥姥广结善缘,所以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这句话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好你找到了吗?一个都字,让你感觉到了什么?(作品很受欢迎,姥姥那有求必应)师:你想想,当作者写下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自豪的)请你带着自豪的心情读读。(赞叹的)请你带着赞叹的口吻读读。
(开心的)。请你带着开心的心情读读。(温馨的。)请你带着温馨的感觉读读。
是啊,同学们,技艺高超的姥姥总是让小作者这样自豪,以致长大后想起来还是那么温馨,让我们再轻轻的叫一声姥姥,让我们再亲切的叫一声姥姥,让我们记住这位善良朴实的老人,记住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优秀14篇)篇六
课前谈话:
师:认识我吗?我是宿迁的老师。介绍宿迁。宿迁有哪些名人。
生: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
师:将这句话送给你,送给老师们。
教学过程:
师:这节课继续跟随作者走进他的故乡,童年,姥姥的剪纸。
读课题,读深情一点。个别读齐读。
师:姥姥的剪纸给我美好的回忆,伴随我成长。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自由读,个别读。
师:说感受。
生:我非常喜欢姥姥的剪纸,喜爱自己的家乡。
生:知道了我非常喜欢姥姥的剪纸,这是我与姥姥的情感通道,加深了我与姥姥之间的爱。
师:一想到它,我的梦境与心境变得有声有色。
齐读。
师:你知道了什么?
师:能不能一个字说白了说透了,在书上找一找。
生:一个“神”字。
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细细读课文,找到写姥姥“神“的语句,画出来品一品。
生默读课文。
交流。
生:从啧啧赞叹看出别人都对姥姥的剪纸啧啧赞叹,说明姥姥手艺高超。生读一读这段文字。
生:我也从中看出姥姥的剪纸深入人心。也读一读。
生:从“剪个……”看出姥姥的剪纸是活灵活现。
师:这样写就化静为动了,请读一读。
生:“便要什么有什么”看出姥姥的剪纸是深入人心,惟妙惟肖。
配乐欣赏剪纸作品。
师:看了姥姥的剪纸你一定读更有情了。
生个别读。
生:从普普通通中看出把平常的东西化为神奇的作品。
生:我从第四段看出,无可挑剔,没有办法从细节指责,从中看出姥姥的剪纸的神。
师:谁来读读这一节。
理解词:身心入境。
生:身临其境。
生:全身心投入了。
生重新读词,读文。
指正:沙沙声,强调:悦耳。
生再读。
师:最后一句读得特别好。
生:我从中感受到姥姥的剪纸水平高。姥姥的剪纸是惟妙惟肖,深入人心。
生:从无可挑剔看出她的作品是十分完美的。
生:“摸着剪窗花”说明水平高。
师:此时我是什么感觉?
生:敬佩,
师:哪个词看出。
生:服了,呵,
读一读。
师:还可以怎样读这句话?
生读,再读,
生:读出内心的喜悦。
师:读出你的喜悦。
生读。
生:读出了我的喜悦。
生:我十分惊讶。读文。
师:一个字就能读出这么多东西,现在再读这段话就更有感觉了,请再读一读。
生自由读。
指名读。
师:你都快把奶奶的眼珠子看冒了,说得这么容易,功夫可不简单哪。
奶奶的手像……引读。
再读“无论何时……”
师:让我沉醉,更把调皮的我拴在屋檐下。哪个词用得好?
出示: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
生:是“拴”字。
师:同学们找得真准。
拴过东西吗,怎么拴?
生:牢牢地系住。
师:这里指用什么拴?
师:细细读课文,哪些剪纸拴住了我?
生默读。
生: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
生:草地上啃青草……。
生:蹦跳的……。
师出示相关句子,齐读。
生个别读,我仿佛看到调皮可爱的小兔子骑在勤快的老牛身上。
生:我仿佛看到小兔子蹦的跳到老牛身上。
师:表现了小兔的调皮。
生:小兔舒服地叭在老牛身上。
师:真舒服。
师:有时要联系上下文来读。从中看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姥姥对我的关心是无微不至,像老牛与小兔。
生:姥姥的生肖是牛,我是小兔,所以仿佛看到我与姥姥在玩耍。
生:我仿佛看到姥姥与我在快乐地生活,我可以趴在姥姥的背上休息。
师:是的,休息,玩耍,都可以,请读出我的顽皮。
生读(两个)。
师:就这样细细地读,静静地想,从中还可看出什么?
生:牛与小兔在草地上,牛温柔地看了小兔一眼,长叫一声,叫声里有对兔的爱。
生:我会看到老牛把好的青草留给兔子吃。
生:怜爱。
生:亲密无间。
生:对小兔的关心。
生:小兔很快乐,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把理解融入到朗读中。
师:什么样的老牛?
生:拉车的……。
生:勤劳。
生:敦厚。
生:温顺。
生:关心小兔的老牛。
师:这勤劳的老牛,无微不至地关心小兔的老牛,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
指名完整地读这一段。
生读。
师:从中感受到什么?
生:感受到思念。
生:仍然十分爱我,想念我。
生:期待。
生:希望。
师:思念期待都融入了剪纸,谁再来读读这段话。
生个别朗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一齐读一读。
生齐读。
师:奶奶静静站在村口,望着远方,她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生:孩子,早去早回。
师:嗯,这是纯朴的愿望。
生:不要忘了姥姥啊。
师:会永远想着你的。
生:好好学习,将来报答祖国。
生:以后在外工作,别忘了常回家看看。
生:要注意身体啊。
生:长大了,要更懂事。
生:注意身体,别着凉了,多穿衣服。
师:那我会说什么呢?
生:会记住你的话的。
生:不会忘了自己有家乡。
生:会永远记住奶奶的剪纸,想着你的。
生:我有空会来看你的。
生:活泼可爱的小兔子与温顺敦厚的老牛会一直在一起。
生:无论走多远,会记得你的。
师:这一切我何曾忘得了……忘不了……。
生:忘不了姥姥的爱。
生:忘不了姥姥的慈祥的笑容。
生:忘不了姥姥剪纸时悦耳之极的声音。
生:忘不了我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师:这一切都不能忘,我的梦,我的心永远这般有声有色。
出示: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
生个别读,
师:是呀,作者的情感流淌在他的文字中,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这是我们的心,我们的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
师:静静的随着音乐我们一起来感受。
师生齐读这段话。
下课。
板书:
神拴。
有声有色。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优秀14篇)篇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主流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姥姥的剪纸》1-3节。好,一起响亮地把课题读一遍。
3、是的,这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她和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善良,日夜操劳,但她又是不普通的,因为她身怀高超的剪纸技艺。
二、抓住中心句,牵动整篇文。
2、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2)板书:有声有色。有声有色在文中指什么呢?(作者孩提时的生活。)。
3、下面我们就进入作者回忆的故事中,领略作者有声有色的童年生活。
1、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这一回我给姥姥出了一个什么难题?(品悟“死死的”)剪的情况谁来介绍一下?作品怎么样?(“无可挑剔”何意?为此你想到说什么?)。
2、姥姥的剪纸真是神啊,同学们,姥姥的剪纸为什么会这么神呢?(引导学生品读:“熟能生巧,总剪,手就有准头了!”这一句,扣住“熟能生巧”、“剪”感悟)。
3、这样总剪,手就有准头了!姥姥被蒙上了双眼,但“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出示这一句)这一句是说:练习得多了,剪刀也运用自如了。写得多传神的一句话,齐读。
4、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徐璐同学的二胡拉得好,从陌生到熟练,她是怎么做到的?下面我们就请徐璐谈谈她学二胡的经历。
5、同学们,现在你们应该知道姥姥剪喜鹊登枝“熟能生巧”是怎么练就的吗?
6、姥姥明知我经常故意为难她,她还顺从我剪出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作品。你的体会是什么?(姥姥爱我)。
7、正因有这些故事,我的童年变得妙趣横生了。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让我们带着感情齐读这一句。
1、姥姥不但剪喜鹊登枝“熟能生巧”,还处处关心着我。到了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有一个字却用得很传神,你认为是哪一个字?(拴)拴东西,一般用什么拴?课文中是用绳子拴吗?用什么拴住了什么?(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2、出示:我抢过来看了,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我不解地问:“牛干啥驮着兔子?”
(1)参照喜鹊登枝,也给这一个作品起个四字名字。好吗?
3、出示:姥姥又剪出一幅: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1)也给这一个作品起个四字名字吧。
5、姥姥作品中的兔子是一只怎样的兔子?(充满快乐)老牛是一头什么样的老牛呢?(勤恳善良)其实兔子就是我呀,老牛就是姥姥呀。姥姥通过作品希望作者……(生活得快乐,幸福,喜欢与我一起生活)而当时的我也迷上了姥姥剪的老牛和兔子,喜欢上了老牛和兔子背后的故事。
6、姥姥那神奇的剪纸,牢牢地拴住了上学前的“我”。“我”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五、感受笑源的心境梦境。
1、姥姥和我在一起的时候,生活多么快乐。虽然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姥姥的剪纸一直伴随着我。
2、出示: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
(1)指名读。给这幅作品起个四字名字吧。作者体会到了什么?
(2)我已远去了,姥姥在家乡平原的一头仍然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他期待着什么?
3、出示: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同学们,姥姥的剪纸在我的心底扎下了根,姥姥对我的关爱、思念伴随我成长。配乐齐读这段有声有色的文字。
六、与文中人物对话,加深对亲情的理解。
1、看到“牛兔分离”这幅剪纸,我想对姥姥说什么话呢?让我们把姥姥和”我”想说的话写下来好吗?请左边两组同学写姥姥想对我说的话,右边两组同学写我想对姥姥说的话。
2、小练笔:姥姥想对我说……;我想对姥姥说……。
3、有位同学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题目叫《想》,我们来读一读:(媒体出示小诗:听那悦耳至极的剪纸声/想起月光下姥姥/还是那月光下的话语/还是那慈祥的面容/还是那恬静的微笑/真想/再一次回到姥姥的身边/怀念姥姥亲切的话语/怀念姥姥勤劳的身影/怀念姥姥剪纸的刷刷声/好想/一切都回到从前/好想/再回到姥姥的身边)。
4、《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让我们惊叹姥姥的剪纸神了,更感动浓浓的祖孙情。
作业:
1、练习背诵第12、13节。
2、小练笔:你一定有一方面的特长,用一个片断介绍你是如何做到的。
板书:
有声有色 喜鹊登枝 熟能生巧。
牛驮小兔。
牛兔食草。
牛兔分离。
“我”祖孙情深姥姥。
教后反思:
一、抓住中心句,牵动整篇文。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习惯于顺藤摸瓜、循规蹈矩,在教学《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一课上,我在教学顺序的设计上做了变化。我从文章的中心句着手,先让学生浏览课文,走进文本,用智慧的眼睛去找“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学生很快就找到了”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请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和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这些句子,齐读后,我用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的心境和梦境会变得有声有色?”此问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即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想起作者小时侯与姥姥一起生活的幸福时光,想起自己小时侯又是怎样耍赖刁难姥姥的,想起姥姥为作者剪的那么多的作品……有天女散花之妙!
二、巧妙攻破重难点。
此课的重点为能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感受姥姥的善良与勤劳,能让学生体会到祖孙间的浓浓亲情和“我”对姥姥的深深思念。在让学生掌握重点这一块,我用心良苦,一幅幅精美的剪纸,在课上不单单是剪纸了,而是变得会说话,会传情,“牛驮小兔”、“牛兔同食”、“牛兔分离”,让学生体会到了祖孙间的浓浓亲情,特别在”牛兔分离”这幅图,为了加深学生的体验,我让学生上台即兴表演,一名饰“兔子”,一名饰“老牛”,”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看着,那一刻一种离别的不舍,顿时袭上师生的心头。在突破难点这一块,我引导学生品读句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我没有直接让学生生硬地去理解,而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让一位学生站起来谈一谈她学二胡的经历——“刚开始,我连‘1、2、3、4、5、6、7’都不会,现在我能熟练地拉好几首曲子了,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这就是我日日练、月月练、时时练、刻刻练的结果呀!”这么一抛砖引玉,下面顿时小手林立,谈写字、谈唱歌、谈骑自行车、谈游泳……热烈一片,可以说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三、寓审美教育于课中。
四、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指导学生紧扣文中的重点词句,由点带面,循作者的情感脉搏,领悟文本意境。“读中悟”、“悟中读”,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在孩子们一次又一次的读中,两个字深深地印在了师生的心中,那就是姥姥的“勤”和姥姥和作者之间深深的“情”!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优秀14篇)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依托语词,经历把课文读薄、把课文读厚、把课文读活的奇妙的阅读之旅;
3.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读出作者的心梦之境,读出对童年的眷恋、对亲人的感恩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结合语言材料感悟“我”与姥姥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切思念。
教学过程:词语引路,把课文读薄。
(一)一度引路,把课文读成一串声音。
1.回顾导入后,读上节课学过的两组词语:
啧啧赞叹 左邻右舍。
刷刷刷刷 择菜薅草。
悦耳至极 喜鹊登枝。
清清爽爽 牛驮小兔。
2.围绕这两组词语,好像听到了哪些声音?
(二)二度引路,把课文读成一个词语。
1.快速浏览课文,找哪一句话最能够表达作者对剪纸声欲罢不能的心境与梦境?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重点释词“有声有色”。
观察刚才的两组词语,联系“有声有色”这个词语,问学生:有没有发现什么?(左边一组跟“声”有关,右边一组跟“色”有关)。
作者说的“有声有色”的“声”和“色”具体可能各是什么?
这些声音和生活到底具有怎样的魔力呢?到课文的字里行间中去感受一番。
二词语扩散,把课文读厚。
(一)一度扩散,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
1.这“有声有色”的生活中,最让作者欲罢不能的是什么事儿?当作者想到这些事的时候,他的身心是一种怎样的感觉?(甜蜜的、温馨的、依恋的……)。
2.默读描写“喜鹊登枝”、“牛驮小兔”这些事情的段落,把觉得甜蜜的、温馨的抑或是依恋的地方用波浪线画下来。然后组织交流:
在“喜鹊登枝”的窗花处,抠一个词“熟能生巧”:
先依托有关句子引导学生读出作者的调皮劲儿,再问: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怎么练就的呀?(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师生摸拟剪纸生活场面读上句,让学生在朗读节奏的变化中体会“熟能生巧”。
在“牛驮小兔”等关于牛、兔主题的窗花处,抠一个字“拴”:
先让学生自由说说体会,然后由下面这句话切入:
(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你认为哪一个字用得很传神?(拴)。
课文中是说什么拴住了什么?姥姥的剪纸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功能,牢牢地拴住了上学前的我呢?请同学到字里行间中去找答案。读后组织交流:
师生表演读描写祖孙俩剪“牛驮小兔”窗花的文字,体会“拴”的神奇功能。
生扮作者,师扮姥姥,摸拟作者“缠”姥姥的场景,体会“拴”的神奇功能。
(二)二度扩散,读出笑源的心梦之境。
1.后来我越走越远了,姥姥的剪纸还拴得住我吗?
(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齐读上段话。再读这段话中描写剪纸的文字。让学生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
让学生给“联结”这个词找一个近义词。作者为什么用“联结”这个词语?
姥姥的剪纸还将拴我多久?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心 梦)。
三词语变异,把课文读活。
回到作者的心上,你认为姥姥的剪纸拴住的是一颗什么之心? (思念之心、依恋之心、怀旧之心、感恩之心……)。
拓展延伸。
此刻,你想对姥姥说什么?写下来。
实践活动:
1.收集剪纸作品。
板书设计:
拴
有
心 声 梦。
有
色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优秀14篇)篇九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心灵。
二、教学过程。
出示图画——剪纸,让生欣赏。
师:看了以后,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太精致了!
生2:技术也太高了!
生3:太漂亮了!
……。
师:那么课文中又是如何说的呢?读一读,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生读书,师出示文中的话。
生:我觉得姥姥心灵手巧,技术很高。
师:这里有个“神”字,能将他读出来吗?
生练习,指名读,齐读。
师:李姥姥的剪纸还真是这样神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喜鹊登枝”,不是去看图,而是用心灵去感受一下字里行间中是如何写的?(学会用批注的方法)。
生默默地读课文。
生1:从这里我感受到姥姥的剪纸真的没话说了,绝了!
生2:技艺真的很高超,竟然不看也能剪得有模有样的!
师出示图文,让学生朗读,看能否读出作者的感受,尤其是这个字——嗬!
生1:佩服。
生2:赞叹。
生3:敬佩。
生齐读。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呢?
生:蒙住了双眼都剪得那么好,真是熟能生巧啊!
师总结:课文用了两个地方夸赞了姥姥的技艺——别人的夸赞、我的一次蒙眼。但课文还有一处最吸引人,那就是老牛和兔子的画面。(出示“碧云多雨的夏天……”)。
生读。
师:有一个字——“拴”能读出来什么来吗?
生:不让我出去,担心着我。
师:到底是什么吸引着我呢?找出来读读。生读书。
生1:关爱作者,也启发了作者的思维。
生2:疼爱我,看得出的感情很深。
生3:亲密无间的情感。
生4:对我的期待,希望我早点回来。
生5:期望很高。
生6:写出了他们之间的情感。
……。
师:作者长大了,剪纸还能拴住他吗?出示文字,范读,期待着什么?我们来讨论一下,待会交流!
生1:早点回来。
生2:完成学业,合家团聚。
生4:自食其力,让他有所作为。
生5:有所成就回来,团圆,陪陪姥姥。
……。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部分。生读。
生1:远行的兔子。
生2:期待。
生3:希望。
生4:目光。
生配乐朗读最后一段。
师配乐朗读补充内容,(三年后,作者回来了,看到姥姥已病榻在床的情景……)渲染气氛,让学生写一写此时最想说的话!
生2:您起来啊,再做个小兔子和老牛给孙子我吧!
生3:我这一走就是三年啊,正如《游子吟》所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放心吧!姥姥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
三、作业:
师:出示一段话,让生填写。
长大后, 拴住了我的心。
生1:怀念。
生2:思念。
生3:无私的爱。
生4:牵挂。
……。
师:是啊,能拴住作者的是一种亲情,是一种割舍不掉思念,是一种无私的爱,让我们记住这深深地祖孙情吧,记住最后两节,记住最后的文字!
下课!
更多资料: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优秀14篇)篇十
1、把课后生字抄写两遍,并组两个词语。
2、给划线字注音,并读一读。
山屯( )庄稼( )捂住( )。
耍赖( )啧啧赞叹( )。
不解( )挑剔( )刁难( )。
择菜( )熟能生巧( )。
3、用楷书把下列词语工整、规范的书写一遍,力求美观大方。
技艺悦耳刁难岂知疏密 耍赖广结善缘无可挑剔 。
吉利甚至屋檐 温顺 敦厚 联结 熟能生巧 数九隆冬。
4、整理课文中的四字词语,特别是成语。
5、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有声有色: 。
6、照样子、写词语。
7、主要内容。
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感悟·探究】。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小组内互读)试着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姥姥剪“ ”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因为她 剪, 剪, 剪, 剪, 剪,甚至 剪。
3、理清内容。
一(1-3)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二(4-6)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
4、佳句赏析:
(1)“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且剪刀把我拴在屋檐下。”表面上看,这里拴的是孩子对自然的向往之心,拴的是孩子调皮地野性。事实上呢,姥姥恰是在这个时期,用她的剪纸,为“我“营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剪纸世界,为我打开了剪纸的艺术之门,让我感受到了来自于她的关爱体贴之情,让我享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而这,恰恰让“我”多少次梦回故乡,梦回那剪纸的世界,而姥姥,无疑成为“我”梦中的主角。于是,姥姥的剪纸,带给的不仅是我,还有的是乡亲们的浓浓的爱。这是亲情,也包着乡情。
(2)“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蹦跳跳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这里“缠”不是纠缠,而是情深意长的“缠”啊。这个“缠”字,是依恋之缠。这个“缠”字,是对剪纸的迷恋。一个“缠”字,说明的是我迷上了姥姥的剪纸,迷上了剪纸艺术,也迷上了姥姥与我剪纸聊天的亲情。我忘记了,夏天那密云多雨的盛夏,忘记了那河里自在的游泳。
(3)“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这里的姥姥是一个好说话的人,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从中也可以看出姥姥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是一个勤快的人。而勤快,让姥姥手巧,而手巧心善,又让乡村的人们感受到了剪纸这门艺术带来的生活的美好。于是,左邻右居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那是姥姥的劳作,是她辛勤劳动的成果,也是浓浓的剪纸情,乡亲情。
【拓展·延伸】。
1、描写技艺高超的成语:巧夺天工、妙手回春、百步穿杨、登峰造极、出神入化、一鸣惊人、炉火纯青、登堂入室、疱丁解牛、游刃有余。
2、描写艺术品的成语:精雕细刻 栩栩如生巧夺天工举世无双 鬼斧神工。
3、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剪纸大师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优秀14篇)篇十一
一、复习课文结构。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文章写了三个部分的内容:剪纸赞人,我们看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剪纸喻理,姥姥通过剪纸告诉我熟能生巧的道理,剪纸传情,小小的剪纸却传递着浓厚的祖孙情。
2、三个部分都在写情,作者又有所偏重,把祖孙情放在第三部分着重描写。好,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课文。
二、剪纸赞人。
1、先看第一部分剪纸赞人。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1―3段。
2、姥姥的心灵手巧具体表现在哪儿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句子一: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姥姥心灵手巧呢?
普普通通、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无所不能。
(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工具虽然简单,但作品内容广泛,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
句子二:
“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同学们,这句话中乡亲们仅仅是在赞叹姥姥剪什么都剪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形象逼真)。
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
(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句子三:
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你从哪儿看出姥姥的心灵手巧?(体会“左邻右舍”、“都”)。
句子四:
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你又是从哪儿可以看出她的心灵手巧呢。
三、剪纸喻理。
1、过渡:姥姥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在剪纸的过程中还教会我一个道理――到底是什么道理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部分。
2、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部分,想想教会我一个什么道理?
3、通过什么事例写清熟能生巧的道理呢?
4、学生试着说一说。
5、课文为什么要着重刻画我的“调皮蛋”、“刁蛮”、“耍赖”呢?
6、过渡:同学们到这里作者觉得还不能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为了使道理更加明白还加了一段。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优秀14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指导学生齐读课题。
2、欣赏剪纸图片,用一个词语来说说感受。
3、课文中也用一个词赞扬了姥姥的精湛技艺,你能找到吗?(神)。
二、研读课文,体会姥姥的特点。
1、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姥姥剪纸技艺神了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2、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下列句子,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技艺高超。
1)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仿照书上的句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同桌互相夸夸。(媒体出示:你姥姥神了,剪像,剪像,剪个,剪个。)。
3)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3、姥姥是如何练就这一手剪纸绝活的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1)“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理解熟能生巧】。
1)熟能生巧?
2)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3)你能用学过的俗语、谚语、名言来概括这句话的意思吗?
4)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的体会理解吗?
(2)姥姥剪纸技艺高超,除了经常练习,熟能生巧,还有什么原因呢?身心入境。
三、透过剪纸,体味祖孙情深。
“拴”是什么意思?姥姥是用什么拴住“我”的?
2、看看姥姥都给“我”剪了些什么呢?默读课文7-12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的姥姥的剪纸作品。
3、讨论交流:
(1)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的背上。
(2)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a.这两幅剪纸是什么意思?
b.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从那时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
哪一个字眼强烈地表达了“我”被牢牢地拴住了?(缠)从开始的“拴”到现在的“缠”,你体会出了什么?(剪纸)。
5、拴住作者的还是什么?
四、升华情感,真情告白【升华情感,体会作者情感】。
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姥姥的剪纸还拴得住我吗?
1、请你把目光移到那幅剪纸上,谁再来读读描写这幅剪纸的文字。
(1)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
(2)这时姥姥对我的期待,期待我怎样?
(3)“联结”找一个近义词吗?(连接)那么作者怎么会想到用“联想”的“联”和“打结”的“结”呢?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语?这不仅仅是剪纸,更是我和姥姥之间的浓浓的情啊!
2、姥姥的剪纸拴了“我”多久?还能拴“我”多久?
(1)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
(2)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把作者的心声读出来。
(3)是呀,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想想作者在梦中会看见什么?听见什么?
五、总结课文,传递恩情。
六、作业:
1.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难精的民间技艺。有机会上网的话,可以登录中国剪纸网,进一步了解我们灿烂的剪纸艺术,也可以搜集其他品种的民间艺术的资料。
熟能生巧神。
身心入境。
思念、依恋、怀旧、感恩、回归。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优秀14篇)篇十三
一、成语大擂台。
描写人物品质的:(心灵手巧) 、 、 、
表现神态专注的:(身心入境) 、 、 、
形容形态逼真的:(活灵活现) 、 、 、
二、句子大观园。
例句: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仿写:(模仿乡亲们的语气,夸夸姥姥所剪的人物、植物或器物)。
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只 ,剪只 。
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只 ,剪只 。
三、积累与运用。
(一)先补充完整,再积累。
1.书读百遍, 。
2.熟读唐诗三百首, 。
3.熟能生巧, 。
4.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5.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二)姥姥姥姥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仿写:(选择其中之一)。
(1)学画画: 画, 画, 画, 画,甚至 画。孰能生巧,总画, 。
(2)学弹琴: 弹, 弹, 弹, 弹,甚至 弹。孰能生巧,总弹, 。
(3)学练字: 练, 练, 练, 练,甚至 练。孰能生巧,总练, 。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优秀14篇)篇十四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抓住这个主线,在教学设计时,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我把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二段为第一部分,先是让学生找描写剪纸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接着,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辩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学生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非常佩服,我能从他们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这一点。
我们知道,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所以,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抓住剪纸,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所以,当我读着作者后来写的对姥姥临终前的回忆时,我感觉到自己的眼角润湿了,亲情打动了我,也打动了学生。我听到教室一片静默。我想这正是我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能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又能感悟祖孙俩之间的浓浓亲情,就达到了我的教学目的。
一、读题。
1、读题。
用词语形容。
相机板书:惟妙惟肖、形态各异、意味深长。
3、再读,想像这样身心入境地剪着纸的姥姥。
用词语形容。
相机板书: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舐犊情深。
过渡:这些都是初步印象,再走进课文,你会觉得这些剪纸更加栩栩如生、令人赞叹;姥姥更加真实熟悉,仿佛就在身边。
二、学习1——6。
自读,圈画批注,思考:是个怎样的姥姥。
交流:
1、心灵手巧。
(1)第二小节。
普普通通、翻来折去(反衬技艺高超)。
神了(夸张,以他人之口衬托技艺高超)。
理解“深入人心”(不是一个人这么说,也不是只有现在这么说)。
小结:简直就是艺术作品,姥姥是一个了不起的民间艺术家!
(2)第五至七小节。
刁难:为难,出难题。
无可挑剔:仿佛看到了什么?
(剪得好;我仔细地看,找不出瑕疵)。
耍赖。
联系上下文理解“熟能生巧”
小结:技艺真的高超,神乎其神了!
再分角色读对话,还体会到什么?
点化:这样的感觉,你是不是很熟悉?这样的场景,是不是也曾发生在你的身边?
2、勤劳善良。
(1)左邻右舍。
(2)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很忙,忙什么?点化:这样的老人家你是否觉得很熟悉?她是不是就在你的身边?)。
(直爽,热情)。
(为别人着想,认真负责)。
(水平高,仿佛有仓库)。
……。
再读读。
三、学习7——11。
交流。
朗读。
谈体会:舐犊情深。
四、学习12——13。
1、引读12。
从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中读懂了什么?
(对兔子的希望和爱)。
(老牛敦厚淳朴,就像姥姥一样)。
(俯首甘为孺子牛)。
……。
引读。
反复读。
2、过渡:是啊,从小……姥姥的剪纸已经成为我心中的一个梦境。
然而,我上学了,越走越远,但……。
期待些什么?
除了期待,你还读除了什么?
相机朗读,小结,读最后两句话。
五、总结。
文中的姥姥和姥姥的剪纸以及祖孙之间浓农的情意我想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其实,文章学到这里,有没有令你想到了些什么呢?也许我们的姥姥、奶奶、爷爷并没有这么一手令人惊叹不已的绝活,但是,他也有一个和姥姥一样的永恒的动作,也许只是端着一碗热躺向你走来,也许只是在灯下缝一颗纽扣,也许是将鸡腿小心翼翼地藏起来,夹到你的碗里,这些都值得我们的捕捉、记忆和感恩。
记住这篇课文,这位老人家,更要记得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