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的语言优美流畅,充满韵律感,让人读来如沐春风,心旷神怡。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典型例子,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方法。
三年级做了一项小实验(通用21篇)篇一
原来只要杯子里的水是满的,纸和水之间没有空隙,不管水杯朝什么方向,水都不会流出来。因为纸片外部受到大气压的作用,同时水和杯子壁和纸片之间形成界面处也会有表面张力,从而保证纸片不会掉水自然不会流出来了。
我内心的疑惑终于解开了,原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还要做更多的实验,发现更多的奥秘。
三年级做了一项小实验(通用21篇)篇二
我在家里玩儿小实验,没什么玩儿的了,爸爸开心地说:“我这里有超级好玩的实验。”我问:“爸爸他的名字是什么?”爸爸说:“这个名字很好玩,名字叫会跳舞的泡泡。”我心里就想着:泡泡还会跳舞?我就开始制作。
首先准备洗洁精,量杯,烧杯和绵白糖,取量勺,搅拌勺。爸爸说:“首先在量杯里放二十毫升的洗洁精,还有三勺绵白糖。”接着放六十毫升的水,用搅拌勺搅拌均匀。
接着拿出一根铁丝,把它扭成环的形状。将铁环放进泡泡水里,就会发现,泡泡水连着铁环,形成了一层薄薄的膜,轻轻一吹,泡泡飞了出来,用手轻轻一接哇,哇,跳起来了,我开心地叫了起来!泡泡没有破,还跳起来了。
爸爸告诉我实验原理,泡泡的表面由水,绵白糖和洗洁精构成,十分有弹性,落在东西物上能悬在表面不会破裂。就成了会跳舞的泡泡了。
这是我玩过最开心的小实验,会跳舞的泡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做了一项小实验(通用21篇)篇三
星期天,我写完了作业就到院子里转了一圈,看见了花盆下面有很多蚂蚁,我就把我的弟弟喊来了。顽皮的弟弟看到后直接拿水泼了上去,泼完之后我们两个人静静的在那里看着。
我们惊奇的发现,一些蚂蚁没被淹死他们被这场意外的灾难吓得东逃西窜哩。有的撞在了一起,有的掉下了台阶乱成一团。
过了一会儿水快干了,它们都“坐”在那里。好像在商量什么似的,我说:“它们在商量我们的家被大水淹了怎么办啊”弟弟说我猜:“他们是饿了在想办法找食物呢”。
我找来了一些牛奶球。放在那些蚂蚁的中间,它们蜂拥而至地抢着牛奶球,争先恐后的品尝着美味的食物,这时,我又拿了一个,只有几只蚂蚁才被吸引过来,我猜他们在吃第一个牛奶球的时候。肯定是在想:“不能去抢那一个,万一抢不上怎么办?那我就吃不上了。”
三年级做了一项小实验(通用21篇)篇四
晚上一回到家,妹妹就跟我说做实验!做实验!我放下书包就想该给她做什么实验好呢?我在书中找啊找啊,终于找到了。就做悬浮鸡蛋实这个验吧!
实验需要的材料是:一个生鸡蛋和玻璃杯,清水、色素、食盐、量杯、还有搅拌棍。首先,用量杯取100毫升的清水,倒入玻璃杯中,再取50毫升的'盐,加入玻璃杯,然后用搅拌棍搅拌到食盐融化为止,我边搅拌边听见了沙沙的声音可好玩了。接下来,再往量杯装60毫升的清水并滴入3滴色素搅拌均匀,倒入盐水中,然后,把鸡蛋放进去看,鸡蛋果然慢慢浮起来了。妹妹看着这神奇的一幕高兴地拍手叫好。这个实验真有趣啊!
这次实验,让我收获了快乐,更让我收获了知识,真是受益匪浅啊!
三年级做了一项小实验(通用21篇)篇五
这一次,老师说:“今天我们的作业是鸡蛋怎么浮起来?”
我们一听大吃一惊,我们想鸡蛋怎么会浮起来呢?
回到家,我马上做了实验,鸡蛋没有浮起来。正当我失望的时候,我马上想起爸爸。“爸爸、爸爸!”我叫道。爸爸问我:“什么事啊?”
我说:“鸡蛋怎么浮起来呢?”噢,原来是这回事啊……爸爸说。
爸爸耐心地说道:“孩子,你试一试放点盐。”我就开始找盐,找到了!我开始做让鸡蛋浮起来的实验。
拿一个玻璃杯子装上水,把鸡蛋放进杯子里,只听到叮当沉底了,我开始加盐,一勺、两勺、三勺。
鸡蛋还是没有浮起来,我恨不得把所有的盐放进去。鸡蛋还是没有浮起来。妈妈看到我闷闷不乐,走了过来问我:“孩子你怎么了?”
我如实回答:“我不知道为什么鸡蛋就是没有浮起来。”
那你就试着搅拌一下再观察看看。我按妈妈的话去做,果然有变化了,只见鸡蛋慢慢浮了上来,我高兴地说:“我成功了!”
三年级做了一项小实验(通用21篇)篇六
要用的材料有小灯泡、柠檬、铁丝、两根铜丝、一节铜管。后来要用的材料都准备就绪了,实验就开始了。第一步:先把铜管一头插进柠檬里,第二步:把铁丝的一端插进柠檬的另一侧,第三步:把一根铜线绕在铜管上,另一根铜线绕在铁丝上。在连接的那一瞬间灯突然亮了。
后来我看了一下揭秘,原来因为柠檬汁能在两种金属之间导电。当柠檬汁碰上。
铜和铁两种金属,三者起反应而产生了流电。而铜线一接通,一个闭路电路就形成了,小灯泡就亮起来了,是不是很神奇。
这个实验可真有趣,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去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做了一项小实验(通用21篇)篇七
今天,我在书上看到了一个科学实验——水的幻觉。我想:难道水也有幻觉吗?我决定做这个实验。
我准备了一个玻璃杯,一个纸板,一支笔。
首先我把玻璃杯装满水,接着用笔在纸板上画好箭头,然后把纸板固定在桌子上,最后我把玻璃杯移到纸板与视线中间。这时,你会发现,在纸板上的箭头和在水里的箭头相反。原来,水没有幻觉,是水会让人产生幻觉。
我在书上查了查,书上说,水杯就像凸透镜一样,光线经过水杯时,如同凸透镜看到对面的画面,此时形成的像便是相反的、倒立的,自然箭头就反过来了。
这个实验虽然简单,但是有趣,我们身边有很多小实验值得我们去做,它会让我们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
三年级做了一项小实验(通用21篇)篇八
一上课,老师就说:“我们今天做一个小实验吧!”
同学们听了议论纷纷,老师又说:“材料是:鸡蛋、水、水杯、盐、筷子、勺子。”我想:“老师是要给我们煮鸡蛋吗?”
实验开始了!老师先倒入半杯水,再放入鸡蛋。鸡蛋像石头一样沉了下去,然后,老师将盐一勺一勺的放入水中,用筷子搅拌,鸡蛋还是没有变化。我又想:“是不是水太多了?是不是盐太少了?是不是……”我们目不转睛地盯着鸡蛋,鸡蛋仿佛是睡着了一般,纹丝不动。
老师继续放盐,搅拌,水开始变浑浊了,盐都溶解了,鸡蛋还是没有动静。不一会儿,有的同学说:“鸡蛋浮上来了!鸡蛋浮上来了!”我一看鸡蛋有一点点摇摇晃晃地浮上来了。露出了小脑袋,像一个游泳的小娃娃一样。鸡蛋浮上来了,我好开心呀!我心想:“鸡蛋为什么在清水里浮不上来,在盐水里就能浮上来了呢?”
这是因为,盐水的浮力比清水的浮力大,所以鸡蛋能在盐水中浮上来!
实验成功了!我也知道鸡蛋浮上来的原理了。今天我好开心,因为我又增长了一个科学知识。
三年级做了一项小实验(通用21篇)篇九
需要准备的材料是:镊子,玻璃杯,芬达和卸妆纸。
第一次放进去,没染上色。再放一次,还是没有染上。第三次染上了,因为卸妆纸在慢慢地吸收水分,最后芬达变成了白色的水。
这个实验说明碳酸饮料中加了食用色素。我明白了不能多喝碳酸饮料的原因,它对身体有害,小孩子不能喝,大人也要少喝。
以前我的爸爸妈妈喜欢喝碳酸饮料,我就劝告他们,他们现在很少喝了。
三年级做了一项小实验(通用21篇)篇十
听说鸡蛋放进醋里后,拿出来可以弹跳。是真的吗?于是,我决定来做实验验证一下。
首先,准备一个鸡蛋、一瓶醋、一个杯子,接着把鸡蛋放入杯中,然后把醋倒入杯中,倒满杯后,你会发现,鸡蛋的壳像冒汗一样,许多泡泡都往上走,还发出臭臭的气味,我想,大概是壳变软了吧!
等到第二天,我拿起前一天用醋泡的鸡蛋,壳已经不见了,把它洗干净后,摸上去软软的,我试着把鸡蛋轻轻地弹了一下,鸡蛋真的弹跳了起来。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鸡蛋壳主要是由碳酸钙组成的,碳酸钙与醋酸一接触就会发出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泡。碳酸钙溶解在醋里,鸡蛋壳就会越来越薄,甚至被全部氧化掉。
原来鸡蛋还有这么多的学问,真有趣!
三年级做了一项小实验(通用21篇)篇十一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做过小实验,小实验背后有许多有趣的原理。今天我再来介绍一下我做的小实验吧,这个实验叫“筷子提米”。
首先准备好材料,我们需要用的材料有筷子、漏斗、瓶子和大米。接着我用漏斗往瓶子里倒大米。只听“沙沙——沙沙”的响声,瓶子已有了一大半米了。但还有些顽皮的小米堵在了漏斗洞口里,我的心像受了惊的小路在碰撞。妈妈建议:“你摇一摇,说不定它就滑了下去呢!”
我小心翼翼地摇了一下,那些不听话的米就开心的滑了下去,直到瓶子灌满了。我拿着筷子死劲往米了一戳,筷子站在米中像个站岗的士兵。我轻轻提了上来,瓶也跟筷子提了上来,那时候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筷子提米”小实验让我知道做事不要太急,慢慢来,你会发现其中的乐趣和道理。
三年级做了一项小实验(通用21篇)篇十二
周天,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它有个很奇怪的名字——“吃鸡蛋的瓶子”。实验需要准备一杯热水,一个煮熟的鸡蛋和一个玻璃瓶子。
我先往杯子倒了大半瓶的热水,过一会儿,把热水倒掉。接着把煮熟的`鸡蛋的壳剥掉,然后把鸡蛋放在瓶口上。鸡蛋真的会掉进去吗?我半信半疑。静静地等了一会儿,发现鸡蛋在慢慢往瓶子里面掉了。由于我的瓶子口比较小,而我那个鸡蛋又有点大,结果鸡蛋破裂了,只掉了一半下去,一半掉桌子上了。“吃鸡蛋的瓶子”这个实验可真神奇。
后来妈妈告诉我,热水的水蒸气,把玻璃瓶的空气排了出去,放上白煮蛋后,蛋会与瓶口严密地闭合起来,瓶子冷却后,水蒸气就会凝结成水,使瓶内压力减小,瓶外空气压力比瓶内空气压力大,形成压力差,所以会把鸡蛋压进玻璃瓶内。
我觉得这次实验真好玩!下次我还要做像这样的实验,来丰富我的课外知识。
三年级做了一项小实验(通用21篇)篇十三
你一定知道举世闻名的比萨斜塔吧,那你听过“比萨斜罐”吗?若想一探其中奥秘,就准备好一瓶易拉罐饮料、一个杯子同我一起做实验吧!
要让易拉罐斜立,只需控制好罐中的水量,那到底多少才合适呢?我先拿起未开的易拉罐,试着将它倾斜,可易拉罐就像个头重脚轻的娃娃,一下子栽倒了。看来,满满的水肯定不行,于是我再倒出约1/3的水,小心翼翼地试了试——不好!刚一倾斜它便有一边倒的趋势,我赶紧握住罐子,继续往杯子里倒水,留下约1/2,然后屏气凝神摆弄罐子,让其仅用底部的斜边接触桌面——“立住了!立住了!”我狂喜得喊起来,没成想轻轻一碰,它便又要卧倒了,还是不稳呀。再倒水!约剩1/3时,轻松一斜,易拉罐便稳稳当当地斜立于桌面了,这圆柱的身形还颇有几分比萨斜塔的神韵呢!我不罢休,不停往外倒水再实验,最后,我发现只要水量不过少,铺满罐底,基本都能斜立,只是1/3左右时最稳。经过老师讲解,我才知道:原来易拉罐倾斜时,底部与桌面有两个接触点,当罐中的水量在1/3左右时,水的重心就作用在两个支点中间,易拉罐便能保持平衡斜立于桌面了。
怎么样,你的“比萨斜罐”“建”成了吗?
三年级做了一项小实验(通用21篇)篇十四
早晨,我像往常那样吃着美味的煎鸡蛋,看着这枚又圆又大的蛋,我心想:我记得有一个“鸡蛋变弹力蛋”的小实验,今天我就试试吧。
于是,我从冰箱里拿出一个可爱的生鸡蛋,再拿出白醋、色素和一个透明的小杯子,准备好之后,小实验开始了。
首先,我小心地把鸡蛋放在杯子里,接着滴上两滴色素,然后倒入白醋,最后,耐心的等待就好了。
过了十分钟左右,我看了一下我的蛋,奇怪的是,它竟然被许多小气泡包围着,还在醋里跳着舞。
第二天一早,我在鸡蛋浮在了水面上,它软软的,表面还带着蓝色的幽光,既可爱又漂亮。我小心翼翼的把它捞了起来,忽然,他从我的手中“溜了出来”,重重的摔在了桌子上,但它却一蹦三尺高,最后稳稳地落了下来。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蛋壳膜是一种半透膜,它只允许小的分子穿过,而大的分子不能穿过,这样,蛋壳虽然溶化了,蛋壳膜却没有破裂,所以,鸡蛋就变成了弹力蛋。
做了这个小实验后,我认为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之前,我在看电视节目《王牌对王牌》时,里面有一个游戏吸引了我。游戏的名字叫“打气球”,人要在一池面上打破对方的气球。我看见那池面居然像水一样。我想:“难道这些面还有什么奥秘吗?”于是,我做了一个实验。
做实验之前,我准备了一些材料:铁碗、塑料碗、陶瓷碗、面粉、水、水果刀和筷子。
接下来我开始做实验,心里特别激动!首先,我拿出一个大铁碗,往铁碗内部倒入面粉。在倒面粉的过程中,面粉可能会飘到鼻子或嘴里,所以最好是戴个口罩,或者找父母帮忙。然后,倒入一些水,要是发现水或面粉倒少了,可以马上添加,或倒掉一些水。接着,再用事先准备好的筷子搅拌,注意搅拌时不要把面粉挑到自己身上,不然很难洗掉。搅拌均匀之后,用刀把面挑起来,看是不是一块一块的,是的话就成功了。如果你做的面成功了,就用手使劲一打,是打不动的。
法布尔说过:“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反复试验。”我想也许是铁碗的原因,才可能让这些面特别硬。于是我又拿了一个陶瓷碗,把铁碗里的面倒进去,再用力一打,发现也非常硬。我又换了一个塑料碗,同样一试,还是特别硬。现在,我可以郑重地说:“面粉的硬度跟碗的材料没有关系。”
可为什么水和面加在一起会变硬呢?这个问题仍然没有答案,还要等以后慢慢思考。
因为这个实验没有名字,所以我给这个实验取名为“金刚面”。
三年级做了一项小实验(通用21篇)篇十五
今天,爸爸神秘兮兮地拿着两个杯子走来:“我们今天来做个小实验。”
原来这里一杯是盐水,一杯是清水。爸爸让我把墨水分别滴进两个杯子,猜猜会有什么变化。墨水会溶在水里吗?还是溶的速度不一样?带着疑惑,我开始了实验。
首先我把墨水滴在了清水里。只见它快速地下坠,犹如一颗发射出去的子弹。没想到它入水后霎时就变慢了,丝丝墨线在清澈的水中漾开,宛如一朵沉睡的睡莲一圈一圈绽放。先落入底部的墨丝似脚踩了弹簧般,又打了个旋儿向上飞升,不一会儿杯中的墨丝不断繁衍、纵横交错,变成一条张牙舞爪的飞龙,搅得整杯水一片墨色。
我看呆了,这小小的一滴墨,竟在水中上演了这样一番好戏,那滴入盐水中是怎样呢?我迫不及待地往盐水中轻轻一滴,和预想中不一样,它向四周扩散开,只有盐水的表面覆盖了这一层墨色。
“为什么在盐水中没有沉下去呢?”我喃喃自语。
“墨水在清水中沉下去了,在盐水中却还浮在表面,这是因为……”
爸爸的话如同一道亮光,我的脑中迅速闪过答案:“我知道了!因为墨水比清水重,所以沉了下去,墨水又比盐水轻,所以浮在表面。爸爸,我说的对不对?”
看到爸爸对我竖起的大拇指,我雀跃极了。原来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只要会发现,会思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奥秘。
三年级做了一项小实验(通用21篇)篇十六
今天,我在电视上发现了一个实验,那实验叫“压不破的气球。”
首先要准备两块正方形的玻璃;四个充满气的气球;十块砖;九瓶装满水的瓶子,万事俱备我就去做实验了。
一开始,要在底下放一块正方形的玻璃,在玻璃的四个角上放上四个充满气的气球,在气球上面再放一块玻璃。在上面那一块玻璃上放上九瓶装满水的瓶子,气球没有爆,继续放。在瓶子上放上四块砖,气球还没爆,继续放。再放上四块砖,气球太顽强了,还没有爆。最后两块砖放了上去,气球终于爆了,就像炸弹爆炸一样,气球发出了巨大的响声,真是吓坏我了。
这个实验让我知道了科学的道理,真是两全其美啊!我真没想到气球也可以坚不可摧。
三年级做了一项小实验(通用21篇)篇十七
今天,我们班的同学人人都获得了一朵漂亮的“小红花”,它们可都来之不易哟。
每个同学都准备好了一朵白色的纸花、一杯白醋、一杯碱水和一个装满紫甘蓝水的喷壶。你看,纸花各种各样,有的像雏菊,有的像玫瑰,有的像绣球……首先,我们要用毛笔蘸上白醋,把自己的“花瓣”仔仔细细涂了遍。我凑近鼻子一闻,“哎呦,真酸!”我的口水都快被酸出来了。涂完花瓣之后,就要涂叶子了。这一步要注意,得把之前的毛笔洗干净后再用,以免白醋和碱水混合。我们又用毛笔蘸上碱水,轻轻地涂到纸花的“叶子”上。我心细胆大,下笔很快,没几下就涂抹均匀了。再看我的同桌,她小心翼翼地勾画着,仿佛是在画一幅工笔画。我催她快些,她一点也不急,仍慢条斯理地一笔一笔勾着。
我可等不及了,因为最后一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我手拿装满紫甘蓝水的喷壶,按压喷头的握把,向着纸花的“花瓣”和“叶子”喷去。这下可神了!刚刚还是白色的“花瓣”渐渐染上了红晕,像娇羞的少女;更奇的是“叶子”竟然变成了青绿色。我加快速度按压,紫甘蓝水“吱吱”地把“花瓣”和“叶子”喷了个遍。绿叶衬着红花,分外娇艳,大家无不啧啧赞叹。
实验结束,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围住讲台,想听听老师的讲解。原来,像白醋这样的属于酸性物质,像碱水这样的属于碱性物质。紫甘蓝水可以检测物质的酸碱性,遇到酸性物质则变红,遇到碱性物质则变绿。科学真是太神奇了!你也学着做一朵“小红花”吧!
三年级做了一项小实验(通用21篇)篇十八
我听说筷子可以提起装着大米的塑料杯,我半信半疑,想做个实验。
当我准备好筷子,塑料杯、大米的时侯,觉得少了一样东西,对了,是水,如果不把米弄湿,筷子怎么能提起它呢?于是我接了一点水,这样就可以做实验了。
首先,我把大米放到塑料杯里,接着往杯子里倒了一些水,然后把它们搅拌一下,最后用筷子把这些米这儿戳一下,那儿戳一下,看看筷子能不能提起它。
我大概都试了几十遍了,可是一次也没成功,我去请教妈妈,但妈妈也无能为力,我想,应该是水不够多吧!于是,我又给杯子里倒了些水,试了大概十几次后,终于成功了,提起它的时间大约有五秒钟呢!
今天,我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筷子真的可以提起装着米的杯子。
三年级做了一项小实验(通用21篇)篇十九
今天,我在电视上发现了一个实验,那实验叫“压不破的气球。”
首先要准备两块正方形的玻璃;四个充满气的气球;十块砖;九瓶装满水的瓶子,万事俱备我就去做实验了。
一开始,要在底下放一块正方形的玻璃,在玻璃的四个角上放上四个充满气的气球,在气球上面再放一块玻璃。在上面那一块玻璃上放上九瓶装满水的瓶子,气球没有爆,继续放。在瓶子上放上四块砖,气球还没爆,继续放。再放上四块砖,气球太顽强了,还没有爆。最后两块砖放了上去,气球终于爆了,就像炸弹爆炸一样,气球发出了巨大的响声,真是吓坏我了。
这个实验让我知道了科学的道理,真是两全其美啊!我真没想到气球也可以坚不可摧。
文档为doc格式。
三年级做了一项小实验(通用21篇)篇二十
最近,我经常很早就写完了作业。妈妈看我这么空闲,就提议和我一起做个神奇的小实验——气球火箭。你也可以跟着下面的步骤一起做哦。
实验材料有一根吸管、一把剪刀、一个衣夹、一些胶带和一些绳子。当然,不能忘了我们的气球呀,它可是实验的主角呢!
材料准备就绪,开始实验了!首先,把吸管稍微剪短一点,将绳子穿过去;再用力往气球里吹气,让它变成一个“胖姑娘”,然后用衣夹夹住“胖姑娘”的“辫子”,并用胶带把辫子与吸管固定在一起;最后把绳子拉直,把“胖姑娘”拉到一边。这时,一旁的妈妈叫我松开衣夹,我一松手,气球便“嗖”地一下沿着绳子冲了出去,像一架冲出去的火箭。妈妈笑眯眯地看着我,说:“吓到了吧?气球冲出去是因为气球里面的气把气球往前推了。”“哦!”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大自然中有许多奥秘。我们要留心观察,多多探索。
三年级做了一项小实验(通用21篇)篇二十一
今天上午,我从一本书上看到关于筷子的神力这个实验,我觉得很有趣,想自己试着做做看。
先准备一根筷子、一个瓶子、半袋米,然后就可以做实验了。我先把一个瓶子装满米,接着用手把瓶口堵住,然后把筷子插入装满的米中轻轻地往上提,这样我以为瓶子会被筷子轻易地提起来,谁知道筷子拔出来了,米也撒了出来,第一次实验我失败了。
我还要再试一次。我又重新准备了实验材料——一个瓶子、半袋米、一根筷子。我先把瓶子装满米,再用手堵住瓶口,接着把筷子快速地插入米中,然后用手又把米往下按了按。随后再把筷子往上一提,这次筷子竟然轻易地就把装满米的瓶子提起来了!简直太神奇了!
后来经过查阅资料我才知道,这是由于瓶内米粒之间挤压,使瓶内的空气被挤出来,瓶子外面的压力大于瓶子内的压力,这就使得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可以轻易地把盛米的瓶子提起来。
这次实验让我收获了新的科学知识——压力,还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