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对写作素材的整理和归纳,通过研究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范本,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借鉴。
最新说勤奋课文阅读答案(精选14篇)篇一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选自《孟子·告子》)。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其一人专心致志(2)其名为银。
(3)及其家穿井(4)其真无马邪。
11、与“惟弈秋之为听”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骈死于槽枥之间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何陋之有d、甚矣,汝之不惠。
12、本文结论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1分)。
13、把两篇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答案:
10、(2分)(1)其中的(2)它的(3)他(4)难道。
11、c。
12、(1分)设问。
13、(5分)。
(1)另一个人虽然和他一起学习,却比不上他。
(2)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大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最新说勤奋课文阅读答案(精选14篇)篇二
2、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两课时教读。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图书馆和因特网,查找表现母爱的诗歌、文章或图片。
2、教师在备课前,也要搜集一些有关资料。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
二、整体感悟。
2、朗读。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教师放录音。
(2)学生各自练读。
(3)让2—4名学生示范朗读诗歌(或片段)。师生共同评价。
(4)进行朗诵比赛,评出5名优胜者。
3、整体感受。
三、品味探究。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3、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明确:不见了孩子,妈妈心中着急;见了孩子,妈妈高兴中带着点儿嗔怪。
4、借纸船来抒情有什么好处?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把不明白的地方说出来,寻求其他同学或老师的帮助。
五、拓展延伸。
2、教师补充一些重要的诗歌、文章或图片。
六、布置作业 。
2、要求每个学生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无须花钱的事(洗脚、捶背等)。
【本教案设计思路】。
最新说勤奋课文阅读答案(精选14篇)篇三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郝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予思益苦()。
(2)然试易地以处()。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
3.概括这两个段落的大意。第一段:;第二段: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参考答案】。
1、(1)愁苦(2)换。
2、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
3、第一段:一次弈棋所得到的教训;第二段:联系现实谈弈棋后的感想。
4、人贵有自知之明,也贵有知人之明;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轻视别人。
最新说勤奋课文阅读答案(精选14篇)篇四
马克吐温在35岁时,爱上了纽约年轻的奥利维亚l兰登小姐并且赢得了她的芳心,只是结婚还有个条件:必须取得女方父母的同意。老兰登先生是个很有社会地位的人,他对这个来自遥远西部的小作家的为人如何一无所知,他不能答应这门婚事,除非马克吐温能够提供几份由西部知名人士写的证明他品行端正的材料。
马克吐温立即写信到加利福尼亚州,请求六位他认识的知名人士(其中包括两名牧师和一名学校校长)给他写材料。不知是因为马克吐温的.作品讽刺抨击了美国社会引起他们的不满,还是这些先生们的嫉妒心在作怪,他们寄来的材料都对求婚者极为不利。其中一位牧师竟预言:我确信,这个年轻人不久就会烂醉而死,进入醉鬼之坟。尽管如此,马克吐温还是把六份材料如数呈交给了老兰登先生。
看来,你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朋友也没有的喽?老人看完材料后目光严厉地问道。显然是一个也没有。马克吐温老老实实地答道。老人神色变得温和了,说道:不过,假如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你能把这样的材料送给我,这首先证明了你是一个诚实的人:不隐讳别人对你的看法。其次,这又证明了你是一个勇敢的人:竟敢在求婚的场合亮出对自己不利的材料。别管它,把这些材料丢到一边去吧!我比他们更了解你,既然你没有朋友,我就来做你的朋友和我的女儿结婚吧!
兰登先生的宽容使女儿终于得到一个好丈夫,女儿婚后生活十分美满。缺乏宽容,人与人之间将永远处于积怨难消、疑虑丛生、猜忌报复的恶性循环之中,永远无法和谐相处,无法凝聚;缺乏宽容,幸福之花就没有生长的土壤和绽放的空间。
1、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而完整地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答案不超过30个字,不含标点符号)(3分)。
2、马克吐温立即写信到加利福尼亚州,请求六位他认识的知名人士给他写材料一句中加点的两个词语向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4分)。
的想法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要求想法符合客观实际,能突出其性格特征。(50字左右)(4分)。
4、认真研读上文和下面两则材料,请你简要谈谈对宽容的理解。(4分)。
材料一: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状,抽泣着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已是我的学生。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李斯特在音乐会上弹了最后一曲。
材料二:北宋时,吕蒙正为相。一次上朝,有个大臣在帘子后面嘀咕:这小子还能办好政事吗?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走了过去,他的同僚愤愤不平,让他追查。吕蒙正忙制止说:查出来就会耿耿于怀,忘了他,还是不查为好。
1、马克吐温以诚实的品行得到了兰登先生的宽容,并娶到了他的女儿。(3分,前一句2分,后一句1分;字数超过扣1分)。
2、一是说明马克吐温急于想得到兰登先生的同意,二是说明马克吐温对六位知名人士的态度很诚恳,很有礼貌。(共4分,每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3、不设统一答案,只要能突出马克吐温诚实勇敢的个性即可。例如,这些先生也太不够意思了,怎能如此血口喷人?不过,我不会怨恨他们,我还会如数地把这些材料呈交给了兰登先生。如果先生能不轻信诬陷,那正是谢天谢地;如果先生轻信了这些证明材料,不同意这门婚事,我也会据理力争,以实际行动赢得先生的信赖。(4分)。
4、宽容就是不轻信一面之词,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信任他人,能体谅并帮助他人,并能容纳诽谤自己的人。(4分,每点1分,意对即可。
《宽容》阅读答案,由巨人中考网整理,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最新说勤奋课文阅读答案(精选14篇)篇五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与之俱学,___________。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把短文补充完整。
2.文中加粗字的意思分别是:
之:___________;之:___________;俱:___________。
3.请写出画“________”的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弈》给你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2.的他,指奕秋一起。
3.是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4.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最新说勤奋课文阅读答案(精选14篇)篇六
中国曾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名言警句,意思是说,在多如山的书籍里,在浩瀚如海的学习中,只有用勤奋铺路,用勤奋作舟,才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勤奋在生活中处处可见,甚至是古今中外。勤奋也是成功的基础。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一位度过了87年无光,无声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他虽生活在盲聋哑的世界里,却勤奋的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绿色作文网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并写出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虽然从小就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却用勤奋,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勤奋,一个成功必备的基础。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只要勤奋,再差的人也可成功。我们时刻不可忘“勤奋”二字。
最新说勤奋课文阅读答案(精选14篇)篇七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领悟诗中所包含的对母亲深切的爱。
2、朗读品味两首诗是如何表达对母亲深切的爱。
3、模仿诗歌中对母亲爱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已对母亲的爱。
[教学设想]:
1、师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营造氛围、导入 母爱的主题。
2、朗读,配乐朗读品味全诗,把握两首诗的感情。
4、发挥想象能力借用具体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师生配乐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二、朗读整体把握两首诗。
1、自由朗读,整体感知两首诗。
2、请男、女同学集体朗诵这两首诗。
《金色花》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调皮的孩子。
《纸船》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柔弱的女子。
4、播放三段音乐。
问:哪两段音乐适合做这两首诗的背景音乐?为什么呢?
5、配乐朗读这两首诗。
三、探讨研读这两首诗如何表达母爱。
(一)《金色花》。
1、这位调皮的孩子借用什么表达对母亲的爱?
2、“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好玩——“看着妈妈工作”——为妈妈做点事——回到妈妈身边。
3、诗中最后有两句对话,你能说说妈妈说此话时的心情吗?
4、配乐品读全诗。
1、这位柔弱的女子用什么来寄托对母亲深切的爱?
2、这位柔弱的女子对母亲的爱我们可以理解,但为何有“悲哀”呢?
3、配乐品读全诗。
四、仿写仿说。
1、两首诗中你最喜欢哪几句?自由读你最喜欢的诗句。分男、女生比赛背诵。
2、这两首诗都表现了对母亲深切的爱,但都没有直接说“妈妈,我爱你呀!”,你能否仿照这两首诗的表达方式,通过一个具体的事物也来说说你对妈妈的爱。
五、回顾品味。
配乐朗读。
作者邮箱:
最新说勤奋课文阅读答案(精选14篇)篇八
父亲喜欢兰草,经常从深山里挖一些回来栽培.几年间,庭院里就有百余种,像个兰草园似的.
有一次,父亲又要进山,并带我一起去.我们沿着小溪向前走,忽然听到轰轰隆隆的响声.顺声而去,到了山谷深处,便见飞瀑直泻谷底,潭水幽深.我发现谷底、潭边、山坡,到处长着尺把高的野兰,淡淡的花,香气浓烈,站在谷底任何一个地方都能闻到.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不仅连声叫好,而且又动手挖起一株,准备带回家去栽培.不料父亲拦住了我,说:“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我说:“这里的好.”“怎么个好法呢?”父亲又问,我说:“好象这里的兰草姿态比家里的更美,味儿也更香.”父亲接着说:“是的,那么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处就有不同的姿态和香味呢?这是因为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大自然的元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人工栽培,便成了(欣赏观赏)的盆景,自然就失去了大自然的环境和条件.”
父亲好象看出了我的心思,拉着我坐在潭边,语重心长的说:“孩子,这正是野兰的不俗之处.它不为别人(欣赏观赏)而生长.却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人活在世上,也要像野兰一样不能失去自己的真性,()以献媚而处世,()像盆兰那样失去了自己的(品质品格)品性),这样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奉献贡献)的.”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从那以后,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忘却.
1、将短文()里的不恰当的词划掉.
2、在文中()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幽字在字典中解释为:1、隐蔽的不公开的2、沉静3、囚禁4、僻静深远.幽深和幽物中的幽应分别是很()项.
4、生长在幽谷中的野兰姿态和味道特别好的原因是:
5、野兰的不俗之处是:
6、父亲对我说野兰是为了:
好郁闷,回答都太晚了,我都写出来了才回答.哎,还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最新说勤奋课文阅读答案(精选14篇)篇九
我会填读一读,再填空。
琳琅()()()有()有。
()()价廉一应()()。
()饱()福举世()()。
()幕()临()颜()色。
我会选在正确的解释上做个标记。
夜幕降临(到,来;挨着,靠近;照着字画摹仿)。
光彩夺目(抢,强取;争取得到;做决定)。
奔流不息(停止;消息;繁殖,滋生)。
举世闻名(用鼻子嗅;名声;听见)。
我会换把下面的画线词语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
1、这个绣着红五星的针线包特别引人注目()。
2、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
3、香港是一个著名的港口。()。
课文直播间先读课文,再试着填一填。
“东方之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
在香港,人们能够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食,大饱口福,所以人们把香港称作()。
香港是亚太地区的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还是购物、美食、旅游的好去处,所以,人们把它称为()。
香港是一个著名的港口,世界各地的商人都乐意到这里做生意。所以,人们把香港的市场叫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说勤奋课文阅读答案(精选14篇)篇十
1.在诗中,作者分别把乡愁比作()()()()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2.你知道诗的最后一节中提到的“一湾浅浅的海峡”指的是哪个海峡吗?
3.盼台湾回归,盼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写一写你心中的呼声。
1.在诗中,作者分别把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表达了诗人(思念,热爱故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
2,答:指的是台湾海峡。
3,大家可以随意谈谈自己的想法。
答案三。
最新说勤奋课文阅读答案(精选14篇)篇十一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教师让学生找找描写“精彩表演”的词语,读读感悟这些词语的意思。有的学生找出“开怀大笑”一词,认为这个词语虽然是写观众的神态,但从中可以感受到由于海豚的精彩表演,才会使观众看得哈哈大笑。还有的学生找出“举世闻名”一词,通过这个词语,深切地感受到海豚、海狮的精彩表演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使香港的海洋公园名闻遐迩。接着,教师演示这一部分的录像,抓住“顶球”“钻圈”“举重”“嬉水跳跃”等词引导学生在看图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具体理解“精彩”一词的意思,感受人们在海洋剧场观赏海豚、海狮表演的热烈场面。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词语的意思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理解词句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思维。
香港的夜景更是瑰丽无比,教师再次出示夜香港图,让学生观察想象美景,通过朗读比较、理解“港湾里的灯光”和“马路上的车灯”一是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一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一静一动,美丽极了,明亮极了。学生反复朗读这两句比喻句,想像此时此刻,自己尤如山顶,轻风徐来,美丽的香港夜景尽收眼底,眼望繁灯闪耀,心里也似乎跳跃着一盏盏闪烁的明灯。
最新说勤奋课文阅读答案(精选14篇)篇十二
《乡愁》是一首现代诗,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没有把握其重点中心内容。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乡愁阅读答案”,同学们动手完成下。如果想快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还需要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哦。祝大家学习进步!
阅读《乡愁》,完成1-5题。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说明:,仅供参考。
1、将下列词语还原到诗中。
浅浅的窄窄的小小的矮矮的。
2、这首诗把乡愁比做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这首诗中表示时光变迁的词语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4、诗中的“海峡”指的是。
答:诗中的“海峡”指的是台湾海峡。
5、对这首诗的情感表达最为准确的句子是(b)。
a.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思念母亲、思念家乡之情。
b.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乡愁,表达思念祖国、渴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心情。
c.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伴随他一生的难以排遣的乡愁。
答案二。
最新说勤奋课文阅读答案(精选14篇)篇十三
小题1:承上启下(或:引起下文)。
小题1: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一个1分,共3分)。
小题1:作者这样安排材料,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使论证更有说服力,(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
小题1:例如:宋代方仲永小时候天资聪明,“指物作诗立就”,因为不注意后天学习,才能逐渐衰竭,终于成了一个普通人。)。
小题1: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
小题1:结构上应所起过渡作用,也可以答承上启下,在这里重点是引起下文。
小题1:了解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例证、引证、喻证,以及对比论证。
小题1:学生应答出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及其使用的作用效果即可。
小题1:所举事例必须具有典型性,概括性,针对性,这是补充论据的三个特点。这样的事例才具有说服力。
最新说勤奋课文阅读答案(精选14篇)篇十四
小时候我害怕狗。记得有一回在新年里,我到二伯父家去玩。在他那个花园内,一条大黑狗追赶我,跑过几块花圃。后来我上了洋楼,才躲过这一场灾难,没有让狗嘴咬坏我的腿。
以后见着狗,我总是逃,它也总是追,而且屡屡望着我的影子狺狺狂吠。我愈怕,狗愈凶。
怕狗成了我的一种病。
我渐渐地长大起来。有一天不知道因为什么,我忽然觉得怕狗是很可耻的事情。看见狗我便站住,不再逃避。
我站住,狗也就站住。它望着我狂吠,它张大嘴,它做出要扑过来的样子。但是它并不朝着我前进一步。
它用怒目看我,我便也用怒目看它。它始终保持着我和它中间的'距离。
这样地过了一阵子,我便转身走了。狗立刻追上来。
我回过头。狗马上站住了。它望着我恶叫,却不敢朝我扑过来。
“你的本事不过这一点点,”我这样想着,觉得胆子更大了。我用轻蔑的眼光看它,我顿脚,我对它吐出骂语。
它后退两步,这次倒是它露出了害怕的表情。它仍然汪汪地叫,可是叫声却不像先前那样地“恶”了。
我讨厌这种纠缠不清的叫声。我在地上拾起一块石子,就对准狗打过去。
石子打在狗的身上,狗哀叫一声,似乎什么地方痛了。它马上掉转身子夹着尾巴就跑,并不等我的第二块石子落到它的头上。
我望着逃去了的狗影,轻蔑地冷笑两声。
从此狗碰到我的石子就逃。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害怕。
可耻。
讨厌。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逃跑。
轻视。
屡次。
3.按照“怕狗”“看狗”“打狗”“笑狗”的顺序把文章分为四段。
参考答案:
1.勇敢光荣喜欢。
2.逃避轻蔑屡屡。
3.怕狗:1—3节看狗:4—10节。
打狗:11—12笑狗:13—1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