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整理和概括,通过撰写报告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素养。下面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和整理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总结大全(18篇)篇一
调查背景:
根据__年暑期社会农村调查我们得知:尽管国家已经免除九年义务教育的学费,但是仍有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因为拿不起食宿费而辍学在家务农,每个月仅仅40元钱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完成上学梦。
这个暑假我有幸参加这个团队进行为期14的支教和助学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和家庭情况。
实践目的:
熟悉农村,体验生活,通过教学及助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对大学里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以充实暑期生活。
实践内容:
暑假里,在__县__乡__小学支教,在其周边贫困的乡村展开助学活动。在那里我度过了忙碌又充实、辛苦而愉快的暑假。之所以辛苦是因为我不断地从内心去学习、理解、完善工作中的新事物;之所以幸福是因为战胜困难是我不变的目标,成功的喜悦是我永恒的追求。
通过总结,我将自己从暑期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收获分为以下四项:
一、教学总结。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的心灵很纯净——就像一块碧玉,就像一潭清泉,就像一片绿荫。
考虑到他们心智发展程度,我采取了“玩与教相结合的方法”,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正确的。我将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学时:利用多个游戏让孩子了解心理学,毕竟心理学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
第二学时:讲述若个故事让孩子从中总结道理,并让孩子们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
第三、四学时:教授歌曲《感恩的心》,引领孩子感恩社会、集体、父母、朋友、兄弟姐妹。
第五、六学时:教授歌曲《少年强》,激励孩子寻求梦想,做一个有关理想的游戏“美丽岛”,帮助孩子确定梦想,给他们鼓励。
第七、八学时:讲述有效的学习方法及怎样高效率的学习。
因为有孩子们很配合,教学进行的比较顺利。孩子们渴望学习、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聪明活泼可爱用来形容他们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我的专业优势,把我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践里,巩固了我的所学,也让我体会到我储备知识的不足,回校后要加强学习。
二、助学总结。
__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它所下属的乡自然很贫困。
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直到现在还有人家在窑洞里度日,家里的平地很少,一般情况下,户主出去打工,女人留在家里种地、养孩子。
我走访的一家情况是这样的:家里现有3口人,有父亲、姐姐和妹妹,母亲因病早逝,家里背了几万元的外债,大姐已婚,二姐外出打工自己还顾不住自己,父亲先天右手有残疾,现又患有肾结石,妹妹上高二,学习成绩很棒。
在调查的过程中父亲强调说无力供养小女儿上学,想让她辍学,她死活不答应,还好孩子争气,成绩总是排名前三。
三、素质总结。
1.扎实的专业知识。
2.思想统一,目标明确。即俗话说:“大家的心要齐”。切不可各怀心思,南辕北辙。因为思想指导行动,只有大家的思想高度统一了,才会真正把支教和助学落实到行动中去。
3.团队作战的精神,不强调个人英雄主义。
4.强烈的责任感。个人要在团队中找好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职能。一旦发生问题,千万不可相互推委,要有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如果缺乏这点,那团队将无法凝聚,也就更加谈不上发挥超强战斗力了。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会努力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协调能力,使自己不断进步。
农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总结大全(18篇)篇二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会议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笔者对所在的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
二、调研方式。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研方式。问卷式调研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研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研,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研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镇义务教育的大计。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可以影响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分别和一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农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总结大全(18篇)篇三
摘要:作为当代大学生,我认为我们不能不去关心新农村建设。当国人在沐浴着社会新风尚的阳光,那么建设怎么样的新农村、怎么样建设好新农村是我们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中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以来,无论阶级关系如何变化,农民始终是我国的主要生产力。而在新时期的中国,对农民重视就是对国家重视,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自党的17大召开以来,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关键词:新农村沙上发展成就。
新农村"应该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小康社会"新农村"的范畴。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息息相关。
“新房舍”要求就是农村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体现节约土地、材料和能源的特征。
“新设施”要求就是要完善基础设施,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这是新农村的重要硬件,往往成为制约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瓶颈。
“新环境”要求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都应按卫生标准进行建设和规划。
“新农民”要求即“四有公民”,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
“新风尚”要求就是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时间:20xx年10月2日地点:赣榆县金山镇沙上村。
时隔几个月我又回到了我的老家,我的老家是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县的一个小农村,响应我们县争创“百强”县的口号,我们县由于靠海,渔业发展的比较好,另外招商引资,吸引大量企业来此建厂,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也顺利的进入百强县,由于本着目的而来,以前经常在外面上学,没有多少注意,这次回来发现从我一出生住的那个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真没有注意,村子已经有了巨变,这让我更加想要了解一下这些的变化。
(1)、农村的教育在加强,传统的观念在转变。
补习班,家长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多学一点。传统的观念已经改变,再也不会认为上学是没有的,这是一个思想的转变。
(2)、党的基层建设更加牢固扎实,民主制度得到了落实。
现在我们村的基层选举制度体现了“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有志者为先,有为者当前,有智者当用”,不管你是谁,只要能了引导农民致富,使农民过上富裕日子,你就上。近几年国家鼓励大学生去当村官,更多的是考虑到农村知识分子少,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农村,大力发展农村,还能让大学生体验农村的生活,培养我们年青人不怕吃苦的精神,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我们村隔壁村就是大学生村官,我还找他聊了一些关于以后农村还会怎样发展,和一些他大学读完后在这里当村官的一些感受。民主制度的发展为建设美好的新农村具备了充实的思想保障。
(3)、党的政策给农民解决了实际问题,使农民也有了高品质的娱乐生活。
由于党“减免农业税”、“农业补贴”的政策,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农业生产连年取得大丰收。在我们村,记得过去喝的是井水,吃水要用‘‘辘辘’’搅,由于工业的发展,河流水受到污染,这直接影响到人畜饮水安全,现在政府又实施了‘‘甘露工程’’,自来水接到农户家,干净卫生得多了,洁净的水滋润着老百姓,人民从心底感激着政府对人民的承诺,关心和保障。“点亮工程”“道路硬化工程”的实施,如今的农村人也过上了城市人的夜生活。曾记得以前过节时,村子里出了和亲朋好友打下扑克和麻将外,就没有什么娱乐的了。今的新农村已经发生了改变,新农村也正与时并进,健身操,集体舞在农村随处可见。家电补贴下乡了,农村人的基本生活条件变新了。如今的农村,麻将桌上的人少了,闲聊的人少了。学习文化,谈论致富经验,享受生活的人多了。
现在农村孩子继续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免去小学学费、课本费。建立从小学到高中的政府助学政策。小学至大学,国家给予一定的补助,农村孩子上学的机遇多了,技能得到提高了,农村子弟的明天有了美好的前景。不仅如此,农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也有了保障,真正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回顾近几年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归功于党的领导,正确方针的指引,在党成立91周年之际,我们深深感到党的伟大,为有这样执政为民的党感到自豪。
经过这次,我与老人交流,他们都说,党的带领下,生活逐步在变好,比起那时他们的生活,现在可好多了,都让我们这些人享福了。我也认识到由于国家对农村的政策,也让我体会到了农村的巨大变化,虽然农村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农村发展中也存在着种种弊端,如在推进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民的思想还较保守,安土重迁,还有顾虑。也有些‘‘房地产”商为了自己的利益,只顾挣钱,不顾农民的反对,强行“铲”了农民的地,占了百姓的田,伤了百姓的心。还有的居民楼盖成了,农村人却不敢住,他们的经济收入还上不去,住楼成本高,农民只能望楼兴叹。由此可见农村的城市化建设任重道远。但我相信总会有一天的城市化会实现,大家都能安居乐业。
还有的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落后,百姓娱乐场所还较少,优质的教育资源还较少,普法教育还有待普及,公共卫生设施还有待改善,农村年轻人出外打工的多了,留守的老人孩子怎么办,违法犯罪事件也在农村时有发生,还有待我们去想法解决。但我相信新农村建设将会如冉冉升起的太阳光彩夺目,一切的阴影将在太阳的光辉下消失。
总之,新农村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问题也存在不少。我认为只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并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就一定会消除存在的弊病,而我们的新农村将会越来越和谐,越变越现代化,农村的明天肯定会更加美好。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整体生活水平提高所必须实践的一步。作为当代大学生,我认为我们不能不去关心新农村建设。进行有关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积累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从而更好的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
农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总结大全(18篇)篇四
我是一名来自长沙县北山镇福安村的大学生村官,__年8月份通过湖南省选的大学生村官考试分配到福安村担任书记助理一职。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领下,我对本村洪山庙组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调查走访,通过实地走访,通过与老百姓面对面的交谈,我对现阶段农业发展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农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农村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有了更准确的把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不断降低。
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国家的命脉,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种粮已经不再成为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获取来源,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不断降低,主要原因表现在:一是国家的经济结构不平衡。我们国家经济总体水平在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导致更多的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选择到沿海发达的城市就业,而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部分身体状况好或者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老人,为了能够减轻儿女的负担,尚能自给自足种上一亩三分地,然而对于那些身体状况不好或者家庭条件相对富裕的老人,他们的农田基本上一年到头荒在地里,无人耕种;二是国家的种粮政策未落实到位。自去年以来,中央审时度势,积极调整种粮政策,将粮食补贴政策调整为谁种田谁得补贴,然而这一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却遇到了矛盾和阻力,种田者碍于人情面子,与让地给自己耕种的田主人达成了某种默契(补贴仍然归田主人),村上的组长为了不得罪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之任之,而村干部对于组长报上来的数据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最终导致谁种田谁受益这一政策没有落实到位,想种田的积极性没有得到提高,不想种田的地仍然荒着。三是农民务工收入的增长远远超过种粮收入。通过调研,得出一组数据:
粮食安全问题关系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全中国13亿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扭转粮食安全问题继续拉大的局面:一是加大投入,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吸引更多青壮年劳动力选择本地就业,为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逐步地缩小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步地改善我们国家经济结构不平衡这一现状;二是严格落实种粮补贴政策。种粮补贴政策作为一个薄弱的环节,政府部门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通过强有利的制度约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三是积极推进“家庭农场”发展模式,积极引导、鼓励种粮大户承包土地,使农业朝着现代化、规模化发展,逐步地提高粮食生产效率,逐步地增加粮食总产量。
(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仍然艰巨。
农村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农村环境直接关系到村容村貌,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是提升了,然而农村环境却在悄悄的发生变化,河流因生活污水的排放而不再清澈、农户房前屋后到处是白色垃圾、部分村落死角垃圾遍地、猪粪到处乱排等等现象,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环境面貌,直接危害着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国家意识到了农村环境的恶化,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然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效果却不容乐观,任务仍然艰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权利过于集中,没有下放。农村普遍存在村支书“一言堂”的状况,凡事书记说了算数,书记如果不重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权利不下放到环保专干,环保经费落实不了,得不到保障,环保专干就放不开手脚,有心无力,最终导致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开展不力,农村环境面貌得不到改善;二是缺乏奖惩的长效机制,积极性未充分调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一般由村干部担任环保专干,向下布置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由村妇女组长担任环保信息员,负责传达信息和下户检查农户卫生,然而,部分村由于没有制定农村环境治理奖惩的长效机制,环保信息员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他们在下去检查农户卫生的过程中,也只是走走过场,没有一个奖惩机制约束他们。三是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意识是人的行动指南,指导着人的行为方式,作为生活在最基层的农民来说,缺少城市人所受的约束和良好习惯的影响,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习惯了随意的生活,房前屋后、村落死角、池塘、田边等等地方,都成为了他们乱倒生活垃圾的地方。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人人有责,我们应该以主人翁的姿态切实担负起保护环境的重任,一是明确农村环保专干责任制,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农村环保专干作为环境整治的直接参与者和组织者,他更了解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在明确他是第一责任人的同时,应该通过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有效增强环保专干的责任意识,充分调动环保专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建立和健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环保信息员的积极性;三是加强宣传力度,不断增强老百姓环保意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农民自身,我们只有不断的加强宣传力度,不断的增强老百姓的环保意识,让人人都成为“环境的保护者、家园的守护者”,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整治问题,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三)老百姓之间交往变少、感情在慢慢变淡。
中国的农民是淳朴的,也是善良的,家里来了客人,笑脸相迎,热茶招待,端椅子,摆瓜子,招呼得客客气气、周周道道,这种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待客之道一直在农村延续至今,然而,在这种传统美德的背后,却仍然避免不了农村的人情味在悄悄的发生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慢慢变少,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在慢慢变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农村缺少公共娱乐场所,老百姓的生活过于单一,缺少一个平台让他们相互交流、增进感情,精神生活得不到满足;二是农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独自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老人一方面要照顾孩子、要干农活,另一方面因为年老体弱,出去串门的少,就算是串门也只是选择临近的几家,稍远的几乎不去,种种原因导致了农村缺乏朝气,缺乏生机,老百姓彼此之间缺少交流,感情在慢慢变淡;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小农意识”仍然根深蒂固。我们不可否认,农民是纯朴的、善良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农民是狭隘的、斤斤计较的,邻里纠纷、土地纠纷、山林纠纷是农村最常见的纠纷,也是处理起来最棘手的纠纷,农民往往会因为一寸土地争得死不相往来,哪怕是兄弟之间也毫无人情可言。
守住我们“心灵的家园”,让农村传统美德、民风得以传承,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一是加大投入,完善农村公共娱乐设施建设。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投入,因地制宜,不断完善农村公共娱乐设施建设,通过开展活动,不断丰富老百姓的精神生活;二是保护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剪纸、刺绣、皮影戏等等传统艺术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农村逐渐的消亡,我们应该充分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好这些文化,让这些文化在农村得以传承,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的发展;三是积极排查、妥善处理好矛盾纠纷,不断增进老百姓之间的感情。
农村是一片广大的热土,在中国农村仍然生活着7亿农民,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他们的困难需要一步一步去解决,我们只有充分认识现阶段中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充分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充分挖掘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种粮政策落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公共娱乐设施建设上不断的完善和加强,我们才能在推进城镇化的道路上克服重重困难,我们才能最终实现“中国梦,农民梦”。
农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总结大全(18篇)篇五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然儿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因而要进行全面的实践调研。新农村建设对我家乡的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通过我国在xx大,等重要会议中对“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再三强调,可以看得出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措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经过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我的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次利用实践机会,对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做了调研,了解了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及人民生活状况的变化,同时也发现了当中存在的一点不足和问题,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现将有关情况和本人对此的一些问题思考,报告如下:
调研中发现,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和建设社会之一新农村的目标的提出,我镇党委、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始终以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富有成效地推进了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全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总体目标而努力。通过我镇政府和党委以及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我镇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有如下几点:
在十几年以前,当你走在乡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排排参差不齐的破旧土木结构的房屋,和那狭窄脏乱、高低不平的乡间小路。每当下大雨的时候,屋内就到处漏雨,呈现出一种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景象;那乡间的小路就更不用说,坑坑洼洼、雨水聚集、泥泞不堪,人们根本出不去。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特别是最近几年,我镇宁村的房屋有了明显的变化,从以前破旧的土房子变成了现在一栋栋宽敞明亮的大红砖瓦房,有的农民甚至盖起了两层小洋楼,屋内一装饰,在配上一些现代化的家电设备和城里人不相上下。至于交通那更不用说了,政府大力投资乡村公路建设,努力实现村村通公路,截止目前已经基本实现这一目标。现在人们的出行十分的方便,乡村的公交就从家门口经过,随时都能坐上。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这句活一点都不假,农村公路的修建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农业、牧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我镇政府和党委积极探索,结合当地的特色,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在银星,兰星,兰丰等地建起了特色农业园,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园的建设不仅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而且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为农民增收提供了途径。
此外,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追求时尚、快捷、方便,大多数家庭都购买了大的电视、dvd、电冰箱以及电磁炉、豆浆机等家用电器。人们现在不仅要求吃饱,而且要求吃好,吃出质量,吃出营养,吃出品味,新农村建设到处都突出一个“新”字。
在过去,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买不起电视,因而闲暇时没有可消遣的,看不到电视剧等一些文艺节目,根本谈不上丰富精神文化。但现在,家家都有电视有的甚至还有电脑,人们在闲暇之余都能通过这些来了解世界的发展,中国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变化,大大的拉近了农民与世界的距离,丰富了农民的娱乐生活,同时也让他们从中学到知识。此外,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乡政府也会组织一些娱乐活动,什么开花灯会啊,组建秧歌队,高跷队。。。积极调动当地农民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加,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
农村教育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科学技术是先进的生产力,有了先进的生产力农民就更容易致富。在国家重要会议上,领导人也多次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培养一大批顶尖专家以及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是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大国转变。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的比例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因此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是当务之急。
对此,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从2019年上学期开始,农村义务教育全部免费,除免收学费和教材费之外,对寄宿费进行补助,仅收本子和教参费。公共费用上,国家财政部加大对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从以前的2%加大到4%,这使得一些教育设施得到改善,办学条件及办学效益得到提高,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利用。
而在教师方面,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教学、生活状况,教室工资待遇得到明显提高,同时还为教师建造了一些经济适用房,解决了教师的住房问题,这些举措使得教师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更加努力的向一个人民的好教师做起。
从这次调研的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总的形势较好,我们在发展经济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的问题。“三农”问题不解决,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从长期来看,将会阻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会使中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目标的步伐停滞甚至是后退。此外,也不利于社会稳定。解决“三农”也是为了2020年前更好的实现全面建设高质量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如何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协调好三者的内外矛盾是关键,也是重中之重,本次调研“三农”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发挥着主体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他们评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同时也影响到政府工作的好坏,如何让农民得到更大的收益是问题关键。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调研,现存在严重问题有:
1.农民素质差距大。小农思想从古至今,在人们的脑子里根深蒂固,利益观念顽固不化,有不少农民为个人私利不顾他人健康生命安全害人害己。随意丢弃垃圾废旧物品,公共场所不注意个人言谈举止,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等现象屡见不鲜,就业观念陈旧落后,只看重眼前,没有长远的眼光。
2.农民增收门路狭窄,增长点不多。农业增收既面临着农业内部受资源约束,增收潜力不大的压力,又面临着农业外部就业竞争加剧的巨大压力;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新型农业发展滞后,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而不能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致富”问题。大部分农民把增收的希望寄托在外出打工上。虽然收入相对较高,但受群众观念、农民素质、就业门路所限,盲目性大,流动性强,难以稳定就业,也不是长远之计。
3.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农民受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对于社会主义法制认识甚少,一些农民或是不懂法,或是法制观念淡薄,对法律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何正确维护自己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都不是很清楚,这就导致很多农民外出打工要不到工资,或因公受伤无人负责的情况频频发生;还有一些不法分子,正式利用农民法律意识淡薄这一特点,对其进行坑蒙拐骗,用一些花言巧语让农民相信“一夜发大财”,这就使许多农民在不知不觉中触碰法律。
农业是农民的生存之本。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占世界约7%的土地养活着全世界总人口22%的民众。农业的重要程度非比寻常,提高农业产量、保持粮价稳定增长、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进一步开放农村市场、保持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来看,根据我国国情立足实际发展现代农业势在必行,急需增强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土地有效的利用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模式发展生态农业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业的标准化以及农产品的统一规范化生产、深度加工、销售、食用等是建立现代农业全面发展体系的重要内容。在调研中发现的严重问题有:
1.粮食作物产量低。现在农村严重缺乏技术人员,由于没有技术人员的专业指导,农民对当地土壤地质,耕作性,水肥特性等人士不足,种田只靠经验来,没有一套科学有效地种植方法,这样的结果就是农民花了钱,干了活,但最后得不到好的收成,不能很好的发挥徒弟的生产能力,这是一种极大地浪费。
2.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不少农户片面追求数量,二不注重产品质量,在蔬菜、水果上喷撒催熟剂、膨大剂等农药,这些农药虽然可以是蔬菜、水果的生长周期变短,但是残留在上面的农药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还有就是不注重品牌的建设和发展,只是盲目的跟随,机械效仿和低水平生产现象比较突出。
3.过于传统,缺乏特色和优势。就拿家乡本地来说,绝大部分土地上一年四季就是小麦玉米,果树、花卉、蔬菜的面积只有一小部分。我认为主要是缺乏地方扶持和农业人才,积极性不够高,优势品底蕴挖掘不出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发挥农业内在潜力的重要方式。
我国农村地区广大,广大农村地区的稳定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搞好农村的和谐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农村、城镇收入差距,是国家目前发展的当务之急。没有稳固的经济支持,新农村建设知识一纸空文,抓好国家经济是根本。农村沿用的思想与长期的生活方式已经根深蒂固,这就使新农村建设具有了一定的难度。现将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1.市、集、会等人口聚集场所欠规范。不文明,不健康活动应该坚决打击,文明风气急需建立。提倡公平交易,设立公用放心称,质量检查力度需要加大。
2.农村缺乏娱乐设施和文化建设。目前,绝大多数农村没有像样的娱乐场所和体育健身设施,农民在闲暇之余没有其他的娱乐方式,身体也得不到锻炼;此外,还应该建立一些活动室、书屋、网络室等,这些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能学到科学文化知识,了解最新资讯,能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3.农村安全问题存在隐患。由于现在农村里的大多数青壮年都出去打工,村里剩下的都是一些老弱妇孺,这就给犯罪分子有了可趁之机,偷盗、拐骗行为有时会发生,农民的生命财产不能得到保护。
4.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艰难。一方面,乡镇医院运转困难。由于政策和经济条件的原因,目前乡镇医院条件差,医务人员待遇低,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引不仅、留不住。另一方,看病难的问题仍然严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给没那么看病难问题带来了福音,由国家、区、市财政共同补贴,每位农民只需交10元,即可享受医疗保险,看病报销40%的医药费,住院报销60%的医药费,不过这些合作医疗的医院大多是县、乡级的一些医院,由于政策和经济的问题,他们的医疗水平和条件比较差,对于一些小病还可以,但如果是大病的的话,还得上市里的大医院,然而医药费由会成为他们的苦恼。
农业是基础,农民是关键,农村是重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稳,则天下稳;农民富,则天下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首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1.调整农业结构。一是调整种植业结构,采取多样化的种植,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条件因地宜,发展特色,提高农产效益。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地和水力资源,使其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二是调整畜牧业结构,维持畜牧业价格稳定。发挥规模化养殖效应。根据实际,不断调整和完善农业结构,挖掘最优的农业结构配比,使其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2.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规范化指导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发挥科技优势,快速高效的使农民获得有效的经济利润。经常派技术人员下乡考察指导,帮助农民解决遇到的农业问题对于科技你的经验积累会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可以促进科技的创新,及时发现新问题积极研究解决,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加大创新,加强和培植市场主体。一是扶持种养大户,培植农业生产主体。通过对一些市场意识强、科技素质高的种养大户,采取政府扶持支部引导、农户投资的办法,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引进优良品种,采用精细的管理方式,逐步发展状大起来,使他们不仅是科学种养致富的典型,而且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二是通过政府支持引导,并联合村里的大户、致富能手等把农民科学合理的组织起来,使他们成为一个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
4.必须进一步加大新型农民培养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实施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和文化阵地建设,以文明村建设抓起,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以遵纪守法,建我和谐家园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推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要加强法制科普宣传,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丰富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5.转变政府服务管理,不断完善农民保障。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符合“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新“三民主义”的倡导,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城乡社会公利服务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准,努力向着建设服务型社会的目标迈进。同时要大力推进农村民生工程建设,建立健全以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救助方式,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
农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总结大全(18篇)篇六
引言。。
调查目的:为了解东韩村的留守居民生活现状,摸清该村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思路,确保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内容: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前后变化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大的问题。
一、村庄现状。
东韩村位于泉掌镇中南部,全村共有土地面积4251亩,耕地面积3074亩,深井13眼,管灌15008米,灌溉面积2988亩,旱地86亩。全村共有8个居民组,550户,2275口人,51名党员。学校共有教职工13人,学生128名。该村主导产业以蔬菜种植、畜牧养殖为主,全村共有蔬菜大棚155座,其中超大棚25座,日光温室127座,弓棚3座,主要以西红柿、茄子、黄瓜、种植为主。畜牧养殖猪存栏230头,牛存栏210头,鸡存栏8000只。人均纯收入4772元。
二、当前面临的问题。
力较弱,当遇到狂风骤雨时,农民只能看着庄稼被毁,束手无策。另外,农村基础设施极少,配套不完善。
(二)土地问题。农村土地结构、人员结构和经营关系不合理,土地纠纷不断,许多土地一时难以确权、确地到户。有些在外务工人员的土地常年闲置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浪费了土地资源。
(三)村民素质低下,发展意识不强。由于地理条件,文化水平限制,人们安于现状,培养了人们的懒惰心理,一有空闲时间就沉迷打牌、麻将,娱乐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发展意识,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农村实用人才缺乏,农民大多不愿接受新技术、新品种,所以光靠农业收入无法满足人们日常开销。
(四)社会事业发展极缓。教育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缺乏优秀教师,大多家长不满现在的教育水平,而且大多数完成小学初中后选择了辍学,随大人在外务工,有的小小年纪就选择了婚姻,法制科学意识淡薄。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只能对一些简单的小病进行医治,当有重病时无法得到有效治疗,人们健康水平不高,依然有“看病难、吃药贵”等难题。
三、解决办法。
(一)强化科技兴农,发展高效农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农业各类优新品种的引进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使产品走出去占据市场。
(二)对于土地问题,首先要确定农业从业人口,最大限度的公平分配农村土地使用权,收回闲置土地,增大人均占有量;核实农村土地承包权,减少土地权界问题纠纷,为农村土地出租、转让、入股提供重要依据。
(三)对于村民素质不高问题首先要抓好干部培训,从而起到引导带头作用。试想如果一个村的干部不带头又怎会让农民去接受指导思想,所以村干部要将思想工作做到位,加大宣传力度。其次要抓好成人教育,在村里定期开展技能培训讲演,确保美味农民都有一技之长,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在外务工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后要加强农民法律意识,要有权利义务意识,村干部定时进行村务公开,提高村民维权意识,加强民主监督。
善,增加医疗设备,解决就医难问题。
四、促进农户增收建议。
(一)有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东韩村主要是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所以在全面发展农、林、牧、副业的基础上,一要把粮食作为主导产业种好,提高粮食产量与品质,加强农业指导;二要注重农产品加工,比如土豆、马铃薯等进行深加工制成成品销售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吸纳富余劳动力;三要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拥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二)大力发展畜牧业。现在东韩村养猪、牛、鸡、羊的农户逐渐增多呈现良好势头,有的还经营了养殖场,但是规模不大,资金紧缺在这方面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帮助在畜牧业上快速发展。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只有让人们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的从事劳力劳动,提高积极性。
农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总结大全(18篇)篇七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会议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笔者对所在的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研方式。问卷式调研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研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研,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研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镇义务教育的大计。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可以影响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分别和一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研,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概括出了我镇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下:
2%的比例。就这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笔者在一篇教育调研报告中看到了一个仅有60万人口的小县,不顾百姓的反对,不惜斥资近亿元将原本就修建得相当不错的一所重点中学易地重建。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
笔者所处的乡镇,六处完全小学中,除了中心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雄厚一点外,其他小学,没有几个是个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转公”。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通过查阅所在乡镇的教师档案资料,发现全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7岁,其中,50岁以上占51.8%。不仅年龄老化,而且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六处小学中,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几乎为零;初中学校,稍有改观。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一支队伍担负着我镇中小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谈何容易?!
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事业人员编制的制约,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镇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笔者所在地是一处偏僻的农村小镇,老师们早晨5:30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辅导,晚上初中部的老师还要辅导到9:30。一天下来,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纵容和支持。不少学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财物、出入网吧、集结团伙、侮辱师生等现象绝无仅有。记得不久前有报道称:某地某校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中学生“灭门惨案”。由此可见,造成一些农村中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严重缺失。
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据有关统计资料,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或外出打工。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就连劳动技能课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一些初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孩子,宁可融入了滚滚打工洪流,也不愿到职成教育学校学习深造。因而出现了“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教育怪圈。
笔者所处的滨城区堡集镇,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几年前,一所由多方筹措资金、集九年教育于一体的“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应运而生了。这所学校,办学经费和教师工资全部是“公办”性质,并且整合了全镇最优秀的师资资源,全部充实到了实验学校。而收费标准则是“私立”性质的,导致原本并不富裕的当地农民家庭更加不堪重负,为了给予子女较好的受教育机会,而又别无选择。纵然,这所学校在一定时期受到了应有的关注,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办学效益。然而,举债千万元办学基础上的高收费教育,一方面给义务教育学校和学生、家长造成了人为的不公平,加重了当地百姓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恶意争夺了那些名副其实的民办学校的教育资源,限制或者扼杀了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国家强制施行义务教育的今天,暴露出了这类所谓民办教育的种种问题。
农村家长往往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学更多的知识,走出农村,而将孩子们送入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学习,放弃收费较低甚至免费的公办学校。从而得知,国家支持农村的大量教育经费,并没有从实际意义上给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反而使他们中一部分家庭的实际负担较往日大大加重了。恐怕,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由于农村学校的公用经费拨付不够及时到位,致使很多农村学校向学生家长等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据调研,笔者所在的乡镇实验学校,截至目前,尚有1600多万元的不同债务。可见,农村学校尤其是“国有民办”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农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总结大全(18篇)篇八
一、前言: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事业得到稳步推进。一些已经实施的惠农制度和政策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如农村金融机构稳步增加、新农保试点覆盖面不断扩大、国家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等;一些新的惠农制度和政策顺应时代发展被相继推出,如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等。而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工作中,一些地方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如甘肃从农民中招录公务员、四川成都统一全域内城乡户籍、浙江温州试点镇级市建设等。新农村建设事业蒸蒸日上,取得了可喜得成就。
岁末之际,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契机我就本村近年来的发展做了一个调查,使自己更加深刻,更加真实,更加具体的认识到近年来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取得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增强了我的社会责任感,更加坚定了我学好专业知识服务“三农”的信念。
二、调查地点: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尹西村。
三、
调查对象:尹西村村干部及村民。
四、调查方式:走访,问卷调查,借阅有关材料。
五、近年来尹西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绩:
1、农村经济建设: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发展,1992年,为了搞活本村的经济市场,繁荣。
活跃本村农贸集市从而增加村民收入,团结尹东村,两委成功举办了尹集十月物资交流大会,一举成功,同时建起了至今仍远近闻名影响广泛的的尹集牲口交易市场。不仅搞活了本村经济市场同时也带动周边村庄经济的繁荣。
在经济建设逐步跨越的同时尹西村决定利用有利条件发展商品经济。
和和棉花交易收购加工,在村内有利的街道安排沿街商品房200多间44户。棉花收购,日用百货,服装餐饮,五金交电等服务的主题商贸一条街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
在村民经济收入提高的催动下尹西村村干部及村民群众决心打好棉。
花加工这项事业,在上级党委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村两委及全体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联合尹东村,全村在2001年成立了尹集玉龙棉花有限公司,下辖十个棉花加工厂,公司的成立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建设。给村民和周边地区及邻县的棉花收购提供了方便,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收入和社会效益。
2005年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收入,又新建织布厂一家,进一步拉长了。
经济建设的产业链。
2009年尹集玉龙公司各棉花加工厂又新上400吨打包机等新型棉花。
加工设备,提高了棉花的加工质量,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增添了新鲜血液。
为了进一步曾强本村经济实力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尹西村村委正。
打算再引进一处织布厂和服装厂来进一步繁荣本村的经济市场,建设好我们的新农村。
2、农村的社会服务:
在我的印象中,小时候的尹西村只有一条公路穿过,村内道路破败。
不堪;村里的小学学校只有三个年级而且师资力量薄弱,甚至有的老师一人教好几个科目,带两个年级的学生;村内通电设施极差,甚至有些地方存在安全隐患,还有吃水难,看病难等等问题严重降低了村民们的生活水平。
近年来随着村民经济收入的增加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
高。公共服务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1、尹西村多年存在吃水困难的问题。1996年村两委多处筹集资金。
投资8万元打深水井两眼,铺设管道3000米,让群众用上了自来水。2001年对水管进行升级改造投资16万元在村西开挖占地30亩水面25亩的水库,常天供水,饮水水质显著提高。2005年投资28万元铺设管道5000米接入秦台水库,是村民用上了更加优质的水源。
2、为了解决村民的用电问题,1998年筹资6万元新架线路,新上1。
00变压器,是村民得以安全用电。2001年随着农村电网改造,尹西村的线路又进一步改造,使村民用电更加安全方便。
3、交通的方便与否直接影响到当地的经济水平和村民的生活水平,2。
002年尹西村投资30多万元改造村内街道,建成了东西3条南北1条1097米的柏油路。从此乡亲们出门走动,做生意就更加方便了。
4、前几年附近小学合并并且整合师资力量,并且随着交通的更加方。
便,乡亲们的经济收入增加,很多人甚至送孩子去城里上学。今年镇教委又在尹西村建立北片中心小学,让孩子接受到越来越好的教育。
5、2009年在尹西村建立了一处新农村合作医疗,从此村民和周围群。
众看病就方便多了。
六、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尹西村多年来存在人多地少的问题随着各企业用地,学校用地的增加该。
问题更加明显现在甚至还有一部分儿童没有责任田。
2、村内企业缺乏科学的管理和资金,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村民环保意识淡薄,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没有做好对环境的保护,现。
在村内的池塘,小河,甚至农田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且由于对树木的砍伐有些地方出现水土流失现象。
七、对农村发展提出的建议:
1、努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村办企业解决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2、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对环境的保护。
4、强化素质,打好人才基础。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内涵就是发展。
壮大新产业,依靠具有新理念、掌握新技能的新型农民,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八、实践。
总结。
总结以上几点,尹西村的新农村建设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农民生。
活水平、农村产业调整、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观。但是,一些问题依然存在。我们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得分析三农问题现状,才能在这个问题上不断出成果。作为青年学生,经过这次实践调查,我收获颇丰。我开始关注国家的大事,为自己能够分析国情感到自豪。以后,我更要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学习,树立远大理想,用自己的知识建设祖国的明天。
农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总结大全(18篇)篇九
按照组织安排,今年7月至9月我到市鄞州区下应街道办事处进行了为期近三个月的挂职锻炼,任书记助理。挂职锻炼期间,我按照领导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加强实践锻炼,不辞辛苦,深入市鄞州区下应街道办事处有关村庄,对该街道所在的市情、区情、街情及新农村建设有了较深的了解,并学到了很多先进的工作经验和做法。所见所闻、所触所感,让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位于东海之滨,地处当今中国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南翼,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是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全市陆域面积981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75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68.09万。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人杰地灵,享有东方大港、商贸都会、文化名域、和美之城的美誉。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唐宋以来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港2009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列中国港口第四位、世界前十位。的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90%以上,私营企业超过l0万家,个体工商户突破26万户。已连续几年被评为“中国品牌之都”,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33件、中国名牌产品61个。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市内名胜古迹众多,名家辈出,籍两院院士已逾90位,居全国各城市之首。是全国首批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综合竞争力连续几年跻身全国十强。市下辖的三个县级市、两个县、六个区。鄞洲区与中心城区东、南、西三面紧依,总面积l346平方公里,共辖18个乡镇、6个街道,户籍人口80万。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10亿元和145亿元,蝉联全省县(市)区第二和第一: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荣列全省之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比重达45%;名牌产品销售比重达38%:十二年免费教育、农村卫生事业改革、社会保障全覆盖等惠民措施在全省全国率先实施。
下应街道地处市东南,紧靠市东部、南部两大新城,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街道辖区总面积22.2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10个社区、1个居委会、1个渔业社,人口11万左右,常住人口2.9万,外来人口5.7万。近年来,下应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借助市东部、南部新城开发、大建设的历史机遇,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下应实际,大力实施竞争力提升、新农村建设、和谐区创建“三大行动纲领”,进一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09年全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8亿元,同比增7.22%;完成财政收入4.6亿元,同比增26%,总量、增幅均列全区第四,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为3亿元;26个村社财务总收入2.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6217元,同比增长11.8%。
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照我镇新农村建设的情况,经过认真思考,我认为鄞州区下应街道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和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
下应经济的基点是工业。汽车配件、五金机械、针织服装、电子电讯器件、印刷包装、生物制药是下应工业经济的特色。截止2009年底,全街道现有规模以上企业69家,其中上市公司1家,实现工业产值67亿元。街道现有9家高新技术企业,“五十强”企业数量位列全区镇乡街道、工业园区第三位,“双五十”企业总数位列全区第四位。下应街道湾底村原是一个穷村,早在1982年11月,该村党支部书记吴祖楣就清醒地意识到:要改变落后面貌,还得继续变,要大力发展村级工业。从当时村里一家只有10来个人、生产锉刀的小作坊开始,到1992年企业改制前,小作坊已经成长为年产值6000万元的大企业了。现在湾底村有7家企业,工业产品80%出口到欧美、日本、菲律宾、英国、瑞士等国家和地区。下应经济的突破点是现代服务业。街道区划调整以后,原先成熟的城市区域被划出,街道一度出现了三产的“短腿”状况。但随着精品楼盘的推出、重磅项目的落户,第三产业实现了突破性发展。2009年街道整体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5亿元,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44亿元,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由原来的13%上升到18%。滕头村以房地产开发、园林绿化、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房地产公司在稳定现有市场外,进军抢占、北仑房地产市场。园林公司已被国家建设部授予园林资质一级企业,绿化业务拓展到北京、上海、福建等全国20多个省市。发展是第一要务,没有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我镇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也应高度重视发展工业和三产服务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才能推动新农村建设。
(二)始终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下应有耕地面积5000亩,该街道积极做好土地流转工作,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以湾底绿色生态农业为特色的都市休闲农业旅游圈已具规模,并不断赢得市场认可。湾底每年都举办桑果节,去年湾底智能温室大棚(华东地区单体最大,投资2300多万元)、服装博物馆、旅游大楼相继投入使用,使湾底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取得了双丰收,去年湾底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近两年的旅游收入均在1500万元左右。滕头村经过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建立高科技蔬瓜种子种苗基地、植物组织培养中心、农业观光示范区等,初步形成集“精品、高效、创汇、生态、观光农业”于一体的发展格局,村民直接从事农业的人数已降至劳动力总数的8%,2007年实现产值2210万元,创历史新高。旅游区被授予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称号,2008年旅游门票收入2360万元,综合经济收入达1.07亿元。我镇也要积极响应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号召,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挥我们自身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从而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突破。
(三)始终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在新农村建设上,该街道转变观念,创新思维,逐步做到从重点培育向全面推进演进,从重点工程带动向群众自发行动演进,从传统农村向城市社区演进,从集中整治向长效管理演进,从结果公开向操作规范演进,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特别是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湾底村原有8个自然村,村庄与村庄之间交通很不方便,并且村内住房破旧简陋,环境很差,随着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该村委托全国一流的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做新农村建设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先后投入1.5亿元资金,拆掉了七个自然村,建造了二种型式的.新村近10万平方新房,别墅100套,五层高楼650套,目前全村99.5%的村民都已搬入了整齐舒适、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村住宅小区。近年来,滕头村先后投入8100多万元,全面实施“蓝天、碧水、绿色”三大工程,兴建农家乐园、将军林、音乐喷泉广场、石刻窗花馆等生态景点20多处,全村呈现出绿树成荫、碧水环流、花果相间、百鸟和鸣的江南田园美景,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001年还通过了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使村庄生态环境建设走上了国际化、制度化、规范化道路。作为我镇来说,要结合实际,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大投入,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四)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该街道慈善扶贫基金达到1075万元,企业冠名基金达3800万元,创新设立行政村冠名基金达520万元,三支基金均列全区第一。社会保障基础进一步夯实,五大保险参保人数达87933人(次)。就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开展农民就业上岗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率为90%。在各项社会事业上不断加大投入,教育、卫生、文化事业都得到了蓬勃发展。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我镇要在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使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五)始终把基层党组识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保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总结大全(18篇)篇十
农村教育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科学技术是先进的生产力,有了先进的生产力农民就更容易致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关于农村社会实践。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然儿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因而要进行全面的实践调研。新农村建设对我家乡的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通过我国在xx大,等重要会议中对“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再三强调,可以看得出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措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经过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我的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次利用实践机会,对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做了调研,了解了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及人民生活状况的变化,同时也发现了当中存在的一点不足和问题,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现将有关情况和本人对此的一些问题思考,报告如下:
调研中发现,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和建设社会之一新农村的目标的提出,我镇党委、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始终以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富有成效地推进了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全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总体目标而努力。通过我镇政府和党委以及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我镇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有如下几点:
在十几年以前,当你走在乡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排排参差不齐的破旧土木结构的房屋,和那狭窄脏乱、高低不平的乡间小路。每当下大雨的时候,屋内就到处漏雨,呈现出一种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景象;那乡间的小路就更不用说,坑坑洼洼、雨水聚集、泥泞不堪,人们根本出不去。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特别是最近几年,我镇宁村的房屋有了明显的变化,从以前破旧的土房子变成了现在一栋栋宽敞明亮的大红砖瓦房,有的农民甚至盖起了两层小洋楼,屋内一装饰,在配上一些现代化的家电设备和城里人不相上下。至于交通那更不用说了,政府大力投资乡村公路建设,努力实现村村通公路,截止目前已经基本实现这一目标。现在人们的出行十分的方便,乡村的公交就从家门口经过,随时都能坐上。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这句活一点都不假,农村公路的修建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农业、牧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我镇政府和党委积极探索,结合当地的特色,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在银星,兰星,兰丰等地建起了特色农业园,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园的建设不仅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而且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为农民增收提供了途径。
此外,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追求时尚、快捷、方便,大多数家庭都购买了大的电视、dvd、电冰箱以及电磁炉、豆浆机等家用电器。人们现在不仅要求吃饱,而且要求吃好,吃出质量,吃出营养,吃出品味,新农村建设到处都突出一个“新”字。
在过去,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买不起电视,因而闲暇时没有可消遣的,看不到电视剧等一些文艺节目,根本谈不上丰富精神文化。但现在,家家都有电视有的甚至还有电脑,人们在闲暇之余都能通过这些来了解世界的发展,中国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变化,大大的拉近了农民与世界的距离,丰富了农民的娱乐生活,同时也让他们从中学到知识。此外,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乡政府也会组织一些娱乐活动,什么开花灯会啊,组建秧歌队,高跷队。。。积极调动当地农民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加,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
农村教育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科学技术是先进的生产力,有了先进的生产力农民就更容易致富。在国家重要会议上,领导人也多次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培养一大批顶尖专家以及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是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大国转变。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的比例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因此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是当务之急。
对此,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从2019年上学期开始,农村义务教育全部免费,除免收学费和教材费之外,对寄宿费进行补助,仅收本子和教参费。公共费用上,国家财政部加大对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从以前的2%加大到4%,这使得一些教育设施得到改善,办学条件及办学效益得到提高,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利用。
而在教师方面,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教学、生活状况,教室工资待遇得到明显提高,同时还为教师建造了一些经济适用房,解决了教师的住房问题,这些举措使得教师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更加努力的向一个人民的好教师做起。
从这次调研的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总的形势较好,我们在发展经济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的问题。“三农”问题不解决,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从长期来看,将会阻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会使中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目标的步伐停滞甚至是后退。此外,也不利于社会稳定。解决“三农”也是为了2020年前更好的实现全面建设高质量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如何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协调好三者的内外矛盾是关键,也是重中之重,本次调研“三农”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发挥着主体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他们评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同时也影响到政府工作的好坏,如何让农民得到更大的收益是问题关键。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调研,现存在严重问题有:
1.农民素质差距大。小农思想从古至今,在人们的脑子里根深蒂固,利益观念顽固不化,有不少农民为个人私利不顾他人健康生命安全害人害己。随意丢弃垃圾废旧物品,公共场所不注意个人言谈举止,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等现象屡见不鲜,就业观念陈旧落后,只看重眼前,没有长远的眼光。
2.农民增收门路狭窄,增长点不多。农业增收既面临着农业内部受资源约束,增收潜力不大的压力,又面临着农业外部就业竞争加剧的巨大压力;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新型农业发展滞后,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而不能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致富”问题。大部分农民把增收的希望寄托在外出打工上。虽然收入相对较高,但受群众观念、农民素质、就业门路所限,盲目性大,流动性强,难以稳定就业,也不是长远之计。
3.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农民受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对于社会主义法制认识甚少,一些农民或是不懂法,或是法制观念淡薄,对法律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何正确维护自己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都不是很清楚,这就导致很多农民外出打工要不到工资,或因公受伤无人负责的情况频频发生;还有一些不法分子,正式利用农民法律意识淡薄这一特点,对其进行坑蒙拐骗,用一些花言巧语让农民相信“一夜发大财”,这就使许多农民在不知不觉中触碰法律。
农业是农民的生存之本。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占世界约7%的土地养活着全世界总人口22%的民众。农业的重要程度非比寻常,提高农业产量、保持粮价稳定增长、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进一步开放农村市场、保持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来看,根据我国国情立足实际发展现代农业势在必行,急需增强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土地有效的利用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模式发展生态农业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业的标准化以及农产品的统一规范化生产、深度加工、销售、食用等是建立现代农业全面发展体系的重要内容。在调研中发现的严重问题有:
1.粮食作物产量低。现在农村严重缺乏技术人员,由于没有技术人员的专业指导,农民对当地土壤地质,耕作性,水肥特性等人士不足,种田只靠经验来,没有一套科学有效地种植方法,这样的结果就是农民花了钱,干了活,但最后得不到好的收成,不能很好的发挥徒弟的生产能力,这是一种极大地浪费。
2.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不少农户片面追求数量,二不注重产品质量,在蔬菜、水果上喷撒催熟剂、膨大剂等农药,这些农药虽然可以是蔬菜、水果的生长周期变短,但是残留在上面的农药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还有就是不注重品牌的建设和发展,只是盲目的跟随,机械效仿和低水平生产现象比较突出。
3.过于传统,缺乏特色和优势。就拿家乡本地来说,绝大部分土地上一年四季就是小麦玉米,果树、花卉、蔬菜的面积只有一小部分。我认为主要是缺乏地方扶持和农业人才,积极性不够高,优势品底蕴挖掘不出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发挥农业内在潜力的重要方式。
我国农村地区广大,广大农村地区的稳定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搞好农村的和谐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农村、城镇收入差距,是国家目前发展的当务之急。没有稳固的经济支持,新农村建设知识一纸空文,抓好国家经济是根本。农村沿用的思想与长期的生活方式已经根深蒂固,这就使新农村建设具有了一定的难度。现将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1.市、集、会等人口聚集场所欠规范。不文明,不健康活动应该坚决打击,文明风气急需建立。提倡公平交易,设立公用放心称,质量检查力度需要加大。
2.农村缺乏娱乐设施和文化建设。目前,绝大多数农村没有像样的娱乐场所和体育健身设施,农民在闲暇之余没有其他的娱乐方式,身体也得不到锻炼;此外,还应该建立一些活动室、书屋、网络室等,这些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能学到科学文化知识,了解最新资讯,能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3.农村安全问题存在隐患。由于现在农村里的大多数青壮年都出去打工,村里剩下的都是一些老弱妇孺,这就给犯罪分子有了可趁之机,偷盗、拐骗行为有时会发生,农民的生命财产不能得到保护。
4.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艰难。一方面,乡镇医院运转困难。由于政策和经济条件的原因,目前乡镇医院条件差,医务人员待遇低,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引不仅、留不住。另一方,看病难的问题仍然严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给没那么看病难问题带来了福音,由国家、区、市财政共同补贴,每位农民只需交10元,即可享受医疗保险,看病报销40%的医药费,住院报销60%的医药费,不过这些合作医疗的医院大多是县、乡级的一些医院,由于政策和经济的问题,他们的医疗水平和条件比较差,对于一些小病还可以,但如果是大病的的话,还得上市里的大医院,然而医药费由会成为他们的苦恼。
农业是基础,农民是关键,农村是重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稳,则天下稳;农民富,则天下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首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1.调整农业结构。一是调整种植业结构,采取多样化的种植,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条件因地宜,发展特色,提高农产效益。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地和水力资源,使其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二是调整畜牧业结构,维持畜牧业价格稳定。发挥规模化养殖效应。根据实际,不断调整和完善农业结构,挖掘最优的农业结构配比,使其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2.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规范化指导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发挥科技优势,快速高效的使农民获得有效的经济利润。经常派技术人员下乡考察指导,帮助农民解决遇到的农业问题对于科技你的经验积累会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可以促进科技的创新,及时发现新问题积极研究解决,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加大创新,加强和培植市场主体。一是扶持种养大户,培植农业生产主体。通过对一些市场意识强、科技素质高的种养大户,采取政府扶持支部引导、农户投资的办法,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引进优良品种,采用精细的管理方式,逐步发展状大起来,使他们不仅是科学种养致富的典型,而且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二是通过政府支持引导,并联合村里的大户、致富能手等把农民科学合理的组织起来,使他们成为一个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
4.必须进一步加大新型农民培养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实施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和文化阵地建设,以文明村建设抓起,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以遵纪守法,建我和谐家园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推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要加强法制科普宣传,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丰富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5.转变政府服务管理,不断完善农民保障。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符合“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新“三民主义”的倡导,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城乡社会公利服务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准,努力向着建设服务型社会的目标迈进。同时要大力推进农村民生工程建设,建立健全以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救助方式,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会议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笔者对所在的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研方式。问卷式调研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研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研,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研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镇义务教育的大计。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可以影响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分别和一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研,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概括出了我镇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下:
2%的比例。就这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笔者在一篇教育调研报告中看到了一个仅有60万人口的小县,不顾百姓的反对,不惜斥资近亿元将原本就修建得相当不错的一所重点中学易地重建。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
笔者所处的乡镇,六处完全小学中,除了中心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雄厚一点外,其他小学,没有几个是个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转公”。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通过查阅所在乡镇的教师档案资料,发现全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7岁,其中,50岁以上占51.8%。不仅年龄老化,而且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六处小学中,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几乎为零;初中学校,稍有改观。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一支队伍担负着我镇中小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谈何容易?!
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事业人员编制的制约,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镇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笔者所在地是一处偏僻的农村小镇,老师们早晨5:30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辅导,晚上初中部的老师还要辅导到9:30。一天下来,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纵容和支持。不少学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财物、出入网吧、集结团伙、侮辱师生等现象绝无仅有。记得不久前有报道称:某地某校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中学生“灭门惨案”。由此可见,造成一些农村中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严重缺失。
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据有关统计资料,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或外出打工。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就连劳动技能课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一些初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孩子,宁可融入了滚滚打工洪流,也不愿到职成教育学校学习深造。因而出现了“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教育怪圈。
笔者所处的滨城区堡集镇,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几年前,一所由多方筹措资金、集九年教育于一体的“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应运而生了。这所学校,办学经费和教师工资全部是“公办”性质,并且整合了全镇最优秀的师资资源,全部充实到了实验学校。而收费标准则是“私立”性质的,导致原本并不富裕的当地农民家庭更加不堪重负,为了给予子女较好的受教育机会,而又别无选择。纵然,这所学校在一定时期受到了应有的关注,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办学效益。然而,举债千万元办学基础上的高收费教育,一方面给义务教育学校和学生、家长造成了人为的不公平,加重了当地百姓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恶意争夺了那些名副其实的民办学校的教育资源,限制或者扼杀了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国家强制施行义务教育的今天,暴露出了这类所谓民办教育的种种问题。
农村家长往往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学更多的知识,走出农村,而将孩子们送入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学习,放弃收费较低甚至免费的公办学校。从而得知,国家支持农村的大量教育经费,并没有从实际意义上给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反而使他们中一部分家庭的实际负担较往日大大加重了。恐怕,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由于农村学校的公用经费拨付不够及时到位,致使很多农村学校向学生家长等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据调研,笔者所在的乡镇实验学校,截至目前,尚有1600多万元的不同债务。可见,农村学校尤其是“国有民办”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农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总结大全(18篇)篇十一
2015年,我区“十个全覆盖”工程重点覆盖18个行政村,其中,阿嘎如泰苏木4个、哈业胡同镇7个、哈林格尔镇6个、白音席勒街道1个,共涉及1.35万户,4.7万人。计划总投资1.3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2亿元,其中,达标村计划投资7065万元,实际完成投资8439万元;高标准示范村计划投资6434万元,实际完成投资1.3亿元。
一是危房改造工程,涉及群众180户,完成投资1296万元,其中,整合资金200万元一次性“兜底”完成了99户鳏、寡、孤、独、残困难群众的危房改造任务,完工率100%。二是安全饮水工程,共涉及4个村、5529人,共完成投资347万元(这4个村的安全饮水工程不在“十二五”规划范围内,是我区根据“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需要进行的“自选动作”),完工率100%。三是结合高标准示范村建设,完成街巷硬化工程24.2公里,完成投资1694万元(其中列入自治区交通厅街巷硬化只涉及2个村5公里),完工率100%。四是校舍安全改造工程,涉及三道沙河村幼儿园建设,计划投资1388万元(其中自治区教育厅416万元,包头市278万元,区级配套694万元,因该项目列入包头市统一新建幼儿园项目,所以区级配套资金也由市级承担),完工率95%。五是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工程,涉及6所卫生室,完成投资48万元,完工率100%。六是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改造任务96.5公里,完成投资1390万元(项目资金由九原电力系统解决),完工率100%。七是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工程,全区共有1214人享受高龄津贴,已提前完成三年全覆盖任务;新农合参保人数为68456人,参合率为98.86%,涉及金额2964.24万元;养老保险,今年涉及6283人,已全部完成,三级政府补贴资金为54.1万元。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我区没有建设任务,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已经实现全覆盖。其中,还选择乌兰计五村、哈业胡同村、梅力更嘎查、三银才村4个村进行了提档升级,建设“四美、三宜”的高标准示范村,完成投资1亿元;又按照“串点成线、形成效果”的原则,围绕交通节点,选择打圪坝新村、柴脑包村、河满圪旦村3个村进行了提档升级,对110国道沿线地区道路和房屋进行了硬化和部分屋顶的改造,完成投资3000万元。两项合计,高标准示范村建设工程已完成投资1.3亿元。
总体来看,我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呈现出启动快、标准高、有创新、成效好等特点。经过“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农村牧区的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善,“硬件”和“软件”建设水平均有很大提升,不仅彰显了近年来我区的快速发展成果,更让广大农牧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这些成果所带来的实惠和福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中我们发现,我区的“十个全覆盖”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体量大等因素影响下,仍然取得了不错成绩,这非常令我们欣喜。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地方。
1.缺乏统筹规划。2015年由于“十个全覆盖”工程时间紧、任务重、经验不足,我区未能及时制定全区性的规划和设计,“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中,均由各个乡镇自行完成规划、设计和招投标等工作,导致工程建设中的施工、设计方案、材料使用等标准不一。同时,由于缺少统一的规划和资金安排,导致镇(苏木)的资金压力非常大。“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一年以来,资金呈现数量小、使用分散、自筹部分不足、到位情况不好等问题,目前所欠工程款均由各镇(苏木)承担,大量的资金(缺口)压力给各镇(苏木)的整体工作造成了严重负担。
2.工作合力不强。“十个全覆盖”工作涉及到农村牧区工作的方方面面,既涵盖了镇、村的基本工作,又涉及到众多部门,要想全面实现“十个全覆盖”,就需要区、部门、镇、村多方面的合力推进。但是目前,部分职能部门还存在参与度不高、解决问题办法不多、出谋划策主动性不强等问题,尤其是在解决资金问题方面,有些部门还没有高度重视,没有做到各负其责、各尽其职,没能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主动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甚至个别部门还存在着“等、靠、拖”的思想,未形成工作合力。
3.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十个全覆盖”工程中,我区全面加强了农村牧区道路、绿化亮化、卫生、饮水、文体、医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了农村牧区硬件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但同时也衍生出了众多的长效管理问题,如,绿化管护、亮化日常开支、环卫清扫问题、垃圾处理问题、文化室、医疗室的利用和维护管理问题等,目前我区没有在这些后期管理和设施管护上安排专项资金,也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急需引起重视。
4.宣传发动工作还有待加强。“十个全覆盖”所涉及的内容与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百姓是最大的受益者,也应该是参与者,但在目前推进“十个全覆盖”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上边热、下边冷”的现象,即区里想方设法不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改变村庄面貌,而百姓和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这对于“一事一议”项目的实施和解决资金难题来说都是非常大的障碍。目前,“一事一议”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村级自筹资金上缴难的现象就证明了这一点。出现这样的问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宣传和发动工作还没有深入人心,村民和社会各界对于“十个全覆盖”的政策、益处理解不深,一些企业和有识之士对此项工作关注度和参与度不高。
5.产业支撑力还不强。实施“十个全覆盖”的最终目的是让农牧民过上好日子,而让农牧民富裕的根本出路是要通过产业发展来带动农民增收。目前,我区很多村在产业谋划和规划方面还没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没有因地制宜的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和蓝图(定位、路径),这对于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大问题。
三、几点建议。
2015年还将是我区集中攻坚、任务繁重的一年,我们要在总结去年工作经验,正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继续把新一年的“十个全覆盖”工作做好。
1.统筹兼顾,合力攻坚。
建议区“十个全覆盖”工作领导小组要统筹考虑“十个全覆盖”工程总体情况,以“十个全覆盖”工作领导小组为主体,由区委农工部具体负责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规划、设计等工作,减轻镇(苏木)政府在资金和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压力。尤其是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十个全覆盖”工作涉及面广、投入量大,需要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吃透政策、开动脑筋,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捆绑使用。特别是在向上争取资金方面,要注意研判各种优惠政策,科学掌握向上争取专项资金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了解国家、自治区重点扶持的行业和领域,掌握资金投向,了解资金划拨部门运行方式。根据专项资金投向,编制好我区各部门相关申报项目。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亲自向上争取,区发改局、财政局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制定规划、明确方向、搞好对接。要加强同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加大贷款协调力度。同时,要鼓励百姓筹资投劳,区、镇、村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企业、创业成功的有识之士参与支持相关工作,多渠道想办法,为推动实施“十个全覆盖”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2.因地制宜,完善规划。
科学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把规划摆在“十个全覆盖”工作的首要位置,充分体现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可行性,避免规划的随意变更和造成浪费。同时,要根据区情和财力,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合理规划。一是要彰显村落个性特色。要结合各村地理区位、资源优势、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等,对村庄的资源进行深入梳理分类,实施差异化指导,坚持个性化塑造,充分挖掘地方特色,使自然风光与乡土风情有机融合,努力打造品牌和特色,避免贪大求洋和千村一面。规划设计中要认真听取所在各地区意见,仔细征询村民的要求和建议。同时,还应征求文化、旅游、环保等相关部门意见,使各村的规划切实符合“宜居、宜业、宜游”的要求。二是要突显自然生态优势。要始终坚持保护生态优先、原生态为主的原则,根据各村自身原有山、水、景的特色和亮点进行重点规划和建设。三是优先满足群众当前的迫切需求。要坚持民意为重原则,规划工作中要做到当前与长远结合,从农民群众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出发进行规划和建设,实事求是地制订规划。
3.加强宣传,提高参与度。
“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广大农牧民既是受益者,也是推进主体,因此,要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要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村民能了解并支持“十个全覆盖”工作,积极引导广大村民积极、主动、全面参与“十个全覆盖”的建设和管理维护。凡属村民自己可干、能干的工程,尽量让村民参与,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建设成本,努力实现思路由村民参与酝酿、办法由村民提出、工程由村民参与实施、质量由村民监督评判、结果达到村民满意的目标。各个镇村在实施的过程中,要选出村民代表,参与“十个全覆盖”建设,提高大家主动筹资投劳的积极性。
4.建管并重,长效管理。
要牢固树立建管并重的城乡发展理念,把延伸管理作为巩固“十个全覆盖”工作成果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将规划、城管、环卫、公路养护等部门的职能进一步向农村延伸。其中首要的是要深化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改革,确定资金补助标准,通过区财政拿大头、镇、村自筹拿小头的筹资方式,建立健全并形成“十个全覆盖”后续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议区财政每年列支一部分预算,作为后期管护专项资金;村集体也要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通过“一事一议”、村级组织筹措等方式,拿出部分资金作为“十个全覆盖”后续管理基金,专门用于建成后的公共服务项目,如文化室、道路以及绿化、亮化等公益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同时,区文体局、卫生局等部门要定期深入镇村中,开展活动,组织培训,把文化室、卫生室的作用落到实处,切实为服务百姓提供便利。
5.产业支撑,增强“造血”功能。
在规划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的同时,要统筹考虑产业布局发展,充分发挥规划对推动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立足区域、产业、环境、资源等基础,深挖村镇产业发展潜力,坚持“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增强村级经济“造血”功能,实现“十个全覆盖”与产业推进完美结合,保持和实现“十个全覆盖”工程有持续生命力。要注重与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强引导、开发产品、推出精品(区块、线路)、强化营销,丰富乡村旅游内涵,提升乡村旅游的规模、档次和效益,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如哈林格尔镇三银才村、哈业胡同五村和阿嘎如泰苏木乌兰计五村,就是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相结合发展的典型。
6.规范程序,严把质量。
2015年是“十个全覆盖”实施的第一年,各地区都处于摸索阶段,由于缺乏经验,加上时间紧任务重,一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手续不健全、程序不合规的问题。建议下一步在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程序、规定来推进工作。区委农工部、相关的部门和镇、村要充分沟通协调,认真做好项目规划、立项、申报、审批、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严格执行项目立项、建设、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相关规定。同时,要认真履行工作程序,坚持事前公布、事中监督、事后审计,全面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建立完善群众监督评价机制,进一步强化工程质量监管,实现依法规范建设。
农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总结大全(18篇)篇十二
嘎鲁图镇位处旗府所在地,是乌审旗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商贸中心。下辖6个嘎查、6个村,总面积2309.4平方公里,农牧区总人口3366户9243人,普通户2315户、贫困户474户、残疾户306户、五保户53户、低保户270户,农牧民人均纯收入9258元。
为全面推进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有效提升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旗委、政府关于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系列部署,我镇组织工作人员对照“十个全覆盖”的具体要求,进行认真细致的调研和统计,摸清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组织实施提供参考。
各相关部门在推进我镇“十个全覆盖”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相互协调配合。为我镇在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农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和公共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方面的覆盖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牧区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一)农村牧区危房改造。今年,全镇对危房进行了摸底排查,共有危房578户,其中神水台村62户,巴音柴达木村94户,木都柴达木村36户,沙沙滩村43户,达布察克村20户,后寨则村7户,斯布扣嘎查39户,巴音温都尔嘎查29户,布寨嘎查79户,萨如努图嘎查41户,呼和淖尔嘎查66户,呼和陶勒盖嘎查62户。从今年开始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上述危房改造任务。
1.201x年建设内容。计划完成危房改造任务78户(其中少数民族危房改造30户),分别是神水台村7户,巴音柴达木村5户,木都柴达木村7户,沙沙滩村1户,巴音温都尔嘎查6户,布寨嘎查7户,萨如努图嘎查6户,呼和淖尔嘎查11户,斯布扣嘎查10户,呼和陶勒盖嘎查18户。在后寨则村计划实施墙体粉刷7000平方米,在神水台村实施3100平方米。
2.补助标准、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危房改造平均每户给予21500元财政补助,共计1677000元(全部未兑现),农牧户自筹资金624万元。外墙粉刷需资金投入38.4万元。
3.完成进度。工程由旗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与旗民族宗教事务局负责实施,我镇配合实施。目前正在建设的有30户(其中少数民族危房16户),已完成建设37户(其中少数民族危房14户),未动工建设的有11户。外墙粉刷方面,后寨则村已完成700平方米、神水台村3100平方米全部完工。以上工程预计10月底将全部完工。
(二)安全饮水。自实施“农村牧区人畜安全饮水工程”以来,农村牧区人畜饮水安全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截至20底,通过历年投资建设,实施安全饮水工程7处,解决了嘎鲁图镇一半农牧业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全镇还有2084人存在安全饮水问题,从今年开始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上述人员的安全饮水任务。
201x年建设内容。201x年计划在呼和陶勒盖嘎查完成360人的安全饮水和在木都柴达木村完成230人的安全饮水工程。以分散式供水工程为主。具体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已上报至市水务局,待批复后着手实施。
1.201x年建设内容。重点实施后寨则村街巷硬化3.4公里,巷道硬化0平方米,广场硬化7000平方米,实施居民点周边绿化工程,总投资约1187.4万元;神水台村实施主干道两侧硬化2公里,总投资约90万元。
2.完成进度。目前,后寨则村3.4公里街巷硬化工程已完成部分土方施工并进行部分路基垫层施工。已完成小区巷道硬化13000平方米,广场硬化工程已进入土方施工,目前已到位资金790万元。神水台村2公里主干道两侧硬化工程已全部完工。
(四)村村通电。近年来,我镇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快农村牧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通过一、二期农村牧区电网改造工程,全镇基本实现嘎查村电网全覆盖,户均通电率达到95%以上。目前全镇仍有158户无电户,主要集中在呼和淖尔嘎查和呼和陶勒盖嘎查2个禁止发展区和农牧区部分偏远地区。从今年开始计划用3年时间全部实现户户通电的目标。
1.201x年建设内容。201x年计划在木都柴达木村、布寨、萨如努图、呼和淖尔、斯布扣、呼和陶勒盖5个嘎查实施127户新能源通电升级改造工程;在萨如努图、呼和淖尔、呼和陶勒盖3个嘎查分别实施10公里,共计30公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
2.完成进度。目前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有序开展,因农村电网划分不以苏木镇管辖区域界限为标准,故无法统计路线改造长度。新能源通电升级改造工程已完成招标工作,现在正在进行入户排查,并根据入户情况情况,编制可研报告。预计10月份开工。
(五)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目前,全镇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8%。但农村牧区乌审电视台节目覆盖率达不到30%,部分河沟、低洼及偏远地带无法接收信号用户需进行补点建设。从今年开始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任务。
1.201x年建设内容。计划在神水台村、后寨则村、布寨嘎查实施地面数字覆盖工程。以户为单位,全部覆盖。
2.完成进度。已在神水台村发放地面卫星接收设备105个,每户投资300元,共投入资金3.15万元;投入15万元在木楼梁建设了地面数字发射主基站。
(六)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全镇现有中小学校、幼儿园29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职业中学1所、完全中学1所(市蒙二中)、初级中学1所、小学3所(包括1所民族小学)、幼儿园10所(包括5所注册民办幼儿园)。由于我镇范围内的校舍不存在安全改造的问题,所以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未列入我镇“十个全覆盖”计划内。
(七)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至,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市卫生部门投入和旗财政拨款已建成嘎查村卫生室9处,除城郊的后寨则、达布察克和巴音温都尔3个嘎查村暂未考虑外,实现了嘎查村卫生室全覆盖。由于部分嘎查村卫生室标准较低,设施简陋,不能很好发挥作用。经过进一步实地走访调研和征求意见,对部分嘎查村卫生室进行新建。
1.201x年建设内容。201x年我镇计划新建布寨嘎查和呼和陶勒盖嘎查2处卫生室。
2.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19万元,资金由自治区、市、旗财政按比例承担。
3.完成进度。工程由乌审旗卫生局负责实施。目前,呼和陶勒盖嘎查卫生室已建成,共投入资金8万元;布寨嘎查卫生室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正在进行室内装潢。工程总投资11万元,目前已投入资金9万元。预计10月底前全部完工。
(八)嘎查村文化活动室。全镇12个嘎查村中,除后寨则村未建有嘎查村文化活动室,其它均已完成建设。
1.201x年建设内容。计划在后寨则村建设一处集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便民超市、村委办公于一体的活动阵地,总建筑面积1436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16万元。
2.完成进度。已完成规划编制及相关手续,目前正在进行土方施工,已到位资金80万元。预计201x年建成投用。
(九)便民连锁超市。全镇12个嘎查村现有小超市或门市部43家。
1.201x年建设内容。201x年我镇计划在木都柴达木村、神水台村、巴音柴达木村建设3家便民连锁超市,便民连锁超市面积30平方米以上,商品品种1000种以上。所有改造和新建的便民连锁超市要求制作统一的门头标识,将原有货柜改造为开放式货架,方便顾客自由选购商品。对店内进行简洁装修并使用国家规定的统一价格标签。
2.补助标准、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补助标准为建设一个便民连锁超市需费用8万元(不包括流通费用),建议财政给予每个便民连锁超市补贴5万元,其中:自治区财政补贴0.6万元,市级财政补贴2.4万元,旗级财政补贴2万元,其余3万元自筹。便民连锁超市费用测算包括租赁费用2万元,超市建设、改造、装修费用2.8万元,货架、设备购置费用1.8万元,超市信息化改造(包括条码机、专用电脑等)1.4万元。
3.责任单位及工期。项目由乌审旗发展改革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负责实施,我镇配合实施。目前,神水台村、巴音柴达木村已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木都柴达木村正在改造中。预计10月份投入使用。
(十)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我镇农牧区低保工作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和应保尽保,年平均保障线为每人每月400元,保障标准分为三类五档,平均实际补助不低于保障线的80%,为每人每月320元。2013年,全镇共有农村低保对象238户,465人,全年共发放农村牧区低保保障资金199.21万元,基本实现了全镇农牧户应保尽保。
201x年,截至目前,全镇缴纳养老保险农牧民4501人、缴纳医疗保险农牧民8998人、商业保险218人,参保率和参合率分别达到85%和95%。纳入农村牧区低保家庭302户500人,五保人员57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到201x年底,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
三、住户分布现状。
在一平方公里范围内居住20户集中居民点分别有:位于巴音温都尔嘎查周围居住60户;达布察克村世纪家园住宅小区、在后寨则村安置小区、沙沙滩村委会周围约20多户、沙沙滩村高军养鸡厂周围约70多户。其余均为分散居住。
农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总结大全(18篇)篇十三
我盟“十个全覆盖”工作启动实施以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不少短板,比如:前期工作不扎实、缺乏明确具体的操作方案、群众参与度不高等等。尽管在工程实施工程中,我们存在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单位成本高、基础差等劣势,但更有财政条件较好、农牧民筹资能力较强、建设总量小等比较优势。结合实际,今后在工作过程中,如何扬长避短,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强化软件建设,需要认真思考。建议各旗区、各部门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力争使阿拉善“十个全覆盖”工作更扎实、更有效,真正惠及全体农牧民。
第一,提早谋划,提前运作,把各项基础工作做扎实。
截止到5月20日,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十个全覆盖”已完成工程总量的85%左右。这其中关键的原因是工作谋划在前,动手在前,各项工作做得早、做得实。各旗区、各部门应认真学习乌兰察布市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反思自身差距和不足,早谋划、早布置、早动手,在目前各项进度已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全力以赴赶进度。要统筹好各项工作,一边紧锣密鼓履行相应程序,完善相关手续,一边抓紧建立健全内业资料,把落下的功课补上。各旗区要结合嘎查村委会换届选举,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者村民会议,宣传政策,征求意见,完善方案、办法、措施。要明确职责,最大限度调动农牧民积极性,充分发挥农牧民主人翁精神,使农牧民对“十个全覆盖”心理上认同、情感上支持、行动上配合。
第二,制定明确具体的操作方案。
我盟在就明确了“十个全覆盖”的“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集中攻坚、坚持群众主体”三个原则。其内在含义之一就是要各地结合各地实际,进一步兼顾当前和长远,充分考虑需求和可能,缺什么补什么,合理确定建设任务;就是要统筹考虑人口布局、产业发展、立地条件、发展潜力等要素,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有主有次。各旗区要进一步明确划分出示范村、达标村、一般村类别,充分考虑实用性、必要性,避免造成投资上的浪费。要制定明确具体、切实可行,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约束性的操作方案、管理办法、问责办法,健全内业资料,如施工图、工程前后对比图、明细登记簿等。要抓紧制定完善嘎查村规划,避免盲目建设。要认真调研,统筹谋划,充分征求苏木镇、嘎查村和农牧民意见。制定明确具体、切实可行,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约束性的相关操作办法。
第三,注重产业培育,强化产业支撑。
“十个全覆盖”最重要的出发点是基础设施向农村牧区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牧区辐射,解决的是农牧民生活质量、农牧区发展条件的问题。如果不能统筹解决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我们的这项工作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可持续,工作就没有做扎实。因此,推进“十个全覆盖”工作中,一定要高度重视产业支撑,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村牧区配套产业和项目,开辟农牧民创业园或创业项目,支持农牧民就近就业、自主创业,从而使农牧民“既不离乡又不离土”,就地实现生活、生产方式转变。要立足先天基础,找准特色优势,什么产业最合算就发展什么产业,什么产业支撑最有效就打造什么产业支撑,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培育特色经济,壮大集群经济,发展配套经济,形成农牧民增收致富的稳定来源。要积极发展壮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引导企业、合作社与农牧民形成紧密的利益连接关系,同时,积极探索合同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经营组织形式。
第四,上下齐心,群策群力,大干快上,形成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
是推进“十个全覆盖”的攻坚年。今年我盟的建设任务是三年中最重的,在去年完成文化室、危房改造、日用品配送中心的基础上,要完成饮水安全、卫生室、便民连锁超市、村村响广播工程,街巷道硬化、校舍安全改造也将完成大部分工作任务。目前,时间已即将过半,而我们的大部分工程还处于待开工和未开工状态,有些工程还在选址、做论证、招投标等前期工作之中,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引起各级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全盟的头号民生工程来谋划、来统筹、来推进。各部门也要打破条条框框,解放思想,扑下身子做工作,不等不靠,敢于担当,把工作向前做;各旗区、苏木镇、嘎查村要走家入户,把群众工作贯穿始终,把政策宣传到位,在决策过程中,坚持办法由群众提、建议以群众为主、方案由群众酝酿、实施有群众参与。通过各方努力,形成上下齐心、群策群力、大干快上的良好氛围。
“十个全覆盖”是一项科学发展、以人为本、面对现实、惠及民生的系统工程,是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在农村牧区的延伸、破题,也是自治区成立以来第一次全面系统大规模投资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综合性民生工程,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对于我盟来讲,通过三年的工程必将极大地改善我盟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从长远意义上来说,“十个全覆盖”必将为我盟下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培育出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牧民,提升广大农牧民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改变我盟农村牧区的精神风貌。各地、各部门要从讲大局、谋长远、利子孙的高度,拿出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创新突破的精神,确保我盟的“十个全覆盖”工作圆满完成。
农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总结大全(18篇)篇十四
20xx年5月12日,在xx文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的带领下,一批文理学子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踏上了xx市xx县社会实践的行程。
当天上午,我们首先xx县xx镇xx村。在当地领导和学院领导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在xx村村委会广场对当地文化、经济等方面进行了学习。之后,有关领导对我们社会实践的活动路线进行了介绍,依次为xx镇xx村,xx苹果基地,xx农民手工合作社,xx县国家湿地保护公园及孔子弟子燕伋的故乡。在会议结束时,所有在会人员进行了合影留念。
会议之后便开始了我们的社会实践之行。
第一站,xx镇xx村。
当校车快要进入xx村时,整个村子的面貌全部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白色的房屋,灰色的屋檐,红色的大门,一排排整齐而有序。四周全部是绿油油的小麦包围着,看起来融洽的非常完美。会议后,我们开始了对xx村的亲身考察。整个村子按照“井”字形排列,房的样式由政府统一规划,道路也一改以前泥泞土路变为水泥路,路边种植者各种风景树,栽立着路灯。贴着新农村的标语。各家门前也种起了自己喜欢的花草,无不彰显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
当我们在进行居民生活考察时,前后反差让我有些意外。第一家的生活令我感到农民生活的提高,家中装饰很整齐,各种家用电器基本都有,院子里也很干净,边上种着一棵小树,表现出了他们也喜欢清雅的生活,当我们问到他们对生活是否满意时,他们都露出了幸福的笑脸。相反第二家的考察让我感到有些失望。家中仍旧是灰色的水泥墙,各种农用工具相比比第一家多了很多,而且家中门窗也没有安装,给人一种欠缺感。当时已是10点多了,两位老人和两位小孩才吃早饭,一问才知道他们刚从农田干完农活回来。孩子的爸妈在外打工,基本不回来,所以家中的农活只能由他俩来承担。孩子的生活费则由他的爸妈负担。这样的生活又让人看到了新农村发展的不足。
社会在发展,农民的生活在一步步提高,生活环境也在改善。然而xx村一行,既让我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又让我发现了新农村建设之中的不足,那些经济条件差的农民,他们的生活步伐赶不上新农村的建设步调,虽然居住环境变了,但他们的生活质量却没有变,甚至降低。所以新农村的建设,我们不能忽视那些贫困的家庭。只有把他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到和其他人的生活水平一样,那样我们才算真正建设了新农村,新农村才会变的更加完美。
第二站,xx苹果基地。
xx集团,是一家从苹果种植,再加工,最后销售的大公司。目前市场占有率为20%,所生产的产品销售于世界上30多个国家。近几年,xx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海升集团的经济合作。今年海升集团投入1400多万元,建成510多万亩苹果种植基地,所有果树树苗均从荷兰引进,采用矮砧密植技术,果园生草,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两年后即可采摘苹果,投入加工。通过海升集团种植的果树与本地相比,他们一棵树投入140多元,是我们7倍多。而且他有专门的果树专家指导,先进的管理理念,使的他们的产量大大提高。
xx集团将自己和周边农民的苹果进行统一回收,然后通过榨汁加工,做出产品,销往国内外,整个过程一条龙服务,解决当地农民为销售苹果而发愁的问题。而且,海升集团的果园管理需要大量人员,所以当地农民就成了最好人选。这样一来,农民就又有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经过发展,该地区已形成公司加基地加农民的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经济链模式,如此,加工业反哺农业、农业推动加工业全面发展。想到我的家乡,同样也是一个苹果生产大县,但和这里相比,我们与他们的差距有多远,我们怎么能跟上,我们没有他们的环境,我们怎样才能改变,我想还是我们当地干部应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真抓实干,勇于创新,看准目标,做出亮点,做好带头示范,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全面科学发展,积极引进项目,加强与外界合作,将当地农业、工业全面推动发展。
第三站,xx农民手工合作社。
xx农民手工合作社是由农民自发组织的集体手工制作的大小型组织。起初,手工作品是由个人自己做自己销售,由一名村民走家串户,说通个体户,将个人手工组织起来。这样,他们的手工制作就得到交流,手工艺品的种类也就增多,时间长了,每个人的技术通过互相学习也得到了提高。而且,他们的手工艺品也做得精美。通过组织者与外界相互沟通和洽谈,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外国商人来合作社统一收购。目前,组织者每年都会被外商邀请出国去交流和学习,所以,他们的手工合作社也越做越火了。
农村手工合作社的成立,让我看到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潜能,农民也开始着眼于不依靠土地而依靠自己的手艺来提高经济的新生活方式。这样,农民不仅通过自己的手工艺赚得钱,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而且,手工艺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农民的做法同时也将中国的文化传播于全世界,这可谓一举两得。
近年来,在中央领导懂的共同努力下,民生问题得到很大改善,各级部门、各地政府,为加快农村发展,不仅开出绿色通道,而且各方面为农民着想,中央财政为农民补贴,地方政府为农民招商引资,给客商提供最大限度的宽松政策,目的就是为了加快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水平。在这方面,我们的广大农民朋友也积极响应国家,主动好客商合作,共同搞种植业、养殖业,甚至有部分农民朋友走出去学技术,最后将所学的技术引回家乡,例如加工业,使得农村的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农民朋友再也不用担心自家农产品卖不出去的问题。而且,辛苦一年最终会看到丰厚的回报,时间长了,农民的信心也就越坚强了,农村发展的脚步也就越快了。
第四站,xx湖湿地国家保护公园。
xx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对环境的改善问题。xx湖湿地就是这方面最值得关注的一点。xx湖湿地的建设使得当地的环境气候得到很大的变化。湖边的环境也得到了绿化。各种休息的公园,娱乐设施也随之建立,临近湖边的度假村,农家乐,以及各种小吃店也逐渐开张。通往xx湖的道路也全部水泥化。随着xx县对外宣传力度的加大,来本地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有钓鱼的,有专程来拍照的,还有全家一块来游玩的。环境好了,各种鸟类也就在此落脚,筑巢。鱼类的种类也会随时间变多,繁衍生息,大自然也就越来越美。
农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总结大全(18篇)篇十五
自治区万名干部下基层“推进四个全面、加强重点工作落实”启动后,派驻呼市的31名调研督导组成员和呼市千余名干部组成的推进组成员马不停蹄走村串户,行走在秋日丰收的大地。
每到一处,督导组成员都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村民说,这些下乡驻村干部工作不做假,白明黑夜地忙活在村子里,我们看着都觉得很辛苦。
10天走访35个自然村。
时间:9月18日。
地点:托县郝家窑村。
人物:郝争平李志田孙世俊赫三三。
清晨,站在托县郝家窑村东边山梁上远远望去,黄河从村子西边缓缓地流过,薄薄的晨雾中,一排排红瓦黄墙的房子错落有致,漫山遍野的葡萄架一望无垠。
走进村里,宽阔的硬化水泥路、古色古香的民俗博物馆、各式各样的农家乐饭庄,还有休闲广场、亭台栈道、足球场……很难想到,这97亩地,去年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废弃砖窑。
“环境美了,足不出户就能把农产品卖出去,以前1块钱的葡萄现在能卖到10块呢!”当了村支书的郝争平深有感触,“村里大大小小农家乐有31家,收入非常可观,还带动了村民就业。几年前还是县里倒数的贫困村,现在成了有名的幸福村。”
自治区驻呼和浩特调研督导组托县组组长李志田,从9月7日到托县开展工作以来,白天下乡镇、村调研了解情况,晚上通过调研督导组建立的微信群说工作、写材料。仅仅10天,他走访了35个自然村,近百户村民。
李志田介绍说,“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资金上,托县低洼盐碱地多,改造的成本较高,资金比较紧张。我们会及时与县委、县政府沟通,建议一方面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发动群众出工出力,另一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想办法向社会筹集资金,共同推进这项工作。”
同样,呼市纪委派驻到郝家窑村里的第一书记孙世俊每天吃住在村委会,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当好“十个全覆盖”的宣传员、指导员和服务员。
顺着一条两侧栽植松树的硬化乡村小路,督导组一行走进村民赫三三家。院子里郁郁葱葱的葡萄藤上挂满了紫色的`葡萄,窑洞式的窗户宽敞明亮,屋子里厨房、卫生间、客厅、卧室井然有序。说起装修一新的房子,赫三三乐得合不上嘴:“没有政府的补贴,我们哪能拆了土坯房住进这么好的砖瓦房?”
自治区驻呼和浩特调研督导组常务副组长赵长青谈了一些体会:“调研督导工作中,我觉得要坚持3个原则,一是上下联动的原则,及时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决策贯彻到村到户,把基层的情况及时向各级党委、政府反映。二是突出重点的原则,督导组和推进组对每一个村建档立卡,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督导。三是一盘棋的原则,要与当地党委、政府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做好3项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
边看边问边记边拍学习取经取长补短。
时间:9月19日。
地点: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
人物:高怀京李锌等督导组长。
“我们观摩学习的第一站是大路镇小滩子村,这村子变化真是大……”9月19日上午9点,准格尔旗旗委副书记高怀京一上车就直奔主题,跟自治区调研督导组一行人介绍起这个村子来。
虽已9月,道路两边仍是杨柳依依,苍松翠柏,大巴车沿着绿意匆匆掠过村南口的大型“乡风文明”标志碑后,缓缓地停在一片依地势而建的西北大院前。在绿树掩映下,一个宛若世外桃源的小村庄出现在大家眼前。顺着油路往村里走,随处可见忙碌装修新房的场景。
“房子美观了,这下水啥时候弄呀?”一位大姐拉住高怀京问道。
“你看,这屋前屋后都没硬化,就是为下一步安装排水管预留的。”有了这样的回答,这位大姐的心就放下来,跟我们唠起村子的变化来:“以前墙都要倒了,过年都没人回来。你看现在这房子,男娃娃们也愿意领女朋友进门不是?一到假期,儿女们都回来了,热闹着呢。”
“不能光硬化,绿化也要跟上来;小红砖铺路大车一压恐怕就不行;2年就完成80%的工程任务了……”在自治区驻呼和浩特调研督导组清水河组组长李锌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着好几页观摩体会。
组长们边看边问边记边拍,还不时热烈地讨论着。“你看,拿木头栅栏围起来不比垒墙差,既能节约成本,还能保留乡村淳朴风貌。”“这废旧轮胎做装饰、就地取材拿小石子铺路,我看就挺好。”
在十二连城乡兴胜店村,大家看到“一书、一表、三图”的村庄规划感触颇深。每一张房屋建造及改造设计图上,每户院墙的样式、窗框的花纹、羊圈的摆放位置等细节都由户主自主选择,还有技术指导和户主的确认签字。看到这些,组长们纷纷感叹:“这才是真正做到一村一规划、一户一张图,村民自主参与自然积极性就高。”
“督导什么?可不是呼啦啦下去走一圈。要取长补短,干事有准头才行。”自治区驻呼市调研督导组组长刘玉华一语中的。
从早上7点50出发,到下午5点,这支由14人组成的学习观摩团马不停蹄地参观了鄂尔多斯准格尔旗的13个“十个全覆盖”工程示范点,向这些地方的干部学习取经。
村民们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说:“大周末的都不休息,这样有劲头的干部肯定能干成事。”
做群众工作就得有耐心。
时间:9月22日。
地点:玉泉区后本滩村。
人物:李福来刘俊文国过海吴庆英赵长青。
中午12点半,刚刚结束一上午的劳作,小黑河镇后本滩村参加村里修路的村民与施工队的工作人员准备吃饭,一时间他们的谈笑声吸引了大家。
“新生活给我们村里人带来了新希望,今非昔比啊!”55岁的李福来一脸兴奋地谈到,“院子里铺了砖,院墙也给粉刷了,还给换掉了破窗户,以前不知道‘十个全覆盖’是个啥,现在工程一铺开,大家都说好。”
驻村第一书记刘俊文告诉记者,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村民们越发爱惜现在的村貌,不少村民找到村委会要求添加垃圾箱,妇女们更是每天几拨,到修建好的广场上跳健身舞,那些平日里爱说风凉话的村民也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你看,以前想盖房没钱,现在国家给补贴1万5,起码材料费就够了。”在乌兰巴图村见到驻村第一书记国过海时,他正忙着给村民做明年“十个全覆盖”工程动员工作。
一旁的村民吴庆英听了这些,拿出电话给大儿子王国英拨去了电话:“儿子,你说我们交点儿钱、政府再给补贴点儿,咱家盖个新房子是不是个好营生?”原来,她看到别的村都修了路,盖了新房子,一直想着什么时候能轮到他们村。
“我们村虽然有少数人还不太理解,但是做群众工作就得有耐心,‘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可不行!”从9月就驻村到现在,国过海跟村民早已熟悉并成了朋友。无论是在房前屋后的偶遇,还是在田间地头共同劳作,相互间总是热乎乎的。
沿着209国道一路行来,过去路两边脏乱无序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青砖路面,挂着鲜亮招牌的小饭馆,以及一眼望去或白墙灰瓦或灰墙红瓦靓丽新居。
老百姓支持,老百姓参与,最终让老百姓受益,“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暖到了百姓心坎里。
农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总结大全(18篇)篇十六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概括出了我镇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2%的比例。就这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笔者在一篇教育调研报告中看到了一个仅有60万人口的小县,不顾百姓的反对,不惜斥资近亿元将原本就修建得相当不错的一所重点中学易地重建。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
现状二:师资力量薄弱。
笔者所处的乡镇,六处完全小学中,除了中心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雄厚一点外,其他小学,没有几个是个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转公”。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通过查阅所在乡镇的教师档案资料,发现全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7岁,其中,50岁以上占51.8%。不仅年龄老化,而且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六处小学中,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几乎为零;初中学校,稍有改观。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一支队伍担负着我镇中小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谈何容易?!
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事业人员编制的制约,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
现状三: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镇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笔者所在地是一处偏僻的农村小镇,老师们早晨5:30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辅导,晚上初中部的老师还要辅导到9:30。一天下来,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现状四:德育教育令人堪忧。
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纵容和支持。不少学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财物、出入网吧、集结团伙、侮辱师生等现象。记得不久前有报道称:某地某校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中学生“灭门惨案”。由此可见,造成一些农村中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严重缺失。
现状五: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
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据有关统计资料,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或外出打工。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就连劳动技能课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一些初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孩子,宁可融入了滚滚打工洪流,也不愿到职成教育学校学习深造。因而出现了“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教育怪圈。
现状六:“国有民办”教育举步维艰,学生家长选择处于两难。
笔者所处的滨城区堡集镇,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几年前,一所由多方筹措资金、集九年教育于一体的“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应运而生了。这所学校,办学经费和教师工资全部是“公办”性质,并且整合了全镇秀的师资资源,全部充实到了实验学校。而收费标准则是“私立”性质的,导致原本并不富裕的当地农民家庭更加不堪重负,为了给予子女较好的受教育机会,而又别无选择。纵然,这所学校在一定时期受到了应有的关注,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办学效益。然而,举债千万元办学基础上的高收费教育,一方面给义务教育学校和学生、家长造成了人为的不公平,加重了当地百姓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恶意争夺了那些名副其实的民办学校的教育资源,限制或者扼杀了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国家强制施行义务教育的今天,暴露出了这类所谓民办教育的种.种问题。
农村家长往往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学更多的知识,走出农村,而将孩子们送入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学习,放弃收费较低甚至免费的公办学校。从而得知,国家支持农村的大量教育经费,并没有从实际意义上给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反而使他们中一部分家庭的实际负担较往日大大加重了。恐怕,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由于农村学校的公用经费拨付不够及时到位,致使很多农村学校向学生家长等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据调查,笔者所在的乡镇实验学校,截至目前,尚有1600多万元的不同债务。可见,农村学校尤其是“国有民办”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农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总结大全(18篇)篇十七
开始先提供两则新闻:文水中学今年高考取得历史性飞跃。一是达线人数在前年440(文中、二中总和)、去年640的基础上,今年达到724,是孝义全县达线人数的总和。去年全吕梁达线人数比上年增加500人,其中文水中学增加200人,今年全吕梁比上年增加200人,其中文水中学增加84人,均是吕梁增数的80。二是有两名考生总分为吕梁第一第二的好成绩,并进入全省前五名,为全省第四第五名,这是文水高考成绩的历史性。(中国教育发展网)。
市理科前20名,文水中学占7名;文科前20名,文水中学占9名突破,填补了吕梁历史上无人进入全省前五名的空白。(《山西日报》)。
这一批学生自动放弃录取。这样,学校一部分招生名额就浪费了。也使得部分学生失去了升学机会,而他们对应届学生的冲击更大,我们的高考秩序发生了混乱,也使得部分学校盲目跟风“专升本”教学质量,学生就业很多问题得不到保证导致整个教育领域的“生态系统”开始失衡。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居民收入的日益增加,中学生消费中“攀比现象”、“浪费现象”很普遍。为了帮助中学生克服盲目攀比,养成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山东文登市埠口中学各班级利用班会时间,开展了“合理消费”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活动中同学们能联系自己身边的“进网吧”、“穿名牌”、“同学间互赠贵重礼物”等现象进行讨论,很多同学在谈话中表示:中学生花父母的钱不能心安理得,今后应该变追逐时髦消费为合理消费,中学生还应该继续发扬勤俭节约传统,不随波逐流、盲目攀比。
4高考后教师走穴跳槽现象。
教师是高考之后的又一热门焦点,他们为考生作了铺路石但也为他们提供了高升的途径。教师作为功臣被各民办中学请去代课,或调到条件好的学校,这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环境,也使的教育出现了漏洞:个别学校师资短缺,个别学校学生流失......
教师走穴之风请停止吧!
现有的高考制度,虽就高考本身来说,总体上的确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想说的是,如果对高考制度以纵向的眼光观察,那就能发现,现有的高考影响,几乎可以高中之前的每个国民教育阶段就已存在。试问,在小学、初中、高中等各个阶段,有哪个学生家长不想让自已的孩子进名校的,为什么?对此,人们似乎也只往往停留于家长“望子成龙”的解释,可如对此再往深处想想,似乎就不光仅仅只是如此。因为进了名牌小学,就为进好的初中,高中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而只要进了名牌高中,进大学似乎也就在眼前了,如此结果就业不也就没有了危险吗?因而以旁观的眼光看,不仅是小学,进而初中或高中,甚至于现有的上述高考后现象,不仅只是一个个教育阶段的“点”现象,而如以联系的眼光观察,就完全可以说是一幅社会教育现状的“风情图”。然而这幅反常社会教育“风情图”之所以能得以形成,其根本原因也是源于当前社会教育资源配置的失当,乃至于社会整体就业形势的严峻所造成的。
让我们更加关注教育现象吧!
农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总结大全(18篇)篇十八
我于20__年1月22日回乡开展对乡村的调查工作。历时8天的调查工作中,我走访了35个村,被寻访的农户将近680余户。首先,我询问了乡村党委书记对近几年乡村取得的成绩作了详细的介绍,以及对将来乡村蓬勃发展,飞速进步制出了蓝图。他们表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干部政府的鼎立支持下,在全乡人民群众积极配合、大力拥护下,乡村飞速发展的步伐将迈向更高的殿堂,人民群众的生活将走上无忧无虑、健康富裕的康庄大道。
一、乡村概况。
a、乡村的名称: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柘木乡。
b、乡村天然一格的地理位置:柘木乡地处江汉平原最南端,与湖南省岳阳市仅一江之隔,位居两个“金三角”的中心,进与岳阳市、洪湖市、监利县不足一小时路程,外与武汉市、长沙市水陆相连,不足四小时车路,交通便利。
c、乡村温暖、湿润气候:典型的北压代季风气候,平均温度16。3℃,无霜期255天,平均年降雨1226mm,四季分明,阳光充足,年日照时数小时左右,堪称“鱼米之乡”。
d、乡村繁荣的经济发展:年农业总产值3。2亿元,每年可向市场提供优质稻4万吨,皮棉4万担,油料5000吨,水产品6000吨,其中螃蟹300吨,黄鳝300吨,龙虾300吨,年出栏牲猪6万头,畜禽成品3万吨,湘莲0。1万吨,莲藕5000吨,小子花生100万斤,甘蔗5000吨,黄豆0。3万吨,瓜菜3万吨,品种有西、甜瓜、辣椒、大白菜、冬瓜等,并可反季节供应。
e、纵横交叉、星罗棋布的水利资源:河网纵横畅通,上有北王家电灌泵站引__水、红卫闸引长江之水,可解全境旱情,下有飞跃河泵站、陡星泵站、赤湖泵站、万兴泵站共12个流量的泵站排渍水,节制闸设置合理,配套齐全。
f、广阔无垠的版土面积:乡版图面积155平方公里,基本农田10万亩,养殖水面2万亩,现辖46个行政村,32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6万人。
二、乡村近年的飞速发展。
1、精神脊柱、万事之基:结合党的政策,搞好各项工作。改革开放以来,该乡一直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代表中国先进生产里发展要求”的伟大旗帜毫不动摇,牢固、深刻、有效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教育培养人才,教育创造人才,教育发展新农村”作为大力抓好各阶层教育事业的核心,让乡村的教育事业落到实处、起到作用。用科学文化知识带动经济的发展,真正的做到、做好“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内涵。
2、经济发展如火如荼的__段农民进去发家致富的关键时刻。“三个代表”迫切、实际、深刻更进一步地震撼了人民的心,挑动了那些茫然的。明确了方向、找准了定位。学习“三个代表”的深渊意义,把“三个代表”的神圣意旨用于为农户辛勤耕耘的工作中,用于乡村文明、科学的发展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意义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神圣职责。为人民一切,一切为人民。
3、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两手都要硬:a、辛勤的劳动、科学的排划。深刻结合党的政策,搞好产业结构调整,与时常挂钩。近两年来结合该乡村地理优势及资源优势具体在如下方面再创辉煌。(1、养殖业:合理科学利用养殖水面积2万亩,引进各种水产品优质秧苗。每年投向市场:螃蟹300吨、黄鳝300吨、龙虾300吨、湖莲0。1万吨、莲藕5000吨、鱼类2万吨。2、种植业,搞好乡村植树造林,幽雅乡村人文环境。每年陪初0%的种植面栽种优质树苗,经济树苗每年可满足乡村几十万元的经费需要。3、服务业,联系个服务部门,常年为个农户配齐自来水设备,电视“背道“收视设备等。完善了行业的渠道,基本实现了办公通向现代化,自来水厂,加油站,变电站,电视台,饭店,旅社,影视院,歌舞厅一应俱全,乡卫生院被评定为”一级甲等医院“是岳阳市一人民医院的挂钩医院。
三、抓住机遇、搞好招商引资项目。
2、木乡是“湖北省棉花生产五十强乡镇之一”,水稻、棉花、蔬菜、油料、禽畜、牲猪、水产品和树林是该乡农业的“八大经济支柱”。
3、柘木乡北依洪湖,有近二万亩低湖田,水资源丰富,可发展生态农业,特种养殖业。
4、同治年间,长江干堤港口时近万亩土地沙化,多年来柘木乡人民在这块沙化土地上,做了许多尝试。以图增其产出,现有千亩意扬,可发展沙地西瓜、甜瓜、成片植树等。
四、新农村、新思路、新蓝图。
1、在新的一年里,乡村将采取“科技兴农”战略,实施、完成农业的调整和发展大计。预计两年里,乡村生产总值将翻一番,年人均收入将提高已有的50%,各产业及农业的发展将走向顺畅、辉煌的大道。农户的生活将有个质的飞跃,真正缩小城农差距。
2、引进高新设备,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扬长补短,引进高新设备,加强、加快农业的科技性发展。真正意义上踢开农业“人工种”的绊脚石,让每位农户踏上“机械种”发展的康庄大道。
3、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组建农户培训班,让那些因存在弱势而放弃发展的农户,找到创造的港湾;让那些因科学文化知识浅薄而走上不归路的农户,受到启发,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看到今天蓬勃发展的家乡,我心里充满了无比的自豪。我希望将来家乡的发展、进步会更加辉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希望未来家乡的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更希望我自己学好知识,增长能力,掌握更多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祖国需要的人,真正有一天为祖国的建设、繁荣贡献力量。
同学们,我们是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之一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马克斯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面临的责任和使命是不可回避的,而应是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以冲天的干劲活跃在各种阵地上,以优秀的成绩刻在金榜上。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那就让我们趁短暂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