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案设计(通用17篇)

时间:2024-12-28 作者:曼珠

教学工作计划能够使教师对教学进程有清晰的了解,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工作计划将成为我指导教学的重要工具,通过不断改进和调整,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

赤壁赋教案设计(通用17篇)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3.熟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ppt课件)电教法。

课时安排:一个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自唐敬宗宝历元年至哀帝天佑四年(825—907)年,共计八十三年,文学史上一般称为晚唐时期。这个时期,宦官专权,朋党交争,大唐帝国日益衰微,江河日下,藩镇势力日益强大,杜牧死后仅二十二年便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诗人杜牧就生活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晚唐时期。他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举进士,因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等地做了十年幕僚,“促束于簿书宴游间”,很不得志。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贬为黄州、池州等地剌史。在晚唐诗坛上,他与李商隐被合称为“后李杜”,人称“小杜”,其诗多感慨时事,抒写性情,诗风俊朗雄丽。

(二)朗读诗歌。

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齐读。

(三)解题。

1、赤壁简介:

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2、赤壁之战: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3、这是诗人杜牧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议论,是一首明显带有史论特色的咏史作品。

(四)了解诗的内容。

1、词义解释。

折戟:指残破的兵器。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

销:锈蚀。

将:把,拿。

前朝:以前的年代。

东风:春风。

周郎:吴国的将领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

二乔:乔公二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诗句的含义: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这是一首很著名的七言绝句。前两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意思是说,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未被销蚀,磨洗一番,可见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诗人从江边泥沙中发现了一柄折断了的`剑,经过磨洗后辨认出是三国时的遗物。这两句看是平淡的叙事,但是,诗人从平淡的叙事中表现出了不平,为后面抒发“怀古之幽情”而奠定了基础。这里,诗人采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手法,这也是唐代诗人写诗作文常用的手法,这就好像写当朝的人或事而假借于汉代人和事,以汉代唐一样。现在杜牧所在地是黄州,虽然有赤壁矶,并不是东吴周瑜打破曹操之处,所以无论是“赤壁”或者“折戟”是真是假,这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以此引出对古代这一著名的战争,从而借此抒发心头之感。

接着写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相对前两句来说是议论。意思是说,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那么铜雀高台会深深锁住二乔,江东二乔也就沦为曹公之妾了。这里是指赤壁大战中周瑜侥幸战胜曹操一战。对于曹操来说,也是雄心大志的,他那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就表明了曹操要像当年周公那样维护国家统一。据记载,当时曹操进攻东吴,因北方士兵不习水性,曹操便把战船用铁链连成一片,以免摇晃。当时正是东南风,周瑜采用黄盖之计,用数十艘船载着油脂干柴乘东南风驶向曹营,诈称投降,等到快接近时,点燃油脂和干柴,一举烧毁了曹军战船。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上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的关键一战,也是古代著名的战争之一。这对于极为精通战争思想的诗人杜牧来说,对这一战事过程及其结果是十分清楚的,因而采用逆向思维方式,提出了“东风不与周郎便”的设想。虽然是一个设想,客观的历史现状当然不可改变,但思维方式改变,对于这场战争来说,胜败双方就要改变,历史也就要重新改写。

(五)思考并提示: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沉沙之折戟。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4.前后各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

5、诗歌的主旨?

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

三、课文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其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出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作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最后二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最后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空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还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四、齐读并背诵这首诗。

引导学生边齐读边思考:

1、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情景?(烽火硝烟)。

2、你眼前会出现哪些人物?他们都是怎样的形象?(曹操:若胜则横槊赋诗于长江,弦歌艳舞于铜雀,藏娇之缠绵,凯旋之得意。二乔,艳压群芳,顾盼生情。东吴领袖:指挥若定,风流儒雅)。

3、你还看到了谁?(杜牧性格: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他自负知兵,常以武略自诩,诗中对周瑜侥幸成功的议论,正是他军事上自负之情的流露,大有阮籍“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感慨。)。

4、当所有风流人物都淡出历史的画卷时,杜牧这位风流才俊在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自负的脸上写满了抑郁不平。

赤壁赋教案设计(通用17篇)篇二

【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

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听任小船飘流到各处,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乘着轻风(在江面上)无所不至,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一、字词巧用。

1.叠字反复法。

叠字反复如同一首曲子中旋律变化的音符,巧妙地运用,可以给人以回环缠绵的感觉。如,一学生描写旭日东升的一段话:慢慢地,红光扩展到半空中,树梢上冒出了一段红艳艳的圆边儿,它向四周漫延着,逐渐变成了镰刀形,接着又一纵一纵地向上爬着,不一会儿,露出半个通红通红的圆脑袋,就像被什么东西缀着一般。

它喘了口气,费力地一点一点地向上挣扎着,升腾着,终于挣脱束缚,腾地跳了出来,射出耀眼的光芒,刹时,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圆溜溜的大皮球,不十分亮,但红得可爱,红得均匀。那鲜红的颜色似乎要滴下来似的,恐怕香山的红叶见了也会黯然失色呢。这些叠词的使用,会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感到一种舒徐委婉的音律美,清新自然,如临其境,给人以美的感染。

2.推敲字词推敲字词,就是对词语进行比较、选择、推敲、锤炼,以达到简洁精练,形象鲜明,声音优美,富于情趣。在进行优化语言时,这一点应该加以强调。

例如,四通公司先后在《文汇报》上刊登四通打字机的广告。1988年的广告词是输入千言万语打出一片深情,而1993年则改为输入千言万语奏出一片深情。该公司之所以更改广告词,是因为动词打虽然紧扣打字的打,但不足之处是容易造成误解,似乎操作这种打字机必须十分用力,而用奏乐曲的`奏代替打,则给操作者以轻松、优雅的感觉,从而使该公司的产品更加畅销。

于是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同伴吹起洞箫,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怨怼有如倾慕,既象啜泣也象低诉,余音在江上回荡,丝丝缕缕缭绕不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孀妇为之饮泣。

苏氏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同伴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东可以望到夏口,向西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

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转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打渔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象沧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氏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流逝的就象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象这月,终究又何尝盈亏。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9.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10.凄凉别後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11.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13.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14.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15.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16.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8.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19.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20.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21.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22.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2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4.相思***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

25.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2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赤壁赋教案设计(通用17篇)篇三

2、体会作者感情,领悟作者思想。

先看一组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沧海一粟遗世独立不绝如缕正襟危坐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水光接天成语是我们民族语言的瑰宝,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如此多的成语竟然出自同一篇文章《赤壁赋》,由此可见这篇文章的生命力之旺盛。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这篇文章。

1、让我们在朗朗书声中走进文本。要求标画出体现作者感情变化的字眼,同时标画出和你产生共鸣或者电到你的句子。

2、学生交流自己标的句子,读给同位听,之后站起来读给大家听。老师作出点评。同时告诉大家诵读的几个层次:读准字音——学会断句(语法结构、句首句末语气词)——控制语速——融入感情。

3、老师可以给学生示范背诵第二段。

前三个层次只是技术层面的,最后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需要心灵的参与。让我们更加的接近苏轼,走进心灵。

刚才大家已经把有关情感的字眼标画了。是哪几个词语呢?乐——悲——喜(考验大家的筛选能力)。

1、作者为何而乐?赏到了美景。如何表达自己的乐?喝酒、吟诵、唱歌。

2、大家选取一句表现“乐”的句子。先解释,之后赏析给同位听。沟通交流。达到悟读。

3、文言知识:纵……凌……:替代法翻译。

3、指导赏析的角度:翻译、内容、字词的表现力(语言)、情感、联想(诗词、东坡其人、自己经历体会)。

老师示范赏析: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写出了喝酒唱歌的场面,一个甚字写出了自己快乐的程度,而扣舷的动作则表现了作者沉醉其中的心情。这让我忽然就想到了笑傲江湖里面的一个场景,一群人围坐篝火旁齐唱“沧海一声笑”,当时看了非常感动,沧海?为何还笑?那种经历江湖一切险恶之后笑看苍生的心态体现了出来。

4、快乐到一定程度,人们都会唱起来。那么苏轼唱了什么呢?体会唱词,前后四人一起研讨,一个同学按照自己体会的感情读出来,其他三人一起分析。读析融为一体。

1兮:来自屈原,屈原经常叹息,所以此字要拉长读,属于长叹。

2美人:来自屈原,往往以香草美人入诗,香草自比,美人则是自己在理想或者圣主贤臣的代表。对美人什么态度?从悲伤中我们体会出苏轼那种不放弃人生追求的精神?什么追求?还是有儒家思想的入世精神。所以我们要从悲伤的歌声中体会出这种昂扬向上。

写作此文,作者被贬偏远的黄洲做团练副使,相当于被流放,远离都城。这时他已年迈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流水,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知人论世)。

1、想起自己的遭遇,本来还喝酒唱歌的作者忽然悲从心来。那么,作者悲伤哪些内容呢?在朗读中体会并且赏析,有体会你先别告诉别人,一会儿考考别人。提问要具体。

2、文言知识:渺:渺小。哀:哀伤。羡:羡慕(补字翻译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结构分析(对文:结构相似的上下两句,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其意义或相同或相反。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表达了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到底算什么?这个问题引发古今中外无数人的感慨。比如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比如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比如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比如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4、方其……而今安在哉!:

1读出前后情感的变化。最后一个句子重读以表达感慨之情。

2体现了苏轼的什么情感?有钦佩,有羡慕,有悲哀。为何钦佩?因为自己也希望有象曹操一样的功业,强烈的入世思想的体现。

到这里如果文章结束,那就不是苏轼了。他的伟大之处在于能够在这种无路可走的时候,找到一个突破口,从而超越自己,从而也就超越了别人。正如莫泊桑所言:人的一生,不像你想的那么好,也不像你想的那么坏。关键看你如何突围。

苏轼如何超越了自己呢?他的超越体现在哪些方面?讨论给你带来什么感悟。

(1)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回扣了首段,一开始作者本来就沉浸在美景之中的。回归自然,回归纯净,回归自我。

(2)“物与我皆无尽也”如何理解?物是永恒的,但人为何也说永恒呢?

从儒家思想来说,人可以不朽,但需要通过一些途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达到三者任何一个,都算作永恒。

从道家思想来说,讲究“一死生”,注意道家思想和道教的区别。道家尊崇崇尚自然,顺应事物发展规律。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方式。

佛家思想的禅宗:讲究生死轮回,生命完成一次生死如同月亮完成一次圆缺,生生死死循环不止,生命的轮回让人不再感觉生命的短暂。

(3)苟非吾之所有……:轻视物质的东西,轻视有限的时空。《观棋》: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渡海》:兹游奇绝冠平生。当别人都在关心你到底能飞多高的时候,有个人还在关心你飞的累不累,这就是友情。

(4)这里的“喜”和开头的“乐”内涵一样吗?区别是什么?

乐:面对突来的美景的欣然反应,未经思考的接受,侧重感官的体验。如同当今很多人登山后的“啊……啊……”。但我们已经看到“乐极生悲”。

喜:是理性思考之后达到的一种精神的解脱,是感情淬火后发自内心的欣喜,这里的喜是“喜从悲来”。

作者在入世与出世,在积极与消极的斗争中,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儒释道多种文化的浸润,三种思想完整的融入了苏东坡的内心并达到了和谐与统一。为何会达到这种和谐?作者的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情商比较高。当然情商的来源还是一个人不断的积累。

当年苏轼从海南回内陆,运河夹道千万人观看,他们看的哪里是苏轼,他们的表现只能解释为对文化的敬仰,对一种豁达人生态度的执着,这观摩的人群在空间上的延伸我们不可考,在时间的延伸上我们也是观摩者之一。这充分的说明了苏轼的不朽,中国文化的不朽。当年苏轼看到这种情况,他怎么反应?既没有挥手“同志们好”,也没有受宠若惊。他的一句“莫非看杀轼否”,以苏东坡式的豁达与幽默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精神。

板书设计。

苏轼。

诵读:字音、断句、语速、情感。

喜入世儒筛选信息。

乐文化翻译:替代、补字、结构(对文)。

知人论世。

悲出世佛。

赤壁赋教案设计(通用17篇)篇四

2、简介作者并解题。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进士,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但杜牧所咏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3、《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与古代战争联系起来,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但是,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涵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暗寓岁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踪迹地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地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就像这铁戟一样沉沦埋没,但又常因偶然的机会被人记起,或引起怀念,或勾起深思。正由于发现了这片折戟,使诗人心绪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因此,“认前朝”又进一步勃发了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抒怀做了铺垫。

4、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两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诗人发表议论,“东风”不仅仅指的是自然界的风,而是含有建功立业各种条件和因素。曲折的'反映出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似乎又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5、齐读、背诵。

四、课堂练习。

课后练习:对对子。

出:白对:黑出:来对:去出:美对:丑出:是对:非出:蓝天对:白云。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五首诗词。

2、完成课后练习四。

赤壁赋教案设计(通用17篇)篇五

(二)感知全文:。

师:好,现在老师把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读一遍,在朗读过程中,请同学们结合我们以前鉴赏词的方法,一起来体味这首词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朗读后,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心得.

(教师范读全文)。

师:好,刚才我们一起听了老师的朗读,现在大家一起来谈谈你对这首词的初步感受吧.

生1:这首词好像也在写作者不愉快的心情,但这心情与柳永不一样.柳永写男女主人公分手时依依不舍的心情,而这首词在写作者老大无成的心情.

生2:虽然都在写不愉快的心情,但苏轼不一样,柳永显得含蓄,细腻,而苏轼就显得气势磅礴,雄壮激烈.

生3:这首词与柳永写的一样,也是通过写景,也就是通过描绘意象来抒发感情的.

(三)鉴赏上阙:。

师:对,刚才同学们讲的都非常有道理,有见地.尤其刚才那位同学提到这首词也是通过写景,通过描写意象来抒怀的.

(教师板书:写景)。

师:那这些景主要集中在词的上阙还是下阙。

生:上阙.

师:对,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朗读上阙,大家一起来找一下作者选用了哪些意象。

(学生朗读上阙)。

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找一下.

生1:大江。

生2:赤壁。

生3:乱石。

生4:惊涛。

生5:……。

(教师板书)。

师:对,大家找得都不错,那我问大家,这些意象尤其是大江与赤壁,前后是否可以调换,就是说,先从”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卷起千堆雪“,再写”大江东去……人物“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1:不可以,因为按照人观察事物的顺序是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即先写长江再写赤壁,符合这一规律.

生2:也符合时间的规律,这长江,在作者看来,已不仅仅是真正意义上的长江,而是绵延不断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作者身处这有着特定历史事件的赤壁,也就会情不自禁把思绪定格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三国,所以,这意象应该先写长江(久远的历史),再写赤壁(特定的历史).

师:刚才两位同学分析得很有道理,他们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分析,实际上也是作者由悠久的历史想到了特定的历史,由绵长的长江想到了古战场赤壁.

生1:激烈。

生2:磅礴,有气势。

生3:气势宏伟。

生4:雄伟壮丽。

师:因此,作者用一句话概括了他描绘的景物,是哪一句。

生:”江山如画“。

生1: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

生2:对古代英雄的赞美。

(板书)。

师:能否更具体些。

生:对周瑜的思慕(板书)。

师:对,从上阙的哪句词表现出来。

生:”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师:为什么。

生1:这赤壁作者不称呼为诸葛赤壁,也不称呼为刘备赤壁,而是称呼为周郎赤壁.

四,鉴赏下阙。

师:对,这就是接下来我们一起要鉴赏这首词的下阙.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下阙好吗其他同学思考,作者还描绘了哪些意象(即写了周公瑾的哪些方面)。

(指定一学生朗读)。

师:这位同学朗读得相当有感情,作者描绘了哪些景象。

生:”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师:这句写了周瑜的哪一方面。

生1:他爱情甜蜜,婚姻美满.

师:对.

生2:写他潇洒.

师:也不错.

生3:写他年轻.

师:也很有道理(板书:年轻)。

师:还有哪方面的找具体的语句.

生:”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师:这句在写什么。

生:写他有指挥军队,战胜曹军.

师:指挥时,他的神态怎样。

生:”谈笑“.

师:说明什么。

生:指挥若定,展现了他高超的指挥才能.

师:想看看周瑜指挥大军和火烧赤壁的情景吗。

生:想.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周瑜,体会周瑜的卓越才能.

(播放《周瑜点将和火烧赤壁》)。

师:到这里,即周瑜年轻有为的形象,不仅浮现在作者眼前,也出现我们眼前.

(板书:年轻有为)。

师:这是作者在咏史.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作者写这首词的画像,从这画相中,你看出什么了。

(出示课件――画像)。

生1:郁闷。

生2:身体欠佳(笑)。

师:也对.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苏轼写这首词的背景.

师:现在知道为什么要”多情应笑我“了吧。

生1:笑自己居然与周瑜相提并论.(人家一个大都督,我一个凡夫俗子)。

生2:笑自己老大无成。

师:都有道理,是吗。

师:同学们,面对这大江赤壁,想到自己的老大无成,联系自己的政治处境,于是作者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感叹.

师:同学们,自这首词问世以来,对”人生如梦“这句有许多的争论,有人说反映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也有人有不同的意见,你认为呢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吧.

(学生讨论)。

生:1,我认为,苏轼如此地执着,到头来也老大无功,壮志未酬,而周瑜呢,年轻有为,功勋卓越,太伤感了.

2,即使是风流人物,英雄豪杰的周瑜,不也被这”大江“的”浪“淘尽,淹没了吗所以说,”人生如梦“,所以说有消极的意味.

3,苏轼尽管有”人生如梦“的感叹,然而,作者的人生态度,还是比较洒脱豁达的,”一尊还酹江月“,他”还是举起酒杯,祭奠这万古长存的.大江与明月吧“,还是把这苦闷,这压抑寄情于这滚滚长的长江,高悬的明月吧!

师:同学们,这首词虽有消极的意味与成分,但,它并没有影响全诗的格调与意境,这豪迈,雄壮的意境和略带消极(伤感)的情绪与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同出一辙,两词都写到了长江,也发表了对人生的态度,同时,也都用酒表达了豁达的心胸.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同样豪放的歌曲.

(学生欣赏《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提示学生关注歌词)。

(五)拓展训练:。

千里快哉风“作结.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词.

(出示苏轼图像与《黄州快哉亭赠张纭)。

(六)课堂小结:。

生1:让我了解了宋词另一词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的风格――雄壮,豪迈.

生2:让我更深入而全面地了解了词人苏轼,尤其是他写这首词时壮志雄酬又不失豁达的胸襟,太让人感动了.

生3:让我再一次深刻体会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内涵.

生4:让我在课后会更深入地讲究宋词两派别的风格,也让我在今后的业余时间有方法去鉴赏宋词----比较法,讨论法,朗读法.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也很有体会.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词来结束今天的课吧!

(学生背诵全词,播放音乐)。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赤壁赋教案设计(通用17篇)篇六

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

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情意目标: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诵读本词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颀赏一首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同学们可以任自己的思想任意驰骋在古战场。让我们踏着这雄浑的男声独唱,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关于苏轼:

1.生平:(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2.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也很浓厚。苏轼为人耿直,才意迈峻,重节操。

三、写作背景: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四、诵读词作:

1、诵读:点击朗读录音,学生听读。

指导朗读,疏通文字。

2、提问:整首诗给大家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豪放、有气势、雄壮。

3、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独自读。

五、品析词作:

(一)上阕:

1、描绘了赤壁怎样的画面呢?呈现了什么特点?

明确:绘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2、这样的景物时在什么样的大背景下?

明确:大江东去浪淘尽(壮阔的景色)——空间。

千古风流人物——时间。

3、赤壁是不是古战场“赤壁之战”的赤壁?

明确:不是,注释解释。同时还有“人道是”三个字就特意说明“是人们说”,不是“我以为”。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结论,也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人物又是一时俊杰。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5、试背上阕。

(二)下阕:

1、从哪几个角度写周瑜?

学生读然后找原句。

明确:羽扇纶巾(外貌)——儒雅、风流倜傥的儒将。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指挥若定泰然自若。

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能否将“初嫁”换为“初嫁”?

学生讨论,教师提示:赤壁之战当年小乔嫁给周瑜已有十年。

明确:为了说明周瑜年轻。“小乔初嫁了”,静静的语言传出喧闹的喜悦,英雄美人,年轻有为。

3、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苏轼独独怀念周瑜?

明确:通过下面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苏轼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周瑜。

苏轼。

建功年龄。

二十多岁。

四十多岁。

职务。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虚职)。

际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成。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婚姻。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苏轼对周瑜的.“赞扬”的同时慨叹自己。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一句如何理解?

明确:“故国神游”倒装句,应为“神游故国”;“多情应笑我”同样也是倒装句,应为“应笑我多情”。“情”,指他建功立业的愿望。“笑”,自嘲,自己年纪大了,还这么多情,还有这样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报国的情感。“早生华发”感慨光阴虚度。

4、讨论: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明确: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5、试背下阕。

六、拓展练习。

1、当代社会谁堪称英雄?谁堪称风流人物?

学生讨论(教师多媒体提示),联系现在社会事件,寻找思考讨论,最后总结。

与时俱进,能就人民于危难,无私奉献,坚强……,学生各抒己见。

2、诵读背诵本词。

附:板书设计:

赤壁赋教案设计(通用17篇)篇七

1、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能疏通诗歌的基本内容。

2、能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3、能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4、熟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熟读。

2、准备多媒体教学。

一、导入新课。

以苏轼的《赤壁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展示思维导图)。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生活在晚唐时期。这个时期,宦官专权,朋党交争,大唐帝国日益衰微,江河日下,藩镇势力日益强大,杜牧死后仅二十二年便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诗人杜牧就生活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晚唐时期。他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举进士,因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等地做了十年幕僚,“促束于簿书宴游间”,很不得志。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贬为黄州、池州等地刺史。在晚唐诗坛上,他与李商隐被合称为“后李杜”,人称“小杜”,其诗多感慨时事,抒写性情,诗风俊朗雄丽。

(二)朗读诗歌(播放音频)。

1、老师播放范读音频,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齐读,指名读。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三)解题。

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3、这是诗人杜牧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议论,是一首明显带有史论特色的咏史作品。

(四)解读诗歌。

1、词义解释。

折戟:指残破的兵器。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

销:锈蚀。

将:把,拿。

前朝:以前的年代。

东风:春风。

周郎:吴国的将领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

二乔:乔公二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诗句的含义: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3。品析诗歌。

(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诗人从江边泥沙中发现了一柄折断了的剑,经过磨洗后辨认出是三国时的遗物。这两句看是平淡的叙事,但是,诗人从平淡的叙事中表现出了不平,为后面抒发“怀古之幽情”而奠定了基础。这里,诗人采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手法,这也是唐代诗人写诗作文常用的手法,这就好像写当朝的人或事而假借于汉代人和事,以汉代唐一样。现在杜牧所在地是黄州,虽然有赤壁矶,并不是东吴周瑜打破曹操之处,所以无论是“赤壁”或者“折戟”是真是假,这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以此引出对古代这一著名的战争,从而借此抒发心头之感。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相对前两句来说是议论。意思是说,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那么铜雀高台会深深锁住二乔,江东二乔也就沦为曹公之妾了。这里是指赤壁大战中周瑜侥幸战胜曹操一战。对于曹操来说,也是雄心大志的,他那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就表明了曹操要像当年周公那样维护国家统一。据记载,当时曹操进攻东吴,因北方士兵不习水性,曹操便把战船用铁链连成一片,以免摇晃。当时正是东南风,周瑜采用黄盖之计,用数十艘船载着油脂干柴乘东南风驶向曹营,诈称投降,等到快接近时,点燃油脂和干柴,一举烧毁了曹军战船。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上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的关键一战,也是古代著名的战争之一。这对于极为精通战争思想的诗人杜牧来说,对这一战事过程及其结果是十分清楚的,因而采用逆向思维方式,提出了“东风不与周郎便”的设想。虽然是一个设想,客观的历史现状当然不可改变,但思维方式改变,对于这场战争来说,胜败双方就要改变,历史也就要重新改写。

(五)分析诗歌。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沉沙之折戟。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

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4、前后各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

5、诗歌的主旨?

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

三、课文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其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出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作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最后二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最后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空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还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四、齐读并背诵这首诗。

引导学生边齐读边思考:(展示图片)。

1、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情景?(烽火硝烟)。

2、你眼前会出现哪些人物?他们都是怎样的形象?

(曹操:若胜则横槊赋诗于长江,弦歌艳舞于铜雀,藏娇之缠绵,凯旋之得意。二乔,艳压群芳,顾盼生情。东吴领袖:指挥若定,风流儒雅。)。

3、你还看到了谁?

(杜牧性格: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他自负知兵,常以武略自诩,诗中对周瑜侥幸成功的议论,正是他军事上自负之情的流露,大有阮籍“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感慨。)。

4、当所有风流人物都淡出历史的画卷时,杜牧这位风流才俊在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自负的脸上写满了抑郁不平。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比较阅读。

咏史・赤壁。

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2)杜牧诗前两句写了什么?与胡曾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如果你是史学评论家,你如何评价“周郎”

(这首诗热烈地赞美了周瑜在这场决定性战役中的不朽功绩,并且通过战争场面的描写,使周瑜英雄形象跃然纸上。胡曾是直接陈述历史,表达对英雄的热情赞颂。称颂周瑜巧用火攻大破敌人的智慧。)。

赤壁赋教案设计(通用17篇)篇八

学习《浣溪沙》。

1、指名朗读。

2、作者简介。

--苏轼,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苏辙兄。嘉佑进士。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3、《浣溪沙》上阙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画面有何特点?

--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在啼叫。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4、下阙转入抒怀,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5、作者写此词时,正是在政治上失意,生活处于逆境之时,能有如此积极的人生观,豁达的胸怀,实在难能可贵。

6、齐读并背诵这首词。

学习《赤壁》。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简介作者并解题。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进士,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但杜牧所咏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3、《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与古代战争联系起来,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但是,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涵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暗寓岁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踪迹地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地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就像这铁戟一样沉沦埋没,但又常因偶然的'机会被人记起,或引起怀念,或勾起深思。正由于发现了这片折戟,使诗人心绪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因此,“认前朝”又进一步勃发了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抒怀做了铺垫。

4、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两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诗人发表议论,“东风”不仅仅指的是自然界的风,而是含有建功立业各种条件和因素。曲折的反映出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似乎又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5、齐读、背诵。

四、课堂练习。

课后练习:对对子。

出:白对:黑出:来对:去出:美对:丑出:是对:非出:蓝天对:白云。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五首诗词。

2、完成课后练习四作者邮箱:3l_lu@。

赤壁赋教案设计(通用17篇)篇九

故事,来抒发情怀、讽刺时事。一般咏史诗的写作手法都是借古讽今、咏古抒怀。

二、作者。

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诗人,和李商隐(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齐名,并称“小李杜”。

三、请学生朗诵,纠正字音。

四、释义。

一截折断了的铁戟沉没于水底沙中还没有完全腐蚀。

我把它擦洗干净认出是三国赤壁的遗物。

如果不是东风相助周瑜,

美丽的大乔和小乔早被曹操掳去锁进了铜雀台。

1、诗的第一句告诉我们什么,作者为什么要从一只折断的戟写起?

因为这是一首咏史诗,所谓的咏史诗是指,借吟咏、评论历史人物、历史。

故事,来抒发情怀的诗。折戟与古代的战争有关,而作者又是在赤壁这个地方发现的这只折戟,把它洗干净辨认之后,很自然的就让作者联想起几百年前曾在此处发生过的那场战争,从而引起作者下文对历史的感叹,为下文对赤壁之战的议论作了必要的铺垫。

在诗的第三句,东风不与周郎便”这个句子中,“东风”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还含有一个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曹军的典故。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典故是怎么回事,播放视频。

作者说,如果不是东风相助周瑜,美丽的大乔和小乔早被曹操掳去锁进了铜雀台。大乔小乔分别是东吴掌权者孙权和周瑜的妻子,铜雀台是曹操的后宫,里面有他从全国各地网罗而来的美女或歌伎,供他寻欢作乐,什么情况下大乔小乔会被锁近曹操的铜雀台呢,对,假设赤壁之战中东吴灭亡了,孙策和周瑜的妻子,这两个大美女,就可能会被曹操掳走,所以,大乔小乔的命运其实是暗示了东吴的命运,作者说美丽的大乔和小乔被曹操掳去锁进了铜雀台,其实意思是说东吴也灭亡了,那么事实上东吴在赤壁之战中东吴灭亡了吗,作者认为之所以赤壁之战中东吴没有灭亡时因为什么?东风帮助了周瑜火烧战船,大败曹军,也就是说,作者认为,东风的到来为吴蜀联军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提供了一次什么?机遇!好,从这里我们可以分析得出,本文的作者认为,赤壁之战中吴蜀联军的胜利,不是由于他们自身的实力,而是机遇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果当时没有东风,没有那一次机遇,周瑜的火攻之计就不会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然为曹操所灭。

联系作者自身经历。

要想获得成功也要靠机遇阿,这句话不仅是说周瑜,其实也是在借说周瑜来说自己,因为他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除此之外,诗人好像还想告诉我们: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身上一种逼人的豪气与自信。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

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殆尽,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片铁戟,诗人无法平静,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这两句为下文的议论作了必要的铺垫。

一、体裁七言绝句。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片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明确:(1)这首诗以地名为题,实为怀古咏史之作。诗人借一把沉沙的折戟发表对赤壁之战的看法:当时周瑜如不得东风之助,战争的胜败,吴国政权的存亡都会成为未知数。诗人讥嘲周瑜在赤壁之战中胜得侥幸,对历史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了独特而戏谑的议论。

(2)这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但这两句的主要作用并不在此,它本身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殆尽,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片铁戟,诗人无法平静,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这两句为下文的议论作了必要的铺垫。

(3)史学家们在论赤壁之战这场关系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大事件时,基本的政治倾向常常是同情吴蜀,杜牧一反传统的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从不被人怀疑的地方提出疑问,发表议论,反映他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见识。首先,他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战争的一方——曹操提出了有异于史家的评价。其次,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豪气与自信。

杜牧出生于诗书之家,虽不是钟鸣鼎食般的生活,但未受过半点穷。祖父杜佑不仅官至宰相,而且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学者,著有二百卷的《通典》。这给了自幼好学的杜牧以深厚的家学功底,早在他参加科举考试之际,就曾以一篇《阿房宫赋》传诵于文士之间。太学博士吴武陵击掌称好,甚至跑去向主考官登门直荐。杜牧确实有才华,而且政治才华出众。他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可惜杜牧有相才,而无相器,又生不逢时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盛唐气息已一去不返,诸帝才庸,边事不断,宦官专权,党争延续,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如蚁穴溃堤,大唐之舟外渗内漏。杜牧死后不过数年,农民起义便如风起云涌,再过五十年,江山易帜。“请数击虏事,谁其为我听”,杜牧的才能,湮没于茫茫人海之中。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周瑜。诗人题咏“赤壁之战”这一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却从一件“折戟”写起,这是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两句,这两句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抒发了诗人慨叹时势造英雄和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拓展。

《赤壁》中杜牧的观点是对是错?

杜牧观点: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也就是说杜牧认为,如果周瑜没有得到东风的相助,就会败北。二乔也会被曹操掠到铜雀台中。其实这句诗是杜牧以史言志之作,杜牧向来关注历史兴替成败,对兵法颇有研究。这首诗借三国故事感慨自己怀才不遇。

评价:

我们认为,赤壁之战虽然有偶然性,但曹操失败也有某种必然性。江东三世基业,不易撼动,西蜀也是诸葛亮和少数民族关系处理得当。三分天下才是大势所趋,所以不赞同杜牧的想法。

赤壁之战曹操的失误:

(1)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关西军一直是曹操的威胁。

(2)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曹操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希望的是用荆州水军对抗吴军,可惜他错了,赤壁之战前那场接触战证明了一切。所以曹操才会索战船,只不过正是因为这样才被敌人火攻。说到底还是水军不济造成的。张辽在庾信的《哀江南赋》中提到:“张辽临于赤壁,王濬下于巴丘”。曹操的主力部队悉数开赴赤壁了。他希望以荆州水军为主力,进而利用绝对的兵力优势渡江,只是他高估了荆州水军,低估了吴军和长江。

(3)又今盛寒,马无藁草;《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可见战马没有草料,人也好不到哪去,饥饿与瘟疫是困扰曹军的两大难题。这样的部队即使数量多也很难取胜。

(4)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三国志·曹操传》: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李友松的《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关系之探讨》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战兵败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虫病。赤壁之战的战场恰恰是当时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而且时间又是血吸虫病的感染季节。赤壁之战是在冬天开始的,但曹军在转徙、训练时间是在秋天。曹操水军在赤壁之战战前染上血吸虫病,经过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就发病了,致使大战时疲病交加,不堪一击。而刘、孙军队长期在血吸虫流行的疫区中从事生产、生活,士兵体内或多或少已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是这个观点也有缺陷,曹操水军主要来自荆州水军,这些士兵对血吸虫的免疫力应跟孙刘联军应该差别不大,所以该是其他疫病。

赤壁赋教案设计(通用17篇)篇十

一、导入: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请问: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是谁?(苏洵、苏轼、苏辙)。

“一代苏长公,四海名未已。投荒忘岁月,积毁高城垒。”

再请问:这首诗中的“苏长公”又是谁?(苏轼)。

不错,是苏轼。我们今天就学苏东坡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正是苏东坡在“投荒的岁月”里写的,词人苏东坡因为被贬湖北黄岗,当时叫黄州的地方。一般说来,被贬职总归有点不太舒服,但是我们现在反过来审视这件事情,我们倒还觉得苏东坡的贬职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正是由于贬职,使他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开始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和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初读《浪涛沙赤壁怀古》:

古诗词学习的第一目标就是“熟读成诵”。下面同学们齐读这首词。

(学生读词)。

读的应该说很不错,但是有些地方感情把握还不够。请听读录音,比较有什么不同?

(学生畅所欲言,及时试读,老师予以肯定)。

分别找一个男生、女生读词的上阕、下阕,进行比赛。

三、品读《浪涛沙赤壁怀古》:

明确:当然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齐读词的第一句)。

学生答:大。

学生答:尽。

老师追问:淘了多少时间?

学生答:千古。

老师继续追问:都淘些什么人物?

学生答:风流人物。

老师总结:可想而知,这种江的伟力,它的时空效应,它的整体感,以及流动的一种意象,所以把它定位于豪放毫无愧色。

(是周瑜)。

老师问:不错,是周瑜。那么作者可以怀的内容千千万万,为什么他单单要怀念周瑜呢?或者说首先他是从什么角度来形容周瑜的?我们一起先把有关周瑜的词句捕捉一下。

首先请一位同学描写周瑜的`几句读一读。

老师问:下面我们考虑一个问题,他是从哪些角度来形容周瑜的?

板书小结:

年龄――小乔初嫁了――(初24岁,实际34岁)――美女衬英雄,潇洒的英姿。

姿态――雄姿英发――英俊潇洒,有气魄。

装束――羽扇纶巾――儒雅的将军。(文绉绉的――文将?东吴的大都督――武将?――能文能武)。

气魄――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曹操80万大军,周瑜谈笑间就把他们消灭了)。

3、请问:现在我们该用一个什么样的称呼才配得上周瑜呢?

明确:风流人物。

齐读“乱石穿空”一句,讨论。

板书小结:

“乱”“穿”――石壁陡峭。

“惊”“拍”“卷”“千堆雪”――气势磅礴。

“景语皆情语”――寥寥数语,便勾画出了它的雄伟壮丽,会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从而为下片追怀周瑜渲染环境氛围。

讨论一下。多角度思考,想得越多越好。要求各抒己见。

赤壁赋教案设计(通用17篇)篇十一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3.熟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ppt课件)电教法。

课时安排:一个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自唐敬宗宝历元年至哀帝天佑四年(825—907)年,共计八十三年,文学史上一般称为晚唐时期。这个时期,宦官专权,朋党交争,大唐帝国日益衰微,江河日下,藩镇势力日益强大,杜牧死后仅二十二年便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诗人杜牧就生活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晚唐时期。他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举进士,因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等地做了十年幕僚,“促束于簿书宴游间”,很不得志。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贬为黄州、池州等地剌史。在晚唐诗坛上,他与李商隐被合称为“后李杜”,人称“小杜”,其诗多感慨时事,抒写性情,诗风俊朗雄丽。

(二)朗读诗歌。

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齐读。

(三)解题。

1、赤壁简介:

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2、赤壁之战: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3、这是诗人杜牧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议论,是一首明显带有史论特色的咏史作品。

(四)了解诗的内容。

1、词义解释。

折戟:指残破的兵器。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

销:锈蚀。

将:把,拿。

前朝:以前的年代。

东风:春风。周郎:吴国的将领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

二乔:乔公二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诗句的含义: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这是一首很著名的七言绝句。前两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意思是说,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未被销蚀,磨洗一番,可见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诗人从江边泥沙中发现了一柄折断了的剑,经过磨洗后辨认出是三国时的遗物。这两句看是平淡的叙事,但是,诗人从平淡的叙事中表现出了不平,为后面抒发“怀古之幽情”而奠定了基础。这里,诗人采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手法,这也是唐代诗人写诗作文常用的手法,这就好像写当朝的人或事而假借于汉代人和事,以汉代唐一样。现在杜牧所在地是黄州,虽然有赤壁矶,并不是东吴周瑜打破曹操之处,所以无论是“赤壁”或者“折戟”是真是假,这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以此引出对古代这一著名的战争,从而借此抒发心头之感。

接着写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相对前两句来说是议论。意思是说,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那么铜雀高台会深深锁住二乔,江东二乔也就沦为曹公之妾了。这里是指赤壁大战中周瑜侥幸战胜曹操一战。对于曹操来说,也是雄心大志的,他那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就表明了曹操要像当年周公那样维护国家统一。据记载,当时曹操进攻东吴,因北方士兵不习水性,曹操便把战船用铁链连成一片,以免摇晃。当时正是东南风,周瑜采用黄盖之计,用数十艘船载着油脂干柴乘东南风驶向曹营,诈称投降,等到快接近时,点燃油脂和干柴,一举烧毁了曹军战船。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上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的关键一战,也是古代著名的战争之一。这对于极为精通战争思想的诗人杜牧来说,对这一战事过程及其结果是十分清楚的,因而采用逆向思维方式,提出了“东风不与周郎便”的设想。虽然是一个设想,客观的历史现状当然不可改变,但思维方式改变,对于这场战争来说,胜败双方就要改变,历史也就要重新改写。

(五)思考并提示: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沉沙之折戟。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5、诗歌的主旨?

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

三、课文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其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出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作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最后二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最后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空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还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四、齐读并背诵这首诗。

引导学生边齐读边思考:

1、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情景?(烽火硝烟)。

2、你眼前会出现哪些人物?他们都是怎样的形象?(曹操:若胜则横槊赋诗于长江,弦歌艳舞于铜雀,藏娇之缠绵,凯旋之得意。二乔,艳压群芳,顾盼生情。东吴领袖:指挥若定,风流儒雅)。

3、你还看到了谁?(杜牧性格: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他自负知兵,常以武略自诩,诗中对周瑜侥幸成功的议论,正是他军事上自负之情的流露,大有阮籍“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感慨。)。

4、当所有风流人物都淡出历史的画卷时,杜牧这位风流才俊在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自负的脸上写满了抑郁不平。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比较阅读。

咏史·赤壁。

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2)、杜牧诗前两句写了什么?与胡曾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如果你是史学评论家,你如何评价“周郎”?

赤壁赋教案设计(通用17篇)篇十二

1、了解有关杜牧的文学常识;背诵和默写全诗。

2、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运用合作探究赏析的方法,理解诗的含意。

3、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赤壁》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二、整体感知:

1、《赤壁》作者杜牧(803——约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人(今陕西西安人),他与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作品有《樊川文集》。杜牧游览赤壁,有感于三国时代吴蜀联军大败曹兵的历史,抚今追昔,写下怀古咏怀之作。

2、赤壁之战是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曹军,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杜牧此诗虽以地名为题,实则是借题发挥,怀古咏史。

三、细读品味:

1、前两句是第一层,交代兴感之由。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

2、后两句是议论,是第二层,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是通过写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间接反映这种变迁。

四、思考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五、教师小结:

这是一首咏史诗,写的是三国赤壁之战,诗人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讽嘲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得胜的侥幸,对历史兴亡成败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兴感之由(借物)——议论感慨(咏叹)。

————借古讽今。

赤壁赋教案设计(通用17篇)篇十三

文赋是介于散文和赋之间的一种文体。一篇好的文赋语言摇曳多姿,情感浓郁,哲理丰富。苏轼的《赤壁赋》就是这样一篇独具特色的“以文为赋“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将纯理念的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对话中探讨了人生哲理的意蕴。因此学习本文必须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因此,在对《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根据新大纲的要求,中学生应诵读一定量的浅显的文言文,《赤壁赋》是骈散结合的文赋,声韵和美,节奏富于变化,第一课时我应运用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多听、多看,同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重在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而朗读比默读更能有效地刺激大脑皮层,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感。一个学生对一篇文言文理解到什么程度是可以从他能否在节奏和语调上读好这篇文言文中看出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做到了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背诵前两段的内容。

另外如何既做到文言文阅读字字落实,又能对作品文化内涵的'理解与发掘呢?对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如让学生在充分自我预习的基础上互相就文章的字词质疑、释疑,教师只需对一些过难的字句进行必要的解释。在这一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提问并让学生自主解决,教师仅作补充和引导。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撬起来。”所以我们教师千万不要小觑学生的学习潜能,只要对他们提出一定要求,让他们掌握一定方法,他们就可以学得更好更高效。对于书下有着详尽解释的文言文,确实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精力时间由老师逐字逐句串讲或者是让学生站起来一人一句翻译。学生之所以觉得上文言文枯燥想睡觉是因为他们觉得授课方式单调。而分小组合作学习则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而且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程度好的同学可以临时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于是一些简单的字词问题就可以由学生自行解答了,至于大家都不理解的字句则由老师来讲解回答,这也正是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但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有不少,如部分学生惰性很强,完全依赖小组其他成员,课前预习不充分,以至于上课时提不出任何问题,这不是都懂了,而是不懂得地方太多了的缘故。如何调动这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知人论世”是读懂文章的必要方法,所以让学生掌握好这把钥匙是尤为重要的。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我对写作背景作了充分介绍,所以学生在理解文章思想内涵时显得不是很困难。

赤壁赋教案设计(通用17篇)篇十四

理解苏东坡的情感矛盾。

课型多媒体。

导入: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展示赤壁风景图及苏轼原作,进入主页面。)。

朗读全文:

一位同学读,正音。

齐读,感受文章。

疏通词语:

千古:长远的年代。

风流:有文采有功绩。

樯橹:樯,桅杆;橹,浆。这里指北军的'战船。

灰飞烟灭:像灰烟那样消失。

华发:白头发。

酹:以酒洒地,用以祭祀。

课文分析:

说说你自己对这首词的感受。

课堂检测。

1、名称:词的全名为,又称、长短句、琴趣、乐章等。

2、分类:按字数分有、长调(92字)。按节数分有、三叠、四叠。

3、流派及代表词人: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代表词人、姜夔等。

赤壁赋教案设计(通用17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3.熟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ppt课件)电教法。

课时安排:一个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自唐敬宗宝历元年至哀帝天佑四年(825—907)年,共计八十三年,文学史上一般称为晚唐时期。这个时期,宦官专权,朋党交争,大唐帝国日益衰微,江河日下,藩镇势力日益强大,杜牧死后仅二十二年便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诗人杜牧就生活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晚唐时期。他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举进士,因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等地做了十年幕僚,“促束于簿书宴游间”,很不得志。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贬为黄州、池州等地剌史。在晚唐诗坛上,他与李商隐被合称为“后李杜”,人称“小杜”,其诗多感慨时事,抒写性情,诗风俊朗雄丽。

(二)朗读诗歌。

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齐读。

(三)解题。

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3、这是诗人杜牧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议论,是一首明显带有史论特色的咏史作品。

(四)了解诗的内容。

1、词义解释。

折戟:指残破的兵器。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

销:锈蚀。

将:把,拿。

前朝:以前的年代。

东风:春风。周郎:吴国的将领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

二乔:乔公二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诗句的含义: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这是一首很著名的七言绝句。前两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意思是说,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未被销蚀,磨洗一番,可见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诗人从江边泥沙中发现了一柄折断了的剑,经过磨洗后辨认出是三国时的遗物。这两句看是平淡的叙事,但是,诗人从平淡的叙事中表现出了不平,为后面抒发“怀古之幽情”而奠定了基础。这里,诗人采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手法,这也是唐代诗人写诗作文常用的手法,这就好像写当朝的人或事而假借于汉代人和事,以汉代唐一样。现在杜牧所在地是黄州,虽然有赤壁矶,并不是东吴周瑜打破曹操之处,所以无论是“赤壁”或者“折戟”是真是假,这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以此引出对古代这一著名的战争,从而借此抒发心头之感。

接着写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相对前两句来说是议论。意思是说,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那么铜雀高台会深深锁住二乔,江东二乔也就沦为曹公之妾了。这里是指赤壁大战中周瑜侥幸战胜曹操一战。对于曹操来说,也是雄心大志的,他那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就表明了曹操要像当年周公那样维护国家统一。据记载,当时曹操进攻东吴,因北方士兵不习水性,曹操便把战船用铁链连成一片,以免摇晃。当时正是东南风,周瑜采用黄盖之计,用数十艘船载着油脂干柴乘东南风驶向曹营,诈称投降,等到快接近时,点燃油脂和干柴,一举烧毁了曹军战船。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上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的关键一战,也是古代著名的战争之一。这对于极为精通战争思想的诗人杜牧来说,对这一战事过程及其结果是十分清楚的,因而采用逆向思维方式,提出了“东风不与周郎便”的设想。虽然是一个设想,客观的历史现状当然不可改变,但思维方式改变,对于这场战争来说,胜败双方就要改变,历史也就要重新改写。

(五)思考并提示: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沉沙之折戟。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5、诗歌的主旨?

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

三、课文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其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出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作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最后二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最后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空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还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四、齐读并背诵这首诗。

引导学生边齐读边思考:

1、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情景?(烽火硝烟)。

2、你眼前会出现哪些人物?他们都是怎样的形象?(曹操:若胜则横槊赋诗于长江,弦歌艳舞于铜雀,藏娇之缠绵,凯旋之得意。二乔,艳压群芳,顾盼生情。东吴领袖:指挥若定,风流儒雅)。

3、你还看到了谁?(杜牧性格: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他自负知兵,常以武略自诩,诗中对周瑜侥幸成功的议论,正是他军事上自负之情的流露,大有阮籍“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感慨。)。

4、当所有风流人物都淡出历史的画卷时,杜牧这位风流才俊在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自负的脸上写满了抑郁不平。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比较阅读。

咏史·赤壁。

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2)、杜牧诗前两句写了什么?与胡曾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如果你是史学评论家,你如何评价“周郎”?

文档为doc格式。

赤壁赋教案设计(通用17篇)篇十六

随着下课铃声响起,我的公开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落下帷幕,可是这节课并没有结束,因为它留给我的思考延续至今。苏轼在他的人生中反省着,升华了,而对于我而言,又何尝不是呢?套用现今流行的一本小说名字,我的教学反思也叫《双生》。

教研室周老师提出了本次公开课的要求,我和另外一位老师在我校一起来各上一节课,课型要体现诗歌必修和诗歌选修的不同。所以针对高一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力图对诗歌必修课模式有一个较为全面而实用的挖掘,让学生真正领悟诗歌,学到诗歌鉴赏的方法。在课堂中我采用情境导入法、诵读指导法、探究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特别是在复杂情感的体会方面设计了一些活动,以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节课有一些收获,也有一些有待商榷之处。

收获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以诗歌诵读法贯穿课堂。

琅琅的读书声应该一直是萦绕在语文课堂上的。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一优良的传统模糊了,甚至要消失殆尽了。暑期的全省教师培训,各位专家的讲座引起了我的注意。使得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语文课堂,发现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淡化了学生的诵读热情。而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在必修一讲解《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对于这样一篇经典的老课文,我采取了和以前不同的处理方法,不去按部就班的讲解文章结构,归纳主旨,而是采用诵读法,让学生充分理解马克思与恩格斯深厚的友谊,以读代讲,以读促讲,效果很好。所以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设计上,我也采用了诵读法。

收获之二:在教学过程中,突显学生对话参与意识。

一直以来,好像语文的工具性发挥到了极致,诱使了教学中的简单化。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语文世界中诗意的美、丰富的内涵,几乎被抛之一边。语文世界被收缩于抽象的考试说明之中,很多时候我们不得已只能把语文课上成应考训练课。新课标要求学生应该有主体参与意识,训练表达能力,提高鉴赏评价能力。

课堂上要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思维训练,课堂上要给予学生思考的话题和时间,让学生的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所以在课堂上对于苏轼和周瑜两位大英雄的见面,我们设计了对话环节。刚开始设计时候是有四个小环节,一是苏轼对周瑜说,二是周瑜对苏轼说,三是周瑜苏轼两个人的对话,四是我对苏轼说。在后来的试讲过程中和周老师讨论,觉得这四个环节其实有些是重合的,不需要面面俱到,所以进行了删减。保留了第一个环节苏轼对周瑜说一句话,第二三环节删掉了,把第四环节换成了填空“我看到了一个------的苏轼”形式,提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在对话中自然就提到了苏轼对于年轻有为的周瑜的羡慕和崇拜,对于自己生不逢时、老而无成的感慨,对于自己悲惨境遇的失落、惆怅。也就为下一个环节把握情感奠定了基础。

收获之三:导语和结束语的精心设计。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更应该追求教学过程的诗意设计。导入的表达是为了在第一时间营造一个诗意的意境,以渲染诗歌学习的气氛。

我用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巧妙引出,--------。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奏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为课堂提供了一种惊心动魄引人入胜的开端。

结尾以诗化的语句作结-------。

“苏轼在寂寞中反省过去,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哗,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回归于青纯和空灵,习惯于淡薄和宁静,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伴随着射向黄州的那道神秘的天光,一个伟大的苏轼就此诞生”。

然后让学生背诵“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是为了让学生能把《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相勾连,把两篇课文的精神内涵融入到一起。通过教师高层次的点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苏轼情怀,激发学生对意义人生的探求愿望,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教师有自己独到的感悟,体现了教师也是文本的学习者。同时表达教师对生命和生活的理解,言传身教,引领学生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与感悟。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尽管我的设计力求完美,但实施过程还是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争议之一:在讲解到“多情应笑我”时,我是这样处理的。我给学生讲有的版本是说苏轼在自我解嘲,还有的版本是说周瑜应“笑”我,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问题,如果周瑜“笑”苏轼,那么是嘲笑吗?学生回答不是,应该是理解、安慰、关心等。

有的老师提出来说,关于“笑”这个问题有争议,是不是不要给学生定论。而我认为在课上给学生提供几种版本,然后采用假设法来引导加以运用,是完全可以的。因为我要给学生的不是探讨究竟谁“笑”,谁对谁错,而是通过这样一个中介跳板让学生顺理成章的明白苏轼此时的复杂的心情。事实上,我认为课堂上达到了目的。

争议之二:在最后讨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环节时候,在讨论之前我给学生时间讨论了在《苏东坡突围》中所涉及到的苏轼的经历,让学生讨论在文章中都写了苏轼经历了哪些变故。

有的老师提出异议说这样会不会打断学生把握情感的思路,让学生思维有一个短暂的停顿。

而我的本意是让学生知人论世,在更深刻的了解背景的基础上,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因为在《赤壁赋》中已经对苏轼有了了解,所以我想没有必要把作者简介、背景知识在郑重其事的放在课堂开始,在讨论把握情感这一环节前加上,只是作为回忆和补充,为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作为铺垫。所以我认为这一环节应该是紧扣课堂环节来进行的,因为后来学生的讨论回答,正是基于这些回顾的背景知识和《苏东坡突围》中所涉及的经历有感而发的。

当然就我自身而言,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过分考虑教学模式的完整性,自己发挥的空间受到了一定限制。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时,教师引导需要加强,而且老师讲的内容还是有些多,语言还需要锤炼,应该完全可以做到再精要些。最后拖延了下课时间。

与苏轼的相遇结束了,但是我觉得与诗人的对话并没有结束。他曾经豪情满怀“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他吟唱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在经历了那么多挫折之后“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及至最后苏子豁然开朗“吾与子之所共适“的是“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的苏轼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和失意面前,没有沉沦,而是在大自然中探索实现人生价值实现永恒的方式。我们古代很多失意的知识分子不也正是这样吗?所以儒道佛集于一身的苏轼是历代文人的人生典范。

于是,我释然。

公开课已经结束,不管经验也罢,不足也罢,已经过去了,重要的是我曾经全心全意投入的思考的过程。现在我要做的,是好好总结、好好享受它带给我的思考。当我认识到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时候,是不是也说明我正在进步呢?虽然不能说我经历了一次涅槃,可是它的确是一个新的起点,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是一次再生。

希望我的学生们今后在他们的生涯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坦然,也能在苏轼精神的召唤下,“一蓑烟雨任平生”。

赤壁赋教案设计(通用17篇)篇十七

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及豪放词的特点。

能力目标:

(1)抓关键语句,提高学生鉴赏和评价的表达能力。

(2)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在理解词的内容的基础上诵读和背诵。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在词中寄托的情感,感悟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审美目标:领悟、感受到苏词豪放旷达的特点并作出简评。

教学重点:

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一、导入新课。

古代诗歌的学习,关键在于品味出诗歌之美最根本的办法是读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二、朗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看注释,叙情形:长江向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军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如画,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健、英气勃发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上阙:描写了赤壁奇景。

下阕:怀念周瑜,抒发感慨。

三、品读重点语句,探究有关问题: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大”有气势“淘”淘汰、湮没。

风流人物无数出色的人才。

2、赤壁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的?

明确:气势磅礴。

(乱石)穿空险峻雄伟。

(惊涛)拍(岸)――巨浪冲击岩石。

卷起千堆雪声势浩大。

千堆雪比喻巨浪。

这几句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描写赤壁雄伟壮丽的奇景。

作者特意把周瑜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写,显得气势豪迈。

五、归纳:

2、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六、评价《赤壁怀古》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味豪放派词人苏轼词作的整体风格。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音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创业计划应该考虑到团队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以确保创业者能够组建一个高效的团队。掌握一些优秀的创业计划范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创业计划的写作思路和结构。
心得体会是对心灵智慧的结晶,是写作和思考能力的一次锻炼。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精选文章,愿与大家分享,共同进步。中医脾胃科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负责治疗消化
教研应该注重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深化教师的教育思考和教学实践。这里列举了一些教研机构和平台的信息,供大家了解和参考。本学期我们将在学校校长室和教导处的领导下,认
通过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弱点,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以下是一些名人对于心得体会的分享,他们的观点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幼儿园小班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集体生活的环境,帮助他们逐渐适应团队合作。以下是一些幼儿园小班的教育课程和活动安排,供大家参考。看看、听听、闻闻、摸摸树枝、树叶、小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深入挖掘自己的思考和体验,提升自我认知。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思路。王书茂出生于世代以海洋渔业
学生会竞选是一个公平公正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竞选。学生会竞选是学校中一项重要的活动,旨在选拔出具有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学生代表。学生会竞选中,
培训心得体会是提高培训效果的重要环节,可以促进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以下是一些学员写的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第一段:引言(150字)。入团对
实施方案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阶段性的里程碑,以便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评估。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实施方案的内容,可以参考以下的实施方案指南和资料。为切实做好学生课外读物
读后感可以表达个人对书籍的喜爱或者不喜爱,以及对其中观点、主题的认同或者质疑。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大家可以在阅读后进行参考和对比。自控力对很多人来说特别
反腐倡廉是守护社会公正的重要保障,应得到大家的高度重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反腐倡廉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
范文范本的内容丰富多样,包含了不同领域的经典作品和代表性优秀文章。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创作灵感。给学生写评语可是一
家长会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良性互动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家长会活动的效果评估指标和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评估家长
教学工作计划的评估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该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学工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工作计划的范文四:通过教学工作计划,教师成功地引导了学生
教学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导学生的学习,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科学和有效。接下来是一些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和效果的分享,希望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1、建立和谐、民主的教
有时候我们在写作时会遇到困惑,不知道如何下笔。这时候,范文范本就可以成为我们的灵感源泉。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_________
无论是组织一场庆典还是举办一次培训,活动方案都是确保活动成功的重要步骤。在下面的活动方案范文中,你可以了解到一些常见活动的组织和策划方法。20xx年5月31日是
安全演讲稿是保障人们生命安全的一道堡垒,只有我们不断加强安全意识,方能有效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广为流传的安全演讲稿样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
在现代社会中,代理机构的角色越发重要,它们可以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代理服务。代理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如何?以下是一些专家的分析和预测。委托方:浙江辰和医疗设备有限
通过制定教学计划,我们可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提高教学效果。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提供几份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范文。以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义务
制定提纲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材料的梳理和整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内容。这些总结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和不同类型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总结的具体写作方式和技巧。
活动方案的成功与否,还需要考虑到执行过程中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接下来是一些适用于不同场景和目标的活动方案范文,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参考和借鉴。九一八事变,是指19
检讨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自身,还有助于建立积极的学习和工作态度。以下是一份精选的检讨书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尊敬的老师:您好!在此,我怀着十分
租房是一种解决居住需求的方式,它可以让人们暂时拥有一个居住的空间。接下来是一些租房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租房时做出明智的选择。_____市房管局:本人名叫__
通过安全演讲稿,我们可以倡导安全文化,促进安全价值观的形成和传播。这些安全演讲范文是根据实际案例和科学数据整理而来,内容丰富、观点明确,可以为读者提供全面的安全
通过写教师心得体会,教师能够回顾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中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7月6日,市培训院
大班教案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的过程,能够帮助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精心编写的大班教案范文,领略教师们的智慧和创意
报告范文中的结论应基于科学的数据分析和论证,具有可靠性和可行性。这是一份精选的报告范文,作者对所研究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姓名:____________
策划方案需要根据不同项目的需求来制定,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接下来是一些著名企业的策划方案范文,通过学习这些案例,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项目的
祝福是一种美好而真挚的情感表达方式,它可以传递出对他人的善意和祝愿。随后是一些祝福语的合集,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祝福语的思路。各位员工:大家好!首先在这里给大
对于写作或者其他类型的作品,范文范本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参考材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灵感。本人,性别,年龄,于年xx月至年月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一段时间内接受培训经历进行总结和反思的文字记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或许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xx年11月7日—
调研报告通常包括背景介绍、研究目的、调研方法、数据分析和结论等几个基本要素。调研报告的撰写需要学习和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调研和分析能力。组长:李桂花。一、公司简
大学生演讲稿可以通过举例、引用名人名言、提出问题等方式来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深度。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大学生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写培训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学习能力和成长路径的一次自我评价和检验。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一起来欣赏和学习。所以这时候传统的内外之分就不是那么靠谱
幼儿园大班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让他们学会与他人沟通和相互帮助。幼儿园大班的游戏活动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下面是一些教学案例,供大家
年终总结是一个重要的总结和反思过程,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年终总结是在一年内对工作和学习等方面的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那么我们该如何写
月工作总结是对工作过程进行梳理和总结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为未来的工作提供经验和启示。无论是初入职场的新手还是资深的职场人士,都可以从这些月工作总结范文中获得一些启
策划方案是指在实施某项任务或活动之前,为达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详细计划和行动步骤。通过研究和分析一些优秀的策划方案,我们能够更好地总结出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方法。
主持词应该短小精悍,简洁明了地介绍活动的主题和目的。通过学习一些优秀的主持人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主持能力。男主持: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管理。女主
教学反思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效。以下是一些教学反思的实例,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教学反思的过程和方法。1、了解邓稼先,感受科
我们向往着美好的明天,所以一直为着心中的那个梦而奋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换个角度理解,就是对我们心中的那个蓝图的描绘。我们对自己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就是
教案是教师为了实施教学活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它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为您准备了一些经典的中班教案范文,它们涵盖了不同主题和教学目标,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些范文范本涵盖了各个领域和主题,有助于我们拓宽写作思路和提高写作能力。安全是家庭幸福、快乐学习的
教师工作总结可以为教师提供参考和指导,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找到改进的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在忙忙碌碌中我们的学期也接近尾
在制定活动方案时,需要考虑到活动的宗旨、目标、内容、方式、时间等方面的细节。活动方案范文中的一些成功案例和失败教训,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提升
主持词需要有一定幽默感,能够调节气氛,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组精彩的表演,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惊喜。男:亲爱的老师。齐:大家下午好!xx小学《迎新
机关单位的工作环境严谨,要求员工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纪律意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机关单位总结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思路,供大家参考。敬__县人民政府领导:申请人:__
个人总结可以帮助我们保持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信心和积极性,激发潜能。下面的范文是一份关于个人总结的参考样本,供大家学习和借鉴。我校这一年开展学习师德师风以来,在
检讨书是我们自我成长的记录,通过反思和总结,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写作检讨书范文,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有关自我成长和思考的知识。
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和深化的一次系统性实践。在这里,分享一些毕业论文答辩的经验和技巧,希望能帮助大家顺利通过论文答辩环节。
演讲稿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句子结构,以免让听众感到困惑。掌握了一些写作技巧后,我们不妨看看下面这些精彩的演讲稿范文,或许能够给我们
编写计划书时,我们应该注意用文字清晰简练地表达我们的想法和计划。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教案模板是教师备课的一种方法论,它可以帮助教师思考教学的整体规划。教案模板是教学中的重要工具,下面是一些精选的教案模板范文,供大家参考。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
优秀作文不仅需要语言流畅,还要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刻的思考。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有这样的一个群体,永远都在喊着:大家小心,往
毕业生在即将踏入职场时,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为了帮助毕业生们更好地融入职场,下面是一些建议和经验分享。学习上我自觉、认真,学习方法较灵活,能科学安
在现代社会,人们经常需要撰写各种各样的申请书,包括求职申请、学校申请、奖学金申请等等。通过阅读以下更多申请书范文,我们可以了解不同领域或不同类型申请书的写作风格
实践报告的写作需要有逻辑性和条理性,可以按照一定的框架和结构进行组织和展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践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学习嵌入式是我的梦想,我很
工作转正申请书可以作为一种向公司展现自己价值的机会,通过详细而有力的陈述,使得公司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想要写好一份工作转正申请书,不妨参考以下范文,
读后感可以激发我们对于知识和文学的兴趣,促使我们更深入地阅读和思考。下面是一些经典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本书通过一个小学生的日记,以充满儿
在租赁合同中,租出方将租赁物提供给承租方使用,而承租方则按约定支付租金。如需参考优秀的租赁合同范本,请您阅读以下的示例文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
范文范本既可以是经典之作,也可以是当代优秀作品,针对不同的需求,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范本进行学习和参考。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
在完成实践任务后,我们需要撰写一份详尽的实践报告,以记录和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实践报告样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序言。中国农业大学肇
想要撰写一份优秀的申请书,我们需要充分了解目标机构或公司的要求与背景,同时注重突出我们自己的独特之处。如果你正在纠结于如何写一份特色鲜明的申请书,不妨阅读以下这
活动总结是对活动组织、活动内容、活动效果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的过程。在以下的活动总结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活动总结,从中学习总结的方法和技巧。
在现代社会,租房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因为它具有灵活性和经济性。接下来是一些租房合同范本,如果你不清楚该写些什么,可以参考一下。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甲乙双方在自愿
优秀作文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文成绩,还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受益匪浅。在写作优秀作文时,我们可以参考一些范文,从中学习优秀的写
通过写培训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经过搜集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培训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工作计划,我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展。
生产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适应社会和市场的变化。小编为您收集了一些生产管理的成功案例,希望对您有所启示。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财政系统作风建设,切实解决财
调研报告的撰写应当注意语言的简明扼要,避免出现冗长和晦涩的情况。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调研报告,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
写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思考,提高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训心得体会三:参加销售技巧培训后,我对如何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和销售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
班主任工作计划能够全面而系统地安排班级各项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良好的班级氛围。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班主任工作计划的精选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起到一定的
心得体会是一种自我反思和反馈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成长。阅读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和思考能力。“习惯了在黑与白构成的一层层调子中寻找
通过对工作心得体会的总结,可以发现自己的努力方向和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工作能力。下面是一些工作心得体会的珍贵分享,希望大家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合同协议作为一种法律文书,具有法律约束力,一旦违约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希望以下合同协议范文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让您更好地起草符合双方利益的合同。
这段时间的心得体会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下面是一些写作心得体会的实例,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首先,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就必须做好日常行
在各个领域中,策划方案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能够为工作和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指导和支持。这里收集了一些优秀的策划方案实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
培训心得体会是我们对培训结果和效果的评估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和改进方法。通过研读这些培训心得范文,可以发现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达到教学目标而规划和安排的一份详细计划。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灵感和启示。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
在演讲稿的写作过程中,合理运用排比、反问、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演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以下是精心挑选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灵感和指导,快来看
在制定策划方案时,需要充分调研和分析项目的相关信息和数据。这些策划方案范文涵盖了各个领域和行业,对于不同的项目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欢庆祖国华诞,通过文学艺术表达
在现代社会中,活动策划被广泛运用于商务、社交、文化等各个领域。最后,祝你在活动策划中取得成功,希望你的活动能够精彩纷呈并达到预期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生活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经验总结和感悟,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自己。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思考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把握自己的成长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参考。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会计是一门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因为它需要对大量的数字和数据进行处理和核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会计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
教学计划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机整体,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指导和组织作用。我觉得我们应该制定一个教学计划了。以下是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教学计
租房可以有效缓解人口流动、职业转换等因素带来的住房问题,为人们提供更多居住选择。如果你也在寻找适合你的租房房源,不妨看看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租房案例。
租赁合同确保了租赁交易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双方可以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如果你对起草租赁合同不太熟悉,以下是一份可供参考的租赁合同样本。出租方(简称甲方):承租
培训方案的评估是保证培训效果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培训成果和问题。培训方案的实施需要获得公司领导和员工的支持和配合,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很高兴能够担任今天的主持人,向各位介绍这个重要的场合。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我是今天的主持人,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今天的活动内容。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能够发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挑战,并思考如何面对和克服这些困难,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精选的个人总结范文,希望
自我评价应该注重对自己的强项和优势进行肯定和激励,同时也要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之处,积极改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精彩的自我评价案例,从中获得灵感和经验。
通过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为他人提供参考和启示。小编整理了一些社会实践报告的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写作指导和灵感。xx。让农业成为有奔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成长历程的反思,也是对自己经历的总结和汇报。在下面的范文中,可以看到不同人不同角度的心得体会,对比分析可以拓宽视野。1944年,_在张思德同
比赛的过程充满了挑战和考验,但正是这种挑战让人们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接下来是一些成功选手的故事和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去年十月开始,为了在上得到好名次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深度和思考角度,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己。小编精选了一些热门话题的心得体会范文,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些话题的内涵和价值。
编写心得体会,可以加深对学习和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和思维模式的培养。如果你还在苦恼写心得体会的问题,不妨看看以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中庸是孔子的一篇著作,
幼儿园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自己在幼儿园工作的经验和成果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篇文稿。如果你对幼儿园工作总结范文有更好的建议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大家一起交流
家长会是了解家庭情况和家长期望的机会,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以下是一些成功家长会的经验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尊敬的老师们、各位家长们: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