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工业机器人实训总结报告篇一
泊思地机器人培训从初一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看,学生对科学知识有了较强的渴望,泊思地机器人培训好胜心加强,乐于成功。然而,由于知识经验还存在局限性,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也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顺利时盲目自满,遇挫折时则盲目自卑,沮丧泄气。因此我们教师需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全面发展现状,实时给予最近的目标区,必须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坚韧不拔、善始善终的意志力,充分利用鞭策与激励机制,及时的鼓励或者批评,树榜样、立标杆、倡导分享,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中掌握更多的技能,才能使学生的特长得到迅速的发展,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泊思地机器人培训在传统的基础教育中,学生或者是为了自己学习或者是为了家长而学习,学习的成败与其他人基本上没有关系,学生也基本上不用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教训。而在机器人竞赛中,团队尤为重要,个人的表现必将极大的影响团队的成绩,这就迫使学生参与团队建设,必须要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分享,只有这样,团队才有可能取胜。
泊思地机器人培训这里我们还不得不提到vex竞赛有别于其它科技比赛的一个重要特点:vex机器人竞赛是一场战争,它不仅仅是人与物之间的较量,它更是人与人之间的比拼,是一个团队与另一个团队之间的斗智斗勇。在vex竞赛中,机器人要接触,要彼此碰撞,就必然要修理,必然要改进。机器人程序方案的编写合理还是不合理,也需要不断思索与实践验证。团队的搭配是否合理可靠,也需要不断揣摩体会。这一个不断改进机器人、完善机器人的过程的实质就是创新过程。在整个vex机器人活动中,学生必然经过希望、失望、挫折、挣扎、进步、成功等一系列的体验,在不断的改进完善机器人中创新,在机器人活动中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从而真正的成长起来。
泊思地机器人培训从我校参加vex机器人竞赛以来,许多学生积极向上,一方面在学业上努力进取名列前茅,另一方面动脑动手形成习惯与动力,积极参与科技方面的创新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参加机器人竞赛的学生队员22人中,共获得世界比赛一等奖1人次,全国一等奖4人次,二等奖4人次,三等奖5人次,市一等奖4人次,二等奖5人次,市三等奖8人次。由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此,受到了学生、家长、班主任以及学校、社会等的一致好评与广泛认可。
活动内容和活动步骤: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这项活动(以下简称vex竞赛)
vex竞赛是由美国ifi公司设计的优秀青少年教育和竞赛的机器人科技平台。学生一般由4个学生组成一支队伍,学生一般分成搭建手、操作手(2个)、编程手。队长由其中一人担任。4个学生首先需要搭建两个机器人,然后编写程序,完善机器人后再将这两个机器人组成一支队伍与别的队伍进行比赛。学生在竞赛过程中,需要学习物理、数学、英文、计算机编程、工程设计等相关知识,需要综合解决目标问题(按照vex规程,每一年的竞赛内容会改变,比如20xx年“大获全胜”的目标是投掷橄榄球,20xx年“集结号”的目标是取下圆环、爬上梯子)、需要团队的密切合作以竞争取胜。同时,学生们还需要开发许多新技能来应对各种面临的挑战。
第二步,学生开始初步搭建机器人。
泊思地机器人培训学生在进行vex机器人设计之初,必然要用到长度的测量。一个vex竞赛机器人的长宽高必须限定在45.7cm以内,那么学生就必然要先学习如何进行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长宽高的测量必须精确。
在铁质结构件还是铝质结构件的选择上,必然面临该选择哪一类零件的问题。学生必然要学习物质的密度、硬度、以及如何使用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的质量问题。
在搭建机器人的传动机构时,必然面临齿轮配比选择问题。学生必须学习力臂、力矩、机械的效率等问题,学生必须进行相关数学计算,多次做对比实验,才能将传动部分搭建成功。如果学生不清楚这些,学生就难以完成相关搭建任务。
机器人的电机是一个很重要的部件。学生在电机的安装中,总会遇到电机齿轮磨损问题(俗称“打齿轮”),这就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英文说明书(因为目前没有中文版的说明资料),弄清楚电机的结构细节,并能够及时更换受损电机。
机器人即将搭建成功时,面临着整机的重心设计等问题。学生需要精心调整机器人的重心,懂得重心与稳度的关系。
学生的机器人搭建基本完毕后,必然面临着机器人的整机调试问题,学生不得不根据整机的特点以及当年的比赛规则,要求全面均衡考虑各方面的问题,必须要进行取舍、要进行调整,这就使得学生综合应用物理知识、工程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这就迫使一个初一学生必须超前学习,必须阅读初二和初三的物理课本,弄懂相关知识,提高相关能力。同时要求搭建者相互合作,充分交流,发挥个人特长,才有可能把机器人搭建成功。
学生在整个搭建机器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适当补充相关知识,让学生在搭建中思考,在搭建中成长。
搭建机器人过程,学生总会出现一个会让教师、家长非常乐意见到的明显改变。那就是过去教师、家长经常指责学生不细心,观察不仔细,粗枝大叶,丢三落四,然而经常事与愿违,学生的习惯得不到彻底改正。但是当一个学生搭建完成vex机器人过程中,总会出现学生把螺丝上的不紧造成机器人整体运行不好或者就因为一时的观察不仔细导致最后总装出来的机器人不能良好匹配等等类似问题,学生这时必须得花好几个小时的时间去把机器人拆下来又重新装配好,这种无言的惩罚对于学生是刻骨铭心的。多次同样的挫折折磨,迫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分类能力、动手能力,对事情的专注程度得到极大的提高。
第三步,学生的机器人初步搭建好以后,学生总是迫切的希望自己的机器人能够快速动起来泊思地机器人培训这时,就是教师进行程序教学的最好时机。首先充分介绍程序c语言(中文版的)的程序设计流程图,让学生真正懂得程序设计的意义,再根据学生搭建的机器人设计出手动程序(遥控器使用),再教会学生使用下载器把电脑中编制好的程序下载进入机器人的主控器。
每当学生能够用遥控器控制机器人,让机器人动起来时,几乎每个学生都会高兴的跳起来欢呼。学生从此真正开始爱上机器人了。
学生在给机器人编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程序设计的特点,最好先使用中文版软件进行教学,在后期则改用英文版。因为英文版较中文版更稳定可靠,还可以使学生的英文知识得到提高。
在编程与搭建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设计和研究性学习的时间,注意课程时间的连续性。每个组员都有明确的分工,主要就是这两大块:结构搭建与程序设计,分工不分家,团结协作最重要。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碰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编程与搭建过程中,我们还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写出机器人的全部零件清单和程序编写记录,做好每次进行机器人训练的工程记录,每次训练后都要有小结和反思,要对自己的常规课程学习情况与机器人训练情况作出理性的计划安排。
第四步,操控机器人,进行对抗赛学生的机器人搭建好了,也能够动起来了,这时该到了操控手大展身手的时候了。大凡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非常喜欢玩这种自己搭建的机器人玩具(男女学生都喜欢,男孩子更甚)。试用机器人,发现问题改进机器人。
学生们往往在练习基本动作的同时,会自行组成机器人队伍来进行对抗。我们的经验是,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4~5个同学组成一支比赛队伍。一支机器人队伍中有两台机器人,两个以上的操控手,其他同学主攻编程,或者主攻搭建,或者主攻后勤保障(比如拍摄对抗赛的科学dv)或者主攻队长一职(队长需要最全面的知识与能力,但不一定操控最好)。我们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必须懂得vex机器人的各个方面:搭建、编程、操控、后勤保障。
在对抗比赛中,学生们空前团结,因为学生们都知道:团队中的任何一个学生的失误都会造成整个团队的失败。为了成功,每一个学生都清楚自己的任务,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队内的每个同学都会真心学习,交流沟通,学生们会彼此提醒,彼此督促,潜心研究规则,商讨战略战术,仔细体会操控细节,反复揣摩机器人操控感与搭建的微妙之处,对薄弱处进行改进。在对抗赛后,总会有更进一步的总结、反思与进一步的演练。
我会根据学生的发展现状,适时地给出队员综合评价表进行自评、组评和师评,强化目标意识与责任意识,使我校“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深入学生全身心。
我们非常欣喜的看到,学生在进行机器人完善与比赛的过程中,学生的责任意识与意志力得到极大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调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学生的竞赛水平和心理素质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期待已久的正式比赛开始了。
不管比赛的结果是输是赢,学生们会在赛后在教师的引领下整理分析这个项目开展以来团队训练与比赛中所积累的经验与教训,写出相关的体会感受,写出最终的工程档案手册(包括参赛团队机器人使用的全部零件清单和程序设计清单),准备机器人比赛后的学习生活计划。有余力者,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准备制作科学dv、或者是进行科技小发明,或者是撰写科技小论文,也有同学开始做查新报告等。
工业机器人实训总结报告篇二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向。20__年12月,工信部苗圩部长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智能制造是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核心目标,是制造业创新体系的关键。20__年1月,省经信委徐一平主任在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把智能制造作为战略重点,探索智能制造生产方式,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业生态体系。朱市长对发展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高度关注,多次指示加快进行产业培育,积极争取国家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我委认真落实市领导要求,全面开展产业调研、规划编制、企业培育、平台创建、示范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初步形成镇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思路。
一、近期推进产业发展开展的主要工作
1. 加强产业研究,加快规划编制。一是在全市范围内对具有工业机器人制造、配套能力的企业进行全面调研,摸清我市产业基础、研发平台、配套潜力、应用现状,形成镇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重点企业库,目前入库企业20家。排定20__年全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13.2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7.5亿元。二是连续邀请国内著名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专家、我市重点企业负责人、各辖市区发改经信委分管领导进行交流座谈,汇集各方智慧,广泛征求建议,制定出台了《镇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__-20__)》。
2. 建立产业联盟,加强协作配套。建立健全有利于产业发展、创新激励、推广应用的良好环境。20__年12月,我委组织成立镇市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全市首批30家涉足工业机器人和有智能化技改需求的企业加盟,联盟成立将对现有产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紧密对接企业需求、开展联合创新研发,成为我市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3. 积极向上争取,加大政策扶持。一是我委积极向省经信委汇报争取,推荐镇企业列入省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重大专项及项目。截至2月底,先后组织苏安德信超导加速器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申报苏省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制造商;威凡智能电气高科技等4家企业申报苏省智能制造支撑体系服务商;苏首控制造技术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申报省经信委智能制造(机器人制造)诊断项目。二是1月份,以市政府办名义正式印发《关于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实施专业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以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的升级改造工程,推进智能制造型技术改造,对符合国家、省、市产业政策的重点项目,实施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两年,技术设备投资额超过500万元(按国税系统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额计算),并符合项目核准或备案要求,在项目竣工投产或主体设备到位后,按实际技术设备购置额的一定比例进行补助。
4. 推进技术改造,引导“机器换人”。我们围绕“机器换人”、智能成套装备制造、“智能工厂”建设、嵌入式软件应用等重点领域,鼓励企业开展以更新自动化、智能化装备为主导的技术改造。大全集团、仅一包装、艾科半导体、强凌电子、东方电热等一批重点企业成功开展“机器换人”,建设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智能车间”和智能化生产线。巨宝精密加工、盛邦家俱、荣嘉精密机械、泛凯斯特铸造、中电电气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国内外先进工业机器人,极大降低用工需求和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强烈的示范带动效应,企业“机器换人”热情高涨,步伐加快。
5. 扶持重点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我们集中力量对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重点企业进行叠加扶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帮助苏天宏机械工业公司机器人异形工件表面精整机成功争取20__年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并进入苏省机器人产业发展重大装备产业化类项目。部分骨干企业已经与国内外知名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和产品研发。
二、产业发展基础及存在问题
(一)推进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 具有较强的零部件配套和研发能力。我市是苏南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可为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良好配套及研发支撑。20__年,全市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1063亿元,“海陆空”产业快速发展,已形成船舶与海洋工程、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工程机械、智能电气等优势特色产业板块。制造业拥有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32家。其中,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5家,拥有国家级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家级智能成套电器工程技术中心等。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我市逐步形成了天宏机械、苏首控制造技术、九劲智能机械、慧明智能科技、中化聚氨酯工业设备等机器人制造企业及大力液压件、希西维轴承、威凡智能电气等配套企业,可生产搬运、取放、精整等自动化整机装备及零部件,20__年全行业实现销售约45亿元。
2. 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工业机器人是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高度融合发展的产业,嵌入式控制系统、伺服系统占到工业机器人成套设备造价的36%;同时,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对厂房布局、生产流程、经营管理都有更高的要求,可带动3倍左右工业设计、系统工程等配套服务发展。我市软件信息产业总量在全省位列第四,主要得益于智能电气和船舶智能化的发展对嵌入式软件的需求,选择工业机器人作为我市先进制造业突破方向,既可以有效提高全市装备制造水平,也可以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层次和总量,更能加快镇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
3. “机器换人”形成巨大的潜在市场。中国经济处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人口老龄化速度是发达国家的2倍,人力成本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用工难、用工贵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因素之一。而工业机器人购买和使用成本不断下降,性能不断提升,还能在恶劣、危险以及重复等特殊环境中工作,替代人工的综合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随着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加快,进一步扩大企业对于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需求,汽车、物流、化工、造纸、纺织、航空航天等应用行业需要更新大量的工业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在建的北汽华东(镇)产业基地项目、航天晨光镇专用汽车、公务机整机制造等在建项目将大量采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化装备,主要集中在焊接、打磨、喷涂、切割、码垛、搬运、上下料、分拣、包装等环节,强劲的市场需求将有力拉动产业快速发展。
4. 具有较强的科研优势和产业化能力。苏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是省级重点,多次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研究;苏科技大学在机器人嵌入式控制系统、机器人焊接研究、海洋机器人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同时,苏大学、苏科技大学、镇高专和周边南京、常州等地大学均有机械自动化相关专业,我市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既可以将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为生产力,也可以留住和吸引高端人才在镇就业、创业。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起步较慢,与先进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缺乏核心功能部件和关键系统集成企业,现有企业规模较小。二是自主品牌产品市场影响力弱,推广难度大,尚未形成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体系。三是推进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标准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机制等还不健全。四是国内多地上马工业机器人项目,建设工业机器人制造园区,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重复建设隐忧显现。
三、下阶段发展思路、目标及任务
(一)发展思路
充分发挥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在产业高端升级中的支撑与牵引作用,以扩大产业规模,培育竞争优势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应用为核心,利用镇现有的产业、技术、人才、应用等综合优势,加强关键环节和基础共性技术突破,坚持示范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加快两化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制造,引导产业集中集聚发展,加速形成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建立具有强大创新活力和竞争优势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二)发展目标
到20__年,镇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亿,约占全省规模的10%,年均增长30%。初步形成集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集成应用为一体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1. 企业培育。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知名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龙头企业。形成3-5家主机生产企业,10-20家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主要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到40%以上,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并带动研发设计、检测检验、售后服务、嵌入式软件、融资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产业发展。
2. 核心技术。到20__年,在全市范围内形成20家左右工业机器人创新研发平台,申报专利100项。通过科技攻关、引进购买、合作生产等模式,全面掌握高性能精密减速器、专用伺服系统、传感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形成较强的拓展集成应用能力,研制供多种领域使用、具备专用功能、运行可靠、成本合理的中高端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
3. 示范应用。紧跟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超前对接“工业4.0”,推动“机器人+物联网”在生产制造中的应用普及。在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绿色化工、船舶海工、食品加工、现代物流等行业组织实施100个“机器换人”项目,推广工业机器人及智能生产线成套装备,建设20家左右的“数字工厂”和“智慧车间”。到20__年,在重点应用领域,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100台/万人。
4. 两化融合。深化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融合应用,实施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及全流程的集成创新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智能化水平。到20__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的比重达到90%以上。
5. 产业集聚。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配套紧密的产业集群和制造园区。到20__年,力争形成2-3个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园区,园区企业集中度达到60%。
(三)重点任务
1. 梯次培育重点企业。采用招商引资和本土培育相结合方式,培育重点企业,快速扩大产业规模,集聚配套企业。一是以国内外知名制造企业为目标,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引资,利用我市区位优势、配套优势等重点引进一批核心零部件及集成组装项目和研发设计机构。二是实施工业机器人企业跟踪培育计划,加大对天宏机械等本土机器人生产企业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扩大品牌效应,引导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引导我市具有配套能力零部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主动开发工业机器人主机及配套产品,衍生出一批行业重点企业。
2. 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围绕两化深度融合,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趋势,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建立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模式,提升自主创新及集成应用能力,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研发平台和技术储备,支持和引导制造企业、研发机构和应用单位合作攻关,利用外资企业技术溢出效应,缩短技术及应用差距。重点突破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控制系统等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嵌入式软件、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
3. 加速构建产业链条。形成高低搭配的优势产品和服务体系,重点开发市场前景广阔的装配、焊接、搬运、包装等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品。创新发展模式,提高竞争能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研发、制造、应用、服务等环节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内产业良性互动。引导主机和集成企业围绕设计创新和产品功能升级,实施远程运行维护、检测维护、功能拓展等服务。积极开展融资租赁业务,鼓励工业机器人租赁公司或租赁公共平台发展,减轻中小企业购入机器人所需的资金负担。
4.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引导产业集聚,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配套紧密的产业集群和制造园区。目前以配套能力较强的丹阳市、扬中市、镇新区的先进制造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将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列为各园区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明确定位,突出特色,加速引进和实施一批重点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加快园区机器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优先推进标准厂房、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展示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成熟时,单独设置镇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园,进一步扩大产业影响。
5. 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全面提升制造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应用水平,逐步建立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模式。加快发展高端智能装备产品,攻克环境感知、工业物联网、工业大数据等共性关键技术。促进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信息交互和智能协作,鼓励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柔性制造、智慧物流等新型模式。推广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研发平台设计,建立及时响应、持续改进、全流程创新的产品研发体系。发展智能化生产制造和流程,推动制造装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
6. 加快示范推广应用。针对各行业特点制定应用指导方针和技术解决方案,挖掘潜在应用市场。大力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一批“数字工厂”、“智慧车间”、机器人生产线,从市场应用端拉动产业发展。鼓励本地主机企业从中低端市场起步,分行业、分需求细分市场,开展个性化定制生产及服务,提升工业机器人的质量可靠性及使用经济性。积极探索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商业推广和营运模式,激活产品应用市场,放大市场需求,拉动产业发展。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实施“机器换人”,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
7. 完善协同服务平台。充分发挥镇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联盟作用,完善产业链上下游联络机制,加强主机和零部件企业的需求配套对接;加强主机厂商、集成企业、用户企业的信息交流和产品改进。依托苏大学、苏科技大学等高校资源优势,建立机器人基础研究、仿真设计、试验检测、人才培训中心,夯实产业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8. 促进高端人才聚集。利用我市人才优惠政策20条等相关政策,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军人才及团队进行定向引进。依托我市已有的机器人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广泛开展研发创新人才培养。加快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的专业化培养,着力培养高技能蓝领工人,充分吸纳储备各层次专门人才。
9.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思路,积极探索推行股权投资基金、融资租赁等多元化投入模式,促进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每年选排一批技术先进、带动性强的企业和项目向金融机构进行推介。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在国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强化用地保障,各先进制造业园区要预留土地,优先保障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重大项目。
10. 聚焦叠加政策扶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支持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帮助企业争取高端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专项、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充分利用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研发费用加计抵扣、固定资产投资增值税抵扣等政策加快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企业装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安排市级专项引导资金,扶持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重点企业及重大项目。
工业机器人实训总结报告篇三
在这学期我参加了寻迹机器人的开放实验,虽然现在只是初步的阶段,但也使我有思路继续下面的工作。
我首先在创新实验中初步了解了机器人,基本掌握了程序编辑的基本方法,让机器人可以根据程序做出正常的动作。为以后寻迹小车的正确动作打下基础。
这一阶段我主要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1、了解去年寻迹比赛规则及场地。能力风暴as-uii使用手册,更深一步的了解能力风暴as-uii。
2、首先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查找相关的视频、图片。例如寻迹小车设计说明书、寻迹小车视频及若干图片。对寻迹机器人的动作原理及动作要求有了初步了解。
3、确定小车顶板的形状。形状与能力风暴as-uii顶板类似形状,采用分层结构。设计成四轮小车,两个电机驱动。
4、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类型。
了解电机的型号。
了解顶板材料的性能。
5、学习autocad、peo-e绘图软件的操作。为顶板的设计打下基础。
虽然这一阶段的工作做的很少,但还是使我有不少收获,但也是发现了自己又许多不足和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欠缺。
针对下一阶段的工作,也有自己的工作和想法。
1、 利用假期深一步的学习绘图软件,更好的进行小车的设计。
2、 进一步学习机器人相关知识。让自己可以更好的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
3、 进一步分析寻迹小车的动作要求,确定小车相关部件的型号。
新学期开始后一定要以最短的时间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一定要最短的时间完成小车模型,为后期的小车调试赢得时间。
工业机器人实训总结报告篇四
中投顾问在《20__-20__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在政府的引导以及中国企业自身成长压力的推动下,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近年呈爆发式增长态势。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20__年中国市场销售36560台工业机器人,占全球销售量的五分之一,同比增幅达60%,取代日本成为世界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20__年我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5.7万台,较上年增长55%,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__——20__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平均增速达到了58.9%。20__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2050台,同比增长26.2%,而20__——20__年的复合增长率则高达44.6%。
中投顾问在《20__-20__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按照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数据,20__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共生产销售22257台,同比增长31.3%,自主品牌保持了比外资品牌更快的增长速度。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__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996台(包括外资品牌),同比增长21.7%。20__年一季度,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1497台,同比增长19.9%。
工业机器人市场主体分析
一、核心零部件厂商
这些企业原来是生产数控系统、运动控制系统或伺服电机等自动化零部件的厂商,依靠着对工业机器人零部件的了解及丰富的客户资源进行销售。相关上市企业如汇川技术、新时达、华中数控、秦川发展。非上市企业如:南京埃斯顿、雷赛智能、广州数控、深圳固高、苏州绿的、南通振康等企业。
二、行业系统集成商
大多数为依靠高校背景或行业积累成长起来的系统集成企业,相关上市公司有:新松机器人、博实股份、天奇股份、华恒焊接、华昌达等。还有在某些行业如焊接、轮胎或食品加工领域有一定的项目经验和了解,在项目中应用自己的机器人,相关上市公司如:软控股份、巨轮股份等。
三、完全的新进入者
这些企业是从不相关的领域跨入机器人市场,拟通过国内外机器人公司合作,依靠原有业务领域有一定的项目经验和了解在自身行业推广工业机器人。相关上市公司如:慈星股份、锐奇股份、亚威股份等。还有拟通过国内外机器人零部件公司合作进入核心零部件研制的公司,比如:上海机电。
四、工业机器人的用户
这些企业依靠对终端需求及工艺的充分了解,从原先机器人的用户转为生产机器人的厂商。相关公司如:安徽埃夫特、雷柏科技。
工业机器人实训总结报告篇五
我大学学习的是电气自动化,毕业之后找不到合心意的工作,要么是需要有经验的,要么是在公司做那种普工,在公司又没有机会接触到技术含量的工作,后来综合考虑了一下就打算到武汉学习工业机器人技术。
当初也是在网上随便找找看有没有哪家比较靠谱的,因为现在类似的机构还是挺多的,不知道是真是假,我基本上都联系过,每一家说的话大同小异,把我都绕晕了。后来我看到武汉有一家还挺不错,就跟客服聊了下,也给了他们联系方式,不过他们从来没有乱打电话打扰我的生活和工作,这让我对他们的初步印象还是不错的。后期就一直跟那边的专业课老师咨询,对我的问题每次都很耐心的解答。
他们邀请我过去武汉的实训基地进行参观,我想着过去看看也是对他们那边的情况有个进一步的了解,万一觉得不好的话免得自己上当,然后就去了。那里的接待老师很实在,参观讲解的时候都是实事求是的。在那边参观的时候,我其实就决定要进行这个工业机器人培训了。等我回家跟家里人商量了一番,家人也觉得现在这个行业发展的很好,都很支持我来学习这个。
金石兴机器人学院
会的不懂的就去问老师、学习好的同学,千万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学习态度很重要。我们去金石兴培训都是带着理想去的,所以一定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学习要找对方法。我们在没培训之前可能没有接触过这些,不知道怎么去做,该怎么做。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听讲,勤做笔记,如果不会也要抄下来,一遍抄不会就多抄几遍。当时我们班有个0基础的同学,跟上课程有点吃力,他就用手机把老师讲的录音下来,晚自习或者课下的时候就一遍一遍听录音补课,有不懂得就立马去找老师解答,后来他考核的结果还挺不错的。另外自信心很重要,如果问题弄不明白,可能会对自己没有信心,对以后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像我,做第一个项目的时候,虽然老师在做的时候讲的很仔细,自己听的也很明白。但是,如果让自己不看老师的代码自己写的话,就会发现很多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我就想为什么自己不懂,为什么老师会这么写。慢慢的对这个项目就熟悉起来。对自己也有很到的信心。
在这里学习,我们每天早上还有每日一讲,每一天上课前,都会有同学对自己的经历或者心得体会或者是行业认识做个分享。我觉得这样的模式非常的好,大家都是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也有不同的生活工作经历,分享出来可以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而且通过这种每日一讲,让我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这为我后面的面试有很大的帮助。
金石兴机器人学院会根据我们的情况有所调整,所以我和同学们都能跟得上。
到这里学习的人都是有强烈目的的,所以大家都很用功,每天晚自习到晚上9点半,曾经在大学时不怎么上课的我,在这种学习氛围的影响下,一刻都不敢松懈。我知道工业机器人是个新兴的行业,在未来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在这个行业做个两三年,工业机器人行业的薪资绝对是不低的,之前没毕业的时候老师经常拿一个学长给我们做榜样,现在据说每月过万了。可惜我大学时贪玩不曾好好努力,现在到这里就必须要好好学习。我想法简单,学好一点,学完之后就可以推荐到好点的单位,之后努力赚钱,不让父母觉得我不争气。
我选择了工业机器人行业就不会后悔,这是一个有发展,有钱途的行业,我也会在这个行业不断努力,为自己的美好未来奋斗。同时也希望我的这些心得能对将要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有所帮助,愿大家都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工业机器人实训总结报告篇六
xx
xx大学xx学院xx班xx省xx市 邮编
摘要:工业机器人在现代制造技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求越来越大,其技术研究与发展越来越深入。这将提高社会生产率与产品质量,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
关键词:构成;分类;发展现状;发展方向;
一、引言
工业机器人被誉为工业自动化三大支柱(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和可编程控制器)之一。它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是最先产业化的机器人技术。它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 ,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它的出现是为了适应制造业规模化生产 ,解决单调、重复的体力劳动和提高生产质量而代替人工作业。
二、工业机器人构成及其分类
2.1工业机器人构成
(1)专用机器人。以固定程序在固定地点工作的机器人,结构简单,造价低,适用于在大量生产系统中工作。
(2)通用机器人。具有独立的控制系统,动作灵活多样,通过改变控制程序能完成多种作业的机器人。它的工作范围大,定位精度高,通用性能强,但结构复杂,适用于柔性制造系统。
(3)示教再现机器人。这是具有记忆功能、能完成复杂动作的机器人,它在由人示教操作后,能按示教的顺序、位置、条件与其他信息反复重现示教作业。
(1)固定程序控制机器人。采用固定程序的继电器控制器或固定逻辑控制器组成控制系统,按预先设定的顺序、条件和位置,逐次执行各阶段动作,但不能用编程的方法改变己设定的信息。
(2)可编程控制机器人。可利用编程方法改变机器人的动作顺序和位置。控制系统具有程序选择环节来调用存储系统中相应的程序。它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工作场合,并能随着工作对象的不同需要在较大范围内调整机器人的动作。可以实现点位控制和连续轨迹控制。此外还有传感器控制、非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等类型的机器人。
三、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现状
在普及第一代工业机器人的基础上,第二代工业机器人已经推广,成为主流安装机型,第三代智能机器人已占有一定比重(占日本1998年安装台数的10%,销售额的36%)
(1)机械结构:1)已关节型为主流,80年代发明的使用于装配作业的平面关节机器人约占总量的1/3。90年代初开发的适应于窄小空间、快节奏、360度全工作空间范围的垂直关节机器人大量用于焊接和上、下料。2)应3k 和汽车、建筑、桥梁等行业需求,超大型机器人应运而生。如焊接树10米长、10吨以上大构件的弧焊机器人群,采取蚂蚁啃骨头的协作机构。3)cad、cae 等技术已普遍用于设计,仿真和制造中。
(2)控制技术:1)大多数采用32位 cpu,控制轴数多达27轴,nc 技术、离线编程技术大量采用。2)协调控制技术日趋成熟,实现了多手与变位机、多机器人的协调控制,正逐步实现多智能体的协调控制。3)采用基于 pc 的开放结构的控制系统已成为一股潮流,其成本低、具有标准现场网络功能。
(3)驱动技术:1)80年代发展起来的 ac 侍服驱动已成为主流驱动技术用于工业机器人中。dd 驱动技术则广泛地用于装配机器人中。2)新一代的侍服电机与基于微处理器的智能侍服控制器相结合已由 fanuc 等公司开发并用于工业机器人中,在远程控制中已采用了分布式智能驱动新技术。
(4)应用智能化的传感器:装有视觉传感器的机器人数量呈上升趋势,不少机器人装有两种传感器,有些机器人留了多种传感器接口。
(5)通用机器人编程语言:在 abb 公司的20多个小型号产品中,采用了通用模化块语言 rapid。最近美国“机器人工作空间技术公司”开发了 robot scriptv.10通用语言,运行于该公司的通用机器人控制器 urc 的 winnt/95环境。该语言易学医用,可用于各种开发环境,与大多数 windows 软件产品兼容。
422、rs-485等通讯接口。
(7)高速、高精度、多功能化:目前,最快的装配机器人最大合成速度为16.5m/s。位置重复精度为正负0.01mm。但有一种速度竞达到80m/s;而另一种并连机构的 nc 机器人,其位置重复精度大1微秒。
(8)集成化与系统化:当今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另一特点是应用从单机、单元向系统发展。百台以上的机器人群与微机及周边智能设备和操作人员形成一个大群体(多智能体)。跨国大集团的垄断和全球化的生产将世界众多厂家的产品连接在一起,实现了标准化、开放化、网络化的“虚拟制造”,为工业机器人系统化的发展推波助澜。
四、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学科前沿及发展方向
目前国际机器人界都在加大科研力度,进行机器人共性技术的研究,并朝着智能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操作机
在智能机器人操作机研究方面,人们重点集中在各种具有柔性感、灵巧性的手爪和手臂上。
研究前沿有:手臂结构,关键是其轻质化,研究新型高刚度、抗震结构和材料;机器人手、腕及其连接机构,实现快速、准确、灵活性、柔顺性以及结构的紧凑性;冗余自由度柔性操作机,为适应狭小环境中的灵活操作,需要像人手那样地灵巧、需达到27个自由度且结构可变的柔性操作机。
2.动力源和驱动
智能机器人的机动性要求动力源轻、小、出力大。主要驱动器是电动机。指、肘、肩、腕各关节大致需要3—300n·m的输出力矩和30一60r/min的输出转速。减轻电动机质量的措施有:采用交流电动机、优化电气及结构参数,采用电动机一编码器一减速器的一体化设计、把多自由度集成等等。搭载的移动载体上的电动机的功放单元和控制单元,其小型化目标是缩小到目前体积的1/20。新型驱动器,如形状记忆合金、人工肌肉、压电元件、挠性轴丝绳集束传动等已得到人们关注,但在实用方面近来已达到伺服电动机水平。
3.移动技术
用于行走的传感技术,高级的三维视觉、触觉和接近觉等;
4.微机器人
微机器人可能引起机器人结构的变革。微机器人是一个智能机器人系统,最终目标是将移动、传感、控制、能源集于一身,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执行元件和认识机构的微型化:从感觉传感器回路的微型化向微小的位置姿态控制方向发展:从微型电池向化学能源和外部能源场的方向发展:各种材料的微型部件的加工装配向缩小法和自动生成方向发展;微小生物运动机、生物执行器、生物能源机构规律的探索和人工化。
5.仿生机构
生物体构造、移动模式、运动机理、能量分配、信息处理与综合,以及感知和认识等方面多层次得到启发。目前人工肌肉、以躯体为构件的蛇形移动机构、仿象鼻子柔性臂、人造关节、假肢、多肢体动物的运动协调等得到关注。
6.机构与控制的一体化设计
进行机构一控制一传感器一驱动的一体化优化设计,以满足机械手高速高精度定的要求。最省能量控制也越来越受到智能机器入关注。
7.智能控制与人工智能及示教技术
智能控制方面发展动向主要是多级分布式计算机控制、基于神经网络的控制,以及实现通用模块、智能机器人核心程序模块、机器人操作系统的通用化等。
人工智能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应用主要有:规划和知识表述;机器人数据库;自治功能(自治控制、自学习、高安全可靠性);智能通信(人机通信、机器人间通信等)。
五、结束语
工业机器人的诞生和机器人学的建立,无疑是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在现代制造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还必须在研究和开发上跟踪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工业机器人产业和技术的发展必将大大加速我国制造业的崛起。
参考文献:
工业机器人实训总结报告篇七
转眼间四年的大学生活结束了,然而大多数人对本专业的认识还是不够,学校为了使我们更多了解机电产品、设备,提高对机电工程制造技术的认识,加深机电在工业各领域应用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了解相关设备及技术资料,熟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特意安排了我们到几个拥有较多类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技术较先进的工厂进行参观实习。为期五,六天的生产实习,我们先后去过了邯郸汉阳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和保定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了解这些工厂的生产情况,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知识,各厂工人的工作情况等等。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电子技术在机械制造工业的应用了,精密机械制造在机器制造的应用了,等等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
我通过完成毕业实习过程,结合毕业设计或论文选题深入工厂企业实地参观与调查,达到以下的实习目的在这个基础上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与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汉阳(邯郸)包装机械有限公司是韩国汉阳包装机械株式会社[公司总部在韩国仁川,已有30余年的发展历史在华投资的跨国企业。公司全套引进国外技术与管理,汇集优秀人才,全心致力于热收缩设备的研制开发与生产制造,产品有l式、袖筒式、枕式三大系列,160多个品种。产品科技含量高,生产工艺先进,有多种机型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
1、机器人应用和发展前景综述
研制机器人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摆脱繁重劳动或简单的重复劳动,以及替代人到有辐射等危险环境中进行作业,因此机器人最早在汽车制造业和核工业领域得以应用。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领域的焊接、喷漆、搬运、装配、铸造等场合,己经开始大量使用机器人。另外在军事、海洋探测、航天、医疗、农业、林业甚到服务娱乐行业,也都开始使用机器人。
2、国内外机器人的主要应用方面
从机器人的用途来分,可以分为两大类:军用机器人和民用机器人。
军用机器人主要用于军事上代替或辅助军队进行作战、侦察、探险等工作。根据不同的作战空间可分为地面军用机器人、空中军用机器人(即无人飞行机)、水下军用机器人和空间军用机器人等。军用机器人的控制方式一般有自主操控式、半自主操控式、遥控式等多种方式。
在民用机器人中,各种生产制造领域中的工业机器人在数量上占绝对多数,成为机器人家族中的主力军;其它各种种类的机器人也开始在不同的领域得到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业机器人是机器人中数量和种类最多的一种机器人,广泛用于工业领域的各行各业。工业机器人一般由机械本体、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等构成,是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维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设备。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变批量的柔性生产。它对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工业机器人并不是在简单意义上代替人的劳动,而是综合了人的特长和机器特长的一种拟人的电子机械装置,既有人对环境状态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又有机器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精确度高、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机器的进化过程产物,它是工业以及非产业界的重要生产和服务性设备,也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设备。
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机器人应用情况,是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工业机器人由操作机(机械本体)、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构成,是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维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设备。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变批量的柔性生产。它对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机器人应用情况,是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工业机械手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科技自动化生产设备。工业机械手是工业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特点是可通过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任务,在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器各自的优点,尤其体现了人的智能和适应性。机械手作业的准确性和各种环境中完成作业的能力,在国民经济各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出现了数控加工中心,它在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数控加工中常见的上下料工序,通常仍采用人工操作或传统继电器控制的半自动化装置。前者费时费工、效率低;后者因设计复杂,需较多继电器,接线繁杂,易受车体振动干扰,而存在可靠性差、故障多、维修困难等问题。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控制的上下料机械手控制系统动作简便、线路设计合理、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降低了维修率,提高了工作效率。机械手技术涉及到力学、机械学、电气液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科学领域,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技术。
机械手是一种能自动化定位控制并可重新编程序以变动的多功能机器,它有多个自由度,可用来搬运物体以完成在各个不同环境中工作。在工资水平较低的中国,塑料制品行业尽管仍属于劳动力密集型,机械手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普及。那些电子和汽车业的欧美跨国公司很早就在它们设在中国的工厂中引进了自动化生产。但现在的变化是那些分布在工业密集的华南、华东沿海地区的中国本土塑料加工厂也开始对机械手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因为他们要面对工人流失率高,以及交带来的挑战。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飞跃发展,自动化程度的迅速提高,实现工件的装卸、转向、输送或操持焊枪、喷枪、板手等工具进行加工、装配等作业的自动化,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也要求供料机构更加灵活、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60年代初问世以来,机器人在伴随着科技飞速跃进的几十年的时间里,从理论设计到实际应用领域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机器人应用发展现状国际标准化组织对机器人进行了定义:“机器人是一种具有自动控制的操作和移动功能,能完成各种作业的可编。
工业机器人实训总结报告篇八
目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安全分析
基本设计要求
机器人设计和制造 机器人系统的安全防护和设计
使用和维护 安装、试运行和功能测试
文件
培训
参考文献
前言
本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景谬、郝淑芬、聂尔来、许莹
本标准是首次发布。
引言 工业机器人安全标准制修订概况
1.1 国际工业机器人安全标准的制修订概况
日本举行的年会上工作组提出了新工作项目建议草案,把安全标准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设计、构形和安装时的安全,第二部分为机器人重新组装、重新布置及使用时的安全规范。此两部分的内容比1992年版细化和增加了不少具体内容,特别是对安全防护电路的设计及对各类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更加明确。目前该标准正在制定中。
1.2 我国工业机器人安全标准的制修订情况
工业机器人产品在我国的研制开发始于“七五”期间。由于工业机器人产品有着与其他产品不同的特征,其运动部件,特别是手臂和手腕部分具有较高的能量,且以较快的速度掠过比机器人机座大得多的空间,并随着生产环境和条件及工作任务的改变,其手臂和手腕的运动亦随之改变。若遇到意外启动,则对操作者、编程示教人员及维修人员均存在着潜在的伤害。为此,为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人身伤害,在研制机器人产品的同时,也立项制定工业机器人安全标准。
我国第一个安全标准gb 11291-1989是1989年3月发布,1990年实施的,它是参照日本标准jis b 8433:1986《工业机器人安全法则》制定的。1994年,经过五年的使用,发现原标准过于简单,且国际标准iso 10218也已经发布实施,按照我国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的原则,于1994年成立工作组对1989年版进行修订,原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7年9月发布,1998年4月开始实施。此版本完全参照采用了iso10218:1992的版本,在内容上有所增加,首次提出了安全分析和风险评价的概念以及机器人系统的安全设计和防护措施。目前该标准尚在实施中。
编写实施规范的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七条及实施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下列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一)药品标准,食品卫生标准,兽药标准;(二)产品及产品生产、储存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标准,劳动安全、卫生标准,运输安全标准;(三)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卫生标准及国家需要控制的其他工程建设标准;(四)环境保护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五)重要的通用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和制图方法;(六)通用试验、检验方法标准;(七)互换配合标准;(八)国家需要控制的重要产品质量标准”。因gb 11291-1997标准是涉及产品使用中的安全标准,经全国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机器人分委会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此标准定为强制性标准。我国的强制性标准属于技术法规的范畴,其范围与wto规定的技术法规的五个方面基本一致。根据wto的有关规定和国际惯例,标准是自愿性的,而法规或合同是强制性的,标准的内容只有通过法规或合同的引用才能强制执行,而强制性标准则必须执行。因此为了增加gb11291标准的可操作性,便于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用户更准确、全面地使用和实施安全标准,特制定本实施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机器人安全标准的实施步骤和细则,从而增加了gb 11291标准的可操作性,便于广大生产厂商、销售商和用户的设计、安装、调试、操作和维护等相关人员全面准确地使用和实施机器人安全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环境中的工业机器人及其系统的设计、生产、销售、管理和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226.1-2002 机械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iec 60204-1:2000,idt)
gb 1129l-1997 工业机器人 安全规范(eqv iso10218:1992)
gb 14048(所有部分)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gb/t 15706.1-1995 机械安全 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 第1部分:基本术语、方法学(eqv iso/tr 12100-1:1992)
(eqv iso/tr 12100-2:1992)
gb 11291-1997第4章主要讲述了三个方面。首先是机器人产品在设计和使用时采取安全措施的必要性;第二是对机器人及机器人系统的应用进行安全分析;第三是根据安全分析提出采取安全防护的策略和减少风险的措施,以便使整个机器人系统达到可接受的整体安全的水平。
3.1 安全分析的步骤
安全分析可按下述步骤进行:
a)对于考虑到的(包括估计需要出、入或接近危险区)应用,确定所要求的任务,即:机器人或机器人系统的用途是什么;是否需要操作、示教人员或其他相关人员出入安全防护空间,是否频繁出入;都去做什么;是否会产生可预料的误用(如意外的启动等)。
b)识别(包括与每项任务有关的故障和失效方式等)危险源,即识别由于机器人的运动以及为完成作业所需的操作中会发生什么样的故障或失效,以及潜在的各种危险是什么。
c)进行风险评价,确定属于哪类风险。
d)根据风险评价,确定降低风险的对策。
e)根据机器人及其系统的用途,采取一定的具体安全防护措施。
f)评估是否达到了可接受的系统安全水平,确定安全等级。
3.2 识别危险源
识别可能由机器人系统本身或外围设备产生或由于人与机器人系统相互干扰而产生的危险或危险状态,使在进行机器人及其系统设计,和进行风险评价时,便于危险分析。
识别危险时,应从整套装备的各个方面来进行考虑:
a)设备方面:机器人,安全防护设施,外围设备;
b)设备的构建和安装:设备之间的端点,安装的稳定性,定位的位置;
c)相互关系方面:机器人系统本身,机器人系统与其他相关设备之间,人与机器人系统相互交叉干涉而形成的危险。
危险和危险状态可以列表,对于各种机器人及其不同用途,其危险源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下述各项。
3.2.1 设施失效或产生故障引起的危险
a)安全保护设施的移动或拆卸——如隔栏、现场传感装置、光幕等的移动或拆卸而造成的危险;控制电路、器件或部件的拆卸而造成的危险。
b)动力源或配电系统失效或故障——如掉电、突然短路、断路等。
c)控制电路、装置或元器件失效或发生故障。
3.2.2 机械部件运动引起的危险
a)机器人部件运动——如大臂回转、俯仰、小臂弯曲、手腕旋转等引起的挤压、撞击和夹住,夹住工件的脱落、抛射。
b)与机器人系统的其他部件或工作区内其他设备相连部件运动引起的挤压、撞击和夹住,或工作台上夹具所夹持工件的脱落、抛射形成刺伤、扎伤,或末端执行器如喷枪、高压水切割枪的喷射,焊炬焊接时熔渣的飞溅等。
3.2.3 储能和动力源引起的危险
a)在机器人系统或外围设备的运动部件中弹性元件能量的积累引起元件的损坏而形成的危险。
b)在电力传输或流体的动力部件中形成的危险,如触电、静电、短路,液体或气体压力超过额定值而使运动部件加速、减速形成意外伤害。
3.2.4 危险气体、材料或条件
a)易燃、易爆环境,如机器人用于喷漆、搬运炸药;
b)腐蚀或侵蚀,如接触各类酸、碱等腐蚀性液体;
c)放射性环境,如在辐射环境中应用机器人进行各种作业,采用激光工具切割的作业;
d)极高温或极低温环境,如在高温炉边进行搬运作业,由热辐射引起燃烧或烫伤。
3.2.5 由噪声产生的危险
如导致听力损伤和对语言通信及听觉信号产生干扰。
3.2.6 干扰产生的危险
a)电磁、静电、射频干扰——由于电磁干扰、射频干扰和静电放电,使机器人及其系统和周边设备产生误动作,意外启动、或控制失效而形成的各种危险运动。
b)振动、冲击——由于振动和冲击,使连接部分断裂、脱开,使设备破坏,或产生对人员的伤害。
3.2.7 人因差错产生的危险
a)设计、开发、制造(包括人类工效学考虑)——如在设计时,未考虑对人员的防护;末端夹持器没有足够的夹持力,容易滑脱夹持件;动力源和传输系统没有考虑动力消失或变化时的预防措施;控制系统没有采取有效的抗干扰措施;系统构成和设备布置时,设备间没有足够的间距;布置不合理等形成潜在的、无意识的启动、失控等。
b)安装和试运行(包括通道、照明和噪声)——由于机器人系统及外围设备和安全装置安装不到位,或安装不牢固,或未安装过渡阶段的临时防护装置,形成试运行期间运动的随意性,造成对调试和示教人员的伤害;通道太窄,照明达不到要求,使人员遇见紧急事故时,不能安全迅速撤离,而对人员造成伤害。
c)功能测试——机器人系统和外围设备包括安全器件及防护装置,在安装到位和可靠后,要进行各项功能的测试,但由于人员的误操作,或未及时检测各项安全及防护功能而使设备及系统在工作时造成故障和失效,从而对操作、编程和维修人员造成伤害。
d)应用和使用——未按制造厂商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应用和使用,而造成对人员或设备的损伤。
e)编程和程序验证——当要求示教人员和程序验证人员在安全防护空间内进行工作时,要按照制造厂商的操作说明书的步骤进行。但由于示教或验证人员的疏忽而造成误动作、误操作,或安全防护空间内进入其他人员时,启动机器人运动而引起对人员的伤害,或按规定应采用低速示教,由于疏忽而采用高速造成对人员的伤害等,特别是系统中具有多台机器人时,在安全防护区内有数人进行示教和程序校验而造成对其他设备和人员伤害的危险。
f)组装(包括工件搬运、夹持和切削加工)——是应用和使用中产生危险的一种潜在因 素,一般是由误操作或由工人与机器人系统相互干涉、人为差错造成的对设备和人员的伤害。如人工上、下料与机器人作业节拍不协调等。
g)故障查找和维护——在查找故障和维修时,未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而产生对设备和 人员的伤害。
h)安全操作规程——规程内容不齐全,条款不具体,未规定对各类人员的培训等而引起潜在的危险。
3.2.8 机器人系统或辅助部件的移动、搬运或更换而产生的潜在的危险
由于机器人用途的变更或作业对象的变换,或机器人系统及其外围设备产生故障,经过修复、更换部件而使整个系统或部件重新设置、连接、安装等形成的对设备和人员伤害的潜在危险。
3.3 风险评价
由于机器人规格、尺寸、性能和功能的不同,其用途亦各异,其危险的种类和程度亦不同,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评价机器人及其系统在安装、编程、操作、使用、故障查找和维护时的风险。经过评价后,采取适宜的安全对策,避免和降低风险,达到尽可能的消除危险和选择适当安全措施。
3.3.1 评价风险的要求
a)风险评价应由机器人及其系统的开发者或用户在系统设计初期进行。
b)当系统安装和构建完成后,再完成最后的全面的风险评价并保留文件。
c)风险评价的步骤:
1)确定系统的作业任务和识别各种潜在的危险(假定没有安装安全防护装置);
2)进行风险判断;
3)确定降低风险和选择安全防护类型;
4)在安装了安全防护装置后,确定风险是否降低到可接受的等级。
3.3.2 风险要素
风险与特殊情况或技术过程开发中所考虑的危险有关,它是该危险可能伤害的严重度和伤害出现的概率及避免或限制伤害的可能性的函数(参见gb/t 16856-1997的7.1)。
a)严重度——可能伤害的程度,用符号s1和s2表示。
损伤的严重度是指对人的伤害:
——轻度损伤(s1):通常是可恢复的;
——严重损伤(s2):通常不可恢复,包括死亡。
在确定s1和s2时,应根据事故的通常后果和正常治愈的过程做出决定,例如撞伤和(或)划伤而并无并发症可划作s1,而断肢或死亡将划作s2。
b)伤害出现的概率,用暴露于危险区域中人的频次和(或)时间来评估,用符号e1和e2来表示:
——频繁暴露(e2):如一个人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为了上、下工件须经常到达机器人的危险区域,或连续地暴露于危险区域中。
c)避开危险的可能性,用符号a1、a2来表示。应考虑下述因素:
——危险事件出现时速度的高低,如机器人的运动速度是处于低速还是高速;
——各类人员逃避危险的可能性(如人员反应的灵敏性,足够的间距或通道);
——有无操作的实践经验和知识以及安全的实际经验。
出现危险状态时如有避开事故的机会或能明显地减小其影响则宜选a1,如果几乎无避开危险的机会应选a2。
表1 危险的严重度、暴露、避免的类别表
3.4 确定风险降低索引号
对每种作业任务,由表1得到危险的严重度、暴露和避免等判据的综合情况,再从表2交叉得到风险降低的索引号。表2是假定没有安装安全防护装置的。
表2 安全防护装置选择前风险降低的判定阵列
3.5 安全防护装置的选择
由表2确定风险降低的索引号,再从表3确定安全防护装置性能和安全控制系统性能的最低要求。
表3 安全防护装置性能选择阵列表
3.5.1 索引号r4
本类型为最低的安全防护性能,应通过行政管理手段,包括音响/视觉的警示措施和培训来降低风险。
3.5.2 索引号r3
安全防护至少应依靠非联锁的隔栏、与危险源之间的间距、安全规程、人员保护设备来降低风险,并采用索引号r4的措施进行安全防护。
3.5.3 索引号r2
安全防护应通过防止危险进入或切断危险的措施来达到,并采用r3和r4条款的安全防护来降低风险。
3.5.4 索引号r1
风险的降低应通过危险的消除或确实不会产生相当的或更大的危险的置换来完成。当不可能消除危险或置换时,应采用r2的所有条款内容和用r3及r4条款的安全防护来降低风险。
3.5.5 简单的安全控制系统性能
应采用单通道电路设计和构成简单的安全控制系统,并且是可编程的。
注:这种典型电路仅宜用于发信号和报警。
3.5.6 单通道安全控制系统性能
单通道安全控制系统应以硬件为基础,或采用用以制约机器人运行而形成限定空间的限位装置,如:机械挡块、极限开关、光幕、激光扫描器件等。这些部件应经过验证是安全的,且遵照制造商的建议使用的。采用的电路设计应被证实是安全的(如单通道的电气一机械的反向制动装置在断路状态时能发出信号进行停止)。
3.5.7 具有监控功能的单通道安全系统性能
具有监控功能的单通道安全控制系统应包括3.5.6的要求,应经过验证是安全的,并应在适当的时间间隔后,进行检查(如果可能,宜自动查明故障)。
a)在机器人及其系统启动时和在操作中每种状态变化时,能进行安全功能的检查。
b)检查时若未探测出故障则允许操作进行;若探测出有故障存在应生成一个停止信号;若运动停止后仍有危险,则应发出警告。
c)检查时不会引起新的危险状态产生。
d)故障跟踪探测直到故障清除,应一直保持在安全状态。
3.5.8 控制可靠的安全控制系统的性能
控制可靠的安全控制系统应设计和构建成在任何单个器件发生故障时不妨碍机器人停止运动。
这种安全控制系统应以硬件构成,或在此基础上使用软件及基于固件的控制器,且包括在该系统等级上的自动监控装置。
a)若检测到故障,则监控装置能生成一个停止信号;若运动停止后仍存在危险,则应给出个警告。
b)在跟踪检测故障直到故障清除,应一直保持在安全状态。
c)当发生非偶然的失效时,应考虑到类似的失效模式。
d)在失效时,宜检测单个的故障。若不能实施,则应在对安全功能发下个指令时检测“失效”。
e)这种安全控制电路应与正常的程序控制电路分开。
3.6 验证
一旦按照表3的要求选择和安装了安全防护装置,则必须按照3.2和3.3的内容再一次重复进行,以确保被识别的每种危险已经被防止,而残余的风险是可容许的。再次对每个任务用表1评价能否避开、暴露的情况和损伤的严重度,然后用表4确定风险降低的索引号。当得到的索引号是r3和r4时,说明采取的安全防护装置是适宜的。若得到的风险降低的索引号不是r3或r4时,则应选择附加的安全防护装置来控制残余的风险,使风险降低的索引号达到r3和r4。
表4 安装了安全防护装置的安全防护选择验证表 基本设计要求
4.1 安全失效
4.1.1
安全失效是指当机器人及其系统在实际应用时,元器件或某个部件发生不可预见的失效。但在设计、构造和使用时则应预先考虑到这种情况的发生,不使其安全功能受到影响,若某一项功能受到影响暂停时,则整个系统仍然处于安全状态,且应提供一种能确保安全(如锁住)的工作方式选择器件或措施以防止自行启动。安全功能是由输入信号触发并通过控制系统有关安全部件处理的,能使机器人及其系统达到安全状态的功能。机器人及其系统的安全功能至少应包括:
a)限制运动范围的功能;
b)紧急停机和安全停机的功能;
c)慢速运动——机器人运动速度低于250 mm/s;
d)安全防护装置的联锁功能。
4.1.2
在进行机器人控制系统功能设计时,亦应考虑到安全失效的情况。控制功能的基本要求应符合gb/t 5226.1-2002的9.2的规定。这里的功能包括起动功能、停止功能、工作方式选择功能、安全防护装置功能一项或几项暂停操作功能等,具体要求将在后面章节中叙述。
4.2 电气设备
机器人及其系统中的电气设备的选择应符合其预定的用途,选用的元器件、部件及设备则应符合产品标准。
4.3 电源
电源和接地(保护接地)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一般,在常规电源条件下,机器人及其系统的电气控制装置应设计成能在满载或无载时正常运行。
4.4 电源隔离
电源隔离是在机器人系统和电源之间安装隔离(切断)装置,它应安装在对操作人员无伤害之处。隔离装置应具有断路或开路功能。当需要时,该装置将切断机器人系统电气控制的电源,当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源隔离装置时,应采取联锁保护措施。
当电源隔离器件采用gb 14048的开关隔离器件切断开关或断路器时,其基本技术要求可参见gb/t5226.1-2002的5.3.3。
机器人设计和制造
在设计和制造机器人时应从人类工效学、机械、控制系统、手把手示教编程、应急运动、动力源、储能、干扰、操作状态、选择装置等方面进行安全防护的设计,使机器人在应用时,有一个良好的安全基础。
5.1 人类工效学原则
a)机器人各部件的设计应考虑操作和维修人员的身材、姿势、体力和动作特征,以避免在使用和维修机器人时产生紧张状态和运动。例如:示教盒的大小、键盘布置和重量应使编程人员在编程时不会产生握不住和误操作的状况;人工引导机器人示教时,牵引力不能大于中等操作人员的手动拉力或压力;各部件的连接或固定件应设计得使人的手或工具能接近紧固零件。
b)人机接口的设计和布局应易于操作,如操作和编程装置,手持式控制装置、控制板、计算机终端及应用程序的媒体驱动装置的位置,应处于操作者在正常工作位置上易够得着的范围内。意外操作的可能性应减至最小,且操作者进行操作时不会处于危险位置上。
c)应给出能清晰指示机器人工作方式及非编程原因而使机器人停止运动的相应信息。
5.2 机械部分设计的安全要求
设计机器人机械部分时,除需按照常规机械设计考虑机械结构及其零部件应能满足机器人所需的运动功能、性能要求、强度、刚度、各种相应尺寸及外形外,还应考虑在设计中消除由机器人运动部件所产生的危险。若不可能在机械部分设计时清除这种危险,则应进行安全防护的设计及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5.2.1 机器人运动范围的限定
机器人的运动范围是机器人的一项性能指标。它是由机器人操作机构的结构、传动和尺寸来决定的。但机器人的作业对象不同,所需的工作空间也不同。为了限定机器人各轴的运动,要采用各种限止机器人运动范围的方式,如机械方式、电气控制方式、软件编程方式等,但必须同时采取安全预防措施。
a)采用机械式限位装置,如可调整的机械挡块及缓冲装置。要求在设计时能考虑到在机器人具有额定负载和最大速度运动时,该装置能使机器人停止在已调整好的位置上,且用紧固件可靠地固定在该位置上。
b)非机械式限位装置。当设计、构造和安装后能达到与机械停止装置同等的安全水平时,可采取非机械式限位装置。非机械式限位装置包括用电动、气动、液压的限位装置、限位开关、光幕、激光扫描器件等。在安装后要进行测试,测试时必须以设计确定的最大的预期负载和最大速度进行运动,并能停止在预期的位置上。非机械式限位装置的电路必须是可靠的,测试方法和结论必须写在文件中。
5.2.2 防护罩和外壳
机器人中构成危险因素的电气、液压等部件应具有固定的防护罩和外壳,且在正常运行期间不能打开;当需要打开防护罩和外壳时,应采用工具才能卸下或打开。
5.2.3 运输考虑
在设计机器人时,应考虑吊装和运输的需要。设计吊装用的挂钩、吊环螺钉、螺钉孔和抓手等,必须能承受整个机器人的重量。机器人吊装时,运动部件应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定位,不使其在吊装和运输过程中产生意外的运动,造成危害。包装运输时,应按包装标准进行包装,并在包装箱外打上所需标记。
5.2.4 安装的预防措施
此处的安装是指机器人安装用的零、部件。设计机器人的安装底座时,应能使机器人牢固地安装在所需位置上,并且在预计的各种操作运行条件下,机器人能安全、稳定地运行。
5.3 控制系统设计的安全要求
5.3.1 面板的布置
为防止出现偶然的或意外的操作,控制系统面板上选用的控制器件,应能承受规定的使用应力,一般应具有ip54的最低防护等级。所设计的安装位置应使维修时易于接近,操作者在正常工作位置上易够得着操作者进行操作时不会处于危险位置,并使意外操作的可能性减至最小。
其他如按钮的颜色和标记、指示灯的使用方式和颜色及闪烁、光标按钮、具有旋动部分的控制器件(如电位器)、起动器件等的安全要求,应按照gb/t 5226.1-2002的10.2~10.6的要求执行。
5.3.2 紧急停机
紧急停机是机器人的一项重要功能,它优先于机器人其他所有功能,即它能超越其他功能撤除机器人驱动器的动力,使机器人的全部运动部件停止运动。
a)在机器人每个操作工位包括能启动机器人运动的悬吊式操作盒或示教盒处,均应有一个手动操作的急停装置。
b)急停装置的操作件应是红色的,其后面的衬托色应着黄色。按钮开关操作件外形应是掌形或蘑菇形。
c)急停装置的操作件未经手动复位前应不可能恢复,若有几个急停装置,则在所有操作件复位前电路不应恢复。手动操作急停装置的操作件的触头应能确保强制断开操作件。
d)任何机器人启动前,必须手动复位,而急停电路本身的复位不应启动机器人的任何运动。
如果急停或动力源故障引起的逻辑判别错误或存储状态丢失,则必须在存储或逻辑顺序复位后才可以开始操作。
5.3.3 安全停止
为了与外部的安全防护器件连接,每台机器人应设计有一组或多组安全停止电路。
当机器人以自动方式运行时,安全停止电路应能使机器人所有运动停止,并且能撤消机器人驱动器的动力。这种停止可以用手动实现也可以用安全控制系统电路的逻辑控制来实现。
机器人启动前,必须使驱动器的动力复位,而对驱动器施加动力不应引起机器人的任何动作。
5.3.4 电连接器
在设计机器人的电气连接器时,应考虑由于连接器的失配可能会引起机器人的危险运动,因此机器人的电气连接器应采用键入式的或具有标志或标记的接插件,使其不能互换。
若电气连接器分离或破裂可能引起机器人的危险运动,则在设计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如捆扎、配对啮合等。
5.3.5 示教盒
机器人的示教盒设计时,应满足下列安全要求。
a)示教盒的设计应满足人类工效学的原则(见5.1)。
b)在安全保护空间内使用示教盒时,应不能启动机器人以自动方式运行。当机器人处于示教盒控制下时,机器人所有运动都只能由示教盒启动。
c)由示教盒启动机器人进行示教时,工具中心点(tcp)的速度应不超过250 mm/s。
d)示教盒上具有的可供选择的大于250 mm/s的速度,如在进行任务程序校验时使用,操作人员应在安全防护空间外用键控开关谨慎地操作。当安全防护空间内有人时,应仅使用握持一运行控制装置和使能装置来启动机器人运动。
e)在示教盒上能引起机器人运动的所有按钮和其他器件,处于松开位置时,机器人的运动应处于停止状态。
f)示教盒上应设有急停器件。
5.3.6 使能装置
当使能装置作为机器人控制系统的一部分时,该使能装置应具有三个位置的开关,仅当连续握持在中心位置上才允许机器人运动或具有其他功能。放松装置的中心使能位置或按在中心使能位置旁边,应安全停止机器人的危险运动。使能装置应与安全控制系统的停止电路或其他等效的安全停止电路相连接。
可以通过设计使当安全防护空间内无人或机器人工具中心点的运动小于250 mm/s时,使能装置不起作用。
使能装置可以是示教盒的一部分,也可以单独设置。
5.4 使用移动手臂进行编程的机器人的安全措施
当机器人编程采用人工引导机器人手臂时,应采取安全预防措施,如在进行编程和进行配重时应能安全地断开电源。
5.5 应急运动的预防措施
机器人轴应急运动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例如:
a)动力断开时:
用溢流阀使系统降压;
配有配重的平衡装置,则应设置机动制动器的手动释放装置。
b)动力接通时:
采用先导控制阀或部件的手动控制设备;
启动反向运动去控制设备。
5.6 动力源
设计机器人时,应考虑动力源动力的丧失、恢复和变化时不会引起机器人危险运动。
应满足gb/t 5226.1-2002的4.3对电源的要求;提供欠压保护器件使其在预定的电压值下应确保进行适当的保护,但应防止欠压保护器件复原后,不能自行重新启动。
5.7 储能
当机器人的结构中含有储能的零部件(如蓄能器、弹簧、配重或飞轮等)时,在储能器处应打上标记,同时给出控制和释放能量的方法。如自动卸荷、局部卸压,压力指示等。
5.8 干扰
在设计和构造机器人时,应综合采用屏蔽、滤波、抑制、接地等抗干扰措施,减少电磁干扰(emi)、静电放电(esd)、射频干扰(rfi)、热、光、振动等对机器人运行安全的影响。
5.9 操作状态选择装置
在设计时,所选用的装置应能保证明确的选择各种操作状态和能指示所选择的操作状态。不同操作状态的选择其本身不应引起机器人的运动或者启动机器人其他功能。
仅当操作状态选择装置可靠时(如采用键控选择),才允许通过操作状态的选择(如设定、示教、程序验证等)暂停安全防护装置的保护。在安全防护装置的保护暂停期间应防止自动操作,且机器人的运动速度应不超过250 mm/s,但某些操作要求运行速度大于250 mm/时,则应要求操作人员在安全防护空间内操作,且机器人的运动只能通过握持一运行控制装置和使能装置来启动。
机器人系统的安全防护和设计
6.1 机器人系统的设计
6.1.1 概要
在设计和布置机器人系统时,为使操作员、编程员和维修人员能得到恰当地安全防护,应按照机器人制造厂的规范进行。为确保机器人及其系统与预期的运行状态相一致,则应评价分析所有的环境条件,包括爆炸性混合物、腐蚀情况、湿度、污染、温度、电磁干扰(emi)、射频干扰(rfi)和振动等是否符合要求,否则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6.1.2 安全防护空间
安全防护空间是由机器人外围的安全防护装置(如栅栏等)所组成的空间。确定安全防护空间的大小是通过风险评价来确定超出机器人限定空间而需要增加的空间。一般应考虑当机器人在作业过程中,所有人员身体的各部分应不能接触到机器人运动部件和末端执行器或工件的运动范围(参见gb 11291-1997中的图1)。
6.1.3 机器人系统的布局
a)控制装置的机柜宜安装在安全防护空间外。这可使操作人员在安全防护空间外进行操作、启动机器人运动完成工作任务,并且在此位置上操作人员应具有开阔的视野,能观察到机器人运行情况及是否有其他人员处于安全防护空间内。若控制装置被安装在安全防护空间内时,则其位置和固定方式能满足在安全防护空间内各类人员安全性的要求(参见gb 11291-1997的7.6和第8章的要求)。
b)机器人系统的布置应避免机器人运动部件和与机器人作业无关的周围固定物体和设备(如建筑结构件、共用设施等)之间的挤压和碰撞,应保持有足够的安全间距,一般最少为0.5 m。但那些与机器人完成作业任务相关的设备和装置(如物料传送装置、工作台、相关工具台、相关机床等)则不受约束。
c)当要求由机器人系统布局来限定机器人各轴的运动范围时,应按5.2.1的要求来设计限定装置,并在使用时进行器件位置的正确调整和可靠固定。
d)在设计末端执行器时,应使其当动力源(电气、液压、气动、真空等)发生变化或动力消失时,负载不会松脱落下或发生危险(如飞出);同时,在机器人运动时由负载和末端执行器所生成的静力和动力及力矩应不超出机器人的负载能力。
e)机器人系统的布置应考虑操作人员进行手动作业时(如零件的上、下料)的安全防护。可通过传送装置、移动工作台、旋转式工作台、滑道推杆、气动和液压传送机构等过渡装置来实现,使手动上、下料的操作人员置身于安全防护空间之外。但这些自动移出或送进的装置不应产生新的危险。
6.1.4 动力断开
a)提供给机器人系统及外围设备的动力源应满足由制造商的规范以及本地区的或国家的电气构成规范要求,并按标准提出的要求进行接地。
b)在设计机器人系统时,应考虑维护和修理的需要,必须具备有能与动力源断开的技术措施。断开必须做到既可见(如运行明显中断),又能通过检查断开装置操作器的位置而确认,而且能将切断装置锁定在断开位置。切断电器电源的措施应按相应的电气安全标准。机器人系统或其他相关设备动力断开时,应不发生危险。
6.1.5 急停
机器人系统的急停电路应超越其他所有控制,使所有运动停止,并从机器人驱动器上和可能引起危险的其他能源(如外围设备中的喷漆系统、焊接电源、运动系统、加热器等)上撤除驱动动力。
a)每台机器人的操作站和其他能控制运动的场合都应设有易于迅速接近的急停装置。
b)机器人系统的急停装置应如机器人控制装置一样,其按钮开关应是掌揿式或蘑菇头式,衬底为黄色的红色按钮,且要求由人工复位。
c)重新启动机器人系统运行时,应在安全防护空间外,按规定的启动步骤进行。
d)若机器人系统中安装有两台机器人,且两台机器人的限定空间具有相互交叉的部分,则其共用的急停电路应能停止系统中两台机器人的运动。
6.1.6 远程控制
当机器人控制系统需要具有远程控制功能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由其他场所启动机器人运动而产生危险。
具有远程操作(如通过通信网络)的机器人系统,应设置一种装置(如键控开关),以确定在进行本地控制时,任何远程命令均不能引发危险产生。
6.2 安全防护装置
根据gb/t 15706.1-1995的定义,安全防护装置是安全装置和防护装置的统称。安全装置是“消除或减小风险的单一装置或与防护装置联用的装置(而不是防护装置)”。如联锁装置、使能装置、握持一运行装置、双手操纵装置、自动停机装置、限位装置等。防护装置是“通过物体障碍方式专门用于提供防护的机器部分。根据其结构,防护装置可以是壳、罩、屏、门、封闭式防护装置等”。如固定式防护装置、活动式防护装置、可调式防护装置、联锁防护装置、带防护锁的联锁防护装置及可控防护装置等。
为了减小已知的危险和保护各类工作人员的安全,在设计机器人系统时,应根据机器人系统的作业任务及各阶段操作过程的需要和风险评价的结果,选择合适的安全防护装置。所选用的安全防护装置应按制造厂的说明进行使用和安装。
6.2.1 机器人系统安全防护装置的作用
安全防护装置应能:
a)防止各操作阶段中与该操作无关的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b)中断引起危险的来源;
c)防止非预期的操作;
d)容纳或接受由于机器人系统作业过程中可能掉落或飞出的物件;
e)控制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险(如抑制噪声、遮挡激光、弧光、屏蔽辐射等)。
6.2.2 机器人系统的安全防护装置
机器人系统的安全防护可采用一种或多种安全防护装置,如:
a)固定式或联锁式防护装置;
b)双手控制装置、使能装置、握持一运行装置、自动停机装置、限位装置等;
c)现场传感安全防护装置(pssd),如安全光幕或光屏、安全垫系统、区域扫描安全系统、单路或多路光束等。
6.2.3固定式防护装置
固定式防护装置应:
a)通过紧固件(如螺钉、螺栓、螺母等)或通过焊接将防护装置永久固定在所需的地方;
b)其结构能经受预定的操作力和环境产生的作用力,即应考虑结构的强度与刚度;
c)其构造应不增加任何附加危险(如应尽量减少锐边、尖角、凸起等);
d)不使用工具就不能移开固定部件;
e)隔板或栅栏底部离走道地面不大于0.3 m,高度应不低于1.5 m。
除通过与通道相连的连锁门或现场传感装置区域外,应能防止由别处进入安全防护空间。
注:在物料搬运机器人系统周围安装的隔板或栅栏应有足够的高度以防止任何物件由于 末端夹持器松脱而飞出隔板或栅栏。
6.2.4 联锁式防护装置
a)在机器人系统中采用联锁式防护装置时,应考虑下述原则:
1)防护装置关闭前,联锁能防止机器人系统自动操作,但防护装置的关闭应不能使机器人进入自动操作方式,而启动机器人进入自动操作应在控制板上谨慎地进行。
2)在伤害的风险消除前,具有防护锁定的联锁防护装置处于关闭和锁定状态;或当机器人系统正在工作时,防护装置被打开应给出停止或急停的指令。联锁装置起作用时,若不产生其他危险,则应能从停止位置重新启动机器人运行。
中断动力源可消除进入安全防护区之前的危险,但如动力源中断不能立即消除危险,则联锁系统中应含有防护装置的锁定和/或制动系统。
在进出安全防护空间的联锁门处,应考虑设有防止无意识关闭联锁门的结构或装置(如采用两组以上触点,具有磁性编码的磁性开关等)。应确保所安装的联锁装置的动作在避免了一种危险(如停止了机器人的危险运动)时,不会引起另外的危险发生(如使危险物质进入工作区)。
b)特殊用途中联锁系统的选择应考虑到风险评价(见3.3)。
c)在设计联锁系统时,亦应考虑安全失效的情况,即万一某个联锁器件发生不可预见的失效时,安全功能应不受影响。若万一受影响,则机器人系统仍应保持在安全状态。
6.2.5 现场传感装置
在机器人系统的安全防护中经常使用现场传感装置,在设计时应遵循下述原则:
a)现场传感装置的设计和布局应能使传感装置未起作用前人员不能进入且身体各部位不能伸到限定空间内。为了防止人员从现场传感装置旁边绕过进入危险区,要求将现场传感装置与隔栏一起使用。
b)在设计和选择现场传感装置时,应考虑到其作用不受系统所处的任何环境条件(如湿度、温度、噪声、光照等)的影响。
c)当现场传感装置已起作用时,只要不产生其他的危险,可将机器人系统从停止状态重新启动到运行状态。
d)在恢复机器人运动时,应要求撤除传感区域的阻断,此时不应使机器人系统重新启动自动操作。
e)应具有指示现场传感装置正在运行的指示灯,其安装位置应易于观察。可以集成在现场传感装置中,也可以是机器人控制接口的一部分。
6.3 警示方式
在机器人系统中,为了引起人们注意潜在危险的存在,应采取警示措施。警示措施包括栅栏或信号器件。它们是被用于识别通过上述安全防护装置没有阻止的残留风险,但警示措施不应是前面所述安全防护装置的替代品。
6.3.1 警示栅栏
为了防止人员意外进入机器人限定空间,应设置警示栅栏。
6.3.2 警示信号
为了给接近或处于危险中的人员提供可识别的视听信号,应设置和安装信号警示装置。在安全防护空间内采用可见的光信号来警告危险时,应有足够多的器件以便人们在接近安全防护空间时能看到光信号。
音响报警装置则应具有比环境噪声分贝级别更高的独特的警示声音。
6.4 安全生产规程
应该考虑到机器人系统寿命中的某些阶段(例如调试阶段、生产过程转换阶段、清理阶段、维护阶段),设计出完全适用的安全防护装置去防止各种危险是不可能的,且那些安全防护装置亦可以被暂停。在这种状态下,应该采用相应的安全生产规程。
6.5 安全防护装置的复位
重建联锁门或现场传感装置区域时,其本身应不能重新启动机器人的自动操作。应要求在安全防护空间仔细地动作来重新启动机器人系统。重新启动装置的安装位置,应在安全防护空间内的人员不能够到的地方,且能观察到安全防护空间。
使用和维护
机器人系统安全防护装置经过设计、构建、安装和试运行后,在使用时(如示教编程、程序验证、自动操作、故障查找和维护)亦应满足安全要求。用户在使用和维护期间,应对机器人系统每一操作者提供安全防护的措施,以保证他们不受伤害。
7.1 编程
进行编程时应尽可能在安全防护空间外来进行。当示教人员必须进入安全防护空间内进行编程时,则应采用下述附加的安全防护措施,并通过5.9中的操作状态选择要求暂停安全防护装置(如连锁门、现场传感装置)的保护功效。
7.1.1 编程前
a)用户必须确保示教人员按照培训要求进行培训,并在实际的机器人系统中的机器人上进行训练和熟悉包括所有安全防护措施在内的所推荐的编程步骤。
b)示教人员应目检机器人系统和安全防护空间,确保不存在产生危险的外界条件。示教盒的运动控制和急停控制应进行功能测试,以保证正常操作。示教操作开始前,应排除故障和失效。编程时,应关断机器人驱动器不需要的动力(必需的平衡装置应保持有效)。
c)示教人员进入安全防护空间前,所有的安全防护装置应确保在位,且在预期的示教方式下能起作用。进入安全防护空间前,应要求示教人员进行编程操作,但应不能进行自动操作。
7.1.2 编程中
a)示教期间仅允许示教编程人员在防护空间内。
b)示教人员应具有和使用有单独控制机器人运动功能的示教盒。
c)示教期间,机器人运动只能受示教装置控制。机器人不应响应来自其他地方的遥控命令。
d)示教人员应具有单独控制在安全防护空间内的其他设备运动控制权,且这些设备的控制应与机器人的控制分开。
e)若在安全防护空间内有多台机器人,而栅栏的连锁门开着或现场传感装置失去作用时,所有的机器人都应禁止进行自动操作。
f)机器人系统中所有急停装置都应保持有效。
g)示教时,机器人的运动速度应低于250 mm/s,具体的速度选择应考虑万一发生危险,示教人员有足够的时间脱离危险或停止机器人的运动。
7.1.3 返回自动操作
在启动机器人系统进行自动操作前,示教人员应将暂停使用的安全防护装置功效恢复。
7.2 编程数据
应保留任务程序和维修程序的记录。
程序数据不使用时,应储存在可传送的媒体(如纸、磁盘等)中,并存放在合适的保护环境中。
7.3 自动操作
仅在满足下列要求时,才能启动机器人进行自动操作:
a)预期的安全防护装置都在位,并且能起作用;
b)在安全防护空间内没有人;
c)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7.4 程序验证(程序校验)
程序验证是确认机器人的编程路径及处理性能与应用时所期望的路径和处理性能是否一致的方法。验证可以是程序路径的全部或一段。程序验证的人员应尽可能在安全防护空间外执行。当人员必须在安全防护空间内完成程序验证时,应满足以下条件:
a)程序验证必须在机器人运动速度低于250mm/s时进行,除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仅使用握持一运行装置或使能装置外,还应满足7.1编程时的安全防护要求。
b)当要求在机器人的运行速度超过250mm/s时,校验人员在安全防护空间内检查已编程的作业任务和与其他设备相互配合关系,应采用以下的安全防护要求:
2)安全防护空间内的工作人员应使用使能装置或与其安全级别等效的其他装置;
3)应建立安全工作步骤以使在安全防护空间内的人员的危险减至最小。
7.5 故障查找
故障查找应在安全防护空间外进行。当不能实行,且机器人系统设计时已考虑到需要在安全防护空间内进行故障查找,则应采用下列的安全要求:
a)担负故障查找的人员要经过特别的核准和对这种工作进行过培训;
b)进入安全防护空间内的人员应使用使能装置使机器人运动;
c)制定安全操作规程,使安全防护空间内的人员对危险的暴露降至最低。
7.6 维护
为了确保机器人或机器人系统连续安全运行,应制定检查和维护的程序,而检查和维护程序的制定应考虑制造商的建议。
7.6.1 为避免机器人系统的维修人员受到危险的伤害,应按照制造商的说明书对其进行安全防护和进行安全培训。
7.6.2 尽可能使维修人员在安全防护空间外进行作业,如将机器人臂放置于某一预定的位置。
当必须在安全防护空间内完成维护任务时,应根据风险评价来考虑选择下面所述的安全防护措施。
7.6.2.1 应使用切断动力源的步骤关断机器人系统并释放或阻塞潜在的所积蓄的能量。
7.6.2.2 当机器人已上电,要求维修人员进入安全防护空间内进行维修时,应做到下述几点:
a)进入安全防护空间前应完成下列步骤:
1)对机器人系统进行目检,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引起误动作的条件;
2)为确保示教盒能进行正常操作,使用前应进行功能测试;
3)若发现某些故障或误动作的条件,则维修人员在进入安全防护空间之前应进行排除或修复。
b)在安全防护空间内的维修人员应拥有机器人或机器人系统的总的控制权,且:
1)机器人控制应脱离自动操作状态;
2)机器人应不能响应任何远程控制信号;
3)所有机器人系统的急停装置应保持有效。
c)启动机器人系统进入自动操作状态前,应恢复暂停作用的安全防护装置的功效。
安装、试运行和功能测试
8.1 安装
机器人系统应按制造厂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安装,并按gb/t 12644作为安装期间的补充指导。安全防护措施应通过危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后进行判定。生产前,用户应重新检查安全要求,以确保安全防护装置运行可靠。
a)所有的安全防护装置应在预定的使用条件下进行试验。其不足之处必须进行修改。
b)必须重新检查作业任务,保证安全防护不会妨碍其作业任务的完成。
c)复查安全防护装置的作用,保证其不易于失去作用或绕过安全防护装置。
8.2 试运行和功能测试
机器人或机器人系统在安装或再置位后的启动(包括首次启动)和测试中,应遵循下述条款的规定。这些规定同样适用于机器人或机器人系统中软件或硬件更换之后和影响其运行的维修之后。
8.2.1 限定空间的指定
所有的机器人或机器人系统都应安装安全防护装置。若计划中的安全防护装置在进行试运行和功能测试前尚未就位,则应在运行前采取安装限定空间的临时措施(如安装链条、轻便墙板、警示栅栏等)。
8.2.2 人员的限制
在调试和功能测试期间,安全防护装置生效前,不允许人员进入安全防护空间。
8.2.3 安全和运行检验
应按照制造厂的说明书进行机器人及其系统的试运行和功能测试,并应包括如下的准备工作:
a)通电前检查。
1)机器人已按说明书正确安装,且稳定性好。
2)电气连接正确,电源参数(如电压、频率、干扰级别等)在规定的范围内。
3)其他设施(如水、空气、燃气等)连接正确,且在规定的界限内。
4)通信连接正确。
5)外围设备和系统连接正确。
6)已安装好限定空间的限位装置。
7)已采用安全防护措施。
8)周边的环境符合规定(如照明、噪声等级、湿度、温度、大气污染等)。
b)通电后检查。
1)机器人系统控制装置的功能如启动、停机、操作方式选择(包括键控锁定开关)符合预定要求,机器人能按预定的操作系统命令进行运动。
2)机器人各轴都能在预期的限定范围内进行运动。
3)急停及安全停机电路及装置有效。
4)可与外部电源断开和隔离。
5)示教装置的功能正常。
6)安全防护装置和联锁的功能正常,其他安全防护装置(如栅栏、警示装置)就位。
7)在“慢速”时,机器人能正常运行,并具有作业能力。
8)在自动(正常)操作方式下,机器人运行正常,且具有在额定负载和要求的速度下完成预定作业的能力。
8.2.4 机器人系统重新启动步骤
机器人及其系统的软件、硬件及任务程序更换、修理或维护后,重新启动时应遵循如下步骤:
a)通电前,检查硬件的任何变化或附加物;
b)为了正常运行,对机器人系统进行功能性测试。
文件
9.1 机器人制造厂应提供的文件
机器人产品制造厂随机提供的有关文件至少应包括下列各项:
a)产品检验合格证;
b)按gb/t 12644所规定的表示机器人规范参数的表格及说明;
e)机器人进行试运行,编程、操作及重新启动安全运行步骤和试验、校验的使用说明书;
f)机器人可能发生故障的描述及进行定期维护、保养、试验和校验及预防的说明;
h)对各类人员的要求及培训的说明。
9.2 机器人系统制造厂应提供的文件
机器人系统制造厂提供的文件应包括机器人、辅助设备及安全防护装置在内整个系统的全部文件。
a)机器人制造厂提供的所有文件;
b)电气、液压、气动系统所有控制系统的功能和位置的说明;
e)系统的维护、修理步骤及说明;
f)可预见的危险状态、残留的风险及避免危险的措施等的说明;
g)建议应采用的附加保护措施(如系统的安全操作规程、培训、人员的保护装备等)的说明。
培训
使用机器人及机器人系统的用户应确保其编程、操作、维修人员参加安全培训,并获得胜任该工作的能力。培训最好是教室与操作现场相结合。
10.1 培训的目标
培训的目的是要参加培训的人员了解到下列信息:
a)安全器件的用途和它们的功能;
b)专门涉及健康和安全的规程;
c)通过机器人或机器人系统的运行而形成的各种危险;
d)与特定的机器人有关的工作任务和用途;
e)安全的基本概念。
10.2 培训的要求
a)学习适用的安全规程标准和机器人制造厂及机器人系统设计者的安全建议;
b)理解所安排的任务的明确含义;
d)识别与作业有关的危险,包括辅助设备带来的危险;
e)识别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安全防护装置的类型、安全防护装置的能力或挑选方案、所选择的器件的功能、器件的功能测试方法、所选器件的限止性以及从识别危险开始的安全操作步骤、对人员的安全防护装备等。
f)掌握保证安全防护装置和联锁装置功能正常的测试方法。
10.3 再培训的要求
当系统变更,人员变化和事故发生以后,为了确保安全操作,应对相关人员重新进行安全培训。
参 考 文 献
gb/t 16855.1-2005 机械安全 控制系统有关安全部件 第1部分:设计通则(iso 13849-1:1999,mod)
iso 10218:1992 工业机器人安全
【发布日期】20080606
【实施日期】20080801
工业机器人实训总结报告篇九
机器人学科是一个涵盖知识面很广的交叉学科。机器人是集机械、电路、程序为一体自动控制的典型代表,它含软件编程也包含有硬件开发,机器人是一个非常好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工具。现在国内外都开始重视机器人,将其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应用到教学中去。2012年,我校把机器人引进了校园。成立了“机器人课外活动小组”,并将其作为校本课程进行授课。作为学校机器人活动小组的辅导教师,在几年的机器人教学实践中,总结到一些经验,下面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机器人教学做法。
据我所知,目前可以应用到中小学机器人教学的器材主要有几家厂商在做,如国外的乐高、国内的中鸣、广茂达、纳英特等,这些厂商提供的机器人器材一般都是各种独立的模块,如红外传感器、马达、超声波传感器、伺服电机等等,这些零散的部件需要搭建起来才是一个整体。机器人的搭建是工程学的一部分,涉及的很多内容,如杠杆、齿轮配比、轮子和轮轴、梁、摩檫力、重心等。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是爱玩各种积木电玩,但是他们对上面的搭建知识一知半解。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我一开始让学生开始接触机器人的时候,先让学生搭建一些小车,或者一些他们认为很好玩的东西,然后介绍一些简单的杠杆、齿轮、摩擦力、重心的知识。从结构开始的好处还可以让他们了解各种部件的连接方法,熟悉搭建方法,这样对以后的编程控制有很大的帮助,不然到了以后的编程控制,他们会经常出错,不知道那个模块接在那个端口,程序出错后也不会调试。因为没有编程控制,学生很能快就认为所谓的机器人跟他们平时玩的四驱车、遥控车没什么两样,这时要趁热打铁了,开始教学生编程控制,让学生编程控制小车在特定的条件下停或者转弯,让学生分辩出机器人的小车跟他们以前玩四驱车、遥控车不同,让它们保持对机器人持久的好奇心和兴趣。
每堂课都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牵动,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老师只是作为课堂组织者、合作者。学生自己去研究,去观察,去发现。通过生动、直观、有趣的实际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在教学《小鹰出巢》一课时,我设计这样一个环节,当学生的机器人都能成功出巢时,我安排学生尝试前驱、后驱、左驱、右驱,看看机器人是怎样在运行,在尝试完成后,再抛出第二个探究任务,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生活中哪些机器人是前驱,哪些车是后驱,哪些车是四驱车。这样贴近实际生活,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及学习的热情,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老师对学生的每一点成功,每一点进步,每一个创意,都给予肯定,随时让学生有成功的自豪感。例如:我们每课的任务完成了,都会出现恭喜的成功,并提示你得了多少分的界面。为了让学生能想得到、做得到、实现得了,我们采用先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究,当学生感到迫切需要帮助的时候,就组织大家针对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再对自己的程序进行调试,教师适当参与,经过小组的共同努力,终于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就这样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有成就感。
第一合作学习对于后进的学生无疑是一个福音,也有助于思维敏捷,创造能力强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赢得同伴的尊重,互助互学。因此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合作小组。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自主设计、自我控制。为了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创造,老师也参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在评价任务完成的效果时,我也总会评价小组的合作学习如何,哪个小组积极发挥的团队的力量解决了难题,我会做出积极的赞赏和表扬,使学生不但认识到团队合作的力量,久而久之具备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评价可以包括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及教师评价。智能机器人的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可以从完成任务的方式和完成任务的效率上进行衡量,用最简单的方式、最快的速度完成特定的任务一般就是最佳方案。在同学互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正面的、鼓励性的评价。另外,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也应该重视人文性,对于学生的合作精神、钻研精神等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
总之,智能机器人作为一种较年轻开放性的教育平台,大的方向来讲,需要教师一直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究、反思,这其中不乏对教材提出质疑、调整、改进等,对机器人提出想法,对工作提出自己的思路。小的方向来讲还需要教师善于观察生活,从中发现问题,精心设计任务,要对学生合理引导、积极鼓励。只有这样,智能机器人进课堂才会真正给学生带来发自内心的快乐,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工业机器人实训总结报告篇十
20xx.7.16----20xx.8.20
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毕业实习是我们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重要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实习,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培养我们认识社会、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所学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能力,正确运用于生产实践的能力。
而毕业前的实习则是为实际知识和理论的结合。通过对现有产品结构、传动原理、透彻的了解现有产品的优缺点,收集大量的资料、信息,以拓宽思维、开阔眼界,让一切理论性的知识变成与实践相结合的活知识,从而可以熟悉典型工程机械的工作原理,深化课本知识再实际工作机械中的运用,弥补单一理论学习的不足。
了解常见工程机械设备作业中所起的作用,及各种机构的实现方法。对现有设备存在的优缺点及该设备或机构的构造原理有一定的认识,现场对它的应用情况等进行分析,熟悉机械的整体设计,布局,以及行走机构,工作机构,转向机构如何协调配合完成工作。本次实习主要以动手为主,其次是我和工人师傅和机械销售人员的交流,还有指导教师的指导,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甘肃桂柳柳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8月18日,总部设在广西,位于兰州市南滨河路西段大滩村256号。是柳工机械设备甘肃的总代理,公司主营工程机械整机销售、配件供应、维修服务、设备租赁和技术咨询等业务,是专业工程机械代理、服务商。主要经销广西柳工装载机、压力机、平地机。型号有clg856、clg855n、zl50cn、clg836、clg816。还供柳工滑移装载机和附件、叉车。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先做人、后做事和服务第一的原则。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在公司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的业务蓬勃发展,公司拥有先进的维修、检测设备和专用工具,精湛的维修技术、规范的维修工艺、优质的服务意识,正宗的原厂备件,提供24小时全方位服务,并提供快速外出施救服务。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各相关岗位都经过了凯斯公司的专业培训。我们还拥有一批技术超群的的服务工程师,他们分别入驻在山东的各个服务驻点。无论酷暑严寒还是山高路远,只要拨打我们公司的服务电话,我们的工程师会立刻赶去机械现场为机械排除故障,使机械很快的恢复工作以减少客户的损失。公司的每个服务工程师都配备一辆服务车和一套机械的专用工具以便在对机械维修、保养时的使用。
1、在为期一个月的装载机方面的知识培训,初步了柳工工程机械的方方面面。
2、通过上车实践,了解仪表数据,检查相应故障和问题,记录数据,以便公司检查和上报。
3、通过跟随服务工程师外出服务维修,与客户接触了解,熟悉相应流程学习相关维修知识。
4、熟悉配件的更换步骤,加强动手能力。
5、了解配件价格,质量和实用时长以便客户询问。
6、通过对各种工况的熟悉,为客户提供良好的配件更换周期。
7、熟悉工作流程,到达工地对客户的车辆进行系统的检查。
8、更换配件时进行新旧件对比,拍照进行存档,以备以后查询配件和故障。
9、了解哪些属于保内索赔件,哪些属于易损件概不索赔。
10、检查完毕后进行整车的拍照,记录,与司机合影,客户签字确认服务人员到达并进行良好的维修服务。
11、回到公司进行维修总结,以报告的形式上交,加深记忆,更好的进行维修服务。
虽然我们在这家公司实习的时间很短,但是我们在这家公司去学到了很多我们想学习到的知识,使我们对工程机械行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我知道自己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很少,还有很多是我们不知道的。在实习期间我们认真和师傅们学习工程机械方面的知识,积极动手,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认真了解是机车的构造。完成了工程机械拆装的目的,达到了我们实习的要求,我们在企业里,了解到很多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体制。使我们不紧在自己的专业有了突破,也在学习到许多关于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通过这次实习,为我以后的工作道路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工程机械实习不仅是对课本知识的更加直观地认知更是地大机械传承的一种精神。实习是一次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机会。平时这种机会也很少,安排实习又不是那么简单。所以这样的机会就显得难能可贵。科学无止尽,作为新一代的国家建设者,我们有义务从前辈们手中接过火炬,继续向前迈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代学子要勇于承担责任,在钻探机械方面,我们要敢于面对挑战,虽然工程机械起源于我们国家,但是在这方面要落后欧美这些国家,然而我们坚信我国工程机械的复兴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只要我们大家不断的努力刻苦学习,终能将中国的工程机械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