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设计(优质15篇)

时间:2025-01-26 作者:温柔雨

高中教案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高中教案参考书目,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设计(优质15篇)篇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刻认识到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教学难点: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电影城里话电影。

(以长春电影城为话题,播放视频《变形金刚4》,轻松、自然地导入新课,同时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交代清楚。)。

众所周知,长春又叫做“电影之城”,因为长春有一个的文化标志,那就是“长影”,作为影城的孩子,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聊聊电影吗?好,那我们这节课就以电影为主题来学习新课,学习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感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板书)。

教师: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完成了自主学习的内容,大家对教材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了。那么我们就回到电影这个话题上来,大家平时看美国电影吗?都看过哪些美国电影?看来同学们平时还是很关注电影的。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播放一小段电影视频,同学们在观看之后要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感受。教师:这是哪一部电影?

教师: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是视觉上的震撼,那同学们在观看欣赏之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美国能够制作出“变形金刚”的传奇故事呢?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一,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以长春电影城为话题,播放视频《变形金刚4》,轻松、自然地导入新课,同时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交代清楚。)。

众所周知,长春又叫做“电影之城”,因为长春有一个的文化标志,那就是“长影”,作为影城的孩子,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聊聊电影吗?好,那我们这节课就以电影为主题来学习新课,学习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感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板书)。

教师: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完成了自主学习的内容,大家对教材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了。那么我们就回到电影这个话题上来,大家平时看美国电影吗?都看过哪些美国电影?看来同学们平时还是很关注电影的。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播放一小段电影视频,同学们在观看之后要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感受。教师:这是哪一部电影?

教师: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是视觉上的震撼,那同学们在观看欣赏之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美国能够制作出“变形金刚”的传奇故事呢?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一,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活动2【活动】合作探究(有关话题)。

学生先提建议,后播放《长影集团—双轮驱动产业升级》,让学生通过视频回答长影集团是如何实现发展的。

教师:?《变形金刚》这部电影的拍摄离不开经济上的投入,同时也离不开政治上的支持,所以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变形金刚》是一部系列电影,从第一部到第三部它接连创造了票房神话,拿变形金刚3为例,它在中国至少卷走了10亿元人民币,全球票房更是突破了十亿美元。同时,这部电影又把美国的价值观念带向全球,接下来同学们再思考:《变形金刚》系列电影的上映对美国的政治﹑经济有什么重要影响呢?同学们结合材料2,再次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

学生:

教师:也就是说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文化,同时文化也对一定的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总结一下,我们大家通过合作讨论,一致得出的结论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的关系。(板书)写完后放幻灯片,三者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同时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下面同学们把结论简单整理在导学案上。

我们说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那么文化都能促进经济发展吗?请举例回答。

学生:回答。

教师:非常好,有些问题啊,我们往往能够通过举例来论证,文化是具有两重性的,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的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落后的文化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那么经济相前发展,文化也一定随之向前发展吗?举例回答。

学生:回答。

教师:经济发达的社会,也存在一些不良的文化现象,所以我们不能说二者是同步的,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传承性。

《变行金刚》第四部即将上映,值得期待,但我们更加期待的是中国电影能够走向世界,赢得世界影迷的青睐,接下来同学们再次思考,美国电影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又存在哪些需要我们警惕的问题呢?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教师:先说说经验吧。(板书)。

生:回答。

教师:其实同学们说的这些都体现了文化与经济越来越分不开,就拿科技来说,邓小平就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文化与经济相交融。(板书)再说说我们应该警惕的问题。(板书)。

生:回答。

教师:这个问题同学们回答的比较好。某些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将自己的价值观念传播出去,这实质上是文化霸权主义。这也体现了文化与政治越来越分不开,与政治相交融。(板书)。

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是: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交融(板书),与经济相互交融体现为科学技术、劳动者素质、文化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作用明显。与政治相互交融,其实不仅体现为国际上某些某家推行文化霸权主义,还体现为国内,公民要参与政治生活,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同学们将结论简单整理在导学案上)。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教师:当前有一个热词叫做文化软实力,其实每一个国家都很重视自身文化的发展,对于我们中国来说,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梦就必须重视文化,但是目前我国文化的发展也面临着挑战,拿电影来讲,面对实力强打的好莱坞电影,你能给长影或中国电影的发展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吗?小组讨论一下吧。

教师:哪个小组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的观点。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建议)。

学生:回答。

学生:可以。

教师:所以我们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能够提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板书)好,我们进行课堂总结,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的关系,相互影响更加强调的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作用,相互交融更加强调的是文化与经济政治谁也离不开谁。本节课,我们看似在研究美国电影与长影,其实,老师是希望引领同学们去关注和思考中国电影的问题,我们看似是只学习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其实,老师更希望同学们理解文化对国家、对社会的巨大作用,进而提升增强文化软实力的自信。同学们,你们能从自身做起关注祖国文化的发展吗?非常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设计(优质15篇)篇二

1、理解母狗的形象。

2、体味诗中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感受作者对社会上被侮辱欺凌的人的真挚的爱。

3、总结本诗的艺术特点。

作者。

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诗人。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1904~19-年读小学和教会师范学校,开始写诗。19-年赴莫斯科,当过店员、印刷厂校对员,兼修一所平民大学的课程,积极参与文学活动。19-年去彼得堡,拜见诗人勃洛克、克留耶夫等,19-年初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同年应征入伍,一年后退役并结婚。

时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诗人写了《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天上的鼓手》等诗作,以抒情的方式,抒发个人对革命的感受。1919年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中心人物,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

1924至1925年诗人的创作进入高峰期,写出组诗《波斯抒情》(1924)、长诗《安娜?斯涅金娜》(1925)、诗集《苏维埃俄罗斯》(1925)等。1925年11月便因精神病住院治疗,完成自我审判式的长诗《忧郁的人》,12月26日写下绝笔诗,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自尽。

教学过程。

1.你能说说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吗?

解析:叙述了母狗生子、失子和念子的一天。

2.文中处处都能体现母狗对小狗的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吧!

分析划线词或句子的表达作用。

01.母狗整天抚爱着它们,用舌头舔遍它们的全身。

解析:表示舔的认真周到,突出了母狗的爱子之情。

02.母狗从一个个雪堆边跑过,紧紧地跟着自己的主人……。

解析:表示和主人的距离近,寸步不离,传神地表达出难以割舍的焦急之情。

03.它觉得房顶上面的月牙儿正像是它的一条小狗。

解析:月牙儿是美的,自己的小狗也是美的。把思念小狗之情寄托于月牙儿,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04.只有一颗颗金色的星星滚动在眼中,滴落在雪上。

解析:用金色的星星比作眼泪纯洁而晶莹,更加突出了思子之情的圣洁。

3.文中除了母狗,还出现了哪些形象?

解析:还有主人和人们。

4.主人和人们对母狗的态度是怎样的?

解析:主人和人们都是:残忍,冷酷无情的。如:主人板着脸,把小狗抓来,塞进了一条口袋。人们嘲弄地向它扔石头。

5.小结。

写母狗的遭遇和悲痛,写人们的冷酷和残暴,实际上是写社会上人与人的对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诗人表现出对母狗的真挚的爱,也寄托了对社会上被侮辱欺凌的人的真挚的爱。

总结。

诗的艺术特点。

(1)诗人善用对比,使对立的形象更加鲜明。

(2)笔触细腻的刻画了母狗的形象。

(3)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母狗对小狗的爱和母狗内心的凄凉。

(4)巧妙插入两处景物描写,以哀景衬托哀情,把母狗的悲痛描写得十分凄美。

练习。

1.第一二节写母狗得子之喜,联系起来看,两个表时间的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解析:“早晨”“和黄昏”两个词语,突出母狗舔小狗的时间之长,充分表达母狗的爱子之情。

2.结合语境说说“踉跄”一词表达了母狗怎样的心情。

解析:表达了母狗失去狗崽的极度悲痛之情。

3.母狗望着高空,发出悲鸣时,月牙儿有怎样的表现?

解析:细细的月牙儿“溜过天顶,偷偷躲进田野和丘陵”。

4.月牙儿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设计(优质15篇)篇三

一、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存下面的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计24分。

a.使丰富的资源更好地为市场经济服务。

b.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更多的产品。

c.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

d.使资源集中到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中去。

a.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b.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c.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d.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

a.政府不再管理价格b.价格由价值决定。

c.价格完全由市场调节d.价格的变化要反映价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

a.商品的价值才能决定价格b.居民的消费结构才能改善。

c.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d.国内物价总水平才能保持稳定。

a.禁止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b.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

c.建立起市场经济的失信惩戒制度d.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

a.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b.正确运用了行政手段调控经济。

c.有利于增强本地企业的竞争力d.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7.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b.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

c.充分发挥了计划的长处d.克服了市场的弊端。

a.促进经济增长的行政手段b.确保经济稳定的措施。

c.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条件d.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a.我国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b.我国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c.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

d.我国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

a.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引导经济活动b.国家通过行政机构加强经济管理。

c.国家通过经济立法规范经营行为d.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

a.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直接干预。

b.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是稳定物价。

c.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体系。

d.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

a.不能用行政手段调控经济活动。

b.政府要多为企业提供服务,少监督、少管理。

c.要把市场的作用和宏观调控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d.要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二、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空格内。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a.使消费者利益受到损害b.违背了市场交易的自愿规则。

c.不利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d.有利于行业的发展壮大。

a.禁止资源的使用,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

b.继承传统的发展理念和模式。

c.规范生产、服务、消费的行为。

d.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协调统筹、依法管理。

a.是使用行政手段对资源进行配置b.其依据是价值决定价格。

c.其依据是价格影响供求d.是利用经济手段进行的宏观调控。

a.要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b.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c.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d.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三、简答题(9分)。

17.二十多年前,中国几乎是绝对的平均主义,而现在收入的差距已经到相当大的程度。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目前中国居民基尼系数(衡量贫富差距的指标,数值界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表明贫富差距越大)已超过零点四五的红色警戒线。打破平均主义,“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推动中国创造了经济增长奇迹。经过了二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经济“蛋糕”已经做大,进入“共富”时代的条件已经具备。“民患寡亦患不均”,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寻求艰难平衡,是已经进入“共富时代”的中国必须面对的重要命题。

(1)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强调实现“共富”?(3分)。

(2)由部分先富到共同富裕不是必然的,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实现共同富裕。你认为我国有哪些条件能够保证实现共同富裕?(6分)。

四、辨析题(11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18.背景材料:从有毒奶粉到有毒泡菜,从苏丹红一号到立顿红茶,近年来,消费者遭遇的食品安全事件已不胜枚举。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监测结果,水果、大米、婴幼儿配方乳粉、水产品、饮料、蔬菜、鲜肉、发酵性豆制品、膨化食品、葡萄酒等10种关乎百姓日常生活的食品,不合格率已接近10%。频频曝光的劣质食品案件,关系到十几亿人的基本生活大计,千万不可小视。

辨题:市场机制正常发展,必须加强诚信教育。加强诚信教育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五、论述题(16分)。

19.材料一:2006年上半年,全国31个省份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两位数,其中,23个省份增速在12%以上。同期,全国有7个省份投资增幅超过40%,其中有2个省份超过50%。

材料二:2006年5月底,建设部等九部门出台的《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提出,对个人购买住房后销售的开征营业税;8月初,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紧急发布《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对总投资1亿元及以上的新开工项目逐项进行清理;7月5日和8月15日,央行两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市场预计冻结资金约3000亿元;8月19日,央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运用有关经济生活知识,对材料二反映的现象进行分析。(12分)。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设计(优质15篇)篇四

一、教学目标:

1、识记消费的不同类型,消费结构的含义以及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2、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最主要的是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理解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以及租赁消费时商品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恩格尔系数的变化的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情景导入:

学生活动:就日常生活的体验得出相应的回应,例如:买文具、食堂吃饭、买零食、买衣服、电话费等日常消费活动。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丰富多彩的消费活动,其中主要集中于学生可能并有实际经验的消费内容。

所以我们这节课就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消费的类型相关讨论。

(二)情景分析:

探究活动一:如何安排生活费?

学生活动:互相安排并讨论各自的消费活动或消费内容,发现其中的区别。

(1)收入。

教师活动:设问解疑。

同学们是否发现各自的消费有什么不同?而造成这个区别的原因在此主要是什么?

教师讲解:收入是消费的前提与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当前收入直接影响消费,预期消费则影响消费信心,当预期消费乐观时,消费信心就强;预期消费较低时,消费信心就弱。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物价水平。

教师活动:影响消费的因素除了收入水平还有没有其他了呢?

学生活动:就材料进行相应的讨论,得出初步的结论,消费活动还受到物价水平的影响。

教师讲解:消费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人们在一定时期的总收入是有限的,如果消费品价格上涨,会引起购买力下降,因而消费需求就降低。反之,则购买力提高,消费需求就增加。因此,物价的稳定对保持人们的消费水平,安定生活和稳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稳定物价才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教师:虽然我们是用同学们的消费活动做的说明,但要明白家庭消费的影响因素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考察了总体消费状况的前提下,接着来讨论一个具体的消费案例:

探究活动二:小君的苦恼。

(1)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教师活动: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租赁消费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费方式,我们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使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变更,而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的使用权。

贷款消费是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主要用于购买大宗耐用消费品及服务。因为这些消费品超出消费者当前的支付能力,因而预支自己未来的收入,来满足当前的需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明天的钱,园今天的梦”。贷款消费的交易方式,其消费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没有完全转移。在消费者按照约定按时还贷的前提下,消费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逐渐发生转移,直至还完贷款为止,其所有权与使用权才彻底转移到消费者手里。

贷款消费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买方市场后,贷款消费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增长起来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贷款消费,通过贷款消费满足来满足当前的需要,通过生活质量。当然,在贷款消费是也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还要讲究信用,按时还贷。

学生活动:就相关情境进行讨论,做出自己的选择并给出相应的解释理由。

(2)按消费对象分,消费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教师活动:按消费对象分,消费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有形商品消费消费的是有形的商品,而劳务消费消费的是无形的服务。

万事大吉了!大家知道小君已经达到哪种消费层次了吗?

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相应问题,得出享受资料消费的结论。

(3)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教师活动: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满足较低层次的衣食住用行的需要;发展资料消费主要指满足人们发展德育、智育等方面需要的消费;享受资料消费满足人们享受的需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将逐渐增加。

探究活动三:考查自己家里的消费结构。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并讨论得出结论家庭消费的不同内容体现了不同的消费水平。

(1)消费结构。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近几年社会的消费现状,例:假日旅游、电子产品、汽车等。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面的直观感受来了解消费结构的变化。

要了解家庭消费水平先要知道一个概念就是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2)恩格尔系数。

教师活动: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用公式表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费用/各项消费总支出费用×100%。一般恩格尔系数越大,越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因此生活水平就越低,相反恩格尔系数减小,生活水平就提高,消费结构会逐步改善。恩格尔系数是消费结构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在国际上受到普遍承认和重视。

国际上甚至用它作为区分国际间消费结构层次高低的最一般标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划分穷国富国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绝对贫困国家;50%~59%的国家为勉强度日(我们称之为温饱型);在40%~49%为小康水平;在20%~39%为富裕水平;20%以下为极富裕国家。

我国这几年经济结构有了很大改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三)情景回归: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了解教学反馈。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设计(优质15篇)篇五

《氓》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看注解,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二、补充: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多为四言诗。

3、原名《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经》。被列为“五经”之一。

4、儒家奉为经典的有“四书”“五经”。

5、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

6、《诗经》的六艺。

风雅颂赋比兴。解释赋比兴。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如:“氓之嗤嗤,抱布贸丝。”

比:“以此物比彼物也。”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以桑树的'繁茂,比喻未婚男女情意浓厚;以斑鸠贪食,比喻自己的自陷情网。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情意的淡漠。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如:“以此物比彼物也。”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找哥哥。

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

注:比和兴常常连用,故称比兴手法。

三、教师初读课文,正音。

四、学生齐读,进一步熟悉课文。

五、作业:1、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梳理文章脉络。

马金龙。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设计(优质15篇)篇六

1)知识目标:

明确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知道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了解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2)能力目标: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运用事例说明关于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具体表现;增强收集相关信息、选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能多渠道将人代会的有关资料用于知识学习;锻炼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人大代表团会议讨论模拟加强辩证看待问题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人民代表大会的学习,明确我国具有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坚定热爱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信念;通过对人大代表的了解,树立权利、义务不可分割意识;通过模拟与讨论,从公民如何参与政治活动角度进一步增强学生公民意识。

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人民代表的权利与义务。

课件。

【导入】从生活出发,激趣引入。

课前准备:

教师:正确评价学生的讨论,并就第1题做出归纳:

(1)我国是个地广人多的国家,所以不可能十三亿人口一起到北京集中开会。

(2)人民当家作主是否意味着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在我国,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那就是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学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共同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但全国人大更为重要,因为它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老师:对。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在性质、地位、职能等方面与地方各级人大存在很大差别,我们一起来了解二者的具体内容。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老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6页,思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是指什么。

学生:立法权:制定法律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是我国的立法机关。省、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备案。

决定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人大会,依法决定国家和本行政区内重大事务的权力。

任免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撤职等权力。

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的权力。

老师:教材第54页的图片材料中全国人大行使了哪些职权?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阅读教材,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

学生:选举出体现了它的任免权;审议并通过《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它的监督权;审议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体现了它的立法权。

学生:大约半个月。

老师:对。那么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涉及全国的重大事务由谁来处理呢?

学生: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会行使,以便更好地发挥最高权力机关的作用。

(4)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2)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作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并负责监督实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共同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体系,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规律总结。

注意:(1)人大代表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国家权力,三者说法有差别。

(2)全国人大与地方各级人大在性质、职权、地位上的差别,把握全国人大往往有“最高”二字。

(3)同级人大产生同级其他国家机关,并不是说所有国家机关都由全国人大产生。

自主学习学生结合视频材料和阅读教材,认真思考。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过程评价。

此环节旨在让学生了解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应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保证,使他们在将来成为人大代表时,也能自觉树立忠实履职的意识。

通过以上几组问题的探讨,我们知道了人大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人大的作用发挥的怎么样,还与人大代表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全国人大代表吕华荣,一起来学习人大代表的相关知识。

二、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合作学习。

老师:人民代表大会是由谁组成的?

学生:人民代表,这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来。

老师:也就是说,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这就是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

1.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老师:那么,人民代表是怎样产生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6页“相关链接”,人大代表的产生的方式与任期。

2.人民代表的产生方式和任期。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各级人大代表任期5年。

老师:在这里应注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但在具体产生方式上,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由间接选举产生的,即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如十届全国人大的代表就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代表和港澳特别行政区的人民代表构成的。而县、乡镇两级人大代表是由直接选举的方式选举出来的,即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

3.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学生:人民代表的权利: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提案权是指人民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的权利。质询权是指人民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回答的权利。

活动:角色扮演、体味责任。

情景设置:大屏幕展示一组图片,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引出材料:

《元芳,你怎么看?》。

某校校门口每天一到放学时间就会“呼啦”出现许多流动小吃摊,看起来种类丰富,卖相诱人,学生趋之若鹜。对此小贩喜笑颜开,过路行人纷纷侧目,而附近居民则无奈摇头。

现在我们高一(6)班就是山东省代表团,在座“代表”依座次分为“山东市民代表、教育界代表、经济界代表”3个讨论小组,就“假如你是一名人大代表,你该怎么做”为议题进行小组内讨论,每组推荐出一个最佳议案,再拿到会议上进行讨论。

教师准备:

事先预设好代表的立场,以便与学生课堂的发言作对比归纳。例如:“山东市民代表”应注重从流动小摊与日常生活出行,市容市貌角度展开,“教育界代表”可从流动小摊与学校环境卫生,学生食品安全等方面客观分析,“经济界代表”则需从经济生活角度提出见解。

学生发言后,教师点评:从大家的发言来看,大家的社会责任意识都很强,相信将来大家不管是否能当选为人大代表,都能够关注国家的命运,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做一个尽责任的公民。相信未来中国政治的春天属于我们在坐的每一位同学。

老师:如果你是人大代表,你该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

学生: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老师: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人民代表依法享有、行使权利的同时,也要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

规律总结。

1.人大代表产生于人民,权力源于人民,人大代表理应忠实履行人民赋予的职责,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因此,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

2.人民代表的权利与人大的权力不能混淆。

课堂小结。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知识,通过对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组成、职权以及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等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进一步感受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是为人民服务的。

捉迷藏数字1和2教学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设计(优质15篇)篇七

一、教材分析:这一课题是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的内容。主要阐述了财政的作用,财政收入与支出的渠道及二者关系,在这一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要引导学生认识政府是如何参与社会分配的,帮助学生领悟财政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因此,学习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目的性明确,积极性高,通过半学期的学习,对于经济生活有较强的兴趣。根据这一课题的特点以及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有能力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究,感悟到财政的作用,但理解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会有一定的障碍。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财政的含义和实质,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

2.理解财政的作用,尤其是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

3.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4.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具体用途,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能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大量的事实材料为背景,设置情境,教师点拨和总结,通过“创设情境---问题设置—学生合作探究以及师生合作”的方式学习知识。

2.学习方法主要为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等。

3.教学方法主要是情境导入教学法、利用现代化手段教学法、分组竞赛法、师生对话教学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我国财政的作用和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关心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财政的作用。

(2)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

难点:财政政策。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教学导入:2011年,南昌入选“幸福感城市”三甲,你感受到了幸福吗?如果你没有感受到了,那我们今天一起来感受我们的幸福。幸福之旅从美丽的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开始。

1、创设情境。

展示图片:美丽的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多媒体播放视频(南昌投入400亿,迎接七城会)。

2、问题设置。

3、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看书和思考,教师总结导入新课:国家财政。

环节二新课教学。

多媒体展示(板书)略。

环节三新课教学。

突破重点(分三组进行抢答)。

多媒体展示:

情境一:“十一五”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图。

情境二:

为解决南昌市居民跨区看病难等问题,南昌市制定并出台了《南昌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意见》。《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每人每年150元,其中:财政补助120元。

问题设置:这体现了财政的哪方面的作用?

多媒体展示:

情境三:嫦娥二号投入9亿。

情境四:从2009年到2016年,南昌将投入274.24亿元建设地铁1号线一期和2号线一期、情境五: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国家财政投入的图片。

问题设置:

(1)这些行业有什么特点?这些工程建设能否完全靠市场解决呢?为什么?

(2)这些大型工程建设体现了财政的什么作用?

情境六:视频(通胀了)。

问题设置:这体现了财政的哪方面的作用?如何理解该作用?请举例说明。

环节四新课教学。

角色模拟:财政部长向大家介绍财政收入的含义和渠道,为增加财政收入提建议。

分组探究:从八一桥、阳明路变化说一说南昌市财政支出。

情境:比一比2011财政收入与支出。

环节五情感升华(从身边事例谈谈对财政作用的感悟)。

环节六学生进行总结,教师感悟:发挥财政的作用,我们的幸福没有终点!

环节七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一)国家财政。

1.含义。

2.本质。

3.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

(二)财政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三)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1)含义(2)渠道(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2.财政支出(1)含义(2)具体用途。

3.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1)关系(2)要求。

七、教学反思:

这一课教学导入和教学过程中的多数事例是与南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有一定的地域特色,这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力求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有机统一。我们以往的政治教学往往停留重视知识忽视技能,重视结果忽视过程,重视教书,忽视育人。这一课设计的师生齐唱“社会主义好”,注重了我们以往忽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真希望自己的每一堂课都设计地这么用心。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设计(优质15篇)篇八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此概念是历史范畴,而非永恒范畴。)。

2、货币和商品比较,货币出现得晚。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交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物物交换:商品——商品。

(2)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

一般等价物: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

(3)商品——货币——商品。

4、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6、货币的基本职能。

(1)含义:是货币本质的体现,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两种基本职能:

a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b流通手段——现实中的货币。

8、商品流通: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9、纸币发行是不是越多越好?不是。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纸币是国家规定的货币符号,如果滥发纸币,会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纸币也不是越少越好,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所需的货币量,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11、信用工具分类:

(1)信用卡: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信用卡的特点: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a分类: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

b共同点:不准流通转让。

12、外汇。

(1)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少的人民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降低——人民币升值。

13、人民币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考点:1、纸币发行是不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2、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如何应对?今年我国上调人民币币值,如何看待?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设计(优质15篇)篇九

1.知识目标。

(1)识记。

〇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〇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〇价值判断的基本含义。

〇如何正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解。

〇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〇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〇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〇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〇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运用。

〇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不同,从中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讨论分析为什么对一个人的评价要看他的贡献,而不是索取了多少;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要看他对社会、为人民贡献了多少,而不是为自己捞取了多少。

〇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原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和条件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讨论分析为什么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〇剖析生活中价值冲突的实际事例,如竞争与友情、关爱与惩罚、传统与时尚等,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当作是最高的价值标准,从而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〇列举生活事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说明为什么人的价值要在劳动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讨论分析追求个性发展和强调与社会统一之间的关系。

253。

2.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和看待社会、人生的能力,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通过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深刻理解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拥有美好生活的指路航标,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找到人生的真谛,初步具有认识和选择正确价值观的能力。

(3)通过学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原理,要求学生深刻领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性特征,做到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初步具有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

(4)通过学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认识到劳动和奉献不仅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实现方式,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人和物的价值之不同,就在于人能够创造价值,而且只有创造价值,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够实现自我,满足自我需求,劳动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认同劳动的观念,承认奉献的价值,是学习这一课后应有的重大收获。劳动和奉献着的人是幸福的,劳动和奉献着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人的一生不能只是索取,只是满足自己的小利,走不出自我的人生是狭隘的,走不出自我天地的人永远找不到人生幸福的真谛。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依靠人民群众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群众路线,对社会对群众永远怀有感激之情,努力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社会,回报他人。

(3)人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人一生下来,就具有社会性,就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他人,抛开社会和他人的纯粹的个人的奋斗是不可能的。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因此,把自己放在社会中,放在集体中,放在和他人交往的社会环境中,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成功的起点。

(4)砥砺自我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燃起蜡烛。别总是抱怨自己没有条件,别总在黑暗中孤影自怜,唉声叹气,走出自我,勇敢地站出来,敢于对命运说不,勇于向命运挑战,奋起冲击生命的制高点,同样能够与那些有条件的人一起搏击长空,铸就人生辉煌。

(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内容目标:识别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表现,说明价值判断的意义,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剖析价值冲突的实例;体验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提示与建议: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是人们行为选择的前提和基础。以校训、班徽的制。

254。

定为例,可说明价值判断在人们的行为选择中的作用。讨论:报刊媒体中关于事实陈述和观点陈述的内容。社会调查:了解不同的人对某项改革措施的不同反应,用哲学观点探讨其原因。从不同历史时期人物的言论中,探究影响其价值判断的因素。例如,竞争与友情,关爱与惩罚,传统与时尚等。讨论:选择解决某项公共问题的不同方案,应遵循的价值准则,可采取的策略与方法。讲评:一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劳动者的生活轨迹。讲演:面对人生旅途中挫折与成功、曲折与前进、机遇与挑战的选择。人生理想的实现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需要每个人去创造。撰写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小论文。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学提纲。

框题一:价值与价值观。

(1)价值的基本含义。

(2)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3)对人的价值评价。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〇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〇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框题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价值判断的基本含义。

(2)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性。

〇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〇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已。

(2)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

〇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〇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〇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255。

框题三: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体现自己的价值。

(2)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3)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〇人的生存条件由社会提供。

〇人的发展条件由社会提供。

〇人的享受条件由社会提供。

〇人的工作条件由社会提供。

〇人创造价值的条件由社会提供。

(2)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1)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2)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3)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二)结构分析及探究活动设计意图。

1.本课的逻辑结构。

根据课程标准,第十二课的内容设计为三个框。

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这一框设计了两个目。

第一目,人的价值。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价值的基本含义——人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

第二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这一框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价值,人的价值就在于人能够创造价值以及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对人的活动的重要作用,最终了解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在理解了价值与价值观的基本含义后,本课将进一步分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这一框设计了两个目。

第一目,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一目的逻辑结构是:价值判断的基本含义——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实践基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256。

准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要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当作最高的价值标准。

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框设计了三个目。

第一目,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人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创造价值——人在劳动中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努力奉献实现人生价值,拥有幸福人生。

第二目,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

第三目,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才能,提高个人素质——坚定理想信念,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

在本课中,第一框分析什么是价值和价值观,人是价值的创造者,价值观对于人具有导向作用。第二框分析论证什么是价值判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第三框论证了人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创造和实现价值,这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这三框的逻辑清晰,内容紧密联系,从剖析不同的概念到实际运用,最后落实到人的具体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2.本课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

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这一框设计了两个目。

第一目,人的价值。这一目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共有两问。

第一问要求学生思考,物的价值不同于人的价值,对一般的事物而言,其价值就在于它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人则不同。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也就是说,人能够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来满足社会和他人,并且能够从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对自我的满足。第二问让学生思考人的价值是什么?人的价值就是人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个人的活动对自己所属的社会以及他人、自己的需要的满足。

第二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这一目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列举出了人们在经济、政治、道德、科学等不同的活动中形成的不同认识。要求学生明确,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对具体事物的看法就会不同。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认识和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第二个探究活动是关于某制药企业的营销理念的问题。该企业经理正是本着为患者、为人而生产药品,而不是为利润这样一种坚定的信念,才使该企业生产的药物受消费者欢迎。可以看出,正确的价值观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了积极的、正面的引导作用。正如朱熹所说:“正其义则利自在,明其道则功自在。专去计较厉害,定未必有利,未必有功。”现实生活中这方面例子还有很多,当然也有很多反面的事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这一问题。

257。

第三个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正确的、积极的、进取的、崇高的价值观能够引领人迈向光明而美好的人生路途;而错误的、消极的、自私自利的、贪图享乐的价值观则容易让人滑向个人主义的泥潭。一个人在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时要受到自己价值观的支配和影响。如果你觉得人生在世就应该多为社会、为他人做点事情,那么你就会选择正确的、积极的生活方式;如果你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失望,总觉得世界、社会或他人都对不住你,觉得人生在世,今朝有酒今朝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那么你可能就会选择悲观失望、贪图享受的、消极的生活方式。通过这一探究活动,教师应告诉学生,选择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寻找到人生的真谛,才能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这一框中设计了两个目。

第一目,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一目中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引入元代大学者许衡的故事。第一问让学生思考“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这句话的含义。第二问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每个人的行为选择都是受其特有价值观支配的,同样,饥渴难忍的许衡之所以不去摘梨的选择,也是在其价值观念的支配下作出的选择。

第二个探究活动旨在告诉学生,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合规律、合目的的统一,而不是哪一个人的凭空设想。我党建党八十多年来所走的每一步,所制定的每一个政策都是源于对当时的具体情况和条件的深刻研究,都是随着时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都是自觉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决定了我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制定出不同的任务和目标。

第二目,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这一框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要求学生思考这首诗中农民的价值选择是什么,地主的价值选择是什么。要求教师告诉学生,在阶级社会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价值观就会不同。

第二个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对所列的几种行为选择进行分析,并要求学生讨论,如果看见一个人落水,你会选择如何去做。在这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探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人们对事物认识角度不同,对事物的评价就会不同。要求学生自觉分辨哪一种选择是正确的,哪一种是错误的。

第三个探究活动旨在说明,人们的立场不同,价值观就会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会不同。几代中国国家领导人在不同的时期,都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这说明中国共产党人的言行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最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从而保证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这一探究活动要求学生理解,只有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当作最高的价值标准,才能保证我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

第四个探究活动旨在告诉学生,当个人利益或局部利益与人民群众利益、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都应该始终坚定不移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利益的统一当作自己行为选择的标准。

258。

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框设计了三个目。

第一目,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这一目中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有两问,第一问要求学生思考,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劳动使人品尝幸福,奉献使人生获得快乐,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就应该是奉献着的人生,是以劳动为荣的人生。因此,把奋不顾身工作着的人生看成是真正的有意义的人生,为我们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第二问可以让学生探讨一下,应该怎样看待人生,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度过自己的一生。

第二个探究活动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共有两问。第一问旨在告诉学生雷锋之所以把为人民服务看作是他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就在于他愿意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人民,愿意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他把自己的生活的目的看作是让他人生活得更好,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第二问是让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一个整天想着自己、斤斤计较蝇头功利的人,一个心里没有他人,没有大众,总是走不出自我狭隘天地的人,是不可能有真正幸福可言的。

第二目,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这一目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

这一探究活动引了科学家马祖光的一段话,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人的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第一问是让学生回答“没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事也做不成”这句话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一个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基础和前提,人在创造价值时必定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个人所作的一切总是构成他人和社会成果的一部分,没有谁能够真正脱离社会,脱离他人,“个人奋斗”,“自我实现”。第二问是让学生从自己对马祖光是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思考中,引出自己所受到的启发。这就是:在马祖光的思想中,没有大家的努力,就没有他个人的成功,他把个人的成功看作是大家努力的结果,看作是党的给予的结果.马祖光的价值观就是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因此,他就会毫无保留地为社会服务,为他人谋利益,而不去斤斤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价值观正确了,他所选择的人生道路就是光明的,他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

第三目,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这一目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告诉学生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一个从未上过学的残疾女孩,凭借着自己不懈的努力,走上了北京大学的讲台,向这些健康的、学业优异的学子们讲述自己如何顽强地与病魔斗争的经历,她就是黑龙江省政协委员、省十大杰出青年,齐齐哈尔市福源心理咨询所所长司晶。

司晶是不幸的,出生仅九个月就得了小儿麻痹症。为了活下去,她接受了大大小小30多次手术,现在是靠着固定在体内脊柱上的三根钢棍支撑着身躯,可以说,每时每刻司晶都在忍受着肉体痛苦的煎熬。

因为身体的原因,司晶从来没有进过学校的大门,17岁才开始从糊在墙上的旧报纸学习认字,当她第一次读懂墙上的一小段文字时,竟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为了提高自己,她强迫自己每天写日记,为了握住那支份量小小的笔,她用脸贴在手上,给写字的手一些力量,硬是练得双手都能握笔写字了。就是凭着这种砥砺自我的精神,司晶走出家门自谋生路,开办了一家心理咨询所。有人问她:“你那么不幸,那么痛苦,却躺在那里帮助那些实际上命运很好的人,你心理平衡吗?”司晶的回答是:“因为我的生命中遗憾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我要用我的聪明才智使那些有条件享受生活的人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最终成为社会中的良性细胞,这是我目前所做的工作,也是我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

259。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正是怀着一种极强的自我完善的意识和对实现人生价值的渴望,才使司晶选择了这种方式度过自己生命的每一天。结合这个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从中感悟一种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砥砺自我的生命精神。

第二个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并说明提高个人素质与实现人生价值的关系。要求学生了解,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有助于在生命旅途上创造奇迹,实现人生的辉煌。

第三个探究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光的赞歌》这首诗的思考,感悟彭湃的生命激情和崇高的生命情怀: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为社会、为他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只有具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引,才会选择如歌的生命。让学生结合实际,畅想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让学生懂得,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通往成功与幸福的人生道路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有心怀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在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下,懂得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才能展开自己有力的翅膀,遨游在人生广阔的天空中,才能在人生旅途中既能做一个对人类、对社会、对他人有用之人,又能够从中获得最大限度的自我实现与满足。当我们年老的时候,回首往事,我们才能坦言无愧于自己的生命。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重点、难点问题分析。

1.人在劳动中创造价值。

人和事物的价值关系问题,不仅是一个具有相当大的理论难度的问题,也是一个成长中的高中学生经常在思考的问题,因而在教育教学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60。

果,都是体现和凝聚着人的主体性的人造物。且不说电脑、手机及短信、飞机、火车、食物……这些对人具有价值的物,是人们遵循客观规律创造出来的,就是空气、水、阳光等自然物,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也都打上了人类智慧、人类生产的烙印,也要通过生产劳动加工、净化,作为主体改造的对象,才能对人显示出积极的价值来。总之,价值是人创造的,是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

人不仅改造自然物,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物的价值,人还在改造人与人的关系中不断创造人生价值。因为人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的动物,人凭借着这种主体的自觉能动性,不仅把人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使自然界对象化,形成客体价值;而且在劳动中,自己把自己对象化,分出主体性自我(i)和客体性自我(me),产生人与自身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形成主体价值;同时,能动的交往又产生了人与他人的关系,即人把他人对象化,产生了人与他人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因而,在马克思的哲学中,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的人,都是互为主客体的。个人对社会的价值,就是个人作为价值客体对价值主体——社会的价值,就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也是通常所认为的“社会价值”。同时,人作为社会性动物,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社会对个人也是有价值的。能否满足每一个劳动者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程度和合理性的重要标志。社会的价值就是社会对每一个劳动者的尊重和满足,也叫做“自我价值”。

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依存、互为条件。首先,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必要基础和前提。个人只有获得自我需要的必要的满足,他才能生存和发展,成为价值的创造者,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其次,社会价值决定自我价值。人的自我价值需要通过社会价值得以实现和表现,在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在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满足这两个方面中,决定的方面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要满足需要,首先需要生产出满足需要的产品,贡献是满足的前提。社会、集体高于个人,人的社会价值大于他的自我价值,是社会进步的先决条件。同时,个人也只有在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在展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因为社会对个人的尊重、评价、满足只能通过个人的贡献才能实现。人的劳动贡献越大,人生价值就越大,他也就越会受到他人或社会的尊重和满足。

因此,人生价值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通过人的实践过程及其结果来实现和完成的。因为作为价值客体,人对他人、对社会的贡献必须通过劳动和实践来实现。人在社会实践中使自身潜在的能力发挥出来,变成创造客体价值的现实力量,人也就成为现实的主体而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所以,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它使人表现了自己的才干、能力、智慧,从而实现了自我价值,同时也使自己成为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人。

261。

神状态等。所以,青年学生要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全面提高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3.价值观的内涵与特征。

价值观就是关于价值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对人所产生的意义的一种认识、一种理解,这是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特征。每个价值观念的内容都是对某个事物或某一类事物的价值理解,例如,道德观念理解的是人际关系中的伦理价值,民主观念理解的是政治生活中的平等价值。对事物的价值有了新的理解时,新的价值观念便产生了。最近我们所倡导的环保意识就是对自然价值的重新理解。

价值观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方向性。对于任何主体来说,所谓“有价值”的东西,就是自己认同、肯定、满足自己需要的东西,是自己奋斗的目标,实现的愿望。因而,人人都有价值观。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价值观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生活决定的,这体现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作为每一个个体的人,都生活在一定社会的经济结构中,都有不同的社会地位,生活、学习和工作在社会的某一个领域中,受教育程度不同,成长的文化背景不同等。受教育程度不同决定了人们不同的知识结构,现实利益的不同导致了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因而,价值判断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因为存在的地点、条件发生了变化而产生价值观的变化。这说明,人们的价值观是与他们所处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以及他们所从事的活动紧密相关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我们的社会价值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出现了由单一到多样、由封闭到开放、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同时也引发了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有时这种冲突还是相当激烈的。因为社会转变根本上是价值观的转变,很多问题的争论实质也是价值观的争论。价值观的变化既充当了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也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引起了一定的?昆乱。这是客观的社会现象。面对这种现实,作为思想政治课必须发挥其引导学生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使其能够更好地投身于社会变革中,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在心理学中,认为价值观是一种有关什么是“值得”的看法,这种看法当然会影响人们对行为方式、手段和目的的选择。这就是价值观对人们行为选择的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一般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价值观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面对同样的客观事物,人们可能会作出比较一致的事实判断,但究竟这种客体对人具有什么样的作用,持不同价值观念的人作出的价值判断可能有很大差异。如,同时代的人对工作和金钱的态度和理解,不同时代的人对“幸福生活’’的理解等。即使对一些很具体的问题,不同价值观的人都会有不同反映。如,对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失业问题、分配不公问题,人们的看法便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其次,价值观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再次,价值观对于个人的人生道路、人生选择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能指导人们积极、健康地生活,错误的价值观只会使人误入歧途。

262。

4.人民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现实生活中人们进行价值判断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因为人们的价值观是多元的,即使正确的价值观也并不是单一的,也是多种多样的。尽管如此,我们总要认同多种价值标准中占主导地位的最高价值标准。这种最高价值标准,应该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状况和基本要求相一致,只有这样的价值观,才能够为社会最大多数人所认同、所接受,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导向作用。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判断事物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的最高标准,就是同社会发展规律的需求相一致的最广大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各种利益发生冲突时,人民利益是最高的取舍标准。

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资料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人类历史上的一切精神文明成果归根到底都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总结;人类的每一次巨大变革、社会形态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人民群众斗争的结果。因此,人民群众是价值的创造者。人民利益是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它作为整体利益,反映并代表了社会成员的个人利益。只有坚持集体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才有利于实现个人利益。我们的主导价值观就要以人民群众为根本立足点,反映和表达人民群众的利益,把人民当作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将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我们就应把献身于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和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二)相关疑难问题解答。

1.如何理解价值的含义?

作为哲学的范畴,价值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即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或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一个事物有没有价值,主要看它能不能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如果某种事物能够满足主体一定的需要,具有对人而言的某种有用性,对于主体的生存发展有积极的肯定的意义,这种事物就是有价值的;反之,如果某种事物不能满足主体的需要,甚至妨碍主体实现某种需要,对于主体具有消极的否定的意义,就会被主体认为是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即无价值的。因此,进行价值判断必然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主体的需要和满足;另一方面,是客体的属性和功能。

这是因为,一个事物的价值必须以客体具有主体所需要的那种属性和功能为基础。空气是因为能提供人呼吸所需的氧气而对人来说是有价值的,如果空气被污染,不能提供充足的氧气,甚至提供的是对人的身体有害的气体,那么这种空气就变得没有了价值。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大家都强调要注意保护空气质量,避免其遭受污染。同时,价值也离不开主体。没有主体的需要,就无所谓价值。例如,我们说垃圾是没有价值的,所以我们才总是希望尽快抛弃它。其根本的原因是它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甚至是损害我们的健康。可见,价值不是某种实体,它既离不开主体,也离不开客体;但它既不能归结为主体,也不能归结为客体。价值是在二者之间的关系中发生和形成并存在的。因而,价值关系,实际上就是意义关系、作用关系。价值的大小,归根结底就是意义的大小、作用的大小,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大小。

263。

2.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的区别是什么?

作为价值关系,人的价值和一般物的价值的区别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二者的价值构成不同。在人与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中,构成价值的双方,一方是社会的人,另一方是客观事物;而在人的价值中,构成价值双方的都是人,涉及的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2)二者满足主体需要的方式不同。物的价值是用自身因素或属性来直接满足主体的需要,如食物是用自身的可食性来直接满足主体的充饥需要,艺术品是用自身美的特性来直接满足主体的审美需要。同时,在人与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中,客观事物在满足人和社会的需要时,是无意识的、被动的。而在人的价值中,一个人在满足社会或他人的需要时,则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他是“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通过活动来取得一定的外界物”,创造出物的价值来满足主体的需要。

(3)二者的价值关系不同。在人与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中,物的价值只是单一地构成的,因为物作为客体来满足人的需要时,它自己本身并不存在任何需要,或需要的满足问题。物只能是一般的客体,它根本不能作为主体、也不因主体而存在,即客观事物只充当满足人的需要的角色;而在人的价值关系中,当人作为客体时,其主体地位并没有丧失,因为当他创造出价值来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时,他自身的需要也同时被得到满足。反之,当人作为主体时,他的客体地位也没有丧失,因为当人的自身需要被满足时,他也同样是创造出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的价值。即每一个体的人既以自己的劳动成果去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自己本身也有一定的需要,须从社会和他人那里得到满足。

(4)二者的价值地位不同。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人的价值总是通过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的。人的道德品质、人格尊严等,虽然对他人、对社会有一定的作用,但却不能用物的东西来代替,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或交换。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

3.怎样理解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自我价值”按其本来的意义,是指自我对自己本身的肯定关系,即自己满足自己的需要的关系,它表现为社会对劳动者的尊重和满足。自我价值是肯定的方面,如个人对自己生命存在的肯定,自己尊重自己,以及个人的自我完善等。恰当地认识自我价值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很重要。所谓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对于社会和他人的意义。这种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劳动、创造和贡献,就是人的社会价值的基本标志。一般地说,人的社会价值,就是作为客体的人满足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的关系。在这里,主体就是社会和他人,客体就是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的个人。个人对社会和他人做贡献,就是客体满足主体的需要。每一个正常的人都在多方面成为满足他人需要的客体,因此,个人的社会价值也是多方面的。如,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的价值,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的价值,种族延续的生命价值等。在这种相对关系中,个人作为客体,是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手段。对于个人而言,谁的人生活动符合这种关系,谁的人生价值就有意义。

264。

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所区别,但又是统一的。这是因为,个人与社会是不可分离的,任何“自我”都只能是在社会关系中存在,不可能孤立地存在着;而自我也都是有自我意识、具有自我需求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而不是无意识无需求的自然存在物。这样,自我的需求就不能只通过自我获得,而必须在自我之外的对象中、在客观事物的属性中得到。孤立的、绝对的“自我价值”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不能抽象地谈论自我,必须把“自我”看作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自我”。同、时,任何个人的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一个人不可能只有自我价值而没有社会价值,也不可能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自我价值。每一个人,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价值的人,就必须同时是一个自尊、自爱、自重的人;反之,真正的自尊、自爱、自重,必须体现在对社会和他人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做出应该作出的贡献,从而受到他人的爱戴和尊重。也就是说,人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体现在社会价值中。作为个体的人必须将自己与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比如,个人对自己的创造力和才能都有一定的评价,也期望得到社会的评价,这是每一个追求进步、争取发展的人所具有的自我意识。事实上,如果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不落实到对社会和集体做贡献之中,既无法表现,也得不到公正的评价,自我价值也就不可能实现。

四、教学方法建议。

(一)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3课时,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内容的具体展开情况调整。一般情况下,按照教材内容展开的顺序:

第l课时学习“价值与价值观”,其中,重点研究价值、人生价值、价值观及其作用;。

第3课时学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重点学习劳动、创造、奉献对于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性,使学生确立在正确处理社会关系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的观念。

(二)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内容直接涉及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思想教育性很强,要联系现实生活、强化实践环节进行教学,否则,其思想性就很难实现。因而,从教学方法看,可采取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情境导入。

从“价值观”的学习看,导人时可以用人们生活中的各种选择来说明,也可以用学生。

265。

自己的各种生活选择来说明,生活中的具体情境更能吸引学生。

从“劳动创造价值”这一观点的学习看,理论知识较难,也可以创设一些活动,让学生做,做了之后再谈感受,从体验和感受中抽象形成理论。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来说明,如学生的成长发展离不开社会等,可以通过分析具体事例使学生明白道理。

2.对比教学。

关于价值含义的解释,可以联系经济学中学过的“价值”(即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联系现实生活中具体事物的特有价值,对照哲学上的价值进行学习,使学生明确价值不是实体事物,而是关系中产生的意义。然后再对比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不同,从而说明人的价值的特殊性。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同样需要对比教学法。因为不了解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不同,就无法理解价值判断的重要性,也就不可能理解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教学中,可以列举诸多判断,引导学生分析哪些属于事实判断,哪些属于价值判断,以及各类不同的判断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关于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性问题,也可以对比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发现其内在的一致性,达到理解和认同的目的。

3讨论交流。

本课内容会引起学生很多想法,可以提出一些能够引起争论的问题,采用讨论交流的方法、辩论的方法,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再将这些观点和想法与生活联系起来,经过讨论和交流,学生能够在对比中发现正确的观点,从而认同正确的观点。

4.启发思维。

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深度。教学中可以将有关问题设计的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哲学本身就需要思辨,人生哲学问题更能够引起思辨,所以,如何设计问题则是需要重点进行研究的。

(三)探究活动操作建议。

探究活动1(教材第96页):“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是一回事吗?你是怎样认识人的价值的?”

本探究活动可以采用对比方法。如,让学生分组列出一些事物的价值,说明这些事物价值的具体表现,从而区别物的价值与人的价值的不同之处;并进而分析说明人的价值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确立对人的价值的正确认识。

探究活动2(教材第97页):“想一想,人们在上述(经济活动、政治活动、道德实践等)活动中形成的不同认识是受什么观念支配的?”

266。

不同认识,并分析在这些认识背后起作用的观念,说明价值观在人们认识中的作用。

探究活动3(教材第98页):“这位总经理所秉承的信念对他的经营产生了什么影响?”

探究活动的材料中已明确提示,即某制药厂的产品很受消费者欢迎。我们可以就此事例延伸开来,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自己生活中所了解到的其他产品或经营者的情况进行分析,先分析其取胜的多种原因,再分析其经营理念的作用。通过思考制药厂的成功与其所秉承的思想信念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从中领悟价值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具有的重要的导向作用。

探究活动4(教材第98页):“为什么正确的价值观往往同光明的未来和美好的前途联系在一起,错误的价值观则容易与平庸和苟且为伍?”

本探究活动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及现实生活中的模范人物来说明,同时也可以从一些误人歧途的人的事例来论证,以此说明不同的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有助于青年学生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探究活动5(教材第99页):“谈谈你对‘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理解。在口渴难忍的情况下,许衡为什么会作出上述选择?”

本探究活动承接上一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教学内容,着重说明价值观对人们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导向作用。可以对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具体行为进行分析,也可以结合学生中出现的一些事例,如迟到、早退或乐于助人等不同的行为现象相互评析,主要分析其产生这些行为的观念原因。让学生从中领悟到要想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

探究活动6(教材第99页):“同样是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为什么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为自己确立的目标和完成的历史任务不同?”

此探究活动可以结合学生在历史课中学到的有关知识,如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策主张、在建国初的政策主张、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政策等,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也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党的政策变化情况说明这个观点。目前,根据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迅速增长、非农产业占gdp的比重为85%,财政收入达到占gdp的20%的情况下,又提出了“反哺农业”的政策措施,这都说明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而正确的价值判断都是合规律、合目的的统一,并不是哪一个人的凭空设想。

探究活动7(教材第100页):“在这首诗中,农民的价值选择是什么?地主的价值选择是什么?为什么同时同地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选择?”

267。

的人的价值选择,从寻求其选择的多种因素中找到根本性因素,说明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最好选择不同的典型人物说明,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分析。同时也要分析说明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是完全被动地受制于社会存在,人可以能动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道路,这样有助于青年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探究活动8(教材第100页):“谈谈你对上述不同选择的认识,分析他们各自选择的得失。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此探究活动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思考面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从中领悟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因而,必须学会分辨什么是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什么是错误的判断和选择。

探究活动9(教材第101页):“为什么说‘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此探究活动主要是在上一个探究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那我们究竟以谁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为标准呢?我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是什么?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几代共产党领导人的讲话,说明共产党人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可将这些话进行具体的分析,如,人民的利益是什么?人民的立场是什么?表现在什么地方?不同时代的共产党人是如何代表人民利益的?以此为例,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对事物的判断和选择持什么样的价值标准。这里需注意,不能空泛地理解价值标准,必须放到生活中理解。如,你对事物的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否有基本的价值标准?如果有,是什么?如果仍然处于在不同的情况下价值标准不一致的情况,原因是什么?你是否有要自觉地确立一种价值标准?只有这样,才会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认同社会生活中正确的价值观。最终让学生领悟到只有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自觉维护人民的利益,才能保证我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

探究活动10(教材第102页):“当个人利益、局部利益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做?”

此探究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思考,人民是一个整体,人民内部的利益具有差异性,当人民内部不同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该如何选择?通过这种思考让学生明白在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必须首先考虑最大多数人的利益。现实生活中,个人、集体、社会利益,局部和整体利益在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必须首先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一个大前提。但是本探究活动研究的不是一致的情况,而是要研究当这些不同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如何进行价值选择。因为只有在冲突时才能体现出价值选择的重要性。从理论上看,学生都会作出正确判断,即一定会回答要顾全大局、人民利益优先等。因此,在进行探究时,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具体分析,即在发生了具体情况时,你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并探讨其原因。

探究活动11(教材第102页):“江泽民同志的这段话,为什么把奋不顾身地工作着的人生看作真正有意义的人生?为什么有些人虽然有优裕的物质生活,还是觉得不开心、不幸福,甚至认为生活没有意义?”

268。

此探究活动的意图是使学生明确劳动创造价值,也创造人生价值,因而劳动是幸福的。但就青年学生而言,由于生活阅历浅,生活内容单一,理解这段话有一定困难。因此,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必须列举具体事例进行分析说明。可以引导学生先寻找自己在生活中所进行的创造性劳动,如制作班徽、出板报等,学习中的一些创造性活动等,在此基础上,谈谈进行这些创造性劳动的感受,是否有获得过成功的愉快,是否也使别的同学感到愉快,是否增强了自身的某种能力等。明确劳动在价值实现中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确立劳动光荣的观念。

探究活动12(教材第103页):“为什么雷锋把为人民做好事看作是他最大的快乐和幸福?一个只想着自己吃好、喝好、玩好的人会幸福吗?一个没有亲情、友情和爱心的人会幸福吗?”

雷锋的事迹家喻户晓,也是学生熟知的,但是深入探讨雷锋的行为背后的理念却是以往少有的活动。因此,本探究活动不在于一般性地谈雷锋,而是要深入探究雷锋的生活理念以及这种理念是雷锋为社会所带来的效应。还可以联系自己的家人,如父母的生活体验等。从探究这些生活理念中获得对正确人生价值观的理解,领悟奉献社会、服务人民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探究活动13(教材第104页):“‘没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也做不成’这句话包含了什么道理?马祖光是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也是很难以理解的。通过理解马祖光的这句话,并对马祖光的行为及理念进行探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并理解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自身的事例和感受,让他们真正明确这一观点。如,在生活中自己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是社会提供的,都需要别人的服务,以此说明自己也应该为他人、为社会服务,领悟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他人和社会,社会所提供的各种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探究活动14(教材第105页):“她的成功之路是怎样走出来的?人生价值的实现除了具备必要的客观条件外,还需要哪些主观条件?”

这个探究活动选材很微观,也很典型。通过对这个不幸的女孩子人生之路的研究,会使学生有深刻的感受,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再找一些这样的事例,以进一步说明在人生价值实现中主观条件的重要性。还可以找一些身体健康、精神心理都健康的正常人来说明人生价值实现中的主观因素,并对这些主观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如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知识结构素质以及各种能力素质等。这种情况离学生生活近一些,更有说服力。如,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金牌得主刘翔,在他的宿舍挂着这样的铭言:“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宽度;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利用今天;你不能样样胜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和自强的精神。

269。

探究活动15(教材第106页):“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

此探究活动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要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努力发展自己多方面的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为使其具有实效性,必须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说明,还可以结合班级日常工作展开活动。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几点,也可以在全班总结一些内容,特别要说明原因和在行动上如何做。如不迟到、不早退,按时值日;学会吃苦,不怕困难,尽可能地做好需要自己做的事情;学会宽容,学会合作,在许多事情上能先考虑别人的感受,理解别人,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等。以此说明提高自身素质必须从小事做起,必须从尊重他人做起。

探究活动16(教材第106页):“艾青的《光的赞歌》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态?对你有什么启发?”

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在这诗中反映的诗人的心态不仅是积极的,重要的是这种积极心态表现在奉献精神上。无论自己的状况如何,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自己的贡献。由此可以引导学生找一些类似的名人名言,结合这些人的事迹,说明积极的生活态度、为社会的奉献精神的重要性。同时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所受到的启发,这种启发表现哪些方面、哪些事情上等,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实现人生价值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设计(优质15篇)篇十

教育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忆目标。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2、理解目标。

(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3)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4)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3、运用目标。

(3)根据19世纪中叶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

3、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三大理论成果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发展的眼光观察问题的能力,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抽象的哲学”其实并不脱离时代,真正的哲学恰恰对时代问题的“理论解答”,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使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坚实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基础,它是人类思想发展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而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

4、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学生要在实践中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培养与时俱进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重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点)。

3、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重点、难点)。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重点)。

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

【导入新课】。

德国人和中国人一同坐火车从德国的法兰克福去巴黎。途中上来一位客人,这位客人将手里端着的鱼缸放在空座上。德国人开始发问:“您能告诉我这鱼的名称吗?它在生物学上属于什么类别?它在科学上的意义又是什么?”中国人则问:“这种鱼是红烧好吃,还是清蒸更好吃一点?”这一故事体现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这一差异也折射出中西方哲学上的差异。

【讲授新课】。

【课堂探究】p15页。

a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局面为什么会出现在战国时期?

b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政治变革之间是什么关系?

【背景资料】我国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经济、政治发生巨大变革,七国争雄,天下纷扰,各种社会矛盾复杂激化(有奴隶主和奴隶的矛盾,有没落奴隶主阶级和新型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有新型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有新型地主阶级不同阶层和集团的矛盾),社会变革使文化走向民间,这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开放和不可思议的时代,特别是对于学术的发展和思想的传播而言,确实是一个黄金时代。游说之士面对震荡的社会,莫不以匡君救世为己任,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在这个时代里,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也就是说,百家思想的出现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改革的客观要求。

【探究提示】。

a百家争鸣在战国时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战国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的反映,是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产物。

b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1)哲学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p15。

【回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

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政治、经济以巨大影响。

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是对一定时代和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名言】恩格斯——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

在各种各样的哲学中,有的哲学正确而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本质,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可以称为时代精神上的精华;也有的哲学停留在表面现象或歪曲反映了时代,那只能是时代的糟粕。因而,哲学家可能是真理的发现者,也可能是谬误的制造者。

a什么是真正的哲学?(概念)。

真正的哲学是对社会生活的正确反映,是对时代精神的敏锐把握,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第一,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第二,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举例】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理论(一国两制、改革开放)。

【注意】要正确理解马克恩说的“哲学家的成长并不像雨后春笋,他们是自己时。

代、自己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最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

向去引导它。哲学不仅反映、表现时代精神,更重要的在于它塑造并引导了时代。

精神。

2、社会变革的先导(反作用)。

【提问讨论】先导是什么意思?

【课堂探究】a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起了什么作用?

b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谈谈18世纪法国战斗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的影响。

【资料补充】文艺复兴运动。

在十四到十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砸断了封建社会给人们戴上的精神枷锁,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文艺科学空前繁荣。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统治达1000年的漫长黑夜,迎来了新世纪的曙光。它促使欧洲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的精神及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资料补充】启蒙运动。

17、18世纪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新一轮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它把文艺复兴时期由对宗教神学的批判和否定转向对封建专职制度本身的批判和否定,提出了系统的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探究提示】这一探究活动说明了哲学革命对社会变革的作用,即哲学革命是。

社会变革的先导。

a文艺复兴运动摧毁了教会的精神独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更新了人们的观念,促进了欧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的空前繁荣,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新文化,为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准备,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b领悟哲学革命与政治变革的关系,明确哲学革命是政治变革的先导。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说明哲学可以反作用于时代。它具体为两个方面:

(1)哲学通过对社会的弊端、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学对时代的批判功能)。

【举例】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公平问题。

(哲学对时代的塑造、引导功能)。

哲学不仅是时代的产物,还引领时代的发展。在人类历史长河里,几乎每一次哲学思想的变革都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哲学思想的变革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涤荡人们的观念,改变或重新建构人们的价值世界,成为社会变革的前奏。

【名言】恩格斯——正像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

名言意在说明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判断】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吗?

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二、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本课的落脚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三大客观条件)。

【课堂探究】a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会产生于19世纪中叶?

b为什么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至今仍然没有过时?

【探究提示】探究活动是为了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a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完成工人阶级解放自己和解放全人类的使命而出现的。

b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也是我们今天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它提出的人类解放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因此,它不可能过时,而只能与时俱进地向前发展。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三大工人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9世纪40年代,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年代,是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18世纪以来,在欧洲各主要国家先后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随着工业革命的日益发展,社会生产力有了突飞猛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自然力的征服,充分暴露了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基础地位明朗化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阶级关系简单化了。人民群众在生产和社会变革中的决定性作用显现出来了。

与资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发展相适应,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及其阶级表现一一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并走向尖锐化。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否定力量。

【举例】经济危机(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每隔10年左右,资本主义国家就会重蹈覆辙,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举例】《摩登时代》。

19世纪30年代开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发展,先后爆发了英国的宪章运动、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这些斗争,震撼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将工人运动推向高潮。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先进政党的领导,这些运动先后失败。从失败中,无产阶级意识到,要取得革命的胜利,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运而生。

【资料】英国的宪章运动。

持续12年之久,要求取得普选权,使广大工人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但由于政府的压制,运动最后以失败告终。

【举例】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

里昂是当时法国的纺织业中心,盛产丝绸。纺织工人生活贫困,屡次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待遇,但均遭到拒绝。1831年11月和1834年4月,忍无可忍的纺织工人两次反动起义,宣布“工作不能生活,勿宁战斗而死“,并要求建立民主共和国,起义遭到血腥镇压。

【举例】德国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3000多名纺织工人为反抗封建主、资本家的剥削发动起义,英勇战斗了三天,最后遭到镇压。

细胞学说。

(2)自然科学基础:主要是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

生物进化论。

具体科学是哲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由“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一大批说明自然界联系和发展的学科,纷纷建立和发展起来。其中,对哲学理论有重大影响、最具代表性的是三大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以及生物进化论。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新成就,为哲学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发展的唯物的辩证的性质,提供了科学前提。

【相关衔接】p19三大发现。

黑格尔的辩证法(合理内核)。

(3)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哲学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合乎规律的产物。它的理论来源于人类以往哲学思想中的唯物主义思想、辩证法思想以及某些历史观中的有价值、合理的思想。其直接的理论来源,则是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时候,不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机械、简单相加,而是在总结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和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相关衔接】p19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补充】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观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还有其不可缺少的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的努力。青年时代的马克思、恩格斯,最初受黑格尔哲学的熏陶,后又经过费尔巴哈哲学的洗礼。他们学识渊博、思想敏锐,同时深入社会实践,亲自参加和领导了当时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伟大斗争实践,考察现实社会,研究欧洲工人运动,逐步从唯心主义转变为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发现,创立了崭新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名人介绍】马克思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中学时就具有为人类谋福利的远大志向,大学期间,他刻苦钻研法律、历史、哲学,汲取当时许多先进思想,取得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他被聘为《莱因报》主编。办报期间,他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由于宣传进步观点,遭到了普鲁士政府的迫害,马克思一生几乎过着流浪乞丐式的生活,常常为付不出房租、稿子写好了没有邮费而犯愁,有时甚至向恩格斯借助两个铜板才发出稿子。在这样的情况下,马克思研究《资本论》的夙愿矢志不移,进行了长达42年的资本论写作。马克思具有大无畏的批判精神,凡是人类所建树的一切,他都批判过、研究过。为了《资本论》的写作,他阅读了1000多本书,做了400~500本读书札记,这种治学精神值得人们永远学习。

恩格斯中学没毕业就随父经商,后来在父亲工厂工作通过刻苦自学,掌握了非常渊博的知识。他同情工人,厌恶腐朽的统治阶级。他在深入了解工人生活状况的同时,不断进行理论探讨,终于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思考】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p16。

【提示】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三个统一)。

【课堂探究】p20。

a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无论唯物主义还是辩证法思想,都具有局限性?

b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相比,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探究提示】这个探究活动是为了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

a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都有局限性,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相分离。

b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旧哲学的不同在于它第一次实现了三个有机统一。

(1)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补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实践观。

a坚持实践的观点,指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提出了辩证的唯物论。

b坚持实践的观点,指出了社会的本质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抛弃英雄史观,提出了唯物史观。

c坚持实践的观点,指出物质是世界变化发展的主体,提出了唯物的辩证法。

(2)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坚持从实践出发认识人和社会,提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课堂探究】p20页。

a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为什么?科学性和阶级性能否统一?

b在什么情况下二者不能统一,在什么情况下二者能够统一?

【探究提示】探究活动,是为了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

a第一种认为科学性和革命性不能统一,第二种说法认为科学性和革命性在无产阶级身上可以统一。因为无产阶级的利益同社会发展的规律、历史前进的方向是一致的,因此,越是科学地揭示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和社会历史的前进方向,就越符合无产阶级自身的利益和愿望。

b如果一个阶级的利益同社会发展的规律、历史前进的方向相一致时,就可以统一;不相一致时,就不能统一。

(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事实价值。

【提问思考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

因为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它的全部理论源于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教师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首先因为马克思主义首先坚持的是一种科学精神,它的所有结论都有牢固而又客观的科学分析作基础。(剩余价值学说—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解释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其次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所有基本原理都是来自于实践,又复归于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实践而发展,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

【提问思考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的?

因为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师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首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不仅仅在于说明和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是解放全人类,改造世界任务的承担者是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的第二个表现在于其阶级性,即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符合无产阶的利益和要求的,是无产阶级批判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锐利武器和行动指南。

【名言】马克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意在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名言】恩格斯——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

意在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以上三个统一的关键在于实践的观点。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名言】p21毛泽东-说明马克思主义必须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结合图表讲解】。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人类实践活动没有止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是植根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自从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产生以来,随着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国,实事求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精髓的思想逐渐建立起来。

(1)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科学的论述,正是因为有实事求是的思想的指导才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相关衔接】p21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唯物论、以矛盾规律为核心的辩证法,以实践论为基础的认识论,以社会基本矛盾和群众路线为中心的历史唯物论。《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有集中反映。

(2)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相关衔接】p22邓小平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江泽民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只有坚持这个思想路线,才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从哲学方面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境界。

【相关衔接】p23“三个代表思想”的内涵。

【图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理论。

成果产生条件主要贡献主要内容三者关系。

毛泽东。

都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三者与时俱进,又一脉相承。

邓小平。

理论。

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

(新境界。

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补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本土化和民族化。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之路。本土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解决实际问题。民族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和中国文化相结合,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阐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正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中国文化相结合,为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本土化和民族化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

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本土化。

民族化。

【注意】从图表必须把握三点:

(1)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而不是抛弃或离开了马克思主义。

(3)这三大理论成果都蕴涵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当今各种思想流派的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来都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现代社会是剧烈变革的时代,是知识爆炸、观念更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要面对这些新变化,及时而科学的回答这些挑战,才能担当起世界观的指导作用,发挥改造世界的伟大功能。唯其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真正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文明的活的灵魂”,才能永葆其强大的生命力。

【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2、第三课课后练习。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设计(优质15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影响的来源。

2、理解文化影响的表现。

3、运用具体事例分析文化影响的特点。

能力目标:

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形成健康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加健康的文化活动,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教学情境设计:

1.预学案评价分析。

2.(观察生活)。

以桃花节为例让学生列举文化现象。

3.(各抒已见)。

请你设计国际友人的行程。

4.活动设置:

让学生表演接待外宾的情形来感受文化对人们有哪些方面的影响?为什么会有这些影响?

5.(体验地道战遗址)。

通过地道战遗址照片,请你谈谈自己参观之中之后的感悟。

展示世博会的相关图片。

6.(多媒体播放)。

蒋大为《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7.合作探究。

在自主学习基础上,探究学案题目。

8.当堂达标。

学生做当堂检测的题目,检验教学结果。

9.知识总结:

10.(学以致用)。

课后要求学生做一调查,对自己影响做大的一部作品,并说明原因。

二、教师活动:

1.评析预学案,做得好的表扬,激励;做得差的进行鞭策。

2.与学生一起在回顾之前桃花节带给我们的影响,让学生列举文化活动。

3.展示图片:同学提供相关图片。

引导学生从环境、活动两个方面入手,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文化现象有不同的影响。

总结:文化环境、文化活动影响着人。

4.学生演示,学生回答。

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板书:交往活动、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

5.引导部分同学发表自己的感悟。同时结合教学要求进行提升。

引出这些感悟是在这种环境与参观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总结:潜移默化。

由文化作用的双重性引入我们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板书:参加健康活动。

6.引导学生倾听,并思考这首歌说明了什么?

分两部分听完。

板书:深远持久。

设问:你还能举出相关的例子吗?

总结:树立科学“三观”

7.指导学生在题目中的疑问,

让学生自主展示,点评。

8.在学生做题过程中查缺补漏。

9.整理本节知识要点。

10.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学生活动:

1.查找预习问题,做好听课准备。

2.由学生自由地回答。

3.由学生设计活动,

4.由学生交流自己对文化对人们交往活动、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的影响,并举出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

5.由小组代表向全班分享感悟。

列举自己参加过的有益文化活动。并谈自己的感受。

6.学生听还唱。

由部分学生回答问题。

7.自主解决,合作讨论,形成本小组的答案展示,另外以小组点评。

8.自己解决问题,检验学习成果。

9.与教师一起整理。

10.由每一个学生先以局面的形式准备,并由部分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设计(优质15篇)篇十二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四种消费心理的含义。

2、理解怎样正确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

3、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内涵。

4、理解艰苦奋斗在今天并不过时。

5、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并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应该理智的消费者。

(二)能力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框学习,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针对今天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养成适度消费、量入为出等消费观念,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教学重点:做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难点:适度消费。

课件。

教师点拨:我们的消费往往受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些外部因素常常影响到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使消费带有复杂性。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教师点评: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便不由自主地加入,这种消费会受别人行为、别人评价的影响。人们追随时尚的心理,往往能够引发对某类、某种风格的商品的追求,并形成流行趋势。商家往往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来推销总结的商品。所以,我们是否消费应该从实际出发,不能盲目从众。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教师活动:我们应该看待这种消费行为?

教师点评:青年人应该有自己的个性,个性的展示往往通过自己的消费行为体现出来。这虽然推动了新工艺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教师活动:即在消费时综合考虑商品的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各方面情况,从实际出发,而不是跟风买,搞攀比。

总之,人们的消费行为往往受到多种消费心理的影响。当然,不同的消费心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常常共同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使我们的消费向合理、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教师提问:什么是适度消费?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如何理解?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热烈讨论,回答自己不同的看法。

教师总结: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原则就是要求人们的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

理解这一原则注意:一方面,消费支出应该与自己的收入相适应,自己的收入既包括当前的收入水平,也包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也就是要考虑收入能力这个动态因素。因为,信贷消费与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有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应该提倡积极、合理的消费而不能抑制消费,否则,一方面,会影响个人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当前我们国家已经形成买方市场,应该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带动作用。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总结:

首先,在消费中注意避免盲目从众。

盲目从众是消费中常见的一种消费心理现象,也是对普通消费者影响的一种消费心理现象。因为,人们的消费行为始终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例: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等,并且这些心理往往相互联系,共同影响人们的消费。因此,在消费中我们要尽量避免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的影响,坚持从个人实际需要出发,理性消费。

其次,要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它是个人消费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做出不理智的的消费选择的现象。往往是心血来潮、一时头脑不冷静,事后发现这种消费选择并不适合自己的需要。因此,在消费时,要注意保持冷静。

最后,要避免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是不断变化与改善的,我们的选择也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总结: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就是指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的严重短缺,我们国家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大家也应该从自身出发,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去从事绿色消费,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希望同学们能真正把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做个绿色消费者。

教师活动:大家辩论:我们还应该不应该坚持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观点自动分为辩、反两方,对上述问题展开激烈争论。再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与兴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辩论作点评、总结: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一种民族精神,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消费行为。作为精神,它是永远不过时的。特别是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还面临人口、资源等压力,我们更应该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从个人思想品德的修养角度讲,有利于个人优秀品德的形成和情操的陶冶,是有志者应该具备的精神状态。当然,不能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与合理消费对立起来,勤俭节约不是抑制消费而是说不要浪费。

总之,以上四个原则,是科学消费观的具体要求,我们要理解和掌握这些原则,并用他们指导自己的消费行为,既有益于个人,也有益于社会,将促进个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影响人们消费的几种消费心理和几种科学的消费观。

1、深入社会实际,写调查报告: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

2、撰写小论文:艰苦奋斗是不是已经过时、适度消费之我见等。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完成课后同步练习题。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设计(优质15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理解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理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基本知识的学习,锻炼学生收集材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辨能力、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国家性质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要性的认识,使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

教学重难点。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

2.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性质的国家中,我们公民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政治权利、政治义务,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本课将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去揭开国家政治生活的神秘面纱。

(二)进行新课。

一、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从社会制度方面看,两次洪灾发生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中国废除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从国家政权方面看,国家政权从掌握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手中,并为其服务,转变为掌握在人民手中,为广大人民服务。

二、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的基本理论。

(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教师点评:国家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制,从而产生阶级、阶级对抗,统治阶级为-被统治阶级反抗而建立的暴力机关。由此可见国家之本质。

(2)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页“专家点评”,了解国家性质的有关常识。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

(3)国体及其决定因素。

国家的性质又称国体,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引导学生思考说明什么问题?)。

根据国家性质不同,可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的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

教师活动: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社会各阶级、阶层在我国社会中的不同地位和相互关系。请大家思考讨论这个问题,并总结我国政权的特点。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国家政权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特点在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掌握政权,享有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因此。政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主要体现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上。

3、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二是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我国现阶段享有民主权利的主体包括,工、农、知、干、军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二是表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链接”,思考、体会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3)、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民民主真实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6页“人权材料”,举例说明建国后我国人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人权只能是具体的、相对的。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观点有(略)。

2003年中国人权事业的新进展。2003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16694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00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1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国农村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改革开放之初的2.5亿人下降到2003年的2900万人。人均寿命从解放前的35岁上升到71.4岁。

事实说明,建国后我国人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人权不是空洞的一句话,而是具体的、相对的,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很多方面,但最根本的是生存权和发展权,保护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得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4、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职能。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保护人民民主权利不受侵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民主与专政。

(1)民主及其阶级性。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6页民主的含义,思考:应该怎样理解民主的含义及其阶级性?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首先,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是同--制度相对立的。其次,民主具有阶级性,他的平等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共同管理国家,都是在一定阶级范围内的,是在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只能是适用于统治阶级,而不能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主要是依靠暴力进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

教师活动:同学们可以看课本p7页,思考我国的民主与专政,在什么地方互相区别、互相对立?在什么地方相辅相成、互为前提?并运用这一道理评析观点一、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对统治阶级实行民主,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是国家政权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这一点上,一切民主国家是一样的,但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只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真正实现了大多数人的统治,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观点一只看到它们的相同点,观点二只看到它们的不同点,都是片面的。

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坚持人民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坚持对敌对势力的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安定。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的时代内容。

突出经济建设服务职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国内外环境;重视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的有关知识,懂得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是真正的大多数人的统治,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课余作业。

用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分析我国政权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异同。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设计(优质15篇)篇十四

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教学重难点。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教学过程。

一、人的价值。

1、哲学上的价值。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有价值的事物。粮食、水果等食物具有满足人们营养需要的属性;衣物、房屋等具有满足人们穿、住需要的属性;书籍、艺术等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属性。这些具体事物对人来说具有什么共性?(这些事物对人都有积极意义,这些事物都能以自身的属性和功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这就是哲学所要研究的价值范畴。哲学上所说的价值是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人的需要的属性和功能。)哲学上的价值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因此哲学上的价值与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西红柿原来是南美洲森林里的野生植物。后来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欧洲种植,进而发现它能食用,对人来说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西红柿是否天生就有价值?(西红柿如果生长在野外而不被人所发现,没有与人发生关系时是没有价值的。价值是一种主体的人与客体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主体的需要与事物的属性和功能是构成价值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2、人的价值。

既然哲学上所说的价值是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那么人的价值就是人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物的价值的特点在于事物能够以自身的属性和功能来满足人的需要,但事物自身没有需要,物的价值具有单向性。一个农民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劳动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农副产品;一个医生的价值在于救死扶伤,为病人解除痛苦;一个老师的价值在于通过教育教学工作使学生健康成长,为国家造就人才。

工人、农民、医生和老师在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的同时,自身有没有需要?什么需要?(最起码要求社会尊重他们的劳动,给于他们劳动以一定的报酬。)人的价值的特点在于创造价值,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人自身也有需要,人的价值是双向性的。因此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人的社会价值(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人的自我价值(索取)。

为什么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方面的内容,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标准像”是美国著名画家斯图亚特早年画的,它几乎张挂于美国的千家万户。斯图亚特一生中画过许多华盛顿的肖像,其中他最满意的一幅在一块画布上只画了华盛顿的一个头的作品。有人挑剔地指出为什么不画全衣服,斯图亚特回答道:“人的价值不在衣着上。”华盛顿的价值不在衣着上,那在哪里呢?(华盛顿作为美国的国父,为美国的独立和建国作出了贡献,实现了社会价值。

华盛顿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依靠别人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因此华盛顿理当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社会、满足他人。人通过创造价值实现了社会价值。)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和世界水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因此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500万元。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杨利伟同志不畏艰险,敢为人先,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赢得了巨大荣誉。国家授予杨利伟同志“航天英雄”荣誉称号。

国家为什么要给于袁隆平和杨利伟以奖励?(袁隆平、杨利伟已经为社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国家给于袁隆平和杨利伟以奖励是对他们的肯定和满足。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了他人和社会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要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人通过享受价值实现了自我价值。)。

3、人的价值的评价。

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我们究竟以哪方面去衡量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大小?(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贡献了什么,而非索取了多少,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对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贡献,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为什么要把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人的社会价值作为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标准?(当贡献为零——社会不可能存在;当贡献=索取——社会停止不前;当贡献〈索取——社会萎缩退化;当贡献〉索取——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同志不幸因公殉职。不久后,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安部、全国妇女联发出通知,授予任长霞同志全国优秀公安干警、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有些人认为社会对他的人生价值的承认来得太迟了。荣誉和一个人宝贵的生命比较起来,显然后者更可贵。你怎样看待这样的观点?(在今天,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而不是看他是活者还是死了。任长霞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保一方百姓平安,在贡献中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在她牺牲后社会对她的无私奉献给予承认,这恰恰是对任长霞同志人生价值的最充分的肯定。)。

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及其作用。

什么是价值观呢?(价值观就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和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不同时代的人对于婚姻问题的认识不同。在古代人们认为子女的婚姻应该由父母做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时的这种认识受到什么观念的影响?(这是受封建社会三纲五常、愚孝观念的影响。)在现代人们认为男女婚姻自由,受国家法律保护,现在的这种认识受到什么观念的影响?(这是受新社会提倡的人人平等观念的影响。)人们的认识受什么支配?(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树木有多方面的价值——涵养水源的价值;产生氧气的价值;鸟类栖息地的价值;生产纸浆的价值;制造家具的价值。树木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生态价值。对于这些价值,人们会作出不同的选择。有人片面追求经济价值,其结果如何?(会使得森林覆盖率下降,破坏生态平衡,最终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增长。)有人在追求经济价值的同时,兼顾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其结果如何?(资源得到了保护和再生,经济获得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导致不同选择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是什么?(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在生活中,我们都要面对如何选择自己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的问题。选择正确,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选择错误,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

丛飞,一名普通的青年歌手。8年间,为助残、助学、赈灾义演达300多场,资助178个贫困孩子,捐献300多万元帮困扶弱。自己却过着清贫的生活,一家挤在58平方米的简陋小屋。身患晚期胃癌,却连医药费都负担不起。2005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卖官受贿被依法查处。该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查处的最大卖官案。马德在其任职过程中,收受17人的贿赂共计600余万元。此人生活腐化,小姐给他捏一次脚就给20万元。丛飞和马德的人生价值观有何不同?(丛飞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马德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个人的安逸和享受。)丛飞和马德的人生道路有何不同?(丛飞选择了帮困扶弱,马德选择了贪污腐化。)丛飞和马德的不同价值观与他们所选择的人生道路之间有何关系?(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丛飞的人生价值观使丛飞选择了公义,马德的人生价值观使马德选择了私利。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人们在面对公义和私利、生与死的冲突时作出的不同选择。)。

2、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

要发挥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作用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形成多元化的价值观,有拜金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价值观、个人主义价值观、小团体主义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我们倡导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即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三峡工程涉及上百万居民动迁,要离开自己土生土长的故土,对于许多居民来说恋恋不舍。但三峡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绝大多数居民着眼于大局,服从国家调配安排,做到了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集体主义价值观不排斥个人利益,而是重视和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强调发挥集体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人认为三峡绝大多数居民顾全大局,坚持集体主义就应该放弃个人利益,否则就是个人主义?(集体主义重视和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强调发挥集体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个人的正当利益不等同与个人主义,个人的正当利益是指人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条件。而个人主义是指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为了满足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的利益。)。

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化学、物理、生物、美术、音乐、体育、信息技术。

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化学、物理、生物、美术、音乐、体育、信息技术。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设计(优质15篇)篇十五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要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概念,要注重对学生教育理念的推广,培养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在课堂上以学为生,师生处于主从的关系。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学生与教师建立起平等的教与学的关系,师生密切沟通,互相配合,让学生做起课堂的主人。

一、引言。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组织教学中有序的排列各种因素,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适合的教学对象,本着一定原则来拟定教学目标,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中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整理,解决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好的课程设计是取得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思想政治课进行便是设计。从最初从新课改之初无教学经验到形成一定的理念和方法,通过课程设计,并在教学中实践运用,总结了一些经验,通过对高中政治教学课程设计的思考,总结出新课改背景下政治教学设计水平提高的方法和建议。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学设计湖南省株洲市醴陵一中田锋。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将知识的传授过程转变为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生成和构建过程中,积极思考,增强辩证思维能力。紧扣时代特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知识探究、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有机统一,力求实现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三大领域来认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变化与发展的分析判断以及知识网络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并能用发展的观点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从对苏南模式的分析讨论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理解和谐社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关注社会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

发展的实质。

本框中心内容是讲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而理解发展观的关键是对发展实质的理解,只有理解了这个问题,才有助于认清发展与运动、变化之间的关系,确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难点】。

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实际生活中却难以区分和把握。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标准,而且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欺骗性,如果不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就难以分辨和认识其错误的实质。

【教学设计】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一、激发思维,引入课题。

(1)展示资料:《南京长江大桥:炸还是不炸?》(学生对此发表个人看法)。

(2)针对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归纳,让学生初步体会“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一哲学道理。

(1)以生活中带有思辨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开启学生思维,较快地进入课堂情境。

(2)学生讨论后体会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道理,教师引出本课课题。

二、合作探究,构建知识。

(1)结合南京长江大桥炸与不炸的讨论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到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并结合人类的进化图,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同时,进一步从三大领域列举相关事例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整个世界都是变化发展的。

(2)提供背景资料(六幅图片:春夏秋冬四季更替;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袁世凯复辟帝制;超级杂交水稻亩产突破847公斤;从单一gdp到绿色gdp核算体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判断上述哪些事物属于“发展”,进而认识到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区别,得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再次分析上述六幅图片,在分析过程中体会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并掌握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4)学生动笔,自主构建本课知识网络,教师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予以完善。

(1)通过引入课题情境的再利用,引导学生从三大领域归纳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结论,并能结合实际说明,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方法。

(2)根据教师所提供的资源,学生合作交流,作出判断,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知识的生成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1)播放flash情景小品《传统与时尚的冲突》。

(2)学生思考讨论,评析小品中的相关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传统与时尚的看法。

(3)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进一步归纳出判断新旧事物的错误标准。

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思维,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客观全面地分析社会生活,进一步深化对本课知识的认识,走出误区。

四、拓展延伸,提升自我(1)展示《人民日报》评论文章《苏南模式下的环境之痛》,学生畅谈感想。

(2)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以网民身份,发email到省长信箱,为江苏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展示新苏南模式典范——昆山的相关材料,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实际意义。

严伯霓。

2.体现互动生成,尊重学生主体。通过教师提供资源,创设情境,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观点,并通过共同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超级杂交水稻等具体事物,进一步认识到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感悟知识的生成过程。

3.开发课程资源,启迪哲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生活与哲学、课外资源与教材资源结合起来,并充分开发和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制作flash短片,让学生在情境中展开对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思考讨论,走出判断新旧事物的认识误区。

4.发挥德育功能,培养高尚情操。紧密结合南京的生活实际,以南京长江大桥炸还是不炸的争论激发学生思维,进而上升到哲学角度来思考;通过学生对苏南模式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不足:本课教学对于教学重难点突破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还可选择更有针对性、更具趣味性的案例和情景等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更加水到渠成地突破重点和难点。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重庆外国语学校肖志农李静。

一、本课地位。

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在前面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那么,怎样进行文化创新便是本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处理好的两对基本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分析判断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分析判断文化现象中的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高雅与庸俗等的能力。

(2)实践探究能力: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3)思辨创新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提出富有创意的方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关注世界文化发展。

(2)积极参加文化学习、创作活动,具有积极学习借鉴各民族文化优点,特别是对中华文化发展创新的态度。

(3)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对文化生活中的“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三、重点难点。

重点:(1)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处理好的两对关系。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的正确方向。

难点:

(1)如何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四、教学构思。

(一)设计理念。

(1)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观察文化现象、体验矛盾冲突、引发辩证思考、合作探究解决、生成构建知识、启发正确观念、反思践行提升,体现新的学习观、知识观。

(3)教学过程中大胆突破教材局限,重新生成和整合知识结构,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深化对文化正确方向的理解。

(4)教学过程中以典型的文化现象——“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品评、设计、展示等活动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和体现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特点。

(5)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法学法。

(1)教法:情景教学法、实践探索法等。

(2)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活动内容。

活动形式。

活动目的品。

思辩。

课前视频:《茉莉花——文化南京》。

观看视频。

观看视频。

在极其富有争议的视频欣赏、玩味中,积累复杂的情感体验,等待宣泄。

自由辩论:

正方:惊喜多过遗憾反方:遗憾多过惊喜。

即席辩论。

在民主与开放的自由辩论中,让学生初步领会到文艺表演无论是惊喜多过遗憾,还是遗憾多过惊喜,都需要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中找到平衡点,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合作。

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

为模拟设计“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收集素材。

理论储备:教材及温馨提示。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整合文本,生成知识,为创意做好理论储备。

感悟经典:《他山之石—开幕式精彩瞬间》观看视频。

借助极富视觉冲击力、情感震撼力的视频,激发学生激情创意的灵感。

创新设计:设计点火仪式和开幕式片段。

合作探究。

结合实践调查、理论准备以及“他山之石”的启发,写出具体创意片断。

创新与竞争。

创意展示。

分组展示。

分组展示创意片断,说明元素取舍和使用。

创意比拼。

分组对决。

自评,陈述本组构思中精妙之处;互评,修缮别组构思中的瑕疵。通过自评互评让学生发现文化创新应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文化创新的根本源泉是社会实践。

生成与构建。

构建体系:在学生自评与互评基础上的点评总结生成文本的体系创建。

知识小结。

知识结构图(见板书设计)。

六、板书设计。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保险工作总结是对一定周期内保险工作进行概括和总结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总结和分析过去的工作情况,发现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对今后的工作发展提出建议和规划。总结保险工
通过社会实践报告,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训给他人。以下是一些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20____年1月底,我在自己的县里--_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和进步的认识和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改进自己。下面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示例,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下基层是指到较低层次的组织、企事业单位
工作方案还需要考虑风险管理和应对措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下面是一些成功案例中的工作方案范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启示。按照上级关于预防青少年犯罪
对于个人借款,我们需要考虑利率、还款期限以及借款用途等因素。要想成功借款,除了具备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借款技巧和方法,下面是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情况汇报是对一定时间内工作或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客观记录和总结的重要环节。情况汇报的写作需要多方面的参考和借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经典范文,供大家学习和提高写作
合同协议是商业合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有利于双方的合作和共同发展。合同协议范文的比较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找出优秀合同的共同特点和写作方法。甲方:乙方:甲乙双方依据《中
编写汇报材料需要准确、简明、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经典的汇报材料示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个人控制检查是一份从思想到工作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小编汇总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经验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照金,一块英雄的土地,一部红色的传奇。3月26日
演讲稿的语言要简练明了,不啰嗦,让听众易于理解和记忆。下面是一些鼓舞人心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灵感和勇气。。在“学雷锋纪念日”前夕,武警承德支队围场中队
演讲稿是一种将作者的想法和观点以清晰而有条理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形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演讲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
在半年总结中,我们可以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为今后的发展做好调整和规划。以下是一些半年总结的范文集锦,这些范文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结构完整,可以给我们写作提供一些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并加以发扬和利用,实现更好的自我发展。接下来,我们将向大家展示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以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安全工作总结是一种重要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安全工作的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安全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这些范文,
优秀作文是独具创意和独特思考的表达方式,通过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精准的逻辑结构给人以美的享受。优秀作文范文的阅读可以培养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
农村农业工作总结是对一定时期内农村农业工作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以下是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农村农业工作总结论文,供大家参考和参与讨论。紧盯全年*万亩粮食生
通知一般以书面形式发布,内容通常包括时间、地点、事项等重要细节。为了方便大家查阅,以下是通知范文的精选,希望能帮到大家。各有关学校、幼儿园:为了推动学校文化建设
通过医院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长处和短处,为今后的工作做出更好的准备。以下医院工作总结范文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映了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的成长和经验总结,
教师演讲稿是教师向听众传达知识、表达观点、激发情感的重要工具。教师演讲稿是一门艺术,以下范文为你展示了一些优秀的演讲稿,可以供你参考。尊敬的xx:善良,是每个人
教学工作总结是教师对自己教育事业的一种负责和担当,能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阅读以下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你能从中找到对你的启发吗?xx年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
运动会是学校举办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运动场上的每个瞬间都充满了青春和活力,展现了学生们的风采和实力。乙:下面有请本次运动会总裁
申请书是我们向招聘单位或学校申请时必备的一种书面材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申请者的成功范文,一起来借鉴和学习,提升我们的申请水平。尊敬的领导:您好!本人xxx,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一领域中获得的经验和经历的总结和梳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和拓展所学知识。小编搜索整理了一些与心得体会相关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提供
培训心得体会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总结过去的经验,更在于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指明方向和提供借鉴。阅读以下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让你对培训的理解更加深入。20xx年7月
通过签订合同协议,双方可以明确约定合作事项、责任分工、履行方式等内容。-需要签订合同协议但不知道如何起草?不用担心,以下是一些例子,供您参考。乙方:_____
教案模板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必备工具,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提高的重要途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精选的教案模板范文吧,相信一定能够给您的教学设计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借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的经历,发现问题和不足,并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一份个人总结参考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银行作为现代金融服务的重要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所读的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和视野。以下是一些读后感的写作指导和注意事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写出更好的作品。《国学经典》是一本
岗位职责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它可以避免工作重叠和责任不清的问题。这些岗位职责的范文不仅具备一定的实用性,同时也可以启发我们对自己岗位职责的思考。
学期工作总结有利于我们总结经验,明确下个学期发展方向。下面是一些学期工作总结的经典范文,通过阅读它们,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1
服务月的目标是让社区居民更加团结,共同建设美好的社会环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服务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售后服务,就是在商品出售商家以后所提供的各种服务活
中班教案能够帮助教师预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中班教案范文,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理解并掌握诗歌内容,并能
转专业申请书是在申请转入其他专业时所需提交的一种书面材料。转专业申请书是申请者向招生官员展示自己的机会,以下是一些写作时应注意的要点和建议。敬爱的上级领导:您们
读书心得是思维与文字的碰撞,能够提升我们的表达和写作能力。小编整理了一些写得不错的读书心得,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苏联
通过撰写发言稿,我们可以充分思考话题,提炼核心观点,使自己的发言更有说服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成功的发言稿,看看其中的精彩之处。尊敬的各位领导、青年朋
月工作总结是提升自己职业素养的一种方式,也是展现自己工作能力和绩效的重要材料。在下面这些月工作总结的范文中,你可以找到一些写作思路和写作技巧。。根据总行转发《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一种宝贵财富,它可以记录我们的成长和经验。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引言段】(150
演讲稿是一种通过言辞艺术和表达技巧来激发听众情感、引发思考的文学形式。提供一些优秀的演讲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方面的指导和参考。大家好,我是五六班的陈
通过致辞,演讲者可以对过去的努力进行回顾,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通过学习致辞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致辞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在祖
撰写施工合同时应考虑各种可能产生的风险和变数,确保合同的灵活性和可执性。掌握合同的基本要素对于合同的撰写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施工合同的范例。甲方:乙方:。为了扬
在写小学生演讲稿时,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范文和样例,学习其中的表达技巧和思维方式。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小学生演讲范文,大家可以借鉴其中的结构和语言技巧。你们好!我是七
工作方案应该具备可行性和实用性,能够实现预期的工作目标。以下是一些已被广泛应用的工作方案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4月22日晚,副市长王铁明主持召开三亚市第4次棚改
通过写教师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和分享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经过精心搜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师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个人总结是不断进步的一个必要环节,有助于我们不断完善自己。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个人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作自我思想情况汇报如下:1、爱
事迹材料的内容丰富多样,既可以是个人的创业成功故事,也可以是一位英雄的事迹传记。以下是一些普通人的事迹材料,虽然可能不那么耀眼,但却充满了真实与温暖。
范文范本是对某一类文体或题材的典型作品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参考材料。直接阅读范文范本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写作的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经典范例。
通过编写计划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和目标,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计划书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借鉴。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回顾,并从中汲取教训和启示。以下是一些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总结写作有所帮助。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工作和
报告范文的撰写应该注重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同时要符合学术规范或业务规范。这些报告范文也可以帮助读者拓宽视野,了解国内外研究的前沿和成果,为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提
报告范文通常包含背景介绍、目的和方法、结果和分析等部分,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研究或项目的情况。最后,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整理的报告范文,它们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希望能
在制定策划方案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策划方案的范文中包含了详细的制定过程和具体的步骤,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有帮助。为感谢广大客户
非常高兴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担任主持人的角色,我会用心呈现一场精彩的节目。现在,我将为大家呈现一些精彩的主持人范文,相信你们会有所收获。亲爱的各位学员:大家好!
在学校里,我们结交了许多好朋友,和他们一起度过了美好的校园时光。以下是学校组织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报告,供大家参考。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搞
个人总结是对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总结和概括。如果你正在犯愁如何撰写个人总结,不妨看看以下这些范文,或许能够为你提供一些灵感。这一学期来,我的
随着工作任务的增多,我们需要一个详细的工作计划书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工作计划书范文七:通过时间轴的方式展示了工作计划的具体安排和里程碑,有助于大家直观了解工作进展
师德要求教师秉持公正、诚信和责任感,履行自己的教育使命。师德是教师职业中的重要一环,下面是一些师德总结的分享。为认真贯彻落实《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工作的一次回顾与总结,通过梳理工作内容和成果,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制定下一个阶段的工作目标。以下是一些行业精英的月工作总结,他们的实践经验
年度总结是对一年来各方面表现的全面概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发展潜力。通过学习他人的年度总结,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行业共同的问题和挑战,从而找到解决
社会实践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社会实践经验和心得,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学校是学生们接触不同文化和思想的地方,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学校课外辅导建议,供大家参考。湿器用途】【除湿机用途】【空气处理设备】【冷
生产能力的提升对于国家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一些行业专家对生产管理的经验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第一条为了规范本市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
年度总结是一个反思和思考的过程,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自身发展的方向。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年度总结模板,希望对大家撰写年度总结有所帮助。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以下是一些范本作品的精彩摘录,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灵感和思考。为切实履行好。岗位职责。服务人
规划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有目标地前进,避免迷失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规划计划样例,希望对您在制定规划计划时有所帮助。地点:校六楼会议室。参会人员
通过职业规划,我们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职业竞争力。下面是一些职业规划的成功案例,希望能够给您一些启发和借鉴。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展
通过发言稿的准备,我们可以事先思考自己想要传达的核心信息,并进行充分的论证和阐述。下面是一些成功的发言稿案例,展示了对观点的坚持和对听众需求的把握。
单位应积极参与社会责任,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做出贡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单位沟通协调经验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借鉴。委托书声明:_________
通过社会实践报告,我们可以记录下自己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社会实践报告,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活动目的:为锻炼自己的
个人简历是一份介绍自己的材料,它可以帮助别人了解你的能力和经验,我需要重新整理一下我的个人简历。不同行业和职位对个人简历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
通过写班主任工作总结,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升。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
在现代社会,演讲稿范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如会议、演讲比赛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发和思路。_________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某一方面经历的回顾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领悟其中的道理。欣赏心得体会范文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他人的思考和成长,唤起我们对学习的共鸣和勉励。
报告的写作需要明确的目的和目标,能够清晰地呈现相关事实和数据。以下是一些写作报告范文的案例,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关于结构和内容的灵感。一年来,区发改委党组在区委、
教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一种自我评价和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教师工作总结的范文,这些范文包含了教师对学生发展的关注、教育
情况报告的撰写应当简明扼要,用简练的语言描述复杂的情况,以提高读者的阅读效果。在下面给大家分享几篇经典的情况报告范文,希望可以启发大家在撰写报告时的思路和写作技
在保险工作中,总结是一种重要的思考和学习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通过阅读下面的保险工作总结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作者对自己工作的总结和思考,从而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把握学习和工作的重点,从而提高效率和质量。阅读他人的心得体会可以启迪我们的思维,扩大我们的视野。第一,要有理想信念。老师肩负着培养下
教案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记录,更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工具。请大家注意,下面整理的这些六年级教案是经过实际教学验证的,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教学内容:苏教版义
范文范本是一种经验和智慧,通过研读范本,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为了进一步落实
通过每月一次的工作总结,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个人及团队的长期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份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在写总结时有所启示和
建设方案的编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时间和人力等方面。制定建设方案时,我们需要了解不同行业和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以提供更具前瞻性的方案。
申请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能够成功获得学校录取或工作机会,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对待撰写过程。在这些申请书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申请者的思路和表达方式,了解到成功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写一份优秀的申请书的重要性。研究项目申请书是申请科研资金的重要材料,以下是一份详细展示研究计划和意义的申请书范文,请大家参考。
撰写报告范文有利于整理思路,深化对事件、情况或问题的理解。下面是一些经典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撰写报告有所启发。第一段:环境评估的定义与意义(200字)。环境评
月工作总结是对一个月内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重要材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月工作总结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提供参考和启示。目前,在交通管理任务日益
工作方案的制定还需要考虑到团队成员的能力和专业知识。工作方案的范文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些思路和创意,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自己的工作方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需要创新工作
在商务领域,合同协议是保障交易双方权益的重要保障措施。合同协议的范文是在实际人物和情境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我们
培训心得体会的目的是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建议。请大家共同分享以下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互相学习和交流。今年暑假参加了本次教师全员培训学习,通过这短
在工作和学习中,情况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记录和呈现所要报告的内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情况报告的写作指南和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写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它能让我们认真审视自己的表现,找到提高的方向。在下面的范文中,大家可以了解到一些写作月工作总结的常见结构和表达方式。
承包合同中应当注明违约责任和解决纠纷的方式,以便在发生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纠纷和风险,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案例为大家提供思路和解
通过模仿范文范本的写作风格和思路,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写作风格,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语言表达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
竞选需要候选人了解群众需求,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或行动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竞选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灵感。尊敬的学长学姐,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波波,
教学计划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设计的一种教育方案,它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教学计划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在签署合同协议之前,双方应认真阅读并充分理解合同的内容和条款。以下是一些成功的合同协议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写作灵感。乙方:_____________x
合同协议是商务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确保各方的权益得到保护。在起草合同协议时,可以参考以下实例,以确保各方的权益得到保障。甲方:乙方:男(女),出生日期:年月日
更多申请书的写作需要注意文体的选择和恰当运用,以使读者产生良好的阅读体验。了解申请书范文中的评审者常见关注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突出个人优势和适应能力。
教案中应包含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具,以便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接下来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教案分享,欢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1)学会选择合适的、健康的
活动总结是对于活动目标的评估和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置和实现目标。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活动总结样板,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这次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
开学典礼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育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这里,我们收集了一些开学典礼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