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认真对待教案的撰写和使用。大家可以从以下范例教案中获取灵感,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案(优质17篇)篇一
熟练掌握三角函数式的求值。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三角函数式的求值。
教学过程。
【知识点精讲】。
三角函数式的求值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公式及应用,掌握公式的逆用和变形。
三角函数式的求值的类型一般可分为:。
(3)“给值求角”:转化为给值求值,由所得函数值结合角的范围求出角。
三角函数式常用化简方法:切割化弦、高次化低次。
注意点:灵活角的变形和公式的变形。
重视角的范围对三角函数值的影响,对角的范围要讨论。
【例题选讲】。
课堂小结】。
三角函数式的求值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公式及应用,掌握公式的逆用和变形。
三角函数式的求值的类型一般可分为:。
(3)“给值求角”:转化为给值求值,由所得函数值结合角的范围求出角。
三角函数式常用化简方法:切割化弦、高次化低次。
注意点:灵活角的变形和公式的变形。
重视角的范围对三角函数值的影响,对角的范围要讨论。
【作业布置】。
p172能力提高5,6,7,8高考预测。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案(优质17篇)篇二
而在数学当中,游戏规则就是所谓的基本定义。想学好函数,第一要牢固掌握基本定义及对应的图像特征,如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对称轴等。
很多同学都进入一个学习函数的误区,认为只要掌握好的做题方法就能学好数学,其实应该首先应当掌握最基本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才能学好做题的方法,所有的做题方法要成立归根结底都必须从基本定义出发,最好掌握这些定义和性质的代数表达以及图像特征。
中学就那么几种基本初等函数:一次函数(直线方程)、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正弦余弦函数、正切余切函数,所有的函数题都是围绕这些函数来出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最终都能靠基本知识解决。
还有三种函数,尽管课本上没有,但是在高考以及自主招生考试中都经常出现的对勾函数:y=ax+b/x,含有绝对值的函数,三次函数。这些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和图像等各方面的特征都要好好研究。
翻阅历年高考函数题,有一个算一个,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函数问题都与图像有关。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函数时多多关注函数的图像,要会作图、会看图、会用图!多多关注函数图象的平移、放缩、翻转、旋转、复合与叠加等问题。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案(优质17篇)篇三
学生在三角函数的学习中,面对有差异的问题,实施有差异的学习,实现有差异的发展。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逐步养成一个科学的数学思维,为每一个人都提供了平等的学习机会。在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的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由简入难的原则,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由于三角函数这一部分的内容,过于抽象,大多数高中生很难完全掌握,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基础知识入手,切莫好高骛远,细致耐心的帮助学生打好基础知识,逐渐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渐渐地掌握繁琐的三角函数知识体系,更加全面的掌握三角函数的知识,从而培养其数学思维。
数学教学作为一种双向活动,必须要重视学生们反馈,并根据反馈不断进行调节。教师与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潜移默化的的进行着信息交换,教师将知识不断的传授给学生,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将自身不明白的疑难问题反馈给老师,在高中三角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重视这一反馈原则,根据学生们的课堂反应、测试成绩及时进行总结分析,掌握学生们困惑的主要部分,并有针对性的对这一部分进行教学深化,深化学生对这一部分的了解,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学习。
选择题算得上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题型,对于函数知识的应用非常多见。这类题目的题型具备着一定的相同点,但是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所运用到的解题方法却多样化。学生面对选择题所要运用三角函数的题目时,首先要熟练的掌握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并且已经对多种题目经过了多层次的练习,使得三角函数可以有效的应用到选择题的解题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基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思路,能够在自身对知识的认知水平内,有效的总结以及归纳出三角函数与选择题的关系。
学生通过对三角函数的掌握和利用,不断的对我们自身的逻辑思维进行拓展,培养解题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其次要对三角函数的含义概念进行掌握,使得解题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三角函数,通过对三角函数概念的利用,求出题目中隐含的三角函数公式,增加了解答选择题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这个方法的利用,首先要对自身掌握多少解题思路进行了解,从而将这些有用的解题方法进行细致的分析整合,从中找出最优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案(优质17篇)篇四
三角函数是函数,象限符号坐标注。函数图象单位圆,周期奇偶增减现。
同角关系很重要,化简证明都需要。正六边形顶点处,从上到下弦切割;
中心记上数字1,连结顶点三角形;向下三角平方和,倒数关系是对角,顶点任意一函数,等于后面两根除。诱导公式就是好,负化正后大化小,变成税角好查表,化简证明少不了。二的一半整数倍,奇数化余偶不变,将其后者视锐角,符号原来函数判。两角和的余弦值,化为单角好求值,余弦积减正弦积,换角变形众公式。和差化积须同名,互余角度变名称。
计算证明角先行,注意结构函数名,保持基本量不变,繁难向着简易变。
逆反原则作指导,升幂降次和差积。条件等式的证明,方程思想指路明。
万能公式不一般,化为有理式居先。公式顺用和逆用,变形运用加巧用;
1加余弦想余弦,1减余弦想正弦,幂升一次角减半,升幂降次它为范;
三角函数反函数,实质就是求角度,先求三角函数值,再判角取值范围;
利用直角三角形,形象直观好换名,简单三角的方程,化为最简求解集。
山西铁路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刘荣申。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案(优质17篇)篇五
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内容,其实与我们的生活都有着密切而广泛的关联,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三角函数的教学时,可以充分应用三角函数生活性特点,在符合其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创设与实际生活密切关联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与学习之中,良好进行感知,产生强烈的探究与求职的欲望。例如:为将三角函数的图像性质更好的传授于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升其探究能动性,教师就可以在新知识的教学之前,良好的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内容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结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设置如下问题:
假设其为半径2米的风车,每隔12秒旋转一周,其最低点o距离地面0.5米,风车圆周上的一点a从o开始,其运动t(s)后,与地面的距离设为h(m)。那么(1)函数h=f(t)关系式如何?(2)你能画出函数h=f(t)的图像么?在这样的问题性教学情境的创设之下,加之教师的鼓励性语言,以及生活情境的感触,就会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内心想要学习的情感,探究欲望也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探究性的情况下,其内在能动性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教师的整体教学活动之中,有利于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实现对三角函数知识的掌握。
数学知识之间是彼此相联系的,因此三角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持有整体观念,将三角函数置于更宽阔的知识框架之中,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创新教学方案的制定,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三角函数与非三角函数的联系,以便更加全面、具体的对三角函数的概念与知识等形成良好的理解与掌握。
高中数学教师应重视通过综合练习强化学生的反省抽象能力引导学生对三角函数充分认识,了解三角函数如sin等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运算符号,而应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来掌握,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三角函数的内行,才能为三角函数之后的变形与公式推导奠定基础。高中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强化学生对三角函数概念的抽象概括及综合运用能力等。此外,综合分析的方法也是解答三角函数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因为,数形结合思想也是常用的一种基本数学思想,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解答数学题时,综合分析并运用所学过的所有可以用到的数学知识,将其有机结合,有效解答三角函数问题。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案(优质17篇)篇六
1、先做简单题,后做难题。
2、遇到较难的大题,把所有跟该题有关的知识点都写出来,要知道数学讲究步骤分。
3、若是证明题,万一不会,可以先写出已知条件,再写出要证明的最后一步,再一步一步往上推,中间步骤随便写点。(使用于粗心的教师,但我们不提倡,重点是要平时学好)。
一、整体把握、抓大放小。
拿到试卷后可以先快速浏览一下所有题目,根据积累的考试经验,大致估计一下每部分应该分配的时间。对于能够很快做出来的.题目,一定要拿到应得的分数。
二、确定每部分的答题时间。
1、考试时占用了很多时间却一点也没有做出来的题目。对于这类题目,你以后考试时就应该尽量减少时间,或者放弃,等以后学习进阶了再尝试着做。
2、考试时花了过多的时间才做出来的题目。对于这类题目,你以后平时做题时要尽量加快速度,或者通过“反复训练”等提高反应速度,这样,你下次考试时能用较少的时间做出来。
三、碰到难题时。
1、你可以先用“直觉”最快的找到解题思路;。
2、如果“直觉”不管用,你可以联想以前做过的类似的题目,从而找到解题思路;。
3、如果这样也不行,你可以猜测一下这道题目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4、对于花了一定时间仍然不能做出来的题目,要勇于放弃。
四、卷面整洁、字迹清楚、注意小节。
做到卷面整洁、字迹清楚,把标点、符号、解题步骤等小的地方尽量做好,不要丢掉应得的每一分。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案(优质17篇)篇七
将三角函数的图形和坐标的定义联系起来,进而将数学中的代数问题转化为坐标轴上的几何问题,继而在坐标系中进行数字和图形的结合,进行数形结合的解题,通常而言在三角函数的数形结合解题方法之中,较为常用的代数转几何的解题模型主要有距离模型和斜率模型两者。如下题:
求解三件函数y=sinx/(2+cosx)的最值。在解答时就可以可以应用图形结合的解题方式,建立一个坐标系,设p(cosx,sinx),可以清楚的得知p是在一个单位圆上的一点,进而通过在坐标轴上的画出图形可知,函数y所表达的几何意义就是定点q(-2,0)与p之间连线的斜率,同时可知连线pq和单位圆相切时其斜率处于最值,并且有两个最值,最大值而后最小值,通过简单的计算可知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3。
投机取巧,掌握一些特殊的三角函数。
在三角函数之中,虽然很多的知识点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在题目的解答时,仍旧有很多的技巧可以使用,尤其是在选择题中,更是可以使用一些”投机取巧”的方式来进行题目的解答,进而减少解题的时间。在教学之中教师需要呈列出一些特殊的三角函数的值以及一些图形,并且要求学生掌握,对于一些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进行理解记忆,对于记忆力好的学生可以选择死记硬背的方式。
在掌握一些特殊值之后再进行题目的解答,尤其是一些较为复杂的选择题,都可以选择带入一些特殊值或者直接带入选项来进行“试答案”。在答题之中虽然需要详细的将解题步骤写出来,但是掌握了一些特殊函数的值,在解题之中也可以更快的找出最佳的解题方式,而最后解答出的答案一般不会出错。对于高中阶段的三角函数而言,特殊值法的求解方式是一种在紧凑考试时间中较为用,且正确率有很高的一种解题技巧,值得学生在三角函数学习中熟练的掌握。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案(优质17篇)篇八
《考试说明》和《考纲》是每位考生必须熟悉的最权威最准确的高考信息,通过研究应明确“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三个问题。
命题通常注意试题背景,强调数学思想,注重数学应用;试题强调问题性、启发性,突出基础性;重视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凸显数学的问题思考;强化主干知识;关注知识点的衔接,考察创新意识。
《考纲》明确指出“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因此试题都比较新颖活泼。所以复习中你就要加强对新题型的练习,揭示问题的本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多维审视知识结构。
高考数学试题一直注重对思维方法的考查,数学思维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知识是思维能力的载体,因此通过对知识的考察达到考察数学思维的目的。你需要建立各部分内容的知识网络;全面、准确地把握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加强对易错、易混知识的梳理;要多角度、多方位地去理解问题的实质;体会数学思想和解题的方法。
3.把答案盖住看例题。
参考书上例题不能看一下就过去了,因为看时往往觉得什么都懂,其实自己并没有理解透彻。所以,在看例题时,把解答盖住,自己去做,做完或做不出时再去看,这时要想一想,自己做的与解答哪里不同,哪里没想到,该注意什么,哪一种方法更好,还有没有另外的解法。经过上面的`训练,自己的思维空间扩展了,看问题也全面了。如果把题目的来源搞清了,在题后加上几个批注,说明此题的“题眼”及巧妙之处,收益将更大。
4.研究每题都考什么。
数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做题,“熟能生巧”这个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做题不是搞题海战术,要通过一题联想到多题。你需要着重研究解题的思维过程,弄清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意义和作用,研究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同一数学问题的多条途径,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构建知识的横向联系又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与其一节课抓紧时间大汗淋淋地做二、三十道考查思路重复的题,不如深入透彻地掌握一道典型题。例如深入理解一个概念的多种内涵,对一个典型题,尽力做到从多条思路用多种方法处理,即一题多解;对具有共性的问题要努力摸索规律,即多题一解;不断改变题目的条件,从各个侧面去检验自己的知识,即一题多变。习题的价值不在于做对、做会,而在于你明白了这道题想考你什么。
5.答题少费时多办事。
解题上要抓好三个字:数,式,形;阅读、审题和表述上要实现数学的三种语言自如转化(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要重视和加强选择题的训练和研究。不能仅仅满足于答案正确,还要学会优化解题过程,追求解题质量,少费时,多办事,以赢得足够的时间思考解答高档题。要不断积累解选择题的经验,尽可能小题小做,除直接法外,还要灵活运用特殊值法、排除法、检验法、数形结合法、估计法来解题。在做解答题时,书写要简明、扼要、规范,不要“小题大做”,只要写出“得分点”即可。
6.错一次反思一次。
每次考试或多或少会发生一些错误,这并不可怕,要紧的是避免类似的错误在今后的考试中重现。
因此平时要注意把错题记下来,做错题笔记包括三个方面:
(1)记下错误是什么,最好用红笔划出。
(2)错误原因是什么,从审题、题目归类、重现知识和找出答案四个环节来分析。
(3)错误纠正方法及注意事项。根据错误原因的分析提出纠正方法并提醒自己下次碰到类似的情况应注意些什么。你若能将每次考试或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记录下来分析,并尽力保证在下次考试时不发生同样错误,那么在高考时发生错误的概率就会大大减少。
7.分析试卷总结经验。
每次考试结束试卷发下来,要认真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教训。特别是将试卷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类。
(1)遗憾之错。就是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题。
(2)似非之错。记忆不准确,理解不够透彻,应用不够自如;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等等。
(3)无为之错。由于不会答错了或猜错了,或者根本没有作答,这是无思路、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的问题。原因找到后就尽早消除遗憾、弄懂似非、力争有为。切实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老大难问题。
8.优秀是一种习惯。
柏拉图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好的习惯终生受益,不好的习惯终生后悔、吃亏。如“审题之错”是否出在急于求成?可采取“一慢一快”战术,即审题要慢,要看清楚,步骤要到位,动作要快,步步为营,稳中求快,立足于一次成功,不要养成唯恐做不完,匆匆忙忙抢着做,寄希望于检查的坏习惯。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案(优质17篇)篇九
下面给出教学实施过程设计的简要思路:
(一)引入的设计
前边学习了如何根据所给条件求出直线方程的方法,看下面问题:
问:说出过点 (2,1),斜率为2的直线的方程,并观察方程属于哪一类,为什么?
答:直线方程是 ,属于二元一次方程,因为未知数有两个,它们的最高次数为一次.
肯定学生回答,并纠正学生中不规范的表述.再看一个问题:
问:求出过点 , 的直线的方程,并观察方程属于哪一类,为什么?
启发:你在想什么(或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谈谈?各小组可以讨论讨论.
学生纷纷谈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边评价边启发引导,使学生的认识统一到如下问题:
【问题1】“任意直线的方程都是二元一次方程吗?”
(二)本节主体内容教学的设计
学生或独立研究,或合作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究,教师组织开展集体讨论.首先让学生陈述解决思路或解决方案:
思路一:…
思路二:…
……
教师组织评价,确定最优方案(其它待课下研究)如下:
按斜率是否存在,任意直线 的位置有两种可能,即斜率 存在或不存在.
当 存在时,直线 的截距 也一定存在,直线 的方程可表示为 ,它是二元一次方程.
当 不存在时,直线 的方程可表示为 形式的方程,它是二元一次方程吗?
学生有的认为是有的认为不是,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把它看成二元一次方程的合理性:
综合两种情况,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同学们注意:这样表达起来是不是很啰嗦,能不能有一个更好的表达?
学生们不难得出:二者可以概括为统一的形式.
这样上边的结论可以表述如下:
启发:任何一条直线都有这种形式的方程.你是否觉得还有什么与之相关的问题呢?
【问题2】任何形如 (其中 、 不同时为0)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吗?
师生共同讨论,评价不同思路,达成共识:
(1)当 时,方程可化为
这是表示斜率为 、在 轴上的截距为 的直线.
(2)当 时,由于 、 不同时为0,必有 ,方程可化为
这表示一条与 轴垂直的直线.
因此,得到结论:
为方便,我们把 (其中 、 不同时为0)称作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是合理的.
【动画演示】
演示“直线各参数”文件,体会任何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
(三)练习巩固、总结提高、板书和作业等环节的设计
略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案(优质17篇)篇十
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的简单性质。
渐近线方程是,离心率,若点是双曲线上的点,则,。
2、又曲线的左支上一点到左焦点的距离是7,则这点到双曲线的右焦点的距离是
3、经过两点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
4、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
5、与双曲线有公共的渐近线,且经过点的双曲线的方程为
1、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且与椭圆有公共焦点,求该双曲线的方程。
2、已知椭圆具有性质:若是椭圆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点是椭圆上任意一点,当直线的斜率都存在,并记为时,那么之积是与点位置无关的定值,试对双曲线写出具有类似特性的性质,并加以证明。
3、设双曲线的半焦距为,直线过两点,已知原点到直线的距离为,求双曲线的离心率。
1、双曲线上一点到一个焦点的距离为,则它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
2、与双曲线有共同的渐近线,且经过点的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到一条渐近线的距离是。
3、若双曲线上一点到它的右焦点的距离是,则点到轴的距离是
4、过双曲线的左焦点的直线交双曲线于两点,若。则这样的'直线一共有条。
1、已知双曲线的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是其顶点到渐近线距离的2倍,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
2、已知双曲线的焦点为,点在双曲线上,且,则点到轴的距离为。
3、双曲线的焦距为
4、已知双曲线的一个顶点到它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则
5、设是等腰三角形,,则以为焦点且过点的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案(优质17篇)篇十一
难点是解组合的应用题.。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提出下列思考问题,打出字幕.。
[字幕]一条铁路线上有6个火车站。
(1)需准备多少种不同的普通客车票?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答案提示:
(1)排列;
(2)组合。
[评述]问题。
(二)新课讲授。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字幕]。
1.排列的定义是什么?
2.举例说明一个组合是什么?
3.一个组合与一个排列有何区别?
(学生活动)阅读回答.。
(教师活动)对照课文,逐一评析.。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将所学的知识迁移过渡,并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归纳概括建立新知】。
(教师活动)承接上述问题的回答,展示下面知识.。
(学生活动)倾听、思索、记录。
(教师活动)提出思考问题。
[投影]与的关系如何?
(师生活动)共同探讨.求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排列数,可分为以下两步:
第1步,先求出从这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组合数为;
第2步,求每一个组合中个元素的全排列数为。
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得到。
[字幕]公式1:
公式2:
(学生活动)验算,即一条铁路上6个火车站有15种不同的票价的普通客车票。
(三)小结。
(师生活动)共同小结。
本节主要内容有。
1.组合概念。
2.组合数计算的两个公式。
(四)布置作业。
1.课本作业:习题103第1(1)、(4),3题。
3.研究性题:
(五)课后点评。
3.能组成(注意不能用点为顶点)个四边形,个三角形.。
探究活动。
解设四人分别为甲、乙、丙、丁,可从多种角度来解。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案(优质17篇)篇十二
教材分析:
本章包括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主要是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概念),以及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等内容。锐角三角函数为解直角三角形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也为锐角三角函数提供了与实际联系的机会。研究锐角三角函数的直接基础是相似三角形的一些结论,解直角三角形主要依赖锐角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等内容,因此相似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等是学习本章的直接基础。
本章内容与已学'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等内容联系紧密,并为高中数学中三角函数等知识的学习作好准备。
学情分析:
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既是本章的难点,也是学习本章的关键。难点在于,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反映了角度与数值之间对应的函数关系,这种角与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用含有几个字母的符号sina、cosa、tana表示函数等,学生过去没有接触过,因此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至于关键,因为只有正确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才能真正理解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从而才能利用这些关系解直角三角形。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固定(即正弦值不变)这一事实。
2、能根据正弦概念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函数,体会函数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
1.重点:理解认识正弦(sina)概念,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
2.难点与关键: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并得出: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的事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引入】操场里有一个旗杆,老师让小明去测量旗杆高度。(演示学校操场上的国旗图片)。
小明站在离旗杆底部10米远处,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4度,并已知目高为1米.然后他很快就算出旗杆的高度了。
你想知道小明怎样算出的吗?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中的第一种:锐角的正弦。
二、探索新知、分类应用。
【活动一】问题的引入。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案(优质17篇)篇十三
知识与技能
在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基础上,理解记忆圆的一般方程的代数特征,由圆的一般方程确定圆的.圆心半径,掌握方程x+y+dx+ey+f=0表示圆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方程x+y+dx+ey+f=0表示圆的的条件的探究,学生探索发现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激励学生创新,勇于探索。
重点
掌握圆的一般方程,以及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一般方程。
难点
二元二次方程与圆的一般方程及标准圆方程的关系。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复习圆的标准方程,圆心、半径。
2、提问1:已知圆心为(1,—2)、半径为2的圆的方程是什么?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案(优质17篇)篇十四
(1)掌握斜二测画法画水平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
(2)采用对比的方法了解在平行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与在中心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两种方法的各自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类比,利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空间想象力与直观感受。
(2)体会对比在学习中的作用。
(3)感受几何作图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值的直观图。
1、学法:学生通过作图感受图形直观感,并自然采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体的过程。
2、教学用具:三角板、圆规。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我们都学过画画,这节课我们画一物体:圆柱。
把实物圆柱放在讲台上让学生画。
2、学生画完后展示自己的结果并与同学交流,比较谁画的效果更好,思考怎样才能画好物体的直观图呢?这是我们这节主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例1,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正六边形的直观图,由学生阅读理解,并思考斜二测画法的关键步骤,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及时给予点评。
画水平放置的多边形的直观图的关键是确定多边形顶点的位置,因为多边形顶点的位置一旦确定,依次连结这些顶点就可画出多边形来,因此平面多边形水平放置时,直观图的画法可以归结为确定点的位置的画法。强调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练习反馈。
根据斜二测画法,画出水平放置的正五边形的直观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检查。
2、例2,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圆的直观图。
教师引导学生与例1进行比较,与画水平放置的多边形的直观图一样,画水平放置的圆的`直观图,也是要先画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点,由于不能像多边那样直接以顶点为代表点,因此需要自己构造出一些点。
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如何构造出需要的一些点,与学生共同完成例2并详细板书画法。
3、探求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的画法。
(1)例3,用斜二测画法画长、宽、高分别是4cm、3cm、2cm的长方体abcd-a’b’c’d’的直观图。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要注意对每一步骤提出严格要求,让学生按部就班地画好每一步,不能敷衍了事。
(2)投影出示几何体的三视图、课本p15图1.2-9,请说出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并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完成,教师巡视帮不懂的同学解疑,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图形尺寸大小之间的关系。
4、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
投影出示课本p17图1.2-12,让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在平行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与在中心投影下画空间图形的各自特点。
5、巩固练习,课本p16练习1(1),2,3,4。
三、归纳整理。
学生回顾斜二测画法的关键与步骤。
四、作业。
1、书画作业,课本p17练习第5题。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案(优质17篇)篇十五
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并了解加、减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在根据数的组成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8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95里面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81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出示32页情景图。
2、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回答:梳理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桃?
(2)一共有34个桃,去掉框里的30个,还剩多少个桃?
3、怎样列式?
(1)先想一想。
(2)小组交流。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3)指名小组汇报。
结合学生回答小结:根据看图,数出来的;用小棒摆出来的;根据数的组成来思考的。34+4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4里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是4。
4、解答“试一试”。
提问: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样算?
(1)先想一想。
(2)小组交流。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3)指名小组汇报。
4个一和3个十和起来是34;因为30+4=34,所以4+30=34。
谈话:“34-4”你会算吗?填在书上,并轻声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回答,结合学生回答适当补充。
5、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子,在每一个算式中每个部分也都有各自的名子。在加法算式30+4=34中,相加的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和。
(2)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指名说出算式4+30=34,34-4=30中各部分的名称。
1、“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
(3)说说每道算式表达什么意思。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再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根据60+3=63你能想到其他三个算式吗?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想的,集体核对结果。
4、“想想做做”第4题。
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5、“想想做做”第5题。
先了解“相邻数”是什么意思,再写数交流。
6、“想想做做”第6、7题。
先说说每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再自己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案(优质17篇)篇十六
3.进一步提高问题探究意识、知识应用意识和同伴合作意识。
问题的提出与解决。
如何进行问题的探究。
启发探究式。
研究方向提示:
1.数列{an}是一个等比数列,可以从等比数列角度来进行研究;
2.研究所给数列的项之间的关系;
3.研究所给数列的子数列;
4.研究所给数列能构造的新数列;
5.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可以从函数性质角度来进行研究;
6.研究所给数列与其它知识的联系(组合数、复数、图形、实际意义等)。
针对学生的研究情况,对所提问题进行归类,选择部分类型问题共同进行研究、分析与解决。
课堂小结:
1.研究一个数列可以从哪些方面提出问题并进行研究?
2.你最喜欢哪位同学的研究?为什么?
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一、对“研究性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认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与接受性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方式,泛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研究性学习也可以说是一种学习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是美国数学教育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主要口号,即认为应当以“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中心。
问题解决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其核心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主要途径。
二、“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以研究性学习活动为载体,以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下简称为“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试图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的形式,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培养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关于“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实施“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希望能够达到以下的功能目标: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开掘创造性思维潜力,培养主动参与、团结协作精神,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自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二)数学学科中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目标。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目标可以有不同层次的要求:会审题,会建模,会转化,会归类,会反思,会编题。
(三)“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
(四)“问题解决”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教学目标的确定;
2.教学方法的选择;
3.问题的选择;
4.师生主体意识的体现;
5.教学策略的运用。
(五)了解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途径。
(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对教师的能力要求。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案(优质17篇)篇十七
(2)进一步理解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
(3)初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4)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转化的能力。
求曲线的方程。
计算机。
启发引导法,讨论法。
【引入】。
1.提问:什么是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强调。
2.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意义、基本问题。
对于一个几何问题,在建立坐标系的基础上,用坐标表示点;用方程表示曲线,通过研究方程的性质间接地来研究曲线的性质,这一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称为坐标法,这门科学称为解析几何,解析几何的两大基本问题就是:
(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
(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
【问题】。
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曲线的方程。
【概括总结】通过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分析上面两个例题的求解过程,我们总结一下求解曲线方程的大体步骤:
首先应有坐标系;其次设曲线上任意一点;然后写出表示曲线的点集;再代入坐标;最后整理出方程,并证明或修正.说得更准确一点就是: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有序实数对例如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2)写出适合条件的点的集合;
(3)用坐标表示条件,列出方程;
(4)化方程为最简形式;
(5)证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
上述五个步骤可简记为:建系设点;写出集合;列方程;化简;修正。
下面再看一个问题: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1)解析几何研究研究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2)如何求曲线的方程?
【作业】课本第72页练习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