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的教师教育随笔记录篇一
上学期,班里招收了十几名幼儿园周边农村的孩子(包括他),他们在刚入园时根本不听召唤,同伴之间也常常用肢体冲突代替言语沟通,给教师的日常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扰。一天,他爷爷告诉我,说他在家常“耍死狗”(陕西方言,无理取闹的意思),一闹起来,就会在地上打滚,任凭爷爷怎么做,也不肯起来,一直要闹到精疲力尽才肯罢休。
知道了这一情况后,我想,与其对他一味地批评和指责,还不如将此视为一个教育契机。一次户外活动时,我问他:“听你爷爷说,你在家喜欢在地上翻滚,而且翻得挺好,是吗?”他的眼睛一亮,很兴奋地点点头。我接着说:“那今天我们来一个翻跟头比赛,比谁翻得好,怎么样?”我的这一提议很快得到了大家的响应,于是,我趁热打铁,组织大家用地垫在地上铺出了一条直直的“路”,同时提出了活动要求:(1)所有人必须按次序轮流翻跟头;(2)必须在拼好的地垫上往前翻跟头;(3)到了终点后再掉头翻跟头返回起点。大家对这项活动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我宣布活动结束了,还有很多孩子说要继续玩这个游戏。我便抓住时机,向孩子们承诺:只要你们在活动时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同伴之间友好相处,以后老师天天组织你们玩这个游戏。
说来也真神奇,随着翻跟头游戏活动的持续进行,他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慢慢步入了正常轨道。他爷爷告诉我,在家他比原来听话多了。后来,我把翻跟头游戏命名为“翻个跟头十万八千里”,还为这个游戏配上了背景音乐《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于是,他更是乐此不疲。在本学期的春季运动会上,这个游戏被指定为表演项目,孩子们的表演得到了家长和其他小朋友的赞赏。
他的变化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因势利导,比强行制止要明智和有效得多。这件事也让我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冷静,学会了宽容,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分享;这件事还让我对他充满了感激之情。感谢他让我构思出这样一个精彩的游戏活动。
换个角度看他,其实他真的很可爱!
幼儿园的教师教育随笔记录篇二
9月1日,是幼儿园迎接新人园孩子的日子。在这一天,我会很用心,地去记每一个孩子的名字与特征。川川让我记忆深刻,他长得特别瘦小、单薄,来园的时候总是牢牢地抓住母亲的衣服不放,最与众不同的是他怀里始终抱着一只透明塑料袋,里面装着一顶帐篷。“哦,是你的玩具呀!”我笑容满面地凑上去,但他马上抱紧袋子,警惕地看着我。孩子的母亲连忙解释:“川川特别内向,不爱说话,这顶帐篷是他的宝贝,到哪儿都得带着。说好让他带帐篷来,他才肯上幼儿园。”我见过不少有依恋物的孩子,可喜欢帐篷的孩子还是头一次遇到。
不出所料,川川的分离焦虑情绪反应很大,在园哭闹得特别厉害,而且,在两个多星期里,他常常抱着帐篷袋独自一人坐在角落里,不与同伴交往,也不按教师的要求去做。于是,我尝试用各种方法走近他,抓住一切机会引导他,帮助他缓解焦虑情绪。
一天中午,我正组织孩子们听故事,发现坐在一旁的川川面露疲态,哈欠连连,便走过去对他说:“到小床上去睡觉吧!”川川摇摇头,拒绝了。“要不这样,我看你的小帐篷不错,我们把它打开,你睡到里面去吧。”川川对我的话没什么表示。我便边哄边从他手里取过袋子,打开帐篷。川川钻进帐篷以后,开始还撑着不肯睡下去,但最终抵不住睡意侵袭,渐渐进入梦乡,一睡就是两个多小时。
第二天川川来园时,我牵过他的小手对他说:“你看,老师昨天没骗你吧,你一觉睡醒,爸爸妈妈就来接你了。”川川妈妈说:“还是老师有办法,川川回家时告诉我他在幼儿园里睡着了。”“原来川川这么能干,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都记住了,并且能清楚地告诉妈妈。”我抓住机会表扬川川。看到川川紧张的神情有所放松,我意识到继续引导川川的时机到了,于是我建议家长带一些川川平时喜欢的玩具或图书,放进他的帐篷里,这样川川在幼儿园就有事可做,有助于转移他对家人的思念。事实证明这一招果然有效,川川坐在他的帐篷里玩着恐龙玩具,抵触情绪明显缓解了。
川川的小帐篷吸引了班里其他孩子,大家忍不住都想进去玩,可川川不是莫名其妙地哭,就是拉上帐篷的拉链把自己关在里面。帐篷里的川川似乎与伙伴们隔绝了。怎样才可以让川川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学会交往和分享呢?我将目光定格在孩子们最喜欢的角色游戏上。“笃笃笃,请问是小恐龙的家吗?”“我是送货员,给你送来好吃的牛奶和蛋糕,请打开门。”“清洁工人来了,请你把玩具搬出去,我要打扫卫生。”“有一只无家可归的小猫,你让它进来玩一会儿,好吗?”“川川,你的小恐龙生病了,快送它上医院吧!”“今天有客人要来,你得准备吃的,当好小主人哦!”……我装扮成各种角色与川川对话。使川川的焦虑情绪逐步得到释放。在游戏情景中,他能暂时忘却不快,与同伴进行一些互动。有一次,在玩“大灰狼抓小兔子”的游戏时,川川眼见小兔子都快被抓光了,便灵机一动,拉着身边的小朋友躲到他的帐篷后面,还嚷着:“这是我们的家,大灰狼不能过来。”我看时机已成熟,便组织全班幼儿开展了一次“帐篷”的户外活动。在孩子们的相互邀请声中,川川终于允许朋友走进他的帐篷。
对川川的入园适应指导还在继续中,我想只要我们够细心、够耐心,家园配合,对症下药,就一定可以帮助川川平稳度过适应期,使他愉快地融入集体。
幼儿园的教师教育随笔记录篇三
一个班的小朋友虽然年龄相当,但性格行为习惯却各不相同,我喜欢那些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听话懂事的孩子,我也并不排斥那些任性、好动、脾气暴躁的孩子,反而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让其改掉自身的不足,正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谈晨阳是个聪明伶俐的小男孩。因长期住在爷爷奶奶家,娇惯出许多不良习惯:任性、脾气暴躁、做事总以自我为中心。所以,经常和小朋友发生矛盾。不依着他就动手打人,天天都有小朋友告他的状。我知道这正是他真实的展现。我没有因此而大动干戈的训斥他,而是在不断的观察,寻找机会帮助他改过自新。《赏识教育》一书中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他就会成为好孩子。”
当我发现他在和小朋友争吵时没有动手打人,只是生气的踢了一下小椅子时,我立刻以赞赏的眼光望着他,夸他进步了,学会了不打小朋友,踢小椅子来解气。当他又一次遇到矛盾,生气的坐在小椅子上时,我又不失时机的表扬他爱护小椅子了,还能静心消气。当他把玩具送给自己最好的朋友玩时,我集合全体幼儿,赞扬他有好玩的玩具能和好朋友共享,真了不起。渐渐的,快乐开始进入他的内心,微笑挂满了他的脸庞。
全国模范教师窦桂梅说得好:“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学生,做教师的也要眼含热泪欣赏、拥抱、赞美他。”教师应同阳光的使者一样,用坦荡的胸怀去认同、信任、激励每一位学生,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让他们无一例外的共同享受阳光的温暖。
课间活动时,我组织孩子们到操场上去做游戏。孩子们一个个兴趣高涨,有的在玩切西瓜,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还有的在做拍手游戏,场面非常热闹。 正当孩子们玩得非常高兴的时候,有个小朋友着急地说:“老师,任释涵的鼻子出血了!”只见任释涵仰着头,鼻子还滴着血,被小朋友簇拥过来。我边给他处理边对他说:“天热后,以后要多喝点水。”任释涵咬了咬唇角,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其他的小朋友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样子很神秘,搞的我也莫名其妙。这时,快嘴的王鸿涛小朋友说:“老师,任释涵的鼻子不是干破的,是让姜豪杰用手打的。”
我仔细问清了原因。原来,姜豪杰和任释涵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任释涵当鸡妈妈,姜豪杰当老鹰,姜豪杰不小心用手打到了任释涵的鼻子,给弄破的。弄清原因后,我让姜豪杰向任释涵道了歉,并告诉他以后做游戏时要注意安全,不小心碰到别人要道歉,受伤了要及时告诉老师。姜豪杰也认识到自己错了,并表示今后一定改正。
通过这件小事,我认识到:对孩子要一视同仁,对老师的孩子,也不能偏爱,否则时间长了会使老师的孩子养成不良习惯,也会对其他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因此,我们应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得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区角活动时,两个幼儿为了一个玩具争了起来。由于活动时间临近结束,我没有出面干涉。在讲评时,我把刚才看到的一幕告诉了全班小朋友,并组织幼儿讨论一个玩具大家都想玩怎么办?幼儿反应积极,都举起小手。然而,他们的回答大同小异:我谦让,让别人先玩。虽然我进行了引导,但仍没有幼儿讲出别的办法。我诧异:这是他们真实的想法吗?要知道,他们还只是六七岁的孩子!当我再次审视孩子们时,发现那一双双本应天真无邪的眼睛中流露出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顺从。无可否认,谦让是一种美德,但它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假如我们的教育只能使孩子违心的谦让,那它不是教育的失败吗?
我决定展开主题活动,让幼儿想出更好的办法,既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又不伤害别人。在我的启发下,幼儿提出,可两个人一起玩、轮流玩,也可用交换、竞赛等方法确定玩者。我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这些经验运用于实践。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张欣怡想用钱佳昊手里的水彩笔,就拿了自己的书去跟她交换。钱佳昊当时正画得起劲,没有答应。张欣怡不死心,耐心的把自己的书一页页翻给钱佳昊看,还不停地介绍自己的书怎么有意思。终于,钱佳昊被吸引住了,同意了交换。
看着满心欢喜的两张小脸,我忽然觉得,教育不就是培养一种生活智慧吗?当我们的孩子运用这些智慧轻松自如的面对生活时,他们肯定会更快乐、更自信。我想,这也是教育对多元化世界的一种应答。
谈奥杰是我们班的活跃分子,说他是活跃分子主要是上课的时候屁股老坐不到椅子上,老是翘来翘去的,下课也是动个不停,一点也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可是他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特别喜欢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很喜欢老师叫他做小老师,每到我们要请哪个乖的小朋友做小老师的时候,谈奥杰就坐的非常好,把小脑袋抬的高高的,小眼睛期盼的盯着你的眼睛,这个时候如果仔细看,还能看见谈奥杰眼睛里闪闪的星光,让你不请他也不行。
请到他做小老师时,他就非常高兴,一个劲的对别的小朋友说:今天老师请我做小老师,请我做小老师。让人忍俊不禁。
做老师的时候,他也做的特别认真,别看他年纪小,可是做事情我们还是很放心的。不过,做小老师的时候很乖,但是一到没请他做小老师的时候他的好动的个性就又出来了,上课又要晃来晃去,跟他说过好多遍,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要老是动来动去,每次都记住了,可过一会就忘记了。真的得想个好办法,改改他的这个习惯。
后来,我们想,既然他那么喜欢做小老师,下次就跟他说如果表现好就请他做,表现不好就不请他做。刚开始,他在小椅子上动个不停的时候我们就提醒他,谈奥杰,如果上课不乖,坐的不好可就不请你做小老师咯。他没听进去,下课了,我们根据幼儿的表现请了一个表现很好的小朋友做小老师,没请谈奥杰。这下,谈奥杰可不开心了,一个劲的问老师怎么不请我呀。这个时候我们就跟他说“奥杰,你自己说说看上课表现的好不好,有没有认真听老师上课,回答问题呀?”奥杰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第二次表现还是不太好,我们还是没请他,这下奥杰知道我们是来真的了,表现的不好以后就真的不请他做小老师。他就跟我说:“老师,以后我上课认真听,不乱动了,以后还请我做小老师好不好?”“好啊,如果奥杰以后上课能乖乖的,还请你做小老师。”
那次以后,我们明显感觉到奥杰上课动来动去的时间少了,比以前好多了。为了表扬他,下课后就请他做了小老师。奥杰咧开嘴开心的笑了。
幼儿园里,孩子们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一些不安全的事情,身边经常出现一些不安全隐患,但没有亲身体验,隐患又是不可预知的,孩子们往往认识不到它的危害性。怎样避免隐患事情的发生呢?老师又该怎样引导孩子关注身边存在的隐患以及不安全因素呢?
有一次,我班的徐晨焱这个小朋友,由于坐椅子的姿势不正确摔倒在地,头上磕了一下。这件事情立刻引起了小朋友的重视。我趁机抓住这个机会,在全班开展找不安全隐患的活动。
我让小朋友们找一找、说一说哪些地方有隐患,孩子们便分头去找。不一会儿,就有小朋友急忙跑回来告诉我说:“有的小朋友上厕所时,有的在厕所里面推门、有的在厕所外面推门。”“有的小朋友搬椅子时举在头上,容易碰到别人。”“有的小朋友带的玩具很危险,容易碰伤别人。”真是不找不知道,一找吓一跳,原来孩子们身边存在这么多隐患啊!
我及时引导幼儿,我们身边存在这么多隐患,大家说应该怎么办呢?“我们以后走路要小心,不猛跑。”“好好坐在椅子上,不摇来晃去的。”“看到别的小朋友身边有隐患及时告诉他。”见到孩子们唧唧喳喳的给我出主意,我心里很高兴。我又告诉孩子们,生活中存在很多危险隐患,比如不小心把小东西塞到鼻孔里、帽子上的带不小心勒到脖子上、拿剪刀、小刀时不小心划破手等等。 有的不安全隐患是可以避免的,平时我们多加注意就行了,有的不安全隐患是突然发生的,大家一旦遇到危险一定不要慌,要尽快告诉老师,老师会帮你解决好。
通过这次找不安全隐患活动,不但提高了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就连孩子协作意识和交往的能力也提高了。
幼儿园的教师教育随笔记录篇四
让孩子多看一眼
大班孩子对于幼儿园里的习惯很熟悉了,但就因为孩子们对周围事物的适应,对同伴们的热烙,孩子们之间的'言语和行为都比小中班更为突显,班级里感觉是闹哄哄的,甚至于上课孩子们的思维都不能够跟着老师转,想和同伴说说悄悄话,注意力很不集中“你走他在跑,你停他在走”。
那么如何吸引住孩子们的眼球呢?
1.教具的选择与运用要注意保持新颖性,因为新颖性能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得以稳定和持续。
在音乐活动《阿细跳月》中,我将月亮的教具做成了用一根线将月亮系在黑板上,将线移动,月亮也就跟着动起来了,孩子们非常喜欢,并且对活动很感兴趣。
一般在选择教具时,仅局限于平时生活中的原版、原物是不够的,教师可对教具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做些效果处理,使教具表现出适当的夸张而与众不同,这样会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静致动。
在嘈杂的环境中,孩子们会更加兴奋,孩子们对活动的反应也会很激烈的。我就用音乐或者拍手的形式等先让孩子们安静下来以后,我再给予一定的任务,孩子们在安静的情况下,效率是比较高的,同时我对孩子们也以轻声说话为主,孩子们的注意力也会自然地集中起来。
幼儿园的教师教育随笔记录篇五
玩水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小班的孩子。每次雨过天晴出去散步,孩子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去踩水玩,把裤管弄得湿湿的。
雨后,我和孩子们又出去散步,路过一大片的水坑,心中又开始打鼓:佯装不见,随小家伙们放肆一把?那鞋子、裤管岂不都湿了?强加制止,让他们规规矩矩绕过去,岂不又做了一件违背孩子心愿的事?正犹豫着,忽听孩子们中有人说:“水坑像一面镜子!”“对!它是太阳公公的镜子。”我灵机一动随口应道:“你们想太阳公公出来看你们吗?”“想!”“如果你把太阳公公的镜子踩破了,他会怎么样呢?”孩子们愣了一下,互相看了看,很快有人叫起来:“他会生气的!他就不会出来了!”“那怎么办呢?”“不要踩破镜子!”“绕过去走!”紧接着,孩子们三三两两,小心翼翼地绕过了水坑。
在那以后的每次雨后,路过水坑,孩子们都会不约而同地相互提醒:“不要踩破太阳公公的镜子哟!”
我常常偷偷看着“太阳公公的镜子”傻笑,明白了老师只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契机,积极引导,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常常思考:等到夏天来临的时候,该怎样更好地释放孩子的玩水天性呢?
“遇物而诲,相机而教”才是真正的教育。还教育本来的纯真面目,还孩子真正的自然教育,挖掘生活教育的内涵,这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者不懈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