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成篇一
春华春柳满小径,青苔碧草围路聚。李、孟同去黄鹤楼,可怜此分别。
——题记
阳春三月,柳树梳起了碧绿的长辫子,小草换上了绿绿的夹克衫,小燕子穿着黑亮的燕尾服,它们都欢快的要去参加春天举办的晚会呢!
可是,它们不知道,在黄鹤楼,两位有名的诗人——李白和孟浩然这一对“长江流水深千尺,不及友情皆可深”的朋友就此要离别了,他们不知道要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才能相逢,相遇。
“孟弟,我们在下一年重阳节还能再见面吗?还能再一起登山吗?还能在一起品酒吟诗吗?”李白问道。
“李兄,我也不知道啊!”孟浩然茫然的回答,“这幅我画的《友长青》就送你了,但愿我们的友情永不黄枯!”
“孟弟,这枝狼毫笔业送给你,但愿你用它,写下更多的名诗佳文。”
李白和孟浩然边走边说,只待船夫叫了他们三四遍,这才连忙赶去。
孟浩然上了船,两人挥泪而别。
船越划越远,李白目送孟浩然的小船直到天水相接的地方便不见踪影,不禁朗声出名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晚上,只有黄鹤楼的仙鹤将李白的情传给了孟浩然;只有长江里的滚滚江水将李白的谊流给了孟浩然;只有热血在李孟二人中激扬。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成篇二
在三月的一个晚上,李白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因为他得知好朋友孟浩然要在这繁花盛开的三月去扬州了。所以第二天一早他就起来了,来到黄鹤楼,亲自摆下酒席,为孟浩然送行。
孟浩然到了黄鹤楼之后,李白就满脸忧伤。他遗憾地说:“你要去扬州了,我舍不得你呀!”
孟浩然也很伤心,说道:“我们一分开,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了。”
是呀,我很舍不得你。李白悲伤地说:“如果你回来了,我再邀请你来黄鹤楼饮酒!”
时间不早了,去扬州的船也要起航了,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多保重啊!”
看着渐渐远去的帆船,李白不禁泪流满面。江风把他的长袍都吹乱了。李白看着滚滚的江水,在心里对孟浩然说:“如果你回来了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我!我们再来喝酒,写诗。”
这时他不禁诗兴大发,写下怎么一首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成篇三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描写的景和情,感悟诗句描绘的意境。
2、通过想象和移情体验,体会诗人送别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感。
3、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生:都有一个“送”字。
生:这两首都是送朋友时写的诗。
师:对,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生:都有地名,“黄鹤楼”、“广陵”和“安西”
生:黄鹤楼在湖北武汉,广陵就是扬州,安西……
师:你知道的还真不少。我们来看看着几个地方(出示地图)。广陵就是现在的扬州,离我们这里不远,在唐朝时扬州就已经是天下名城了,是一个风景优美的繁华的都市,很多人都愿意去那里看看玩玩;安西就远了,在现在的新疆的最西边,如果从当时的首都长安出发,穿越上千公里的戈壁沙漠,翻越几座大山,才能到达那里,那里是唐朝的西域边关。
生:都有一个人名,一个是“孟浩然”,一个是“元二”
师:孟浩然是谁?
生:是一个大诗人,写了《春晓》。
师:李白在游历中,结识了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但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他们常常一起饮酒作诗,因为志趣相投而成为知己。
师:元二又是谁?
生:王维的一个朋友。
师:大声地读读这两首诗歌的题目,要读出节奏。
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生:送元二/使安西
师:现在你能说说这两个题目的意思了吗?谁送别谁去哪里吗?
生:第一首,是李白送别孟浩然去广陵。
生:第二首,是王维送别元二去安西。
师:听明白了吗?第一首是——
生: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去广陵。
师:第二首是——
生:王维送别元二去安西。
师:题目中的这个“之”和这个“使”是不是都是“去”意思啊?
生:是
师:是吗,那么,这两首诗的题目是不是也可以变成这样——
黄鹤楼送孟浩然使广陵送元二之安西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无语)
生:去旅游。
师:是啊,那是他自己想去的,他想去看扬州美景啊。所以是——
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使”也有“去”的意思,但那是朝廷让他去的,是派去的,就是——
生:出使。
生:送元二使安西。
师:明白了吧?那么说说看,题目的意思是谁送别谁去哪里?去干什么?第一首是——
生: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去广陵旅游。
师:第二首是——
生:王维送别元二出使安西去保卫国家。
师:我们再次大声地朗读题目。
生:(朗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这两首诗歌,读两边,要读准字音,读通顺,读出节奏。
生:朗读
师:我想请两个同学来读这两首诗歌。
生:朗读
生:是早晨下的雨。
师:对呀,早晨下的雨就叫——
生:朝雨
师:那晚上下的雨叫——
生:夜雨
师:那傍晚下的雨叫——
生:(无语)
师:暮雨。一起读这句诗,要读“zhao”
生:朗读
师:另一个字是“客舍青青”的“舍”要读第四声,一起读。
生:朗读
师:古诗光是这样读,还不行,还要要读得有韵味。先听老师读一读这两首诗。(范读)下面,请大家先看看下面的注释,想想诗歌的意思,想想诗歌带给你的感觉,再大声地朗读两遍,要读出韵味。
生:朗读
师:我还请两位同学来朗读。
生:朗读
生:很久。
师: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就是说朋友的船都看不到了。
生:惟见长江天际流,说明船都看不到了,他还站着。
生:孤帆远影
师:孤帆就是——
生:孤零零的一条帆船
师:什么的远影?
生:船的远影
师:一条小船越去越远了,只剩下了一个影子。到最后连影子也没有了,只看到了——
生:碧空
生:长江
师:江水流到哪里去?
生:天边
生:长江中一条小船越去越远,看不见了。
师:你来读读“孤帆远影”这个词,读出你头脑中的那幅图画。
生:朗读“孤帆远影”
师:够远吗?再远一点,读——
生:朗读“孤帆远影”
师:你用这种感觉来读读这句诗。
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你还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生:小船越去越远了,长江水向着天边流去
师:你来读读“碧空长江”这个词,读出你头脑中的那幅图画。
生:朗读“碧空长江”
师:够长吗?长江一直流到了天边啊,再长一些,读——
生:朗读“碧空长江”
师:你用这种感觉来读读这句诗。
生:朗读“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我们大家都看到了那幅图画了吗?我们一起朗读这两句诗——
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生:还会看到很多船。
……
师:那为什么他说是“孤帆”,为什么在他的眼里只有“孤帆”呢?
生:因为他的眼里只有朋友的船,其他的都视而不见。
生:因为他只是来送朋友的,他只关心朋友的船。
生:那时他自己心里的孤帆。
生:因为朋友走了,他心里很孤独。
生:孤帆远影
师:只有那一叶载着他的好朋友远去的——
生:孤帆远影
师:只有他心头的那一叶装满了离愁别绪的——
生:孤帆远影
师:我们一起来朗读——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李白久久地伫立江边,望着孤帆远去,江水滔滔。此时此刻,他心里会想些什么?
生:老朋友今番远去,何时再能相会?
生:他孤零零一个人,旅途中是否寂寞?
生:但愿他一帆风顺,路上平安!
生:江水是永远流不尽的,我们之间的情意是不会断的。
……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为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成篇四
阳春三月,鲜花盛开,莺歌燕舞,一片生机盎然。
黄鹤楼上,李白和孟浩然并肩坐着,一想到之后将有许久不得再见,两人神情都有些黯淡。
“孟兄,你这一去广陵,不知何时归来,你可要常常给我写信啊!”李白首先打破了沉寂。孟浩然听了李白的话,有些神伤,但随即回答道:“贤弟,放心吧,我一定会给你写信的。倒是你,要注意一下身体,酒这种东西,得适可而止啊!”李白笑着应允,举起装满酒的酒杯,“但是今天可是特殊日子啊,来,让我们痛饮一番!”孟浩然笑笑,也举起了酒杯。
半晌,酒壶已空。孟浩然直起身子,抬头看了看天色,说道:“天色不早了,我也应该启程了!”“是吗?……我送送你吧!”李白紧跟在孟浩然身后,一起走下楼梯。
船只已经备好,船夫在船上招呼孟浩然快点登船。孟浩然看了看船,又看了看李白,想说些什么,却又欲言而止,只是拍了拍李白的肩膀,走上了早已备好的船只。
船,开动了,越行越远。
李白像是想到了什么,忽然走上前,对着船只大喊:“孟兄,记得给我写信啊!”“放心,一定!”远远地,传来了孟浩然的声音,但随即,又被嘈杂的人声和江水的波涛声淹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成篇五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
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成篇六
江面风平浪静,水光潋滟,像一面镜子那样;柳树那长长的枝条像小姑娘的辫子,随风飘动起来,仿佛在跳着欢快的舞蹈。正值三月,百花齐放,众花争花斗艳,给人以一种幸福的感觉。
可黄鹤楼边,李白马上要跟自己的好友告别了,但他还有千言万语未来得及与朋友孟浩然诉说,孟浩然更是依依不舍。李白紧紧地握住孟浩然的手有点遗憾地说:“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是啊!没想到,时间过的这么快,我还想同你吟几首诗呢!可惜呀!”孟浩然说是脸上浮现出难舍难分的表情。李白拍了拍孟浩然的肩膀,抽噎了一声爽快地说:“你不要在纠结了,不要犹豫了,高兴一点,好了不说这些不开心的了,你瞧!这里的景色多美呀!孟浩然擦干眼泪,应道:“的却很美,和上次我们在这里见到的一样。李兄,你看那两棵柳树长在一起,相互帮助,就像我们一样。”李白突然从乌云密布转到了晴空万里,说:“好了,时候不早了,早去早回,一个人在外要好好照顾自己,到了那记得回封信给我。”孟浩然似乎忘记了分别的不开心,“一定,一定。”“兄台保重。”“保重。”两人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李白目送孟浩然乘船而去,直到事先一点,一点的模糊,才低着头,黯然离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成篇七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
4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生:课前熟读古诗;收集李白的诗歌、生平资料;不理解的词查,试着理解诗歌。
师:生字、词卡片;声像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质疑导入
1你听说过李白吗?他是个什么人?你学过他的什么诗?
2你愿意再学一首李白的诗吗?
出示课文题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齐读课文题目。
3解释课文题目,生试着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师相机点拨。
4看了课文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黄鹤楼在哪儿?孟浩然是谁?怎么送的呢?谁送谁呢?
二、初读课文,略知大意
1师配着悠扬的古筝音乐,声情并茂地朗读诗歌。
2你也希望像老师一样读读这首诗吗?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抢读。
师: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读?给大家提个醒。重点指导:孟、陵的读音。
4抽读,全体同学当小老师评价,适时鼓励。
5把生字娃娃放回文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把诗句读通顺。
6小组比赛读。要整齐、声音洪亮,读出感情。生互评。
7反复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大胆形成自己的理解。
8小组边读边议古诗,试着解决开始提出的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
三、深入探究,精读感悟
1小组交流刚才的学习情况,准备在全班交流。(老师此时巡回指导、收集整理学生在小组中提出来的问题,拟定接下来的导学重点。)
2全班交流,了解诗意。
(1)结合课文题目理解故人指谁。简介孟浩然其人,并阐明他和李白是忘年交,黄鹤楼点明了送行的地点,烟花三月点明了时间。
(2)反复朗读前两句。结合书上的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在黄鹤楼(李白)送别老朋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春光烂漫的三月里,朋友坐船顺流而下到扬州去。
(3)把后两句作为想象意境、体会感情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孤帆、唯见展开合理的想象。
(好朋友的船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滚滚地向天边流去。)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意境。
(1)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2)生练习朗读,并加上动作。
(3)表演读。(一人扮演李白,一人扮孟浩然,表演黄鹤楼送别的情景,另一名学生配音。)
(4)闭上眼睛,低吟古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景象。
四、指导背诵,加深感悟
1听录音范读,体会古诗的情绪节奏。
2分小组读,分别选出一名同学在全班赛读,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3练习背诵。
4拓展练习,学习课后古诗《黄鹤楼》。
黄鹤楼风景优美,自古就被许多文人墨客所喜欢。他们常在这里观赏胜景,写诗交友,所以留下了不少诗文。下面我们一起再来读读另外一首很美的诗。
展示崔颢的《黄鹤楼》。
5生读,简略理解诗意。试背。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不但学会了一首古诗,还结交了几个生字朋友,愿意把它们记住吗?
2分析形体,分类识记。本课生字左右结构的最多,找出来比一比。浩、唯、陵是左窄右宽的字;帆、故、鹤左右相当;影是左宽右窄的字。
3把这些字美美地写在田字格里。
4展示评价写得美的字。
六、教师总结
附:板书设计
2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辞〖
黄鹤楼
孤帆尽〖
长江流
朋友情谊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成篇八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描写的景和情,感悟诗句描绘的意境。
2、通过想象和移情体验,体会诗人送别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感。
3、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生:都有一个“送”字。
生:这两首都是送朋友时写的诗。
师:对,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生:都有地名,“黄鹤楼”、“广陵”和“安西”
生:黄鹤楼在湖北武汉,广陵就是扬州,安西……
师:你知道的还真不少。我们来看看着几个地方(出示地图)。广陵就是现在的扬州,离我们这里不远,在唐朝时扬州就已经是天下名城了,是一个风景优美的繁华的都市,很多人都愿意去那里看看玩玩;安西就远了,在现在的新疆的最西边,如果从当时的首都长安出发,穿越上千公里的戈壁沙漠,翻越几座大山,才能到达那里,那里是唐朝的西域边关。
生:都有一个人名,一个是“孟浩然”,一个是“元二”
师:孟浩然是谁?
生:是一个大诗人,写了《春晓》。
师:李白在游历中,结识了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但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他们常常一起饮酒作诗,因为志趣相投而成为知己。
师:元二又是谁?
生:王维的一个朋友。
师:大声地读读这两首诗歌的题目,要读出节奏。
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生:送元二/使安西
师:现在你能说说这两个题目的意思了吗?谁送别谁去哪里吗?
生:第一首,是李白送别孟浩然去广陵。
生:第二首,是王维送别元二去安西。
师:听明白了吗?第一首是——
生: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去广陵。
师:第二首是——
生:王维送别元二去安西。
师:题目中的这个“之”和这个“使”是不是都是“去”意思啊?
生:是
师:是吗,那么,这两首诗的题目是不是也可以变成这样——
黄鹤楼送孟浩然使广陵 送元二之安西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无语)
生:去旅游。
师:是啊,那是他自己想去的,他想去看扬州美景啊。所以是——
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使”也有“去”的意思,但那是朝廷让他去的,是派去的,就是——
生:出使。
生:送元二使安西。
师:明白了吧?那么说说看,题目的意思是谁送别谁去哪里?去干什么?第一首是——
生: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去广陵旅游。
师:第二首是——
生:王维送别元二出使安西去保卫国家。
师:我们再次大声地朗读题目。
生:(朗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这两首诗歌,读两边,要读准字音,读通顺,读出节奏。
生:朗读
师:我想请两个同学来读这两首诗歌。
生:朗读
生:是早晨下的雨。
师:对呀,早晨下的雨就叫——
生:朝雨
师:那晚上下的雨叫——
生:夜雨
师:那傍晚下的雨叫——
生:(无语)
师:暮雨。一起读这句诗,要读“zhao”
生:朗读
师:另一个字是“客舍青青”的“舍”要读第四声,一起读。
生:朗读
师:古诗光是这样读,还不行,还要要读得有韵味。先听老师读一读这两首诗。(范读)下面,请大家先看看下面的注释,想想诗歌的意思,想想诗歌带给你的感觉,再大声地朗读两遍,要读出韵味。
生:朗读
师:我还请两位同学来朗读。
生:朗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成篇九
阳春三月的一天清晨,一抹温暖的阳光透过新糊的窗户纸,照在大诗人李白的脸上,这会儿李白还在床上休息。突然门外传来局促不安的脚步声,一位仆人进来说:“老爷,门外有一位骑马的人来求见你。说是有一封比鸡毛信还紧急的信给老爷过目。”李白在床上一想,哎呀,都怪昨夜又喝酒误事,今天这日子,如何都不能忘了啊。他一个鲤鱼打挺翻身起来,洗完脸漱了口,穿一件宽袖大衣大,脚蹬一双紫面布鞋,匆忙出门。
李白为什么这么急呢?因为他昨天去集市时碰上了好友孟浩然。孟浩然说:“贤弟呀,大哥能和贤弟相识,十分投缘,但终有一别,听说广陵是风水宝地,我很想去那游玩散心,明天我会派人请你,我们在黄鹤楼喝个告别酒吧。”李白是豪爽之人,连连答应。
结果,李白差点喝酒误事了。他准备了四两银子,一吊铜钱包,包在一个丝绸包袱里,骑马飞奔黄鹤楼而来。
到了黄鹤楼,李白刚下马,一个店小二上来说:“客官如果我没猜错,您一定是李太白大学士对吧。“对啊,你怎么知道?”李白问。“刚刚有位孟客官,让我迎接您。”店小二说。
店小二把李白引上楼,只见孟浩然正背着手,站在窗前遥望江水,一转身,看到李白,连忙请他到一间厢房那边。他们一边喝酒吃菜,一边高谈阔论。过了一会儿,孟浩然站起来说:“对不起,李贤弟,我该走了,此地一别,不知何时再能相见,贤弟多保重。”
李白边走边说,把孟浩然送上了船,他说:“孟兄一路保重,烟花三月,祝愿孟兄扬州旅行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