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法。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你在写作过程中有所帮助。
土壤学实验心得(优质15篇)篇一
1、了解野外剖面点的选择原则,并据此确定调查剖面的位置。
2、掌握土壤剖面挖掘和土层划分的基本原则;学习利用常用工具(罗盘、剖面刀等)与方法进行土壤剖面形态观察与记录。
3、掌握土壤剖面分析样品采样、环刀采样的方法与操作。
4、通过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并进行调查,从而获得其不同特征。
5、培养科研团队精神,培养良好的科研外业习惯,增强小组、班级及专业的凝聚力。
二、实习意义。
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通过实习的方式让我们对土壤剖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可以做一些外业调查,同时为室内实验准备原材料。另外,此次实习增进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三、土壤剖面的确定和土壤样品的采集。
由于我们班三个组研究的主题相同,于是我们分组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以求涉及更多的方面,进而使研究内容更饱满,研究结果更具有概括性。
四、样品处理与分析。
1、测容重和含水量。
由于环刀取样的限制,我们只取了部分土层的原状土壤,并进行容重和含水量的测定。
2、土样的处理及速效钾的测定。
(1)将采集的各层土样过1mm和0、25mm的筛供以后实验使用。
(2)用醋酸铵浸提法测土壤样品的速效钾含量。
3、用电位法测土壤样品的ph。
4、用稀释热法测土壤样品的有机碳和有机质的含量。
5、用比重法测土壤样品的质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鹫峰c—600、170、296、83轻黏土。
采样地点:校内。
(二)实验分析。
1、野外调查分析。
野外调查主要是通过目测及老师提供的调查方法对土壤剖面进行大致的调查,所得结论可能与室内实验有所差别。但是野外调查所做的初步判断能够让我们对所调查剖面有一个初步了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参照野外调查数据所得结论如下:
(1)土壤剖面的紧实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不同于农业土壤。原因是我们所挖土壤剖面为自然土壤剖面,受人为因素(如人及机器的碾压)影响极小,由于重力的作用,上层土壤必定对下层土壤产生压力,压力由上向下逐渐增大,于是产生土壤剖面紧实度从上向下逐渐增大的结果。
(2)同一地区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紧实度不同。大区地形差别不大,所挖剖面土壤的紧实度却不同,这时植被的影响因素不容忽略。由于不同植被的生长所需环境不同,而植物的生长也在影响着周围的环境。不同植物的根系对土壤的切割能力不同,代谢产生的有机酸不同,因此导致周围矿物岩石的风化程度也不同,进而影响土壤的紧实度和石砾含量。
(3)不同植被下土壤的质地不同。由于大区环境大体相同,土壤质地的不同同样取决于植被。不同植被的含根量及跟的大小粗细不同,必然影响周围矿物岩石的物理风化,而植物生长过程中释放的有机酸的不同让土壤进行进一步不同的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加上不同植物吸收的营养元素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差异,必导致土壤质地不同。另外,植物生长所需水分不同,会导致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含水量不同。
2、室内实验数据分析。
(1)土壤的含水量同野外调查结果大体一致,从上到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由于土壤颗粒的截留必然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2)同一土壤剖面的土壤容重从上至下呈增高的趋势,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容重又有所不同。容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土壤的孔隙度,可见土壤的孔隙度从上到下呈降低的趋势,这一趋势也符合土壤紧实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造成以上规律的原因同样是重力和植物的综合影响。
(3)土壤速效钾的含量从上到下大体呈降低的规律,不同植被下又有所不同。钾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之一。土壤中的钾素可分为四种状态:含钾矿物(难溶性钾);非代换性钾(迟效钾);代换性钾;水溶性钾(后两种为速效钾)。植物所能利用的钾是以水溶性及代换性状态存在的钾,其中主要是代换性钾。土壤中的速效钾之所以呈现从上到下逐渐降低的规律,我认为能为原因有两方面:第一,矿质元素的生物小循环。钾被植物吸收以后运输到植株的各个部位,最后随着枯枝落叶返回土壤。由于土壤颗粒的截留,会导致土壤中钾的含量从上到下逐渐减少。第二,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要不断地吸收钾,因此由于根系的吸引作用,根系附近钾的聚集也相应会多一点,而根系也主要集中在土壤剖面的上层。综上所述,以钾的循环为主,根系对钾的吸引为辅的机制,导致了以上规律。
(4)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自上而下逐渐减少,不同植被下又有所不同。造成这种规律的原因是:第一,总体上植物散落的枯枝落叶、动物及微生物的残体所积累的有机质遗留在土壤表层之后,虽然会随着雨水等向下渗,但由于土壤颗粒的截留,就会导致有机质含量自上而下逐渐减少;第二,不同植被散落的枯枝落叶不同、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不同会造成不同植被下有机质的含量的差异;第三,不同植被生长所需环境不同,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也有差异,因此对土壤质地会有不同的影响,从而导致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的截留能力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的有机质的分布规律。
(5)不同植被下土壤的ph和有机质不同。ph没有明显的规律,猜想原因是不同植被的根系位置不同、释放有机酸的量和位置不同、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以上因素综合导致了土壤的ph的不规律性。土壤质地从上到下由壤土过渡为砂土或黏土,主要是不同植被的改造能力的差异引起的。
六、实习结论。
土壤学实验心得(优质15篇)篇二
通过环境土壤学实习,顾学习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各种质地土壤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历史、了解其利用价值和利用现状,增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的环保意识。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土壤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涉及内容广泛,实践性强,它不仅具有完整的理论,而且有一整套实验的方法。土壤学实习是研究土壤科的基本方法,是搞好林业和实行科学种树的前提,也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作。
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又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生产资料。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锐减,资源耗竭,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迅速扩大,人们对土壤的认识才不断加深,土壤和水空气一样,既是生产食物、纤维及林产品不可代替或缺乏的自然资源,又是保持地球系统的生命活动,维护整个人类社会和生物圈共同繁荣的基础。
土壤是农林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基地,土壤的性质不仅影响农林产品的产量,还影响其品质。土壤是生命活动的产物,没有生物就没有土壤。低等生物的固氮作用使土壤具有了生长植物的肥力,而植物的生长促进了土壤的腐殖化过程和养分的富集过程,从而使土壤肥力进一步发展,在茂盛的植被下,强烈的生物风化推动着母质向土壤的演化。土壤又是生命的摇蓝。土壤不仅是生物的栖息地,而且是生物作用的对象,同时也是地球生命诞生与进化的温床。有证据表明,土壤巨大的表面及复杂的多孔多相体系,对于生命的产生与进化至关重要。
学习土壤学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认识和了解土壤,野外实习就是一种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土壤的方法。土壤学实习是为了探明土壤的发生发育和分布规律,查清土地资源及其生产条件,以便按不同需要利用和改良土壤。土壤学实习通过实际观察,了解成土因素的作用和土壤形态、性状上的特征,找出影响植物正常长的限制因素和障碍因素,解决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土壤问题。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中污染物迁移转化、富集循环的重要场所。因此土壤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特殊的意义。土壤又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因此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它。
一、
实习目的。
任务和要求。
土壤学是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土壤学的教学实习是游憩等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其目的、任务及要求如下:
1.通过实习验证巩固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熟悉本省地带性土壤及非地带性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性状、利用改良措施。
3.掌握主要土壤类型及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土壤特点,为水保规划和森林植物更新等提供依据。
4.了解全国土壤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土壤类型。
5.熟悉我省土地资源退化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措施。
6.掌握土壤剖面挖掘方法,掌握剖面形态特征和自然条件的观察、描述、记载方法,学会土壤类型的识别。
7.通过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应用这些数据,学会综合分析、评述土壤的方法,并能提出各类土壤的合理开发利用改良技术措施。
8.通过实习进一步熟悉主要成土岩石的性质和提高鉴别技能。
9.通过实习学会野外母质类型的鉴别和地形地势的观察。
10.通过综合实习,增强珍惜、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贯彻执行国策、国法的自觉性,提高立志振兴水保学科和发展土壤科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11.了解土壤调查工作的基本方法,土壤调查是为了探明土壤的发生发育和分布规律,查清土地资源及其生产条件,以便按不同需要利用和改良土壤。土壤调查是通过实际观察,了解成土因素的作用和土壤形态、性状上的特征,找出影响植物正常长的限制因素和障碍因素,解决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土壤问题。土壤调查是研究土壤科学的基本方法,是搞好林业和水保基本建设和实行科学种树的前提,也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作。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
1、实习时间:20xx/5/29--20xx/6/4。
2、实习地点:长乐下沙。
南屿林场。
校园内。
3、参加人员:指导老师林徳喜。
级别20xx级。
专业林学。
组别第2组。
组员韩道忠、孙亲权、陈泽良、杨欣华、黄迟育、李涵、陈婷婷、
王亚鑫、彭建伟、王秀逊、罗青梅、何丽萍。
三、实习内容。
第一天20xx年5月29日实习地点:校内,实验室。
进行实习前的总动员,老师给大家讲解实习的具体安排,各项实习操作的方法,实习内容,时间安排,参加人员的分组,工具的领取及介绍工具的使用。要求预习实习相关的内容:三大岩类的识别方法、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等。最后特别强调实习期间要注意的事项,包括安全等等。
第二天20xx年5月30日实习地点:长乐、下砂林场。
沿途观察岩石标本、地质地貌及母岩母质特征等,并取采集岩石标本同时学习观察、鉴别岩石标本。观察滨海风沙土的形成、利用现状和改良措施。沿途观察、了解长乐平原的地质地貌特征和水稻土的形成和特点,同时观光了长乐国际机场,在长乐国际机场参观园林植物的配制特征和规则以及参观了金刚腿的景观,在金刚腿观察花岗岩的特征包括其矿物组成、构造及花岗岩风化物形成的母质特征。
第三天20xx年5月31日实习地点:校外,南屿林场。
去南屿林场野外观察岩石标本、地质地貌及其开发利用情况等。沿途观察土壤垂直分布特征及不同地形土壤特点的差异,沿途观察岩石风化的特点并采集岩石标本同时进行鉴别,并在南屿林场挖掘主要剖面,掌握山地土壤剖面的挖掘,土壤发生层的划分,土壤形态特征的观察和记载方法。进行土壤原状样品的采集,分析样品的采集。
观察并描述南屿林场边上的自然景观、土壤类型及其成土条件、土壤形成特征、土壤肥力特点及利用改良现状。下午在实验室风干土壤样品并进行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土壤自然含水率、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等)。
第四天20xx年6月1日实习地点:校内,实验室。
内业实验、测定土壤物理性质:进行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容重、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自然含水率、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等的测定)。
校园内实习,利用整段标本进行全国土壤的分布和主要土壤类型的介绍,观察不同类型的整段剖面等,了解全国土壤的分布规律和主要的土壤类型。并进行前面测定的土壤物理性质数据处理、计算出土壤自然含水率、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等。
第五天20xx年6月2日实习地点:校内、实验室。
上午在室内实验室观看岩石标本,并进行矿物岩石考试。考试采用当场评分方法,考试时每一组列出实习期间见到的、本省常见的岩石标本五块,考完一组换成另外的岩石标本进行考试,要求每位同学独立完成写出岩石的正确名称,同时指导教师对所考时列出的每一块岩石进行有针对性提出相关问题,也是作为考试成绩评分内容依据之一。下午讲解写。
实习报告。
的方法,要求同学学会查阅相关资料完成。
一、实习意义。
土壤在农林生产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
首先,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地,是农林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壤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和养分以及机械支持等,而由于动物生产又是以植物生产为基础的次一级生产,所以,土壤不仅是植物生产的基础,也是动物生产的基础,农林生产要以土壤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其次,土壤是制定农林生产技术措施的基础和依据。几千年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已经证实,整个农林生产过程中,在制定和采取各项生产技术措施时,必须首先考虑土壤因素,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生产原则,包括因土施肥、因土灌溉、因土种植、因土管理等。
其三,土壤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土地是人类和其他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对保护和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然,对土壤的科研与保护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伟大意义。
其四,土壤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土壤作为影响人类生存的3大环境因素之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她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栖息之地,她的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对土壤科学的学习与研究迫切而需要。
土壤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新发展起来的科学,主要研究土壤发生分类分布、理化和生物学性状,利用和改良,农业生产中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土壤学一般归属于农业科学中的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是农学类专业的基础学科。教学实习作为土壤学实践学习的重要内容,每个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并认真实习,在实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和锻炼,掌握各种实习与实践实验的方法和技能,为将来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土壤学理论基础。
二、实习要求。
1、3—6人为一小组。野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土壤剖面观测和记录以及讨论,每人完成一份。
实习总结。
2、要求同学们遵守各项纪律,不怕苦,不怕累,认真进行实习内容的学习。注意实习期间的安全。
三、实习过程。
1.实习目的:
(1)学习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方法和注意细节,回顾掌握土壤剖面性状观察的方法。
(4)通过实习实验,掌握土壤和岩层常规理化分析方法,并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应用。
(5)通过实习,回顾学习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各种质地土壤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历史、了解其利用价值和利用现状,增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的环保意识。
2.仪器配备和试剂:
(1)仪器。
1、土铲:挖掘土壤剖面。
2、比色卡:比色确定土壤的ph值。
3、白瓷板(点滴板):测定土壤ph。
4、剖面刀:整理土壤的剖面、检验岩石的硬度。
5、卷尺:测定土壤发生层厚度。
6、铁锤:敲砸岩石以便于做岩石的石灰性反应和观察岩石内部性状。
(2)。
1、混合指示剂:测定土壤ph值中显色。
2、稀盐酸(1:3):用于测碱性土壤的石灰性反应。
3、实习方法步骤:
(一)、泰山山脚实习地点。
(1)剖面点的选择:
根据实习目的选择剖面点,选点位置为泰山山脚的一小片棕壤土,具有代表性,避免了沟渠、村庄等人易干扰的地段。选好点后应观察如下:
土壤类为棕壤;。
土壤类型分布的地形为山地山脚;。
植被为灌木林多为农业果木山楂、核桃等;。
成土母质为残、坡积母质;。
农业利用情况为种植少量柏树和经济树木等;。
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主要为岩石较多,不便耕作;。
最后开始挖掘剖面。
(2)剖面挖掘与修整:
根据实习目的确定剖面深为0.8m,宽0.6m,依靠一个断坡而挖掘,达到了母质层,剖面坑的一端向阳,垂直削平作为观察面,观察者随宋老师站在断坡地面观察分析。挖掘时将表土堆于一侧,下层土壤堆于另一侧,两端不堆土,观察完毕后,将底土填回下层,表土填回上层,观察面上不能践踏。
(3)剖面观察与土层划分:
先远距离观察剖面,看清全剖面的土层组合,再靠近仔细观察,根据各个剖面的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等的变化,参考环境因素,推断土壤的发育过程,具体划分出各个发生层次。用钢卷尺量出各层深度,记录母岩的层位,在记录本上勾画土体构型如图。
(4)土壤性状的观察和记载:
记录剖面特征,对各发生层次逐层详细观察并进行一些理化性质的速测。记录颜色、质地、结构、土壤坚实度、土壤干湿度、孔隙状况、侵人体、土壤酸碱度等。
(5)土壤ph测定:。
取白瓷板(点滴板),将其擦拭干净,取相应层次土层的土适量于点滴板凹槽中,滴加适当过量的混合指示剂,轻轻晃动点滴板使测定充分,倾斜点滴板使显色后的部分指示剂从凹槽中流出,观察流出指示剂的颜色,拿比色卡进行对比,确定土壤的ph。
(6)实习实验数据内容统计与处理:
土壤层次。
土层深度/cm。
土壤ph。
土壤颜色。
土壤质地。
石砾含量。
结构特点。
有机质。
新生体。
腐殖质。
-
棕色。
-
-
-
较高。
无
淋溶层(a)。
5.2。
浅棕色。
酸性壤质。
无
团粒。
一般。
无
淀积层(b)。
6.0。
浅橙黄。
近中性壤质。
无
粒状。
较少。
无
母质层(c)。
5.3。
橙黄。
弱酸沙壤质。
细小量少。
粒状。
-
无
母岩层(r)。
55以下。
(因为实习时间紧张、观察粗略及笔记较慢等使表格里部分内容缺失。)。
(7)总结回顾:
4、实验实习中,坚定岩石矿物,主要鉴定光泽(包括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颜色(岩石有本色、假色、他色,其中其条痕颜色为其本身的颜色)、形态(晶体、非晶体等)、力学性质(解理性质、断口、硬度等)、发光性、盐酸反应、磁性、导电性等。
5、岩石元素组成分中,钾长石和云母等钾元素含量较高。泰山上钾长石和石英分布较多。
(二)馒头山实习地点(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徐毛村)。
(1)由宋老师带领观察馒头山的各种土质类型分布和岩石的性状和形成分布;。
(2)各组同学带实习工具爬山观察记录各种岩石和土壤的形状、颜色及周围环境等,对个别土壤类型的土壤进行取样测定其ph、对各种岩石进行取样测定其风化物ph和是否具有盐酸反应。
(3)观察记录内容如下:
其中,各土壤和岩石层的分布不是严格遵守以上分布层次,由于受时间和自然风化的影响,各土壤和岩石层的分布基本上以上层次周期性分布。
土壤学实验心得(优质15篇)篇三
土壤在农林生产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
首先,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地,是农林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壤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和养分以及机械支持等,而由于动物生产又是以植物生产为基础的次一级生产,所以,土壤不仅是植物生产的基础,也是动物生产的基础,农林生产要以土壤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其次,土壤是制定农林生产技术措施的基础和依据。几千年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已经证实,整个农林生产过程中,在制定和采取各项生产技术措施时,必须首先考虑土壤因素,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生产原则,包括因土施肥、因土灌溉、因土种植、因土管理等。
其三,土壤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土地是人类和其他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对保护和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然,对土壤的科研与保护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伟大意义。
其四,土壤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土壤作为影响人类生存的3大环境因素之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她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栖息之地,她的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对土壤科学的学习与研究迫切而需要。
土壤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新发展起来的科学,主要研究土壤发生分类分布、理化和生物学性状,利用和改良,农业生产中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土壤学一般归属于农业科学中的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是农学类专业的基础学科。教学实习作为土壤学实践学习的重要内容,每个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并认真实习,在实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和锻炼,掌握各种实习与实践实验的方法和技能,为将来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土壤学理论基础。
二、实习要求。
1、3—6人为一小组。野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土壤剖面观测和记录以及讨论,每人完成一份实习总结。
2、要求同学们遵守各项纪律,不怕苦,不怕累,认真进行实习内容的学习。注意实习期间的安全。
三、实习过程。
1.实习目的:
(1)学习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方法和注意细节,回顾掌握土壤剖面性状观察的方法。
(4)通过实习实验,掌握土壤和岩层常规理化分析方法,并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应用。
(5)通过实习,回顾学习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各种质地土壤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历史、了解其利用价值和利用现状,增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的环保意识。
2.仪器配备和试剂:
(1)仪器。
1、土铲:挖掘土壤剖面。
2、比色卡:比色确定土壤的ph值。
3、白瓷板(点滴板):测定土壤ph。
4、剖面刀:整理土壤的剖面、检验岩石的硬度。
5、卷尺:测定土壤发生层厚度。
6、铁锤:敲砸岩石以便于做岩石的石灰性反应和观察岩石内部性状。
(2)。
1、混合指示剂:测定土壤ph值中显色。
2、稀盐酸(1:3):用于测碱性土壤的石灰性反应。
3、实习方法步骤:
(一)、泰山山脚实习地点。
(1)剖面点的选择:
根据实习目的选择剖面点,选点位置为泰山山脚的一小片棕壤土,具有代表性,避免了沟渠、村庄等人易干扰的地段。选好点后应观察如下:
土壤类为棕壤;。
土壤类型分布的地形为山地山脚;。
植被为灌木林多为农业果木山楂、核桃等;。
成土母质为残、坡积母质;。
农业利用情况为种植少量柏树和经济树木等;。
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主要为岩石较多,不便耕作;。
最后开始挖掘剖面。
(2)剖面挖掘与修整:
根据实习目的确定剖面深为0.8m,宽0.6m,依靠一个断坡而挖掘,达到了母质层,剖面坑的一端向阳,垂直削平作为观察面,观察者随宋老师站在断坡地面观察分析。挖掘时将表土堆于一侧,下层土壤堆于另一侧,两端不堆土,观察完毕后,将底土填回下层,表土填回上层,观察面上不能践踏。
(3)剖面观察与土层划分:
先远距离观察剖面,看清全剖面的土层组合,再靠近仔细观察,根据各个剖面的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等的变化,参考环境因素,推断土壤的发育过程,具体划分出各个发生层次。用钢卷尺量出各层深度,记录母岩的层位,在记录本上勾画土体构型如图。
(4)土壤性状的观察和记载:
记录剖面特征,对各发生层次逐层详细观察并进行一些理化性质的速测。记录颜色、质地、结构、土壤坚实度、土壤干湿度、孔隙状况、侵人体、土壤酸碱度等。
(5)土壤ph测定:。
取白瓷板(点滴板),将其擦拭干净,取相应层次土层的土适量于点滴板凹槽中,滴加适当过量的混合指示剂,轻轻晃动点滴板使测定充分,倾斜点滴板使显色后的部分指示剂从凹槽中流出,观察流出指示剂的颜色,拿比色卡进行对比,确定土壤的ph。
(6)实习实验数据内容统计与处理:
土壤层次。
土层深度/cm。
土壤ph。
土壤颜色。
土壤质地。
石砾含量。
结构特点。
有机质。
新生体。
腐殖质。
-
棕色。
-
-
-
较高。
无
淋溶层(a)。
5.2。
浅棕色。
酸性壤质。
无
团粒。
一般。
无
淀积层(b)。
6.0。
浅橙黄。
近中性壤质。
无
粒状。
较少。
无
母质层(c)。
5.3。
橙黄。
弱酸沙壤质。
细小量少。
粒状。
-
无
母岩层(r)。
55以下。
(因为实习时间紧张、观察粗略及笔记较慢等使表格里部分内容缺失。)。
(7)总结回顾:
4、实验实习中,坚定岩石矿物,主要鉴定光泽(包括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颜色(岩石有本色、假色、他色,其中其条痕颜色为其本身的颜色)、形态(晶体、非晶体等)、力学性质(解理性质、断口、硬度等)、发光性、盐酸反应、磁性、导电性等。
5、岩石元素组成分中,钾长石和云母等钾元素含量较高。泰山上钾长石和石英分布较多。
(二)馒头山实习地点(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徐毛村)。
(1)由宋老师带领观察馒头山的各种土质类型分布和岩石的性状和形成分布;。
(2)各组同学带实习工具爬山观察记录各种岩石和土壤的形状、颜色及周围环境等,对个别土壤类型的土壤进行取样测定其ph、对各种岩石进行取样测定其风化物ph和是否具有盐酸反应。
(3)观察记录内容如下:
其中,各土壤和岩石层的分布不是严格遵守以上分布层次,由于受时间和自然风化的影响,各土壤和岩石层的分布基本上以上层次周期性分布。
土壤学实验心得(优质15篇)篇四
土壤学实习教学作为土壤学教学中的重要实践环节,在对学生能力培养以及科研思维和团队精神的形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土壤学。
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言。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土壤是农业的基础。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我们农业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土壤学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土壤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壤学学科教学实习,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项包括地质地貌学、土壤学和土壤地理学等多门课程实习内容的综合性实习。通过实习,一方面可以让我们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将所学知识对号入座,消法、巩固已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基于以上,我们农业资源于环境专业于20xx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开展了土壤学学科野外实习。
一、实习概况与记录。
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xx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
指导老师:资源环境学院张杨珠教授,周卫军,王翠红,廖超林,黄运湘,尹力初。
小组成员:刘国云(组长)、陈浩、杜虎、周水亮、谢嵩、谭艳玲、龙毅飞。
实习工具:铁锹、大小锄头、剖面刀、ph指示剂、hcl试剂、白瓷板、皮尺、比色卡、土色卡、样品盒、望远镜、地质罗盘仪、海拔仪、gps仪。
实习内容:我们的行程为五天(8月22日—26日)。行程路线:8月22日行程为学校-昭山(107国道)-株洲城区-醴陵-攸县(106国道)-茶陵-炎陵县城(宾馆);8月23日由炎陵县城出发经宁岗、黄洋界到达井冈山;8月24日由炎陵县城出发经大院农场到达万洋山最高峰;8月25日由炎陵县城出发至鹿原镇;8月26日由炎陵县城回至学校。在这几天中,我们对实习地区主要地质地貌进行了调查,挖掘了多个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我们对各个地点和老师们的讲解都作了详尽的记录。在8月26日下午,我们在湖南地质博物馆观看了有关录像,在博物馆初步了解了湖南地区金属矿物分布图,恐龙演变过程及其部分恐龙标本,还看到各种岩石矿物标和震旦纪至第四纪生物进化过程的中由代表性的标本,获益匪浅。28日我们在学校实验室里对采回的土样进行了综合评价。
实习记录:
第一部分:长沙县地区(20xx年7月15日)。
路线:学校—星沙镇东—春华—大鱼—高桥—金井。
观测点一:星沙镇东。
在该点我们观测到了紫色页岩上发育而成的第四纪红土红壤。下层紫色页岩为第三纪新生代紫色页岩,岩层理清晰,呈细—粗—细分布,很明显是由流水搬运时速度不同而造成的。岩层下部石砾磨圆度不高,可看出搬运的距离不远,但中间磨圆度较好。从剖面上可看出下层岩石颜色变化大,这是沉积过程不同而造成的。胶结物部分有石灰反应。上层第四纪红土红壤受流水侵蚀形成了明显的冲沟、袭沟。该土壤以粘粒为主,质地粘重,可分为a-ab-b-c层。植被有大量的蕨类(酸性土壤代表植物)、油茶等。
观测点二:春华。
在该地区我们观测了板岩性状及其它所发育的土壤。该点板岩由距今3亿5000万年古生代页岩变质而来的。质地稍软,由于岩层之间的积压造成层理倾斜,岩层间通气透水性好。岩层上发育的土壤肥沃,养分含量多,植被好。土层内含有红、褐色胶膜。可分为a-ab-c层。a为淋溶层,颜色暗,根系多;ab层土层致密为土壤母质混合层;c为母质层。
观测点三:茶科所。
该地区发育形成的土壤为第四纪红土红壤,其母质沉积深厚,表土耕作层亦深厚,在土壤剖面上可观测到网纹层。ph4.2左右。总的说来,该土壤具酸、瘦、板、粘、旱的特性。这正符合茶叶生长的需要,所以该地的茶叶享有一定的名气。
观测点四:金井花岗岩采石场。
在该点我们观测了中生代地壳运动而形成的花岗岩。其结构有白云母、黑云母、石英、长石、角闪石、石英变体。该地花岗岩物理风化强烈、风化物含大量石英砂,母质疏松,所形成的土壤土层深厚,可分为a-b-bc-c层。土壤中k含量和养分多,其上上所生长的植被好。但土层易流失、崩塌,破坏后难以恢复。
第二部分:长沙——井冈山(20xx年8月22日-26日)。
观测点一:湘潭昭山107国道旁海拔40m处。
时间:20xx年8月22日上午。
观测内容:中元古界板溪群变质岩系(p2t2)岩性特征,中泥盆纪跳马涧组(d2t)岩性特征,p2t2与d2t之间的不整合接触。
基本特点:该点位于长平盆地的边缘。其中中元古界板溪群变质岩距今约11亿年,由砂质和硅质板页岩构成,具明显的劈理,硬度大,呈灰黄色。上层由它发育而成的土壤称板岩红壤。中泥盆纪跳马涧组岩石是紫红色砂砾岩、页岩,距今约3亿年,岩石板状构造明显,疏松,上层发育而成的土壤为紫色土。p2t2与d2t之间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观测点二:醴陵至攸县106国道1729公里海拔80m处.
时间:20xx年8月22日上午。
观测内容:q2与e地层之间的假整合接触关系。
基本特点:该地层上层为第四纪红土红壤,距今约100万年;下层为白垩纪发育而来的砂页岩(粉砂泥岩),距今约1000~7000万年;中间夹杂一层薄的砂砾层。上下层之间呈水平的假整合接触关系。
观测点三:茶陵至攸县106国道旁海拔180m处.
时间:20xx年8月22日下午。
观测内容:d与e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基本特点:该地层上层为第四纪红土红壤下层为由泥盆纪发育而来的砂质板岩,属于中度变质千枚岩,距今约3亿年。上下层之间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观测点四(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一):炎陵县城至宁岗319国道旁海拔270m处。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上午。
经纬度:n26°41.652’e113°58.030’。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红壤剖面性状观测。
基本特点:该点的土壤类型为第四纪红土红壤,土壤层深厚,通体为红色,松散,剖面层次分异明显。土层中夹有多量石英砂和砾石,质地粗糙,漏水漏肥。该地区为低山丘陵,光热资源丰富,植被密集。主要松树、杉树,还有酸性土壤的指示性植物铁芒萁。红壤在较好的林被下自然肥力高。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上午。
经纬度:n26°38.865’e114°04.574’。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黄红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黄红壤是红壤向黄壤过渡的土壤类型。其成土的热量条件较红壤低,而降水量和相对湿度较红壤高,因此,其成土的富铝化较红壤弱。粘土矿物以高龄石为主。其淋溶作用较红壤强。由于其土壤条件和水热条件较好,植被主要有松、杉、竹等用材林和经济林。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上午。
经纬度:n26°37.453’e114°07.029’。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黄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黄壤形成于中亚热带温湿的气候条件下,于同纬度的红壤比较,其热量较低,降水量和相对湿度较大,雾日多,光照较少,干湿交替不明显,因此其成土过程表现为轻度富铝化作用。在同一山地垂直带中,从红壤到黄壤,游离铁含量和铁的游离度逐渐减少,铁的活化度逐渐增大;粘粒含量逐渐减少,粉砂粒的含量逐渐增大;这说明黄壤的富铝化相对较弱。土体常年保持湿润状态,游离氧化铁水化,多以针铁矿,褐铁矿存在为主,使土体多呈黄色,尤以淀积层最明显。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由于淋溶作用强烈,交换性盐基含量低,土壤酸性强。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下午。
经纬度:n26°34.941’e114°07.362’。
观测内容:山地板页岩黄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板页岩。
基本特点:该点为泥质页岩黄壤,具o-ac—c层,缺b层,土层薄,中间夹杂岩石碎片,岩砾多,富铝化强。由其形成的水稻田称黄泥田。该地区雾日多,湿度大,土体中游离氧化铁水化,使剖面呈现黄色或蜡黄色。
时间:20xx年8月24日上午。
经纬度:n26°24.347’e114°01.476’。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暗黄棕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该土种由花岗岩风化残积、坡积物发育而成,土体较厚,在40—100mm不等,地表由较厚得有机质层(ao)。该土种质地较轻,养分含量丰富,土体湿润,适合中亚热带各种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林木生长,是水源林的主要基地。
时间:20xx年8月24日下午。
经纬度:n26°24.886’e114°05.117’。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灌丛草甸土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坡残积物。
基本特点:山地灌丛草甸土是在亚热带山顶草本植被条件下形成发育得土壤,分布在海拔1800m以上。气温相对较低,相对湿度高,风大,土层浅薄,树木难以生长,而为灌木,草本植物所代替,则形成山地灌丛草甸土,有嵩草、杂类草草甸。土层虽然多根系,但草根盘结紧密度较小,地表有薄层凋落物,腐殖质层较厚。母岩碎片较多。其成土过程中矿物风化作用弱,脱硅富铝化作用不太明显。
时间:20xx年8月25日上午。
经纬度:n26°22.970’e113°39.44’。
观测内容:泥盆系石灰岩及其发育得土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石灰岩。
基本特点:石灰岩红壤土层深厚,富铝化作用明显,土色棕红或黄棕色,粘粒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全剖面ph值4.0~5.5。土壤酸、瘦、粘、板、旱、肥力较低,土壤缺磷,作物生长较差,植被破坏后难以恢复。水土流失严重地段,甚至形成侵蚀红壤。
观测点十一(附土壤剖面记载表八):炎陵至攸县106国道旁海拔193m处。
经纬度:n26°33.097’e113°37.229’。
观测内容:板页岩红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板岩。
基本特点:改土壤质地粘细,自然肥力较高,土壤容易耕作,保水保肥,通透性好,是发展柑桔、板栗等特产的理想土壤。该区植被生长良好。
观测点十二(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九):炎陵至攸县106国道旁海拔110.3m处。
时间:20xx年8月26日上午。
经纬度:n26°53.530’e113°22.514’。
观测内容:板页岩紫色土剖面观测。
成土母质:板页岩。
基本特点:紫色土是紫色砂页岩上弱度发育起来的岩成立,母岩易受风化,土壤侵蚀强烈,土作更替频繁,常具有一较厚的半风化母岩碎屑层。紫色土不仅土色与母岩颜色相似,理化性状也受母岩影响。紫色土上宜种性广。紫色土的结构强度低,易受冲刷。粘粒的硅铝率和硅铝铁率均较高,土壤矿物的风化作用较弱。
观测点十三:炎陵至攸县106国道旁。
时间:20xx年8月26日上午。
观测内容: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的观测。
观测结果:在该点所观测的岩层产状为141°19°。即倾向为141°,倾角为19°,走向为51°。
二、实习内容与分析。
我们的实习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下面是对实习记录的归类和分析。
1、实习地区主要地质地貌特征和主要成土母岩、母质特性。
1.1万洋山区域:炎陵县在大地构造上隶属华南褶皱系的酃汝加里东褶皱带部分。其岩性主要为浅变质砂岩、炭质板岩和硅质岩等组成。在早古生代晚期志留纪时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较大规模的花岗岩活动联翩而来,于是形成了万洋山花岗岩体。万洋山花岗岩体亦叫宁冈花岗岩体,雄居罗霄山脉中段,是地跨湘赣两省的巨大盐基体,在我省大部分在茶陵、炎陵境内。其主要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要岩相多系粗中或中粒似斑状结构。万洋山似肇基和承继与早期花岗岩侵入体所形成的古陆态势,历经沧桑演进,至中生代基本成型,新生代以来的地貌回春期,隧成今日地势高峻磅礴,岭谷交错起伏的特有形态组合。
1.2井冈山地区:井冈山属隆起的山地丘陵区,山脉多为东北西南走向,西高东低,蜓蜿曲折,层峦迭嶂。其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主要山岭由前泥盆系地层和花岗岩组成。前泥盆系地层其岩性多为砂泥质岩石(片岩、千枚岩、板岩)和砂质岩石(石英岩、石英泥质砂岩等)组成,变质程度深浅不一。泥盆系地层是砂岩。页岩、石灰岩互层,由于变质软硬不一,受流水侵蚀,形成深壑的峡谷壑嶂谷。在河流两侧有由泥、沙、砾等组成的现代冲积物。在黄洋界一带,坡陡缓悬殊,山坡不对称现象极为明显,发育为典型的单斜地形。
1.3湘东地区:湘东地区位于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的西缘,属于湘东侵蚀构造山丘区。其最大的地貌特征是由一系列呈nne-ssw走向的山岭壑谷地相间平行斜列而成。这些山地主要是由花岗岩及古生代以前的变质岩系列如麻岩、片岩、千枚岩等组成。在山地之间发育者与山地方向一致的断陷谷地。这些盆地自北向南由桃汨盆地、长平盆地、株渌盆地、醴攸盆地、茶永盆地。这些盆地分布着白垩纪—第三纪形成的由铁质、钙质壑泥质胶结而成的陆相碎屑沉积岩类。盆地边缘多砾岩、砂砾岩,中心多细砂岩、粉砂岩、页岩和泥岩。
2、实习地区土壤分布规律。
2.1山地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
在总结所观测的炎陵县城至黄洋界海拔为270mm、790mm、1248mm的三个剖面点和大院农场海拔为1455mm、赵公亭往上海拔为1890mm两个剖面点时,可以看出随着海拔的增高,该地区土壤依次为山地红壤-山地黄红壤-山地黄壤-山地暗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在海拔为200mm-500mm的红壤区,植被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荒山草地;在海拔500mm-800mm的黄红壤区,植被有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次生毛竹林和油茶林;在800mm-1300mm的黄壤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毛竹、针阔叶混交林;海拔又1300mm-1800mm的暗黄棕壤区,植被为灌丛及常绿阔叶林、毛竹、阔叶混交林;在海拔1800mm以上的灌丛草甸土区域植被以山地灌丛草甸为主。各区域土壤性状在土壤剖面记载表中有记载。
3.2水平地带性分布。
红壤是实习地区一种重要的水平地带性土壤,它是在中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富铝化特征的土壤。红壤分布面积较广,从长沙、湘潭、株洲知道醴陵、攸县、茶陵、炎陵等地都有分布。在生物、气候、地形的影响下可形成红壤、黄红壤等亚类。红壤亚类主要分布在海拔300m以下的丘陵岗地和海拔500m以下的低山区。实习地区的红壤亚类多发育于第四纪红色粘土、花岗岩分化物、石灰岩分化物、砂岩分化物、板页岩分化物,由此可分为第四纪红土红壤(校区)、花岗岩红壤(炎陵县城郊,长沙县金井镇)、石灰岩红壤(炎陵县鹿原镇)、板岩岩红壤(长沙县春华镇、大鱼和炎陵县鹿原镇)。实习地区丘岗地植被大都被马尾松、杉木、油茶等人工林覆盖,林下还有铁芒萁、刺芒映山红等植物。农作物主要为水稻、花生等。
3、剖面挖掘和剖面形态描述及其样品采集方法和技能:
3.1土壤剖面挖掘。
我们在有代表性的观察地点都挖掘了剖面来进行观察,因此很好地掌握了其原则和方法。
在野外调查研究土壤一般利用自然断面进行挖掘。然后对土壤剖面进行认真的、细致的观察研究,就能帮助我们了解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变化情况。因此,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带性,还要尽量减少人为的影响,不应在道路两旁,也不能位于山脚因为山脚有山上土壤堆积,不具代表性。应该选择在山腰地带。再者,土壤剖面应挖掘一个宽1mm左右、深达母质的坑,必须沿山坡垂直与水平挖下去,剖面与山坡的等高线平行,为了便于观察剖面“尾部”呈台阶状。还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叶层。剖面上方人不要踩,否则会影响腐殖质层性状。对于自然断面,需要向内挖进至少10mm,以防止外界环境对剖面产生影响。
3.2剖面形态观测和描述。
土壤剖面描述是土壤调查野外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土壤剖面特征是土壤分类的制图单元划分的基础,因此,土壤剖面的描述。记载都必须按标准进行。
剖面挖好后,用刀或铁铲把剖面削成垂直状态后,即可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出若干层次(一般以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作好记录。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干湿度、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空隙度、植物根系、新生体、侵入体、酸碱度、石灰反应以及亚铁反应等等。
3.3土壤标本采集。
为了在实验室对土壤进行评比,我们在野外观测土壤剖面时需要采集土壤样品。取样应在剖面层次分好后,按剖面层次由下往上进行取样。并且采样时要在各土层的典型段上切取,将保持土壤结构体原状的土块分格转入纸盒或塑料盒中。盒上应注明剖面号码、剖面地点、土壤名称、各层深度以及取样的深度。
三、个人总结与建议。
短短的六天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我们对地质地貌学、土壤学和土壤地理学这几门课程新的认识。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知识从感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土壤学对实际农林生产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了湖南地区主要地质地貌和所发育而成的土壤类型。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们的认真指导。
在实习中初步掌握了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外出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剖面观测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和土壤的兴趣。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美中不足的是,这次实习我们主要对林地土壤剖面进行了观察,对于耕地土壤没有进行全面的观测。林地和耕地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基础,作为我们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生,两者有必要都有所了解,这样才会满足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希望老师能在以后的实习教学中补充这一点,使我们专业的师弟师妹受益。
一、实习意义。
土壤在农林生产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
首先,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地,是农林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壤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和养分以及机械支持等,而由于动物生产又是以植物生产为基础的次一级生产,所以,土壤不仅是植物生产的基础,也是动物生产的基础,农林生产要以土壤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其次,土壤是制定农林生产技术措施的基础和依据。几千年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已经证实,整个农林生产过程中,在制定和采取各项生产技术措施时,必须首先考虑土壤因素,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生产原则,包括因土施肥、因土灌溉、因土种植、因土管理等。
其三,土壤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土地是人类和其他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对保护和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然,对土壤的科研与保护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伟大意义。
其四,土壤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土壤作为影响人类生存的3大环境因素之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她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栖息之地,她的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对土壤科学的学习与研究迫切而需要。
土壤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新发展起来的科学,主要研究土壤发生分类分布、理化和生物学性状,利用和改良,农业生产中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土壤学一般归属于农业科学中的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是农学类专业的基础学科。教学实习作为土壤学实践学习的重要内容,每个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并认真实习,在实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和锻炼,掌握各种实习与实践实验的方法和技能,为将来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土壤学理论基础。
二、实习要求。
1、3—6人为一小组。野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土壤剖面观测和记录以及讨论,每人完成一份。
实习总结。
2、要求同学们遵守各项纪律,不怕苦,不怕累,认真进行实习内容的学习。注意实习期间的安全。
三、实习过程。
1.
实习目的。
(1)学习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方法和注意细节,回顾掌握土壤剖面性状观察的方法。
(4)通过实习实验,掌握土壤和岩层常规理化分析方法,并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应用。
(5)通过实习,回顾学习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各种质地土壤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历史、了解其利用价值和利用现状,增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的环保意识。
2.仪器配备和试剂:
(1)仪器。
1、土铲:挖掘土壤剖面。
2、比色卡:比色确定土壤的ph值。
3、白瓷板(点滴板):测定土壤ph。
4、剖面刀:整理土壤的剖面、检验岩石的硬度。
5、卷尺:测定土壤发生层厚度。
6、铁锤:敲砸岩石以便于做岩石的石灰性反应和观察岩石内部性状。
(2)。
1、混合指示剂:测定土壤ph值中显色。
2、稀盐酸(1:3):用于测碱性土壤的石灰性反应。
3、实习方法步骤:
(一)、泰山山脚实习地点。
(1)剖面点的选择:
根据实习目的选择剖面点,选点位置为泰山山脚的一小片棕壤土,具有代表性,避免了沟渠、村庄等人易干扰的地段。选好点后应观察如下:
土壤类为棕壤;。
土壤类型分布的地形为山地山脚;。
植被为灌木林多为农业果木山楂、核桃等;。
成土母质为残、坡积母质;。
农业利用情况为种植少量柏树和经济树木等;。
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主要为岩石较多,不便耕作;。
最后开始挖掘剖面。
(2)剖面挖掘与修整:
根据实习目的确定剖面深为0.8m,宽0.6m,依靠一个断坡而挖掘,达到了母质层,剖面坑的一端向阳,垂直削平作为观察面,观察者随宋老师站在断坡地面观察分析。挖掘时将表土堆于一侧,下层土壤堆于另一侧,两端不堆土,观察完毕后,将底土填回下层,表土填回上层,观察面上不能践踏。
(3)剖面观察与土层划分:
先远距离观察剖面,看清全剖面的土层组合,再靠近仔细观察,根据各个剖面的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等的变化,参考环境因素,推断土壤的发育过程,具体划分出各个发生层次。用钢卷尺量出各层深度,记录母岩的层位,在记录本上勾画土体构型如图。
(4)土壤性状的观察和记载:
记录剖面特征,对各发生层次逐层详细观察并进行一些理化性质的速测。记录颜色、质地、结构、土壤坚实度、土壤干湿度、孔隙状况、侵人体、土壤酸碱度等。
(5)土壤ph测定:。
取白瓷板(点滴板),将其擦拭干净,取相应层次土层的土适量于点滴板凹槽中,滴加适当过量的混合指示剂,轻轻晃动点滴板使测定充分,倾斜点滴板使显色后的部分指示剂从凹槽中流出,观察流出指示剂的颜色,拿比色卡进行对比,确定土壤的ph。
(6)实习实验数据内容统计与处理:
土壤层次。
土层深度/cm。
土壤ph。
土壤颜色。
土壤质地。
石砾含量。
结构特点。
有机质。
新生体。
腐殖质。
-
棕色。
-
-
-
较高。
无
淋溶层(a)。
5.2。
浅棕色。
酸性壤质。
无
团粒。
一般。
无
淀积层(b)。
6.0。
浅橙黄。
近中性壤质。
无
粒状。
较少。
无
母质层(c)。
5.3。
橙黄。
弱酸沙壤质。
细小量少。
粒状。
无
母岩层(r)。
55以下。
(因为实习时间紧张、观察粗略及笔记较慢等使表格里部分内容缺失。)。
(7)总结回顾:
4、实验实习中,坚定岩石矿物,主要鉴定光泽(包括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颜色(岩石有本色、假色、他色,其中其条痕颜色为其本身的颜色)、形态(晶体、非晶体等)、力学性质(解理性质、断口、硬度等)、发光性、盐酸反应、磁性、导电性等。
5、岩石元素组成分中,钾长石和云母等钾元素含量较高。泰山上钾长石和石英分布较多。
(二)馒头山实习地点(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徐毛村)。
(1)由宋老师带领观察馒头山的各种土质类型分布和岩石的性状和形成分布;。
(2)各组同学带实习工具爬山观察记录各种岩石和土壤的形状、颜色及周围环境等,对个别土壤类型的土壤进行取样测定其ph、对各种岩石进行取样测定其风化物ph和是否具有盐酸反应。
(3)观察记录内容如下:
其中,各土壤和岩石层的分布不是严格遵守以上分布层次,由于受时间和自然风化的影响,各土壤和岩石层的分布基本上以上层次周期性分布。
一、实习目的意义。
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掌握土壤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
实习意义: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习任务和计划。
(1)熟悉土壤调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骤,掌握野外调查的技能。
(2)学会使用几种野外工作需要的仪器、调查观测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
(3)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
(4)简单了解岩溶地貌形成原因,以及有关沂源溶洞的简介。
(5)掌握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三、实习内容。
3.1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xx年11月9日—10日。
指导老师:资源与环境学院陈宝成。
我们的行程为两天,路线是: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资环实验基地—沂源“九天洞”—鲁山风景区。
对两处都要用挖剖土的方法:
a.剖面点的选择土壤剖面:应根据植被、小气候、小地形、岩石和母质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一般不要以路边的断面做观察剖面,也不要在人为影响较大的地方(如肥堆、沟边、陷井边、路旁等)设置观察剖面或采集土样、水田不能设置在田角和田基旁。
b.剖面挖掘与修整:当剖面地点选定以后,即进行挖掘土壤剖面,为了便于观察,必须挖掘形状基本为长方形的剖面,其规格是:长2米,宽1米,深1.5米。首先将表层3-5cm土壤及杂草、碎石去除,要求观察面要面向太阳。一端应成垂直壁,另一端应成阶梯形,便于人下去观察记载。用米尺测定深度,根据你所采集的深度分布做好标记,然后从下向上取。利用自然剖面时要铲去垂直面上被风化的表土,露出新土。注意挖掘起来的土块应将表层土和底层土分开放在剖面的两旁,以便观察完毕后填土,先放底土后放表土。
c.剖面观察与土层划分:观察土壤剖面形态是研究土壤性质、区分土壤类型得重要方法之一。土壤的形态观察主要包括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ph和石灰反应等。根据土壤形态及性质,对土壤层次进行划分。
d.土壤性状的观察和记载:土壤剖面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成土过程以及土壤内部的物质运动和土壤肥力等方面的特性。根据形态特征观察,结合化学分析,记载土壤剖面的观察内容和土壤基本性质。
e.土壤样品的采集:采集土壤,为以后实验数据分析提供依据。
多种生命的生息繁衍,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不在意。知道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锐减,资源耗竭,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迅速扩大,人们对土壤的认识才不断加深,土壤和水空气一样,既是生产食物、纤维及林产品不可代替或缺乏的自然资源,又是保持地球系统的生命活动,维护整个人类社会和生物圈共同繁荣的基础。
3.2农业土壤。
3.2.1实习地点自然社会简介:
3.2.2土壤情况详述:
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它既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也是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自然资料。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人类生存必须发展农业,以取得食物。农业生产,首先是绿色植物的生产,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各种作物都是在土壤里扎根立足,并通过根部从土壤里取得养分和水分,才能生长繁茂。其次,人们饲养动物,也必须以植物为饲料。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鲁山自然保护区内有棕壤、褐土两种土类,其中棕壤包括棕壤性土和林地棕壤,是保护区最主要的土壤类型,面积达172hm,,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7.8%;褐土俗称黄土,包括褐土性土、林地褐土,面积为2898h耐,占保护区面积的22.2%。
3.3棕壤。
也称棕色森林士;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在褐土地带的垂直带上亦有分布。棕壤地区气候条件的特点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10℃以上的积温为3400~4500℃,季节性冻层深可达50~100厘米,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干燥度在0.5~1.o之间。这里的原生森林早已破坏,目前多为次生针叶林和阔叶混交林。棕壤所处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片麻岩及砂页岩的残积坡积物,或厚层洪积物。棕壤地区由于夏季气温高、雨量多,不但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而且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得易溶盐分和游离碳酸钙都被淋失,粘粒也沿剖面向下移动,并发生淀积。由于落叶阔林凋落物的灰分含量高,从而阻止了土壤灰化作用的发展,但白浆化作用却常有发生,在丘陵和山地都可见到。
棕壤的一般性质是:(1)在森林植被下,表层有机质含量可达5~9%,向下急剧降低;(2)表层呈微酸性反应,向下过渡到酸性反应;(3)盐基饱和度较高,表层在80%以上,下部各层稍低;(4)剖面中部粘粒含量较上下各层均高;(5)硅铝率在2.5~3.4之间,平均值为3.03,略高于黄棕壤,但显著低于褐土。
上述性态特征系指在森林植被下的普通棕壤而言,除普通棕壤外,还有酸性棕壤、白浆化棕壤、潮棕壤和粗骨棕壤。
从土壤利用情况来着,棕壤是重要的森林土壤,也是重要农业土壤,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潮棕壤分布于山前洪积平原,用于农业,大都旱涝保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普通棕壤分布于山麓和丘陵缓坡,也多用于农业,其中一部分水土流失较重,水肥条件较差,需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和进一步发展灌溉,并加强培肥。白浆化棕壤有的分布于剥蚀堆积丘陵,多用于农业,肥力甚低,需要改良;有的分布于山地,多用于林业。酸性棕壤分布于山地,多用于林业,有的还是荒山,需要种树造林。粗骨棕壤分布于低丘陵的,多用于种植花生和柞岚(养柞蚕用);分布于高丘陵和山地的,多为荒山疏林,水土流失都很严重,亟应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3.4褐土。
1、褐土的形成过程。
(1)、干旱的残落物腐殖质积累过程:干旱森林与灌木草原的残落物在其腐解与腐殖质积聚过程中有两个突出特点。
(2)、碳酸钙的淋溶与淀积:在半干润条件下,原生矿物的风化首先开始大量的脱钙阶段,其氧化钙随含有二氧化碳的重力水由土壤剖面的表层渗到下层,以至于形成地下水流。
(3)、残积粘化,也称之为残积风化或地中海风化,即粘粒的形成是由主体内的矿物进行原地的土内风化而成,很少产生粘粒的机械移动,因而粘粒没有光学向性。
(4)、淋移粘化:即在一定降水和生物气候条件下,粘土矿物继续脱钙,形成另外一种颗粒最细的新生粘土矿物——如蒙脱石等,并开始于雨季期间随重力水在主体结构间向下悬移,在一定深度形成粘粒淀积层,这种粘粘往往有光学向性,一般土体水分的干湿交替有利于粘粒下移。
在褐土的粘化过程中一般以残积粘化为主,而夹有一定的淋移粘化,它们在不同的亚类中,其比重并不一样。一般石灰性褐土以前者为主,淋溶褐土以后者为主。
2、亚类。
由于褐土为半淋溶土纲,根据土体所反映的淋溶程度及粘化特征相结合等而划分为淋溶褐土、褐土和石灰性褐土等。其它则根据其主导成土过程及附加成土过程所表现的土壤剖面特征而划分出楼土、潮褐土、燥褐土与褐土性土等。
3、褐土的利用与改良。
褐土所分布的暖温带半干润季风区,具有较好的光热条件,一般可以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由于主体深厚,土壤质地适中,广泛适种小麦(绝大部分为冬麦)、玉米、甘薯。花生、棉花、烟草、苹果等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问题是降水量偏小和降水量过于集中,在这种条件下的土壤利用及改良问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水土保持,发展水利灌溉;(2)开展旱作农业的土壤耕作措施;(3)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水平;(4)因土种植,发展土壤潜力优势;(5)适当发展畜牧业与林果业。
(六)总结。
通过这次的实习,让我收益颇多。从原先了解的关于土壤单方面的理论知识到实践,清楚直观地重新认识土壤是一个突破。在实习过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我们对土壤学新的认识。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知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土壤学对实际农林生产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了沂源主要地质地貌和所发育而成的土壤类型。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们的认真指导。
在实习中初步掌握了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外出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剖面观测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和土壤的兴趣。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更是对可课本知识的良好巩固。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土壤学实验心得(优质15篇)篇五
大学数学实验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门陌生的学科。大学数学实验作为一门新兴的数学课程在近十年来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数学实验以计算机技术和数学软件为载体,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其中,此刻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刚开始时学大学数学实验的时候我都有一种恐惧感,因为对于它都是陌生的,虽然在学数值分析时接触过matlab,但那只是皮毛。大学数学实验才让我真正了解到了这门学科,真正学到了matlab的使用方法,并且对数学建模有了必须的了解。matlab在各个领域均有应用,作为数学系的学生对于matlab解决数学问题的本事相当震惊,真是太强大了。数学实验这门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收获丰硕。
第一节课我了解到了数学实验的一些基本发展史和一些基本知识。经过这学期的学习,学完这门课,让我明白了原先数学与实际生活连接的是这么紧密,许多问题都能够借助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对于一些实际问题,我们能够建立数学模型,把问题简化,然后运用一些数学工具和方法去解决。
大学数学实验我们学习了matlab的编程方法,虽然仅仅仅有一种软件,可是整本书可用分的数学知识一点都不少,比如插值、拟合、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等,此刻最终明白课本上的知识如何用于实际问题了,真可谓应用十分广泛。
刚开始我对matlab很陌生,感觉这个软件很难,以为它就像c语言一样难学,并且这个软件都是英文原版,对于我这种英语很烂的人来说真是种噩梦。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感觉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感觉很好玩。
我觉得学好这门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多运用matlab编写、调试程序。
2对于不懂得程序要尽量搞清楚问题出在哪?
3、与同学课下多多交流,课上多请教教师。
土壤学实验心得(优质15篇)篇六
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为期两个月的实习使我受益匪浅,我不仅仅学习到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收获了经验与体会,这些使我一生受用不尽,记下来与大家共勉:
1、手脚勤快,热心帮忙他人。初来匝道,不管是不是自我的份内之事,都就应用心去完成,也许自我累点,但你会收获很多,无论是知识与经验还是别人的称赞与认可。
2、多学多问,学会他人技能。学问学问,无问不成学。知识和经验的收获能够说与勤学好问是成正比的,要记住知识总是垂青那些善于提问的人。
3、善于思考,真正消化知识。有知到识,永远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当你真正学会去思考时,他人的知识才能变成你自我的东西。
4、前人铺路,后人修路。墨守陈规永远不会有新的建树,前人的道路固然重要,可是学会另辟蹊径更为重要。
5、独立而不孤立。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实验,但要记住与他人的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实验和实验事永远不是你自我的。
6、实事求是做实验。不骗自我更不要骗他人。
7、认真仔细地做好实验纪录。不要当你真正用到它时才知它的重要所在。
土壤学实验心得(优质15篇)篇七
土壤学是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土壤学的教学实习是游憩等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其目的、任务及要求如下:
1.通过实习验证巩固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熟悉本省地带性土壤及非地带性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性状、利用改良措施。
3.掌握主要土壤类型及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土壤特点,为水保规划和森林植物更新等提供依据。
4.了解全国土壤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土壤类型。
5.熟悉我省土地资源退化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措施。
6.掌握土壤剖面挖掘方法,掌握剖面形态特征和自然条件的观察、描述、记载方法,学会土壤类型的识别。
7.通过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应用这些数据,学会综合分析、评述土壤的方法,并能提出各类土壤的合理开发利用改良技术措施。
8.通过实习进一步熟悉主要成土岩石的性质和提高鉴别技能。
9.通过实习学会野外母质类型的鉴别和地形地势的观察。
10.通过综合实习,增强珍惜、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贯彻执行国策、国法的自觉性,提高立志振兴水保学科和发展土壤科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11.了解土壤调查工作的基本方法,土壤调查是为了探明土壤的发生发育和分布规律,查清土地资源及其生产条件,以便按不同需要利用和改良土壤。土壤调查是通过实际观察,了解成土因素的作用和土壤形态、性状上的特征,找出影响植物正常长的限制因素和障碍因素,解决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土壤问题。土壤调查是研究土壤科学的基本方法,是搞好林业和水保基本建设和实行科学种树的前提,也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作。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
1、实习时间:20xx/5/29--20xx/6/4。
2、实习地点:长乐下沙。
南屿林场。
校园内。
3、参加人员:指导老师林徳喜。
级别20xx级。
专业林学。
组别第2组。
组员韩道忠、孙亲权、陈泽良、杨欣华、黄迟育、李涵、陈婷婷、
王亚鑫、彭建伟、王秀逊、罗青梅、何丽萍。
三、实习内容。
第一天20xx年5月29日实习地点:校内,实验室。
进行实习前的总动员,老师给大家讲解实习的具体安排,各项实习操作的方法,实习内容,时间安排,参加人员的分组,工具的领取及介绍工具的使用。要求预习实习相关的内容:三大岩类的识别方法、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等。最后特别强调实习期间要注意的事项,包括安全等等。
第二天20xx年5月30日实习地点:长乐、下砂林场。
沿途观察岩石标本、地质地貌及母岩母质特征等,并取采集岩石标本同时学习观察、鉴别岩石标本。观察滨海风沙土的形成、利用现状和改良措施。沿途观察、了解长乐平原的地质地貌特征和水稻土的形成和特点,同时观光了长乐国际机场,在长乐国际机场参观园林植物的配制特征和规则以及参观了金刚腿的景观,在金刚腿观察花岗岩的特征包括其矿物组成、构造及花岗岩风化物形成的母质特征。
第三天20xx年5月31日实习地点:校外,南屿林场。
去南屿林场野外观察岩石标本、地质地貌及其开发利用情况等。沿途观察土壤垂直分布特征及不同地形土壤特点的差异,沿途观察岩石风化的特点并采集岩石标本同时进行鉴别,并在南屿林场挖掘主要剖面,掌握山地土壤剖面的挖掘,土壤发生层的划分,土壤形态特征的观察和记载方法。进行土壤原状样品的采集,分析样品的采集。
观察并描述南屿林场边上的自然景观、土壤类型及其成土条件、土壤形成特征、土壤肥力特点及利用改良现状。下午在实验室风干土壤样品并进行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土壤自然含水率、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等)。
第四天20xx年6月1日实习地点:校内,实验室。
内业实验、测定土壤物理性质:进行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容重、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自然含水率、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等的测定)。
校园内实习,利用整段标本进行全国土壤的分布和主要土壤类型的介绍,观察不同类型的整段剖面等,了解全国土壤的分布规律和主要的土壤类型。并进行前面测定的土壤物理性质数据处理、计算出土壤自然含水率、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等。
第五天20xx年6月2日实习地点:校内、实验室。
上午在室内实验室观看岩石标本,并进行矿物岩石考试。考试采用当场评分方法,考试时每一组列出实习期间见到的、本省常见的岩石标本五块,考完一组换成另外的岩石标本进行考试,要求每位同学独立完成写出岩石的正确名称,同时指导教师对所考时列出的每一块岩石进行有针对性提出相关问题,也是作为考试成绩评分内容依据之一。下午讲解写实习报告的方法,要求同学学会查阅相关资料完成。
土壤学实验心得(优质15篇)篇八
1.通过对实习区域人文地理要素、现象及综合景观的观察、感知和分析,深化对人文地理各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对实习区域人文景观形成机制以及人地关系的探讨,初步掌握综合分析研究区域人文地理问题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撰写实习考察报告的能力。
4、扩大地理视野,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5、培养野外考察研究能力。
6、推动“统一地理学思想”的实现。
7、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地理学发展的前沿领域。
二.实习单位综合概述。
我们此次实习的地点主要有颐和园、什刹海胡同、燕京啤酒总厂、故宫、北京市规划展览馆、王府井、关中村、超图公司、长城、明十三陵、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1.颐和园:
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2.什刹海:
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位于北京城西北隅,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称。元代名海子,为一宽而长的水面,明初缩小,后逐渐形成西海、后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自清代起就成为游乐消夏之所。三海碧波荡漾,岸边垂柳毵毵,远山秀色如黛,风光绮丽,为燕京胜景之一。
3.燕京啤酒总厂:
燕京1980年建厂,1993年组建集团。经过30年快速、健康的发展,燕京已经成为中国最大啤酒企业集团之一,连年被评为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中国行业百强企业。
4.北京故宫: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5.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位于北京前门东大街(老北京火车站东侧)的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是在原有建筑基础上改造而成。改建后的展馆共分4层,分别以展板、灯箱、模型、图片、雕塑、立体电影等形式介绍、展示了北京悠久的历史和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的伟大成就。
6.王府井大街:王府井大街,南起东长安街,北至中国美术馆,全长约三华里,是北京最有名的商业区。王府井的日用百货、五金电料、服装鞋帽、珠宝钻石、金银首饰等,琳琅满目,商品进销量极大,是号称"日进斗金"的寸金之地。
7.中关村:
中关村科技园区是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科技园区覆盖了北京市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资源最密集的区域。
8.超图公司:
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和亚洲领先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企业,主要从事gis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软件的研究、开发、推广和服务。
10.长城:
11.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是中国最高学府,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名列211工程、985工程,在中国历次重点大学建设中均被列入重中之重的建设序列,是中国最杰出的高等学府,也是亚洲和世界最重要的大学之一。
__.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被公认为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亚洲和世界最重要的大学之一。
三.实习内容及进度。
第一天。
实习地区:颐和园。
实习内容:旅游地理,通过游览颐和园深化对旅游地理学的认识。
实习地点分析:
1.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
3.具有很强的季节性,适合春夏秋游,给其旅游收入的增长造成一定影响。第二天。
实习地区:什刹海胡同、燕京啤酒总厂。
实习内容:聚落与社会文化地理、经济地理。
实习地点分析:
什刹海胡同:什刹海地区也是老北京胡同保存完好的地方。这里的胡同和四合院组成了老北京的风俗文化,组成了老北京的历史,今天,这里仍旧保存着十分难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胜迹交相辉映的历史风貌。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聚落特点,也生动的展现了旧的文化,成为北京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燕京啤酒:
1.燕京啤酒借助北京广阔的消费市场,是明显的市场指向性企业。
2.燕京啤酒集团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先进的成套设备及最先进的产品技术。
3.燕京啤酒集公司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创造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三天:
实习地区:故宫、北京市规划展览馆、王府井。
实习内容:旅游地理、城市规划。
实习评价:
故宫:
1.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故宫就是其历史的见证,旅游资源丰富,来者参观的人数不胜数。
2.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利于吸引游客。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展示内容包括北京城的悠久历史、奥运场馆规划,以未来北京在绿化美化、改善交通状况、实现市政基础设施现代化等方面的规划蓝图。
王府井:
1.王府井大街,南起东长安街,北至中国美术馆,全长约三华里,是北京最有名的商业区。
2.地理位置极佳,紧邻地铁,交通便利,附近还有教堂。
第四天:
实习地区:中关村、超图。
实习内容:地理信息技术。
实习评价:
中关村:
1.从地理上讲,它位于北京城的西北部海淀区一带,在西北三环路西北四环路中间。
2.中关村是北京的高科技中心,它被誉为“中国的硅谷”。超图公司:1.超图是地理参考的多媒体系统,点击地图上的要素并得到该要素及其他与该要素有关的信息。
apgis系列软件已经广泛应用于数字城市、国土、水利、环保、海洋、测绘、农业等数十个行业,前途十分关阔。第五天:
实习地区:长城、明十三陵。
实习内容:旅游地理。
实习评价:长城:1.居庸关长城在北京昌平县境内,距北京市区60公里,是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古代北京西北的重要屏障,形势险要。
2.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众多游客,收入十分可观。
明十三陵:
1.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
依山建陵,风景秀丽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明陵建筑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吸引了众多游客。
第六天:
实习地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实习内容:参观清华、北大,感受一下他们精英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方式,今后可以借鉴一下,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树立良好的榜样。
实习评价:
1.他们都很刻苦,都是边走路边吃饭节约时间用来学习。
2.学校内几乎见不到情侣,都很独立,很要强。
3.学习氛围很活跃,他们教室很小好多人围成一圈坐在老师身边,讨论很激烈。
4.各种讲座很多,也有很多活动。
为期一周的地理实习活动在我们紧张而又忙碌的奔走中不知不觉过去了,但我们实习时的每一幕却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更重要的是积淀在我内心已久的对地理学理论知识的认知也在实习结束的那一刻得到升华,也许这就是我们此次实习的目的吧!通过此次实习将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加深我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加我们对地理学的热爱,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与视野,为今后地理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我们今后的学习朝着更深的层次迈进。我想今后不论我是否能够从事与地理学相关的职业,此次实习所取得的收获都将成为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对颐和园、故宫、长城、明十三陵、鸟巢、水立方等游景点的实习,我深刻的感受到地理学与旅游的紧密联系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对地理学的深远影响;对什刹海胡同的实习,我认识到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坏境的多样性,使北京四合院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逐步形成了其不同与其他地方民居的建筑形式,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王府井的实习,让我亲身体验了经济与地理位置的密切关联,要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须选择好的地理位置;对北京超图公司、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实习,我亲眼目睹了信息技术与地理的结合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而且李总的一番话也让我深刻认识到平凡与成功只有一步之遥,要想取得成功就得努力加坚持;对北京大学及清华大学的参观,是此次实习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事情,跟他们北大、清华的学生一比感觉自己好渺小、好平凡,也很后悔高中为什么没那么努力的学习,不过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一切还得向前看,考研也许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不奢望去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但我会努力考上一所重点院校的,只有这样我才会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提案改进与建议。
谈到此次实习的不足,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够认认真真的学习,其中有些比较注重参观,忘记了此行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2.组员之间合作沟通较少。
建议:
针对以上不足,我们应该反省自己,态度上端正自己,以后再实习时,紧跟老师步伐和思路,以学习为主,参观为辅;多和同学合作、沟通和交流,丰富自己的视野,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实现我们实习的价值。
六.结论:
土壤学实验心得(优质15篇)篇九
不知不觉间,来到新城已有两年,在昆山项目工作也将满上半年,在项目一线的工作中,经历了很多酸甜苦辣,认识了很多良师益友,获得了很多经验教训,感谢领导给了我成长的空间、勇气和信心。
一、工作总结和职业规划完成情况。
在20__年上半年中,我给了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即作为一个新员工,是一个边工作边学习的角色,在认真工作的同时要努力学习,以尽快成长为一名职业化人才,为公司创造效益。同时我给自己工作的前三年做了职业规划,写了八项准则,作为我近三年成长的指导,现在分条总结一下这半年完成的情况。
1、“这段时期是汲取知识的时期,作为一个问路者的角色,虚心的学习就是的工作。了解各种流程,熟悉各种规范,学习各种专业技能,实际操作各种工作细节,努力积累一个技术人员所必需的基本知识,磨练出一个职业化人才所必需的基本能力。”
上半年我在这一目标上完成较好,上半年昆山的技术工作是我一人来完成的,通过与总部各部门和项目公司各部门沟通,对流程有了更深的理解,做事的重点除了是否及时准确,还应考虑是否方便了其他部门的工作。今年参与了大量的审图工作,通过审图,学习到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和规范,同时各种绘图任务、现场技术支持、绘制单片等工作也让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地提升。
2、“在这段时期内,要形成一个知识框架,对房地产行业所接触到的细节都要产生一个正确的基本概念,不要相信自己的直觉,要相信现实的数据和前辈的工作经验。现实是变化发展的,也要随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对整个市场和技术层面有个清晰的概念,积极和前辈交流沟通,有错误的观念要随时改正。”
在上半年的工作中,对营销、工程、前期、成本等有了更新的认识,体会到沟通的重要性,各个部门的工作不是孤立的,一定要围绕着项目的大目标来运行。整个房地产就是一个系统,就像一个身体,各个器官甚至细枝末节的东西,都要为这个身体的行动所服务,多余的动作不要做。经过上半年的工作,看问题的角度逐步转变,先从整体再到局部,分析利弊也越来越客观。
3、“在这段时期内,要完成思维方式的转变。思考问题的角度要放宽,任何问题都要放到公司利益的角度上思考一下,都要放到公司客户个人“三赢”的层面上权衡一下。严格避免出现与同事的矛盾或其他对公司不利的情况,工作中坚决执行领导的决策和意见,创造良好的沟通条件、做到有效的沟通、达成上下一致。”
二、工作心得。
1、在上半年的工作中,碰到过很多次问题,大家流转过来流转过去,到最后还是形不成统一的意见。这种办事效率太低。今后如果有了需要审核的节点成果,一定以评审会的方式,把相关各方都召集起来,大家有问题一起讨论、解决,最终形成统一意见,签字认可。这样能提高沟通的效率,节省大量的时间。
2、在上半年的工作中,经过实际的教训,深刻理解了工程上每次变更、每次时间的滞延都是对公司很大的伤害,这就需要我们技术工作者做好技术支持,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制度,在图纸上严格把关,把不必要的损失消灭在萌芽中。出图前加加班,多辛苦一下,减少之后的变更,总体来说还是减轻了工作量。另外,出图之后,技术对项目的控制就在变更上面,对变更的把控非常的重要,所有的变更一定要列单并熟悉,要定期到工地上核实变更的执行情况。
3、在上半年的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技术层面的知识,也强化了工程的质量、成本、进度意识;与身边同事的合作更加的默契,都是我的师傅,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也非常庆幸在刚上路的时候能有他们在身边。我一定会和他们凝聚成一个优秀的团队,做出更好的成绩。
三、工作教训。
经过上半年年的工作学习,我也发现了自己离一个职业化的人才还有差距,主要体现在工作技能、工作习惯和工作思维的不成熟,也是我以后要在工作中不断磨练和提高自己的地方。仔细总结一下,自己在上半年的工作中主要有以下方面做得不够好:
1、工作的条理性不够清晰,要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
项目技术员的工作是一个比较繁杂的工作,要和工程、营销、成本、前期、采购各个部门对接并提供技术支持,还要和设计院、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博弈,事情多了,就需要有详实而主次分明的计划,哪些需要立即完成,哪些可以缓缓加班完成,今年在计划上自己进步很大,但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2、对设计院的控制力度不够。
对设计院的控制力度不够重点体现在有些方案、施工图的推进不顺利。有些事情设计院明明答应的很干脆或的很真诚,到时候还是完不成。在进度控制上,以后要在计划完成的时间节点上提前一段时间,以应对临时的事情。另外,以后与设计院的联系上,除了联系项目负责人和手下干活的人,要多联系设计院的领导,让他们参与进来。
3、对图纸不够熟悉,看图时间少。
在上半年工作中,发现图纸的问题非常的多,包括错误与缺漏还有当时设计考虑不到位的地方,对于这块的控制力度显然不够。平时总是在干活,但说到底图纸才是项目技术员工作的核心。只有把控好图纸,才能服务现场、前期、成本、采购、营销等部门。以后每周都要抽出几个晚上来看图,看了图再去现场工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哪怕有些不重要的工作拖一拖,图纸也一定要找时间来审核,做事不能本末倒置。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时时刻刻注意修正自己不足的地方,一定会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成长为一名公司优秀的职业化人才。本站:
四、工作计划。
下半年,__四、五期、__三期都将面临交付,工作压力会比较大,要好好利用工作一线的机会,多跑工地,增加自己的现场经验;要做好与肖经理和其他部门的沟通工作;作为公司今年的重点工作,要把项目档案整理清楚;要吃苦耐劳,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处理好每一个细节,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执行力,尽快的成长和进步。
其中,以下几点是我下半年重点要提高的地方:
1、要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做事干脆果断,不拖泥带水。
2、工作要注重实效、注重结果,一切工作围绕着目标的完成。
3、要提高大局观,是否能让其他人的工作更顺畅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
4、把握一切机会提高专业能力,加强平时知识总结工作。
5、精细化工作方式的思考和实践。
其实作为一个新员工,所有的地方都是需要学习的,多听、多看、多想、多做、多沟通,向每一个员工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工作习惯,丰富的专业技能,配合着实际工作不断的进步,不论在什么环境下,我都相信这两点:一是三人行必有我师,二是天道酬勤。
在昆山工作的这上半年中,有时候深刻的体会到,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进去,技术工作都不可能做到精细化,毕竟技术工作太繁杂,项目多而人手少,但多付出一些,工作就会优化一些,这就需要认认真真沉下心去做事情,就是公司所提倡的企业精神:诚实做人、踏实做事。
土壤学实验心得(优质15篇)篇十
主要路线:成渝铁路,成昆铁路,内昆铁路。
实习目的:运用经济地理的科学理论,实地考察攀枝花市产业活动的地域分布规律;学会经济调查的基本方法,增强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经济地理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一、攀枝花地理概况。
攀枝花是全国唯一一座以花命名的城市,始建于1965年,是共和过历史上最年轻的城市之一。位于东经101°08′至102°05′,北纬26°05′至27°21′。幅员面积7434.4平方公里。源自青藏高原的金沙江蜿蜒穿过百里钢城,同雅砻江汇合后奔腾东去。东、北两面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会里、德昌、盐源3县接壤,西、南两面与云南省的宁蒗、华坪、永仁3县为界。全市辖东区、西区、仁和区和米易县、盐边县,总人口102万人,其中城市人口53万人。全市有少数民族人口13万人。城市人口中98%以上来自全国各地,是一座名符其实的移民城市。
成昆铁路和川云西线国道公路纵贯全境,北距成都749公里,南接昆明351公里,是四川省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攀枝花市以资源开发的累累硕果闻名世界。是我国重要的钢铁、能源、钒钛基地,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中国西部工业明珠。
攀枝花市气候独特,光热充足,雨量集中,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呈垂直差异明显的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岛状式立体气候,干燥、炎热,四季不分明,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分。每年6——10月为雨季,11——第二年5月为旱季,年平均气温20.3度,无霜期达350天,全年日照时间长达2300——2700小时,因此,攀枝花市又有“太阳城”的美称。
二、攀枝花自然资源丰富。
资源丰富,攀枝花地处攀西大裂谷中段,这里矿产资源储量大,品种多,堪与非洲大裂谷媲美,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已探明钒钛磁铁矿储量近80亿吨,其中钒储量占全国的百分之64,钛占国内储量的百分之93,还有铬、钪、钴、镍等多种稀有金属。煤炭储量在全省占首位,木材蓄积量大,非金属矿以及玛瑙、水晶石、宝玉石、花岗石、砚台石丰富多彩。除此,水能电力资源开发潜力很大,具有发展水电的优越条件,已发电的二滩水电站装机容量330万千瓦,是我国本世纪末建成的最大的水电站,坝高达240米,库容量达58亿立方米,形成的湖区面积达101平方公里,是全省面积最大的人工湖。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我市由于地处横断山南段,地质构造复杂,气候变化多样,森林覆盖面积大,喀斯特地貌分布广,裂谷、温泉、溶洞、瀑布和河流比比皆是,为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基础。其中,生长在巴关河的攀枝花苏铁(又称铁树)林自然生长成片,达23万多株,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苏铁林,由于年年开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因生长在2.7亿年前的远古年代,所以与恐龙、熊猫并称为巴蜀三宝。在红格温泉可享受氡气矿泉沐浴,在黑山省级森林公园可领略原始森林的清新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色,在龙潭溶洞可观看千姿百态的洞中奇观,在二滩高坝平湖区,既可参观世界级的水电站的雄姿,又可在水上游览。此外,还有丰富的具有亚热带特色的自然景观、地域特色明显的少数民族风情。
三、攀枝花钢铁工业建设----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
1、攀枝花钢铁集体公司。
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是攀枝花市的主体企业,是我国西部最大、中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钒制品和铁路用钢生产基地,中国品种结构最齐全的无缝钢管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钛原料生产基地和中国唯一的氯化法钛白生产基地及世界三大产钒企业之一。攀钢以其世界领先的钒钛磁铁矿冶炼工艺技术,在我国钢铁工业中享有独特地位,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骄傲”。攀钢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年产铁560万吨、钢560万吨、钢材530万吨、钒制品(以v2o5计)1.5万吨、钛精矿25万吨、钛白粉6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__年,攀钢实现销售收入168.3亿元,利税22.8亿元,利润7亿元,出口创汇1.38亿美元。截止__年底,攀钢的资产规模已达343亿元,成为了我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大型企业集团。
土壤学实验心得(优质15篇)篇十一
土壤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资源之一,它为亿万农民提供了粮、棉、油等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在这学期的土壤学课程中,我学习了许多关于土壤的知识。通过上课听讲和做实验,我逐渐深入了解了土壤的形成、性质和利用。这篇文章将分享我对土壤学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首先,我对土壤形成的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土壤形成的五个阶段:母岩的物理破碎、化学风化与溶解、物质迁移和转化、胶体的发生和改良、有机质的积累。我了解到,母岩的物理破碎是土壤形成的第一步,它通过冻融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等方法使岩石碎裂,形成岩屑。化学风化与溶解是土壤形成的重要阶段,它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使矿物质溶解,进而形成重要的养分供给来源。在物质迁移和转化阶段,降水、氧气等物质通过土壤层深部,同时也有物质的迁移和转化,使得土壤层出现矿质分层。胶体的发生和改良阶段中,胶体颗粒的形成对土壤的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有机质的积累也是土壤形成的关键阶段,它提供了重要的养分供给来源,对植物的生长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这些过程,我意识到土壤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其次,我对土壤性质的了解更加深入。土壤性质包括土壤颗粒组成、土壤结构和土壤水分等。在上课期间,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的土壤颗粒组成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我了解到,土壤颗粒主要由砂、粉砂、粘土和有机质组成,它们的比例不同会对土壤的透水性、保水性和肥力等性质产生影响。土壤结构是土壤性质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土壤通气性、保水性和抗侵蚀能力等。通过实验,我掌握了不同土壤类型的结构特点和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土壤水分是土壤性质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对植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起着重要的作用。了解了这些土壤性质对于合理的土壤管理和农业生产非常重要。
此外,我还学习了土壤利用的方法和技术。在课堂上,我们了解了不同土壤类型的特点和适宜的利用方式。这些信息对于农田的合理利用和农作物的选择非常重要。我还通过实践学习了土壤采样技术和土壤分析方法。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和适宜的施肥方案。这些土壤利用的方法和技术为我们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最后,通过这门课程,我对土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土壤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了解土壤的形成、性质和利用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土壤,提高土壤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土壤学课程让我对土壤的形成过程、性质和利用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土壤的重要性和保护土壤的重要性。未来,我将更加关注土壤的保护,努力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土壤学实验心得(优质15篇)篇十二
为配合植物地理学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使同学们对学科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巩固教学成果。我们在周兴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针对本学期课程内容的野外实习。20____年5月30日我们在校园内认识校园植物种类及分科情况;20____年6月16日至6月18日,我们从学校出发,先后到达大明山、马山县弄拉风景区,最后一天我们爬上了大明山600米左右的海拔的地方。主要是了解和掌握广西的植物的主要类型、性状及分布规律;了解大明山植物垂直分布规律及生长环境;学会群落的抽样调查。
二.【实习目的】。
野外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措施,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野外实习,印证课堂理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土壤、植物和其它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土壤和植物的发生、发展与分布规律;学会土壤地理和植物地理野外工作方法,掌握基本技能,为将来从事地理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习意义】。
通过野外实习,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点,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等内容,激发对祖国、对广西大好河山的热爱,增强珍惜资源、合理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为达成人与自然和谐之目标,为建立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四.【实习时间地点】。
5月30日:广西师范学院。
6月16日:广西大明山脚(武鸣)。
6月17日:马山弄拉自然保护区。
6月18日:广西大明山(上林)。
五.【实习内容】。
(一)5月30日,我们在校园开始植物实习,主要认识校园内植物种类,并对植物进行分类。学校地处南宁,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归属南亚热带气候范围,因此植物种类繁多,且以热带植物居多。同时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分布许多人工树种及引进树种。
(二)6月16日,我们来到武鸣大明山山脚进行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大明山位于上林、马山、宾阳、武鸣等县交界地区,居北纬23deg;10prime;—23deg;8prime;,东经108deg;18prime;—108deg;5prime;,处于南亚热带向北热带过渡地带,恰恰落在北回归线上。该山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总面积约1100平方千米。同时大明山也是我国南亚热带森林植被保护较好的区域之一。区内地貌复杂,土壤为赤红壤,微团粒性和渗透性较好。气候条件多样,森林植被茂密,为众多植物的生存与繁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根据大明山气候特点,原生植被群落应属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现植被类型主要是以马尾松—桃金娘灌丛为主。通过观测,山脚森林由于人类大面积栽种经济树种和用材树种,破坏了原有的森林结构和生态结构植被,但植被生长良好,覆盖较好,但植物群落简单,植物种类较为单一,主要森林植被优势种为马尾松,灌木层植物主要是桃金娘,草本植物则有铁芒箕。如今,大明山低海拔处退化的生态系统植被正处在恢复当中,处在马尾松先锋林阶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明山原生生态系统能够得到较好的恢复。
当天,我们在武鸣县大明山西南坡麓,海拔230米左右,北纬23度31分28秒,东经108度20分14秒左右的地方,对当地的植物群落进行了抽样调查。在样方面积为10__10㎡的观察内,我们主要对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及层间植物的数量及生长状态进行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乔木调查表:(见表2)。
灌木层调查表:(见表3)。
草本层调查表:(见表4)。
层间层调查表:(见表5)。
乔木层的建群种是马尾松,郁闭度大约为0.5左右,层高3至8米左右。
灌木层的优势种是桃金娘,郁闭度大约为0.38左右,层高0.2至2.0米左右。
草本层主要代表植物为铁芒箕,其生长活力旺盛,郁闭度大约为0.1左右,层度多在0.1到0.6米左右,且多数处于孢子期。
层间植物多为爬山虎、木防己、海金沙、牛白藤等藤类。层高遍布整个植物样方。
植被类型属于,其中分为实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其中保护区海拔最高山峰为766m。弄拉林区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同时为了发展经济,在保护区中有许多用材林、经济林和农作物。蕴藏的生物种类较多,同时由于土壤性质特点,不利于植被的生态恢复,因此建立保护区对保护原生态植被和野生动植物有重要作用。
在弄拉我们观察到了许多植物,包括内容如下:
蕨类植物是植物中主要的一类,是高等植物中比较低级的一门。是最原始的维管束植物。大都为草本,少部分为木本。孢子体发达有根、茎、叶之分,不具花,以孢子繁殖。其中保护区内的蕨类植物主要有蜈蚣蕨、乌蕨等。
双子叶植物是被子植物门中两大类之一。种子的胚有两枚子叶。植物体各异,叶脉网状,花的各部多为五数。保护区内包括的双子叶植物主要有豆科、马鞭草科、大戟科、无患子科、芸香科、蔷薇科等。
单子叶植物叶脉常为平行脉,花叶基本上为3数,种子以具1枚子叶为特征。绝大多数为草本,极少数为木本,维管束分散,茎及根一般无次生肥大生长,叶一般为单叶、全缘,叶片与叶柄未分化,或已明显分化,井常有叶柄的一部抱茎成叶鞘。区内包括的单子叶植物主要有禾本科、龙舌兰科等。
在保护区的山脚树木覆盖率达到30%左右,多为人工种植的用材树种,有高大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在山脚优势种主要是顶果木、狗骨木、围涎树、任豆、肥牛树、墨西哥柏等。
随着海拔的升高,大约在200m到300m左右的石灰岩山地区,由于坡度变陡,植被开始发生变化。主要的优势群落变成灌木层,优势种为老虎刺,还有吊丝竹、芸香竹、米念芭、菜豆树、相思树、苦楝树等。
海拔大约500m左右,山体土壤薄而少,因此,主要是灌木草本植物,没有高大的乔木。优势种是芸香科的芸香竹。其他为五节芒、粽叶芦等。这些植被都表现为矮小、茎细,适应土层薄的地方生长。
因为石山地区土壤比较贫瘠且总量较少,土壤堆积在石缝中,为提高存活率和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也为获取更多的营养以保证植物本身的生长需要,在此种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植物经过自然选择进化出了发达的根系,这在整个石山地区都比较普遍。
我们并没有到达入核心区,老实说该地区经过长期的封山育林,大部分已经恢复成石山地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其中山顶以壳斗科青岗栎为建群种,而山腰以下则栽种较多的竹子、菜豆树、龙眼等经济林与用材树种,这种种植模式已经成为石山地区资源立体化应用的典范,对石山地区的植被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弄拉自然保护区通过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保护植被等有效措施,使生态植被得到恢复。保护区内保存着原生性很强的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这些阔叶林水源涵养丰富,对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于生态建设越来越重视,提升自然保护区的级别,以更好地保护好保护区内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及原始性的自然景观,对于维护自然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保障农业稳产、高产和进行科考等项工作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6月18日,我们来到上林县,该县位于大明山的东北坡,此行的目的是考察大明山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上林地区的大明山脉地处北回归线以北,拥有良好的气候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植物种类。我们跟随老师从山脚一路行走一路学校认识植物,直到到达海拔650米的缓冲区。
由于植被地理分布不是决定于某个单一因素,既有纬度地带性的痕迹,也存在着经度地带性的烙印,而山地植被垂直地带性规律,又是受水平地带性的制约,即服从纬度和经度地带性规律综合的影响。植被在山地垂直分布有着一定的规律,随着海拔升高,依次出现不同的植被带,它们在结构、外貌上均出现差异,并与整个环境条件的变化相关。理论上大明山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事实上大明山,800-900m以下为季风常绿阔叶林,(800-900)——(1200-1400)m,为山地常绿阔叶林,1200-1400m以上的为山顶矮曲林。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明山现状植被垂直分布规律大致为:海拔200m以下多为人工农业植被,如:水稻、玉米、甘蔗等;200-500m是大面积的马尾松林、岗松等次生灌丛及少量的次生沟谷雨林;500-800m主要是马尾松林、人工八角林及次生阔叶混交林;800-1000m分布着次生常绿阔叶林或局部的针阔混交林;1000m以上为原生性常绿阔叶林和次生常绿阔叶林(1000-1400m)及山顶苔藓矮林(1400m以上)。
当天因为时间原因,我们未能登上山顶。但通过一路上的观察,发现大明山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其原生植被已经遭到严重破坏,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的八角林。因此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植被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原因,将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和演替过程。人类的长期活动,会导致原始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原生植被不同程度的消退,沦为各类次生林、次生灌丛、草丛等的逆行演替;另一类是,经过封山育林、人工栽植以及合理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等措施,使植物群落向着复生的方向演替,这就是利用植被本身对环境条件改变引起植物群落的不断变化,使其朝着地带性顶级群落发展的顺向演替。
(五)在四天的野外实习中,我们认识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专业知识。
六.【实习体会】。
土壤学实验心得(优质15篇)篇十三
第一段:引言(150字)。
土壤学是关于土壤的研究,它是农业科学和环境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学的学习中,我收获了很多有关土壤特性、土壤发生和土壤肥力养分等知识。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我体会到了土壤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土壤学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土壤特性的理解与重要性(250字)。
土壤是大自然中的一种天然物质,它具有颗粒状的结构,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土壤的颗粒不仅具有很好的排水性,还能保持水分,并为作物的生长提供养分。了解土壤特性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非常重要。在学习土壤学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土壤的结构与组成,明白了土壤中有机质、养分和微生物的作用。这些知识不仅提高了我的农业生产水平,也锻炼了我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三段:土壤发生的原理与过程(300字)。
土壤发生是土壤形成和演化的过程,它与气候、地形、植被以及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土壤学的学习中,我学会了如何分析土壤的成分和特点,并理解了土壤发生的原理与过程。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我发现了不同地区土壤的种类和特性,了解到土壤发生与农田的选择、种植和管理等密切相关。这些知识帮助我更好地利用土壤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第四段:土壤肥力养分的重要性与应用(300字)。
土壤肥力养分是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起到重要的影响。在土壤学学习中,我学到了不同养分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利用肥料来提高农田的肥力。通过实验和实践,我逐渐掌握了肥料的施用方法和时机,并深入了解了有机肥料和化肥的特点与应用。合理使用肥料不仅提高了农田的肥力,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这些知识不仅对我个人的农业生产有益,也有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200字)。
通过学习土壤学,我深入了解了土壤的特性、土壤发生和土壤肥力养分,并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我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实际感受到了土壤对农田和环境的重要性,也理解了土壤学在农业科学和环境科学中的应用价值。尽管我在土壤学的学习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需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和技能。未来,我将继续学习与探索,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总结:通过学习土壤学,我掌握了土壤特性、土壤发生和土壤肥力养分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对我的农业生产有益,还提高了我的环境认识和保护意识。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土壤学的相关内容,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土壤学实验心得(优质15篇)篇十四
16~18世纪,现代土壤学随着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而开始孕育、萌芽。在西欧,许多学者为论证土壤与植物的关系,提出了各种假说。17世纪中叶,海耳蒙特根据他长达五年的柳枝土培试验结果,认为土壤除了供给植物水分以外,仅仅起着支撑物的作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实习目的意义。
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掌握土壤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
实习意义: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习任务和计划。
(1)熟悉土壤调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骤,掌握野外调查的技能。
(2)学会使用几种野外工作需要的仪器、调查观测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
(3)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
(4)简单了解岩溶地貌形成原因,以及有关沂源溶洞的简介。
(5)掌握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三、实习内容。
3.1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__年11月9日—10日。
指导老师:资源与环境学院陈宝成。
我们的行程为两天,路线是: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资环实验基地—沂源“九天洞”—鲁山风景区。
对两处都要用挖剖土的方法:
a.剖面点的选择土壤剖面:应根据植被、小气候、小地形、岩石和母质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一般不要以路边的断面做观察剖面,也不要在人为影响较大的地方(如肥堆、沟边、陷井边、路旁等)设置观察剖面或采集土样、水田不能设置在田角和田基旁。
b.剖面挖掘与修整:当剖面地点选定以后,即进行挖掘土壤剖面,为了便于观察,必须挖掘形状基本为长方形的剖面,其规格是:长2米,宽1米,深1.5米。首先将表层3-5cm土壤及杂草、碎石去除,要求观察面要面向太阳。一端应成垂直壁,另一端应成阶梯形,便于人下去观察记载。用米尺测定深度,根据你所采集的深度分布做好标记,然后从下向上取。利用自然剖面时要铲去垂直面上被风化的表土,露出新土。注意挖掘起来的土块应将表层土和底层土分开放在剖面的两旁,以便观察完毕后填土,先放底土后放表土。
c.剖面观察与土层划分:观察土壤剖面形态是研究土壤性质、区分土壤类型得重要方法之一。土壤的形态观察主要包括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ph和石灰反应等。根据土壤形态及性质,对土壤层次进行划分。
d.土壤性状的观察和记载:土壤剖面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成土过程以及土壤内部的物质运动和土壤肥力等方面的特性。根据形态特征观察,结合化学分析,记载土壤剖面的观察内容和土壤基本性质。
e.土壤样品的采集:采集土壤,为以后实验数据分析提供依据。
多种生命的生息繁衍,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不在意。知道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锐减,资源耗竭,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迅速扩大,人们对土壤的认识才不断加深,土壤和水空气一样,既是生产食物、纤维及林产品不可代替或缺乏的自然资源,又是保持地球系统的生命活动,维护整个人类社会和生物圈共同繁荣的基础。
3.2农业土壤。
3.2.1实习地点自然社会简介:
沂源溶洞位于山东省沂源县城西北12公里处的鲁山之阳,以千人洞为中心周围1.5公里范围内有天然洞穴40余个,称为沂源溶洞群。属奥陶纪石灰岩溶洞,距今5亿多年,是长江以北最为集中的天然溶洞,被专家称为“北方最大的溶洞群”。现已开发为旅游景点的有千人洞、养神洞、珊瑚洞、玄云洞、九天洞等十几个溶洞。
洞内景物美妙奇险,配以鲁山的幽谷翠峰,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许多洞穴曾是古代猿人生息、繁衍的场所,曾挖掘出猿人头盖骨及数枚牙齿化石,伴随着大量动物化石,并发现大量猿人石器,故称为“沂源猿人”溶洞群。近几年已有多处洞穴开发,正式向游人开放。“千人洞”以高宽大而得名,地质上称“山东一号洞”。
洞内有23尊壁雕佛像和三组“佛的故事”浅浮雕,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石龙洞”以洞内数条天然石龙而得名,洞长218米,为厅堂式洞穴,洞内有双龟把门、龙王宫、银河相会、云霞岛、龙蛇相斗等景观。“养神洞”以各路神仙由玉皇大帝率领云游四海在此歇息的传说而得名,全长800余米,为分支型洞穴,洞下有洞,洞中有洞,洞内有石林叠瀑、雄狮把门、唐僧取经、王母宫、水族宫等48处景观。“玄云洞”为通道式分支型洞穴,总长300米,分为上下两层,两层洞穴由一垂直的落水洞相连接,洞内片状钟乳石较多,敲之发声,可弹奏简单的乐曲,名曰石筝。
3.2.2土壤情况详述:
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它既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也是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自然资料。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人类生存必须发展农业,以取得食物。农业生产,首先是绿色植物的生产,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各种作物都是在土壤里扎根立足,并通过根部从土壤里取得养分和水分,才能生长繁茂。其次,人们饲养动物,也必须以植物为饲料。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鲁山自然保护区内有棕壤、褐土两种土类,其中棕壤包括棕壤性土和林地棕壤,是保护区最主要的土壤类型,面积达172hm,,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7.8%;褐土俗称黄土,包括褐土性土、林地褐土,面积为2898h耐,占保护区面积的22.2%。
3.3棕壤。
也称棕色森林士;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在褐土地带的垂直带上亦有分布。棕壤地区气候条件的特点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10℃以上的积温为3400~4500℃,季节性冻层深可达50~100厘米,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干燥度在0.5~1.o之间。
这里的原生森林早已破坏,目前多为次生针叶林和阔叶混交林。棕壤所处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片麻岩及砂页岩的残积坡积物,或厚层洪积物。棕壤地区由于夏季气温高、雨量多,不但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而且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得易溶盐分和游离碳酸钙都被淋失,粘粒也沿剖面向下移动,并发生淀积。由于落叶阔林凋落物的灰分含量高,从而阻止了土壤灰化作用的发展,但白浆化作用却常有发生,在丘陵和山地都可见到。
棕壤的一般性质是:(1)在森林植被下,表层有机质含量可达5~9%,向下急剧降低;(2)表层呈微酸性反应,向下过渡到酸性反应;(3)盐基饱和度较高,表层在80%以上,下部各层稍低;(4)剖面中部粘粒含量较上下各层均高;(5)硅铝率在2.5~3.4之间,平均值为3.03,略高于黄棕壤,但显著低于褐土。
上述性态特征系指在森林植被下的普通棕壤而言,除普通棕壤外,还有酸性棕壤、白浆化棕壤、潮棕壤和粗骨棕壤。
从土壤利用情况来着,棕壤是重要的森林土壤,也是重要农业土壤,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潮棕壤分布于山前洪积平原,用于农业,大都旱涝保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普通棕壤分布于山麓和丘陵缓坡,也多用于农业,其中一部分水土流失较重,水肥条件较差,需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和进一步发展灌溉,并加强培肥。白浆化棕壤有的分布于剥蚀堆积丘陵,多用于农业,肥力甚低,需要改良;有的分布于山地,多用于林业。酸性棕壤分布于山地,多用于林业,有的还是荒山,需要种树造林。粗骨棕壤分布于低丘陵的,多用于种植花生和柞岚(养柞蚕用);分布于高丘陵和山地的,多为荒山疏林,水土流失都很严重,亟应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3.4褐土。
1、褐土的形成过程。
(1)、干旱的残落物腐殖质积累过程:干旱森林与灌木草原的残落物在其腐解与腐殖质积聚过程中有两个突出特点。
(2)、碳酸钙的淋溶与淀积:在半干润条件下,原生矿物的风化首先开始大量的脱钙阶段,其氧化钙随含有二氧化碳的重力水由土壤剖面的表层渗到下层,以至于形成地下水流。
(3)、残积粘化,也称之为残积风化或地中海风化,即粘粒的形成是由主体内的矿物进行原地的土内风化而成,很少产生粘粒的机械移动,因而粘粒没有光学向性。
(4)、淋移粘化:即在一定降水和生物气候条件下,粘土矿物继续脱钙,形成另外一种颗粒最细的新生粘土矿物——如蒙脱石等,并开始于雨季期间随重力水在主体结构间向下悬移,在一定深度形成粘粒淀积层,这种粘粘往往有光学向性,一般土体水分的干湿交替有利于粘粒下移。
在褐土的粘化过程中一般以残积粘化为主,而夹有一定的淋移粘化,它们在不同的亚类中,其比重并不一样。一般石灰性褐土以前者为主,淋溶褐土以后者为主。
2、亚类。
由于褐土为半淋溶土纲,根据土体所反映的淋溶程度及粘化特征相结合等而划分为淋溶褐土、褐土和石灰性褐土等。其它则根据其主导成土过程及附加成土过程所表现的土壤剖面特征而划分出楼土、潮褐土、燥褐土与褐土性土等。
3、褐土的利用与改良。
褐土所分布的暖温带半干润季风区,具有较好的光热条件,一般可以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由于主体深厚,土壤质地适中,广泛适种小麦(绝大部分为冬麦)、玉米、甘薯。花生、棉花、烟草、苹果等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问题是降水量偏小和降水量过于集中,在这种条件下的土壤利用及改良问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水土保持,发展水利灌溉;(2)开展旱作农业的土壤耕作措施;(3)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水平;(4)因土种植,发展土壤潜力优势;(5)适当发展畜牧业与林果业。
(六)总结。
通过这次的实习,让我收益颇多。从原先了解的关于土壤单方面的理论知识到实践,清楚直观地重新认识土壤是一个突破。在实习过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我们对土壤学新的认识。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知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土壤学对实际农林生产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了沂源主要地质地貌和所发育而成的土壤类型。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们的认真指导。
在实习中初步掌握了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外出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剖面观测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和土壤的兴趣。
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更是对可课本知识的良好巩固。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实习意义。
土壤在农林生产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
首先,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地,是农林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壤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和养分以及机械支持等,而由于动物生产又是以植物生产为基础的次一级生产,所以,土壤不仅是植物生产的基础,也是动物生产的基础,农林生产要以土壤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其次,土壤是制定农林生产技术措施的基础和依据。几千年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已经证实,整个农林生产过程中,在制定和采取各项生产技术措施时,必须首先考虑土壤因素,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生产原则,包括因土施肥、因土灌溉、因土种植、因土管理等。
其三,土壤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土地是人类和其他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对保护和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然,对土壤的科研与保护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伟大意义。
其四,土壤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土壤作为影响人类生存的3大环境因素之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她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栖息之地,她的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对土壤科学的学习与研究迫切而需要。
土壤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新发展起来的科学,主要研究土壤发生分类分布、理化和生物学性状,利用和改良,农业生产中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土壤学一般归属于农业科学中的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是农学类专业的基础学科。教学实习作为土壤学实践学习的重要内容,每个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并认真实习,在实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和锻炼,掌握各种实习与实践实验的方法和技能,为将来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土壤学理论基础。
二、实习要求。
1、3—6人为一小组。野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土壤剖面观测和记录以及讨论,每人完成一份实习总结。
2、要求同学们遵守各项纪律,不怕苦,不怕累,认真进行实习内容的学习。注意实习期间的安全。
三、实习过程。
1.实习目的:
(1)学习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方法和注意细节,回顾掌握土壤剖面性状观察的方法。
(4)通过实习实验,掌握土壤和岩层常规理化分析方法,并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应用。
(5)通过实习,回顾学习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各种质地土壤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历史、了解其利用价值和利用现状,增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的环保意识。
2.仪器配备和试剂:
(1)仪器。
1、土铲:挖掘土壤剖面。
2、比色卡:比色确定土壤的ph值。
3、白瓷板(点滴板):测定土壤ph。
4、剖面刀:整理土壤的剖面、检验岩石的硬度。
5、卷尺:测定土壤发生层厚度。
6、铁锤:敲砸岩石以便于做岩石的石灰性反应和观察岩石内部性状。
(2)。
1、混合指示剂:测定土壤ph值中显色。
2、稀盐酸(1:3):用于测碱性土壤的石灰性反应。
3、实习方法步骤:
(一)、泰山山脚实习地点。
(1)剖面点的选择:
根据实习目的选择剖面点,选点位置为泰山山脚的一小片棕壤土,具有代表性,避免了沟渠、村庄等人易干扰的地段。选好点后应观察如下:
土壤类为棕壤;。
土壤类型分布的地形为山地山脚;。
植被为灌木林多为农业果木山楂、核桃等;。
成土母质为残、坡积母质;。
农业利用情况为种植少量柏树和经济树木等;。
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主要为岩石较多,不便耕作;。
最后开始挖掘剖面。
(2)剖面挖掘与修整:
根据实习目的确定剖面深为0.8m,宽0.6m,依靠一个断坡而挖掘,达到了母质层,剖面坑的一端向阳,垂直削平作为观察面,观察者随宋老师站在断坡地面观察分析。挖掘时将表土堆于一侧,下层土壤堆于另一侧,两端不堆土,观察完毕后,将底土填回下层,表土填回上层,观察面上不能践踏。
(3)剖面观察与土层划分:
先远距离观察剖面,看清全剖面的土层组合,再靠近仔细观察,根据各个剖面的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等的变化,参考环境因素,推断土壤的发育过程,具体划分出各个发生层次。用钢卷尺量出各层深度,记录母岩的层位,在记录本上勾画土体构型如图。
(4)土壤性状的观察和记载:
记录剖面特征,对各发生层次逐层详细观察并进行一些理化性质的速测。记录颜色、质地、结构、土壤坚实度、土壤干湿度、孔隙状况、侵人体、土壤酸碱度等。
(5)土壤ph测定:。
取白瓷板(点滴板),将其擦拭干净,取相应层次土层的土适量于点滴板凹槽中,滴加适当过量的混合指示剂,轻轻晃动点滴板使测定充分,倾斜点滴板使显色后的部分指示剂从凹槽中流出,观察流出指示剂的颜色,拿比色卡进行对比,确定土壤的ph。
(6)实习实验数据内容统计与处理:
土壤层次。
土层深度/cm。
土壤ph。
土壤颜色。
土壤质地。
石砾含量。
结构特点。
有机质。
新生体。
腐殖质。
-
棕色。
-
-
-
较高。
无
淋溶层(a)。
5.2。
浅棕色。
酸性壤质。
无
团粒。
一般。
无
淀积层(b)。
6.0。
浅橙黄。
近中性壤质。
无
粒状。
较少。
无
母质层(c)。
5.3。
橙黄。
弱酸沙壤质。
细小量少。
粒状。
-
无
母岩层(r)。
55以下。
(因为实习时间紧张、观察粗略及笔记较慢等使表格里部分内容缺失。)。
(7)总结回顾:
4、实验实习中,坚定岩石矿物,主要鉴定光泽(包括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颜色(岩石有本色、假色、他色,其中其条痕颜色为其本身的颜色)、形态(晶体、非晶体等)、力学性质(解理性质、断口、硬度等)、发光性、盐酸反应、磁性、导电性等。
5、岩石元素组成分中,钾长石和云母等钾元素含量较高。泰山上钾长石和石英分布较多。
(二)馒头山实习地点(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徐毛村)。
(1)由宋老师带领观察馒头山的各种土质类型分布和岩石的性状和形成分布;。
(2)各组同学带实习工具爬山观察记录各种岩石和土壤的形状、颜色及周围环境等,对个别土壤类型的土壤进行取样测定其ph、对各种岩石进行取样测定其风化物ph和是否具有盐酸反应。
(3)观察记录内容如下:
其中,各土壤和岩石层的分布不是严格遵守以上分布层次,由于受时间和自然风化的影响,各土壤和岩石层的分布基本上以上层次周期性分布。
土壤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涉及内容广泛,实践性强,它不仅具有完整的理论,而且有一整套实验的方法。土壤学实习是研究土壤科的基本方法,是搞好林业和实行科学种树的前提,也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作。
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又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生产资料。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锐减,资源耗竭,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迅速扩大,人们对土壤的认识才不断加深,土壤和水空气一样,既是生产食物、纤维及林产品不可代替或缺乏的自然资源,又是保持地球系统的生命活动,维护整个人类社会和生物圈共同繁荣的基础。
土壤是农林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基地,土壤的性质不仅影响农林产品的产量,还影响其品质。土壤是生命活动的产物,没有生物就没有土壤。低等生物的固氮作用使土壤具有了生长植物的肥力,而植物的生长促进了土壤的腐殖化过程和养分的富集过程,从而使土壤肥力进一步发展,在茂盛的植被下,强烈的生物风化推动着母质向土壤的演化。土壤又是生命的摇蓝。土壤不仅是生物的栖息地,而且是生物作用的对象,同时也是地球生命诞生与进化的温床。有证据表明,土壤巨大的表面及复杂的多孔多相体系,对于生命的产生与进化至关重要。
学习土壤学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认识和了解土壤,野外实习就是一种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土壤的方法。土壤学实习是为了探明土壤的发生发育和分布规律,查清土地资源及其生产条件,以便按不同需要利用和改良土壤。土壤学实习通过实际观察,了解成土因素的作用和土壤形态、性状上的特征,找出影响植物正常长的限制因素和障碍因素,解决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土壤问题。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中污染物迁移转化、富集循环的重要场所。因此土壤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特殊的意义。土壤又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因此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它。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土壤学是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土壤学的教学实习是游憩等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其目的、任务及要求如下:
1.通过实习验证巩固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熟悉本省地带性土壤及非地带性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性状、利用改良措施。
3.掌握主要土壤类型及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土壤特点,为水保规划和森林植物更新等提供依据。
4.了解全国土壤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土壤类型。
5.熟悉我省土地资源退化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措施。
6.掌握土壤剖面挖掘方法,掌握剖面形态特征和自然条件的观察、描述、记载方法,学会土壤类型的识别。
7.通过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应用这些数据,学会综合分析、评述土壤的方法,并能提出各类土壤的合理开发利用改良技术措施。
8.通过实习进一步熟悉主要成土岩石的性质和提高鉴别技能。
9.通过实习学会野外母质类型的鉴别和地形地势的观察。
10.通过综合实习,增强珍惜、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贯彻执行国策、国法的自觉性,提高立志振兴水保学科和发展土壤科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11.了解土壤调查工作的基本方法,土壤调查是为了探明土壤的发生发育和分布规律,查清土地资源及其生产条件,以便按不同需要利用和改良土壤。土壤调查是通过实际观察,了解成土因素的作用和土壤形态、性状上的特征,找出影响植物正常长的限制因素和障碍因素,解决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土壤问题。土壤调查是研究土壤科学的基本方法,是搞好林业和水保基本建设和实行科学种树的前提,也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作。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
1、实习时间:20__/5/29--20__/6/4。
2、实习地点:长乐下沙。
南屿林场。
校园内。
3、参加人员:指导老师林徳喜。
级别20__级。
专业林学。
组别第2组。
组员韩道忠、孙亲权、陈泽良、杨欣华、黄迟育、李涵、陈婷婷、
王亚鑫、彭建伟、王秀逊、罗青梅、何丽萍。
三、实习内容。
第一天20__年5月29日实习地点:校内,实验室。
进行实习前的总动员,老师给大家讲解实习的具体安排,各项实习操作的方法,实习内容,时间安排,参加人员的分组,工具的领取及介绍工具的使用。要求预习实习相关的内容:三大岩类的识别方法、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等。最后特别强调实习期间要注意的事项,包括安全等等。
第二天20__年5月30日实习地点:长乐、下砂林场。
沿途观察岩石标本、地质地貌及母岩母质特征等,并取采集岩石标本同时学习观察、鉴别岩石标本。观察滨海风沙土的形成、利用现状和改良措施。沿途观察、了解长乐平原的地质地貌特征和水稻土的形成和特点,同时观光了长乐国际机场,在长乐国际机场参观园林植物的配制特征和规则以及参观了金刚腿的景观,在金刚腿观察花岗岩的特征包括其矿物组成、构造及花岗岩风化物形成的母质特征。
第三天20__年5月31日实习地点:校外,南屿林场。
去南屿林场野外观察岩石标本、地质地貌及其开发利用情况等。沿途观察土壤垂直分布特征及不同地形土壤特点的差异,沿途观察岩石风化的特点并采集岩石标本同时进行鉴别,并在南屿林场挖掘主要剖面,掌握山地土壤剖面的挖掘,土壤发生层的划分,土壤形态特征的观察和记载方法。进行土壤原状样品的采集,分析样品的采集。
观察并描述南屿林场边上的自然景观、土壤类型及其成土条件、土壤形成特征、土壤肥力特点及利用改良现状。下午在实验室风干土壤样品并进行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土壤自然含水率、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等)。
第四天20__年6月1日实习地点:校内,实验室。
内业实验、测定土壤物理性质:进行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容重、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自然含水率、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等的测定)。
校园内实习,利用整段标本进行全国土壤的分布和主要土壤类型的介绍,观察不同类型的整段剖面等,了解全国土壤的分布规律和主要的土壤类型。并进行前面测定的土壤物理性质数据处理、计算出土壤自然含水率、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等。
第五天20__年6月2日实习地点:校内、实验室。
上午在室内实验室观看岩石标本,并进行矿物岩石考试。考试采用当场评分方法,考试时每一组列出实习期间见到的、本省常见的岩石标本五块,考完一组换成另外的岩石标本进行考试,要求每位同学独立完成写出岩石的正确名称,同时指导教师对所考时列出的每一块岩石进行有针对性提出相关问题,也是作为考试成绩评分内容依据之一。下午讲解写实习报告的方法,要求同学学会查阅相关资料完成。
土壤学实验心得(优质15篇)篇十五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土壤是农业的基础。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我们农业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土壤学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土壤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壤学学科教学实习,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项包括地质地貌学、土壤学和土壤地理学等多门课程实习内容的综合性实习。通过实习,一方面可以让我们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将所学知识对号入座,消法、巩固已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基于以上,我们农业资源于环境专业于20__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开展了土壤学学科野外实习。
一、实习概况与记录。
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__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
指导老师:资源环境学院张杨珠教授,周卫军,王翠红,廖超林,黄运湘,尹力初。
小组成员:刘国云(组长)、陈浩、杜虎、周水亮、谢嵩、谭艳玲、龙毅飞。
实习工具:铁锹、大小锄头、剖面刀、ph指示剂、hcl试剂、白瓷板、皮尺、比色卡、土色卡、样品盒、望远镜、地质罗盘仪、海拔仪、gps仪。
实习内容:我们的行程为五天(8月22日—26日)。行程路线:8月22日行程为学校-昭山(107国道)-株洲城区-醴陵-攸县(106国道)-茶陵-炎陵县城(宾馆);8月23日由炎陵县城出发经宁岗、黄洋界到达井冈山;8月24日由炎陵县城出发经大院农场到达万洋山最高峰;8月25日由炎陵县城出发至鹿原镇;8月26日由炎陵县城回至学校。在这几天中,我们对实习地区主要地质地貌进行了调查,挖掘了多个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我们对各个地点和老师们的讲解都作了详尽的记录。在8月26日下午,我们在湖南地质博物馆观看了有关录像,在博物馆初步了解了湖南地区金属矿物分布图,恐龙演变过程及其部分恐龙标本,还看到各种岩石矿物标和震旦纪至第四纪生物进化过程的中由代表性的标本,获益匪浅。28日我们在学校实验室里对采回的土样进行了综合评价。
实习记录:
第一部分:长沙县地区(20__年7月15日)。
路线:学校—星沙镇东—春华—大鱼—高桥—金井。
观测点一:星沙镇东。
在该点我们观测到了紫色页岩上发育而成的第四纪红土红壤。下层紫色页岩为第三纪新生代紫色页岩,岩层理清晰,呈细—粗—细分布,很明显是由流水搬运时速度不同而造成的。岩层下部石砾磨圆度不高,可看出搬运的距离不远,但中间磨圆度较好。从剖面上可看出下层岩石颜色变化大,这是沉积过程不同而造成的。胶结物部分有石灰反应。上层第四纪红土红壤受流水侵蚀形成了明显的冲沟、袭沟。该土壤以粘粒为主,质地粘重,可分为a-ab-b-c层。植被有大量的蕨类(酸性土壤代表植物)、油茶等。
观测点二:春华。
在该地区我们观测了板岩性状及其它所发育的土壤。该点板岩由距今3亿5000万年古生代页岩变质而来的。质地稍软,由于岩层之间的积压造成层理倾斜,岩层间通气透水性好。岩层上发育的土壤肥沃,养分含量多,植被好。土层内含有红、褐色胶膜。可分为a-ab-c层。a为淋溶层,颜色暗,根系多;ab层土层致密为土壤母质混合层;c为母质层。
观测点三:茶科所。
该地区发育形成的土壤为第四纪红土红壤,其母质沉积深厚,表土耕作层亦深厚,在土壤剖面上可观测到网纹层。ph4.2左右。总的说来,该土壤具酸、瘦、板、粘、旱的特性。这正符合茶叶生长的需要,所以该地的茶叶享有一定的名气。
观测点四:金井花岗岩采石场。
在该点我们观测了中生代地壳运动而形成的花岗岩。其结构有白云母、黑云母、石英、长石、角闪石、石英变体。该地花岗岩物理风化强烈、风化物含大量石英砂,母质疏松,所形成的土壤土层深厚,可分为a-b-bc-c层。土壤中k含量和养分多,其上上所生长的植被好。但土层易流失、崩塌,破坏后难以恢复。
时间:20__年8月22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