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汇报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听众和目的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准备。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展示一些优秀的情况汇报案例,一起来学习吧。
文化体制改革情况汇报(汇总22篇)篇一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很多时候都需要进行汇报,汇报时通常会多讲一些重点工作的内容,非重点的内容简单介绍即可,是不是有很多人都曾经或正在为写汇报而发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根据国家、省和医改三年近期工作目标要求,近年来,我市以理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普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为抓手,不断健全和完善以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四大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较大程度提高。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不断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和保障水平
一是医保参保率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参保率达到97%以上,农村居民参合率连续五年达到100%。二是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不断提升。20xx年,我市新农合住院医药费用报销比例镇卫生院达到90%以上,县级医院达到75%以上,儿童白血病等重大疾病报销比例提高到75%,住院最高支付限额达到15万元。城镇职工老年居民、重度残疾人及城镇非从业人员住院医疗费支付比例和门诊统筹金报销标准也得到提高,最高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5%和60%。
(二)不断提高住院最高支付限额和保障范围
新农合个人住院报销封顶线提高到15万元,新农合大病门诊报销范围扩大到16种,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重大疾病报销病种扩大到9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15.3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15万元;简化城镇医保门诊大病资格审批程序,对器官移植抗排异、恶性肿瘤放化疗、尿毒症透析等22个门诊大病病种实行即时办理。
(三)不断完善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控制措施
扎实开展支付方式改革,实行门诊总额预付、规定门诊日处方限额、提高市级医院基本药物的使用比例、限制自费药品使用、控制大型检查、探索临床路径管理、实行按病种付费等改革措施,进一步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四)不断加强现场结报和基金监管能力建设
进一步完善"市、区、镇、村四级一体化"网络建设,大力推广就医"一卡通"工程,市区域内定点医院实现现场结报,提高了医保基金的监管能力,杜绝了套保、骗保等现象。
我市于20xx年3月和11月分别在13处卫生院、503处村卫生室全面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率先实现了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健全多渠道补偿机制
一是统一拨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关人员保险、工资及补贴。20xx年,市财政共拨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关人员工资、保险和补贴3200万元。二是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专项补助。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每年分别拨付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零差率专项补助资金1300万元和400万元,村卫生室补助资金自20xx年起提高到460万元。三是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根据工作量、辖区服务人口及绩效考核成绩,对镇村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20xx年共补助镇村两级资金1800万元。四是加大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设施投入。市财政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对全市13处镇卫生院实施了重建、扩建、修缮,全部配备x光机、救护车、计算机等必需的医疗器械和设备,对所有规划内村卫生室进行了规范化达标建设。
(二)加快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步伐
近年来,我市按照"政府主导、整体设计、统一规划、实用高效"的原则,先后投入800多万元,为所有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和扫码枪等硬件设备,并将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基本药物监管系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系统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系统)进行整合,建立了区域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专网连接卫生行政部门和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数据共享与信息交互,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撑。
(三)创新基层药房管理模式
依托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平台,我市探索实施了以"药房双管、零库存管理、阳光用药、处方审核"为主要内容的药事服务模式改革。一是建立契约式药房双管机制。基层医疗机构与配送企业签署药房双管协议,利用信息平台可自动接收基层医疗机构上传的药品需求计划,并及时配送药品,实现基层药房零库存管理。二是建立无缝隙阳光用药监管机制。基层医务人员开具电子处方后,需通过基本药物和新农合系统双重审核,确保电子处方用药品种、数量、价格等信息匹配,并通过扫码出库实现新农合报销。三是建立常态化处方审核机制。镇卫生院药学专业人员除对本单位用药行为进行处方审核、点评外,还要通过信息系统随时对辖区**村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抽查、审核,及时纠正乡村医生开大处方及"两素"滥用等不合理用药行为,降低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风险,保障群众用药安全、合理、有效、价廉。该制度的实施得到了国家卫生部、省卫生厅等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多次到我市进行调研总结。
(四)扎实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根据上级统一要求,20xx年我市扎实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以建机制为抓手,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一是完善公益性的管理体制。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20xx年已经全部划归市卫生局统一管理,20xx年9月份完成核编定岗,20xx年9月全面落实机构编制管理新模式,以市为单位实行人员编制总量控制、统筹安排、动态调整。二是完善竞争性的用人机制。按照专业技术岗位不低于总岗位的90%、医疗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不低于专业技术岗位的90%的原则,科学设置专业技术岗位963人,实行竞聘上岗。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以医、药、护、技、公共卫生等岗位为主体,优先满足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和中医药岗位的需要。三是完善激励性的分配机制。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方案,经费发放、奖励性补助与绩效考核成绩挂钩;在基层单位推行绩效工资制度,绩效工资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适当拉开医务人员收入差距,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积极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清理化解工作
出台了《我市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的`实施方案》,卫生和财政等部门对债务情况进行认定,建立了债务台账和债务数据库。目前摸底排查、债务确认上报等工作已经完成。
(一)持续改善群众就医环境
一是加快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建设。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建设工程总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已于20xx年12月底完成封顶,目前室内装修、设备安置等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二是加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20xx至20xx年度,我市高标准完成200个规范化村卫生室新建、改建任务。三是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xx年市政府将"社区便民就医工程"列为政府实事,重点新建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预计10月底前全部完成机构建设、人员配备等任务。
(二)持续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师培训制度
20xx年,我市创新建立镇卫生院身份全科医师培训制度,每年考录30名本科毕业生到镇卫生院,前3年在市直二级医院学习培训,考核合格获得执业医师资格后回镇卫生院工作,不合格者退回人才市场。
(三)持续落实卫生支农和"卫生强基"等人才帮扶措施
认真开展镇卫生院技术骨干、乡村医生岗位、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免费培训、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标准化建设等项目,中医科中药房达标率100%,2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覆盖率100%,有力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
(一)全面做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一是完善绩效考核机制。通过建立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考核制度,严格依据工作数量和考核结果发放绩效补助经费,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调动起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强化项目宣传。通过集中印制发放无纺布宣传袋、制作宣传展板和媒体节目等形式大力宣传公共卫生项目,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制度。从局机关到基层单位层层落实责任,严格责任追究,确保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任务。截止20xx年6月底,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市目标任务。
(二)深入实施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项目
为建立科学、规范的慢病综合防控体系,提升综合防治水平,我市以降低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预防并发症发生,促进农村居民健康状况持续改善为目标,于20xx年始全面启动了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项目。对35岁以上农民中筛查出的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开展了定期随访和健康教育,对确诊的"两病"患者则落实早诊早治、跟踪随访、药物治疗等综合防治措施,"量身定做"一对一的干预和治疗方案,并选择复方利血平片、卡托普利、尼群地平、二甲双胍、格列吡嗪、肠溶阿司匹林片等6种药物作为基础药物,免费发放给患者使用。截止目前,全市共筛查出"两病"高危人群12.6万人,确诊患者13.1万人,免费为6.2万人发放了治疗药物。20xx年我市成功创建为省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市。
(三)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动态管理机制
20xx年以来,我市先后组织开展了"居民健康档案质量完善月"和"居民健康档案重点信息完善纠错"活动,对重点人群进行面对面的随访、筛查、核实,锁定重复档案,纠正错误信息,完善缺失内容,规范电子档案管理。建立了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常态化工作机制,通过发放"健康查体服务券",每年对老年人进行免费健康查体,并及时更新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医务人员根据查体结果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和随访管理,20xx年共免费查体7万余人次,20xx年已录入查体服务信息2.8万人次。
文化体制改革情况汇报(汇总22篇)篇二
根据《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乡市市直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新政文[123]号)精神,撤消了市豫剧团、杂技团、歌舞团、影剧演出公司的事业建制,注销了事业法人,整合组建新乡市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于2012年8月20日挂牌成立。
一、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根据新政文[2012]123号文件要求,公司设立了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根据《公司法》规定和出资人授权行使管理公司职权,董事长为法人代表,设立总经理1人,经理4人,总监2人,对董事会负责,负责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具体职责按《新乡市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章程》执行。
二、建立健全公司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公司成立以来逐步制订了《职工考核制度》、《员工聘用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实行了“多劳多得”的工资分配原则,因岗设酬,因劳计酬。
三、人员的安置。
根据新政文[2012]123号文件精神,转制后的在编在职人员的档案工资,参照全供事业单位计算的档案工资拨付了“公益性演出服务费”和应有单位缴纳的医疗、失业等各项社会保险(2014年拨付“公益性服务费”290.21万元,保险费27.72万元)。
在岗不在编人员和新进人员按照企业办法签订了劳动合同,建立了劳动关系,企业和个人依法缴纳了各项社会保险,共支付了71万余元(年工资约61万余元,养老、医疗、失业等各项保险费10万余元)。
四、基础保障。
根据新政文[2012]123号精神,为改善我公司基础设施,保障我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市城乡规划局负责规划建设能够满足我公司艺术剧种表演需要的包括排练、演出、办公、食宿等在内的两处游园广场,建成后交我公司使用,到目前还未落实。
五、公司改制后取得的成绩。
改制后,我公司演职人员努力奋进,不断创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12年在“欢乐中原”群众文化活动中被评为省先进单位。2013年在“欢乐中原”群众文化活动中被评为省先进单位。
2014年在“文明河南·欢乐中原”群众文化活动中被评为省先进单位;
2014年河南省第十三届戏曲大赛,参赛作品《游子吟》荣获文华大奖;
2015河南省第六届“黄河杯”戏曲大赛,大型现代豫剧《游子吟》荣获金奖。同年河南省第七届黄河杯·小戏小品大赛,参赛作品《投票》荣获金奖。
二零一五年七月九日。
文化体制改革情况汇报(汇总22篇)篇三
(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和xx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部署,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
年初以来,我市紧紧围绕中央、省和xx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重要举措,认真拟定《xx市2017年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去产能”:指导39家企业完成了“一企一策”方案的编制,钢铁企业全部停产,煤炭去产能累计达100万吨。“去库存”:商品房销售套数为10000余套(间),存量去化达90万平方米。“去杠杆”:批准采用ppp模式实施项目已达20余个,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20余亿元。“降成本”:大工业企业综合用电价格下降约0.01-0.07元/千瓦时。用水下降10-15%,天然气下降20%左右。“补短板”:落实本级财政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00万元,大力推进产业扶贫、项目扶贫等扶贫计划,大力推进千亿级铝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一中二期、市一医新院等道路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围绕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完善农村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农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上半年蔬菜上市量14.43万吨、水果产量3100吨、生猪出栏12万头、家禽出栏850万羽等。二是农产品品牌创建不断增强。新增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个、绿色认证1个、有机认证5个,累计“三品一标”认证数共计137个,12家农业企业获得“qs认证”。
(三)实施“千企改造工程”,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推进新一轮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完成技改投资21亿元,重点实施xx华电xx发电有限公司集中供热项目、xx多美门业公司2万套/年锌铁合金板非标门生产线升级改造项目、xx贵乾铝业有限公司熔铸车间熔化炉节能改造项目、xx双升制药有限公司口服固体制剂生产线扩能技改项目等10余个。
(四)结合实际施策去库存,加快推进房地产业转型升级
提高棚户区改造项目货币化安置比例,消化市场存量;对在建的商业地产项目,鼓励企业引进楼宇经济等新型业态;支持居民住房贷款和房企融资需求。2017年月均销售9.07万元平方米,去化周期约为15个月。符合去化周期12到18个月的安全平稳市场周期。
(五)开展旅游供给侧结构改革,编制全市旅游发展规划
积极推进《xx市十三五山地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以承办xx市第八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积极推动乡愁xx、四季xx、寻味xx、xx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强旅游宣传推介,参与在成都站宽窄巷子举行的2017年夏季"xx玩不够"旅游推荐会,全力推介我市旅游产品。今年1-4月,我市旅游收入为27.32亿元,同比增长30.6%;接待游客457.53万人次,同比增长26%。
(六)建立xx数据在“云上xx·xx平台”汇聚机制
建立并运营了办公自动化系统、政府门户网站群、行政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矿产资源税费征收管理系统、“天网”监控系统、诚信建设管理系统、干部在线学习系统、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电子图书馆等。我市门户网站拟于2017年6月迁移至“云上xx”政府门户网站云平台。
(七)建立大数据安全体制机制
不断升级完善政务网安全防御系统,成功阻止勒索病毒等各种木马病毒的侵扰,为政务网的顺畅运用保驾护航。为了更好的保障大数据安全,市数字网络中心和市公安局正在拟定《xx市大数据安全体制机制》,突出加强大数据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八)推进商事便利化改革,实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和集群注册制度
全力落实工商登记“先照后证”登记制度改革、注册资本制度改革、“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个体工商户“两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一址多照”“一照多址”改革等精神,全面降低注册登记门栏,减低创业成本,激发投资者创业热情。共登记市场主体2132户,同比去年同期增长55%,其中登记企业696户,登记个体工商户1436户,同比增长78.23%。
(九)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和落实机制。
出台《xx市2017年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实施意见》、《xx市扶持微型企业发展评审委员会》等文件,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安排落实各单位指导性扶持指标,确保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顺利开展落实。今年以来,共计受理微型企业扶持申请264户,审核通过188户,带动就业人员786人,实际投资4880万元。
(十)深入推进大数据综合治税改革
起草编制了《xx市大数据综合治税推进工作方案(初稿)》,建立由财政、国、地税、大数据中心等单位组成的大数据综合治税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讨论研究大数据治税相关工作,大数据治税系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等,目前,已选定了大数据综合治税平台系统软件开发公司,各单位对共享信息目录正在详细筛选中。
(十一)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
整合资源,开展联合办税服务。共设国地税联合窗口23个,其中税收综合业务窗口15个,房屋涉税业务窗口3个,车辆购置税征收窗口1个,业务咨询辅导窗口4个,既避免纳税人不明情况“两边跑”,又便利内部管理“一目清”,极大的优化了办税流程,节约了纳税人的办税时间。积极落实“首问责任制”和“免填单”服务,有效的避免纳税人来回跑,让纳税人以最简单和便捷的方式办税。
(十二)建立健全保险资金等机构资金对项目建设的投资机制
(十三)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健全项目评价体系和项目跟踪服务机制
积极推行精细化、目标化招商。通过驻地招商、节会招商、以商招商、商协会会商、委托招商、中介招商、网上招商、有奖征集投资线索等形式广泛搜集投资线索和信息;强化招商引资项目库、信息库和客商资源库的完善。严格落实项目评估制度,按照“四个一律不准”的要求,严把项目“入口关”;建立项目投运(投产)后效益评估机制,严把项目“质量关”;健全项目退出机制,严把项目“退出关”。半年以来,四大班子领导带队外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11次,参加省、xx市举办招商引资活动28次、开展小分队招商15次,新引进项目23个,签约金额52.11亿元。召开项目评估会4次,对20个项目进行了评估了综合评估,1个项目因规划问题未通过评估。
主动对接、配合省国土资源厅建立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和新增耕地指标流转信息、网上公开竞价、公告成交结果的信息系统。积极研究将我市土地整治项目、增减挂钩项目相关信息纳入系统内,为建立增减挂钩指标上市交易管理制度打下坚实基础。深化土地节约集约制度改革,推进低效土地二次开发利用,千方百计撬动“存量”。2016年以来,全市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313.486 亩,实现退二进三(退出工业、发展服务产业)面积36.67亩。土地产出水平持续提升,全市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面积58.7公顷/亿元。
完善配套政策巩固市级机关公务用车改革成果,拟定《关于规范完善xx市党政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xx市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持续推进取消车辆处置工作,我市应处置富余车辆119台,总计已拍卖27台、报废44台,处置率59.7%。积极对接上级车改办,拟定《xx市2017年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计划任务分工》,积极做好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公车改革前期准备工作。
(十六)推进xx省扩大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扩大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深入调研,认真总结首批试点乡镇改革工作,深入分析xx乡现状,制定并下发了《xx市xx布依族苗族乡机构改革方案》,对xx布依族苗族乡党政机构和事业机构进行了优化机构设置,同时按照《赋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乡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基本目录(首批)》(清府发〔2014〕78号)及《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赋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乡镇第二批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基本目录的通知》(清府发〔2015〕44号)文件中确定的事项,指导xx乡做好下发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承接工作。
(十七)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
年初以来,我市围绕农特旅商品开发、互联网无线支付、产销结合、市场主体培育及农商联动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积极将电商发展融入省和xx市战略发展中。全市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2.67亿余元,同比增长47.5%,其中产品上行交易额3802.48万元,同比增长130.72%;下行交易额2.29亿元,同比增长32.72%。开发出刺梨干、沙鹅豆腐等46款具有地域性和代表性的农特旅商品,全部上线电商平台。250余家批零住餐等第三产业企业实现互联网无在线支付功能。培育、引进电子商务企业10余家,个体网商50多家。与阿里巴巴、苏宁等知名电商平台开展深度合作,完成“苏宁-xx特色馆”、“萌店-xx特色馆”、“农淘优选-xx特色馆”、“淘宝-特色中国xx馆”的创建及运营工作。加强市、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建设,全市9个乡(镇)电商便民服务中心全部正式投入运营,村级电商站点已达96个,覆盖面53.03%。
文化体制改革情况汇报(汇总22篇)篇四
20年,我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地区业务部门的热情指导下,经过县领导小组领导关心和办公室人员的努力,工作得到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和配合,工作严格按照《20年全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和与地区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20年工作回顾。
(一)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工作重点和难点成立了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影响制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20年十一月成立了文化产业办公室,为县委宣传部所属正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主任1人,编制3人,在宣传部配设了办公地点,调入了所需工作人员,并设立了县级文化产业资金20万元,落实工作经费5万元;今年8月,又成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领导小组,设立了以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局局长为办公室主任的专门机构,扎实抓好此项工作。
(二)严格根据工作要求,认真落实任务文化体制改革方面:
一是拟订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方案,在现有文化稽查队和可乐文物执法队的基础上,组建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并在10月底挂牌。
二是认真开展深化图书馆内部机构改革,按照文化事业单位三项制度改革情况,强化内部管理,提升了文化馆和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运行正常。
三是完成了县有线电视新闻中心制播分离,在中心设立了广告部,完全实行了制播分离。
四是认真对照中央、省、地有关政策,对符合文化企业转制的企业进行梳理,我县电影院早已不存在,继县印刷厂改制后,仅有新华书店一家企业。按照政策,我县成立了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积极为文化企业发展提供服务。
文化产业发展方面:
一是认真组织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在全省“多彩贵州”小品大赛期间,认真组织了《撮泰吉》、《攀干爹》等节目参与,获地区一、二等奖和优秀奖,《撮泰吉》代表地区参加全省决赛获金黔奖;参加全省县级文工队调演获得优秀演员奖、优秀表演奖、节目一、二、三等奖、优秀编导奖、团队优秀奖、服务农村奖、优秀示范文工队,囊括全部奖项;组织《阿西里西》参加云南楚雄举行的中国国际火把节获赛舞银奖;由我县音乐爱好者创作的《梦中的家》等歌曲获“多彩贵州”音乐作品创作大赛毕节赛区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若干。通过不断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宣传了我县的民族文化品牌。
二是成功承办毕节地区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20中国贵州赫章阿西里西旅游文化艺术节。根据地委、行署安排,今年我县承办了全区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认真做好各项工作,自县委政府明确旅发大会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地点设在宣传部后,宣传部立即组织了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及时安排部署各项工作任务,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夜郎魂》大型歌舞剧演出、毕节地区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阿西里西旅游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天上石林景区开游仪式、韭菜坪登山节、彝族火把节、阿西里西大草原自然风光之旅、毕节地区生态文明家园和赫章自然风光摄影作品展、毕节地区旅游商品及名点名小吃展销会、赫章核桃拍卖大会、夜郎文物陈列馆开馆仪式、平山乡乡村旅游节暨乡村旅游星级示范户授牌仪式、阿西里西旅游文化艺术节闭幕式等活动,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主题向来宾和游客展示了赫章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资源,受到了领导来宾的一致好评。
三是进一步提升了大型歌舞剧《夜郎魂》和民族特色舞蹈。借全区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召开之机,我县按照“不求办得最好,但求最有特色”的目标,对《夜郎魂》和开幕式文艺演出进行了认真策划,力求全方位体现赫章特色,多角度推出赫章精品。根据演出需要,对人民会场演出大厅进行了重新装修,完善了相关配套设施,加强对《夜郎魂》舞蹈的提升包装,完善了演出所需服装道具、灯光舞美,使《夜郎魂》演出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开幕式文艺演出特邀了北京知名编导张玉华老师担任总编导,以展示彝族文化为主体,采用实景与传统民族歌舞自然相融的表现手法,对赫章原生态舞蹈进行艺术加工,使其达到充分体现自然生态、人文风情的艺术效果。
四是继续开展夜郎可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认真组织有关单位和部门,对我县文化产业发展工作进行规划和编制,结合我县可乐被国家公布为第一批可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机遇,编制了夜郎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初步方案。同时,协调建成了“夜郎文物陈列馆”。在新文化馆协调了约440平方米的展厅和60平方米的馆藏室,改造为“夜郎文物陈列馆”,并从省、地文物局调回或复制夜郎出土文物进行布展,使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能直观了解赫章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五是进一步夯实了旅游发展基础。借助承办旅发大会的契机,着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大坪子至小韭菜坪、野马川经威奢至古达、威奢经二台坡至兴发、兴发至大韭菜坪等旅游环线公路建设,解决了县内各景区、景点的道路连接问题,为旅游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按照我县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及县委政府“收缩战线、分别实施、集中力量、重点打造”的原则,完成了贵州屋脊小韭菜坪景区大门、天上石林景区大门、石林迷宫步道、景区停车场、公厕、接待室建设。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向来宾充分展示了我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上台阶、上水平,展示了全新的旅游形象。
六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顺利进行。第一批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主体工程已接近完工,第二批10个多数已进入主体工程建设阶段;完成了20年84个“农家书屋”建设及验收工作,完成20年98个点新申报工作;完成数字电视整转9868户,超额完成1846户。县乡联网一期工程的平山、野马川、水塘三个乡镇信号接入、机房建设已顺利完成,白果镇机房信号接入工作正在实施,已平移安装了数字电视用户970户,二期工程(其余21个乡镇)的建设方案已完成并上报地区公司;完成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任务5281场;已完成32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球场的硬化并投入使用;完成了赫章县文化馆办公用房、培训教室、排练大厅、保管室等工程建设,已投入使用。
七是认真做好文化产业数据统计和项目编制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文化产业统计相关数据及时上报。同时结合中国深圳(世界)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和西安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实际,文产办汇集相关方面资料信息,对我县文化产业项目进行梳理,共筛选项目10个,相关文件(比如发改立项文件,土地用地文件等)正在完善之中。
八是大力培养文化企业。经过排查,文产办将赫章县现代教育服务有限公司和赫章县汉阳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文化企业。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由于我县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尚处于探索尝试阶段,经济总量小、竞争力不强,虽然发展空间广阔,但面临的困难十分艰巨。分析起来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性质、特点、发展规律及走向,缺乏深层次的认识。什么是文化事业、什么是文化产业,二者能否相互渗透、交融或相互转化等问题,许多同志还不是很清楚,也没有去思考。由于过去没有对文化产业形成市场化的观念,没有把它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考虑,只是把它作为政府的一个调控工具,企业缺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理念,缺乏生存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从而导致了文化产业过分强调社会性而忽视其效益性,制约了它的快速发展。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我县是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县,做强做大任何一项产业,都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投入、税费优惠、产业扶持、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
保护、开发的工作就显得相对滞后,文化资源优势就不能形成经济优势。
三、20年工作设想。
文化体制改革是一场深刻的体制革命,没有体制性的突破,文化就不可能实现大繁荣大发展。要按照上级有关政策要求,整合除电视台外的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主要围绕图书馆、文化馆改革和继续深化和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推进经营性文化资产走入市场。
(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
进一步扩大产业面、拉长产业链,抓好文化资源和优势的整合,形成文化产业发展合力,增强整体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竞争力。一是在全县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调查统计文化产业资源,摸清底数,掌握家底;二是认真作好文化产业项目策划,完备相关资料,为项目招商和申报打好基础;三是全面协调,通力配合,加强和上级部门沟通,认真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四是总结参加中国深圳(世界)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和西安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经验,认真做好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五是认真指导和培育好一两家文化产业企业,让之逐步发展成为效率良好的企业,带动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体制改革情况汇报(汇总22篇)篇五
近日,都匀市人大常委会第122次主任会议在都匀市人民法院六楼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玉山主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谷华、程辉、吴冬生、敖忠南、何宗武、刘才亮及各工委主任等参加会议,市法院院长黄晓明向主任会议报告20xx年以来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情况。市法院班子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
会前,郭玉山主任一行实地视察了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车载巡回法庭、远程视频接访室、科技法庭等涉及司法改革领域方面的设施设备建设情况,每到一处都仔细察看并认真听取相关建设的情况介绍。
会上,市法院院长黄晓明就20xx年以来的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情况向主任会议作了全面报告。20xx年以来,市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工作目标,坚持在市委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深度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推进各项司法改革任务,司法改革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一是开展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行政案件集中管辖、优化设置人民法庭、推行法官办案责任制,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二是开展“轻刑快审”试点改革、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强化人权司法保障机制;三是创新司法公开形式和内容、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落实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推进司法公开;四是改革案件质量评查方式、代表监督方式、配齐配强人民陪审员队伍,扩大司法民主;五是建设高清科技法庭、推行无纸化办公办会、建成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法院信息化建设;六是实行立案登记制、建立诉讼服务中心、推进涉诉信访改革、实行案件繁简分流制度,加强司法便民。
黄晓明表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专门听取市法院司法体制改革情况报告,是对市法院工作的极大鼓舞和支持。目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任务艰巨,请市人大继续关心和支持市法院改革试点工作,帮助解决改革试点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今后,市法院将以更开放的心态、更务实的作风、更有力的措施,积极推动司法改革各项举措落实,推进各项工作实现新跨越,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认真听取汇报后,参会人员对市法院20xx年以来司法体制改革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市法院很多工作实现了大跨越,尤其在实施立案登记制、开展轻刑快审、组建审判团队、完善审判权运行机制、落实司法责任制等司法改革方面亮点纷呈。同时,就如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针对下阶段工作,郭玉山主任希望市法院要巩固改革良好势头,再接再厉、开拓创新、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工作,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都匀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一是要继续围绕审判中心,统一思想,加大司法体制改革力度;二是要主动接受监督,积极向人大和上级法院汇报、通报改革工作情况;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既要确保干警廉洁,又要抓好人才培养,建立科学的人才梯队,为法院事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同时,要做好人员的思想稳定工作,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文化体制改革情况汇报(汇总22篇)篇六
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文化立校、文化治校之路,全面加强以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师生文化和物质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究学校文化建设的教育性、全员性、过程性、系统性、开放性、独特性原则,以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一、积极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正直、善良、尊重、用心;校训: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校风: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教风:敬业爱岗、严谨治学、循循善诱、教书育人;学风:尊师守纪、勤学善思、上进求新、立志成才;办学思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为民族的前途命运负责;办学理念:立足于每一位教师的发展,致力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实验精神:尽我所能,追求卓越。
二、不断丰富课程文化建设
依据淄博市学校文化建设要求,教育要注重发挥课程的文化功能,在必修课、地方课、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等课程中挖掘体现学校文化的内容,重点渗透和彰显体现学校核心价值观和培养目标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即在课程共性中突出学校的课程个性,在教育效果上突出学校文化个性。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开全课程,开足课程,开好课程。我校在开设国家规定必修课的同时,开设了《山东文化名胜》、《山东文化名人》、《人防教育》、《科学发展观》等地方课程,开设了《劳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学期组织学生到淄川区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综合实践活动,同时还开发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学习心理导航》、《书法》、《足球》、《科技创新》等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学校特色。努力探索、形成体现学校文化的校本课(程体系,不断丰富校本课程内涵,发挥校本课程的教育作用。我们要在此基础上重视环境课程开发,体现学校文化特征,突出环境育人功能。重视教学研究、教育科研工作,打造课堂文化,努力形成鲜明的学校教学风格。
三、努力创新师生文化建设
鼓励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引导广大教师转变观念,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建立了我校的“课堂教学三个有利于”的教学观,即课堂教学必须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自主性学习能力;必须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究,驰骋想象,发展思维;必须有利于促进师生完善自我、体验丰富人生和生命价值。要求老师们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应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通过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开阔自己的视野和胸襟,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总结以往教师培训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扎实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在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计划的基础上,以学科组,年级组为单位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创“自己”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充分利用般阳名师效应争取用一年的时间每个教研组培训出引领3-5名具有我校特色的新型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中,我们以师德教育为核心,以培养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基本功训练为切入口,以校本研修为抓手,以新课程实践为载体,以激发教师的发展内驱力为前提,全面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力争经过三年的时间,培养和造就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过硬、观念先进、善于创新、有团结精神并能自主发展的教师队伍,以确保学校在新的发展时期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化体制改革情况汇报(汇总22篇)篇七
今年,我县在上级文改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按照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根据《安顺市年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及《年全市文化体制改革紫云自治县责任书》,扎扎实实地抓好了文化体制改革各项工作,现将我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我县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将此项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成立紫云自治县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及格凸河风景区管理处处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任成员的组织机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贯彻全市文改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及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廷洪亲自抓、亲自过问,县委宣传部分管副部长具体抓,县文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县文体广局、格凸河风景区管理处明确人员直接负责此项工作。积极协调财政、发改、经贸、工商、统计等部门齐抓共管,为全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明确责任,制定措施,确保按进度完成改革任务。
位的工作情况汇报,提出每月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措施等,适时为涉改单位解决在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全县改革工作严格按照“时间表”和“路线图”推进。
三、改革思路明晰,改革成效凸显。
按照改革任务要求,我县不断加快改革进度,加大改革力度,确保按照目标责任书要求完成了以下主要任务: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健全和完善了县文改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已成立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委宣传部,落实1名工作人员抓文改工作。
2、电视宣传与经营分开改革不断深化。
以抓住开辟《新闻荟萃》栏目为机遇,向县编委和县政府提出专题报告拟增加采编人员编制充实新闻宣传中心(目前新闻宣传中心在编7人,拟增加18名编制,正在结合机构改革制定“定员、定编、定岗”“三定”方案)。县委、政府将为新闻宣传中心增配一辆新闻采访车。目前缺编人员正在陆续招聘和充实中。
《新闻荟萃》栏目工作已于8月1日上载到全省县级版《新闻荟萃》平台实现正常开播,确保了周一至周五紫云新闻的正常播出。
已制定广播电视台宣传与经营分开改革方案,拟成立县电视台广告公司,相关工商登记注册手续正在办理过程中。
文化体制“三项制度”改革,就是通过进行内部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的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文化水平,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我县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文化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应以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以提升旅游文化内涵为方向,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为落脚点,重点抓好紫云地域特色文化各项工作,从而推进全县文化事业的繁荣。认识统一后,我县不断深化文化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等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机制“三项制度”改革,有力提升了服务能力和水平。
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改革现行人事制度,实行聘用合同制度。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参考单位干部职工与县文体广旅局签订聘用合同,确定了单位和个人的人事关系,明确单位和个人的义务和权力,实现了用人上的公开、公平、公正,促进了自主用人,保障自主择业,维护了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一批热爱文化工作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人员定岗之后,建立岗位管理制度,设臵了亚鲁王、文艺、书画、非遗、文物管理所、图书室、阅览室等工作室,明确各个岗位工作职能,使参考单位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协作,在岗的干部职工人人热爱群众文化工作”的局面。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建立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基础内容的新型用人制度的同时,根据有关政策规定,进一步深化了内部收入分配改革,建立“以岗定人、以岗定酬、绩酬挂钩、按岗取酬”的分配机制,打破“大锅饭”的局面,建立奖惩机制,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使得“干事多的人、干事好的人报酬高,干事少、干事差的人报酬低,甚至被处罚”。对照相关政策规定,完成了岗位设臵,经政府人事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认定后已按照确定的岗位等级执行相应的工资标准。一是对竞聘上岗的任职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发放绩效工资;二是建立奖惩机制,合理拉开了收入分配差距。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将社会保险费用从行政费、事业费预算及事业单位自有经费中单列出来,形成了专项社会保险基金、基金管理与保险对象的服务相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失业救济与促进再就业相结合的失业保险制度;对工伤人员实施必要的经济援助和补偿。
目前,参改单位已按照改革后的人事制度、工资标准、福利待遇及保险制度执行,完成“三项制度”改革工作。通过改革,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一是文化馆配合相关部门成功举办了一年一度的“新春文体”活动;组织文艺骨干力量深入乡镇村指导民间文艺团体开展了“我的节日”等系列文艺活动,群众文化丰富多彩。
二是以“多彩贵州”活动为平台,挖掘地方特色民族民间文化。先后组织文艺队伍参加“多彩贵州”民族歌舞大赛,荣获全市三等奖,并参加全省复赛;组织民族歌手参加平坝“天台山”山歌比赛,荣获一个“三等奖”、一个优秀奖;组织地戏队参加西秀区地戏大赛荣获组织奖。
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振中先生到县文化馆进行采风,开展演讲活动。
四是文艺创作取得新的突破。
1、邀请贵州省美术馆、贵州省画院画家刘定一、蒋明泽一行对紫云县业余美术作者进行现场指导培训。
2、以抗旱救灾背景为题材,文化馆职工杨艳创作的戏剧小品《麻山汉子》参加安顺市“多彩贵州”选拔赛受到好评被选送参加全省复赛。
3、组织县文艺工作者谱写反映格凸河风景区五首歌曲由央视进行录制包装,制作成mtv音乐电视节目将在央视展播,并于8月1日在贵阳召开音乐电视推介会,为格凸河创作mtv歌曲主创人颁发证书;文化馆相继建立了“零起点”美术培训室、“志成”美术培训室、“格凸”画室等五个美术培训室,参培人员300余人,为紫云培养美术后备人才奠定了基础。
同时,我县还把文化馆树立为全市公益性单位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典型,积极邀请市级媒体对我县的文化体制改革进行深入的采访报道。《安顺日报》8月26日2版登载《“文化紫云”步出深闺——紫云深入推进文化馆“三项制度”改革综述》。安顺市电视台播出《紫云三大步伐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着力打造文化紫云》专题节目。市人民广播电台也播出反映我县文化馆“三项制度”改革先进经验的相应节目。
文化体制改革情况汇报(汇总22篇)篇八
(一)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短板领域仍存在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如西部乡镇发展基础设施薄弱,xx湖的保护与开发缺少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滨湖路、四小改扩建、妇幼保健院等项目因资金问题推进慢等,制约了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质量提升。
(二)“千企改造工程”推进速度慢。一是企业对转型升级认识不足,主动推进改造不积极,还停留在是“要我转”的认识上,没有认识到是市场的倒逼,是“我要转”。二是我市大部分企业均属传统产业,且大部分产品还属于初级产品,产品单一、产品层次底,缺乏转型升级需要的资金、技术、人力等资源,同时对实施改造后,其产品的市场前景、效益等持怀疑态度,对实施“一企一策”缺乏信心,转型升难度较大。三是部分企业资本积累不足,融资能力弱,融资成本高,实施“一企一策”缺乏资金。
(三)旅游产业发展品质不高。一是旅游基础设施差,城市旅游配套功能不完善。2007年xx湖淡出旅游后,由于没有找到保护和发展协调共进的有效机制,xx湖生态旅游发展滞后,而具发展的潜力的xx河、东风湖等景区由于资金缺乏和受交通条件的限制,景区可进入性差,目前还处于待开发状态。同时,景区景点停车场地、旅游厕所、旅游集散中心、宾馆酒店等相关城市旅游配套功能尚未完善。二是缺少核心品牌支撑。xx旅游产业目前只有时光xx较成熟,但时光xx体量小、形式单一、吸引力较弱,全市缺乏聚“人气”的旅游核心品牌。三是旅游宣传力度不够。旅游宣传的形式还比较单一,宣传载体不够丰富,宣传推介的效果不佳,xx旅游在省内外的知名度不高。
(四)商事制度改革不够彻底。一是缺乏法律支撑。目前,对于“一照多址”登记的依据仅仅只有《关于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住所 (经营场所)注册登记管理的通知》(黔府办函〔2017〕6 号)文件,省工商局、xx市政府并未出台相应的配套文件,对于“一照多址”、集群注册没有具体的操作方式以及操作规程,导致该项改革工作无法实施。二是社会认可度不高。目前,全国人大、国务院并未具体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限定“一照多址”、集群登记的相应规范,各个省份制定的相关文件以及实施细则的时候,标准不一、样式不一,导致改革后的营业执照社会认可度不高。
(五)小微企业发展后劲不强。一是微型企业数量少,产业结构单一,全市微型企业主要分布在种养殖、服务型行业,科技创新类、文化类、工业制造类、生产类微型企业不足。二是部分微型企业长期经营不景气,财政资金补助无法兑现。主要体现在一些微型企业在当年申报扶持资格时是符合条件的,但跨年再次审核并准备兑现补助资金时,企业已出现经营异常或已倒闭,导致财政补助资金无法兑现。三是本级财政负担较大。由于我市财力有限,每月除保障工资外,仅能保证各机构基本运转,再加上政府性债务的还债,故在支出安排上捉襟见肘,无法及时按进度兑现微型企业发展补助资金。
(六)国地税征管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一是大数据综合治税系统所需数据涉及面广、数据量大,部分单因位有关数据涉密等问题,收集和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二是要实现联合委托划缴税款需要各商业银行和金库配合,征管系统也需要相应调整,目前只能是引导纳税人同时在国、地税分别签订三方协议,还不能实现一方代表一方签订的形式。
(七)招商引资成果不丰。一是重点项目引进困难。因基础设施薄弱及区位、市场等原因,我市“一铝四大一高”主导产业方面的重点项目引进不乐观、引进较困难,如汽车铝制零部件、铝制建材、高端厨卫等项目目前还未引进一个重点项目。二是“六规合一”滞后,招商工作效率不高。土规、城规、环规和林规还没有统一,每个招商推介项目都需要分别一一核对,效率不高,同时目前还缺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该类项目推介缺乏布局引导。三是项目包装不扎实、精准、深入。有的乡(镇)和管委会项目包装随意性较大,策划包装的项目落地性和可操作性较差,很多项目停留在概念上,项目推介不精准、不深入、无特色、无卖点,很难吸引投资者眼球。四是土地指标供给有限,部分招商的重大项目无法落地建设,导致项目签约后不得不终止合作。
(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未落实到位。一是专业执法人员缺乏。行政权限下放虽然有利于提高试点镇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但是由于基层执法人员匮乏出现无人行权的现象,造成执法偏颇和执法不力。二是执法工作机制尚未健全。一部分行政执法审批权虽因下发到乡镇基层,但至上而下的配套机制不健全,无法顺畅的开展执法工作,如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在开展行政处罚工作中,因未有专门的行政处罚票据,导致处罚工作受阻。
(九)电子商务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品质还需在提升。一是在产业端,农特产品的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目前我市农特产品还处在“小、散、乱、杂”的阶段,产业不成规模、不成体系、保供不足,导致在销售过程中存在“今天上线、明天下线”的情况,信誉度大打折扣。二是质量端,农特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程度低。目前全市拥有qs认证的农产品企业仅36家,难以建立起涵盖生产过程控制、质量检验、清理筛选、分级包装、冷藏保鲜等环节的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导致产品只能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小面积销售。三是物流端,农产品供应链仓储、冷链配送等环节还不健全,导致上行受阻。
文化体制改革情况汇报(汇总22篇)篇九
格日勒敖都苏木是二连浩特市唯一一个苏木,行政区划面积3848.3平方公顷(577万亩)。苏木现有4个嘎查一个生态移民区,总人口676户、1841人,其中汉族的有247人,少数民族的有1594人。近来来随着牧民物质生活的提高,精神文化需求的也在不断提高。由于多年来苏木基础建设投入少,牧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靠自己解决。为了丰富牧民的精神文化需求,2009年新建一处总投资26万元的`文化站,其中国家补贴16万元、地方财政补贴10万元,内部设施专项投入5万元。文化站建设成为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满足牧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推动牧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苏木文化站开始投入使用以来,为了更好的发挥作用,在苏木领导干部的支持和帮助下,至今我站共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开放图书阅览室,提高牧民读书看报积极性。苏木文化站严格执行文化站各项工作制度,选派一名图书馆专职工作人员,做好来访人员登记、借书登记、走访登记等工作。同时保持图书馆环境清洁卫生,为借阅者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二)文化站内多次开办牧民专业“合作社”培训、手工艺品技能培训。
(三)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牧民文化生活。今年先后在文化站内举办了牧民歌咏、象棋、扑克比赛,庆祝三八妇女节一百周年联谊会及共青团夏令营晚会等活动。
(一)文化站没有单设编制岗位,缺乏工作人员,同时工作量较大。
(二)工作人员经验不足,急需外出培训学习加强管理能力。
(三)急需加强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投入。
(四)牧户居住相对分散,使得参加文化活动在交通方面存在困难。
(一)提高文化站利用率,大力做好宣传工作。
(二)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组织集中的业务培训。
(三) 在当前的基础上加大投入继续完善站内设施设备。
(四)针对文化站目前牧民看书需求的情况,购入一些对牧民生产生活有帮助的蒙文书籍报刊类,丰富文化生活,提高牧民文化水平。
文化体制改革情况汇报(汇总22篇)篇十
平凉市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东临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甘肃天水,北倚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是甘肃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承接中东部省区产业转移与开放开发的“东大门”。平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区位独特、交通便利,崆峒、西王母、古成纪、皇甫谧“四大文化名片”特色鲜明,煤电、草畜、果菜、旅游“四大产业品牌”独具发展优势。全市辖崆峒和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1区6县,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226万。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147.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96亿元。2008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70亿元,同比增长1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7亿元,增长47.2%;大口径财政收入10.4亿元,增长23.5%;地方财政收入4.43亿元,增长29.3%。全市共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6个,干部职工138人,其中:财政全额拨款单位3个,干部职工41人;财政差补单位1个,干部职工80人;自收自支的单位2个,干部职工17人。
近年来,全市上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关于促进文化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紧紧立足平凉实际,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着力促进全市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特别是去年全省嘉峪关文化体制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议以来,我们紧紧抓住我市被中央确定为全国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市的机遇,积极探索,分类指导,落实措施,注重实效,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有力推动了全市文化事业的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一思想认识,建立推行机制。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思想认识是先导。近年来,我们始终把思想发动放在工作的首位,注重调动文化单位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之后,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一些干部职工害怕改革、不敢改革,害怕改乱、削弱文化系统实力等“怕”的思想和一些单位对改革的认识简单化,认为改革就是把文化单位推向市场,“断奶”、“甩包袱”等各种思想,及时召集文化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分层次召开工作会议,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委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深入传达学习省上会议精神,围绕各单位的实际困难和发展前景深入讨论,使大家认识到深化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重大意义,认识到文化体制改革是推进文化发展的动力、活力、出路所在。同时,不断加大舆论宣传引导力度,在讲清政策、明白道理、增强信心的基础上,使文化单位干部职工形成了“早改早受益”的思想共识,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为了加强对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市上及时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和副组长,宣传、文化、广电、报社、发改、财政、社保、人事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委宣传部分管文化工作的副部长兼任。领导小组建立了任务分解、重点工作督办等工作制度,形成了以领导小组会议为主的议事机制。市上同时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纳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考核范畴,年初安排,年终考核,使各级文化单位对改革目标、改革任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使干部职工做到心中有数。各有关部门和七县区也成立了领导小组专抓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形成了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尽其职、宣传部门总体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
二、深入开展调研,制定工作方案。为了摸清底子,找准定位,扎实推进工作,去年4月份,按照市委要求,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抽调市文化局、广电局负责人带队,以召开座谈会、现场察看、问卷调查等形式,对7县(区)和市直单位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按照“立足发展,搞活机制、分类指导、稳步推开”的原则,制定了《平凉市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经市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讨论审定后下发各县(区)和市直各单位。《方案》对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改革方向、目标任务、改革重点、措施办法、实施步骤等都作出了明确要求,市上和有关部门同时也制定出台了许多促进文化发展的有一定“含金量”的政策。全市文化体制改革方案下发后,各县(区)、市直文化系统各单位在认真学习、深入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分别提出了具体贯彻意见。同时,各县(区)也分别制定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对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三、推进试点改革,积累工作经验。针对全市文化单位的现状,坚持“成熟一个改一个,成熟一部分改一部分”的原则,确定了平凉日报社、市秦剧团和市广电网络中心3个单位分别作为新闻传媒单位、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试点单位率先进行改革。随后,指导各试点单位相继制定了《改革方案》。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平凉日报社按照主副分离、轻装上阵、内抓管理、外拓市场的思路,将报社印刷厂和广告公司分离出来,各自成为独立的法人主体,并成立了平凉新闻网站。这一改革措施的实施,不仅卸掉了包袱,更重要的是把大家从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办好报纸、促进报社的发展,增强了发展动力。在人员管理上,坚持因岗设人,因人兼岗,调整优化了部室编采人员。结合编办彩报,对责任编辑及组版人员岗位作了相应调整,做到了“编组分开”。为壮大编采力量,在不增编的前提下,敞开人才进入渠道,向社会公开招聘一线工作人员,对所有聘用人员,全部办理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按照“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因岗设酬,因劳计酬,兼岗兼职,多干多酬。对改革下岗职工,通过资产变现,向上级“争取一点”、单位“自筹一点”,为其缴纳“两金”,使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市上有关演出院团改革中,成立平凉艺术剧院,副县级建制,辖秦剧团和艺术团,实行“一院辖两团”,坚持两条腿走路,拓展演出市场,满足观众不同形式的欣赏需要。秦剧团在改革中一手抓人事制度改革,采取全员聘用制,一手抓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变“养人”为“养事”,实行绩效挂钩,按演出场次收入计算工资,调动了演职人员的积极性。市广电网络中心以企业化经营为方向,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制和中层管理人员竞聘上岗制,员工工资实行绩效考核,拿出工资总额的20%进行奖罚。三个试点单位改革的做法为全市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四、坚持因单位施策,分类推行改革深化。针对全市文化单位中存在事业、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企业等多种体制形式,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我们按照因单位施策、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方法实施全市文化改革。对市、县公益性事业单位,重点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用政策激励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新闻媒体单位,从2003年开始,在全员聘用制、竞争上岗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市电视台2003年推行了全员聘用、中层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制度,不仅对正式工作人员实行聘用,而且面向社会聘用12人,占到全台48名人员的1/4。市、县三馆也实行了职员合同聘用制。对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的单位,按照一企一策,分类指导、充分放活的办法进行改革。市文化系统以市秦剧团为依托,整合人力资源,成立了平凉艺术团。全市8个专业剧团均实行了聘用制,其中2个已办起了实体。对经营性的文化企业坚持以政策支持鼓励,逐步推向市场。平凉纸织画社、电视网络公司、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报社印刷厂等通过改革,已成为真正的独立法人企业,在市场竞争发展中,经济效益明显。
通过近年来改革探索,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是理顺了关系,整合了资源。市上划分整合了平凉城区有线电视网络,取消了崆峒区平凉人民广播电台呼号,成立了市级平凉人民广播电台,于2007年11月正式开播。市文化出版局采取联合、嫁接等方式,广泛吸取社会力量,通过市场运作于2007年底成立了平凉市艺术团和平凉市文化产业开发中心,不仅填补了我市没有民营综合性艺术团体的空白,也为许多具有艺术专长的人员提供了用武之地,不断满足了群众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欣赏需要,也为今后文化艺术走向市场积累了经验。平凉市艺术团的成立,首次将交响乐搬上了平凉演出舞台,今年5月,由平凉市艺术团和文化产业开发中心共同打造的“爱的力量”平凉抗震救灾专场晚会气势宏大,质量上乘,开创了平凉举办大型演出的先河。
二是搞活了机制,凸现了效益。平凉日报社从1992年到2005年底,市级财政每年仅仅定补资金20万元,单位运转困难。将印刷厂和广告公司分离出来后,报社负担明显减轻,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7年,职工收入和报社资产总额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195%和414%。市广电局按照“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积极推行中层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分别在2004年和2008年在广播电视台和网络中心进行了2轮中层科级干部竞聘,市电视台先后向社会公开招考6名播音主持人,广播电台向社会招考工作人员17名,建立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提高了播出质量。
三是盘活了资产,推动了发展。崆峒区将原影剧院、电影公司合并为文化产业开发中心,彻底推向市场,除解决了职工的吃饭问题外,每年上缴税费10多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平凉市电影公司在多年亏本、资不抵债的情况下,采取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模式,开展广告、房产租赁等业务,有效拓宽了经营范围。县、区影剧院搞活场地租赁,使闲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经营状况不断好转。
四是增加了投入,壮大了实力。市上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定,提高了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资比例,建立了文艺创作、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确定了公益演(映)出补贴制度,提高了补贴额度,投资2296万元建设的柳湖书院工程年内即将竣工;投资3000多万元的市人民会堂改造项目正在进行。规划建设的文化一条街已具雏形,已入住文化经营商户10余家。平凉日报社通过改革,内部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近4年来,报纸发行量增长67%,广告纯收入增长92%,职工收入增长60%。先后投入160多万元,改善了基础设施和办公条件,使报社面貌焕然一新。2007年,全市广电系统累计完成投入1600多万元,全面启动了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组织实施了太统山微波台数字化改造工程、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限覆盖工程、108处自然村“村村通”工程、“2131”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平凉电视台摄录编设备升级改造工程及节目通达各县、乡镇工程。华亭县投资3000多万元的“三馆两中心”即将竣工,与深圳高斯贝尔公司共同投资1400万元,建成数字电视前端平台,投资1000多万元的影剧院正在建设之中;灵台、泾川县在中央、省投100万元外,县级各配套近200万元,建成宣传文化中心,泾川县投资3000万元的大云寺博物馆正在建设中;庄浪县投资250万元建成了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已于2007年11月挂牌成立;崇信县于2007年9月投资460多万元建成了影剧院;崆峒区先后累计投资450多万元,建成了文化综合楼。五是促进了产业发展,活跃了群众文化。我们在文化体制和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中,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平凉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平凉市崆峒文艺奖评奖办法》,培育了以平凉正道文化公司、亚泰彩灯公司等为代表的龙头文化企业,研发推出了《平凉纸织画》、《西王母剪纸》、《华亭麦杆画》、《灵台碑林墨迹》等特色文化产品,带动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今年,第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平凉的纸织画、剪纸等文化产品颇受各地客商的青睐。2008年全市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4个,建设高标准农家书屋50家,同时带动了特色文化乡(镇)、村建设和“文化个体户”的较快发展。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以网络业、书画业、娱乐业、服务业、古玩业等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产业群,文化产品生产的门类和品种不断扩大,质量逐年提高。至目前,全市共有文化产业单位2300多家,其中个体经营户达到2100多家。2007年全市文化产业产值实现增加值1.7亿元,与2004年相比,平均年度增长8.52%。
近年来,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文化单位人才匮乏、优秀专业人才奇缺,文化单位工作条件差、投入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经营性文化单位规模小,层次低,布局分散,整体实力弱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这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了文化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在今后改革发展中采取有力措施,继续加以解决。这次会后,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和省上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和要求,虚心学习兄弟市州的改革经验,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加快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目标。
文化体制改革情况汇报(汇总22篇)篇十一
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我县按照中央和省、市有关精神,勇于探索,积极稳妥的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根据吕宣明电[2011]20号文件精神,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三局合一”完成情况。
组干字[2009]。
18、19、20号文件,分别提名刘映学为柳林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成海平为副局长、杨建军为工会主席。2010年1月,县人大常委会以柳人发[2010]2号下发了‚关于刘映学同志任职的通知‛,正式任命刘映学同志为柳林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
二、“两台合并”完成情况。
2009年12月,县委、县政府以柳发[2009]26号文件印发了‚关于成立柳林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机构的通知‛,组建柳林县广播电视台,正科级事业建制,核定科级领导职数为2正2副,将原广播电视服务中心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入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不再保留县广播电视服务中心,现有人员划转县广播电视台。同时,任命孙守亮为柳林县广播电视台台长、卫彦平为总编,呼永科为副台长、刘改梅为副总主编。根据2011年9月15日第16次县长办公会议,广播电视台只作为政府主办的宣传媒体,其他职能都规划到文广新局,需要向文广新局分流的人员正在办理按照职能划分组织分流等相关事宜。
三、综合执法机构组建完成及运行情况。
稽查队,将县文化市场稽查队现有人员划转县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队。12月19日,县委组织部以柳组干字[2009]21号文件,提名刘映学兼任县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队队长。2010年1月12日,市编办以吕编办字[2010]10号文件核定我县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队增加全额事业编制5名。加上原文化市场稽查队的7名编制,我县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队共有全额事业编制12名。目前县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队在编人员共3人,其它人员为文化系统借调人员。
四、国有文艺院团改制完成情况。
我县国有文艺院团的改制主要为县文工团的改革。柳林县文工团组建于2004年,为股级全民差额事业单位。根据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精神,我县积极推进县文工团的转企改制工作。研究制定了改革方案,2011年4月26日,县委召开了柳林县文工团体制改革专题会议,讨论议定了文工团改制的有关事项。同月,县委办、县政府办以柳办发[2011]14号文件印发了‚关于转发《柳林县文工团改革方案》的通知‛。根据方案精神,文工团的改制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则,成立艺术研究院,重组演出团,实行院事团企的模式。核销县文工团的事业编制,成立柳林县艺术研究院,现有人员及编制转入新设立的柳林县艺术研究院。同时组建企业性质的柳林县文工团。为确保改制的顺利推进,县政府对文工团的改制进行了财政、政策、税收等方面的有力支持。
2011年5月3日,县政府办以柳政办函[2011]7号印发了‚关于县文工团注册登记的函‛,决定成立新的柳林县文工团,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同时授权柳林县艺术研究院为投资主体,注册资本为50万元,法定代表人杨建军。按照柳林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柳编发[2011]23号文件精神,撤销柳林县文工团成立柳林县艺术研究院的通知要求将原柳林县文工团的编制和人员全部转移到新成立的柳林县艺术研究院,经费来源变更为全额拨款。目前,文工团改制已经完成工商登记手续,并与聘用人员签订了劳动合同,资产评估、税务登记、职工社会保险正在办理过程中,将在国庆前后完善办理。
五、电影公司转企改制完成情况。
财政给予支持。退休人员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国家和省规定的事业单位退休费标准支付养老金。转企后新聘人员,按照国家劳动合同相关规定执行其薪金待遇,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金由新组建的电影公司负责。同时做好资产清查、资产评估、土地使用手续和产权手续的办理工作。电影公司组建过程中,县政府将给予经费、设备及相关政策方面的支持。2011年8月22日,柳林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出台了柳编办发[2011]105号《关于核销柳林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事业单位性质的通知》,决定核销柳林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事业单位性质实行转企改制,将转企前的在册职工全部转入柳林县艺术研究院,人员身份、待遇不变。目前县电影公司已完成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登记、税务登记、职工社会保险、与聘用人员签订了劳动合同等手续,其余事项正处于有序推进之中。
度、社会保障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人事制度方面,两馆实现了全员聘用、双向选择、政府依法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和竞争激励制度,使得人事管理更加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收入分配制度方面,两馆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加大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的倾斜力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实现了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分配秩序,理顺分配关系的目标。社会保障制度方面,两馆坚持公平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两大原则,主要采纳单位与个人共同承担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失业保险,国家、单位、个人共同负担医疗保险的办法,统一为全员缴纳养老、失业和医疗三种保险。
通过上述‚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了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体制机制,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了单位内部活力,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效地促进了全县文化体制改革的稳步向前推进。
(一)编制和人员严重短缺。‚三局全一‛后柳林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行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版权等领域的近三十项职能。目前仅有行政编制8名,无事业性编制。行政编制除领导编制外,普通公务员仅有1名编制。根本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急需增加事业性编制。
(二)高素质艺术人才匮乏,急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高素质艺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严重匮乏。创作人才缺乏,演员新陈代谢供需不足,没有较为专业的文艺骨干,缺乏‘台柱子’‛。在文化演出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我县艺术研究院人才队伍捉襟见肘。因此迫切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三)演出和办公场地狭窄,急需完善修建。县文工团建团以来,一直没有一个固定的排练演出场所及办公地址,迫切需要完善修建。电影公司也是如此,县电影院是上世纪70年代修建,场地狭窄,设备落后,已无法满足全县人民对电影艺术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重新修建新影院。
柳林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二0一一年九月十七日。
文化体制改革情况汇报(汇总22篇)篇十二
今年,我省被确定为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验区,文化体制改革将在我县全面启动。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县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前阶段我局专门到各下属单位进行了调查摸底,并初步形成了文化体制改革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县文化局是县人民政府主管全县文化艺术、图书发行借阅、文物、影剧、电影、文化市场管理、新闻出版及印刷的职能部门。县文化局下辖文化馆、文物馆、图书馆等7个企事业单位。县文化馆、县文物馆、县图书馆是全额拨款单位,现在干部职工29名,担负着全县的文化艺术、图书发行借阅、文物等工作,是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
县电影公司是我局所属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担负着全县以电影为主要形式的宣传教育、以及对全县电影发行放映业务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公司下属有xx电影院、xx电影院、xx电影院,其中xx电影院、xx电影院、xx电影院目前停止放映。县电影公司现在职工46人,其中退休14人,停薪留职在家12人,公司在岗5人,县城电影院在岗13人,征减下放2人。
县影剧院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现在编人员4人,现有职工4名,由于房屋陈旧破烂,在2000年起停止经营。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一是对县文化馆、图书馆、文物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投入的资金不够,文化公益性的基础设施远远达不到省定的基本目标,使我县的文化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二是经营性的单位底子薄、基础差,难以经受市场的冲击。如县电影公司地处我县黄金地段,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由于设备陈旧及有线电视普及、vcd等的冲击致使观众急速下降,年收入只有10万元左右。县影剧院目前也由于房屋设备陈旧,停止经营。
1、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进一步改革和调整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有效地实现政府对文化发展的宏观调控和依法监管。
2、进一步推进文化行政部门的职能转变,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加强宏观调控和依法管理。同时加强对行业组织的指导,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的作用,制定行业规范,实行行业自律,依法保护从业人员权益,逐步形成和完善文化艺术行业管理体系。
3、建立优质、高效的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体系,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加大对文化公益事业支持和保障力度,通过抓好县文化中心的建设工程,通过走产业兴文化之路,开展“以文养文”、“以文补文”、“多业助文”,盘活文化资产,建设成标志性的文化设施,借机促进我县“二馆一室”的建设达标。
4、对文化单位改革要进行分类指导,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要通过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对于可进行市场经营或完全可以通过市场运作生存的文化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改制,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运营机制。
文化体制改革情况汇报(汇总22篇)篇十三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落实做出的科学决策,是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举措。因此,我们三河市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顺应改革发展的需要,推进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增添活力。现在,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任务基本完成,成立了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广播电视台、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评剧团、电影公司实现转企改革,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机制改革,广播电视台逐步进行制播分离改革。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成立专门组织机构。
廊坊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后,我们三河市立即将会议精神形成专题报告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了汇报。三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分别听取了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对落实省、廊坊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并积极组织实施。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为保证改革工作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经研究决定,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三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并成立办公室具体做好协调督导工作,形成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专门领导机构直接领导,相关单位尽职尽责真抓实干的工作格局,从而保证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扎实开展和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是搞好调查摸底。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调整归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革、对新闻媒体进行宣传与经营业务“两分开”改革,对公益性事业单位进行聘任制改革。为有效搞好各项改革工作,我们对原三河市文化体育局、原三河市广播电视局、原三河市新闻出版局等单位的职能设置、编制人数和现有干部职工人数,以及原文化体育局下属各单位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并召开了文化体育局、广播电视局、新闻出版局关于全市宣传文化工作、文化市场执法职能、工作人员情况协调工作会,认真听取了各单位的宣传文化工作、文化市场执法方面的专题汇报,形成了三河市宣传文化系统单位情况专题报告,从而确保了文化体制改革各项工作有的放矢、科学推进。
三是研究制定方案。领导机构成立后,我市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上级改革精神,结合我市具体实际,研究制定出了《三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意见》讨论稿,组织召开了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认真听取各有关单位主要领导对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对《三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意见》讨论稿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使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得以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积极、稳妥进行。
二、宣传发动,做到改革和工作两促进为使文化体制改革顺利开展,我市各文化体制改革单位领导干部深入做好干部职工思想工作,加强改革政策宣传,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支持并积极投入到改革中来,做到了在改革中人心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
一是教育职工正确对待改革。在改革中,我们组织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市广播电视台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学习了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行集体学习上的讲话和李长春同志考察河北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讲话,深刻领会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精神,认清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统一了早改早主动,不改就被动的认识。教育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广播电视台全体干部职工正确对待个人身份变化。各单位党员干部做到了带头推动改革,正确看待自己,正确对待组织,讲党性,讲原则,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服从上级决定,严格按照《三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搞好改革任务的落实。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自始至终坚持“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做到保证每名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在深化改革中阳光操作,让每一个干部职工都了解,保证了文化队伍的稳定。
二是精心组织各项改革工作。我们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确定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一步一步完成改革的既定任务。5月上旬完成了文化体制改革涉及单位的调查摸底工作;5月中旬成立了三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出了《三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意见》;6月28日,三河市举行了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广播电视台、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的揭牌仪式,正式组建了三河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广播电视台、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7月13日,三河市委常委会对三河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三河市广播电视台领导班子组成人员进行了任命;7月15日,组织召开了全市宣传文化系统中层以上干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事项做出重点部署。
三是促进当前工作创出佳绩。在改革中,我们坚持“文化繁荣、事业发展、产业升级、队伍稳定”的改革目标,促进改革中部门工作创佳绩、出成果。市评剧团“彩色周末”和送戏下乡文艺演出活动达到百场,市电影公司电影下乡放映已达2000多场。全市网吧、音像零售出租单位、电子游戏厅、歌舞娱乐场所和印刷装订企业,按照行业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实行了规范化管理,未发生违法违规案件。域内刘白塔遗址、灵山塔等省级文保单位,东城子、西城子遗址等市级文保单位,以及黄叔院、白果树等一批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得到了有效保护。我市有线电视入网村街达到了24个(不包括西市区),有线电视布网总量已达41000余户。由三河市文联创作,总投资1000万元的20集连续剧《三河行》已经开始筹建摄制组;投资2000万元的60集动漫剧《孙小空历险记》已被中国教育电视台《动漫资讯》栏目列为重点项目。
文化体制改革情况汇报(汇总22篇)篇十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按照工作要求,现将我市投融资体制改革工作推进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推动企业投资融资服务,建立金融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向金融机构推介对接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及贷款需求。
二、着力加强政府投资管理。一是落实《政府投资条例》《xx政府投资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严格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初步设计等程序,落实项目咨询论证、重大社会风险评估(备案)等前置要素、招投标方式、项目选址变更和概算调整等审批审核要求。二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管理有关规定,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xx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及综合管理平台,加强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管和部门协同监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新模式,要求项目业主通过平台对项目审批手续办理、项目开工、建设进度、项目竣工及项目年度推进情况进行更新调度,强化项目全过程监管。三是以产业基金、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等方式,加大项目前期投入,将投资项目节能和咨询评估费用列入市级财政预算,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
实行核准制的项目,仅保留规划、用地和重大项目社会风险评估审批作为前置条件;
实行审批制的项目,按照投资审批管理事项统一名称和申请材料清单,推行“一次性告知”“最多跑一次”“一站式办结”审批服务。
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合并实施。推动区域评估评审工作,实现园区区域地灾、矿压、环境影响报告等要件统一审批评估,提高项目落地速度。
设立重点产业发展基金,引进xx、xx、xxxx等企业入驻xx,促进产业投资稳定增长。通过注入资本金、“专项债+市场化融资”等模式,争取信贷资金支持,吸收社会资本投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出台促进民间投资18条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制约民间投资的重点难点和堵点问题,不断提高民间投资比重。
六、着力创新融资模式。探索出台“xx+x”融资模式、“xx+xx”股权投资模式、“x+x”共建共享发展机制等投融资举措。优化整合融资平台,建立国资国企“1+1+x”监管运营模式,推动平台公司市场化、实体化发展,借助央企、国企以及其他大型企业搭建“投、融、建、管、营”平台,解决重大项目融资需求。建立银政企合作对接机制,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扩大间接融资力度,积极引进和利用外资,缓解企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落实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
总的来看,通过持续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我市投资保持稳定增长,政府投资带动明显,审批服务优化提速,融资工作成效明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落实改革举措,加大改革力度,确保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文化体制改革情况汇报(汇总22篇)篇十五
同志们:
这次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开创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刚才,传达了中央、省有关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精神,表彰了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
下面,根据市委会研究的精神,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当今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对于增强城市软实力,推进淄博老工业城市转方式调结构,不断开创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党的xx大发出了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今年7月23日,中央政治局专题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8月13日至14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我省召开,对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作出部署。刚刚闭幕的党的xx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我国“”发展的《建议》,又进一步把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突出工作重点进行了安排。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召开了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姜异康书记、姜大明省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强调要集中力量、强化措施,着力打造文化改革发展五个方面的新优势。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为我们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方向。我们淄博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把加快文化改革发展作为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的重大举措,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繁荣文化事业,文化建设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在新的形势下,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抓住机遇,积极作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第二,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促进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的必然选择。在现代经济中,文化因素越来越重要,经济与文化越来越融为一体。文化在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同时,其自身的经济功能明显增强,在综合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当前,我市正处在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时期。推动淄博老工业城市新的转型发展,既需要加强结构调整,加强自主创新,加强节能减排,深化改革开放,也需要重视和发挥文化的力量。把握好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将显著提高现有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产品竞争力,充实经济社会发展内涵。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把文化改革发展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着力加以推进,务求更大实效。
第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国际经验表明,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文化消费会持续增长;而当超过5000美元,则会出现文化消费的倍增态势。目前,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全省超过5000美元,我市今年将达到10000美元。无论从全国、全省看,还是从我市看,城乡群众文化需求和消费正进入一个空前旺盛的时期。统计抽样调查也说明了这一点。我市城市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通信等方面的支出,20xx年为1539元,占总消费支出的29.43%;20xx年为4572元,占总消费支出的36.04%。从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居民文化消费也是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的。这启示我们,必须顺应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繁荣文化市场,拉动文化消费,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使城乡群众享受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牢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担当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重任。
二、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不断开创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
根据全国、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从淄博实际出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文化改革发展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挖掘文化资源优势,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振兴文化产业,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不断开创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在具体工作中,要着力在三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着力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发展文化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各级要认真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省、市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意见》,集中力量,抓住关键,强化措施,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立足我市文化产业比较优势,依托现有骨干文化企业,大力发展印刷发行、现代传媒、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工艺美术、广告会展、文化演艺、文化用品、休闲娱乐、影视剧制作等十大文化产业。力争到20xx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xx年翻两番,成为我市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根据这一目标,要分类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形成鲜明的工作导向;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文化与科技、资本的融合,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和工艺装备水平;加强文化产业载体建设,集中培育现代印刷发行、创意会展、工艺美术文博3个基地,大力培植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重点企业集团,促进文化产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
二是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与经济、科技融合发展,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创意产业。这是主要依靠人的智慧、技能,借助于高科技,对经济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从而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的新兴产业。这一产业发展基础广泛,发展潜力巨大,在上海等城市已经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文化产业。作为我市来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载体多,发展空间大,应当格外重视和支持。要把文化创意与工业发展结合起来,在工业设计、产品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提高产品附加值。“”时期,要首先把我市的陶瓷、琉璃、丝绸等传统工业,逐步改造提升为文化创意产业。要把文化创意与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发展动漫、数字报刊、网络电视、在线娱乐等新兴业态,提高服务业的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以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发展水平,把齐文化与我市旅游资源融汇起来,建设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城市。要把文化创意与农业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切实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要把文化创意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把文化创意渗透到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努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三是狠抓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关键要落实到具体的文化产业项目上。要按照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的目标要求,集中策划实施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要加快推进齐文化生态园建设,提高生态绿化水平,整体策划推介,着力打造齐文化产业聚集区。要加快推进周村古商城建设,进一步扩大规模、丰富内涵,使之成为鲁商文化重要的传承和展示区。要加快推进牛郎织女爱情主题公园建设,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要结合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宝山生态文化教育园规划建设,加强创意项目策划,把这两个区域建设成为淄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集聚区。要统筹抓好璀璨中华文化生态园、中国陶琉文化城、齐赛创意产业园、印象齐都创意产业园、鸿杰印务高精品包装印刷等项目建设,力争早日见到成效。在此基础上,要着眼于“”发展,集中策划、储备一批文化产业好项目、大项目,增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后劲。
四是全力打造齐文化地域品牌。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有鲜明的城市文化符号。我们淄博最闪亮的文化符号,就是齐文化。要围绕打造齐文化品牌,整合地域文化资源,把聊斋文化、商埠文化、陶琉文化、孝文化、世界足球起源地文化、牛郎织女爱情文化等统一在齐文化的“大旗”下,丰富齐文化内涵。要加强齐文化研究宣传交流,增强齐文化的影响力。要借助齐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加快培育一批品牌文化企业、品牌文化产品、品牌文化企业家,促进齐文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着力在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利的基本途径,也是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要着眼于统筹城乡文化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和城市社区为重点,以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为原则,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加快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时期,我市文化设施建设的重头戏就是建设淄博文化中心。这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全市20万“文化人”的共同愿望。淄博文化中心集图书档案规划展示中心、公共活动中心、文博展示中心、大剧院于一体,规模大、功能全、档次高。建成后,将极大地提升城市文化服务功能,带动全市文化事业发展。这项工程已于前不久奠基,要列入市级重点投资计划,加快建设进度,力争20xx年前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各区县也要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区县文化馆、图书馆要全部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
二是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要积极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向城乡基层倾斜,切实抓好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期间,要逐步实现城乡村居普遍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络,普遍建有图书室、文化室。要进一步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把乡镇文化站建设成为承上启下的文化服务节点。要研究制定扶持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发展文博收藏,建设特色展馆,促进文化资源共享。
三是加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力度。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既要加强设施建设,也要注重精神产品创作和供给,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要大力实施精品工程,加强重大题材创作,推出一批具有淄博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要继续组织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广泛开展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乡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活跃城乡基层文化生活。要把公共产品供给与市场化手段结合起来,根据群众文化需求,由公共财政购买公共文化产品,重点是提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指导、辅导服务,带动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着力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上实现新突破。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文化体制改革既有其他领域改革的共性,又有一些特殊性、复杂性。要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进一步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关系到整个改革的成效。要认真总结推广我市电影院线改革经验,全面完成国有影剧院转企改制任务。要稳步推进专业剧团改革,优化内部管理,提高发展水平。已完成转企改制的,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经营管理,建设企业文化,尽快形成面向市场的体制机制。
二是进一步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力度。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要着眼于突出公益性、强化服务职能、增强发展活力,推动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要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引入激励和竞争机制,完善工作评价机制和绩效考核办法。要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赋予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应有的自主管理权限,激发发展活力。要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逐步推动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群众艺术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是进一步推进新闻传媒体制改革。新闻媒体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要在坚持党管媒体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相关改革,努力做大做强主流媒体,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事业发展水平。要积极推进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适时组建报业传媒集团。要加快广播电视改革步伐,整合广播电台、电视台传媒资源,实行制播分离改革,组建广电传媒集团。报业集团和广电集团成立后,要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推动新闻宣传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四是进一步健全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和文化管理体制。实践证明,凡是市场发育良好、市场体系较为完善的地方,文化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往往也比较强。要加强文化产品和文化要素市场建设,促进文化资本、人才、技术在更大范围内合理流动,优化文化资源配置。要建立健全现代流通体制,积极培育大型现代流通组织,加快建设文化物流中心,构建覆盖广泛、贯通城乡的文化产品流通网络。要建立健全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大力发展经纪、代理、评估、咨询等文化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不断提高文化领域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要深入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切实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外向度,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要积极推进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提高执法水平和行政效率,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加快文化改革发展,要与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结合起来。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城市文明建设成果的集中反映,是富有价值的城市品牌。20xx年,我市创建为首批省级文明城市;20xx年,我市再次被表彰为省级文明城市,并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明年,是争创第3届全国文明城市的迎评年。中央文明委将从明年6月份开始开展文明城市测评工作。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决心,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努力取得文明创建的新成果。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文化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措施,积极作为,扎实推进,奋力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一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群众,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坚定广大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要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道德建设,引导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加注重文化建设的社会效益,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群众。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保证文化健康繁荣发展。
二是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关键在人才。淄博文化底蕴深厚,名家辈出。目前,全市各类文化人才达到3.2万人,其中,中国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音乐家协会、戏剧家协会、摄影家协会、刻瓷协会会员217人;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20人,国家一级演员16人;还有一大批文化经营人才、文化创意人才和文化企业家。他们是我市文化改革发展的宝贵财富。对各类人才,各级要在感情上尊重、在政治上爱护、在工作上支持,为他们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在此基础上,要加大高层次文化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与国内外名院、名校、名家的联系合作,探索实行“一对一、面对面”柔性引进机制,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规模质量。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牢固树立人人是人才、人人能成才的理念,盘活现有人才存量。要健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坚持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充分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全市广大文化工作者要树立远大理想,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努力创造出更多的文化精品,奉献给人民群众,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担负起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神圣使命。
三是不断优化文化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分类制定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释放文化发展潜能。要加大政府投入,把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作为民心工程的重要内容,优先安排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扶持公益性文化单位,确保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逐年增长。要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文化建设。要优化市场环境,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各类文化资源合理流动。要大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加强宣传引导,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生动局面。
四是切实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化改革发展摆在全局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领导上切实加强、工作上强力推进,确保文化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加强对文化建设知识的学习,研究文化发展规律,探索文化发展途径,努力成为有文化自觉、有文化责任、有文化审美的新型领导干部。
同志们,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振兴责任重大,使命崇高。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为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满激情、科学创业,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化体制改革情况汇报(汇总22篇)篇十六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要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和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深入实施“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坚持以群众反映突出的重大问题为导向,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深入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用中国式办法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
一、加快推动公立医院改革。
重点解决公立医院规划布局不合理、公益性不强、管理制度不健全、就医秩序不规范以及综合改革不配套等问题。把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重中之重,系统评估试点经验,梳理总结试点模式并加以推广。启动实施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新增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市)700个,使试点县(市)的数量覆盖50%以上的县(市),覆盖农村5亿人口。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研究制订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14年每个省份都要有1个改革试点城市。重点任务是:
(一)推进公立医院规划布局调整。编制《全国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各地要按照国家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以及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制订区域卫生规划与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并向社会公布。将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统一纳入规划,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4张的,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进一步明确公立医院保基本的职能,优化结构布局,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和建设标准。(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医药局负责。排在第一位的部门为牵头部门,分别负责为各部门分别牵头,下同)(二)建立科学补偿机制。破除以药补医,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以及医院加强成本控制管理、节约运行成本等多方共担,由各省(区、市)制订具体的补偿办法。落实政府对县级公立医院符合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要求的投入政策。落实对中医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充分发挥医疗保险补偿作用,医保基金通过购买服务对医院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予以及时补偿。(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分别负责,中医药局参与)(三)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综合考虑取消药品加成、医保支付能力、群众就医负担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提高护理、手术、床位、诊疗和中医服务等项目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已贷款或集资购买的大型设备原则上由政府回购,回购有困难的限期降低价格。价格调整政策要与医保支付政策相衔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地区要制订价格调整的具体方案,明确时间表并组织实施。(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中医药局负责)(四)建立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研究拟订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政策,建立健全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严禁向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严禁将医务人员奖金、工资等收入与药品、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卫生计生委负责)(五)完善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采购机制。县级公立医院使用的药品(不含中药饮片)要依托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以省(区、市)为单位,采取招采合一、量价挂钩等办法开展集中招标采购,同时允许地方根据实际进行不同形式的探索。进一步增强医疗机构在药品招标采购中的参与度。鼓励跨省联合招标采购,保证药品质量安全,切实降低药品价格,有条件的地区要建立与基层基本药物采购联动的机制。逐步规范集中采购药品的剂型、规格和包装。推进高值医用耗材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网上阳光采购。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采购数据实行部门和区域共享。(卫生计生委、中医药局负责)(六)建立和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管办分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公立医院法人主体地位。合理界定政府和公立医院在人事、资产、财务等方面的责权关系,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完善公立医院院长选拔任用制度,明确院长的任职资格和条件,推进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强化院长任期目标管理,建立问责机制。推动公立医院去行政化,逐步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到2014年底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人一律不得兼任公立医院领导职务。严格执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卫生计生委、中央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医药局负责)(七)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制订分级诊疗办法,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等手段引导患者在基层就医,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通过技术合作、人才流动、管理支持等多种方式推动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医院和城市大医院之间分工协作机制。各省(区、市)要按照分类指导、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原则,统筹安排本省(区、市)内各项对口支援工作。国家选择部分城市开展基层首诊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工作。研究完善方便流动人口参保和就医的政策。(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中医药局负责)(八)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研究完善鼓励中医药服务提供和使用的政策,加强县中医院和县医院中医科基本条件和能力建设,积极引导医疗机构开展成本相对较低、疗效相对较好的中医药诊疗服务。继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研究制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提出加快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医药局、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
二、积极推动社会办医。
重点解决社会办医在准入、人才、土地、投融资、服务能力等方面政策落实不到位和支持不足的问题。优先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努力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办医体系。重点任务是:
(九)放宽准入条件。修订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减少外资在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持股比例限制。按照逐步放开、风险可控的原则,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独资医院的地域范围扩大到全国市(地)级以上城市,其他具备条件的境外资本可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特定区域设立独资医疗机构,逐步扩大试点。清理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相关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取消或合并,减少审批环节,公开审批程序和条件,提高审批效率。(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医药局负责)(十)优化社会办医政策环境。各地要集中清理不合理规定,加快落实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科研立项等方面同等对待的政策。研究制订在人才流动、土地、投融资、财税、产业政策等方面进一步支持社会办医政策,并向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投向医疗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倾斜,放宽对营利性医院的数量、规模、布局以及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限制。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完善按照经营性质分类的监管和评价政策,逐步建立符合卫生行业和医务人员执业特点的管理制度。依法加强行业监管。(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医药局负责)(十一)加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出台推进医师多点执业的意见,进一步简化程序,推动医务人员保障社会化管理,消除阻碍医师有序流动的不合理规定,完善鼓励多点执业的政策措施。(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中医药局负责)(十二)推动社会办医联系点和公立医院改制试点工作。创新社会资本办医机制,支持社会办医国家联系点在人才流动、土地、规划和投资补助等政策方面大胆探索创新,率先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健全与社会办医国家联系点的沟通联系评价机制,及时总结推广有益经验。推进政府办医院改制试点和国有企业医院改制试点,着力在调整存量、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突破。(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分别负责,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资委、中医药局参与)。
三、扎实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建设。
重点解决筹资机制不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不完善、医疗服务监管尚需加强、支付方式改革有待深化等问题,进一步巩固完善全民医保体系。2014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三项基本医保参保(合)率稳定在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政府补助标准提高40元,达到320元;个人缴费同步新增20元。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0%以上和75%左右,进一步缩小与实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之间的差距。适当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门诊统筹待遇水平。重点任务是:
(十三)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整合和完善筹资机制。指导地方进一步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整合,完善管理服务,确保保障水平不降低。完善政府、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的基本医保筹资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筹资标准,强化个人缴费责任和意识。研究建立稳定可持续、动态调整的筹资机制,在逐步提高整体筹资标准的同时,按照积极稳妥、逐步到位的原则,逐步提高个人缴费占整体筹资的比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分别负责)(十四)改革医保支付制度。总结地方开展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经验,完善医保付费总额控制,加快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健全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重点配合试点县(市)和试点城市的公立医院改革完善支付制度改革。积极推动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和购买服务的付费机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分别负责)(十五)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规范委托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完善城镇职工补充医保政策。做好儿童白血病等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向大病保险过渡工作。加强城乡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各省(区、市)、市(地)政府都要通过财政投入和社会各界捐助等多渠道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操作细则。推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整合。加快推进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继续提高医疗救助水平,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医疗费用救助比例达到60%。全面推进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做好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间的衔接,发挥好各项制度的整体合力。(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分别负责,财政部、保监会、全国总工会参与)(十六)推进异地就医结算管理和服务。加快提高基本医保的统筹层次,提高统筹质量,鼓励实行省级统筹。在规范省级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启动国家级结算平台建设试点。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积极推进跨省(区、市)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服务。各统筹地区医保经办机构也可以探索通过自主协商、委托商业保险经办等方式,解决跨省(区、市)异地就医结算问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分别负责,保监会参与)(十七)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研究制订鼓励健康保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各类医保经办。加快发展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积极开发儿童保险、长期护理保险以及与健康管理、养老等服务相关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保监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负责)。
四、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
重点解决基层医改政策落实不平衡、部分药物配送不及时和短缺、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全面抓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3〕14号)的贯彻落实。继续支持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加快乡镇卫生院周转宿舍建设。继续为中西部地区招录5000名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重点任务是:
(十八)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严格规范地方增补药品。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提高二、三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完善政策措施,有序推进村卫生室和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稳固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机制,把是否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gmp)认证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加强基本药物配送和回款管理,严格落实市场清退制度,对配送不及时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保障基层用药需求。(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负责)(十九)建立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对临床必需但用量小、市场供应短缺的药物,通过招标采取定点生产等方式确保供应。完善短缺药品储备制度,重点做好传染病预防、治疗药品和急救药品类基本药物供应保障。(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计生委负责)(二十)进一步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法人主体地位,切实落实用人自主权。全面落实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性用人机制。在平稳实施绩效工资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强量化考核和效果考核,鼓励引入第三方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总量、财政补助、医保支付等挂钩,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分别负责)(二十一)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原则上将40%左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由村卫生室承担,考核合格后将相应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给村卫生室,不得挤占、截留和挪用。加快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全面实施一般诊疗费政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聘用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研究制订提高偏远、艰苦以及少数民族等特殊地区执业乡村医生待遇的相关政策措施。落实乡村医生养老政策,采取多种方式,妥善解决好老年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障和生活困难问题,同步建立乡村医生退出机制。适时组织对乡村医生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充分发挥基层计生工作者在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民健康素养中的积极作用。(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
五、规范药品流通秩序。
重点解决药品流通领域经营不规范、竞争失序、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药品流通新秩序。重点任务是:
(二十二)规范药品流通经营行为。针对药品购销领域中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挂靠经营、租借证照、销售假劣药品、商业贿赂以及伪造、虚开发票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医药代表”非法销售药品行为,有效遏制药品流通领域的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实施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的规定。(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卫生计生委分别负责,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参与)(二十三)提升药品流通服务水平和效率。加快清理和废止阻碍药品流通行业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构建全国统一市场。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医药分开,鼓励零售药店发展和连锁经营,增强基层和边远地区的药品供应保障能力。(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负责)(二十四)改革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健全药品价格信息监测制度,推动建立药品零售价格、采购价格、医保支付标准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药品价格信息采集、分析和披露,引导形成药品合理价格。改进药品定价方法。完善进口药品、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管理。(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负责)。
六、统筹推进相关改革工作。
针对部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效率不高、信息化建设滞后、医疗卫生行业监管能力不强、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加大相关领域改革力度,着力增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形成推进改革的合力。重点任务是:
(二十五)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制度。继续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35元,细化、优化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健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项目绩效考核和日常管理,规范资金管理和使用,注重服务效果。重点做好流动人口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优化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推进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进一步强化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落实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和重大疾病防治设施建设。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人数分别达到8000万和2500万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65%以上。(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中医药局负责)(二十六)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推进医疗卫生信息技术标准化,推行使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面向基层、偏远地区的远程医疗服务。制订推进远程医疗服务的政策措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地区要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50%的区域信息平台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资源整合,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在15个省份、45所大型医院开展示范,逐步建立居民健康医疗信息跨机构、跨区域共享机制。(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医药局负责)(二十七)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政府对按规划建设和设置的培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教学实践活动以及面向社会招收和单位委派的培训对象给予必要补助,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予以适当支持。各地在医学人才培养中要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继续安排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在职执业医师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继续推进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启动试点监测评估。重点抓好第一批1000名全科医生特岗计划试点。研究实施县级公立医院专科特设岗位计划,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建立医学人才培养规模和结构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求有效衔接的调控机制。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医药局负责)(二十八)加强医疗卫生全行业监管。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均由所在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准入、统一监管。优化监管机制、完善监管制度、创新监管手段,加强医疗卫生综合监督体系顶层设计,提高综合监督能力,加大监督执法力度。进一步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纠正诊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收受“红包”、回扣和过度医疗等行为。加快发展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等第三方调解机制,完善医疗纠纷处理和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依法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努力构建平等、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建立信息公开、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制订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的指导性文件。(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医药局、保监会负责)(二十九)建立健全考核评估机制。开展“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中期评估和医改监测,抓好医改政策落实。制订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试点地区的监测、评估和指导。研究制订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的指导性文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中医药局负责)(三十)加强科技和产业支撑。开展主要重大慢病防治研究网络的试点示范工作。进一步加大医药产品研发的组织推进力度,重点做好基本药物品质提升和基本医疗器械产品国产化工作。加强医疗卫生科技创新成果在基层的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支持开展医改战略性、方向性、支撑性重大政策研究。制订支持老年人、残疾人专用保健品等自主研发制造和国产化的政策措施,推动一批量大面广、临床价值高的生物技术药物与疫苗、医疗器械提高产业化水平,扩大市场运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分别负责,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医药局参与)(三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与省级医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加强统筹协调,共同做好医改各项任务的组织实施工作。加强对医改中重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完善政策措施,做好顶层设计。及时评估和总结推广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对成熟的改革举措要总结提炼、适时制订相应的制度法规。加强医改宣传,做好舆情监测,引导群众合理预期,回应社会关切。各地各部门要继续支持军队卫生系统参与深化医改。(卫生计生委、中央宣传部、国研室、法制办、总后勤部卫生部等负责)。
文化体制改革情况汇报(汇总22篇)篇十七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们办事处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社区工作,桃园办事处在前段统一收缴、统一管理各行政村的支部和村委会公章的基础上,按照县委要求,借鉴兄弟乡镇的先进经验,结合我们办处的工作实际,在县农办和司法局、民政局包乡镇工作组的指导下扎实开展工作,于4日全部完成了62个村的村民委员会的撤销和社区建立工作。现将近一个月的工作向领导同志们汇报如下:
一、认真传达县动员会议精神,让干部群众明白整合的意义。
自4月30日全县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社区建设动员会议后,我们办事处高度重视,深知搞好这项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我们先后召开几次会议,让党员干部明白整合的目的、原则和步骤。首先召开了党委、政府成员并吸收片总支书记参加的党政联席会议,传达贯彻县动员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工作任务。其次召开了部分村庄支部书记参加的座谈会,让他们知道在整合过程中坚持的:一个永久不变,两个暂不触及和五个不变一不降低。确保了基层干部的思想情绪稳定。再就是召开了培训会,让组织委员、总支书记、片长、经管站长、民政助理了解掌握整合的方法步骤,成为整合工作的明白手,力争不走弯路。
二、科学制定了实施方案,做到有章可循。
根据县委文件会议要求,结合我们办事处的工作实际,我们在广泛征求党员干部的基础上制定了我们办事处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桃园办事处产业发展规划、并制作了办事处城镇建设规划和社区建设规划图。在制定方案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到,整合村庄要与“抓百村、带千村”工程相结合,以我们办事处的产业中心村为主,11个社区中心村有6个是设在产业中心村;并结合办事处的城镇和村庄长远发展规划和整体布局;还要考虑各村庄的现有规模、地缘关系、风俗习惯等,尽最大可能的做到无阵动整合,力求达到“合顺合稳,合大合强”。桃园办事处共辖62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6万人,耕地6.4万亩。整合前村均人口数是420人。整合后减少了51个村庄,社区均人口2400人,较整合前增加xx人。其中3000人以上的2个,xx人以上的5个,1500以上的4个。其中办事处驻地寇坊社区达到3200人,仇庄社区达到4100人。
撤销了村委会,并加强了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公章管理。
为了确实做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建设工作,避免在村庄整合过程中出现村级财产和财务的流失,我们于5月11日下午将原62个村庄的支部和村委会的公章收缴封存,全部由经管站统一管理,有经管站做好对原行政村进行清产核资工作,搞好集体资产登记和确认,做到资产清楚、帐目明晰、账实相符。我们办事处于5月28日到6月4日利用一周的时间,分成六个工作组,由党委政府成员带队对62个村委会进行撤消。在撤消过程中我们坚决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山东省行政区划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依法办事,并严格操作程序。印制了桃园办事处xx村村委会撤消意见票,召开了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群众代表参加的村民会议,填票并签名摁手印,对有特殊情况确实不能够到会的,由工作组成员带票入户进行征求意见。大多数群众能够认识县委县府的良苦用心,能够明白村庄整合是上级好政策得以落实,都是持积极赞同的态度。
四、下一步确保配齐配强社区两委班子,力求做到合稳合顺。
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有关文件规定,依法撤消原行政村村委会。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章》和有关组织规定,将依程序撤消原行政村党支部并建立社区党支部。从办事处的实际情况和村情出发,在村庄整合后的社区建立社区党支部和管委会,为达到“合稳合顺合大合强”的原则经办事处党政联席会研究,我们制定了社区干部选举和任命的干部名单。其中由党员直接选举的村庄一个,是芝坊社区(大芝坊、西大马、西小马),支部书记为任吉言,脱产干部任支部书记在社区选举的三个,胜利社区(小朱、胜利、三里、邓庄、西杨、东荆、西荆)支部书记刘红平,石庄社区(石庄、齐庄、东高、西高)支部书记何辉,青陵社区(尚庄、韩庄、宋庄、李炉、吴家庄)支部书记王建。其他七个社区适合报县委组织部和县政府审批后由街道党委直接任命。再就是召开全办事处的基层干部大会,让干部群众知道办事处的实施方案和人员任命方案。让干部更快的进入角色,便于更好的开展好工作。真正起到合大合强的目的,让县委的政策落实到实处。
五、几点建议。
1、社区两委班子的配备在目前开展阶段我们觉得不适合在党员中大面积的选举或任命原村支部书记为社区支部书记和管委会主任,要因村而异,不能够搞一刀切。可以先任命后选举,先有人干事,不能够出现空档,成熟一个选举一个。对一起条件不成熟的社区选派一些年富力强的有农村工作经验的机关干部到村任职,这样有利于农村干部的相对稳定。给下一步社区支部和村委会和居委会干部的配备打好基础。
2、根据我们办事处的情况,整合后的村民小组长适合由原村委会主任担任,不适宜由原村支部书记兼任。这样可以理顺关系,更好的配合好工作。
3、应该近快刻制社区党支部、管委会公章和村党小组、村民小组公章。解决群众跑二三十里路来盖章,有的专人不在还的跑好多趟的问题。现在办事处拿出专人管理村里的章,让群众少等少跑腿。
文化体制改革情况汇报(汇总22篇)篇十八
江苏、山东两省是我国较早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省份,经济社会发展快,城乡一体化水平高。近年来,两省积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创造了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许多新鲜经验。主要做法概括起来有:
(一)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模式。
两省5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深化村民自治,加快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平台,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着眼于改革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从当地实际出发,科学设置农村社区,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按照“一村一社区”、“几村一社区”的模式,开展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在社区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建设上,各有创造,各具特色。一是注重发挥民间组织力量。南京市采取“一村一社区”模式,以建制村确定社区范围,村民委员会改为社区村民委员会,每个社区设立社区公共服务站,为正式注册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主要承接政府延伸的公共服务,工作人员采取招聘制,接受社区党组织、社区村民委员会的领导、监督。同时,大力培育发展社区各类民间组织,广泛开展各项社区服务。二是依靠乡镇行政推力。山东省诸城市以乡镇撤并前的原乡镇或中心村为单位建立农村社区,实行“几村一社区”的大社区制。按照邻村共建共享、优化空间布局、便于服务的原则,合理确定社区中心村和服务范围,把服务半径控制在2—3公里,涵盖3—5建制村、1000户—3000户。在中心村普遍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站),在村设立服务代办点,社区服务中心(站)人员主要是乡镇下派干部和原乡镇事业单位人员。三是发挥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作用。山东省胶州市以单一建制村为基础建立一个社区,依托村“两委”,设立社区服务站,开展社区服务工作。诸城市的做法有利于资源整合,防止资源浪费,但易于造成村级自治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权力弱化和“空心”化,胶州市的做法发挥了“两委”作用,但容易出现自治组织行政化倾向,南京市的做法较好的解决了社区建设过程中坚持民主自治的`方向问题,但是在经济欠发达、社会发育不良的地方,推行难度较大。
(二)健全机制,不断增强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两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一是建立健全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体制。自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以来,两省5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普遍成立了由党政领导挂帅,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社区工作领导组织,设立了办事机构,加强对城乡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两委主办、社会协同、村民参与”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二是形成了多元化的农村社区建设经费投入机制。两省各级政府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按照年度预算及时足额拨付社区建设经费,逐步建立起以财政投入、村集体积累为主,以涉农资金、单位帮扶为辅,以村民捐助、社会捐赠为补充的农村社区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南京市栖霞区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调整公共财政的投入方向,重点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区办公经费等方面的投入,并将社区工作经费和社区干部待遇纳入区、街两级财政预算,每年投入超过1000万元。山东省胶州市李哥庄镇近3年来投入资金1300万元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镇建起了39所村级文化大院,10个社区建起了“文化一条街”。三是形成了多层次的农村社区建设人力资源支撑机制。建立了以各级党委、政府为推动者、“两委会”(社区支委会、村委会)成员为主要组织者,以社区专业工作者、志愿者为骨干,以民间组织和农民群众广泛参与为基础的人力资源支撑机制。四是建立了规范化考核评估机制。两省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农村社区建设目标考核、完善群众评价和社会各界以及舆论评议相结合的农村社区建设绩效评估机制。南京市制定出台了《村委会规范化建设标准》,对村委会的职能事务、制度建设、硬件建设、队伍建设和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量化分值,每年组织考核验收,提高了全市社区支委会、村委会工作的整体水平。
文化体制改革情况汇报(汇总22篇)篇十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区文化系统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推进会,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李纪恒书记在自治区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全面回顾总结20xx年以来全区文化系统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推动全区文化系统改革任务的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重要举措实施规划(20xx-20xx)》要求,自治区文化系统主要承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革、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改革、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等4项改革任务(其中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正在等待自治区批准)。此外,自治区文化厅承担的4项改革试点任务,即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公共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和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改革试点。
为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按照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要求,自治区文化厅第一时间组织成立了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制定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和工作台账,通过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督查、召开改革工作推进会等措施,总结改革成果、交流改革经验,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各项改革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一是积极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年初以来,在前期试点改革的基础上,自治区文化厅先后组织制定并以自治区名义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自治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社区与机关单位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共建共用管理办法(试行)》《内蒙古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评价考核办法(试行)》等5份改革方案、实施意见及相关规定办法,提出到20xx年,自治区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便捷高效、惠及全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部分指标进入全国前列。为推进自治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明了改革方向、确定了目标任务、制定了建设标准、规划了实施路径。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统一部署,各盟市、相关旗县(市、区)纷纷制定出台相关工作落实方案,积极推动本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二是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改革。20xx年12月,自治区文化厅牵头组织起草并以自治区名义印发《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意见》和《自治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性目录》,提出到20xx年在全区范围内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和体育健身需求相符合的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机制和供给机制,社会力量参与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氛围更加浓厚,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日益丰富,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为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改革落实落地,自治区文化厅专门下发文件就各地贯彻落实政府购买提出具体要求。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1个盟市18个旗县制定出台实施意见或管理办法,有17个旗县在20xx年财政预算中安排了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
三是积极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20xx年5月,自治区文化厅牵头起草并以自治区名义印发《关于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建立充满活力的人事管理制度、完善灵活多样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加快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为重点,形成权责清晰、机制灵活、运行高效、充满活力、符合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人事管理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在《意见》出台后,自治区文化厅及时向各盟市和直属单位进行了传达部署,要求各盟市和直属单位抓紧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10月份,自治区文化厅对直属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上报的内部机制改革方案进行了集中批复,并要求在年底前全部完成改革任务。当前,各地区和直属单位正在按照预定计划稳步推进。
四是积极推进各项改革试点任务。改革试点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试验场,其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改革实践。20xx年以来,自治区文化系统相继组织开展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公共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和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改革等4项改革试点任务。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等4个盟市,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通辽市科尔沁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等4个旗县区和内蒙古图书馆、内蒙古群艺馆、内蒙古博物院等9家单位参与了试点改革任务。主要任务是,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科学规范、适用易行的改革模式和服务标准,为全面深化改革积累经验。其中,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两项改革试点任务已经完成试点任务,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为自治区深化改革发挥了示范作用。公共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和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改革试点正在稳步推进,一些试点改革经验正在面向全区进行推广。
二、主要成就和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20xx年以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区文化系统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组织实施了一系列促进文化建设发展的改革举措,为促进全区文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文化体制改革呈现出上下联动、蹄疾步稳、重点突破、亮点纷呈的良好态势,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有效弥补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几年来,相继建成了一大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特别是随着嘎查村文化室建设工程的顺利完成,覆盖全区、布局合理、便捷高效、惠及全民的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鄂尔多斯市、包头市相继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呼和浩特市正在积极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的“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和“流动数字博物馆”工程,有效破解了偏远贫困地区文化服务的难题,保障了偏远地区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二是充分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几年来,随着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重大公益性文化活动采取项目补贴、资助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政府购买服务中来,促进了供应主体和供应方式的多元化,有效增加了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供给。与此同时,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公共文化供应的“鲇鱼效应”初步显现,市场意识逐步增强,基层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有较大幅度提升。
三是初步建立了符合文化事业运行规律的体制机制。几年来,以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为契机,全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积极推行全员聘用、实行岗位管理、组织竞聘上岗、建立退出机制、实施绩效工资、完善社会保障等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初步形成了权责清晰、行为规范、机制灵活、运行高效、服务优良、充满活力,符合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运行规律的体制机制,强化社会服务功能,有效激发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内生动力。
四是稳步提升了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品质和服务效能。几年来,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事业单位积极构建以公益目标为导向、内部激励机制完善、外部监督制度健全、规范合理的现代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探索设施成网、资源共享、人员互通、服务联动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内容,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和服务效能,实现了基层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获得感持续增强。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全区文化系统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成绩还是初步的,与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仍有不小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特别是自治区本级和部分盟市、旗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仍然达不到国家标准;一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没有专项经费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可持续性不强;基层文化人才匮乏,绝大部分苏木乡镇尚没有配置专职管理人员,嘎查村(社区)政府购买公益岗位尚未真正落实到位。比如,各级财政大多没有安排公共文化服务专项采购预算,制约了政府购买作为一种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的有效运作;缺乏对非营利性社会文化组织参与文化建设的政策支持,致使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发育不足;当前市场上能够参与政府购买的市场主体,大多是政府发起或主导成立的,其本身并非独立的社会组织,导致政府购买行为市场化程度不高;再比如,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进展较为缓慢,一些改革还是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上,没有真正触及制约事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一些长期形成的事业体制积弊还没有得到有效革除;公共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还有待深化,理事会与领导班子相互配合还不够默契;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可复制推广的制度体系等等。
三、对下一步工作提几点要求。
目前,距离年底仅有一个月的时间,全区文化系统要振作精神、保持斗志、砥砺前行、精准发力,确保20xx年各项改革任务如期完成,同时要精心谋划好20xx年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下面,我就今后一个阶段的全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提几点要求。
一是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上来。党的xx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召开29次会议,每次会上都发表重要讲话,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深刻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要求正确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关系,全力推进改革任务落地见效,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
自治区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狠抓改革举措落地,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引向深入。李纪恒书记对全面深化改革高度重视,到内蒙古工作后,专门听取改革工作汇报,多次强调要做好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前不久,李纪恒书记主持召开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改革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李纪恒书记指出,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内蒙古发展的关键一招,要大力弘扬改革精神,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有利的举措,毫不动摇地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努力开拓内蒙古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李纪恒书记强调,要保持改革定力,坚持以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讲话精神指导改革,切实把讲话精神融入到改革实践中、贯彻到改革工作中,勇于担当、勇于负责,敢于涉险滩、敢于啃硬骨头,发扬“蒙古马”精神和“钉钉子”精神,坚决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
全区文化系统承担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任务,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李纪恒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推进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在研究谋划改革上下真功夫、苦功夫、深功夫,在推进改革举措落实上出真招、出实招、出硬招,确保各项改革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是要持续抓好已出台政策文件的落实。在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七次会议上,做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高峰期,是落实改革任务的攻坚期”的重要判断。我区同全国一样,文化体制改革与其他领域改革一样,通过前一段时间各项改革政策文件的密集出台,全面深化改革的框架已经搭建起来了,具有立柱架梁性质的改革举措已经颁布实施,现在已经进入密集的施工期,推进落实的任务越来越重。
因此,全区文化系统要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机制,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确保改革向纵深发展。要强化工作机制,全区文化系统要把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别是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要切实担负起组织协调责任,定期部署重点任务,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要细化任务分工,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同步建立工作台账,实行定期更新、动态调整,完成销号,有序推进各项改革。要坚持分类施策,对于方向明确、路径清晰的改革事项,比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等等,要按照目标任务要求,按年度分解任务,按计划组织落实;对于需要先行开展试点的改革任务,比如公共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要积极探索,抓紧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成功经验;对需要顶层设计的改革事项,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在政策未出台前,做好调查研究等基础性工作。要把握问题导向,认真梳理文化体制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调查研究、找准问题症结,提出具体解决办法。要强化督促检查,督查要紧盯目标任务和关键节点,持续加大专项督导检查力度,强化跟踪问效,确保各项改革落到实处。
三是要全面推广各项试点改革经验成果。重点推广公共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试点改革经验。20xx年以来,内蒙古图书馆、内蒙古群艺馆、内蒙古博物院等9家单位,作为公共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相继组建了理事会,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下一步,要把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和提升公共文化效能相结合,引进各方面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既是对我们工作的监督和促进,也能引进各类社会力量的扶持和帮助;要把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和群众需求反馈机制相结合,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增强公共文化服务针对性,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满意度;要把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和公共文化单位内部改革相结合,积极推进内部机制改革,激发文化事业单位的活力,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同时,还要重点推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试点改革经验。今年年初自治区确定在包头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开展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上下联通、服务优质、有效覆盖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实现公共图书馆协同采编、统一检索、一卡通用、通借通还,真正做到区域城乡文献信息服务全覆盖、无死角;实现文化馆设施成网、资源共享、人员互通、服务联动,群众文化艺术资源有效整合、统筹利用和共建共享。今年年底明年年初,此项改革试点工作将全部结束,各试点地区和试点单位要尽快提交试点总结报告及下一步推广意见和建议。届时,自治区将对试点工作进行终期评估,并向全区进行推广,建立方便广大群众就近就便享受图书借阅和文化艺术鉴赏等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对公共文化的获得感持续增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此外,还要特别强调一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今年4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意见》,自治区文化厅按照自治区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要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送审稿),已经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讨论通过,提交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进行审议。待自治区党委深改组审议通过后,自治区文化厅将按照《实施意见》要求进行贯彻落实。
同志们,20xx年仅仅剩下一个月时间,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我们要乘着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的东风,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作风,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用心用情用力抓好改革工作,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各项改革任务,同时为明年工作起好步开好头,确保到20xx年初步建成文化创造活力迸发、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振兴、文化人才荟萃、文化体制完善、各族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的民族文化强区,打造成为祖国北疆文化繁荣亮丽风景线,为自治区文化工作整体水平步入全国先进行列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文化体制改革情况汇报(汇总22篇)篇二十
各位领导:
我县今秋动物防疫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全县各乡镇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动物防疫电视电话会议,坚持“一疫、三瘟、五病”为重点,按照“政府保人员、保经费、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原则和“领导到位、责任到人、冷链到底、疫苗到员、档案到户、标识到畜”的要求,广大干部群众和防疫技术人员克服阴雨天气和秋收秋播农忙时节带来的诸多困难,利用一月时间,按期全面完成了防疫工作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免疫注射情况。全县共免疫注射各类畜禽96.2万头(只、次),免疫率达到96%以上,挂标率达到100%。其中“w”免疫:牛存栏2.98万头,免疫注射2.90万头,三不打0.082万头,免疫挂标率100%;猪存栏7.62万头,免疫注射7.38万头,三不打0.24万头,免疫挂标率100%;羊存栏5.51万只,免疫注射5.36万只,三不打0.15万只,免疫挂标率100%;猪瘟、猪蓝耳病分别注射7.38万头,免疫率100%;仔猪副伤寒免疫0.1万头;鸡存栏29.3万羽,免疫数28.8万羽,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免疫率分别达到100%;鸡痘免疫0.1万羽。兔瘟免疫8万只。
(二)猪、鸡防疫效果及死亡调查情况。今秋猪、鸡免疫效果。
1与死亡调查在我县的城关、北极、新民三个乡镇进行。每个乡镇调查3个村,共调查3镇9村1070户,调查畜禽14703头只,死亡数136只,死亡率1‰。
二、主要措施。
(一),及早动手,周密安排。为了保证秋季动物防疫工作顺利进行,缓解动物防疫与秋收争劳、争时的矛盾,我局早动手、早安排,与9月11日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秋季动物防疫工作的通知》;9月12号召开全县秋季动物防疫工作动员会议,对全县动物防疫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对所有参防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提高了参防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为了确保防疫物资的提早到位,提早购进注射工具140套(件),消毒酒精50公斤,药棉20磅,生理盐水80瓶,注射器500把,注射针头5000枚,耳钳40把,耳钳针200个,全部分发到所有参防人员手中。
(二)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今秋动物防疫工作中我们继续推行行政、业务双轨运行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一是财政投资5万元,用于秋季动物防疫工作,16个乡镇出资1.68万元,用于解决村级协防员报酬,极大地调动了协防员的工作热情,加快了防疫进度。各乡镇通过召开乡村干部会议,制定下发文件,签定目标责任书,并实行领导包片、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重点户的工作责任制,形成了级级有人管,层层有人抓的工作局面。西坡、炭底、香庙乡主要领导,向协防员公开自己电话,随时解决防疫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免疫工作结束后,组织有关人员逐村进行自查,考核评比,查漏补缺,使今年秋动季物防疫进度明显加快,质量显著提高。在业务方面,我们继续实行领导包片、县技术干部包乡镇、乡技术干部包村责任制,将防疫任务落实到人,明确责任,一抓到底,对全县财政供养人员所包村数、防疫密度、档案填写、包抓养殖户技术指导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层层夯实责任,通过“网络化”管理,促进了全县秋季动物工作的均衡开展和任务、责任、措施的全面落实。
(二)精心组织,扎实工作。按照“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总体要求,各乡镇成立了免疫工作小组,乡镇包村干部跟班,村组干部带领配合,集中时间和力量,逐村逐户逐畜禽开展拉网式免疫,同步佩挂耳标、造册登记、建立档案。对幼畜、病畜、弱畜等不宜免疫的牲畜造册登记,限时补针,确保应免尽免,不留死角,提高了免疫密度。炭店乡针对各村布局分散、防疫力量薄弱的情况,将防疫技术人员和协防员统一组织,由两名乡干部带领,集中力量逐村免疫,免疫工作全面扎实。香庙乡坚持“早安排、晚总结”的方法,及时解决免疫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了免疫进度,确保了免疫密度和质量。同时,严把质量标准,要求全体参防人员严格按照免疫技术规程规范操作,严把检查、消毒、部位、剂量“四关”,做到畜禽健康、消毒彻底、部位准确、剂量充足,减少了不良反应和免疫事故,提高了免疫质量和防疫效果。
在今秋动物防疫工作中,县、乡两级防疫技术人员都能坚守。
违规行为。三是全面开展产地检疫。全县设立报检点17个,公布报检电话21个,对出栏畜禽上门检疫。
(四)加强督查,严格考核。全县秋季动物防疫工作开始后,我局随即成立了两个督查小组,由两名领导带队,及时深入一线,开展同步督查,巡回督促指导,加强组织协调,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和具体问题。10月21日至24日,我局组成两个考核组,对各乡镇秋季动物防疫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考核。同时对乡镇站及乡镇站财政供养人员秋防工作进行了全面量化考核、评比、排名、造册、奖优罚劣,增强了干部职工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为今后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个别乡镇领导对重大动物疫病的危害性认识不到位,只是会上讲讲,文件一发,将具体工作推给了业务部门,行政上不督促、不检查,防疫留有较多死角;部分养殖户虽然意识到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的重要性,但认为挂标是给牲畜造成伤害,只免疫不挂标的现象仍然存在。二是免疫工作仍有疏漏。虽然检查今年免疫密度明显高于往年,但仍有个别畜禽漏针漏标,特别是新补栏和“三不打”畜禽没有及时补针补标。三是免疫档案填写不规范。今年大部分乡镇免疫档案内容填写不完整,个别乡镇补针情况与记录存在明显差异,四是协防员经费无法保证。个别乡镇没有及时解决协防员报酬,或者给二、三百元,应付差事。五是乡镇站人员严重缺编,防疫技术人员青黄不接。
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分析研究,努力解决。同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强学习,千方百计克服各种困难,加压奋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动物防疫工作的新机制,不断提高我县动物防疫工作水平,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确保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附:
1、彬县2008年秋季动物防疫统计表(一、二、三)。
2、彬县2008年秋季防疫效果和死亡情况调查表。
2008年10月28日。
文化体制改革情况汇报(汇总22篇)篇二十一
首先,我代表县政府对市医改督查组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咸阳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1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咸政办发〔2011〕39号)精神,严格按照与市政府签订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要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全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夯实医改工作基础。
建立和落实了医改工作领导负责制,明确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形成了政府统筹、部门配合、层层落实的强大合力。年初,按照《咸阳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1主要工作安排》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泾阳县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主要工作安排》,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全市医改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县及时将医改目标责任书进行细化、量化,逐一分解至各有关部门,并以县政府名义逐一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责任到岗、任务到人。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医改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县医改办建设,从县卫生局、药监局等部门抽调5名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工作人员,对县医改办进行了充实,并优先保障办公运转经费,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
按照“巩固完善、规范行为、加强监管、提升水平”的总体思路,继续巩固和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截至6月底,全县参合人数43.46万人,比上年增加8561人,参合率达到98.09%,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启动了新农合全口义齿修复敬老工程,首批确定8个全口义齿修复定点医疗机构,从6月10日起全面开展工作。上半年,全县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99万人,其中职工2.8万人、居民2.19万人,参保率达到93.27%。
三、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减轻群众医疗负担。
重新调整了新农合基金使用方案,将省级定点医疗机构起报点提高了500元,市三级定点医院报销比例提高到55%,市二级定点医院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60%,县级报销比例提高到75%、镇级报销比例提高到80%;大病统筹报销封顶提高到每人每年5万元,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省内报销比例统一设定为70%;80岁、90岁以上参合老人门诊、住院报销比例统一设定为80%和90%。出台了鼓励使用中医药的优惠政策,将县级以上定点医院门诊使用中医药的费用纳入门诊统筹报销范围,同时将住院中药费用的报销比例提高了10个百分点;特殊慢病纳入门诊统筹基金支付管理,其中i类病种年报销封顶限额提高到1万元,ii类病提高到5万元。
四、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满足群众用药需求。
10万余份。
五、强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全面落实补助经费,完成了全县270家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并通过了省市达标验收。卫生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总投资8977万元的县医院综合门诊大楼主、副楼均已封顶,完成投资5500万元;县妇幼保健院搬迁扩建项目门诊和住院部大楼主体完工;永乐中心卫生院医技综合楼工程接近尾声;县卫生监督所综合楼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乡镇卫生院视觉形象工程、“三诊一室”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各乡镇卫生院均成立了公共卫生办公室,卫生应急工作进一步加强,目前急救能力体系建设项目已报省发改委待批。
六、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人次,村卫生室在岗人员培训586人次。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健全县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的长期帮扶机制,制定了《2011年县级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实施方案》,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书,每个县级医院对口帮扶3家乡镇卫生院。
七、深入实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全面实施10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3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立城镇居民健康档案5.86万人,农村居民健康档案37.12万人,建档率分别为79.6%和70.54%,并基本完成电子档案建立。
2、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管理:完成高血压建档管理2.64万人,糖尿病管理2300人,重性精神病管理709人。
3、儿童保健: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3.48万人;
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2589人,服务人次10472次。
4、孕产妇保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9.8%,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1330人,服药率为75.8%。
5、预防接种:“七苗”接种率均在99.2%以上。
6、健康教育: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304个,举办健康咨询讲座5期。7、65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计划7月底启动,11月底前全面完成。
8、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开展艾滋病教育宣传8场次,群众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大幅提高。
9、新生儿疾病筛查:上半年筛查儿童696名,筛查率26%。
八、积极探索,稳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建立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和新的人事分配制度,先后出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卫生改革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在县卫生系统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度,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上岗,实行合同制管理。制定出台了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绩效考核办法,建立了以服务质量、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机制,每月开展一次考核,按照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工资,奖优罚劣,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不断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积极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和县镇一体化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组织各级医院院长到阎良、彬县等县区学习公立医院改革和公共卫生管理先进经验。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多次召开医改研讨会,制定了《泾阳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泾阳县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泾阳县镇村卫生管理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讨论稿,目前,正在广泛征询意见。
虽然我县在医改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长期存在的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平衡、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短期内无法得到根本解决;公立医院改革工作进展缓慢;部分群众对医改工作认识不够到位,参保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我县将以这次督查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医改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一是继续加大医改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制作宣传广告牌、发放宣传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做到医改政策家喻户晓,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的积极性,积极营造良好氛围。
二是强化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定期开展法律法规和业务技能培训,加大医护人员再教育力度,逐步完善卫生人才培养制度和体系。编制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制定有利于卫生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卫生人才环境。
三是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步伐。坚持把公立医院改革作为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深入研究讨论,尽快出台《泾阳县公立医院及县镇一体化管理改革实施方案》。
文化体制改革情况汇报(汇总22篇)篇二十二
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方面:2011年全县新农合参合人数29.0545万人,参合率98.49%。制订了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方案,下半年将全面开展新农合门诊统筹。已明确乡级新农合经办机构,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由县经办机构直接管理。
二、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方面: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县出台了《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制订了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人事管理具体办法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间表,积极开展工作。目前,已完成基层医疗机构库存药品清理和基本药物配送企业招标工作,全县所有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已全部按规定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的纳入基本药物管理的非基本药物。5月31日开始实行了基本药物和增补药品零差率销售,库存药品全部按进价销售,且不得高于政府指导价,并将零差率销售前后的药品价格张榜公布。
全面推进人事制度改革,5月15日前,完成了乡镇卫生院核编定岗,并通过招考和民主推荐方式,公开选聘了乡镇卫生院院长。落实安置了分流人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竞聘上岗、绩效考核工作正在实施。
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目前我县总投资xxx万元的卫生院门诊楼项目已完工,不久将投入使用。县卫生局、县保健站、疾控中心、监督所“四位一体”工程主体也已完工,7月份可投入使用。全县8所乡镇卫生院2010年经过省市考核验收,全部达到标准化、规范化要求。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截止4月底,全县居民健康档案建立8.1万人份;建档率25%,发放健康教育资料19万份,健康教育服务人次4.8万人;3岁以下儿童建册管理11236人;孕产妇建册管理2413人;老年人保健管理8822人;预防接种率98%;传染率疫情报告率100%;高血压、糖尿病、重型精神病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
邢台县、临城等兄弟县市多次派人参观取经,市督导组给予我县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高度评价,称“xx模式”值得全省推广,并被列为邢台市试点县。今年,我县将在规范管理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争创省市先进。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目前,我县正在探索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有激励有约束的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和多元化办医的竞争机制,提高公立医院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
存在问题。
农村医疗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低、待遇低、服务能力差,增加了一体化管理工作难度。需政府出台相应的人才引进、人员培训、工资补助等政策,提高农村医技人员素质,增强基层医疗单位的吸引力。
下步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成立了医改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并设立专门医改办公室,具体负责医改工作。建立了医改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层层抓好落实。实行局班子成员分包乡镇责任制,全面负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二、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广大医务人员是一支具有奉献精神、值得社会尊敬和信赖的队伍。医改当中,具体措施的实施,我们问计于医务人员,使改革更加符合实际,同时创造更好的职业环境,维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使医务人员更受尊重,进一步调动他们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大工作指导。及时了解上级医改政策,积极借鉴兄弟县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结合本地实际,努力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方式,实行典型引路,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
四、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医改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医改的重要意义和方针政策,宣传医改的成效和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合理引导社会预期,使社会各方面和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参与改革。
二0一一年五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