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学工作计划,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资源和安排教学活动。小编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涵盖了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
幼儿美术青铜器教案范文(16篇)篇一
太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和它相关的歌曲、儿歌、舞蹈等资料在幼儿园也极为丰富。平时幼儿的画面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太阳,有做游戏的,有捉迷藏的……大家乐于用自我的方式去表现它,画画、剪贴、涂鸦等时常在幼儿的作品中涌现。在日常美术活动中发现,幼儿大多是用一个呆板的圆和一种单调的红色来表现太阳,偶尔有一两个给它加点其他的色彩,但都缺乏创造力。而幼儿的创造力就是“发现”。即引导幼儿用自我的方式创造图像,表达自我的认识。于是就设计了本次活动。
1、经过讨论、谈话的方式让幼儿初步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
2、画出自我心中的太阳,培养幼儿的想像创造本事。
能经过想像创造一个自我心中的太阳,培养幼儿的想像本事及对色彩的敏感度。
丰富幼儿关于太阳的知识。
1、水彩笔、油画棒、记号笔、绘画纸。
2、有关太阳的图片,儿童创造画(场景的布置)。
3、音乐《种太阳》。
一、课前在教室布置一些儿童创造画。
二、播放歌曲《种太阳》请幼儿欣赏。
1、幼儿随着音乐欢乐地进场(提示注意歌曲里的歌词意思)并可随意舞蹈。
三、经过欣赏歌曲,进行讨论。
(师)提问:
1、这首《种太阳》的歌曲里你听到了什么?
2、教室里有许多教师的好伙伴种的太阳娃娃,你看到有什么样的太阳娃娃?
3、出示一些作品,讲解作者的构思与想法。
幼儿美术青铜器教案范文(16篇)篇二
1、在绘画中进一步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
2、在画圆的基础上,初步学习沿着圆圈进行绘画。
:范例、蜡笔、画纸、各种花的图片。
知道春天的花是千姿百态的。
:尝试从花蕊外边有规律的添画。
1、图片观赏,你知道这些花都叫什么名字吗?他们长得什么样子。
2、为什么春天花都会开了。
1、老师介绍范例,并讲解。
2、老师示范绘画。
·小蜜蜂采花蜜时喜欢在花的什么地方?(花蕊)。
·老师示范绘画,从花蕊开始添画。
·请个别幼儿尝试绘画(鼓励各种方法)。
3、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4、交流各种样子难点画。
幼儿美术青铜器教案范文(16篇)篇三
1.明白毛笔画是中国特有的绘画种类,中国人、外国人都很喜欢。
2.尝试用毛笔画出熊猫的明显特征,感受用毛笔作画的欢乐。
3.明白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提升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感。
1.师幼共同收集不一样资料的中国画图片,供幼儿欣赏。
2.范画五张,玩具熊猫一个。
3.宣纸、旧报纸、毛笔、墨汁、瓷碗、抹布等。
帮忙幼儿从美术的角度接近中华文化,感受中国画特有的风格,对幼儿的作画技巧不必有过高的要求。
幼儿的毛笔控水情景,画面整洁的坚持。
1.欣赏中国画。
2.师幼共同欣赏活动室布置的中国画。
3.共同讨论有关中国画的常识。这些画与我们看到过的许多画不一样,我们叫它中国画,是用毛笔(出示毛笔)画出来的,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很喜欢。
4.探索毛笔。
――请幼儿用手摸一摸毛笔,说说有什么感觉,充分感知毛笔与其他各类用笔的不一样。
――用水实验毛笔的用法(利用废旧报纸,孩子们用毛笔沾水,在报纸上随意图画),说出和我们平时用的彩笔有何不一样,表达用笔感受。
——教师简单讲解几中毛笔的用法,孩子们尝试在报纸上练习。
5、为国宝熊猫画像。
――让孩子们仔细观察玩具熊猫外形特征:头、眼、眼圈、耳、身体、腿、尾。鼓励孩子说出其主要特征。
――教师示范。用毛笔蘸足淡墨,用中锋画头、身体等轮廓,再用笔尖蘸足浓墨,画眼圈、耳等部位。
——幼儿作画。提醒幼儿用浓、淡墨色作画,鼓励有本事的幼儿画出熊猫动态。
――熊猫喜欢吃什么引导本事强的幼儿添画竹子。
6、展示作品。
肯定和接纳孩子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鼓励幼儿讲述画面、和同伴共同欣赏别人的作品等,为他们供给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的条件。
幼儿美术青铜器教案范文(16篇)篇四
要求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了解汉字的演变;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教师准备
1、搜集相关的甲骨文资料,并掌握它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
2、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
(1)音乐资料,f4演唱的《流星雨》;
(3)游戏活动中需要的猜谜字牌。
学生准备
1、搜集甲骨文、青铜器的相关资料并掌握相关知识。
2、搜集日常生活中由铜、锡、铅制成的物品。
3、课前学会书写较为简单的甲骨文。
1、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较少、形式较为单一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了相关的游戏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此设计力图体现“人本思想”,将人的喜悦,人的感受放到第一位,使学生体味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
2、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具体操作中,教师注意“启”的适度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以此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3、多媒体、多信息渠道教学方法的应用:
(1)从影、音、像多角度切入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2)多种教学方式的穿插使用,包括猜字游戏、解答数学题、判断正误、模拟空间、评选最佳工程总监等环节。
幼儿美术青铜器教案范文(16篇)篇五
1、引导幼儿学习在稻草上较均匀地涂色并印画的技能。
2、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培养幼儿初步表现美的能力。
稻草画一幅、稻草若干、颜料、笔等。
(一)出示稻草画,激发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这幅画怎么样?美吗?为什么?是用什么材料制作出来的?”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是用稻草捏贴拓印出来的。)。
(二)引导幼儿探索稻草拓印的方法:
1、师:“那这么漂亮的稻草画是怎么制作的呢?
(幼儿自由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2、师:“小朋友说的很好,首先我们先要思考用稻草贴一幅什么样的画,然后选择稻草开始捏贴,贴好后选择你喜欢的颜料涂上去把它拓印下来。在印的时候我们的小手是不能移动的,要按住,而且颜料取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否则就影响画面效果。”
(三)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1、注意构图,思考再进行稻草捏贴。
2、颜料的取舍适量。
3、注意卫生。
(四)作品评价。
1、师:“请小朋友来说说哪幅作品最好?为什么?”
2、作品展览。
秋天,是稻谷丰收的季节,根据季节特点及生活在农村这个环境中,小朋友对稻草比较熟悉见得比较多而且又容易收集,于是我设计了版画《稻草捏贴》这个活动。
幼儿美术青铜器教案范文(16篇)篇六
1、要求幼儿根据老师的提示,逐步把小鸡的完整形态画出来,最终能独立完成小鸡的绘画。
2、学习画小鸡的简单动态,低头,回头,转背等。
3、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1.准备一张画有不完整小鸡的白纸,准备添画使用:
1)一只有头、有身体,但是没有脚的小鸡。
2)一只有脑袋,有身体,但是没有脚也没有眼睛嘴巴的小鸡。
3)一只有头,但是没有身体的小鸡。
4)只有一个圆圈(孩子可以理解为脑袋,也可以理解为身体)。
5)预留空白处,让孩子自由发挥。
2.黑色勾线笔、油画棒。
教师给小朋友观看几张小鸡的照片,根据小鸡的不同姿态,对结果进行讲解。教师:小鸡天天在草地上玩,这张照片就是小鸡正在低头找虫子吃,大家看看,这只小鸡的小尖嘴朝什么方向啊?(朝下)小鸡的爪子有几只脚趾?(四只脚趾)。
教师:小鸡又摆出了一个漂亮的姿势,它在回头招呼后边的小伙伴,喂,这有好多小虫子,都来吃吧!小朋友们看,它的小尖嘴方向有变化吗?(朝后)。
教师:小鸡抬头看着天空,它想到天上去听月亮婆婆讲故事,小朋友们看,它的小尖嘴方向变了没有?(朝上)。
教师:小鸡不是孤孤单单的,它也有自己的好朋友,平时经常和好朋友一起到草地上玩,一起玩耍。小朋友们看看,这时候它的小尖嘴是朝什么方向的?(朝前)。
实际操作。
一、教师引导小朋友们由易到难进行添画,并进行巡回指导。
二、要求小朋友们完成形象的添画后,对小鸡进行涂色及轮廓的勾画。
三、有时间和有能力的小朋友,引导他们画上草地或者把背景涂满色。
四、根据时间,作品完成后,请小朋友们描述自己画的小鸡在干什么。
范画参考。
幼儿美术青铜器教案范文(16篇)篇七
1、培养幼儿对动手涂色及绘画活动的兴趣。
2、观察线条的变化,培养幼儿沿虚线描画蔬菜的能力。
3、继续练习在一定范围内均匀涂色的方法。
1、ppt课件:蔬菜图片集。
2、涂色:南瓜,白菜。
3、蔬菜画人手一张;油画棒人手一盒。
课件:蔬菜图片集。
认识各种蔬菜,激发幼儿对蔬菜的兴趣。
提问:你认识这些蔬菜吗?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它们的样子呢?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蔬菜,重点观察蔬菜的颜色和形状)。
1、教师讲述故事《蔬菜娃娃穿衣服》。
2、教师出示没有涂色的蔬菜范画,引导幼儿说出蔬菜的名称和颜色。
3、引导幼儿欣赏范画。
4、教师示范涂色方法。
重点引导幼儿学习观察线条的变化,沿虚线描画蔬菜。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再涂色,先沿虚线描画)。
教师:我们一起来帮助蔬菜宝宝好吗?它们一定很高兴的。
4.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涂色时不要着急,使颜色不超过线外,知道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颜色)。
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讲评,向幼儿介绍吃蔬菜的好处。
(请几名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从描线和涂色上幼儿相互评价)。
2.将幼儿作品展示在教室中的展板上,让幼儿们互相欣赏。
幼儿美术青铜器教案范文(16篇)篇八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青铜器有所了解,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1.从工艺美术的种类来讲,重点应放在青铜器方面,因为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继彩陶之后又一个最灿烂的篇章。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
这一讲,就向同学们介绍青铜工艺的产生与发展及主要艺术特征。 (出示课题)
人类经历了原始公社时代的漫长跋涉之后,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在中国,作为奴隶社会文明标志的,是青铜工艺。史家把奴隶制时代称为“青铜时代”。
青铜器的发达的铸造工艺充分体现了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水平,它的丰富多彩的造型和纹饰,集中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
1、什么是青铜器
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因为红铜(纯铜)的熔点很高(1083c),而硬度较低,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700—900c),而且增加硬度,在应用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人类在使用铁器以前,广泛地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
2、青铜器的分类
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功能上大体可分为四类:
(1)礼器:商周时期,一些日用青铜器由于用作祭祀和典礼时的陈设而被赋于特殊意义,成为青铜礼器。如鼎、鬲、尊等。
(2)乐器:到春秋时期,乐器在祭祀和典礼中更是不可缺少,所谓“钟鸣鼎食”即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如饶、钟、铃、鼓等。
(3)兵器:现出土的兵器以春秋战国时最多。有戈、钺(yue)、矛、剑、镞(zu)等。
(4)工具及车马具:如犁、锄、镰、铲、斧等。
此外,青铜日用器从用途上的主要分类有:食器、酒器、水器、日用杂器四种。其中以食器、酒器为主。
3、青铜工艺在造型和纹饰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突出 成就,是丰富多样的造型和纹饰,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
中国的青铜工艺,以商、周两代的青铜器为代表,如最重要的是所谓青铜礼器——鼎。鼎是古代的煮食器,其造型特征为由腹、足、耳三部分组成。腹可以盛物,足可以扬火,耳可以穿杠搬运。鼎是青铜礼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品种,它的实用意义是盛放或烹煮食物,但它的价值却体现在对礼治的维护上。一般多用于奴隶主阶级的祭祀和宴饮,具有区别尊卑贵贱的功能,是奴隶主统治权力的象征。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
如《司母戊方鼎》,形式厚重华丽,充满了神秘、威慑的色彩。司母戊方鼎是迄今出土的所有鼎中最大最重的,它还有一段传奇的经历。1939年3月,这只鼎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因鼎太重太大,移动困难,人们便想锯断大鼎,然后运出,但仅锯一足,便锯不断,于是悄悄地把鼎埋起来。后来消息走漏,日本人来搜索未成,便出价70万圆伪币收购,当地人们巧妙地送出另外一鼎,算将此鼎留下。
抗战胜利后,1946年6月,大鼎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耳(后来补上),先存放于安阳县政府。同年十月底,当时主席蒋介石60寿辰,当地驻军将大鼎作为寿礼,用专车运抵南京,保存在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后来,国xx政府曾想将此鼎运往台湾,终因过于困难,才打消了这一念头,建国后,此鼎存于南京博物院,1959年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已成为镇馆之宝。
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化,风格趋向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如《孟鼎》,造型雄伟凝重,纹饰简朴。
春秋中期以后,青铜器逐渐变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品。青铜器的造型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如,莲鹤方壶》,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另外《曾侯乙编钟》是最重要的出土文物,编钟共56件,分上、中、下三层。经检测每件编钟不仅都能发音,而且能发两个不同的音,可以 演奏各种现代乐曲,而且音质纯正,音色优美。这是 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保留着原有音响的一套特大型定音古乐器,也是世界上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12个半音的乐器。 (录象:曾侯乙编钟)
秦、汉时期,由于铁器和漆器比青铜器更方便,从 而逐步取代了青铜器,青铜器便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器和观赏器方向发展,它们往往以实用和美观的高度统一而引人注目。 (录象:青铜工艺)
创作练习
(1)作业要求:自选一个图形,大胆添画成一组有趣的联想图。
比比谁想得多,想得与众不同,想得有趣。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展示评价
(1) 请学生分别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联想的方法加以说明。
(2) 欣赏完同学的作品后,评说自己最欣赏哪一件作品。
幼儿美术青铜器教案范文(16篇)篇九
教师读小鸟的来信,激起幼儿的兴趣,引出主题:“小鸟乐园”。
小朋友:你们好!
你们的朋友小鸟
提问:信是谁写来的,它希望我们帮它做什么?
二、启发思考,讨论“小鸟的乐园”布局。
提问:
1.小鸟喜欢在什么地方玩?
2.“小鸟的乐园”该有什么?(幼儿自由讨论)
三、幼儿分区操作,自由选择材料,自由找朋友合作,展开美工活动。
(泥工区、插塑区、木头积木区、半成品制作区、乐园布置区)
教师重点指导:乐园的布局及幼儿的合作。
四、展示小鸟的秋千,树枝上搭起鸟巢,小鸟洗澡的喷泉,小鸟喝水的清水池,老鸟搭乘的电梯,音乐旋转的木马……大家一起欣赏、交流,分享为小鸟建造乐园的快乐。
在美术角丰富“小鸟的乐园”的设计。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对鸟既熟悉又陌生,他们在公园里、花鸟市场上看到过各种各样的鸟,鸟的世界对孩子有极大的吸引力,对鸟的生活具有极大的兴趣,本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对自然的关注和热爱。中班幼儿已经有了表现事物的需求,但往往表现技能不够。提供活动材料,有彩色画纸、半成品、玩具等,可以帮助能力差的幼儿,按自己的能力选择材料操作,发挥想象,大胆创造,充满自信。活动以小组合作探索的方式进行,能使幼儿的群体经验互动、合作技能得到提高。在评价的环境中让幼儿以小组和个人的形式进行,.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和思考的积极性。提供和利用废旧物品。激发幼儿形成“变废为宝”的意识。
二、效果分析
2中班美术活动设计――小小邮票设计家(优质课)
活动目标
1.在了解邮票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启发幼儿设计不同的邮票图案。
2.培养幼儿想像力、创造力和大胆设计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使幼儿体会大胆创作的快乐。
活动重点
初步学习按邮票特征设计邮票图案。
活动难点
启发幼儿根据想像大胆设计邮票图案。
活动准备
1、实物邮票,自制邮票若干;
2、小狗袋偶1个;磁带,录音机,投影仪;
3、锯齿状绘画纸,油画棒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出示袋偶(小狗皮皮),以帮小狗皮皮寄信的方式引入课题。
二、欣赏讨论
1、教师通过提问:“你见到过的邮票是什么样的?”启发幼儿回忆邮票特征。
2、出示实物邮票,引导幼儿观察邮票特征。
提问:
(1)这些邮票是什么形状的?
(2)邮票:有哪些漂亮的图案?
3、出示自制邮票,让幼儿看看、摸摸、说说,进一步了解认识邮票的特征。
(1)请幼儿仔细观察后说说:
“这些邮票有什么不同?”“你最喜欢哪枚邮票,为什么?”
(2)师:“除了有漂亮的图案,你从邮票上还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邮票上的价格分值等字样。
(3)请幼儿摸一摸邮票的四边,感觉锯齿状的花边。
三、操作思考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邮票的制作方法,并根据讨论结果示范讲解邮票的设计步骤和构图及涂色要求。
2、引导幼儿讨论说说自己准备为皮皮设计什么样的邮票。
四、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1、幼儿自由选择绘画用品,作画。
2、提醒幼儿注意合理构图,均匀涂色。
五、评价作品,结束
1、举办“邮票展览会”,欣赏展示幼儿作品。
2、邀请幼儿和小狗皮皮一块儿寄信,结束。
幼儿美术青铜器教案范文(16篇)篇十
我班较多插班生,孩子的绘画基础较差,绘画能力参差不齐,在美术方面缺乏自信。线条是绘画的基本元素之一,几乎每一个儿童画画的第一笔的都是线,线是人类最先掌握的绘画语言。画一条线对每一个儿童来说都是轻而易举的事,尤其那些对画画失去信心的学生,感到画一条线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对绘画重新产生一种新鲜感。人是有创造的潜能的,在孩子能随心所欲地画出一些线条后,就激发孩子的创作潜能了。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育活动,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同时又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并要以幼儿为本,我在设计大班美术活动《蜗牛》时,整个思路就是以这两点为依据。我班幼儿对线条画已比较了解和熟悉,我从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绘画发展水平出发,以幼儿发展为本,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调动幼儿的绘画热情和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通过情景的创设和老师的提问激发幼儿探索及创作的欲望。并运用多种绘画材料、工具及载体,通过用油画棒与线条组合的独特方式进行美术创作,引导幼儿自主创造,表达自己的意图及对线条画的感受,让幼儿尽情地表现,画出自己喜欢的、富有创造性、个性的线条画,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在教学方法上利用直观教学和幼儿操作法相结合。
1、会运用各种线条有序的'组合来表现蜗牛的外形特征,感受线条画带来的美感。
2、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仔细、耐心的作画习惯。
1、哭声、欢笑声、雷雨的音乐。
2、两只蜗牛范画。
3、蜡笔、粗、细记号笔、已画好外形的蜗牛与幼儿人数相等。
一、利用音乐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1、放音乐《欢笑声》。教师提问:“谁笑得这么开心呀?”
2、过渡:原来是蜗牛轩轩和乐乐。瞧,他们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去参加选美大赛呢!
二、出示范画,欣赏教师画的蜗牛的范例,请幼儿互相说一说,这些蜗牛的形状及装饰的线条,看一看,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花纹。
师:老师画的蜗牛是什么形状的?用了什么样的线条进行装饰?
重点引导孩子观察几种线条组合变成新的图形的装饰效果。
三、利用音乐创设情境,培养孩子的爱心,激发创作欲望。
1、放音乐《雷雨声》、《哭声》。激发孩子的助人为乐精神。
2、激发创作欲望。
3、请个别孩子到前面画出自己创作出的线条组合,并给线条命名。
四、师示范讲解如何对蜗牛进行装饰?如何处理分割画面?处理画面中点、线、面的疏密关系的画法:
(1)教师简单在蜗牛身上示范分割画面的块,画出各种形状的线条,并重点讲解如何处理画面中点、线、面的疏密关系。
(2)引导幼儿讨论,你准备用什么线条来装饰?
五、师提出作画要求:
(1)在作画前先想一想:你是想帮助轩轩还是乐乐?要用什么线条装饰?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出各种线条的组合,看谁想的和别人不一样。并注意点、线、面的疏密变化。
(3)安静作画,不影响别人,注意坐姿。
(4)请完成作品的幼儿把作品送到画展栏中进行评比,选出最漂亮的作品送给轩轩和乐乐去参加选美大赛。
六、幼儿创作,教师给予及时指导,对幼儿创造性表现的作品及时给予肯定。
(1)鼓励幼儿在绘画中大胆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的运用。引导孩子自由发挥,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验到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2)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变化各种线条花纹。
(3)请完成作品的幼儿把画送到画展栏中。
七、观赏评析作品:
(1)请幼儿自由互相讲述自己所装饰的蜗牛。
(2)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帮助轩轩和乐乐装扮的漂漂亮亮的,轩轩和乐乐都说非常漂亮,他们说你们都画的非常漂亮,决定把你们的作品都带去参加选美大赛呢!
幼儿美术青铜器教案范文(16篇)篇十一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边说边画的方法画小鸡并均匀地涂色。
2.愿意参与绘画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绘画操作卡,勾线笔、油画棒。
2.有关小鸡的知识准备和小鸡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谜语《小鸡》引题
圆脑袋,尖嘴巴,会捉虫,会吃米,唱起歌来叽叽叽。(小鸡)
二、欣赏小鸡,讨论演示小鸡的画法
1.出示小鸡图片,观察小鸡的外形特征。
2.谁来告诉大家,你看到的小鸡是什么样的?小鸡会干什么?(捉虫……)
3.师幼合作画小鸡
(1)画蛋宝宝
师:鸡妈妈很能干,生了许多个蛋宝宝,谁来帮忙把它画下来。(提示:起点与终点要连接牢)
幼:幼儿画蛋宝宝
(2)画小鸡
师:鸡妈妈开始孵小鸡了,她把蛋宝宝都抱在自己的怀里,整天地孵呀孵……蛋壳啄破了,小嘴钻了出来(画嘴),眼睛睁开了(画眼睛)伸出两只鸡爪爪(画脚 )
尾巴也长出来了(画尾部)。好了,一只小鸡出壳了,它高兴地跑到草地上,看看有没有好吃的东西。
幼:笃笃笃,又一个蛋宝宝啄破了,小嘴钻了出来(画嘴),眼睛睁开了(画眼睛)伸出两只鸡爪爪(画脚 )尾巴也长出来了(画尾部)。一只可爱的小鸡也出壳了,他好象要去找爸爸呢!
(3)给小鸡宝宝穿花衣
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给小鸡涂色。
三、幼儿操作:画小鸡
1.幼儿操作要求:画蛋宝宝时,要注意蛋宝宝之间的距离。
2.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画出小鸡的各种动态,均匀地涂色。
四、展示作品、评讲:
1.幼儿展示作品,分享可爱的小鸡。
师:哪个宝宝愿意给同伴们看看你的小鸡长得怎么样?在干什么?(从小鸡的动态、涂色的均匀进行讲评)
2.歌表演小鸡出壳,活动结束。
幼儿美术青铜器教案范文(16篇)篇十二
“春天来了”,这是每年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幼儿园中班必做的主题,许多与春天有关的美术活动区也会在此时开展起来。我选取花儿开放这个幼儿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引导幼儿尝试用剪纸(花朵)折叠(蝴蝶)、吹画等多种方式加以表现,感受春天鲜花盛开的美丽景色。
第一时段:吹肥皂泡、花儿开放
活动材料:表现花园景色的餐巾纸、吹肥皂泡的材料、炫彩棒等。
活动方法:
教师用洗洁精调和成吹泡泡的肥皂水,加入少许水彩颜料,制成数瓶泡泡水,让幼儿用吹泡泡的方法,将肥皂泡吹在有叶子的餐巾纸上,再用炫彩棒在肥皂泡周围画上花瓣。
活动记录:
初春时分,院子里的花虽然还开得稀稀落落,但是给了我们一个信号:春天来了!我们
特地在活动室插上了洛阳花,因为洛阳花是单瓣花,颜色又多而且很好养。在第一次让幼儿
试着吹泡泡添画成花的时候,每位幼儿一支在手,看看做做尤感亲切。由于我们事先调的肥
皂水颜色深了些,幼儿初次试验,不能很好把握吹泡泡时用气的大小,有些肥皂泡还没吹出
来,水就滴在纸上,效果并不理想。第二天我们就及时给幼儿一些没有图案的餐巾纸作吹泡
泡水实验,让他们找到控制力度的感觉,再吹在有图案的纸上,一切变得顺利超来。
到了第二周,虽然洛阳花还没有凋谢,我们特地又为幼儿准备了康乃馨和西洋牡丹两种
外形截然不同的鲜花,幼儿立刻发现这些花朵的花瓣各有不同,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增强了表
现不同的花的意识,趣味性十足又特别好看的形式使这个活动区十分热闹,不多一会儿幼儿
做的花朵餐巾纸就堆积成一大摞。这时,班级里正在讲《小土坑》的故事,我们乘机把这些图画布置成一个个小土坑,不但增添了一份春天的情趣,也为另一个表现动物倒影的活动区创造了条件。
第二时段:剪剪折折、鲜花怒放
活动材料:大小不一的方形彩纸、剪刀。从折叠剪四瓣花开始,尝试剪出各种不同花瓣的花朵。
活动方法:
从学剪四瓣花人手,引导幼儿用对折剪纸的方法变化出各种不同花瓣的花朵。
活动过程:
这时,周围开放的花朵越来越多,在幼儿园的活动场地边、人行道边,车行道的隔离栏上,到处都能看到盛开的花朵。在散步的时候,只要幼儿发现一种新颖的花朵开放,教师们就配合着立刻用手机拍下照片,选取一朵朵单独的花朵打印后放在活动区里。幼儿对花朵的兴趣随之被激发了,很多家长也加入其中,纷纷通过微信发来花朵照片。我们设想改变一下材料与方法,让幼儿试着用对折剪纸的方法来剪出各种花朵。
在一次活动区结束的时候,教师向全体幼儿进行了折叠剪纸的演示,并和幼儿一起从搜
集的照片中选出十字科的四瓣花,鼓励幼儿到活动区进行新的尝试。我们看到幼儿在第一
次学剪四瓣花时,有的找不到中心,有的急于变化出花样,都显得很吃力。为此,我们分析了幼儿感到困难的主要原因是(1)少折叠了一次,反而增加了剪的难度;(2)过早地剪出花样。
及时进行调整,改变方法后,大多数幼儿很快就掌握了要领,接着热衷于变化花瓣的形状和
配色,还有部分幼儿却总是移动手的位置却找不到花心,将花瓣剪散。一位老师说:“花心碎了,就是心碎,花瓣就飘落了。”谁知这无意的一句话却十分起怍用,幼儿开始静下心来,认真找到花心,一下子就剪出一朵花来,就连年龄最小的韬韬也很在乎自己剪出四瓣花,放学回家时还问老师拿了几张纸回家去练习。
由于我们已将花朵按花瓣的多少进行了分类,幼儿学会剪四瓣花以后就设法变化花瓣。
有的在剪花瓣时,多弯曲几下;有的剪好几朵四瓣花重叠起来;有的剪去其中一两片花瓣合
成。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原来设想让幼儿将这些花朵汇集起来做成小花坛,可是在散步时看到十字路口、街心花
园中别具匠心的花景设计,使我们改变了主意。我们改用幻灯纸仿造花景设计做成一只孔
雀,让幼儿将这些剪纸花布置上去,这一做法大受欢迎。在征求意见时,幼儿提出再做几个不同花景设计,还带来了好多照片,于是我们又做了一个茶壶倒水入茶杯的花景,幼儿用不同的办法在上面-j}列,一次比一次有创意。此外,我们利用在另一个活动区学用双三角折叠出的蝴蝶,设计了“蝴蝶飞到花画景中”的情景,使小花坛更显生动有趣。
第三时段:综合表现、三只蝴蝶(集体教学)
活动材料:第一、二时段的材料
活动方法:
利用已做好的剪纸花朵和折叠的蝴蝶,粘贴在花叶背景的餐巾纸上,将各自的画面合起
来,构成《三只蝴蝶》的故事。
活动过程:
在以上活动中,始终伴随着幼儿对周围花朵的观察。有家长反映,孩子走在路上会因突
我们就做了以下的集体教学活动设计,锻炼幼儿利用综合材料的能力,要求三位幼儿共同完
成故事内容,不但契合故事“相亲相爱不分手”的主题,也给幼儿又一次共同合作的体验。
我们摘录了活动中的三个片段:
片段一:选材中的“相亲相爱”
在幼儿选择蝴蝶的过程中,同在一个小组中的i位幼儿发生了争执。原来,男孩选择了
红蝴蝶,当他想要选择红花对应粘贴时,发现红花已经被另一位女孩拿走了,而女孩的画面中却是一只黄蝴蝶。这下子男孩着急了:“这是我的红花!”女孩不理睬。“'f把红花给我!”女孩仍不理他。男孩只能向老师求助:“老师,她拿错花了!”老师提问:“红蝴蝶可以找找别的花吗?…‘可以!”女孩自信地说道。“不可以!”男孩也坚持自己的看法。“那你们认为呢?”老师转而询问其他幼儿。“可以,三只蝴蝶是一起找花的。…‘没关系,红蝴蝶也可以找其他颜色的花。…‘……”大家t嘴八舌地发表着自己的观点:在老师的建议下.男孩也认同了大家的意见,活动顺利地进行下去。
片段二:表现中的“相亲相爱”
活动中,孩子们用吹泡泡、折纸、粘贴等方式表现出蝴蝶找花的画面情节,积极地和材料互动着。例如:有的幼儿尝试用水彩笔直接点画表现细细弯弯的花茎,或是用水彩笔聚拢点画表现小花;有的幼儿尝试在花茎上吹出泡泡表现小小的花苞。在故事背景的烘托下,不时有新的创造行为生成:有的幼儿在四瓣花旁添画了许多小花,表现一片大花园;有的幼儿画出长长的`花茎和蝴蝶碰在了一起,表现蝴蝶和花茎做游戏的情景。幼儿的行为反映了内心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认同,于是老师随即以生动的语句表扬了孩子的画面:“我看到有的蝴蝶和花朵碰在一起,就像好朋友在悄悄地说话。…‘我还看到有的大花旁簇拥着许多小花,就像一个花姐姐在讲故事给花妹妹听:”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更积极地投入到创作中,小花园中洋溢着浓浓的温情。
幼儿美术青铜器教案范文(16篇)篇十三
(撕纸添画)。
活动目标。
1.2.在目标轮廓线内。
1教师用材料:挂图“空中舞会。
(一)(二)”;风筝实物、舒缓的音乐2幼儿用材料:《情境创意美术.手工篇》第1~2页;第13~14页;固体胶棒。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扮演风筝姐姐,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探索发现。
1、教师依次挂出挂图“空中舞会。
(一)(二)”,引导幼儿欣赏。
2.翻开《情境创意美术.手工篇》第1页,发现“风筝”的装饰方法。
三、创作表现。
1.请幼儿翻开《情境创意美术.手工篇》第13~14页,裁取材料用纸,在第2页上进行创作。
2.幼儿认识轮廓线。
3.鼓励幼儿独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帮助。
四、欣赏评议。
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交流。
2.教师选取几幅有创意的幼儿作品进行展示,并对创作过程中的表现级完成的作品两方面进行评价。
五、结束活动。
师幼一起收拾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郁金香。
(折纸)。
活动目标。
1.喜欢动手折纸,初步体验合作的快乐。
2.学习用正方形对角折的方法表现郁金香。
3.能按照简单的步骤进行折纸添画,表现郁金香花园的美丽景色。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看过郁金香花展或欣赏过郁金香图片。
2.材料准备。
1教师用材料:挂图“郁金香”;折好的郁金香、音乐《郊游》。
2幼儿用材料:《情境创意美术.手工篇》第3~4页;第15~16页;水彩笔,固体胶棒。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挂图“郁金香”,引导幼儿欣赏郁金香的外形和色彩。
2.创设活动情境,引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二、探索发现。
1、教师出示事先折好的郁金香,请幼儿欣赏。
2.教师边念“咒语”边折郁金香,幼儿观察。
翻开《情境创意美术.手工篇》第3页,引导幼儿欣赏“巧手吧”中的步骤画。
三、创作表现。
1.翻开《情境创意美术.手工篇》第4页,引导幼儿欣赏。
2.翻开《情境创意美术.手工篇》第15~16页,裁取材料用纸。
3.鼓励幼儿独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帮助。
四、欣赏评议。
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交流。
2.教师选取几幅有创意的幼儿作品进行展示,并对创作过程中的表现级完成的作品两方面进行评价。
五、结束活动。
师幼一起收拾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可爱的蜗牛。
(泥工)。
1.2.表现蜗牛。
1教师用材料:挂图“可爱的小蜗牛”;蜗牛泥工成品、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2火柴棒若干。
1.1幼儿用材料:《情境创意美术.手工篇》第5页;彩泥、泥工板、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并带领幼儿随音乐模仿蜗牛的动作。
二、探索发现、教师出示挂图“可爱的小蜗牛”,引导幼儿欣赏。
2、教师出示事先做好的泥塑蜗牛,引导幼儿观察其细节,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制作方法。
1.2.翻开《情境创意美术.手工篇》第5页,引导幼儿观察泥塑蜗牛的三、创作表现提出使用彩泥和火柴棒的注意事项。鼓励幼儿独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帮助。
四、欣赏评议。
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交流。
2.教师选取几份有创意的幼儿作品进行展示,并对创作过程中的表现级完成的作品两方面进行评价。
五、结束活动。
师幼一起收拾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小蛇穿花衣。
(泥工)。
活动目标。
1.欣赏不同颜色、大小的蛇,感受蛇的外形特点。
2.尝试用各色彩泥,运用团圆、搓长等方法制作花纹各异的小蛇。
3.喜欢玩彩泥,体验泥工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在电视或书上看过蛇。
2.材料准备。
1教师用材料:挂图“小蛇穿花衣”;蜗布置有小溪、草地等情景的kt板。2幼儿用材料:《情境创意美术.手工篇》第6页;彩泥、泥工板、剪刀、黑豆、用卡纸剪成的蛇信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二、探索发现。
1、谈话交流,引导幼儿回顾关于蛇的记忆。
2、出示挂图“小蛇穿花衣”,引导幼儿欣赏。
欣赏《情境创意美术.手工篇》第6页,了解蛇的制作步骤。
1.2.的方法。
3.三、创作表现再次出示布有情景的kt板,引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幼儿自由探索用团圆、搓长等方法制作小蛇,探索表现蛇身上花纹鼓励幼儿独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帮助。
四、欣赏评议。
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交流。
2.教师选取几份有创意的幼儿作品进行展示,并对创作过程中的表现级完成的作品两方面进行评价。
五、结束活动。
师幼一起收拾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碟片娃娃。
(综合材料)。
活动目标。
1.欣赏碟片娃娃夸张的五官造型,感受用废旧材料变废为宝的惊喜。
2.掌握人物面部五官对称的特点,尝试在废旧光碟上用剪、贴等方法表现五官的基本特征。
3.能够较独立地完成手工制作,有独特的创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有绘画人物五官的经验。
2.材料准备。
1教师用材料:轻快地音乐。
2幼儿用材料:《情境创意美术.手工篇》第7页;材料包、废旧光碟、记号笔、剪刀、双面胶、彩色纸。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幼一起玩游戏“鼻子鼻子??”,引发幼儿对制作五官的兴趣。
二、探索发现。
1、欣赏《情境创意美术.手工篇》第7页,观察碟片娃娃夸张的五官特点。
2、出示制作材料,引导幼儿拓展经验,交流并发现教师提供的废旧材料和五官的外形很接近。
引导幼儿观察《情境创意美术.手工篇》第7页,了解瓷片娃娃的制作步骤。
1.画等。
2.三、创作表现播放轻快地音乐,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包中材料,运用剪、贴、技能在碟片上黏贴、组合,表现碟片娃娃的面部基本特征。鼓励幼儿独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帮助。
四、欣赏评议。
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交流。
2.教师选取几份有创意的幼儿作品进行展示,并对创作过程中的表现级完成的作品两方面进行评价。
五、结束活动。
师幼一起收拾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毛毛虫。
(泥工)。
活动目标。
1.欣赏图片,了解毛毛虫的身体外形特点。
2.尝试用各色彩泥,运用团圆、搓长等方法制作毛毛虫,并根据毛毛虫的细节特征,进行眼睛、嘴巴、足的造型。
3.感受毛毛虫的可爱,产生爱护小昆虫的愿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认识毛毛虫,有泥工制作经验,会使用简单的泥工工具。
2.材料准备。
1教师用材料:挂图“毛毛虫”。
2幼儿用材料:《情境创意美术.手工篇》第8页;彩泥、泥工板、剪刀、黑豆、用卡纸剪成的蛇信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教师带领幼儿玩“毛毛虫爬”的游戏,引发幼儿对毛毛虫的兴趣。
2.集体讨论得出毛毛虫由头和身体两部分组成,身体是一节一节的。
二、探索发现。
1、出示挂图“毛毛虫”,引导幼儿观察。
欣赏《情境创意美术.手工篇》第8页,引起幼儿的制作兴趣。
1.作步骤。
2.三、创作表现翻开《情境创意美术.手工篇》第8页,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的制鼓励幼儿独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帮助。
四、欣赏评议。
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交流。
2.教师选取几份有创意的幼儿作品进行展示,并对创作过程中的表现级完成的作品两方面进行评价。
五、结束活动。
师幼一起收拾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饺子宴。
(泥工)。
活动目标。
1.欣赏图片,感受“饺子”的不同造型。
2.尝试用团圆、压扁、黏合等技能制作不同形状的饺子。
3.喜欢用彩泥进行创意造型,感受泥塑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吃过饺子,观察过家人包饺子。
2.材料准备。
1教师用材料:一段家人一起包饺子的视频资料、一次性纸盘若干。2幼儿用材料:《情境创意美术.手工篇》第9页;彩泥、一次性纸盘、搓成小团的各色皱纹纸团。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玩手指游戏“包饺子”,激发幼儿兴趣,引出主题。
2.幼儿分享交流关于饺子的已有经验。
二、探索发现。
1.欣赏《情境创意美术.手工篇》第9页,引起幼儿的制作兴趣。
2.观察《情境创意美术.手工篇》第9页中饺子的制作方法。
三、创作表现。
1熟悉操作材料,激发幼儿参与泥工活动的兴趣。
2.鼓励幼儿独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帮助。
四、欣赏评议。
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交流。
2.教师选取几份有创意的幼儿作品进行展示,并对创作过程中的表现级完成的作品两方面进行评价。
五、结束活动。
师幼一起收拾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鞭炮响啦。
(家长开放日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鞭炮鲜艳的色彩和经典的造型特点。
2.大胆选用各种纸质材料,运用剪、贴、卷等方法制作鞭炮。
3.通过用手、动脑,与家长一起合作完成一串鞭炮,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观察过放鞭炮的情景、了解鞭炮的外形。
2.材料准备。
1教师用材料:挂图“鞭炮响啦”;红色卡纸自作的“鞭炮”一串、音乐《过新年》。
2幼儿用材料:《情境创意美术.手工篇》第10页;水彩笔、剪刀、双面胶、固体胶棒、彩色蜡光纸、红色卡纸。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教师与幼儿、家长一同玩“点鞭炮”的游戏,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会议已有的经验,通过讨论交流,加深对鞭炮外形的了解。
二、探索发现。
1.欣赏挂图“鞭炮响啦”,引导幼儿观察鞭炮的主要特征。
2.教师出示自作的“鞭炮”,引起幼儿的制作兴趣。
2.欣赏《情境创意美术.手工篇》第10页中鞭炮的制作步骤。
三、创作表现。
1教师介绍准备好的操作材料。
2.幼儿、家长共同讨论“鞭炮”的其他制作方法。
3.以家庭为单位,分工合作进行“鞭炮”的制作。
四、欣赏评议。
1.幼儿和家长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交流。
2.请家长将所有的幼儿作品悬挂起来装饰活动室。
五、结束活动。
师幼一起收拾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幼儿美术青铜器教案范文(16篇)篇十四
1、尝试用橡皮泥造型并运用秋天的农作物果实采用多种方式有规律地来装饰瓶子,激发幼儿对制作活动的兴趣。
2、能合理利用周围生活中的废旧材料来美化生活,增强环保意识。
各种罐头、饮料瓶,橡皮泥,黑豆、黄豆、绿豆、玉米、红豆等。
1、欣赏花瓶。谈话:小朋友,你们见过花瓶吗?花瓶是什么样貌的?教师带来了几幅花瓶图片我们一齐来欣赏一下。
2、我们也来做小小设计师来设计花瓶上的图案。
出示图片,帮忙幼儿归纳规律。
1)主题式的装饰。
2)瓶口、瓶底对应的装饰。
3、观察装饰好的花瓶,激发制作欲望。
“它们是用什么材料装饰的?运用了上头的哪种方法?”
4、出示课件,幼儿观察制作过程,了解制作方法。
1)鼓励幼儿用多种材料进行装饰。
2)帮忙本事强的幼儿富有个性的创作。
5、共同布置花瓶展,相互欣赏、评价。
“你是用哪种方法来装饰的?你喜欢哪个花瓶?为什么?”
幼儿美术青铜器教案范文(16篇)篇十五
2、在欣赏的基础上能运用不同的图案来装饰孔雀的.身体。
环境创设
孔雀图片若干,范画一幅,幼儿绘画材料。
重点与难点
能运用不同的图案来装饰孔雀。
活动过程:
一、了解孔雀:
1、 师:“你们见过孔雀吗?你看到的孔雀是怎么样的?”
请幼儿谈谈自己见到的孔雀的外形。
2、 呈现孔雀的图片,请幼儿欣赏,感受孔雀的美:你觉得孔雀美吗?美在什么地方?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感受作品:
1、出示范画,让幼儿欣赏:这是什么画,它用了哪些图案来装饰孔雀?
请幼儿欣赏范画,感受图案的丰富和美丽。
2、依次请几个幼儿将自己喜欢的图案画在黑板上,进一步感受图案的丰富。
3、感受重叠:
请幼儿仔细看孔雀的羽毛,看看范画是怎样将重叠的羽毛表现出来的。
三、幼儿绘画:
要求:能将孔雀的外形表现出来;尝试运用不同的图案来装饰孔雀,尤其是要将羽毛表现得丰富些。
四、讲评:
呈现几个幼儿的作品,请幼儿一起说说哪里画得好,哪里还要再改进。
幼儿美术青铜器教案范文(16篇)篇十六
1、尝试用不同颜色涂染,表现不同肤色的儿童形象。
2、运用已有经验为不同儿童形象大胆设计服饰、发型。
幼儿与教师共同收集的各国小朋友的图片。
1、分别请幼儿介绍自己喜欢的各国小朋友的形象。
2、讨论不同国家儿童的形象和画法。
(1)从皮肤、头发和眼睛的颜色来区别不同国家儿童形象的特征。
(2)用不同的发色、五官和服饰来表现各国儿童的特征。
(3)思考各国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使画面既有不同人物形象,又有各国的背景特征。
3、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象画出地球村的各国孩子。
4、展示幼儿作品,师生共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