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应该用恰当的各类修辞手法来提升文章的文采和艺术性,使其更加生动有趣。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思路。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策略(实用20篇)篇一
数学建模是在数学改革的背景下出现的新型的数学教学方式,经过大量小学数学教师的验证,其的确在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积极针对于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1.1数学建模的含义。
所谓数学建模是指以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去解决数学问题,简单来讲,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和知识实现对于现实中问题的解决。这种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当前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方式。很多情况下,以数学建模的方式,可以使得抽象的问题变得更加形象,并且便于学生的理解,这是实现实际教学质量提升的良方。
小学数学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担负着小学生良好数学基础的教学任务,更在培养学生数学实践应用能力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探析数学建模与小学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数学建模的理论本质就是研究数学应用方面的问题,可以很好的融合到数学教学中去,使得数学教学主体更加深刻的理解到数学的魅力,由此实现其数学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使得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高。简单来讲,数学建模思想可以运用来引导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可以以数学建模的方式来开展,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得小学数学教与学的.过程显得更加高效。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当前依然有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习惯性的使用传统的教学去开展教学,这不仅仅不符合当前课改精神,也不利于新时代对于小学生数学教育的宗旨。()因此,积极尝试以数学建模的方式去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将数学建模理论运用到小学数学过程中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往往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进行课程设计,以保证最大化体现出数学建模在促进教学效果提升方面的优势。笔者结合自身参与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尤其是在运用数学建模思维去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方面,有着很多的尝试和探索,当然也存在不足和缺陷。现在将笔者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2.1突出小学数学的实践性,培养数学建模意识。
在将数学建模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突出小学数学的实践性,使得学生懂得数学是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并且我们可以利用数学建模的方式去实现数学问题的解决,由此实现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为此,教师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充分了解学生生活和实际,积极引导学生从过多个角度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且积极尝试以数学建模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其二,高度重视在数学建模过程中学生积极性的激发,鼓励学生积极使用这样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实现数学建模思维的培养。
2.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促进数学的简单化。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极为活跃的,一旦他们的想象与现实结合起来,就能够形成更加强的学习能力。我们可以抓住他们这样的特点,积极为促进数学建模打下基础。具体来讲,对于部分比较复杂的应用题或者算术题,教师可以以设置具体情境的方式,使得学生融入进去,以便其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和概念,并且积极尝试去进行解决;另外,尽可能的简化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以数学建模的方式去应对,使得学生可以自由的使用数学建模实现对于具体数学问题的解决。实际上,以这样的方式去开展教学,不仅仅可以促进学生想象力的提升,还能够使得原本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简单。
2.3合理选择数学建模案例,构建真实数学情境。
合理选择数学建模案例,构建相对真实的数学情境,是将学生融入数学建模课程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案例应该鲜明的体现出教学目的,是教师结合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和课程特点进行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保证案例的趣味性,实践性和真实性,最好是与小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以保证学生可以以较高的热情参与进去。另外,在选择案例的时候,最好选择可变性强,有着较为明显的典型性的特点的,以保证真实数学情境的构建。
2.4注重建模过程的引导,实现学生自主建模。
在通过多次演示数学建模过程中后,学生对于数学建模的效能以及过程有着比较清晰的了解,此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的去进行数学建模的过程。简单来讲,将原本使用的案例进行条件的改变,或者情境的调整,要求学生同样以数学建模的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最好是以合作探究式的方式来开展,以保证小学数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切实利用,并且渐渐的使得学生学会如何使用这样的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将数学建模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去,不仅仅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改变以往小学数学灌输教育的模式,是当前很值得推广的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和模式。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讲,应该不断学习数学建模思维,实现其在小学数学过程中的融入,以保证小学数学教育事业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和进步。相信随着在此方面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数学建模将成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此过程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策略探究——以“认识时间”教学为例.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07)。
对“抓中间,促两头”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探析.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02)。
苏教版教材中“你知道吗”板块的类型和教学策略.新课程学习(中)。2014(05)。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策略(实用20篇)篇二
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注重遣词造句、修辞手法、开头结尾的指导训练,甚至在评价时,只重点强调了某词语某句子的好,但对学生作文内容的假、大、空不给予及时的纠正。还有很多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没有具体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没有教给学生积累材料的方法,也没有提出积累素材的要求,更没帮助学生解决有话写的问题。于是,学生闭门造车或者无话可说、无情可抒。作文也就成了学生一项非常难熬的事情。这违背了我们作文教学的宗旨。
在现实农村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指导完后,就是学生写,然后交给教师批改,到下次作文,本子发下去写下个作文。这样给学生完成作文时间短。学生也是为了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于是短时间内完成。教师也防范是为了完成作文教学任务———讲、改,至于学生是否有所得并不重要了。学生甚至没来得及读读自己文章。作文是学生成长的体现,是学生创造出来的。我们应该让他们充分去读自己的作品,自己去评价,从而实现从教师教到自我检验、自我提高,达到学而有得。
很多教师严格按照教材要求进行作文教学,不考虑所在的地区实际,对作文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加以变通,作文次数也是按照教材,一学期八次,没有结合平常生活安排作文教学。大部分教师作文教学是封闭的,除了作文课外,难得日常阅读教学练笔和课外练笔。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如何让学生乐于作文、善于作文呢?针对以上农村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
1.树立学生作文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唤醒学生作文的需要。
学生写作既是生活的基本需要,又是精神上的心理需要。因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解除给学生的章法指导以及单纯的技巧指导,要从灵魂深处把学生当成作文学习的主人,允许他们有“出格”的见解,允许他们心有所思、想入非非,让他们在写作中获得思想的自由翱翔与精神的自由呼吸,在作文中真实、真诚、自然地表达自己。(2)逐步引导学生树立两个基本写作观念,即“是自己要写,而不是他人要自己写”和“是为自己写,而不是为他人写”。前者是指写作要求是真正发自自己内心的,是出于自我生命,发自需要的自觉、自主的活动,即作文是“率性而作”,而不是被控制的、迎合的、被动的、失去自我主体性的写作,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后者是指写作以“我”为先,“以我手写我心”,笔端流泻自己的真情,即所谓“缘情而作”。基于以上两点,我们的教学要向一个方向努力,即向生活靠拢,向自然靠拢,向自我靠拢。(3)开展与作文有关的多种活动,激发作文兴趣,给学生作文信心。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参与一些比较感兴趣的游戏和活动,如故事接龙、拟作文题目比赛、制作贺卡、自己拟写贺词、拟写广告词、介绍自己的'亲人或者喜欢的事物、拟写课后三分钟总结语和各种集会发言等,从口头作文开始。然后,写片段或者续写、改写、扩写,唤醒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的笔头逐渐润滑起来。(4)通过对习作自我诵读、推荐发表、参赛等,让每个学生都领略到作文的乐趣、文章的美、文章的力量。写作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活动,而人文精神的培养不需要训练,但绝对需要“阳光”“气候”“土壤”。学生的写作需要的就是其中的一缕阳光、一股春风、一片沃土。学生作文的这颗种子能否发芽、抽茎、长叶、开花、结果,还得靠我们这些园丁悉心呵护和人文关怀,精心培养。
2.树立用语文教材教作文的理念。
教材给我们只是一种工具,或者一种借鉴。它是优秀语言的一部分,更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我们要善于使用教材,善于用教材这个点来进行生活这个面、人类优秀文化这个面的学习、吸收,从而创造出更多优秀作品,提高人的素质。下面,以人教版教材小学四年级第六单元“人间真情”主题单元为例,浅谈我个人对教材的使用。(1)作文目标贯穿全单元教学。刚接触本单元,我就让学生充分了解本单元主题———“人间真情”,提出在生活中去发现真情、积累真情、感受真情的作文要求,明确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好积累,为单元作文做好素材和情感的准备,为单元作文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学生有话说,有内容写。(2)丰富阅读材料来丰富教材内容。教学古诗两首时,我还准备了几首和这两首一样表达真情的古诗,和学生一起学习,并让学生“举例子说说生活中相似的场景”,也要求学生自己收集相关的古诗。然后,我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古诗改写一篇现代文章,朗读给大家分享。余下四篇现代文的阅读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让学生谈体会和“xx,我想对你说”等片段练习,同时提供多篇和学生年龄相当,主题一致文章,让学生浏览,拉近教材和学生距离,把学生从教材的学习拉回到生活中感悟。这样很多的写作技巧就潜移默化到学生头脑去。(3)单元作文教学时,我没有从技巧和基础指导着手,而是让学生整理本单元学习以来所收集到生活中的事情,要求选出最感动最能体现真情的平凡事情,先和同伴交流,然后写作。我只提了唯一的要求: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很快就完成。我没有立即收学生文章来批阅,而是让学生分组自我诵读,小组提出意见,自我修改;小组推荐一篇,小组分角色一人一部分读给全班听,班集体交流。学生再次自我修改。最后收到我手中批阅,几乎都是基础方面的批改了,比如错别字、语句通顺或者对一些句子改表达方式了。让我欣慰的是,很多学生在作文中引用了一些古诗句。
3.树立生活就是语文的大语文观。
学校的课堂教学固然重要,因为能给学生系统知识和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真正锻炼人,决定能否成功的,是社会。许多优秀作品,都是对社会反映。解决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的问题就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留心电视和新闻,引导他们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积累素材。莫言在谈创作时说“从身边的生活经验入手”。所以,教师在心里把五彩斑斓的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教给他们感悟生活和积累生活素材的方法与能力。语文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活动,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摄取反应农村特点的景、事、人、物,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写作做好铺垫。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策略(实用20篇)篇三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作文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我校1700多名学生除教师子女外,全部来自农村,70%是留守儿童,在我县农村小学中具代表性。我对我校五、六年级四个班共239人进行习作情况调查显示,通过调查发现:
(一)写作的兴趣影响着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二)阅读面狭窄,积累不足
由于课时的限制,老师很少在课堂上花费一些时间给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课后学生自觉看课外书的时间又少,农村的孩子很少出去旅游,到外面走一走,见到的、想到的东西就没有城市里的孩子那么的丰富,这样长时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知识面窄,生活枯燥,积累不足,缺乏必要的写作素材,最终导致写作能力的萎缩,因而写作时“无话可写”或“有话写不出”。另外,学生只是一味地看作文书,看作文书里的素材,视野不开阔,学生课后主动观察、自觉练笔的人很少。所以作文内容陈旧,假话、套话,屡见不鲜,,语句不通顺现象普遍存在。
(三)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是作文的主人,而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教师指导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着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经过对我校一些学生的作文教学情况深入的调查、了解,其结果令人担忧:人们居住分散,社群活动不够丰富,同一个班级学生、家长的水平、家庭的环境不同,学校教学设备不完善,学生图书不多,再加上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受种种条件限制,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习作训练过于封闭,从而严重打击了学生习作的兴趣,他们的创造性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因而制约了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1、重结果,轻过程
1
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应注意重视习作过程。然而,从前年我校小学毕业质检试卷分析看,有的学生套题套范文的现象比较多。原来,在作文教学中,有的老师没有关注到学生是否用心的观察,是否是真的用自己的笔写真实的事、写真实的人、写真实的情,而是教学生考前背范文,考时搬范文就可以得高分。以至于学生乱套范文,有的甚至连人家的姓名都照搬了,习作的基本功差,没有写出真情实感。“个性化作文”、“亮点作文”“细节的文章”很少,没有自己真正想写出来的文章,这些都反映出小学作文教学“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比较严重。
2、重记实,轻想象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把习作归纳为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两部分。新课标增加了想象作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素质全面和谐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崔峦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一文中指出“想象作文,提起的时间不长,教师在指导上办法不多,当前要予以更多的关注。”因为在农村小学记实作文教师指导得多,学生也写得多,想象作文教学探索起步迟,学生想象作文训练也少,学生习作普遍存在思路狭窄、言之无序、内容枯燥等问题,严重抑制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3、重课内,轻课外
叶老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作文就是写一写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然而,一部分老师怕麻烦,平时不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没有把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在作文课上只是将要求范文读一读,然后让学生在教室苦思冥想,胡编乱造。因为大部分小学的学生较少阅读课外读物,加上学生参与的活动和社会实践少,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也少,这种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总写不出一篇好的文章,是自己的文章。由于缺乏感受与体验,缺乏了课外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策略(实用20篇)篇四
1.教师对作文教学的随意性。
农村对小学作文教学并不是非常重视,很多情况就是应付,因为很多教师认为语文教学更多的程度还是在课文的讲解上,所以对作文的教学就没有过多关注,而且在教学大纲中提出的教学内容有没有完全达到,没有达到教学目的。
2.作文教学方法落后。
大部分农村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都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仅是对作文作品进行一下阅读,并不教授写作方法,就让学生开始写作了。教师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也没有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农村小学生在作文写作上,存在几个问题,错别字偏多,语句不通顺,用方言习作,语言不规范等,另外内容缺乏逻辑性,记流水账的写作比比皆是。这些问题都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师的认知度有很大关联。
1.职业倦怠导致了教师态度积极性不高。
农村小学教师一般生活都比较清贫,主要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就是农村教师的待遇问题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第二就是农村教学设施简陋,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中进行教学,就消磨了教育者责任感。因此,很多教师在经过了几年的教学以后,没有得到待遇上的提升和教育环境的改善,慢慢就丧失了教育的激情,认为教好与教不好效果都是一样的,有的老师甚至认为农村孩子本来基础就差,无论怎么使劲也很难教过城市的孩子。因此,他们在教学态度上就比较松懈,对作文教学方法上不太创新。
2.教师新的教学理念落实不到位。
虽然农村教师有机会出去培训,并且也获得了一些理论上的灌输,但是那些活动大多没有结合农村小学的教学特点,所以针对性不强,尤其开展的教学和培训大多都是理论性的,没有太多的案例可以借鉴。所以,农村老师也没有获得更多的理解,对新的教学理念如何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还是比较模糊。
农村部分教师并没有掌握作文教学的方法和规律,对作文与阅读的关系认知不明确,另外对学生写作的练习不够,从没有锻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作文教材的方法,也没有再课下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指导,所以从对作文的教学来看,学生从教师那获取的指导不足,无法发挥以改促写,写后知道的作用,没有对学生的作文写作进行系统的培训。
4.农村学生的语言环境差。
在农村,很多教师还操持着一口流利的方言教学,且学生们从小到大所听的也是方言,平时沟通用的也是方言,让他们写作运用专业性的语句,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农村小学学生进行写作时,需要将方言翻译成普通话,这个过程需要经过多层思考,所以对他们来说也是个不小的屏障。
农村小学在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农村小学生的占比较大,但是教学质量一直不能跟上,成为教育事业的短板,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方式,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也是目前教育的重点课题之一。为了更好的改进农村语文中作文教学的质量,本文在分析了作文教学出现的问题之后,对原因也进行了深入的阐释,需要采取对应的措施才能改进和完善教学上的缺陷,主要有:
1.改善教学环境,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可以运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针对农村小学的现状,建立良好的奖惩制度,在农村教学上建立以质量求生存的理念。同时,加强城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运用良好的师资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改革学校的一些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校的综合发展。
2.加强指导,加强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改进教学方法。
在对小学教师的指导方面,要讲究实效性,有针对性,由于教学设施有限,一些过于先进的教学方式可能无法在农村开展,所以应该针对农村教师的一些特点,对他们进行实际的叫许理念和方法指导,让他们学有所用。另外,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作文指导,作文教学的理念在小学教学中也多次强调,但是写作水平不是简单的训练,需要结合科学的方法,加上正确的指导,才能在写作上有所进展。教师适当的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在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创造出更多有趣的文章。配合阅读训练,加强写作练习,真正做到课堂指导,课后练习,写后批改的教学流程。要相互分享教学经验,对于其他教师成功的案例或者方法,可以进行积极的研究和运用,让学生在写作上有更大积极性和创造性。
3.优化学生的语言环境。
在农村地区,由于大部分的人都在讲方言,这对学生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在课堂上尽量营造讲普通话的氛围,让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得规范化。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也要对学生的普通话进行纠正,规范他们的语言习惯,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运用普通话交流,要多赞美,消除学生讲普通话的障碍,让农村孩子的口语与写作规范的语言降低差距,这样在写作过程中就会更加容易。
4.重视对作文的评价。
除了对作文教学加强辅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外,还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要肯定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并对作文的不足提出改进。事实上,无论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任何一个时期,写作水平的提升都是一个不断积累和练习的过程,所以在这期间的每篇习作,教师都应认真对待,从用词造句开始,夯实学生们的写作基础。学生更多的时候可能出现的错误,教师应该对症下药,让他们对自己所写的文字进行修改,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的修改,只有这样不断加强练习,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针对农村学生来说,由于教育资源不足,确实在接受信息方面有些滞后,但是只要结合好的学习方法,对学生加以辅导,尤其帮助那些写作问题较大的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学生才能真正的领悟写作的重要性和方法。综上所述,农村地区小学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仅仅是单一的要素造成的,而是由多个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理位置、学校、教师、学生自身和其周围的语言环境,都会对学生的写作产生或多多少的影响,通过分析各个因素所产生的原因,才能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积极的加以改善,提高多元化的改革,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效果。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策略(实用20篇)篇五
农村的小学生由于见识小,课外阅读少和知识不丰富,导致了农村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写,写起作文来总是咬着笔杆冥思苦想,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从下笔或者总是口号式的几句,空洞无物.作为农村教师如何调动农村小学生积极性,培养农村小学生作文的兴趣,发展农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呢?通过总结自己二十余年语文教学经验和不断探索尝试,有以下几点体会:。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因此,在教学中为了使农村小学生感受到作文来源于生活,切身体会到作文就在自己的身边.在作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注重将作文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如在教“写人”(《我的同桌》)的作文时,先让学生互相仔细观察自己同桌的外貌特征,然后由几名学生向同学们口头介绍自己的同桌,后由学生自由评论,说得好的在哪?不足又在哪?并给予补述.这样即可以创设说话情境,又为作文提供丰富的材料.
把作文教学与劳动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劳动中,亲身通过实践,即可逐步培养起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养成爱劳动的习惯,通过写作使学生在劳动中的感受进一步升化和提高.比如,在教“写事”(《我学会了缝纽扣》)的作文时,我让学生事先准备好的针、线、布、纽扣,在课堂上亲身体验缝纽扣的经过,缝完之后由老师评出优秀作品,接着指名几个学生把缝的经过和感受进行口述,再让学生自由评论,教师加以指导.这样通过劳动不仅使学生感到作文有话可写,还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自然美具有极大的诱发力.在作文教学时,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顿时会产生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不但能给学生美的享受而且能激起学生作文的欲望.比如,在教“描写景物”(《校园的梧桐树》)的作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准备好笔和本子,再把学生带到校园里选定一棵年长的梧桐树,引导学生仔细观看梧桐树,并不断提示学生:先远看,观察树的整体形状;再近看,观察树的叶、枝、茎;最后点明梧桐树有什么作用?经过观察后让学生细细思考,正确进行描述并展开联想.再让学生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远看,梧桐树像一朵蘑菇开在校园.近看,叶子是绿的,形状像大簿扇,枝条不计其数,树围由几个小朋友手拉手都抱不来”;有的学生说:“落下的叶可作肥料,叶、枝、根可作柴火,它全身都是宝.奉献的多,吸取的少”;有的学生说:“树上是鸟‘安家’的好地方,树下是同学们玩耍的乐园.”……多好的想象啊!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能把自己的独特真实感受写下来.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策略(实用20篇)篇六
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也使我们重新认识到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及口语交际教学研究的紧迫性。鉴于此,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多年执教体会及所见所闻来分析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农村学生口语交际特点与同行一起商榷。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
“文本于语”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的祖先是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这“复杂的声音”据估计便是最初的口头语言,而在共同的劳动生活中“发表意见”便是最初的口语交际。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的进化,人类以一颗智慧的大脑创造了文字,能把口语记录下来,才有了书面语言及其交际。同样,每个人的言语发展过程也是“文本于语”一个婴儿呱呱坠地,随后便跟着他人咿呀学语,以后随着入学识字才逐渐学会了书面语言。因此,我们总结出,口语交际教学在语文学习的整体系统中处于一种先导的奠基地位。
在,又隐性的渗透与其他类型的教学之中,与之相辅相成、共同促进。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作用
口语交际能力处理的是主体与语言、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它包括两方面的能力:处理主体与语言关系的能力,我们将之称为语言能力;处理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能力,我们将之称为口头语境适应能力。大而细之,语言能力又包括语音能力、词汇能力、语法能力;口头语境适应能力包括口头语篇能力、体态语能力、策略能力。口语交际教学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交流信息、表达思想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口语交际教学对学生学习口语交际,并形成相关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过多地强调学生识字、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教学因为不属于书面考试范围而备受冷落和忽视,造成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较差。这显然与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协调,与学生的发展不适应。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一)农村学生地方方言过重,文字语言表达贫乏
以陆河县为例,大家知道陆河县是纯客家口音语作为交流工具,孩子们从呀呀学语起,就已经在民族方言中扎根了。所以教师在口语交际课上,学生由于生活经验贫乏,积累的词汇不够丰富,在说话时还常常受当地语言的影响,将客家话的方言词掺杂其中,这就造成了语言表达上的障碍。交际时有的结结巴巴,有的无话可说,使原本能体现个性和创造性的口语交际变得枯燥无味。
(二)受传统语文“重书面,轻口语”的束缚
2
目前部分农村教师对“口语交际”这一新型课程认识不够。不做精心的教学设计,教学无目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不到更好的锻炼,使口语交际课如同虚设。笔者曾在几所农村小学任教,看到过这样的口语交际课,教师用半堂课的时间进行口语训练,剩下的半堂课要求学生将要表达的内容用笔写下来,以写代说,将口语课上成了“写话课”。
(三)学生胆怯,不敢交际
笔者在陆河县农村小学执教多年,在上口语课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胆小,叫他到讲台前来说,便扭扭捏捏,脸涨得通红,这些都是学生不敢交际的表现。学生之所以怕交流,是害怕说话不当、被同学嗤笑,挨老师批评;有些学生论口语功底挺不错的,但是一旦在大庭广众之下就难以启齿了。我觉得这些学生缺乏勇气,担心得过多,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不敢交际。这是由于学生缺少当众说话的锻炼机会,造成交际时心理紧张。
《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策略(实用20篇)篇七
摘要: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教育进行综合训练的主要阵地。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在语文教学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应看到,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仍是个薄弱环节,尤其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为数不少的教师在作文教学观念、方法、方式上存在着偏差。本文就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
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现和评价能力,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激发他们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还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本文结合个人体会和教学实践,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及训练对策进行分析。
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是不尽如人意的,有意无意地指导学生“套作”,让学生仿写一些作文书中的优秀作文,造成有的小学生干脆把这类作文改名换姓,一套了之。大部分学生写作文都是无话可说,甚至有话也写不出。即使写出来,也是内容空洞,思想贫乏。这种情况基本上可以说还处于一种贫困状态,存在不少问题,归结起来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观念陈旧,应试教育思想还未得到根本转变。
教师教学生作文,较多考虑的是使学生在期考中取得满意的分数,于是采取快迅速奏效的办法,有的教师甚至猜题押宝,并且教给学生“应试秘诀”,忽视培养让学生终身受用的作文能力。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连自己的真情实感都无法表达,更谈不上在作文上进行创新了。
2.形式单一,作文训练未能使学生有更多的写作兴趣。
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写作技巧的指导,而且都只限制于在课堂中完成,即教师先指导,学生照框作文,最后是教师挑灯夜战,精批细改。这好比是农村大戏台上演出的戏目,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对于这样的作文教学,学生毫无兴趣可言。
3.失去了自由情感,学生难以有新的创意。
作文的本质是写作主体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作文教学拔高立意,提倡虚构,背离了写作的根本宗旨。
1.注意训练的形式。
以往多数教师教学生写作文都限定在课堂上完成,题目固定,不考虑学生实际,缺少灵活性,学生在课堂上生搬硬套、苦思冥想,真正有创意的并不多。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有更多的创意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训练: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作文创新。农村虽然比不上城市热闹,但农村孩子从小就经常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更深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为农村孩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只要学生平时认真观察,就能发现丰富的写作资源。不妨让学生走出校门,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积累写作材料,更多地感受生活的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从生活中得来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从中选取能反映事物发展变化、揭示事物本质的部分,指导学生对零乱的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类,并从这一过程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和事物的变化规律来,这就是选材立意。小学生知识面尚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与其生硬地教他们选材立意的“几步几法”,不如选些典型示例,由扶到放,使他们由感知到体会,掌握一些暂时不能言传的、选材立意方面的程序性知识。如“揭示白杨的精神实质”,既要引导学生对白杨进行全面观察――熟悉冬与夏、晨与昏、烈日下与暴雨中等各种状况下白杨的外部特征,还要引导学生将它与柳、松、竹、楝等进行比较,然后指导学生进行理性分析:各种不同的背景下,白杨有什么显著特征?哪些特征是白杨独有的?从而引导学生抽象出结论:白杨是一种高大挺拔,能象征坚强不屈的树。在以上观察、分析、综合及抽象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感知到一种程序性知识。作文教学,就是要指导学生运用这种知识反复实践,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介入话题作文,让供料作文也变得开放灵活。话题作文是一种新的作文形式,话题作文没有太大的限制,又几乎对学生作文构不上障碍,因此,开放性、灵活性就成了它的最大特点。此外,还可在课堂开展口头作文训练,可通过记日记的形式进行作文训练,还可以进行简短的提纲式训练、片段描写训练,必要时还可进行适当指导下的谈话训练。这些训练方式都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2.写作指导,既要有明确的目标,又必须精要、得法。
(1)作文指导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德、文风。叶老曾说写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具体地说就是力求学生在写作时做到不说假话。为达此目标,命题必须切合学生实际,知道必须根除所谓的“立意深远,深层开掘”指导。如果不重视培养良好的文德、文风,对作文说假话的现象熟视无睹,甚至有意无意地鼓励作文造假,那么将会重走封建八股教育的老路,学生作文是一套,内心是另一套,这与培养具有高尚品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目标相悖。
(2)作文指导要培养学生不同的写作个性。人的艺术视角历来是多样的,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具有一定的审美观,且因人而异。语文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其学习动态,为其语文思维的发展提供较好的条件,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来。
3.让学生灵活掌握写作时间。
为避免学生养成拖拉的坏毛病,作文要及时交、及时改,以保证教学进度。那么,作文时间该如何设置呢?笔者认为,限时作文、不限时作文二者应当结合进行,要使两种作文训练形式都充分发挥应有的功用。具体来说,时间不同,要求的程度也不同。限时作文要求不宜全、细,应该允许有一些小毛病,如过渡、照应、字词搭配等。不限时作文是相对于限时作文而言的,它并非完全不限时,只是在时间的要求上比较宽松些,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查阅资料、调查研究、修改完善。事实上,写好不限时作文相对要难些,这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如布置要求十天内完成的作文,第一天就得让学生列好提纲,做好安排,第二三天就得让学生寻找所需材料以便作文时用,四五天内要写好草稿;剩下的时间则完全用于修改和完善,力求将自己的写作水平发挥到最高层次。这期间如没有教师的督促和指点,有的学生在收作文本的前一天晚上才去写,那不限时作文也便毫无意义了。
总之,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切实做好师资培训工作,改进教学方法;要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谙熟门径。此外,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坚持积累,打下作文的基础。笔者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定能顺利地带领学生走入快乐作文的殿堂,使学生快乐作文。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策略(实用20篇)篇八
秋,自开始的第六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春风吹拂到巴渝大地,重庆终于正式加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阵营!
但实施近三年以来,根据笔者亲临一线教育的切身体验和对重庆市部分中学物理教师、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访谈了解到,重庆市物理学科新课程改革已经有所进展,但进度比较缓慢。本文立足现状,分析原因,再从教师层面提出几点改观的想法,望能为物理学科的改革提供点滴参考。
一、物理学科新课改步履蹒跚的原因分析。
物理新课改整体实施不太快速,重点表现在教师没有实质性的教学改革。之所以在这么长的时间尺度和如此广的空间范围下,大多数教师都不约而同地继续沿用传统模式进行教学,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教师成长经历与已有教学经验的负效应。
首先,教师大多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获得知识,或者说是在传统的教育熏陶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成长经历给了自己坚定的信念:只要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下去,教师不可能教不好,学生也不应该学不好。这种认知,必将从心理上极大地延缓教师践行新课程改革的进度。
其次,这些在早期传统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人成为教师并执教多年以后,他们已经在自己的物理教学实践中熟悉了所接触和教授的物理知识,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甚至有的教师可以在备好课的前提下,不必对课堂教学采取过多的设计,仅靠一支粉笔就完全可以轻松自在地上完一堂课,而且很可能是非常“成功”的物理教学课。
2.高考制度的约束。
如何选拔万千考生进入更高层次的学校,目前最可行的办法似乎只能无奈地用分数这一并不能真正全面反映学生真实素质却是不争的唯一简单可行的标准来衡量!
师才敢真刀真枪地进行彻底的教学改革,否则,所有的一切全是白费,套用一句重庆方言:空了吹!
二、改观改革不畅的策略探讨。
高考对新课改的约束是个上层问题,自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来解决。一线教师则必须自己去适应去推进这不可逆转的改革大潮,才能使新课改真正有效开展。
1.真正认识到重庆实施新课改势在必行,用全身心投入代替观望与迟疑。
纵向来看,我国教育一直在不断探索改革。在国际国内形势已然远非昔日的今天,为让教育跟上全球节奏甚至引领国际潮流,必须要进行大面积、深层次的新课程改革,否则将无法为国家培育出优秀人才!
横向比较,在重庆实施新课改之前,全国其他诸多省份已先后多批次进行了新课改。
再从教师层面分析,传统教育方式必须改变。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社会和学校都会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
最后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亟需教育创新。传统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盲目崇拜书本和教师,依赖被传输而不主动探求,对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都缺乏必要的了解。
显然,无论是纵向看历史还是横向比其他省份,无论是着眼教师的教还是聚焦学生的学,传统教育的缺陷都日渐突出,已无法适应时代需求。这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不相符的,这种模式担负不了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重任,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非常有必要,重庆进行新课改,势在必行!
2.学习新观念,转变已有教学理念。
新课改要得以顺利实施,一线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适应角色转变。只有接受并理解了新的'观念,并不断进行相应尝试,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才能在全新的教育理念的支撑下积极参与并实践新课改。
首先,我们需要改变传统课程观念,构建新型课程观。《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设置上明确指出,要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其次,我们需要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放眼当前国内国际高中物理的新课程改革,像以往那样培养学术精英的时代已然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现代公民,这样的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共识。
3.大胆在课堂上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不要怕暂时的失败。
其实多数教师心理上是接受新课改的,也学习了一些新的理念与教学方式方法等,但他们怕改革后学生不适应、课堂效果不理想或学生考试成绩受影响,所以往往不敢大胆尝试。其实这样的想法大可不必,毕竟迟早都要迈出这一步的。另外,如果改革后学生成绩暂时不如以前了,也绝不是永远的,我们还可根据新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嘛。再者,就算考试成绩在高中阶段不好了,但学生其他方面都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又怕什么呢?这种人性化关注学生长远发展的教育,最终一定会让他们将来走入社会后受益匪浅的!
改革吧,不要怕暂时失败,跌倒了还可再来;但若信念失去,教育就永无希望了!
参考文献:
[1]骆敏。正视传统放眼未来:浅析传统教学模式的利弊及影响[j]。职业技术教育,(01)。
[2]方彦栋。高中物理教师如何应对新课改[j]。现代教育教学论坛,(5):34.
(作者单位甘永刚:重庆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伍君芬: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数理教学部)。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策略(实用20篇)篇九
一、体操教学当中学生出现胆怯心理的原因和表现。
(一)学生的心理素质差。
在体操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光需要掌握一些基础动作,还需要学习很多具有难度的体操动作,这些动作对学生的熟练程度,身体协调能力有很大的要求,这也就从侧面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了评定。很多时候学生在做一些较难的动作都会承担一定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可能会导致学生动作不规范、动作失误等问题,心理压力过大还可能造成训练受伤。对于很多初次接触体操的人来说更是苦不堪言,所以学生的心理压力就会更大,慢慢的演变成胆怯的心理,排斥体操训练。
(二)学生的情绪缺乏稳定性。
很多学生出现的胆怯心理,经过多次的研究可以发现,这些都是来源于学生的情绪缺乏稳定性。很多学生希望通过训练在短时间内掌握技巧并且达到相应的标准,这种急切的心理往往会让学生更加的浮躁,难以安心踏实的训练,在这种心理下学生一旦出现失误,就会非常的沮丧,好像受到了很大的打击,长期的处于压力和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之中,这会导致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如果没有良好的情绪,就无法安心的学习。
二、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的途径。
(一)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安全防护。
一个准确的学习动机,将会指引这学生努力的、专心的进行训练活动,所以教师就需要利用科学的手段让学生的心理保持平静,并且告诉学生心理状态对于训练质量的影响,让学生意识到心理的重要性。其次也要不断的增强安全防护的系数,在教学中也要进行“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特质和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目标、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训练。教师需要明白有时候足够的时间会给学生心理上一个缓冲和过度的阶段,让学生摆脱胆怯心理需要时间,提高保护,让学生不容易受伤,也会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训练没有后顾之忧。
(二)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与教学质量是成正比,所以教师在关注教学进度的.同时也应该放眼于教学的实际情况,学生是否跟得上教学进度,是否接受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在每一节课都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难度适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学习中获得成就与提高,在训练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避免由于不合理的教学手段或者教学模式而造成学生学习效果的不理想和学习积极性的打击;在体操教学中有很多动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光要进行动作的演示,还应该对学生的动作进行指点和规范,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动作进行理解,同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和情绪的稳定性。
(三)体操与心理健康得关系。
上文我们多次提到心理健康与体操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使用科学的方法,然学生在训练中培养出坚韧不拔、意志坚定的优良品质,并且不断地影响其他学生。
(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师需要注意到“榜样的力量”
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用自己的所作所为去对学生造成积极的影响,让学生信赖老师、尊敬老师,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拥有良好的心理。创造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学生的领路人,因此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以达到影响学生的目的。
三、结语。
本文首先阐述了体操教学当中学生出现胆怯心理的原因和表现,其中包括:学生的心理素质差学生的情绪缺乏稳定性;其次笔者提出了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的途径,例如: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提高安全防护、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体操与心理将康德关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如果学生在体操学习的过程中被胆怯心理困扰,会造成对学习效果和教学进度的双重打击,因此帮助学生摆脱胆怯心理,获得技能上的提升,是在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张志坚。体操教学中胆怯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6)。
[2]葛青。谈体操教学中怎样克服学生的胆怯心理[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1)。
[3]王守俊。浅探在体操教学中学生胆怯心理的形成机理与对应措施[j].教育学文摘杂志,2012(20)。
[4]秦泗华,王瑞芹,庄俊伟。克服体操教学中学生的胆怯心理[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2(4)。
[5]王伟。体操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调节[j].当代体育科,2012(21)。
文档为doc格式。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策略(实用20篇)篇十
众所周知,写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文里重要教学部分,是教学重点更是教学难点,因此想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根据农村小学生教学现状和特点,改进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才能提升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课堂质量,进而较大的提升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1现状。
在目前的小学写作教学中,虽然小学语文老师们都十分看重对同学们写作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小学生们对语句的掌控能力有限且没有足够的词汇量,所以写出的作文经常会前言不搭后语或者直接就写成了枯燥乏味流水账式作文。而农村小学生们,更是由于教学方式、师资力量以及老师的写作教学手段陈旧、学生的见识面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普遍较低,学生们对作文也提不起兴趣,对老师布置的作文敷衍了事。
2策略。
2.1加强指导,引导兴趣。
小学生在最开始的接触作文的时候,经常会因为对语句的掌控能力有限且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导致他们很难写出一篇字数合格、结构完整的作文,这种时候他们就会对写作文产生不弱的恐惧感,将作文写作看成一项“苦差事”。而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作文内容通常是强行拼凑起来的,结构也不完整,情节更是没有丝毫的看点。面对这样的普遍问题,作为老师就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在学生们低年级的时候就要去刻意的对同学们的写作意识进行指导,先从字词句开始,一步一步向同学们的讲解作文要点。在年级高一点后,老师就能够在之前的基础上开始进行范文讲解,让同学们逐步的去理解在写作文的时候如何去完善作文结构以及如何合适的运用词语,再从简单到难的开展写作训练。这样指导同学们逐步的掌握作文的基础知识和特点后,他们对写作文的畏惧感就会慢慢下降,从而完成对作文的启蒙。
2.2情景写作,拓宽思维。
小学生对各种的新鲜事物有着十分强烈的好奇心,有着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和理解,可是一旦到了写作文的时候,但他们就很难把这些想法和理解用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写在作文里的文字往往还是空洞单一、缺乏创造力。面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老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里面对运用情景写作的作文训练方式,尽可能地将同学们的思维拓宽。而对于来说农村小学来说,虽然教学的硬件设施不是很完善,但是能够合理利用方便接近大自然的特点,使用自然场景开展作文的情境教学。具体来说就是让同学们先开展充分的想象;再让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作文创作;然后老师在同学们完成初步创作后对他们的作文进行各方面的点评,让他们在指导中获得思考;最后再进行整改和推敲。在同学们经过这种训练后,就能够逐步掌握到写作基本要领,再经过思维的拓宽,就能把真情实感融入到作文里面,从而很好的确保了内容不会空洞。
2.3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大家都知道阅读课外书籍对作文的写作,有着极大地促。
进作用,而读书只有读透书,才能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培养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说的也是重中之重,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也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大量的词语,而读这么多书,积累这么多目的就是写作文的时候能够运用出来,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而老师在课外书籍的选择上要选择不同作者写的东西,让同学们品味不同的风格和魅力;并要尽量引领同学们去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到书籍的海洋中自由遨游,做一个博学的人。在课外阅读的时候,假设碰到不错的文句,如名言警句、谚语格言和优美的语句是一定要立刻抄录到笔记本上,这样日积月累下来,同学们在之后的写作之时就可以妙笔生花,也会让自己的作文变得生动起来。所以老师在指导同学们积累的时候一定要教他们如何进行运用,要让同学们在实际运用里面将自己的能力进行提高并从只能从中感受到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作文写作能力。
2.4快乐作文,激发写作兴趣。
快乐和兴趣才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推动力。著名的外国诗人雪莱先生曾说过“一首伟大的诗篇象一座喷泉一样,总是喷出智慧和欢愉的水花。”对于写作来说也是如此。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将农村小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起来,才能逐步引导他们用积极的、主动的心态沉浸到写作里面去。所以,作为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就一定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同学们的对作文写作的兴趣,比如说:可以在课上或课余时间给同学们朗诵一些带故事性的美文,把同学们的思绪带入进去,并且让同学们一起阅读,然后引导同学们讲出自己的读后感,然后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以此来让同学们对作文创作产生浓厚兴趣,然后主动去进行赏析和创作,使同学们爱上写作的感觉,逐步开始享受写作的过程,从而达到快乐写作的目的。另外,老师可以增加情景作文的写作训练,让同学们回顾自己所亲身经历事情或者风景,再把这些经历过的东西用文字表达出来。同学们在对这些经历过的真实情境进行描写的时候通常都可以写的比较顺畅、有条有理,不至于逻辑混乱。最后,老师一定要对同学们的作文进行点评,对表现优异同学提出表扬,这样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语文老师早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农村小学生的特点,以新课标为标准,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法,创新性的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效果。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策略(实用20篇)篇十一
摘要: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意在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学生的写作水平高低影响着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本文先分析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然后探讨改进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写作兴趣阅读。
对于农村小学的师生来说,作文成了一大难题。一方面,语文教师明白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急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水平;另一方面,学生苦于写作的单调和枯燥,感觉不能逾越,望而生畏。因此,作文成了“拦路虎”,教师为了教好作文,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根据对本校语文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我们对此有了更深的认识。
第一,教师的状况。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作文技巧、方法的传授,不重视对学生兴趣和想象力的培养,学生作文枯燥、乏味,缺乏应有的童趣。课堂教学只照本宣科,不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严重阻碍了学生兴趣和想象力的培养。
第二,学生的状况。学生由于缺乏兴趣,所以对作文有抵触情绪。此外,由于教学缺少必要的技巧和策略,导致学生不会仔细观察,不善于想象,过分依赖教师。
在上述情况中,我们不难发现现今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弊端。要想消除这些弊端,我想在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多搞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调动各种感官,对学习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做好心理准备。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首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消除学生的惧怕情绪,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把想说的话写出来,写清楚,写明白。这样,学生会感觉作文并不是深不可测,也并不难。此外,教师还要开展多种有趣味的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作文方面的训练,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比如,教师可以和学生玩一些游戏,在游戏后让学生写一写游戏是怎样玩的,在游戏时同学们说了哪些话,怎样说的,玩得怎么样等等。教师还可以先让学生当堂说作文,边说教师边指导,使学生明白什么内容值得去写,知道如何去写。这样,学生写作文的难度就大大降低了,学生会感到话到口边不得不说,意在心间不得不写。教师还可以运用鼓励的手段,把写得较好的作文张贴在教室显眼的位置,一方面鼓励了作者,另一方面给其他学生提供了借鉴。教师还可以通过写日记、写信等来丰富写作的形式,让作文课变得异彩纷呈。
(二)加强阅读,提高作文水平。
自古以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那些学问集大成者的必经之路。小学生要想学好语文、写好作文,就必须多读一些书。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看童话,因此教师可以选一些美丽而动人的童话故事让学生来读。农村学校条件比较差,我的做法是:一开始搜集一些童话故事,在阅读课上发给学生,基本上能够让两个学生合看一本。这样做是为了带动全班学生看书。到后来,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一本爱看的书,以至于班级建立一个图书角,书橱里的书就成了大家的财富,成为大家的精神“粮库”。
阅读时教师要告诉学生“不动笔,不读书”,意思是读书时必须拿起笔,要么圈点勾画,要么择句积累,要么写下感受。当然小学生能力有限,应该以积累优美的词句为主。我班学生每个人都有一个专用的笔记本,不是用来做课堂笔记,而是专门用来读书摘抄优美的语句的。这样的阅读练习多了,学生自然知道了如何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如何把心中的情感表达出来,如何把人物形象表现出来。虽然这其中的一些表现手法技巧学生并不明白,但他们已经能够运用。例如,有一次在作文练习时,学生在作文中运用了倒叙的方式来写他的奶奶,我在他运用倒叙的部分,特意批上“运用倒叙,很吸引读者”一句话,并在班上作为典型加以表扬。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明白了什么是倒叙,而且也理解了它的作用。
(三)走进生活,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写作文即是写生活中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然而,有些学生写作文总是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实际上,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惧怕作文,感觉无话可说,就是缺乏生活体验的表现。
例如,我曾经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春天景色”的作文,学生除了搜罗一些课本上和课外书上的春景之外,写不出别的。我想,学生生活在春天这个时节里,却没有走进春景里。为此,我组织了一次春游,虽然只是领着学生到校外的农田里、桃树林里,但这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第二天,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写得很多,其中不乏生动描写自己眼中的春景的作品。这次作文练习让我真正体验到在生活中学语文的真谛,也让学生明白了生活就是学习语文的最丰富的“课堂”。
(四)培养学生想象力,提高作文水平。
人类是因为想象而发明了飞机,使宇宙飞船飞上了太空,人们正是因为想象而有了诸多的美丽的神话,所以想象是人类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小学时期正是学生想象力丰富的时期,语文教师万不可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需小心地加以呵护、培养。想象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插上高飞的翅膀,可以让作文批上文采的外衣。
在教学时,我非常重视想象力的培养,阅读到美丽的文字,总是让学生想象一下把美丽的文字转化为美丽的画面。比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学生读完课文,我让学生想象桂林山水的美,水是那样的静,那样的清,那样的绿,山是那样的奇,那样的秀,那样的险,仿佛自己已站在水边,站在山间,身临其境,这就是想象的作用。
在作文课上,教师也要注意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有一次,我让学生通过想象写一篇作文,先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场景:中午,阴冷,小雨。一个名叫小晴的女生和一个中年妇女站在学校门口。妇女手里拿着一把伞,没有打开,要给小晴。作文的要求就是围绕这个场景,通过想象,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记叙发生在小晴和中年妇女之间的事情。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说,这个妇女是小晴的妈妈,下雨了,妈妈给她送来雨伞。有的说,小晴在上学路上看到这个妇女没有伞,就把伞让给了她,这是还伞来了。还有的说,小晴在上学路上去小店里买东西,把伞丢在店里了,妇女发现后不惜冒雨来送伞。这次作文训练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杨映华.小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培养[j].甘肃教育,2006(8).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策略(实用20篇)篇十二
目前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广大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为进一步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以便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我开展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现状”调查研究活动,现就调查情况作一简要分析。
本次调查选择了三至六年级60名学生和20名数学教师(教龄以上和以下各20名)做了全面细致的了解。调查主要以问卷的形式展开,教师的调查涉及基本情况、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方法与策略、教材与资源、评价、课程实施的反思、以及职业需求等7个方面的内容。学生的调查内容涉及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等。从统计结果很明显地暴露了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一、教师调查问卷内容分析。
说明:本次发放“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共20份,其中包括20年教龄以上10人,20年教龄以下10人。以下是对本问卷重点内容的统计与分析:
1、学生对数学的预习,你的要求是怎样的。
选项内容。
必须经常预习。
有时要求预习。
不要求预习。
其他。
人 数。
2
12。
6
所占比例。
10%。
60%。
30%。
对“预习”有要求的占调查总数的70%,说明教师们对学生的数学预习工作是比较重视的,这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课堂,能够更好地充当学习小主人的角色。选“不要求预习与其他”项的占调查总数的30%,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担心学生预习后在上课时会缺乏新鲜感;另一种是学生是低年级的,缺乏预习的能力。
2、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您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是如何选择的?
选项内容。
经常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的学习内容。
偶尔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的学习内容。
基本不为学生提供拓展的数学学习内容。
其他。
人 数。
18。
2
所占比例。
90%。
10%。
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是要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课堂上适时地关注学生的思维状况,让学生们“跳一跳能摘到果子”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应该做的,而且是可以做到的,并要力争把它做得更好。调查显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90%的教师均能为学生提供不同程度的拓展学习内容,说明大部分教师已有了关注不同学生发展差异的意识及行为。但也不难发现“偶尔提供拓展数学学习内容”的还占到总人数的10%,这说明我们的数学教师在这方面尚需进一步努力。当然“拓展的内容”不在于知识的高深,而在于“活”即要关注知识的丰富、形式的多样及学生的思维深度。
3、你在教学中是如何使用教材的?
选项内容。
只作为一个平台经常注入其他内容。
根据教材编写思路和实际整和教材。
完全按教材上的例题和练习教学。
其他。
人 数。
5
15。
所占比例。
25%。
75%。
教师对教材的使用,要做到读懂、读通、读透这三个层面。所谓“读懂”即要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教材中有哪些基本的知识点,对学生学习能力方面有哪些要求;所谓“读通”即教师要了解教材中知识的前后联系,学生的学习起点是什么;所谓“读透”即教师要融会贯通地灵活处理教材,根据现实对教材进行重组。调查显示:有75%的教师能根据教材编写思路和实际整和教材,这部分教师认为:当前的新教材已充分体现出“新、实、活”的特点,但毕竟新教材不能充分兼顾到所有地区的现实状况,为此应当对教材进行适当重组,这样才能让所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使学生更喜欢数学,以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思想。
4、在新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您最希望得到下面的哪项支持和帮助?
选项内容。
提供教学配套材料。
提供新课教。
学设计范例。
教研人员的听课指导。
组织经常性的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
人 数。
5
4
2
9
所占比例。
25%。
20%。
10%。
45%。
有50%的教师选择了“提供新课程教学设计范例”以及“提供教学配套材料(如教学挂图、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等)”,说明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特别需要媒体的辅助,而新教材的配套资源还不够充分,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45%的教师选择“组织经常性的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在新课程深入推进的今天,教师们已关注到课堂教学深层性的东西:课堂教学情境该如何创设,什么样的课才是真正的好课?……教师们通过参加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可以适时地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困惑,这是一线教师们迫切需求的。
二、学生调查问卷内容分析。
说明:本次调查,我们从我校抽取了60名学生,中年级(三、四年级)、高年级(五、六年级)各30名,(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学生的比例为2:3)从学生的问卷中也可以反映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的.一些心态及希望。
(一)情况分析。
1、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选项内容。
浓厚兴趣。
有兴趣。
一般。
人 数。
45。
11。
4。
所占比例。
75%。
18.4%。
6.6%。
2、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
选项内容。
听老师讲解。
与同伴讨论交流。
其它。
人 数。
35。
21。
4。
所占比例。
58.3%。
35%。
6.6%。
3、对于家庭作业的布置。
选项内容。
愿意老师统一布置。
分层布置。
自己布置。
人 数。
45。
7
8。
所占比例。
75%。
11.6%。
13.3%。
4、课堂表现。
选项内容。
敢于大胆的质疑问题。
有时敢。
其它。
人 数。
39。
23。
8。
所占比例。
65%。
38.3%。
13.3%。
(二)思考:
1、小学中年级(三、四年级)教学。
经过低年级的学习训练,中年级小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常规,初步学到一点学习方法。这个阶段就要逐渐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成分。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知识面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因此,不论是训练从个别到一般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还是训练从一般到个别的运用能力、迁移能力,都还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不过教师主导作用的特点要有些变化,教师在讲、读、示范各方面都要略少于低年级,要适当增加提问及其难度;要适当增加学生独立学习的因素,但这种独立学习仍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所以也可称半独立学习;要适当增加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2、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教学。
高年级小学生要以学生的独立学习为主。所谓独立学习,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而是在教师的稍加帮助下,学生对学习内容就能自行理解。这个阶段的学生初步具备了独立学习的条件,如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了一般的学习常规及初步的学习方法,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逻辑思维能力有所发展,自我控制能力有所提高。在这个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认识过程中通过教师稍加帮助主要靠自己去完成是完全可能的。
在这个阶段,教师主导作用的特点和中年级又有所不同。不仅表现在教师直接教的分量上、时间上的减少,而且要求教师启发、提问的深度上要加强,提高思维训练的难度;学生的独立学习,不完全在于增加自学的时间、分量,而且要求能独立思考,独立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举一反三。
总之,在整个小学教学中,教与学在向着“教是为了不教”转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认识能力的日益提高上。从形式上看教师的活动是越来越少,学生的活动是越来越多;从实质上看,学生始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始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只是主导作用的特点有所不同,主导的方式有所变化而已。
三、在小学数学施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调查显示,有60%的教师选择了学校“提供教学配套材料(如教学挂图、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等)”,说明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特别需要媒体的辅助,新教材课堂资源不够充分,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2、教材的编排上,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但有的图画内容多,里面提供的数学信息也很多,在接受新的知识时,受思维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很难选择相应的有效信息,往往受到其他信息的干扰而影响了正常教学。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看图,选择有效信息。
3、教师们普遍感到对当前的新教材内容、编排意图及体系难以理解;因新教材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要求较高,预设的是一种理想的班级状态,在施教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课时任务难以完成,中下学生接受困难,再加上目前班级人数过多,难以兼顾,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授起课来很费力。
4、学生学习数学的非智力因素有待加强:尤其是农村小学,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完成作业(尤其是家庭作业)不够及时。学生学业状况参差不齐,尤其是高年级学生中后进生比例偏高,且转化困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要提优又要补差,教师们感到操作起来有难度。
四、建议。
1、要建立多元的教学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
长期以来评价存在的一大问题是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多数学校仅以学生的书面测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致使教师的一切工作围绕着考试内容转,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了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2、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拓展教师发展空间。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师资,一支业务精良的小学数学教师队伍,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利用各种机会和途径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教师进行轮训,使教师在业务知识、教育理论、教学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提高。
同时还要加强教材培训的深度与广度。没有对教材的正确理解,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就无从谈起。要改变只热心于就课论课的课堂教学观摩,改变只热衷于对教学方法的研讨而忽视了对教材的研究等现象,教研工作要回归到对教材的钻研和学习上,加强对教材的辅导工作,规定任何教师在教学任何一个教学内容之前必须接受全册教材辅导和单元教材辅导,没经辅导的内容,不允许上课。通过教材通研使教师了解全册教材的体系,把握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前后的联系,知道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建议。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已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和一定成效,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还有许多认识需要梳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去探索和完善,作为教育的行动者、思考者,应不断地思考,大胆的实践,精心演绎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努力去追寻充满诗意的课堂,尽情地享受她的快乐和美丽,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健康稳步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策略(实用20篇)篇十三
总结。
自身教学经验,探索适合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下面,我就谈谈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这几年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联系生活,渗透思想教育,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大多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pep实验教科书。这套教材在内容编排中有着自身的特点:每个单元除了安排let’stalk,let’slearn这两项主要内容之外,还安排了一系列的学生活动,如:let’sdo,let’ssing,let’schant,let’splay,storytime等。这些内容配有优美的音乐,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由于小学生还处在贪玩、好动的年龄段,心理没有成熟,因此,课堂气氛也就主要从这些地方显现出来。基于以上原因,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要想教育好学生,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采取不拘一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英语教学中尤为突出。所谓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就是根据不同内容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把游戏、舞蹈、音乐、儿歌、童谣、竞赛、绘画、制作等融于课堂教学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便于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城镇上的小学条件较好,设备先进较齐全,教师上课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尽可能夸张地施展自己的才华。相反的,农村小学条件较差,设备落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客观条件影响较大,教师往往受到一定的约束,难以放手去干,故而收效甚微。那么,是不是说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就不需要灵活多样了呢?不是的。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也需要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只是这种灵活多样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味地强求形式的多样化而忽略了其它因素的制约。
根据记忆的规律:人的暂时记忆转变成长时记忆的最好途径是不断强化信息。只有这样,所学的知识才能不断得到运用,才能永恒的储存在大脑之中。巩固知识的方法有很多,如:1.教育学生养成口语习惯,随时随地练习。师生间的问好,学生之间的问好和礼貌用语等等。不但能培养学生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人际交往关系,而且还能巩固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充分发挥黑板报的效果。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及教材的特点,合理利用黑板报传授相关知识。如日常会话、儿歌、童谣等,尤其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利用黑板报进行无声的教学,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巩固所学知识。
3.家校联系,相互配合。学校教育只是孩子生活中学习知识的主要部分,而家庭教育则在开发孩子的智能和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潜能。教师应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也参与到小学英语的教学中来,为自己的孩子学习英语创设良好的环境,如鼓励和督促孩子看英语光盘,听儿童英语歌曲等。教育孩子把学到的英语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一点,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尤其要重视。
4.建立家校学习联系卡。农村的学生家长自身英语知识有限及对孩子的英语重视程度不高,教师应首先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转变他们的态度和观念,提高他们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英语教学活动中来。由于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特别是朗读和听力等内容,往往不会自觉地去完成,而这些内容教师又很难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此时,就需要家长督促孩子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并且将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向教师反映。有些家长自身英语水平不高,甚至根本不懂英语,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家校学习联系卡是十分有效且实际的教学手段。家校学习联系卡的形式和内容可因人因地不同而制定。如在联系卡上注明学习态度、学习起讫时间、复习内容、自学新知、学习效果、存在的困难及困难程度、解决方法等方面内容,由家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实地填写,再由学生带回学校交给老师,由教师根据学习联系卡的情况,对表现较好的学生予以表彰,以鼓励其他学生自觉学习英语的兴趣。不仅便于家长的督促,给孩子以无形的压力,促使他们自我控制能力和学习自觉性的发展,提高英语水平,而且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根据不同的程度制定不同的辅导计划和新的教学方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取得更大、更明显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小学英语教师的缺乏和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是农村小学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现在评价一堂小学英语课是否优秀,主要的一个方面是看学生的课堂活动是否充分。因此,一些课堂上学生的小组操练活动始终贯穿于课堂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今,面对人数较多的农村小学,要想将小组操练活动贯穿于课堂之中,是很难组织的。这就要教师根据班级的特殊实际,设计符合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进行教学。如在学习let’sdo或let’schant等内容时,由于人数众多,分小组有困难且难以收放自如,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同样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或者在教学时间充裕及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等情况下,可将学生带到操场上,让他们自由地组成小组进行操练,效果会更佳,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会更浓厚。此外,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缺乏,使得英语教学在本校几乎没有任何竞争力,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学习和发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又没有其他教师的共同分析、交流和解决,大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有些小学的英语教师往往还要兼教其它的主课,教学上的压力往往使得他们顾此失彼,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利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以上所述是我在农村任教英语以来的一些体会和浅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小学英语教学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才能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尤其是信息滞后、设备落后、交通不便的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更值得广大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探索、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方法,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照例打开了牛津小学英语课文准备备课,不经意间发现书中图片中的几个人物的面部都洋溢着灿烂的微笑,难道只是巧合吗?我带着疑问,翻阅了整本书。果然,除了个别特殊的表情外,图片重的每个人物都在“笑”着。
英语一线教育工作实践,再想想人物的笑,我似乎感觉到编者深刻的用意,发现了小学英语和“笑”之间微妙的联系。是的,小学英语的教学离不开“笑”。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要把“笑”带进小学英语教学。
一、“笑”代表着快乐,而快乐可以让小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容易地学习英语。
funwithenglish几个单词被大号字体及醒目的颜色印刷在每一本牛津小学英语教科书的封面上,它似乎时刻在提醒着教师和学生快乐的重要性,让师生笑着去面对英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的笑可以趋走学生心头上的“胆怯”和“羞涩”,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中来,让他们更有效地学习英语。所以,无论教师有多么烦恼的事情,在踏进教室门槛的那一科,请绽放出学生们最青睐的笑。但如何让学生“笑”,让他们感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呢?这是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的话题。经过课堂实践的积累,我有了一些想法:
1.课上安排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参与的快乐小学生们喜欢唱歌跳舞和游戏,所以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把所学内容和一些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们踊跃参加,体会参与的快乐。如,把parta中的主要句型用学过的熟悉的曲调去演唱,这样,学生会为自己会编歌又容易地记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感到无比的快乐。当然教师要注意时间的分配和活动选用,确保学生学有所获。
2.及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与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没错,孩子的心灵就像是一块天地,等待着“夸奖”雨露的滋润。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使用good!welldone!wonderful!等称赞的词语,变着花样给学生及时的肯定,让他们感觉在英语面前,他们是巨人。可以看出夸奖过的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并能够把这快乐变为学英语的热情。
3.多和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被关心的快乐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弯下腰来,多和学生交谈,通过交流,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及时给与辅导,通过交流,教师还可以知道学生的个人情况,在生活上给予及时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学生感受到了他是被关注的对象,感受到了被关心的快乐。
二、“笑”还代表着一种世界观,那就是乐观。我们要把乐观带进小学英语教学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在教给学生英语知道的同时,还应该有的放矢地给学生渗透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要教会学生乐观面对英语学习,乐观面对一切。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希望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要保持着快乐,但那是不现实的。要向把英语学精,学生也应该付出相应的努力,所以我们要把乐观带给学生,告诉他们,在遇到困难时,要以“笑”面对,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笑”对英语的学习是重要的,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把笑带进英语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学英语的乐趣同时又能乐观面对学习英语中遇到的难题,相信,只要又“笑”,英语的学习会更精彩。
英语教学中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英语中有一句谚语“教育必须是有趣的”,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教育心理学表明:当教学引起学生兴趣时,就能使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更好地感知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技能,并使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负担,表现出喜悦和求知欲望,加强对知识的探索力量,激起克服困难的意志。小学生刚接触英语,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也有学好英语的愿望,但不具备学习英语的经验。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这起步阶段,激发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没有环境就没有教育,要让学生说好英语,就要重视环境的营造。研究证明,语言的活动最好和做某些事情联系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使用所要模仿的语言,这样学生才能把声音和语言的意义结合起来。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对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是用来表达的,要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表达上,就必须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兴趣。
1、创设接近生活的情景。我们的教材基本上大都具备以下特点: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小学生兴趣的要求。例如:数字、颜色、食品、服装、玩具、动植物、身体、个人、家庭、学校、朋友、文体活动、节日以及周围环境和社会生活。在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将真实的生活情景搬入课堂,但是可以模拟真实情景。小学英语教材的这些特点,为教师创设情景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不同内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家庭生活或学校生活的真实情景。例如在教动物类单词时,可以把教室布置成动物园,在门口写上“zoo”,在教师的墙壁上贴上小动物的图画或者挂上动物玩具,并在旁边贴上相对应的单词。告诉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去逛动物园,看看哪位小朋友认识的动物最多!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动物类的单词。
2、运用实物创设情景。小学英语中的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事物的,表示想象的不多,所以,教师在教有关学习用品、交通工具、动植物等类别的单词时,应尽量通过实物或实物模型来呈现单词。比如学习水果类单词,让学生带来多种水果,把教师的讲台布置成一个水果店,学生在卖卖水果的情景中,不仅兴趣大增,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单词,真是一举多得啊!
3、用有声的音乐创设情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教英文歌曲,融音乐与英语教学为一体,为学生创设有声环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在教唱过程中,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进行问答,让学生从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学习疲劳,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星期的名称又长又难读,学生却能利用唱歌轻松掌握它们。实践也证明,无论从生理机制,还是从儿童心理特征来讲,运用唱歌这种形式进行英语教学,确有事半功倍之效。
二、有趣的游戏培养学习的兴趣。
游戏使小学生克服畏惧、害羞的心理障碍,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大声说英语,益于提高自己听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等,有效的帮助记忆语言材料,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小学生集中精力,闯过思维低谷。因为小学生特别好强,通过游戏,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1、游戏必须生动有趣。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将游戏转化为教学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易学。在游戏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而舞台是教室,它是属于学生的。学生积极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积极引导,成为教学的主导,充分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在英语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多样的游戏,例如:拼写单词游戏、听单词对号入座、运用问候语找朋友、耳语传话、听命令做动作、猜英语谜语等游戏,均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训练了听力,又加强了口语,真正达到寓教于乐之中。
2、游戏创设语言环境。交际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而它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利用游戏创造出贴近生活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主动去交流,使情景与游戏结合,效果明显。目前我们的英语教学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而游戏使学生如鱼得水,既学习又娱乐,符合“乐学”原则。
教学实践证明,游戏法不仅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学好英语,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娱乐两不误,使教学工作真正收到实效。
三、
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英语教学能够调动文字、图像、声音、影像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演示和学习活动,能够提供大量真实、新鲜的语言素材和各类信息,极大的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教师要唤起学生的欲望,就要借助多媒体创造更加丰富逼真的语言交际情景。比如在教颜色类单词时,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只有黑板和教科书呈现给学生,给学生的视觉冲击比较小,我们仅用一两副图片和汉语解释英语单词的含义是很不全面的,更多的只能由学生通过想象去理解,而我们如果用多媒体将色彩和单词联系起来,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大脑内进行深层次的处理,能够加深理解,从而提高记忆效率。多媒体计算机引入课堂,教学由注入式变为启发式,不仅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行为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的任务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的引导者,从某种程度上说还是交际的合作者。而学生也一改被动的学习地位,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究发现者。
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英语课堂,的确给英语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多媒体技术集语言、图形、文字、数据、动画于一体,使“无声”的课本内容变成了有声有色的真实语言场景,能吸引学生在情感和行动上积极参与,但同时,我们也不可否认,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得到大量运用的同时,课堂中过“多”、过“频”、过“滥”、过“花”的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我们的教学规律。总之,我们应辩证的看待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作用,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在使用时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巧用多媒体,合理选取其服务与教学的最佳切入点,使英语教学更具活力。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在课堂上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得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又紧张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替进行,学生始终积极参与着,才能使学生真正的感兴趣。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因时、因地、因人地创设各种新颖、丰富多彩的游戏和教学情景、恰当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唤起他们的学习注意,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增强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整体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策略(实用20篇)篇十四
自2001年9月起,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自上而下地展开,2004年秋进入全面推行阶段,浙江省也不例外。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要确保教师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2005年8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启动了“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其结果是:82.2%的被调查教师感觉压力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近90%被调查教师存在一定的职业倦怠,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2]。由此,各教育机构、师资培训机构都在积极组织进行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教师只有不断“充电”、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小学,教师的压力状况如何呢?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缓解?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深入到遂昌县的六所农村小学,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农村小学教师压力现状调查研究。
笔者在遂昌县的农村小学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座谈访问两种方式。
1.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选取了六所小学的134名教师进行测量,得到有效样本120份,问卷的有效性为89%。其中男教师58名,女教师76名;年龄介于21岁―58岁之间;职称情况:见习或小学二级37名,小学一级16名,小学高级67名;学历情况:中专14名,专科49名,本科57名。
笔者根据课题情况确定了访谈提纲。访谈提纲一共有11个访谈题目,包括“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上有哪些改变?新课程带来的这些改变对你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激励还是一种压力?”等。访谈的对象从性别、年龄、任教学科以及是否为班主任几个角度进行选择。本次访谈对象为26名小学教师。
2.调查结果。
统计问卷和访谈的结果,有62.5%的被调查教师感觉压力很大,50%的被调查教师感觉精神疲惫,54.2%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农村小学教师的压力情况虽然跟“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中的数据存在差异,但压力大的问题依然存在。
根据访谈结果及调查问卷统计后得到的数据,笔者把农村小学教师压力的主要表现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工作压力大。
在“我感到工作给我的压力很大”这一题上,120名被试教师中有62.5%的教师选择“同意”或“很同意”,没有教师选择很不同意,只有8.3%的教师选择不同意。在座谈中关于问题“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上有哪些改变?新课程带来的这些改变对你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激励还是一种压力?”几乎百分之百的教师认为更多的是一种压力。杨老师是某小学的副校长,任教四年级的语文。她认为,“在城里感觉很轻松就能实现的事情,在农村就变得很困难。比如说新课程的语文教科书中每单冗都设置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编者的出发点是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可是这样的设置对上网的要求很高。像我们的学校,总共只有3个多媒体教室,网速很慢,有时还不能上网,很难组织学生(85%以上是住校生)上网查资料,走读的学生一般家里也没有电脑,只有老师自己用蜗牛爬一样速度的电脑查了以后告诉学生,根本达不到新课程的要求,体现不了新课程的理念。而农村的学生一样要参加统考,这样学生跟城市里的孩子差距太大,所以感觉压力很大。”
2.身心感到疲惫。
在“工作让我感觉身心疲惫”这一题上,120名被试教师中有50010的教师选择“同意”或“很同意”,只有9.2%的教师选择不同意,没有教师选择很不同意。在“早上想到还有一天的工作要做会有累的感觉”这一题上,120名被试教师中有57.5%选择“同意”或“很同意”,有27.5%的教师选择不同意,没有教师选择很不同意。新课程的很多的要求是根据城市里孩子的认知特点设置的,这是农村教师身心疲备的一个重要原因。陈老师现在任教二年级,“小学语文从一年级开始识字量就很大,第一学段要识1800字,有时一天要认几十个字。农村的很多孩子没上过正规的幼几园,拼音和识字是毫无基础可言的,一天教完了,需要回家巩固,要家长配合,但农村的家长往往忙自己的事情,很少有人会关心孩子的学习,结果到第二天孩子又忘得差不多了,没办法,只能在学校里巩固前一天学过的字,但第二天又有新的生字需要学习,又要教新的生字,否则赶不上进度,所以感觉特别累”
3.对学生不再热情。
在“工作让我变得不像以前那样热情了”这一题上,有39.1%的教师选择同意,但41.7%的教师选择不同意,4%的教师选择很不同意。在类似的题“工作让我变得对学生的态度冷谈了”这一题上,有37.5%的教师选择同意,48.3%的教师选择不同意,4.2qo的教师选择很不同意。说明教师在这问题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青教师和50岁以上的老教师在观念上差别很大。魏老师在学校里是公认的优秀教师,她虽然快要退休了,但学习新课程理念一点也不含糊。她不仅教学拿得起来,而且对学生关心,总能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对待学生。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她的热情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真真切切的热爱,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她很满足现在的工资待遇,觉得跟年青时候相比,现在的生活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刚毕业不欠的年青人,却觉得现实跟理想还有很大的差距。小陈老师是一位刚参加工作不到三年的新教师,她说:“三年前过了层层关卡,终于能当一名有正式编制的公办教师,感觉很开心,当时也下决心要好好工作,对学生也很热情,乐意跟学生聊天。但时间长了,跟我原来留在城里的同学相比,觉得在大城市的生活是那样的多姿多彩。当新老师有很多地方都要学习,学校学的知识和技能跟现实有差距,新课程的培训是很多,但效果一般,很苦恼。现在有时候懒得理会学生,学生有时提问多了,自己就觉得烦,有时甚至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从调查和访谈中我们认为,年青的教师在这方面更需要引导。
4.工作有挫折感。
1.教师对培训的迫切需求与课程培训的不到位之间的矛盾带来的压力。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也以一种不现实的速度增长,教师非常迫切地要求通过各种培训来提升自己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但目前的新课程师资培训仍然存在着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缺乏实用性、理论脱离农村教学实际、缺少针对性强的培训资料特别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鲜活资料、缺少跟踪指导及校本培训等问题。这样的培训对教师真正理解、认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帮助少,反而会耗费教师的精力,徒增教师的工作量,教师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无所适从感。
2.课程内容的.变化与课程资源缺乏之间的矛盾带来的压力。
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现实课程目标的各种困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3]。随着教材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师需要相对应的课程资源支持。据有关调查显示,缺少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主要困难。由于课程资源的缺乏,导致了教师的工作量加大,教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教学设计、寻找教学资源,有的还要亲手制作配套的教具,为信息、为网络忙得不可开交,无形之中心头又多了一块“病”,加上新课程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复杂性,使得以往教师对课堂的控制性和预见性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3.新课程先进的教育理念与落实难之间的矛盾带来的压力。
许多教师表示,新课程的理念确实非常先进,但很多方面在现有条件下难以操作。例如,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赞赏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无疑是每一个教师应该追求的教育理想,但从实践层面上看,在现行大班额的教学环境下,教师深感困难。又如,新课程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我们目前多数的学校能为学生操作提供什么样的条件,社会实践活动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社会、家长的支持、配合,也是教师感到困扰、无助的问题。
4.新课程的高要求与教师缺乏专业能力和自信之间的矛盾带来的压力。
新课程是对原有课程体系和课程价值观的重大变革,从目标、内容到过程、方法等都需要进行变革;新课程强调教师独立性、创造性的充分展示,它要求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过去忠实于教科书向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课程开发,由掌控单一教学目标向驾驭多元目标发展,由灌输式教学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转变,由统一规格的教育向差异教育发展等,这都不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所熟悉和习用的。面对新的挑战,已有的知识、技能已难以应对,新的专业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教师难免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焦虑。农村教师更是如此。
1.开展有效培训,让教师在参与中成长。
政府和各培训机构要了解教师培训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协调各方面力量,积极创造条件,通过有效的新课程培训,促进农村教师教好新课程,真正为教师减压。其一,理论培训。邀请优秀教师或专家学者以专题的形式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讲座,集中讲授,解决问题,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观念认识。其二,教材分析。培训部门除了邀请一些专家和学者为教师们开设新的教育理念讲座外,还应多邀请一些对新课程理念和教材理解比较好的当地的一线教师介绍教材的编写思想、教材体系、教材新的突破点等,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必要的梳理,使受培训教师对新课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教会教师解读教材的程序。其三,参与式培训。“所谓参与式培训,是指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积极参与并承担一定的任务,是基于问题和基于课题的学习,是一种以学员主动学习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它的特点有:学习任务真实,基于表现的评定,互动式教学,合作的学习环境,教师是推动者,为学员创设活动、合作、解决问题和执行真实任务的机会,学生是探索与反思的实践者”。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新课程培训应率先实践新课程理念。许多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培训教师,教师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学生。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必须让教师主动学习、自我提高,感悟主动学习的真谛。
2.开展教学研究,让教师在行动中解惑。
新课程非常重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对于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来说,最好的研究方式是结合工作实践开展行动研究。实践证明,行动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其自身效能感的有效途径。一方面,通过参与科研,教师可以不断学习或者建构新的教学和学习理论,提高自身对教育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促使教师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和特定条件,灵活运用教与学的基本原理,成功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个人成就感。
3.开展系列活动,树立实施新程的信心。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面前,每一位教师都有一个重新学习的问题。教师尤其需要树立这样的信心,即通过系列的学习,相信自己具有完成教学目标所要求的能力。为此,可以开展如下的活动:
(1)观摩教学。在课程改革中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现场观摩,通过观摩分析优秀教师在营造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课堂组织教学中的有效行为和策略,从而给观摩者提供大量的经验。当教师看到其他教师在活动中取得了成功时,他们往往会相信,当自己处于类似的活动情境时也能获得同样的成功,从而增强信心。
(2)传、帮、带活动。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部分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走在了前面。让这部分教师与其他教师结成对子,通过传、帮、带等形式,一方面直接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大量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优秀教师还能及时解决被帮扶教师遇到的困难和困惑,减少其失落感。
(3)言语引导。积极的言语引导能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课程改革中,权威人士的评价能够诱导教师以加倍的努力获得成功,并培养教师的活动技能和自信心。因此应该经常开展评价活动,对教师的工作及时作出肯定,给教师更多的鼓励,而不是当教师碰到问题和困难时,一味地批评指正。
4.优化校园环境,让学校成为教师心灵的家园。
农村小学的教师除周末和放假外,平时都是“以校为家”,学校氛围的创设对缓解教师的压力至关重要。首先,要优化学校的环境,提高教学硬件配置的水平,为教师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其次,要优化学校制度环境,要重视民主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专家型教师参与学校重大事务决策的制度,形成公开、公正的竞争机制和人才成长氛围。再次,要优化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协调好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使教师处于一种宽松、自由、和谐、温暖积极向上的氛围当中,教师的思想负担轻了,就能以一种更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面对挑战。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策略(实用20篇)篇十五
传统美术教学大部分均是以教材为教学轴心,以课堂为教学阵地,以学生为教学对象,无法还原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教学。
学生富有创造性想法、灵感正是在这种轴心中被埋没了。
现实的教学,要求教师不能一切对照教材,而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当作自己的参考书,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来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来挖掘学生内在的艺术潜能,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同时,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位置,不要好心做成坏事。
一、利用教材,创造使用。
(1)教材与重大赛事结合。
众所周知,随着国力的强大,众多顶级赛事来到了中国,这是学生们所喜欢的,从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教育。
例如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九册《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这一课时,我就结合了f1中国站世界锦标赛,要求学生观看比赛,了解赛车结构,然后用废弃物制造自己喜欢的车。
(2)教材与“地方”资源相结合。
单纯的平面观看,或者模型的观察都很抽象,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在教学《校园里的.花》一课时,我就先让学生了解花的相关知识,而后带领学生参观“花展”,回来以后再进行创作。
学习《有趣的鞋》时,则让学生在集市或者商城里认真去观察鞋的种类、样式、颜色等特点,并和自己设计的鞋进行比较。
可以说这种教育是“润物细无声”地把审美与思想教育融合了在一起,使学生的审美观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3)改变教材,调动积极性。
课改要求我们教师要更大胆、更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在教学《运动场上》一课后,我就结合我们“小学田径运动会”让学生画出你认为比赛中最好的片段,可以是比赛开幕式的场面、运动员比赛时的情景,也可以是班级拉拉队的场面等。
学生从中可以得到更多的教育,更多的提高。
这样的教学,这样的处理教材,看似“乱”,学生没学到什么,但是却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其中也不乏灵感与火花。
二、不拘泥教材中的预设,创新使用。
(1)改变预设,让教学更经常。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教师在课前只能按自己的经验来预测学生的反应,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
课堂上学生对某个问题兴趣盎然,争论不休,不能按教学计划往下进行等。
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广泛收集材料,精心设计出一套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而且要在每个教学环节上有多个方案,以便应付各种各样的教学意外。
各个教学环节也要根据学生的反应、课堂的变化灵活调整,这样,一旦在课堂上遇到“意外”,也不至于束手无策。
教师要尽量少打断学生的探索活动,在设计这类活动时,不要把整个活动安排为若干个小环节,使一个整体支离破碎。
我们宁愿少安排一些活动,而有所侧重地做透、做细某些探索发现环节,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地去探索。
如在教学《十二生肖》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剪纸的技能,最初我设计了一步一步根据已有小羊的图案纹样,如何用刀、用剪子,完成一幅剪纸作品。
这样的教学活动变成了机械的操作活动,并且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后来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研讨后改为先讲讲小羊的故事,了解小羊的性格、外形特征,再观察范作,得出图案可以设计成各种几何形,花、草、小动物等,并尝试用刀、剪子进行创作。
这样,学生能举一反三地设计制作出其他新颖美观的剪纸作品。
因此,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会使学生的学习更深入、更有效。
(2)给学生展示舞台,让课堂更亮丽。
确定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倡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创设有利于激发情感生成的学习环境,通过小组合作,通过思考、讨论、对话、争辩等活动让情感生成“自然天成”。
记得一位名家说过,如果提供机会,学生的活动就会显示多种可能性。
例如“六一”儿童节这天上午的美术课《我们班级的标志》,我一进课堂学生便要求给他们布置教室。
因为下午要进行班级文艺表演,我当然欣然答应。
同学们都动起来了,有的在板画,有的在拉花,有的在吹气球,有的在挂气球,有的在“指挥”――他们都那么投入,那么快活,那么融洽,而我在板书大大的“六一”快乐,然后同学再填色,填成一个个快乐的“会说话的小人儿”。
我们正进行着一节愉快的艺术实践课。
我相信在这样似乎有些“乱”的课堂,同学们一定能感受到美术的实用与快乐,感觉到同学之间的和睦融洽的感情。
我还用相机记录下了这和谐愉快的一道亮丽景观。
三、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地位。
教师应该是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握不好自己的角色地位,好心办成坏事。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精美的邮票》一课时,教师展示的完美范作和精致的媒体画面,固然本意是好的,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拒绝了朴素的本真,压抑了学生不着边际的想象和艺术的原始冲动。
这些完美的不恰当(包括不恰当的时机和地点)出现,让学生失去了大胆尝试艺术表达的机会,失去了呈现艺术原创思维的机会,失去了在艺术实践中出错并由此积累宝贵经验的机会……这些“失去”,让我们想见,只有当学生的学习赋予了个人意义的自主建构,才能真正勃发创作的灵感,激扬个性的情愫。
我们同样可以预见:当学生在展开联想之后,进行了造型表现的尝试,并由此出现了一些手法幼稚但充满童真、童趣的作品时,此时教师再出示优秀的、学生容易受到启发的欣赏作品,并给予技法方面的指导,学生一定收获甚丰,教学效果也会水到渠成。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策略(实用20篇)篇十六
我国是个农业国家,农村人口占了大多数,农村人口的素质是我国人口素质的主体,但是由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地区的体育课更多的是以一种活动课的形式呈现。课时量得不到保证,课堂上无明显的教学目标,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也影响到新一代国民素质的整体水平。我通过对重庆西部地区几所不同层次的农村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教学情况的观察与了解,分析农村体育课堂教学的现行的状况,并从中寻求解决的方法。
1.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普遍存在。
农村的体育课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器材条件,周围环境等实际情况的影响,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更是敷衍了事,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体育课往往被认为是玩耍课,在学生的潜意识里,体育课就是自由活动。在走访的10所学校中,有80%的老师上课都是敷衍了事,上课是集合跑两圈然后自己活动。往往的自由活动,大部分的学生没有去活动,而是在旁边三五一群的说话,根本没有达到体育课的.效果。
2.体育教师师资力量缺乏,教师教育观念落后。
新课改强调体育教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构造者,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多数的农村中学的教师,认为体育课就是学生在主课之余“玩一玩,耍一耍”的不重要学科,由于体育课得不到学校普遍重视,加之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有限,一部分体育教师得过且过,教学不备课,上课自由化。上课时间到了教师到了操场才“想一想”我这一节课应该上一些什么,有的老师干脆“一个口哨两个球,学生高兴我自由”,教学随意性很大,不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3.部分教师缺乏敬业精神。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主体力量,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的、基础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一员,由于其担任课程的性质和工作环境与其他任课教师的差异,需要更高的职业道德素质。
4.学校组织管理部重视程度不够,应试教育影响根深蒂固,体育课不受重视。
学校体育教育面临的工作现状是,体育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的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有的学校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来上“主课”,体育课不受学校的重视,老师也失去了上课的激情。体育教师的地位偏低,严重影响体育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个别教师懒散怠惰,贪图安逸,不钻研业务,得过且过,拿不出过硬的本领,致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停滞不前,领导重视什么,就抓点什么。忽视了自身素质的提高,致使一些教师失去了对体育教学工作的热爱,教学质量也越来越差。
5.体育教学设施差,资金投入不足。
教学设施是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优质的体育课更是需要完善的设施器材作支持,走访的一所中学,全校只有一片篮球场,两个双杠,一个篮球,三副羽毛球,这样的教学条件,完全不能够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
针对学校体育教学中出现的以上问题,经过研究和让学校体育课更加贴合实际情况,成为学生真正喜欢的课程现作出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几点建议。
1.转变教师观念和角色。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训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体育教师从过去作为知识和技能传授的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学”及“如何学”上来培养,引导学生在健康心理、健康品德上沿着正确方向健康成长。例如篮球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是一方面,更重要是通过篮球运动的锻炼,达到健身益体,体验其团结合作、拼搏精神在成长中的意义,在社会上更健康的适应。
2.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与方法,使体育课更加符合科学原则,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
体育教师从被动执行教学大纲的大纲执行者转换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决策者。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是单方向活动,以大纲为中心,围绕大纲而进行。新课程要求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应以学生的需求,在课的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方式的引导及组织上,充分体现师生的双边活动。从“要你学”到“我要学”是一个质的飞跃。
3.建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育的成效必须、也只有通过适当的评价才能体现出来,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常常是教什么,考什么,偏重于生物性的评价,评价内容也与教学目标脱离。只有建立一个新的评价体系才能促使学生更好的发展的。
4.大力培养体育师资力量,提高师资水平,保证学校体育的正常教学与发展。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主导者,体育师资水平的高低必定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换句话说体育师资水平的高低将影响课程标准在农村中小学的落实。所以有必要培养农村的体育师资,从主动的因数去推动课程标准在农村中小学的落实。对兼职体育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不脱产训练,以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对已达标的教师可通过岗位培训、学术交流等非学历教育更新知识,提高教学科研素质。
5.适当投入体育经费,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学校体育教育机制,遇到了新问题。其中学校体育的发展就遇到了经费越来越困难的问题。近几年,由于市场物价的不断调整,使原本就十分有限的体育经费显得更加的紧张。规范体育场地,增设各种体育、健身器材,使师生能够放开手脚,敞开胸怀,在体育教学与运动中快乐成长。
民族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振兴在教师,所以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生命在于运动”等思想,不能因在以后的生活中、工作中忙碌而淡忘体育。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为了祖国的未来,每位从事体育教育的教师重视每一堂体育课,并且上好每一堂体育课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z](国发[2003]19号)。1-10.)。
[2]程飞燕。初中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调查与研究,2009,5(174)。
[3]牛晓。《中国学校体育》。第5期。
[5]王铃红,叶尚侃。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策略(实用20篇)篇十七
由于采用与城市学校相同的教材,其对实现均等教育目标的影响是最小的,也是最容易调整改进的。
1.英语教材中的英语文化背景介绍部分缺失。
五、六年级学生,圣诞节是哪天?英语怎么说?新年、儿童节…等等,学生一无所知,更不用说它们的来历了。英语学习完全依靠学生的死记硬背,不能触类旁通,学习难度可想而知。
2.课时安排不合理。
一、二年级每周减少到2课时,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有一定的困难。有的学校周课时仅为一节。从人的遗忘规律来看,这样的安排是不科学的。从语言习得的角度来看,如此稀疏的开课形同虚设,效果可想而知,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二)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
英语教师有些是改行的或转岗的。有的英语教师只经过几个月的英语培训。有的英语教师是自己自学的英语。有个别的具有一些英语能力的英语教师通过各种关系,去城里教书了。这些因素造成了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得不到系统的英语培训,教师本身英语基础知识薄弱,词汇量小,发音不纯正。虽然大部分教师怀有满腔热情的教学态度,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还要花大部分时间备课,查资料,导致了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正常用英语教学,学生不能用英语交流。
3.教师缺少进修机会。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缓慢。在城市小学英语教师绝大多数具有英语大专学历,现在继续进修本科学历。每学期有2次市、区教材教法的培训,在寒暑假还组织在国外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英语培训,住在外国人家中,创造英语氛围,和当地人一起学习和生活。而山区学校距离市里比较远,交通不方便,造成了去市里听课、学习的困难,教师本身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发展和提高,造成教学水平能力欠佳。
(三)学生学习存在障碍1.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
学生不喜欢学英语。由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没有掌握好英语教学的基本技巧,不能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择英语教学法。还停留在陈旧的教学方法上,当英语知识却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学生感到学习越来越吃力,学生产生了厌恶心理。学生感到英语课没劲,提不起兴趣来。
目前城市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预习和复习是必备的学习手段,大部分学生还掌握各种针对具体学习内容的具体方法,像单词的延伸记忆法、对话的情景再现法、英语复习的归纳法等,而农村学生没有针对英语预习和复习,更没有各种专用的学习方法。
(四)学生缺少家庭监督。
更好的教育方向,但至少让孩子有了学习的动力,知道只有努力学习,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通过对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分析,我们可以详细地了解到城乡之间英语教学效果差距产生的具体原因,进行有针对性地英语教学改进措施,尽可能缩小其差距,以实现均等教育。具体操作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多种方法共同缩小一项差距,也可以用一种方法缩小两项或多项差距。方法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中,教师进行改进一定要围绕实现均等教育的目标。
(一)整合开发校本课程1.开发整合课程资源。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2]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作为教师,在备课中就要考虑文化背景,上网查资料、查阅图书等形式,有条件的可以制作幻灯片,让学生观看,图文并茂,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二)加强师资专业培训。
1.学校要及时培训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目前城市教育经过几年的摸索研究,已经产生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已经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已经开始影响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改变着小学师生的学习工作方式。新课程的根本是学生,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因此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关注国家的未来与发展。可是,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应该是改革中的主动因素,也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根本性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之一。如果教师不能接受并实施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无从谈起。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课标,领会它的精神,并把这些理念带进教学之中。尽管农村学生知识缺乏,不能做到及时复习,在课上不能主动和老师配合,教师要尽量改变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按照教参、教学大纲叫知识。要充分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在新课改的实施中,要认清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一技之长。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自我创新,不断地丰富自己,改变自己,使自己不断地进步,去帮助学生取得各方面的能力。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自我创新,不断地丰富自己,改变自己,使自己不断地进步,去帮助学生取得各方面的能力。教师要做好自我角色的转变。在组织教学活动前要订好教学目标,组织好教学内容,选择好教学方法,设计好教学思路,充分认识自己的学生,在教学活动后认真做好反思。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因素,保证自己教学内容和目标能顺利实现。
2.学校给教师提供进修机会。
英语教学过程是关键,不单纯是让学生会背指定的单词,还要求学生能够将学到的英语知识进行运用,简单的阶段性考试是无法体现学生实际掌握的英语能力。因此,英语教学必须采用过程管理,要每学期组织教研活动10次以上,检查老师的教案、听课、批改作业和检测练习。落实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定内容。并同时做到各年级统一的教学进度、作业本的规范、教学的重难点、平时练习和考试。在集体备课中注重教学目标的确定、突破教学的重点、教学方法的设计,发挥集体备课的效率。我们每个学期都有“教学研究课”,英语组的每位老师都认真看教材,交流备课思路,课后谈自己的看法,今后改进的措施。要时常请区教研室的老师来听课,在当天就进行反馈和评课。教研组要要求每位老师要针对每节课写出教学反思,找出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在自我反思中提高备课质量及课堂教学水平。每学期都有一次组内经验交流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互相进步。
(三)建立新型评价体系。
1.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为达到英语教学目标,必须改变教学模式,将英语教学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自主学习,由被动式英语学习转变为主动式英语学习,让学生们敢于张嘴说英语,善于用英语交际,消灭“哑巴”英语,使英语真正成为孩子们预言交际的工具。要培养学生们敢说,爱说,使之成为一种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要想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首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利用学生喜爱的活动为切入点,逐步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看电视,特别是动画节目,使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学生中大力推广看英文动画,指由电视家中,并能简单讲述动画内容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也鼓励那些没有电视的学生去同学家看英语节目,而不是一起玩。他们在讲述中,逐步适应了英语环境,为其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还要大量采用新型的教学形式,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新形式、新方法更容易让孩子们接受。如:每星期安排一届视听课,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等,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新颖的教学方法,如:课堂游戏教学法、单词自主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大量使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度增加。
新型教学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有效的英语学习习惯,这种培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在接受新教学方法的同时不自觉培养出预习或复习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手段,如单词自主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根据巴浦洛夫条件反射理论,在一段时间多次采用相同或类似的教学方法,学生就会对这种教学方法所需要的学习准备和复习产生条件反射,进而形成学习习惯。在城市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的学生在经历了五次以上相同或近似的课堂教学后,就会形成英语预习的习惯。农村学生由于底子薄,需要更多次的课堂教学后才能达到要求。
2.建立学校的评价制度与评价标准。
在推动学生学习品格的形成中具有极大的导向与促进作用,不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充满个性的儿童,不用一张试卷评价学习的结果,应该以动态的评价方法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评价理念,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农村学生在家里一般很少得到家长表扬,在学校推行以保护学生学习热情,以激励为主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到英语学习的快乐。教师尊重和爱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成绩和点滴进步适时地加以肯定,学生就会追求更多的表扬而努力学习英语,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所有的教育活动,应采用口头表扬和精神奖励的方式,如奖给红星、贴片、人物卡通图片等。特别是对学习后进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这些评价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评价形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依据。采用学生平时教学活动中常见的方式进行,重视学生的态度、参与的积极性、努力的程度、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的精神等。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讲故事、说歌谣、唱歌曲、表演对话或短剧等),与学生交流,学生的自评、互评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
通过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发展状态,体验进步与成功,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
(四)建立有效沟通体系。
农村英语教学必须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扩展课堂教学的影响力,必须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建立家庭监督机制,使学校和家长共同促进学生学习,使课堂教学扩展到家庭教育中,注重多层次、多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为有效地巩固课堂教学成效,必须让家长了解教学目标,让其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农村英语教学特点,还要详细列明需要学生家长进行教学配合的内容。因此,在开学时以“家长通知——教学通知单”的形式进行校、家沟通,在通知单上,分别列明了本学期英语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和希望家长配合的几点建议,并且在提请家长将其对孩子教育的希望和要求以回执的形式反馈给老师,便于进行有效的双向沟通。通过通知单,家长充分了解了学校英语教育的主要情况,在家庭中可以有针对性地监督学生的学习,配合学校教育。其次,学生家长虽然通过教学通知单已经大致了解了学校英语教育的整体情况,可以配合学校教学过程进行监督,但是在具体教学进程中还应进行沟通,以提高监督的准确性。为此,采取进一步的沟通方式就是建立教师和家长的联系本。这个联系本虽然是作业本的形式,但是它是由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完成的一本作业,其中作业要求和作业内容是由教师亲自填写,家长可以很清楚了解教师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就会及时准确地对孩子进行监督,并且签字确认。当学生学习状况出现异常时,教师可以在填写作业要求和作业内容是提醒家长予以关注,建议加强某方面的督促;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想法和意见也可以填写在作业本上,与教师及时进行沟通。课内外结合的方法全面监控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种方法对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是有很大困难的,但也是解决农村英语教学单纯依靠课堂教学,缺少各方面配合的难题的一种有效途径。“课外功夫”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只要我们坚持,就一定会取得效果的。综上所述,尽管农村地区英语学习存在较大差异,农村的一些学校英语教学前景仍不容乐观,农村教师在对英语教学的认识上、在教育观念的更新上不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上,与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传统的教学方法仍占据着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但能认识到,能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定能看到成果。因此,农村课堂教学对于基础教育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给山区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平等的竞争环境,不再由于先天条件的差异,使农村学生更加落伍,体现均等教育的理念。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策略(实用20篇)篇十八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小学生谈之色变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往往付出了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名篇佳作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奠定了基础,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积累一些好词佳句,为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多写日记来积累。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了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参加一次体育竞赛、进行一次文艺演出,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杭州打工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她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地说好,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给予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后进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策略(实用20篇)篇十九
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学所期望获得的学习结果,也就是学业行为目标。美术学科着力于教学生如何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美术是眼、手、脑密切配合的智力活动,要将感知到的具体事物通过认真观察加深印象,反复比较,找出基本特征,运用线条、形状、体积、色彩等表现出来。要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记忆、比较来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通过分析、概括、取舍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想像、幻想、虚构来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据此,我们确立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美术课探究性教学的目标为:通过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环境中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通过探究性教学,使小学生能够感受探究的乐趣,初步具有探究的意识,特别是对美的探究的向往。
探究性教学强调通过综合的探究性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生活中的美,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
1.活动性。美术课首要的就是要强调并突出美术的活动性。“以活动促发展”是探究性美术课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切入点。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感受到审美情感上的愉悦,喜欢美术活动,觉得轻松自如;在美术活动中,学生思维活跃,不仅其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得到自由的发挥,而且其思维的创造性也得到了有效的展现与培养;在做中学,学中做,强化美术活动的教、学、做合一。
2.自主性。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审美主体应有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学生对于美术活动的具体设计、实施乃至评价等,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自主性,有利于他们创造性地支配和调节美术课的开展。由于美术活动的开放性、选择性、自主性,学生思维活跃,可采用的活动方式灵活多样,易于学生自由创造,完成自身审美素质的发展与超越。
3.内容的灵活性。开展探究性美术教学的方式按人体的功能可分为感触觉体验,视觉学习体验,动手实践体验,思维想像体验,情感审美体验;按认知客体内容可分为对物体材料性能、特征的体验,对双基知识的认知过程体验,对作品塑造的体验;按探究式美术教学的类型可分为触摸感觉体验,视听情景体验,活动参与体验,实践创造体验,情感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评价交流体验,审美体验等等。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适当的方法,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
&nb。
[1] [2] [3]。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策略(实用20篇)篇二十
“有效教学”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有效教学。关于有效教学,仁智互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的学者认为,凡是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有的学者则认为,让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发展良好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检验是否“有效教学”,当然是再正确不过的了,但这是最终标准。如果我们从课堂教学的“呈现形式”来看,则有以下观点。
一、抓精心备课,落实语文教学有效性认真组织语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实行“个人自备、集体议课、专人整理、上课听课、反思修改”的备课方案,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一)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考虑,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
(二)突出教学资源的开发。首先是教材资源。抓住教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其次是生活资源。紧扣教材与生活的联系,/xdth/jxfs/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学生带进生活之中;第三是网络资源。搜集可以利用的网络资源并精选一部分,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三)注重教学问题的生成。在备课中考虑问题的生成,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预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把提问题的权利还给每一位学生。真心做到了“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
(四)精心设计训练。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作业练习,在“新”、“趣”、“实”上功夫。
二、课堂上正确处理好四种关系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备课是战略问题,授课是战术问题,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课堂上应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1、处理好重点、难点与一般知识的关系。
课堂上要突出重点,在时间安排上,分清主次,把重点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特别是对教学重点和难点一致的知识内容,要下功夫,在课堂上花比较大的精力解决。要突出重点,带动一般,不要孤立地讲授重点。重点知识和一般知识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在课堂上要集中精力抓好重点知识的教学,同时又不能忽视一般知识的教学。对一般知识内容少讲,花精力少些,使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又理解一般知识。
2、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