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是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通过教学计划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些教学计划范文还给出了一些教学资源和教学参考书目,可供教师进一步深化教学。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20篇)篇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知道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知道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能正确测量和画出它的高。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2、在观察、操作、比较、判断的过程中,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和其中的变化规律,形成平行四边形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使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在前两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和相交,那么你们认识平行线吗?请看屏幕,这里面哪一组是平行线?(课件出示)。
2、揭示课题:
师:我们来看这三组平行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组平行线相交得到了这样的一个四边形,你们认识这个四边形吗?(课件动态依次演示三组平行线分别交叉成两个平行四边形)。
师:通过以前的学习,对平行四边形我们已经有了简单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深入研究一下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1、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师: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
(叫生上前来指,同时课件抽象出图片里的平行四边形)。
师:这些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研究的问题。
2、根据长方形的特征初步猜测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预设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对边平行;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那这个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谁来试着猜一猜。
预设:对边相等、对边平行。(板书猜想,教师不做任何点评)。
(1)验证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相等。
师:接下来我们先来验证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怎么来验证对边相等呢?(用尺子量)。
(2)验证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平行(把对边延长,看是不是相交;平移三角板)。
接下来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的特点。
师:通过我们的验证,我们明确了平行四边形的有什么特点?
概括总结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平行,对边相等。
师:那么现在你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用一句话概括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吗?
师:刚才大家总结的都非常好,看来我们课前预习的时候很用心。
师总结: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齐读)。
师:下面我们来做两道练习题检测大家的掌握情况。
师:看来大家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掌握的还不错,给自己的表现鼓鼓掌。
1、师:我们来看这个平行四边形,上、下对边是一组平行线段,你能量出这两条平行线段间的距离吗?应该怎么量呢?把你量的线段画出来并量一量这条线段的长度。
汇报交流(在黑板上展示几种不同的画法)。
师:大家画的这些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对应的这条边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2、教师示范画高。
师: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平行四边形的高(黑板演示)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注意,画高的时候要用虚线,并且要标上直角符号;那么垂足所在的边就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底是一一对应的。接下来还以这条边为底,在画一条高,在自己的练习纸上画画。并量一量高的长度。
(教师提醒用虚线画,并画上直角标记)。
3、练习画高。
画平行四边形另外一组对边上的高。
师:在课一开始,老师把一个长方形框架一拉就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现在老师再轻轻的拉拉这个平行四边形框架,有没有变化?(反复拉动平行四边形框架,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师:在四条边固定的情况下,框架可以拉成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所以说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非常的不稳定,(板书)这就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五、课堂总结师: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认识并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还学会了画平行四边形的高,也知道了平行四边形有容易变形的特性,你们真的很了不起。其实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课下请同学们用你们那双发现的眼睛找一找,生活中哪儿应用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下节课课前我们再一起交流,好不好?好,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20篇)篇二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反思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例1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从而抽象出他们各自的定义。因为学生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也不是很困难。理解表示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集合图成了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我尝试通过以下环节解决本课难点。
1.直接出示各种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四边形。
2.为了让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在学生找出所出示图形中的正方形、长方形以及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时,把每个图形的特征都对应地写在图形的下面。
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提问:“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学生认为不是。我从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入手,“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吗?它是四边形吗?”学生肯定。“那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行吗?”学生认同。“为什么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从长方形的特征入手。“长方形除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之外,还有别的特征吗?”学生肯定。“这就是长方形特殊之处。”
4.让学生自己理解“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20篇)篇三
1、理解和掌握垂直和平行的概念,会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会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会在点子图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种图形的关系。
4、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个部分的名称底和高,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二、子目标。
《垂直》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知道垂足和垂线。
2、会用三角尺画垂线。
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对生活中简单的物体间位置关系和现象作出初步解释。
《平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平行线,理解平行线的含义,掌握平行线的特性。
2、使学生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1、通过观察、操作,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3、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从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的启蒙教育。
《梯形》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掌握梯形的特征。
2、认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会作梯形的高。
3、认识等腰梯形、直角梯形,掌握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特征。知道等腰梯形与直角梯形的区别。
三、单元知识结构图: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互相平行的认识。
画平行线。
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互相垂直的认识。
梯形的认识。
画垂线。
画梯形的底和高。
四、重点分析。
《垂直》。
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垂线的概念,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2、要素分析:垂线的概念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两条直线垂直是互相的(谁是谁的垂线),不能孤立说某直线是垂线。
(2)、两条直线相交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成直角,这也是互相垂直的关键,它与两条直线放置的方向无关。
3、与其它教学重点的联系。
垂线的概念和画垂线的方法为后面学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做准备。
4、突出重点策略。
(1)、借助演示、操作的手段,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概念。如老师通过教具的演示,让学生观察、理解“互相垂直”,同时强调两条垂线是相互的。又如让学生通过操作学具:用两条小棒摆出相互垂直的关系,并让他们把相互垂直的小棒按不同的方向放置,使学生明确相互垂直的关键是相交成直角,与放置的方向无关。
(2)、联系生活,让学生寻找生活中见到的相互垂直的例子,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平行》。
1、教学重点: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会用三角尺和直尺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2、要素分析。
(1)、两条直线平行是相互的,不能孤立说某条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是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这也是互相平行的本质特征。
3、与其它教学重点的联系:平行线是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特征的重要基础。
4、突出重点策略。
(1)、学生对平行线已经有初步的认识,因此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平行线的例子,唤起学生的感性认识。
(2)、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经验作为突破口,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本质特征。
2、本重点包含的要素。
(1)有四条边。
(2)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3)具有不稳定性。
(4)与长方形、正方形比较异同,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与其他教学重点的联系:是学习梯形的基础。
4、突出重点的教学策略。
主要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观察、操作、总结。
(2)用拉一拉的方法,如:把长方形、正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加深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这一特征的理解,同时,使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3)用拼一拼、在钉子板上围一围等方法,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特征和特性加以巩固。
《梯形》。
1、教学重点:掌握梯形的特征。
2、本重点包含的要素。
(1)、掌握梯形的特征: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强调“只有”的含义。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
(2)、认识梯形的上底、下底、腰。
3、与其他教学重点的联系。
认识梯形的上底、下底、腰、高,为今后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4、突出重点的教学策略。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热情,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
(1)、小组内在老师给出的图形中挑出梯形,并说说为什么。(可阅读书本,从而得到对梯形的特征的更准确的语言描述)。
(2)、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梯形的上底、下底、腰的知识。
五、难点分析。
《垂直》。
1、难点具体体现为:用三角尺画垂线(包括过直线上、外一点作垂线)。
2、原因分析:不理解垂线的定义而用尺子随便画一条线与已知线相交。
3、解决策略: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画垂线即是画出90º的角。其次是强调学生用三角尺作图时要把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线重合,在另一条直角边上画线。
《平行》。
1、难点具体体现为:
(1)、平行线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
(2)、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和检验平行线的方法。
2、原因分析:
(1)、平行是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纯数学的内容;而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都比较弱。
(2)、画平行线要同时用到直尺和三角尺,作图中还要注意平移,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3、解决策略:
(1)、以粉笔盒为例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让学生观察不同面上的两条棱,使学生知道不在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不平行也不相交。
(2)、教师演示画平行线的方法,强调要利用直角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一条直角边画直线,另一条直角边就放直尺,三角尺沿着直角边上下移动就可以画出平行线,注意要按紧直尺。
(3)、检验时也是强调学生利用直角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要告诉学生不管平行线怎么摆,都是用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平行线的其中一条边重合,而直尺永远摆在三角尺的另一条边上。
1、教学难点: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2、原因分析: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限,作出的高往往有误差。
3、解决策略:
(1)了解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某一点和与之相对应的底;
(2)从某一点向底作一条垂线,这条垂线就是高;高应该是某一组平行对边的距离。
(3)明白可画无数条高;在同一组平行对边所作的高长度是相等的。
(4)教会学生正确使用三角板画高。强调用三角板画高的重要性。
(5)提醒学生要用虚线画高,并画出垂直符号。
《梯形》。
1、教学难点:理解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
2、原因分析: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限,作出的高往往有误差。
3、解决策略:
(1)、小组在梯形上画高,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画?你可画多少条高?
(2)、小组汇报,全班评议如何画梯形的高,可画多少条高;强调利用直角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辅助作高。
(3)、提醒学生要用虚线画高,并画出垂直符号。
六、教学策略:
1.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讲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时,要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紧密联系,使学生体会到实际正是应用其特性为人类服务的,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如推拉式防盗门应用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梯形堤坎正是利用梯形上小下大的稳固性等等.
2.利用“变换”思想,提高学生灵活理解知识的能力.
无论是平行四边形还是梯形,都有一般形式,往往学生对于一般形式认识比较深,稍作旋转、变换便不知所措.例如:学生在学习梯形的各部分名称时,往往学的过死,通常把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这里的“通常”说明,有时(倒放时)也把较长的底叫上底,较短的底叫下底.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认识所学的图形.
3.培养学生的科学严谨,积极探索的精神.
在判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时候,不能只用眼观察,还要用规范的方法判断.结合用三角板、直尺判断平行线的方法加以说明和验证,这种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在今后学习中也是非常必要的.
4.在教学或练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直观演示,运用比较的方法,又要加强动手操作,通过学生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等,悟出知识的真谛,以求得其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5、教书本第66页“距离”这个概念时,要强调所画的是“垂直线段”,而不是“垂线”,着重理解“垂直线段”的含义。
6、教画梯形的高时,要学生先找出互相平行的那组对边,然后通过上底一个顶点向对边引垂线。
七、错例估计。
1、学生容易把要求画平行线的题目看成画垂线。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认真审题,另外受到先入为主的影响,因为学生是先学作垂线的方法,所以当他们一看到题目出现图(已知直线和线外一点)时,就理所当然地想到画垂线。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和养成检查的习惯。
2、给直角梯形画高。学生受前面学习的影响,不观察图的特点,就马上在图上画高。其实可直接把上底与下底之间的直角边作为直角梯形的高。
3、写出梯形的各部分名称时,正放时把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倒放时也把较短的底叫上底,较长的底叫下底.教会学生要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图形。
八、练习题分析。
(1)、68页第1、2题都是有关“平行和垂直”的判断题,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说一说判断的方法。
(2)、68页第5、6题分别要求学生思考,怎样测定跳远的成绩比较准确?怎样修路最近?实质上是垂线段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课外再去找一找这样的例子。
(3)、73页第3题,借助“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联系与区别,要鼓励学生依据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从多种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也要关注思考问题的过程,并让学生之间探讨和交流自己的剪法和理由。
(4)、76页第10题,让学生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并思考:可以画多少条高?学生可以根据“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这一点,推断出高有无数条。
九、课时安排:
《垂直与平行》4课时。
练习课:2课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20篇)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
4、学习并认识梯形各个部分的名称。
5、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1、再复习四边形的基础上引入新课。
2、理清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把四边形分类。
3、练习现实生活,充实教材内容。
4、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作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重难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
教学准备。
课件,活动的平行四边形,七巧板等。
教学设计。
一、复习回顾。
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一些几何图形,说一说都有哪些?
二、学习新课。
1.课件出示各种四边形。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2.让学生说出在上面的图形重哪些是你知道的图形。
3.判断第三和第四个图形的每组对边是否平行。
课件出示关系图。
(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1)教师演示。
学生明确:两组对边长没有变,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四个直角变成了锐角或钝角。
这种不稳定形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实例来吗?(如推拉门,放缩尺等)。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2)找出平行四边形中相应的底和高。
(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4)巩固练习。
a.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b.观察下图中,有几条高?它们相对应的底。
各是哪条线段?
c.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并画出相应的高。
(四)认识梯形个部分名称。
想一想:能不能在梯形的腰上画高?
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
3、教学等腰梯形。
(1)教师演示:拿一等腰梯形,对折一下,你发现两腰有什么特点(两腰相等)。
(2)学生测量:量一量书上的等腰梯形两腰的长度,结果怎样?(两腰相等)。
(3)概括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它是梯形的一种特殊情况。
4、四边形的关系。
分组讨论:根据对边平行的情况,你可以把四边形分成几类?每类各有什么图形?
三、巩固新知。
1.教材p.72“做一做”第2题和练习十二第1题。
2.练习十二第6题。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20篇)篇五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70-71页例1。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对学生理解、掌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特征,理解四边形间的关系。
(2)经历把四边形分类,抽象概括特征的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量角器。
课时: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对学生理解、掌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二、学情分析。
学生可能知道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两个图形的'名称,这是进行教学的有利方面,但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都比较弱,这是进行教学的不利因素。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特征,理解四边形间的关系。
(2)经历把四边形分类,抽象概括特征的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3)向学生渗透归纳、猜想、验证等数学思想。
四、教学重点。
六、教学准备:直尺、三角板。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在图中你发现了四边形?(小组讨论交流)。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画四边形,标出知道的四边形的名称。
2、四边形分类。
(1)观察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哪些是你知道的图形?说出它们的名称。
(3)小组合作把这些四边形分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3、自学教材:71页内容。
(2)交流小结。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一般的四边形:没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6、强化练习(课件出示)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梯形?
7、生活中的应用。
8、探讨四边形间的关系。
(1)自学71页四边形的集合图。
(2)动手画一画四边形的集合图。
(3)你为什么这样画?
(4)小组合作,用学具摆一摆,弄清四边形间的关系。然后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共同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剪一剪,p733。
(四)归纳总结。
生谈一谈本课的收获?
(五)拓展应用。
1、p758。
2、p76页12。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20篇)篇六
一、说教学内容。
1、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对学生理解、掌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2、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物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它们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特征,理解四边形间的关系。
(2)经历把四边形分类,抽象概括特征的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二、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本课设计理念为:
1、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3、数学学习理应成为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
基于以上理念,教学中,我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改思路,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采取“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2)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3)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学法: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实际操作,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方法,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进而在交流中体验图形的特征,使他们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说什么是平行线?
2、画一组平行线。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再认真观察,这幅校园情景图中,哪儿用到了四边形呢?(小组讨论交流)。
(三)认识特征,明确关系。
新课程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根据这一要求,我有序地安排了七个层次探究活动。
1、画四边形。
[设计意图:通过看、想、画这一过程,唤起学生头脑中对四边形的已有认知。]。
2、作品展示。
(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享受成功的喜悦,激起探究新知的欲望。]。
3、作品分类。
(为了叙述方便,将作品编上序号)。
(1)观察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哪些是你知道的图形?说出它们的名称。
(3)请小组合作把这些四边形分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4、观察图形。
(2)交流小结。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一般的四边形:没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5、验证结论。
(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72页,找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引导学生用直尺和三角板验证刚才观察到的结论。
(2)看电脑博士是怎样做的?你的方法和他一样吗?
(4)揭示概念。同学们的猜想通过验证是正确的,请看大屏幕。
(5)练习。(出示课件: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梯形?)。
6、生活中的应用。
7、探讨四边形间的关系。
(1)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请说一下你的理由。
分小组讨论,然后交流结果。
(2)教师归纳:我们可以用这样的集合图直观地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请学生说一说图示的含义。
(4)小组合作,用学具摆一摆,弄清四边形间的关系。然后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共同解决问题。
(四)引导看书,巩固练习。
1、自由看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3、课件出示:剪一剪,p733。
(五)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1、小结全课:谈谈你的收获及感想。
2、集体评价:学生自评、互评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
3、教师评价。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有代表性的行为表现等。
(六)布置作业,拓展应用。
1、巧巧手。
(1)p745。
(2)你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相等的图形吗?
2、火眼金睛——试一试你的好眼力p7612。
四、板书设计(略)。
五、课堂评价。
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互动生成的动态结构模式,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
学们的猜想通过验证是正确的,请看大屏幕。
(5)练习。(出示课件: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梯形?)。
6、生活中的应用。
7、探讨四边形间的关系。
(1)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请说一下你的理由。
分小组讨论,然后交流结果。
(2)教师归纳:我们可以用这样的集合图直观地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请学生说一说图示的含义。
(4)小组合作,用学具摆一摆,弄清四边形间的关系。然后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共同解决问题。
(四)引导看书,巩固练习。
1、自由看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3、课件出示:剪一剪,p733。
(五)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1、小结全课:谈谈你的收获及感想。
2、集体评价:学生自评、互评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
3、教师评价。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有代表性的行为表现等。
(六)布置作业,拓展应用。
1、巧巧手。
(1)p745。
(2)你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相等的图形吗?
2、火眼金睛——试一试你的好眼力p7612。
四、板书设计(略)。
五、课堂评价。
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互动生成的动态结构模式,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20篇)篇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垂直与平行中先讨论了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引出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再学习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画法。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先通过画一画,比较观察,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以及几种四边形的之间的关系,再探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各部分的名称,认识等腰梯形。
学习这一单元之前,学生应经掌握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联系与区别,认识了角,长方形,正方形,对一般的图形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第二,这一单元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孩子的感性经验。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我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注意到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差,运用三角板、尺的技巧比较欠缺,所以特别注重了加强学生作图能力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同时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通过让学生验证平行、判断平行,归纳出各种类型的四边形,从而学生能够用图表表示各种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因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一定要掌握两种图形的联系与区别,所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一做,想一想,联系具体实例来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认识。
通过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使我更深地认识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既能充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图形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的理解,同时也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20篇)篇八
一、用发展的眼光来教学,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未来能力。
用发展的眼光来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远比让学生直接但却被动地获取现成知识结论要更加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学生的观察、猜想、探索和创新等其他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开发和锻炼。“纸上得来终觉浅。”以听、记忆背诵接受而来的知识,理解较肤浅也易遗忘。而在体验中自身感悟的东西理解深刻、印象久远。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不可能靠讲授、听而得来的,“能力”要在有效的活动中、探究中、应用中、实践中锻炼而成。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研究,王老师本着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方法,让学生依据探究内容自己有序探究,自己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学生自然也得到了有效地学习。
二、探究性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有机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王老师让学生动手检验对边是否平行,用了探究性学习方式,同时王老师做了适当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有了选择性的学习。
三、创造性地挖掘教材里的素材,让学生也能“提出问题”。
四、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王老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整堂课的设计与教学中,王老师始终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考虑学生的后续发展为指导思想,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20篇)篇九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单元中涉及的知识点有: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这些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在此之前学生头脑中已经基本积累了许多表象的东西,而且经过前三年的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为此,教师必须把握好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更好的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我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特别注重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和指导,重视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同时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因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一做,想一想,联系具体实例来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认识。
通过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使我更深地认识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既能充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图形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的理解,同时也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单元包括了认识平行线和垂线、画垂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教学内容。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几何知识,看似简单但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难理解的。因此,我在进行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时,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图形观察、搭建、拼摆、测量、画图、描述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获取和运用几何初步知识,并在运用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加深、提高和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出示教材中的几幅实物图伸缩门、护栏、梯子,让学生在其中里找熟悉的四边形和梯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资源来源于生活。巩固练习时,我让学生思考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用处,发现学校的伸缩门就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制成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许多生活中的现象都是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
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先发给孩子们我课前做好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小纸片,然后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发现总结出它们的特征。孩子们通过测量发现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也相等,相邻的角和为180度。等腰梯形的两腰相等,直角梯形中有两个角为直角,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度。通过对比得出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孩子们积极参与探究,学习积极性很强,通过自己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在汇报和补充的过程中,逐步把知识点完善起来,得到了有效地学习。
我通过学生用三角尺搭建、拼摆、或用纸剪一剪得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特别注重了加强学生作图能力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同时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通过让学生画出形状不同和大小不一样的四边形后,归纳出各种类型的四边形,从而学生能够用图表表示各种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因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一做,想一想,联系具体实例来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认识。
尽管在教学中我运用和各种手段,设计了很多实践活动,但学生在联系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对概念不理解,不会灵活运用;画图不规范,尽管多次强调但还是有学生画高时没有标垂直标记,没有用虚线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多强调,多辅导,启发思维,培养习惯。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20篇)篇十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程,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已经深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但是,是不是所有的数学课都要用课件?这个问题曾在许多老师心中产生疑问。张老师这节课充分利用了课件,让我们所有的老师再一次体验到利用课件辅助教学的优越性:一条边逐渐向另一条边靠近,直到重合为止,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一个角逐渐向另一个角靠近,直到重合为止,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通过课件的演示把学生头脑中的想象变成了现实,让学生特别直观地感受到平行四边行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这一特点。通过张老师这节课使我充分地认识到了:对于图形的知识的教学要充分利用课件增加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另外我也充分感受到了利用课件可以增大练习量,这样提高了课堂效率。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有选择的利用课件辅助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学习方式。但是,有的老师觉得小组讨论会很浪费时间,因此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很短,这样就造成讨论问题不补充分,结论的获得显得很勉强。而张老师这节课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因此学生的汇报很精彩,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不要让讨论流于形式,要真正发挥讨论的作用。
本节课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一些另人遗憾的地方,使我深有感触。看完这节课后另我感触最深的是:教师在课前一定要预设,除了要深入了解教材之外,还要深入了解学生,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例如:如果教师在课前能够想到学生在叙述边和角的特点时,会用到对边和对角的概念,在学生叙述前先告诉学生,那么学生在叙述时,就会用比较规范的语言叙述出自己得出的结论,而不会出现学生说得不规范教师再纠正,干扰学生的叙述这种情况。
另外,我觉得还要多关注学生的想法,知识的引出最好是顺应学生的思维,当学生最想获得某种知识时,如果给予学生,那么效果会更好,我们经常用的创设情景,不就是让学生产生想学的愿望,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吗?因此在本节课中,当有的学生提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为什么长方形不叫平行四边形?此时,教师应该组织大家学习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的知识,而不是把这个问题放到最后再解决,因为这样虽然打乱了教师的教学设计,但是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这也告诉我们教师,虽然课前要精心设计,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学会顺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20篇)篇十一
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3~45页。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初步认识平行和相交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并掌握其特征。通过这节课深入的学习,使学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平行四边行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教材中第一个例题,首先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找出一些常见物体上的平行四边形,再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举例,充分感知平行四边形;接着让学生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并相互交流,初步感受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让学生认识,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第二个例题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并揭示高和底的意义。“试一试”让学生动手测量几个平行四边形指定底边上的高及相应的底,进一步感受高与底的意义。
三、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高。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等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在探索中感受成功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利用材料做平行四边形并发现其特征;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学难点:是学生在做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体会其特征。
五、说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片、长方形活动框、小黑板等。
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喜欢动手、动脑。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些特点让他们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分析归纳等来理解所学知识。
说教法和学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教学时应先让学生从生活场景图中找平行四边形,再寻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最后举例说明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到生活世界。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做平行四边形、相互交流,从中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想想做做”中通过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三、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本课教学安排了两次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之前我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这样在合作交流时才有话可说,思维才能碰撞。
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介绍七巧板。
老师:你们玩过七巧板吗?你知道七巧板是由哪些不同的图形组成的吗?
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发明了七巧板。七巧板是由七块图形组成的,它可以拼出丰富的图案来。外国人管它叫“中国魔板”,在他们看来,没有哪一种智力玩具比它更神奇的了。
2、导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其中的一个图形—平行四边形。(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的“七巧板”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一)认一认形成表象。
老师:老师这儿的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改变方向后问:它还是平行四边形吗?
不管平行四边形的方向怎样变化,它都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图贴在黑板上)。
(二)找一找感知特征。
1、在例题图中找平行四边形。
老师:老老师这有几幅图,你能在这上面找到平行四边形吗?
2、寻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老师:其实在我们周围也有平行四边形,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可相机出示:活动衣架)。
(三)做一做探究特征。
2、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么做的并选代表在班级里汇报。
3、刚才同学们成功的做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做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或收获吗?你是怎样发现的?(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老师小结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对角相等;内角和是360度。)。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还要用眼睛看,用耳去听,用嘴去说,用手去做,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里通过认平行四边形、找平行四边形和做平行四边形,使学生经历由表象到抽象的过程。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感悟到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四)练一练巩固表象。
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五)画一画认识高、底。
2、老师:刚才你们画的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3、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书上是怎么说的呢?(学生看书)。
4、这样的高能画多少条呢?为什么?你能画出另一组对边上的高,并量一量吗?(机动)。
5、教学“试一试”。(学生各自量,交流时强调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6、画高(想想做做第5题)(提醒学生画上直角标记)。
三、动手操作巩固深化。
1、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第3题:拼一拼、移一移,说说怎样移的?
第4题引入:木匠张老师傅想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锯成两部分,拼成一张长方形桌面,假如你是张老师傅,该怎么锯呢?想试试吗?找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试一试。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课前做好,课上活动。)。
(1)老师拿出自做的长方形,捏住对角相反方向拉一拉,看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做生观察,互相交流。
(3)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老师再捏住平行四边形的对角向里推。看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觉得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性呢?(不稳定性、容易变形)。
(4)特性的应用。
老师: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些例子吗?(学生举例后阅读教科书p45“你知道吗?”)。
设计意图:
四、畅谈收获拓展延伸。
1、老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用你手中的七巧板拼我们学过的图形。
3、寻找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扩展课堂教学的有限空间,课内课外密切结合。课结束时,布置实践作业,要学生寻找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课堂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到生活中时时处处离不开数学,增强数学学习的亲切感和实用性。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20篇)篇十二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例1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从而抽象出他们各自的定义。因为学生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也不是很困难。理解表示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集合图成了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我尝试通过以下环节解决本课难点。
1.直接出示各种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四边形。
2.为了让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在学生找出所出示图形中的正方形、长方形以及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时,把每个图形的特征都对应地写在图形的下面。
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提问:“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学生认为不是。我从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入手,“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吗?它是四边形吗?”学生肯定。“那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行吗?”学生认同。“为什么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从长方形的特征入手。“长方形除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之外,还有别的特征吗?”学生肯定。“这就是长方形特殊之处。”
4.让学生自己理解“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20篇)篇十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科书70-71页例1,练习十二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发展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助精神,在拼图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美。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四边形关系图,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模具各一个。
学具:三角尺,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师:我们以前已学过很多图形了,请认真观察下面图形它们是由几条边围成的?(课件出示)。
生:四条。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由四条边围成的这些图形叫四边形。
师:在这些四边形中,你最熟悉的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
师: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点?
生: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对边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板书)。
生: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对边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板书)。
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得真牢固!正方形是长方形吗?
生:是。
师: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我们也可以说长方形包含正方形。
师:你们认识得真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师: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又有什么特点呢?现在我们用学具分别量一量它们的边、角各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像这样写下来。并相互说说你是怎样发现的?四人小组活动开始。
生: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1、汇报发现。
师:谁来大胆汇报自己的发现?你是怎样知道的?
(指名说说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师:谁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2、验证结论。
师:刚才有的同学找到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是互想平行的,我们一起来验证吧,请看大屏幕!(大屏幕展示方法:用直尺、三角尺平移验证)。
3、总结概念。
师:(边操作边说)这组对边平行,这组对边也平行,两组对边都平行。
师: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怎样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吗?(指名回答)。
师:请打开课本71页,找找课本是怎么说的,画起来齐读一遍。
揭示概念:[课件展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并板书)。
4、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
师:在这定义中,你认为哪些词语比较重点?
生:两组,平行,四边形。
师:你真会找。我们把重点词读重音,齐读一遍。
生:学生读。
师:下面我们男女同学比赛,看谁读得好。(男女分别读)。
师反问:要想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5、穿插练习。
(三)认识梯形。
1、汇报发现。
师:梯形的边又有哪些特点呢?
生: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师:你们都有同样的发现吗?(板书)。
生:有。
2、验证结论。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师:(边操作边说)这组对边不平行,这组对边平行,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3、总结概念。
师: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怎样的四边形叫梯形吗?
师:请打开课本71页,找找课本是怎么说的,画起来齐读一遍。
揭示概念:[课件展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并板书)。
4、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
师:在这定义中,你又认为哪些词语比较重点?
师:你找得真准确,我们把重点词读重音,再读一遍。
师:下面我们来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读得好。
师反问:要想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梯形,必须要符合什么条件?
5、穿插练习。
请判断下面图形是梯形的打,不是打。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的图形了,这些图形都是四边形。(课件出示四边形的集合图)。
师:我们先看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边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两组对边都平行。
师: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四人小组讨论)。
师:指名汇报。
师总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们特殊在哪里?
生: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梯形有没有两组对边平行?
生:没有。
师:所以梯形自己为一类。
教师总结:所以在四边形这个大家族中[展示:四边形集合圈],有平行四边形、梯形、一般四边形这几个家庭组成[展示:平行四边形、梯形集合圈],在平行四边形这个家庭中,包含有长方形这个特殊的小家庭[展示:长方形集合圈],长方形这个小家庭中又包含正方形这个特殊的成员[展示:正方形集合圈]。
师:现在我们对照课本71页的这个集合图,同桌互相说说这些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生:学生活动。
师:谁来说说它们的关系。(指名说)。
师:请打开课本70--71页,看书有没有要问老师的呢?
1、判断: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
(4)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师:你们判断得真准确。其实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就在我们的身边,你们在哪里看到过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呢?(指名说说)。
师:好,老师现在带你们去校园找找,看这美丽的校园哪里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呢?(主题图)。
师:谁愿意上来找找?
师:同学们真会找,我们在生活中也要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老师也找到了一些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和梯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欣赏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生:想。
3、拼图。
师:拼图要求:用学过的图形,拼出你们喜欢的图画。
(1)找图形(2)小组拼图画。(3)展示作品。
生:学生动手拼。
师: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20篇)篇十四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四年级学习中的一个重点知识章节。那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例1: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平行和垂直。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例2: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3: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练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平行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例1: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右面的图来表示。
例2:使学生认识梯形的底和高以及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知道什么叫等腰梯形以及等腰梯形和梯形的关系。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会画高。掌握平行四边形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20篇)篇十五
教具准备:图形,剪子。
教学过程:
同学们已经学过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那么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呢?
(2)动手操作。学生自己把准备长方形框拉成了平行四边形,并动手测量一下两线对边是否还平行。
(3)归纳。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4)对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它容易变形,也就是不稳定性。
你能举出例子日常生活中应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性质的应用吗。
二:探究新知。
(2)找出相对应的底和高。
教师讲解后,学生动手画高,72页做一做第2题。73页1题。
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
1)结合图说明,说一说梯形个部分的名称。
提问:梯形的高是从哪一边到哪一边的垂线?高能不能画在腰上?
完成72页做一做2,73页1题。在梯形中试画高。
总结:梯形的高只能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中任意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它的对画垂线。
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梯形的底和腰是根据对否平行来区分的。
2)认识等腰梯形。
(1)小组研究:每组一个等腰梯形,研究它的特点。(2)小组交流汇报。
对折后两腰相等,并且重合。用尺子测量后,也同样得到两腰相等的特征。
(3)概括。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2、73页3题。剪一剪。
在平行四边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都是梯形。
在梯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有一个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另一个图形是什么形呢?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认识梯形的底和高的意义和画高的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20篇)篇十六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程,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已经深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但是,是不是所有的数学课都要用课件?这个问题曾在许多老师心中产生疑问。张老师这节课充分利用了课件,让我们所有的老师再一次体验到利用课件辅助教学的优越性:一条边逐渐向另一条边靠近,直到重合为止,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一个角逐渐向另一个角靠近,直到重合为止,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通过课件的演示把学生头脑中的想象变成了现实,让学生特别直观地感受到平行四边行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这一特点。通过张老师这节课使我充分地认识到了:对于图形的知识的教学要充分利用课件增加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另外我也充分感受到了利用课件可以增大练习量,这样提高了课堂效率。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有选择的利用课件辅助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学习方式。但是,有的老师觉得小组讨论会很浪费时间,因此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很短,这样就造成讨论问题不补充分,结论的获得显得很勉强。而张老师这节课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因此学生的汇报很精彩,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不要让讨论流于形式,要真正发挥讨论的作用。
本节课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一些另人遗憾的地方,使我深有感触。看完这节课后另我感触最深的是:教师在课前一定要预设,除了要深入了解教材之外,还要深入了解学生,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例如:如果教师在课前能够想到学生在叙述边和角的特点时,会用到对边和对角的概念,在学生叙述前先告诉学生,那么学生在叙述时,就会用比较规范的语言叙述出自己得出的结论,而不会出现学生说得不规范教师再纠正,干扰学生的叙述这种情况。
另外,我觉得还要多关注学生的想法,知识的引出最好是顺应学生的思维,当学生最想获得某种知识时,如果给予学生,那么效果会更好,我们经常用的创设情景,不就是让学生产生想学的愿望,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吗?因此在本节课中,当有的学生提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为什么长方形不叫平行四边形?此时,教师应该组织大家学习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的知识,而不是把这个问题放到最后再解决,因为这样虽然打乱了教师的教学设计,但是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这也告诉我们教师,虽然课前要精心设计,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学会顺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文档为doc格式。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20篇)篇十七
今天执教《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画高》时,我还是采用了先前我一直采用的方法,那就是让学生先预习,然后再汇报预习的情况。大部分学生能基本上理解本次学习的知识。在让学生画的过程中,学生自认为学得好,我自己本以为在画垂线的基础上,学生是很容易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画高的方法的,可事实并非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还是会出现各种错误:。
(1)学生画高时,随意性较强。
(3)学生会出现把垂足标错的情况,我想原因就是没能区分谁是底,经过纠正“画的是那条边的垂线段,谁就是底”,学生基本已经纠正过来了。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强调把画高抽象成“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这样当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变化方位时,学生不会出现不会画的情况。
(4)碰到与生活有关的题时还不能与生活联系起来。
课本中出现了一道题:工人叔叔想修水管,问怎样才能用的水管最少?学生刚接触这题时不知该如何画。我适时加以引导。如在教学“过直线外一点向直线多画的垂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时,我改变课本上的问题为“小鸡找水喝”:有一只小鸡,旅行渴了,它想到附近的河流边去喝水,你们能不能帮小鸡设计一条最近的路线呢?这样学生课堂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学生反应很快“直着走”,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这个问题比单纯的问学生“怎样经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与已知直线距离最短的线段”要简单明了的多。
对于学生的回答,我及时加以延伸“你的直着走实际上是过点向直线画的一条怎样的线?”这时“垂线段”的答案昭然如揭。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也学会解决了实际问题,以后在碰到类似的修路等问题就得心应手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20篇)篇十八
1.教学内容简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学生在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入册掌握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认识。清楚了平行四边形平行的底和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运用迁移和同化理论,使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一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识结构之中.有利于学生学会推导方法,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做准备。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及过程。
二说教法。
整个教学由复习引入、探究体验、实践应用几个环节组成。在复习引入阶段,使学生感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内在的联系,并复习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为后面的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在探究与体验阶段,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数方格。让学生体验光靠数方格的方法太麻烦,必须寻求一个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更简便的方法。由“为什么不同的图形面积却相等?”找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进而大胆猜测平行四边形面积可能等于什么?第二个层次,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这个过程中,我首先布置了两项任务:1、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2、平行四边形与转化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填好实验报告单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目的更明确一些。然后,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老师注意巡视学生的操作,方法,并加以引导,把典型的方法几下来,我提前考虑到有这么几种情况,接着,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老师多注意学生的语言的准确性强调“平移”。最后,有老师的一个问题:“在转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学生结合报告单得出:面积没变,形状变了,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从而很顺畅的得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这样学生通过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真正动了起来,亲身经历了公式的推导过程。第三个层次是自学公式的字母表示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践应用阶段,分为基础联系和拓展练习。在基础练习里,首先完成了例1,直接利用公式计算面积,然后在此基础上注重学生动手测量,让学生主动去寻找计算面积所必须的条件,并根据这些条件去求面积。最后把平行四边形变换姿势,让学生准确的找到底和高,并计算出面积,完成做一做1、2题。通过这一部分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面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在拓展练习里,首先安排了判断题,选择题。通过辨析、选择,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与底和高两个因素有关,求面积用面积单位,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必须是一组对应的底和高等知识。接着出现了一道开放性题目:“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4平方厘米,他的底和高可能是多少?(底和高都是整数)。如果不限制小数呢?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把这节课推向了高潮。最后出现了一道思考题”长方形框架,长15厘米,高10厘米,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会怎样?通过这一部分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理解与应用,达到熟练,灵活掌握的目的。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20篇)篇十九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在三年级上册中,教材专门安排了一个单元让学生直观认识四边形,其中也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学生已经能够从具体的实物或图形中识别出平行四边形通过活动知道了平行四边形两组对变相等这一特征。而梯形是第一次出现。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从而抽象概括出它们各自的定义,分析四边形内在的关系。
用发展的眼光来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远比让学生直接但却被动地获取现成知识结论要更加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学生的观察、猜想、探索和创新等其他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开发和锻炼。“纸上得来终觉浅。”以听、记忆背诵接受而来的知识,理解较肤浅也易遗忘。而在体验中自身感悟的东西理解深刻、印象久远。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不可能靠讲授、听而得来的,“能力”要在有效的活动中、探究中、应用中、实践中锻炼而成。
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研究,我本着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方法,先让学生看课本上的主题图,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有一个初步的感知,然后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序探究,自己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在汇报和补充的过程中,逐步把知识点完善起来,得到了有效地学习。
考虑到梯形的特征比较简单,而且把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放在一起探究比较重复累赘,就在判断中使学生产生矛盾,通过争论中得出梯形的特征和定义。
该课的难点是用韦恩图表示出不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我没有很生硬地直接把图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借助不同四边形的定义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后逐步完善这张图。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热门20篇)篇二十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单元中涉及的知识点有: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这些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在此之前学生头脑中已经基本积累了许多表象的东西,而且经过前三年的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为此,教师必须把握好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更好的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我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特别注重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和指导,重视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同时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因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一做,想一想,联系具体实例来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认识。
通过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使我更深地认识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既能充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图形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的理解,同时也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