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一本永不完结的书,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阅读和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看一看下面这些总结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灵感,帮助你更好地完成你的总结作业。
小学教师论文让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汇总17篇)篇一
再次,视觉思维利用固有的知识体系,可以对一些没有办法直接感受的事物属性加以联系,并得出结论,这说明,视觉思维有着超乎想象的记忆印象功能以及继续感知功能。
这是一种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经验的积累以及特别注意之后得到的一种思维方式,能够在遇到问题时很快做出反应。
(一)高中数学知识与初中数学知识最大的不同在于高中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高中生要想很好地利用视觉思维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就需要多观察、分析、并经过综合后在头脑中出现一个准确的新的,准确的意象,并直接表示出数学概念或公式。
(二)不仅要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新的意象,更要巩固好原有的意象。
每一个意象都有其数学上的目标以及意义,并有着各自的特点,每一个意象的选择都应尽量符合数学教学目标。
例如,想到正玄函数,就应该联想到余玄函数或者三角函数,并用它们之间的公式将之表现出它们的关系。
(三)培养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性。
数学,不仅仅是要教授学生认识整个物质世界的基础结构,更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该如何发挥自己的认知水准,确保自己对客观事物有准确的把握,并掌握其本质规律。
例如,我们采用立体坐标的方式解决立体几何的问题,坐标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个工具,只有认识到数学的本质,才能在不断的应用过程但中,自然而然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并能有效执行。
(四)打破思维定向分析模式。
高中数学的复杂性与抽象性真正是需要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并不断融入课堂教学,联系身边实际案例以及本身所有的知识体系,给自己应在一个专属于自己的思维意象空间,打破因传统教学而造成的思维定向分析模式,做到触类旁通。
(五)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提高视觉思维能力。
对于数学题目来讲,虽然往往答案唯一的,但是解题的方法确实多样的,可以有不同的途径以及方向,但是,最终都会走向正确的道路。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教授学生在解题时运用多种方式,一题多解,从而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看一件事物时就能从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更容易发现事物的本质属性,有助于概括能力的提高,训练抽象思维,摆脱以往学生以及老师心目中要学好数学,“题海”战术是必不可少的想法。
让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认识到学习数学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只要掌握了相关的规律,在学会分析与知识的综合之后,就能够很好的把握数学的本质特征,就能克服以往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瓶颈。
学生还应多加发挥创造性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努力训练出良好的数学视觉思维能力。
作者:宋林斌单位: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高中。
小学教师论文让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汇总17篇)篇二
徐添顺福建安溪恒兴中学(362400)。
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使得教学方法具有先进性、多样性。
小学教师论文让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汇总17篇)篇三
1、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缺乏重视。当前,我国的课程教学严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将教育的重点放在了重点考试科目中,对信息技术这类不纳入最终考试成绩的科目严重缺乏重视。一些学校将信息技术课程改为了语数英这类基础课程,部分学校在开设了信息教育课后没有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基础技能的训练,通常让学生们自主学习,学生也将信息技术课程当做了娱乐性课程。
2、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缺乏积极性。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通常按部就班的给学生演示各种操作技巧,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没有对学生进行详细的指导。在自己操作时,学生早已忘记了具体的操作方法,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长此以往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丧失了信心。
1、利用游戏导入教学内容。利用游戏的形式引入教学内容能够在课堂的开始首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意愿,为教学内容的.展开进行有效铺垫。在学习鼠标的使用技巧时,教师普遍认为课程内容简单,对鼠标的使用方法通过简短的语言一带而过,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给学生造成了困惑。利用游戏方法导入鼠标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扫雷”游戏,指导学生在“雷区”中轻点鼠标。在游戏的吸引下学生都积极学习鼠标的用法,学习兴趣高涨。由于在游戏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操作鼠标才能顺利进行游戏,快速提升了学生对鼠标的使用能力,在游戏中实现了高效率的学习。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应对游戏完成出色,鼠标使用能力较强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
2、利用游戏教学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技能。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光靠大量的讲解无法达到教学效果,这需要在反复的操作下才能实现对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在进行技能的练习时,重复的操作会让学生逐渐产生厌倦心理,学习兴趣逐渐降低。此时教师可以根据练习内容选择适当的电脑游戏,通过这种学生最喜爱的方式对信息技术技能进行练习。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游戏竞赛,让学生在竞争意识下发挥出最高水平。例如在学习打字的指法知识时,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学习进度较慢。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打地鼠”的指法训练软件,通过游戏形式练习指法操作,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看看哪个小组打的“地鼠”最多最准确,对小组成员进行奖励。
3、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信息技术教学不应仅停留在技能教学上,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例如在进行画图软件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课程内容的特点,通过游戏竞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创作意识。首先,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画图软件操作技巧,然后在课堂中开展“我是小画家”的绘画艺术大赛。由教师规定绘画的主题,让学生们充分展开想象,将自己头脑中的构图在绘画软件中展示出来。绘画比赛的过程会暴露出学生在技术操作中的不足之处,这需要教师加强指导,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
4、利用游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提升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关键,也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时,可以通过游戏形式加强操作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幻灯片的制作时,教师可以首先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的游戏,然后在游戏结束后让学生根据游戏内容和比赛结果制作幻灯片,可以在其中加入自己和本队游戏成员的名字,以此来提升学生制作幻灯片的兴趣。
总而言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对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具有重要意义。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保证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师需要提高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将信息技术教学列为重点教学科目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小学生的心理,利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策.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05).
[2]陈蕾.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5).
小学教师论文让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汇总17篇)篇四
摘要: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且对信息技术教学成效的进一步提升产生了积极作用。本研究认为,其应用效果的进一步提升,还有存在的空间,因此要多元施策,具体可从四个层面开展:要转变教学观念,精确对微课教学的理解;要着眼实际情况,重视微课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注重视频制作的字幕,把控好微视频的时间长度;要高效开展微课教学,并从教学角度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
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前有关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较为丰富,且研究结果对信息技术教学成效的提升有着显著作用。但是,当前多数研究仅仅局限于学理分析,对案例分析不够,鉴于此,本研究尝试结合相关教学案例,探求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转变观念,精确理解。
观念层面的转变,对于微课能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至关重要,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微课的应用效果。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自身观念,充分认识到微课教学的显著优点,将其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教学方法融入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观念的.改变只是一个阶段,更为重要的是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精确理解微课教学的内涵,认识到微课教学知识点的零散性,充分掌握微课教学内容设计方面的灵活性、便捷性,更要着眼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特点,在其中更为深入地理解微课的含义。例如,我在教学中,起初更为偏向于传统的授课模式,并未将微课作为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中。但是,我很快发现了教学所呈现出来的一些问题,如课堂内学生难以完全理解的知识点、课堂时间“不够用”等,鉴于此,我借助微课开展了自身教学,获得了一定教学成效,有效弥补了这些问题。在“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加工”等这些章节知识点的讲述中,我将微课融入其中,尝试更为深刻地理解微课,认识其重要性、有效性,理解其设计原则、实施步骤等,经过实践检验,发现微课教学对信息技术教学成效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二、着眼实际,重视设计。
学生实际情况、教学实然状态,这些作为客观事实,既对微课教学开展的顺利性、有效性起着重要影响,也对微课教学设计的开展有着重要指向。因此,教师在微课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着眼于实际。具体来讲,不同学生在知识水平等多个方面均存在差异,这种情况对于教师而言,就需要在教学设计层面加以重视,用更为吻合学生需求的方式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教师要充分借助各种条件,妥善开展微课设计,注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时间等各个环节的合理化。我在进行“信息的基本特征”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运用上述理念进行设计。在这一课时教学开始之前,我先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了基本调研,发现班级内部大多数学生信息素养停留在操作层面,在理论层面了解并不多,这就是学生在进行计算机操作中“会做,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在这一情况下,我将微课教学目标确立为“让学生了解信息基本特征,并学会如何从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结合于此,我设计了微视频等后续环节。实践证明,这一方式有效促进了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开展成效。
三、注重字幕,把控时间。
微视频的制作,是微课教学的核心环节,其在较高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微课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微视频的制作。本研究认为,除了微视频知识点的设计之外,还需要注重微视频字幕和时间的把控。字幕是微视频必须配备的,以帮助学生更为清晰地学习知识点、认识知识点;时间在微视频中也有着重要影响,最佳时间一般为五分钟,不可过长更不可过短。例如,我在进行“信息安全问题”这一课时的教学中,就紧密围绕“信息安全”这一核心主题,结合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制作了微视频。我结合微视频中的语言,配备上了字幕,以为学生呈现更为明显的学习提升。同时,我结合实际情况,将微视频的时间控制在了5分16秒,这一时间长度较为吻合教学需求和学生身心特征。最终,该微视频获得了良好成效。
四、高效开展,多元评价。
微课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除了微视频制作这一重要环节之外,还需要在课堂上给予补充和完善。教师要将学生在课后学习微视频中所遇到的困惑进行汇总和整理,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集中讨论,这就是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此同时,还要着眼于这一实际情况,对微课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进行多元评价,这里的评价主要是指学生评价,要将多元指标融入学生评价中,如学生课后微视频学习效果、课堂研讨表现等。本部分以我所进行的“合法下载网络中的文件”教学为例,进行简要说明。在这一课时教学过程中,我借助课前制作的微视频,为学生讲解了“文件及其类型”“合理的下载途径和方法”“合理合法下载文件的重要性”等知识点,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知识点,但也对“合理下载途径和方法的选取”等知识点存在疑惑,我将其作为课堂讨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了讨论,最终解决了问题。同时,在学生评价中,我将学生自学情况、课堂表现都纳入到了评价体系中,做到了多元评价、公正评价。
总之,微课对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这种作用,并在理念上积极转化,将其融入自身教学实践中,采取多元举措,革新信息技术教学,利用好、发展好、发挥好微课自身所带有的效能,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成效。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教师的积极努力、学生的密切配合、学校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苏剑峰.高中信息技术“微课”设计的“三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6(26).
[2]王国辉.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1).
小学教师论文让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汇总17篇)篇五
小学科学教学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并且能够使学生主动学习科学知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生活中,引导学生去探索和研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科学教学离不开生活,教师通过创设生活环境来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实现主动学习,使课堂生活化。比如,在教学《植物的繁殖》时,教师会提出一些关于种子繁殖、每一种植物都是通过怎样的方式繁殖等问题,让学生回答。为了证实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亲自种一种,然后证实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到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使学生对科学的感觉越来越亲近,同时对学习科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二、探究材料的生活化。
在科学教学中,会用到一些探究材料,这有利于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了解科学知识。探究材料包括所有的能够获得科学信息的各种材料,比如,课本、课外资料、电子设备、实验器材等。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选择贴近生活的探究材料,这样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学到知识,探究材料的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愉快地学习科学知识。
三、课外活动的生活化。
小学科学教学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课外活动也是学习科学知识的途径。因为课堂上科学教学各方面条件有限,这样会制约学生的学习。把学习科学知识的课堂搬到课外活动中来,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环境,也可以扩展到家里、小区各个角落。这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积极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小学科学教学不是死板地讲授书本上的知识,要在生活中去感受和体验,并且尽量运用到生活中去。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到一个科学的世界中,通过在生活中获得的探究材料分析科学原理,并且在课外活动中学习与应用。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科学,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善于发现、努力思考,就一定会发现科学的乐趣。小学科学教学的生活化,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好奇心,对科学探究产生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罗小刚。初探小学科学教学应生活化[j].中国文房四宝,(05)。
小学教师论文让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汇总17篇)篇六
(河北省涿州市松林店中心学校)。
摘要:小学数学生活化就是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将生活中的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的过程。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解决生活的问题。小学数学生活化是新课改的核心要求,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应用能力的有效措施。老师要认真理解新课改的要求,并运用到课堂中去,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老师的认真贯彻,也需要老师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根据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实施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小学教师论文让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汇总17篇)篇七
摘要: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提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这就为教师研究“生活化”教学提供了理论准备。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生活化”教学具备了可能的载体。新一轮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信息课程的内容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一定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在人类活动中的轨迹,贴近学生实际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信息和教科书上的知识的联系,将生活和学科知识融为一体。
本文将从生活实际的需求、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信息技术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发展四个角度出发,简要阐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的必要性,总结论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的应用策略,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分析探讨。
一、从生活中寻找例子,导入课堂教学。
儿童心理学认为,引发小学生好奇心的“兴奋点”来源于生活:生活中遇到了但不能解决的问题、听到了但不能解释的事物、见到了但对之知之甚少的东西。下面以计算机病毒这节课为例,说明如何从生活中的例子导入课堂学习。
一上课,教师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今天老师生病了,反应的症状是流鼻涕、打喷嚏、喉咙痛,头痛,请学生给老师诊断。
学生:老师感冒了!
师:感冒是怎样引起的?
学生:流感病毒传染。
…………。
在这个例子中,我选择了生活化的话题导入病毒,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描述遭遇计算机病毒的经历,紧接着提出研究课题——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尽管接下来的教学方法是讲授,但不用担心学生心不在焉,因为生动的导入已经提起了学生的兴致。由此可见,将抽象的课本知识转为学生密切接触的生活常识,对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有着积极的作用。
新课程改革中提到了学科整合的概念,在实际的教学中,信息技术学科作为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可以融合其他学科内容,为我所用同时服务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在笔者现在使用的西安交大版《信息技术》课本中从三年级开始就已经接触到互联网的基本操作以及搜索引擎的使用,由此信息技术教师可经常与其他学科老师沟通,将学生的预习查找资料的环节放置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完成。
三、运用类比,使讲授深入浅出。
类比作为人们所熟知的几种逻辑推理中,最富有创造性的一种,尽管不能代替论证,但可以为理解新知识、概念和规律提供依托。同时,教育学当中提到,儿童记得最牢固的知识就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鉴于此,笔者认为,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在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意义的东西类比计算机当中的概念来进行讲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融合生活让学生懂得生活规律。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却容易忽视其中的规律,而简单的生活规律又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如,在教学《我给文件找个家》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将简单的生活规律融合到实际教学中的。
有一次,有个男孩子反映,存在电脑里的作品找不到了。我就跟他解释说,可能是被在这台电脑上操作的另一个班的同学误删了。男孩子当时很气愤。我建议他跟对方谈谈。他哭丧着脸说“不知道是谁干的。”由此笔者在进行《我给文件找个家》一课时依据上例,举例家中的衣柜,提问学生是否会发现其中的规律,很多学生却无法回答。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我们的衣服种类很多,衣柜作为衣服存放的地方,其中有很多的抽屉格挡,是为了方便人们将衣服分类存放的。不同的衣服放置在不同的地方,不同人的衣服放置在不同的格挡,再引上例中小男孩的遭遇,提出自己的东西一定不能随意放置,要有一定的调理和规范,在讲解文件夹建立的时候,将文件夹内建立分类的文件夹概念很容易就灌输给学生,学生也理解了其中的道理。同时,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也明白了身边的生活细节中总是融入了方方面面的知识。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科学,要求知识的正确性,就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来看,这一点不难做到,但是说到艺术,就需要煞费苦心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也可以说是艺术化,它是一道解不完的题,是一件作不完的事,需要每位老师充分研读教材,深入挖掘生活、精心设计。让我们共同探究、共同行动,努力做得更好!
小学教师论文让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汇总17篇)篇八
小学生具有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特点,老师应该抓住这个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数学问题生活化,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部门逐渐淘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进行创新教学。现在的社会需要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的人,能将学识和生活结合的人。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上,从而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爱上数学。
一、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弊端。
1、数学教学与生活脱节。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在与一堆数学概念和数字打交道,学习方式单调枯燥,没有很好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注意教学的形式,把结果放在首位,使教学的目的偏离了轨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味地注重标准答案而忽略了学习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按照教材讲学,缺少变通,将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不能很好地联系生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认真地思考对学生有利的教学模式,没有认真思考生活与教学的关系。
2、数学课堂气氛紧张。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和学生之间有等级的区分,老师是权利的拥有者,而学生只能听从老师的管理,约束着学生的行为举止,有的老师甚至还限制了学生的课后活动时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压抑,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教学气氛低沉,使学生缺少童年的乐趣,更缺少与生活接触的机会。老师对学生的呵责使师生关系僵硬,学生的头脑被规矩约束着,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这些莫名的规矩使课堂气氛格外紧张,不仅控制了学生的行为举止,更加约束了学生的思想。紧张的课堂氛围使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受到阻碍,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课后作业繁杂和枯燥。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老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压力,过多地布置课后作业,只能一味地去进行题海战术,忽略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中问题的关系,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了解生活,思考生活中的细小问题。
二、生活化教学的优势。
1、数学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教师要学会观察生活,将生活与数学有机地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应用三角形的原理,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最后老师在将原理说出,即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比如生活中照相机的`支架,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另外,数学问题还可以与生活中的销售问题联系起来,在讲有关利润的问题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商场售货问题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在习题和课后作业中渗透生活化教学,让学生看到学习数学的意义,掌握学习的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借用生活中的事物,导入要学习的知识。
将生活中的事物应用于数学的教学中,往往会获得出乎意料的结果。例如,在学习长方形这个概念时,老师可以通过初步的讲解和举例,给学生一个大体的概念,然后让学生举例,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生活的能力。或者老师可以举例校园中长方形的花坛,引入长方形周长的概念。将学生带领到花坛旁边,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讲解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
3、教师通过完善自己,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教学的必要手段。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在备课过程中,认真思考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关系,提升自己的思维方式,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老师的理解能力提高了,教学水平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老师将自己的思考方式传授给学生,并教会学生思考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可以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的过程。小学数学是比较基础的,但又非常抽象的科目。将生活中的实际与数学问题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联系生活,也可以培养自己多方面观察生活的思维方式,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李丽华。找寻生活中的数字: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8)。
小学教师论文让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汇总17篇)篇九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的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用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为此,我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一、例题生活化,体验、感受数学。
学生甲:我买一盒水彩笔和一块磁性画板,再买一本笔记本8元。
18+24=42(元);42+8=50(元)。
学生乙:我买一个书包和一个转笔刀。
学生丙:我买一个文具盒、一盒水彩笔、一本笔记本。
学生丁:我先买一支自动铅笔、一个文具盒。再买一本笔记本、一盒水彩笔。
……。
无论学生用哪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都应该给予肯定、表扬,不能强求学生使用统一的方法解决同样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自身的生活需要,设计问题,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相互学习,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从而学会解决数学问题。
二、导入生活化,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观给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我在教学“角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先用投影片出示,平时见到的扇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三、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面积,再测量一下一块地砖的长和宽和面积,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12元,一共需要多少元?但更重要的是把课内外紧紧结合起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2]。
小学教师论文让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汇总17篇)篇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县老沙湾镇中心学校)。
小学是学习数学的黄金时段,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生活化教学入手进行研究,希望对广大教师的教学有所启发。
小学生心智不成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对他们进行教学的时候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乐于学习数学知识。而且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教师的有效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起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其探究数学的积极性,推动课堂高效发展。
一、构建生活情境,打下良好基础。
教师对小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都会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带动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当中,进行生活化教学的时候也是如此,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做一个生活引导,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要教学的内容,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作出铺垫。比如,进行“四则运算”教学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对生活中出现数字的情境进行联想,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实际使用情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状态,紧接着教师寻找适当的物品,让学生对物品进行定价买卖,通过实际模拟生活中的情境来帮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
二、实际生活体验,带动高效发展。
小学生活泼好动,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实际的生活化的教学,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点。比如,教学“图形”知识的时候,教师放弃传统单一的模具教学,而是通过对模具的简单介绍,让学生发现生活中与此相同的图形,紧接着师生一起研究图形出现的位置和图形的特点,让学生说出他们对生活中图形的第一印象,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几个人一个小组,互相之间研究图形的特点,在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活是一位优秀的老师,它会给予学生很多教材中摄取不到的知识,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带领学生进行生活实际的研究,引导他们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以学生熟知的生活事物激发学生对生活中数学的探究兴趣,将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完美结合,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当中。
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生活化教学,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枯燥死板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更加的生动,让学生乐于学习数学知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小学教师论文让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汇总17篇)篇十一
微课又名“微课程”,即“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依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用于承载老师在课堂中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教学步骤而展开的精简凝练的教与学活动,它需要把各种教学资源组成一个有机系统。微课包含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等一系列相关学习资源,共同达到微课能够达到的教学效果。
微课的特点具有指向性,针对某个学科技能点,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精简,教学主题更突出、明确;使用灵活便捷。微课视频的时间较短,因而更符合视觉驻留规律和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地学习使用。直观性,对于知识的呈现形象直观,资源能够被学生反复使用;形式多样性,微课的形式以视频为主但不局限于视频形式,可以是多种媒体形式,只要是满足学生在微时间段内进行学习的数字资源。笔者通过上述对微课特性的探析和之前对信息技术技能课内容和特点的分析,结合微型学习理论和非正式学习理论的指导,得出高中信息技术技能课的微课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微课的时间限制应该控制在10分钟左右,便于利用零散的时间学习。其次,知识点的选择最好结合信息技术技能课内容选取重点、难点,同时也要考虑面向的学生的特点。呈现内容体现趣味性的同时尽可能精简凝练,避免单调枯燥,从而保证微课效果。最后,考虑到学习发生的场所,设计与微课相配套的任务单(包含微目标、微结构、自学方式),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设计目的在于满足上述需求,优化微课资源,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2.生活情境的课堂导入。
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有对信息进行解决和运用的能力,在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课堂中要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任何问题的`开展都要在不脱离实际生活的前提下进行,这才是实施信息技术的意义。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中的情景开展相关互动探究活动。例如,大部分高中生对于游戏都依然有很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从游戏的教学形式入手,在进行网页处理的时候,先提前设计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教师可以将网站标志图片和对应文字都隐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经验猜出对应网站的名称和类型,通过微课的网络平台通过文字的方式显示答案。这样教师可以和其他学生看到答案,看看哪个学生猜得最快和最准确。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教师可以适当引入,让学生根据收集的图片自己制作喜欢的网站,同时对图片处理软件有深入了解,对于不能解决的技术难题让学生自己在平台上开展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的可以在平台上传输给教师,教师在互动平台上给学生找到解决方案。
3.教学设计要与时俱进。
微课教学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也提高。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首先,在学习目标的制定上,一定要严格;其次,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抓住重点,选用的教学方法要结合讲、说、练;最后,教学时间的安排既要控制好,又要保持授课的完整性,并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知识更直观。
4.把握适当的授课时间。
根据心理学原理,学生专注的时间一般在5分钟到10分钟,因此要合理控制微课的授课时间。如果时间过长,学生就会产生大脑疲劳,从而降低教学质量。如果时间过短,学生不能充分掌握、理解课程内容,则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微课教学中首先要设置好合理的授课时间。
5.选择恰当的微课资源类型。
微课的资源可以是视频、2d或3d动画等形式,为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需要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微课资源类型。偏理论的知识点较适合利用视频的方式组织微课,如“什么是算法”等理论性课题最好用ppt+视频的形式;偏实践操作的教学内容较适合利用录屏的方式组织微课,如“flash遮罩动画的制作”等实践性内容的微课,教师可以先将制作过程通过录屏软件录制下来,再下发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过程演变的教学内容则更适合利用动画形式,如“冒泡排序的过程”等主题教学由于其推演过程非常重要,因此通过动画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6.进行虚拟课堂建设,细化教学环节与知识细节。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蕴藏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虚拟课堂建设,使学生清晰地认知每一个教学细节。在微课教学环境下,每一个学生犹如置身于教师教学的现场,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知识点学生都会清晰感受到。如在高中信息技术《flash二维动画制作》教学过程中,遮罩层的教学是公认的难点,仅仅操作步骤就有20多步,界面切换之频繁、窗口之复杂、操作要求之细密都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所难以实现的。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遮罩层应用”设计的全过程整理成相应教学任务,而后根据教学流程制成微课,顺利地将其转化为视频教学,操作提示、鼠标点击提升、红线重点知识、文字指导、语音讲解,再辅助以暂停、快进、重复等控制手段,学生俨然进入教学课堂之中,契合学生的实际状况,避免复杂与繁琐,学生只需紧密跟随微课的思路就可以顺利掌握这一教学内容。
7.个性化引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此微课的应用在不同程度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学习,微课为他们提供了更多选择,无论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只要有条件,学生都可以通过微课进行个性化学习,既做到查缺补漏,强化基础知识,又主动掌握学习节奏,构建知识体系,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1)明确的主题微视频要显示制作的主题,最好把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接着要把学习目标投置于视频上,让学生大致了解一下,以便更好地达到学习效果,检测自己学习的成果。(2)操作技巧要熟练,整个过程要流畅。教师在演示动手操作内容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视频录制工作不能中断,不能发生操作错误的状况,也不能遗漏内容。整个录制过程应当保持合理的速度,防止速度太快导致学生难以掌握操作细节,即使教师特别熟练也要考虑初学者的水平,使微课视频更人性化。
作者:董占帅单位: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小学教师论文让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汇总17篇)篇十二
要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必须在教学中实现以下几点转变:转变传统的知识观和人才观;转变传统的教育技术观;转变传统学校观;转变传统的师生观;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和学习观;转变传统的课程观和教学模式观;转变传统的教学组织观;转变传统的多媒体观;转变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和教学评价观。
二、建立新的管理机制。
1、加强管理激励与机制。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必将促进学校内部管理机构职能的逐步转变和教师工作方式的变化,学校必须制定一些积极的配套管理与奖励政策并调整相关机构的职能。
2、建立示范学科。建立应用(教学应用为主)示范科目,培养骨干教师,推出一些具有创新的典型课与公开课,通过示范科目带动其他学科,推动整个学校的课程整合深入发展。
3、全面推进整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制度化,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全面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与管理的必备工具,使信息技术进入每一个教室、每一个教师的每一堂课。
4、参与课题研究,开展校内、校际交流。参与一些相关的研究课题,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走出学校,观摩其他学校的优秀课,吸收先进经验。
三、课程整合的深入过程六剑客职教园(最大的免费职教教学资源网站)。
1、从本学科开始进行课程整合。课程整合应从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开始,在学科内部分地实现课程整合的目的。
2、从易到难地开始进行课程整合。应从课程整合程度较低的学科取向的课程整合开始,逐步过渡到整合课程较高的学科取向的.课程整合,如多学科的设计和跨学科的设计或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等,最后进入超学科的整合设计。
3、在协作中开始进行课程整合。实施课程整合计划,学校首先要营造一种协作的文化,建立一种协作的机制,教师则首先要学会协作的技巧。
4、加强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潜能。首先,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创设学习情境,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加强教师自身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掌握网络环境下教学平台和多媒体教学系统使用以及网络教学软件的开发制作、常见问题与故障排除的能力,为主导课堂教学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再次,加强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效果的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5.加强教师课程整合理论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伴随教学情境的变化,许多传统的能力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被赋予了新的涵义或更高的要求;由于信息化教学环境特有的属性,要求教师具备新的能力,以适用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要求。因此,应迅速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尤其是课程整合教学理论和信息素养与能力的提高。
6、注重学生能力、情感、价值观等信息素养的均衡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在传授学生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要进行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的导向。启发引导学生在网络化学习中发挥友好互助精神,开展协作学习和小组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7、教材内容与教学安排的革新。根据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革新原有课程内容,增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设置相关的课题内容,并且按照难度的大小安排学习顺序和课时。其次,在课程设计上重在学科结构合理,教学内容少而精,着重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基本原理以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制定教学大纲要着眼与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创造力的培养。
8、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是指那些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使用,能帮助和促进他们学习的信息、技术和环境。教学资源无论从其内容数量、媒体种类还是从其存储、传递和提取信息的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学习资源的可获得性和交互性的急速增长更形成了对现行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的震撼性的影响。因此,对于教学信息化环境下进行科学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和建设已成为教育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课程整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课程整合实验的深入进行,必将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大大推动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进程。
小学教师论文让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汇总17篇)篇十三
摘要:文章基于当前发展形势,从学生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分层设计、课堂分层设计、教学评价分层设计四个方面对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设计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探讨了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实践。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在经济条件、接触计算机的时间、自身兴趣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学习这门课的效果。分层教学能将学生的个性考虑在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分层目标的设计强调以学生主体,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体性差异的基础上,将学生科学合理地划分为若干层次。教师要依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表现、阶段考核成绩、学习态度等因素,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例如,将学习成绩较差的、自制能力较低的、对基础技术的把握和理解有所欠缺的划为基础组;学习成绩良好的、基础能力处在中等水平的、有积极主动和自觉性的划分为提高组;将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具备对知识有良好把握能力的、接收能力强的学生划分为拓展组。同时,每位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周期性测验,对状况发生改变的学生进行调整,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环境和位置。
教师在备课期间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对基础组来说,可以采用强化基础知识练习的方式,达到独立操作的目标;针对提高组的学生,要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拔高训练,不仅要求把握基础知识,还要求学会对一个类型题延伸扩展,学会举一反三;对于拓展组来说,教师可以对其严格要求,在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后,对延伸知识进行讲解,强调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
课堂分层设计是基于对场地和班级人数的考虑,对课程进行合理化的设计。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度较高的学科,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教师可以先进行课程的理论知识讲解,学生把握后进行实际操作,利用合理化的课堂时间分配,对不同组的学生进行指导和答疑[1]。对于基础组学生,要求他们熟练运用课堂讲授的基础知识,并做强化练习,巩固知识;对于提高组来说,对基础知识熟练把握的同时,要求进行一定的变化训练,提升能力;对于拓展组的学生,可以为其准备一些特殊的、具有提高意义的难题,用来开阔思维,锻炼能力。
由于进行了分组教学,评价标准自然也不能相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避免采取统一的标准。评价标准的设置既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要考虑学生课堂的实际表现和作业完成状况的'因素。在活动中,针对基础组的学生,以激励式的鼓励为主,肯定他们的能力,对他们的进步给予肯定和支持,激发信心,调动兴趣。对于提高组来说,要在给予正面评价的同时,指出他们能力的不足,敦促其改正缺陷,提出合理化建议,达到进一步提高;对于拓展组的同学要采取高标准严格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严格要求自己,更加谨慎和仔细的运用技能,不断打磨他们的能力,激发竞争性,提高自身素质。
第一,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时,要遵循公平原则,教师应该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小组分配。教师对层次的划分要依据各个学生的能力和日常表现等因素制定,并不断地依据课堂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2]。
第二,学生层次的划分需要有流动的变化,教师要密切注意小组人员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分组情况调整,将学生安排到适当的位置,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并依据不同的小组设置差异化评价标准,另外,不要进行隔离教学,避免对学生造成伤害。
第三,分层教学是教师主导下的教学设计理念,并不意味着将教学活动完全交给学生,教师需要实时注意学生间的交流,对反馈的情况进行正确的评价和指导,给出中肯的意见,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法,建立良好师生的关系。同时,在正确看待学生性格和个体化差异的基础上,利用他们性格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资源整合,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实现班级内部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提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收获学习的喜悦。
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学生务必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因而,教师必须采用分层教学法,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进行资源合理化分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2]杨晓宁。浅析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j]。学周刊,20xx(9):49—50。
小学教师论文让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汇总17篇)篇十四
说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这两点也是我们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标准。为了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提高他们对于语言的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创设情境,通过逼真的画面为学生营造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以《中国石拱桥》的学习为例,在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对于这段描述型的文字,学生感觉比较陌生,较难理解。为了让学生逐渐熟悉这种叙述形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从网上搜索了一些较为抽象的图画,并利用多媒体展示在学生眼前。给学生留了5分钟观察的时间,然后,我让他们按照课文中的形式练习说话。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对于句式的理解更加深刻了,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展开想象,天马行空,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对于语言的驾驭能力。
二、以朗读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
在朗读方面,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如果只是让学生自己闭门造车式地朗读,他们很难感受到文章的内涵和意义所在。教师的指导能够让学生对朗读更积极,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了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我们可以为朗读增加一些新鲜血液。如进行《在山的那一边》的教学时,我为学生播放了示范带,并让他们通过示范阅读感受文章的意境。然后,我让学生人机合作进行配乐朗读。学生在音乐的配合中正确把握了课文感情基调,产生了共鸣。他们可以模仿或者自己创造性地运用节奏、语调和表情等技巧,入情入理地朗读。这样,他们的联想、想象、理解和感悟能力,记忆和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三、写作与多媒体的有效融合。
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多媒体运用可以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多种手段,从而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有一次,我让学生以“感动”为题进行写作,并为他们播放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学生看后,深有感触。在此基础上,我要求他们回忆最让他们感动的`事情,并撰写一段颁奖词。结果,那次作文每一篇都打动人心、催人泪下。在讲评作文的时候,我又配乐朗诵学生范文,使许多学生热泪盈眶。从此,学生写作热情被激发了起来,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正是因为多媒体的运用,让身为教师的我们摆脱了简单枯燥的说教,刻板的填“鸭”。它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奏响了听、说、读、写四部曲的新篇章。
四、总结。
总之,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我们就应当发扬技术的长处,克服传统教学的短处,努力做到吸取众家之精华为“我”所用,这样才能催生出新的开放、灵活的教学体系,加速语文教学推陈出新,让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焕发新的生命。
小学教师论文让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汇总17篇)篇十五
1.对整合的实质内涵、目标意义把握不清。
一些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课程简单地叠加在一起,在一些生物课中,把一般教室换成信息技术教室、书本换成电子稿、投影仪代替黑板、键盘代替粉笔,教学过程仍然“涛声依旧”。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和教学方式等相关因素变革缺乏清晰的认识,没有理解整合的深刻内涵。
2.整合流于形式,忽略实际效果。
有些教师不管教学内容适不适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都要与信息技术挂钩,以为用到信息技术就是一节好课。甚至整节课都是教师围绕信息技术教,学生围绕信息技术学。教师把生物课上成了“夹生饭”,学生吃到嘴里磕牙,吞到肚里不消化,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出现厌学症。
3.忽略生物学科特点,滥用整合。
生物作为一门以观察与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性。因此生物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求。但是,许多教师未注意到这些问题,认为整合就是无差异的整合,只要在生物课堂中用到信息技术就行,采用的教学方法全部是统一方法,生搬硬套。不考虑生物学科特点的生硬整合,无法做到生物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结果可想而知。
4.高投入低回报,不愿进行整合。
要想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要求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挖掘备整合课程资源,这必然会给本来就辛苦备课,疲于奔命批改作业的教师带来更大的压力。同时,学校还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构建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等。教师教得辛苦,教学辅助部门配合得辛苦,学生学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往往高投入的背后是很低的收益,这导致许多教师也不愿意进行整合。
1.明确整合的意义,确立正确方向。
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意义在于利用信息技术把枯燥、复杂、抽象的生物学知识生动、活泼、具体地呈递出来,创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去启发学生的思维,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教师必须明确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意义,以确立正确的整合方向。
2.加强理论学习,将整合落实。
在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过程中,要充分加强教法、教育心理学、教学论等理论的`学习指导,把这些教学理论融入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过程中,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构建易于实现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3.结合生物学特点,进行科学整合。
现行高中生物教材,并不是每一节课的内容都适合用信息技术来完成的。比如“细胞器”“遗传的分子基础”“生态系统”等用实物或投影演示,效果会很好。因此我们应该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出发,明确信息技术教学用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用,怎么用,期望收到什么效果,以真正达到“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科学整合”。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应科学合理,其地位是“辅助”而不是“替代”。
4.建立评价机制,让师生看到整合效益。
在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应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整合教学活动进行客观的评价。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让学生通过感知评价这节课的好与坏,实现整合课堂的“软评价”;也可以通过知识点和作业题目的形式直接评价整合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硬评价”。通过这样一个明确的评价机制,依据所确定的标准进行测量与评价,收集测量结果并做出相应的调整,让教师看到实在的整合效益。
小学教师论文让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汇总17篇)篇十六
鼓励和表扬是课堂教学的一把利器,学生在回答问题后,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给予评价,适当又适量的鼓励和表扬,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表扬,尤其是在课堂上,当着所有学生的面表扬,会让他产生一种荣誉感,极大的刺激了他的学习热情,优化了课堂教学。3.要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针对性的问题就是指,教师提问要目的明确,不是随便的问,往往一个问题的提出,要事先经过深思熟虑的,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根据教学的目标,紧紧扣住教学重点,抓住教学难点,甚至可以直奔主题,开门见山。
二、科学的教学手段。
科学的教学手段要依赖于对教材的深入钻研,现行教材在知识面上有很大拓展,课程体系定位更加准确,整本书都是围绕信息及信息获取技术展开,思路清晰,教学目的更加明确,另外还增加了一些活动课,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感。科学的教学手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的,是经过实践验证的,有效可行的,笔者通过多年教学,总结了以下几种方式:1.以竞赛的方式来开展教学。竞赛可以调动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习热情,例如,学习版面设计,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看谁能在最快的时间里,设计出最优秀的版面,然后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2.充分利用学科特点,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能够形象展示教学内容的图片和资料,比如,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因特网的发展趋势,通过大量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3.把死记硬背转化为为理解接受。每一门学科都有死记硬背的知识,但是不能让学生所有的知识都要去死记硬背,这样就会耽误时间,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学习收发电子邮件时,教师可以脱离书本,直接根据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自己操作发送电子邮件,比教师讲解效果要好多了。
三、科学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掌握实用技能,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让学生的发展终身受益。新的教育理念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不再是课堂的统治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应该注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教育学生把握课堂,就是把握人生,就是把握未来。课堂上教师要适当放权,给学生自由,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取代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主动地去发现、去学习,从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教师则由课堂的组织者,转变成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学习目标的设计者。总之,教学无定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信息技术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钻研,才能够根据学科的特点设计出更加灵活、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培养出与时俱进的科技人才,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追求,适应时代的要求,把自己打造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
小学教师论文让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汇总17篇)篇十七
摘要: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被网络冲击,课堂面对面的教学方式将被打破,我国的一些高等院校自20就开始重视这种模式,并逐渐开始慕课平台的建设工作,这将成为我国未来教育的新模式。
关键词:慕课;微课;职业教育。
一、“慕课”“微课”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一)应用“慕课”“微课”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时效性。
根据“慕课”的特点,首先是开放,即是免费的,它解决学习者经济上的问题,使学习者无顾虑。不但可以学习国内的,也可以共享国外的课程。其次,“慕课”的交互性强,将学习者不由自主地引入到课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有,“慕课”是开放的教学资源。针对某一主题制作的“慕课”从主题循序渐进地引入,到用何种方式提出,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到主题如何结束,制作者都费劲心力,再三思考,最终制作出此“慕课”。应该说它集聚了制作者的所有智慧、教学模式与方法,是制作者完美的教学成果。那么,它不只是学习者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它也是职教教师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和教学能力的一个网络共享。“微课”则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将“微课”应用于课堂,可使生涩难懂的问题变得有趣味,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还可以提前将网络地址告诉学生,让他们上网学习“微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说,“慕课”“微课”教学有利于职业教育。
(二)应用“慕课”“微课”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慕课”也好,“微课”也好,都是一种教学形式,只有将这种教学形式适当、合理地运用,才是最适合的教学方式。俗话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多法、贵在得当,”所以,也不能将这种方式运用死了,要活学活用,将网络上的资源可以拿到课堂上,如果学生完全接受并喜欢这种形式,那么何乐而不为呢?我想职教教师都在为备好每一堂课而费尽心思,究其原因,就是由于职业教育的学生即授课对象来决定的。我们先来了解职业教育的学习来源:一部分为初中毕业生;另一部分为高中毕业生。这两类学生大都存有厌学心理,学习的主动性差,导致教师备课难。教师在备课时,想尽一切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慕课”的特点是充分运用动画、视频、“微课”和小测试等手段,使教学深入浅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不爱学习的学生,也容易被“慕课”“微课”中的“动画片”“小视频”所吸引,因为其中包含各种动画人物、各种鲜艳的色彩,这些都成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因素,如果再配上相应的声音,那么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睛、耳朵,最终是头脑。只要开始学习,进入角色,接着就通过各种互动教学、游戏性测试等,让学生逐渐愿意学习和自主性学习,这也是职教教师的夙愿。总之,能够适当并合理运用这种教学手段,不拘泥于形式,最终就能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
(三)“慕课”“微课”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补充。
据研究表明,学生每节课的注意力最为集中的时间是15分钟左右,“慕课”的时间为10分钟左右,“微课”的时间更短,为5~8分钟,这与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刚好相适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微课”以视频等载体将重点、难点、大型设备、仪器、仪表的使用等给学生进行讲解,既避免了仪器、仪表的搬移造成的`损坏,又解决了无法带领学生参观大型先进的设备、讲解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的限制。通过“微课”满足我们的教学需求,这也是由于职业教育的本质决定的――立足企业,为企业输送技术人才。所以就要求职业教育与企业紧密联系,掌握先进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为学生进入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职业院校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只有这样的学生在未来才能胜任本职工作,这一点也是职教与普通高校的区别。学生通过“慕课”“微课”等教学资源只能学会实践技能的步骤和操作方法,但是真正技能的掌握必须结合设备、实物亲自动手并反复练习,最终获得技能,所以说“微课”“慕课”也只能作为职业教育的辅助和补充。
二、制约“慕课”“微课”在职业教育中开展的主要因素。
目前,“慕课”“微课”教学在职业教育中虽然有所应用,但也仅限于个别学校的部分课程,若要广泛开展还受到一些因素限制。一是人们的教育创新意识不够,多年来,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已固化在许多人的意识中,他们认为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潜意识里抵触“慕课”“微课”等新兴起的教学模式;二是缺乏制作高质量“慕课”“微课”的优秀人才,“慕课”“微课”的制作对于制作者要求很高,要求其不仅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还必须具备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满足教学需要的高质量的“慕课”“微课”,从而更好地应用于教学;三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匮乏,一个ppt的教学课件制作还需要许多的素材,何况“慕课”这样的教学平台,其开发建设必须要有大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动画、课件、试题库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做支撑,目前,我们还缺乏这样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虽然存有制约“慕课”“微课”广泛开展的上述因素,但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充分认清只有改革创新,职业教育才能更好发展的道理,大力加强“慕课”“微课”建设团队的人才培养,集思广益,注重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制作与积累,“慕课”“微课”教学就一定能在职业教育中得以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