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有着清晰的思路和逻辑,能够引导读者思考问题、探索真理。下面是一些流传已久的优秀作文样本,相信对大家的写作能力有所帮助。
2023年李白高三的题目(汇总15篇)篇一
我是谁?轻轻的叩问如扔出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波纹,想强掩心中的波澜,却嘴角只扯出一个苦笑,苦至心田!
我是谁?我是李白,是那个“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凤丘”的李白,是那个“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是那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李白,是那个“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的李白,是吗?是吗?全不是。
风轻轻吹动柳枝头,残月独照水岸,远处的几声凄凄惨惨的寒蝉声;几处凋谢的花,是经不起多情的泪水吗?兀自撒了一地,酌了又酌酒杯,几滴泪滴入,不知何时早已泪眼朦胧,朦胧中似乎又回想起往昔,扑闪的烛光中似乎有母亲的身影,忽然间又闪烁不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残月里愿有一缕光带着我的相思送给远在他乡的母亲!母亲啊!您会在深色的夜光中等待您的游子吗?月蓦然回首,却未带来母亲的音语,举杯消愁愁更愁。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泪眼中却想起了你的身影,老友,那次我们相别,从此我少了知音,如今天下,哪有知我心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那日,你我挥洒的泪,会结成红豆树吗?我不知道。“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将进酒,杯莫停”泪却又满面,想着,夜深了,不知何处是故乡。人言落日,“人言天涯是故乡,望极天涯不见家”。
踉跄着赤足向前去,明月下杨花似乎开了,“杨花点点,细看全不是,是离人泪。”我放声大笑,笑苍天不开眼,笑人们沉俗尘,笑我多情,“多情自古伤离别,执手相看泪眼”,笑着,惟有泪千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笑着笑着,泪却沾满了青裳袖。
醉意涌上了心头,是什么?愁,明朝酒醒何处?不知!只知醉了,便没有愁了,我真但愿长醉不愿醒啊!
2023年李白高三的题目(汇总15篇)篇二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古。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题记。
李白,自号青莲居士。突然忆起那浮于水面的莲花,不蔓不枝,亭亭净植;而李白,高洁亦傲然脱俗。以莲为号,于是莲的清香与李白的傲气交糅而来。
李白解道,他学庄子站在九天绝顶看人间,用超然物外的眼光面对人世的悲欢离合。也正是这样的思想,造就了他天上地下独来独往的气概和敢于冲破封建束缚不屑权贵的胆识。
和同时代的许多文人一样,李白也有着“学而优则仕”的理想。他期望辅君主而治天下,在政坛上大展宏图。终于,他因赫赫诗名得到了玄宗得礼遇,力士脱靴,贵妃磨墨,那是他仕途上多么得意的时刻!于是他一挥而就:“名花倾国两相欢,长使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他在众声迎合中栩栩然得意,“仰天大笑出门去”,高呼“我辈岂是蓬蒿人”。然而,无情的现实用冷水浇醒了他原本即为虚幻的梦想。不经意间,他看到了力士脱靴时谄媚的丑态和贵妃磨墨背后那不可告人的笑。
李白知道了;当前的荣耀都只是过眼烟云,自己只不过是在陪皇帝寻欢作乐。
试想,不羁的诗仙如何忍受朝堂上的倾轧与黑暗?李白在混乱的政坛上痛苦地喊着:“君王虽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然而他是狂放的,不再为名利所诱,也不向淫威屈服,始终保持着一颗心的清洁,大丈夫的铮铮傲骨和拳拳赤子之心。
于是,他宁愿散尽千斤,只求一醉,也不愿摧眉折腰,做大唐的御用文人。
李白终因他那不屑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骨而愤然走出仕途。
他遍访青山绿水,在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他浊酒深酌,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齐叙难酬鸿志。
李白将傲气寄情山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一切高山大川都是他内心狂傲之气的外现。
大概这才是李白真正的位置。倒骑青牛,纵情山水,远离世俗的污秽,与清风为伴,与日月为友。
在一片秀丽的湖光山色中,看到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曼然盛开……。
2023年李白高三的题目(汇总15篇)篇三
我想穿越岁月的长河,跨越年代的鸿沟,去认识一位大诗仙,大侠客李白。
我回到唐代走在山间小路上,欣赏着古代的美景,这时李白左手拿着一壶酒,缓缓向我走来。到了我面前他深深地鞠了一躬,问道:“余见此小姐衣着与我不同敢问君从何而来”我也鞠了一躬答曰:“我从历来之喜识君”李白大笑曰:“汝愿为吾之知己乎?”我开心的答到:“是吾之幸。”从此我们便形影不离。
我们一起欣赏了庐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雄奇壮观的景色;一起去天门山欣赏了“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碧水青山白帆红日的绚丽景色;一起去“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山寺里低声交谈;也会一起欣赏“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苍茫景色。
在他站在敬亭山中望着群鸟高飞,孤云独去的自在悠闲长叹道:“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会去与他饮酒吟诗让他不再孤独;在他举着酒杯,抬头望着明月当空,低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感叹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我会在心中暗自佩服:这么冷清的场面他还能想象的如此热闹,不愧是大诗仙李白。并伴他渡过难关,用行动告诉他,他不是孤身一人;当他抬头仰望天空中那一轮明月,感慨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他在夜晚听到故乡的《折杨柳》说到:“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我会安慰他,但是自己心里也想爸爸妈妈;当他在怀才不遇时依然乐观积极地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会告诉他:“汝未可名也。”他大笑。
我们总是一起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失意时也会一起低吟“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有时也会“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他还是带着我一起行走江湖,行侠仗义,结交江湖好汉。
时间不多了我要穿越回去了,与他告别他拉住我说:“我一生仕官不顺而,欲干一番大事却在挤入政后处处受挤,但今生得此知己,足矣!”我对他说:“我识君之大诗人亦我之幸。”
我穿越回来了,发现自己坐在床上,原来是场梦。在心里想:我要是真能认识大诗仙李白还成为他的知己该多好啊!
2023年李白高三的题目(汇总15篇)篇四
一杆笔,时重时轻,描绘了他的跌宕起伏,同他的喜怒哀乐一起,挥洒出不朽的诗篇。
他似一位仙人,温润如玉。在诗词的世界里翩翩起舞,那些字句化作个个精灵,随着他旋转旋转。有人曾评价他的诗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如同在清澈的流波中绽放的青莲一般恬美、动人。杜甫也曾称他:“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此人,便是李白。
与李白结缘,还是在很小很小的时候。那本页数不多《妈妈教我学唐诗》里,我第一次见到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由于还太小,即便倒背如流,却仍未了解其中的情感。只是,那月如霜所透出的寒冷将他的大名深深的刻在了我的骨子里。
同样的,李白也是个庸才。纵然他有干一番大事业的政治抱负,又旷世的才能,却掩饰不了他在政治上的空白。他是向往自由的,向往那个有着“翼若垂天之云”的逍遥世界,那些所谓的明里暗斗,钩心斗角的繁复世界约束了他的自由,他厌恶至极,对于权贵,他的态度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只配做个诗人,放眼天地,挥写自由。
2023年李白高三的题目(汇总15篇)篇五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袖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李白自传说中行来。
从来没有一个文人能够像他这样,为大唐恢宏大气的文化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即使在中国悠长醇厚的历史中仍在绽放着其独特的光芒。
力士脱靴,贵妃研墨,御手调羹,这是属于他的骄傲。举杯邀月,剑斩浮云,把酒当歌,这是他诗人的灵魂。
月酒是李白的魂。
李白少时游侠,中年入仕,老来流亡,他的月没有花前月下的旖旎,却是代表铭心刻骨的思念。诗人的月是清冷的,忧伤的,纯粹的,诗人在清澈如水的月光下感到了自己内心对家乡,亲人和故友绵长的思念,感受到了自己内心深沉的孤独。虽然孤独,却不甘寂寞;虽然潦倒,却依旧旷达。他一生自认怀才不遇,内心的无奈和愤懑却从未停止过他追求月亮的脚步。李白曾想用他的文采作为打开自己政坛之路的敲门砖,可是他的绝世才情阻碍了他迈向成功的脚步。唐玄宗的眼里,李白只是一个受宠的高级玩物,宠爱不是敬重,敬重并非看重,君主忽视了他的政治才华,也让他留下了一生的遗憾。
月亮在李白的心中,也许是一个无论多么狼狈也不离不弃的朋友,也许是一个不可触及的高洁美丽的梦想。李白抱月而眠,为承载诗情而生,为追求梦想而死,李白有一颗不染世俗的仙人心,他的生和他的死,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和亘古的遗憾。
酒是李白诗的载体。有了酒,便有了诗。“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的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灵动的,飞扬的李白,不因权势财富而折腰的自由的李白。“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李白真实的写出诗人旷达于天地之间的潇洒情怀和借酒消愁的悲伤,这种矛盾或许才是最真实的。
晚唐诗人皮日休说:“吾爱李太白,身为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磥砢千丈林,澄澈万寻碧。”诗月酒和李白共融,有月有酒便有了荡气回肠的诗歌,有诗便有了消愁酒和相思月。
李白,把酒邀月,悠然回到他的传说中去,凝成了历史中一道辉煌的风景。
2023年李白高三的题目(汇总15篇)篇六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我就是李白了!
——题词“厌倦喧闹的城市,每天有足够的书,厌倦日常生活。把自己变成李白,浪漫、优雅、不羁。希望有一个像他一样的“我举起我的杯子,请明月,给我带来我的影子,让我们三个”的孤独。我也希望有一个洒脱的“既然上天赐予了人才,就让它被录用吧!纺一千块银子,全部回来!”像他一样。
透过镜子偷窥,独自站着,剑眉直插太阳穴,眼睛像星星,嘴唇像花瓣,脸上带着一丝微笑。哦,是我吗?以三尺青锋,踩着几朵云彩,裹着豪气,书剑落下。是巴蜀生动的风景赋予你潇洒的魅力,还是古代赵岩的吊唁者叛逆?不要和黄鹤告别,在五岳里寻仙。你的魅力给风景增添了一些无助感。正如余光中所说:“酒入愁,七分化为月色,三分化为惊涛骇浪,一开口就是盛唐的一半。”李白,你比关震和杨贵妃好。站在繁华的唐朝中央,你当之无愧,受到万人敬仰。
我没有为国家服务的野心,但是我的野心很难实现。我被放逐,“你看不到黄河的水是如何流出天堂的”。我想用华丽的诗篇写出崇高的情操。我离开长安已经好几年了。你可曾记得擦拭龙巾,脱下权贵的靴子,擦亮贵妃的墨汁是多么的洒脱?“皇帝门前骑马”有多不守规矩?这时,寒风凛冽,月光洒落地面,形成一层“白霜”。温一壶清酒,助一首诗。“五花马,千金裘,递与童子换好酒”,酒虽暖,心却凉。为了一个宏伟的计划,玄宗让我向翰林致敬。我想我可以得到皇室的青睐。但是对有权势的人的诋毁,以及从现在开始的漫长旅程,"旧时代的清醒的人和圣贤都被遗忘了,只有伟大的饮酒者才永远出名"。他把自己变成了李白,经历了一代诗人的心路历程。他感到困惑、无助、激情和悲伤。
回想现实,我希望我能像他一样洒脱不羁。但是我不想像他一样有才华,最后只留下一个空名字。我应该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工作,为我的国家做出贡献。我会像李白一样用笔墨书写自己的人生。用你的生命为祖国服务。只要我有坚定的信念,我就会努力奋斗,勇往直前。我相信我会继续接近我的目标,并最终通过努力实现它。
把自己变成李白,成为唐朝的学者。
2023年李白高三的题目(汇总15篇)篇七
在天上,天帝与大臣们正热火朝天地讨论着该如何重振中国文坛。
有人说:“可造一个人,多放些智慧,让他重振中国文坛。”另一个人立刻反驳道;“现在的人野心勃勃,会将他害死的,不如就让李白再生,毕竟,李白的诗书才气是大家一致认可并且受到万人推崇的。他的出现,一来可重振中国文坛,二来,就将重生当做是奖励李白前世的奉献吧!”天帝沉吟片刻,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找来了李白。
天帝捋着胡子,神色严肃的看着前来的李白,缓缓说道:“中国文坛如今已经沉睡太久了,眼下纵观四海,大抵也只有你才能唤醒它了。”李白作揖谢过并保证绝不辜负这项使命。
站在投胎桥前,李白犹豫着,到底该入住哪一户人家呢?李白在天上挑了好久还久,最终决定选择了一家知识分子的家庭,想着即使因为再生失去一部分记忆,生在这样的家庭也好有所补偿。
想象很美,现实永远是残酷的。
李白正享受着母亲肚子中的温暖,突然,耳边响起一首“abcd”的英语歌,原来母亲想早日让孩子学好英语,赢在起跑线上,早早的开始了所谓的胎教。结果出生时,李白两眼都是黑眼圈。
当李白在两岁时,就开始背诵古诗了,就凭那股聪明劲和大多是他做的诗,一天就背出一百多首诗,母亲见他十分聪明,就开始学英语和数学,左边一个“goodmorning”右边一个“hello”就把他绕的团团转,本来是想在起跑线上赢,结果蒸沙成饭。
受到这样的折磨,李白只考上了普通中学,因为爸妈工作忙,没时间管他,又有几个坏孩子带他蹦迪,上网吧李白成绩急剧下降,更别谈得上天帝交给的任务了。
一天夜里,天帝的声音在李白的耳朵中响起:“一醉千篇诗的李白在哪?”李白这时才想起天帝的任务,对管家说:“拿酒来。”
第二天,李白已经化作一具冰冷的尸体,而李白的灵魂在天上与天帝争论着,“你干什么给我出喝酒的馊主意。”“我怎么知道你喝的是假酒呢”“在那种环境下,天才都要变成蠢才了。”天帝和李白都长叹一口气。
2023年李白高三的题目(汇总15篇)篇八
人生,只不过是人世间短短的踏足一回。但,再短的生命也拥有自己的历程,或一帆风顺,或四平八稳,或艰难坎坷……记得曾有一人说:“没有经历坎坷的人生,不会是完美的人生。”就如同大雨滂沱,电闪雷鸣过后,天,终会是晴朗的,还会有着唯美而绚烂的彩虹高悬苍穹。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是不懂得“雨过天会晴”这个道理。当四面楚歌;当他心爱的女子自刎,当鲜红的血宛若艳丽的玫瑰绽放在雪地般,那么的刺目,西楚霸王的心早已碎了;当“力拔山兮气盖世”早已化作一幅泛黄的丹青,他便从容亮出那与他久经沙场的剑,仰天长啸;“天欲亡我。”便自刎于乌江畔边。然而,西楚霸王留给世人更多的是如李清照“江东才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遗憾。
李白,则是一位懂得“雨过天会晴”的人。李白一生承受太多的忧愁,以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太白的一生太多烦恼,以致他“但愿长醉不愿醒。”他承受太多的思乡之愁,以致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太白一生太坎坷,一路辛酸,一路悲愤。真可谓是行路难,难行路,路难行,长安宽阔的大街竟容不下他粼粼一车马。
然而,太白的一生却是潇洒而脱俗,他是懂得忍耐,懂得调整心态,再多的寂寞,再多的坎坷,在他的眼里只不过是烟云罢,李白的诗境奇却从此登上了更高的境界,从而他的作品令芸芸众生皆惊叹,一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何等的高雅;一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是何等潇洒;一句“长风波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何等的壮志凌云。”
太白,一位“世人皆醉唯我独醒,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诗人,千古称赞的诗仙,在那时世俗污浊的浪潮中没有被吞并,而是深谙”雨过天会晴“这个言浅而意深的道理,从而成就他潇洒而豪迈的一生。
人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人生虽短暂,但坎坎坷坷地书写着自己独特的一生,唯美而精彩。正如泰戈尔说的:“生如夏花之绚烂。”
人生,没有经过坎坷是不会完美的。只有懂得等待,懂得调整心态,懂得“雨过天会晴”这个道理,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2023年李白高三的题目(汇总15篇)篇九
他从小刻苦学习,青年时就立志做一番事业;他离家漫游,接触到各种人物,遍览各地名山大川;他用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手法,描绘了无数壮美景物……他,就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他悲伤忧愤。“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自信乐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热爱自然。“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他珍惜友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孤独寂寞。他以简洁准确的词语写出了一句又一句千古名句,他用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写出了一首又一首浪漫的诗篇。
李白从小就刻苦学习,10岁左右开始学习辞赋,创作非常认真,字斟句酌,一丝不苟。他少年时学习范围广泛,不仅学习儒家经典,还阅读古代文史名著,所以他的才华是从小时候的努力学习中逐渐培养的,是没有人可以超越的。作为学生的我应该像李白那样多读书,读好书,这样即增长了我们的知识面,又培养了我们的才华。李白不但有超脱世俗的思想,而且有着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中年时,他呼吸着青山绿水的芬芳,亲吻着广阔无垠的大地,感受着大自然的恬静,留下了许多名句,被世世代代广为流传。读着他的诗,我仿佛看到了他对亲人的思念,听到他对名山大川的赞美,也感受到了他的孤独、忧愁。他不但诗写得好,而且还关心国家,希望能报效国家。
如果说唐代是中国诗坛的一轮明月,李白则是月亮旁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不可遮拦;如果说唐代是中国诗坛的长江,李白则是浪尖的一股劲流,不可阻挠;如果唐代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李白则是顶峰的一块坚石,不可动摇……是他举起了诗歌的火炬,照亮了唐代的文化!
2023年李白高三的题目(汇总15篇)篇十
日本学者松浦友久在《李白——诗歌及其内在心象》一书中说:“在李白的作品中,以某种形式吟咏月亮的差不多占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一。”笔者根据中华书局1977年出版的《李太白全集》统计,李白以某种形式吟咏月亮的诗篇有340首,在其全部诗作中所占比例约为三分之一。
李白之所以喜爱月亮,大概有三种原因:其一是性格品质决定。诗仙豪爽、倜傥;月亮光明、透彻,这两者是契合的。其二是生活习惯决定。李白家境优裕,有夜生活习惯。《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夜别张五》——从这些诗题看,李白的夜生活很丰富。其三是道教信仰决定。李白信仰道教,在济南老子观里,道士高如贵将道箓正式授予李白,他叹惜人生短暂,迷信羽化登仙,追求长生不老。月亮的永恒性,让李白十分羡慕。
虽然李白咏月亮的诗篇很多,但以月亮为主题的诗篇却屈指可数。像《古朗月行》《峨眉山月歌》《把酒问月》《初月》《雨后望月》,就这么几首。以月亮为素材进行诗歌创作,是李白的拿手好戏。他熟悉月亮的诸多特性和传说,借助它们,创造出丰富多采的意象,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郢门一为客,巴月三成弦”,在《郢门秋怀》诗中,李白利用月相变化周期规律来记算时间;“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在《塞下曲》组诗中,李白借照耀汉地的月亮,指代京城长安,点明将士出师的地点;“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月影弯如弓,弓弯似月影,霜花喻剑光,剑光比霜花。诗人用互为比喻的手法,将汉家将士守塞卫国的英姿刻画得栩栩如生。在《寄从弟宣州长史昭》诗中,李白写道:“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这里用“云月”代风景。在《登太白峰》诗中,诗人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他没有直接描绘太白山峰多么高峻,却借助高悬青云之上的明月,让读者切实地感受到太白山峰的高峻。月亮明媚无比。李白在《感兴八首》中说:“蛾眉艳晓月,一笑倾城欢”;在《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中说:“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这些都是用明月比喻美女。
天宝年间,李白的挚友著名诗人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龙标即现今的湖南黔阳县,唐朝时那个地方十分荒僻。李白闻讯,为了表达对友人的同情慰问,作诗相赠,题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明月像诗人随身携带的珍贵物品一样,为安慰友人,解下来慷慨相赠,所表达的感情相当真挚。
诗人乘舟游历长江,作《江上吟》,诗中写道:“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江边山丘上楚王游憩过的台榭早已荡灭无存,而屈原创作的词赋如同高悬青天的朗日明月,永久放射着光芒。诗人用与日月同辉赞扬屈原的文学成就。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诗人称颂:“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以“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具体形象来解释“俱怀逸兴壮思飞”的空洞结论,给读者留下生动、深刻、鲜明的印象。
《古朗月行》是李白拟鲍照《代朗月行》所写的一首以咏月为主题的乐府诗。《淮南子·说林训》记载有“月照天下,蚀于詹诸”的'传说。“詹诸”,即蟾蜍。开元天宝年间,唐玄宗沉湎于杨玉环的姿色中,纵情游乐;任用“口有蜜,腹有剑”的李林甫为相,一切政事交由他办。李林甫忌贤妒能,“凡才望功业出已右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而阴陷之”。(《纲鉴易知录》)他还“欲杜边帅入相之路,以胡人不知书,乃奏言:‘文臣为将,怯当矢石,不若用寒族胡人;胡人则勇决习战,寒族则孤立无党,陛下诚以恩治其心,彼必能为朝廷尽死。’上悦其言,始用安禄山。”(《纲鉴易知录》)安禄山厚赂唐玄宗亲信。开元二十九年(741)八月,朝廷任命安禄山为营州都督、平卢军使、两蕃(指奚、契丹)、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天宝元年(742),春正月,又升安禄山为平卢节度使。几个月间,安禄山不断加官进级,势力膨胀,史无前例。在李白看来,从开元末年到天宝初期,大唐王朝统治集团的腐朽堕落,就如同月满转亏一样。转亏的原因,就像传说的“蟾蜍蚀圆影”。杨贵妃、李林甫、安禄山之流不都是吞食朗月的蟾蜍吗?正是安禄山藩镇势力的膨胀,导致“安史之乱”,险些葬送了大唐王朝的性命。“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李白在诗中表达的那撕肝裂肺般的忧愁,正是李白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2023年李白高三的题目(汇总15篇)篇十一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赏析】。
这是一首咏桂诗,同时也是一首干谒诗。“干谒”即为谋求禄位而请见当权的人。唐朝时,干谒的风气盛行,士人们在考试前多结交名公贵人,向他们提供诗文以自荐。李白青年时受到当时干谒风气的影响,一直到晚年的安史之乱至流放夜郎期间,以至于终其一生都在忙于干谒。这首诗的背景不可得知,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趋势媚俗之人的蔑视,表达了坚持高洁品格的信念,以及渴望得到知遇赏识的迫切愿望。
诗的前几句描写的是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流露出作者对此不屑一顾的态度。“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两句歌咏的是南山桂,以南山之桂与上文“金张门”之桃李形成鲜明的对比。南山中的桂树,“绿叶垂芳根”,意味着诗人有满腹才华却不被人赏识。南山之桂,常年绿叶垂阴,不仅给人带来清凉,还为人间播撒芬芳。“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两句点明干谒之旨,以桂树植入“君园”之请求,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渴望得到“君”之赏识的愿望。
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桃李和桂花截然不同的精神面貌和结局,借以映射显赫一时的朝中权贵一旦失宠,荣耀就难以保存,而像山野桂树一样的李白本人,却能悠然自得于田园,其格调高下也由此可见。
扩展阅读:李白诗歌的成就。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扩展阅读:李白的诗词风格。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
2023年李白高三的题目(汇总15篇)篇十二
咏苎萝山。
作者:李白朝代:唐体裁:五言古诗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赏析】李白的《咏苎萝山》,带领大家穿越两千年的时空,来到远古的春秋战国时期。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艳阳天,越国大夫范蠡出访民间,来到苎萝山下的若耶溪,邂逅溪边浣纱的西施。只见佳人顾盼生姿,超凡脱俗,天生丽质,娇媚动人。两人一见钟情,遂以一缕浣纱,相订白首之约。不久,吴王夫差为报杀父之仇,领兵打进了越国。越军被打败,越王勾践作了俘虏。范蠡作为人质,跟随越王夫妇,到了吴国做奴隶。于是,他和西施的`姻缘就被耽搁下来。三年以后,吴王夫差放回了勾践夫妇和范蠡。勾践回国,卧薪尝胆,准备十年生聚,力图报仇雪耻。他采用范蠡所提出的美人计,准备用女色击垮夫差。西施也被范蠡的爱国热情感动了,挺身而出,勇赴吴国,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终被勾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后,西施遂与范蠡,一叶扁舟,隐遁于太湖烟波之中,不知所终,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想与怀念。
2023年李白高三的题目(汇总15篇)篇十三
司马迁用他毕生的热情倾注在了《史记》上;居里夫人用了她全生的热情投入在了研究镭上;爱因斯坦用了他全部的热情奉献在“相对论”上……而李白他的热情倾注在哪里了呢?今夜月色白如昼,我捻开《唐诗》,共邀李白来赏月。
桃花潭边,伴着歌声阵阵,你我站在一叶扁舟上。李白不禁吟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随着水流而下,伴着夕阳我们继续向前。
水声愈来愈大,船儿随着水漂到了瀑布的下方。水面弥漫着紫色的雾气,你吟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小舟向前,亦听到了猿声,不觉轻舟已过万重山了。
弃船而行,登上蜀道,曲折难行。你仰天长啸:“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是我看着你知道,世人有你几分潇洒,何必去上青天。
夜幕垂下,你我摆桌在花园中,月色淡淡,花香淡淡,但你却起舞弄清影,边舞边吟:“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好一个独酌无相亲!而你却流下了两行热泪。我问你为何?你答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你饮酒长叹。
一杯酒,喝醉了半个盛唐。
李白在这样一个争名夺利的社会中却用山水陶醉自己,用淡然安抚人生。他将他所有的热情都给了诗歌,在五千年的文学中,开辟出自己的道路,才有了独领风骚数百年。他虽然“即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但他却又诗作伴。
李白将自己一生的热情倾注于诗中,而我呢……。
李白有没有政治才干?这个问题我认为不能用简单的有或没有来回答。下面我来讲一讲。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政治家有什么特点。政治家的思路要很清楚,要为老百姓着想,还要懂还能多知识。李白在唐玄宗请他去翻译一封突厥文的信的时候,虽然刚刚喝醉了酒,但是头脑还是很清醒。读完了这一封信后,大家都不知所措,而李白马上提出了写《和番书》。从这一件事我们能看出来,李白思路很清楚,而且会多种语言,知识渊博。李白在一个小酒家里侠肝义胆,帮助了王炎,后来在京城行侠。李白一生中为老百姓做了很多事,所以他是为老百姓着想的。以上三点政治家的特征,他是符合的。
但是,政治家的有些特征他又不符合。比如,政治家很有权力的欲望,会算计别人,还要会与各种人打交道。李白并不想当特别大的官职,他只是想帮助百姓们。李白不狡诈,也不会算计别人。他比较感性、豪迈。一个政治家肯定不会做出“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事情。李白只喜欢和贺知章、杜甫这样和他志同道合的人打交道。其他的人,他不喜欢他们,他们也不喜欢他。而作为一个政治家,必须要和许多的人有良好的关系。
最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李白有一定的政治才干,可是他并不适合当政治家。
2023年李白高三的题目(汇总15篇)篇十四
西施/咏苎萝山原文: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西施/咏苎萝山译文及注释。
译文。
西施是越国溪边的一个女子,出身自苎萝山。
她的魅力过去今天都在流传,荷花见了她也会害羞。
她在溪边浣纱的时候拨动绿水,自在的像清波一样悠闲。
确实很少能见她笑起来露出洁白的牙齿,一直像在碧云间沉吟。
越王勾践征集全国绝色,西施扬起娥眉就到吴国去了。
她深受吴王宠爱,被安置在馆娃宫里,渺茫不可觐见。
等到吴国被打败之后,竟然千年也没有回来。
注释。
1、苎萝山:位于临浦镇东北,海拔127米,历史上曾属苎萝乡,相传为西施出生地。山上有红粉石,相传西施妆毕将烟脂水泼于石上,天长日久,石头变成红色。
2、西施庙:位于浣纱溪西岸施家渡村,坐西朝东,面对苎萝山。相传,这座庙原是苎萝村中的西施宅,后乡人为纪念西施,改为西子祠。南宋淳熙年间,西施受封为苎萝乡48村的土谷神,改称娘娘庙。西施庙主体建筑现拆建为临浦镇通济中心学校,仅存余屋数间。西施庙门额为石刻阳文,是清光绪二年四月重修庙宇时的遗物,今尚存。
3、浣纱溪:傍依苎萝山,属西小江古道。相传,西施父亲以卖柴为业,家境贫寒。西施自幼勤劳善织,常常帮助母亲在溪边浣纱。范蠡寻访越中美人时,正是在这溪边发现了浣纱的西施。唐代范摅《云溪友议》一文载:王轩游西小江,泊舟苎萝山际,感国色埋尘,怆然题西施石曰:“岭上青峰秀,江边细草青;今逢浣纱石,不见浣纱人。”
4、西施洗脚潭:在苎萝山西麓。相传,西施未离故里时,常在这里洗脚沐浴,现已淤积为农田,称西施畈。
5、范蠡庵:俗称“日思庵”,位于临浦镇施家渡村柴湾浣纱溪畔。相传,范蠡大夫在此访得西施,当地乡人为纪念此事而建。附近原有古渡口,相传是当年西施入吴时的下船埠。
6、后江庙:又称起埠庙,在西施庙南,背依浣纱溪。相传,越灭吴后,范蠡携西施归越隐居,在此起埠上岸,现尚存。
西施/咏苎萝山赏析。
李白的《咏苎萝山》,带领大家穿越两千年的时空,来到远古的春秋战国时期。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艳阳天,越国大夫范蠡出访民间,来到苎萝山下的若耶溪,邂逅溪边浣纱的西施。只见佳人顾盼生姿,超凡脱俗,天生丽质,娇媚动人。两人一见钟情,遂以一缕浣纱,相订白首之约。不久,吴王夫差为报杀父之仇,领兵打进了越国。越军被打败,越王勾践作了俘虏。范蠡作为人质,跟随越王夫妇,到了吴国做奴隶。于是,他和西施的姻缘就被耽搁下来。三年以后,吴王夫差放回了勾践夫妇和范蠡。勾践回国,卧薪尝胆,准备十年生聚,力图报仇雪耻。他采用范蠡所提出的美人计,准备用女色击垮夫差。西施也被范蠡的爱国热情感动了,挺身而出,勇赴吴国,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终被勾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后,西施遂与范蠡,一叶扁舟,隐遁于太湖烟波之中,不知所终,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想与怀念。
2023年李白高三的题目(汇总15篇)篇十五
岁月悠悠,弹指一挥,触摸那盛唐的尘土,在诗的世界里走进李白,走进那月色缠绕的低头思故乡;走进那影像叠重的对影成三人;走进那放浪江面的直挂云帆寄沧海的李白的心灵深处.叩响他的灵魂之门,感受他的心中丘壑!
小时候,凭借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便深深地迷恋上了李白。我迷恋他的不羁,我迷恋他的高洁,我迷恋他的浪漫。
你不羁,你是唐代诗歌中一个璀璨夺目的星座;你是群星灿烂的盛唐中最闪亮的剑。不羁的你,狂放的你,眼里的长江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未必真那么险峻的蜀道也“噫吁嘘,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算不得多高峻的天姥山也“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不羁的心智,不羁的李白,我想这才是我看到的豪放不羁的狂放李白吧!
你高洁,你有兼济天下的胸怀,你向往仕途,但有蔑视权贵,想追求自己心中的太平天地,然而命运总和你开玩笑。终于,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冷却了你的一腔热血。坚持?沉沦?你这支高洁之莲安能染于淤泥你毅然选择了前者,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贬谪在李白的沉浮之船上显得那么分外招摇.失意之时,你高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心灵平静的李白,行动浮躁的李白,举杯浇愁愁更愁徒以金樽之酒赶走失意之客,可乎哉?你成也金樽,败也金樽,金樽定格了你的心声!
李白,这个浪漫主义诗人,他把生命的真正的意义定格在自由自在的秀丽山水画卷里,不让污浊的泥淖玷污高洁的灵魂.你重返鲁地,寻幽豪饮,南下吴越,梦游天姥,寄情于山水之间。在山与水的交映下,谛听两岸猿声啼不住,想象朝辞白帝彩云间,放歌轻舟已过万重山.水的灵动,带走了心的疲劳;山的厚重,增加了生命的重量!悠悠几千年诗苑绽放你那浪漫主义的奇葩。青莲居士,数载宦海沉浮,痛哉!苦哉!一腔浪漫豪情,幸矣!足矣!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就是李白。你那高洁超俗的心灵让人景仰;你那不羁的仗剑天涯的豪情让人留念;你那寄情大自然的浪漫情怀让人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