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和理解。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带分数乘法教案范文(14篇)篇一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2.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1.多媒体课件。
2.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cm、宽10cm的长方形纸。
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以分数乘整数的问题作研究内容,如“2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板书1/5×2)。
师:列式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用乘法?(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怎样计算。
学生讨论汇报。(根据“2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的列式类推出,或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可以列出1/5×1/4)。板书算式。
学生操作。
学生交流是怎样涂的?(用折或量、分的方法把纸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如下图)。
小组汇报(把涂出的1/5部分再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学生自己涂色。
师:从涂色的结果看,1/5的1/4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0。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归纳(用多媒体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5份,1份是这张纸的1/5,又把这1/5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5×4=20份,1份是这张纸的1/20。由此可以得到(板书)。
提出问题: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是求什么?(1/5的3/4是多少?)。
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1/5的3/4。怎样计算?
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与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5×4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板书)。
根据板书的两个计算算式讨论归纳计算方法。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3/4x2/94/7x7/85/6x3/257/12x9/14。
让学生独立计算。通过请学生在黑板演算过程及结果交流计算情况,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并结合学生的演算情况说明约分的书写格式。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课后反思。
通过今天的课我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由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带分数乘法教案范文(14篇)篇二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小学生分数乘法的数学教案,我们来看看。
1.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cm、宽10cm的长方形纸。
教师谈话,以学校粉刷教室或家庭装修新房等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入。
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给出条件: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
师: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以分数乘整数的问题作研究内容,如“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板书1/5×4)。
师:列式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用乘法?(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怎样计算。
学生讨论汇报。(根据“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的列式类推出,或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可以列出1/5×1/4)。板书算式。
师:(结合板书讲解)我们已经知道求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4个1/5是多少。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那么1/5×1/4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学生操作。
学生交流是怎样涂的?(用折或量、分的方法把纸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如下图)。
小组汇报(把涂出的'1/5部分再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
学生自己涂色。
师:从涂色的结果看,1/5的1/4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0。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归纳(用多媒体或投影片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5份,1份是这张纸的1/5,又把这1/5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5×4=20份,1份是这张纸的1/20。由此可以得到(板书)。
提出问题: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是求什么?(1/5的3/4是多少?)。
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15的34。怎样计算?
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与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5×4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板书)。
根据板书的两个计算算式讨论归纳计算方法。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出示例4,读题。
师:怎样列式?依据什么列式?
由学生讨论得到: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列出3/10×2/3。
让学生独立计算。通过请学生在黑板演算或用投影展示学生的演算过程及结果交流计算情况,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并结合学生的演算情况说明约分的书写格式。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2.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带分数乘法教案范文(14篇)篇三
2.学会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1.掌握两步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画线段图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分析两次单位“1”的不同之处.。
(一)指出下面分率句中的单位“1”.。
1.乙是甲的。
2.小红的身高是小明的。
3.参加合唱队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
4.乙的相当于甲。
5.1个篮球的价钱是一个排球价钱的倍。
(二)口头分析并列式解答。
1.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小华储蓄了多少元?
2.小华储蓄了15元,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出示课题——分数应用题)。
(一)出示组编的例题。
1.思考讨论。
(1)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2)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又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2.汇报思路讲方法。
由此基础上试列综合算式:
(二)巩固练习。
小华有36张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华的,小明的邮票是小新的,小明有多少张邮票?
1.分析数量关系,独立画图并列式解答.。
2.学生板演.。
(张)。
(张)。
答:小明有40张.。
3.综合算式。
用连乘解答的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思路是什么?”
1.认真读题弄清条件和问题。
2.确定单位“1”找准数量关系。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准“量”、“率”对应关系,即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3.列式解答。
板书:抓住分率句,找准单位“1”,
画图来分析,列式不用急.。
(一)联想练习根据下面的每句话,你能想到什么?
1.苹果的个数是梨的.(如,梨是单位“1”;苹果少,梨多;苹果比梨少等)。
2.修了全长的。
3.现在的售价比原来降低了。
(二)先口头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三)提高题.。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谁和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求的是谁的几分之几,分数乘法应用题,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乘法应用题》。这也正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分析能力的体现。是我们课堂的叫目标之一。
这节课是分数应用题的第二节。学生已具备初步分析已知和找单位“1”的能力,但是增加了一个条件,并增加了一个数量。要利用已有的分析方法分步分析,才能化难为易,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集体的智慧,在共同讨论中理解已知条件,有利于学生排除思维障碍。教师再配以线段图加深强化学生理解题意,以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和飞跃。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变换条件,有助于学生灵活分析,防止定势。
带分数乘法教案范文(14篇)篇四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1/33/72/54/97/105/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2题,注意让学生体验分数相乘的积于每一个乘数的关系。
学生做第3题,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几分之几与占整体1之间的关系。
学生做第4题,让学生能够学会比较1/2的3/4和4/5占整体1的大小。
学生做第5题,教师注意让学生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6题,让学生注意区分不同标准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学生做第7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第8题,学生根据学过的分数乘法知识,分辨一下唐僧分西瓜是否公平。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1/23/43/8 ,2/44/54/10=2/5
是整个操场1的3/8,2/
5是整个操场1的2/5。
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带分数乘法教案范文(14篇)篇五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复习分数乘以整数和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和分数乘以整数的结果。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0题,让学生计算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注意提醒学生及时约分。
学生做第11题,让学生先计算出分数乘法算式的得数再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学生做第13题,让学生用整数乘以分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有关分数的生活问题,注意提醒学生认清长度单位。
学生做第14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带分数乘法教案范文(14篇)篇六
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知识目标:继续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3/11×39/16×1221×5/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学生自己动手填完课本例题上的方格。
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1:6×1/2=6×1/2≤3个;学生2:6×1/3=6×1/3≤2个)。
教师和学生对比这两个题目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初步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数学意义。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5页试一试,36的1/4和1/6分别是多少?
注意让学生体验求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意义。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带分数乘法教案范文(14篇)篇七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单元重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单元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授课课时:11课时
第一课时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教材第2、3页。
授课时间:1.2
教学目标:
2. 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发现规律,创造规律。
带分数乘法教案范文(14篇)篇八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理解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课件。
一、情境创设,探求新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预设:(1)(个);(2)(个);(3)(个);(4)3个就是6个就是,再约分得到(个)。(根据学生发言依次板书)
预设: 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
生2:3个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
提出质疑:3个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预设: 生1:按照加法计算=(个)。 生2:(个)。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x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题 师: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2.例1“做一做”第2题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三、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例2(课件出示情景图)
(1)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该怎样计算?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求3桶共有多少升?就是求3个12 l的和是多少。 预设2:还可以说成求12 l的3倍是多少。
预设3:单位量x数量=总量,所以12x3=36(l)。
(2)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思考,自主列式。) 交流:是根据什么列式的?引导说出思考的过程并板书:“求12 l的一半,就是求12 l的是多少。”
(3)出示第2小题学生自练。引导说出:“12x表示求12 l的是多少。”在这里都是把12 l看作单位“1”。
(4)师:依据单位量x数量=总量,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解决吗?(学生练习,交流。) 归纳小结:在这里,我们依据单位量x数量=总量的关系式可以得出: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四、课堂练习,深化理解
1.出示例2“做一做”。一袋面粉重3千克。已经吃了它的,吃了多少千克? 师:你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吗?“求3千克的是多少。”
2.比较两种意义 出示:一袋面包重千克,3袋重多少千克?
师:列出算式,并与前一个式子进行比较。这两个式子有什么不同?
预设1:一个是分数乘整数,另一个是整数乘分数。
预设2: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但有所区别。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或者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师:那么,它们有什么是相同的呢?(计算方法和结果)
五、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算式可以列成 x ,表示 ;或者表示 ;
也可以列成 x ,表示 。
师:选择一个算式进行计算,想一想,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比较练习
(1)一堆煤有5吨,用去了,用去了多少吨?
(2)一堆煤有吨,5堆这样的煤有多少吨?
3.拓展练习
1只树袋熊一天大约吃 kg桉树叶。10只树袋熊一星期吃多少千克桉树叶?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明白了什么?说一说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带分数乘法教案范文(14篇)篇九
教材第8页例6、例7,做一做1~2,练习一5~11。
1、懂得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能熟练进行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
2、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够运用所学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在观察、迁移、尝试学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能利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根据题目特点,灵活地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1、提问:整数混全运算顺序是怎么样的?
预设: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追问:遇到有括号的题该怎么来计算?
预设: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计算题并提出要求: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1/23+2/5
68-54
1/2(3/6-1/4)
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
1/3/+1 1-5/2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订正。
2、分数混合运算
出示例题6:一个画框,长 米,宽 米,做这个画框要多长的木条?
3、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已知长方形画框的长是45m,宽是12m,求做这个画框所需要的木条的长度,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画框的周长。
4、学生独立列式或启发自学,交流收获。
教师启发:两个算式都是分数混合运算,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1)请学生自学教材第9页的内容。
(2)指名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发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5、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过程,交流汇报。交流时,指名说说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带分数乘法教案范文(14篇)篇十
教学第83页的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六第1—4题。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一、复习导入。
岭南小学六年级有45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男运动员有多少人?
独立解答,说说“其中男运动员占”的含义及解题思路。
如果把问题改成:“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就成了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新内容了。
二、教学例2。
(1)比较复习题与例2的不同。
问题不同:复习题要求“男运动员有多少人?”而例2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
(2)说说“其中男运动员占”的含义
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单位“1”的是哪个量?
(3)让学生在线段图上分别表示出男女运动员所占的部分。
独立完成在书上,评讲。
(4)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求什么?并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45-45
说说45的含义,独立解答。
(5)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计算?
板书:45(1-)
说说(1-)的含义,独立解答。
(6):怎样解答这类应用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先说一说可以怎样想,再独立解答。
2、做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可以先画图思考,再列式解答。
3、做练习十六的第1题。
让学生先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列式解答。
独立解答,说说解题思路。
4、做练习十六的第3题。
先说说题中两个分数的含义,再列式解答。
四、全课,揭示课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揭题板题。
五、课堂作业
6、做练习十六的第2、4题。
带分数乘法教案范文(14篇)篇十一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所学内容属于分数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切实让学生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掌握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六年级共有24名学生,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能力也还有待加强;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喜欢动手操作,但思想不易长时间集中;有30%的同学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
1、使学生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整数的简便计算方法(先约分后相乘)。
教学难点:分数乘分数或分数乘整数先约分再相乘的书写格式。
带分数乘法教案范文(14篇)篇十二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1课时
一、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可能会出现两种解法:6÷2=3(个)6×1/2=3(个)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这两个算式都表示求6的1/2是多少。
继续让学生求出(2)笑笑有多少个苹果?
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练习:
(1)教科书第5页“试一试”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2)教科书第6页“试一试”第2题。
先说说“九折”是什么意思?然后独立计算。
二、课堂练习。
1、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在课本上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强调“先约分再计算”。
2、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1、3题。
提醒学生认真读题。学生完成后再讲评。
3、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4题。
先让学生完成,在说说解题思路。
带分数乘法教案范文(14篇)篇十三
教学第84页的例3,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六第5—9题。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一、复习导入
林阳小学去年有24个班级,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多少个班级?
独立解答,说说“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的含义及解题思路。
如果把问题改成:“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就成了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新内容了。
二、教学例3
1、出示例3
林阳小学去年有24个班级,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
(1)比较复习题与例3的不同。
问题不同:复习题要求“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多少个班级?”而例3要求“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
(2)说说“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的含义。
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这两个量比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单位“1”的是哪个量?
(3)让学生在线段图上表示出今年班级的数量。
(4)要求“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可以先算什么?并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24+24,说说24的含义,独立解答。
(5)(5)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计算?
板书:24(1+),说说(1+)的含义,独立解答。
(6)小结:怎样解答这类应用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的第1题。
先说一说可以怎样想,再独立解答。
2、做练习十六的第5题。
独立完成,可以先画图思考,再列式解答。
比较两题的解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做练习十六的第8题。
让学生先画线段图表示两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根据线段图说说这两小题中的数量关系有什么不同,最后再列式解答。
比较两题的解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4、做练习十六的第9题。
先让学生适当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引导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解答相应的问题。
比较两题的解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揭题板题。
五、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六的第6、7题。
带分数乘法教案范文(14篇)篇十四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复习分数乘以整数和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和分数乘以整数的结果。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0题,让学生计算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注意提醒学生及时约分。
学生做第11题,让学生先计算出分数乘法算式的得数再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学生做第13题,让学生用整数乘以分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有关分数的生活问题,注意提醒学生认清长度单位。
学生做第14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