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一个重要的商业时期,人们通过购物和消费来庆祝这个传统节日。一起来看看以下关于春节的总结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写作上的灵感。
最新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优质14篇)篇一
过年是一首美妙的歌。
我们团聚在这儿,一起品尝着家乡最有特色的美食,鸡鸭鱼肉也都有了,还有我平日里很少吃到的鸭舌。不光房子里的气味诱人,似乎整个小区都被浸在弥漫的香气中,大家都认认真真地做菜,想把自己最拿手的菜让大家品尝。
过年前家家户户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剪窗花剪出来贴在墙上,有的写对联,写好的对联挂在门上,有的买新衣,在过年那天穿上。过年了,人们就早早起来,穿上新衣,喝茶呀,打牌呀,拉家长呀,一直聊到晚上。等客人散了,就一起看一年一度的春晚,还和电视机里的主持人一起说新年倒计时“三—二—一—过年啦!”多快活!
我最爱看烟花,每当12点整,天空顿时一片通亮,就像是在白天一样,我总是先看见好几个黑色的烟花,快速冲向天空,然后又炸开了,看起来五光十色的,过了一两秒我才听见一阵巨响,是呀!声音的传播速度对于我们来说太快了,但声音的音量响破云霄,好不热闹!
过年时小孩儿们也会给大人拜年,大人总是欢欢喜喜。古代的小孩拜年要跪下来磕头,大人才会给红包,而现在小孩子要鞠躬,或者说一句“爷爷,我给您拜年啦!”大人就会给小孩一个大大的红包。毕竟一年只有一次嘛!我十分有成就感。
过年的确是一首歌,一首红红火火的歌!
最新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优质14篇)篇二
春节将至,又到一年中最热闹,最欢乐的日子。在这个关键时节,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也要时刻注意节前“综合症”,牢记节前“交通规则”,防止过节变成了“过劫”。
在纪律规矩的“红灯”面前,拉好“手刹”。一名出租车司机闯了红灯了要受到扣分、罚款、重新学习等处罚,但是一名领导干部在纪律和规矩中闯了“红灯”,可远不止那点惩罚。小则诫勉谈话、警告教育,大则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抛开自身收到惩戒,最严重的是损害了群众的利益,辜负了组织的信任,失去了政府的公信力。正所谓“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春节来临,不乏有人巧立过节名目,打着礼尚往来的晃子,干着权钱交易勾当。领导干部万不能忘记了纪律和规矩的红灯,一失足成了千古恨。
在履职尽责的“绿灯”面前,踩好“油门”。记得每逢春节,返乡人士增多,客流物流变大,道路交通很是拥堵,每到这时候,在马路上最多的就是密密麻麻的过往车辆,再就是警察叔叔的身影。为了确保大家能够过一个舒畅年、开心年,在春节期间,他们大多没有与家人一起的陪伴时间,为了能让我们回家的路不堵,心不堵,他们只得冒着黑夜和寒冷夜以继日地坚守在岗位,正是因为这样一个个普普通通的交警用自家的小别离换取千千万万家庭的大团聚。领导干部,要向身边平凡且普通的榜样学习,在下大雨的时候想想老王家的房子是否住得安全,干旱缺水的时候想想老李家今年的庄稼收成是否有问题。多一点鱼水情怀,多一点履职尽责。
在政策文件的“黄灯”面前,挂好“空挡”。“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这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倘若一个人只讲原则不讲规则,外界会觉得你这个人古板不会变通,假如一个人只讲风格不遵循前提原则,那么就很容易出轨犯错。要处理好原则和风格的关系,的确是一门技术活。有的领导干部在刚出台的政策文件中为获取私利,断章取义,搞灵活变通,打擦边球,在接到上级约谈、警告后也承诺下不为例,实则说一套,做一套;有的领导干部虽然发现上级政策与实际不符,却害怕出风头,担心犯错误,生拉硬套、照抄照搬,惹得工作开展一团糟。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绝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耍小聪明,也不可畏手畏脚、战战兢兢,在政策文件面前必须把好原则和风格的“度”,注意在“黄灯”面前多停留三秒,在政策执行前勤思考、多论证,不急功近利抢跑,同时,也不犹豫不决原地停留,贻误战机。
最新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优质14篇)篇三
一年一度的春节是每一个中国人最期待的节日,也是一家老小团圆最重要的节日。我在这春节里也享受着浓浓的年味。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所以一进腊月,家家户户都开始忙开了,我们家自然也不例外。于是我一接到放寒假的指令就马不停蹄地飞奔老家,最开心的就是和爷爷一起上街。爷爷一大早就骑着电动三轮车载着我,上街购置各种各样的年货:春联、烟花,还有各种口味的糖果和水果等等。直到三轮车的后备箱都放不下,我俩才心满意足地回家了。虽然这样的场景每年都在重复上演着,可我的心里依旧感到满满的新鲜和幸福,大概这就是年特有的味道吧!
购置好了年货,到了腊月廿三,送完了灶王爷,我们家就到了最忙碌的时刻,全家出动开始做过年的包子了,在我们老家,包子称作馒头。爷爷奶奶拿出早几天就准备好的发酵引子,搬出一盆盆现做好的馅料,咸味的有荠菜肉馅、萝卜丝肉馅、青菜肉馅,甜的有红豆沙馅、黑芝麻馅,爷爷说这象征着五福临门,多好的寓意啊!接着邻居们也来帮忙了,只见他们把面团分割出均匀的小份,然后摊开面皮,包上馅料,把皮子折成均匀的十几道褶子,聚拢、捏紧,一个圆滚滚、白胖胖的包子就做好了,然后再把它们一个个摆好在蒸笼里,摆满围成一个同心圆。这时候大灶上的水也烧开了,蒸笼放在大锅上,大火烧开几十分钟之后,屋子里被一时半会散不开的水汽氤氲的烟雾缭绕,随着揭开蒸笼,面香夹杂着菜香立刻让人垂涎三尺,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蒸好的豆沙包,顾不上烫,一口咬下去,软软的面皮裹着豆沙的香甜吃到我的嘴里,滑进我的胃里,把我的馋虫全部引出来了,三下五除二,香甜的包子就这样被我“消灭”了,真甜呀!我想,我吃进去的是包子,到达我内心深处的却是家里才有的年味吧!这种味道是期待、是忙碌、是团圆、更是深植在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幸福!
这不,吃着吃着,在外上班的爸爸妈妈回来了;吃着吃着,最热闹的大年三十就来了,和家人一起吃着年夜饭,看着春晚,伴随着窗外此起彼伏的爆竹声,新的一年就这样来了!
最新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优质14篇)篇四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我一边唱着歌,一边迎接我的本命年——牛年。
一大早,我穿着喜庆的大红色的新衣,喜气洋洋地去向爷爷奶奶说吉祥话。爷爷是生意人,所以我一见到爷爷,便大声说:“恭喜发财!”爷爷乐呵呵的看着我,一拍我的后脑勺,高兴地说:“我的陈潇禹什么时候这么懂事了?”我乘机调皮的对爷爷说:“爷爷,你可不要三升小麦磨了五升面粉,有了出息没进。”爷爷的第一反映是打我。可仔细想想,又转怒为喜。我趁着这工夫,去祝奶奶身体健康了。
到了晚上,我和妈妈一同来到外面,欣赏爸爸爷爷放烟花。看着看着,我的心里痒痒的。拿出“仙女棒”,开始摇摆摇摆了!结果一层黑雾包围了我。
每逢过年我就开心。因为平时爸爸在外地工作,爷爷奶奶在厂里,只有我和妈妈在一起,也只有过年我们一家人才能团团圆圆在一起。
我期待下一年的到来!
最新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优质14篇)篇五
今天是我国一年一度春运开启第一天,返乡大军渐成洪流涌入陆海空各大交通枢纽,各地疫情防控压力加大,在此提醒大家务必按照党和政府的要求,做好个人防疫,平平安安回家、高高兴兴过年。
回家的路上做好防疫,平平安安归来。国家卫健委明确,从1月28日春运开始至3月8日春运结束共40天,三类人群(省外低风险地区返乡人员、省内中高风险区域所在设区市返乡人员及省内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口岸直接接触进口货物从业人员、隔离场所工作人员、交通运输工具从业人员等)需要持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乡。同时,国务院明确要求全国各地对需要返乡的人员实行乡采样、县检测,检测机构要在收到样本后的12小时内反馈检测结果。拿到检测结果为核酸阴性的人员方能返乡,返乡后要接受当地政府网格化管理。“回家道路千万条,安全防疫第一条”,在回家路上一定要全程佩戴合格的口罩,有条件的可随身携带速干手部消毒剂。要尽量避免直接接触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公共设施;避免用手接触口眼鼻,注意咳嗽礼仪;尽量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距离,避免与他人面对面相对;使用或接触公用物品后,立即洗手。做好回家路上的防疫是你自身安全的保障,你的安全归来则是全家人的安全保障。
走亲访友中做好防疫,高高兴兴团聚。对于低风险地区,走亲访友也要做好个人防疫,要做到“三不三要”:不握手、不近谈、不聚餐,要戴口罩、要一米距、要速消毒。疫情之下,没有人会说你“矫情”,也不会因之而冲淡了友谊,反而会觉得你是对自己和他人安全负责任的,是值得信赖和靠谱的朋友。中高风险地区则不要走亲访友了,这是党和政府的要求,千万不要让走访给予病毒可乘之机,那样会使访友变成“害友”,使好友成了“损友”。各地政府也在提倡春节尽量别聚会,少一次亲友团聚,就少一点疫情感染的风险;多聚一次餐,就徒增一次风险。各地政府也有结合地方实际提出的具体要求,大家务必遵守。农村地区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公共场所落实好不聚集、戴口罩、勤消毒等防疫相关规定和要求,乘坐交通工具要配合体温检测、扫码查验、对号入座、佩戴口罩,等等。春节拜年,不就是祝福亲朋挚友健康幸福吗?只要心意到了,不上门又有何妨?“少吃一顿饭情谊不会断”,保护好彼此,就是互送最好的“福”。
过年是全国人民普遍的节日福利,让我们在农历新年来临之际,做好返乡和走访关键环节防疫,平平安安、高高兴兴地合家团聚吧!
最新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优质14篇)篇六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题记。
今年的春节是快乐的,是自由的,是红火的,也是有魅力的。
年末岁尾,街边的灯笼三两个三两个的被挂在树上,虽说还没亮起来,但是已经把四周都印的一片暖融融的红。不管是哪里,都透露着春节的独特魅力。
今年春节的空气是自由的。每天不用早起,可以美美地睡到自然醒;不用每天赶作业,完成妈妈布置的事情后就可以看自己喜欢的书。不用每天拼命锻炼,可以在任何时间打篮球、乒乓球,还可以看喜欢的电视节目,这样的日子不喜欢才怪呢!
但今年春节最有魅力的还是包饺子吃饺子了。妈妈为了让我们体验春节传统习俗,铁下心来一定要我和姐姐亲自包饺子。包饺子首先要准备馅料,其中我最爱的就属虾仁玉米馅。做虾仁就需要剥虾。只见一只只“虾兵虾将”张牙舞爪地向我宣战。我仿佛一瞬间化身成为哪吒,披挂上阵,勇往直前,势不可挡。只听一阵“乒乒乓乓、稀里哗啦”。
那只受尽嘲笑和侮辱的“饺子”被姐姐捏了起来。接着,她的脸上显出一种难言的尴尬来,包饺子的艰巨任务最终还是交给了妈妈,她对这放在菜板上的饺子凝视了片刻,干净利落的包出了一个漂亮又大方的饺子来。大家的赞美之词溢于言表,饺子们被妈妈拯救了,我们对将可以吃上“正常饺子”的事情感到了无比的喜悦。
后来妈妈告诉我了一个小窍门,我经过一遍一遍的练习,终于包出了一个个“小元宝”。饺子煮好了!看着一个个香喷喷、白胖胖的饺子,让我的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饺子塞进嘴里:“哇!”烫得我哇哇直跳,手舞足蹈。爸爸调侃我说:“心急吃不了热饺子啊!”后来我小心翼翼地慢慢品尝。果然鲜中带甜,咸中带鲜,既有虾的鲜,又有玉米的甜。比起速冻水饺,真是无比美味。不仅吃得放心,更加吃得开心。这就是劳动的魅力!
最新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优质14篇)篇七
初二回娘家,这是河南省东部地区春节串亲戚的规矩。串亲戚要带“四样礼”——大馍、小馍、糕点果子和油条。现在,人民生活富裕了,这“四样礼”就变成了名烟名酒和进口水果。但是礼品再丰盛,都不能少了大馍和小馍。在豫东的风俗中,大馍和小馍的象征意义就是粮食。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粮食是最重要的礼物。新年伊始,闺女、女婿带着外孙要把最好的粮食送到亲人家里,娘家人回赠的礼品中,最重要的一样就是枣花子。
枣花子是由小麦面做成,用红枣做点缀。我还见过一种叫做面龙的枣花馍,长长的,如盘龙样弯曲,龙身上画了很多符号,龙头上镶嵌了两粒红枣,十分威武。
馍好蒸,面难发,酵母更难做。临近春节,气候变冷,做酵母时,要把玉米糊放在笼屉上先蒸一下,待蒸熟了,再放进老酵头搅拌均匀,放在锅边灶沿,或是盖上一层棉被,让其自然地发酵。等面团发得如水一样四溢的时候,从面盆中挖出来放在案板上,掺进面粉盘成一团,软硬适度,就可以揉馒头剂子上锅蒸了。
做大馍的过程非常简单,在蒸好的馒头上均匀敷上一层生面,在最顶端放上一颗红枣,放入锅中再次蒸熟就行了。如此多次重复,一层层地敷上去,一层层地蒸熟,可以根据需求蒸出大小不同的大馍来。我儿时,曾经见过新女婿第一次上门带的大馍,用一大块红绸布包裹着,大馍放在一个直径二尺的玉米秸秆做的锅盖上。这种大馍另有一名,叫“馍山”,意思是把如山一样的粮食给老岳父送来了。
因为枣花子是回赠给晚辈专用的礼物,就有了特殊的意义。我们老家有句俗话,叫“要饭的不要枣花子”,有不吃嗟来之食的意思,穷人要穷得有志气,即使讨饭也不愿做晚辈。
枣花子是一种传统文化,也传承了中华民族性格中那种不屈的犟劲!
最新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优质14篇)篇八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在每个崭新的日子里,快乐的欢呼着。在不经意间,硕大的灯笼早已跳到了房檐,在和煦的春风中摇晃着他那发福的身躯,红色的对联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可想而知,春节踏着轻盈的脚步到来了。
春节是热闹的,家家户户都在一早上之间将大大的福字倒贴在院墙上意思是福到家了。走在大街上,各式各样的大红灯笼、对联和窗花映入眼帘。走在热闹的人群中,仿佛被一股欢乐的气氛而影响,飘飘悠悠。
轰的一声烟花飞上了天空在一顺间炸开了,天上开满了朵朵礼花。有的像红色的玫瑰、有的像黄色的牡丹、还有的像金色的太阳,给天空渲染了一道美丽的光彩。扭头一看,他们用一种怪怪的眼神看着我,我无视他们继续放着我的烟花,看到烟花在夜空中尽情的绽放,心情也跟着舒畅了起来。
我漫无目的的走在大街上,欣赏着路边的美景。烟花的绚丽,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样,美不胜收。
回到家中,因为一些风俗习惯,所以我们在大年三十都会守岁,为了明年身体更加健康,也为了迎接新的一年,我们大家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但是,我们那些年少的孩子哪会一直安静的坐在那里看晚会,所以,在那一天我们一般都会买一些小孩玩的炮,打发那无趣的一天,虽然说那是炮,但是没有什么威力,只是响声较大而已。可是我们只能放几根而已。
嘻嘻,大年初一,又拜年了,不过我可是在空闲的时候将今年的祝福语都看了一遍,早就记得滚瓜烂熟了。不信我给你说一句:春节到,放鞭炮:一响鸿运照;二响忧愁抛;三响烦恼消;四响财运到;五响收入高;六响身体好;七响心情妙;八响平安罩;九响幸福绕;十响事业节节高!这是我最熟悉的了,不过我只是对姐姐们说了这句话,姐姐们都说我淘气。即使再华丽的语言也不如一句亲切的问候。
我的春节,朴实无华;我的春节,多姿多彩;我的春节,红红火火;我的春节,步步高升,这就是我的春节。
最新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优质14篇)篇九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是一年之岁首。春节历史悠久,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贴春联是春节必干的。到了春节,家家户户都会把去年的对联撕下来,贴上新一年的春联。贴春联寓意着人们对新一年的愿望,是吉祥的意思。当然,还要贴一个“福”字,“福”是人们对新一年的祝福。而且,不少人家还把“福”贴倒了,寓意为“福到了”,与“福倒了”谐音,所以才有了把“福”倒着贴这种贴法。
放鞭炮——这可是那些小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了。把鞭炮点燃后,便有噼里啪啦的响声,可有意思啦!瞧瞧那些小孩子们笑得多欢哪!说起放鞭炮,你知道它的来由来吗?相传很久以前,小镇每到达这一天,就会有一只妖怪——夕,出来作祟,人们都很怕它。终于,有一天一个老爷爷在夕出没之时,放起了鞭炮,将夕吓走了。这就是“除夕”。从那以后,放鞭炮便成了这一天的习俗。
当然,春节的压轴戏——吃饺子,是必不可少的。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团圆饭的主菜就是饺子。饺子寓意着更岁交子。团圆福禄,相传为东汉的张仲景发明,原名为“娇耳”。到了春节,一家人围在桌前,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谈论着一年的收获和新一年的打算——真是温馨啊!
最新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优质14篇)篇十
“今天是除夕,儿子快起床!”妈妈的叫声惊醒了我。我立刻起床,穿好衣服。闻见香喷喷的饺子味扑面而来,馋的我一走进厨房没忍住就用手捏了一个放到嘴里,那叫一个香啊,“去,臭小子快洗手去”。不知道是因为今天是除夕的原因,还是妈妈的手艺见长了,平时怎么没觉得妈妈包的饺子如此之香啊,吃着妈妈精心准备的早餐,我的心早就飞到外面去了,扔下碗筷就打开门找我的好伙伴去了。我们拿着钱直奔超市去买了炮,其中有摔炮、擦炮还有花炮。找了一块空旷的地方开始我们的放炮游戏,我们的放炮方法很多,比如:摆花阵、一字十二响、烟花六连炸……等。摆花阵:大家把花炮摆成一行,从这头一点其他都会点燃,一排排散开的烟花就像满天繁星还眨着眼睛。炮声在大家的尖叫声中结束了,大家玩的不亦悦乎,再看看一双双手都变成了黑爪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我笑着跑过去直接涂了家辉一个大花脸,家辉追着我,我们到了小区的喷泉位置,用石头打湖面的冰,昨天的冰还结的厚实,今天好像变得脆弱了,大概冰块也被过年的氛围感染了,慢慢的`变薄了,我们嬉闹到五点,依依不舍的跑回各自的家。
回到家,妈妈准备了一大桌子的菜,那叫一个丰盛,满桌子的美酒佳肴,加上我和我的小表弟调皮的给大伙拜个年,当然少不了我们的压岁钱咯。电视里播放着春节联欢晚会,满屋子的嬉笑声、家家户户的炮竹声,迎接了新的一年。除夕虽然是鼠年的最后一天,但是它也是我最开心的一天!
最新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优质14篇)篇十一
说到记忆中的味道,大部分人想到的肯定是什么吃的,喝的,什么香水之类的,但是我今天想写的味道可不单单是味道,而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年味。
以前那时候过年我们都是和家里人一起出去旅游,一起到外面去去见识外面的风光,团聚,吃一顿大餐。有时候还会去酒店泡泡温泉。但是因为今年的疫情,我们全国人民无奈只能被困在家里面了。虽然疫情阻挡的了我们家人之间的距离,但是阻挡不了我们人和人之间过年的热情。在疫情这么严重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依然团聚在一起,虽然无法出去在过年,但是我们在家里该吃的吃,该喝的喝,享受着家人团聚的幸福,十分开心。虽然过年我们出不去了,但是我们依然感受着家庭团圆的温暖。只是方式不一样了而已。
以前过年全国各地都会响起一阵又一阵的鞭炮声,但是今年由于疫情和法律的原因鞭炮声似乎少了很多。虽然没有了鞭炮那硝烟的味道,但我们却又迎来了另外的热潮—电子鞭炮。就连网上也可以常常看到有人发的视频,使用电子鞭炮,鞭炮声发出声音和我们的鞭炮简直一模一样。
以前凡是过年就肯定会有很多人过来串门儿,但是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没人过来串门了。没人串门儿,有利也有弊。利就是今年我们保住了一大笔资金,但是就是今年过年家中似乎冷淡了许多。
记忆中的年味是热闹的,是非凡的,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但是因为今年的疫情,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往日的非凡,但是有了更多的特殊意义,因为今年的过年虽然没有亲友的团圆,但却是一场全国同心疫情攻坚战。今年过年的味道,虽然和记忆中的味道差了很远,但是对于我们而言更多的是和父母更多的陪伴。
最新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优质14篇)篇十二
年味其实是无所不在的,在一年只穿几天却异常火爆的唐装销售中;在美容院争相办卡的热闹中;在家电卖场买大屏幕彩电的长队中;在新车主握着方向盘,带全家人游玩的计划中;在置办新年货带给人们的快乐中。在人们对新年的期盼里,年就这样静悄悄地走来了。
现在我知道了,长辈们给我和弟弟压岁钱是给我们挡灾避祸。虽然现在并没有“祟”这个怪物,但这是长辈对晚辈的深深的爱;爸爸妈妈包红包给爷爷奶奶,是晚辈对长辈的孝心,祈祷他们身体健康,远离灾祸。
我跑到房间包了一个红包给爷爷,可爷爷说:“谢谢般般!爷爷心领啦!留给般般买学习用品吧!”那就等我长大吧,用我自己的努力,给我爱的家人“压岁钱”,祈祷他们幸福快乐!
作者:赵珈妮。
“哇,今天是二零二零年的最后一天——大年三十!”一大早我兴奋得跟家人们说,但他们各个都在做自己的事。
看!爸爸正在贴春联,为了让过去的不再回来,全力迎接新的一年,他把旧年的春联撕下来,换上了新的春联。上联和下联贴好了,“福”可不能少,爸爸把“福”字倒着贴,代表“福到了”。
妈妈可不是没有事情干的。她把买来的两串小灯笼挂在电视的左右两边,“呀!贴歪了!”“呀!又贴歪了!”妈妈口中不时会说。她一定要把灯笼挂得一样高,这会儿她小心翼翼地把小灯笼挂上去,终于满意了,本来以为要叫爸爸来才能贴好呢!
吃了好久我说:“仿佛吃到了家的味道。”妈妈说:“当然了,年夜饭吃得是喜悦,品的是亲情,缕缕饭香中间闻到的是家的味道。”
不知不觉中春晚已经开始了,我和外婆都是春晚的忠实观众。一开始我在沙发上又蹦又跳,心情好的不得了。可是,越到后面我就越困,我对自己说:“加油!你能看到敲钟,今年就会很牛。”终于等到倒计时了:五、四、三、二、一当当当……“新的一年来了!”话音刚落,我便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新的一年就在我甜甜的梦中开始了。
最新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优质14篇)篇十三
除夕夜,家家户户灯火辉煌、香飘四溢,伴随着奶奶一句:“开饭了”,我看见餐桌上摆着琳琅满目的美食,有鸡有鸭有鱼有肉……大家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几杯美酒下肚,微醺的爷爷打开了话匣子,谈起了自己童年时的年夜饭。
“那时候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物资匮乏,我们的童年似乎都在饿肚子中度过,特别是遇上三年的自然灾害,吃饱饭都是奢望。我家兄弟姐妹多,年夜饭里能吃上几块肉,吃一小碗米饭都可以高兴几天。”
“大过年的,别说那些过往的陈年旧事.”奶奶有些不满地瞥了他一眼。
但这并没有阻挡爷爷话茬,爷爷又对我说道:“到了你爸爸那一辈,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来了。我们已经分产到户了,而且取消了计划经济,大家温饱问题都基本解决了,那时候的年夜饭也开始丰富起来了。”
爸爸兴致也来了,站起来接起来说:“水饺、鸡鸭鱼是年夜饭的必备品了,但那时候的我们还没有很多的零食,也就是过年时买点瓜子橘子之类的',一年一套的新衣服也要你奶奶从家用中节俭出来的,吃完年夜饭,放鞭炮可好玩了,我们男孩子最爱捡鞭炮……”
真是稀奇,听了爷爷的介绍,我觉得我是最幸福的了,生在新时代,长在新时代。满柜的新衣服,吃不完的零食,满桌的珍馐佳肴,还有智能电视看春晚,十几万响的鞭炮、焰火遍地开花……啧啧,真是泡在蜜罐里,还撒一层白糖啊!
年夜饭菜肴的变化记录着我们老百姓生活的美好。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关于年夜饭的记忆将越来越丰富,我祝愿伟大的祖国越来越强,人民的年夜饭越来越丰盛。
最新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优质14篇)篇十四
盼星星,盼月亮,盼望已久的春节终于来临了。街上的行人络绎不绝,商贩的生意源源不断,真可谓是一个让人欣喜的日子!
远处的天边,亮起了一丝光芒。天才刚蒙蒙亮,就传来了爆竹的声音,你听——“啪,啪,啪!”爆竹的声音如雷鸣般响起。这是新年的前奏,这是新年的第一章,这是新年的开始。新年的花朵就在这一阵阵爆竹声中绚丽地开放了。只见孩童们忐忑地走向爆竹,手一颤一颤地伸向引火线,手里的火柴与引火线来了个“亲密接触”。霎那间,火苗从引火线上蹿到了爆竹上。“啪,啪,啪!”爆竹炸开了花,随后与它“骨肉相连”的兄弟们也陆陆续续炸了开来。红纸屑在空中飞舞,或是悠悠扬扬地飘落在地上。喜庆的红色染红了大地,染红了万物,染红了蔚蓝的天空,整个世界仿佛都染上了一层红色。
放完爆竹,我们来走上了花街。大街上,人山人海,连想转个身都难。只见街边的人行道上,灯杆上都挂上了通红的灯笼,到处都装挂着新年贺词。走进花街,五彩斑斓的植物瞬间映入眼帘,花儿们骄傲地伸展着它们的花瓣,仪态端庄,娇艳欲滴,似乎是想用它们最美好的状态来迎接新年。年桔也一个个闪烁着金灿灿的光芒,橙色的笑脸迎接这新的开始!这一切仿佛是大自然最美的馈赠!我闻着这自然的清香,望着这自然的美景,心里头不由得泛起了一阵快乐的涟漪。
远处的天空抹去了最后的一丝亮光,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快乐地有说有笑,夜深了,人们熟睡了,而笑声却越传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