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分配教学资源,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分享的教学工作计划案例,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大全(16篇)篇一
1、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和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观察比较物体的不同特征并进行分类。学习按物品功能特征进行分类,培养幼儿的慨括能力,理解类别的慨念3、记录并正确表达分类过程和结果。
鞋的图卡,9双鞋,数字教具,幼儿用书。
一、游戏、谈话导入:
我有一双小小手,变成风车转一转;变成小鸟飞一飞,变成星星闪一闪;我有一双小小手,变成小狗汪汪汪;变成小猫喵喵喵,我有一双小小手;乖乖放在我身后。
小朋友,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同时出示鞋的图片)幼儿答。(皮鞋、运动鞋、拖鞋)请小朋友们数一数一共有几双鞋二、活动展开:
1、出示9双鞋图片请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双?
2、提问:看看这9双鞋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分类。
3、请幼儿观察鞋子图片的.不同,并由老师在黑板上记录鞋子分类过程。
4、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小朋友们可真聪明!现在请所有的小朋友们都到前面来,我们一起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吧,看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鞋子)让几个小朋友拿着鞋子,好了,现在我们开始准备找朋友,看看谁能找到和自己有共同特征的朋友,并告诉大家他和你哪里一样呢?师和幼儿一起唱《找朋友》,歌声停后让各组学生说为什么找到他。
我们再继续找看看除了他之外你还能和谁成为朋友?
小朋友们玩的开心吗?好啦,现在回到座位上休息一下。
二、分组探究,老师给予支持性帮助教师指出具体要求。
老师听说我们班的小同学们可听话了,而且还特别的聪明能干,于是,老师就请小朋友们打开教材第13页的《整理鞋柜》,用涂色的方式记录每种鞋子有几双,有几双就涂几双,并将数量填在相应的()里。
指明幼儿示范,给予鼓励。
小朋友真棒,师指导示范,订正。活动结束,每组选一人说说你是怎样涂色的。
三、汇报交流、分享成果。
1、展示记录结果,集体验证是否正确,并及时纠正。
2、每组选一人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3、幼儿根据统计回答问题:
小朋友,现在你知道那种鞋最多?
(运动鞋)那种鞋最少吗?(拖鞋)大人的鞋有几双?(3)小朋友的鞋有几双?(6)指明幼儿回答,给予鼓励。
四、安全教育小朋友,你们来上学的时候要穿皮鞋或运动鞋,随时要把鞋带系好,千万不能穿拖鞋上学或穿拖鞋运动,以免把我们的小脚崴伤。
五、活动结束小朋友,我们农村很多家里没有鞋柜,我们可以想出一些更好的办法来整理鞋,老师希望你们回家以后把自己家的鞋整理一下,不要弄得乱糟糟的,好不好?老师有空会到你们家里,看看我们小朋友是不是按老师的要求做了。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大全(16篇)篇二
1、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学习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较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1、每人一套操作材料(大矿泉水瓶、小矿泉水瓶、椰奶瓶、旺仔牛奶瓶)。
2、事先设置好表演情境。
1、引导幼儿学习在同一平面上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
设置表演情境。请两个小朋友比高矮,甲站在地板上,乙站在椅子上,问:他们俩究竟谁高,谁矮呢?这样能比出高矮来吗?为什么?鼓励幼儿充分讨论。
教师小结:比较高矮时,俩人必须都站在同一平面、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比较出谁高谁矮。
幼儿示范正确的比高矮方法。
2、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说一个人是高还是矮要看他和谁比。
3、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指导语:一天,几只瓶子在一起吵吵嚷嚷,它们想出去走走,可是不知道该怎么排队,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帮它们排排队,排好以后要说说你们是怎么给它们排的队。
4、幼儿通过自身参与,进一步体验物体的高矮是比较出来的。
玩游戏《比高矮》: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选出每组最高的小朋友,再派出来比赛,选出全班最高的小朋友,颁发奖牌,并鼓励小朋友,多吃饭菜、多运动,才长得高。
四、活动延伸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房屋、树木、运动器械等,并比较它们的高矮。教学反思: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大全(16篇)篇三
活动一:引导看图(图自备),认识数量1。
1、图中有什么,每种东西有多少只桶、2个球拍。)。
2、说说图中的名称是什么。
3、认识找一找,教室内的物体是2的有哪些)。
4、引导看书上的图画,说说图中的物体各有多少,并把它。
们与相应的`数字连起来。
5、书写数字:1和2。
6、巩固练习:读给同伴听。
活动二:引导交流,加深对1的认识。
1、图上的东西每种有几个,幼儿交流回答(苹果1个,梨2个)。
2、谁多谁少,是1多还是2多(幼儿回答1少2多)。
3、教师说2比1多几,1比2少几(幼儿回答多1少1)。
4、我们可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2>11<2,读作2大于1,1小于2.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大全(16篇)篇四
教学是单调,枯燥的。再加上学前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为保持幼儿注意力,在教学中,通过游戏引导幼儿联系实际,把字形结合起来,通过游戏,引导观察和教师范写。这节课重点让幼儿认识4,会数4以内的数量。
1、通过数数、认数、看看、玩玩、说说、贴贴、摆摆等形式,感知4以内的数量,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2、让幼儿知道3添上1是4,学会手口一致的正确点数,4个物体并说出总数。
3、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方法:带读引导游戏。
一、复习(1)从1数到3。
(2)2、3的组成。
二、新课1.数数量是4的物体。
(1)出示4只小狗课件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
提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小狗。
数一数,一共有几只?让幼儿说出数量。
添上一只,一起数数一共几只?
学生回答后,师说:3只添上1只是4只。3添上1是4,这是小狗个数4。带领幼儿读。
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4”。
板书:“4”。领读数字4。
说明:“4”字像国旗迎风飘,两笔写成,第一笔写撇折,第二笔写竖。
(2)拿出4个苹果演示数数。
教师提问:出示苹果,“这是几个”?先一个一个数,再总体问多少?
(3)出示粉笔,让幼儿上台数出4只粉笔。
(4)出示杯子,让幼儿上台数出4个杯子。
(5)说出生活中有哪些数量是4的物体?(启发幼儿说出:桌子是四条腿、凳子是四条腿、小汽车是四个轮子、……)。
三、教学4的组成。
(1)学生拿出4个苹果,把它摆成两堆。教师巡视。
(2)让学生说不同的摆法,(3)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着重说明3和1组成4,1和3也组成4,实际是把两堆小棒,换了位置。所以看到3和1组成4,就能想到1和3组成4。还有2和2组成4。
师生活动:请4个小朋友上台练习(4)练习4的组成。
a、齐说4的组成。(3和1组成4,2和2组成4。)。
b、教师提问:“3和1组成4,你还能想到什么?”
板书:4的分成。
四、师生互动游戏:
1、请小朋友伸出手,数数自己的小凳的有几条腿?
2、数数教室墙上的标语“好好学习”是几个字?
3、用手拍桌子4下。
4、找朋友,在贴好的数卡下面摆学具。(出示课件)。
5、小结:一只小羊四条腿,小猫小狗四条腿,都可以用4来表示它们的数量。
五、指导书写。
1、讲书写4的方法。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
4,交流后小结。
3、交流。
4、幼儿练习写。
六、活动拓展练习,编儿歌巩固对4的认识。
你们发现路上跑的车,哪些车是4个轮子?
一个轮子什么车?一个轮子独轮车。
二个轮子什么车?二个轮子自行车。
三个轮子什么车?三个轮子三轮车。
四个轮子什么车?四个轮子是汽车。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大全(16篇)篇五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2、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3、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半个图形的操作纸、剪刀。
2、教师操作材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
3、课件。
活动过程:
第一关:找对称的红心。
第二关:折一折。
第三关:找对称。
第四、五关:画对称图形。
1、要求:这些礼物都只有另一半,谁能把它们变完整呢?
2、幼儿操作。
1、你们知道这个王国叫什么名字吗?(对称王国)。
2、对称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对称图形,我们下次再一起到对称王国里玩一玩,好不好?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大全(16篇)篇六
1.通过观察钟面,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60小格。
2.掌握读取时间的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体验等活动中,初步建立时、分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2.感悟时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养成守时和惜时的良好习惯。
多媒体课件、学具钟面、学生自带闹钟。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大全(16篇)篇七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看图学习7的加法活动难点:
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习7的组成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象1+6=7、6+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6=7马上就想到6+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教学反思: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大全(16篇)篇八
1、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4以内数的组成。
2、通过创设情景,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尝试自己列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尝试自编得数是4的加法应用题。
3以内加法算式卡、数卡4,苹果、梨图片4张,每个幼儿4个萝卜,4朵花,蘑菇图片4张,兔妈妈、小兔头饰,布置好活动场景。
随《十个数字跳舞》音乐,做手指游戏。
(一)、 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复习4的组成
1、游戏"开火车"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
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喜欢看动画片,《动画城》节目你们看过吗?动画城里的聪明屋有位金龟子姐姐,她呀今天邀请我们到聪明屋去做客,她呀要看一下谁是最聪明的小朋友,现在我们就到聪明屋去吧!怎么去呢?我们坐火去吧!我们的火车几点开?(出示加法题卡)嘿嘿!我们的火车几点开?我们的火车2点开……。
2、游戏"又有苹果、又有梨"复习4的组成呜…….火车开到了聪明屋,看看,金龟子姐姐他们拿什么来招待我们呢?导出"又有苹果又有梨"的游戏,一个苹果几个梨?(3个)……。
3、游戏"对数"刚才小朋友们对得真好,老师也来考考你们,我们来对数,举起你们的小小手,我出1,你出几?(3),1和3合起来就是4……。
(兔妈妈帮助能力差的小兔讲解列式)。
我们的萝卜丰收了,你们高兴吧!我们来开个庆祝会吧!我们去采花来装饰一下,我们每个宝宝都采到了花,一共采了几朵(4朵),我们把手里的花举起来,看看两只手上的花交换位置合起来还是几朵花?(4朵),两只手上的花虽然交换了位置,但是它们的和没有变,请兔宝宝将加法算式写在答题卡上,写完之后把答题卡举起来,小兔互相检查一下你写对了吗?今天,我们学会了新本领又可去智力迷宫玩,来,我们鼓鼓掌、嘿嘿,我真棒!
从活动中发现,幼儿对操作很感兴趣,幼儿有创新意识,但少数幼儿还是不会写出算式,我认为对于这些幼儿,老师日常活动中多加以个别指导,他们一定会成功。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大全(16篇)篇九
活动目标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重点:看图学习7的加法活动难点: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习7的组成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象1+6=7、6+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6=7马上就想到6+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教学反思: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大全(16篇)篇十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6的5种分法。
总结归纳6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教具、多媒体课件
一、开始部分。
1、游戏:对对碰(复习5的分解和组成)
师:我说5、
幼:我对5
师:5可以分成1和几
幼:5可以分成1和4
师:5可以分成4和几
幼:5可以分成4和1
2、复习2、3、4、5的分法与几种,引导出6有5种分法。
3、今天这节活动课,我们一起来学习《6的分解与组成》。(出示课题,领读两遍)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动手操作积木,探索6的五种分法,并把探索的结果记录在作业纸上。
2、小朋友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3、请幼儿汇报操作结果。哪位小朋友来把你找到的6的分法告诉老师?
(请小朋友发言,并把他们的记录结果板书到黑板上,并比较)
4、引导幼儿观察6的分合式,有什么发现?(提示:两边的数字有什么变化)左边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多1,这叫递增,而右边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少1,这叫递减。还有两组数字位置互换了,但总数没有变。这就是数的分解组成的规律。
5、请幼儿演示6的5种分法。
6、领读6的分合式。
6可以分成1和5,1和5合起来就是6.
三、结束部分。
1、小问号的时间到了:他要检查我们小朋友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填上缺少的数字。
(2)(课件出示)填上缺少点。
2、做游戏:今天这节活动课小朋友们学习了6的分解与组合,知道了6有几种分法?(5种)我们一起再来做个游戏。
老:小朋友,告诉我,6可以分成1和几?
幼:刘老师,告诉你,6可以分成1和5.
.......
四、延伸活动。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大全(16篇)篇十一
1、加深幼儿对10以内数的认识概念。
2、培养幼儿准确数数的能力。
3、加深10以内数添加”1“或去掉”1“的关系。
盘子、糖果、数字卡片
复习读数,数数
1、全班齐读数字卡片
2、指名两人读数,读得熟练的给予鼓励
3、1个1个地数,数到20
4、2个2个地数,数到20
5、5个5个地数,数到20
6、10个10个地数,数到100
7、全班说出10以数内的单数和双数
导入游戏(请客人吃糖)
教师:小朋友你们家里经常来客人吗?你们是怎样招待的呢?
幼儿:经常有客人来,我拿水果、倒茶招待......(幼儿尽情地说)
教师:好,看来小朋友们对客人都很热情,今天我们旧来做一个游戏,板书:《请客人吃糖》。当主人的一定要大方啊!客人也不能贪吃呀!好不好?想玩吗?幼儿:好,想玩。
教师: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游戏规则,我也给大家已经分成可几个小组,每组选一个小朋友当主人,其他的都是客人,主人根据客人需要糖的个数跟客人发糖,客人先想好要几个,不能都吃同样的糖(数字都在10以内的,发给大家的糖不能吃)。
教师:游戏开始,把装有糖的盘子发给主人,每组小客人挨着说出”我要几个“主人就按客人的要求发给他们。教师逐个巡视,幼儿:数一数是不是给自己要的糖一样多,双边活动。
教师:小客人,你们看看你的主人发的糖对不对,如过不对就给主人说:“还少几个或多几个”补发后可以继续另选主人再做一次(略)过程三:
读教材(翻开数学教材第8页)老师:刚才这个游戏大家玩得开心吗?幼儿:开心。
老师:主人给客人发糖都非常准确,客人也很小心,大家都做得很好,现在翻开书,指导看懂图意,图上的小朋友他们要吃的糖和发给他的糖对不对,大家帮他们数一数。
幼儿:小朋友边数边回答:“小东少了一个,小强多了一个,小刚少一个。”教师:小朋友看得很仔细,那么小东还要添几个才是他们要吃的糖(1个)、小强呢(多了一个)小刚呢?(少了1个)你们都能干,有你们的帮助,他们都吃到了自己需要吃的糖,笑得多么开心啊!
幼儿:动手帮图上的小朋友添上或划掉。老师巡视
教师:小结:好了,今天做游戏大家都很棒,数数非常准确,还知道了添一个或划掉一个和自己的一样多。过程四:
休息
全班做拍手游戏。过程五:
平均分糖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想吃糖吗?想吃多少?
幼儿:想吃。我要7个,我要3个......
但是有的贪吃了,你们都是乖孩子,老师一定是公平的,每人都吃同样多(4个)好吗?
幼儿:好
教师:那么你们数一数你手里的糖和老师要你们吃的糖多呢还是少?
幼儿:根据自己的数说说,主人端着盘子多了就拿出来,少了就添上,教师逐个巡视,加已点拨。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大全(16篇)篇十二
:10的组成时间:
执教老师:全宏丽。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引导小朋友积极探索数学活动。活动准备:
1、教具:10张小动物卡片、1---10的数字卡。
2、学具:小朋友操作学具。每桌10个小正方体……活动过程:
一、复习9的组成。
出示9的组成卡片,让小朋友读一读。
二、教学10的组成。
1、出示10个小动物让学生数一数。
2、引导学生把10个小动物分成那两个部分。
3、分组读一读10的组成。
4、小朋友动手操作。
让小朋友自己分一分。
三、情境感知——看图学习加法应用题。
1、出示苹果图。
看看这幅图,根据这幅图编出两道加法应用题出来?
2、引导小朋友用三句话表达图片的.意思。
3、小朋友口述图意并说出算式,老师记录。
4+6=10(个)6+4=10(个)。
这节课我们学了10的组成,让小朋友们读一读10的组成。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大全(16篇)篇十三
一、教学目标:
1.学习5的分解和组合。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5的`分解和组合。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数字歌导入。
2.复习2,3,4的分解与组合。
3.学习5的分解与组合。
4.做练习。
四、作业布(置:把5的分解与组合写5遍。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大全(16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6的分解与组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秋天来了,大树妈妈写信忙,写给这写给那,红叶黄叶都写光。
许多小动物都收到了树妈妈的信、你们猜树妈妈的信上写了些什么呀?(告诉小动物们要准备过冬)。
师: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盖了许多新房子,准备在新房子里暖暖和和的度过冬天。
师:熊猫家分到了两座房子,熊猫家一共有几只熊猫(和幼儿一同点数共六只)出示“6”的数字卡。
师:6只熊猫两座房子怎样分,熊猫们犯了愁,不知该怎样分,有几种分发。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帮助小熊猫来分房子。
(1)幼儿观察小熊猫,将6只小熊猫分在两座房子里,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将每分一次的结果记录下来。
2、教师归纳幼儿的分法,总结出“6”的5种分法。
3、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学习有序进行“6”的分解组成。
(1)、教师演示给6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
/\。
(1)(5)1+5=6。
(2)(4)2+4=6。
(3)(3)3+3=6。
(4)(2)4+2=6。
(5)(1)5+1=6。
(3)、请幼儿读黑板上的分解式:如:6可以分成2和4,2和4组成6,2加4等于6。
(4)作业,先写一个分和式: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大全(16篇)篇十五
活动目标:
1、认识单双数,理解其实际的意义。
2、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3、发展幼儿对数的辨别能力和快速应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数字卡、平衡木、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
(1)出示图卡,请幼儿点数出图卡上圆点的数量,并圆点找朋友。
(2)教师与幼儿一起将图卡分类,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秘密。
(3)小结单双数的意义。
幼儿在自己身上和生活中寻找单双数
(1)引导幼儿发现10以上的单双数的分辩方法。
(2)说说生活中哪里要用到单双数
幼儿扮演小司机,教师扮演交警,司机根据交警出示的日期牌,按单双号过桥。
活动思考:
《认识单数和双数》对幼儿来说是新知识,因此为了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认识,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找出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并引入生活中单双数的实际应用。使孩子在轻松的学习氛围当中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使之体验其中的喜悦与成就感。最后的游戏活动也把活动推向的高潮,让孩子们能运用单双数解决问题,从而将数学活动溶入了日常生活中。
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大全(16篇)篇十六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学习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较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活动准备1、每人一套操作材料(大矿泉水瓶、小矿泉水瓶、椰奶瓶、旺仔牛奶瓶)。
2、事先设置好表演情境。
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学习在同一平面上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
设置表演情境。请两个小朋友比高矮,甲站在地板上,乙站在椅子上,问:他们俩究竟谁高,谁矮呢?这样能比出高矮来吗?为什么?鼓励幼儿充分讨论。
教师小结:比较高矮时,俩人必须都站在同一平面、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比较出谁高谁矮。
幼儿示范正确的比高矮方法。
2、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说一个人是高还是矮要看他和谁比。
3、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指导语:一天,几只瓶子在一起吵吵嚷嚷,它们想出去走走,可是不知道该怎么排队,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帮它们排排队,排好以后要说说你们是怎么给它们排的队。
4、幼儿通过自身参与,进一步体验物体的高矮是比较出来的。
玩游戏《比高矮》: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选出每组最高的小朋友,再派出来比赛,选出全班最高的小朋友,颁发奖牌,并鼓励小朋友,多吃饭菜、多运动,才长得高。
四、活动延伸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房屋、树木、运动器械等,并比较它们的高矮。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