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案设计高一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篇一
【学习目标】知道环境污染的几种类型、危害及防治;知道绿色化学的含义
【学习情境】
1、通常所说的三废是指 、 和 。
2、绿色食品是指 的食品,白色污染是指 。
【问题导引】
1、环境问题的含义?p100
2、保护环境工作者当前的任务?
3、环境污染的分类 :
(1)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2)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3)按造成污染的性质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能源污染。
4. 环境污染的来源、危害、治理(见后面的阅读材料)
5、绿色化学
(1)核心?
(2)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原子经济”?
(3)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6、查阅资料了解世界环境日及其主题
【达标检测】
必做1、中国环保网5月6日报道,我省今年第一季度23个城市中有18个出现酸雨,其中一个城市雨水的ph达到3.58,你认为导致酸雨的原因可能是
a.乱扔垃圾 b.使用含磷洗衣粉c.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d.煤燃烧产生的气体
2、燃煤排出的二氧化硫进人大气后,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a.温室效应 b.白色污染 c.酸雨 d.臭氧层破坏
3、下列环境问题与化石燃料无关的是( )
a、酸雨 b、光化学烟雾 c、水华 d、温室效应
4、下列制取乙醇的反应中,符合绿色化学观念,原子经济性的是( )
(1)ch2=ch2 + h2o→ch3ch2oh (2)ch3cooc2h5 + h2o→ch3cooh + ch3ch2oh
(3)ch3ch2br + h2o→ch3ch2oh + hbr
5、分别计算以上反应中乙醇的原子利用率
6、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c.实现化石燃料清洁利用,就无需开发新能源 d.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
7、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将煤液化或气化获得清洁燃料 b.研发燃料电池替代铅酸蓄电池
c.使用简易布袋代替塑料购物袋 d.用性质稳定的氟利昂作致冷剂
8、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下列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①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③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
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⑤大量使用化肥、农药;⑥推广使用无氟冰箱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③④⑤⑥
9、绿色化学提倡化工生产应提高原子利用率,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原子利用率表示目标产物的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比。在下列制备环氧乙烷的反应中,原子利用率的是
【阅读材料】1、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治理
(1)主要污染物: 二氧化物 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碳 氢化物 飘尘 煤尘 放射性物质等
(2)来源: 煤 石油的燃烧,矿石冶炼,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
(3)危害: 危害人类健康、影响植物生长、破坏建筑材料、改变地球气候。
(4)治理:调整资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等),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减少工业废气排放,对废气进行回收净化再利用等。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政府部门合理规划、制定标准、加强监测。
2、水污染的来源、危害、治理
(1)来源:石油炼制、工业废水、生活废水、使用过农药、化肥的农田排水、降水淋洗大气污染物和地面淋洗固体垃圾等。
(2)危害:污染水源,改变水质,加剧水源危害。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海滨风景区。
(3)治理:控制污水任意排放,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改善用水制度,研究无污染新工业,合理、科学地施用化肥、农药。
3、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1)来源:煤、石油、液化气、天然气等的燃烧,煎、炒、烘、烤等高温烹调加工中产生的烟雾,烟草的燃烧,电器发出的电磁波,地毯中的螨虫,建筑装潢材料产生的甲醛、放射性稀有气体氡,化妆品,日用化学品,家宠等。
(2)危害:引起人体呼吸道、消化道等疾病,导致各种癌症、皮肤病、传染病,影响婴幼儿智力和发育等。
(3)主要污染物:co、co2、nh3、nox、so2 、酚类、烟雾、烟尘、放射性稀有气体氡、电磁波、螨虫、细菌、病毒等
(4)防治措施:保持室内清洁通风、对电器辐射采取防护措施,并保持距离、厨房要有通风换气设施、宠物要经常洗浴,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并注意及时清除、女性朋友要慎用化妆品和日常化学用品、建议男士少抽烟或不抽烟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案设计高一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的
1.使了解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2.使掌握氯气的性质及在实验中制取氯气的原理和方法。
3.使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氯气的性质
实验准备
烧瓶、分液漏斗、导管、橡皮塞、铁架台、烧杯、集气瓶、水槽、试管、试管架、坩埚钳、红色布条、砂布、塑料片、培养皿。
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研讨——练习提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
前面我们学习了碱金属元素,知道碱金属元素是几种在原子结构和性质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金属元素。这一章我们将要学习几种在原子结构和性质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非金属元素——卤素,它包括f、cl、br、i、at等五种元素。卤素及其化合物的用途非常广泛。
[投影](第四章章图)
卤素中最主要的单质是氯气。这一节我们学习氯气,让我们先来学习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板书]第一节 氯气
一、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一)性质
[引导观察]集气瓶中氯气的颜色、状态、嗅气味。
[板书]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
(二)性质
[讲解]氯气的性质是否活泼呢?物质的宏观性质是由物质的微观结构决定的,大家回忆一下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提问]1.根据氯的原子结构,推断氯气的性质是否活泼?它具有强还原性还是强氧化性?为什么?
2.写出金属钠和氯气反应的方程式,并指出哪个是氧化剂?哪个是还原剂?
[板书]1.与金属反应
2na +cl2 2nacl
[讲解]氯气是一种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它具有强氧化性,能与活泼金属反应,氯气能否跟不活泼金属反应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实验]铜在氯气里燃烧(让动手实验、观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并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板书] cu+cl2 cucl2
[讲解]cucl2溶于水,同学们可观察到不同的颜色,这与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有关。当cucl2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较大时,溶液呈绿色,当cucl2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较小时,溶液呈蓝色。
[练习]
实验事实证明,在一定条件下,氯气可跟多种金属直接化合。写出氯气跟下列金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书方程式)
1.跟铝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
2.跟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
氯气能跟多种金属直接化合,那么氯气能否跟非金属反应呢?下面让我们来做h2在cl2中燃烧的实验。
[板书]2.与某些非金属反应
[学生实验]h2在cl2中燃烧(讲解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后,由动手实验,观察、描述现象,并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板书]h2+cl2 2hcl
h2+cl2 2hcl
[讲解]纯净的h2在cl2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hcl气体,hcl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hcl的水溶液叫做氢氯酸,亦称盐酸。同学们观察到的白雾就是hcl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所形成的盐酸小液滴(酸雾)。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讨论]
1.比较cu在cl2中燃烧与h2在cl2中燃烧现象的共同点。
2.燃烧是否一定要有o2参加?比较铁、硫、碳在o2中燃烧与cu、h2等在cl2中燃烧的现象,找出共同特点,并由此推论什么叫燃烧?
3.工业上用h2、cl2合成hcl时,应选择什么条件?理由是什么?(选择安全的点燃条件和连续地合成hcl)[练习]
实验证明,在一定条件下,cl2还可跟p、s、c等非金属直接化合。试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p在cl2(不足量)里燃烧生成pcl3
2.p在cl2(过量)里燃烧生成pcl5
3.c跟cl2在一定条件下化合生成四氯化碳
[讨论]
金属、非金属跟cl2化合时,氯元素的化合价如何变化?表现了氯气的什么性质?
[小结]
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cl2是一种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 强氧化性,能跟多种金属、非金属直接化合。cl2可用于合成盐酸,自来水常用它来消毒、杀菌。
cl2还有哪些重要性质和用途?在实验室又如何制取?cl-如何检验?将在下一节课中学习。
[课外活动]
通过查阅资料,列出fe、na、cu、c、s、h2、co、c2h5oh的颜色、状态、密度、沸点等性质,并通过实验,记录它们燃烧是否有火焰。想一想,火焰的产生跟上述哪种物质性质有关?
已知物质燃烧时,中心温度一般在 1 000 ℃左右,燃烧时产生火焰的物质在此温度下是什么状态?由此推论,物质燃烧呈什么状态时便可产生火焰。
第 二 课 时
[复习提问]
1.灼热的铜丝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里,有何现象?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里,有何现象?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s、c在o2中燃烧,以及h2、cu在cl2中燃烧,有何共同特点?
[引导阅读]氯气是一种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它能跟多种金属单质、金属单质化合,它能否跟某些化合物反应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氯气与水反应的有关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l2与h2o反应的方程式。
2.次氯酸有何重要性质和用途?
[板书]3.氯气与某些化合物反应
cl2+h2o == hcl+hclo
[演示]次氯酸的漂白作用([实验4-4])。
[讨论]cl2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这个事实说明什么?
[引导阅读]
在演示实验4-4时,多余的cl2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那么cl2跟 naoh溶液反应时生成了什么物质?市售的漂白粉和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什么?漂粉精的生产原理、漂白原理又是什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氯气与碱反应的有关内容。阅读后用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2跟naoh溶液反应。
2.工业上用cl2与石灰乳作用制取漂粉精。
3.漂粉精为什么具有漂白、消毒作用?
[板书] cl2+2naoh == nacl+naclo+h2o
2cl2+2ca(oh)2 == cacl2+ca(clo)2+2h2o
ca(clo)2+co2+h2o == caco3↓+2hclo
[讨论]存放漂粉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讲解]cl2的性质如此重要,用途又这么广泛,那么在实验室怎样制取cl2呢?
[板书]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mno2+4hcl(浓) mncl2+2h2o+cl2↑
[演示][实验4-5](边演示、边讲解制取cl2的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程序,收集方法和尾气吸收)。
[提问]cl2在跟金属、非金属单质以及某些化合物反应时,往往有氯化物生成,其中可溶性氯化物溶于水时,一般能电离出cl-。那么,怎样检验这些可溶性的氯化物呢?它跟我们在初中里所学的检验盐酸中cl-的方法类似,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盐酸中cl-的检验方法。
[板书]三、cl-的检验
[实验]检验盐酸、nacl溶液、mgcl2溶液、alcl3溶液中的cl-,并用na2co3溶液做对比实验。
[练习]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板书] ag++cl- == agcl↓
2ag++co32- == ag2co3↓
ag2co3+2h+ == 2ag++co2↑+h2o
[小结]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实验室制取cl2的反应原理及其装置。
cl-的检验。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案设计高一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篇三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原电池实质,原电池装置的特点,形成条件,工作原理
2、了解干电池、铅蓄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
3、了解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二、知识重点、难点
原电池原理、装置特点、形成条件、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三、教学过程
引入:你知道哪些可利用的能源?电池做为能源的一种,你知道
是怎么回事吗?它利用了哪些原理?你知道金属是如何生
锈的吗?
新授: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实验:4-15:①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报告实验现象。
②将铜片插入稀硫酸中报告实验现象。
③将与铁锌铜片相互接触或用导线连接起来插入稀硫酸中报
告实验现象。
④在③中把锌片和铜片之间连上电流计,观察其指针的变化。
结论:①锌片能和稀硫酸迅速反应放出h2
②铜片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③铜片上有气体生成
④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在两金属片间有电流产生
结论:什么是原电池?(结论方式给出)它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原电池定义: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形成条件:①两个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电路
讨论:1、zn|h2so4|cu形成装置后有电流产生,锌片上发生了什么
反应?铜片上发生了什么反应?(可以取锌片周围的溶液
用naoh溶液鉴别;取铜片上生成的气体检验。)
结论:在锌片周围有锌离子生成;铜片上生成的是h2
讨论:可能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俩金属片上的反应式的书写。
结论:在zn上:zn–2e-=zn2+
在cu上:2h++2e-=h2
zn失去电子流出电子通过导线--cu--电解质中的离子获得电子
我们把:流出电子的一电极叫负极;
电子流入的一极叫做正极
两极反应的本质:还是氧化还原反应,只是分别在两极进行了。
负极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实验:分别用两个铜片和两个锌片做上述实验④。
结论:两种情况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说明线路中无电流生成,铜
片上无气体生成。即两电极必须是活泼性不同的金属与金属
或金属与非金属(能导电)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案设计高一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篇四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电池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
生:(思考)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
生:形成闭合电路;自发氧化还原反应。
二、新课讲授
师:[投影显示]如下图所示。大家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电流表指针的变化。碳棒上有什么变化?在两极发生了什么反应?
(生观察现象)
生:1.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移;
生:2.碳棒上有红色物质生成。
师:请大家是这写出电极反应。
生:铁为负极,碳棒为正极。
生:fe:fe-2e=fe2+氧化反应;c:cu2++2e=cu还原反应;总反应方程式:fe+cu2+=fe2++cu
师:这里设计了三个实验,请大家分组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现象,汇报实验结果。
[投影显示]1.将两根碳棒分别插入装有cucl2溶液的小烧杯中,浸一会,取出碳棒观察碳棒表面现象(图1);2.用导线连接碳棒后,再浸入cucl2溶液一会儿,取出碳棒,观察碳棒表面变化(图2);3.浸入cucl2溶液中的两根碳棒,分别跟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接通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极上的现象并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所生成的气体(图3)。
师:在此过程中请大家一定要操作规范,注意安全。
生:前两个实验碳棒上没有明显变化;
生:第三个实验通电一会儿发现,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的碳棒上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
生: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碳棒上有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
全部生:分析整理作出判断。红色物质为铜,黄绿色使湿润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为氯气。
阳极产物—氯气(cl2);阴极产物—铜(cu)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提示]讨论提纲
[投影显示]
1.通电前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这些离子是如何运动的?
2.接通直流电后,原来的离子运动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3.有关离子在两极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
生:(讨论分析)
1.通电前溶液中cu2+、cl-、h+、oh-自由移动。
2.通电后带正电的cu2+、h+向阴极移动;带负电的cl-、oh-向阳极移动。
2+在阴极得电子变成了单质cu,cl-在阳极失电子变成了cl2。
师:[总结板书]
通电前:cucl2=cu2++2cl-;h2oh++oh-自由移动
通电后: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
总反应化学方程式:cucl2=cu+cl2↑
[概括]通俗记法,利用谐音。阳(极)—氧(化反应)
师:在电解过程中,电子是如何形成闭合回路的?大家请看看课本第64页,归纳电子流动
方向。
生:电源负极→电解池阴极→电解质溶液→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
师:非常正确,我们一来总结一下。
师生:电子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从电源负极流出,流向电解池的阴极,阴极附近的cu2+
在阴极得电子被还原为铜,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定向移动,阳极附近的cl-在阳极失电子被氧
化为氯原子。氯原子结合形成氯气分子,失去的电子从阳极流回电源的正极,从而形成了闭
合电路。
师:电解质溶液的导电与溶液的电离有什么关系?
生:先有电离,后有电解。电离不需要通电,电解建立在电离的基础上。
师:现在大家一起来完成投影显示的表格。
生:(每位学生完成一项,共同填好此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