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一种宝贵的资源,通过阅读和分析范本,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思路,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能力有所提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难忘的一课(热门14篇)篇一
今天是星期日。上午,我拿着铅笔盒到学校上课。给我们上课的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我深感荣幸。
来到学校的剧院,见贾老师已经到了。贾老师比录象里的老多了,瘦多了,语气却和蔼可亲。上课了,他对我们说:“童话的‘童’指少年儿童,‘话’指故事,‘童话’指给少年儿童看的故事,你们看过什么样的童话故事?看谁说得多。”我看过很多童话,但现在我却一个也想不起来了。瞧他们个个跃跃欲试,我也不甘示弱地举起了手。贾老师绕过来,把话筒放在我的嘴下,我说:“《铜猪》。”贾老师听了,笑着说:“吆,这么多呀!”然后他让我们听写了四句话。又请了四位同学来读,我读了第一句。“松鼠一家忙着采集松果。”虽然这句很短,但我读得不顺畅,他给我示范了一遍,我模仿了一遍,这才读好了。
一会儿,贾老师要教我们写作文了,就把我们领回了教室。一节课过后,我们作文都写好了,贾老师又把我们带回了剧场修改作文。在台上,贾老师请陈朱锋和我来读各自的作文。陈朱锋的作文想象力极丰富,有一段话写得风趣幽默,而且句句压韵,台下掌声阵阵,贾老师给他的等级为“上(下)”是上等偏下,贾老师说:“如果作文分是40分,他的作文可得34分。”我的心怦怦直跳,不知道我的作文多少分。我读完作文,贾老师说我的作文等级是“上(中)”,可得36分。我觉得陈朱锋的作文比我好多了,我的作文不好,为什么我能比他得的分儿多呢?贾老师评价说,我的作文语句顺畅,故事完整,表达了美好的心愿。贾老师奖励陈朱锋和我一人一个核桃,我非常开心。我会把这个核桃保存起来,每当看到它,我就会看到可敬的贾老师。
这是我最。
难忘的一课(热门14篇)篇二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大家争先恐后地走进教室。这是一节自然课,桌子上早已摆好了一本本深蓝色封面的自然书。
正当我悠然自得地做着眼保健操的时候,老师说:“陈露,过来一下。”自然老师叫我?什么事呀?我边想着这个问题,边走到讲台桌前。“帮我发一下这些凸透镜,每块桌子一把。”说完,老师做在椅子上接着备课。哦,原来就这事儿啊,轻而易举。
趁老师不备,许多同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做着眼保健操,一边小声地喊着:“哎,拿一把过来。”望着同学们那好奇的眼睛,我说:“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我都不怕分不够,你们还要怕分不到吗?”
“中间很厚”
“是透明的。”
“边缘很薄。”
……。
“谁能总结一下?”老师发问。
大家踊跃地据守,老师不好叫谁,让全班一起回答:“边缘薄,中间厚的透明镜片叫做凸透镜。”
“对了,那好,谁能来举例说明?”
“我!”班里的“开心果”自告奋勇:“放大镜。”
“不错,还有吗?”老师笑着又问。
大家绞尽脑汁都想不出来。老师叫我们回去观察观察,下节课来再回答。
“接下来,请同学们翻开书本,先把概念画出来;再思考书本上的几个问题。需要用你们手中的凸透镜实验的,一定要拿起来做,也可以小组讨论。”老师笑眯眯地说。
“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原先寂静的教师顿时炸开了锅。大家畅所欲言,珍惜这少有的亲自实验课。
约15分钟后,老师又发问,同学们都对答如流。
在离下课剩下10来分钟时,老师还让我们拿凸透镜做游戏。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老师问大家:“同学们,今天我们所讲的知识要点你们都掌握了吗?”“掌握了!”
“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拿来凸透镜吗?”
班里的“哲学家”站起来说:“因为老师想让我们亲自动手实验,好让我们对凸透镜的理解更加深刻。”
“不错,老师不过是想让你们对凸透镜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好了,下课。”老师满意地说。
“谢谢老师。”
这节课,让我难以忘怀,这节课,成了我最。
难忘的一课(热门14篇)篇三
这学期刘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在刘老师的每一堂课里,都充满了乐趣,但是有一节是最难忘的。
那天,刘老师面带笑容地走进了教室,只见刘老师手上什么也没有拿,我们非常好奇。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测试。请大家拿出草稿和笔,并在上面写出你最亲的五个人。
我们迟疑了一会,很快教室里就响起了一阵嚓嚓的写字声。我写了辛苦的爸爸、勤劳的妈妈、温柔的外公、年老的爷爷和奶奶。这时,老师叫我们把其中一个人划去,就当做他离开我们,不在这个世上了。我一听,不知如何是好。四周也有一些同学在说话。我划去了奶奶,这是我心里非常难过,很后悔。接着老师又要我们划去第二个亲人,我的同桌看着我不知如何,我只好又划去了年迈的爷爷。爷爷对我很好,我心里又非常的难过。
就这样,老师又宣布划去第三个亲人。教室里很静了,大家很在思考,我偷偷地张望,发现有些人的泪水已经流出了眼眶。时间过得很慢,仿佛又过得很快。
划去第四个亲人的时候,陈详和甘国龙的泪水止不住夺眶而出。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也听到教室里响起了哭声。我也想大哭一阵。
下课了,同学们都在擦眼泪,心情沉闷,难过地走出教室。这一节课,我明白了很多东西,也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亲人是离不开我的,我也不能没有他们,他们是最重要的。我一定要好好地珍惜现在所拥有的这一切。
难忘的一课(热门14篇)篇四
孟继高。
《难忘的一课》(第十册)是一篇讲读课文。不少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紧紧抓住贯穿全文的关键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指导学生阅读,并获得了成功。但我想。假如学生凭着自己的直觉思维,对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且愿意带着课题走进课文呢如果学生真的有了这种需要,我们不防就此一试,即从课题入手,就学生的阅读过程而构建教学过程 。
先分析课题:中心词“一课”——言事;题眼“难忘”——传情。由课题可知,课文集叙事抒情于一体。再从教与学方面来分析:教者看到课题会推测,文章叙述了什么事抒发什么情学生读了课题,至少会产生如下猜想:这“一课”讲了哪些事为什么这“一课”令作者终生难忘综上所述,依据文情和学情,可以形成这样一条教学思路:紧扣课题,构建三个板块,指导学生阅读。
1.检查预习后提问:故事发生在什么时什么地方作者经历了什么事。
2.让学生速读课文,分别找出“上课”和“下课”的有关段落,并想想这两部分各讲了什么事(学习祖国文字和参观小礼堂)。
3.让学生再读这些段落,然后讲讲这两件事。
二、揣摩难忘心。
1.探情源:“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一段故事情节。让学生默读3-16自然段,找出这些故事情节的有关重点句段,然后说说这些故事情节的主要内容。
2.溯情思:紧扣文中的三段故事情节,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求,从中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涉及到下面的一系列问题,教师可相机进行必要的诱导、点拨和讲解。
问题5:“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三次出现,每一次“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可以让学生用“先是……接着……最后……”的句式概括回答。
三、吟诵难忘情。
一是确定读的重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中出现了三次,其所处的三个段落是读的重点,这句话则更是朗读的重中之重。
二是选择读的方法。可先来个‘精彩回放”,让学生在头脑中像过电影一样,再次想象课文中所描述的那一段段动人场面,增强情感体验。接着可从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进行指导。如对文中第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有位教师是这样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把“中国’作为重音,第一个适当加大音量和音长;第二个音量适中,但增加音长。“爱”字后面应有短暂的停顿,以便把“中国”读得饱满、深情。为什么应这样读呢因为这是在参观了小礼堂之后,墙上的画像,激发了作者对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伟大精神的强烈的自豪感,把“中国”作为重音,并通过“爱”字后面的停顿加以突出,才能把这种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荡气回肠。最后可激励学生联想在日本统治下中国台湾人民的悲惨历史、联想现在全中国人民期盼祖国统一的急切心情,创造性地朗读,读出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
三是保证读的时间。有了充分的读书时间,学生才能充分地读,才能读出作者的情感,读出文章的情趣。
[评析:提高阅读教学效率,重在优化阅读教学过程 。本教例试图在这方面作些探索,力求获得如下效果。
1.突出主体性,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学目标 是依学生对课题质疑中提出的问题而确定的,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也因此拉开序幕。整个教学过程 力求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力求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俗学习,自得学习”。
2.注重层次性,即“引导学生一层深一层地理解课文”。例如,在教学结构方面,构建了三个板块,从“感知”到“揣摩”再到“吟诵”,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阅读过程。就拿“吟诵”来讲,学生要把课文读顺、读通、读懂并不难,但要读出文章的“情”却不易,所以把它安排在阅读过程的最高层次上。在培养同读能力方面,从“课文讲的是什么,指的是什么,为的是什么”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引导学生沿着这条思维途径,一步一步地阅读理解,同读能力一步一步地提高。
3.夯实综合性,把听、说、读、写(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训练、语感培养和情感体验,尤其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融为一体,以求收到“综合训练,整体优化”的教学效果。如对“意外”的品味,对课文在后一句话的深究,对文中空白处(“别的话”)的增补等,对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是大有裨益的。
4.发展创造性,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地学,创造性地学。学生的创造性阅读与创造思维是分不开的,但创造思维如果没有创造性的“机会”,也会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本教例的设计中,已为学生创设了一些创新的机会。如“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求”,还有创造性地想象、创造性地朗读等等。教师创设的这些“机会”,为学生创造性阅读开辟了一片“绿洲”。学生拥有这片“绿洲”,自然敢想、敢说、敢创造,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就自然“活”起来了,而且一定能“活”出高效率、高效益。
难忘的一课(热门14篇)篇五
今天是星期日。上午,我拿着铅笔盒到学校上课。给我们上课的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我深感荣幸。
来到学校的剧院,见贾老师已经到了。
贾老师比录象里的老多了,瘦多了,语气却和蔼可亲。上课了,他对我们说:童话的‘童’指少年儿童,‘话’指故事,‘童话’指给少年儿童看的故事,你们看过什么样的童话故事?看谁说得多。我看过很多童话,但现在我却一个也想不起来了。瞧他们个个跃跃欲试,我也不甘示弱地举起了手。
贾老师绕过来,把话筒放在我的嘴下,我说:《铜猪》。贾老师听了,笑着说:吆,这么多呀!然后他让我们听写了四句话。又请了四位同学来读,我读了第一句。松鼠一家忙着采集松果。虽然这句很短,但我读得不顺畅,他给我示范了一遍,我模仿了一遍,这才读好了。
一会儿,贾老师要教我们写作文了,就把我们领回了教室。一节课过后,我们作文都写好了,贾老师又把我们带回了剧场修改作文。在台上,贾老师请陈朱锋和我来读各自的作文。陈朱锋的作文想象力极丰富,有一段话写得风趣幽默,而且句句压韵,台下掌声阵阵,贾老师给他的等级为上(下)是上等偏下,贾老师说:如果作文分是40分,他的作文可得34分。我的心怦怦直跳,不知道我的作文多少分。我读完作文,贾老师说我的作文等级是上(中),可得36分。我觉得陈朱锋的作文比我好多了,我的作文不好,为什么我能比他得的分儿多呢?贾老师评价说,我的作文语句顺畅,故事完整,表达了美好的心愿。贾老师奖励陈朱锋和我一人一个核桃,我非常开心。我会把这个核桃保存起来,每当看到它,我就会看到可敬的贾老师。
难忘的一课(热门14篇)篇六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重点难点: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初读课文时,一定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读下面词语并抄写一遍。
停泊 光复 真挚 湿润 闽南。
崇高 宽敞 强烈 孔子 诸葛亮 。
2、解释下列词语:
光复: 。
真挚:
3、默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 )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 )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 )认真教孩子们学习( )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 )的深切感受,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4、老师反复领学生读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变换句型。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变成带句号的句子,意思要不变)。
二、课堂研讨。
1、交流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
2、找出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出现了几次,想想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3、有感情地阅读“学习祖国文字”和“参观礼堂”这两个场面,用心感受中国台湾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难忘的一课(热门14篇)篇七
世态千变万化,岁月也千逝万失。人们所经历的,所遭遇的在这个如浪的时代几经冲刷,差不多都已经淡忘了吧!而心中的那堂课却常在我眼前浮现,是的,那人生的一课。
那是一个一如既往的课堂,师生们怀着一模一样的态度上课,的确枯燥乏味。老师似乎一眼破天机,提议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是《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我们也来演一演盲孩子。”赞同的声音此起彼伏,同学们个个都自告奋勇,跃跃欲试。
首先上场的是个笑星,乐观,不过此时,他被蒙蔽了双眼,看不见光明。老师下达了任务,找到另一位同学。他出发了,开始还不错,毕竟在班上呆了大半年了,东摸西碰一下子就到了目的地。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咱班也有不少有心计的人,竟然把要寻找的同学的位置换了,所以他只有百思不得其解的份儿了。又有人给他设置障碍,结果他拿个眼镜大甩特甩,真的生气了,再也没了乐观,盲人的世界最怕的是“障碍”啊!
脑中不断思索——不对,不对,盲人的生活不止这样,他们面对的是一片未知的世界啊!他们怎么能生活?他们要付出更多的艰辛,战胜心理的种种忧虑与难以预料的困难,克服一个个生活的难题。
是的,盲人不是正常人,面对社会,他们就像黑一样被歧视着,这是打击他们受伤的心灵啊!是的,我曾歧视他们,但今天他们拥有的却是伟大的意志啊!攀山下海,历经险阻的人更是勇者。
是的,我上了,这一课让我明白了盲人生存的不易,明白了生活的道理。
难忘的一课(热门14篇)篇八
“上课时间快到了,请……”伴着这亘古不变的上课铃声,老师走进了教室。
正当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着课文时,窗外的雪不合时宜地徐徐飘落,大家的目光自然也就情不自禁地脱离了老师,转向了窗外。老师见到此情此景。并没有厉声训斥,反而停止了讲课,问道:“你们觉得雪像什么?”大家本飘出窗外的思绪又立刻被扯了回来。
正当同学们为这个不着边际的问题向纳闷儿时,一个男生“腾”地站了起来,大声问答道:“像鹅毛!”随即大笑起来。我们都听过“鹅毛大雪”这个词语,虽然这雪并不大,但是,班里的绝大多数同学还是同意了他的说法。可是,老师听后却微笑着摇摇头,刚想说些什么,就听到窗边传来一个细若蚊蝇的声音:“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个声音的主人就是弹得一手好柳琴的琪琪。那时我们刚上三年级,并没有接触过“文言文”这么高深的东西,所以大家都被她这句听起来很美却不知何意的话震撼到了。直到班长高声解释:“她的意思是说这雪像是被风吹起的柳絮。这是古代著名才女谢道韫说过的话。”看到老师开心地点了点头,全班同学这才恍然大悟,长长地“哦”了一声。
因为这次的经历,我明白了什么叫难忘……。
那,是我最难忘的一堂课,最难忘的一场雪……。
作者:黄芮芮。
难忘的一课(热门14篇)篇九
又是天凉好个秋!
秋风习习,蓝宝石般清澈的天空上无一丝杂质,姥爷随我去练习滑旱冰。一早,满载着好心情出发了。
到了广场,姥爷坐在一旁看着我,口头上说着,叫我怎么滑旱冰。跃跃欲试的我穿好旱冰鞋,便踉踉跄跄的站起来。“走内八字!”姥爷喊了一声。都说老人最护着自己的外孙女儿,可是我姥爷偏偏不是,连扶都不扶一下。
我不敢。我怕会摔倒。我怕会疼。
“按照内八字来滑,不会摔倒!”姥爷仿佛看出我内心在打退堂鼓。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把灌了铅的腿艰难的迈出一步。前后平衡没有把握好,只看,脚底像踩了香蕉皮一般;只听,“嘭!”的一声,我狼狈不堪的样子展现在眼前。我乞求的眼光投向姥爷,姥爷好似没看见,哼着小曲,仿佛在等什么。狠心的老爷!风拂过身旁,身上火辣辣的疼。哭吗?不!我要把自己证明给姥爷看!带着勇气,信心与那份坚毅的志气,向前一步步的迈去。我不能向困难低头!我不能被挫折打败!我不能被失败束缚!内八字!我放慢脚步,按照内八字的走法向前滑去。笨拙的脚步,但是,我没有摔倒。我不禁为自己的一点点进步而高兴。要想姥爷证明吗?不!我还没有与成功紧紧相依。继续联系,我原本笨拙的脚步变得灵活一些了!不好!想摔倒!“脚向后倾斜是刹车@”耳边又响起了姥爷的话语。眼看我要摔倒了,右脚向后一,果真停住了。
下一秒,是我的欢呼,是我的喜悦,是我的收获!
姥爷的脸上浮现出了会心的笑容。
瞬间,我明白了什么……。
我在广场上灵活自如的滑了一圈又一圈,像一只翩翩起舞的小燕子,意犹未尽……。
如烟似雾的往事在那一刻定格在了我的记忆中……。
难忘的一课(热门14篇)篇十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出示中国地图。
师:同学们,1999年,我们齐唱着"你可知mach不是我真姓。"迎接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
1997年,我们唱着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迎回了香港回到母亲的怀抱。
师: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的时候,还有哪位游子没有回家?
生:中国台湾。
出示中国台湾地图、简介。
师:作为一个中国人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都是中国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请同学们听一首歌,大家伴着歌曲进入感情的体验。
(播放《我的中国心》mtv)。
听了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你有什么感受。
生:(沉默)。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两遍。
生齐读。
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123页,大声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尽量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出示并检查生字“闽、诸”的读音)。
师:请同学把思考题齐读一遍,然后带着这个问题再把课文好好地读一读。
生读。
读完后。
师:"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出现了多少次?每一次"我"都有怎样的感受?(出示该句)现在请同学们开始互相讨论(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你讨论的结果?
(生汇报)。
师:大家再看思考题,谁来再读一下题目?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出现了多少次?每次"我"都有怎样的感受?
师:谁能再读问题的后半句?
生:"我"每一次都有怎样的感受?(学生发言略)。
师:你听听刚才三位同学的发言,你满意吗?
生:没有。
师:满意不满意?
生:不满意。
师: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发现自己,联想自己,检查自己,升华自己,超越自己"你们想不想再把"我"新体验一次,变成自己的感受。
生:想!
师:那咱们就再来一次情感上的体验。看谁能通过这节课的感受,真正的进行了提升。我们走进文中看文章第一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段。(出示课件这一句)刚才在上课前有同学提问:"为什么这位老师第一次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那么吃力?"联系自己的预习情况和课文开头部分,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老师写这些字时,那么吃力?别着急回答,我们现在每个人拿起笔来,写一写这句话。(师生共同写这句话)!
师:你写的时候是不是一笔一画写的?
生:是。
师:是不是认真来写的?
生:是。
生:那么你吃力吗?
生:不吃力。
师:为什么中国台湾的老师却吃力呢?谁来谈谈。
师:你们对他的发言理解了吗?
生:理解了。
师:还有谁再来讲解一下,他为什么一笔一画,非常认真的写。(点击画线“一笔一画”、“认真”)。
生回答。
师:现在明白了?
生:明白了。
师:大家真行,解决了一个这么深奥的问题。接着这位老师又做什么?
生读出这段(出示这一段课件)。
师:还有没有想谈的?
生:如果他们读的时候,不是很认真,当儿戏似的,那就不是出发自内心的。但是他们读这句话那么认真,更加体现出他们的爱国之心。
师:而且他们是一遍一遍的读,请同学自己一遍一遍的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共四遍)。
师:停,读了四遍了,每次都是像是念经的语气那么平。人家老师领着孩子们是严肃而又那么认真,别忘了,你也是中国人,你再一遍又一遍的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大声地)。
师:不一定把声音喊出来就是。再一遍一遍地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有感觉了)。
师:自己读自己的,自己把感受读出来。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略)。
师:这回的感受和刚才的感受是不是不一样了?
生:不一样了。
生: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火热的真挚的心。
师:注意"每个字,每个音"标点都变了,感受会是什么样?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我已经看出,你们读的不是船员(作者)的感受,而是自己的感受!
女男生各读一遍。
生:严肃认真。
师:而且又那么——。
生:富有感情。'。
师:好像每个字一一'。
生: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师:我已经看到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你们真挚的心。这是第一次出现这句话,同学们也有这样的感受。看看第二次出现是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一起来看这段内容的动画。(播放flash情景)。
生:因为他们也是中国人,中国台湾人非常爱国,所以进来一位中国叔叔他们一点也不意外。
师:听了他们的发言,你们现在明白了吗?
生:教师和孩子们都感到"我"是爱国的,跟着他们一起读,他们长得也差不多,所以老师和孩子一点也不感到意外。
师:船员是中国人,如果不介绍,还被认为是日本人或者韩国人呢!
生:都是炎黄子孙,此时的他们都是那么的感动,那么激动,“我”也很激动,真是不用再说别的了,所以就没有感到意外。
师:不用吃惊,共同的汉民族语言,就证明了我们都是中国人。就像张明敏歌中唱的那样:“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同学们,再读这句话。
生:我是中国人!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读到这,是不是很激动。
生:是。
生:中国伟人的画像。(出示伟人画像)。
师:请你们读课文最后这一部分,也就是第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部分。请同学们自学,一会儿老师要采访你们,看看同学们是否读懂了,而且是否感受到了当时的心情。自己反复读这一部分,然后小组之间合作,分工扮演老师,扮演船员。现在开始准备。
生:(开始讨论准备表演)。
(师生共同表演、学生自由组合表演)。
中国台湾老师:参观完了小礼堂,我们就要分手了,那我们就用一首余光中的诗来表达我们上刻的心情吧!(出示《乡愁》)。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师生一起朗诵起了这首诗)。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放声朗诵,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吧!(生读)。
心灵中。(师生再次写这句话,教师用红笔)。
师:想读就读吧!(生自由读)。
师:语气不同,但感受和认识是深刻的!所以,作者最后说了: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意思是什么?你能把它改成陈述句吗?(出示小练笔课件)。
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中走了一趟。相信你一定记住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选择,惟独不能选择的是你的母亲、你的祖国。也许母亲丑陋但你绝不能嫌弃,因为母亲的周身血液化作了喂养你的甘甜乳汁;祖国贫穷,儿女绝不嫌弃,因为祖国的周身细胞铸造了你做人的灵魂之躯。是呀!我们的国家并不富强,需要发展,虽然面临眼前腐败的现象,下岗分流。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正视它,改变她,因为你是她的孩子。现在出国留学已成热门,不过有一天,一旦你身在国外,请别忘了,窦老师和你们上的这堂课。更不能忘了,这堂课里你记住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请再读这句话。
生读该句。
师:在中国台湾乡村小学的一堂课,真是一堂人生感悟课,当然可以成为——生: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难忘的一课(热门14篇)篇十一
课本是教学的重要凭借,但不是唯一的凭借,即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重教材而又不唯教材,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去延伸和拓展教学内容,真正达到“课堂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境界。若把课本看作教学的唯一内容,不敢越雷池半步,那么,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必然就会凝固和僵化。现以教学《难忘的一课》为例,谈谈我在拓展教学内容方面的一点经验和做法。
一、丰富学生词汇,感受语言魅力。
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中国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学生读到这句话时纷纷停下来问:“老师,‘光复’是什么意思?”我先引导学生读课文第一句话“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既而又问:“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我们从日本人手中夺回了祖国宝岛台湾,那么中国台湾人民获得了什么?”
(学生此时感到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纷纷回答。)。
生1:中国台湾人民获得了解放。
生2:中国台湾人民获得了自由。
(很显然学生从“战争胜利”这句话中找到了答案。我接着引导:还有哪些词可以替代?)。
生3:中国台湾被我国“收复”了。
生4:中国台湾像香港、澳门那样“回归”了。
师:对,同学们现在知道“光复”的意思了吧。
学生通过讨论知道了“光复”的意思就是“解放”、“收复”、“回归”之意。这一教学内容的拓展,丰富了学生的词汇,提高了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并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
二、学科之间互相渗透,融会贯通。
课前,我让学生听过一首台语歌《爱拼才会赢》,学生听了以后,要求我把歌词抄下来。上课时,学生在理解“闽南语”一词时容易多了。我进一步告诉学生: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地区有自己的方言。“闽南语”就是八大方言的其中一个,是福建省南部一带的方言。中国台湾的方言也是闽南语。
师:“国语”通常指的是什么语?
生1:普通话。
生2:就是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被称作国语。
师:广东一带的方言叫什么?
生3:叫广话。
(显然学生是从广东省的简称中推断出来的。)。
师: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的简称分别是什么?
学生通过讨论得到了答案:粤、桂、滇、黔、川。
“粤语!”有个学生大声回答。
师:谁会讲几句简单的粤语?谁会唱粤语歌?
(学生兴趣高涨。)。
生1:“零钱”叫“散极”。
生2:“我没零钱”叫“我某散极”。
生3:我能从一数到十。……。
师:课后我跟你们学粤语,我教你们粤语歌,好吗?
(学生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语文课怎么想起了唱歌?咋一看,似乎有些跑题。但是看到学生兴趣盎然,这不正是我所追求的学习兴趣吗?这一点深刻说明,各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应该使学生在学科知识的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内容向社会开放,形式向生活开放。
讲到“参观伟人画像”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结合历史,自由谈孔子、诸葛亮、郑成功、孙中山。
生1:孔子:名丘,字仲尼,山东人,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生2:诸葛亮:字孔明,也是山东人,三国时的政治家,曾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生3:郑成功:福建人,明末清初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中国台湾的名将。
生4:孙中山:广东中山人,近代伟大的革命家,领导辛亥革命。
生5:我知道他的夫人是宋庆龄,妹妹宋美龄却嫁给了蒋介石。
师:同学们收集的信息很多,很好!那么我再问你们,中国台湾现在的总统是谁?
生1:他叫。
生2:这个名字有点难听!
(显然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可以自由以表个人见解的。)。
生3:中国台湾人民叫他“阿扁”。
生4:这个阿扁还想搞呢,早点下台吧你!
师:是啊,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谁想要搞,分裂祖国,那么他就是人民的敌人,我们是不会答应他的!
我从形势入手,使学生爱到思想教育,使学生对现实加深了解。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而这一点,也正是本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今鉴古,拉近了时空距离,让学生在心灵的碰撞中升华感情。
总之,无论是上成语言课也好,上成音乐课也好,上成政治课也好,上成地理课也好,只要让学生对中国台湾、对中国台湾人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渴望,学生带着兴趣学习课文,效果就不会差。从另一个角度说,它扩大了学生的信息量,使学生所得甚多,由此看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拓宽教学内容,开放教学形式,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实在不多余。
总而言之,课本是教学的重要凭借而并非唯一凭借,教学内容不应囿于一篇课文,只有把教材用“活”,语文教学才富有生机。
难忘的一课(热门14篇)篇十二
天空阴沉沉的,并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仿佛在暗示着什么。
一进入教室,就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气氛,让人感到一丝恐惧的寂静。我静悄悄的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推了推同桌,问他:“发生什么事了?”他叹了叹气,无奈地说:“你做作业没?做了交上去。”
看着他那一脸的无奈,我感到莫名其妙,但还是默默地拉开了书包的拉链,把作业本交了上去,我是越来越感到奇怪:今天是怎么了?同学们怎么都这么忧伤呢……于是我又问了问其他的同学,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昨天考得语数英试卷都发了下来,大家都认为自己考得太差劲了。
过了会,上课了,课堂里的气氛比以往更紧张了,没多久,老师走了进来,面色严肃,眼睛不断地转动着,仿佛要看穿每一个人的心思,这对同学们来说,并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老师抱着一摞上面布满鲜红色明显的错号的试卷,同学们茫然中有些不知所措,那些试卷仿佛牵动着全班同学的心。
老师走到讲台上,他仿佛也注意到了屋内的气氛,所以他慢慢地将卷子放在讲台上,一点一点地把卷子分给了五六个同学,手挥了挥,五六个同学便将卷子发了下去,没一会儿,卷子发完了,许多同学都苦苦地一笑。但又紧接着又是死一般的寂静,沉默。
终于,老师打破了寂静,开始讲卷子,同学们都齐刷刷地写,连以往从不听课的几个同学,也认认真真地做了笔记,班中的声音除了齐刷刷的写字声和翻书声外,死一般的寂静。这一节课,是我最难忘的,也是受益匪浅的一节课。
终于,下课铃响了,大家期盼已久的下课铃响了,老师回办公室去了,但同学们还是坐在位子上,仿佛思考着什么。
这一节课,是我最难忘的,也是受益匪浅的一节课。
难忘的一课(热门14篇)篇十三
爱国情意是每一个人都有的,而这种情意是不可磨灭的,而《难忘的一课》让我对着一种爱国之情更加深了。
《难忘的一课》主要讲作者看到光复后的台湾郊外一所小学正在教国语,便跟着一起上课,下课后,受到欢迎,师生还带作者参观了小礼堂,作者被他们的爱国情意所感动。
当我读到“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意啊!”时,我想我已经能深切地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因为,我也被他们所感动了。这也使我不禁深思了起来,中国人民的爱国力量是强大的,它是风吹不倒、火烧不尽、水淹不没的,它令中国人民团结起来,用强大的力量渡过难关,共同前进;就算前面的路再黑,我们也不怕;就算前面的路再艰难,我们也不怕‘就算前面的路再多风雨,我们还是不怕;因为我们每个人,始终都还是手牵着手,肩并着肩,心连着心;让困难在我们面前屈服,让困难在我们面前退缩,让困难在我们面前消散,也让全世界看到我们中国人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这就是中国人民的爱国之心啊!
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在地震中,人员伤亡惨重,有些人还失去了亲人和家园,但他们都有一个家,它的名字叫中国,而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而这时各地的子弟兵也纷纷赶到,他们不分昼夜地抢救幸存者,他们没有休息过一分一秒,甚至他们的亲人还被埋在废墟中时,他们还在抢救着别人,他们的心是和地震中的遇难同胞与幸存者连在一起的;不仅是子弟兵,每一个中国人,甚至海外华侨也不约而同地组织起来,捐募款项,连乞丐也从自己那破旧的口袋中掏出自己讨来的仅有的一点钱,而我们的心也是和幸存者与遇难同胞连在一起的,在这次大地震中,强烈地表现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这也让世界各国为之敬佩,他们也伸出了援手,加入到了这次抗震救灾中,也成了我们的一份子。
中国人的爱国情意是比天要高,比海要深,比山川还要宏伟的,直到读完《难忘的一课》时,我才再一次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了这种爱国之情。
难忘的一课(热门14篇)篇十四
在我的人生中,有许多令我难忘的事情。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我七岁那年的中秋节。
记得那年中秋节晚上,我与我的家人一起到公园赏月。我们可开心了,望着天上的一轮明月,几个小屁孩不由自主地指着月亮议论纷纷,这时爸爸突然说:“你们可别指月亮,不然会被月亮割耳朵哦。”“割耳朵?怎么会呢?爸爸您在开玩笑吧?”年纪最大的我疑惑不解地说。爸爸认真地说:“不,我不是在开玩笑,这是个传说。不过你可别指着玩哦,小心割耳朵。”我将信将疑地说:“可是……那算了。”又过了一会儿,我们全家满意地回到了家。
一回家,我就躺在床上睡觉,可是我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指一下月亮,真的会被割耳朵吗﹖我要不要试一试呢﹖可万一真的被割耳朵了,那该怎么办﹖我心里默默地想着。我想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有了勇气,决定明晚要去指月亮,试试究竟会不会被月亮割耳朵。
第二天下午,我才想起晚上要去指月亮,我就有点迫不及待了。好不容易挨到了晚上,我独自一人来到了楼顶。我准备了五分钟,闭上了眼睛,把手指向了月亮。过了一会儿,我觉得耳朵有点儿被割的感觉。我一边哭,一边大叫:“妈妈,妈妈,你快来啊!”爸爸生气地说:“别叫了,是我用笔弄的。你怎么回事啊,我不是叫你别指嘛。你怎么还指啊﹖”“我,我……”面对爸爸,我哑口无言。妈妈来了,妈妈着急地问:“怎么啦,怎么啦?”我吞吞吐吐地说:“没……没事儿,只……只是月……月亮太美了。”妈妈松了一口气说:“没事就好。”
后来爸爸告诉了我,这虽说是传说。但是月亮也是有生命的.,也需要我们的尊重,不要随便指指点点。这个世界的每一样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如果你不尊重他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
我七岁那年的中秋节,也没白过。因为这让我上了一堂尊重他人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