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我们所经历的事情、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反思和总结的一种方式。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的心得体会样文,相信会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
孩子你慢慢来心得体会范文(12篇)篇一
我终于合上了《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这是一本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的好书!这本书有太多的内涵,在阅读的时候,我不仅想到了自己作为名幼儿园老师与龙应台的差距,同时我仿佛也与龙应台女士共同的温习了一遍做母亲的感受,一边咀嚼着她育儿的经验,经历,感受和内心的美好憧憬,一边回味我与儿子一同成长的快乐,以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最终我坦诚地承认:和龙应台女士相比,我很愧疚。
因为自己也是一个母亲,同时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面对自己的孩子和学校的学生时,时常会有困惑:现在的教育急功近利,一年级要读二年级的学业,二年级要读三年级的学业……纷繁的早教机构、亲子教育无孔不入,婴儿出生后就面对了一个竞争如此残酷的社会,父母时刻被提醒着要为孩子的教育早作准备,让孩子学得快、学得多,恨不得一夜成才。父母们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难免会浮躁、会困惑——教育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一种快餐消费呢?吃快餐的确能管快管饱,但是最终的结果必定是消化不良、恶性循环。
孩子不是我们实现自我理想的工具,不是社会竞争激烈的牺牲品,如果他们长大后回忆起他们的童年时能感到快乐,就足够了。
当宝宝跌倒时,不要急着上前扶他,看着他如何笨拙地从地上爬起;当宝宝搭的积木倒塌了,不要急着帮他拾起,看着他如何不厌其烦地重新搭建;当宝宝不原意和别人分享玩具时,不要急着教育他把玩具递给别人,看着他如何适应这个社会学会与人共处……看着孩子一点点长大,同他一同体会成功的喜悦,享受这样的过程,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其实,孩子在不经意间,已经长大。
我和儿子也走过龙应台女士所走过的路,也有着或多或少相同的经历和感受,也曾不止一次地想,为我心爱的孩子的未来做些什么,比方记录可爱的孩子的成长,比方记录养育孩子的艰辛,比方记录我们共同的快乐……做为最珍贵的礼物送给孩子,但终因琐事而放弃,所以,我很愧疚。
孩子你慢慢来心得体会范文(12篇)篇二
读完《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我还以一名教师的角度审视了这本书,我有以下感受。
第一,让我非常之敬佩的一点——耐心!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妈妈会训我、骂我、对我感到不耐烦,有时还会把我晾一边,要是一直纠缠于一个问题的话定会自讨没趣地收到各种“惩罚”。在我的身边,我的弟弟,或是小伙伴的妈妈也总有打骂他们的时候。但是龙应台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充满了耐心,她不会厌烦于和安安的对话以及安安的问题,反而还会和安安互动,满足孩子的好奇,解答孩子的疑惑,甚至引发提问,从不厌倦,哪怕安安的话还说不完整、表达不清;她可以讲一百回的《西游记》;她还可以帮孩子们拯救那“恶心”的老鼠。
教师,是个需要耐心的职业。面对学生的反复提问,面对学生的重复错误,面对学生的调皮捣蛋,面对学生的幼稚要求,教师应当如何面对?从龙应台老师身上一一可以习得,继而内化,付诸实践。
教师的职责之一是正确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内容,而后呈现和教授给学生,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学习资源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能剥夺它的丰富,但我们可以成为为学生服务的过滤器,保护好孩子们难得的纯真、温和和善良。
孩子你慢慢来心得体会范文(12篇)篇三
第一段:引言部分(100字)。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速成长,但却常常忽略了一个事实: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稳定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最近,我读了一本书,题为《孩子,你慢慢来》,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慢慢来”的重要性。通过这本书,我获得了对于如何以一种温和而耐心的方式来引导孩子成长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理解孩子的需求(200字)。
了解孩子的需求是理解孩子的第一步,而耐心是满足孩子需求的前提。我始终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发展进程。如果我们期待孩子们都按我们所设定的速度和方式来学习和成长,那将无法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耐心地倾听孩子、理解孩子的情感和外部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将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支持和引导他们。
第三段:培养孩子的自主性(300字)。
“慢慢来”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低,而是要建立一种培养孩子自主性的环境。我们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与空间,让他们去尝试、去犯错,并从中学习。这就需要我们放下对于完美的追求,不要为了追求短暂的进步而限制孩子的发展。当孩子在一个宽容的、无压力的环境中成长时,他们会更容易适应新的挑战,并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四段:与孩子建立真实的连接(300字)。
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真诚连接是促进孩子成长的关键。我们需要以真实的态度去倾听孩子,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情感,并与他们保持积极而真诚的交流。当我们建立了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之后,就能够更好地与孩子共同探索和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塑造积极的自我认知和未来目标。
第五段:总结部分(200字)。
读孩子你慢慢来,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育儿哲学。从中,我明白了成长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只着眼于眼前的成绩与进步,而应该更注重孩子的内在成长。只有在宽容和温和的环境中,孩子才能真正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与意义。因此,我将会以更开放的心态和更耐心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长,相信他们能够在自己的节奏下获得更多的成就和幸福。
孩子你慢慢来心得体会范文(12篇)篇四
近来利用暑假一个人的闲暇时间,再次品读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每次合上书,内心总是生出无比的柔软和感动。记得去年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来读时,内心也是经常非常温暖和触动的,经常读着读着就不知不觉的流下感动的泪水,感动之余就会想:作者当时内心是有多么温柔情怀和有多少无限的爱,才能写出那么细腻的文字呢!现在再读,感受更多的是对这位智慧母亲的敬佩和身同感受!如同坐在时光机,和作者一同经历着她的一切,心里的感觉非常奇妙。或许看书时的人生阶段不一样,可以直接影响当下的感受吧,这本书是龙应台写的“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其中的一部,也是最让我感动的一部。龙应台是现代作家,曾担任台湾文化部部长,34岁才第一次做母亲,龙应台自称:从此开始上“人生课”,且至今未毕业。
看完她这几本书,觉得她写这几本书时,连笔都是温柔纤细,深情动人的。特别是《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写于前,书中描写诸多生活中的让人动容的细节,太多纯真、喜悦的场景,反映出作者细腻的情感,读起来温馨有味,情意盎然。文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但有无数的忍俊不禁,我无数次嘴角禁不住的一次次上扬,内心深处更是一次又一次的变得无比的柔软。这是读其他教育类书籍绝对没有的。建议已为人师的,想更好的教育孩子,引导孩子的妈妈们,有兴趣的一定要读一读,非常值得一读呢!
因为这是一本充满爱的书,是从母亲角度写出的生命体验性质的生活散文。是一位母亲与孩子成长的直接对话,这个过程有过欣喜,有过吼叫,有过惩罚,有过哭笑不得,走着走着,或许就成了作者一段不可磨灭的回忆,一个值得珍藏一生的故事吧。我好像已经和作者一起感受到了孩子成长的点滴,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一个生命与这个世界最初的接触,感受到这位母亲和她的孩子之间所有成长中的喜悦与泪水。同时,我可以感受到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和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龙应台在专心育儿时,有着丰富、激烈的内心冲突,她在书中说:“谁能告诉我做母亲和做个人之间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而正是通过对这一冲突的诉说,表现出她内心深处的母爱。但它绝不是传统母爱的歌颂,而是对生命与成长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这样的生活散文吧。
孩子你慢慢来心得体会范文(12篇)篇五
作为家长,我们常常会有着急的情绪,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快速成长和取得好的成绩。然而,我们是否真正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呢?阅读《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给予我们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第二段:倾听与理解。
书中提到,孩子成长的过程就像一片成熟的果园,每种水果都有它的成熟时间。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学会倾听和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成长节奏。有时候,孩子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理解和掌握一门新的技能,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宽容和支持。
第三段:耐心与陪伴。
书中的作者告诉我们,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我们无需急于要求孩子达到既定的标准,而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和孩子一起度过美好时光上。陪伴并不仅仅是陪伴孩子玩耍,也包括和孩子一起探索世界,一起分享生活的点滴。通过耐心和陪伴,我们可以建立起更为紧密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更加愿意和我们沟通和分享。
第四段:尊重与鼓励。
孩子是独立个体,有着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兴趣爱好。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和决策权,给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同时,当孩子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我们要懂得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只有尊重孩子,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
第五段:培养独立与自信。
最后,我们要教导孩子独立和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需要学会从错误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同时也需要学会承受一些压力和困难。只有经历过风雨的洗礼,他们才能真正成长为坚强和自信的人。
总结:通过阅读《孩子你慢慢来》,我们意识到了独立思考和尊重孩子的重要性。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学会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用耐心和陪伴来引导他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成就他们自己的梦想,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孩子你慢慢来心得体会范文(12篇)篇六
本篇,是关于《孩子你慢慢来》一书的,引发了作者对生活意义的思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下文:
看完《孩子你慢慢来》是一个内心纠结的过程。一边,我迫不及待想知道更多的安安的成长趣事;一边,我又担心太快把它看完了,怕那美丽就如昙花一现。后来真的就看完了,平平淡淡地过渡到最后,毫无察觉。因为,这并不是故事的最后,安安还在继续着他的生活。所以小说的结束也就不需要一个形式上的结局。而我也不再惧怕美丽就这样被画上句点,因为我知道,更多的好作品在等着我。
一文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本文是关于《孩子你慢慢来》一书的,可以参考这个思路。
孩子你慢慢来心得体会范文(12篇)篇七
这个暑假,我读了《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作者龙应台让我了解到小孩安安从婴儿到上幼儿园时的情景。
这本书讲述了小孩安安在八个月大时,什么都不知道,看到什么奇妙的东西就会问爸爸妈妈,但不太会说话,就抱着他们的裤腿,指着那样东西咿呀作声,家长就会告诉他答案。看见一些小东西,只要家长不阻止,安安就会好奇地放进嘴里“品尝”。在安安的成长过程中,他以天才能力,学会了瑞语、英语和中文,让爸妈惊叹不已。当他五岁时,想把二十几只桃红色的玫瑰编上一个蝴蝶结,可他绕来绕去,怎么也编不起来,可他还是继续编。
安安的童年在龙应台笔下变得生动、活泼和美好。我们也是一样,童年都有很多美好的记忆,对不懂的东西我们都想尝试去做、去学。现在,三年级学完了,准备踏入中高段。在中高段的'学习过程中,一定不能马虎,不会的题目一定要钻研到底,不浪费一节课。成绩如下降,一定不能气馁,找出原因,继续努力,要像安安那样克服,坚持不懈地做好每一件事。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要沉下心来,想办法予以解决。
孩子你慢慢来心得体会范文(12篇)篇八
在这个每天发生着日新月异变化的社会,我们被一只无形地手,推着快速往前走。我们不再享受美食,而只关注一顿饭能否填饱肚子。我们不再欣赏风景,而只关注何时能抵达目的地。甚至,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寄予了厚望,却少了许多深情的等待,不再愿意用一颗柔软的心,静静地守候着一颗幼小的“种子”发芽成长。我们似乎都忘记了:爱,需要慢慢来。
读着《孩子,你慢慢来》,我感受到了龙应台望子成龙的心愿,在字里行间,更多的是透露出她不急,希望孩子慢慢来,心慢下来,在慢慢的环境中,慢慢地成长。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一篇母爱日记,记录作者两个女儿――华安和华飞成长的故事。但最触动我心的,是字里行间的款款深情。力透纸背的,是一位深情母亲殷切的爱意。是这位温柔的母亲愿意同孩子一起蹲下来,保持同等高度去看待世界的耐心与关怀。一天一天,她陪伴着孩子慢慢成长,所以在常人眼中,令人生恶的老鼠也瞬间因为孩子的兴趣盎然,而变得俏皮可爱起来。所以一个看似无趣的话题――触电的小牛,居然成了母子之间能够反复交谈的有趣谈资。所以,绿林好汉谱写的《水浒》传奇,只成了孩子口中咿咿呀呀学习语言的学前练习。一个一个温情的片段,一句一句动人的文字,使我仿若退到了一个安静的角落,幼小的心灵被深深的爱意所温柔地笼罩。
深情的语言,像一股清泉静静地流入我的心田。我逐渐体会到,我的妈妈对我的那份深切的爱意。以前我不懂,在碰到问题的时候,我总是渴望得到妈妈的“救助”,每次她在一旁像个朋友一样,和我一起为困难烦恼时,我总是埋怨,为什么不能帮我一次解决?现在我才知道,这份等待与陪伴包裹的是浓浓的关爱。当一位母亲,愿意同孩子一起重新认识世界,给予孩子跌倒的机会,却一直默默地守候在她的身边时,其中需要付出的是多么强烈的爱。
孩子,你慢慢来!我想,我懂得了文字背后的那份用心良苦!爱,需要慢慢来。
文档为doc格式。
孩子你慢慢来心得体会范文(12篇)篇九
一本书,抓住了我的眼球。
满地的桐叶铺满了大地,走在上面便会“嘎嘎”作响,一个小男孩身着浅蓝色大衣和红色长裤。一张小脸。纠结着,似乎在思考些什么,大地如同就他一人在走,在想。图片下写着这么一行字: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看着书的名字,我以为是一本写孩子的书,殊不知,这是一个母亲爱着他的儿子以及经历他们成长过程的感想。本书的龙应台,是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支笔,她的文章有万丈豪情,可《孩子你慢慢来》却令人叹为观止,她的文字也可以款款深情,柔情似水。
本书的龙应台是一位严母,亦是为慈母,与生命的本质做深刻的思索,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和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龙应台,有的激烈的内心冲突,也正是如此体会出她浓浓的母爱,它不是对传统母指的`歌颂,它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
人有比鸟飞得更远的梦想。人有比鸟更华丽的服饰。人也有比鸟更纯熟的思想,但少了乌鸦反哺时的温情。他们忘了终点,有这么一个人,会拂起面庞的白发,颤颤地道:“孩子,你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心得体会范文(12篇)篇十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龙应台和她孩子在一起的生活趣事,故事生动形象,美丽动人。
书中的孩子给人无限快乐,华安的调皮可爱更是让人大笑不止,最让我惊叹的是德国的教育,书中看似含影射沙的显现德国教育的宽松,但这种暗示好像有无所不在,我不太赞成这种教育,但更不赞成中国的.教育,中国的教育,教出的孩子不灵活,不会应用。中国孩子学习时间太长,扼杀了孩子玩耍的天性。而德国呢,相对来说却十分宽松,只学一个上午,作业量却只用15分钟即可完成,这样的教育,却耽误了正在读书时的少年,应适当在添些时间学习,学习时间较之玩耍多些,这样,既可以激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又锻炼了学生手脚并用能力,将来对学习一些科目也有所帮助,这样。,最妙。况且,我们还有在初中高中再适当加些学习时间,时间要呈金字塔状慢慢累积,不能过度学习或过度玩耍。相对来说,美国教育我更赞成些,因为它更贴近事实。
书读完了,但它生动形象的内容,使我久久难以忘怀,刻在了我脑海的深深处。
孩子你慢慢来心得体会范文(12篇)篇十一
《孩子你慢慢来》写的是龙应台生命的实景写生,生活中的散文。书里写了许多龙应台与两个孩子儿时的事情。我读完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龙应台坐在台阶上看着华安,让他从容地把蝴蝶结扎好。
读完这本书后,像股股春风吹进了我的心里。这就是母爱,简单却最动情的爱。
孩子你慢慢来心得体会范文(12篇)篇十二
一直觉得《孩子你慢慢来》这是一本好书,我们现在,又或者是等到为人父母,都可以读一读。初读龙应台的书,便是这一本《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的作品,几乎都是铁骨铮铮,有着女权主义意识,针砭时弊的。然而这一本,却是例外,作者的笔下,不再是《女子与小人》里的为女权抗争的胡女士,不再是《野火集》里追求民主的评论者,有的,只是讲述,或者说是记录,自己作为母亲,和两个孩子一起成长的经历。
文中的龙应台,不知是不是初为人母的欣喜,才决定用这样细腻温情的文字,这样充满母爱和童真的片段,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只看了几页,我就醉心于她的文字,才发现,这个以笔为剑的作家,竟也有万丈柔情的一面,也许是同许多家长们一样,一被加上妈妈或者爸爸的角色,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见证孩子的成长,欣喜地与我们分享。也许,之所以爱上这本书,也是爱上那种关怀孩子的感觉,不掺杂多余的情感,只是出于自己的疼爱。读到后面,在那些文字里,也找不到一处刻意修饰的温情。龙应台习惯把文中的称自己为“妈妈”,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她就像是和读者一起,看着这两个调皮又可爱的孩子,和他们温柔的妈妈,在这小小的册子里,一起经历天真烂漫的童年。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岁月自然不会总是快乐,无忧无虑的,也会有孩子的吵闹调皮,会有自己感觉累的时候。然而,在书中,并没有看到作者絮絮叨叨抱怨的一面,也没有太深情的言语,甚至于没有刻意分享的喜悦,没有标榜自己的教育理念,龙应台只是用自己淡雅的文字,记录下自己和孩子一起,那些看似琐碎,不经意的细节,比如妈妈耐心地教孩子认识周围的事物,偷偷跟在孩子后面看他回家,警惕童话故事里残酷、不符合准则的情节,当孩子偷拿了超市东西的时候,手捧鲜花和孩子一起向老板道歉,也就是在这些细节中,表达自己对于孩子们的爱和期盼,希望他们都能成为“像树一样正直的人”。龙应台在书中说,见证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大人成长的过程。因为知道了如何去关爱一个更弱小的人儿,如何用孩子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学会了耐心,学会了处理孩子们的各种问题。她始终认为,孩子是上帝给予母亲的天使,所以并不遗憾孩子占用了自己太多的时间,在朋友来欧洲拜访她的时候,她还得满足孩子的愿望,以致于和朋友交谈几句的时候,还给抽出时间给孩子讲故事。当朋友问起她遗不遗憾孩子打乱了自己计划时,她觉得陪伴自己的孩子是幸福的,也就没什么遗憾可言了。
文中龙应台对于孩子的`爱,也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与理解,她尊重孩子的权利,耐心尽到自己的义务,也教导他们不能因为是孩子就能随意犯错。她并不刻意要求孩子们去达到什么目标,但却关心他们能不能成为有真正道德的人,正因为如此,在看到孩子们能够知错改正,内心逐渐成长时,我也总是能够在字里行间,细节之处,体会到她作为母亲的幸福。不同于“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龙应台的教育观是“孩子你慢慢来”,她不主张消灭孩子的天性来强迫孩子,不认为调皮捣蛋的孩子就不好,她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善良而纯真的,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用平等的身份来对待孩子,孩子如果犯了错,就应该以身作则教育孩子,让他们的内心逐渐成长。但是,她也注意不让孩子过早接触到过于世俗化的东西,比如比较残酷的故事情节,她会把《水浒传》放到高高的书架上,不让孩子们拿到,讲童话故事的时候会警惕一些不适宜的情节。孩子犯了错,她会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们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武力。慢慢来,因为龙应台希望孩子们可以珍惜他们的童年,期盼他们能够学会独立自主,慢慢成长为“正直的小树”,而不是过早地接触这个社会,和那些本不应该过早出现在孩子世界里的东西。并不是跑的早就一定能够坚持到底,最先冲到终点,慢慢起步,也未尝不能后来者居上。“你在想什么,妈妈?”钓鱼的小男孩提醒深思的母亲。母亲叹了口气,说:“妈妈不快乐!”伸手去揽那小小的身体。小伙伴却站直了身子,摸摸妈妈的脸颊,正经地说:“妈妈不要不快乐,安安快乐,妈妈快乐。妈妈快乐,爸爸快乐。”母亲像触了电似地抬起头来,不可置信的问:“你说什么?你说什么?”“安安很快乐呀。安安快乐,妈妈快乐。妈妈快乐,爸爸快乐。”孩子的内心单纯,简单,慢慢来,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