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能够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精确的语言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阅读感受。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几篇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欣赏和学习。
秦始皇兵马俑五年级(模板14篇)篇一
教学目标 :
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能用“也许”、“似乎”造句。
3、研读课文,深入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4、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揭题。
1、导入 :几年前,比利时的《列日报》,登载了一则消息,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向读者呼吁:“亲爱的读者,快去美术宫看看,当我们还在漫长的黑夜里时,中国人在干什么?”这是指的什么呢?原来指的是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
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走一遭,好吗?(板书课题)。
3、教学“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学生认真听,思考老师向大家介绍了秦始皇兵马俑的哪些方面。
2、自读:学生自读全文,遇到生字、不理解的词、句分别用规定的符号作上记号。尝试着自行解决。
3、检查:a学生接读文章。b看意思写词语“虎视眈眈、久经沙场、栩栩如生、浩浩荡荡”。(课件出示)。
4、交流:地理位置、建筑物、军阵、兵俑……。
三、再读课文,内容归纳。
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哪几点又可把他们并为同一方面来说?
2、小结。(课件出示)试着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a、介绍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b、兵马俑博物馆壮观的建筑物和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栩栩如生的神态。
c、兵马俑的了土在我国考古史上的地位。
主要内容:文章介绍了兵马俑博物馆的、和兵马俑的与,指出。
四、学习资料,帮助理解。
1、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2、提供课外资料,学生阅读。
兵马俑是1974年春于陕西临潼县始皇墓东一点五公里的地方发现的。一共有三个大坑,总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估计埋有秦俑八千余件。其中一号坑面积最大,达一万四千多平方米,现已挖出两千平方米,出土陶俑一千多件,陶马三十多匹,战车八乘。二号坑面积六千多平方米,出土战车八十九乘,骑兵俑二百多件,步兵俑六百多件。三号坑面积较小,仅五百二十平方米,内有驷马战车一乘,卫士俑六十八件,估计为这支地下大军的军帅指挥部。
秦始皇陵兵马俑生动地反映了秦朝兵强马壮的阵容,可以说是一幅威武雄壮的古代军事画卷。可能由于当时战事分工的不同和军阶的高低,这些武士俑中,有的身穿战袍,有的身穿销甲,有的骑在马上,有的站立马前,有的伫立攀弓,有的单腿跪射。他们的面部神态各不相同。有的头部低垂,若有所思;有的则忧心忡忡,凝视空茫,反映了远征将士思乡的心情。
3、谈谈学习资料后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谈话读文,提炼主线。
1、请同学们再一次自读课文,最吸引你的地方,可以美美的多读几遍。
2、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建筑、兵俑、军阵、地位。)。
二、欣赏课件,引出专题。
1、让我们与兵马俑的距离再近些,请看大屏幕。(欣赏课件)你能用自已喜欢的词来赞赞秦始皇兵马俑吗?(栩栩如生、雄壮、美丽……)。
2、秦始皇兵马俑:伟大、神奇……因此称它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当之无愧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到这“世界第八大奇迹”前,我们来研究什么?(奇在何处?)。
三、选择研读,交流成果。
1、确定研读内容。
那么我们研究秦始皇兵马俑“奇在何处?”可从哪些方面入手?学生逐一回答,板书。(建筑、军阵、兵俑、历史、地位)。
2、商讨研读方式。
你觉得可以用哪些方式进行研究?(读、看、划、写……)。
3、随机交流。
a、建筑:极为壮观(场面)。
找出描写建筑极为壮观的句子读一读,感受场面的壮观,秦俑的多。(补充:一号坑230*62武士俑7000战车100战马100)。
b、军阵:威武雄壮。
军阵怎么个威武雄壮?用什么形式告诉大家?
1、说:a概括说怎么说。(威武雄壮、严整……)b具体说怎么说。(前锋、侧翼、后卫……)。
2、读:a自读。b学生个别配乐读。c集体配乐读。感悟“军阵”的威武雄壮。
3、画:画军阵草图。
4、介绍:看军阵图介绍。
c、兵俑: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1、感受“栩栩如生”a读描写“老战士、新兵”的句子。b看图对比着读(出示老战士、新兵秦俑图片)。
2、体味“神态各异”a提供资料看图选择写。(秦俑群体近像)b交流读。
c选择三位同学连续组段读。d改:用上“似乎、仿佛、可能”读。e请同学加总起句读。
d、历史:年代久远。
e、地位:最重大之一。
四、课后延伸,展示个性。
创设情境:自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开馆对外展出,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无数中外宾客纷至沓来,一睹威武壮观的秦俑风采。并在参观后纷纷题词留言:(课件逐一出示,学生诵读。)。
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李光耀。
中华第一帝,世界第八奇。——胡绳。
这一激动人心印象深刻的秦俑,是具有创造性的人民和伟大未来的证明。——基辛格。
1、今天我们一起用语文课独有的形式到秦始皇兵马俑走了一遭,你肯定也有许多话要说,请你也试着题词留言。(交流)。
2、全体起诵读萧克题词结课:(课件出示)。
古都有先人留艺术瑰宝,华夏待来者绘锦绣宏图。——萧克。
(先人:古代劳动人民。来者:炎黄子孙,包括在座的每一位。)。
板书设计 :
建筑极为壮观。
军阵威武雄壮。
兵俑世界第八奇栩栩如生神态各异。
历史年代久远。
地位重大之一。
注:浙江省义务六年制教育第十册第14课。
评析:
一、注重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交流形式,充分鼓励学生去积极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研究性阅读”,研读专题切实可行,学生乐于参与,专题辐射全篇,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研读过程中,提高学生探究、阅读能力。
三、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迁移。语文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此一理念贯穿教案通篇。课始学生学习资料的预先搜索,课中学生资料的交流共享,课末学生题词留言。训练面大,操作性强,效果好。
秦始皇兵马俑五年级(模板14篇)篇二
一说到西安,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兵马俑啦!它是秦朝时修建的,属于秦始皇陵的一部分,目前主要有三个俑坑,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在一号坑中部,有一群身着轻便战袍的射手。他们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呈丁字形。再向上瞧,他们左手持弓,右手四指并拢,手掌拉弦,昂头注视前方,似乎要发射了。
在这群“射手”的后面,有一些士兵俑,他们目光笃定,手持长矛,笔直地站着,似乎在喊:“我一定要保家卫国!冲呀!打败敌人!”看着看着,这兵马俑好像也动了起来,挥舞着长矛,飞奔向战场,一枪刺倒一个敌人,内心毫无畏惧。
在整个队伍的前方,是一尊将军俑。他与那些士兵不同,他身穿战甲,头戴战盔,注视着整个军队,在他那威严的目光下,整个军队也更加有精神了。
俑坑里可不只有人俑,还有马俑呢!那些马张口嘶鸣,匹匹膘肥体壮,真不知秦朝的巧匠们是如何创造出如此生动的形象的。
兵马俑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再现了秦朝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雄伟气势。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站在这里,仿佛能感受到那百万大军正浩浩荡荡地向我们走来!
秦始皇兵马俑五年级(模板14篇)篇三
你对兵马俑感兴趣吗?你知道他在哪里吗?你知道他们的样子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兵马俑吧!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它的建筑结构。秦始皇兵马俑作西向西,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呈,呈长方形,坑里有八千余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一号俑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后来人们发现了他的遗址考古。1974~1977年在秦始皇陵东1km处发掘出作为秦始皇陵葬荃坑之一的兵马俑荃。一号坑在南,东西长230m。宽62m,面积14260。二号坑东西长124绿色作文网,宽98m,占地面积为6000。三号占地面积520,共出土15室有800件木质战车18辆,陶马100多匹。按兵马俑坑现有的排列形式推算,这三个坑的武士勇可能有7000件,战车100辆,陶马100多匹。
兵马俑中最多的是武士勇,大部分手执着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身穿片甲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则是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都有不同之处俑兵马俑,秦始皇陵不愧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啊!
秦始皇兵马俑五年级(模板14篇)篇四
《 秦始皇兵马俑》这份课堂实录,体现了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理念和特色。整堂课都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始终只起到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体验,鼓励他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无论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词句的品析,始终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上面,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师: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电脑已经风靡全球,然而在沉沉的地底下,却冲出了一支古代帝国的雄兵(课件演示),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揭题)。
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深入研究第三、四自然段。请大家快速自由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生:(快速自由读)。
师: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谁来简单说说?
生:这两个自然段写了秦始皇兵马俑的神态和军阵。
师: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说。
生:第三自然段写了秦始皇兵马俑的军阵,第四自然段写了奏始皇兵马俑的神态。
(师板书:神态 军阵)。
师:就让我们先下到坑内,去目睹一下这个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俑的风采吧!请大家先读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
生:(齐读第一句话)下到坑内近看,这些兵马俑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师:什么叫“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呢?你会说吗?
生:“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就是说他们的神态各不相同,而且做得像真的一样。
师:有补充吗?
生:“栩栩如生”就是逼真生动,像真的一样。
生:行!
师:先练一练,重点练读你最喜欢的那个兵俑或马俑的语句。
生:(自由练读)。
师:谁先来读?
生:(读老战士句)。
师:这个老战士给咱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自己的话说说,从哪儿看出来?
生:我觉得他很会打仗,在战斗中立了许多功劳。
师:是的,他在战斗中一定非常勇敢。还有谁来补充吗?
生:我觉得从“虎视眈眈”可以看出老战士非常凶猛。
师:对谁凶猛啊?
生:对敌人!
师:老战士对敌人充满了分恨,那我们怎么读才能把老战士的形象读活呢?谁先来?
生:(读句)。
师:够凶猛的,谁再来试一试?
生:(再读句)。
师:面对这样的老战士,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大家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齐读)。
师:下面的课文,谁来读?
生:(读新兵句)。
师:大伙儿喜欢这样的小战士吗?
生:喜欢!
师:喜欢他什么?
生:一脸稚气!
师:“一脸稚气”就是说——。
生:还没长大似的。
师:显得怎么样呢?
生:显得很生疏。
师:显得很生疏?有意见吗?你说呢?(另指一生说)。
生:显得他缺乏战斗经验和很年轻。
师:很年轻,给我们的感觉是那样天真、活泼、可爱,是吧?谁来读读?
生:(读句)。
师:读得好!谁愿意再读一读?
生:(一位基础较差者读句)。
师:今天你能读,老师很高兴,大伙儿一起来!
生:(齐读)。
师:描写战马的语句,谁喜欢读?请没读过的,你来!
生:(读句)。
师:读得真带劲,老师想问你,你要读出什么呀?
生:我要读出战马倾听号角声的样子。
师:有补充吗?
生:我要读出它“膘肥体壮“,
师:用自己的话说。
生:“膘肥体壮“意思是很健壮,课文中指战马很强壮。
师:你读读这个词!
生:膘肥体壮!(语气干脆利落)。
师:读得好,还要读出什么?你说。
生:还要读出它很警觉。
师:哪儿看出来的?
生:竖耳瞪眼。
师:说得具体点。
生:“竖耳瞪眼“就是说眼睛注视着周围的敌人,竖起耳朵倾听有没有敌人来进攻。
师:对呀!那一匹匹战马,似乎让我们闻到了浓浓的硝烟味。让咱们连起来读读这句。
生:(齐读)。
师:这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兵马俑,你们想不想对它们有个更全面的了解?
生:想!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老师做的资料卡。
(补充教材内容)。
生:(快速阅读资料卡)。
师:你们看(指课件出示的资料卡),这些兵马俑共有——。
生:8000多个。
师:按地位可分为——。
生: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
师:按兵种可分为——。
生:车兵、步兵、骑兵、弓兵。
师:它们各有各的神态,我们从它们的神态中就能判断出它们不同的年龄、兵种、性格、地位、心理活动等,真是栩栩如生啊!
让我们再读书,把它们读活了。
生:(齐读全节)。
师:听你们读得有滋有味,我也很想试试,可以吗?
生:可以!
师:那就听我读一读吧!(故意少读“似乎、也许、可能”)我读得怎么样?
生:不好。
师:少读了这几个词,也通的嘛,问题不大吧?
生:不行,因为它在倾听雄壮的号角声,没有“似乎,就是——(说不出)。
师:怎么了?没关系,先想想,不过我知道,你明白的,就是表达不清楚。你说吧!(另指一生)。
生:假如把“也许“去掉,就确定了身份。
生:行!
师:先写下来好不好,把作业 本打开,先写,待会儿再交流。这里没有的也可以写。
生:(交流)“有的兵马俑牵着膘肥体壮的战马向前走去,可能正要向总部报告情况。”还有一句:“有的兵俑跪在地上,举趣双牟利,向前方遥望,可能向攻上来的敌人射击。”
师:你写的这儿有吗?(指着课件出示的俑图问)。
生:是第四幅。(大家看图)。
生:射箭!(齐)。
师:我们猜猜,他的身份是——。
生:弓弩手!(齐)。
生:我也写了两句:“有的兵俑双手握在一起,似乎在紧张地观看着激励的战斗。”这是第七幅图。
师:好像在看哪!(师笑)不投入战斗,在看哪!(众笑)你说下去。
生:“有的兵俑牵着战马,可能是正要上战场的骑兵。”
生:世界第八大奇迹!(齐)。
生:(一部分学生举手)。
师:文学家?(部分学生举手)军事家?(部分学生举手)(师笑)哦,都全了。这样吧,根据大家不同的兴趣和对课文的理解,选择一至二项学习任务。
(课件出示)重点研究:
军事家:画、摆军阵图。
文学家:研究作者观察顺序、写作顺序,结合完成课后“习题3”。
导游:练说导游词。
播音员:读出军阵的威武雄壮。
(学生自学三分钟)。
生:这个自然段的写作顺序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师:其他文学家有补充意见吗?(生摇头)说下去。
生:作者参观兵马俑的顺序是从前面到中间,再是两边的侧翼和后卫。
师:是不是这样?同意的举一下手。(生举手赞成)。
师:你们先告诉我前面的整体描写是哪句话?
生:(齐读)。
师:最后的整体描写是哪句话?
生:(齐读)。
师:有意见吗?请军事家来介绍一下。
生:(投影学生画的军阵图,一旁讲解)。
师:前面三列横队是什么?(生说不清)你们说是什么?
生:(齐)前锋!
师:说下去。
生:后面是四十列纵队。
师:是什么?(生说不出)下面请小小军事家告诉他!
生:(齐)主力!
师:对,也可以说是主体!
生:边上是侧翼。
师:边上的,面朝哪儿的?
生:外面的。
师:说下去。
生:最后一排是后卫,面朝外的。
师:有意见吗?老师还想考考你,为什么这么排列,你有没有研究?
生:最后一排是后卫,面朝外的。
师:有意见吗?老师还想考考你,为什么这么排列,你有没有研究?
生:如果前面有敌人攻击,前面三列横队就马上投入战斗……。
师:有画得不一样吗?
生:我的和他的不一样。
生:(读句子)。
师:哦,很精干的样子,你也来试一试。
生:(读主体的句子)。
师:主体也显得非常强大。这样吧,请咱们播音员都站起来,你们一起来示范一下整体描写的第一句话。
生:(读句子)。
师:好,真不错!我看你们长大了,说不定都会超过倪萍、赵忠祥呢!最后一句,咱们一起来。
生:(齐读最后一句)。
师:军队是这样威武雄壮,哪位导游带咱们来游一游(一学生面无表情地开始讲述)。
师:(启发):等一下,你导游,下面的游客是你的什么人?
生:上帝。(众笑)。
师:那面对上帝你能不能微笑服务?(众笑)。
生:(开始放松讲解)(内容略)。
师:讲得不错!看来这个导游知识很渊博,你们还有问题吗?尽管向她提问!
生:什么时候挖掘的?
师: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生:秦始皇兵马俑坑的面积是多少?
生:……。
师:好,同学们的问题很多,你都能回答吗?(导游摇头)没关系,老师这儿有三本书(出示):《中国雕塑史》、《重要考古发现》、《中国名胜古迹》。看了书后你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找到后,请你也像老师一样做成摘记卡。
生:世界第八大奇迹!(师指板书,生齐说)。
秦始皇兵马俑五年级(模板14篇)篇五
爸爸从西安回来后,拿出了一个包裹,我问爸爸,这里面是什么?爸爸要我猜,我实在猜不来了,就问爸爸,爸爸神秘地打开一看,原来是秦兵马俑!然后,爸爸又给我一个盒子,原来是铜制的秦兵马俑!
陶土的秦兵马俑,和铜制的秦兵马俑各有不同,我先介绍陶土的吧,陶土的有四五寸高,用土制成,形态各异,有的忠心耿耿,有的强大于无形,好像有一种无形的压力,有的好像有很多计策,帮助已国抚平天下,马儿则身强力壮,好像一声号令就会飞奔而出一样。
铜制的各个非常小巧,可以说是小巧玲珑,不过不多,只有四个,但每个都是精雕细做,连容貌的细微不同之处都雕出来了,工匠们的手艺实在厉害。
秦兵马俑是一个巨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博物馆已接待国内外观众近三千万,数十个国家元首亲临参观,无不赞不绝口,认为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真正到中国。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秦兵马俑亲身感受一下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雄伟与壮观。
秦始皇兵马俑五年级(模板14篇)篇六
下午又上了一节语文课(信息化),姑且在后面加上这么个注解吧。班级是504班,教学内容是接上节课未完成的——复习第四节,想象仿写。
课堂片断实录:
复习第四节,师生共品写法,得出:
1、该段文字先总后分,写出了兵马俑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2、分写部分,先写看到的情景,再写由此展开的丰富的联想,虚实结合。
3、长短结合,实写部分都用四字词语,语言较为简练,虚写部分语言相对较长。读起来富有节奏。
4、实虚之间,用“可能、也许、似乎”等同类词语连接,同意不同词,富于变化。学生相继得出同类的词语还有“仿佛、大概、好像、好似”等词。
此后进入仿写环节:(进入作品交流区)。
1、学生看图,独立思考。
2、独立思考2分钟后交流。
3、网上作业。
师:同学们,现在你就来敲击键盘,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发表在网上吧,10分钟后,我们一起再来交流。
(在写的过程中,补充操作方法,并对个别学生作指导。见学生在边打字边选择颜色,强调:先用最快的速度输入文字,再做美化工作。)。
学生写作情况:少数学生动作较快,在十分钟内,能发表一段完整的文字,且复制了所选的图片。大多数同学输入操作较为生疏,动作较慢。
(因上课延迟开始,还是未能在课堂上组织交流,但网上(课件中)已迅速生成了)。
以下是从学生在近10分钟时间内发表的帖子中摘取的部分片断(未修改):
1、有的将军俑,留着长长的胡子,手持宝剑,坚定的望着敌人,仿佛在说:“战士们冲啊!”
2、有的将军,脸上露出笑容,好像刚打了胜仗似的。
3、有的兵俑,神情十分严肃,双眼眺望远方,手持宝剑,好像要拔出剑,冲上阵地。
4、有的兵俑蹲着马步,一手握成拳,另一只手斜着,仿佛是在苦练本领。
5、有的兵俑,留着两撇胡子,眼睛看着前方,好象在望着被敌人占领的一大片土地.有的兵俑,面带微笑,好象打了胜仗,被皇帝封赏了.
6、有的兵俑,跪在地上,手持弓弩,也许是在消灭敌人。
7、有的将军俑胸有成竹地站着,仿佛想出了对复敌人的好办法!有的将军俑脸上露出了笑容好像打嬴了仗!
8、有的兵俑紧皱眉毛,半蹲在地,双眼紧盯对方,好象说我跟你拼了。
9、有的兵马俑留胡子,头上带着官帽手握空拳,好像手里拿着箭让工兵冲上去杀敌;有的兵马俑胡子两边翘这有可能是将军。
10、有的兵俑两眼注视着前方,一只手紧握是秦始皇手下的.老忠臣。有的兵俑神态严肃,双手握紧放在胸前,蹲着马步,似乎正要拿起红缨枪冲出战场.
11、有的兵俑脸上笑眯眯的,好像刚打了胜似的。这个一定是屡建战功的将军;有的兵俑身上,脸上有许多血,眼睛里冲满了血丝,恨不得一下就把敌人杀个精光有的兵俑神情非常严肃,好像在给士兵们讲解兵书。
12、瞧,那个兵佣多神气啊!他手握拳,放在胸前,蹲着马步,两眼望着远方,好像敌人正从远赶来似的。
13、有的兵马俑蹲在地上,像打完了胜仗,正马不停蹄跑到大帅面前跪着说着战迹。
14、有的兵俑右手握成拳,放在胸前,两眼注视着前方,仿佛正要抽箭射向敌军。
有的兵俑,留着胡子,满脸笑容,他也许在说我们就要打胜仗了。
15、有的兵俑单脚跪地,两眼炯炯有神,望着前方。手持弓弩,背负箭囊,仿佛瞄准了目标,正要向敌人射击。更有的老将军眉开眼笑,好象打了一场胜仗。
16、有的兵俑,两手紧握,一脸严肃,似乎在想军阵事情。
17、有的兵马俑昂首挺胸,两手放在腰间,一脸的严肃,似乎想到了锦囊妙计。
看来,实施网络技术与传统学科教学的整合,是要在学生一定的信息素养的基础上的。最起码,学生得具备以下几项技能:
1、会熟练上网;(包括网页之间的熟练转换)。
2、熟悉word文本的操作。(较为熟练的操作复制、粘贴、字体、字号、颜色、划线等)。
3、熟悉瑞博平台,操作较为熟练。(逐渐消除技术的障碍)。
由此对学校信息技术的教学提出了较为实在的要求,就学生来讲,学生应掌握学科教学所需的必要的基本技能。不但要求会用,而且要达到够用。
秦始皇兵马俑五年级(模板14篇)篇七
今天,下午我和爸爸去省博物馆看兵马俑,一起去的有李想和他的爸爸妈妈。我们上了车,一会儿,到了博物馆,我爸爸去买票,可是票价太贵没有每个人都进来看,只有我和李想还有他的妈妈一起进去了。
我们首先看了铜车,前面是铜做的小马,后面拖着一辆小马车。我们还看了将军俑,它是秦朝时的,高196cm,出土时间是1986年,共出土了7件,是目前秦俑坑中出土的级别最高陶俑,他气宇轩昴,一把长须,显得儒雅稳健,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军官,他是众多陶俑中的经典之作。
最后,我们看完了。我觉得这些兵马俑都很珍贵,在古代为什么能开发这么多东西呢?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秦始皇兵马俑五年级(模板14篇)篇八
西安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城,为什么这么说,这是因为它是兵马俑的拥有者。
暑假时,妈妈带着我们一家人前往到了这个被联合国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历史遗址。我们到了那儿,看到了排满人的队伍,我顿时很不解:这是什么神奇的美景吗?为何有众多人?一询问才得知这是个观察兵马俑的必经点,我也加入了这个漫长的队伍。
我看到兵马俑一共分成三个坑,每个坑有八千余兵马俑,我想这坑可真大。其中最大的还是一号坑,东西长216米,宽62米,面积13260平方米,而二号坑东西长124米,宽98米,面积为6000平方米,三号坑面积520平方米。一号坑是重点,不去看多可惜呀,所以第一站一号俑坑,我走进俑坑,却发现了一群密密麻麻的兵马俑,远远望去就像密密麻麻的蚂蚁,而且每个兵马俑的模样还有所不同,有的带微笑,一只手悬在空中,另一只手的手中握着兵器的车兵俑,还有笔直站立,双手叉腰插在裤缝里的武士俑和军吏俑骑兵俑,而且每一品种都有上百个,他们就这样在坑里竖着站横着站,似乎要命令什么任务似的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还听说秦始皇陵遭遇过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劫难,有过坍塌,考古发掘情况表明,一号俑坑和二号俑坑里有黑色木炭,说明一二号坑的塌陷都是因为火焚。
你们想和我一起去参观兵马俑吗?那就到西安去吧。
秦始皇兵马俑五年级(模板14篇)篇九
大家好!我是梦幻旅行社的一名优秀导游,我叫张雨薇,大家可以叫我小张或张导。不知大家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不看金字塔,不算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很荣幸,今天能带领大家一起去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秦兵马俑游玩。那么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在参观之前,我先带大家到4d影院,观看一段录像,了解秦始皇怎么统一六国,怎么制造兵马俑的吧!
怎么样?看了录像,你们知道秦始皇是谁吗?对!他就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位皇帝。秦兵马俑是秦始皇的一个陪葬坑。考古学家根据发现时间的先后,把他们编为一、二、三号坑。
那么这个陪葬坑是怎样被发现的呢?告诉你吧,是1974年西杨村的农民伯伯在打井时发现的。那么现在我就带领大家到一、二、三号俑坑去看看类型众多的兵马俑吧!在参观的时候,请你们做一位文明的游客,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除了照片,什么也别带走。
前面是一号俑坑,是三个俑坑中最大的一个,有六千多个兵马俑。那里有随时准备上马冲杀的骑士俑;有整装待发的武士俑;身材魁梧的将军俑和体型健壮的马。
剩下的二、三号俑坑,请大家自行参观。
今天的旅程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配合,祝大家事事如意,如有事请拨打_____,晚安!
秦始皇兵马俑五年级(模板14篇)篇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2、理解“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也许”、“似乎”词语的意思。
3、能学习第四自然段对兵马俑神态的写法,进行仿写。
教学重难点:
难点:能学习第四自然段对兵马俑神态的写法,进行仿写。
教学准备:
有关兵马俑的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然而在沉沉的地底下,却冲出了一支古代帝国的雄兵,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出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深入研究3、4自然段,领略一下秦始皇兵马俑的风采。
二、学习3、4自然段。
1、自由读3、4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简要概括(板书:阵容神态)。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就让我们先下到坑内,先近距离观察一下这些秦俑的风采吧!
(2)齐读第一句话,理解“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4)自由练读,重点读喜欢的兵马俑的句子。
(5)汇报:
a、有。
秦始皇兵马俑五年级(模板14篇)篇十一
我就是“大名鼎鼎”天下无双、举世闻名”,连捡破烂的都知道我,我就是胡导,全名胡峻,你们可以叫我小胡,也可以叫我胡导,非常荣幸能和大家一起共度这美好的一天,相信大家已经摩拳擦掌了,那就跟随我一起去参观景点吧!
首先,大家应该知道西安,西安古称长安,是唐代期间最繁华昌盛的地方,也可以叫作:“唐首都”。这里有一处跟我差不多有名的景区,叫作“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相信大家应该已经听过这个名字了。”
首先带大家来到的是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这里是三个坑里最大的,两面的兵马俑也是最多的。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复原后的兵马俑,原本发掘出来的时候,这些兵马俑可以说是不堪入目,经过细心的科学家复原以后才形成的这种模样。我们可以看到,兵马俑坑里有三种不同的兵马俑,有一种是站立的,也就是兵俑,还有一种是跪下来的叫作跪谢俑,最后一种是驾着马车的,也是最大的兵马俑。
其次带大家来的是二号坑,由于二号坑和三号坑虽然发现了,但是没有进行发掘,所以不多做解释,大家自由参观。
兵马俑传说是30万人用了5年时间建造完成的。据说一造完,这30万人就成了这些兵马俑的殉葬品。
所以大家不要随意触摸,因为是古代人们心血和汗血凝聚的结晶。
谢谢大家把这宝贵的一天时间交给我,今天的参观就到此结束,西安期待大家再次光临。请大家回宾馆休息,明天一早去参观唐三彩。
秦始皇兵马俑五年级(模板14篇)篇十二
教材分析:
这是北师大版十二册第二单元遗迹中的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是一篇说明文,它比较详尽地评介了位于我国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作者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特点,雕塑艺术以及制作技术三个方面对它进行了详尽介绍,并对它的军事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作了高度的评价。全文条理清楚,语言生动凝练,写得具体细致。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兴趣,去了解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二是培养学生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阅读课文,提高阅读效率。
学生分析:
应该说,神秘而古老的兵马俑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六年级的学生由于历史知识有限,特别是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了解得比较少,所以课前应组织学生查找各方面的资料。另外,由于学生对感性的材料比较感兴趣,所以课堂上应准备一些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阅读文章,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和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以及令人惊叹的制作技术,并且对它的军事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形成正确的认识。
3、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历史的悠久。
教学重点:
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阅读文章,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和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以及令人惊叹的制作技术,并且对它的军事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学难点: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历史的悠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释题引趣。
1、谈话导入。
大约20年前,比利时的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则消息,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向读者呼吁:“亲爱的读者,快去美术宫看看吧!当我们还在漫漫黑夜时,中国人在干什么?”你知道这则消息指的是什么吗?(中国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板书课题并齐读。现在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进行一次难忘的艺术之旅(出示课件)。
2、交流资料,释题引趣。
(1)俑:古代殉葬的偶像.在奴隶社会,奴隶产死后,都要用活人也就是奴隶来陪葬,但到了商代的后期,随着社会的发情,奴隶渐渐获得了人身自由,用奴隶陪葬就改成了用“俑”代替“活人”的方式来进行。
(2)秦始皇陵兵马俑:在我国陕西西安临潼城东5000米处,有一处显赫的皇陵,这就是秦始皇陵。它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称于世。1974年以来,共出土兵马俑7000多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1987年,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把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被誉为“世界第入大奇迹”。
3、浏览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秦始皇陵兵马俑在国外展出以后,引起了怎样的反响?注意快速捕捉段落中的关键词语。(“盛赞”)。
(结合内容理解“盛赞”)。
二、整体感知,交流反馈。
1、自由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准读通,难读的字词做上记号。把文章中你主为比较关键的词语画出来,并且试着用这些关键的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来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地下大军高超艺术制作技术。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两千多年前的地下大军。
1、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气势宏伟、规模巨大、结构严整。
(1)、一号坑是以步兵为主、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特点是规模庞大、布局严密。
军阵分为:前锋、军阵主体、侧卫和后卫。
陶俑分为:步兵俑、弩兵俑、车兵俑、骑兵俑。
(2)、二号坑由四办公桌方阵组成,特点是:进可攻,退可守,首尾呼应,变换灵活。
四个方阵:东边为弩兵方阵;南部是车兵方阵;
中部为车、步、骑兵组成的混合方阵;北部是骑兵方阵。
引导想像:这样布阵在战斗中有什么好处?
(3)、三号坑由战车和护卫队组成,为统帅所在的位置。
3、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说说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为什么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二)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
1、理解“无与伦比”
2、自己读“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这一部分,画出关键词语。
交流并板书:传神、栩栩如生、神情各异。
3、文章中哪句话最能体现出兵马俑的传神?齐读:“站在它们面前,我们好像站在活人面前,忍不住想和它们交谈。”
师:这无与化比的高超艺术,古代的劳动人民究竟是怎样创造的呢?
(三)令人惊叹的制作技术。
1、学生学习,教师加以指导。
2、交流反馈。
兵马俑的制作分四道工序:制造粗胎、细塑、装窑烧制、彩绘。
3、看起来好象不复杂的四道工序为什么会让国外的科学史家惊叹不已?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这四道工序的细致和严谨。
结合资料了解当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
四、全文小结,情感延伸。
1、面对兵马俑,人们无不为它那恢弘的气势和高超的制作技术所折服。今天让我们再次伫立于干什么俑坑前,来检阅这支蓄势待发两千多年的秦国大军吧!(出示一号坑)伫立于秦俑坑前,你感受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或听到了什么?(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金戈铁马的壮观,作为中国人的自豪等)就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吧!(生齐读)。
你怎么理解老华侨说的话?(扣住“扬眉吐气”来理解。)。
2、迄今为止,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已接待5000多万人次,在这些参观者中还有100多个国家的元首。(大屏出求:请学生朗读法国总统希拉理赞叹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现在秦俑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说:“这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3、教师小结:同学们,秦始皇陵兵马俑在古都西安。西安,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是一片神秘的土地,中华民族的历史从这里拉开序幕,炎帝和黄帝在这里缔造了最初的华夏文明,在中国历史上包括秦朝在内的十三个王朝在这里建都。如果说同学们对西安或秦王朝感兴趣,我们可以去查询更多的资料。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任选一题:
1、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段落。
地下大军气势宏伟规模巨大结构严整。
高超艺术传神栩栩如生神情各异。
制作技术令人惊叹无限自豪。
秦始皇兵马俑五年级(模板14篇)篇十三
在我的童年,陪伴我的有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玩具,可是,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这些童年的“伙伴”都被妈妈送给别的小朋友,但有一个玩具却始终“幸免于难”,她就是我最喜欢的玩具——洋娃娃。
这个洋娃娃是妈妈送我的三岁生日礼物,她有一头美丽的金发,脸蛋红扑扑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小小的嘴巴微微上扬,仿佛在对我微笑。她很能干,捏捏她的右手,她能吟诗;握握左手,她会唱歌;摸摸右脚,她会唱英文歌;碰碰左脚,她能自我介绍;如果把她放倒,她会抱怨,说她不舒服。
她,是我童年中生活中最好的伙伴。小时候,我最爱干的事便是为她挑选好看的衣服了!我常常一有空闲,就找出一大堆我婴儿时期穿过的小衣服,饶有兴趣地开始给她试衣服。这件?不行,太大;这件?不行,太小;这件呢?合身,但不太漂亮……终于,我找到了件很适合她的小裙子,我帮她换上后,让她照照镜子,评价一下,她的新衣好看吗?这时,她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仿佛很高兴:“太漂亮了,谢谢你!”我也高兴地笑了!
她,是我童年生活最好的倾听者。当我放学回来,便迫不及待地向她讲述幼儿园发生的趣事时,她好像听懂了,眨巴着眼睛,仿佛在拼命憋笑,看她这可笑的模样,我不禁“咯咯”地笑开了。小学一年级了,当我因没考好而伤心时,总是闷闷不乐地抱着她,向她倾诉我的不快,而她用圆溜溜的大眼睛看着我,仿佛在给我打气:“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下次你一定能考好!”看着她那可爱的模样,我豁然开朗,心里一下子放了晴。
这个洋娃娃,不仅是我最喜欢的玩具,更是我童年中最好的伙伴,最好的倾听者!她陪伴着我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她承载着我童年美好的回忆,让我的童年回味无穷!
秦始皇兵马俑五年级(模板14篇)篇十四
3、感受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历史的悠久。
学习重难点:1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阅读文章,了解兵马俑的特点及价值。
2、感受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历史的悠久。
教学过程。
一、 预习探究。
1、 谈话导入。
2、 板书课题,检查生字词。
(俑:古代殉葬的偶像。)。
3、 介绍课前搜集到的关于兵马俑的资料。
二、 合作交流。
1、浏览课文找出对兵马俑的总体评价——。
2、 自读课文,看看兵马俑究竟为什么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盛赞?
3、 生自由读课文,圈画关键词语试着用关键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 品读体验。
1、 小组间交流反馈“为什么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盛赞?”的原因。
2、 学生反馈,教师适当板书:
1)气势恢宏、规模宏大、结构严谨。
2)传神、栩栩如生、神情各异。
3)令人惊叹、无限自豪。
3、文章中那些句子最能体现兵马俑的这些特点?结合具体的句子,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整理。
4、小组反馈,师适当总结,
5、全文小结。
2)兵马俑是世界上八大奇迹之一,它在古都西安,如果对西安或秦王朝感兴趣,那课下我们可以去查询更多的资料。
四、拓展延伸。
创设情境:自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开馆对外展出,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无数中外宾客纷至沓来,一睹威武壮观的秦俑风采。并在参观后纷纷题词留言:
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李光耀。
中华第一帝,世界第八奇。——胡绳。
这一激动人心印象深刻的秦俑,是具有创造性的人民和伟大未来的证明。 ——基辛格。
1、今天我们一起用语文课独有的形式到秦始皇兵马俑走了一遭,你肯定也有许多话要说,请你也试着题词留言。(交流)。
2、全体起诵读萧克题词结课:(课件出示)。
古都有先人留艺术瑰宝,华夏待来者绘锦绣宏图。 ——萧克。
(先人:古代劳动人民。来者:炎黄子孙,包括在座的每一位。)。
五、板书设计。
地下大军。
高超艺术。
制作技术。
六、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