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2023年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一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2.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课堂上进行话剧表演等形式在体会夏、商、西周青铜文明的辉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3.通过教学,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史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难点:青铜文明的概念、表现、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青铜文明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问题情境法、合作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2023年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二
1.认识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2.培养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3.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养成自学习惯。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难点:青铜文明
讲述法、问题讨论法
环节一——新课导入
师:20xx年7月13日是北京申奥成功5周年,同样的欢乐再次留在人们心中,请同学记住7月13日,20xx年7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安阳殷墟获准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3处世界遗产。大会对殷墟的评价是:与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媲美,以其甲骨文、青铜文化、玉器、古文历法、丧葬制度及相关理念习俗、王陵、城址、早期建筑乃至中国考古学摇篮闻名于世,文化影响广播而久远,真实性完整性强,具全球突出普遍价值,有良好的管理与展示。河南安阳商代遗址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以其庄严的造型,庞大的体积和神秘的花纹,成为商朝贵族王权与神权艺术的最典型代表,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司母戊大方鼎就是中国青铜文明的杰出代表。那么青铜文明究竟有哪些杰出成就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师: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26、27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这一字目内容。在阅读的时候思考三大问题:
1.青铜器是如何发展、演变的?(提示:分时期,原始社会、夏朝、商朝、西周的。
2.青铜器制作有何特点?
青铜器在夏、商、西周三代发展的状况及特点。学生阅读教材自行归纳其状况,教师条理:我国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就已出现青铜器;夏朝:种类逐渐增多;商朝: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并投影大量图片说明之,如青铜器的种类,青铜器的铸造过程并提问有没有完全相同的青铜器,巨大的司母戊鼎,精品四羊方尊;西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强调自夏至西周青铜文明的延续性,说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提问:夏商西周三代的统治中心在什么地区?南方成都平原的“三星堆”文化,投影青铜立人像、青铜面具,说明我国青铜文化不仅水平高超,而且分布地区广泛。根据前面讲述及教材,讨论三代青铜器的特点有哪些?教师整理并补充: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连续性。
这一时期发达的手工业除青铜制造业外,百花齐放,全面发展。
2.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的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由“中国”的英文字母小写即“china”意为“瓷器”可见一斑,后来在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或其他国家交往的物品中除了丝绸,更多的就是瓷器。讲到玉器并不陌生,河姆渡原始居民就能制作简单的玉器,投影栩栩如生的商朝玉虎和玉象。
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的发展
第二大组问题
1.夏、商、西周农业发展的表现?
2.畜牧业发展的表现?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其发展的表现,教师整理并强调:农业上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品种),已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技术),西周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生产(工具),提问: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普遍使用的是什么工具?青铜农具与之相比有什么优点?青铜器坚硬、锋利,说明人类进入青铜时代是巨大进步。畜牧业上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品种),还建有牲畜圈栏,商王室和贵族还有专门的牧场(方式)。生产发展,产品日益增多,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商朝人很会做生意,故把做生意的人称做“商人”。
讨论:既然此时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课题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青铜时代是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被称为“青铜文明”。
高度发达的奴隶制文明是由奴隶创造的,他们的境况如何呢?
奴隶的悲惨生活
投影“商朝戴枷的奴隶俑”“安阳商王大墓”,介绍“人牲”“殉葬”“青铜器记载奴隶价格”,说明夏商西周奴隶制的残酷、野蛮,得出结论:奴隶制经济的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压迫基础上的。
本课小结:我们较详细地学习了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农牧业和商业发展的状况,全面掌握了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的高度发达,而创造奴隶制文明的奴隶却生活悲惨。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在夏、商、西周三代发展的状况及特点
2.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的发展奴隶的悲惨生活
2023年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三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2.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课堂上进行话剧表演等形式在体会夏、商、西周青铜文明的辉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3.通过教学,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史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难点:青铜文明的概念、表现、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青铜文明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问题情境法、合作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多媒体展示: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器。
学生活动预期: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器。
多媒体展示:青铜时代定义。
老师过渡:使用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石器时代,以青铜器为主要工具的时代被称为青铜时代,请同学一起朗读青铜时代的定义。在这一时代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我们一起走进本课去感知那段灿烂的青铜文明。
【推进新课】。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青铜器的发展阶段和著名的青铜器的代表。
问题情境:多媒体展示商周时期青铜器的材料和图片(见ppt),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和图片概括这一时期青铜器的特点。
学生活动预期:略。
教师过渡:除了青铜制造业以外,商朝的手工业还有哪些发展?
学生活动预期: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
多媒体展示夏商西周时期的瓷器和玉器图片,请同学们欣赏这一时期瓷器和玉器的作品。
教师总结:夏、商、西周的陶瓷业也很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这一时期,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玉器雕刻工艺达到很高水平。
学生活动预期:略。
教师过渡:是的,它们都属于农业和畜牧业,下面我来了解夏商西周的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自主学习: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及所学知识归纳农业、畜牧业以及商业的发展情况。
师生一起解读青铜文明。(提醒学生:青铜文明不仅是有关青铜器的文明,也包括了我国的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教师过渡:与“灿烂的青铜文明”相比,奴隶们却过着悲惨的生活。
奴隶的悲惨命运。
2023年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四
1.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探究和分析,使学生理解青铜文明的实质,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2.理解“青铜文明”的本质特点,进一步认识奴隶制度。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认识奴隶制高度发达的文明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的基础上的,揭示奴隶制的文明本质。
3.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读、议、展、点、练相结合。
导入:抗战时期,河南农民发现司母戊鼎,它显示了商代青铜器制造业的的高超工艺。
一、自主学习:熟读教材,自主完成下列各题,并把有关内容标注在课本上。
1、商朝青铜器的特点、代表器皿、主要作用。
2、手工业---陶瓷业、玉器业发展情况。
3、农业、畜牧业发展情况。
4、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的.悲惨生活情况。
二、合作交流:根据下列问题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1、学生讨论:“为什么夏、商、西周三代会出现如此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
2、阅读解答题。
(1)右图器皿的名称是什么?什么时候铸造的?
(2)当时青铜器的制作状况如何?
三、探究展示:总结: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的进步。
1、夏、商、西周奴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上。
2、青铜时代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明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这个时代的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被称为“青铜文明”。
2023年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五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2、过程与方法:
(1)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
(2)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
1、启发式教学结合网络教学。
2、自学探究式学法。
3、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夏、商、西周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多媒体和网络教学。
1、导入新课:出示一组三星堆文化图片,进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商周时期青铜文明的基本概况。
2、打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的图片供学生讨论,了解夏商周青铜器的高超技艺,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分析青铜器的制作成分和制作工艺。并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或胶泥制作一种器皿,引出夏商周陶瓷,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体会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艰辛,通过实践提高感性认识。
3、以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吃什么?导出夏商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得出当时的农牧业已相当发达的结论,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4、设置二个动脑筋题:
(1)、组织学生讨论:谈谈你所认识的青铜文化,全面了解青铜文化,认识是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2)、提出你认为谁是辉煌灿烂青铜文化的创造者?问题,供学生讨论,明确青铜文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隶制文明。
5、教学小结: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体现知识的整体性。
6、课堂验收:摘星星专栏,以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本课知识重点。为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出问题你认为我国是世界文明故国吗?学生大体了解什么是文明古国,并和其他世界文明古国横相联系,增强民族自豪感。
附:板书设计。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青铜器;
3、与商周同期,在我国西南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青铜文化,即三星堆文化。
2023年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六
下面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说课稿,对本文不熟悉的朋友可以查看以下说课稿,或许可以深入了解课文。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
下面,我来谈一谈自己对这一课的理解和设计:
初一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接受能力较强,渴望亲身体验。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我顺应学生的特点,让他们主动学习、探究合作,给学生以充分肯定,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注重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对初一学生也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分析如下:
1.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
中国古代史以中华文明为基本内容,而青铜文明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明成果之一。本课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介绍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展现了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
2.重点和难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内容。青铜制造业是我国夏商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等特点。在处理这一重点问题时,我选择丰富的图片和音像资料,帮助学生探究青铜制造业的上述特点。同时,强调青铜文明的延续性,从而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连续发展这一显著特征有初步的认识,适当介绍其他手工业行业的状况,使学生对夏商西周手工业的发达有一全面了解。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将“青铜文明”与青铜器或者青铜制造业简单地等同起来。通过活动探究和知识归纳,师生共同将这一概念进行全面而准确解读,使学生对夏商周时期的青铜文明形成正确的认识。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和新的教学理念,在本课设计上,我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及特点;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夏、商、西周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概括“青铜文明”的特征,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使学生认识到高度发达的奴隶制文明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的基本观点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
1.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激发学习兴趣出发,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历史学习中,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声音、图片、影像和文字资料,丰富教学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1.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要求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积极动脑、动手参与自学、讨论、练测等学习活动中,并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
1.导入新课。
(欣赏联合国“世纪宝鼎”图)。
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前夕,收到了中国人民赠送的珍贵的礼物--世纪宝鼎。这个大型青铜器,安放在联合国大厦北花园绿色的草坪上,鼎座高0.5米,象征联合国成立50周年;鼎身高2.1米,象征21世纪,底座上饰56条龙,象征华夏的56个民族都是龙的传人。整个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堪称宏伟杰作。你知道吗?它的制作是以商周时期的大鼎为范本设计制造的。让我们共同走进灿烂的青铜文明时代,学习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2.讲授新课。
设计1:导学提示。
第一步:图片赏析(配古筝乐flash放映)。
请同学们欣赏商周时期青铜器图片,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第二步:问题导读。
阅读课文第一目内容,并思考:
(1)青铜制造业开始于:。
(2)青铜制造业鼎盛于:。
(3)青铜制造中的精品有:、。
(4)除青铜制造外,夏、商、西周的也很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这个时期,的制造也很兴盛。
设计2:拓展交流。
拓展一:展示图文资料,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河南农民发现司母戊鼎的经过,引起学生对青铜器的兴趣,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配以模型或照片,讲述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冶炼过程,使学生对当时青铜制造业的高超水平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拓展二:播放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录像资料,展现“三星堆”文化的独特神韵。
文字介绍:北纬30°线,一条看不见的曲线然而却具有非凡的神奇魔力,它所经过的是地球上最亮丽、最神奇的风景线:最高的山峰、最深的海沟、最奇怪的湖泊、金字塔百慕大、撒哈啦、神农架……我们不得不惊诧三星堆文化遗址也位于这条神奇的北纬30°线上。
设计3:合作探究。
青铜器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在学习前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深入探究,讨论并概括出这个时期青铜器的特点。
幻灯:夏、商、西周的青铜器特点是什么?(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设计4:自主学习。
第一步:学法指导。
关于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这一内容,结合“问题导读”栏目的设计,引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相互交流,然后以选择、填空、列举等练习形式提出。
第二步:归纳升华。
夏、商、西周时期,农业、畜牧业和青铜制造业高度发达,我国奴隶制文明出现了辉煌灿烂的景象。教师进一步指出灿烂的青铜文明是广大奴隶辛勤劳动的结果。
通过欣赏“商朝戴枷的奴隶俑”“人牲”“殉葬”或安阳商王大墓图片,使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的残酷、野蛮的本质,并得出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基础上这一历史结论。
设计5:各抒己见。
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男孩:我认为考古学家说得很对。这是祖国历史上的一个光辉时代。
女孩:不对!那时候多么残酷,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有什么好?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启发学生指出商代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当然这又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上的“文明”。
3.课堂活动。
设计1:课堂感悟。
谈一谈学习本课的感想或启发。
第一步:学生谈论夏商周时期青铜器文明高度发展的表现。
第二步:教师提出问题:“既然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经过学生讨论,结合图表,通过推理的方式突破难点,深入浅出地解释“青铜文明”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青铜文明”与青铜制造业的区别。
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之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设计2:史海泛舟。
结合课程标准,本栏目设置了请你选择、知识园地和问题探究等形式新颖的栏目,进行复习巩固。通过多种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1)请你选择。
(2)知识园地。
说一说:本课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三件青铜器的名称。
(3)问题探究。
你能列举出汉语中有关“鼎”的成语吗?它的含义是什么?
4.结束语。
青铜的发现的使用,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每当我面对青铜器,无不从内心深处感到一种震撼:那硕大的形体,显示了青铜文化的恢宏;那铜绿斑驳的外表,昭示着青铜文化历史的久远;那通体所饰的精美图案,展示着传统文化的深邃与璀璨。商周青铜器凝聚着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所取得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全部成果,它所构成的青铜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本课主要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设计,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采取提纲式板书,便于学生从板书中理解历史发展的线索和内在联系,更加条理地梳理本课的主要知识点。
2023年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七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探究和分析,使学生理解青铜文明的实质,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2.理解“青铜文明”的本质特点,进一步认识奴隶制度。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认识奴隶制高度发达的文明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的基础上的,揭示奴隶制的文明本质。
3.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青铜文明
读、议、展、点、练相结合
导入:抗战时期,河南农民发现司母戊鼎,它显示了商代青铜器制造业的的高超工艺。
一、自主学习:熟读教材,自主完成下列各题,并把有关内容标注在课本上
1、商朝青铜器的特点、代表器皿、主要作用。
2、手工业---陶瓷业、玉器业发展情况。
3、农业、畜牧业发展情况。
4、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的悲惨生活情况。
二、合作交流:根据下列问题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1、学生讨论:“为什么夏、商、西周三代会出现如此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
2 、阅读解答题
(1)右图器皿的名称是什么?什么时候铸造的?
(2)当时青铜器的制作状况如何?
三、探究展示:总结: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的进步。
1、夏、商、西周奴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上。
2、青铜时代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明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这个时代的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被称为“青铜文明”。
2023年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八
1.教师可先生动具体地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河南农民发现司母戊鼎的经过,引起学生对青铜器的兴趣。
2.教师可通过直观的手段,如计算机、投影或者挂图,向学生展示司母戊鼎或四羊方尊,使学生对商代青铜制造业的高超工艺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引发学生对青铜文明这一内容进行学习的兴趣。
3.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知识并提出问题:“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祖先们普遍使用的是什么工具?青铜器与之相比有什么优点?”为帮助学生作出结论,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实物参考,使学生体会青铜器坚硬、轻便、锋利等特点,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人类进入青铜时代是巨大进步。
4.教师应以生动的语言,有条件应配以模型或照片,讲述司母戊鼎及四羊方尊的特点及其冶炼过程,使学生对当时青铜制造业的高超水平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5.对于“三星堆文化”,教师应介绍其概况,并引导学生回忆:“在前一课中,我们所学习的夏、商、西周三代的统治中心在什么地区?”再联系“三星堆文化”主要覆盖地区,使学生得出“我国青铜文化不仅水平高超,而且分布地区广泛”的特点。
6.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除青铜制造业外,夏、商、西周手工业的其他门类,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发达的手工业不仅是青铜制造业“一枝独秀”,而且是全面发展。鉴于学生对于漆器欠缺了解,教师可用简明的讲解配以实物的形式,使学生对其有初步认识。
7.教师提出问题:“夏、商、西周的手工业规模庞大,占用大量的劳动力,专门生产粮食的人就少了。你认为手工业繁荣的基础是什么?”通过学生讨论,得出手工业的繁荣要以农业发展为基础的结论,再引导学生学习夏、商、西周时期农业及畜牧业发展的情况。
8.教师提出问题:“既然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经过学生讨论后,教师再深入浅出地解释“青铜文明”的概念。
9.教师可通过对“商朝戴枷的奴隶俑”“人牲”“殉葬”或安阳商王大墓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的残酷、野蛮的本质,并得出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基础上这一历史结论。
本课涉及内容距今年代遥远,学生相关知识储备较少。教师的教法及语言应尽量平易通俗,并利用本课插图、照片较多这一有利因素辅助教学,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插图的能力。如有可能,还可结合某些出土文物,进行一些考古学知识的介绍,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
2023年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九
文明一词有着深刻的内涵,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有所差别,广义的现代文明学生们都能够理解,本课涉及到的古代青铜文明学生很难理解,尤其是青铜怎么和文明联系在了一起。
[教学课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十
1.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2)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3)展示“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等实物模型及相关图片,结合资料具体分析其铸造过程和特点,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直观认识。
2.情感和能力目标:
1)思考讨论“为什么夏、商、西周会出现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在讨论中理解“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发展的进步”这一重要结论。
2)通过学习本课,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重点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内容。
难点: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小组合作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即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积极努力引导学生开展合作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教师课下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教师课堂上播放有关视频,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
学法指导。
1.归纳法。
(1)表格归纳法。
通过表格,归纳出夏、商、西周手工业部门及发展水平等基本信息。通过归纳可以使我们认识到:我国发达的手工业不仅是青铜制造业“一枝独秀”,而且是全面发展。
类别 发展水平 代表作品。
四羊方尊。
陶瓷业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玉器制造业 玉器雕刻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 商朝的玉虎和玉象。
(2)图示归纳法。
对于“灿烂的青铜文明”的理解可以采用下图,通过图示可以直观感受到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形成对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完整印象。
2.知识网络学习法。
通过知识网络,有机串联本课所学重点知识,既直观清晰又便于理解记忆。如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可以采用下图来突出其发展过程和分布的广泛:
黄河流域:
3.读图学习法。
学会从历史图片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课涉及内容距今年代遥远,但插图、照片较多,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辅助学习,会让我们获取很多有效的信息。如观察《司母戊鼎》图和《司母戊鼎制作想象图》,会让我们感受到其高超的工艺和规模的庞大,观察《四羊方尊》图可让我们感受到其工艺的精美,观察《商朝戴枷的奴隶俑》《殉葬奴隶遗骸》,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夏、商、西周奴隶制的残酷、野蛮的本质,并得出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基础之上的。
教学设计。
一、引导探究,导入新课:
采用故事导入法。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司母戊鼎的发现经过,引起学生对青铜器的兴趣,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想一想,商朝为什么能够制造出这么大的青铜器?我们为什么把夏商周时代叫做青铜时代?我们这一课所讲的“灿烂的青铜文明”又是指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
阅读课文“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部分,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在课文上做出相应标记。
自学探究一: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33页第一段分别说出以下知识:
1.哪个王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2.著名的青铜器有哪两个?
3.这些青铜器的主要的用途是什么?同时期还有什么文化?
(分组讨论,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及时鼓励和评价)。
教师出示图片: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随堂检测一:阅读课本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在______(时期),我国已经出现青铜器。____(朝代)是我国青铜器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____和______。
2.与商周同一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___文化。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_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3.除青铜铸造外,夏、商、西周还有___、___也很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___的国家,商朝时期,就有烧制____的瓷窑。
教学过程(第二部分)。
自学探究二:
教师引导:前面学习了商周青铜制造业的内容,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归纳除青铜制造业外,夏、商、周手工业的其他门类。
(学生看书、思考……)。
(结合学法指导进行分析与探究)。
随堂检测二:阅读课本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夏、商、西周是农业为主的社会,农牧业已经相当发达,主要表现有:
(1)后代称为___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
(2)农业上已经知道___、___和___;
(3)西周已经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
(4)今天____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还建有牲畜圈栏;
(5)商朝王室和贵族还有专门的牧场。
2.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___文明。
教学过程(第三部分)。
自学探究三:奴隶社会地位最低的是什么人?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出示:商朝的玉虎和玉象。
问题激发:你认为谁是辉煌灿烂青铜文化的创造者?使学生明确青铜文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隶制文明,从而导入:奴隶的悲惨生活。
阅读课文“奴隶的悲惨生活”部分,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在课文上做出相应标记。
由学生描述奴隶的悲惨生活,并阅读35页小字部分。
随堂检测三:阅读课本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奴隶主每次祭祀祖先,都要屠杀大量奴隶做___,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者活埋,做___。
三、学生口述学习本课的收获。由学生说出,并有两名学生板演。
四。教师反馈与点拨、师生小结。
进一步对本节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剖析:
1.青铜艺术的含义:主要指的是夏商周青铜器造型及青铜器上的花纹。
(1)青铜时代:它是指制造和使用青铜工具、用器、兵器为主的人类物质文化阶段,这种分期法主要用于考古学,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我国青铜时代经历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大约15xx年。其中商和西周是青铜器繁盛时代。青铜器是人类技术史上的巨大飞跃,表明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2)青铜文明:青铜文明它不是青铜器,也不是青铜制造业,它是青铜时代人们所制造的物质文化,所以称为“青铜文化”。
五。学生回头看(根据情况有重点的看书或背诵)。
六。当堂达标(小组交换矫正、评价)。
(一)选择题。
1.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 )。
a、商朝 b、西周 c、夏朝 d、尧舜禹时期。
2.下列哪一个不是“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代表( )。
a、青铜面具 b、大型青铜立人像 c、司母戊鼎 d、青铜神树。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b、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c、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d、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铜器文明主要包括夏、商、西周三个朝代 b、“五谷”农作物,商周已经齐备。
c、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四羊方尊 d、青铜神树是“三星堆”文化的代表。
(二)简答题。
1.我国青铜文化灿烂时期是什么时候?最著名的两件青铜器是什么?
2.与商周同时,在成都平原盛行着什么文化?青铜器主要类型有哪些?
3.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哪个?
4.我国的青铜文明时期主要包括哪几个朝代?
七、分层作业。
a、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全体学生)。
b:小制作:用橡皮泥或胶泥,模仿商周青铜器做一件器物。(非计算机辅助教学班)。
c:1999年中国以中国政府的名义送给联合国一个世纪宝鼎;在xx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全国56个民族的代表把自己家乡的土,都倒在同一个鼎里,寓意56个民族是一家,永不分离。在中国的成语中有“一言九鼎”、“问鼎中原”的说法。为什么中国人从古到今,都这么重视鼎?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利用图书馆、网络查阅资料,并结合上述材料,合作写出小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计算机辅助教学班)。
d:预习作业:(全体学生)。
板书设计。
陶瓷业。
青 青铜铸造(“三星堆”文化)。
文 畜牧业。
明 手工业。
2023年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十一
1.掌握青铜器的代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2.理解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是当时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繁荣的结果。
3.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知道是奴隶创造了灿烂的奴隶制文明。
【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难点: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的概念和内涵,理解奴隶的生活与灿烂的青铜文明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原始社会里人们普遍使用石器作为工具。那么,当人类进入奴隶社会的时候,普遍使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工具?(青铜)在奴隶社会里,人们用青铜器创造出灿烂的文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板书课题: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二)展示学习目标。
大屏幕展示目标(学生读目标),教师强调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难点: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的概念和内涵,理解奴隶的生活与灿烂的青铜文明的关系。)。
二、先学(13分钟)。
(一)自学教材(10分钟)。
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依据导学案第一部分走进本课的学习之旅。8分钟,好,开始!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26~27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什么时期开始出现青铜器?什么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其特点怎样?
2.著名的青铜器代表有哪些?
3.青铜文化代表是什么?那里出土的、_、等引人注目。
4.概括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28页,
举例说明奴隶的悲惨命运。
(二)自学检测(1分钟)。
1.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铸造时期是()。
a.黄帝时期b.夏朝c.商朝d.西周。
2.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b.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夏朝已齐备。
c.今天家禽家畜的主要品种,西周才有d.夏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三)我的疑惑(2分钟)。
过渡语:请你将自学和测试过程中的疑惑举手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三、后教(22分钟)。
(一)教师点拨,拓展延伸。(15分钟)。
过渡语: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效果如何呢?现在老师检查一下,请看大屏幕。
1.教师精讲点拨,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见课件)。
点拨:青铜文化。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7分钟)。
过渡语:请同学们按照要求迅速完成下面合作探究题,小组之间讨论统一答案。
2023年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十二
1.比较全面的掌握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器铸造业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展的状况;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2.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从而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揭示奴隶制文明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网络搜索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众多的青铜器,使学生对青铜器有切身的体验与感知;并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青铜器制作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夏、商、西周青铜器“工艺高超”的理解。
2.小组探究:通过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中探究知识,获得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青铜文明的辉煌灿烂及其源远流长。
2.体会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材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
1.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通过学生网络搜索展示介绍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以及“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西周可烧炭火青铜器。
商朝铜爵、铜镜。
通过观察这些图片,引导学生归纳出当时青铜器具有应用普遍、品种繁多的特点。并通过介绍夏至西周青铜铸造业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归纳出青铜文明具有一脉相承,延续性的显著特征。
2.难点:青铜文明的概念、表现;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青铜文明的关系。
教学对策:通过介绍夏、商、西周陶瓷业、玉器制造业等手工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农业和畜牧业、商业的进步表现,引导学生得出青铜文明不仅仅表现在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青铜器铸造业的兴盛上,还表现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发展进步上。这为后来介绍青铜文明的概念做好了铺陈。
[教学方法]。
网络环境学生自学为主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及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什么是“文明”,什么是“青铜文明”,请同学们发表见解。
二、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请同学们用百度搜索这两个概念。
“文明”一词反映的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程度,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在夏、商、西周时期。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在青铜器制造工艺上。那么什么是青铜文明呢,我们学完这课后大家就会理解,下面我们先看一些青铜器。
司母戊鼎图片。
师导学提问:图片是什么?它有多高呢?多长呢?多重呢?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当时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多少人同时操作呀?可见商朝的青铜铸造业,有多么大的规模了!
学生回答:还表现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方面。
分组导学。
根据课文内容,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每四人一小组。第一大组阅读“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这一目的内容;第二大组阅读“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一目内容。请同学们边看书边思考屏幕上给出的问题。
第一大组问题:1.夏、商、西周有哪些手工业?
2.青铜器制造业发展演变的过程?
3.青铜器制作有何特点?
2023年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十三
1.认识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2.培养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3.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养成自学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讨论法。
四、教学设计。
环节一——新课导入。
师:7月13日是北京申奥成功5周年,同样的欢乐再次留在人们心中,请同学记住7月13日,207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安阳殷墟获准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3处世界遗产。大会对殷墟的评价是:与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媲美,以其甲骨文、青铜文化、玉器、古文历法、丧葬制度及相关理念习俗、王陵、城址、早期建筑乃至中国考古学摇篮闻名于世,文化影响广播而久远,真实性完整性强,具全球突出普遍价值,有良好的管理与展示。河南安阳商代遗址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以其庄严的造型,庞大的体积和神秘的花纹,成为商朝贵族王权与神权艺术的最典型代表,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司母戊大方鼎就是中国青铜文明的杰出代表。那么青铜文明究竟有哪些杰出成就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师: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26、27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这一字目内容。在阅读的时候思考三大问题:
1.青铜器是如何发展、演变的?(提示:分时期,原始社会、夏朝、商朝、西周的。
2.
3.青铜器制作有何特点?
青铜器在夏、商、西周三代发展的状况及特点。学生阅读教材自行归纳其状况,教师条理:我国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就已出现青铜器;夏朝:种类逐渐增多;商朝: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并投影大量图片说明之,如青铜器的种类,青铜器的铸造过程并提问有没有完全相同的青铜器,巨大的司母戊鼎,精品四羊方尊;西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强调自夏至西周青铜文明的延续性,说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提问:夏商西周三代的统治中心在什么地区?南方成都平原的“三星堆”文化,投影青铜立人像、青铜面具,说明我国青铜文化不仅水平高超,而且分布地区广泛。根据前面讲述及教材,讨论三代青铜器的特点有哪些?教师整理并补充: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连续性。
这一时期发达的手工业除青铜制造业外,百花齐放,全面发展。
2.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的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由“中国”的英文字母小写即“china”意为“瓷器”可见一斑,后来在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或其他国家交往的物品中除了丝绸,更多的就是瓷器。讲到玉器并不陌生,河姆渡原始居民就能制作简单的玉器,投影栩栩如生的商朝玉虎和玉象。
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的发展。
第二大组问题。
1.夏、商、西周农业发展的表现?
2.畜牧业发展的表现?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其发展的表现,教师整理并强调:农业上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品种),已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技术),西周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生产(工具),提问: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普遍使用的是什么工具?青铜农具与之相比有什么优点?青铜器坚硬、锋利,说明人类进入青铜时代是巨大进步。畜牧业上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品种),还建有牲畜圈栏,商王室和贵族还有专门的牧场(方式)。生产发展,产品日益增多,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商朝人很会做生意,故把做生意的人称做“商人”。
讨论:既然此时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课题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青铜时代是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被称为“青铜文明”。
高度发达的奴隶制文明是由奴隶创造的,他们的境况如何呢?
奴隶的悲惨生活。
投影“商朝戴枷的奴隶俑”“安阳商王大墓”,介绍“人牲”“殉葬”“青铜器记载奴隶价格”,说明夏商西周奴隶制的残酷、野蛮,得出结论:奴隶制经济的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压迫基础上的。
本课小结:我们较详细地学习了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农牧业和商业发展的状况,全面掌握了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的高度发达,而创造奴隶制文明的奴隶却生活悲惨。
板书设计: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在夏、商、西周三代发展的状况及特点。
2.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
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的发展。
奴隶的悲惨生活。
方法指导:讲到经济发展一般需从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三方面考虑;农牧业又从品种、技术、工具、产量、水利工程等方面归纳,手工业则从部门、技术、工具等方面归纳,商业则从交通、货币、城市、商品等方面归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知识目标。
2、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二)能力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三、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学难点]。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青铜文明的关系;。
[课时]。
1课时。
[课型]。
2023年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十四
中国古代史以中华文明为基本内容,而青铜文明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明成果之一。本课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介绍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展现了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声音、图片、影像和文字资料,丰富教学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圆满完成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积极动脑、动手参与自学、讨论、练测等学习活动中,并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欣赏联合国“世纪宝鼎”图。
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前夕,收到了中国人民赠送的珍贵的礼物——世纪宝鼎。这个大型青铜器,安放在联合国大厦北花园绿色的草坪上,鼎座高0。5米,象征联合国成立50周年;鼎身高2。1米,象征21世纪,底座上饰56条龙,象征华夏的56个民族都是龙的传人。整个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堪称宏伟杰作。你知道吗?它的制作是以商周时期的大鼎为范本设计制造的。让我们共同走进灿烂的青铜文明时代,学习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二、讲授新课。
设计1:导学提示。
第一步:图片赏析。
请同学们欣赏商周时期青铜器图片,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第二步:问题导读。
阅读课文第一目内容,并思考:
1、青铜制造业开始于:。
2、青铜制造业鼎盛于:。
3、青铜制造中的精品有:、。
4、除青铜制造外,夏、商、西周的也很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这个时期,的制造也很兴盛。
设计2:拓展交流。
拓展一:展示图文资料,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河南农民发现司母戊鼎的经过,引起学生对青铜器的兴趣,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配以模型或照片,讲述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冶炼过程,使学生对当时青铜制造业的高超水平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拓展二:播放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录像资料,展现“三星堆”文化的独特神韵。
文字介绍:北纬30°线,一条看不见的曲线然而却具有非凡的神奇魔力,它所经过的是地球上最亮丽、最神奇的风景线:最高的山峰、最深的海沟、最奇怪的湖泊、金字塔百慕大、撒哈啦、神农架……我们不得不惊诧三星堆文化遗址也位于这条神奇的北纬30°线上。
设计3:合作探究。
青铜器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在学习前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深入探究,讨论并概括出这个时期青铜器的特点。
夏、商、西周的青铜器特点是什么?(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设计4:自主学习。
第一步:学法指导。
关于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这一内容,结合“问题导读”栏目的设计,引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相互交流,然后以选择、填空、列举等练习形式提出。
第二步:归纳升华。
夏、商、西周时期,农业、畜牧业和青铜制造业高度发达,我国奴隶制文明出现了辉煌灿烂的景象。教师进一步指出灿烂的青铜文明是广大奴隶辛勤劳动的结果。
通过欣赏“商朝戴枷的奴隶俑”“人牲”“殉葬”或安阳商王大墓图片,使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的残酷、野蛮的本质,并得出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基础上这一历史结论。
设计5:各抒己见。
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男孩:我认为考古学家说得很对。这是祖国历史上的一个光辉时代。
女孩:不对!那时候多么残酷,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有什么好?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指出商代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当然这又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上的“文明”。
三、课堂小结(反思完善)。
设计1:课堂感悟。
谈一谈学习本课的感想或启发。
第一步:学生谈论夏商周时期青铜器文明高度发展的表现。
第二步:教师提出问题:“既然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经过学生讨论,结合图表,通过推理的方式突破难点,深入浅出地解释“青铜文明”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青铜文明”与青铜制造业的区别。
设计2:史海泛舟。
本栏目设置了请你选择、知识园地和问题探究等形式新颖的栏目,进行复习巩固。通过多种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1)请你选择(略)。
(2)知识园地。
说一说:本课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三件青铜器的名称。
(3)问题探究。
你能列举出汉语中有关“鼎”的成语吗?它的含义是什么?
四、结束语。
青铜的发现的使用,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每当我面对青铜器,无不从内心深处感到一种震撼:那硕大的形体,显示了青铜文化的恢宏;那铜绿斑驳的外表,昭示着青铜文化历史的久远;那通体所饰的精美图案,展示着传统文化的深邃与璀璨。商周青铜器凝聚着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所取得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全部成果,它所构成的青铜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2023年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十五
1.比较全面的掌握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器铸造业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展的状况;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2.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从而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揭示奴隶制文明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二、教材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
1.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前课复习;夏朝的建立、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
世纪宝鼎、民族团结宝鼎导入。
二、教授新课。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填空题。
探究一青铜制造业的特点是什么?
老师ppt资料。班助学生归纳。
特点一:规模大。
特点二:品种多。
特点三:工艺精美。
特点四:分布范围广。
过渡:夏、商、西周时期社会发展进步突出表现在青铜器制作工艺上。青铜文明还表现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方面。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学生根据表格自主学习。
2023年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实用16篇)篇十六
1.教师可先生动具体地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河南农民发现司母戊鼎的经过,引起学生对青铜器的兴趣。
2.教师可通过直观的手段,如计算机、投影或者挂图,向学生展示司母戊鼎或四羊方尊,使学生对商代青铜制造业的高超工艺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引发学生对青铜文明这一内容进行学习的兴趣。
3.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知识并提出问题:“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祖先们普遍使用的是什么工具?青铜器与之相比有什么优点?”为帮助学生作出结论,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实物参考,使学生体会青铜器坚硬、轻便、锋利等特点,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人类进入青铜时代是巨大进步。
4.教师应以生动的语言,有条件应配以模型或照片,讲述司母戊鼎及四羊方尊的特点及其冶炼过程,使学生对当时青铜制造业的高超水平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5.对于“三星堆文化”,教师应介绍其概况,并引导学生回忆:“在前一课中,我们所学习的夏、商、西周三代的统治中心在什么地区?”再联系“三星堆文化”主要覆盖地区,使学生得出“我国青铜文化不仅水平高超,而且分布地区广泛”的特点。
6.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除青铜制造业外,夏、商、西周手工业的其他门类,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发达的手工业不仅是青铜制造业“一枝独秀”,而且是全面发展。鉴于学生对于漆器欠缺了解,教师可用简明的讲解配以实物的形式,使学生对其有初步认识。
7.教师提出问题:“夏、商、西周的手工业规模庞大,占用大量的劳动力,专门生产粮食的人就少了。你认为手工业繁荣的基础是什么?”通过学生讨论,得出手工业的繁荣要以农业发展为基础的结论,再引导学生学习夏、商、西周时期农业及畜牧业发展的情况。
8.教师提出问题:“既然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经过学生讨论后,教师再深入浅出地解释“青铜文明”的概念。
9.教师可通过对“商朝戴枷的奴隶俑”“人牲”“殉葬”或安阳商王大墓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的残酷、野蛮的本质,并得出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基础上这一历史结论。
本课涉及内容距今年代遥远,学生相关知识储备较少。教师的教法及语言应尽量平易通俗,并利用本课插图、照片较多这一有利因素辅助教学,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插图的能力。如有可能,还可结合某些出土文物,进行一些考古学知识的介绍,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