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指某一类作文的典型样本,它可以作为学习和参考的对象,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优秀21篇)篇一
安全是机械设计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安全也是伴随人们的生产生活而产生的,安全是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机械设计中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性控制管理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处理,确保安全管理能够落到实处,保证机械设备控制管理能够符合机械控制管理的预期。机械设计过程中设备安全研发团队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机械安全因素,通过对生产需求的全面调研,全面优化设备的安全生产线,提高对设备的安全性管理,为机械设计创造良好的设备安全管理环境。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要从设备管理角度出发,对机械设计中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保证机械设备安全性设计工作能够得到顺利的开展。
2.1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评估的基本模式。
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评估要从一系列逻辑控制管理出发,不断进行机械设计优化,让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能够符合安全评估的基本要求,对风险评估的各种模式进行分析,对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控制会产生积极的作用,通过对安全设备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管理,提高安全设备的综合控制和管理水平[1]。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需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积极开展工作,保证各项工艺能够在设备安全性设计的工程中得到全面的应用,通过模式优化达到自动化系统设计安全控制的目标。
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评价要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对机械设备风险评定中的信息进行全面的优化,提高机械设备的综合安全判断能力,为机械设备的安全控制管理和设计优化创造良好的条件。机械设计过程中需要把设计方案和设备控制模式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机械设备的综合控制管理水平。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要进行风险评估,对机械自动化设备的风险关键点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对机械自动化设备进行安全判断,提高机械设备的安全控制管理水平。机械设备自动化控制管理中要对安全限制进行确定,在不同的机械寿命阶段进行机械设备安全控制管理,保证机器能够正确的操作和使用,提高机械设备的综合安全判断和控制能力[2]。通过对机械的正确使用和正确操作,可以发现机械设备安全性问题,从而能够对机械设备的安全进行分析,提高机械设备的安全控制管理水平。机械设备自动化控制管理要进行定量化分析,保证不同的安全控制指标能够符合安全管理的要求,实现机械设备的综合控制管理。机械设计中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需要从影响风险的因素出发,对故障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对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进行类型分析,确保自动化设备能够符合安全风险管理的具体要求。机械设计中对自动化设备安全风险评判需要从三个参数进行分析,其一为损伤严重度,通过对事故的后果分析,可以对机械设备自动化控制进行分析,确保机械损伤情况符合安全控制管理的要求。机械设计中设备危险的时间和频次要进行控制,通过对不同的时间周期进行分析,提高机械设计中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控制管理能力,为机械设备的安全评估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机械设备安全自动化控制要从操作周期角度出发,不断优化方案。其二要从安全管理的风险指标出发,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测。其三要从避开风险管理的可能性角度出发,确保机械设备能够得到有效的'识别。通过对机械设备的风险评估,提高机械设备的风险等级管理,对风险评估的全过程进行安全管理,实现对机械设备的自动化优化。
机械设计中要对设备进行自动化安全风险评定,才能更好的减少安全风险,对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随着机械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机械设备的风险评价迭代过程越来越复杂,需要从风险识别的全过程出发,不断加强自动化设备安全管理,提高机械设备的安全自动化控制能力。机械设计中自动化设备的风险识别要从信息确认开始,保证机械设计风险自动化迭代符合安全控制的要求。
3.1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要符合机械功能要求。
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要从设计的基本原则出发,保证各项安全自动化控制功能符合机械设备的具体要求[3]。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要符合核心功能的要求,保证机械信息和设备控制能够符合技术指标的要求。机械设备实施的过程中要从制造、设计、安全管理的要求出发,提高机械设备的自动化安全控制管理水平。
3.2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要利用先进技术。
机械设计自动化安全控制必须要建立在先进技术的基础之上,确保机械设计能够符合安全管理的要求,完成各项机械设备的基本功能,提高机械设备的综合控制管理能力。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管理不管从产品还是从系统角度出发,不断提高机械设备自动化安全控制能力。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要以技术为主,才能保证机械能够完成智能化功能,同时能够满足人性化的安全管理要求[4]。机械设计自动化安全设备管理要对各种加工设备的框架进行优化,从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不断增加输出设备的功能。在能量转换机械设备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各种能量转换能够安全可靠,提高机械设备的安全控制能力。
机械设计自动化控制系统管理过程中要对各种信息进行优化的控制,保证各种自动化产品和设备能够符合安全功能的要求,从多方面提高安全控制效率,这是机械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必须要从机械设备的实际特点出发,加强其对信息处理的基本能力。机械设备信息控制管理要和机械综合管理的模式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对机械设备的综合控制管理水平,为机械设备的全面优化创造良好的条件。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控制,可以提高机械的自动化能力,可以节省机床的数量,不断提高机械设备的生产效率。
3.4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控制要坚持安全性和可靠性原则。
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控制要从产品故障管理角度出发,保证机械设备能够进行自动化故障处理,提高机械设备的控制管理能力。机械自动化控制与产品优化是紧密结合在一起,机械自动化产品要和安全智能化控制紧密融合,保证各种机械设备的诊断、处理和监控能够符合安全控制的基本原则[5]。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控制要从操作环节出发,减少机械事故发生的几率,通过对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控制,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灵敏度。机械设备安全控制管理要从方便操作的角度出发,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全面保证操作机制能够符合操作方案的要求。机械设备中各种自动化产品的功能要进行有效的监控,保证操作流程能够符合设备控制管理的要求。通过对机械设备各种安全程度的控制,达到优化操作的总体目标,从而能够全面实现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机械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全指标要从不同的周期出发,积极引进新的技术方案,从而能够对安全控制的措施进行全面的分析,提高机械设备的综合管理水平。
4总结。
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管理要从安全方案出发,确保机械设备的应用能够符合安全管理的要求,提高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管理能力。机械设计的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需要从不同的安全角度出发,全面优化安全管理策略,提高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为机械设备功能完善创造良好的平台。机械设备设计中安全控制模式需要不断的优化,提高机械设备的综合运行效率。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控制要从产品故障管理角度出发,保证机械设备能够进行自动化故障处理,提高机械设备的控制管理能力。机械设备自动化控制中会产生各种故障,必须要从故障管理角度出发,对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对故障进行自动化方案设计,提高机械设备的安全控制管理水平。机械设计是个系统性工程,在方案设计和优化的过程中需要对设计功能进行全面的分析,提高机械设计管理能力,为机械设备的综合管理和控制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机械设备信息控制管理要和机械综合管理的模式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对机械设备的综合控制管理水平,为机械设备的全面优化创造良好的条件。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控制,可以提高机械的自动化能力,可以节省机床的数量,不断提高机械设备的生产效率。机械设备的运行与自动化安全控制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必须要从机械设备的管理模式出发,提高机械设备的全方位控制能力,为机械设备的全面优化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机械设备自动化安全控制管理平台要符合机械功能的要求,不断提升机械设备的管理功能,保证机械设备的信息能够实现安全互通,为机械设备和信息优化营造良好的条件。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优秀21篇)篇二
物理学是初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学科,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学好初中物理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提高科学素养,养成创新型思维方式。这就决定了实验在我们初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说,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至关重要,对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起到积极的租用。笔者认为,物理实验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做好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
一、改进演示实验,增强课堂趣味性。
我们的教材中有些实验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的,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实验效果。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对于其中一些效果不理想的实验要加以改正和改进。比如我们的“成像试验”,书中采用的成像材料是棋子,但是由于棋子的亮度低,效果不明显,我们在教学实验中果断的换成了蜡烛,蜡烛被点燃之后亮度比棋子要高的多,所以透过玻璃板后的成像比较清晰;再有学习“力”的三要素时,可以选择两个学生参与到实验当中,一个力量大的一个力量小的,参与实验的学生可以差别悬殊一些,以增强实验效果,力量大的同学负责在离门轴近的地方推门,力量小的负责在离门轴远的地方向相反的方向推门,实验前可以让同学们进行猜测,通过猜测的结果和最终实验结果的对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二、进行分组实验教学,改善教学效果。
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知识学习的理解不一致,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顾及各个层面的学生的学习。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组,按照大家的成绩和性格特点进行简单的分组,通过学生的独立观察,共同操作,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了做好分组实验,教师要做好示范教学,教师正确操作,组织学生认真观看,从而让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了解实验步骤,认识器材,进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掌握科学知识,验证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对知识的把握和运用能力,激发学习和探究热情。在分组实验中,学生可以事先制定实验方案,通过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来判断方案是否可行,设计中的缺陷和不足在实践中不断的修正,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手和脑的相互配合,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得出具体结论的过程就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提高思维能力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实验与学习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所谓边学边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而简单的放手让他们自己实验通常他们的能力又达不到。在课堂教学中,若比较多地采用边学边实验的组织形式,在老师的有效组织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进行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就能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促使大脑对各感官传输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密度。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探究,如果放手直接让学生探究,往往耗费很长时间学生都不一定能找到清晰的像,所以老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制定实验计划步骤然后按有效地步骤让学生操作、观察,才能较好完成实验目标。
在物理教学中,在课堂上通过物理实验来对物理的理论进行说明,有助于学生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可以轻松的掌握物理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索。物理实验的应用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通过学生对实验的操作,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了主动学习,同时,由于物理实验的新颖和趣味性,使得学生在操作的时候往往会对实验的结果更注意,所以学习的知识也会更加牢固。因此,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在实验室,老师要通过提出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然后再经过实验将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最终由学生自己总结实验的结果得出正确的理论,比单纯的上课进行讲解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通过进行物理实验,可以促进学生的动后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情况,将一些常见的现象,通过物理的知识来进行解答。物理实验的运用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得枯燥的知识变的更加直观和容易理解。
五、充分体现实验报告的价值。
实验报告是建立在动手基础上的,把学生的做实验的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将实验的步骤逐一进行整理、在数据上进行个性化处理、追踪误差产生的根源并将进行实验所得出的经验以书面的形式进行整理并提出改进意见。这条必经之路是学生将理论联系实践的真理之路。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在学生得出的实验报告的基础上,以实验报告的反馈信息为依据,把学生实验过后所得到的事实结果作为直接助力,把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引向新的突破点。这对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有了一定的要求,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工具进行更进一步的形象化教学,例如对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并且把仪器的使用原理、操作方法、如何规范操作、如何避免误差等内容穿插进教授内容里面,尤其对实验的注意事项和重点要对学生讲解清楚,且在示范过程中让学生配合进行并进行点拨和指导。
总而言之,物理教学的主体是离不开实验的,并且这一理念要自始至终贯穿在学生的学习思维之中,要使学生明白物理这门课程来源于实验且高于实验,课堂的教学只是物理教学的一小部分,真正的物理知识始终是存在于生活之中,这样学生才能为人类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靳开福.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j].教育革新,2009,(05)。
[2]司玲.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0,(18)。
[3]张翼,常志学.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文档为doc格式。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优秀21篇)篇三
我国高校在2世纪8年代初开始在少数高校开设单片机课程,面向电子和计算机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内容基本是单片机生产商提供的技术手册、汇编程序设计和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综合体。目前单片机教材虽然较多,但基本延续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思路,即以单片机的知识点为主线进行单元技术教学。随着单片机教学在各层次学校的广泛普及,这种教学思路显现了明显的不适应。系统设计性内容缺失和细节内容深度不够,使一般学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会遇到许多迷茫的问题。
目前单片机基础课教材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是教学集中在分散的各个点,而对单片机系统整体结构性考虑不够;重在局部和单元模块,缺乏组织成项目的考虑。这种问题严重地体现在系统软件设计中,一般学生会做例题和作业,不会设计解决实际任务的'系统软件。因此,单片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从知识点讲授到以系统设计为主线,基于课程整体性并结合项目系统整体性考虑实施单元教学,重点提升学生系统性、综合性设计能力。
1.2单片机与其它课程教学形成良性互动。
在目前课程体系中,考虑到知识衔接关系,单片机课程在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微机原理与接口)、汇编程序设计等课程之后,一般安排在第6学期。这个安排的问题是学生实际综合应用及拓展学习的时间较短。这在单片机进入我国高校的早期阶段仅高端学生学习的情况下是合理的,在目前单片机普及教学情况下,作为工具和重要的学科基础课,单片机课程应尽早让学生掌握,对其熟练和提高系统设计能力、提高学习兴趣、结合和促进其它课程学习将产生良好作用。单片机基础课程涉及到的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等知识,是相对简单的,在课程中从应用的角度介绍即可,对单片机课程的教学没有影响。实际上,有些同学从大一就开始自学单片机而且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对我们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优秀21篇)篇四
论文摘要:如何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时《基础写作》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一次有益的实践探索。本术首次尝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的行动研究,实现时传统写作学的现代意义上的课程教学改革,包括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反忍及总结。
1、提出问题。
《基础写作》是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和新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提高整体文化素质为目标,其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目前,一些高校的《基础写作》课程教学仍然停留在“三个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着课程内容与形式单调、教学资源与案例匾乏,写作评价方式不科学和写作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等突出问题。如此,导致学习者始终停留在写作理论层面,不能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去解决具体问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利用教育技术学的行动研究法开展《基础写作》课程教学的全面改革成为一次有益的实践探索。
2、制定方案。
2—1调整教学目标。
传统的写作教学目标总是定位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上,但往往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具体操作。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而潜在的过程,需要配合多学科的综合发展,绝不是基础写作课程就可以完成的。针对这一现状,基础写作课程必须要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以实践应用型较强的教学效果。
现代的写作学的教学目标应该从综合素质能力具体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上。当代大学生不仅要了解和掌握写作的规律、基本原理、各种文体的'特征和写作要求,更重要的是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自主阅读、自觉写作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2—2教学内容模块化。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原理论。包括写作目的论、主体论、客体论、本体论、过程论、技巧论,属理论教学部分,由教师课堂讲授完成;第二部分,文体论。包括新闻文体、文学文体、理论文体和应用文体,属实践教学部分,作为学习重点,由小组协作完成,并要有相关的写作成果;第三部分,教学论。包括写作教学的前言和热点问题,以教师和学生互动讨论完成。
2—3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传统写作教材都是从抽象到形象,从一般到个别,从理论到实践,它的弊端就是枯燥烦琐接受困难效果不好;新的教学改革就是上述方法来个大换位,即从形象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实践到理论。这样,才符合人类认识规律,符合写作规律,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学习的兴趣。这个思路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范文引路,模仿为主,多看少讲,注重操作。以学生动脑动手为主,师生互动,创造生动活拨的课堂气氛,力争在游戏般的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切实提高学生的现代的写作能力。教学环节上把握阅读—讲析(讨论)—模仿—讲评这样一个基本流程。
为了实现调整后的写作教学目标,新型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分为“任务驱动一自主学习一协作学习一小组汇报一疑难问题讨论一教师点评一课后反思一课程评价”几个阶段,并借助任务驱动,构建出“任务向导十任务驱动+多项互动+网络辅助”的多元教学模式。
2—4搭建学习的平台。
信息化环境下开放的、虚拟的软件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并且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引人互联网,搭建一个师生可以进行信息交流与知识共享的平台,实现传统写作教学与现代网络写作教学的互补。学生可以在这样一个虚拟的网络学习社区,自己开发文章写作项目、阅读信息资源、交流写作心得体会。教师也可以随时将自己的教学案例、资源等上传网络学习社区,供学生交流讨论,为传统写作教学开辟第二课堂,真正实现写作的生活化。
2—5建立写作评价机制和写作档案。
由于写作学科本身具有个体性和动态综合性的特点,文章写作的考核评价机制更是应该适合写作学科的特殊性。因此,要建立一个写作评价体系和科学化的社会规范,写作的实践改革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才可以彻底否定写作“三无论”(无规律、无作为、无前途)和“三不论”(不可知、不可言、不可教)。
写作教学的实践成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作品中,这也是决定写作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要看到写作教学的显著成果,就需要建立一个学生写作档案。可以在每届学生开课之初提出写作要求,从第一篇摸底作文到结课的考核作文,教师据此分析学生的写作情况,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写作水平的变化,认识到自己的写作问题。
3、实施方案。
3—1任务驱动。
根据教育技术学的行动研究,在《基础写作》的课程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写作文体的不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并要求学生在每种文体学习结束后完成具体的写作任务。
(1)写作规律、主体论、客体论、本体论、过程论、技巧论等理论部分,由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同时可以建立写作理论的有关讨论,将讨论内容作为教学案例存人写作教学档案。
(2)写作的四大文体部分,作为学习重点属实践教学部分,由学生个人或小组协作完成,并要有相关的写作成果,收人写作档案。
(3)写作的教学论部分,包括写作学科的现状、发展趋势、教材和教学理论建设,通过教师介绍专著、学术报告和学生网络信息检索共同完成。在课程学习之初,教师介绍完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任务之后,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写作对象和目前的写作热点。确定主题后,在网络学习社区进行交流与知识共享。
3—2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学习任务,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再查阅图书文献、相应的网络资源做以补充,并登陆网上学习社区的讨论区提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和老师同学共同讨论。如写作的规律“物一意一文”转化律和灵感写作是否矛盾,怎样解释这一现象,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写作实践进行验证,与老师、同学共同探讨。
3—3协作学习。
小组成员通过白主学习后,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和资源共享,并将有价值的问题与大家共同讨论(如qq群等)。经分析讨论后,对所承担的写作理论和方法进行知识梳理,制作ppt,查找和建立教学案例,并在小组之间讨论、评价、给出建议,使其逐步完善。最后,将小组讨论后的结果(问卷调查、写作教学设计)上传网络学习社区,师生共同交流、评价、给出成绩,并选出优秀作品代表,或典型写作案例代表,分析不足和产生问题的原因,交流写作感想和体会。
3—4小组汇报。
经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友好协商,选出一个代表做好的ppt课件对全班同学进行写作基本知识的梳理,并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同学从理论层面过渡到应用层面。如:小组汇报分析“当前大学生的写作现状和反思”的案例,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采集数据信息,总结大学生写作问题出现的原因。这样,学生在小组协作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学习的积极主动,也完成了写作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3—5疑难问题讨论。
写作学习小组的汇报,主要以文章评讲的方式进行。由小组成员提出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有待于解决的问题,并组织同学们展开讨论,寻求问题的答案。如小组研究没有意见统一,就可以把问题带到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一起讨论,最后小组成员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上传网络学习社区。
3—6教师点评。
通过小组汇报及课堂集体讨论后,教师总结课堂汇报时出现的问题和好的一面,对讨论遗留问题给予指导,以便学习者深入到下一步的学习。例如,小组汇报完写作技巧举要,教师应指出写作技巧的使用情况、传统写作技巧与现代的写作技巧的区别。
3—7课后反思。
通过任务驱动一自主学习一协作学习一小组汇报一疑难问题讨论一教师点评这一阶段的学习,将自己的感触,存在的问题,对课程的建议进行总结,上传网络学习社区。
3—8写作测评机制。
文章写作必须有个科学的社会规范,这样对文章的评价才能有个参考的标准。
写作评价考核标准如表1所示。
4、反思及总结。
利用教育技术学行动研究的方法,是基础写作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思路。现代信息技术,即网络资源搜索、虚拟的写作社区,是基础写作教学革新的有利保障,对于基础写作教学的实践改革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虽然,利用现代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在不同的学校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但基础写作教学要实现合理、深刻、全面的改革就必须要尝试这样一些新的方法和技术。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优秀21篇)篇五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课程分成两个阶段开展教学,一是与省一级考试相挂钩的,可称为“应试教育”阶段即模块中的“1”;二是介绍一种与专业相关的多媒体软件,此阶段可称为“素质教育”阶段即模块中的“x”,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分组领取不同的学习任务,把选择的权利交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以兴趣为导向、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主动学习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引导、答疑解惑的作用,最终完成任务。结合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2008年版)以及学院的实际情况,我们针对模块中的“x”部分又另外设置了3门选修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见表格2,让学生在大二及大三选修,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和强化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这3门课程是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要求遴选出来的,但并不表示后续课只能在这3门课中选开,可根据教学实际开设出其它的计算机课程。通过近5年的实践教学,这3门计算机课程已经成为每学期选修课的必开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
二、具体的改革措施。
计算机相关课程是知识更新最快的学科之一,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合理部分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特点、生源特点,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
(一)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避免出现教师讲、学生听,或者是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被动局面。教师要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引导者、促进者,设计和组织出富有创意的案例或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与研究的热情,使他们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比如我们在讲述excel内容时,抛弃了书本介绍的案例,让学生带来班级成绩,根据教师列出的要求逐条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公式、函数、排序、统计和格式设置等关键应用,比照本宣科地讲解效果要好很多。
(二)承认差别,发展个性。
同一班级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区,计算机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实际教学中,“应试教育”部分的要求对每位学生都是一样的,“素质教育”部分我们依据学生实际水平完成不同的任务,并用不同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抓两头: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多鼓励、多辅导。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多放手、多支持,让他们主动地去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又可以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有效的学习。
(三)钻研教学方法,讲究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服从于教学内容,针对计算机课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如在“应试教育”阶段我们采用精讲多练,通过讲授―练习―测试―反馈的过程,让学生在强化操作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素质教育”阶段则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分组布置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充分的发挥兴趣导向作用,在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中掌握软件的应用。
(四)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大力拓展课堂外教学。
“网络+多媒体”的教育模式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课堂的有效延伸。我们充分利用已经建设好的精品课程平台和手机教学平台,积极拓展教学模式。如今的课堂教学氛围变的轻松,学生不必因为上课一时没听懂而烦恼,随时可登陆省级精品课程平台或者手机教学平台查看老师上传微课堂的内容,基本实现了“翻转课堂”的目标并已经逐步将这一理念用于实际教育教学中;也可通过qq、e-mail等方式与老师取得联系,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通过丰富的网上资源,既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学习与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从而真正达到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所要求的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基本思维和规律”,也使得师生关系变的更加融洽。
三、教学改革的成效。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艺术类院校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系不同专业开展调研和教学尝试,提出了一种可行性很强的教学方案并付诸于具体教学实践中,主要取得了以下三方面的成绩:
1.在完成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参加省计算机等级,从2011年到2013年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3年内学生参加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成绩逐年提高,合格率提高了15%优秀率提高了10%。此外设置多门与专业结合的拓展课程供学生选修,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2.通过拓展的选修课程,我们推荐和指导优秀学生参加了省大学生多媒体竞赛、杭州市科普动漫创意大赛、浙江省高职高专挑战杯比赛取得一些成绩,实现了理论教学到教学实践的成果转化。
3.学生的计算机技术能力从以前单一的office软件应用、操作系统的应用到如今音频、视频、海报、ppt多媒体综合应用等多种能力,无疑都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优秀21篇)篇六
建设特点: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适应行业技术发展,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与教学环节:引入项目教学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取项目教学方法,以实际问题引出相关理论和概念,在讲述实例的过程中将知识点融入,通过分析归纳,建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构建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项目驱动法;核心岗位;三维动画制作。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显示:未来5年,我国对从事动画制作,游戏开发设计人才的需求将达到10万人以上,供需缺口十分巨大。职位需求主要集中在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影视后期制作、游戏设计开发人员等。基于以上市场前景预测我们对以下几个问题做了专门的调查:专业课程设置是否符合市场需求;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能力培养是否符合市场岗位要求;专业课程设置与相应岗位群的对应程度;课程实训与企业要求结合满意度。为此我们专门拿出《三维动画制作课程》进行课程项目驱动法教学改革。
职业能力要求与素质。
三维动画制作。
(核心岗位)。
根据剧本,分镜头和导演的要求,确定角色和道具在镜头中的位置,制作出合格的.动画,对角色和道具能进行适当的骨骼绑定,能熟练的制作角色动画和表情动画,并能用合期软件输出成品。
1、具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
2、具有较强的表演才华和想象力。
3、熟练掌握三维软件的动画模块。
4、熟练的骨骼绑定和蒙批操作。
5、熟悉动画制作流程。
6、观察细微,对生物和物体的运动把握到位。
7、熟练掌握动画规律。
8、能独立完成动画的后期输出。
9、具有良好的团体合作能力。
工作过程。
三维动画制作。
1、角色骨骼的创建、装配、运动控制和权重的调节。
2、角色的简易动画制作。
3、摄影机动画制作。
4、高级动画制作。
5、渲染设置。
6、角色动画的修整。
从实际项目中分析解决方案、设计解决方法、以得到和实际工作同样的锻炼。以典型性的教学情境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了问题后,学生尝到了乐趣,在快乐的过程中,学生学到了知识并深入了解到相关岗位所需的能力要求。
该课程部分教学情境设计见下表:
工作。
任务。
学习。
情境。
教学。
内容。
学习。
目标。
学时。
角色动画制作。
1、角色蒙皮。
制作骨骼绑定和角色蒙皮效果。
1、掌握skin、physique修改器蒙皮技巧。
2、掌握封套的调节方法。
3、角色跨栏动画。
制作角色跨栏的动画。
掌握动作混合器混合动画的功能。
4、角色表情动画。
制作角色张嘴、眨眼动画。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优秀21篇)篇七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职高专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该课程综合运用数学、力学、机械制图、机械工程材料、公差与配合、算法语言等知识,去解决常用机构、通用零部件的设计等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多年来,该课程无论是在教材的组织上还是在教学的安排上,都与“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引入项目化教学,这也是高职高专《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为此,本文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现状、课程特点、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就该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1课程的教学现状。
(1)课程内容多,学时少。
目前,多数的《机械设计基础》教材内容仍是本科《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内容整合后的产物,与整合之前相比,课程主要内容并没有减少太多,而学时却大幅削减,被压缩至72个学时。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高质量地完成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为学生继续学好以后的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2)课程内容的理论性较强,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普遍较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生源的.减少,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基础差、接受知识能力不强和学习兴趣不浓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并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的高职学生,是对所有从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老师的又一个挑战。
(3)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的教学属于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讲授为主,以逻辑推理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课堂上基本没有学生能力的训练,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理论后实践,很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相分离。
(4)教学方法落后。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具有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爱动手这样一个特点,而对于理论性强的设计、校核计算十分厌烦。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结合学生的特点,在“黑板上开机器”,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更使得学生感觉该课程是一门枯燥的“天书”,上课时疲于记笔记,复习时只能死记硬背,长此以往,渐渐失去了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多少年来,这种现象也没有改观。
(5)考核方式单一。
传统的考核方式一般都是在期未的时候,通过笔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并不能真正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目前对人才的要求侧重综合素质的情况下,此方式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
要想达到教学目标,就应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采用项目化教学,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实践解决问题,这样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更容易了解社会职业,培养职业意识,更好地做好就业准备,进入职业角色。
2项目化教学的优势。
(1)项目化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项目教学法中,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自主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项目,并且参与最终的项目评价,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从理论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学习的辅导者。
(2)项目化教学能有效地建立起课堂与生产岗位、社会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3)项目化教学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实践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等。
3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3.1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
设计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项目”是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关键和前提。我们在设计教学项目时,首先通过专业和企业调研、分析归纳,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然后按照以下原则选取项目内容:(1)教学项目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体现覆盖性、典型性、可行性、趣味性、开放性;(2)教学要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3)教学项目要系统化设计,基于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再结合学校的实训条件进行项目开发,最终设计了7个教学项目,7个教学项目的难度层层推进,覆盖的知识点逐项增加。
3.2课程教学项目的实施。
教学项目的实施分为以下五个步骤:第一步,使学生明确项目名称、项目任务、学习目标和项目完成目标;第二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项目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三步,进行任务的分配,并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制定项目方案;第四步,进行方案的比较、分析与修改;第五步,方案的实施。
如在项目1的学习中,首先使学生明确本项目的任务:绘制三种机械手(平面连杆机构机械手、凸轮机构机械手、不完全齿轮机构机械手)的机构运动简图、计算它们的自由度并判断机构的运动是否确定;其次引导学生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运动副、构件、机构运动简图和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等相关内容,并使学生初步具备用简单图形表达机构的能力;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和任务分配,并让学生制定项目方案;接着进行方案的比较、分析与修改;最后实施方案,并填写项目报告单。
3.3课程教学项目的评价与总结。
每一个项目完成后,教师不但要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还要对整个班级完成项目的总体情况进行总结。
对学生的评价分为两个方面: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主要是通过项目完成后学生提交的作品和项目报告单对学生进行评价,评定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过程性评价主要是根据学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学习态度等对学生进行评价。对整个班级项目完成情况的总结也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要指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改正和提高;二是要对一些完成项目比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并把他们完成项目时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以促进各小组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师在评价与总结时一定要注重学生个性发挥,避免千篇一律,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对不足之处要从欣赏的角度给予肯定,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心。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只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针对课程特点,结合学生的岗位技能,精心选取和设计合适的教学项目,紧紧抓住项目内容综合的关键——知识点的构建与整合,应用项目教学法就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优秀21篇)篇八
计算机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计算机应用基础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各个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必备的基本功。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方法也以知识的讲授为主,多采用老师讲、学生练的方式,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只能生搬硬套,缺少自己思考、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结果是在教学中不仅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更无法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更与高等职业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符合。所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中刻不容缓的工作。
经过课程改革实践的长期探索,我们发现项目教学法确实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品质,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项目教学法概述。
1.项目教学法的来源。
项目教学法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的理论认为:知识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自主建构获得;学习是知识、技能与行为、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长进;教育是满足长进需要的有意识、有系统、有组织的持续交流活动。之后,该教学法陆续被引进欧洲、南美、大洋洲、日本、韩国。2001年4月,查德博士曾来中国北京讲授项目教学法。德国引进该教学法后,联邦职教所自主创新,并于2003年7月制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法规。
2.项目教学法的含义。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话动。在职业学校教学中,就是从职业的实际出发选择具有典刑性的事例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问题的要求搜集、选择信息资料,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小组共同研究协作,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或完成任务。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项目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3.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1)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对于学生而言,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教师而言,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对学校而言,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探索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管理特点、考核评价、支撑条件等的革新,逐步完善和重新整合学校课程体系。
(2)学习周期短,见效快。项目教学法通常是在一个短时期内、较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的,并且教学效果可测评性好。
(3)可控性好。项目教学法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活动由教师全程指导,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练习技能。
(4)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完成一个项目,必然涉及如何做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从原理开始入手,结合原理分析项目、订制流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职业院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学科课程之一,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入门课程,本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但理论性知识点十分零散,如果单纯使用知识点一一介绍示范,很容易造成学生只零散地学习到一些技能技法,却依然不知道怎样去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尴尬处境。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以模拟的工作任务为基点,让学生利用各种校内外的资源及自身的经验,采取做中学的方式,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获得知识与技能。所以,项目教学法符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科技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发起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的自学能力,从而具备终身学习的基本发展能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1.项目的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的选取是影响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要突出体现项目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行性。首先,项目设计的针对性是指项目的设计必须针对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把教学课题知识与实际技能相结合,并针对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设计项目难易程度;再则,项目设计的实用性是指项目的设计与现实的生活或将来的工作岗位相结合,项目内容应与企业生产实际或真实的商业活动有一定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最后,项目可行性是指项目的设计要有明确可行的目标,教师可把学习的总目标细分成若干个小目标,并把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若干个容易掌握的项目,通过这些小的项目来达到总的学习目标。
在项目设计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项目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兴趣等特点,因材施教;第二,计算机机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项目设计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设置不同模块,注意项目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索,以满足各学生的学习需求;第三,项目给学生提供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以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2.项目的教学过程。
项目教学法教学过程设计的思路是以具体项目为先导开展教学,遵循做什么、怎么做、让学生从做中学的原则。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演示。
教师演示项目范例作品,例如演示一组己经用word制作好的精美的企业产品说明书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布置项目。
教师导入项目,讲解项目要求,让学生明确项目的目的、要求和评价方法,了解完成项目所需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资源,并规定完成项目的时间。
(3)学生分组。
学生分组一般跟据项目的大小以2-4人为宜,并将学生按照层次混合分组,即基础好的与差的相互协助,采用组长负责制,小组在明确项目任务之后,由组长再对具体任务进行细分落实,让每一位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对相关知识的认知,体验成功的乐趣。
(4)执行项目任务。
执行项目任务阶段,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思维,把握学习情况,及时点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自己想解决办法或同学间相互交流共同寻找完成任务的方法。对于项目任务中涉及的新知识,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也可在师生间或学生间进行研讨活动。教师针对大部分学生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讲解,对于个别问题给以个别辅导。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项目作品展评。
最后,当一个教学项目完成之后,要组织各小组进行成果交流,并采用个人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及时地对学生项目完成的过程、质量进行总结和评价,包括思路总结和技巧总结,帮助学生明晰项目完成的最佳方法,最后还要把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针对以后可能遇到的类似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与思路。项目作品展评不仅还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并能使学生找出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和差距。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被动听讲的课堂变为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对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建构都有积极作用,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而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项目,补充和丰富了教材内容,在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氛围中,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情意,使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者。因此,项目教学法适合于在高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今后还要结合教学实际进一步探索项目教学法的方法和途径,以充分发挥项目教学法的效益。
文档为doc格式。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优秀21篇)篇九
《机械设计基础》主要内容包括机械传动知识、常用机构、轴系零件等。作为基础理论课程,其概念较繁杂,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所以教学过程中必须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手段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该课程应使学生掌握应有的实践技能,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努力钻研教学方法,提出如下观点。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该课程涉及知识点多、难度大,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致使学生对各章节之间的教学联系缺乏清晰的认识,学习效果差。而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满足于给学生讲道理,以为道理讲清了,任务就完成了。这样的教学过程完成后,学生仅仅简单地记住了一些名词术语或要点,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仍然没有质的提高。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现象,不能很好地解决该课程的重点、难点。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对教学方法的改进迫在眉睫。
2教学方法改进措施。
2.1现代化教学。
本课程实践性、综合性较强,各部分教学均应注意同生产实际相结合,利用教具、挂图、幻灯片等直观教学手段教学,做到课上精讲精练,除此以外,还应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利用计算机的图形、动画等功能,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将难于理解的内容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益,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有针对性地讲解概念及其区别,使教学过程更形象生动,可以使学生感到直观易于接受。
2.2实验教学。
要有效利用实验教学,由任课老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以配合课堂教学。比如在讲解四连杆机构时,运用模型做课堂演示,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听讲,能使学生很快弄清曲柄、摇杆等构件之间的实际运动情况,理解了死点、急回特性等重点知识。另外,带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是很好的教学方式。它可以使学生对机械的运动情况观察得更仔细、更充分,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为此,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亲手参加实际操作。为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实验,任课教师应与试验人员密切配合,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认真做好准备、讲解、指导及批改实验报告等工作,提高实验的质量和效率。
2.3实物教学。
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可以结合专业实习来进行。具体来说就是在专业实习前,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拟出实习思考题,让学生带着机械设计基础问题去实习,启发学生自己动脑去发掘尚未掌握的知识,寻找尚未知晓的事物。例如,在齿轮传动机构拆装实习时,可通过对传动齿轮的装拆和齿轮侧隙的测量进一步理解中心距可分性原理,再通过讲解,启发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充分分析,热烈讨论,去理解该原理的现实意义,即生产实际中齿轮的装配虽不按标准中心距安装,但仍然可使传动平稳的道理。因此,《机械设计基础》任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专业实习时,认真加以引导,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2.5巩固教学。
布置一定数量的大型作业,每次大作业都应有设计任务书或设计说明书,并注意培养学生按“三化”(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进行设计的思想。大型作业的选题应根据教学要求并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它可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好《机械设计基础》。如选择四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传动、轴系部件等设计为题,使学生通过大型作业来巩固机械设计理论,并复习与设计有关的其它基础理论知识,从而使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进行一些简单机械的设计。教师应在作业布置前,把作业先试做一遍。写出设计计算步骤并绘制零部件图,作为学生修改设计的参考。此时任课教师应认真进行指导。辅导学生正确查阅《机械设计基础》,学会按国家标准选取设计参数。
2.6课程设计。
综合考察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知识程度的重要手段是课程设计,它也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课程设计应认真选题,并准备好设计任务书。一般可选齿轮传动的有关实际内容为题。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因材施教。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工作量适当加大,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可以适当降低工作量,尽量让他们能独立完成或在辅导下独立完成设计任务,掌握必要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课程设计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专业知识进行机械设计的能力,为今后在生产实际中参加设计或技术改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它是一项既重要又繁重的教学工作,指导教师对其工作应持有严肃、认真、诚恳的态度,给学生在工作作风上起到表率的作用。
适当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环节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尽力提供条件,任课教师应认真探索,不断创新,努力提高教学中实践环节的质量和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速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锦康,周国民,刘极峰.机械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
[3]徐锦康.机械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
[4]洪伟龙.关于技术基础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新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4).
[5]熊学慧,付海军.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方法浅析[j].职业技术,2006,(20):102.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优秀21篇)篇十
摘要:随着互联网新时代经济的发展,中职院校的经济基础课程,也需要随之发生转变,中职院校想要有效的提升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不仅需要转变的教学方式,加强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探讨,还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不断的改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方法,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教育;教学探讨;中职经济;学基础课程。
中职教学最终的目的是面向未来社会的需求,近年来,由于学生和社会对于中职学校教育认识的偏差,导致中职学校入学生源质量严重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职经济学基础教学课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经济学基础课程作为中职经济学教学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经济的基础与桥梁,夯实基础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可谓是至关重要。
1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基础环节薄弱,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中职学校经济学专业的学生生源,大多数一些中考成绩不理想,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一部分学生。经济学基础课程本身而言,是一门理论与实际想结合的课程,不仅考验学生的洞察力,更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对于基础本身就相对薄弱的中职学生而言,经济学基础的学习可谓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经济学基础课程的开设时间,一般是学生进校的第一个学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对于经济知之甚少,更何况是富有逻辑的财经知识呢?传统的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传授为主,学生往往作为被动的角色,负责接收和转化。这样的教学氛围是比较枯燥和单一的,大量的理论知识的堆积,也让学生感觉无从下手,无论是教师的提问还是互动,对于学生而言也难以提起兴趣,点滴积累,学生也就逐渐的丧失掉对于经济课程学习的兴趣了。
1.2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手段单一。经济学基础的教学内容,主要的还是以概念和理论知识为主,目前中职院校主要的教学手段还是以教师的板书和讲解为主,虽然有许多教师的理论知识和经验都非常丰富,但是长久以往的传统的教学思维的浸入,也让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面,难以有所突破。21世纪是个互联网经济时代,虽然随着互联的普及,学校也开始逐步的引进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教师们的使用却还是以简单的操作和展示为主,并不会通过多媒体设备作为辅助,为学生知识点。即便是采用多媒体设备,由于经济学基础教学中存在的大量计算内容时,教师们往往也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传统的板书教学法中,试想本身就枯燥的经济学,再加之学生浅薄的基础、教师单一的讲解,这样如何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水准和质量呢?教师“一言堂”学生“满堂灌”,这样的教学现象是现如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忽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及时的建立沟通和交流,枯燥的概念抽象的理论,让学生对教学内容难以兴趣,教师想要转变这样的境遇,还需要不断的转变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参与力度,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优秀21篇)篇十一
本人本学期担任二年级《机械基础》的教学工作。《机械基础》全册共有十章,本学期计划学习后六章的内容,在紧紧围绕学校工作安排和教导处工作计划下,为了更好的完成这六章的教学内容,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学生知识现状的分析。
学生对《机械基础》这门课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简单的零件图已能识读;但是大部分的学生对这门课的解题方法等还是没有条理,因此更要加强学生解题能力。
(二)本学期的主要学习目标。
第一章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
1、掌握机构组成的充分且必要条件。
2、掌握机构自由度、约束、运动副的基础知识。
3、平面机构的简化画法。
4、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5、学习、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实用意义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
1、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和应用。
2、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形式与演化。
3、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4、初步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第三章。
凸轮机构。
1、了解凸轮机构的分类。
2、掌握凸轮机构常用的从动件运动规律。
3、掌握用图解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第四章。
间歇运动机构。
基本了解间歇运动机构的特点和类型第五章。
带传动和链传动。
1、了解带传动的类型和国家标准。
2、初步掌握带传动的设计和计算。
3、了解链传动的类型和国家标准。
4、初步掌握链传动的设计和计算第六章。
齿轮传动。
1、了解齿轮传动的主要类型。
2、掌握齿轮传动的基本啮合定律。
3、掌握渐开线齿轮啮合的特点。
4、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尤其是模数m)。
5、掌握一对渐开线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第七章。
蜗轮蜗杆传动。
1、了解蜗轮蜗杆的传动类型和特点。
2、掌握蜗轮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
3、掌握蜗轮蜗杆传动的左右手定则第八章。
齿轮系。
1、了解齿轮系的分类。
2、掌握定轴齿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3、掌握行星齿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4、掌握多级行星齿轮系的传动比计算第九章。
螺纹联结和螺纹传动。
1、了解机械制造中常用的螺纹。
2、了解螺纹的主要参数。
3、了解螺纹联结的预紧和防松第十章。
轴及轴毂联接。
1、了解联接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掌握轴的结构设计。
3、掌握轴的设计计算。
4、掌握轴毂联接工艺。
李立。
2011年10月15。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优秀21篇)篇十二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高职机械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知识涉及面广,实用性强,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单位从事制造、装配、检测和维护机械设备等工作所必需具备的基本知识。我们通过与天地(唐山)矿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依托企业资源,和现场专家共同开发该课程,将牛头刨床、插床和减速器等机器设备融入课程项目,并通过proe软件的应用将三维cad技术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相结合,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组与整合,实现了该课程教学模式向能力本位的转换。
一、课程目标的确定。
本专业工作领域多为产品加工、机械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维护和维修,以及简单机构和工装零部件的设计等,这些工作首先需要认识机械零部件及各种运动机构,在此基础上根据零件结构及特性调配组装,对于机械设计方面的技能,像零件承载能力计算、校核等,在工作中逐渐被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所替代,因此我们将课程定位为“以机械传动和零部件分析及其参数化的三维造型设计为主,以设计计算为辅”,注重学生对机器的认识和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服务社会,对接岗位技能为目标,课程设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环节,将能力培养目标任务化、项目化,任务设置尽量以达到教学目标为基本原则,同时选择合适的载体承载教学目标。因此,本课程按照由简单至复杂的认知过程,依托机器实物载入教学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学和做,学生通过具体任务的完成可以逐步认识和建立产品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经济意识和社会意识,并认识到完成工程任务中非技术因素(意志品质、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这样,课程的设计不但使学生达到既定的知识、技能的培养目标,也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职业角色,我们构建以实践为导向、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课程教学模式。
三、课程项目开发与设计。
从课程整体内容来看,本课程既有系统的机械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又有较强三维cad实践技能。在机械设计中主要研究机械传动和通用机械零部件设计,在三维cad课程中不仅可以研究各类机械零部件建模的方法,而且还能进行相关的分析、运动仿真。那么如何将这两门课程有机的融合到一起,是我们在项目设计时重点考虑的内容。因此,根据本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及我院现有条件,利用和天地(唐山)矿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课程组成员根据现场职业岗位需求,反复推敲、不断比较,最终根据本课程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制定出3个通用性好、操作性强、趣味性高、难易适中的教学项目,并依托牛头刨床、插床和减速器3台完整的典型机器,将多种机构和零部件的零散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通过proe软件参数化的造型展示出不同的三维模型。在3个项目的基础上设置了15个学习情境,制定了36个学习任务,其中项目一和项目二为并行项目,每个工作任务紧密联系,共同服务于整个项目,当任务逐一完成时,工作项目也就得以完成。
四、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依据任务单进行学习,每个学习内容都是以“学生工作任务单”的方式接受,按照任务单的指导要求,学生分小组完成工作任务,每4~6人为一组,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操作技能和必需的理论知识,学生是行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人,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学生以任务书为指导完成工作任务,并按检查评价办法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然后教师按照“检查评估评价表”的内容对学生工作过程进行过程考核和量化考核。课程具体实施环节如下:。
(一)任务布置,建立感性的认识。
机械设计内容比较抽象,因此在实施任务前应先使学生建立感性的认识,布置任务时首先展示三维cad的效果图,通过视觉刺激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进一步到实训车间拆装机械零部件,观察认识其结构和作用,促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践的感性认识,奠定理论学习的基础,有助于专业知识的更好掌握。
(二)通过资讯获得任务知识点。
学生接受任务后,带着实践的认知和任务的问题去接受教师的课堂理论讲授,进而能更有效的获取完成任务相关的知识点。比如在“传动轴结构的设计计算及三维cad造型设计”任务中,如果直接讲阶梯轴的结构设计和参数计算,学生们会感到很枯燥,可能会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如果有了第一个环节的认知情况,明白了轴上零件的'装配顺序、轴及轴上零件需要定位与固定等,很快就会分析该轴系结构的特点,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会很快地投入到完成任务的自主学习中去。
(三)根据任务要求制定计划。
当学生们获得任务相关知识点后,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完成本次任务的实施计划,并通过组内成员充分讨论与论证后确定可行方案。
(四)按计划进行任务实施。
由于本课程融合了机械设计基础和三维cad的内容,所以在本环节中学生们除了需要完成设计相关的任务外,还需要完成该设计的三维造型,所以本环节的工作量比较大,同时还会出现许多不可预知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控制好进度,并及时指导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监控学生们按规定时间完成任务。
(五)检查展示。
学生们按照老师提供的评分标准,对自己完成的任务进行自检、互检,检查完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成果的汇报展示。
(六)评估反馈。
根据汇报展示结果及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们的综合表现,教师对学生们完成任务情况进行点评,并对其进行综合能力评估。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启发他们课后运用cad技术构造一些课堂内未作演示的机构模型,这样既启发学生的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又能保持正常的课程进度。
教学过程中,每个步骤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因情况、因学习项目、因需完成的任务的具体情况而定。现以任务3-3-2传动齿轮的设计计算及三维cad造型说明课程具体实施环节。
五、总结。
这几年课改后,我们经常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在参加的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和河北省电子信息技能大赛计算机辅助设计项目中,我们多次取得省级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并有多名学生获得“河北省电子信息行业技术能手”的称号,取得的这些成绩,见证了我们课改的历程,也给予了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和奋斗的目标,同时,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高职重要任务。可见,本次课程的改革,是适应社会需求的,不仅促进了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职业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优秀21篇)篇十三
摘要:机械基础是专业基础课,它实用性强,涉及面广,但内容零散,系统性较差,概念多抽象,原理枯燥,而我们技校类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难度大,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机械基础现场参观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机构模型演示灵活的教学方法。
机械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能为学习专业课和培养专业岗位能力服务。这门课程实用性强,涉及面广,它是数控、模具钳工、机械类学生的主修课,又是焊接、机电、电工、制冷、汽修类等专业的必修课,是比较重要的课程。但由于这门课程综合了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两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内容零散,系统性较差,概念抽象,原理枯燥,且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再加上操作性强等特点,对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而言,学习难度大。而且大多数学校用于教学的教具和设备又很缺乏,导致有些学生产生惧学和弃学的情绪。教师讲课难度较大,因此,如何改进教法,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师所关注的难题。下面就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谈谈笔者的浅见。
一、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课程学习,树立专业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才能发挥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技校类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学习没有动力,基础又比较薄弱,对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基本上没有学习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该课程教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课程教学,首先要重视第一节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应先向学生介绍此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教学计划、重难点、新知识、新技术以及发展前景,使学生认识到所学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在未来岗位和社会中的作用。比如针对汽修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从老式汽车介绍到现在的新型车、概念车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教师例举的汽车中的内燃机、变速箱、差速器、联轴器、离合器、轴承等内容,学生都将在这门课程中学到。告诉学生汽修专业与这门课程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此课程,从而做到愿学、想学、认真学。另外,教师必须在第一节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快乐中学习。教师例举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机器,比如洗衣机、汽车发动机是如何工作的,有什么机构零件,先让学生发言讨论。对积极发言回答问题的学生都应该给予真诚的赞美与鼓励。要让学生有成功感,增强学生的兴趣及自信心。
二、经常进行工厂现场参观教学。
技校类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从没看见过机床,所以上这门课之前先要去工厂参观,带学生参观生产装配车间,了解各类机床和生产机器设备。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也应经常带学生到工厂参观,使学生对它们的结构及生产过程都有所了解,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更好地结合起来。比如在学曲柄摇杆机构时,组织学生到实习工厂参观,认真观察牛头刨床、往复式运输机和插床等设备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观察牛头刨床的进给动作,使学生发现进刀时慢,退刀时快的运动形式,更进一步了解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再如,在讲授完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离合器、联轴器和制动器之后,请工人师傅作现场操作演示。任课教师边参观边讲解,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同时,这种参观教学法还能使学生受到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可谓一举多得。
三、充分应用多媒体视频、动画。
机械基础教学有很多内容,利用模型、实物、挂图等传统教学方法灵活性差,使用不方便,只有靠教师的语言描述仔细地讲解、比划讲授机械零件的结构、作用和传动机构的原理,尽管教师讲得很卖力,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与教师的期望值有很大的距离。所以教师要采用动态演示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论文)当学习一个“新机构”时,教师就引用该机构的模型导入,声、像、文、图并茂的教学信息,可以增强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学习铰链四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时,采用cai课件,把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死点位置,凸轮机构的从动件运动规律,以及间歇运动机构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进行演示。
四、建立一间完整的机构模型演示装拆实验室。
在工厂参观和多媒体动画教学,学生都只是看,不能直接动手操作。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的机械装拆车间,装拆一些由企业淘汰的生产设备及一些常用的零部件,如减速器、离合器、联轴器等,建立一间完整的机构模型演示实验室。教师在对这些部件做基本的讲解后,安排学生对实际部件进行装拆操作,学生会在装拆过程中加深对这些部件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使用与维护等知识的理解。
五、灵活的创新教学方法以及严谨的态度。
灵活的创新教学方法以及严谨的态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备课中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贯彻够用原则,突出重点在具体讲授过程中,打破原有的编排顺序,将常用的机械和常用零件的有关内容结合起来讲授,加强知识的连贯性,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接受和记忆。在一堂课中,教师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哪些内容采取什么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具模型如何配合演示,课后如何总结,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抓住哪些重点和难点等问题,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要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要尽量做到“奇”“疑”“趣”,要不断更新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学会自己去钻研知识。教学方法不能墨守成规,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任务、对象、条件而确定,大胆尝试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六、培养学生自制各种机构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学习各种机构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巧用身边资源,制作一些简易模型,以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让学生动手制作,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学习轮系传动中齿轮传动方向的判别内容后,可以让学生运用小时候玩的玩具车、四驱车零件,配上硬纸板(用来固定轴),制作简易轮系传动模型,这样学生对轮系传动中齿轮方向的判别就一目了然了。又如在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自制铰链四杆机构小制作比赛,请学生拿出自己的作品进行演示评比。通过小制作比赛,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巩固和加深了学生的理论知识。
另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技工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把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果没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不能对现有的知识进行更新,就无法适应改革的需要,就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从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应指导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从书本上获取知识,并能追本溯源,找出规律,真正做到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变速机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教材,理解各类变速机构的变速原理,再让学生探讨为什么有些机构只能做到有级变速,而有些机构却能做到无级变速。这样,学生提高了看书的兴趣,也慢慢学会了如何去看书。
总之,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需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提高自身教学的有效性,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提倡实践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结合,为学生学习机械类知识提供更大的空间,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吴亚君等编著。教育学简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李文静。机械基础课直观教学的新尝试.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优秀21篇)篇十四
答案1.因带有良好的弹性,可缓和冲击及振动,传动平稳,噪声小.
2.靠摩擦传动的带,过载时将在轮面上打滑,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3.可用于两轮中心距较大的场合。
4.传动装置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维修方便,成本较低.
2与齿轮等啮合传动相比较,带传动的缺点有哪些?
答案1.靠摩擦传动的带传动,由带的弹性变形产生带在轮上的弹性滑动,使传动比不稳定,不准确.
2.带的寿命短,传动效率低,v带传动的效率约为0.95.3.不能用于恶劣的工作场合.
3v带传动的主要参数有哪些?
答案小带轮直径d,小带轮包角,带速v,传动比i,中心距a,初拉力f,带的根数z,带的型号等.
4带传动中,以带的形状分类有哪几种形式?
答案平带,v带,多楔带,圆带和活络带传动.
5按材料来说,带的材料有哪些?
答案棉织橡胶合成的,尼龙橡胶合成的和皮革等.
6带传动的打滑经常在什么情况下发生?
答案当拉力差值大于摩擦力极限值时,带与轮面之间的滑动在整个包角内出现,此时主动轮转动无法传到带上,则带不能运动,带传动失去工作能力,此时打滑情况发生.
7带传动时,带的横截面上产生那些应力?
答案拉应力,离心应力和弯曲应力.
8在v带传动中,拉力差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案主动轮包角,当量摩擦系数,带轮楔角,材料摩擦系数有关.
9带传动为什么要限制带速,限制范围是多少?
答案因带速愈大,则离心力愈大,使轮面上的正压力和摩擦力减小,带承受的应力增大,对传动不利,但有效圆周力不变时,带速高有利于提高承载能力,通常带速在5~25m/s范围为宜.
10带传动中,小带轮的直径为什么不宜太小?
答案因带轮的直径愈小,带愈厚,则带的弯曲应力愈大,对带传动不利,所以带轮直径不宜过小.
11v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些?
答案主要失效形式有打滑,磨损,散层和疲劳断裂.
12带传动的设计准则是什么?
答案设计准则为防止打滑和保证足够的使用寿命.
13v带传动设计计算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什么?
答案带的型号,根数,基准长度,带轮直径,中心距和带轮的结构尺寸,以及选用何种张紧装置.
14v带的型号有哪几种?
答案型号有y,z,a,b,c,d,e七种。
15带传动中,增大包角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案加大中心距和带的松边外侧加张紧轮,可提高包角.
16带传动中,为什么常设计为中心距可调节?
答案一是调整初拉力,提高带的.传动能力.二是可加大中心距,增大包角,提高传动能力.三是便于维修.
17带传动中的工况系数k与哪些主要因素有关?
答案k与带传动中的载荷性质,工作机的类型,原动机的特性和每天工作时间有关.
18带传动为什么要核验包角?
答案小带轮包角愈大,接触弧上可产生的摩擦力也越大,则带传动的承载能力也愈大,通常情况下,应使包角大于120o.
19为什么要控制初拉力的大小?
答案初拉力过小,极限摩擦力小,易打滑;初拉力过大,磨损快,增大压轴力.
20在带传动设计时,当包角过小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案可采用如下措施:1)增大中心距;2)控制传动比;3)增设张紧轮装置.
21与带传动相比较,链传动有什么优点?
答案由于链传动是啮合传动,故传动比准确,工作可靠性好,承载能力大,传动尺寸较紧凑,可以在恶劣条件下工作(如工作高温,多尘,易燃等),压轴力较小.
22与带传动相比较,链传动有什么缺点?
答案链传动的瞬时传动比不恒定,噪声较大.
23与齿轮传动相比较,链传动有什么优点?
答案链传动的中心距较大、成本低、安装容易。
24与齿轮传动相比较,链传动有哪些缺点?
答案由于轮齿与链穴之间有空隙,随着磨损间隙加大,不宜用于正反转急速变化的传动中.
25链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几种?
答案节距磨损伸长、胶合破坏、链条疲劳断裂、链条静力拉断、轮齿磨损。
26为什么说链轮齿数愈多,传动愈平稳?
答案当链轮直径不变时,选节距小的链,则链轮齿数增多,多边形效应减弱,使传动平稳,振动和噪声减小.
27带传动中,小带轮齿数为何不宜太小也不能过大?
答案因齿数越少,传动越不平稳,冲击、磨损加剧;小链轮齿数过多,大链轮齿数也随着增多,使传动装置的尺寸增大;同时,节距因磨损加大后,容易产生脱链.
28链传动中,为什么链节数常取偶数?
答案链节数必须圆整为整数,一般应为偶数,以避免采用影响强度的过渡链节.
29链传动的中心距为什么不宜太小也不能过大?
答案在一定链速下,中心距过小,单位时间内链绕过链轮的次数增多,加速磨损;同时也使小链轮的包角减小,轮齿的受力增大,承载能力下降。中心距过大,链条的松边下垂量增大,容易引起链条的上下颤动。
30链传动的已知条件是哪些?
答案传动的用途和工作情况,原动机的种类,传递的功率,主动轮的转速,从动轮的转速(或传动比),以及外廓安装尺寸的等.
31链传动为什么要限制链速?
答案为了不使链传动的动载荷和噪声过大,一般限制链速v15m/s.
32单排链的结构由哪些零件组成?
答案由内链片,外链片,销轴,套筒及滚子组成.
34在链传动中,为什么尽量不用过渡链节?
答案当链节为奇数时,需要用过渡链节才能构成环状,过渡链节的链板在工作时,会受到附加弯曲应力,故尽量不用.
35链传动的瞬时传动比是否恒定,为什么?
答案不恒定。由于链节是刚体,只能在节点处相互转动,链条绕在轮上成多边形,主动轮等速转动,在直边上各点的链轮速度也不相等,使链速在变化,从动轮的转速也不恒定,瞬时传动比不恒定。
36链传动中,链条为什么是疲劳断裂?
答案链传动由于松紧边拉力不同,在运转时链条各元件处在变应力状态,经多次反复下,链条将发生疲劳断裂.
37为什么链传动的链条需要定期张紧?
答案链条的滚子,套筒和销轴磨损后,链的节距增大,容易产生跳齿和脱链,故需定期将链条张紧.
38为什么在链传动中,当转速很高和载荷大时会发生胶合?
答案当转速和载荷大时,套筒和销轴间产生过热而发生粘附,表面较软的金属被撕下,即发生胶合.
39滚子链的主要尺寸有哪些?
答案节距,排数,滚子外径,链节数,销轴长度.
40链轮的材料应满足什么条件?
答案链轮材料应满足强度和耐磨性的要求,小链轮的啮合齿数多,宜用更好的材料制作.
41与齿轮传动相比较,蜗杆有哪些优点?
答案蜗杆传动平稳、无噪声、传动比大而准确、蜗杆的导程角较小,有自锁性能.
42与齿轮传动相比较,蜗杆传动有哪些缺点?
答案蜗杆与蜗轮齿面间沿齿向有较大的滑动,不发热多,且容易产生胶合和磨损,传动效率低。
43为什么说蜗杆传动可视作螺旋传动?
答案因为蜗杆视为螺杆,蜗轮视为局部螺母,当转动螺杆时,若螺杆不能轴向移动,则螺母只能轴向移动。
44试述蜗杆与蜗轮正确啮合条件是什么?
答案中间平面上蜗杆的轴向模数与蜗轮的端面模数相等,蜗杆的轴向压力角与蜗轮的端面压力角相等,蜗杆螺旋线升角与蜗轮分度圆柱螺旋角相等且方向相同.
45蜗杆传动中,圆柱蜗杆传动和圆弧面蜗杆传动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圆柱蜗杆传动加工容易,但承载能力低;圆弧面蜗杆传动加工难,但承载能力较高.
46阿基米德圆柱蜗杆传动的中间平面有什么特点?
答案此平面通过蜗杆轴线,并与蜗轮轴线垂直。在中间平面上,蜗杆的齿廓与齿条相同,蜗轮的齿廓为渐开线,蜗杆与蜗轮如同齿轮与齿条啮合一样.
47在蜗杆传动中,为什么要规定标准模数系列及蜗杆直径系列?
答案通常,蜗轮轮齿是用与蜗杆相同尺寸的滚刀进行加工的,蜗杆头数与模数都是有限的数量,而蜗杆分度圆直径d将随着导程角而变,任一值就应有相应的d值,这样会有无限量的刀具,故为了经济,减少刀具量,规定了标准模数和蜗杆直径系列.
48蜗杆传动为什么比齿轮传动平稳?
答案蜗杆传动由蜗杆与蜗轮组成,可以看作是螺旋传动,蜗杆视为螺杆,蜗轮视为局部螺母,从而传动平稳、无噪声.
49蜗杆传动的相对滑动速度对传动性能有何影响?
答案相对滑动速度vs大,容易形成润滑油膜,但由于热量不能散发,使磨损加剧,对传动十分不利.
50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是什么?
答案绝大多数失效形式发生在蜗轮齿面上;由于相对滑动速度大,齿面容易磨损与胶合。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优秀21篇)篇十五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它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它在培养机械类工程技术人才的全过程中,具有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增强学生的机械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本课程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备机械设计中的一般通用零部件设计方法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考试内容(一)绪论。
1.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类型、特点及应用。2.掌握铰链四杆机构基本类型的判别。
3.掌握四杆机构基本特性及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四)凸轮机构。
1.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
1.了解螺纹的形成、分类、主要参数、特点和应用。2.掌握螺纹联接的主要类型和预紧、防松的原理和方法。3.掌握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4.了解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六)带传动1.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了解v带的规格、带轮结构、带传动张紧的目的及张紧装置。
2.掌握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带的应力分析。3.掌握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的概念。
1.了解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2.掌握齿廓啮合基本定律。3.熟悉渐开线的性质。
4.熟练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5.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连续传动条件和无侧隙啮合等概念。6.了解渐开线的切齿原理,了解根切、最少齿数及变位齿轮的概念。
7.了解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及啮合特点,掌握其正确啮合条件。8.理解斜齿轮各部分名称、重合度、当量齿数的概念,能计算渐开线正常齿标准斜齿圆柱齿轮的尺寸。
9.了解直齿圆锥齿轮的啮合特点。10.掌握齿轮传动的五种失效形式。
11.掌握直齿轮、斜齿轮和锥齿轮的受力分析。
1.了解蜗杆传动的特点和类型。
2.掌握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3.了解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材料和结构。4.熟练掌握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5.了解蜗杆传动强度计算的特点。
1.了解轮系的类型及应用。
2.熟练掌握定轴轮系、不太复杂的周转轮系及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包括从动轮转向的判定方法。(十)轴和轴毂连接1.了解轴的分类、应用。2.了解轴的常见失效形式、对轴材料的基本要求,轴的材料及热处理的选用。3.掌握轴的结构设计方法,能识别和改正不符合基本要求的错误结构。4.掌握轴的强度计算方法。
5.了解轴的刚度计算及轴的临界转速概念。
6.熟悉轴毂连接的几种形式及应用;掌握平键的选用及设计方法。(十一)滚动轴承。
1.了解滚动轴承的基本类型、特点和应用。
2.掌握滚动轴承代号的表示方法,记住其公差等级代号和基本代号的意义。3.了解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4.熟练掌握滚动轴承寿命计算的方法。5.掌握滚动轴承组合设计方法。
三、试卷结构。
1、考试总分:150分。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题难易比例:
较容易题约40%中等难度题约50%较难题约10%。
四、建议使用教材与参考书教材:
2、杨可帧,程光蕴.机械设计基础(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董玉平,机械设计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优秀21篇)篇十六
一、分析简答题(7题、28分)(需说明理由,否则要扣分)。
1、请简述连杆机构存在急回特性的条件,并举例说明;
2、x=0的齿轮是否一定为变位齿轮;
3、在使用斜齿轮传动时,为什么不常采用角度变位的方式,而是多使用标准斜齿轮传动;
4、通过曲柄滑块机构说明,机构的部分平衡与完全平衡的区别;
7、试推证,在何种情况下,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齿根圆直径小于基圆直径。
二、机构设计题(3题、30分)。
1、创新设计。
(2)、请设计一个可以使上述切割机构作前后运动和整周回转运动的机构。
2、内燃机(有图)。
(1)、说明内燃机的冲程运动(对心曲柄滑块,以滑块为主动件)是否存在死点;
(2)、图示机构采用的是什么平衡方式,有何特点(飞轮);
(3)、图示进气机构是什么机构(平底直动凸轮)?压力角多大?可否换为滚子从动件?
3、缝纫机(有个缝纫机的图,跟没有一样)。
(2)、缝纫机运动过程有无死点,是如何避免死点的?
(3)、试根据缝纫机的工作原理,设计一个代步机构,代步。
三、分析题(只记得第一题,应该不难,没什么印象,分值也不多)。
四、计算题(3题,21分)。
轮齿数分别为z1=33、z2=36,模数m=2,变位系数x1=-0.235x2=1.335。
(1)、求标准中心距和安装中心距。
(2)、计算齿轮1的p、s、e、d、db、df、dh。
(1)、试选取较为合适的设计方案,选取该对齿轮的齿轮;
(2)、是否可通过斜齿轮达到该对齿轮传动的要求,通过计算说明。
五、多选题(共5题,10分;每题有5-7个选项,其中正确选项2-4个,多选或错选不得分,漏选得一部分分数)。
说明:这个题和创新设计题一样坑,简而言之就是把判断题全部融合到这五个选择题里面,相当于做20多道判断题,但是只有10分,还不一定全对。
内容具体也记不住,主要涉及:
1、带传动承载能力及寿命影响因素;
2、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轴受力问题;
3、蜗轮蜗杆的变位、强度校核;
5、闭式软、硬齿面齿轮的失效形式,小齿轮与大齿轮齿数选择,齿宽选择等。
六、简答题(3题、15分)。
1、图示的传动布置中,有哪些不合理之处,为什么?(布置顺序转速由高到低依次为电机、链传动、直齿轮传动、斜齿轮传动、输出件,齿轮布置在靠近转矩输入端)。
3、记不住了……。
七、卷扬机(蜗杆受力方向,齿轮受力方向,计算功率,螺栓直径,20分左右)。
八、轴承计算题(10分)。
九、轴结构改错(15分)。
(个人认为,现在806不会要求画轴的结构图,因为806的创新设计有作图题,而805没有创新设计,所以805会要求画出轴的结构)。
文档为doc格式。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优秀21篇)篇十七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轻化工各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作为高分子、轻化、无机、印刷、纺织、包装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介绍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能力的技术基础课。内容涉及常用机构的结构、特性以及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和简单设计计算方法等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使学生具备选用、分析基本机构和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以及运用标准、规范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了解零件的常用材料。教学重点和难点。
机器、机构等有关概念。教学内容。
一、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二、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步骤。
三、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及钢的热处理概念。
四、机械零件的强度。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及机构自由度计算教学重点和难点。
1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及注意事项。教学内容。
一、运动副及其分类。
二、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三、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及其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铰链四杆机构的应用。
二、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和特征。
三、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
四、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设计。
第四章凸轮机构(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按给定运动规律绘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方法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
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绘制。教学内容。
一、凸轮机构的分类和应用。
二、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三、凸轮轮廓的设计。
四、设计凸轮机构应注意的问题。
五、间歇运动机构和组合机构。
第五章齿轮机构(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以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特点、参数计算为主要内容,简介最少齿数。教学重点和难点。
各种齿轮传动的啮合特点、受力分析及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教学内容。
一、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分类。
二、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和齿廓曲线。
三、渐开线齿廓。
四、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尺寸。
五、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六、渐开线齿轮的切削原理。
七、根切、最少齿数和变位齿轮。
八、斜齿圆柱齿轮机构。
九、圆锥齿轮机构。
十、蜗杆蜗轮机构。
第六章轮系(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轮系传动比计算,减速器结构可进行现场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轮系的类型。
二、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
三、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四、混合轮系及其传动比。
五、轮系的应用。
第七章齿轮传动(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齿轮的强度设计、受力分析。教学内容。
一、齿轮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二、齿轮材料和许用应力。
三、齿轮传动的精度。
四、直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
五、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六、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七、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八、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九、齿轮的结构与润滑。
第八章带传动(2学时)。
3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带传动的类型和特点。
二、v带和v带轮。
三、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
四、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第九章链传动(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链传动的特点及多边形效应、了解链传动的主要参数选择。教学重点和难点。
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影响链传动工作平稳性的因素及参数选择。教学内容。
一、链传动的类型和特点。
二、链传动和链轮。
三、链传动的运动特性和参数选择。
四、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五、链传动的布置及润滑。
第十章联接(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螺旋副的效率和自锁;紧螺栓的强度计算。教学内容。
一、螺纹的主要参数及类型。
二、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
三、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和联接件。
四、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
五、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六、螺旋传动。
第十一章轴(2学时)。
4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轴的类型、材料;掌握轴的结构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轴的强度计算方法教学内容。
一、轴的类型和材料。
二、轴的结构设计。
三、轴的强度计算。
四、轴毂联接。
第十二章轴承(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轴承的分类。
二、滑动轴承的典型结构。
三、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
四、润滑剂和润滑装置。
五、滚动轴承的结构、类型、代号和应用。
六、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选择。
七、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八、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
第十三章联轴器和离合器(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常见联轴器和离合器的类型与特点。教学内容。
一、联轴器。
二、离合器。
三、联轴器和离合器的选用。
执笔人:胡建忠审核人:初嘉鹏。
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工业工程学时数:48其中:实验/上机学时:6。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服工专业的一门主要自然科学基础课。作为服工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能力。内容涉及常用机构的结构、特性以及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和简单设计计算方法等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了解零件的常用材料。教学重点和难点。
机器、机构等有关概念。教学内容。
一、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二、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步骤。
三、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及钢的热处理概念。
四、机械零件的强度。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5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及机构自由度计算教学重点和难点。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及注意事项。教学内容。
一、运动副及其分类。
二、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三、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及其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5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铰链四杆机构的应用。
二、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和特征。
三、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
四、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设计。
第四章凸轮机构(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按给定运动规律绘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方法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
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绘制。教学内容。
一、凸轮机构的分类和应用。
二、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三、凸轮轮廓的设计。
四、设计凸轮机构应注意的问题。
五、间歇运动机构和组合机构。
第五章齿轮机构(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以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特点,简介最少齿数。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分类。
二、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和齿廓曲线。
三、渐开线齿廓。
四、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尺寸。
五、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六、渐开线齿轮的切削原理。
七、根切、最少齿数和变位齿轮。
八、斜齿圆柱齿轮机构。
九、圆锥齿轮机构。
十、蜗杆蜗轮机构。
第六章轮系(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轮系传动比计算,减速器结构可进行现场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轮系的类型。
二、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
三、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四、复合轮系及其传动比。
五、轮系的应用。
第七章齿轮传动(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受力分析。教学内容。
一、齿轮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二、齿轮材料和许用应力。
三、齿轮传动的精度。
四、直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
五、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六、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七、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八、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九、齿轮的结构与润滑。
第八章带传动(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带传动中各力、应力的关系,带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了解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掌握带传动的主要参数选择并了解设计步骤。
8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带传动的类型和特点。
二、v带和v带轮。
三、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
四、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第九章链传动(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链传动的特点及多边形效应、了解链传动的主要参数选择。教学重点和难点。
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影响链传动工作平稳性的因素及参数选择。教学内容。
一、链传动的类型和特点。
二、链传动和链轮。
三、链传动的运动特性和参数选择。
四、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五、链传动的布置及润滑。
第十章联接(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螺旋副的效率和自锁;紧螺栓的强度计算。教学内容。
一、螺纹的主要参数及类型。
二、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
三、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和联接件。
四、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
五、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第十一章轴(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轴的类型、材料、结构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轴的类型和材料。
二、轴的结构设计。
三、轴的强度计算。
四、轴毂联接。
第十二章轴承(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特点、代号、选用及组合结构。教学内容。
一、轴承的分类。
二、滑动轴承的典型结构。
三、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
四、润滑剂和润滑装置。
五、滚动轴承的结构、类型、代号和应用。
六、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选择。
七、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八、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
第十三章联轴器和离合器(1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常见联轴器和离合器的类型与特点。教学内容。
一、联轴器。
二、离合器。
三、联轴器和离合器的选用。
执笔人:胡建忠审核人:初嘉鹏。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优秀21篇)篇十八
摘要:机械基础是专业基础课,它实用性强,涉及面广,但内容零散,系统性较差,概念多抽象,原理枯燥,而我们技校类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难度大,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机械基础现场参观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机构模型演示灵活的教学方法。
机械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能为学习专业课和培养专业岗位能力服务。这门课程实用性强,涉及面广,它是数控、模具钳工、机械类学生的主修课,又是焊接、机电、电工、制冷、汽修类等专业的必修课,是比较重要的课程。但由于这门课程综合了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两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内容零散,系统性较差,概念抽象,原理枯燥,且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再加上操作性强等特点,对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而言,学习难度大。而且大多数学校用于教学的教具和设备又很缺乏,导致有些学生产生惧学和弃学的情绪。教师讲课难度较大,因此,如何改进教法,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师所关注的难题。下面就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谈谈笔者的浅见。
一、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课程学习,树立专业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才能发挥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技校类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学习没有动力,基础又比较薄弱,对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基本上没有学习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该课程教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课程教学,首先要重视第一节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应先向学生介绍此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教学计划、重难点、新知识、新技术以及发展前景,使学生认识到所学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在未来岗位和社会中的作用。比如针对汽修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从老式汽车介绍到现在的新型车、概念车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教师例举的汽车中的内燃机、变速箱、差速器、联轴器、离合器、轴承等内容,学生都将在这门课程中学到。告诉学生汽修专业与这门课程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此课程,从而做到愿学、想学、认真学。另外,教师必须在第一节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快乐中学习。教师例举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机器,比如洗衣机、汽车发动机是如何工作的,有什么机构零件,先让学生发言讨论。对积极发言回答问题的学生都应该给予真诚的赞美与鼓励。要让学生有成功感,增强学生的兴趣及自信心。
二、经常进行工厂现场参观教学。
技校类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从没看见过机床,所以上这门课之前先要去工厂参观,带学生参观生产装配车间,了解各类机床和生产机器设备。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也应经常带学生到工厂参观,使学生对它们的结构及生产过程都有所了解,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更好地结合起来。比如在学曲柄摇杆机构时,组织学生到实习工厂参观,认真观察牛头刨床、往复式运输机和插床等设备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观察牛头刨床的进给动作,使学生发现进刀时慢,退刀时快的运动形式,更进一步了解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再如,在讲授完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离合器、联轴器和制动器之后,请工人师傅作现场操作演示。任课教师边参观边讲解,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同时,这种参观教学法还能使学生受到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可谓一举多得。
三、充分应用多媒体视频、动画。
机械基础教学有很多内容,利用模型、实物、挂图等传统教学方法灵活性差,使用不方便,只有靠教师的语言描述仔细地讲解、比划讲授机械零件的结构、作用和传动机构的原理,尽管教师讲得很卖力,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与教师的期望值有很大的距离。所以教师要采用动态演示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论文)当学习一个“新机构”时,教师就引用该机构的模型导入,声、像、文、图并茂的教学信息,可以增强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学习铰链四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时,采用cai课件,把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死点位置,凸轮机构的从动件运动规律,以及间歇运动机构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进行演示。
四、建立一间完整的机构模型演示装拆实验室。
在工厂参观和多媒体动画教学,学生都只是看,不能直接动手操作。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的机械装拆车间,装拆一些由企业淘汰的生产设备及一些常用的零部件,如减速器、离合器、联轴器等,建立一间完整的机构模型演示实验室。教师在对这些部件做基本的讲解后,安排学生对实际部件进行装拆操作,学生会在装拆过程中加深对这些部件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使用与维护等知识的理解。
五、灵活的创新教学方法以及严谨的态度。
灵活的创新教学方法以及严谨的态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备课中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贯彻够用原则,突出重点在具体讲授过程中,打破原有的编排顺序,将常用的机械和常用零件的有关内容结合起来讲授,加强知识的连贯性,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接受和记忆。在一堂课中,教师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哪些内容采取什么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具模型如何配合演示,课后如何总结,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抓住哪些重点和难点等问题,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要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要尽量做到“奇”“疑”“趣”,要不断更新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学会自己去钻研知识。教学方法不能墨守成规,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任务、对象、条件而确定,大胆尝试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六、培养学生自制各种机构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学习各种机构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巧用身边资源,制作一些简易模型,以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让学生动手制作,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学习轮系传动中齿轮传动方向的判别内容后,可以让学生运用小时候玩的玩具车、四驱车零件,配上硬纸板(用来固定轴),制作简易轮系传动模型,这样学生对轮系传动中齿轮方向的判别就一目了然了。又如在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自制铰链四杆机构小制作比赛,请学生拿出自己的作品进行演示评比。通过小制作比赛,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巩固和加深了学生的理论知识。
另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技工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把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果没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不能对现有的知识进行更新,就无法适应改革的需要,就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从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应指导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从书本上获取知识,并能追本溯源,找出规律,真正做到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变速机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教材,理解各类变速机构的变速原理,再让学生探讨为什么有些机构只能做到有级变速,而有些机构却能做到无级变速。这样,学生提高了看书的兴趣,也慢慢学会了如何去看书。
总之,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需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提高自身教学的有效性,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提倡实践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结合,为学生学习机械类知识提供更大的空间,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亚君等编著。教育学简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2]李文静。机械基础课直观教学的新尝试[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技师学院)。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优秀21篇)篇十九
《机械工程材料》是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为后续学习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加工工艺等课程做铺垫,是进行各种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加工制造,必要考虑的部分。可见,这门课十分重要。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方式体现培养学生“能力”,即不仅培养学生能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开展这门课理论和实践教学,以达到“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1机械工程材料特点和教学现状。
这门课安排在第三学期上,是学生开始接触到专业课阶段。它涉及到机械、设计、材料和加工四方面。主要包括材料种类和性能,材料的微观结构、凝固与变形,铁碳合金相图及应用,热处理,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特性及选材。其知识面广,内容多,专业术语多,概念抽象,理论性强,但逻辑联系不强。学生们感觉内容头绪太多、记忆多。由于专业学时调整,课时现削减为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仅为24学时,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信息,学生接受难度大。加之,由于此门可前期没有认知实习,而金工实习通常又在此课之后,学生没有实践经验,缺乏感性认识,很难把它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实验教学多为普通验证性实验,设备老旧数量少,5—6人用一台,教学效果不好。因此,学生感觉学习空洞、乏味,兴趣低,考试就死记硬背。没有达到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目的,也没有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能力。
2机械工程材料的改革措施与实践。
2.1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机械工程材料,本科生培养目标是保证掌握材料科学基础理论,运用它进行工程选材和帮助设计工艺流程等。因而教学内容设计,应与机械工程类紧密相连。对金属学部分,基础为材料的性能和结构,重点为材料成形的组织变化和性能,如铁碳合金相图。对热处理部分,重点为热处理的原理和工艺过程,改善材料的性能。对金属材料部分,重点为常用的机械材料的牌号、性能、热处理方式,及选材。而对于非金属材料部分,可不作为重点,但要了解,可精选些前言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讲解,如高分子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等,开阔学生的眼界。压缩材料组成和微观结构,如晶体内部结构等内容。
2.2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联系工程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源,仅是枯燥的理论,学生们很难有兴趣。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可采用多种生动的形式,如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把枯燥的理论与工程实际联系起来,明白理论与生活密切相关,把抽象概念立体化、生动化,运用它可解决很多实际中难题。如在讲解它碳素钢时,含碳量对钢性能的影响,可以启发学生们思考:家中用的传统菜刀和砍刀,为何菜刀不能砍骨头,砍刀不能来切菜,原因是什么?若都用碳素钢,具体成分有何不同?通过层层剖析,让学生明白,含碳量大小影响材料的强度、硬度,从而影响用途。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抽象概念具体化,易理解。再者,也可以设立一题目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自行车外壳和车轴选材,哪些材料可以满足要求?材料加工工艺路线是什么?学生们提出了20多种方案,令人打开眼界。然后,由老师指导,理清思路,同大家一起对方案讨论,优劣对比,得出最佳方案。大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好。
2.3改进实践环节。
实训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近两年,我系更换了一批老旧设备,增添了许多新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如高清晰的金相显微镜、维氏硬度计和金相试样抛光机等,实验硬件能力大大提升。可以开设一些新实验,还可以把某些理论课放到实验室进行。如讲解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可让每位学生自行动手实验,观察组织,总结材料性能,得出结论,老师仅从旁辅助。把原课堂难理解的知识放到实验室讲解,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同时,还增加了综合实验项目。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能学以致用。由指导老师设定题目,题目通常涉及到的零件是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如锉刀、锯条、自行车链轮等。给出机械零件的工作条件和失效形式。接着,由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制定工艺流程方案;指导老师审阅、修改。然后,学生独立自个动手完成实物操作,得出硬度分析和金相图,完成实验报告。最后,参加口试答辩,做为这课成绩考核的重要部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能熟练操作硬度计、金相显微镜、电阻炉和金相试样抛光机等仪器设备。像金相试样制备难度较大,可能需要失败多次,才能做出合格的试样。若对设备和操作掌握不牢固,就需要花更过的时间,反复做实验。而实验教学一共才8学时,显然不够。可允许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完成实验。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学生可根据自我情况安排实验,避免因时间紧就应付了事。给失败的同学再做机会,给有兴趣的同学敢于尝试创新的机会。实践证明,综合实验项目,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另外,根据我系机械工程学生培养方案,机械工程材料和“金工实习”在同一学期,可让两者同时进行,而不是同期的一前一后。让学生们在金工实习中,了解材料和加工工艺,增加感性认识,帮助材料理论知识掌握。如在车工实习中,实习指导教师可引入使用的各类刀具的材料,高速钢和硬质合金区别;加工工艺中,零件的调质处理方式,就是热处理的淬火和回火。实践表明,学生提前有了感性认识,进行理论教学效时,易于接受和掌握知识。
3结论。
通过对机械工程材料的教学不断改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知识掌握更牢固、全面,动手能力加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锻炼,创新能力得到激发。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的探索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夯实理论知识,能“举一反三”,提高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优秀21篇)篇二十
(一)申办条件。
2、在职职工随工作单位需常驻异地工作一年以上。
(二)申办材料。
本人提出申请,提供相关材料。
1、退休人员:
(1)本人/配偶/子女在当地的户籍证明(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或住房产权证原件及复印件。其中投靠配偶、子女者需提供申请人与其关系证明,多子女申请人投靠子女之一者,除提供投靠子女的赡养老人申请外,还需提供其他子女知情同意书。
(2)因无子女或子女在境外、港澳台地区定居而投靠亲属者,需提供亲属关系证明、亲属在当地的户籍证明(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或住房产权证原件及复印件,亲属同意长期赡养、照顾申请人的证明材料。
(3)配偶或子女是现役军人的,可凭所在部队的证明办理。
2、在职职工:
(1)单位证明。证明中应明确申请人在异地工作岗位、办公地址及联系方式。
(2)参保单位及单位在外地的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由单位外派至异地其他单位工作的,还应有实际工作地单位证明。
3、上述申请人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定点医院,灵活就业退休人员还应选择代办人。按要求填写《沈阳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安置申请表》或《沈阳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灵活就业退休人员异地安置申请表》。
4、2007年6月30日之前已办理异地安置手续的参保人员可以延续异地安置待遇,重新选择定点医院。
(三)申办程序。
申请材料齐全后,到沈阳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医保中心)申办。单位参保人员由单位经办员办理,灵活就业退休人员由本人或代办人办理。经医保中心审核,确认符合申办条件的人员可以办理。以经办日期为准,一个月后异地待遇生效,同时封锁申请人在沈阳市内的医保统筹待遇。
(四)安置地变更。
1、在职职工办理异地安置一年以上,因工作地变动,可以申请取消或变更安置地,由单位经办员凭相关证明材料办理。
2、退休人员办理异地安置一年以上迁移新居住地的,参照初次申办的条件和程序办理。
二、就医。
(一)定点医院的选择。
1、异地安置的参保人员可以选择三所综合医院,一、二、三级各一所;
2、患有肿瘤、精神类疾病的参保人员还可选择一所专科医院。
以上医院应为当地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并经当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确认及我市医保。
中心认可。定点医院选定后一年之内不能更改,参保人员应在定点医院就医。患有法定传染病的参保人员可在当地传染病专科医院就医,按同等级定点医院处理。因急诊、急救在非定点医院住院或因病情需要转诊者,按市内医保政策处理。
(二)门诊特殊病种(以下简称门诊特病)的认定及治疗。
异地安置的参保人员申办门诊特病应回沈阳,按程序参加本市门诊特病体检。申请人需提前向门诊特病体检医院(每年公布一次)进行预约,按约定的时间参加体检,体检次日通知结果。认定合格者可以享受门诊特病待遇,并在异地定点医院中选择一所作为门诊特病定点医院,在该院发生的符合门诊特病规定的医疗费用可以按政策报销。
(三)定点医院的变更。
异地安置人员选择的定点医院满一年可以申请变更定点医院。填写《沈阳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安置人员定点医院变更申请表》或《沈阳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灵活就业异地安置人员定点医院变更申请表》到医保中心申请变更。单位参保人员由单位经办员办理,灵活就业退休人员由本人或代办人办理。
三、报销。
(一)范围及标准。
参保人员发生住院、急诊留观转住院留观期间等情况的医疗费用由个人现金垫付,按我市医疗保险政策相关规定处理。门诊特病实行限额报销,标准参照沈劳社发[2006]44号文件规定的同病种统筹基金人均定额执行,不足一年的按实际月份执行限额报销标准。若遇政策调整,医疗待遇按新政策处理。
(二)申报所需材料。
申请报销需提供住院病历复印件及(或)门(急)诊病历、正式收据、费用明细单、医保卡、转帐单、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等材料(详见《沈阳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安置人员报销须知》)。
(三)申报时限。
1、住院及急诊留观医疗费用,应在治疗终结后六个月内申报。
2、门诊特病每次审批有效期一年(pci/ptca限术后一年)。期间发生的门诊特病医疗费用,先由个人垫付,应在有效期满六个月内申报。
(四)申报方式。
参保人员应及时准备报销所需材料,报送医保中心,办理相关手续。单位参保人员由单位经办员办理,灵活就业退休人员由本人或代办人办理。
四、个人账户基金返还。
(一)申领条件。
已办理异地安置手续的人员可以自愿申领个人账户节余基金,用于在居住地或工作地普通门(急)诊就医或购药。
(二)申领程序。
1、申请人填写《沈阳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安置申请表》(或《沈阳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灵活就业退休人员异地安置申请表》)时,准备申领个人账户基金的人员在“是否申请个人账户基金返还”一栏中填写“是”,医保中心据此录入信息,以备相关部门查询。
2、由单位经办员或代办人持申请人的《沈阳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安置申请表》。
或《沈阳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灵活就业退休人员异地安置申请表》和医保ic卡到医保中心办理个人账户基金返还现金业务,对申请人医保ic卡内余额进行账户返还操作,同时打印个人账户基金返还单。
3、医保中心定期向沈阳市财政局申请基金。市财政局拨款到医保中心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到医保中心领取现金。单位参保人员由单位经办员办理,灵活就业退休人员由本人或代办人办理。
(三)申领时限。
个人账户节余基金每年可以申领一次。一经申请,必须按医保中心规定的时间取款,逾期转至下一年度处理。
五、其他事项。
(一)不能按规定提供异地工作或安置证明材料者,不予办理。
(二)因个人或单位原因未及时办理异地安置手续,发生医疗费用不能享受异地安置医疗待遇。
(三)已办理异地安置手续的人员存在下列情况,医疗费用不予报销:
1、医保待遇封锁期内的医疗费用;
2、不能按要求提供申报材料的医疗费用;
3、不属于沈阳市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
二〇〇九年三月。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优秀21篇)篇二十一
【论文摘要】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专门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的目标和任务,为了完成此项目标和任务,本文对教学方法、实验教材、实验室管理等的改革方案和思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针对学生的特点的机械类基础实践教学的新体系。
自从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以来,各高校根据本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大力进行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将实验教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统一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而不是仅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环节。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使命。显而易见,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将在完成这个目标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机械类专业为例,机械基础实验室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实践基地,所承担的实验内容涉及工程图学、力学、工程材料及制造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是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场所。为此,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机械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
一、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特点。
作为独立学院,由于受办学机制等制约,实验设备的投入有限,教学和实验室管理有些与母体雷同。但是,教学对象却有明显的不同。这些问题正是独立学院面临的且必须解决的最大困难,它关系到是否能够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大问题。独立学院的学生一方面基础相对不够扎实、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另一方面动手能力相对较强,有企业、贸易等背景的学生较多,因此他们更需要加强实践教学。针对以上特点,在实验室建设上更需要一套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教材和设备。在满足本科教学基本实验设备的基础上,尽可能引进一些综合性、提高性实验设备,提高学生实验、实践的兴趣,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条件。而实验教材的编写,也从学生的不同情况着手,选择几个层次来适应他们不同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内容的,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实践教学与基础实验室建设的宗旨。
1、基本验证性实验,注重感性认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对于基础性强、操作要求规范、经典的实验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通过讲解仪器的规范操作和使用原理及不同类型实验的操作方法和不同的测量方法,让学生尽快掌握仪器仪表知识和实验方法。在进行实验之前,采取让学生先预习、实验课提问;实验操作先有老师示范,再由学生分组独立操作;课后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2、对于一些提高性、综合性强的实验项目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一来可以通过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培养独立实验的能力和满足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二来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根据实验的要求,学生可以依据各自的特点自由组合,顺利完成实验。实验课前有指导教师明确实验任务、要求及注意事项,由小组成员讨论确定实验方法、选用实验设备和具体的操作流程。这样,既可以达到对所学知识复习的目的,也可以达到对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目的。
3、创新型实验,起点高、要求高,可以供学生选做或结合学生各类课外科技竞赛。
此实验应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学生可把自己所掌握的各学科之间的知识融为一体,灵活运用,开展专题性、科研性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的专题实验。实验室采取完全开放的形式,鼓励和引导学生自选课题进行实验。充分利用基础实验室与学院实习中心的设备和加工能力优势以及外院资源进行创新设计和制造,将有创意的设计转变为产品。使学生有机会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中自主设计、自编工艺、自行加工,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能力。
三、加强实验教材和实验教学大纲的建设。
实验教材是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材应注意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启发性,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验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着重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实验课教学与课堂教学一样,需要有完善的教学大纲,明确每一堂实验课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1、对基础性实验沿用传统内容,既可保证基础实验的顺利进行,又可满足本科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2、增加综合性、提高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
对其实验内容从应用性、综合性、设计性等角度进行修改,使之能适应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营造一定的氛围,吸引学生参与开放性实验。改变实验教学对理论教学的依赖关系为相互促进关系,学生通过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设计方案的选择,结合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分析达到加深理论理解的目的。
四、注重实验室建设。
1、完善适应机械基础实验要求的实验室设备。
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提升教学实验室硬件建设的档次,逐步推行实验内容开放、实验时间开放、对校内其他专业的开放以及对社会的开放,使之成为全方位开放性的实验室,提高设备和其他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社会效益。
2、重视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
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是实验建设的关键之一,只有建设一支高学术水平、高素质、年龄结构合理、热心实验教学改革、富有奉献与合作精神的实验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建设的顺利进行,并使进一步得到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各项功能。
3、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此,我们配合学校学风建设,按照国家对实践教学的要求,修订实验室工作管理制度、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学生实验管理制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实验室主任及各类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把实验教学的质量作为决定实验室及实验技术人员能否评优的重要条件,通过评优、奖励调动实验室人员搞好实验教学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机械类基础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是加快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重视这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严格实验教学中各项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高。高质量的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且能够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也对独立学院从事实验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扎扎实实地进行改革,就能完成新世纪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3]方海林.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江苏高教,2007,(1).
[4]周伯明.勤学习研究重管理服务-浅谈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2).
[5]李丽娅,郭进武.加强高校实验工作改革,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高教论坛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