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的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多样,旨在满足孩子们不同的发展需求。以下是一些幼儿园大班总结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在写作中带来一些灵感。
幼儿园大班科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实用20篇)篇一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我们在小学一年级4个班中对学生做了“认识人民币”、“兑换人民币”、“支付人民币”的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比例为96.5%,兑换人民币的正确率为83%,参加过10元以下购物付款的比例则为64%,可见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一、准备阶段:
1.收集“商品”:让学生自带一些玩具、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品,并制作出价格标签挂在商品上。
2.布置“商店”:将课桌布置为柜台,按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分别放好。
3.提供给每人若干人民币。
二、实施阶段:
(一)争当小小营业员。
1.多媒体展示各种面值人民币,让大家认一认,说一说。
2.多媒体显示1角、2角、5角的人民币,并提问应该怎样以此兑换1元的人民币?
生1:2个5角换1元。
生2:10个1角换1元。
生3:5个2角换1元。
生4:1张5角、1张1角、2张2角换1元。
生5:4张2角、2张1角换1元……。
(可采取小组活动,每人填写出1份列出兑换方式的表格,然后大家共同检查对错。)。
4.小组推选优胜者当营业员,小营业员挂牌上岗。
(二)购物活动。
教师:现在大家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购物,营业员要根据商品的价格和顾客付的钱数计算出需要找回多少钱。在活动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和其他同学商量、讨论。注意运用礼貌用语。
(“顾客”开始自主购物,教师在旁做适当的帮助和提示。)。
(三)换物活动。
教师:我看到大家都已经购买了一些物品,你们现在能相互交换自己所购的物品吗?要注意在价格不同时需要贴补差价。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到我们班的“消费者协会”来寻求帮助!
生1:我的铅笔是5角1支,能用铅笔换你1块橡皮吗?
生2:好呀!我刚好需要铅笔。刚才我买的橡皮是2角钱一块,找你3角,对吗?
生3:对,谢谢你。
生4:我买的小娃娃是2元,可以换几支铅笔?
生5:铅笔5角一支,你说可以换几支?
生6(插嘴):2元里有几个5角?
生7(恍然大悟):2元里有4个5角,就可以换4支铅笔。
……。
(四)物换币活动。
教师:现在大家可以到营业员哪儿去,把手中的商品换成人民币。看看换回的人民币和原有的人民币相符吗?如不相符,检查一下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
(学生开始活动,并在换币后核对钱币是否出错,如出错,进一步思考是哪儿出了问题。)。
(五)小结交流。
1.购物后是怎样换物的?应怎样贴补差价?
2.最后到手的人民币和原来手持的人民币相符吗?
3.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教师小结: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购物,在实际购物中会有很多的数学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有很多的数学知识,同学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啊!
教学思考:
新课程提出,学习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从本节课的教学可知,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储备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我们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法,注重“用教材”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实现教学的发展功效和育人的本质功能。教师合理地改造教材,重组学习内容的呈现顺序和方式,通过5个连续的活动,创设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情境,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学习的意向,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主体参与。
卢梭认为,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和发展,就必须教他们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新课程改革也视学习为“做”的过程、“经验”的过程,凸现学生学习的实践性特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经过付币、贴币、兑币的实践活动,当发现付出的钱币与兑现的钱币相等时,他们就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增加成功感。假如有所差错,他们就会自己查找原因。如此设计,不仅注重学生认知上的需求,更重视学生学习情感上的满足,使学生心中充满激动与挑战,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教学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它需要执教者的创造加工,将教材内容变成有关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变成发展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内容,并把它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加以组织,使人类文化进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履历情境”。这,才是我们在当前设计教学时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幼儿园大班科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实用20篇)篇二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绳子,知道绳子的种类、用途。
2.探索绳子的各种玩法,体验玩绳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绳子。
2.各种绳织物品、各种带绳的玩具。
3.课件:(1)杨浦大桥(2)人走钢丝(3)降落伞(4)缆绳。
活动过程:
一、以玩绳导入活动。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玩具,请小朋友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来玩一玩吧。
二、认识各种各样的绳子。
1.刚才你们玩的是什么?这些玩具上都有什么?(绳子)。
2.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些绳子,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根,看一看你拿的是什么样的绳子?(毛线绳、尼龙绳、草绳、塑料绳、线绳、弹力绳等)。
3.引导幼儿比较发现绳子的不同(长短、粗细、软硬、颜色、弹力、原料不同)。
4.归类:送绳宝宝回家(请幼儿根据类别送绳回家)。
三、说一说绳子的用途。
1.这是谁的家?xx绳有什么用?可以用来干什么?
2.观看绳制品,并说出是用什么绳制成的。
四、拓展生活经验。
1.除了刚才认识的`绳子,你还见过什么样的绳子?(鼓励幼儿交流分享经验)。
2.播放课件:认识不常见的绳子的种类和用途(钢索绳、钢丝绳、牵引绳、缆绳)。
五、探索集体玩绳的乐趣。
出示长绳和绳网启发幼儿说出不同的玩法,并组织幼儿多人玩绳,教育幼儿团结协作。
幼儿园大班科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实用20篇)篇三
1、认识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币面值,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特点。
一、感知人民币。
教师:小朋友,你们吃的食物,玩的玩具,穿的衣服是用什么买来的?
教师出示“仿真人民币”,请幼儿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了解它们不同的面值。
请幼儿观察1元、2元、5元、10元人民币,说说上面有些什么图案,哪些地方不一样。
幼儿观察交流,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纸币的颜色、图案和大小的不同。
教师:我们可以通过纸币的大小、颜色和图案来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师引导幼儿按照面值的不同,将自己手上的人民币进行分类。幼儿相互检查分类的结果,并进行纠正。
三、认识钱币的作用。
请幼儿说一说人民币的用途,如:妈妈给我买衣服的时候会用到它;去餐馆吃饭的时候会用到它,说一说还知道哪些人民币面值(10元、20元、50元、100元)。
教师:这些都是人民币,是我们国家的钱币,钱币可以用来买我们需要的东西。
四、“超市购物”游戏。
幼儿每人1套1元、2元、5元、10元面值的仿真人民币,请幼儿根据商品价格用相应的人民币进行购买,然后说一说买了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价格是多少,钱币使用情况如何。(骆月)。
幼儿园大班科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实用20篇)篇四
1。感知,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元,角,分。
2。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国徽,知道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要爱护人民币。
3。通过游戏"买文具",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知道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值。
1。相关课件,各种面值纸币和硬币若干。
2。学具:每组一盒人民币,内有元、角、分若干,"超市"货架及货物,人手一份买文具的作业单。
教法:提问法观察指导法,组织游戏法,操作法。
学法:观察法,探究法,体验法。
一、开始导入。
(1)、教师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我们熟称的钱,也可以称为人民币,它分为纸钞和硬币。""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知道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通过观察人民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知道上面有国徽)幼儿依次认识l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
(3)、幼儿一起辨认人民币上不同的面值,了解它们的意思。
2、了解等量关系:
(1)、教师告诉幼儿元、角、分的等量关系。
(2)、幼儿按老师的出题,选出对应的钱币:
一元等于几角?"。
二、游戏"买文具"。
"今天我们要去文具小超市逛一逛,请小朋友注意观察,文具超市里都有哪些文具?"。
(1)幼儿逛文具超市。
(2)幼儿用完整地语句讲述文具超市里文具用品。
"今天我们要来买文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需要多少钱?"先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价格.了解小数点前面数字和后面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3)幼儿操作。
三、小组活动。
"今天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张买文具的作业单,我们也来做一次小顾客,也来买文具。买的时候请小朋友看清楚文具的价格和人民币的面值,然后用线把它们连起来。"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小结,今天你们认识了人民币,并学会了用钱购买物品,今后不要乱花钱,要把钱花在有用的地方。
四、活动评价。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评价。
五、活动延伸:
最后,还有一个小小的任务,利用假期休息时间和父母一同去逛商场,超市等地方详细看一看大人如何购物,如何使用人民币,也可以自己去购买,把你的想法和同伴交流一下,也可以告诉老师。
幼儿园大班科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实用20篇)篇五
活动目标:
1.能用语言表达太阳升起来的感觉。
2.能用各种彩纸剪出与众不同的太阳。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音乐《种太阳》;。
2、各类红色彩纸、剪刀、胶水、塑料盆;。
重点难点:
1.幼儿能够剪出太阳的形状。
2.能对太阳作品进行想象装饰。
活动过程:
1.导入:复习歌曲《太阳,您真勤劳》。
------(出示太阳)这是什么呀?
------太阳升起来后,我们有什么感觉?
------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达我们自己心理的这种感觉呢?
------你喜欢太阳吗?哪些小朋友想和太阳做好朋友吗?
2.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既然大家都这么喜欢太阳,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剪剪太阳吧,好吗?
------幼儿分组操作,师引导幼儿剪出与众不同的太阳。
------重点指导:
(1)太阳光的剪法;。
(2)装饰太阳;。
3.作品展示----以舞蹈的形式展示作品。
------如果我们把太阳种在泥土里面,会长出什么呢?
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以绘画的形式将“种太阳”画出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实用20篇)篇六
1、初步认识人民币及1元和5元的面值。
2、初步尝试有计划地使用人民币,了解人民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课件、记录表、人民币、钱包、布置好小超市(文具若干)。
1、导入活动。
(2)课件(出示所有的人民币)。
师:看,这是什么呀?“请你们仔细看看,这些人民币一样吗?”(数字、颜色、图案、纸张大小不一样)。
你认识哪张人民币?它的面值是多少?
小结:人民币有两种,长方形、像纸张一样的人民币叫纸币;圆圆的、硬硬的、金属材料做成的叫硬币。
(3)师:今天我们要用几元人民币去买学习用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数字7)。
3、取钱。
(1)师:在你们的桌上有一只篮子,里面有很多的人民币,现在请你们从篮子里取7元人民币。
(2)幼儿操作。
(3)集中交流。
师:你取了几元人民币?是怎么取的?谁也用了这种方法?
小结:原来7元人民币有两种取法:一种是一张5元的纸币,两张1元的硬币,还有一种方法是7张1元的硬币。
(4)师: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钱包,把7元人民币放到钱包里。(幼儿把7元钱放到钱包里)。
4、制作计划表。
师:小朋友们已经把钱准备好了,那么你们准备到文具店里买些什么学习用品呢?
(2)师:原来文具店里有这么多的学习用品,它们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每个小朋友有几元人民币呀?该买些什么呢?我们先来计划一下吧!
(3)(出示计划表)教师介绍计划表。
师:你们看,老师为你们设计了一张计划表,这上面是文具店的学习用品,你们要打算好要买的学习用品的价钱正好是7元,然后把它们圈起来,把几种要买的学习用品的价钱用算式的形式写下来。
(4)教师示范操作。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6)集体交流:小朋友们都做好了计划表,现在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你的计划表。
(7)自由交流:其他的小朋友呢?你们想不想交流一下?现在就请你们和边上的朋友看一看,说一说。
5、购物。
(1)师:现在我们都做好了购物计划,接下来就请你们每人带7元人民币按计划买学习用品吧!(幼儿按计划购物)。
(2)师:你们都按照计划挑选好需要的东西吗?现在我们一起去收银台付钱吧!
(3)小结:你们买到了这么多的学习用品,开心吗?小朋友们真棒,都是用7元人民币,买到这么多不同的学习用品。
6、了解人民币的用途。
(1)师:那你们知道人民币除了可以购买学习用品外,还有什么用呢?
(2)多媒体:我们一起来看看人民币还有什么用?
幼儿园大班科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实用20篇)篇七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活动《认识人民币》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国微,知道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要爱护人民币,感知,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元,角,分,通过游戏"买文具",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1.感知,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元,角,分。
2.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国微,知道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要爱护人民币。
3.通过游戏"买文具",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知道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值。
1.相关课件,各种面值纸币和硬币若干。
2.学具:每组一盒人民币,内有元、角、分若干,"超市"货架及货物,人手一份买文具的作业单。
教法:提问法观察指导法,组织游戏法,操作法学法:观察法,探究法,体验法。
一、开始导入。
(1)、教师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我们熟称的钱,也可以称为人民币,它分为纸钞和硬币。""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知道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通过观察人民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知道上面有国微)幼儿依次认识l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
(3)、幼儿一起辨认人民币上不同的面值,了解它们的意思。
2、了解等量关系:
(1)、教师告诉幼儿元、角、分的等量关系。
(2)、幼儿按老师的出题,选出对应的钱币:
一元等于几角?"。
二、游戏"买文具"。
"今天我们要去文具小超市逛一逛,请小朋友注意观察,文具超市里都有哪些文具?"。
(1)幼儿逛文具超市。
(2)幼儿用完整地语句讲述文具超市里文具用品。
"今天我们要来买文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需要多少钱?"先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价格.了解小数点前面数字和后面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3)幼儿操作。
三、小组活动。
"今天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张买文具的作业单,我们也来做一次小顾客,也来买文具。买的时候请小朋友看清楚文具的价格和人民币的面值,然后用线把它们连起来。"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小结,今天你们认识了人民币,并学会了用钱购买物品,今后不要乱花钱,要把钱花在有用的地方.
四、活动评价。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评价。
五、活动延伸:
最后,还有一个小小的任务,利用假期休息时间和父母一同去逛商场,超市等地方详细看一看大人如何购物,如何使用人民币,也可以自己去购买,把你的想法和同伴交流一下,也可以告诉老师.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幼儿园大班科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实用20篇)篇八
3.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1.每人一个学具盒,内有元、角、分的人民币若干。
2.实物投影仪。
教师出示一些学习用品:小朋友你们用的这些东西是谁给你买?你们想不想自己学着到商店里去买呢?想自己去买,就必须认识钱,现在我们来一起认识钱。
2.幼儿分类操作,区分硬币和纸币。
(1)请小朋友摸摸、捏捏、看看这些钱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操作回答,教师总结:圆圆的、硬硬的叫硬币。长方形的,像纸一样的叫纸币。
(3)请幼儿把纸币和硬币分开。
请幼儿观察1元、5角、……的硬币,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这些硬币的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图案不一样、数字不一样。
幼儿认识硬币的面值,每个硬币上都有一个数字,数字后面有个字。教师取一枚硬币放在投影仪上,请幼儿观察。这里有数字“1”,后面有一字“元”,这枚硬币是1元,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其它面值硬币。
通过玩《纸币找朋友》的游戏来认识纸币的面值。
玩游戏《看谁拿得对》:教师说出1元内的某种人民币的名称,幼儿迅速从学具盒中取出相应的硬币和纸币。
玩法:一名教师扮银行工作人员,一名教师扮商店营业员,幼儿扮顾客,幼儿去银行取钱(不超过1元),再去商店买物品,想好买什么。游戏可变换角色进行。可请能力强的幼儿扮演银行工作人员和商店营业员。
(1)请幼儿讨论:你用多少钱买了什么东西?
(2)买东西剩的钱该怎么办?
(3)教育幼儿要爱护人民币,不要乱花钱。
1.教师带幼儿到超市购物。
2.家长为幼儿提供购买物品的机会,教育幼儿要爱护人民币。
幼儿园大班科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实用20篇)篇九
活动目标:
1、知道人民币的特征和面值。
2、了解货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前期经验的准备:
幼儿对面值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有初步的认识。
物质准备:
环节预设:
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幼儿了解:人民币的特征(都有国徽);人民币的种类(纸币和硬币);人民币的面值及相应的汉字。
二、的换算关了解不同面值货币之间系:
1、幼儿展示各自带来的货币,并介绍自己带的10元人民币的组合。
2、出示纸币和硬币的分、角、元,介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0个1分等于1角,10个1角等于1元,10个1元等于10元。)。
3、换算练习(教师或幼儿出题)。
例:出示5角硬币,可以换几个一角?
出示10元纸币,可以换几张5元?几张2元?几张1元?
三、实践操作(游戏——“买玩具”):
出示一些贴有标价的玩具,请幼儿用自己带来的模拟买玩具。(最好每人能买到一个玩具。)。
告诉幼儿这是游戏,买来的玩具可以玩一会儿,以后再用玩具换回自己的钱。(用玩具模拟买卖比较合适,这样幼儿买好了可以玩,如果是食品和其他用品,幼儿不能吃和用,游戏的积极性会受影响。)。
买卖过程中的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识别玩具的标价,尝试进行货币的换算。
算错的顾客可以回到座位上继续思考,想好了再买。还可以提供一些可操作的货币,让幼儿边摆弄边思考,降低换算的难度。
活动反思:
要完成上述这些目标,是要依赖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人民币”,我觉得学生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所以在上本单元之前,以为会非常容易的,还曾想着压缩课时,但是开始之后,我才发现一切根本不是我所想的那样,原本3个课时的课,我足足用了一个星期,又复习了2天,直到今天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迷迷糊糊。
这让我思考了许久,怎么会这样呢?《人民币的认识》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很大,每次教学总感觉效果不理想,在三年前的教学中早就领教过它的“看似容易实则很难”,所以在课前我充分进行了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力求帮助孩子们轻松掌握本节课知识,觉得准备的比较充分了,但是上完课我还是感到不满意。
再次反思,发现根源可能在以下几方面:
1、教材与生活的脱节: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本以为那样可以更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人民币。但由于我的疏忽,书上或练习题中的人民币有些是旧版的,而学生现在用的几乎是新版的人民币,所以对于旧版的不是很了解,当然我也准备了有关5套人民币的知识,可是只是匆匆认识,毕竟不是孩子们每天所见的,可效果不是很好,遇到旧版人民币的图时大多学生不认识,尤其是现在几乎不用的2元钱。还有孩子们年龄小,平时接触人民币机会少,他们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可能只限于收几百元压岁钱,绝大部分还是家长保管,平时家长很少让孩子自己去买物品,偶尔买的也多限于一两元的小东西,接触较多的是5角和1元,其他的几乎很少接触,所以他们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难度,更不用说兑换人民币和买卖物品的计算,他们掌握起来更困难。
2、学具的缺乏使得学习成为纸上谈兵:考虑种种因素,害怕让学生带人民币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没有让孩子们带学具,致使学习这部分知识成了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操作,完全是靠想象完成,效果当然不理想。
幼儿园大班科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实用20篇)篇十
1、通过实验,让幼儿知道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了解声音的特性,引起兴趣。
2、知道噪音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养成不大声喊叫的习惯。
3、丰富词:振动、噪音。
二、活动准备。
1、鼓,鼓槌,纸折的青蛙一只。
2、各种操作器具:响筒、糖纸、拨弦、小铃、水杯、响板各6份。
3、时钟1只,录音机、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感知声音的产生。
1、出示青蛙和鼓,让幼儿感知声音的振动。
(1)出示青蛙和鼓。
师:这是什么?(青蛙)。
谁能让青蛙在鼓面上跳舞?(敲击鼓面)。
(2)幼儿讨论,青蛙为什么会跳动?
师:请两位小朋友上来摸一摸,鼓面有什么变化?(振动)。
(3)知道振动能产生声音。
鼓面振动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现在呢?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了。(丰富词:振动)。
2、幼儿介绍自己,并用手摸摸颈部喉咙处,体验发声时声带也在振动。
师:鼓面振动能发出声音,人的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让我们摸一摸自己的喉咙。
当我们不发出声音时,喉咙怎么样?
现在请你们介绍一下自己,这时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3、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声音的产生(分6组)。
(1)我这里有许多东西,你们能让它们发出声音吗?我们去试一试吧!(6种颜色为6组)。
(2)从小组的形式回答。
(二)感知声音的特性。
1、让幼儿知道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1)请1——2位幼儿上来敲击乐器(响板和小铃)。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那响板、小铃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们的耳朵里的?(空气)。
2、感知声音的大小。
(1)教师击鼓,你们听到鼓声了吗?
(2)教师拿出一只时钟,请幼儿听一听(不让幼儿看到)。
师:现在你们听到什么声音?(有:你听到什么样的声音)。
拿时钟请每一位幼儿听一听。
(3)教师小结:
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没有空气,我们就听不到别处的`声音,声音大,传播得远;声音小,传播得近。
(三)知道噪音对人体有害,教会幼儿保护嗓子。
1、请幼儿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听到哪些声音?喜欢听什么声音?
2、放录音。
师:录音中的声音你喜欢听吗?为什么?这些令人感到难听的是噪音。
3、小结:
在生活中,有的声音优美动听,使人感到舒服,而噪音会损害人的健康,在平时,我们不能大声说话,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
(四)声音的保存。
师:春天是美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欢庆一下吧!
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去找一样东西,合着春天的音乐,发出美妙的声音吧!
1、幼儿在老师的哼唱中伴奏。
2、让我们把这些美妙的声音用录音机录下来吧!(教师指挥)。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幼儿园大班科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实用20篇)篇十一
1.感知,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元,角,分。
2.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国微,知道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要爱护人民币。
3.通过游戏"买文具",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知道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值。
1.相关课件,各种面值纸币和硬币若干
2.学具:每组一盒人民币,内有元、角、分若干,"超市"货架及货物,人手一份买文具的作业单。
教法:提问法观察指导法,组织游戏法,操作法学法:观察法,探究法,体验法
一、开始导入
(1)、教师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我们熟称的钱,也可以称为人民币,它分为纸钞和硬币。""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知道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通过观察人民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知道上面有国微)幼儿依次认识l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
(3)、幼儿一起辨认人民币上不同的面值,了解它们的意思。
2、了解等量关系:
(1)、教师告诉幼儿元、角、分的等量关系。
(2)、幼儿按老师的出题,选出对应的钱币:
一元等于几角?"
二、游戏"买文具"。
"今天我们要去文具小超市逛一逛,请小朋友注意观察,文具超市里都有哪些文具?"
(1)幼儿逛文具超市。
(2)幼儿用完整地语句讲述文具超市里文具用品。
"今天我们要来买文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需要多少钱?"先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价格.了解小数点前面数字和后面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3)幼儿操作。
三、小组活动。
"今天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张买文具的作业单,我们也来做一次小顾客,也来买文具。买的时候请小朋友看清楚文具的价格和人民币的面值,然后用线把它们连起来。"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教师小结,今天你们认识了人民币,并学会了用钱购买物品,今后不要乱花钱,要把钱花在有用的地方.
四、活动评价。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评价五、活动延伸:
最后,还有一个小小的任务,利用假期休息时间和父母一同去逛商场,超市等地方详细看一看大人如何购物,如何使用人民币,也可以自己去购买,把你的想法和同伴交流一下,也可以告诉老师.
本节课来源于大班下期《领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已经开始接触到人民币,如收到压岁钱,随大人去超市购物等。有小部分的孩子已有亲身购物的经历,所以他们对人民币也有一定的感性经验,有探索的需求。而大班下学期幼儿对10以内数的分合有了一定的理解,这也为感受10元以内人民币的数量关系作了知识方面的准备。在本次活动中,认识人民币,知道面额的大小,了解元与角的关系,是个重点,而使用人民币进行分解组合,有计划合理消费是个难点,整个活动以“认识人民币”——“识别人民币面值大小”——“为灾区小朋友购买学习用品”三个环节来贯穿,从而让幼儿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中来获得人民币的粗浅知识,练习10元以内人民币的分解组合,及养成方面的教育。
在第一环节中,我使用了课件、实物等教具让幼儿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来让幼儿认识人民币及其面值,知道它们的单位大小关系。在活动中发现幼儿能够很好的掌握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而对元与角之间的大小关系不清楚,所以我请幼儿比较:数字相同、面值是否也相同。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知道其单位不同、数字不同面值也就不同。
第二环节,根据幼儿的知识准备,我们设计了超市购物的游戏,让幼儿来感受x元钱的不同组合形式。这里我们给幼儿准备了10元、5元、2元、1元面额的人民币,在操作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的数字钱也是有讲究的,10元只有1张,5元面额的有1张,2元面额的.有1张,1元的比较多,这样做就是要促使幼儿在没有x元面额的情况下动脑筋去尝试别的组合形式。而且这里我向幼儿提出了要求,购物后幼儿之间要互相交流,这个要求的提出促使孩子一方面进行合作,另一方面也在进行着自我纠正,自我调节。在这个环节中,加入了收银员教师的收钱环节,既对幼儿的操作进行了验证,又使活动更加情节化、游戏化了。
幼儿园大班科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实用20篇)篇十二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用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如何识别人民币币值的正确方法。
2、了解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元、角之间的大小。
3、在购物游戏中,初步掌握用货币购物的基本常识,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课件、人民币、篮子等。
活动过程:
1、直接引入:师——“请小朋友一起来看看大屏幕。”
2、猜测(课件):a、“这是什么?”“对了,这就是钱。”
b、“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些钱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数字、颜色、图案、纸张大小不一样)。
“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
c、小结:人民币又分纸币与硬币。
3、让幼儿了解钱的用途。
师:你们知道钱是用来做什么的吗?它对人们有什么用处?
小结:人们通常用钱来买东西,比如我们穿的衣服、裤子,吃的菜等等;钱虽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生活中如果没有钱,我们都难以生活下去。
4、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
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一认、说一说。
课件:你都认识哪些人民币吗?你认识的有哪些?看看说说这些人民币的面值各是多少:1角、5角、1元、5元、10元等。
(1)重点介绍角币,识别角币的单位。
(课件)纸币1元,你怎么知道它是1元?有几个数字1?教师点击课件,共同寻找人民币1元上的数字。
怎么知道它是1元而不是1角?从汉字、拼音的单位上都能告诉我们是1元,找出1元的人民币,并小结:原来1元人民币既有硬币又有纸币,他们都是1元面值的人民币。
看课件,找找还有哪些人民币也有硬币,随机转动。
(2)互动游戏。
a、师取钱,幼儿说。
b、老师说,幼儿取。
(三)游戏“凑钱”
1、小结:学会凑钱。
2、幼儿游戏,老师指导。
3、集体检查凑出的钱是否不多不少刚好买你所需的学习用品,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x元钱。
活动反思:
本节课来源于大班下期《领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已经开始接触到人民币,如收到压岁钱,随大人去超市购物等。有小部分的孩子已有亲身购物的经历,所以他们对人民币也有一定的感性经验,有探索的需求。而大班下学期幼儿对10以内数的分合有了一定的理解,这也为感受10元以内人民币的数量关系作了知识方面的准备。在本次活动中,认识人民币,知道面额的大小,了解元与角的关系,是个重点,而使用人民币进行分解组合,有计划合理消费是个难点,整个活动以“认识人民币”——“识别人民币面值大小”——“为灾区小朋友购买学习用品”三个环节来贯穿,从而让幼儿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中来获得人民币的粗浅知识,练习10元以内人民币的分解组合,及养成方面的教育。
在第一环节中,我使用了课件、实物等教具让幼儿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来让幼儿认识人民币及其面值,知道它们的单位大小关系。在活动中发现幼儿能够很好的掌握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而对元与角之间的大小关系不清楚,所以我请幼儿比较:数字相同、面值是否也相同。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知道其单位不同、数字不同面值也就不同。
第二环节,根据幼儿的知识准备,我们设计了超市购物的游戏,让幼儿来感受x元钱的不同组合形式。这里我们给幼儿准备了10元、5元、2元、1元面额的人民币,在操作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的数字钱也是有讲究的,10元只有1张,5元面额的有1张,2元面额的有1张,1元的比较多,这样做就是要促使幼儿在没有x元面额的情况下动脑筋去尝试别的组合形式。而且这里我向幼儿提出了要求,购物后幼儿之间要互相交流,这个要求的提出促使孩子一方面进行合作,另一方面也在进行着自我纠正,自我调节。在这个环节中,加入了收银员教师的收钱环节,既对幼儿的操作进行了验证,又使活动更加情节化、游戏化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幼儿园大班科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实用20篇)篇十三
1.在操作中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有不同的面值(元、角)。
2.掌握对10元以内人民币的认识。
3.积极参与活动,了解货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10以内“仿真人民币”,各种玩具,画有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盒子。
1.谈话导入活动。
提问幼儿:平日吃的东西,穿的衣服,玩的玩具是从哪里来的?幼儿说出是用钱买来的,教师出示“仿真人民币”问幼儿:认识他们吗?他们一样吗?引导幼儿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发给幼儿每人一套“仿真人民币”,让幼儿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让幼儿按要求取出相应的币值,例如,教师说出四元,幼儿取出四张一元的人民币;师说六元,幼儿取出一张一元的,一张五元的人民币,或取出六张一元人民币。
3.游戏活动。
教师变成售货员,卖给幼儿玩具,教师说出玩具的价钱,幼儿按量取钱,谁取得既快又准,就把玩具卖给他。幼儿买到玩具后,可以和其他幼儿继续进行游戏,持有不同玩具的幼儿之间可以进行买卖,用“仿真人民币”进行交换。
4.交流小结,让“仿真人民币”回家。
每个盒子上都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请幼儿根据盒子上面值的不同,把人民币送到相应的盒子里。
5.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内放置十元以上的“仿真人民币”供幼儿继续探索认识。
教师在教学反思的同时要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
要完成上述这些目标,是要依赖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人民币”,我觉得学生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所以在上本单元之前,以为会非常容易的,还曾想着压缩课时,但是开始之后,我才发现一切根本不是我所想的那样,原本3个课时的课,我足足用了一个星期,又复习了2天,直到今天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迷迷糊糊。
这让我思考了许久,怎么会这样呢?《人民币的认识》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很大,每次教学总感觉效果不理想,在三年前的教学中早就领教过它的“看似容易实则很难”,所以在课前我充分进行了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力求帮助孩子们轻松掌握本节课知识,觉得准备的比较充分了,但是上完课我还是感到不满意。
幼儿园大班科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实用20篇)篇十四
1、感知,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元,角,分。
2、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国微,知道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要爱护人民币。
3、通过游戏"买文具",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知道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值。
1、相关课件,各种面值纸币和硬币若干
2、学具:每组一盒人民币,内有元、角、分若干,"超市"货架及货物,人手一份买文具的作业单。
提问法观察指导法,组织游戏法,操作法
学法:观察法,探究法,体验法
一、开始导入
(1)、教师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我们熟称的钱,也可以称为人民币,它分为纸钞和硬币。""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知道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通过观察人民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知道上面有国微)幼儿依次认识l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
(3)、幼儿一起辨认人民币上不同的面值,了解它们的意思。
2、了解等量关系:
(1)、教师告诉幼儿元、角、分的等量关系。
(2)、幼儿按老师的出题,选出对应的钱币:
一元等于几角?"
二、游戏"买文具"。
"今天我们要去文具小超市逛一逛,请小朋友注意观察,文具超市里都有哪些文具?"
(1)幼儿逛文具超市。
(2)幼儿用完整地语句讲述文具超市里文具用品。
"今天我们要来买文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需要多少钱?"先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价格.了解小数点前面数字和后面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3)幼儿操作。
三、小组活动。
"今天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张买文具的作业单,我们也来做一次小顾客,也来买文具。买的时候请小朋友看清楚文具的价格和人民币的面值,然后用线把它们连起来。"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四、活动评价。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评价
五、活动延伸: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幼儿园大班科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实用20篇)篇十五
幼儿园的小朋友,特别是幼儿时期,对于声音格外的好奇和感兴趣。大班的幼儿是对各种声音充分认识和了解的最好时机,可以增长小朋友的知识并且能激发小朋友们对于美妙声音的喜爱。
【活动目标】。
1、了解并知道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能通过不同的声音了解不同的事情。
2、初步了解和懂得声音的来源是某些物体发生了振动。
3、发展注意力和听辨声音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有各种声音的录音。
2、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小铃、小鼓鼓、木鱼等玩具。
【活动过程】。
一、听声音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课件:声音。
1、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1)笑声。
(2)哭声。
(3)打呼噜声。
请小朋友睁开眼睛。
2、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让幼儿说一说听到的声音,引起幼儿听辨的兴趣。
3、你们还想听其他的声音吗?请小朋友再闭上眼睛。
(1)吃东西的声音。
(2)打喷嚏。
(3)钟表的秒针。
回答老师,听到了什么声音?(幼儿自由发言)。
1、你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敲鼓。
(通过实验让幼儿理解物体的震动)。
让幼儿把小手放在小鼓上,老师用鼓槌敲几下,让幼儿通过耳听、手模、眼看、感知物体发出声音时在不停地振动。
(2)小朋友用什么能听到声音?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耳朵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能将振动发出的声音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
(3)你们知道耳朵除了能听声音,还有什么作用吗?
告诉幼儿,我们的'耳朵还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
耳朵很重要,我们一定要保护耳朵!
三、幼儿操作,感知震动产生声音。
1、请小朋友玩一玩桌子上的这些小铃、小鼓、木鱼等玩具。
提醒幼儿边敲边观察,注意听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让幼儿感知物体发出声音时在不停地振动。
小结: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我们用耳朵来听各种声音。
2、讨论什么样的声音好听。
(1)播放音乐。
(2)播放噪音。
让幼儿感知乐音和噪音,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相互说一说各种声音,好听的声音,不好听的声音。
四、游戏环节:听一听。
1、幼儿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另一名闭上眼睛倾听,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知道了什么事情。
2、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不同的声音可以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
如:敲门有人来了,打呼噜有人在睡觉等。
幼儿园大班科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实用20篇)篇十六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空间方位知觉能力和判断力。
2、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3、在区分左右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让幼儿认识左右。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认识左右。
活动难点:
知道自己的方向变了左右边的事物也发生了变化,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1、文具盒、铅笔、橡皮、胶棒。(每人一套)。
2、苹果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手指操《大象盖房子》。
二、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谜语: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从早到晚不讲话,写字画画不离它。
三、区别自己身体的左右。
1、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小朋友们,看看刚才猜谜语时举起的这只漂亮的小手,是你的左手还是右手?(右手)。
师:把你的右手举高一点,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写字、画画、吃饭等等)。
右手做得事情可真不少!
再举起你的左手,我们的左手可以做什么事情?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左脚右脚、左腿右腿、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肩右肩等)。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找出了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来。
3、游戏:听口令、做动作(听觉反应训练)。
比一比看谁的反映又准又快,速度由慢到快、程度由易到难。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左手指右眼,右手指左眼。
四、分辨左边和右边。
1、介绍座位。
2、说一说教室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3、走路的时候靠哪一侧行走?
4、幼儿动手操作训练:按要求给文具宝宝排队。
师:现在我们再来做个动手游戏,以你的左右为标准,听老师的口令给文具宝宝排排队:先摆一个文具盒,在文具盒的左边摆一支铅笔,在文具盒的右边摆一块橡皮,胶棒摆在橡皮的右边。
提问:
(1)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橡皮的左边有什么?右边呢?
(3)从左边数胶棒是第几个?从右边数胶棒是第几个?
五、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加强理解。
1、创设问题情境。
师:老师和小朋友面对面站地站着,同时举起右手。
提问:老师举的是右手吗?为什么方向会跟小朋友不一样?
(老师的方向跟我们相对,你面朝我们。)。
提问:那怎么办老师会跟大家方向一样呢?
(老师转过身来,就和宝宝一样举的是右手了!)。
2、全班交流、验证。
小结: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候,左、右刚好相反。
六、游戏:根据不同颜色的苹果做出不同的反映(视觉运动反映训练)。
分别快速出示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苹果,请小朋友们看到红苹果举左手,看到绿苹果举右手,看到黄苹果就把左手放在右手上。
活动延伸:方位韵律操。
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拍拍手。
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拍拍肩。
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跺跺脚。
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扭一扭。
幼儿园大班科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实用20篇)篇十七
活动目标:
1、知道人民币的特征和面值。
2、了解货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前期经验的准备:
1、幼儿对面值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有初步的认识。
物质准备:
不同面值的硬币和纸币若干、标有价格的玩具若干、幼儿每人带架子10元的不同面值的硬币或纸币,并将它们插在透明的卡片上环节预设:
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幼儿了解:人民币的特征(都有国徽);人民币的种类(纸币和硬币);人民币的面值及相应的汉字。
二、的换算关了解不同面值货币之间系:
1、幼儿展示各自带来的货币,并介绍自己带的10元人民币的组合。
出示10元纸币,可以换几张5元?几张2元?几张1元?
三、实践操作(游戏——“买玩具”):
出示一些贴有标价的玩具,请幼儿用自己带来的模拟买玩具。(最好每人能买到一个玩具。)告诉幼儿这是游戏,买来的玩具可以玩一会儿,以后再用玩具换回自己的钱。(用玩具模拟买卖比较合适,这样幼儿买好了可以玩,如果是食品和其他用品,幼儿不能吃和用,游戏的积极性会受影响。)买卖过程中的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识别玩具的标价,尝试进行货币的换算。
算错的顾客可以回到座位上继续思考,想好了再买。还可以提供一些可操作的货币,让幼儿边摆弄边思考,降低换算的难度。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摸摸、看看、分分、说说,发现了硬币和纸币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充分体现了幼儿在自我操作中获得知识的特点。幼儿参与积极性特别高。
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掌握了购物的基本常识,教育幼儿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让幼儿充分积累社会活动经验。
在购物环节,有个别幼儿取钱后不会购物,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应先充分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适当进行活动调节或个别指导。
幼儿园大班科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实用20篇)篇十八
活动目标:
1、知道人民币的特征和面值。
2、了解货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前期经验的准备:
幼儿对面值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有初步的认识。
物质准备:
环节预设:
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幼儿了解:人民币的特征(都有国徽);人民币的种类(纸币和硬币);人民币的面值及相应的汉字。
二、的换算关了解不同面值货币之间系:
1、幼儿展示各自带来的货币,并介绍自己带的10元人民币的组合。
2、出示纸币和硬币的分、角、元,介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0个1分等于1角,10个1角等于1元,10个1元等于10元。)。
3、换算练习(教师或幼儿出题)例:出示5角硬币,可以换几个一角?
出示10元纸币,可以换几张5元?几张2元?几张1元?
三、实践操作(游戏——“买玩具”):
出示一些贴有标价的玩具,请幼儿用自己带来的模拟买玩具。(最好每人能买到一个玩具。)告诉幼儿这是游戏,买来的玩具可以玩一会儿,以后再用玩具换回自己的钱。(用玩具模拟买卖比较合适,这样幼儿买好了可以玩,如果是食品和其他用品,幼儿不能吃和用,游戏的积极性会受影响。)买卖过程中的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识别玩具的标价,尝试进行货币的换算。
算错的顾客可以回到座位上继续思考,想好了再买。还可以提供一些可操作的货币,让幼儿边摆弄边思考,降低换算的难度。
教学反思: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思路也很清晰,环节衔接得也挺好的,可能是因为用实物来演示,因此整堂课下来气氛都很好。但是,在介绍单位的时候,小朋友还是没能很好的运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慢慢的去引导他们正确运用单位的。
幼儿园大班科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实用20篇)篇十九
活动目标:
1、感知,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元,角,分。
2、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国微,知道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要爱护人民币。
3、通过游戏“买文具”,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重点:
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活动难点:
知道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值。
活动准备:
1、相关课件,各种面值纸币和硬币若干。
2、学具:每组一盒人民币,内有元、角、分若干,“超市”货架及货物,人手一份买文具的作业单。
教法:
提问法观察指导法,组织游戏法,操作法学法:观察法,探究法,体验法。
活动过程:
一、开始导入。
(1)、教师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知道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通过观察人民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知道上面有国微)幼儿依次认识l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
(3)、幼儿一起辨认人民币上不同的面值,了解它们的意思。
2、了解等量关系:
(1)、教师告诉幼儿元、角、分的等量关系。
(2)、幼儿按老师的出题,选出对应的钱币:
一元等于几角?”
二、游戏“买文具”。
“今天我们要去文具小超市逛一逛,请小朋友注意观察,文具超市里都有哪些文具?”
(1)幼儿逛文具超市。
(2)幼儿用完整地语句讲述文具超市里文具用品。
“今天我们要来买文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需要多少钱?”先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价格.了解小数点前面数字和后面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3)幼儿操作。
三、小组活动。
“今天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张买文具的作业单,我们也来做一次小顾客,也来买文具。买的时候请小朋友看清楚文具的价格和人民币的面值,然后用线把它们连起来。”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小结,今天你们认识了人民币,并学会了用钱购买物品,今后不要乱花钱,要把钱花在有用的地方。
四、活动评价。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评价。
五、活动延伸:
最后,还有一个小小的任务,利用假期休息时间和父母一同去逛商场,超市等地方详细看一看大人如何购物,如何使用人民币,也可以自己去购买,把你的想法和同伴交流一下,也可以告诉老师。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幼儿园大班科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实用20篇)篇二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在购物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加、减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习简单的购物,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加学习的兴趣,接受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及掌握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人民币的换和取。
教具准备:
多媒体,1号信封(1元、1角、1分的纸币和硬币各一张),2号信封(5角、2分、5分的纸币硬币各一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1、(媒体播放情境)谈话:星期天,小芳和几个同学去商店买学习用品,买学习用品要用到什么?(指名交流)。
2、谈话: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人民币,在我们国家。
买东西通常要用人民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1、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
(1)谈话: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媒体出示)请组长打开1号信封,取出里面的人民币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认一认。(小组活动,师巡视了解情况。)。
(2)提问:这些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指名交流)。
(3)谈话:如果把这些人民币分成几类,你可以怎样分?请小组同学一起分分看,想想有没有不同的分法?(小组活动,师巡视了解分法。)。
(4)提问:如果把这些人民币分成两类,可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指名交流)。
(5)说明:按照人民币的制作材料不同,可以将人民币分成用纸做的纸币和用金属做的硬币。
(6)师问:如果分成三类,又可以怎样分呢?为什么这样分?(指名交流,师随即板书:1元(壹圆)、1角(壹角)、1分(壹分))。
(7)说明:这种分法是按照人民币的单位来分的,“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在元、角、分下面加着重号。)请组长把这些1元、1角、1分的人民币都放进盒子里。
(8)谈话:生活中你用1元钱买到过什么呢?(指名回答),用1角钱买到过什么呢?(指名回答)用1分钱能买到一小块橡皮吗?(指名回答)说明:在元、角、分这三个单位中元最大,分最小。
2、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出示情境图)谈话:下面让我们跟着小朋友们去文具柜台前看看,你能看到哪些商品的价格呢?(指名交流)。
(2)(媒体播放:练习本1元钱,我付10角可以吗?)提问:小明想买什么?(指名回答)他说什么?你们觉得可以吗?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提问:用10角可以买到1元的练习本吗?为什么呢?(指名交流,说明理由。)。
(4)谈话:让我们一起来见证一下。(媒体出示元角换算图,生边看边一角一角地数。)问:1元=()角(生齐答后板书:1元=(10)角)。
(5)谈话:分是最小的人民币单位,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吗?请你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一下。(小组交流,师巡视了解情况)。
(6)提问:1角等于几分?(指名交流)大家同意吗?(生答)谈话:下面让我们一分一分地数数看。(媒体出示分角换算图)。
(7)揭示:1角等于几分?(生齐答后板书:1角=(10)分)。
(8)(及时反馈)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元、角、分虽然是不同的单位,但它们之间却是有关系的,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记得牢不牢。(出示换算练习)。
3、认识5角、5分、2分的人民币。
出里面的人民币,和小组成员一起认一认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小组活动、师巡视了解)。
(2)谈话: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认认看,其他同学看看他说得对不对。(媒体出示这些面值的人民币,指名交流。)提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请组长把这些人民币也放进盒子里。
4、教学“试一试”,加深对人民币单位进率的认识。
(1)(出示“试一试”第1题)谈话:老师想知道1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人民币?请每个小组讨论一下,商量好后,再请组长在盒子里拿出5角的人民币举起来。
(2)交流:你们拿了几张5角?(指名交流,媒体演示。)为什么可以这样拿?其他组也是这样认为的吗?(学生回答后,揭示答案。)。
(3)(出示“试一试”第2题)谈话:几枚5分的人民币可以换成1枚1角的人民币?请每个小组讨论一下,商量好后,再请组长在盒子里拿出5分的人民币举起来。
(4)交流:你们拿了几枚5分?(指名交流,媒体演示。)为什么可以这样拿?其他组也是这样认为的吗?(学生回答后,揭示答案。)。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知。
谈话:让我们带着今天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数学问题。
1、想想做做第1题。
(1)(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提问:这些商品的价格分别是多少?
(2)提问:这张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正好可以买到什么物品?(指名交流并连线)。
(3)每张人民币上都有我们国家的国徽,象征着国家的尊严,所以我们不能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随便揉搓,要爱护人民币。
2、想想做做第2题。
(1)(媒体出示第1小题)提问:这张图什么意思?一共有几角?为什么?(指名交流)。
(2)(媒体出示第2小题)提问:这张图又是什么意思呢?一共是几元几角?为什么?(指名交流)。
3、想想做做第4题。
(1)(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提问:图上这些商品的价格分别是多少?(指名交流)。
(2)问:哪两样商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为什么?(指名交流)。
(3)问:还可以买哪两样商品?(指名交流)。
4、想想做做第3题。
(2)谈话:小组讨论拿出1元2角可以怎么拿?比比哪个组的拿法多。(小组活动后交流拿法并板书。)。
6、拓展练习。
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