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应该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以满足不同阶段和不同部分的教学需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实用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初备(热门16篇)篇一
(2)完成练一练第2题和练习十五第4题。通过预习让学生对单位“1”产生初步的印象并知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加以运用。
书本上的例2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解题,然后交流并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按照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同时我组织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方法,鼓励算法的多样性。
(1)最后的计算结果没有约分成最简分数;
(2)加减法相互混淆。通过强化练习情况有所好转。
文档为doc格式。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初备(热门16篇)篇二
1.掌握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书写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3.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协作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多媒体展示)。
填空。
1、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先从个位加减。
2﹑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竖式计算。
46+25+1775-28-19。
二探究体验。
1课件出示公共汽车停在站点情景图。(有乘客上车,有乘客下车)。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师出示有关数据)。
3引导学生根据看到的情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思考:要想知道现在车上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生说师板书:67-25+2867+28-255请学生说说列式的理由。(让学生弄清楚要求车上现在有多少人就是要从原来车上的67人去掉下车的25人,还要把上车的28人加上)揭示本节课题“加减混合运算”
5组织全班交流计算方法(方法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师指导竖式计算。
三实践应用。
1、组织学生完成第28页“做一做”
2、小动物做对了吗?80-46+18=6254+26-48=22。
3、二(2)班共39人,下课了,走出教室15人,又进来7人,现在教室里有多少人?
4、夺红旗游戏(分小组每个成员依次按顺序计算出结果,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又对又快)。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初备(热门16篇)篇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8页的例3及例4。
教材分析:
“加减混合”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本内容在教科书第28页,教材以公共汽车上乘客人数的增减变化为背景安排了一道例题。学生一般都有乘车和亲身经历,容易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方法。教材在全面反映加减混合计算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这样安排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二步计算中第一个加数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好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及简便写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练习题:
2、列式计算:猴妈妈摘了52个桃子,小猴把它们运回家,第一次运走17个,第二次运走23个,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学生理解题意,列算式,说出运算顺序。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混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交流做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做法。)全班交流。(小组汇报,比较做法,找出简便写法。)。
2、教学例4(1)出示例题,请学生思考先算什么,在做加减混合时,应该怎样做?
(2)小结:在写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要进位,不够减时要退位;有时可以用简便写法。
三、知识运用:课件出示练习题:
第一关:我的基础最牢。1.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强调运算顺序第二关:我会解决问题。
第三关:我会应用。(1)应找回多少元?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第28页“做一做”第1~2题(例4)。2.第30页练习五,第7题。3.第31页练习五,第12题。
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初备(热门16篇)篇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8页的例3及例4。
教材分析:
“加减混合”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本内容在教科书第28页,教材以公共汽车上乘客人数的增减变化为背景安排了一道例题。学生一般都有乘车和亲身经历,容易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方法。教材在全面反映加减混合计算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这样安排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二步计算中第一个加数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好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及简便写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练习题:
2、列式计算:猴妈妈摘了52个桃子,小猴把它们运回家,第一次运走17个,第二次运走23个,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学生理解题意,列算式,说出运算顺序。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混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交流做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做法。)全班交流。(小组汇报,比较做法,找出简便写法。)。
2、教学例4。
(1)出示例题,请学生思考先算什么,在做加减混合时,应该怎样做?
(2)小结:在写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要进位,不够减时要退位;有时可以用简便写法。
三、知识运用:课件出示练习题:
第一关:我的基础最牢。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强调运算顺序第二关:我会解决问题。
第三关:我会应用。
(1)应找回多少元?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第28页“做一做”第1~2题(例4)。2.第30页练习五,第7题。3.第31页练习五,第12题。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初备(热门16篇)篇五
师:今天,我和小朋友们一起开着车去动物园逛逛,先来看看哪些小朋友能上车?能回答出老师提问的就能上车。
2+3=5,5+2=7,7—3=4·····。
师:小朋友们真棒,有这么多孩子能上车,来看看第一站是哪里?
二、新授。
(一)理解“4+3—2=5”的含义。
师:哦,是猴山,一群美猴在山上玩,从第一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山中本来有4只猴子在玩。
师:后来有什么情况发生呢?(老师打开图片上遮住的3只猴子)。生:本来有4只猴子在玩,后来来了3只猴子。
师问:现在一共有几只猴子?
学生回答:有7只,4+3=7只。
生:5只,7—2=5只。
谁能看着这幅图,说一个数学故事。
生:本来有4只猴子在玩,来了3只猴子后因为2只猴子有事就走了。所以就剩下了5只猴子在这里玩。
生:先算4+3=7,再用7—2=5(板书)。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昨天学的有什么不同?
(二)说“4+3—2=5”的算理。
生:先算4+3=7,在用7—2=5(师在此强调中间想的那个数7),并板演算的过程。
(三)理解“4—2+3”的含义。
生:本来有4只猴子在玩,2只猴子因为有事出去了,就剩下2只猴子。4—2=2。
生:2+3=5只,师:谁能把2个算式合起来,引导出“4—2+3=5”并引导出算理。
(四)小结。
在猴山里我们学习了重要的“加减混合”,好!我们继续开着车来看看还会带来怎样的数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
1、孔雀开屏。
2、小马过河。
3、看图列式(美丽的小湖)。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初备(热门16篇)篇六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利用日常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探索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2培养学生用有序的思维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思考的过程。
3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
口算卡,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还记得前几天大猴和小猴采桃子的情景吗?那些桃子怎么样了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探究新知。
1、课件显示例题情境。
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几个已知条件,你能按顺序说出来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共42个吃了3天每天吃9个)。
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板书:还剩多少个?)。
2、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a“还剩多少个?”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b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么算?想好了自己列式计算,想不出来的可以与同桌商量。
c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
3、指名说出算式,教师板书。
提问: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第二步算出的是什么?怎么回答题目中的问题?(板书答句)。
1、提问:你是怎么想到第一步先算3天吃了多少个的?同桌交流。
班内交流:
(1)根据吃了3天,每天吃9个,能够算出3天吃了多少个。(从已知条件想起的。)。
(2)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一共的个数和吃了的个数,吃了的个数不知道所以要先算。
小结: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关键是想出先算什么,下一步就容易了。
三、应用。
1、出示教学“试一试”题目,学生自己读题。
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全班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四、巩固练习。
谈话:接下来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的问题,有信心吗?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读题解答在课堂本上。
(2)交流:根据回答课件出示算式,问:先算什么?怎么想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读题解答在课堂本上。
(2)交流:根据回答课件出示算式,问:先算什么?怎么想的?
(3)还有不同方法吗?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独立读题(2)提问: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乘车)乘过车的小朋友来说一说,是怎样的情况?(在途中停靠车站的时候,有些人会下车,有些人会上车,一般规定先下后上。)。
(3)各自列式计算解答。
(4)交流展示。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提问:你能看懂着些统计表吗?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2)要求:自己独立把算式列在课堂本上,并写出答句。然后填写表格。
五、课堂小结。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初备(热门16篇)篇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页的例题,第60~6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观察、联系生活情景,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发展初步的计算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教师知道下能提出并解决问题,体会生活里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多媒体演示两个情景。
(1)乘客上车、下车无序拥挤。让学生评一评这种行为,并猜一猜车上人数增减情况。(不能确定)。
2、讲述:同学们,要弄清每一次上、下车人数和车上人数还有多少,我们不但要细心观察每次上、下车人数,还要根据车上原有的人数进行加减计算。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提出问题。
多媒体演示动画片:车上有7人,先下车2人,接着3人上车。
提问:(1)从刚才的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2)你能用学具来摆一摆刚才乘车的情况吗?(3)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动画片的意思吗?(7-2+3=□)。
2、揭示课题。
质疑:这一题和我们学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一样?
3、探究算法。
提问:加减混合的算式怎样计算呢?学生独立思考。
板书:7-2+3=8。
让学生一起说一说计算过程:先算7-2=5,再算5+3=8,所以7-2+3=8。
三、
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多媒体出示一幅美丽的森林动画。
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学生在小组内描述,然后完成书上填空。
请几名学生说计算过程,然后同桌互说,再全班一起说。
2、多媒体继续演示:大熊猫高兴地带领大家往前走,穿过田野,前面是一片草地,草地上有假山、亭子,引出“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图意,填空。
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统计做对的人数,做错的改正。
3、多媒体继续演示:穿过草地,绕过池塘,大家来到了森林,出现“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大森林里有猴子、熊猫,还有兔子。你准备列一个怎样的算式?请在小组里填空。填好后,在销赃里先说一说每一个算式表示的意思,然后全班交流。
4、提问:白兔跳篱笆跳累了,我们帮它摘丝瓜好不好?
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连线、交流。
四、课堂。
总结。
多媒体继续演示:大熊猫说:“小朋友今天的表现不错,其实,不只是大森林里有数学知识,只要小朋友留心观察,你的周围处处都有数学知识。希望大家好好学习,到时候欢迎大家再来大森林里做客。小朋友,再见!”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学得开心吗?
五、教学后记: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初备(热门16篇)篇八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要求:先读算式,再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例如:34+20+5=,34加20,再加5等于几?先算34加20等于54,再算54加5等于59)。
指着后两张口算卡片提问,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
像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我们还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加减混合的知识。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景。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出示例3。
师:你瞧,一辆5路公交车缓缓地开过来了,它停在哪里?
1、仔细观察,说一说画面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上车的有28人,下车的有25人)。
根据上车的有28人,下车的有25人,你能求出什么问题?(学生会的不多,师引导)。
到了这一站之后,车上的人是多了还是少了?(多了)多了几人?(3人)。
根据这两个信息,我们可以求出到了这一站之后,车上多了3人,如果老师想问你,现在车上有多少人,你会算吗?(个别学生回答,用28+25,其余学生予以否定,不能算)。
(还少一个信息,还不知道车上原来有多少人?)。
对,现在把这个信息告诉你,车上原来有67人,让学生先找出图中和数学有关的信息,再完整地说一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几个算式:
3、探究算法。
计算方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书写方面,画横线用尺子,别忘写横式得数)。
把书翻到28页做一做选你喜欢的题目,笔算在练习本上。
(2)学生计算,师巡视。选出错例。
(3)指名讲解第一、二道题目,讲讲如何笔算。
(4)出示错例。请学生指出错在哪里?予以纠正。
(5)生齐说,师板书在黑板上。
三、巩固练习。
(一)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共同订正。
(二)笔算。
(三)拓展题谁来当大王?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本节课最大的的特点是“老师敢于放手”,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计算,放手让学生自己讲解算法。效果还可以。练习有坡度。我改变了以往计算题的呈现形式,创设了一定的情境,使内容生活化,并注意了开放性,即问题情境开放、条件开放、解题的策略也开放,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解答问题。这些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真正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在情境中探索新知,并掌握了计算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使学生乐想、善思、敢说,自由地思考、实践、计算。
感觉不足的有:学生课堂气氛不活跃。虽然大部分学生都在参与教学,但是有个别学生走神,而且学生还有拉长腔的毛病。总是觉得学生大了,不再注重物资奖励了,看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是时刻要注意的事。
另外我也有一点感触,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以后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初备(热门16篇)篇九
1利用日常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探索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2培养学生用有序的思维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思考的过程。
3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实践能力。
掌握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
口算卡,实物投影等。
一、导入
谈话:还记得前几天大猴和小猴采桃子的情景吗?那些桃子怎么样了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探究新知
1、课件显示例题情境。
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几个已知条件,你能按顺序说出来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共42个 吃了3天 每天吃9个)
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板书:还剩多少个?)
2、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a“ 还剩多少个?”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b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么算?想好了自己列式计算,想不出来的可以与同桌商量。
c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
3、指名说出算式,教师板书
提问: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第二步算出的是什么?怎么回答题目中的问题?(板书答句)
1、提问:你是怎么想到第一步先算3天吃了多少个的?同桌交流。
班内交流:
(1) 根据吃了3天,每天吃9个,能够算出3天吃了多少个。(从已知条件想起的。)
(2) 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一共的个数和吃了的个数,吃了的个数不知道所以要先算。
小结: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关键是想出先算什么,下一步就容易了。
三、应用
1、出示教学“试一试”题目,学生自己读题。
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全班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四、巩固练习
谈话:接下来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的问题,有信心吗?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读题解答在课堂本上。
(2)交流:根据回答课件出示算式,问:先算什么?怎么想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读题解答在课堂本上。
(2)交流:根据回答课件出示算式,问:先算什么?怎么想的?
(3)还有不同方法吗?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独立读题(2)提问: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乘车)乘过车的小朋友来说一说,是怎样的情况?(在途中停靠车站的时候,有些人会下车,有些人会上车,一般规定先下后上。)
(3)各自列式计算解答。
(4)交流展示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提问:你能看懂着些统计表吗?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2)要求:自己独立把算式列在课堂本上,并写出答句。然后填写表格。
五、课堂小结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初备(热门16篇)篇十
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计算导入。
我听说我们班的学生个个都是计算小能手,大家敢不敢挑战两个计算题?计算:
二、你说我说,探究新知。
1、出示数学信息。
星期天妈妈带礼物去姥姥家,给姥爷买了一件上衣112元,一件下衣103元,给姥姥买了双鞋88元。
2、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5)姥姥的上衣比姥爷的裤子贵多少钱?(6)买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板书)(7)衣服比鞋贵多少钱?(板书)。
大家真善于思考,提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我们着重解决这两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3、解决问题:买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
(1)认真思考,你可以列出什么算式?由复习导入,学生可以列出112+103+88(2)你会解答吗?自己在本子上试一试,看能有哪些方法解决?(3)找学生展示他的算法。
(4)学生说算法及运算顺序,其他同学补充。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1)列分式计算:
112215112+103+88或+103215303215+88303(4)口算(凑整百、整十)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独立思考说出理由。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
第一个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你们的计算能力真强,第二个问题敢不敢挑战?
4、解决问题:衣服比鞋贵多少钱?(1)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2)学生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本节课在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教。
5、总结归纳运算顺序。
思考:在只含有加法或减法的算式里,该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学生交流。
结合学生发言,归纳总结:一般情况下,在只含有加法或减法的算式里,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过关形式)。
一水果店有300斤苹果,上周卖了132斤,这周卖了121斤,现在还有多少斤?第三关:
四、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发言。
文档为doc格式。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初备(热门16篇)篇十一
今天学习了加减混合,是在学生学习连加与与连减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混合运算的意义,并能较熟练的计算加减混合算式。
1、课件演示,分层体现加减混合的过程。
在教学例1时,我分层呈现主题图,通过让孩子回忆自己的.乘车经历来激活学生的经验,让学生根据主题图直接说说图意,尝试让学生用车上原有……下来……又上来……的话来说说,车上原来有7个小朋友,到站后,下车2人,让学生根据情境说一说,并列出相应的减法算式:7-2=5。然后又上来3个人,再让学生根据情境说一说,并列出加法算式:5+3=8。相机对孩子进行文明乘车的教育“先下后上”,并尝试用一个算式来表示,从而引出加减混合运算,点明课题,并说说算式的结果(有的学生根据图意得出结果,还有的学生从左往右算出结果),把语言描述与算式结合起来,让学生初步认识加减混合运算具体意义。
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在描述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混合的意义。
学生在学习例1的基础上,课件出示观察想想做做的第1题第1幅图,说说图意,再出示第2幅图,说说图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两幅图连起来说图意,并列算式解答。最后回顾解答的过程,根据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把具体的画面与抽象的算式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体会加减混合的意义。
对于想想做做的第2题,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尝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并独立列出加减混合的式子。同时进一步追问学生“5-2”求出来的什么?为什么要用减法?“3+3=6”求出来的又是什么?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呢?让学生通过初步的反思,初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随堂练习,总结算法,练习巩固。
学生在完成例题与想想做做的第1、2题后,第3题撇开具体情境,仅留下6道抽象的加减混合式子,让学生直接计算,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再组织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在计算中有什么相同点,从而让学生认识这些加减混合运算和连加连减计算的运算顺序一样,都可以从左往右计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独立做一做想想做做的第4、5题,通过交流,巩固算法,提高计算准确性。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初备(热门16篇)篇十二
1、认识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2、能看图列出加、减混合算式。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5、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难点。
记住第一次的运算结果。
教、学具准备。
例题图,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1、口算。(指定3道让学生说计算过程)。
10-3-4=8-2-3=9-0-6=。
9-2-5=10-1-6=5-3-1=。
2+4+3=3+2+2=1+5+4=。
1、教学天鹅例题1。
教师在黑板上贴4只天鹅。
问:原先有几只条天鹅?
演示:飞来3只天鹅。
问: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4十3)。
演示:又飞走2只天鹅。
问:飞走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来表示飞走的2只?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4十3”的后面写“。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初备(热门16篇)篇十三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2、理解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
1、竖式计算。
(二)、情境感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出示例3。
师:请仔细观察,看完后要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
3、课件呈现。
教师说明:像这样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运算,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小结:加减混合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1、课件出示:72-(47+16)=。
3、尝试笔算72-(47+16)=。
4、讨论72-(47+16)有简便写法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29页练习五的第5题。
2、完成28页做一做。
3、知识应用。
四、课堂总结,评价提升。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初备(热门16篇)篇十四
80×3=600÷15=17×5=58+45=。
二、填空。
1.在混合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应先算,
再算()。
2.90减36乘2的积,差是多少?列式是()。
3.16乘5的'积加28,和是多少?列式是()。
三、先画出每道题先算的部分,再计算。
四、脱式计算。
16+32×472×2-12335×4+24。
五、解决问题。
商店里有笔记本、钢笔、文具盒和铅笔,每本笔记本5元,每支钢笔14元,每个文具盒8元,每支铅笔3元。请你列综合算式解答下列问题。
买5本笔记本和一个文具盒,应付多少元?
买1支钢笔和4支铅笔,应付多少元?
买2支钢笔,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初备(热门16篇)篇十五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8页的例3及例4。
教材分析:
“加减混合”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本内容在教科书第28页,教材以公共汽车上乘客人数的增减变化为背景安排了一道例题。学生一般都有乘车和亲身经历,容易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方法。教材在全面反映加减混合计算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这样安排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二步计算中第一个加数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好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及简便写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练习题:
2、列式计算:猴妈妈摘了52个桃子,小猴把它们运回家,第一次运走17个,第二次运走23个,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学生理解题意,列算式,说出运算顺序。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混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交流做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做法。)全班交流。(小组汇报,比较做法,找出简便写法。)。
2、教学例4。
(1)出示例题,请学生思考先算什么,在做加减混合时,应该怎样做?
(2)小结:在写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要进位,不够减时要退位;有时可以用简便写法。
三、知识运用:课件出示练习题:
第一关:我的基础最牢。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强调运算顺序第二关:我会解决问题。
第三关:我会应用。
(1)应找回多少元?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第28页“做一做”第1~2题(例4)。2.第30页练习五,第7题。3.第31页练习五,第12题。
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初备(热门16篇)篇十六
8—6—1=6—2—3=9—6—1=。
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出示例一,你能编一道数学题,提出一个问题吗。
(师板书4+3。再演示飞走2只的场面)现在湖里天鹅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要求现在还有几只天鹅怎么办?
师板算式:4+3—2,并读算式。
生读算式。
师:同学们观察这道算式与前几节课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师:那你能不能像连加、连减一样给这种题起一个名字。
师: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生齐读课题。提出学习目标:1、要学会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师: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
生指名说。
师: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式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讨论。生汇报:先算4+3=7,再算7—2=5。
师:同学们讨论的结果都是先算4+3=7,再算7—2=5。需要强调一点,做题时一定要记住第二步是几减2。
出示例二。
生: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现在湖里有几只天鹅?
师:谁来列式?
师:上面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请同学们试做。
生汇报。
师:做题时关键要记住哪个数?
生:记住第一步的得数2。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例1、例2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小结:我们计算的顺序是从左往右计算,与连加、连减相同。
师:1、现在听老师说的顺序来摆小棒计算。怎样列式计算?
2、看算式摆小棒,7—3+2怎样摆小棒呢?
三、设置情境,解决问题。
师:看,一只调皮的小猴子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啊,原来它是要让大家来帮忙的。
(出示第75页的做一做画面)。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不告诉别人,自己把算式写在书上。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小猴子怎么还不走呢?原来他还有一道题呢!(出示76页第一题)。
大家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么热闹啊!
生抢答完成。
师:狮子大王看到我们同学来了很高兴。他有几颗智慧星要发给大家,但是它有个条件,就是做对一道题得一颗智慧星,最后看谁的智慧星最多,谁就是最聪明的同学。现在我们就请狮子大王出题吧。
(76页第四题)。
生独立完成,把答案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这是老师在公路边看到的情景。你能编一道数学题吗?
四、全课总结。
谈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