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在自己经历某个事件或完成某项任务之后,对所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思考的一种表达方式。借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心得体会的写作要领。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实用20篇)篇一
小学生作文以记叙文为主,主要是写人、记事和描写景物。农村的小学生由于见识小,课外阅读量少,视野不开阔,知识不丰富,导致了农村小学生怕写作文,讨厌作文,感到作文难写,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从下笔,即使下笔总是口号式,空动式,不生动,不感人。作为农村教师如何调动农村小学生积极性,培养农村小学生作文的兴趣,发展农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呢?通过总结自己三十余年作文教学经验和不断探索尝试,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几点体会:
一、作文要与生活相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小学生作文的一切材料和想想、观点、感情都来自现实生活。因此,在教学中为了使农村小学生感受到文来源于生活,作文就在自己的身边。在作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注重将作文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如在教“写人”(《我的爸爸》)的作文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爸爸的外貌特征,然后口头介绍自己的爸爸,再由学生自由评论,说得好的在哪?不足又在哪?并给予补充。这样既可以创设说话情境,又为作文提了供丰富的材料。
二、作文要与劳动相结合。
把作文教学与劳动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劳动中,亲身通过实践,既可逐步培养起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又学会了劳动的'本领。通过写作使学生在劳动中的感受进一步升化和提高。比如,在教“写事”《我学会了做饭》的作文时,我让学生在家事先准备好油,盐,米,菜,亲身体验一下做饭的经过,做晚饭完之后动手写一写,然后把做饭的经过和感受进行口述,让妈妈爸爸评论。到校后教师再加以指导。这样通过劳动不仅使学生感到作文有话可写,还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作文要与自然相结合。
自然美具有极大的诱发力。在作文教学时,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顿时会产生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不但能给学生美的享受,而且还能激起学生作文的欲望。比如,在教“描写景物”《校园里的广玉兰》的作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准备好笔和本子,再把学生带到校园里选定一棵年长的广玉兰树,引导学生仔细观看广玉兰树,并不断提示学生:先远看,观察树的整体形状;再近看,观察树的叶、枝、茎;最后点明广玉兰树有什么作用?经过观察后让学生细细思考,正确进行描述并展开联想。再让学生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远看,广玉兰树像一个大蘑菇。近看,像一把大伞,枝条不计其数,树围由几个小朋友手拉手都抱不来”;有的学生说:“落下的叶可作肥料,叶、枝、根可作柴火,它全身都是宝。奉献的多,吸取的少”;有的学生说:“树上是鸟‘安家’的好地方,树下是同学们玩耍的乐园。”……多好的想象啊!这样,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能把自己的独特真实感受写下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实用20篇)篇二
关于农村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农村高中历史教学虽然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行中有了可喜的变化,如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师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有了新的定位等,但问题还是大量存在,最突出的是学生在学历史时表现出明显的学习倦怠倾向,甚至出现消极对抗;其次,作为本学科的执教者在课堂教学中缺乏激情,对课堂改革的尝试往往是在被动中进行。笔者拟简要分析当下农村高中历史教学不良现状产生的原因,并对改良本科目的教学给出一点不成熟的意见。
一、农村高中历史教学不良现状产生的原因。
1.从学生角度看。
学生整体水平不高,这些学生一直在农村求学,他们与城里学生的差距由来已久。而且,在农村高中就读的学生又是初中毕业考试中排名靠后的一批,他们大部分求知欲低,对历史学习自然也没多大兴趣。
夸美纽斯曾说:“知识的获得在于求知的志愿,这是不能强迫的。”学生对历史科学习意义的认识不足更加强了他们对这一学科的低求知欲。这些学生眼中的“历史”是历史故事,是初中非专业老师指导下画线部分的时间、地点、人物、影响等死记硬背的知识点、是入高中后教材模块史编写方式和课件中图片、材料的大量补充带来的严重混乱。“学历史没用”,即便有学生历史成绩优异也难得有其他同学歆羡。
2.从教师角度看。
历史教师专业知识存在较大缺陷。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是新课程改革中大力提倡教师改进的方面,也正是众多历史教师的薄弱环节。老教师在课改面前就是走过场,“满堂灌”还很常见。年轻教师教学热情相对高,但教学经验不足导致对课堂的控制力差,历史角色饰演、情境模拟与体验、合作探究等课堂活动往往收不到预期效果。
历史教师道德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上历史课睡觉的多,缺交历史作业的多,课堂上回答问题哑口无言的也多,教师面对这些情况的处理方式或者简单粗暴,或者不闻不问,作为科任教师很少去倾听学生的声音。
历史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差。在城市,高中学校的集体备课和研讨已成为教学开展制度化的组成部分,而在农村高中这项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家习惯于各自为战,认为互联网和各种教参专家学者提供的教学方式、方法绝对超越这个小集体的智慧。偶有的探讨也是形式主义,因而实践中的教学问题得不到突破。
3.从各级管理者(部门)的角度看。
学校和基层教育管理部门的不重视带来了不利影响。湖南省高考文科一本录取分数线连续五年在550分以上,在以高考成绩反映教学质量,以教学质量决定农村中学命运的`大是大非面前,重文不如重理科有保障,包括历史在内的文科科目成为农村高中教学发展中的瓶颈。
上级运用的评价机制带来了不利影响。分数评价机制地位最高。评价数据来源于学校组考的学生成绩,对于处于高一、高二阶段的历史考题难度不大,试卷的本身就给学生缺失考场诚信提供了可能,历史科成绩较其他科目可信度更低,如此一来,对学生和教师的认定显失公正,评价功能被扭曲。即便评价数据的可信度接近于理想值,它还是囿于分数评价机制中,不符合新课改中“多元评价”的倡导,势必影响对师生的激励。
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对历史教学带来了不利影响。学业水平考试的历史试卷以测试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为主,得60分为合格,理科生参加完考试之后无需继续学历史。农村高中重理轻文是通病,理科生多于文科生是几乎所有高中学校的现象。笔者所在的学校有60%以上的学生学习历史的目标就是水平考试打60分,这个分数只要背就行,无需课改。
4.从物质条件方面看。
农村高中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建设严重滞后,学校周边也缺乏类似的公共机构,学生缺少获取史料和历史学术研究成果的途径,教师也缺少开展探究性学习可倚重的资源。
除上述几大方面外,农村家长对本科目的轻视甚至无视,社会上功利的价值观从大环境上一定程度影响了农村高中历史教学的开展。
二、改良建议。
历史教师应使自己具备优良的专业道德和过硬的专业知识;爱岗敬业,尊重、爱护学生;积极学习,读史、研史、关注学术动态,主动与同行交流探讨以扩充历史学科的本体知识;扩大阅读面、了解社会热点、拓展生活圈以增进一般性文化知识;加强教育教学理论修养,因材施教,于小范围内尝试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年轻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以丰富教学经验。同科目教师间通力合作,为活跃教学做好具体细致的工作:布置贴近教材、贴近生活的开放式作业,让学生能写;结合高考、水平考试的要求编写课堂教学预案,在不同年级开展不同层次探究技能与方法的训练,尝试解决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两难,把搞好成绩与发展能力统一起来。
呼吁各级管理者(部门)转变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态度,并尽快提供必要的支持:制订对历史教学新的评价方案,迫于高考需要,暂可将考试成绩继续作为主评依据,另应引入反映学生情感意志和能力操作领域的评价依据,对教师的评价还应看教师的工作态度和个人发展状况;改革湖南省水平考试制度,如有些省份的历史科水平检测就是以开卷的形式进行的,可借鉴;注入教育经费用于校内历史资料库的建设、教师培训、历史校本化研究和第二课堂的开展。各级管理者(部门)重视了,社会舆论环境也将逐步转变,农村高中历史教学良性发展可期待。
如今,无论城市农村,教育本质一样,观念新、路子对、劲头足、保障到,农村高中都也能打造出有特色、有活力、有效益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湖南省娄底市杨市镇涟源三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实用20篇)篇三
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如何利用课堂主渠道,提高学生成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初浅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进行能力渗透。
激发兴趣的教学内容不能还是初中阶段纯感性的、表面的、故事性的,而应是情理交融的、深层次的、思辨性的,要有能力的自觉渗透;激发兴趣的手段不能是随心所欲的、自由散漫的,而应从教材与学生现有认识结构的联系之处入手,围绕教学目标,服务于教学任务,要有循序渐进的自觉安排。
首先,在教材与学生已学知识的联系中寻找突破口。比如,学生在初中学习了美国的历史,对它比较熟悉,在《世界近代现代史》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归纳如下:1、没有少年,只有青壮年(指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一开始就是资本主义社会);2、两步并一步,开国又奠基(美国独立战争同时又是资产阶级革命);3、扩张版图,艰苦创业(西进运动是美国艰苦创业的历史);4、得天独厚,站在巨人肩上,工业化起步(指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工业的条件,又能利用英国的发明成果)。这样归纳,可以温故知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发掘“热点”。《世界近代现代史》讲到了日本的发展史,而中日关系又是一个十分敏感的热点,在学习日本史的时候,可适当穿插一些中日关系的问题。比如,从古代的友好交往到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再到二战后的冷战对峙,以及70年代后的和平交往。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整理课本知识,又可以提高学习兴趣。
再次,在教材与学生个人思想的联系上钉上“扣子”。要把学生的思想放到与教材的密切联系中。
二、增强历史教育的实用性,提高历史的实用价值。
首先,要深挖史鉴功能,充分发挥历史科学对现实的指导作用。如在治国方式方法上,历代帝王有所不同,一些君主目空一切,强权政治,结果身死国亡,另一些宽舒政策,国家繁荣,成为历史佳话,正应了“舟与水”的关系。历史教学应把这些内容具体化、集中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历史,还能使学生发现许多现实与历史的某些联系,这就是历史在现实中的延伸和发展。
三、加强历史与其他边缘科学的联系。
比如历史与文学。历史本是一幕生动多彩的立体生活画面,因此表现历史的教材和教学也应如此,尽可能使爱教育者在生动愉快的文学享受中得到教育和启迪。在中外历史上,有无数建功立业的爱国英雄、帝王将相,有无数刻苦求学、奋发向上的文人志士,有无数为国家民族兴旺发达而努力奋斗贡献热血的人们,他们的光辉业绩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勇闯西亚,鉴真无畏东渡,郑和七下西洋,他们历尽了千艰万险,付出了巨大牺牲,完成了使命,成为中外闻名的友好使者。
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披肝沥胆、前仆后继的奋斗业绩更是可歌可泣、动人心魄。而这一切都是由一个个激动人心、令人豪情勃发的真实故事构成的。
四、理清主线,建构体系。
系统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教材内容看来是支离破碎的,只不过按时间顺序进行了编排,这种误识无疑是学习的最大障碍。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学生编一张知识的“网”。
首先,在章节内部理出清晰的“目”。这是教学常规最基本的要求,但在高中教材处理上,由于容量大、要求高、重理性,所以务求因果关系明确、逻辑联系清楚、重点突出,最忌平均用力、照本宣科、盲目拓展。
其次,在体系中给章节一个准确的“定位”。即阐述清楚每一章节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比如《世界近代现代史》第一章,教材把它作为近代史的序幕和资本主义的.前奏,其本质内容是以生产力的进步带来新的生产关系萌芽――手工工场,然后在思想、文化等上层建筑领域引起连锁反应,展现了16世纪前后人类历史关头的风貌。这样的定位,给了学生一个把握历史、掌握知识的很好的高度和空间。
再次,牵出串在章节之间的联系。即“纲”,“纲举目张”,“纲”就是教材的主线。如《世界近代现代史》第一到四章,展示了资本主义从破土而出到茁壮成长的“四部曲”――资本主义萌芽时期(16世纪前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17世纪――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自由资本主义历程(18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样的揭示犹如登高鸟瞰,让学生克服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历史的脉络清晰可见,历史的规律了然于心。
五、随机训练,逐步提高。
训练要立足于教材,渗透于教学,穿插在课堂上。
首先,不忽视课后练习题,虽然都是基础题,但都涉及教材的重点内容、主要内容,要结合在讲授中,以题为目,边讲边练。
其次,教材上的思考题有一定的难度,但以教材为依据,培养思维能力,是课堂训练的重点。在讲授时应随机训练、即练即答,注重材料解析能力、评价归纳能力、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做到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不拔高、不游离,在点化中领悟,在积累中提高。
再次,教师亲自精选精编系列练习题,最好一节一练,主客观题型都有,知识覆盖面宽,能力层次全,数量适当。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及时消化所学知识,也便于学生提高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历史知识包罗万象,涉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内容。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搞好历史教学应该不是件难事。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实用20篇)篇四
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农村人口仍占56%的大国。长久以来,农村孩子们的作文脱离农村、脱离农民、空话假话联翩、虚情假意满纸的情况可谓是司空见惯,一些孩子为了应付老师的作文任务,农村是想象中的农村,笔下的家乡是别人的家乡,老农是作文选上抄来的……这些现象不知道让多少教师头疼,无可奈何。通过分析发现,很重要的原因是孩子们手头题材匮乏,没有“真事”也缺乏“发现”,就很难抒发真情,进而厌恶作文,害怕作文,这样的作文质量每况愈下,无疑也影响孩子的健康心理。其实,农村孩子的作文题材比比皆是,随处可见,培养孩子们“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老师首先就要引导他们选择、捕捉熟悉的生活材料,选择他们乐于表达的话题:山坡上的草木,田野里的庄稼;溪水中的渔趣,泥土里的诗情;父母的家常,邻居的和谐。然后指导孩子们进行归纳、提炼,迸发处倾诉的欲望,进而将积累的素材付诸笔端,这样作文就有了一个成功的开始。
一、看农村新貌,素材回归农村。
“大自然是学生的绿色课堂”,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它随时随地在我们身边,田野风光美、自然景观美、农家新居美等等都是孩子们写作的好题材。“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到熟悉的家乡寻美,写江南水乡之美。在取材中积累素材,在写作中表达真情。
1.田野风光美为我赏。农村田野风光是美丽可爱的,这是孩子们写景极好的题材资源。水稻、油菜、小麦、桑田、菜地……各具风韵,它们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又各具特点,随着农时变化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闹春图、青苗图、丰收图……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平平常常的、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积累到自己的作文当中,这样可以避免舍近就远、浪费资源、避免猎奇心理,又可以锻炼孩子们捕捉素材的能力,激发小作者对家乡热爱之情。
2.家乡景观美为我颂。我们的家乡是典型的丘陵地区,这里山多水多,人民勤劳能干,綦江以山为背景,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是值得欣赏、值得自豪的:古剑山、白云观、清溪河、藻渡河、东溪古镇,既有有山峦叠嶂,也有水波不兴,潺潺之声,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岸边的古树,水上的渔舟,小桥流水,石堤埠头,临水之户,古镇人家……这些都是小作者笔下的好材料。由不同的组合,不同的时节,又有它独特的画面。孩子们从感知美到表达美的过程,是积累作文素材的过程,同时也是内心情感起伏发展的过程。
3.农家新居美为我赞。国家的新农村建设,给我们农村带来了无限生机。农村家家户户盖上了“小洋楼”、“小别墅”、“四合院”……农家新居正是现代新农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农村孩子要反映家乡发展变化,要实实在在从身边开始深入农村新居采集、了解情况,积累素材,不能走马观花,随随便便,要以小见大,观察农家园,描绘农家美,激起爱家乡之情,写作中更能表达真情实感。
二、学农艺农技,生活回归农村。
通过让学生从身边的父母开始拜师学艺,身体力行,领悟劳动的艰辛,丰富学生生活。在劳动中交流情感,提炼最有感受的写作素材,这样可以避免虚构故事,泛泛而谈,假情假义的作文现象。
1.尝劳动辛苦。对于当今农民的后代来说,不少孩子是“小皇帝”“小公主”,受千百年旧思想影响,年轻的父母,往往本着让孩子跳出“农门”的宿愿,常常制止孩子到田里地头东跑西摸。因此,许多农村孩子写劳动,只言片语,写不实在,写不生动。我们通过让他们跟随父母参加家里劳动,种菜、翻地、浇水、施肥、种田、割稻等等,认认真真干一番,哪怕汗流浃背,让他们亲身体察劳动的辛苦,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从而获取丰富的作文素材,并加以提炼,上升到学习农民勤劳纯朴品质的层面上。
2.学农民智慧。作文要善于选材,提炼有特色的材料,写有特色的作文。农民有着无穷的智慧,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农家文明,创造了特艺特产,创出了自己独特的劳动方式、致富门路。像种桑养蚕、养鱼养鸭、放牛割草、插秧种菜等等这些农活,都有着一套宝贵经验,凝聚着农民的智慧,我们要学生边学边做,边想边记,从亲身感受中提炼作文素材。
3.以劳动为荣。劳动最光荣,现在的农村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时代,劳动观念淡薄,劳动意志不强。作文中,学生写的“劳动”往往含有水份,有的甚至是抄写别人的。所以写劳动就要让他们去尝一尝劳动,不能任其自由“发挥”,造成作文心理上负面影响,同时要让他们亲手做,出力流汗,得到的劳动果实,才会感到香甜、感到宝贵。像种黄瓜、蕃茄、喂鸡、喂鸭等,学生会天天盼,天天看,期望亲手种下的作物早日开花、结果,自己喂养的鸡鸭块块长大,对这样的素材的捕捉、提炼,孩子们是非常有兴趣的。
三、问村史家史,情感回归农村。
通过调查、访问,了解村史、家史、个人成长史,了解家乡以及家人的过去,收集这些值得记叙的故事,从而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问农家苦难史,更能珍惜今天。在农村,几乎千家万户都曾经历过辛酸的往日:地主恶霸敲诈勒索,自然灾害,逃难要饭,衣不遮体的生活,……一幕幕苦难历史,一个个凄惨故事,催人泪下。富裕了的农民以及他们的后代怎不为此感慨,记住过去,珍惜今天,笔端自然会流露出深厚的情思来。
2.问农家创业史,更加敬重祖辈。农家千百年的发展历史,刻下了祖祖辈辈农家人的辛劳印记。他们开河、修路、平地、造桥,一块块梯田、一幢幢农舍,一条条水渠,都留下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3.问农家荣誉史,更加感到自豪。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无法和城市的孩子们相比较,无法通过电脑网络、外出旅游对外面的世界进行了解,所以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那么我们就发掘现实资源,让孩子们尽量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听听自家的光荣史,奋斗史,写写自己祖辈的光荣历史,家人的感人之事,从而激起自豪感,付诸习作当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实用20篇)篇五
识字教学是目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大家都在探索的一项课题。识字是儿童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最初阶段,也是儿童主动阅读、写作的坚实基础。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根据儿童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好模仿的特点,抓住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识字,以满足学龄初期儿童阅读的需求,同时积累丰富的词汇,开发早期智力,为以后的读写学习打下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感到:“教”并不困难,“学”也不是问题,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做到“学而不忘”、“学而有用”,从而真正达到识字读书的目的。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一、直观形象,加深记忆。
很多家长在刚开始教孩子认字的时候,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经验,就是在教一些表示事物名称的字时,总是会把相关的实物给孩子看看、摸摸或者就直接把这些字贴在相关的物品上,如把“桌子”贴在饭桌上,把“门”贴在门框上,等等。其实这就是因为低年级孩子的思维主要还是以直观形象的具体思维为主。依据孩子的这一特点,我充分利用简笔画这一优势,帮助学生记忆。如在教学“哭”时,学生很快想到了“眼睛、眼泪和大嘴”这三个组成“哭”字的“部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马上将它用简笔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一张哭脸立刻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利用视觉的效果,加深学生的印象。有时我也让他们自己来画一画,如“闪”“坐”“尖”,他们都兴味盎然。有时索性在黑板上画几幅简笔画,让他们来一次看图猜字的游戏。
二、以旧辅新,以新带旧。
学生掌握新知的过程是很快的,同样他的'遗忘速度也是相对应的,这是低年级儿童的遗忘规律。要克服遗忘,我觉得“反复”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所讲的“反复”就是要让那些学过的字经常回到新课当中。比如“换部首,加部首,去部首”这是学生经常会用到的识字方法,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在利用旧的知识来帮助自己掌握新的本领。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又是对旧知的一种巩固。这个时候,不要让学生做为一个听众,听过就算,要及时地把学生提到的字出现在黑板上。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经常让这些字和学生们见见面,就能加深印象。又如:在教学“包”时,我对学生说:“把它加上不同的部首,它会变成很多字。”学生开动脑筋想出了很多字,如:饱、抱、跑、炮、泡等。我立即把它们全部写在黑板上,让多个字的学习也经常出现在课堂中。
三、在识字教学中。
让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汉字的造字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形体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抓住这些特点可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识字的规律。比如:在教“蜻、清、晴、睛、情”这些读音相近的字时,学生能够找出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左边的部首是表意义的,右边的“青”是表读音的,所以它们都是后鼻音,并且能够根据部首所表达的意思,正确地使用这些字。又如:在教“饿”的时候,我问学生:“我们还学过哪些带‘饣’的字呢?”饱、馋、馄、饨、饼……“一个个食字旁的字从他们口中蹦出。于是我接着问:”看着这些字,你能不能说说食字旁的字和什么有关系?“久而久之,他们知道了带”饣“的字和吃的食物有关;带”氵“的字和水有关系;带”月“的字和身体器官、部位有关等等。掌握了这些规律,对他们分辨音近字、形近字有很大帮助。
四、创设识字。
教学环境我们知道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不能离开环境,识字教学同样如此,小到一个词语,大到一段话、一篇课文都是为识字教学提供学习的语言环境,因此我在课堂中尽量鼓励学生多组词、扩词,并用所组词语来说话,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所学的字,知道了应该在怎样的语言环境中来使用,同时也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比如在教”激“的时候,学生组词”激动“,我赶紧抓住时机说:”今年北京将举办奥运会,一想到这件事,我就很激动。你在什么时候会激动?“学生有的说:”一听到放假的消息,我很激动。“有的说:”我好不容易得到了我喜欢的玩具,心里特别激动。“这样,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运用字词,一举两得。
五、让识字教学渗入学生日常生活。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运用,实践中的反复又对认知起到巩固加深的作用,这是认知的基本规律。因此我在平时学习生活中鼓励学生多看、多读,比如:走在马路上,让他们读读路名、商店的招牌以及广告牌等等。让识字教学从课堂到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拓展。每天我都为学生安排一刻钟的看书读报时间,让他们把学到的本领用到实处,能依靠自己的本领读懂一则小故事,学会一首儿歌,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和自信也在识字过程中得以培养。
以上是我在实际工作中的点滴体会和具体做法,识字教学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板块,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使之不断丰富与完善。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实用20篇)篇六
对如何引导孩子写作文,我的心得有以下几点:
一、多看书。我的责任是帮助孩子选择看什么书。这很重要。多阅读能增强孩子对文学的爱好。通过阅读,能使孩子在博览群书后感悟到表达方法,积累到的辞藻句式。有些作品,我还要帮助孩子了解作者的经历,写作的过程,写作的特点,写作的背景。虽然小学生不一定理解,但是日积月累总是有所感悟。同时要让他们学会词语搬家,语文课文里学的词语干什么?明确告诉他们学了就是在作文中应用的。平时多留意孩子语文教材里的词语,在孩子写作文时提醒他们用上几个合适的。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形成习惯。我班学生那篇《秋天来了》我就要求他们必须用上老师在上次作业里要求写的20个关于秋天的词语里面的3个。
二、多读书重积累。
学生成为一个读书人,我们才是有希望的民族!我们的学生读完高中,间读了多少书?有200多本吗?有,但一定是凤毛麟角。看看现在的课程标准你就会发现,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读课外书总量是550万字,一本书按照10万字算,12年才读55本。可以这么说,就是这55本,我们的学生也难以100%的达到。与其它国家的阅读对比,就可以看出我们的读书问题很严重。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前苏联平均每人每年读书55本,美国自克林顿总统开始启动了全民阅读计划,平均每人每年读书要达50本。上海市对九年义务教育时间的阅读量调整为4000万字,平均每个学生每年读书近50本。一个学生在读书时代读不了几百本书,那能算合格的.学生吗?解放学生的时间与空间,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校长和家长共同来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引导他们读书吧!因为,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重积累:有一对以拾破烂为生的兄弟,他们天天都盼着能够发大财。最终,上帝竟因为他俩每一个梦都与发财有关而大受感动。一天,兄弟俩照旧从家里出发沿着街道一起向前走去,但这条偌大的街道仿佛被人来了一次大扫除,连平日里最微小的破破烂烂都不见了踪影,仅剩的就是东一个西一个躺在地上的一寸长的小铁钉。老二看到了不屑一顾的说:“三两个小小铁钉能值几个钱?”而老大并不嫌弃,一个个的弯腰拾了起来。走到了街尾,老大差不多捡到了满满一袋子的铁钉。瞧瞧老大,老二若有所悟。回头再去找铁钉的时候,可来时路上的小铁钉,却一个都没有了。再向前走了不久,兄弟俩几乎同时发现街尾新开了一家收购店,门口挂着一块牌子写到:本店急收一寸长的旧铁钉,一元一根。老二后悔得捶胸顿足。老大则将小铁钉换回了一笔钱。店主走近呆在街上发愣的老二,问道:“孩子,同一条路上,难道你就一个铁钉也没看到?”老二很沮丧:“我看到了啊。可那小铁钉并不起眼,我更没想到它竟然这么值钱,等我知道了它很有用时,那可恶的家伙却全部消灭了。”
点滴的积累,终有一天将汇成浩瀚的海洋。在生活中,千万不要忽视了学习、工作中那些并不起眼,看似一文不值的“小铁钉”,关键时刻,它也许还真的价值连城。这个故事在学完习之后我有所感悟.学习不就是积累的过程吗?于是我在接手我校二年级二班时.在语文教学时就开始让学生背诵一些好词好句,刚开始学生字都写不全,我就选一些简短的句子让学生去背,不认识直接用拼音代,并结合句子的内容顺便讲一些写作方法,开始学生不明白,但不要紧.只要他背就行,然后想一些鼓励的办法,使他们慢慢的觉得自己很厉害.这里有我忽悠他们的成分.就这样由于我校有条件,在三年级时,我在163网上建了一个班级博客网站.孩子们写的好的作文做为一种奖励,打到我们班级的网站上,这样一来大多数同学背诵的兴趣,与他们的写作的兴趣就调动起来了,开家长会的时候并告诉了家长,希望想了解网络家长的去看一看,因为长期的背诵学生们积累的词句多,现在学生写作文还不是很难,但不算精,到这学期为止,我班网站上共有学生优秀作文40篇,学生自编古诗8首.这刚刚起步不久,我也是一点一点的摸索,但我觉得大部分同学还是见效的,少数同学,由于基础太薄,积累的太少,不见太好的成效,目前看来我班的一些学生如这样长期坚持到六年,或初中,乃至大学,他们的表达及写作能力潜力巨大.从学生的积累中我明白,小学生生的记忆是超强的,但理解力是不强的,有的词语都不明白,但这不要紧,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的就理解了,这学期就好多了,这学期我体会最深,限时的背诵有的学生竟一字不差,一篇课文学生一节课不到轻松背完.听着他们用几口气背完的课文,我真是佩服他们!语文教学,注重积累让学生去背去记就好了.再让学生读书时。我要求学生必须是大声朗读,读的时候应该感情丰富,包括语调和语气。加大孩子文学知识面。特别注意给孩子读些古文和散文。重点句子要求她要背诵。学校没有给孩子们订阅课外阅读课本,我就到书店,给孩子挑了一本《好词好句。二年级》,每天两餐中背,背后让学生想一想,如书中的重要篇目我要求他们背诵。三年级时让学生课间读《绿野仙踪》。
三、多观察。没有生活就没有文章。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察社会、观察自然、观察事物。让孩子从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作文。虽然不能事事观察,但要学会让孩子多观察事物,产生联想。教给孩子用眼睛捕捉生活的点滴细节,用耳朵聆听万事万物的声音,用手触摸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用鼻子嗅出各种气味,用舌头品尝各种味道,用心灵品味四季更替、喜怒哀乐、人情冷暖。
四、多讲解。对于好的文章自己先学习,把文章的结构、中心思想、写作方法等讲孩子听。我觉得,会欣赏,能模仿也很重要。你刚开始在讲的时候,学生可能不会听的太明了,但日积月累学生肯定会事,对这件事有什有收获.慢慢的熏陶中学生对写作方法,自然会掌握.
五、多指导。告诉孩子会说话就会写作文。打消孩子不敢写作文的心理压力,孩子往往在写作上不会写开头。我告诉学生,文章的开头是千变万化的,没有规定模式。只要符合要求就行。开头要简明,不要俗套。文章结构要理清,结尾要出彩。孩子毕竟是孩子,学生们每星期写作文、周记,我都会事先和们商量,先听她的想法,再指导他们“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写”给他一个小小的框架,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干了什么么想法。因为孩子一般不会开头,这样,有了大概的结构,不怕一件事讲不清楚了。孩子打完草稿后,先让他们自己读几遍,动手修改,然后我再和他们一起修改。
六、多学习。看看别人是怎样写作文的,有什么值得学习的经验和方法。这样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不要闭关自守,堵塞思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方面我主要是给孩子介绍一些好和文章,有时间的时候就让他们看看读读,对孩子启发也很大。
七、多表扬。孩子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在写作上,我会认真对待孩子写的每一篇文章,哪怕很差很差,我也会认认真真给她一个评语。看到孩子的进步,特别是对孩子在作文中的好句子,应当及时表扬,给她以信心。还有就是:千万要鼓励写长,千万要避免写短。因为小学阶段还不是写精、写短的时候,也不是要求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的时候。只要他们作文写得很长,就要大大表扬,罗罗嗦嗦也没有关系。为什么要鼓励写长呢?我觉得因为无论大人还是小孩,作文的一个通病就是:无话可说。小时候不练习写长,长大后连短也是写不好的。也就是说,长是短的基础,先练写长,后练写短。短就是精,我想孩子在低年级,是没有能力做到精的。只要他们能写出句子来.表达的意思明白,就行,采取这样的办法,引导他们写长。
最后一点,时时为孩子留一份心!我在看书读报的时候,总是留心哪些知识说给学生听,学生能理解,对学生有帮助,怎样把我认为重要的东西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说给他信听。注意搜集,再整理很多词语很多好句,其实,只要我们用一点点心,就能为我们的孩子拓展出很大的天空!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实用20篇)篇七
山东省莱芜市实验小学(271100)。
识字教学是目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大家都在探索的一项课题。识字是儿童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最初阶段,也是儿童主动阅读、写作的坚实基础。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根据儿童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好模仿的特点,抓住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识字,以满足学龄初期儿童阅读的需求,同时积累丰富的词汇,开发早期智力,为以后的读写学习打下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感到:“教”并不困难,“学”也不是问题,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做到“学而不忘”、“学而有用”,从而真正达到识字教学的目的。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1直观形象,加深记忆。
很多家长在刚开始教孩子认字的时候,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经验,就是在教一些表示事物名称的字时,总是会把相关的实物给孩子看看、摸摸或者就直接把这些字贴在相关的物品上,如把“桌子”贴在饭桌上,把“门”贴在门框上,等等。其实这就是因为低年级孩子的思维主要还是以直观形象的具体思维为主。依据孩子的这一特点,我充分利用简笔画这一优势,帮助学生记忆。
如在教学“哭”时,学生很快想到了“眼睛、眼泪和大嘴”这三个组成“哭”字的“部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马上将它用简笔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一张哭脸立刻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利用视觉的效果,加深学生的印象。有时我也让他们自己来画一画,如“闪”“坐”“尖”,他们都兴味盎然。有时索性在黑板上画几幅简笔画,让他们来一次看图猜字的游戏。
2以旧辅新,以新带旧。
学生掌握新知的过程是很快的,同样他的遗忘速度也是相对应的,这是低年级儿童的遗忘规律。要克服遗忘,我觉得“反复”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所讲的“反复”就是要让那些学过的字经常回到新课当中。
比如“换部首,加部首,去部首”这是学生经常会用到的识字方法,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在利用旧的知识来帮助自己掌握新的本领。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又是对旧知的一种巩固。这个时候,不要让学生做为一个听众,听过就算,要及时地把学生提到的字出现在黑板上。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经常让这些字和学生们见见面,就能加深印象。
又如:在教学“包”时,我对学生说:“把它加上不同的部首,它会变成很多字。”学生开动脑筋想出了很多字,如:饱、抱、跑、炮、泡等。(教学论文)我立即把它们全部写在黑板上,让多个字的学习也经常出现在课堂中。
3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一些规律。
汉字的造字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形体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抓住这些特点可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识字的规律。
比如:在教“蜻、清、晴、睛、情”这些读音相近的字时,学生能够找出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左边的部首是表意义的,右边的“青”是表读音的,所以它们都是后鼻音,并且能够根据部首所表达的意思,正确地使用这些字。又如:在教“饿”的时候,我问学生:“我们还学过哪些带‘饣’的.字呢?“饱、馋、馄、饨、饼……”一个个食字旁的字从他们口中蹦出。于是我接着问:“看着这些字,你能不能说说食字旁的字和什么有关系?”久而久之,他们知道了带“饣”的字和吃的食物有关;带“氵”的字和水有关系;带“月”的字和身体器官、部位有关等等。掌握了这些规律,对他们分辨音近字、形近字有很大帮助。
4创设识字情境。
我们知道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不能离开环境,识字教学同样如此,小到一个词语,大到一段话、一篇课文都是为识字教学提供学习的语言环境,因此我在课堂中尽量鼓励学生多组词、扩词,并用所组词语来说话,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所学的字,知道了应该在怎样的语言环境中来使用,同时也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比如在教“激”的时候,学生组词“激动”,我赶紧抓住时机说:“今年北京将举办奥运会,一想到这件事,我就很激动。你在什么时候会激动?”学生有的说:“一听到放假的消息,我很激动。”有的说:“我好不容易得到了我喜欢的玩具,心里特别激动。”这样,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运用字词,一举两得。
5让识字教学渗入学生日常生活。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运用,实践中的反复又对认知起到巩固加深的作用,这是认知的基本规律。因此我在平时学习生活中鼓励学生多看、多读,比如:走在马路上,让他们读读路名、商店的招牌以及广告牌等等。让识字教学从课堂到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拓展。每天我都为学生安排一刻钟的看书读报时间,让他们把学到的本领用到实处,能依靠自己的本领读懂一则小故事,学会一首儿歌,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和自信也在识字过程中得以培养。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老师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开启识字教学的黎明,让识字与学习共舞,开启生命的黎明。
【参考文献】。
[3]《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实用20篇)篇八
美丽的春天带我们走进了新的学期。面对新的教学内容,我们该如何优化教学方法,严密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使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呢?想必每个老师都有了自己的计划和目标。非常感谢高校长给我这次机会,让我在这里就语文教学中的一点做法和感悟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题目是《巧设计妙安排轻松快乐教与学》。
大家都知道语文学习的五要素是:字、词、句、段、篇;语文学习的五方法是:听、说、读、背、写。每个年级段都有一个侧重点,它们是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的。老师们都会在教学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你若能把它们巧妙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删繁就简;注重学生的预习,知识的扩充;老师只教课文中的疑难,学生只学“我不会的”。每节课读说背写,动静快慢组成一首不断变换旋律的曲子,就能得到事半功倍、水到渠成的效果。下面从五个方面具体谈一谈我的做法。
一、“巧”识字促说话。
1、消除恐惧,树立信心。
语文是一棵大树,汉字就是它的根,根深则叶茂。字词教学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孩子刚入学年龄小,知识储备不足而识字量又大。这时候老师就要巧妙化解孩子的恐惧心理,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无论学习任何新知识,我都会告诉学生“这个不难,一学就会。学不会老师帮你!”例如开始学汉字我就对孩子们说:“语文不难学,因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你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在听人们讲话,一岁多你就会说话,在幼儿园你又背了那么多的儿歌、古诗。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认读、识记汉字。识记汉字不但有规律而且很有趣,你学着学着就知道了。”我教育孩子要有自信并示范自信的样子:腰挺直,双目有神,目光追随老师,回答问题清晰响亮,回答完自动坐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上课就有模有样了。所以,帮孩子消除了恐惧,他就敢于直面困难;帮孩子克服了困难,他就增加了自信;孩子有了自信,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2、学一带二,深入浅出。
我鼓励学生多识字,写好字,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和技巧,比如象形识字,偏旁识字,形近识字,同音识字,随文识字,生活中识字等等。例如:学拼音时带出生字(richu日出),学独体字时带出合体字(火:灯、灭、灿、烂;肖:消、捎、稍、梢、屑、削),学合体字时带出形近字,例如学“渴”“喝”时,我编的口诀是“渴了给你水,喝水张开嘴”。然后让学生说出他知道的形近字:葛,诸葛亮的葛;歇,歇息的歇;蝎,蝎子的蝎等。(在这里需要提醒老师们注意的是,每课只选一两个字即可,学生说新字,有时间你就板书,没时间可只组词。再者,不要给孩子们说这个字不是同一类,不行之类的话。只要是偏旁就行,因为我们是在识字,不是在查字典,到学查字典时再说也不迟。再一个就是不要刻意让学生去记忆,咱们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让孩子们觉得汉字很有趣,兄弟姊妹很多,混个脸熟就行啦)。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通过不断的积累,学生多认识了许多汉字,为他以后顺利阅读奠定了基础,但在检测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时还要回归文本,让学生扎扎实实把功课学好,千万不可随意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那样做的结果只能让优等生为难,对学困生来说简直就是灾难,你有意无意中摧毁了孩子刚刚建立起来的自信心,得不偿失。这就是深入浅出、厚积薄发。
3、重视预习,答疑解惑。
二年级我特别强调预习,例如学《寓言两则》这一课,我留的作业是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我为什么不要求学生读多少遍课文呢?这就是一个量的问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读几遍都行,只要读通顺就ok啦。但我要求生字必须查字典一字四词写书上,查字典的同时写出生字的部首)。第二天一上课我先检查读,因为我说过能者为师,会者为师,读得好的就是老师。所以“小老师”大声领读,其他同学轻声跟读;读完听老师读,再模仿读;分段读,分角色读,默读,快速分句读。当然每一次读都是有目的的。随后检查生字,检查生字的方法有:让学生划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字说词,合作互读,开火车读,抢读,哪个生字出错找出来再读,老师报偏旁学生读,报字的结构读,报字谜读。例如《数水果》一课18个生字中有9个都是“木”,我就报部首让学生说字。我:木字旁,生:枇。我:木字旁,生:杷。我:木字旁,生:梨、樱、柿・・・为什么我每次都报木字旁呢,这就是听觉刺激。这个方法我是从王伟娜老师板书生字词那儿改进而来的。她让学生抄默生词是一种视觉刺激,我这样做是听觉刺激。课后作业让学生写几个木字旁的字老师还用讲吗?总之,从多种角度、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学习,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学习效果的.舞台,学生准备的越充分他表现得越积极,学生学得既主动,又愉快。老师只需要把握几个重点难点的讲解示范就行。例如学完课文时我问:“同学们学得很仔细,很全面。现在还有什么疑问没解决吗?”看没人回答,我说:“我提一个问题吧,什么是寓言呢?”孩子们面面相觑、一脸茫然,显然没有预习到。“那么请认真听老师说:寓言就是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因为它篇幅短小所以用量词‘则’。明白了寓言的意思,你能用‘坐井观天’‘亡羊补牢’说一句话吗?”,这样学生就体会到了学知识用知识的快乐。可以肯定,这样的学习学生参与的心情是愉快的,内心的感受是强烈的,自主获取和被动获得的知识,牢固度也是大相径庭的。
4、巧辨字义,知错纠错。
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提高了,识记的速度加快了,准确率如何提高呢?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汉字的大部件小不同,触类的旁通,举一的反三,使学生准确识字。我还掐时间测速度,培养孩子快速识记。生字记得怎么样?我用听写比赛来检查。(我从不改家庭作业,10个生字,学生课上记住了5个,那今晚你就写还不会的另外5个。每天都是晚上家长听写,上课我听写,家长只听写生字,我听写是一字四词,听写什么词学生有发言权,谁说的词好就写谁的,平时听写都是同桌互改,我只改单元听写比赛)。听写我采用的是滚雪球式:“一课一听写,两课一总结,单元过关赛,错字记下来(期末改成‘错字说拜拜’)”。这个需要老师做个有心人,我把每课每单元错误率较高的字划下来,听写第二课带第一课易错字,一单元进行一次纠错展示,让学生把自己错的字正确地写在黑板上,他记住了自己错的字是哪些,我也记住了谁错了什么字,以后听写到这个字时会说:这是某某某的字。你能想像出他不好意思脸红的样子吧,虽然太有针对性,有点不仁义,但效果很好。我认为对学生错误的东西太仁义,就是老师最大的错误。到期末剩下的几个易错字,易混淆的字你给它来个冷幽默,学生也就记住了。例如成语“六神无主”的“神”,有两个学生“礻”字旁老写“衤”,讲了多少遍“礻”和祝福、祭祀有关和衣服没关系。像神、礼、祝福、祈祷等,这些字都是“礻”字旁。没用,他照错不误。我急了,走到他们跟前俏皮地说:“额的咯神呐,你是我心中唯一的神(我伸出了一根手指),独一无二的神(我又伸了一下手指),记住了吗?”“记住了。”“几个点?”“一个点。”从此,这个字再无人写错。再例如成语“谈笑风生”的“生”学生写成声音的“声”,几次讲解几次听写还有人错。我想了想说:“你写的‘风声’是风的声音,咱们的‘谈笑风生’是指说说笑笑兴致很高,让你这么一写,说说笑笑竟引来沙尘暴了?”嬉笑中学生就记住了“谈笑风生”。我还把竞争机制、奖励制度引进来,听写采用男女比,同桌比,小组比、听写大会等等,听写大会我是参考中央电视台改编而来,我听写的是二类字,目的是激励尖子生多记汉字。只要是比赛,满分就有奖。
5、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词意,在学习中灵活运用还需要老师加强训练指导。例如《厨师小山羊》中有一个填空题:“小山羊做的菜别有风味,大家、。(津津有味狼吞虎咽一扫而光)”,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一扫而光”呢?是“津津有味”还是“狼吞虎咽”?学生知道了“别有风味”吃起来是“津津有味”,“狼吞虎咽”的结果是“一扫而光”,他就会正确运用了。用词造句的时候我注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例如用“一…就…”说话,第一个学生说:“我一起床就洗脸刷牙。”另一个说:“我一回家就写作业。”我观察到全班同学一脸思考状,就知道他们遇到了困难。我提高音量鼓励他们说:“不错,可以。但没有技术含量,说点精华版的,我说范围你们想句子,来--‘动物’。”学生立刻思路打开:“我一回家小狗就对着我汪汪叫。”“公鸡一打鸣太阳就出来了。”“小鸟一醒来就站在枝头梳理羽毛。”看学生接不上了我赶紧换词“人物”、“学校”、“环境”。有了老师的引导,学生的句子更精彩了:“我一进校门就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一到春天桃花就开了。”“我盼望着过夏天,一到夏天我就可以穿裙子了。”“我一逗妹妹,她就咯咯咯地笑了。”“我今天考了100分,一放学我就飞跑回家给妈妈报喜去了。”这就是教师多动一下脑就多出一个办法,学生多了一种乐趣就多了一份收获。
二、“巧”体验学说写。
低年级学生学写话会遇到很多困难,如语言不规范、说话无序或无话可说,学过的词语不会用,背的很多用不上等等。这就需要老师在注意学生语言积累,指导学生说话写话的同时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在体验中培养想象力、观察力和表现力。因为经验来源于生活嘛。我常用的方法是课本剧表演,情景再现,动手做一做等。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实用20篇)篇九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能让学生从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于探究性学习模式,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选择是否用探究学习方法,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在历史课的教学中,改革课堂教学,以历史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并与现实社会相联系,更重要的是以现代的眼光思考历史,以历史的眼光看待社会,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看待现实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爱国主义情操。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以大量的通俗易懂的史实为基础,引导学生思索历史事件中的启迪,结合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开放性、亲历性、创造性的特点,改革历史课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所学知识不限于课本,不拘束于已知的书本知识,以问题为载体,打开思路,思考历史并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深受学生的喜爱。基本过程为:
一、从实际出发,转变教学观念。
根据学生的年龄、已有的知识技能水平等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能力,已具有的学习技能,结合历史课的具体内容,确定探究课题。选题一定要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当,所选课题不能迁就学生原有的水平,降低标准,使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又不能超越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对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会产生厌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关注探究过程中学生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渐进性。第二步是设计方案。通过阅读课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初步提出研究方案,再经过反复论证修改,最后确定比较可行的正式方案。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商鞅变法”一课时,我先引入商鞅在变法之初曾有“立木为信”之举,然后设置问题:
(1)商鞅为什么要这样做?
(2)变法为什么要争取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3)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
(4)商鞅“立木为信”的.典故对你个人为人处世有何启发?经过层层开掘,发掘出古为今用的新意,引发了学生探究的极大兴趣。
二、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以往的历史课,学生感兴趣的是那些历史故事。历史故事只是学生对历史的初步了解,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深化知识,并为我所用,则需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1、教师要做的就是根据教学的需要选定合适的课题。学生在行为上对教师有着明显的依赖性,所以,教师要改变这种一味依赖教师的心理,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烈的好奇心是一种强有力的内部动力。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选择的内容也有关系,所选择的内容既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有探索价值,又能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
2、给学生提供或由学生经集体讨论后提出各种可能,形成选择思维。以小组为单位对各种可能性进行分析、论证。要支持这种观点,必须要有大量的史实资料和自己的想象、思考,这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独立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挖掘问题,大胆设想,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如,对于课本50页的评价题:“针对秦始皇一统天下,加强统一的举措,有人认为,秦始皇功不可没,是个伟人;针对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建立君主专制的强权统治,以及穷奢极欲、统治暴虐,有人认为,秦始皇过失巨大,是个暴君。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秦始皇?”在对“隋朝政治”的探究中,学生不仅探究了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提出“科举制度”为今天的我们留下了什么思考等。
三、合作学习,全员参与。
探究性学习法不能满足于回答提问参与讨论的人次,表面上热热闹闹是低水平的操作,课堂活跃的阵地应该是思维的活跃。要引导和激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中来,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陶行知先生说:“学生很活跃地去找寻知识,解决困难,贡献他们所求得的知识,先生不过就在旁边的地位略加指点而已。我们认为这种教育是行动的教育。”陶行知所指的这些活动,使用头脑指挥的有序的活跃,而不是盲行盲动。在探究性学习的课堂里,学生是理所当然的学习上的主人。
四、改革评价,注重能力。
探究性学习的评价目的不在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在于注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获得的经验、体会、意识、态度和能力。重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历史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所以,对学生的探究、探讨、讨论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建立理想的学习方式和行为,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及想象力。所以,不能以常规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而应该注重能力的评价及综合素质的检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实用20篇)篇十
美丽的春天带我们走进了新的学期。面对新的教学内容,我们该如何优化教学方法,严密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使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呢?想必每个老师都有了自己的计划和目标。非常感谢高校长给我这次机会,让我在这里就语文教学中的一点做法和感悟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题目是《巧设计妙安排轻松快乐教与学》。
大家都知道语文学习的五要素是:字、词、句、段、篇;语文学习的五方法是:听、说、读、背、写。每个年级段都有一个侧重点,它们是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的。老师们都会在教学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你若能把它们巧妙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删繁就简;注重学生的预习,知识的扩充;老师只教课文中的疑难,学生只学“我不会的”。每节课读说背写,动静快慢组成一首不断变换旋律的曲子,就能得到事半功倍、水到渠成的效果。下面从五个方面具体谈一谈我的做法。
一、“巧”识字促说话。
1、消除恐惧,树立信心。
语文是一棵大树,汉字就是它的根,根深则叶茂。字词教学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孩子刚入学年龄小,知识储备不足而识字量又大。这时候老师就要巧妙化解孩子的恐惧心理,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无论学习任何新知识,我都会告诉学生“这个不难,一学就会。学不会老师帮你!”例如开始学汉字我就对孩子们说:“语文不难学,因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你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在听人们讲话,一岁多你就会说话,在幼儿园你又背了那么多的儿歌、古诗。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认读、识记汉字。识记汉字不但有规律而且很有趣,你学着学着就知道了。”我教育孩子要有自信并示范自信的样子:腰挺直,双目有神,目光追随老师,回答问题清晰响亮,回答完自动坐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上课就有模有样了。所以,帮孩子消除了恐惧,他就敢于直面困难;帮孩子克服了困难,他就增加了自信;孩子有了自信,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2、学一带二,深入浅出。
我鼓励学生多识字,写好字,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和技巧,比如象形识字,偏旁识字,形近识字,同音识字,随文识字,生活中识字等等。例如:学拼音时带出生字(richu日出),学独体字时带出合体字(火:灯、灭、灿、烂;肖:消、捎、稍、梢、屑、削),学合体字时带出形近字,例如学“渴”“喝”时,我编的口诀是“渴了给你水,喝水张开嘴”。然后让学生说出他知道的形近字:葛,诸葛亮的葛;歇,歇息的歇;蝎,蝎子的蝎等。(在这里需要提醒老师们注意的是,每课只选一两个字即可,学生说新字,有时间你就板书,没时间可只组词。再者,不要给孩子们说这个字不是同一类,不行之类的话。只要是偏旁就行,因为我们是在识字,不是在查字典,到学查字典时再说也不迟。再一个就是不要刻意让学生去记忆,咱们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让孩子们觉得汉字很有趣,兄弟姊妹很多,混个脸熟就行啦)。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通过不断的积累,学生多认识了许多汉字,为他以后顺利阅读奠定了基础,但在检测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时还要回归文本,让学生扎扎实实把功课学好,千万不可随意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那样做的结果只能让优等生为难,对学困生来说简直就是灾难,你有意无意中摧毁了孩子刚刚建立起来的自信心,得不偿失。这就是深入浅出、厚积薄发。
3、重视预习,答疑解惑。
二年级我特别强调预习,例如学《寓言两则》这一课,我留的作业是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我为什么不要求学生读多少遍课文呢?这就是一个量的问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读几遍都行,只要读通顺就ok啦。但我要求生字必须查字典一字四词写书上,查字典的同时写出生字的部首)。第二天一上课我先检查读,因为我说过能者为师,会者为师,读得好的就是老师。所以“小老师”大声领读,其他同学轻声跟读;读完听老师读,再模仿读;分段读,分角色读,默读,快速分句读。当然每一次读都是有目的的。随后检查生字,检查生字的方法有:让学生划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字说词,合作互读,开火车读,抢读,哪个生字出错找出来再读,老师报偏旁学生读,报字的结构读,报字谜读。例如《数水果》一课18个生字中有9个都是“木”,我就报部首让学生说字。我:木字旁,生:枇。我:木字旁,生:杷。我:木字旁,生:梨、樱、柿・・・为什么我每次都报木字旁呢,这就是听觉刺激。这个方法我是从王伟娜老师板书生字词那儿改进而来的。她让学生抄默生词是一种视觉刺激,我这样做是听觉刺激。课后作业让学生写几个木字旁的字老师还用讲吗?总之,从多种角度、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学习,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学习效果的舞台,学生准备的越充分他表现得越积极,学生学得既主动,又愉快。老师只需要把握几个重点难点的讲解示范就行。例如学完课文时我问:“同学们学得很仔细,很全面。现在还有什么疑问没解决吗?”看没人回答,我说:“我提一个问题吧,什么是寓言呢?”孩子们面面相觑、一脸茫然,显然没有预习到。“那么请认真听老师说:寓言就是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因为它篇幅短小所以用量词‘则’。明白了寓言的意思,你能用‘坐井观天’‘亡羊补牢’说一句话吗?”,这样学生就体会到了学知识用知识的快乐。可以肯定,这样的学习学生参与的心情是愉快的,内心的感受是强烈的,自主获取和被动获得的知识,牢固度也是大相径庭的。
4、巧辨字义,知错纠错。
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提高了,识记的速度加快了,准确率如何提高呢?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汉字的大部件小不同,触类的旁通,举一的反三,使学生准确识字。我还掐时间测速度,培养孩子快速识记。生字记得怎么样?我用听写比赛来检查。(我从不改家庭作业,10个生字,学生课上记住了5个,那今晚你就写还不会的另外5个。每天都是晚上家长听写,上课我听写,家长只听写生字,我听写是一字四词,听写什么词学生有发言权,谁说的词好就写谁的,平时听写都是同桌互改,我只改单元听写比赛)。听写我采用的'是滚雪球式:“一课一听写,两课一总结,单元过关赛,错字记下来(期末改成‘错字说拜拜’)”。这个需要老师做个有心人,我把每课每单元错误率较高的字划下来,听写第二课带第一课易错字,一单元进行一次纠错展示,让学生把自己错的字正确地写在黑板上,他记住了自己错的字是哪些,我也记住了谁错了什么字,以后听写到这个字时会说:这是某某某的字。你能想像出他不好意思脸红的样子吧,虽然太有针对性,有点不仁义,但效果很好。我认为对学生错误的东西太仁义,就是老师最大的错误。到期末剩下的几个易错字,易混淆的字你给它来个冷幽默,学生也就记住了。例如成语“六神无主”的“神”,有两个学生“礻”字旁老写“衤”,讲了多少遍“礻”和祝福、祭祀有关和衣服没关系。像神、礼、祝福、祈祷等,这些字都是“礻”字旁。没用,他照错不误。我急了,走到他们跟前俏皮地说:“额的咯神呐,你是我心中唯一的神(我伸出了一根手指),独一无二的神(我又伸了一下手指),记住了吗?”“记住了。”“几个点?”“一个点。”从此,这个字再无人写错。再例如成语“谈笑风生”的“生”学生写成声音的“声”,几次讲解几次听写还有人错。我想了想说:“你写的‘风声’是风的声音,咱们的‘谈笑风生’是指说说笑笑兴致很高,让你这么一写,说说笑笑竟引来沙尘暴了?”嬉笑中学生就记住了“谈笑风生”。我还把竞争机制、奖励制度引进来,听写采用男女比,同桌比,小组比、听写大会等等,听写大会我是参考中央电视台改编而来,我听写的是二类字,目的是激励尖子生多记汉字。只要是比赛,满分就有奖。
5、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词意,在学习中灵活运用还需要老师加强训练指导。例如《厨师小山羊》中有一个填空题:“小山羊做的菜别有风味,大家、。(津津有味狼吞虎咽一扫而光)”,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一扫而光”呢?是“津津有味”还是“狼吞虎咽”?学生知道了“别有风味”吃起来是“津津有味”,“狼吞虎咽”的结果是“一扫而光”,他就会正确运用了。用词造句的时候我注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例如用“一…就…”说话,第一个学生说:“我一起床就洗脸刷牙。”另一个说:“我一回家就写作业。”我观察到全班同学一脸思考状,就知道他们遇到了困难。我提高音量鼓励他们说:“不错,可以。但没有技术含量,说点精华版的,我说范围你们想句子,来--‘动物’。”学生立刻思路打开:“我一回家小狗就对着我汪汪叫。”“公鸡一打鸣太阳就出来了。”“小鸟一醒来就站在枝头梳理羽毛。”看学生接不上了我赶紧换词“人物”、“学校”、“环境”。有了老师的引导,学生的句子更精彩了:“我一进校门就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一到春天桃花就开了。”“我盼望着过夏天,一到夏天我就可以穿裙子了。”“我一逗妹妹,她就咯咯咯地笑了。”“我今天考了100分,一放学我就飞跑回家给妈妈报喜去了。”这就是教师多动一下脑就多出一个办法,学生多了一种乐趣就多了一份收获。
二、“巧”体验学说写。
低年级学生学写话会遇到很多困难,如语言不规范、说话无序或无话可说,学过的词语不会用,背的很多用不上等等。这就需要老师在注意学生语言积累,指导学生说话写话的同时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在体验中培养想象力、观察力和表现力。因为经验来源于生活嘛。我常用的方法是课本剧表演,情景再现,动手做一做等。
例子1、学完冰心的《雨后》,我挑一个男生扮哥哥,一个女生扮妹妹上台表演,其他学生分男女朗诵课文:哥哥在雨中欢跑-踩水-摔跤,由兴奋到难为情还不忘照顾妹妹;妹妹又是咬唇儿,又是提裙儿,小心翼翼还希望自己也摔这么一跤。多有担当的哥哥,多可爱的妹妹呀!表演的学生惟妙惟肖,朗读的孩子开怀大笑,表演中学生增加了体验,感受了学语文的乐趣。
例子2、学完课文《一个都不缺》,我就当导演说旁白,让孩子们演课本剧。课文的内容是这样的:动物幼儿园的马老师生病了,五个学生到医院看望马老师,小狐狸京京的腿受伤了,一瘸一拐的走不快。到医院老师没有看到京京,知道他们把京京丢在后边了心里很不高兴,默默低下了头。最后四个伙伴回去接京京并轮流把他背到了医院,老师摸着京京的头说:“好好,一个都不缺。”表演到最后,精彩的一幕出现了,小伙伴们把京京背到了医院,扮演老师的田司渝摸着京京的头高兴地说:“你们都来了,一个都不缺。你们做得好,做得对!通过这件事你们明白了什么呢?”一个孩子抢着说:“我们知道了要团结友爱,老师您就放心吧!”另一个孩子说:“老师,我们知道该怎么做了,回去的时候我们还要把京京背回去。”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我兴奋地说:“咱们班同学表演得真好,很有创造性。电视台选演员我一定推荐你们去。”
例子3、卷子上有一道情景练习题《打电话》,是小明和老师的三组对话。这种题我一般不讲,直接情景再现:叮铃铃,我拿起电话(分别接听三位同学)。
第一位:
小明:喂,马老师,我是小明。
老师:哦,小明啊,有什么事吗?
小明:我想问一下今天晚上的作业,我忘记了,你再给我说一遍吧。
老师:好吧,今天的作业是预习下一课。
小明:好的,我知道了。谢谢老师!再见!
老师:小明,再见!
第二位:
小明:喂,马老师,我是小明。
老师:哦,小明啊,有什么事吗?
小明:老师,明天是元旦节呀。
老师:哦,我知道,祝你节日快乐!
小明:祝你节日快乐!老师再见!
老师:小明,再见!
第三位:
小明:老师,我发烧了,明天不能去学校了,给您请个假。
老师:哦,你是谁呀?
小明:我是小明啊。
老师:好,我知道了,你抓紧治疗,好好休息吧。
小明:好,老师再见!
老师:小明再见!
三个电话接完,同学们开始讨论,说说哪里有问题,比如礼貌用语“请”“您”“谢谢”的运用,自我介绍,把事情说清楚,注意标点等等,学生亲身体验后再写,语言就规范、完整得多了。
例4、上学期有一次两个学生课前争吵,原因是一个同学把另一个同学的书碰掉了,他埋怨该同学不道歉。我就想借此让学生懂礼貌、学说话。上课后我往后排走,故意把一个学生的书划拉掉,然后慢慢弯下腰把书捡起来说:“对不起。”接着让学生说说不小心做错了事应该怎么办。正好去年期末考试有这样一道情景填空题:明明不小心把同桌的书碰掉了,他说,接着他。许多同学都写着:他说对不起,接着他说我不是故意的”。我们班同学大多写的是“他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然后他把书捡了起来”。这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体验的过程是知识内化的过程,也是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有了这种能力,学生就会在知识的迁移中重新整合,灵活运用。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教育也就如春风化雨,立德立人就在一节节平实的课中自然完成。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话呢?我采用的方法一是积累。一年级抄课文,每周一篇,主要是抄格式,抄标点(错字忽略不计);二年级抄自己喜欢的范文,每周一篇,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学习优秀作文的遣词造句、开头结尾,段落标点。为以后写作文做好准备。二是指导。一篇看图写话,按照看、想、说、写的方法,指导学生共同完成。例如写《春天来了》,我让学生先选择优秀范文学习、交流;然后在老师的引领下说春天的特点,指导写作顺序;最后老师在黑板上,学生在本子上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请相信:有了好底版就能洗出漂亮的照片。
三、“巧”用激励促进取。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多次讲“孩子需要鼓励,就如植物需要浇水一样。离开鼓励,孩子就不能生存。”可见鼓励的作用对教育孩子有多么重要。教师对儿童真诚无私的赞赏和鼓励是激发他们积极性的最佳手段;是培养师生情感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教学成功的桥梁;是教师工作的艺术。但是,学会适时适当地鼓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一位教师都要善于去观察发现,仔细的研究与思考,深入地了解学生,发现激励学生的有效方法。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运用激励,我把它叫做“激发正能量”。激发学生正能量的方法有语言激励、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三种,并且设计目标层层递进,跳一跳摘桃子。
1、夸奖促干劲。
我课堂上常采用的是口头表扬和肢体动作的夸奖。给生字组词是学生积极性最高的时候,组一个词我会向他伸出大拇指说:“不错!100分。”多组词不但举大拇指表扬我还要说一句“加分!”(我规定多组一个词加10分)。我每单元进行一次听写比赛,五个100分领一次奖。单元考试第一名,期末考试95分以上和进步生都要物质奖励。我平时准备的奖品都是随机的:本子、瓜子、糖、花生、教师节学生送的花、一个精致的盒子,几个装喜糖的红袋子、红珠子、花穗子等等,只要是小孩子喜欢的东西我都适时地奖励给学生,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努力的幸福和奖励的快乐,虽然这种幸福是微小的短暂的,但对孩子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除此之外我还特别注意对学生精神的鼓励,精神鼓励才是推动学生内在动力的关键,行动来自心动嘛!学《有趣的成语》后我让学生回家查资料,再收集一些含有数字的成语,早读和大家交流。第二天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把成语拿出来读,不认识的字还加上了拼音。元旦放假我留的作业是1、做一张贺年卡,写上祝福的话,送给你想送的人,注意格式。2、收集一些含有“马”字的成语(写10个,多者不限)。我发现一个学生竟写了满满两张。课上,说的人争先恐后,听的人啧啧称赞,那参与的热情,那兴奋的小脸儿就像一幅幅灿烂的画,让人记忆犹新。说写课上,我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材料作文先在小组交流,优秀文章上台朗读,一级棒的作文我就收进优秀作文榜,开家长会时读给家长听。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使他们更加乐于写作乐于交流,说写水平慢慢提高。
2、竞争促优秀。
大家都知道,有些比较优秀的孩子往往容易骄傲自满,有的甚至影响学习,成绩忽高忽下,起伏不定。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我积极引进了竞争机制,语文从不指定小组长,靠学生自己努力争取,单元考试成绩小组第一名者担任组长(并列的轮流)组长负责收作业,发作业,检查预习。100分的同学担任语文课代表,课代表负责帮老师做事情,直至两周后下一单元考试。这样一来,大大激发了孩子的领导梦,他们是卷子做完盼成绩,这一单元考完盼下一单元,学习上摩拳擦掌、争先恐后。没当上组长的心服口服,当上的努力卫冕,工作尽职尽责(因为不知道自己下次还能不能当上)。你想,有他们在前面领跑,其他同学谁还愿意落后啊!
3、帮扶助进步。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激发后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力争上游,我把常说的“比学赶帮超”缩减为“比”和“帮”。每个同学心中都要有一个榜样,把榜样当目标,和目标来比赛。只要敢于“比”,“超”是早晚的事。学习遇到困难怎么办?帮。“帮”是优秀生的事,我教育孩子“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学习好的孩子经常没事干,我就鼓励他们找帮扶对象,做个小老师。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不想当‘老师’的学生就不是好学生。”你看,他辅导同学比你还认真,还严格,个个忙得不亦乐乎。这正是:帮助了别人,快乐了自己;种下了友谊,收获了幸福。所以,从根本上激励孩子的自信心、争胜心才是教育成功的根本。让我们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课堂上少一些“话语霸权”,多给孩子一些机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多一些真诚的鼓励,少一些消极的埋怨,真正让学生乐学、愿学,“百花齐放”的学习局面必将呈现(有些花晚开,请老师您耐心等待)。
四、“巧”控节奏活气氛。
我们相信,一个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队伍里排队等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的心理感受只能用“焦急、厌倦、沮丧”来形容。在我们的教学中,由于受“希望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的心理影响,有些教师往往将知识嚼得碎碎的喂给学生,期望学生都能学会,所以哪怕减缓上课节奏都在所不惜,却不知你正在消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的结果是快的觉得无聊漫不经心,慢的永远快不起来。其实大家都知道有了山峦的跌宕起伏才有了小溪的你追我逐一路欢歌。美国“启发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当老师在课堂上快节奏地讲解授课内容时,学生们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所以我们在课堂中应该以快节奏学新知识,当我们感到学生学习活力在减弱时,就向下推进课程,进入又一个高潮,哪怕对反应相对迟缓的学生来说,我们也不能减慢速度去适应他们,而是用希望的力量和同伴高涨地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赶上教学的节奏。所以,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抓准教学的重难点,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难易调控课堂节奏,难点要慢,易处就快。我上课一般是先调动学生情绪,然后加快节奏,让学生在兴奋中完成字词句教学,接着放缓节奏,平复气氛学习课文,最后静心写字或激情表演。我认为--快和动的节奏,引导学生高参与;慢和静的节奏引领学生细思考,二者缺一不可。课堂节奏调控得当,必如高山流水,琴瑟和谐。
五、“巧”沟通促配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老师和家长怎样形成合力共同育人呢?首先老师要尊重家长,要平易近人,把家长当朋友一样对待。只有当家长真正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和无私,家长才有可能重视老师的话,他才会有责任感和紧迫感,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我们的工作,增强教育实效。我经常利用校讯通、电话、微信、家长会等,有针对性的适时、适当的和家长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就教育孩子的问题达成共识。我在家长会上说:“一个好孩子的背后必有一个称职的家长,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必有一个懒惰的家长。孩子聪明好学,像您,那是您的福气;孩子学习有困难,怨你,你没有给他一个好脑子,你更没有好好帮助他。你说你工作忙,谁没有工作?工作好是你前半辈子的幸福,把孩子培养好是你后半辈子的幸福,同时也奠定了孩子以后幸福的基础。现在你不操心,以后你会操更多的心。培养孩子是我的工作更是你的责任。”家长们频频点头,深以为然。我充分利用校信通这个平台,设计了几个板块:1、布置作业;2、指导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完成作业;3、表扬与鼓励;4、表扬与批评。例如:听写比赛后,我就把100分的学生名单发给家长,并附上错误率较高的词,留言道:“这些词孩子们掌握的不太牢固,请您重新听写,看看您的孩子能全对吗?可直接听写,也可先复习再听写,错字多订正几遍,明天到校我再听写检查。谢谢!”第二天检查的结果必定是你想要的。每次单元考试过后,我都把前十名发给家长,并对学生提出表扬,对家长表示感谢。对成绩不理想的孩子提出指导意见,让家长做到心中有数。我深深地感到:教学的路上不止是我在走,经常是家长催着我前进。比如每学期期末一考完,家长就电话不断。不但问分数还要求带孩子来学校看卷子,100分的也来。有一个满分的学生家长临走时让孩子说谢谢老师!我笑着对孩子说:“谢谢你的努力!”孩子笑了,家长也笑了。他们走了,留给我的是满足,是感动。因此,得到了家长的配合,我们的工作就如虎添翼。与家长携手共育,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上扬帆起航,是我们的目的也是家长的期望。
再者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密切配合也是促进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班级是船,班主任就是船长,是舵手。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及时把握学生动向,适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健康团结、努力进取的航道上前进,实现教育教学双丰收。
老师们,解放自己,放飞孩子吧!让我们这样做:
1、把课堂当战场,问题当敌人,学生就是战士,教师就是指挥官,教师在课堂上是想办法、想策略让学生去打仗;课堂如演场,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把剧本给演员让他们去发挥,导演指导点拨;课堂如赛场,教师就是教练,学生是队员,队员跑教练在旁边看,发现问题,然后指导。老师由讲师变为导师,精讲、少讲、不讲,讲是点拨、启发、引导。
2、优化教学方法。别再认为,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学得就越快、越好;别再认为教师带领学生学,总比学生自己摸索要来得更快一些。事实上,这样做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学生成了被动的“哑巴”。“教”要讲究教什么?怎样教?“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少讲精讲,只作点拨性的引导”。教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先讲,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启发让学生进行更正。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为”,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好比是在驾驶汽车,而教师好比是“路标”,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走上“高速公路”,不走“岔路”。
3、提高认识,打造高效的课堂。相信只有差异没有差生。课堂纪律差是学生闲,闲则生非,课堂不允许一个学生闲,忙了,纪律就好,成绩就好。教学最大的浪费是课堂时间的浪费。要让学生紧张地学习,紧张就是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全神投入。为达到生成目标不懈努力,学生课堂上紧张,课后才轻松。
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修养,博览群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地完善自己,向书本学、同专家学、向他人学、向社会学,吸取教育教学理论精华,提高自己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做到教学相长。
躬耕乐道,收获硕果。我真诚地希望每一节语文课都能让孩子们学得轻松快乐!每一节语文课都能让学生在融洽愉悦的气氛中学到知识!让我们一切从热爱出发,摒弃繁琐枯燥的写写写(手写不如心记),减少腰酸背痛的改改改(动手不如动脑)。实实在在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从从容容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我在路上,我在努力!愿与大家共勉!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实用20篇)篇十一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文章以剑桥国际商务英语实际课堂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了如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渗透小组合作学习理念,以达到强化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
作者:朱黎明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刊名:素质教育论坛英文刊名:suzhijiaoyuluntan年,卷(期):“”(1)分类号:h319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商务英语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实用20篇)篇十二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自身所教学科的德育资源,有选择、有策略性地向学生渗透思想情感、道德素质教育等方面的渗透,如此才能在显著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知识素养的同时,切实推动他们价值观念、道德品质、思想素质等的正确树立。
小学语文新课改提倡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除了应当向学生传授、讲解基础的语文学科知识之外,更应当借助语文学科中蕴含的丰富思想道德情感教育资源,有意识、有策略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巧妙渗透。从而切实促进学生知识与情感态度的协调、均衡发展。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头戏之一。鉴于此,我就有意识地借助识字教学这一平台向学生灌输特定的思想品德教育。
此举收获了非常不错的效果。例如,“赢”字由众多部首组成,学生在初接触时很难完全将其书写正确。对此,我采取了如下的教学策略:“赢”字可拆分为:“亡”“口”“月”“贝”“凡”五部分。“亡”代表着要不畏困难与失败,要怀抱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英雄气概;“口”代表着具备高超的口头表达能力;“月”代表着时间,意味着要学会合理安排、规划时间;“贝”象征着钱财,表示要形成创造财富的意识,并以此为基础支撑自身的这个奋斗过程;“凡”则是指在逆境中要持有一颗甘于平凡、甘于普通的'淡定心理。一个人只有同时具备了“亡”“口”“月”“贝”“凡”背后蕴含的素质,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也就是“赢”。
如此,既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赢”字的组成结构,同时,又帮助学生形成了一种观念:一个人要想赢,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积极创造财富的意识,同时,更要不畏困难与失败,秉持逆境中也要持有一颗平常心的端正心态,如此才能在合理规范时间的辅助下真正实现自己的目标。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日常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尝试引导学生领略作者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中具体蕴含的真实情感。相信,这对于帮助学生更好、更完整地掌握具体阅读篇章的主旨以及充分体会其中包含的情感教育内容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如,在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一课文时,我就特意为学生截取了如下一句话: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并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对于不熟悉的药草不能轻易品尝,因为很有可能会发生中毒,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可是,为什么文章中却提到李时珍“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难道李时珍不害怕有危险吗?随后,便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很快,学生们就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明白了作者之所以特意强调李时珍“尝药”这个动作的根本目的:李时珍为了造福大众,甘于吃苦、不怕冒险,具备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因此他才会以身试药。
如此,帮助学生形成如下的正确人生价值观:为人处世应当具备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操,要乐于奉献,更要养成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对他人有帮助的人,也才能成为一个受他人尊敬与爱戴的人。
教师可以利用阅读学生习作的这一便利条件有意识地渗透德育,将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提高其思想道德认识水平紧密结合起来。这也不失为实现语文教学同德育渗透两者紧密联系的重要措施。
同样以我自身的教学实践为例。我曾经教过一名女学生,她虽然成绩较好,但是很难与其他学生进行融洽的相处,其他学生也不愿意同她一起玩耍、学习。很快我就发现了这名女学生“难相处”背后隐藏的秘密:她在一次作文写作中写出了她的矛盾与痛苦。原来她父母离异了,她害怕班上的学生会因此嘲笑她,所以不敢轻易接触他人。为此,我为她写下了如下的作文评语:虽然你的爸爸妈妈已经离婚了,但是,你还是拥有他们对你深厚的爱。请试着敞开心胸,学着看开这件事,正常地同其他同学进行交往。老师相信,咱们班上的学生并不会因此就对你产生所谓的偏见。你是一个聪明的学生,只要你愿意、乐意同其他同学交流,你会收获非常多的好朋友的。
从此,这名女学生果然抛开了自己身上的“桎梏”,积极地同班上的学生打成一片。原本孤僻、难合群的她也逐渐变得活泼、开朗起来。这次经历使我懂得:习作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会学生具体的写作技巧,教师还应当通过阅读学生的文章习作认真观察、总结学生个体的心态变化或者情绪起伏,并做到及时、有效地疏导与管理。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自身所教学科的德育资源,有选择、有策略地向学生渗透思想情感、道德素质教育等方面在内的德育渗透。如此,才能在显著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知识素养的同时,切实推动他们价值观念、道德品质、思想素质等的正确树立。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实用20篇)篇十三
在小学的语文教育中,美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让学生进行美学教育同时加强学生对美学的感知是语文课教学的责任。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非常多引人入胜的优美语句。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仅要对文字本身的美给出相应的阐述和讲解,也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内容的美感,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拥有美学的构想,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
所谓美学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审美能力,对学生进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教育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对其美学的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去发展生活中的美,同时在生活中去感受真善美的思想。“小学语文教学,因其本身包含美感的特点,使它成为审美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因此,小学语文的美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在自主阅读中感受美。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自主阅读是培养审美,激发学生对美学感知的主要途径。在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时,主要是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内容则需要学生通过耳朵去聆听,眼睛去阅读,嘴巴去朗读来感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去注意字里行间的寓意,同时关注作品中词句的运用,让学生慢慢体会文字中的美感。在语文课本中,有非常多形象生动的好词好句,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慢慢去体会。例如,在课文《燕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在阅读这一段时,学生脑海里都会出现一副春暖花开的美好景象,这种美好通过阅读来感知,感受文字的美,感受画面的美。
2.在阅读的分析过程中鉴赏美。在语文教育中,除了文字画面展现的美,还有特殊的美学表达方式,例如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青松坚韧的高贵品质。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除了感受表象的美,学生更应该分析文章内容,感受文章主旨精神之美,用词上的斟酌,语句上的编排,这些都是美学的展现。例如,《梅花魂》一文中写道:“这梅花是我国最出名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的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在这段中,作者对梅花的品格进行了评价,即不畏严寒,不惧艰苦。学生在分析梅花品格的同时,真切感受到了梅花高贵的品格,同时引申出做人的道理,以此共勉。这同样是美学的体现,在作品的分析中,对其梅花精神做出鉴赏,去感受更深层次的美。3.在读写的训练中创造美。感受美,鉴赏美,最终目的都是需要创造美。创造美使得学生在审美能力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在培养学生的美学创造时,第一步是说,即在朗读中体会作品的意境,透过意境的诠释,声情并茂地将作品进行朗读。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第二步是写。例如,从《找春天》中“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这样一段描写里,我们可以感受出春天的美。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美的同时,也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写出自己想象中春天的景象。在文章写作时,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都有着重要作用。
1.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美感能力方式很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其理解能力有限,且思维不够发达,因此,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时主要是通过朗读的方式来进行的。低年级的语文大多内容比较简单,主要以押韵的诗歌为主,所以这种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读的方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在高年级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思考方式有了一定的进步,并且对文章的解读和分析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在激发学生审美情感时,教师应该用更加形象直观的办法,不仅让学生理解字面上的美感,还要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展示,或者游戏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2.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文章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让学生切身体验到语言美。在一部分文章中,作者会留下开放式的结尾,而这样的结尾会给学生留下更加宽广的想象空间。对于这样的文章,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就应该引导学生去更加深入的思考,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些文章,画面感比较强,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将文字转化成图画,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文中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3.走出课堂,丰富视野。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而且,课堂学习并不是学习知识的唯一路径。所以,在语文课的美学教育中,学生更应该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去感受美。例如,对于《西游记》这部书,由于大部分学生透过电视视频对该名著有比较详细的了解,所以在课外阅读时就可通过小说章节去感受各种奇幻的场景,以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写。再如,在学习与春天相关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踏春,感受春天的气息。诸如此类,都是让学生能够在更加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去学习语言美,感知语言美。
四、结语。
美学教育的培养是促进学生热爱生活以及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机制。在语文课中,文字本身就存在美感。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追求生活真善美的思想境界,还可以陶冶情操。语文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同样也是一切学习的工具。通过语文教育中的美感培养,学生能学会感受美,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同时,通过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学生能从多个方面、多角度去感受美学的存在。通过美学教育,还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美学在小学语文的教育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实用20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从一个数里减去两部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及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3.充分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为应用知识做铺垫。
教学重、难点:能够从生活中找到这类应用题的雏形,并能正确解决。
教学关键: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自然生动的生活情境。
师:今天老师可忙坏了,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学生:想!
师:早晨,老师的闹钟罢工了,竟然没有响,害的我没有赶上接送车,为了上班不迟到,所以我只好打面的到车站,再坐公共汽车过来了。
今天早晨我出门的时候,一共带了50元钱。
我先从家里出发,打面的到车站花了4元钱。
然后我又用了3元钱乘车到旧县。
(教师简要板书)。
二、解决可能遇到的生活问题。
师:根据我提供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虞老师打面的和坐公交汽车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虞老师到旧县后还剩多少钱?
生:虞老师打完面的后还剩多少钱?
生:坐面的比坐公共汽车多用多少钱?
师:这个问题还可以怎么问?
生:坐公共汽车比做面的少用多少钱?
师:坐面的比坐公共汽车多用多少钱?谁来解决?
生:4-3=1(元)。
师:谁求出老师到达车站后还剩多少钱?
生:50-4=46(元)。
师:谁能求出虞老师打面的和坐公共汽车一共花了多少元?
生:4+3=7(元)。
师:那么,老师到达旧县后还剩多少钱?这个问题挺难的,你会吗?
三、自主探索求解新知的途径。
1.第一次尝试。
师:请小朋友们先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搜集信息。
小组内交流讨论,为全班交流进行准备)。
师:哪个小组愿意讲讲你们的做法?
生:我们先求出了虞老师打面的和坐公共汽车一共花的钱。
数:4+3=7(元)。
又用总钱数减去了一共花的钱数:50-7=43(元)。
生:我们先用总钱数减去老师打面的的花的4元:50-4=46(元)。
然后再减去做公共汽车花的3元钱:46-3=43(元)。
生:我们的想法和第一小组一样,但我们用的是综合算式:
50-(4+3)=43(元)。
2.第二次尝试:
教师出示题目:
虞老师到华地百货用40元钱买了30本笔记本。
准备奖励给遵守纪律的小朋友9本,学习认真的小朋友11本。
虞老师还剩多少本笔记本?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学生可以相互讨论)。
师:对咱们解决的这两个实际问题进行比较,你发现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学生充分发表个人意见)。
四、完善认知、释放潜能。
师:小朋友们算算买了笔记本后,虞老师还剩多少钱?
生:43元减去笔记本的40元,你还剩3元钱。
师:3元钱够我从旧县回家吗?
生:(嚷嚷)不够了!光打面的就的用4元钱了!
师:(很着急)那怎么办呢,我总不能走回家吧?你们能帮我想个办法吗?
(学生议论纷纷,情绪高涨,一会儿不少学生举起了手)。
生:老师,你别走了,今天住我家吧。
(学生和老师都笑了)。
师:谢谢你啊,但老师回家得干活啊,所以不能住外面的。
生:老师你可以到了溧阳城里不打面的。
早晨你是怕迟到,但放学晚一点回家没关系啊。
师:这个办法太好了!你真是太聪明了!
师:这节课小朋友们用学到的知识帮助虞老师解决了这么多实际问题,真得谢谢你们了!
用含未知数等式解应用题【2】。
教学内容。
“我们美丽的校园”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中的第67页、6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用含未知数x的等式解乘、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数学信息,并选择有用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有条理思考的能力。
4、通过多种解法的思考与交流,让学生有体验成功愉悦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找准等量关系列出含未知数等式解一步计算的乘除法应用题。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用旧知识迁移,自主探索解决新问题。
教学设计。
一、课前寻找数学信息。
春天来了,桃花鲜艳,柳条嫩绿,松柏也披上了绿装,我们的校。
园变地更美丽了。
老师想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到我们美丽的校园里寻找数学信息。
教师建议:1、组长分派任务分工合作,记录个人查到的数据。
2、组长组织本组同学交流信息,每人记录一份。
3、分析、处理收集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课中自主探索、交流。
1、交流、汇报数学信息及提出的数学问题。
2、教师提议:操场是我们活动和锻炼身体的地方,我们。
解决关于操场的数学问题好吗?(学生叙述题,教师板书。)你能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比一比谁的办法多谁就是今天的智多星。
a、学生自主探索,完成轻声说说思路。
b、组内交流。
组长组织本组同学有序发言,其它同学倾听。
c、汇报解法及思路,其它同学提问或评价。
d、总结用含未知数等式解题的方法步骤,及解题关键。
(找准等量关系,把数据和数量对号入座)。
3、春天树木是我们学校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们来解决。
于树木的问题。
(学生叙述关于倍数的题,师板书)。
a、估一估松树大约有多少棵?
b、用刚学到方法解决,同桌交流解题思路。
c、谁能当小老师到前边为大家讲解,同学倾听提问。
4、开拓思维。
学校为了丰富我们的知识,为各班买了一个书架。
我校有17个班,每个书架320元。
学校共花了多少钱?你能用含未知数式来解决吗?有几种方法?
5、小结。
今天大家通过收集数学信息,分析信息,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并用大家的智慧解决了这些问题。
我们更深地了解了“我们美丽的校园”。
列方程解两步应用题【3】。
2、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
1.口头解下列方程(小黑板出示)。
x-35=40x-5×7=40。
15x-35=4020-4x=10。
2.出示复习题。
商店原有一些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40千克。
这个商店原来有饺子粉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答。
(3)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
(4)集体订正:
解法一:35+40=75(千克)。
解法二:设原来有x千克饺子粉。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实用20篇)篇十五
小学语文不但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当加强劳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首先,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族的思想首先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有着病根意义。”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评议教学要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将评议文字的训练,名段篇章的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一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经常受到多方面的教育。评议教学中渗透德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充分利用课文内容中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和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首先信念。
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量的写人,叙事,绘景,状物的记叙文,介绍了众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献身革命的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描绘了祖国的美丽河山和宏伟建筑。此外,还有古今名人伟人的诗词歌赋,抒发了他们高尚的`情怀。这些生动,感人的文章,诗词,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点,高尚的首先情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作为一个学学语言老师,就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品德教育因素,在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形成语言能力的同时,不失财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提高他们对是非,善恶,美丑的理解和评价能力,并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形成首先信念。比如,通过学习英雄,模范,科学家的动人事迹,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民,恨敌人,为人民的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初步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通过学习描绘祖国状丽山河的文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审美观念;通过学习名人伟人的歌赋讲情,使使学生懂得什么叫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怀,受到熏陶,通过学习一虚张声势描写剥削制度下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文章,树立憎恨剥削制度,同情劳动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通过学习一些赞美普通劳动者的文章,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不求索取,默默奉献的精神。总之,每一篇课文,都包含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评议老师都应该白领这些因素,对学生进行道德观念的培养。
其次,是利用长年累月的写作活动,对学生进行首先观念的培养。如:让学生通过在作文中赞美真,善,美,抨击假,丑,恶,解剖自己,想象未来,畅谈思想,反思过去……使他们认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提高学生的首先认识,逐步形成道德观念。
2通过课堂上有感情的朗读和对学生频繁使用鼓励性语言,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首先情感在学生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只有在一定的情感基础上,学生才乐意接受并会计行动。小学生定于情感,情感往往胜于理智,培养积极的首先情感,在小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更为重要。教育者要培养,发展小学生积极的首先情感,克服消极的道德情感,作为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首先情感,克服消极的首先情感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做起:一重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入情入境,体会作品及人物的感情,从而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比如教金色的鱼钩一课,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从慊深处产生对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的敬佩之情和学习老班长可贵精神的决心;通过圣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有感情朗读,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悲惨命运扔同还必须,对剥削制度的憎恶,从而也产生了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之情。二在课堂上,频繁使用鼓励语言,特别是对于差生,在批发作业和课堂回答问题时,关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毫不吝啬地送他们几句表扬鼓励的话语;在民现他们有错误时,也同样多给鼓励,并流露一点儿的批评,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荣誉感,保持乐观,向上良好情绪,乐于接受知识和教育,避免产生泄气,厌学,逆反等心理,而且能促使学生完善自己的首先行为,抵制不良的思想影响。
3通过抓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科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一形成道德行为习惯。
小学生意志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常在外界的诱惑下产生不符合首先要求行为,甚至养成不良的习惯。小学语文老师要培养学生的首先意志,使学生形成首先行为习惯,应从抓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做起,比如:有的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就要培养他们专心听讲的意志,养成上课专心的好习惯,有的学生学习上不肯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爱照抄作业,人云亦云,就要培养他们动脑筋思考问题的意志,并逐步养成习惯,有的学生学习上牌被动状态,懒懒散散,就要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前主动预习课文……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评议的习惯,首先意志也就得到了锻炼,道德习惯也随之逐步养成了。
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既是一个语文教练,又是一个德育工作者,才可称作是一个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才能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实用20篇)篇十六
为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和创造幽默与学生共享.使课堂活动生趣盎然.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会觉得枯燥乏味.而是觉得轻松愉快,把课堂变成了美的'享受.
作者:蔡文祥作者单位:贵州省兴仁县百德中学,贵州,兴仁,562303刊名:商情・科学教育家英文刊名:shangqing年,卷(期):2008“”(2)分类号:h1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幽默语言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实用20篇)篇十七
摘要:文章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作用,包括满足小学生生活化需要、符合语文教学发展,以及促进德育的自我发展。并探究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包括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丰富教学形式、采用生活实践的方式渗透德育、情感熏陶中融入德育、在识字中展开德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德育在教学中的地位逐渐提升,德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及心理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充分重视德育。在农村小学中,多数儿童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为了生计,长期在外打工,这就导致学生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严重的甚至会让孩子形成孤僻或自卑等不良心理,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健康发展。文章以农村小学为例,探究如何将德育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德育指对学生展开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及政治教育等,通常情况下,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不同教学阶段德育的内容也不同。其中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本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第二阶段为公民道德与思想政治的教育,第三阶段为世界观及人生观的教育。每个阶段的小学生,接受的德育内容也不同。例如,在小学低年级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使学生明确做人的基本准则,同时还要培养做人的基本品质,其中主要包括善良、诚实、公平及勇敢等,并对集体主义有一定的了解,使其具有团结精神,热爱祖国和人民,最终形成正确良好的人生观及世界观。
(一)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认知的重要阶段,在此过程中渗透德育,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小学生由于还没有完全形成认知,不能够采用理性或感性的`方式面对学习及生活中的事物,因此,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及理性思维。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形成全面的思想认识,最终提升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其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尤其对于留守儿童,这种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二)符合语文教学发展。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中包含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表达能力等,当今时代,小学语文教学要想得到发展,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德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互结合,这种方式能够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内涵,使其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
(三)促进德育的自我发展。
将德育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是德育自身的发展需求。在此过程中,德育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中,还需要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及其他科目相互融合,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德育长期稳定的发展[1]。
(一)充分利用教材内容。
教材是教师展开语文教学的主要工具,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体裁,包括古诗、散文、寓言故事等,内容较为丰富,因此教师在将德育融入其中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内容,根据教学要求,制定针对性的教材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鲁滨孙漂流记》这一课时,通过对文章内容的讲解,需要让学生知道独立及探索精神的重要性。文中的鲁滨孙也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他勇敢的克服了困难,正是由于他具备这种不畏惧困难的精神,才能够活下去。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课时对学生展开德育,这种方式能够将德育与语文教学充分结合,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探索能力及培养独立性的目的。
(二)丰富教学形式。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教师需要不断丰富、创新自身的教学形式,在此基础上展开德育,提升课堂的新鲜感。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鲜明的形象,进而体会语文学习中的真情实感,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讲解《清平乐村居》的过程中,由于条件有限,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出村居中作者描绘画面的图片,其中草儿刚刚发芽、柳树随**动,黄莺在树上叫着,学生看到这种场景,一定会对本节课产生兴趣。接着,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对文章展开自主学习,大致了解诗歌内容。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对古诗展开细致的讲解,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在此过程中会通过自己的理解体会文中诗人的情感,同时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使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展开情感教学,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2]。
(三)采用生活实践的方式渗透德育。
由于语文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中,同时在生活中也能展开语文教学,如课外教学更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个性,解放儿童的天性。儿童内在的思想品德能够在课外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展开一系列的课外活动。例如,教师在讲解《小英雄雨来》这一课时,在讲解完书本知识之后,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和雨来有着相同精神的人。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发现自己身边存在善良的人和事,通过向他人学习的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形成乐于助人、善良的品质,最终达到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目的。
(四)在情感熏陶中融入德育。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德育的渗透。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创造出一定的情感氛围,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体验情感。例如,教师在讲解《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建立相应的情境环境,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以为同学展示圆明园的历史图片,烘托出情感氛围,再为学生讲解圆明园在被毁灭之前的宏伟壮观,并与现在的残骸形成对比,使学生产生圆明园被毁灭的悲伤。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体会文中丰富的情感,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五)在识字中展开德育。
我国教育纲领中规定,在小学阶段,小学生需要对2500左右的汉字完成认识、拼读及了解等,由此可以看出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识字教学中融入德育,这种方式能够扩大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范围。我国在新课改实施之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字很多,提升了识字教学的难度,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想提升学生识字学习的质量,就需要在其中渗入德育,丰富识字课堂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膏”字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该字体中的上半部分内容展开放大,缩小下半部分的字体,这样在视觉上,该字体呈现出一种上大下小的形态,有一种下方承载着高大物体的感觉。同时再将该字按照正常结构书写,让学生观察哪种书写结构更为正确美观,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汉字书写中的结构分配能力,将汉字书写结构与做人的道理相互结合,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师友的重要性,同时明白学习生活中为人处世的道理,最终将德育与语文识字教学相互结合,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3]。
三、结语。
随着人们对德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如何将德育渗透小学语文教学中,成为有关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文章通过研究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发现,对其进行研究能够有效提升德育的质量,同时还能够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世界观及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宋贵.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5):57.
作者:魏元淑单位: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恒升镇小学校。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实用20篇)篇十八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组织形式。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时,首先应注意激发起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注重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动机以及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逐渐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愿意合作,乐于合作。给学生一个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课堂。
一、以自学为主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语文课堂上尽可能地让孩子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我的课上,许多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都是让学生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在课堂上他们表现得十分积极。课堂成为了交流的空间,自主、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整个课堂显出勃勃生机,焕发出生命的力量。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给学生传授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动、自学、自悟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从而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我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我首先出示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来回答,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以后,接下来的课文让学生自读并且提出问题自己来解决。这样一来一部分学生在深思以后提出来的问题,另外的学生纷纷来抢答,回答非常积极,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以评价为契机,快速培养合作意识。
1.评价等级的多元性。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是合作学习的'真谛。我根据任务难易程度的不同在评价时采用“小星星、中星星、大星星”的混合等级方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可以达成的目标,只要努力就有所收获,收效很好。
2.评价角度的多元性。
除采用普通的分组计分评价外,应拓宽评价的视野,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如:每组学生除有一个基础分以外,还可以根据组内个人测试成绩的提高而获得相应的提高分;学生对合作技巧的运用程度也应纳入评价之中;另外,学生对其他组汇报的内容提出合理的质疑,也可以考虑加分;热心帮助其他成员,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有所进步,也应从评价角度加以鼓励。
3.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1)自评:“合作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其中,能够清醒的认识自己当前的学习状况与合作技能的掌握程度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自评的方式让学生首先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及合作过程加以评价与反思。
(2)互评:包括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发动学生积极展开互评。学生在互评过程中可以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养成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能对他人的成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判,从别人的意见中汲取营养来完善自我,借鉴他人好的学习方法及思路,真正达到全员参与、积极互动的目的。
(3)展示性评价:合作学习的评价不一定以评比方式出现。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展示自己合作成果的机会,使每个组或每个成员都有可能将自己的成果向全班展示。“角色扮演”是合作学习的一种独特方式,而它又为实施展示性评价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以合作为手段,发挥小组积极作用。
我采用小组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尝试着解决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小组要科学分组,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我将全班分成10个学习小组,每组4人,学习小组的学生要好中差兼顾。每组要有组长,有喜欢发言的,有较好的和一般的学生。例如在学习生字时,我先让组长带领小组同学读一次,然后让别的同学指出发音不太标准的,这样其它学生也都有了发言的机会,学习一般的学生也要争着读一回,整个生字学习就是一个小组互学的过程。
组织小组合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大量的工作,要吃透教材,对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正确的判断。需要分组讨论的,一定要分组讨论;不需要分组讨论的,不能为了表演作秀而讨论。要对合作内容、自学情况、交流反馈、评价激励等方面进行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要有针对性地讨论。
小组内合作讨论时针对学习内容的不同及学习难度的高低,指定按不同的顺序进行交流。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就为学生在课堂上互帮互学提供了客观条件,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小组中可以开放式去交流,人人都可以参与进来。
四、结语。
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大,它是一种便于操作,效果较好的课堂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吃透教材并且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课堂收放自如,有一定地课堂教学艺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人人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交流合作中学习,使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感悟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实用20篇)篇十九
语文教学活动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个和谐、民主、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教学环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最终培养学生会思考、会分析、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人在语文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点做法,教学效果明显有所提高。
一要求学生充分阅读接触到的文字材料。
要求学生阅读语文教材以及阅读其他接触到的文字材料已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了核心地位,阅读是学生理解语文知识的有力措施,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不爱读书,有的学生不会读书,还有更多的学生不会利用时间读书,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要求或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认真地读、仔细地读,阅读中可采用粗读、细读、精读的方式,也可用朗读、默读、诵读的办法,读语文读材料对帮助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为实现这个目标,我认为让学生充分的读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充分地、仔细地、认真读读所接触到的文字材料,通过各种形式读的配合使用,使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收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中提高了认识,活跃了思维,培养了感情,促进了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冷静思考。
讨论式的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新课程中学生自主探究和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在课堂上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各小组的学生共同讨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并且在讨论的基础上要求得到自己的结论,这种方式比起教师包办代替的方法而言,效果极佳,因为学生在讨论中各有各的看法或独特的见解,得出的每一个结论都有它的探讨过程,而教师包办代替了学生思考的过程,学生得到的仅仅是结果,其知识本身是枯燥无味的,但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确实精彩万分的,讨论式的教学之所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在于学生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在语文课堂中凡是可以由学生讨论解决的问题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千万不要担心“浪费”了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只要做到必要的点拨或提示,不要过于干预或做不需要的“引导”。
三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充分自由表述的机会。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的作用,因此语文课堂要消除老师在讲台上指手画脚和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创造师生互动交流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给学生自由表述的权利和机会,在课堂中学生通过充分的阅读、冷静的思考和激烈的讨论,形成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感知和把握,并对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质疑,质疑形成后需要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的认识更加完善,使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满足,从而使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因此在教学的课堂或实践中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自由表述的机会,让他们畅所欲言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增加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信心,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实用20篇)篇二十
小学语文是各科学习的基础,长期以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广大一线教师进行着不懈地探索。面对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小学语文教学从观念、内容到方式、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传统课堂中以传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时代的学习方式,是通过中外理论和实践证明具有高效性和优越性的一种学习方式,而且也是课堂教学改革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合作学习作为一条重要的理念提出来,认为在语文学习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并在一些地区的试点学校进行尝试性探索;进入21世纪,合作学习在我国得以较广泛应用,并在实践中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但合作学习作为一整套理论和技术如何与各地各校的实践教学完美结合,如何使其在各科教学实践中方便、熟练、高效地操作,以及在实践运用中还存在哪些问题等等,一直是广大一线教师疑虑的问题。本人在大量阅读理论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针对目前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运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与广大一线教师积极研讨、共同学习、不断进步。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模式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全班分成若干小组,4-6名学生为一组,围坐在一起,老师分配学习任务,小组成员通过充分交流、讨论、合作来解决问题,展示成果,最后由老师和同学及时给予点评反馈和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合作互助,共同实现学习目标,从而获得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成长。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向来十分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完美地将这几种训练在交际这样一种平台上结合了起来,让师生、生生之间有足够的交流和实践机会,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其次,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知识和生活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专注度,又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因而很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再其次,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真正归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转换了教师的角色定位,解放了语文教师被禁锢的思维,使教师的教变得轻松、灵活,学生的学亦轻松、主动,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展示自我的可能。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我们都充分认识到了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髙效性和优越性。然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实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存在着“形像而神离”、低效甚至无效等诸多问题。
比如,从教师层面上看,不少教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初衷,只是为了迎合听课教师与评课标准的需要,使之成为课堂氛围活跃的一个工具;也有不少老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禁锢,“不放心”把课堂还给学生,仍处于犹豫排斥状态;还有一些教师积极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但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疑惑和偏差,导致学习效果并不明显。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根据实践观察、了解和分析,笔者对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分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小组建设缺乏科学性和全局性。小组建设的优劣是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是否高效的前提和关键,但大多数情况下,小组的划分或由学生自由组合,或就近组合,或由班主任按成绩好坏强制分配。成员确定后,小组后续建设也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结果导致小组缺乏凝聚力,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力量不能最优发挥,小组与小组之间力量悬殊,课堂学习沦为少数人的舞台,大多数学生处于依赖、观望的状态,合作学习意义全无。
二是教师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培训。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但离不开教师适时地、正确积极地指导。缺乏对小组长、学科组长以及组员的分类培训,导致小组运行不畅、职责不明、合作不力等问题。另外学生在合作探究某个问题时,教师通常只是在学生间随意走动,等待成果展示,教师成了课堂的旁观者,而不是过程性教学中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导致小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课堂学习低效甚至无效。
三是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和形式缺乏认知和掌控。目前课堂中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大都以课堂讨论为主,形式单一,许多老师认为合作学习就是讨论,讨论越多越好。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内容也欠缺思考和筛选,认为只要有小组讨论的环节,即为小组合作学习。不需要讨论的,不适合讨论的,都在讨论,导致小组合作成为了走过场,走形式,让合作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是评价方式单一,缺乏过程性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践过程中,对于小组的学习成果,大多以教师评价为主,并且评价的内容仅仅停留在对学习结果的直接表态,同意或是疑惑,赞许或反对,评价语言单一、笼统、抽象、趋于片面化,缺乏明确的指向性,也缺少对合作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评价效果堪忧。
针对以上各类问题,笔者结合理论学习和实际调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坚定目标。
合作学习能否顺利高效开展,取决于师生之间联动配合机制的优劣。因此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师生的观念认知要统一、角色定位要明确,目标要坚定。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合作学习理论进行深入地、系统地学习和把握;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学生的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是整个课堂的掌控者,因而要大胆舍弃传统教学中一言堂、一人扛的弊病,还主体于学生,换课堂于学生,在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空间的同时,不放任、不随意,适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摆脱传统课堂中懒、等、靠的消极状态,正真作课堂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摆正姿态,不再作高高在上的教书先生,而是深入学生,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建立在了解与信任上的合作才更坚固,也更高效。
小组组建一定要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同学的性格、能力、习惯等个性特征的前提下进行,切忌随意性。要遵循相对均衡、自愿与调整相结合、相对固定化的基本原则,并要对小组成员角色进行合理分工。组与组之间成员数量、男女性别比例、学习能力要相对平衡,优秀生、中等生与后进生要合理搭配,以利于小组内部的相互帮助及小组间的公平竞争,避免因出现“优优组合”和“后进组合”导致两极分化。另外,小组划分时要充分考虑自愿与调整原则和相对固定原则,对于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要及时调整和解决,因为相互了解、相互团结是合作的前提,但要避免“赶鸭子上架”和频繁调整组员。小组组建后,教师要指导小组对成员进行角色分工,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等等方面,赋予其相应的身份和职责。如组长、记录员、检查员、评论员、观察员等角色,各成员间相互配合,各司其职,确保小组顺利高效运行。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小组成员构建具有小组特色的核心文化,如组名、组歌、组规、奖惩机制、口号、活动等等。实践证明,具有核心文化的小组更团结,更具有凝聚力,运行也更规范高效。
3.注意对小组成员培训的及时性与长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和高能高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因而,小组组建完成后,教师要首先对小组各成员进行分类培训,指导其充分发挥特长,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探究任务,教师还要适时给予指导和培训,授之以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对少数懒、等、靠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予以指导和纠正。比如,任务下达后,教师要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仔细观察并适时介入,在小组对任务还不清楚时、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时、小组合作出现矛盾冲突时等情况下,教师要耐心指导,反复确认,以保证整个课堂的有序性和合作学习的高效性。
4.科学设计探究问题,精心筛选合作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的成效是由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的特点决定的。因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精心备课,制定出合理的、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的学习目标,设置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难易适中的,具有一定开放性和思考价值的探究任务。当一个问题多数成员可独立完成时,问题的结论、思考角度具有相对唯一性时,或者探究问题太易或太难时,那么就失去了合作学习的必要。另外,学习内容要多元化,听、说、读、写、演各项训练要相互穿插渗透,除小组讨论外,还可采取辩论、竞赛、演出、朗诵、展览等多种方式,让合作多样化地渗透到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
5.评价要及时、精准,评价方式要丰富多样。
只要有学习,就要有评价,无评价就没有标准和方向,也就没有效果。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评价要做到及时、准确、有针对性、多样性,奖惩有度,奖惩分明。对于学生的展示和成果,做得好的,要及时鼓励,好在哪里,要点评到位,以利于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和发扬;不好的要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问题在哪里,如何改进,标准是什么,一定要明确,具有指向性、针对性和启发性,切忌片面笼统和“一竿子打死”。评价方式要摆脱教师“一言堂”的习惯,可采取学生自评、小组内部互评、小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法,语言要精准、真诚,注意说话方式。评价的结果最终一定要落实到奖惩机制上,科学合理的奖惩,能在小组内部以及小组间形成一种积极的、热烈的竞争氛围,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当今的课改中得到了广泛而积极的运用,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但对于很多地区的很多教师而言,合作学习还属于新生事物,因而在实际的认知和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惑。笔者旨在通过自身的深入学习和实践调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能够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期望与致力于合作学习教学的教师相互交流,共同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马兰.合作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靳玉乐.合作学习[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4]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5]胡寅生.小学教育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6]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小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7]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0]刘烨.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初探:[硕士学位论文].内蒙古师范大学,20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