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边城读后感200篇一
翠翠,边远小城中一位普通的湘西姑娘,她是这座城的化身。她默默承受了一切,疼爱她的祖父在雷雨夜里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默默相爱的青年恋人离去。她依然重复着母亲的命运,却唯独等待。
天保与傩送,一对重情重义的兄弟。但他们却都不约而同的喜欢上了同一个湘西姑娘,那便是翠翠。一边是兄弟情深,一边是爱情,天保最终还是选择了放手,他放弃了他那深爱着的姑娘,成全了傩送。
可命运,总是喜爱捉弄凡人。
天保遭遇意外不幸死亡,傩送因愧疚大哥独自离开,抛下翠翠。
多么虐心的爱情。
翠翠最终留在了小城中,可祖父却因过分担心而去世了。脆脆的身边再也没有亲人了。她却仍痴心地期待着恋人归来。
是风雨中倒下的白塔又被建了起来。风雨中逝去的所有无法挽回,我们也依旧要在这座小城中继续生活。
如果祖父不再犹豫,如果天保没有不幸离世,如果翠翠伸手抓住那即将逝去的爱情,股市的结局是否还是会这样。或者,又将会是怎样呢?
翠翠的爱,只是为那么未来而下的赌注。
那个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会回来。
边城读后感200篇二
不知道为什么,初三了,反而更没“正事儿”了,这篇文章,就是我“没正事儿”的结果之一。
读苏北的文章,引出了他的老师汪曾祺先生,了解了汪曾祺先生的生活,又提到了他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由此,我翻开了《边城》的第一页。
翻开扉页,就见到一座塔,一座孤房,一条渡河,一条渡船。冷清中夹杂这淳朴,宁静中有略显悲哀。那是一座边城,见城如见人,那么善良,那么简单。
摆渡的老者,七十多岁了,和他相依为命的孙女不大,叫翠翠,父母早年因责任、使命不忍私奔,便双双殉情于这座小城,却忍心留下了老人和孩子独自生活。
老人兢兢业业地守着渡船,一生从未离开——那是国家的责任,民众的信任。
日子虽苦,可却有滋有味,我这身在福中亦知福的人也有点向往。
翠翠在听爷爷唱曲儿的日子里长大了,船总的哥俩儿都见了欢喜,那更出息的岳云宁愿为“渡船”舍弃了“磨坊”,老人为孙女的幸福想尽办法,却不经意间被二老家的岳云误会害死了失意而下江的天保大老,岳云内心痛苦地也到下游打拼。
边城读后感200篇三
《边城》这本书是我在读高二买的,但是因为学业原因只读了一半就搁置在书架上了,其中的内容也已模糊不清了,依稀记得一个叫翠翠的姑娘常在水边与鱼同舞。如今,她跳着跳着便跳进了我的心房。
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
故事便从这里说起。
我十分钦佩沈从文老先生对景物描写的细腻质感,饱满丰盈仿佛令人深陷其中,我们身临其境,成了这书中的一花一树一草一木,然后静看这周遭的风起云涌。在这个故事里,我变成了翠翠脚下的船。秀丽湘西的一个边远小城以摆渡为生的爷孙二人过着恬静朴实的生活。然而,一次赛龙舟盛会打破了那如银镜般宁静的小世界。傩送,天保,翠翠三人的恩断情离正应了那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翠翠的痴心,傩送的愧疚,天保的遗憾,又何尝不让每一个局外人感叹惋惜。故事末尾爷爷离世更在翠翠心头加上了一层霜,翠翠常在门口等,等的是傩送,也许还有爷爷。
在沈从文笔下出现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故事。让读者不遗憾却又让读者因为他们的经历而唏嘘。这篇小说读到最后,又让人有种重新再读一次的冲动,我总是期盼也许再读一次就不会是这样的结果。黄狗还在默默地看家,爷爷依旧不疲地摆渡,翠翠仍然像一个水上仙子般起舞嬉戏。可是,这世间常无道理可言,总有的是不尽人意。
一个女孩。故事就这样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