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通用21篇)篇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级学生要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另外,在基本理念中还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爷爷的芦笛》是一篇短篇小说,以“芦笛”为线索,描写了强强到海边找爷爷,并独自在小闸屋过夜的情景,启示人们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就得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的锻炼。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分四段:
第一段(1):写强强对爷爷小闸屋的美好回忆。
第二段(2~6):写强强来到了爷爷的小闸屋,并拉着爷爷做了一只芦笛。
第三段(7~10):写强强在小闸屋里过夜,狂风巨浪袭击了小闸屋。
第四段(11~13):写强强经受了考验,懂得了爷爷说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的道理。
作者特别注意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情。第一段:海边小闸屋的“好玩”、“碧蓝碧蓝的海水”、“成群的海鸟”、“天上的星星”、“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形成了美丽宜人的海边自然风光,映衬了强强对海边生活环境的依恋和向往;而第二段里“苇叶葱茏”、“柔和温润”、“平静”、“温馨”等等描写,让人感受到海边风光的迷人可爱;至于暴风雨之夜的描写,“狂怒”、“四溅”、“喷洒”、“吞没”、“摔打”和“哗——哗——”的声响,表现了海浪的凶猛和海风的狂暴,这是另一种环境,这环境能锤炼人的意志,强强正是经历了这样的实际锻炼才变得勇敢坚强起来的。因此,根据文章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并能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爷爷的芦笛》这篇课文挺长,我安排了两课时。依据六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特色,本着“夯实基础读中感悟”这一精神,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确定为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脉络。
2、情感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技能目标:
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关于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我是这样理解和确定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由于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所以我把“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作为本课时的重点。同时“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如能很好地突破,也会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设计。
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思路:
1、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由于是第一次接触课文内容,所以让学生自由朗读,同时提出朗读要求:a、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型,读顺每句话。b、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样,既尊重了大多数同学的阅读习惯,又照顾到少数阅读速度较慢的同学,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学生汇报朗读时,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评价和纠正。
(2)检查生字词。
我从课文中选了7个词语,这7个词语既有生字组成的新词,也有以前学过的熟词。出现这7个词语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让他们会读、会写,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同时也达到积累的目的。如“小闸屋”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小闸屋,再猜一猜“爷爷是干什么工作的。可以从文中找一找。抓住第七小节“今晚有潮汛,我得去查看查看。”为第二课时理解爷爷的坚强品质埋下了伏笔。另外“三折两卷”是个熟词,课文中“三折两卷”写出了爷爷很能干,让学生先对这个词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含有数字的成语,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总之,学习生字词时,我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了多种形式,但始终遵循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3)接下来,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看看文中几次写到“爷爷的芦笛声”,画出描写爷爷芦笛声的句子,通过读——画——再读,学生很容易把握文章的脉络,了解作者的表达顺序。
3、精读课文,体悟情感,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要求大家仔细默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写你的体会。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扣词点评,如“碧蓝碧蓝的海水”、“成群的海鸟”……体会海边自然风光的美丽。“三折两卷”体会爷爷的能干等等,最终体会到强强对海边生活的向往和依恋,并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表达出来。达到“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的。教师范读,体现了课堂上师生互动,互相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朗读热情。
四年级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通用21篇)篇二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7~~13自然段。
3、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明白课文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2、课文写了一个叫强强的孩子来到海边,在爷爷的小闸屋度过一个暴风之夜的有趣故事。至于这寂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留心。
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翱翔婉转蒙胧温润温馨驱赶。
3、想想上述两个问题。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2、指名说说新词的意思。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翔。
婉转:声音高低起伏很动听。
温润:温暖湿润。
驱赶:赶走。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2、指名说分段情况及段意。
一(1):写强强对爷爷小闸屋的美好回忆。
二(2~~6):写强强在小闸屋里过夜,狂风巨浪袭击了小闸屋。
三(11~~13):写强强经受了考验,懂得了爷爷说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3、分段朗读课文。
4、试说课文主要内容。
五、指导书写。
六、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第一、二段。
1、自由读这两段,想想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说读懂了什么。
3、指名说不懂的句子。通过朗读,相互启发解决疑难。
4、指导朗读。
(1)练读。
(2)指名读,评价。
(3)听录音轻声跟读。
三、精读第三、四段。
2、指名说。
3、默读这两段,用“~~~~”画出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用“――”画出能表现强强心情的句子。
4、指名读有关句子。
5、出示:
___________的环境。
(1)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
(2)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3)“哗――哗――”海水一浪接一浪,永不疲倦。
(4)刚要开门,“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
_________的心理。
(1)强强裹紧被子,缩成一团。
(2)强强吓得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透。
(3)强强焦急起来,他想:“爷爷呢?爷爷在哪儿?”应该把爷爷找回来。
(4)门外伸手不见五指,强强缩回脚,又钻进被窝。
自由读,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用关联词语填空:
______环境太凶险了,________强强感到害怕、紧张。
______环境凶险,________强强最终能战胜了自我,变得勇敢起来。
讨论:强强为什么最终能战胜自我,变得勇敢起来?
四、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5。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读一读你所喜欢的描写自然环境和人物心理的句子。
二、继续精读第三、四段。
1、默读课文,画出你仍然不懂的语句。
2、指名说。
3、指导朗读。
(1)练读。
(2)指名读,评议。
(3)听录音,轻声跟读。
4、指导背诵。
三、有感请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背诵第7~~13自然段。
四年级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通用21篇)篇三
一、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关键语句体会爷爷芦笛的神奇及给强强带来的快乐和勇敢。
2、感受爷爷坚强的生命形象。明白“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的含义。
3、体会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并体会环境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
1、“爷爷,爷爷,我们去做芦笛去!”
2、强强说:“放心吧,爷爷,我不怕。”
3、他大声呼喊着:“爷爷!爷爷!”可是听不到任何回答。
4、“爷爷,爷爷!”强强情不自禁地大喊起来。
(三)、第一句:心情,迫不及待,高兴——为什么?在强强的心里,爷爷的芦笛是一支什么样的芦笛呢?——(出示第一自然段相关内容)联系第一自然段内容体会芦笛的神奇,有趣和美妙,是那么令人向往。重点理解“三折两卷、更有趣的是,浓浓的海水味。”有感情朗读。——读好这句话。
好好再读这两段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爷爷的能干,热爱海边的生活等等。)。
(四)、第二句:这句话应该怎么读?——联系想像中的小闸屋,五月的大海,(大海平静图)芦笛声音的美妙——想像强强说话的动作——读好这句话。改成反问句说说看,加上简单的理由说说看。
(五)、第三句:这句话呢?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强强的害怕的?划出表现强强心理的句子和描写环境的句子,分组朗读,(看图想像)——读好这句话。
(七)、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其用“啊,爷爷的芦笛……”开头写一段话。
四年级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通用21篇)篇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七至十三自段。
2、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至第十三自然段。
2、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句子的意思。
教具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投影仪、投影片。
板书设计:
25。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说说各部分写了什么?(指名说)。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三、四部分。
二、自学探究。
1、(小黑板)出示自学要求:
(1)爷爷让强强一个人留在屋子里,强强是如何回答的?
(2)用“。
”画出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多读两遍。
2、学生自读7~10自然段。
三、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一)学习第三部分(7~10节)。
1、强强是如何回答爷爷的话的?(指名说)。
2、强强认为自己不会害怕,应该用什么语气读?(自信的)。
3、指名再读。
4、你找到了哪些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指名生回答,师出示投影片)。
5、这些句子写的是一个怎样的环境,我们能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吗?(恶劣或凶险)(指名回答)。
谁来读这几句话?(指名读)(分组读)。
6、大家再读第7~13节,用“~~”画出能表现强强心情的句子。
生自读画句子。(指名回答)。
师出示投影。
这些句子可以看出强强此时是什么样的心理?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反映强强此时的心情。(紧张或害怕)。
7、学生再读,体会紧张、焦急、害怕的心情。(指名读)。
8、刚开始,强强却说——引读“放心吧,爷爷,我不怕。”
这两种心情是不是矛盾呢?
9、讨论交流。(小组讨论),之前强强为何不怕,之后为何害怕?
引导懂得刚开始,强强还没尝过海风海浪的厉害,所以对爷爷说不怕,后来,夜里突然刮起风时,强强紧张了,害怕了。
(二)学习第四部分。
1、过渡:强强最终战胜害怕心理了吗?
请大家读11~13自然段,思考是什么使强强最终战胜自我,变得勇敢起来的?(出示小黑板)。
2、生自读课文思考。
3、回答(指名说)引导得出强强勇敢的原因。(1、经受了锻炼;2、爷爷的笛声给了他力量)。
4、此时,强强想起了爷爷平时爱说的一句话。
板书: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指名读,齐读。
生自读,感悟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只有经受风雨,接受锻炼,才能健康成长)。
5、说明类似道理的句子还有很多,教师也送几句给大家。
出示小黑板: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不是一番寒砌骨,怎得梅花年鼻香。
3、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
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大。
6、你有没有像这样的话送给大家。
生说。
(三)指导背诵。
课文7~13自然段不仅有生动具体的环境描写,还细腻地写出了强强的心理,结尾更有让人回味的哲理性话语,让我们把它们背出来好吗?(时间关系,可让学生自选认为感受深的一段背下来。)。
学生试背。(机动)检查背诵情况。
四、课堂小结:
正如课文告诉我们的,我们要想健康成长,就得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让我们勇敢面对生活与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坚强地冲过去,你就真正的长大了。
四年级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通用21篇)篇五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或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翱翔婉转蒙胧温润温馨驱赶。
3、想想上述两个问题。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2、指名说说新词的意思。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翔。婉转:声音高低起伏很动听。温润:温暖湿润。驱赶:赶走。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2、指名说分段情况及段意。一(1):写强强对爷爷小闸屋的美好回忆。二(2~~6):写强强在小闸屋里过夜,狂风巨浪袭击了小闸屋。三(11~~13):写强强经受了考验,懂得了爷爷说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3、分段朗读课文。4、试说课文主要内容。
五、指导书写。
六、作业。
教学后记。
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及时反馈当堂巩固。
四年级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通用21篇)篇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说说各部分写了什么?(指名说)。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三、四部分。
二、自学探究。
1、(小黑板)出示自学要求:
(1)爷爷让强强一个人留在屋子里,强强是如何回答的?
(2)用“。
”画出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多读两遍。
2、学生自读7~10自然段。
三、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一)学习第三部分(7~10节)。
1、强强是如何回答爷爷的话的?(指名说)。
2、强强认为自己不会害怕,应该用什么语气读?(自信的)。
3、指名再读。
4、你找到了哪些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指名生回答,师出示投影片)。
5、这些句子写的是一个怎样的环境,我们能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吗?(恶劣或凶险)(指名回答)。
谁来读这几句话?(指名读)(分组读)。
6、大家再读第7~13节,用“~~”画出能表现强强心情的句子。
生自读画句子。(指名回答)。
师出示投影。
这些句子可以看出强强此时是什么样的'心理?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反映强强此时的心情。(紧张或害怕)。
7、学生再读,体会紧张、焦急、害怕的心情。(指名读)。
8、刚开始,强强却说——引读“放心吧,爷爷,我不怕。”
这两种心情是不是矛盾呢?
9、讨论交流。(小组讨论),之前强强为何不怕,之后为何害怕?
引导懂得刚开始,强强还没尝过海风海浪的厉害,所以对爷爷说不怕,后来,夜里突然刮起风时,强强紧张了,害怕了。
(二)学习第四部分。
1、过渡:强强最终战胜害怕心理了吗?
请大家读11~13自然段,思考是什么使强强最终战胜自我,变得勇敢起来的?(出示小黑板)。
2、生自读课文思考。
3、回答(指名说)引导得出强强勇敢的原因。(1、经受了锻炼;2、爷爷的笛声给了他力量)。
4、此时,强强想起了爷爷平时爱说的一句话。
板书: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指名读,齐读。
生自读,感悟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只有经受风雨,接受锻炼,才能健康成长)。
5、说明类似道理的句子还有很多,教师也送几句给大家。
出示小黑板: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不是一番寒砌骨,怎得梅花年鼻香。
3、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
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大。
6、你有没有像这样的话送给大家。
生说。
(三)指导背诵。
课文7~13自然段不仅有生动具体的环境描写,还细腻地写出了强强的心理,结尾更有让人回味的哲理性话语,让我们把它们背出来好吗?(时间关系,可让学生自选认为感受深的一段背下来。)。
学生试背。(机动)检查背诵情况。
四、课堂小结:
正如课文告诉我们的,我们要想健康成长,就得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让我们勇敢面对生活与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坚强地冲过去,你就真正的长大了。
四年级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通用21篇)篇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七至十三自段。
2、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至第十三自然段。
2、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句子的意思。
教具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投影仪、投影片。
板书设计:
25。
四年级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通用21篇)篇八
一、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级学生要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另外,在基本理念中还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爷爷的芦笛》是一篇短篇小说,以“芦笛”为线索,描写了强强到海边找爷爷,并独自在小闸屋过夜的情景,启示人们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就得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的锻炼。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分四段:
第一段(1):写强强对爷爷小闸屋的美好回忆。
第二段(2~6):写强强来到了爷爷的小闸屋,并拉着爷爷做了一只芦笛。
第三段(7~10):写强强在小闸屋里过夜,狂风巨浪袭击了小闸屋。
第四段(11~13):写强强经受了考验,懂得了爷爷说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的道理。
作者特别注意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情。第一段:海边小闸屋的.“好玩”、“碧蓝碧蓝的海水”、“成群的海鸟”、“天上的星星”、“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形成了美丽宜人的海边自然风光,映衬了强强对海边生活环境的依恋和向往;而第二段里“苇叶葱茏”、“柔和温润”、“平静”、“温馨”等等描写,让人感受到海边风光的迷人可爱;至于暴风雨之夜的描写,“狂怒”、“四溅”、“喷洒”、“吞没”、“摔打”和“哗――哗――”的声响,表现了海浪的凶猛和海风的狂暴,这是另一种环境,这环境能锤炼人的意志,强强正是经历了这样的实际锻炼才变得勇敢坚强起来的。因此,根据文章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并能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爷爷的芦笛》这篇课文挺长,我安排了两课时。依据六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特色,本着“夯实基础读中感悟”这一精神,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确定为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
四年级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通用21篇)篇九
教学目的: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
五、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白:因为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甚至还有豆绿的。籽粒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浅黄、豆绿什么意思?说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不成熟,不饱满。
掺杂着荚皮和角柄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树种的数量,而不注意质量。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
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外貌。
小女孩神情深深自责。
动作专注认真。
一般大小。
种子饱满精心挑选。
乌黑光泽。
四年级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通用21篇)篇十
教材理解:
这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25课,作者杨淼,体裁是短篇小说。
作者以爷爷的芦笛为线索,讴歌了“爷爷”不畏艰险,忠于职守的品质,同时,教育“强强”(青少年)要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得到成长。
一、文章以芦笛为线索,所以必须注意三次芦笛声的出现:第一次是强强想象爷爷所在的海边的“好玩”,想象爷爷吹芦笛的“有趣”。第二次是强强五月实地到海边,来到小闸屋看到海,看到爷爷吹芦笛时的高兴心情。第三次是在风浪之中、恐惧之时仿佛听到爷爷的芦笛声,觉得自己变得勇敢起来。这三次芦笛声的出现,第一次是想象——这想象是美好的,有趣的,和后面的艰险形成了反差——事实并非是想象中的美好。最后一次是笛声也不是实实在在的,它是爷爷精神的象征,而正是这象征性的事物意味着爷爷的精神在对强强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抓好了三次芦笛声的出现,方能达到“品味芦笛内涵,感悟人生真谛”的目的。
二、关于强强在潮汛中的表现,我们不能只是眼睛盯在强强所处的环境和心理活动上,实际上这一部分是对爷爷侧面描绘。爷爷——“今晚有潮汛,我得去查看查看。”——在这漫漫长夜中,在这海潮肆虐之中,爷爷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这对强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和鼓舞力量,同时使他真正体会到爷爷说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的意义,强强的成长过程就是在实践的锻炼与爷爷的神传言教的过程中形成。
三、课文后的练习,要求将自己喜欢的描写自然环境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
其目的是认识与了解自然环境、和心理活动。但是,任何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活动都不是为描写而描写的,所以必须联系文章的旨意引导学生认识环境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的意义,这样才能变盲目喜欢为理解后的真正喜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曲调是那样婉转悠扬,还带着一股股浓浓的海水味”;“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3、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才能更加坚强、勇敢。
4、认识和理解课文中第8——13段中自然环境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
以课题为契机,整体阅读、感悟、探究、讨论。
教学过程:
(一)由课题引起的讨论。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爷爷的芦笛》。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课题。我们要研究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读了这篇文章,对爷爷的芦笛有什么了解。请自己大家迅速浏览课文,做一点圈划,进行交流。
(1)说:爷爷的芦笛是什么——“海边——就成了一支芦笛。”
(2)说:爷爷的芦笛声是怎样的——婉转悠扬的清脆的奇特的。
(3)爷爷的芦笛声里带着一股股浓浓的海水味。
(4)说:爷的芦笛声的作用——招引来好些海鸟。
(5)爷爷的芦笛声驱赶了强强心中的恐惧。
把它们归类说。(1)(2)(3)(4)(5)还可以怎么分?
(要电教手段帮助,变成提纲)。
(二)由段落、读书引起的讨论。
很好!老师还要告诉大家,这课的课题和《埃及的金字塔》一样,但是它不像《埃及的金字塔》那课直接告诉你它是怎样的,而是通过主人公强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来表现的,和强强有极紧密的联系。它们是怎样联系的呢?我们一部分一部分的读,仔细地去想,你会有较深刻的认识。
读第一部分:
说:这是强强想象中的爷爷的芦笛声。(读的真仔细!)。
说:他想象爷爷的芦笛声一定是非常有趣。(读出这部分)。
说:他的趣不仅仅是芦笛声,还有对大海有趣。(两种趣,非常好!)。
说:这两种趣,重点在“更有趣的是”爷爷的芦笛声上。(会读书!)。
现在大家和强强一样去想象大海的趣,爷爷的芦笛的趣,读一读。
读第二部分:
说:这是强强亲自看到、听到爷爷吹芦笛。(会概括!)。
说:他亲自看到、听到爷爷吹芦笛心里感到特别的高兴。(换了一种说法!)。
说:他的高兴,在于:终于看到、听到了爷爷吹芦笛了,大海真温柔,笛声真好听,真有趣!(可能几次完成)。
你高兴吗?读出来给大家听听。
读第三部分:
说:这里说在大海的狂风巨浪中,强强特别恐惧,他想到了爷爷,仿佛到爷爷的芦笛声,是爷爷的芦笛声赶走了他的恐惧,使他变得勇敢起来。(在恐惧中想到爷爷,希望爷爷陪他。)。
说:这里有个“焦急”,说明强强想起爷爷,很想知道爷爷在什么地方。(这是爷爷在什么地方呢?你知道吗?)。
说:他仿佛听到芦笛声,想起了爷爷说的话,懂得了道理。为了加强理解,我们再来细细地读书,体会体会。注意一层一层的情感变化,心理变化,我们必须读好语调变化。(自读、个别读)。
(三)由问题引起的讨论。
读到这里,大家有没有问题想问问老师?提你最想问的,最重要的。
——爷爷的芦笛声为什么能把强强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
是呀,爷爷的芦笛声这么神奇吗?大家想一想,互相讨论讨论,交流一下。
说:听到爷爷的芦笛声,会感到爷爷就在我的身边。(好!生活体验。)。
说:爷爷的教导——“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说说意思。(注意“爷爷平时爱说的一句话”,联系想)(由芦笛想到爷爷的教育,好!)。
说:爷爷的身教教育了他——在风暴中,爷爷海在海边巡视。(好!身教重于言教!)。
说:爷爷的为人教育了他——用课文中的句子举例说。(放第一部分电教,
抓“芦笛声里海带着一股股海水味”,“招引来好些海鸟”、“今晚我得去查看查看”的理解。)。
所以说,爷爷的芦笛既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又体现了人物精神的内涵,强强就是在爷爷言教身传中懂得了成长的道理,也在实际的锻炼中成长起来。
(四)生活迁移的讨论。
现在我们再回到课题上来。上面老师说“爷爷的芦笛既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又是人物的精神内涵,他对人起着教育作用,”人们就在它的教育下成长起来。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我的油布伞》说的是我的油布伞,但是他又表现母亲的善良和对我的关怀和希望,这些给了“我”力量。
你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举例来说吗?
评: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教案,全部过程教师的语言很少,学生的语言很多,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观点。但是,我们又可以看到教师在学生感悟基础上的点拨,他似乎在赞赏学生的发言,然而在赞赏的同时一次一次地将课文中的关键词语点出来,给学生以清醒的认识,使学生明白语言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体会语言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
四年级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通用21篇)篇十一
《爷爷的芦笛》是一篇略读课文,写了一个叫强强的孩子来到海边爷爷的小闸屋里,在大海狂怒的夜晚,他独自一人非常恐惧,但在听到爷爷的芦笛声后变得勇敢起来的事。告诉我们人只有从小经受磨炼才能变得坚强。
全文共有13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四部分。
第1自然段:写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
第2—6自然段:写在苇叶葱茏的五月,爷爷和强强去芦苇丛生的地方做芦笛。
第7-10自然段:写夜晚强强躺在床上,外面狂风大作,小屋似乎在颠簸,他有些害怕。
第11—13自然段:写不知过了多久,强强从蒙昽中醒来,听到了爷爷的芦笛声,想起了爷爷的话。
这篇课文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说明道理,并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将事例描写得具体、生动、真实感人,同时运用环境描写来衬托出人物勇敢、坚强的形象。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芦笛、大海、海边的生活很陌生,生活经验较少,对课文的中心句理解起来困难,需要教师始终联系生活,换位思考来突破难点,同时多准备些芦笛、大海方面的素材,给学生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6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感受强强从恐惧到勇敢的经历,进而教育生—要健康成长,就得让自己经历风雨、见世面,在实际的炼与挑战中学会坚强。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文中的插图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能说出几种乐器吗?学生:钢琴、小提琴、竖琴、笛子…。
过渡:这都是我们在音乐会上经常见到的乐器。在生活中我们还能用一些枝条啦、树叶啦、石块啦制作一些很简易的乐器,比如:柳笛、叶笛,还有用芦苇做的芦笛。
板书:《爷爷的芦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学生: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说出来的想法会五花八门,但教师要以鼓励为主,保护孩子们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个人不同的见解,且不可以因为说的没有道理而打击他们。)过渡:说得很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谈。我想,我们学了课文以后,很多问题你就会明白了。同学们带着疑问来学习,一定能学得很认真。
二、自由轻声读课文,完成投影片的题目。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zhohandianboduosuo闸撼颠簸、哆嗦。“撼、颠、簸”3个字的字形比较复杂,要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想办法记忆。
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弄懂文中新词的意思。
蒙胧: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对于“蜷缩、哆嗦、蒙昽”等词,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加强理解。
3.思考。
(1)强强在爷爷小闸屋里度过了一个怎样的夜晚?
(2)这次经历给强强带来了什么收获?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正句2.指名说说自已对新词的理解,教师适当点拨。3说说读过课文后有什么初步印象。
学生:读了课文,我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强强喜欢大海,喜欢爷爷的芦笛。他来到爷爷的小闸屋,在大海狂怒的夜晚,他独自一人非常恐惧,但听到爷爷的芦笛声后,他不害怕了。
(学生谈的时候,语言会不够流畅,句子会很啰嗦,不够简练,但只要能抓住主要意思就可以,教师要视情况给予表扬。)。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模仿录音读课文。
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分几段,每一段写了什么?
4.指名说说分段情况及段意。
(学生会有不同的分法,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千万不要阻碍学生思维,把学生定格到一个点上去了。)。
5.学生比较、辫论得出合理答案。
全文共13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爷爷的小闸屋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第二段(2~6自然段):写爷爷和强强去芦苇丛生的地方做芦笛。
第三段(7~10自然段):强强在小闸屋里过夜,狂风巨浪袭击小闸屋,强强很害怕。
第四段(11~13自然段):写强强听到了爷爷的笛声后,变得勇敢起来。
6.分段朗读课文。
7.理解感悟1~6自然段,让学生感受到:。
(1)爷爷是个慈祥、能干的人。
(2)爷爷芦笛声的婉转悠扬、美妙动听、清脆;。
(3)海边景色的美丽,海边生活的好玩、有趣;。
(4)知道是什么把强强吸引到海边的?
五、学习第7自然段。
3.可我们的小男子汉强强面对爷爷的担心表现得如何?他是怎么说的?(多媒体出示强强的话)(板书:不怕)想象一下当时强强的动作,边演边说。(拍着胸脯自信地)事实上,夜晚潮汛来临时大海是什么样子的呢?(用直线画出)这时候强强的表现又如何呢?(用波浪线画出)下面请同学们重点学习8~10自然段,解决这两个问题。(多媒体出示问题及自学方法)。
六、学习重点段8~10自然段。
1.学生自学,圈画,写批注。
2.大海发起狂来,可真是令人胆战心惊,让我们一起看几张照片,(多媒体播放海浪图片,可插入音乐海浪声)你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狂风怒吼惊涛骇浪狂风巨浪……)。
3.(多媒体出示8-10自然段)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用线划出相关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学生交流。(随机点击,红色字体显示)。
他重点指导朗读:a.想象巨浪拍打在窗玻璃上的'声响;b哗——哗——的读法。c呼的一声读法。
4.过渡语:在这让人胆战心惊的夜晚,听着这让人惊恐万分的风声,涛声,强强的表现如何呢?体会强强当时的心情。学生交流(体会强强当时的紧张、害怕、惊恐、担心)5.指导朗读:“爷爷!爷爷!”(在惊恐万状之中,强强呼喊“爷爷”;在极度焦虑中,强强呼喊“爷爷”。)6.夜黑风高,波浪滔天,强强在恐惧中煎熬着,他多么无助啊!让我们再次去感受那令人害怕的夜晚,齐读8~10自然段把强强那复杂的心情读出来。7.现在我们用一个字概括此时强强的心情,那就是什么?(怕)。
8.此时强强最需要什么?学生:需要爷爷保护他。
七、学习11~13自然段。
1.爷爷并没有出现,出现的是笛声,这笛声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富有力量,悠扬的芦笛声将强强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
一个巨浪冲击在海堤上,只见爷爷——,一道闪电划破天空,只见爷爷————。
3.现在,你觉得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多么勇敢的爷爷啊,多么伟大的爷爷啊!)。
4.他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仍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强强有这样的爷爷一定感到无比骄傲,他也一定会以爷爷为榜样。
所以他会变得————————————。
5.想象说话:风中传来悠悠笛声,那是爷爷在对强强说什么?(学生的回答中一定会包括: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6.强强听到爷爷的芦笛声,想到爷爷的勇敢与伟大,他一定不再害怕。
7.此时“爷爷”该怎么喊?你为什么这么读?
8.此刻,海水依然一浪接着一浪,但强强不再蜷缩着躲在被窝里,他勇敢地站在海浪的面前,向大海大声喊道———(音乐起)。
9.“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中,“海水”“结实”分别包含着怎样的意思?到前面来写吧。
(海水:困难、挫折、磨练、恐惧……;结实:勇敢、成长为男子汉、坚强、健康成长、独立……)。
小结:爷爷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人只有从小经受磨练,才能变得坚强。强强听到爷爷的笛声,想起了爷爷说的这句话,可见爷爷的笛声多么的神奇啊,爷爷的笛声里包含的意思是多么丰富啊。
八、课外延伸。
过渡语:朴朴实实一句话,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强强今天才算明白了爷爷这句话的意思。(多媒体出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3.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大。
有一首歌: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有一首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送同学们一些哲理名言,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不断思考,不断磨练自己,从一只只稚嫩的雏鹰成长为展翅翱翔于蓝天的矫健的雄鹰!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笑对挫折,笑对人生,经风雨,见世面,迎着风雨健康成长!(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句子,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九、总结。
爷爷的芦笛真是一只神奇的芦笛,一只奇特的芦笛,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他给我们带来欢乐与享受;在暴风巨浪的日子里,它给人带来勇气与鼓励。
板书设计。
爷爷的芦笛婉转清脆奇特(不沾点儿海水,长不结实)强强大胆勇敢聪明伶俐。
四年级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通用21篇)篇十二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板书课题:
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或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翱翔婉转蒙胧温润温馨驱赶。
3、想想上述两个问题。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2、指名说说新词的意思。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翔。婉转:声音高低起伏很动听。温润:温暖湿润。驱赶:赶走。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2、指名说分段情况及段意。
一(1):写强强对爷爷小闸屋的美好回忆。
二(2~~6):写强强在小闸屋里过夜,狂风巨浪袭击了小闸屋。
三(11~~13):写强强经受了考验,懂得了爷爷说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3、分段朗读课文。
4、试说课文主要内容。
五、指导书写。
六、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爷爷的芦笛》这篇课文行文优美,饱含哲理。主要讲强强到海边爷爷的小闸屋里,在狂风巨浪之夜,独自一人经历恐惧,最后在爷爷的芦笛声中变得勇敢起来的事,让我们体会到“不经风雨怎能成长的”道理。
在学生理清课文思路之后。我直接进入进入课文重点部分7——13自然段。围绕两个问题展开教学:强强在这个夜晚心理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我依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点拨。如。学生找到第九自然段时,能抓住“裹紧、蜷缩、钻进被窝、连大气都不敢出”体会强强当时特别害怕。我接着问:他为什么害怕?学生自然找到第八自然段,通过两个句子体会到当时海面的风狂浪高的情景,当学生说出来后,我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在这一部分的教学我觉得学生进入到了情境之中,读得很有感情。
但在后面的'教学中,还是有学生对“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是长不结实”,理解不到位。有的学生只能说表面上的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课后思考,还是我自己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理解能力。直接吧把这个句子让学生读,他们不容易理解。应该让学生联系前文,理解“沾海水、结实”在课文中的含义,此时,让学生交流、讨论,效果会更好,相信这样,理解这句话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了。
四年级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通用21篇)篇十三
1、学会9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了解一些有关马的典故,积累一些有关马的成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阅读相关的文章。
3、初步了解马在我们中华民族中的象征意义和重要地位,认识、体验、感受中华民族关于马的悠久文化,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这文章,激发学生主动阅读
四年级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通用21篇)篇十四
2.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想像诗所描绘的画面;。
3.体会诗人浓浓的愁绪。
【教学重难点】。
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三、了解课文大意。
1.解释题目。
2.对照课后注释,了解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四、感受画面。
祖国古诗历来注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刚才的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五、分析课文,丰富认识。
2.面对这良辰美景,诗人是怎样一种心情?从诗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3.诗人可能在愁些什么?
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
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
河边孤单的枫树——。
渔船上的点点灯火——。
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
总之,全诗着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的浓浓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
4.你愁过吗?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好的东西使你更愁了呢?看,诗人写得多真实呀!带着诗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过的愁,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六、情境创设,加深理解。
诗人经历过了无数个夜晚,但是这个夜晚却与众不同,在诗人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七、背诵本诗。
四年级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通用21篇)篇十五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师生”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前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童年时代的启蒙老师对自己成长的点滴帮助。虽然作者从老师那里获得的只是由一首小诗引申的一个小故事,但从这篇课文里我们都能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殷殷关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深厚感情。另一篇记叙的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因为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而受到学生的尊重,从而使得学生明白了自己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师生”间感情的珍贵,明白老师对自己教育的良苦用心,从而以百倍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回报老师的付出。
2、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3、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等环节练习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师生间真正情意,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重点难点:
通过语文的各项训练,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口语和书面语与老师交流感情,使师生间情意进一步加深。
教学策略:
课余时间多与不善于交流的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从而增进师生情感,利于课中的学习,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1.自读课文,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了解课文大意,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坐上标记,试着寻找答案。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根据你预习的情况说说课题的意思。
3.引导学生思考:让作者难以忘记的老师是谁?什么事让他难忘?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全班交流,弄清课文主要写了“我”的启蒙老师田老师用讲故事的方法教“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给“我”巨大影响的事。
1.分小组讨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汇报本组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在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
4.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重点理解词语:
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嘎然而止、引人入胜、年近古稀、恭恭敬敬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成语造句。
5.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课文第七段。
质疑:田老师的故事讲得怎样?从“我”的表现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生朗读第七段,找出相应词语理解交流(入迷、恍如、发呆、惊醒)。
请生分别扮演田老师讲故事,“我”听故事,再现场景,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
6.过渡:田老师编故事讲课对“我”以后有什么影响?
7.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九段。(简介“刘绍棠”,帮助学生理解。)
1.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田老师是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说出理由。
2.再读课文,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4.过渡:作者对田老师的态度如何?
5.生找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
6.小结:田老师用心地教导学生,对“我”有巨大的影响,“我”深深地敬爱着这位老师。
7.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将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摘录下来。注意写清文章题目、作者、书名和日期,以备查阅。
恍 畔 杖 描
光 伴 仗 瞄
板书设计:
师恩 难忘 (刘绍棠)
编故事 行礼
让我入迷 感念
让我开了窍 终生难忘
师生情深
1.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识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边读边圈点自己遇到的问题。
1.出示“孔子”的画像,你认识他吗?板书“孔子”。
2.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请生上台向大家介绍孔子。
3.过渡: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它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
4.板书课题:“孔子和学生”,齐读课题。
5.引导学生思考:孔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称他为伟大的教育家呢?
1.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圈点。
2.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看法。
四年级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通用21篇)篇十六
爷爷已经60出头了。头发并不是全黑,而是夹杂着一些”银丝”。布满皱纹的脸上镶嵌着两颗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显得格外精神!
爷爷很喜欢锻炼。在我年幼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爷爷身体那么棒?长大后才知道,爷爷身体之所以这么棒,是因为长期锻炼的结果。
爷爷喜欢与和他年龄不相上下的老爷爷一起下象棋。在最要紧关头,爷爷总会想出好点子,化解危机,取得胜利。
爷爷也是我的崇拜偶像。爷爷年轻时,曾在领导大会上出席演讲,他的一番演讲,语惊四座,令人佩服不已。还当了永济市进修校的校长。
爷爷经常教导我,让我懂得了很多。就在前几天,我代表我们班,在国旗台上演讲了有关“中华魂”的一篇文章。因为紧张而忘词,使我们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爷爷告诉我,要放松,在任何人面前,都不要紧张,演讲时,千万不能怯场。我懂得了这些,以后我会更加出色!
爷爷还教给了我骑自行车。爷爷把我带到六福门口,让我用他最喜爱的那辆自行车。经过三天的努力,我终于学会了。今天能够潇洒地骑自行车,全靠爷爷的功劳。之后,爷爷就把这辆自行车送给我了。
我相信,在爷爷的鼓舞下,我一定会飞的更高!
四年级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通用21篇)篇十七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读物的习惯。
2、使学生认真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要求、意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让学生成为观察训练的主体,体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义和注意点,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带学生到图书室实地练习选择读物,体会方法,交流意义。
教学设计:
一、步入实地,激发读书激情。
1、活动:师生进入图书室,安静入座。
2、谈话:(体现学生为主,了解学生知识面)。
3、小结:选择读什么书,要根据需要而定,请大家活学活用书本上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选择一位书本朋友。
二、看图明法,交流经验名理。
1、看图交流步骤:确定书类,按类查找通过书脊,发现书名轻拿浏览,确定办理。
2、学生补充借书、购书经验,提请大家注意:
(1)看书架上的标记或者咨询有关人员寻找分类。
(2)仔细查找,轻轻抽书内容提要,大致一看重新选择,书回原位。
三、静静默读,实践结交书友。
1、评选速度奖。
2、评选专心奖。
四、交流收获,强化选读意义。
1、小队交流假日读书活动,评选优胜“读书郎”
2、个人探讨读书选择及其心得,评选“小博士”
3、发下调查表选填。
(1)我最想读的3本书是。
(2)我读过最难忘的书是。
(3)我愿意为班级图书角提供书。
(4)我希望班级图书角拥有书。
五、作业:制作名言书签。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由仿到创活学活用“读书作记号”的学问,实践体会,交流意义。
一、导入:
二、自学做记号的方法与要求(看图归类讨论)。
1、姿势同书写:“三个一”不能忘。
2、不同记号的意义探讨,允许保留意见。
生词、疑难?妙词佳句。重点句段***关键词句等。
3、补充自己所习惯的记号,交流意义。
三、交流方法。
四、实践深化。
1、第一课上做记号,交流评选,表扬得法者(注意姿势)。
2、补充材料上自选一文,小组共做记号交流,评选合作小组。
3、小结:读书该怎样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
4、各自读16课,进一步理解要领、意义。
五、总结提醒:
落笔要轻,保持整洁,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张甫七录,善于摘抄,读书动墨,受益匪浅。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从图启思,感受“无字词典”的重要,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一缸金鱼、一盆盆景、分组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
问: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怎么做?
板书: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二、学习观察静物。
1、回忆老师带大家观察南园一角的方法,结合第五页下图谈谈观察静物的方法。
(1)同桌讨论男女生比赛小结板书:
按一定顺序、要有重点、展开想象、勤于动笔。
(2)动静结合象什么当作活的观察日记填写表格。
2、实践运用。
(1)出盆景观察默默构思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小结评优。
三、学习观察动态事物。
1、根据第四页上、中的图讨论方法。
2、交流(南北两组学生对抗)。
(1)活动:按照进行顺序,重经过。
(2)人物: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留心场面和善于抓住特点鲜明的人来观察。
(3)动物:外形、动作、习性(注意动态时的生命力)。
3、实践分组。
(1)按照小队选择观察对象(如:低年级的体动课、小小鱼缸引力大)汇报交流小结评优。
四、总结、作业。
1、总结:观察不但要细心,更要耐心、恒心才能从变化中发现乐趣,养成好习惯,练出好眼力。
2、作业:一周观察日记。
(1)选定目标反复看。
四年级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通用21篇)篇十八
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是一篇行文优美,饱含哲理的短篇小说,通过风雨夜爷爷让强强一个人在小闸屋历经恐惧,在爷爷的笛声中变得勇敢起来的动人故事,告诉我们“经风雨才能成长”的道理,全文以笛声为线索,将环境的变化与强强心理的变化结合起来,读来意味无穷。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描写自然环境的有关句子。
3、学习运用关键词句的方法体会文章蕴含的感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不结实”的含义。
4、了解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品读描写强强语言动作,心理的句子,感受强强的心理变化,进而理解爷爷的做法。
设计理念:
1、从课题入手,自读自悟,引导学生抓住“文章几次写到爷爷的芦笛”来理清思路,以“爷爷的芦笛给强强带来什么”展开教学,感受爷爷的那份爱。
2、语文阅读教学依托语言文字,将文字描绘的情景还原成一幅幅逼真的画面,让学生抓关键词语,将文字蕴含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这样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3、以读为主,品味重点词句,感悟课文的内涵,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句子,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真正走进文本。
教学准备:
课件一、有关风雨的图片资料。
课件二、文中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初步感知。
1、大家见过芦笛吗?出示图片,就是这样一片普普通通的苇叶卷成,放在嘴里却能吹出美妙的声音,不信,你听(课件出示芦笛声)。
2、你觉得这笛声怎么样?
生自由谈感受。
3、让我们闭上眼睛,美美地感受这天籁之音吧!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悠扬的笛声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每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现的?自由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2、生交流讨论。
三、学习芦笛第一次出现。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一小闸屋给强强带来了快乐?
2、海边的风光是那样迷人,笛声是那样美妙,让人不由自主陶醉其中,让我们读出这如诗如画的美!
3、在强强的想象中,小闸屋的一切是令人向往的,强强多么盼望再回到这里啊!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文。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感受美。
2、从他朗读中,你能感受到五月的海边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语发现的呢?
3、每个人都能读出大海的美,请大家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用感情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
4、评评看,读得怎么样?会评价就是会读书!
感受害怕。
2、讨论:这是一个__________的夜晚。
3、大海变得狂怒起来,风是怎样狂?大海是怎样发怒?
出示课件,让我们一起看看波涛汹涌澎湃汹涌的大海。
(1)大海变得怎样?发出怎样的声音?
(2)大海真的是发怒了,谁能来表演读一下。
看得出你朗读时脸上的表情很激动,很紧张,读书就应该这样,把情感写在脸上,我们也这样试着读一读。
4、假如把你一个人留在这样一个小屋子里,你有什么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这几句话。
(1)划出强强表现的句子。
(2)你认为强强会怎样大声呼喊?你来喊喊?
你为什么这样喊?
(3)在爷爷查看潮汛前强强是怎样表现的呢?你认为这时候强强该怎样对爷爷说?
6、可强强毕竟是个孩子,而且孤身一人,他能不害怕吗?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强强的害怕。
过渡:
强强就这样蜷缩着身子,躲在被窝里,他觉得时间是那样的漫长,他盼着爷爷出现在自己面前,就这样,在焦急的等待中,他迷迷糊糊地睡着。
1、没过多久,强强在蒙中听到了什么?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2、听到爷爷那熟悉的芦笛声,强强又是怎样呼唤的呢?
媒体出示:爷爷!爷爷!
3、在这漆黑的夜里听到这动听的笛声,你对爷爷又有了怎样的认识呢?
4、同学们,请你们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强强从爷爷悠扬的笛声中听出了什么?
5、生交流:
安慰关爱……。
7、生交流。
师引导:学到这,也让我想起一句动听的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同学们,爷爷的芦笛给强强以快乐和力量,希望和启迪,也给我们了许多许多,我们明白了爷爷的“良苦用心”,让我们深情地呼唤这位值得尊敬的老人。
点出“爷爷!爷爷”
板书设计:
爱
勇气。
勇气。
笛声美风浪人。
快乐害怕。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大结实。
四年级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通用21篇)篇十九
《大海的歌》由两篇清新、活泼,充满情趣的小韵文组成。《大海睡了》采用叙事表达形式,描绘了大海的“静”之美。它采用拟人的手法,使画面有声有色。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淋漓的真情,把大海静谧之美与人类新生之美巧妙地熔在了一起,读来亲切自然,又饱含深情。这首小诗写得好,好就好在诗人能静下心来感受大海,和大海对话。诗人不仅看到了美景,更体验到了风景中的人情。在生活中,也许我们也有过同样的体验,唯有把自己融入自然,把真情融入自然。用心去体会才能感知,才能与这样的景物对话,听到他们对自己的诉说……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海上的风》一诗,采用复沓式的表达形式描绘了大海的“动”之美。作者连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现大海的祥和、温柔,粗犷、豪放。大海时而是纤纤的花仙子,时而是多情的琴师,时而是勤劳的汉子,时而又是粗放的狂飙,这就是变化万千的大海。两篇韵文,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想象丰富,情趣十足。读后使人身临其境,遐想无限。
如果说《大海睡了》是一幅故事化了的画面,那么《海上的风》则是一幅又一幅跳跃的画面;如果说《大海睡了》表现了大海静谧的细腻之美,那么《海上的风》则表现了大海壮阔、雄浑之美;如果说《大海睡了》突出展示了大海的静态美,那么《海上的风》则突出展示了大海的动态美。因此,朗读时要注意突出大海雄浑的气势。另外,还可以把两首诗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现各自的特点。
学习这两两篇优美的诗歌,内容没有什么难度,然而要想领略诗歌表现的优美意境,感悟大海的美丽与神奇,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妙,则需要学生自己细细品味。诗歌的优美意境有时是语言所不好表达的。因此,尽量避免拆开始的讲解,而是把大段时间交给学生用心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增加品味的实践机会;通过对大海的更多了解,以丰富学生的形象积累,为想象和情感的升华奠定基础。所以,教学前,师生可以广泛地搜集表现大海美丽风景的图片或音像材料,为师生交流作好准备。
1、学会11个生字,会认“鼾、狮”两个字,会写“闹、浪、觉、潮、绽、渔、吼、掀、滔”。理解“绽开、波浪滔天”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理解诗歌内容,通过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想象大海优美的画面,体会夜色中大海的美丽与静谧,以及大海的万千气象,领略大海的神奇壮观。
3、注意积累好的语句。
通过读、诵、背展开想象,感受大海的动、静之美。
读中感悟,读中想象。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海的有关资料特别是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你们看见过大海吗?能说说你们心中对大海的印象吗?
那些同学收集到了大海图片,展示给那些没有看见过海的孩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篇关于海的诗歌《大海的歌》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以前的方法来解决。
2、出示生词卡片,强调读:鼾声、潮声、绽开、掀起。
3、结合生活理解“鼾声”、绽开、掀起。
4、检查读文情况: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第一首诗歌:
1、读文感知:
1)思考:从哪里看出大海睡觉了?
2)指导朗读:是啊,大海不闹也不笑了,因为它睡觉了,嘘,我们别吵醒它,该怎么读?
3)什么时候,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那白天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呢?
启发:白天,风儿什么样的?
风儿吹在衣服上……这是风儿在和人们闹呢!
风儿吹到渔船上……这是风儿在和渔船闹呢!
白天,浪儿怎么样?
浪儿拍打沙滩,哗哗,这是浪儿在笑呢!
4)指导朗读:闹了一天,笑了一天的大海一定很累了,现在他睡着了,你忍心吵醒他吗?想想怎么读好他。
5)睡觉了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呢?
6)再读读,说说大海她像谁?为什么?
是啊,大海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多像一个慈爱的母亲,你喜欢大海妈妈吗?带着你对她的喜爱,深情的读读这句。
7)大海怀抱着自己的儿女,此时此刻,他睡的香吗?从从哪里看出。同学们再读读这句。
2、指导背诵全文。
学习第二首:海上的风。
一、分层体验,突出朗读重点。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同学间的优势,合作读课文。
2、海上的风是()、()、()、()。
它一来,
就()()()()。
3、每一小节中风都有所不同,那我们如何让听我们读书的人感受到不同呢?
比如风是花神,这一小节怎样读?
教师用缓慢、温柔的声音进行示范性的朗读,学生可以听出老师朗读的有停顿、有重音、有表情,自然由老师温柔的声音,感受到花神的美,海风的柔。
自己选择其他的小节试着读一读。
4、你发现这首诗歌又怎样的特点?
每一小节的结构相同,运用了比喻。
末尾为什么用了一个省略号?
“你想象一下,海上的风还像什么?你能继续续编课文么?”如:“海上的风是梳子,他一来,就___;山上的风是___,他一来,就___”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雀”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可以读一读有关大海风光的优美诗文;教室可推荐教参书中的篇章。
2、让学生试着续写“大海的歌”
《给予是快乐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一、激趣导入,质疑定标:
1、首先我们做个游戏,做“笑”的游戏。(大笑、微笑、笑眯眯等)。
2、与高兴相近的词语有哪些?(板书:快乐)你什么时候会很快乐?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课文,作者得出了这样的感受,板书完整课题:给予是快乐的。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1。
1、谁给予了谁什么。
2、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
(1、保罗的哥哥把新轿车给予保罗。
2、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弟弟、保罗把自己的欢乐给予小男孩和他的弟弟)。
自学指导2。
(1)保罗一共想错了几次,用三角符合标出第一次想错的段落;用叉号标出第二次想错的段落。
(2)学生小组分角色朗读第一次想错的段落,从哪里看出保罗想错了?他为什么会想错?(因为保罗自己就是认为得到是快乐的)。
(3)自由地大声的读保罗第二次想错的段落,思考交流保罗第二次错在哪里?从小男孩的话里你感受到了什么?(纯洁无瑕、美好无私的心灵和乐观自信的品格)。
(4)想象他们三个人是如何度过这个夜晚的,这个夜晚他们为什么难忘?
四、自学检测。
1、保罗从小男孩的()中觉得小男孩也想(),没想到他竟然(),从中看出小男孩一心想着(),而不是()。
2、保罗面对素不相识的小男孩竟然发出了()的邀请,是因为()。
3、从小男孩的话里,我们感受到了小男孩()的心灵和()的性格。
4、保罗的眼睛湿润了,把小弟弟抱上车是因为()。
五、指导朗读。
1、读出第一部分中小男孩羡慕、惊讶地神情。
2、小男孩第二次的话应读出激动、兴奋的语气。
六、小结过渡。
1、正是由于小男孩的话打动了保罗,所以保罗——(引读第十二小结)。
2、在这美好的夜晚,车里的三个人会各自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
七、课堂训练。
填空题:
保罗因为()而感到难忘,小男孩因为()感到难忘,小男孩的弟弟因为()而感到难忘。
(保罗是由于感受到帮助别人的欢乐而难忘;小男孩是为让弟弟得到了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小弟弟是第一次这样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难忘)。
3、布置课外阅读作业:读读蒋风的《给,永远比拿愉快》,屠格涅夫的《乞丐》,林润翰的《感恩之心》。
四年级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通用21篇)篇二十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需要教师在细化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细读文本,确定具体学习内容。
《桂林山水》排比句“真静啊,静得……;真清啊,清得……;真绿啊,绿得……”,通过先赞赏后描述的写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学生感悟积累、练习表达的佳句。
1、通过品读,引导学生学习“先赞赏、后描述”的排比句式。
2、学会运用“先赞赏、后描述”的排比句式来写身边的景物。
教学重难点:学会运用“先赞赏、后描述”的排比句式来写身边的景物。
教学方法。
品读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
学
过
欣赏导入。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裴翠。
请你默读想象,想一想:这句话写了什么?出示:静、清、绿再听老师读一遍,想想这句话写得美吗?美在哪里?你想学会这种写法吗?明确学习主题:学习“先赞赏、后描述”的排比句式。
品读感悟1、句式对比,感悟用“先赞赏、后描述”的句式表达得更具体形象。
2、感悟排比句式朗读起来整齐美,节奏美。
3、感悟从多角度来写景:感觉、视觉、想象后的比喻句。
1、回顾用“先赞赏后描述”的句式写排比句的方法,多角度写出具体形象写出景物的特点。
2、提供图片,景物特点进行仿写练习。
教学总结1、让学生通过想象读、听范读、对比读,思考读等方法,便于感悟积累。
2、选取的内容来源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优美的图片,多彩的语言,便于调动兴趣、指导和实践。
3、随文练笔选取学生最常见、最熟悉的美景,更有效果。前有铺垫后有实践,水到渠成。读写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四年级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通用21篇)篇二十一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
1.组长组织下,学生默读课文。要求:圈画出生字词。
2.小组分段读课文。要求:抓紧时间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把容易错的字记下来。
4.出示学生易错的字词,让学生用多种形式反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