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是对自我情感和生命体验的诠释,它能够唤起读者共鸣并引发深入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空怀念初三(优秀15篇)篇一
小时候,放风筝是我最喜欢的娱乐项目。每逢双休日,我都让妈妈带我去放风筝。当看到风筝渐渐扶摇而上时,我心里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这时,我就会手舞足蹈地向远处的妈妈喊道:“风筝飞起来了,飞起来了……”要是碰上下雨天,待在家里的我就会显得很不安分,好像缺少了什么似的。
一天中午,妈妈告诉我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全家人要到温三中操场上放风筝。这可把我乐坏了。对于一个风筝的忠实爱好者来说,这是多么激动人心啊,终于有机会能与姐姐一比高下了。我兴致勃勃地从家里拿出大蝴蝶风筝,迫不及待地与妈妈、姐姐来到了温三中。
依然是热闹的人群,依然是各式各样的风筝,而我,却早已融入其中……。
空怀念初三(优秀15篇)篇二
时间风干了写满字迹的试卷,却没有风干那些单纯的记忆。
六月的盛夏,我们都还初三。那年我们习惯了在天朦胧的时候起床、习惯了带着惺松的睡眼洗脸、刷牙、习惯了懒懒的…边走着边咒骂着可恶的教育制度并计算着距离星期天的时间。
走到教室本该晨读的,却在老师查过人时匆匆忙忙的去趟厕所,回来再趴在桌子上睡会回笼觉……课上满脸的睡意直想让自己在铃声响起的那一刻睡去,把书堆的高高地,假装低着头看书,却在头放在书上的一刹那安然睡去。即使是冬天,也感觉睡觉是温暖的。醒来后,看着中考的倒计时,无奈的用冷水洗把脸;看看课程表,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就是没有自己喜欢的体育;计划着在语文课看会小说、计划着在英语课上可以不听那痞子的课美美的大睡一觉;我们都还初三。
喜欢在桌上写满自己的青春誓言、喜欢在墙上写下自己的无奈、喜欢在下课铃声响起的那一刻悄然睡去、喜欢在吃饭的时间里在操场的环形跑道上漫步、喜欢午睡时塞上耳机听几首喜欢的歌再睡去、看看自己好久没看的杂志、报纸、喜欢站在凉亭里望着来来往往的同学,评论着那些另类的男女、喜欢一群朋友在一起起哄一番,发泄一下自己青春的无奈、喜欢在教室的后排小声的叽叽喳喳着;我们都还很初三。
为了一道数学题我们可以熬上一个晚自习,为了请教一道题目我们可以忘记放学的铃声。害怕着每一次的考试,却又期待着每一次考试。害怕成绩的宣布,却又期待着成绩的宣布,假装不关心自己的成绩,却在没人的时候把墙上的成绩排名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后默默的走开…心想下次考试如果再不进步,我就不再努力了。可自己不管进步退步,努力的汗水却从来没有停止流过;我们都还很初三~习惯了早上五点多一点起床,习惯了早上六点开始跑步、读书,习惯了在上学的路上哈哈大笑,习惯了晚字习十点放学而大家都没有离去,习惯了夜里挑灯洗衣服!
即将要面对高中生活,回想起初三的`日子,总是有种想流泪的冲动,逝去的初三岁月,永远是我们心中关于青春的最美好回忆。那个谁……记得哦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再送你一句吧——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以往生命的辜负……初中,想想不免有些苦涩,苦涩的不是经历那几年的生活,而是不再拥有那样的生活。曾经的同学,曾经的老师,曾经的校园都已渐渐远去,仅留下那份不太完美的记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空怀念初三(优秀15篇)篇三
春天已悄然而至,可与以往相比,今年的每个地方都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这一切全因新型冠状病毒,引发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为了防止被病毒感染,我们只能被迫留在家中。
以前这时的我们,也许是在教室里上课,也许是在走廊上打闹,也许是在操场上奔跑……但是今年我们却没有与同学在定好的日子相见。因为疫情,我们只有在家里,每天利用网络听课学习。以前下课,学校里一片热闹,同学们开心地聊着天。现在学校却一片冷清,家里也孤孤单单。我能想象到当同学们再一次见面时的场景,大家肯定是叽叽喳喳迫不及待地倾述着自己寒假的孤独郁闷,脸上洋溢着逃离樊笼的开心笑容。我仿佛能听到疫情结束后,校园里传来的书声琅琅,欢歌笑语。
以前,街道上,人来人往。商铺,门庭若市。尤其是三月的婺源,江岭、篁岭的油菜花,遍地金黄,美不胜收,各地前来观赏的游客络绎不绝。今年油菜花虽然还是开得那样如痴如醉,但是几乎看不到游人的身影,只有那辛勤的蜜蜂与爱美的蝴蝶如期赶赴这场春的盛会。
我怀念以前的校园生活,怀念那田野里的油菜花,怀念那人来人往的公共场所。我怀念过去的那份热热闹闹!
有人说:“冬为春来,只有经过了冬天,才能拥抱春暖花开。病魔终将被白衣天使们驱散,凯旋终究会到来!”有人说:“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我想说:“待到樱花烂漫时,我们再好好拥抱!”
我相信疫情过后的中国,一定如以前一样生机勃勃,一定如以前一样的热热闹闹!
空怀念初三(优秀15篇)篇四
平日里,妈妈总说我:已经初中生了,还整日嘻嘻哈哈,稚气十足。我总不以为然,难道初中生就该眉头紧锁,死气沉沉?置身于喧闹的校园,初中二年级的我过得快乐而充实。
然而,细心留意,却发现原来我熟悉的校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景!初一的学弟学妹们初入初中,新的环境,认识新同学,接触新老师,他们的脸上充满着自信而快乐的笑容。初三的学长,则步履匆匆,他们的脸上却是挥之不去的沉着与老练!
初一的早操队伍是整整齐齐,精神饱满的,初三的队伍却是拖拖拉拉的,唯我独尊。
初一输了篮球,总是咬牙切齿地发誓报仇;初三却淡然置之。
上课时,初一的学生总爱趁老师不注意时偷偷地说几句话;而初三的,即使老师不在也没有人打破“宁静”。
课间,初一的话题不是明星,就是电视剧,而初三的不是争论数学难题,就是讨论化学方程式。
初一同窗在路上,往往高谈阔论大半天,末了还加一句“小学生活真难忘”;初三则大多打一下招呼,顶多感慨一句:明年会更好。
初三的我们没有初一的清闲,因为有四门会考的压力,拥有365天的与众不同。回望初一,我们怀念那阳光少男少女。仰望初三,我们看到艰难坎坷的道路和黑色的七月挑战,只是,不论初一多么美好,初三多么紧张,我们注定必须——走来。
初一,心中有你!初三,你正伴我同行!中考,你向明天招手!但我更相信,总有一天,你们都会化成七色的音符,留藏在我心中,留藏于我们曾经走过的路上。
空怀念初三(优秀15篇)篇五
几场梅雨,几卷荷风,江南已是迷离水乡。小院里湿润的青苔在雨中纯净生长。独倚幽窗,看转角处的青石小巷,一柄久违的油纸伞,遮住了低过屋檐的光阴,其实我也很怀念。
凉风吹起书页,这烟雨让尘封在书卷里的词章和故事弥漫着潮湿的气息。我和平常一样在书桌旁奋笔疾书。楼道里的脚步声由远到近,开门声,关门声,这一切都在向我诉说:妈妈回来了。房门突然打开,妈妈纤瘦的身影出现在我眼前:“还有一个星期老宅就要拆了,明天要回去看看吗?”我撇了撇嘴,头也不抬就拒绝了:“不去,有什么好看的?”妈妈无奈地摇了摇头,转身离开了房间。妈妈的身影离开了许久,而我的心中依然在默默念着:老宅,老宅。
记忆中,青石铺就的长巷,飘散着古镇淡淡烟火,偶有行人悠闲走过,深深庭院,雕花木窗,还有爬满青苔的老墙,几枝桃杏,一树荼蘼,有一种简约的美丽。院内的苍柳又抽出了新芽,梁间燕子筑的巢还在,木桌上老式花瓶已落满尘埃,我不禁想起:在那里,外婆教我学走路,扶着我满院跑,在那里,外婆帮我编麻花辫,摘起还带着露珠的茉莉花插在青丝墨发间,在那里,外婆教会我童谣,向我诉说人间美丽的传说……百年沧桑,岁月变迁,即使老宅将要拆除,但不曾更改的始终是老宅所留存的旧日情怀。想着想着,泪水已经溢出了我的眼眶,其实我也很怀念,怀念老宅的点点滴滴,只是不愿面对,只能把那些记忆永远封存在我内心深处。
时光微凉,那一场远去的往事被春水浸泡,秋风吹拂,早已洗去铅华,清绝明净。恍如梦境的烟雨小巷,月上柳梢的深深庭院,被秋月春风的情怀滋养,又被诗酒年华的故事填满,这样的老宅,其实我也很怀念。
空怀念初三(优秀15篇)篇六
站在窗前,一个人静静地发呆,无意中触痛了脸上的青春痘,低头看到脚上43号的大鞋,恍然发觉,自己已经长大了。
时光如一只翩跹的蝴蝶,轻盈地扇动美丽的翅膀,盘旋,降落,降落,盘旋。当我们惊羡于它奇妙的舞蹈时,它却无情地让我们吻别了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校园里的白玉兰凋谢了又芬芳。田间的小麦正吸收日月的灵气,汲取天地的精华,在肥沃的土地里拔节。小麦快收获了,我们的初三生活也渐渐走到了尾声。
从叽叽喳喳的初一,到稳重的初三,我们慢慢懂得了应该割舍什么,应该等待什么,应该担当什么,应该期盼什么。
下课铃声响起,我们还是会争先恐后地冲出教室,争着第一个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简短的热闹过后,同学们乖乖地回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机械地翻动各类复习资料。任课老师们一如既往地像蜜蜂一样,辛勤地讲授着公式、定理和新鲜名词。稍稍留意一下,就会发现陪伴我们三年的园丁们新添了几根白发。辛苦了,我敬爱的老师们!为了我们的成长,你们付出了汗水和青春。
初三过后,就是初四。中考,我们别无选择。
老师们再三强调中考的难度和过关率之低,让我们有了在夹缝中生存的危机感。但是,这不会影响我们在同学生日聚会上没心没肺地狂欢和大叫。把蛋糕抹到寿星的头发上,把可乐喷到同学们的脸上,开心地笑,敞开了闹,真是一件爽快的事情!
怀念初三,怀念让一帮年少无知的孩子成长的美好时光。
空怀念初三(优秀15篇)篇七
————题记。
晚秋浓,叶金黄,旧时轩窗不见郎……。
又是一年深秋的时候,衰草依然连天黄,景依旧是昨日景,人却不知仙游在何方。
每当走进那熟悉的房间,旧日的办公桌前却不见了你往日的笑颜,在也听不到你那熟悉的声音,只空留下楼台依旧在、黄鹤不知在何方的惆怅。
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生者铭记,死者安息。你虽离去但你成熟稳重的身影让大家依然记忆犹新,你虽离去但你务实敬业亲历亲为的身影给予大家太多的怀念。一个人的成就,不是以金钱衡量,而是一生中,你善待过多少人,有多少人去怀念你。在人生的账簿上,记录爱与被爱,两数相加,就是成就。你总能站在大家的立场以常人的思维考虑事情去感悟大家的快乐与伤感,许多事情总是在经历以后才会懂得,才会知道生活中你的存在给大家带来了简单的快乐。在人生的道路上你虽离去但你却留下了太多的好。给大家留下了太多的怀念。
晓东今天是你我阴阳相隔一周年的日子。
此刻……愿在天堂的你一切安好。
空怀念初三(优秀15篇)篇八
她,拥有诗情画意的优雅景致;她,与喧嚣繁华的都市风格迥然;她,在霓虹灯的映照下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但却并非格格不入。她衔玉龙,吞金沙,拥有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她在我心中始终是一块唯美无瑕的璧玉——丽江。
初到丽江,大约是在四年前的暑假。起初,并没有被她那绚丽的风光所打动。然而去年的复行,却让我了解到了,丽江的灵魂不在耸入云霄的玉龙雪山,也不在心旷神怡的泸沽湖。她的灵魂,在古镇里那沧桑的青石板上。
寻一缕芳香,沿着四方街的青石板走进丽江古城。一路上,尽是风格迥异的创意小店,里头随意的塞满了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儿。各种扎染布料在屋顶随风飘扬,那迷人的色彩把古镇包裹成为一个花枝招展的新娘。屋檐上挂着的灯笼发出迷人的红晕,把每一名到丽江的旅客都熏醉了,他们宛若会说话的精灵,穿着妖艳的裙衣在指引方向。
纳西古乐在耳边飘荡,在丽江,尽可以品味到其古色古香的音韵。吟一段“小桥流水”的清雅;品一句“灯火阑珊”的迷蒙;颂一阕“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哀伤;唱一曲“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温馨。说不出的爱恋,只由诗句表达我激动的心。随着河灯把你引入真正的丽江,古镇始终是人们心灵宁静的港湾。
怀念在丽江的日子,怀念那柔情的古城,怀念那豪迈的东巴文化。是她,给予了我这个在都市长大的孩子一个宁静的世外桃源,一个诗情画意的梦幻世界。我深深的怀念着。
遇见丽江是我记忆中最美丽的意外。
空怀念初三(优秀15篇)篇九
呃,快毕业了,太伤感了。
三年1000多个日夜,我和同学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妙的时光,而还有几天就要挥泪而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正如有句话:中学是交朋友的时候。
小学觉得没那么伤感,但到了中学,却觉得此去一别,实难再见,大家都有着自己的梦想,都有着自己的目标,向它努力着,而为了这些,放弃了很多很多。同学们作了这三年的回忆告别视频,那些美好的时光似电影一般在我眼前放映着,看着以前发生的快乐的事,难过的事,有趣的事,尴尬的事,我们笑着,笑那些影片中已长大的孩子们的快乐时光。
而那一刻在心里,是无尽的感慨,付出了很多很多,舍弃了很多很多,去培养与同学之间的真诚友谊,感慨这一切来得这么突然,走的那么无声。因为一次过错后的“义务值日”,我结识了几个在接下来的三年中最好的朋友,我们在一起打球,一起逃值日,一起恶作剧,一起玩电脑。因为一次偶然的对话,一句不经意的关心,我找到了可以信任,可以相伴一生的人。
而这一切的一切,发生的如此突然,但却如此美妙。班里,也许有的同学并不那么爱说话,也并不那么显眼,但却永远是初三7中的一员,初三7就像一个大分子,包含着48个小原子和一个带头的大原子,少了任何一个,都构不成分子。
小学,一切都是那么无忧,但却不像今天这般让人难忘。我原本认为我没有泪水,也早已舍弃了那种所谓的伤感,但当我看到这三年中的每一刻,凝聚着泪水,欢乐,争吵,和谐,我发现我做不到以前认为的那样。也许毕业典礼上,会有很多人笑着,笑得那么开心,但笑声背后隐藏着的永远是让人无法承受的抑郁和伤感,冷漠下面永远埋藏着无尽的关切与热情,世间能有几个人做到无忧的笑过一生呢?青春不能永远定格,梦从此启航,也许10年,20年后,每个人完成自己的梦想时回到这起始点,再次相见的时候,那一刻,我相信每个人都会理解这份感情的意义。
无论到哪里,又有了怎样的友谊,有了怎样的生活,但永远不要忘记,曾经在一个夏天开始,也在一个夏天结束的美妙的初中生活,永远铭记这个班级:初三(7)。愿大家实现自己的梦想。
空怀念初三(优秀15篇)篇十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了,开学时间一拖再拖,令我们非常无奈。于是,全国开展了“停课不停学”网上课程的学习。我成天坐在电脑前,隔着屏幕看着老师一张一合的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每当我关上电脑,眼前总会浮现出婺源中学那敞亮的教室、木色的桌椅、同学们的笑脸,耳边也会响起熟悉又陌生的上课铃,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和伙伴们的欢声笑语……这些画面、声音在我的脑海中逐渐变得模糊,但我依然无法忘记,即使是在睡梦中,我也常常梦见自己背着书包,迈着轻快的脚步,唱着欢乐的歌儿回到了校园。一觉醒来,我只有“仰天长啸”,忍不住叹息感慨。
我来到婺源中学的时间并不长,只有短短的一个学期,但我已经将它的样子深深地烙印在心中:清晨跨进大门,有的同学背着书包走着,也有的同学推着自行车走着,现在是安静的。上课铃还未响起,便能听见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当老师走进教室,教室立马又安静下来。课堂上,有的老师声震天地,有的老师神形兼备……虽然老师们一再强调不可追跑打闹,可下课铃一响,总有那么几个“捣蛋鬼”到处乱跑,当然,也有些下了课都舍不得放下书本的,他们还是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学习呢。若是上体育课,跑完步,同学们嚷嚷着要自由活动,有时体育老师都拗不过伶牙俐齿的同学们……我爱那朗朗的读书声,爱同学间的小玩笑,爱老师的亲切随和,爱这校园的一草一木。
我渴望回到我的校园。校园里有我们可爱的老师同学,有我们飞扬的青春步伐,有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我希望疫情快些过去,这样我就不用隔着冰冷的屏幕上课,就可以回到校园,重新见到老师和同学们了!我相信,“最长的寒假”终会过去,我们将迎来鸟语花香的春天!我一直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空怀念初三(优秀15篇)篇十一
她,拥有诗情画意的优雅景致;她,与喧嚣繁华的都市风格迥然;她,在霓虹灯的映照下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但却并非格格不入。她衔玉龙,吞金沙,拥有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她在我心中始终是一块唯美无瑕的璧玉——丽江。
初到丽江,大约是在四年前的暑假。起初,并没有被她那绚丽的风光所打动。然而去年的复行,却让我了解到了,丽江的灵魂不在耸入云霄的玉龙雪山,也不在心旷神怡的泸沽湖。她的灵魂,在古镇里那沧桑的青石板上。
寻一缕芳香,沿着四方街的青石板走进丽江古城。一路上,尽是风格迥异的创意小店,里头随意的塞满了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儿。各种扎染布料在屋顶随风飘扬,那迷人的色彩把古镇包裹成为一个花枝招展的新娘。屋檐上挂着的灯笼发出迷人的红晕,把每一名到丽江的旅客都熏醉了,他们宛若会说话的精灵,穿着妖艳的裙衣在指引方向。
纳西古乐在耳边飘荡,在丽江,尽可以品味到其古色古香的音韵。吟一段“小桥流水”的`清雅;品一句“灯火阑珊”的迷蒙;颂一阕“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哀伤;唱一曲“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温馨。说不出的爱恋,只由诗句表达我激动的心。随着河灯把你引入真正的丽江,古镇始终是人们心灵宁静的港湾。
怀念在丽江的日子,怀念那柔情的古城,怀念那豪迈的东巴文化。是她,给予了我这个在都市长大的孩子一个宁静的世外桃源,一个诗情画意的梦幻世界。我深深的怀念着。
遇见丽江是我记忆中最美丽的意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空怀念初三(优秀15篇)篇十二
荏苒岁月,保持着它特定的节奏,渐渐接近,偷偷远离,毫不留情的越出手指的缝隙,最后,只剩下亲切的怀念。
那时的我只是黄口小儿,他已是古夕之年;那时的我只是初生萌芽,他已是欲坠枯叶,他幽默风趣,从不烦恼、我年幼无知,不曾烦恼。
祖父的小院里,梧桐肆无忌惮的野蛮生长,药草随心所欲的纷红骇绿。
吱吱作响的老藤椅,载着慈祥的祖父,前后摇摆。手中的蒲扇送来习习凉风。
燥热的天气里,小院却一片平和。
我吃着酸甜的樱桃,听着祖父哼着呀咦呀咦的苏州小调,看着祖父那一脸沉醉的表情,着实让人不忍打断,即使那令我昏昏欲睡。
偶尔,祖父会教我下象棋,那时看不懂棋局上的风起云涌,听不懂祖父嘴里的孙子兵法。只道,微风不燥,阳光正暖,岁月安好。
祖父热衷于家乡的菜,他说家乡的菜才是最好的。浮躁的盛夏,喝着祖父沏的茶,听着祖父将故事娓娓道来,那时品不出茶的沁人心脾,只道那茶甘甜可口、那时不知三国演义的英雄情怀、只道那时经典故事百听不厌。
祖父还喜欢悍烟。祖父抽烟时,总有像绸缎似的烟卷升起,我便像猫儿一样,蹦跶着去扑那烟。祖父准会被我逗得咯咯直笑。
祖父还有如银丝般的大胡子,那银丝对我有一种吸引力,我总想着将他剪一剪,我可不敢明目张胆的去剪。待祖父休息时,悄悄的去剪。每次都只敢剪一点,生怕祖父发现。祖父从未问过我是否剪他胡子,只是偶尔说说有小精灵将他的胡子偷去了,我准会答:“是的哩,那小精灵可真皮哦”。
后来,祖父走了。有时,我还会在棋局上一番厮杀,还会听听苏州小调,还会听说书先生摆谈人生。只是,再也没下过那样妙的棋,再没听过那般好听的小调和故事。
抬头看,月光倾城而下,时光中的回忆仍在身后。
空怀念初三(优秀15篇)篇十三
有人说,故乡是一个不起眼的透明的玻璃瓶,里面却装着香气扑鼻的香水。当你在他身边时,你会对那香气产生忽视,向往别的香水瓶;当你离开它时,你却发现任何一个别的香水瓶都比不上它的香。而我,就好似离开了那个“香水瓶”,它的一切都引起我深深的怀念。
故乡的水让我怀念。水,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村头那潺潺的小河。小河中的水是一个玩不够的娃娃,一天到晚,一年四季都在跑。小时候调皮的我总会带着一群小伙伴在水里漂石片,比一比,看一看谁打起的水花多。石片找薄的,小的,“嗖!”的一下飞过去,打的河娃娃一声声的叫。夏天的时候,那就更好玩了,穿个背心,套个短裤,捧起一大片水花,朝对面的小伙伴泼去,被泼到的倒也不生气,倒还你一击。左泼右泼的,弄得全身狼狈的像只落汤鸡,可脸上却笑如夏花。
故乡的枣让我怀念。小河的前方是故乡村子的入口,走进去左转,再直走,就能看见一棵枣树,那枣树结的枣子不像在超市买来的皱巴巴的暗红色蜜枣,吃起来甜的腻。相反,那枣子却是青色的,有的带点泛棕的红点,表面很光滑,吃起来嘎嘣脆,清凉中带甜。每次看见枣树长出一点点果实的模样,我就会提前将打枣的竹竿准备好。等到枣子成熟的八九不离十时,就把伙伴们喊来,趁着大人们还没发现,找个高个儿的打,其他的在地上捡,挑好的,个儿大没虫蛀的,洗一洗,围着吃一吃,等到了大人们想打时,树上的枣儿所剩无几,只有树下的一地枣核让他们哭笑不得。
故乡的菜地让我怀念。枣树的右边直走,中间横着一条小路,其余均是菜地。春天,总有农民扛着一把锄头在菜地里除草翻土,有的条件好的,就找一头大牛哞叫着走进地里,身上罩个东西,走着走着身后的菜地就被翻了个身,听他们说,牛戴着的东西叫犁,翻土可厉害的很。除完草翻完土,再种上庄稼悉心照料,一到收获的季节,那远远望去的菜地堪比花海,有的深绿中带紫,有的金黄如阳光,有的还是一片葱绿····我总会在那时候,跟着外公外婆去地里帮忙,说是帮忙,到不如说是捣乱,拔一根萝卜溅一身泥,掐支嫩豌豆喂嘴里。
空怀念初三(优秀15篇)篇十四
还记得这样一个夜晚,云睡了,城市睡了,大地睡了。某个僻静的角落,一个身处异地他乡的小女孩,将手机靠在耳边,默默的等待着。当打给母亲的第七个电话又没有接通时,两行热泪滑下,无比凄凉。
绝望之际,抬头仰望夜空,星辰传递着皎洁的月光。月亮啊,你多像妈妈的脸庞,正对着我微微地笑。女孩无声的笑了一下。忽然明白:自己还没有离开祖国的怀抱!既然妈妈去医院照顾姥姥,那今晚就自己睡吧!毕竟,疼我爱我的祖**亲就在身旁。月光下,旅馆里,被窝中,小女孩进入了梦乡。
梦中,她仿佛听见黄河澎湃的涛声,仿佛闻见了北海公园荷花的芬芳,望见了香山红遍山野的枫林??????那一夜,她睡得好香,好香。追忆往事,我回顾季羡林爷爷的《怀念母亲》。细腻的描写,让我身临其境;生动的刻画,又让思绪万千的我开启了记忆深处的大门。自己虽然不曾离开祖国,但也能体会到这揪心的思念。每当离妈妈很远时,就这样告诫自己:祖**亲伴你成长,坚强地走下去吧,前面的路还很长展望未来,总不能忘记经典。季羡林爷爷对故乡、对祖国的爱,让我更觉得祖国是一个大花园,汇聚各地桃李,异彩纷呈,但地下的根茎总是月光下,我心潮起伏,由衷的自豪。
空怀念初三(优秀15篇)篇十五
终于,世界安静了,永不停息的指针像过去的几千个日夜一样,娴熟地指向了11点。走出那间密封的小屋,像一只挣脱束缚的小鸟,脱掉沉重地伪装,我走到操场听天空的叹息。9月的夜晚没有星星,阴沉沉的灰色云团围住了残缺不全的月亮,丝毫没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气氛。不过深夜的消寂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放松,每一个只听见心跳的夜晚都是我最平静的时候。
抬头望见月光惨淡,本以为大地会因此清冷,却清楚的发现街道的霓虹灯离谱的炫烂,忽然一种莫名的感叹从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
多少年了,我们行走于求学的漫漫长路,渐渐的铭记了“幼不学,老何为”的名言警句,却慢慢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天真遗忘在了少年时代的屋顶。
看着氤氯的路灯映出一条暗红的彩道,又忆起童年的那片月亮地。极美的星夜,天上没有一朵浮云,像绸布一样深黑色的天上,满缀着钻石般的星星,暖暖的怀抱地球,月光就那样柔柔地泻下来,装满了老旧的小院。我总是不厌其烦的注视着满天的繁星,然后找出一颗最亮的指着它,告诉身后的奶奶:“您就像那颗,最闪耀,最温馨……”。这时偶尔有一颗小星星淘气的在深幽幽的夜空中划出一道金色的弧线,像织女抛出一道锦线,一会儿又躲着又不见了。奶奶摸着我的头说:“那就像你活泼、淘气……”然后她总是满脸幸福的微笑。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就像水上漫漂的沉香一样,转眼间十年过去了。
十年前,我带着最单纯的双眸离开了故乡,来到了一个到处是高楼的城市。就像换了一个崭新的环境一样,天上的星星也被换的陌生,连那蓝淀淀的底布也变灰了许多,从此我再也看不到属于我的那片星空,再也接不住月光了。
姐姐说:“人和这个世界一样,是会变的”,起初不相信,认为只要坚守个性,就没有改变。因为我讨厌变化,对我来说早上起来发现一切都不一样,是件挺可怕的事情。不过我渐渐发现儿时朴素的伙伴染着黄发,兴高采烈的跳着街舞,从前,连裙子都不敢穿的小姑娘竟也“红装艳裹,分外妖娆”。“大都市的繁杂太容易改变一个人了”,我叹息。孰不知,自己手心里的mp3正激情高歌。终于,像天塌地陷一样,残忍的发现自己也变了。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我迷上了都市小说,开始接受连续不断的新鲜词汇。只是感觉这一切都不是我故意,不过又没有理由排斥,所以干脆明目张胆的开始入流,入潮。
3650个日夜的离别,让我淡忘了故乡的星空,忘记了在山的那边,有一片我曾经热恋的土地。那里的每一株草都是我的玩伴,每一棵树都是见证我成长的长辈。然而3650个日夜的都市生活,却让我迅速的脱变,从一个单纯的可怜的孩子成为一名有模有样的中学生,忘记了怎样数好星星,却铭记了“黑发不知勤学早”,在都市的洗礼中,万千事物天翻地覆的演变面前,随应社会的潮流——我在成长,在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