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教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如果你正在备课中,下面是一份六年级数学课教案范文,希望能够给你提供一些参考。
六年级语文松鼠教案(优质22篇)篇一
成功之处:在感受松鼠可爱的一个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从而准确地把握了文本,走进了作者,与作者进行了心灵的对话。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自我感觉不敢放手,不相信学生,讲的还是过多,过细,过详,以至于阅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没有太大的区别。
改进措施: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应让学生把平时学过的方法自觉的加。
六年级语文松鼠教案(优质22篇)篇二
本课的教学我学习运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先出示总的教学目标,再分解成三个学习环节:
阅读提示一:快速读读课文,说说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
阅读提示二:结合课文,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阅读提示三:1、作者是怎样表达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的?
教学环节比较清楚,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交流松鼠在我家做的几件事时,引导学生用小标题来概括;在交流体会到的全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时,学生能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谈自己的理解:对松鼠的捣乱,作者没有埋怨,没有讨厌,有的只是称赞和赏识。接着我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第10自然段爸爸说的那番话进行想象说话:
(见到书房里挂满了蘑菇)爸爸,说:“———————————————————————————。”
(见到自己心爱的头巾被松鼠垫了窝)奶奶,说:“——————————————————————。”
见到书房里挂满了蘑菇,爸爸哭笑不得地说:“唉,你这个小家伙啊,你怎么把我的书房当成你的晾晒场呢?”
见到自己心爱的头巾被松鼠垫了窝,奶奶心疼地说:“啊哟哟,你这个调皮鬼怎么能拿我的头巾去垫窝呢?你可真舍得啊。”
……。
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很高,思维活跃,发言积极。
感到遗憾的地方有:在最后比较本文与前一篇课文写法上的区别时,说得不够清楚,课后我又去课堂进行了弥补,通过交流,终于让学生明白:前一篇课文通过写老人为海鸥做的事来反映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而本文是通过写松鼠在我们家做的一些事,从我们家人对待松鼠的态度中反映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的,松鼠就像我们家的一员,对它的一些荒唐的做法,我们更多的是宽容。
此外,在每个环节出示的阅读提示中,还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
六年级语文松鼠教案(优质22篇)篇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词语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通过研读课文激发学生爱动物,爱自然的情感。
3、比较表达方法,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喜爱之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读题.
二、整体感知:这是一只怎样的松鼠?
三、重点切入:这只松鼠跑到家里,做了哪些事?试着用小标题概括,请写在相应的事情旁边。
四、研究表达方法。
1、松鼠在家里做了许多的调皮事,我们一家人是否责怪它、甚至讨厌它了?
2、课文中没有直接出现“喜爱”两个字,作者是怎么写出这种喜爱之情的?划出有关句子,品读。
3、交流家人对松鼠做的调皮事的态度。
随机在语境中进行仿写和想象说话。仿写:(谁)(怎么样地)说:“......”
4、发现:课文通过松鼠在“我”家发生的几件有趣的事情反映松鼠的可爱,表达作者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这种喜爱之情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
五、拓展阅读。
板书:
22x。
“偷”藏方糖。
晾晒蘑菇。
喜爱之情。
垫窝过冬。
六年级语文松鼠教案(优质22篇)篇四
教学设计:
一.谜语引入。
1.猜谜语;“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chudu。
2.今天我们学习《跑进家来的松鼠》,(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很想知道什么?
(预设:松鼠为什么会到我家来?松鼠到我家都干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认真思考: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
2.读后在课文空白处简要写出松鼠做的事情.
3.小组内交流一下学习成果.
4.选择一个学习小组向大家汇报.(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偷"拿方糖;晾晒蘑菇;冬眠垫窝)。
三.畅谈体会,深入探究。
1.松鼠在我家做的三件事中,你对哪件事最感兴趣?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件事情,快速默读,划出感兴趣的句子,谈谈体会,并在空白处做做批注。
2.小组讨论,交流体会。
3.汇报从选择每件事的学生中各选择一名学生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补充。
(第一件事情:松鼠储备冬粮,松鼠“|跳,蹭,咬”看出我和松鼠就像朋友一样)。
四。感悟感情。
六年级语文松鼠教案(优质22篇)篇五
课文写的是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之后,发生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松鼠储存冬粮,晾晒蘑菇,给自己垫窝。作者用充满童趣的笔触描写松鼠的习性,语言清新自然,生动有趣,松鼠虽然一再地做出荒唐事,可是在作者一家人眼中都是可以原谅的,就如同家里的一个成员,文章的字里行间到处都充溢着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学过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松鼠》,课堂教学时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回忆下,激发学习文本的积极性。文章语言浅显,学生读懂的难度不大,因此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松鼠喜爱之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
这篇文章是略读课文,它内容生动有趣,语言简约,蕴涵的情感丰富细腻,生动描绘出松鼠的习性以及它和人类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这种课文学生也比较有兴趣。所以我就借此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这样一来既理解了课文,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全家对松鼠的尊重和关爱。
3、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我们全家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4、学会“明大意,悟感情”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动物,爱自然的情感。
2、学会“明大意,悟感情”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1、有关松鼠的一段录象资料。
2、补充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设置疑问导出课题。松鼠是大森林的精灵,我们以前也学过一篇有关它的文章,要是有一天它突然跑到我们家中来,那将是怎样的景象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2课-------《跑进家来的松鼠》。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播放松鼠在森林里的活动录象,可以让学生对它有更直观的了解,并以此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提出自学要求。
a读准生字字音,遇到不认识的查字典。
b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c有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问想一想,记下来与同学讨论。
2、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互相提出朗读建议。
3、同桌讨论遇到的问题,也可请教其他同学。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扫清阅读障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
3、读后汇报。
(1)课文主要写了发生在松鼠和我们家人之间的哪些事情?
一是松鼠储备冬粮,可以分为两件事情:“偷”拿方糖和晾蘑菇;二是躲在炉子里作窝取暖。偷拿方糖惹得爸爸哈哈大笑;晾蘑菇弄得我们全家苦笑不得;松鼠躲在炉子里做窝取暖更是我们全家所想不到的。但无论是哪件事,我们全家人都给予了极大的宽容和理解。
学生尝试用小标题来归纳并参与板书“偷”藏方糖晾晒蘑菇垫窝过冬。
(“偷”藏:不是小偷,而是咱家的松鼠;这也是松鼠的天性。)。
(垫窝、搭窝有区别)。
(2)学生畅谈感受。
设计意图:再读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学生浏览课文的能力。用小标题概括课文内空,锻炼并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板书,扩大学生参与课堂的面,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
四、研读重点,体会文章。
1、速读课文,把最感兴趣或最令你感动的语句画下来,细细品读,并将体会简要地写下来。
2、学生有感情得朗读画下来的语句,谈体会,与全班同学分享感受。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学生不同,喜欢的语句就不同,感悟也不一样,教师在尊重个性的同时,也要注意点拨。
(1)松鼠与我们全家的关系怎么样?找出具体的文字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2)松鼠给我们家制造了不少麻烦,我们是不是很讨厌它?从文章中找出具体的内容,说明自己的观点。(开展小组合作,比赛)。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在通过思维交流、朗读交流,启发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体会松鼠的可爱以及家人对松鼠的喜爱。将比赛引进课堂,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以读促悟,能较好地体现出新课程的要求。
五、再读课文,总结学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整篇课文无处不体现了作者一家对这只松鼠的喜爱,那作者是通过什么告诉我们的呢?(总结写法并板书)。
设计意图:读是写的基石。在读的基础上,适时总结写法,使学生有了很好的借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作文能力的提高。
板书设计。
松鼠家人。
“偷”藏方糖哈哈大笑。
晾晒蘑菇苦笑不得。
垫窝过冬意想不到。
喜爱宽容理解。
学法明大意悟感情。
六年级语文松鼠教案(优质22篇)篇六
【教学设想】让“略读课”成为课、课外阅读的桥梁。力求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目标。
【三维目标】。
1、知识: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识记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学会“明大意,悟感情”的阅读方法。
3、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对小动物关爱之意。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空,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学会“明大意,悟感情”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磁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上课前,老师先带大家去认识一位朋友。(板画松鼠)。
2、你了解松鼠的哪些特点呢?
3、过渡:如果这么一个可爱的小家伙来到你的家,会发生什么事呢?
板画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对松鼠有了更直观的印象。
二、初读感知。
1、大声读,遇到不懂的字请教旁边的同学,边读边想:松鼠做了什么事?
2、汇报。(引导学生用小标题进行概括,并引导学生参与板书。)。
用小标题概括课文内空,锻炼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板书,扩大学生参与课堂的面,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
三、细读体会。
1、过渡:做了这么多坏事,我们一家人肯定很讨厌这只松鼠吧?
2、小组比赛:哪儿体现家里人对松鼠的喜爱?
(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美读。)。
将比赛引放课堂,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学生读中感性,以读促悟,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的要求。
四、总结写法。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
2、师:整篇课文无处不体现了作者一家对这只松鼠的喜爱,那作者是通过什么告诉我们的呢?(总结写法并板书)。
读是写的基石。在读的基础上,适时总结写法,使学生有了很好的借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作文能力。
五、总结学法。
1、过渡:有一个作者,把他和小鸟相处的事也记了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听(放录音《珍珠鸟》,围绕小黑板听、思考。)。
2、汇报,总结学法并板书。
3、自学选读课文《军犬黑子》,汇报。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一个学习方法,能让其以后都能更有效地更有目的地进行阅读。
六、布置作业。
1、用“明大意、悟感情”的方法学习其它课外书籍。
2、用一件具体的事写出自己与动物的感情。
课虽止,知识无止。让学生带着课上学到的知识走向广阔的知识海洋,不仅能巩固课堂上学的知道,而且能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形成更多的能力。
【板书设计】。
具体事例 感情。
储备冬粮。
垫窝过冬。
明大意悟感情。
【教后反思】。
本篇课文内容简单,通俗易懂,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物类故事,十分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在此基础上,引进阅读方法的指导,避免了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深化了课程的内容,又使学生得到了阅读的一种方法,架起了课内外阅读的桥梁。
六年级语文松鼠教案(优质22篇)篇七
1.读读记记“储备、干脆、失踪、不甘落后、千方百计、哭笑不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动物、爱自然的情感。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课前阅读描写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的资料,有条件的可观察家中的小动物。
1课时。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预设:我家有只松鼠;松鼠是自己跑来的;松鼠活泼可爱……)。
3.预习后你一定有了更多收获,现在分组交流,组长记录要点,各组选一名同学汇报预习情况。
要求:不重复前面同学的发言,可以提出疑问。(汇报过程中,扫除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2.指导学生拟订自学提纲。(原则:尽量考虑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训练。)。
1.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提纲自学课文。
2.分组交流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汇报,也可先汇报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可先交流事件再谈感受,也可夹叙夹议。
(预设:松鼠千方百计储存冬粮,把糖、面包皮什么的叼到大柜顶上;松鼠把我们采来的鲜蘑菇晾上了;天冷了,松鼠用我们的手套头巾垫窝……从中体会到松鼠的可爱以及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1.快速阅读,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我们一家与松鼠感情的部分,有感情朗读,想象作者怎样把这种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2.交流作者表达方法。
(要点:通过松鼠在“我”家的几件趣事反映松鼠的可爱,表达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这种喜爱之情是隐藏其中的;文中爸爸的话和作者的议论从侧面反映了作者一家对松鼠的喜爱。)。
3.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及自己观察的情况,进行口语交际训练:xx与xx的故事(可以是我与小动物也可以是别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
六年级语文松鼠教案(优质22篇)篇八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让学生了解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
教学重点:
1.自主识字识词。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
教学媒体:有关课文的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叫鼠不是鼠,尾巴像扫帚,喜欢树上住,松果当食物。(谁来说一下)。
对啦,是松鼠。(电脑出示图片)同学们反应真快。今天我们就学习《跑进家来的松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提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读。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学习课文要从字词入手,这些词语你都认识吗。谁有信心来读一下。(看来同学们真得学得非常认真)。
3.通过读课文,你对松鼠有了哪些了解?你认为松鼠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谁来说一下?
三、精读课文,感悟课文。
1.同学们学的非常棒,通过读课文你能说一说松鼠的习性有哪些吗?
2.通过读课文,归纳一下松鼠是如何过冬的'。(分为贮存粮食和垫窝两部分)。
4.通过松鼠在我们家生活的过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讨论交流。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对松鼠都有哪些了解?
2.你还知道松鼠的哪些生活习惯吗?
3.你喜欢松鼠这种小动物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五、拓展延伸。
1.把这种美丽可爱的小松鼠介绍给你的朋友。
2.把发生在你身边的动物和人和平相处的事写下来。
六年级语文松鼠教案(优质22篇)篇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3。
个生字,会写3。
个生字。
2、能力目标。
让学生了解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
教学重点:
1、自主识字识词。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
教学媒体:有关课文的课件。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叫鼠不是鼠,尾巴像扫帚,喜欢树上住,松果当食物。”(谁来说一下)。
对啦,是松鼠。(电脑出示图片)同学们反应真快。今天我们就学习《跑进家来的松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提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读。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学习课文要从字词入手,这些词语你都认识吗。谁有信心来读一下。(看来同学们真得学得非常认真)。
3、通过读课文,你对松鼠有了哪些了解?你认为松鼠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谁来说一下?
三、精读课文,感悟课文。
1、同学们学的非常棒,通过读课文你能说一说松鼠的习性有哪些吗?
2、通过读课文,归纳一下松鼠是如何过冬的。(分为贮存粮食和垫窝两部分)。
4、通过松鼠在“我们”家生活的过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讨论交流。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对松鼠都有哪些了解?
2、你还知道松鼠的哪些生活习惯吗?
3、你喜欢松鼠这种小动物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五、拓展延伸。
1、把这种美丽可爱的小松鼠介绍给你的朋友。
2、把发生在你身边的动物和人和平相处的事写下来。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设计2,跑进家来的松鼠,希望对你有帮助!
六年级语文松鼠教案(优质22篇)篇十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的可爱与我们一家喜欢松鼠的情感.
2.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的可爱与我们一家喜欢松鼠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猜谜揭题,激发兴趣。
对啦,是松鼠.(电脑出示图片)这么可爱的小松鼠跑进我们家来,会给我们带来哪些趣事呢请打开课本118页,自由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三,根据提纲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
2,学生自学。
3自学后你一定有了更多收获,现在四人小组交流,小组长记录要点.
四,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1,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
2,出示挂图:这张挂图是讲哪件趣事能找出描写挂图的句子吗。
3,指导朗读描写挂图的句子。
4,交流: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五,指导阅读,体会情感。
1.快速浏览第一件趣事和第三件趣事,找出自己认为写得有趣的语句.
2.集体交流:。
六,拓展延伸。
多么可爱的松鼠呀!如果它跑进你们家里,你会怎么做。
七,总结全文,学习表达方法。
1.总结全文:动物这么可爱,我们应该与动物和谐相处.
2.交流作者表达方法.
请大家看黑板,认真思考:作者是怎样把对松鼠喜爱的感情表达出来的。
八,布置小练笔。
九,板书设计。
可爱——趣事——喜爱。
和谐相处。
六年级语文松鼠教案(优质22篇)篇十一
“儿”连在别的音节后面作词尾时,就失去独立性,和前面的音节融合成一个音节,使前一个音节的韵母带上一个卷舌动作的韵尾,成为卷舌韵母即儿化韵。这种现象叫做“儿化”。同学们别小看“儿化”,它在意思的表达上是有一定作用的。
鲜花儿、女孩儿、好玩儿、山歌儿。
小孩儿、竹棍儿、门缝儿、一会儿。
您慢慢儿地说、我和你说说贴心的话儿。
盖(动词)——盖儿(名词)。
画(动词)——画儿(名词)。
尖(形容词)——尖儿(名词)。
眼(眼睛)——眼儿(“小洞”之义)。
头(脑袋)——头儿(“负责人”之义)。
六年级语文松鼠教案(优质22篇)篇十二
(音乐、图片)
生1:我们同桌合作为大家朗诵《千里思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生2:我给大家朗诵
生3:我和我的伙伴为大家朗诵〈早发白帝城
(配乐)
生4:独坐敬亭山
生5:春夜洛城闻笛
生6:行路难
生7:将进酒
……
师:吟诵诗词,让我们进一步感受了李白的诗才。在“走进李白”的过程中,我们互相学习,互相考问,你来我问,又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下面一起走进“我的小考题——请你答答看。”
生:自由相互出题考问。
师:看大家你问我答,不亦乐乎,我也想考考大家。我说名句上句,请你来说下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师:你问我答,问得巧,答得妙,你们真是智慧的小诗友啊!在走进李白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品味,我们发现,下面走进“我的小发现——请你是为证。”(出示范例)比如:我发现李白爱喝酒,有诗为证: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生1:李白也慕虚荣,有诗为证:〈清平调〉,李白醉酒,为贵妃作诗,极尽赞美之词。可见诗人也有虚荣一面。
生2:李白是侠客,“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拔剑四顾心茫然。”剑乃侠客之物,可见李白是个侠客。
生3:李白多愁善感,听,“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生4:李白爱钓鱼,看“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生5:李白爱鸟,在他文中,多次出现各种各样的鸟“白鸥闲不去, 争拂酒筵飞。”“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生6:李白爱寻仙“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生7:李白多次写庐山瀑布“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
生8:李白重情重义“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走进李白,让我们感受很多,同学们都在网上“走进李白”专栏中留下了自己的感悟,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
欣赏网上留言。请留言同学朗读,并介绍心得。
李白,中华骄傲 [by: 三(1)班 ]
盛唐的土壤培育了李白,庄子的灵魂孕育了李白。李白——一个永不褪色的名字
矛盾的李白!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洒,与尔同销万古愁。‘好一个视金钱如粪土的李白,何等潇洒、豪迈!“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洒,与尔同销万古愁。‘好一个花钱如流水的李白,多么糊涂!真是矛盾李白!唉!
嫦娥奔月! by: 欣欣兰 ] 今天我们一起观看了“嫦娥奔月”的直播,你们猜我想起了哪句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让我们和李白一起奔向诗仙梦中的地方吧!
李白之死 [by: 跳跳糖 ]传说,李白是从采石矶的捉月台为捉到月亮跳人长江而死的.想象一下,诗仙乘着酒兴,把伟大的生命交于浩阔的长江,化成了琅琅的明月,滚滚的波涛,李白永远在青天明月间向我们微笑!
六年级语文松鼠教案(优质22篇)篇十三
《画蛇添足》讲的是楚国的一个人画完蛇身上加上足的故事,告诫人们事情做好就可以了,不要再去做多余的不恰当的事。
本班共15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6人。学习态度:全班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只有个别同学思想上不够积极。双基情况:全班大多数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回答问题比较准确,能背诵、默写规定的内容。反应快,上课回答问题积极。自学能力强,遇到不懂的字词能查字典理解,有几个学生基础比较差些。
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练习法。
1、理解《画蛇添足》故事;
2、懂得寓言的道理;
3、举出一些画蛇添足的事例。
懂得寓言的道理。
多媒体动画课件、放大课文、表演用的笔、酒壶。
祖宗 赏给 仆人 没意思 提议 咕咚咕咚 一转眼
(一)寓言表演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仆人们见酒太少,提议怎么办?
2、出示第一自然段,交流:“都说:要是每人尝一小口,那才没意思呢,还不如让一个人喝个痛快。可是,到底给谁喝呢?”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分组交流
1、出示第二自然段,思考:有个人画得怎么样?(很快)
从哪个词语能看出这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
2、最先画好蛇的人见别人没有画好,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他抬头一看,别人都没有画好,就想:“我给蛇
添上四只脚吧。”他左手拿起酒壶,右手拿着树枝,给蛇画起脚来。
3、在他给蛇添足时,另一个人怎么样?(也把蛇画好了)完成板书:画蛇。
4、思考:最先画好蛇的那个人有没有喝到酒?谁最后喝到了酒?从哪些句子看出?出示第三自然段。完成板书:失酒、喝酒。
5、思考:为什么最先画好蛇的人没喝到酒?
出示句子,重点讲解:“蛇是没有脚的,你干吗要画上脚呢?
第一个画好蛇的是我,不是你啦!”明确:给蛇添上脚就不是蛇了。他给蛇添上脚是不恰当的。完成板书:不恰当。
6、再比较:最先画好蛇的人给蛇添上脚,没能喝到酒,而另一个人画完蛇,没给蛇添足,并结合板书,完成板书。(多此一举)
引出寓意:蛇本来就没有脚,“添”上脚就不是蛇了,所以那个人并没有画成蛇。假设他不给蛇添足会怎样,(喝到酒),而这一“添”反而画得慢了,也不像了,因此这一“添”完全是多此一举,(完成板书:多此一举)
这个寓言告诉大家事情做好就行了,不要再去做多余的不恰当的事。由此而来的成语“画蛇添足”,就是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1、结合课后练习中的句子讲“画蛇添足”。
2、在我们平时生活学习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画蛇添足的事,分组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哪些事属于“画蛇添足”的事。
3、分组汇报结果,并评点。
4、出示相关句子,让学生选择哪些属于“画蛇添足”,并说明理由。
(1)在超市买了块咸肉,回家后,又在咸肉上酒了许多盐,结果太咸了没法吃。( )
(2)天真冷,小明又加了件衣服。( )
(3)长裤外面再套上裙子。( )
(4)青菜炒得太淡了,我又加了些盐。( )
(5)衣服没洗干净就晾了起来,发现后再洗一遍。( )
(6)作文题目是《春天》,有个同学写好后,觉得内容不够充实,又加了些描写冬天雪景的句子。( )
(7)值日生把教室地面已经拖得很干净了,但班长还是觉得不够干净,就把教室泼满了水。( )
角色分配
那家人:老师;画蛇添足的人:学生张志佳;夺酒喝的人:学生刘科鑫;
其它画画的人:曾令玉、钟凌云;
仆人们:黄孝敏、何丽芳。
师小结:张志佳同学表演得十分到位,能够把那个自作聪明的人的骄傲又愚蠢的样子表演得惟妙惟肖,其它同学也表演得很不错,看来你们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
(多此一举)
有个人
画蛇添足
失酒
画蛇喝酒
(不恰当)
另一个人
画蛇
喝酒
六年级语文松鼠教案(优质22篇)篇十四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字词,积累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情感。
4、理解和认识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中华民族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1.重点: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及其原因。
2.难点:激发使命感。
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主教案。
一、情境导入。
1、你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什么样的了解?
2、看彩图,谈谈你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最初感受。
二、了解内容。
1、问题设置:围绕“读碑”这个题目,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了解主要内容。
3、交流汇报。
1)读准生字的音,辨别字形。
绎(yi)沁(qin)翩(pian)蚀(shi)耕(geng)。
储(chu)铭(ming)缔(di)。
2)理解词语。
瞻仰:恭敬的看。
上溯:往上推求或回想。
逶逶迤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缔造:创立,建立(多指伟大的事业)。
3)文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相关信息,如:人物、时间、地点、中心事件。
三、理清思路。
2、自主探究,在文中圈点、批注。
3、交流汇报。
4、指名小结“我”读碑过程中内心的感受的变化。
5、二人小组讨论总结理清思路的方法。
四、质疑问难。
学生自读,提出问题。
五、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口述“我”读碑过程中内心感受的变化。
二、品读课文。
1.学生自读,思考:
1)我”第一次读碑的情景是怎样的?你有什么体会?
2)去南泥湾时“我”又是怎样读碑的?你又有什么体会?
3)你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吗?“我”又是怎样解读的?
4)为什么说“南泥湾的九龙泉烈士纪念碑,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条极好的注释”?说说你的感悟。
2.小组交流,推荐代表班内汇报。
3.班内汇报,教师点拨。
1)1)反复强调“细细地”,突出我读碑时,回顾了每一段艰苦卓绝的历史,领会了烈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2)排比、反复的运用,刻画“我”对九龙泉纪念碑的解读。
3)几个反问句,接着“战不下的”反复强调,刻画“我”对人民英雄纪念碑产生新的认识,这是从现实体验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3)去南泥湾后“我”读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那密密麻麻的字是一个个有名有姓、有亲人、有感情的血肉之躯化为尘土的悲壮故事,是用千千万万血肉之躯筑成的屹立于人们心中的丰碑。“我”心中腾起了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作为现在的学生更有一种震撼,有责任,有义务热爱幸福生活,创造幸福生活,奉献社会。
4.激情朗读课文。
三、课堂小结:让学生将本节课的收获总结一下。
1、读碑。
初读:20余年、后来庄严雄伟壮观伟大。
又读:那年(南泥湾)悲壮凝重震撼升华。
再读:现在悲壮感使命感。
六年级语文松鼠教案(优质22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认字15个,写字9个。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松鼠活动片段及小松鼠歌曲。
2、谁能从松鼠的名字中猜出它有什么特点?
二、交流资料,激发兴趣。
1、课前,老师请大家搜集了有关松鼠的资料,让我们在小组内来交流大家的收获吧!
2、推选同学向全班介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松鼠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简要的说一下。
3、检察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4、教师对词语的读法做以指导。
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找出描写松鼠外形的内容读一读。
2、出示课件:(要求学生完成课件中的填空。)。
松鼠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双的小眼睛,身上的毛得好像擦过油。一条的大尾巴总是,显得格外。
这段话按照从到的顺序,写出了松鼠的。
3、教师小结:这段话采用先总后分的形式,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介绍了动物的外形,同学们要记住这种写作手法。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指名读把松鼠的机灵读出来。
3、师生评价朗读,并相机进行指导。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默读这一自然段。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3、同桌互说:用先再然后最后造句。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这段中的三个它们。
2、小组讨论:最后一段中三个它们各指代什么?
五、总结全文,丰富感受。
1、分组表演松鼠的生活习性。(活动、吃、住)。
2、小记者到小组内采访松鼠的活动以及吃、住情况。
六年级语文松鼠教案(优质22篇)篇十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是否有过童年的发现,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甲:我发现蜗牛爬行后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延线。
学生乙: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
学生丙:我发现了彩虹。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作者的发现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全文。思考: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祸患:灾难。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
眉目:事情的头绪。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困窘:为难。
驱逐:赶走。
3.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
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问过老师后仍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便笑出了声。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
三、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他善于观察,喜欢问为什么,并有着执著的精神。)。
3.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试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师简介有关史料:
布鲁诺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布鲁诺为了他的发现,为坚持真理而献出了生命。
(2)学生简介他们收集的资料。
4.通过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缌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主要是指导学生自读自悟。以人和生物发育及进化的图片、视频导入新课后,先让学生读读阅读提示,再按阅读提示多读几遍课文。然后围绕重难点读一读,议一议。课文的重点是童年的发现,教师引导的着眼点放在了发现的过程上。这样,通过读议,学生就知道了“我”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
1、敢于提问;
2、反复思考;
3、大胆想象。对课文中两个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通过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点拨,加以理解。课后让学生收集一些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进行交流。
探究活动。
鲤鱼之死。
鲤鱼早就听说大海浩瀚无边,那里有滚滚的波涛,有许许多多的鱼朋友。他想:要是有机会到大海里痛痛快快地玩一番,并表演那“鲤鱼跳龙门”的绝技,那该多好呀!
机会终于来了。这天,春风吹拂,阳光艳丽,海鸥捎来黄鱼的口信,邀请鲤鱼到大海里作客。鲤鱼一听,乐得一蹦三丈高……当即,它便让海鸥驮着它,把它带到大海边。
嗬,大海一片白茫茫,海面上不时地飞着一群群海鸟,行驶着一条条船只……但此刻,鲤鱼无心欣赏这一切,它一头扎进了海里……唉,说也怪,平日在海里游泳自如的它,现在的动作却迟钝了。渐渐的,渐渐的,它感到呼吸困难,浑身无力……唉,真想不到,还没有见到黄鱼,它竟死在大海里。
鲤鱼直到死时,也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提示:
原来海水又咸又苦,淡水鱼鲤鱼的鳃片上没有特殊的排盐组织,所以在大海里不久,便因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六年级语文松鼠教案(优质22篇)篇十七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讲师生之间深厚感情的。细腻淡雅的文字,娓娓讲述,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一幅安详沉寂、朴素自然的山村生活的浪漫画卷。
课文记叙了有月亮的晚上,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愿望,“我”这个山村教师牺牲了仅有的一点自学时间,陪伴他们读书的故事。月夜相约——蹋月上学——教室伴学——高歌散学,全文的思路十分清晰。
山村教师的生活是单调的。这里没有彩灯闪烁,没有大道通衢,没有繁华喧嚣,这里有的只是望不尽的连山、静悄悄的秋夜和太熟悉的面孔。但也许正基于此,本文在作者的叙述中才得以保留一片纯净的长天和一轮皎洁的圆月,是很纯净,很明朗的月夜,使人倍感美好珍贵,使人细细品味平凡生活中蕴涵的真味。
作者十分珍视这份纯净。将这珍惜撒播到文章的字里行间,就深深浅浅都是爱了。爱山间美丽的景色,爱顽皮活泼的学生,爱宁静致远淡泊名利的生活,爱辛勤劳碌不舍昼夜的工作。爱,使平凡的世界变得绚烂,使原本单调的生活拥有了一种别样的浪漫情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够围绕中心句“有月亮的晚上,真美”,品读文中的中的重点句,品味语言的质朴美。
2.认识、理解“叽叽喳喳、霏霏、拘谨、波光粼粼、涌动、簇拥、肆意挥洒、”等词语的意思。
3.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
(二)过程与方法。
自学与交流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体会感情,感受文字的优美。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山村生活的恬淡幽静和师生间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感受山村生活的恬淡幽静和师生间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重点语句,感受山村生活的恬淡幽静和师生间的真挚感情,品味语言的质朴美。
课前准备:搜集相关内容及作品(如古诗、故事、歌曲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同学们,这篇课文也是讲述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的。山村教师的生活是单调的。这里没有彩灯闪烁,没有大道通衢,没有繁华喧嚣,这里有的只是望不尽的连山、静悄悄的秋夜和太熟悉的面孔,但是在这月夜伴读故事中,到处都撒播着深深浅浅的爱。你们想知道吗?那就赶紧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与老师的谈话,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1.课文朗读(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范读相结合纠正字音)。
2.对照实物投影,学生解决疑难字词。
3.再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体会他们的乐趣,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作者的思路。
月夜相约——踏月上学——教室伴学——高歌散学,全文的思路十分清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读书、读准字音的习惯。通过自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会给课文分段落并。
总结。
段意,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以便为写好作文打好基础。
三、充分朗读,感受乡村月夜的美好,体会师生相互依恋。
出示中心话题:“有月亮的晚上,真美”,是作者的切身体会。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你感受到了月夜里的哪些美。
(学生自由朗读,自主感悟,自由交流,教师进行适当点拨。)。
设计意图:品味文中三次对月夜的描写,在反复品读中体会感情,感受语言美。
(1)踏月上学景色美:圆圆的月亮挂在树梢,看上去湿漉漉的,仿佛在清水里刚刚洗过一样。小河里波光粼粼,好像涌动着一河月亮。我们沿着长满柳条的堤岸走着,时而走进树影里,时而走在月光下,这恰似走在“晚凉天净月华开”的意境之中。
老师:月亮、小河、杨柳、长堤,多么美丽的景色,同学们就美美的读一读吧。适时的讲解李煜的词《浪淘沙》。
老师:月夜宁静,月光柔和,夜风轻轻。教室里师生无言的相互守着,无言早已胜过了千言万语,因为他们彼此热爱,相互依恋。我们怎样体会这读一读呢?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此项练习意在训练学生能够根据上下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充分朗读重点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丽,感受景色的美丽,感受浓浓的师生情谊的美丽。
拓展练习:课文中很多细节描写生动,你的生活里有过类似的情景吗?请从一个细节入手写一个片断,形象的表现师生之间的感情。
(学生可畅所欲言。只要不偏离中心,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即学即练的写作能力。
教师小结:我们要以一颗纯净的心来面对我们的生活,要处处体验美、发现美、创造美。
四、布置作业。
1.整理精彩语句并作点评。
2.课外阅读王连明的另一篇散文《开花的课桌》作比较,体会两文所表达的共同情感。想想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细小的事情曾引起你的心灵震颤?写一篇读后感。
设计意图:读后感的创作既能丰富课外知识,又能加深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
六年级语文松鼠教案(优质22篇)篇十八
:课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候与母亲一起摇桂花的事情,抒发了作者怀念故乡,怀念故乡的桂花树的事情。学习本文,主要应引导学生在抓住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从内容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课文想像补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摇花乐”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边读边想像课文描述的情景,理解母亲的话。
:多媒体
:
1出示桂花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说说你对桂花的了解吧。
2揭题:桂花对于本文的作者琦君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到底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1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主要内容。
3文中的哪一段具体描写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呢?
1学生自学第5自然段,找出体现作者“乐”的词句。
2交流:哪些词句体现了作者的“乐”?
3看画面,想像情境,带着“乐”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4桂花带给琦君的“乐”,又何止表现在“摇”呢?想想看,桂花还给作者带来了哪些乐趣?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体会桂花带来的其它乐趣。
5汇报交流:闻花乐、送花乐和品花乐,结合指导朗读。
1琦君读中学后,搬到了杭州。杭州的桂花怎样呢?生找句子。
2可母亲却说―――(引读)
3母亲为什么这么说?你能想像出母亲当时的神情吗?指导朗读。
4在母亲的眼中,杭州还有什么比不上家乡?
5引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年级语文松鼠教案(优质22篇)篇十九
1.引导学生将词语分类并积累。
2.了解认识我国的名人,并向名人学习,树立远大的志向。
3.积累诗句。
4.开一个“好习惯交流会”,让学生自觉养成好习惯。
积累词语、诗,自己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开交流会。
1.词语卡片。
2.名人卡片。
3.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主教案。
一课时。
我们学过很多的词语,可以按不同的标准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类型,请你说说有哪些标准,可分哪些类别。今天的“万花筒”将告诉我们一个分类的标准。
1、“我会分”。
(1)出示“我会分”词语卡片。
学生读词语,读要求。
(2)可按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词,如:聚精会神……。
还可分为贬义词,如:落荒而逃……。
(3)补充两类词语。
2、“我知道”。
(1)出示名人填卡片,明确要求。
(2)学生填空,交流。
(3)选择其中一位,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1.出示诗句卡片。
2.学生读诗句。
3.讨论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感悟。
4、学生背诵诗句。
1.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2.分组交流、讲述。
3.小组代表交流。
4.。
将学生的好习惯进行归纳,与同学们共享。
学生对本次语文活动从多方面进行、回顾,积累经验。
六年级语文松鼠教案(优质22篇)篇二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看拼音写词语,能根据意思写出词语,进一步理解和积累本单元的词语。
2、训练正确地进行多种病因修改;体会排比、比喻、拟人句子的作用,积累佳句,有余力的模仿样句写句子。
3、读懂短文,积累好词佳句,划准中心句,能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并进行说明。
教学重点:
完成第1、2、4、5(1)(2)题,继续理解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难点:
准确修改病句,归纳说理。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指导并完成1——3题,掌握积累好词语的知识要求。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讲清目标。
进一步落实本单元“积累好词语”的训练要求,理解积累本单元更多的词语。
二、看拼音写汉字。
1、学生独立做,指名板演。
2、反馈订正。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完成书中练习中的4个词。
2、补充下列解释:
1)青绿色的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2)招引朋友、同伴。()。
四、照样子写词语。
家家户户aabb:
活动活动abab:
闪闪亮aab:
金亮亮abb:
五、修改病句。
1、小黑板出示:
缺主语病句修改。
1)从这件小事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育。
2)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3)读了《一件小事》使我提高了认识。
搭配不当的病句修改。
1)联欢会上的音乐歌舞真好听。
2)天黑了,风雨越刮越猛。
3)小河两岸荡着醉人的桂花香。
4)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现的。
5)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6)《养花》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关联词语使用错位的病句修改。
7)由于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
8)即使你是天才,却同样离不开老师的培养。
9)尽管刮风下雨,民警总是站在马路上,指挥来往的车辆。
2、出示题目——各自阅读思考试改——四人小组议论,找出一类病因及修改办法——个人修改订正。
2、独立完成作业本上第3题,修改病句。
3、交流讲评:说病因,讲修改办法及修改病句的结果。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完成4——4题。
2、积累佳句,划出中心句,进行说理训练。
教学过程。
一、单元听写。
二、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的写法。
1、比较下列句子的异同:
1)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春风吹拂着你。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4)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
两组句子的一、二句,句子意思都一样,但都是第一句生动,读起来感到亲切。把春风比作慈爱的母亲的手,那多亲切。把书上开满了花,写成花儿像人一样,赶趟儿的争相开放,又生动又有意思。
自由读思考——同桌议论——全班交流——齐读课文中样句。
2、比较下面的句子与课文第四大段的异同。
春天是美丽的,充满着活力。你看春天万物苏醒,小草泛青,花儿开放。春天给人们带来希望和积极向前的力量。
相同:思想内容一致。
不同:课本中春天像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很生动很形象,也很容易懂,句子写得很美。课文中第四段读起来有劲,越读越想读。
自读——互议——交流——齐读——小结。
(教师简略讲述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句式)。
三、阅读短文。
1、阅读短文,在文中划出“惊叹不已”、“前俯后仰”、“津津有味”、“悠闲自得”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2、第二次阅读,划出中心句,校对说理。
3、指名读短文,思考第3小题。
出示说话训练的借用句式和词汇:
之所以……是因为……既……又……只有……才……。
自由说——指名说——评议学说。
四、课堂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本。
五、补充练习。
2、模仿第4题写句子:
1)夏天的太阳像。
2)西北风像。
3)满天的星星。
4)当烈日炎炎的时候,树木为我们;当我们;当工厂喧嚣的噪音向城市袭来时,树木为我们,绿叶你真是。
六年级语文松鼠教案(优质22篇)篇二十一
1.自主识写生字,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蚕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4.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以及在说明中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1.了解蚕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以及在说明中表达情感的方法。
1.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以及在说明中表达情感的方法。
2.感悟蚕的精神品质。
生字卡片、阅读材料
1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学习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其中,丝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人们把中国称为“丝国”。同学们,中国能有这样的美誉,你们知道谁是其中的大功臣吗?(蚕)对,蚕就是首当其冲的大功臣。今天,我们就来增加一些对蚕的了解,一起来学习第8课《春蚕》。(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开火车读课文。
2.指名读生字,纠正错误读音。
3.齐读生字。
三、细读理解
1.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能从课文中了解蚕的哪些知识?
2.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历史悠久、生长发育、生理特点、赞美)
3.从老师的板书你对课文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呢?
4.小结。
四、再读课文,赏读语言
1.默读课文,划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好在哪里?这个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你在课文中划出来,并把你想到的在旁边做出批注。
2.学生交流。
3.重点探究。
(1)为什么说蚕丝是用“蚕的生命化成的”?蚕为了吐丝,耗尽了所有的生命,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2)“春蚕到死丝方尽”是什么意思?
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春蚕这样的人,你觉得“春蚕到死丝方尽”还可以用来赞美哪些人?
4.把你喜欢的语句再一次读出来。
五、拓展阅读
1.教师朗读《春蚕的歌》选段
2.谈话小结。
六年级语文松鼠教案(优质22篇)篇二十二
一、教学目标:
1、读准“”三个声母的音,认清字母的形,正确书写和拼读。认识五个生字,会读儿歌。
2、初步掌握三拼连续的拼音方法。
3、认识五个生字,字母儿歌。
二、教学过程:
导入:
小朋友们,春天到了,春光明媚,许多小朋友都来到了大自然中,寻找春姑娘的足迹。
生:……。
生:图上有蓝天、白云、绿树、小草、池塘、小蝌蚪,还有两个小朋友在喝水。
师:噢!小朋友们看,鸽子的嘴巴里还衔着一跟树枝呢。
生:这是“鸽”。
师:你真行,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妈妈教的,学前班学的。
师:那你能教教大家吗?
生:……。
师:我们记的时候还可以用上顺口溜“鸽子鸽子,鸽鸽鸽”
生:跟读。
师:老师这儿有首儿歌《小白鸽》:哥哥有只小白鸽,小白鸽呀爱唱歌,咕咕咕,咕咕咕,哥哥听了笑呵呵。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来。
生:老师,小蝌蚪是字母“”
师:你也把它教给其他小朋友好吗?
生:……。
师:那还有最后一个字母小朋友知道吗?
生:……。
师:小朋友们,我们在念这三个字母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手放在喉咙这里,感受一下它们三个发音的时候是不一样的。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爱学习,自己学了这么多的知识。又能读字母,还有顺口溜来记。小朋友们刚才学的这三个字母呢也是声母家的,下次帮它们找家的时候可不要找错噢!
生:……。
师:那么,当三个声母在一起时,你们能把它们区别开来吗?小朋友们自己试着练读三个声母。
生:练读。
师:老师这儿有首儿歌《小白鸽》:哥哥有只小白鸽,小白鸽呀爱唱歌,咕咕咕,咕咕咕,哥哥听了笑呵呵。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来。
师:好,现在先请小朋友们自己练写,看看老师不讲,小朋友们能不能写正确,写漂亮。
生:练写。
师:小朋友们都能自学了,写得真好!你们都写了,老师也应该来写一写,练一练,我们来看看老师有没有把它们写漂亮。
生:……。
师:好,学会了这三个声母之后呢,我们也要帮它们来找好朋友。先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