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的有效使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这些小班教案范文是经过教师实践和总结的经验,对于新手教师尤为有益。
小班科学教案吸铁石(热门17篇)篇一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磁铁吸铁的特性,初步感知磁铁两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2、激发幼儿的探究欲,发展幼儿探索的能力。
3、巩固学习操作的记录方式,通过记录提炼认知经验。
活动准备:
人手三块磁铁(一个彩色磁铁,两个环形磁铁),两份记录纸,红蓝蜡笔和贴贴纸。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发活动课题。
1、小朋友,你们猜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新朋友是谁? 2、(老师出示彩色磁铁)你们瞧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它吗?在哪里见过它呢?请你们来说说看好吗?它也有自己的好朋友呢!它找到好朋友的时候会和好朋友紧紧地吸在一块儿。你们猜黑板是不是彩色磁铁的好朋友?(教师演示实验,并引导幼儿学习记录的方法)如果是他的好朋友就画上蓝点,如果不是它的好朋友就画上红点。
3、出示第一张记录纸。彩色磁铁还想找朋友呢,猜一猜哪些东西会是它的朋友呢?到底这些东西是不是彩色磁铁的好朋友呢?我们一起试一试并且把它记录下来。
4、 集中。你发现哪里有彩色磁铁的朋友?(总结出磁铁能吸住铁做的东西)
二、引导幼儿发现探索磁铁的两极。(正极。负极)
1、彩色磁铁能和铁做的东西做好朋友,那它能和环形磁铁做好朋友吗?是不是环形磁铁的两个面都是彩色磁铁的好朋友呢?我们来试一试 。交流幼儿的发现。
2、我们发现环形磁铁有一面是彩色磁铁的好朋友,一面不是。那我们怎么记录下这个发现,告诉大家哪一面是彩色磁铁的朋友,哪一面不是呢?(引导幼儿在是朋友的一面贴上蓝色笑脸不是朋友的一面贴上红色笑脸。)
3、幼儿根据实验在两个环形磁铁上贴上相应的即时贴。老师验证幼儿贴得是否正确。
三、引导幼儿发现磁铁两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2、出示第二张记录纸,蓝点和蓝点的一面会是好朋友吗?红点和红点的一面会是好朋友吗?红点和蓝点的一面会是好朋友吗?幼儿猜测并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3、到底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4、集体。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引导幼儿总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四、结束。今天我们用磁铁玩了找朋友的游戏。你还会用磁铁怎么玩呢?幼儿自由玩磁铁。
小班科学教案吸铁石(热门17篇)篇二
1、通过活动,使幼儿了解自己嘴巴的用处,懂得爱护自己的嘴巴,并学会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懂得分析在日常生活中什么东西可以做。什么东西不可以做。
1、小口琴,小喇叭,糖果、食品等。
2、一些物品的图片、记录表人手一张。
一、猜猜哪里发出的声音?
1、请幼儿闭上眼睛,老师轻轻唱歌。
2、教师问幼儿听到了什么?是从哪里发出的声音?
二、幼儿谈论嘴巴的用处。
1、教师:小朋友,你们的嘴巴有什么用处呢?
2、幼儿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游戏:小嘴巴乐园
2、引导幼儿去嘴巴乐园游玩,嘴巴乐园里有音乐屋、食品屋和玩具屋,
幼儿可以自由地去各个屋游玩,尝试用自己的嘴巴进行游戏。
3、幼儿游戏后,教师提问题让幼儿回答。
(1)谁能告诉我你去了哪些地方游玩?你是怎样玩的?
(幼儿可以边示范边回答)。
(2).你还看到别人用嘴巴干什么?
4、教师小结:我们的嘴巴真有趣,又能吃来又能说,又能唱来又能吹,所以我们要爱护它。
四、请幼儿进行记录
1、请幼儿根据记录表中的内容自己进行判断、记录。
2、幼儿讨论记录结果:什么东西不能放进嘴巴里?
如果把嘴巴伤害了,人就会很痛苦。
(1)坏苹果、发霉的食品、脏的东西都不能吃,吃了就会生病,使人难受。
(2)尖、利的东西不能放进嘴巴里,这样就会把嘴巴戳破的。
(3)不能把手指放进嘴巴里,这样不卫生。
小班科学教案吸铁石(热门17篇)篇三
1、初步了解柳树的特征。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懂得爱护树木。
园内的柳树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春天到了,许多的树都发芽长出了新的叶子。今天老师带你们去走一走,看一看我们幼儿园里有哪些树长出了新叶子好吗。(好)但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我们出去一定要听老师的口令,不能随自己走好吗?(好)那出发散步到柳树下。
(二)观察谈话。
1、小朋友,谁知道我们现在站的树是什么树?幼儿回答:昨天我妈带我去过小普陀,那里也有,妈妈说叫柳树,小朋友们纷纷举手告诉我:我也看见过了,树枝长得长长的细细的,叶子是绿色的,会弯下来的,还可以做花环戴在头上很好看。对了,小朋友真聪明,我们现在站的树就叫柳树。
2、老师小结:柳树的树枝细细长长的、轻轻地往下垂,看上去一条一条的,我们叫它柳条,柳条会随风摆动,风一吹来,它就会左右摇摆,柳条上会长出绿色的树叶,好看极了,它们可以挡住夏天的太阳,老师小时候不好会折柳枝做花环戴,现在明白了,要保护树,不能折柳枝,对吧!
那我们小朋友就不要去折,如果妈妈折了要及时阻止,告诉妈妈好吗?(好)另外,老师告诉你们:柳枝的生命力很强,把柳枝用剪刀翦下来插在泥土里很容易生根成活,柳树的根很发达,不怕湿,不怕风沙,还能抵挡烟尘,因此一般柳树都种在工厂区、河滩边、沙地中,能防止河水冲击河岸的作用。
小班科学教案吸铁石(热门17篇)篇四
1、用摸、闻、观察等方法,感知水果的外部特征。
2、能用相应的词汇描述水果的颜色、形状及味道。
3、品尝水果,喜欢吃各种水果。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水果实物、神秘箱(自制)、ppt课件。
配套课件:小班科学课件《水果点点名》ppt课件
一、出示ppt礼物盒
宝贝们,今天老师给宝贝们准备了礼物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礼物盒图片)
1、展示所有水果图
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水果?
(葡萄、梨子、西瓜、猕猴桃、杨桃、菠萝、火龙果)
2、分别出示水果图片,说出它们的颜色和形状(像什么)。
小班数学教案《水果点点名》含ppt课件
三、探究水果的吃法
宝贝们,刚刚我们认识了,观察了,也触摸了这些水果宝宝,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究水果宝宝的正确吃法(出示打开水果的图片)。
四、活动结束,品尝水果
一起品尝,说一说水果的味道。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小班科学教案吸铁石(热门17篇)篇五
小班幼儿探索欲强,在日常生活中喜欢摆弄一些小玩意。根据这一特点,引导、启发孩子的探索欲望,让他们在玩玩弄弄、拼拼插插的过程中,去感受、获得知识和经验,能很好地培养他们探索的兴趣、习惯和能力。
1.引导幼儿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发现和了解吸铁石,知道吸铁石又叫磁铁,知道它能将铁制的物品吸住。
3.初步培养幼儿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1.回形针、小积木、纽扣、纸片等幼儿常见的小玩意每组一小筐。
2.磁铁若干(与参与活动的幼儿人数相同)。
3.胸卡每人一张(卡上画有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
开始部分。
1.给每组幼儿发一筐操作材料,在没有任何要求的情况下,让幼儿随意摆弄。(一分钟。)。
2.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幼儿仔细辨认并说出自己看到和摸到的各种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两分钟。)。
二、基本部分。
1.给每位幼儿发一块吸铁石,并请幼儿给吸铁石“找朋友”。
2.幼儿用吸铁石吸住了铁制的物品,在他们很兴奋、很惊奇的时候,教师引导性地发问:
(1)你们给吸铁石找到朋友了吗?
(2)它的朋友都有谁?(回形针、螺丝帽、小发夹。)。
(3)其他的东西(积木、纸片、插塑、橡皮筋)为什么不愿意和它成为好朋友呢?
(4)它的好朋友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3.教师收起操作材料,对幼儿刚才的活动进行小结。吸铁石还有个名字——磁铁,它能吸住铁制的.物品。
4.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想一想什么是用铁做的。幼儿每人拿一块磁铁,在教室里找一找,找到后告诉大家为什么自己认为找到的是铁制品。
5.教师小结幼儿的活动,对善于观察的幼儿给予表扬和肯定,并分享活动中的经验(如磁铁不能放在电视机、钟表、影碟机、手机附近,否则会影响它们正常工作)。日常生活中磁铁的利用:将不易保存的铁制品——如妈妈缝衣服用的针吸在一起,防止丢失。另外,掉在地上的缝衣针也可用吸铁石找回来。
三、结束部分‘。
1.复习歌曲《吸铁石》。
2.出示胸卡,进行音乐游戏:一名幼儿当‘吸铁石:手文i虞随音乐在小朋友中间走动,走到某一小朋友面前去摸摸他的头,被摸到头的小朋友要看着自己的胸卡进行判断,如果是铁制品就被吸住,手搭在“吸铁石”肩上,随他走;如果不是铁制品就坐着不动。
1.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材料的投放。
孩子在日常生活及游戏过程中,很喜欢动手操作周围的物品,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并结合主题,对孩子的活动区域进行操作材料的投放。
2.科技教育应从小班开始。
通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根据孩子的理解力和认知程度,会更多地对大班的孩子进行科技常识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更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小班孩子。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来看,虽然他们的无意记忆占优势、逻辑思维能力缺乏,但他们的求知欲、想像力和创造力却非常强。所以,小班孩子提出的问题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科学现象,教师都应给予正确的回答和引导。但是,给小班孩子讲解应注意措辞,教师要将规范、抽象的概念通俗化,并以小班幼儿能理解的词语来解答分析。
小班科学教案吸铁石(热门17篇)篇六
1、让幼儿观察感受夏季的.主要特征和现象,并学会用语言表达。
2、激发幼儿对自然季节现象的兴趣。
3、使幼儿掌握一些夏季生活基本常识。
4、了解夏季的基本特征以及人们的活动。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在散步或一日生活中带领幼儿观察园内附近的夏季景色,夏天教学挂图,幼儿活动材料第19页。
1、老师:小朋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夏天)你觉得夏天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热、出汗、树上的知了声,还有太阳的灼热等)
2、夏天的时候你们最想干什么?(喝水、吹风扇等)
1、夏天这么热,我们怎么过呢?能不能到太阳底下晒很长时间呢?夏天应多喝什么?(温开水)
2、吃水果应该怎样做?(水果都应该洗干净)。
3、老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重点介绍夏天应多喝温开水,少吃冷饮,吃多了冷饮对人体有害,夏季应特别注意卫生,不喝生水,不吃小摊上不干净的食品,吃水果应清洗干净,要勤洗澡,不在烈日下曝晒。
4、引导幼儿看活动材料《夏天的活动》
小班科学教案吸铁石(热门17篇)篇七
1、认识南瓜并观察南瓜的构成。
2、运用南瓜子进行美工创作。
3、尝试集体共同创作大画。
1、儿歌:《南瓜黄》。
2、南瓜、剥子器、南瓜子、小元宵、糖、白胶、深色图画纸。
1、教唱儿歌《南瓜黄》。
2、问幼儿谁吃过南瓜。
3、出示从市场买的南瓜。切开南瓜,让幼儿看看南瓜是什么样子的,并观察南瓜里面有什么。(瓜瓤、瓜子)
4、将南瓜洗干净,让幼儿看看生南瓜子与熟南瓜子有什么不同;吃吃看,味道有什么不同。
5、教师与幼儿共同运用南瓜子在深色的纸上粘贴作画。
延伸活动:
1、将南瓜切成小块、加糖、加小元宵,做成南瓜元宵汤作为幼儿的点心。
2、给幼儿讲述与南瓜有关的故事,如《灰姑娘》。
儿歌
南瓜黄,花树花,花树底下结南瓜。
南瓜黄,好像满地小太阳。
小班科学教案吸铁石(热门17篇)篇八
1、认识各种颜色并能通过给小动物送礼物体验游戏的乐趣。
2、通过各种游戏增进动作的灵活性。
1、趣味练习-色彩魔法师
2、各种颜色的水粉色及宣纸、各种颜色的玩具。
1、教师:小朋友们今天咱们玩一个好玩的游戏--颜色大风吹
帮助小朋友们分成六组,每组戴不同颜色的头饰。
先请幼儿看看自己的头饰是什么颜色的
然后老师说:大风吹红色头饰的小朋友
红色头饰的小朋友就站在圈内,其它颜色头饰的小朋友则站在圈外用力吹,老师检查有没有错。
以同样的形式替换不同的颜色。
2、教师:你们喜欢这个好玩的游戏吗?现在请你们帮个忙行吗?
你们看小猪它们家住的是什么颜色的房子(红颜色的)
那它们家放什么颜色的玩具?(红颜色的)
小猫的家是什么………,
看!这么多颜色的玩具放在一起都混了,那请小朋友们帮帮忙给分一
分,把各种颜色的玩具放在小动物的家里。
3、小动物们热情地邀请咱们去做客,那咱们带什么礼物叱?
现在老师教你们染色,每位小朋友染一幅漂亮的染画送给小动物们好吗?
1、趣味练习-色彩魔法师
激发幼儿对色彩的感受。
2、幼儿用毛笔在宣纸上进行染色
提醒幼儿颜料不要沾的太多。
3、展示-彩色世界真奇妙
幼儿介绍自己染好的“小手绢”。
小班科学教案吸铁石(热门17篇)篇九
1、通过观察,感知,知道鼻子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知道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鼻子。
2、懂得要爱护我们的鼻子,了解保护鼻子的一些方法。
出示ppt:导入课题引出话题了解鼻子的基本特征。
1、师:,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呀?鼻子有两个什么呢?
2、了解鼻子的作用。
(1)闻气味
师:鼻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老师喷香水,问小朋友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
老师再次喷香水,和孩子们一起深呼吸。闻气味,小朋友我们再来闻一下
幼儿自由结伴来到桌子边体验各种气味。
师:小朋友们我们用小鼻子闻闻桌子上面杯子里的东西,告诉你身边的小朋友,你闻到了什么气味,它是什么东西。
老师作总结。
(2)感知鼻子是呼吸的重要器官。
师:小朋友除了闻味道还可以还有什么作用。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深呼吸用手指放在鼻孔下面会感觉到什么,(热气)那我们再手把鼻孔捏起来紧闭嘴巴,老师倒数五个数,谈谈你们的感受。(老师先闭上嘴巴,再捏鼻子,老师也夸张的做呼吸困难,难受。师幼一起深呼吸,真舒服呀)。
小结:我们的鼻子不光能闻各种各样的气味,还能呼吸与透气。
3、保护鼻子观看ppt。
师“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吗?这样做对吗?这个小朋友怎么了?
师:老师发现有个别小朋友,经常用手抠他们的小鼻子,他们的鼻子呀经常流血,你们说这样好不好呀?也不能撞到自己的鼻子。
流鼻涕的时候我们应该样呀?(小朋友们说出很多种擦鼻涕的方法)
幼儿用餐巾纸学习擦鼻涕的正确方法。
4、师幼一起做鼻子操。
师:来,我们来做做鼻子操好不好(师幼一起做)。好舒服呀,孩子们,现在让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用鼻子畅快的呼吸吧,和老师们再见。
小班科学教案吸铁石(热门17篇)篇十
1、通过观察一组物品的色彩、图案等细节发现相同的物品,并将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2、能按教师的指令操作,并愿意边操作边讲述。
3、乐意参与数学活动。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教具:5张小熊的图卡(颜色和装扮各不一样)贴在教师身体的各个部位,有口袋的围裙(当作一个小熊的家),透明文件袋4个(分别当作其他小熊的家)贴在4张大椅子,幼儿操作大图。
学具:每人2张小熊图卡(1张是大家和教师一样的.小熊,还有一张分别和教师的其他小熊图片是一样的),幼儿用书,彩笔一支,人手一个小篓子。
一、热身游戏:找小熊
1、教师:"我身上藏了许多小熊,请你们把它们找出来好吗?"
2、教师念儿歌:"找小熊,找小熊,我的小熊在哪里?"请个别幼儿找出来。
3、教师将找到的小熊图卡展示在展板上,请大家向小熊们问好。
二、问题解决
1、教师戴上贴有小熊标记的围裙,请幼儿找出和围裙上一样的小熊。
教师:"这是小熊的家,请你们找出一只和它一模一样的小熊。仔细看一看,比一比,它们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2、教师引导幼儿边送边说:"小熊,我送你回家。"
3、请幼儿在自己的篓子中找出和围裙上相同的小熊并将小熊送回家,教师提醒幼儿边送边说"小熊,我送你回家"
4、出示另外的4只小熊的家,请幼儿仔细看一看小熊家的标记,并将自己的小熊送到和标记相同的家里,教师提醒幼儿边送边说:"小熊,我送你回家"。
5、集体检查:看一看每个家里的小熊是不是相同的。
三、操作练习
1、出示挂图,介绍操作内容与方法。
教师:"麦斯一家都有自己爱吃的东西,看一看他们手上拿的,再看看桌子上有些什么食物?""请找出和她们手上一样的东西,然后用一条直直的线把它们连起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与指导,提醒幼儿从点点开始到连线。
3、师幼一起检查操作结果。
教师出示一张正确的操作题,请幼儿检查自己的操作是否和教师展示的一样。
备注:此教材选自《甘肃省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用书p77页。
1.此次活动的内容还需要创新,提高难度。在找相同中,要提升活动的梯次性,要有层层递进的过程,教师要挖掘新的内容,填充活动,使活动变得有创新性。
2.在“住新房”的设计中有问题,每张纸有三间房子,可是小动物却需要住四间,虽然老师发现这一问题,给每个幼儿增添一间房子,仍有幼儿不愿意让小动物住进去,给幼儿找相同增加了人为的困难。
3.教师知道使用浆糊是一个困难,但是担心使用双面胶更难,担心使用胶圈的一次性,在此次活动中没有将幼儿的粘贴问题解决。
4.在观察记录活动中,教师的思路不灵活,认为:找相同的记录要人手一份。其实,分局小小班的特点完全可以采取集体形式的记录,让小动物住进房子。
小班科学教案吸铁石(热门17篇)篇十一
1、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学会区分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物体,进一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2、让幼儿了解有生命的物体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
3、初步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爱护生命、保护生态环境、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1、多媒体:有生命与无生命物体的录像。
2、若干小贴纸标志:哭脸和笑脸。
3、活动前布置户外活动场地,放置相关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如:各种昆虫、花草等。
1、播放多媒体让幼儿观察,引发幼儿进行分类的兴趣。
(1)播放两组图片,一组是有生命的物体,一组是无生命的物体,让幼儿观察比较两组图片的异同。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初步感知有生命体和无生命体的特征,并加以区分。
(2)渗透"有生命"与"无生命"两词,引发幼儿进行探索与分类的欲望。
2、教师讲解用图标分类方法,幼儿操作。
(1)教师出示标志,笑脸代表有生命,哭脸代表无生命,将有生命的物体粘贴上笑脸,无生命的物体粘贴上哭脸。
(2)组织幼儿在户外寻找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并进行分类、粘贴标志。孩子们在户外尽情的寻找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并为其粘贴标志户外的小草、大树、小结:有生命的物体在不断的生长变化,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
(3)带幼儿一起检查分类结果,并找出错误进行改正。
3、教育幼儿保护生命,热爱环境。
(1)幼儿一起探讨:我们应如何爱护有生命的动植物?
(2)带领幼儿将大自然的动物放生。
看幻灯片。感知巩固有生命体和无生命体的特征。
小班科学教案吸铁石(热门17篇)篇十二
1、能有兴趣地观察下雨的情景,知道春天会下雷雨。
2、充分体验听雨、看雨、玩雨的乐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前了解天气预报,选择下雨天气开展此活动。
活动室内准备几把雨伞。
录音机,音乐《大雨小雨》磁带。
1、谈话引起兴趣。
"轰隆隆,轰隆隆"是什么声音在响呀?让我们一起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引导幼儿知道轰隆隆的声音是打雷的声音,了解春天来了,有时也会下雨,这就是春雨。
2、和幼儿一起听雨。
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听听看,你听到的雨声是怎么样的?
引导幼儿用各种象声词来表达。("哗啦啦"、"淅沥沥"、"沙沙沙""哗啦哗啦""滴答滴答"等)3、和幼儿一起看雨。
(1)雨点是从哪里落下来的呢?是怎么落下来的呢?落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用"雨点象什么"来表达。
(2)雨点落在地上像什么?地上会有什么?
引导幼儿发现雨点落在地上会溅起泡泡样的水花,积水中会有水纹等现象。
(3)看看小草、小花、小树在雨里是什么样子的?
知道这些植物喝足了水会长得更好。
4、和幼儿一起玩雨。
(1)我们用小手接住雨看看,雨是什么颜色的?雨点落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2)和好朋友一起撑着雨伞踩水花玩,提醒幼儿不要把自己淋湿。
5、在音乐《大雨小雨》的声中结束活动。
此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通过听、看、摸让幼儿充分体验听雨、看雨、玩雨的乐趣,从中了解春雨的特点,感知春天的天气是多变的。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寓教育与玩乐之中,符合小班幼儿的兴趣、经验和能力。
幼儿百科: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是由大气循环扰动产生的,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唯一方法。从天上掉下雨滴,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地球表面水蒸发上升遇冷形成了雨。雨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
小班科学教案吸铁石(热门17篇)篇十三
把塑料薄膜用橡皮筋平整地固定在塑料盒上面。
将一些碎纸屑均匀地撒在塑料薄膜上。(见“看不见的声波图)
将录音机放在塑料盒旁边,让录音机的喇叭正对着塑料盒,打开开关,不断调整音量,让幼儿观察纸屑的变化。
指导幼儿缓慢调整音量,不要让声音突然变大,不要让幼儿长时间将音量开到最大,以免影响幼儿的听力。
播放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幼儿观察纸屑的变化。
建议使用音箱代替录音机,效果会更明显,或将纸条贴在音箱上观察纸条的变化。
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录音机的声音会引起周围空气微粒的振动,当振动的声波向外传播时,碰到了塑料薄膜,塑料薄膜在受到声波的冲击后也振动起来,所以塑料薄膜上的纸屑也会跟着动起来。
小班科学教案吸铁石(热门17篇)篇十四
1.尝试用团、搓、揉等方法做纸雪球。
2.按照大小对雪球进行排序。
报纸;幼儿操作包
1.说说雪天游戏
师:我们在雪地里喜欢玩什么游戏?
小结:冬天,我们可以在雪地里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可以玩好多的游戏。
2.游戏“滚雪球”
(1)说说雪球的材料
师:这是什么?(引导幼儿猜测球的材料)用什么做的?今天我们用报纸来滚雪球!
(2)幼儿操作
试试怎样让“雪球”越来越大?
小结:可以用团、搓、揉、包的方法做雪球。
3.雪球排队。
(1)有个小朋友也滚了好多雪球,可是他不知道怎么给这些雪球排大小,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助他!
(2)幼儿操作。
(3)交流分享
1.在下雪天可以带幼儿到户外玩雪。
2.活动后引导幼儿知道雪球会越滚越大,但是太阳出来就变小了,因为它怕热。
3.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给雪球进行排序。
小班科学教案吸铁石(热门17篇)篇十五
1.在观察、讨论、倾听的过程中理解故事内容。
2.了解精子和卵子结合孕育生命的过程。
3.感知生命孕育的神奇和美妙。
仔细观察画面,认真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感知生命孕育的神奇和美妙,通过故事发现和肯定自己的长处
活动准备:ppt《小威向前冲》图片:我从哪里来
一、开始部分:(约2分钟)
图片导入:
――这个小宝宝有个问题:我从哪里来呢?
――你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吗?
――你的家里人是怎么对你说的呢?
二、基本部分:(约17分钟)
1.阅读封面
――有一个叫小威的小家伙,会告诉我们关于宝宝的秘密。
――这就是小威,他在做什么?
――向前冲是什么意思?
2.继续阅读:
――小威看起来像什么?
――它和多少小精子住在一起?(三亿、那应该多的数也数不清吧)
――你觉得小威是个怎么样的小家伙?它棒不棒?为什么?
――你是个棒小孩吗?你哪里很棒?
小结:每个人身上都有很棒的地方,你们和小威一样,都是棒棒的小孩。
3.读至地图处,提问:
――小威要怎么走呢?
――他怎么样做才有可能得到胜利呢?
读至宝宝出生时:
――你们猜小娜会像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你像爸爸还是妈妈?哪里像?
――可是小威哪里去了呢?
4.简单回顾故事
――小威向前冲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现在你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吗?
三、结束部分:(约3――4分钟)
鼓励孩子下午说给妈妈听。(如不是母亲节上,就以这个结束:你们都听别人说哪里像自己的爸爸妈妈了,那么请你回家找一找,除了长相,你还有哪些本领像他们)
延伸活动:语言区:阅读《小威向前冲》《我从哪里来》
日常活动:请孩子观看视频:宝宝从哪里来
进行完这个活动很久了,似乎还意犹未尽,沉浸在刚才的活动中。首先,一定要肯定《小威向前冲》是一本非常棒的图画书,非常适合在大班这个年龄段阅读,孩子们经常会好奇,自己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现在的父母不会再像当年我们父母告诉的那样:你从石头缝里出来的,你是捡来的,你是我在水里捞出来的……他们也用各种形式,试图让孩子感知生命的神奇与美妙。当我在设计这个活动时,还有一些忐忑,当时听课的有男老师,我要堂而皇之的和孩子们说精子、卵子,会不会有些尴尬。事实证明:不是的。我在活动中完全忘记了周围人的存在,和孩子们一起读书,投入进去后,发现自己都被感动。
一个成功的活动,先要有爱。爱孩子,爱你所选的那本书,爱你的设计。二、问题的设计十分关键。一个好的问题与追我会让你的活动锦上添花,也会把孩子的思路牢牢抓住,有时候,孩子不愿意听,很有可能是老师抛出的问题不合适,将孩子带偏了方向。三、投入。教师只有自己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带着孩子一起探索活动的乐趣。
小班科学教案吸铁石(热门17篇)篇十六
1.通过观察比较筷子的颜色、图案及长短的不同,能找出对应的筷子,进行配对。
2.理解“一双”的含义。
3.尝试用筷子变魔术并学习用筷子夹食物,体验美味食物带来的乐趣。
1.教师和每位幼儿各准备一双漂亮的筷子。活动前布置好场景:一只筷子放在桌上,另一只筷子悬挂在活动室两侧。
2.各种水果切成块放在盘子里。
一、尝试用筷子变魔术,感受筷子的好玩。
1、教师变幼儿猜。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漂亮的筷子,我要用它来变魔术,请小朋友猜一猜它变成了什么?
(口令)筷子筷子变变变(教师把筷子放在头顶),筷子变成了什么?
幼:天线宝宝;
筷子筷子变变变(把筷子放在嘴边吹),这次又变成了什么?
幼:笛子。
师:筷子还可以变成许多东西,请小朋友拿起桌子上的筷子自己来变一变。
2、幼儿尝试自己变。
3、集体讨论并模仿。
师:谁来说说你刚才用筷子变成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学学。
幼a:把筷子放在鼻子上,变成大象;
幼b:把筷子夹在耳朵后面,变成香烟;
幼c:把筷子放在嘴边啃,变成肉骨头;
幼d:把筷子握在手上变成铅笔……。
二、描述筷子的外形特征,比较筷子的长短。
2、幼儿自由进行观察讨论。
3、集体表述筷子的外形特征。
师:谁来说说你的筷子是什么颜色的?上面都画了些什么?
幼a:我的筷子是绿色的,有一节一节的,像竹子。
幼b:我的筷子上有一只海豚在玩球;
幼c:我的筷子是红色的,有一圈一圈的白线……。
4、师:筷子还有长有短,小朋友可以拿自己的筷子和别人比一比。
5、幼儿相互比较筷子的长短。
三、学习筷子的配对。
1.师:现在我们手上都只有一只筷子,请你们给它找一只一模一样的筷子做朋友。
2.幼儿拿着一只筷子,在活动室两侧找筷子的朋友。
3.师:你们帮筷子找到朋友了吗?谁来说说,你为什么让它们做朋友?
幼a:它们的颜色一样,都是红色的;
幼b:它们上面都有花还有小草;
幼c:它们一样长。
4.教师小结:原来它们是因为颜色、图案、长短都一样才可以做朋友。两只一样的筷子我们可以说成是“一双筷子”。
四、学习使用筷子。
1.师:你们知道一双筷子有什么用吗?
幼:吃饭、吃菜……。
2.师:对了。筷子可以夹东西吃,那你知道筷子怎么用吗?
3.请个别幼儿示范筷子的用法。
4.教师以儿歌的形式边示范边提问,教幼儿使用筷子。
师:我们数数筷子有几根?——一双筷子两根棒。
小手怎么拿筷子?我们要把筷子对对齐,小手握在筷子的中间——手握中间对对齐。
握好以后怎么夹东西?我们请中指来帮忙,把筷子的嘴巴张开来——中指帮忙张开嘴。
最后怎么办?——合上嘴巴夹夹紧。
让我们再来试一试(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五、分享筷子水果大餐。
1.师:小朋友们学的真快,老师要表扬你们,请你们吃水果大餐。记住一定要用筷子去,千万不要用小手。我们手上的筷子都脏了,我给你们准备了干净的筷子。等一下小朋友洗完手后,到前面来拿筷子。
2.幼儿分组把手上的筷子放在前面的篮子里,然后洗手,排队取干净的筷子,分享大餐。教师个别指导还不太会用筷子的幼儿。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增设游戏“喂娃娃”,要求幼儿用筷子夹蚕豆或带壳花生,放入用饮料瓶制成的娃娃口中,这样做一方面丰富了幼儿的游戏,另一方面提高了幼儿使用筷子的技能。
注意事项:
在开展“玩筷子”这个活动前,对幼儿进行有关筷子的安全教育。
小班科学教案吸铁石(热门17篇)篇十七
活动一:捡落叶、玩落叶(略)
活动二:树叶分类
1、能用自己的方法给树叶分类。
2、能大胆地进行实践活动,并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1、各种各样树叶数份。
2、每人两个篓子。
3、集体记录表一张。
一、出示树叶,引导幼儿观察
1、这是什么?
2、枯叶、绿叶数份
3、积木、白纸等操作材料。
4、记录表、记录笔等。
一、提出问题:
1、这是什么?
2、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学习词:枯叶、绿叶)
3、猜一猜,叶子里面有什么?。,有没有水?
(1)介绍记录表,教师交待如何记录。
(2)幼儿把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
二、幼儿进行实验,探索绿叶里的水。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
2、幼儿实验操作并进行记录
三、幼儿交流:
1、你发现了什么?
2、为什么绿叶里有水,枯叶里没有水?
3、师生共同总结。
来自生活中常见的叶子成了孩子们探寻的主角,“叶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叶子可以吃吗?”在活动中,通过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叶子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从而发现了叶子的秘密,因为它是孩子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自然而然成为了孩子们最乐意探寻的`目标,活动中多媒体的运用使科学活动增色不少,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拓展幼儿思维,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孩子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叶子,他们对整个活动充满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