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编写教学计划的经验和技巧,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童年的泥巴教案(汇总16篇)篇一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学会热爱生活,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 认识10个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难点:理解“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时间: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板书课题:童年的泥巴。)。
2.齐读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
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多读几遍。
2. 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
3. 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
4. 再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
三. 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分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3)班级赛读,评选朗读能手。
2.讨论。
(1)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
四.扩展阅读,培养能力。
你知道哪些名人的童年趣事。
时间:
一识写生字。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引导学生发现田字格里多数生字的构字规律和结构特点。
3.学生当小老师当堂交流。
4.联系写字。
二.积累运用。
1.把自己搜集到的童谣和同学交流。
2.完成课后自选词语。
三.布置作业。
1.课后阅读《阅读》中的。
童年的泥巴教案(汇总16篇)篇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引出话题。
“老师搜集了许多图片,想给大家欣赏欣赏。看看你们能从这些图片中感受到什么。”
2、(播放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图片,并配上欢快的音乐。)“这些图片正是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你觉得自己的童年生活快乐吗?有趣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童年的泥巴》,来感受一下作者的童年趣事。”(板书:童年的泥巴)。
3、齐读课题,质疑:说说看到题目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并根据对方的评价再读课文。
3、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用“‖”标出段落。
(3)汇报。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分析3、4、5自然段,写了童年生活中的哪两件事?用“︱”
标出来。
(1)、学生自读课文后汇报。
(2)、找学生读3、4自然段。
a、用——画出歌谣。b、读最后一句,画出“三美”。
2、分析5自然段。
四、质疑、讨论。
1、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哟!”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的作用和内涵。)。
2、小结写作特点。
五、扩展阅读《孵小鸡》。
童年的泥巴教案(汇总16篇)篇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3、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训练学生说写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的含义。
2、发挥想像,模仿文中相关内容进行练说教学策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感受那份愉悦,同时进行思维训练,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热情参与,真正体现“以训练为主”的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精讲、善导、激情、引思”八字教学法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小黑板。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泥巴”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泥巴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吗?”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
2、同桌相互听读,做到互检,互评、互改。
3、找学生“开火车”读(一人一段),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加以指导,帮助其纠正。
5、鼓励学生针对“涅泥人、泥物”和“备下野餐”这两方面的内容,写两个句子,要抒发自己的情感,看谁写得好。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先动笔将文中几乎一样的两句话画出来,然后观察它们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读一读,再动脑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引导学生探究比喻的内涵及其作用)。
四、发挥想像,拓展思维。
1、想想看,孩子们除了涅书中提到的人、物外,还可能捏些什么?它们又各有什么特点?请依照书中的格式试着说一说。
2、请把你的童年趣事用几句话简单地说给大家听一听。
五、扩展阅读,培养能力。
课后阅读《孵小鸡》(用小黑板显示内容),并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家长听一听。
捏泥人、泥物。
——活灵活现。
童年的泥巴教案(汇总16篇)篇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热爱生活,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3、认识双线格内的9个字,会写田字格内的14个生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图片、音乐。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引出话题。
“老师搜集了许多图片,想给大家欣赏欣赏。看看你们能从这些图片中感受到什么。”
2、(播放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图片,并配上欢快的音乐。)“这些图片正是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你觉得自己的童年生活快乐吗?有趣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童年的泥巴》,来感受一下作者的童年趣事。”(板书:童年的泥巴)。
3、齐读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的地方用?标出来。
2、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并根据对方的评价再读课文。
3、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用“‖”标出段落。
(3)汇报。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分析3、4、5自然段,写了童年生活中的哪两件事?用“︱”
标出来。
(1)学生自读课文后汇报。
(2)找学生读3、4自然段。
a、用——画出歌谣。b、读最后一句,画出“三美”。
2、分析5自然段。
四、质疑、讨论。
(1)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哟!”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的作用和内涵。)。
(2)小结写作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1、再读课文,圈画字词。
2、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3、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构字规律和结构特点。
4、生字学习检查与指导:
撒(多音字)。
5、练习书写。
二、说说写写,积累运用。
1、完成课后“自选词语”。
2、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完成仿写。
我们一大帮小小子、小丫头尽兴地捏呀捏,没多久,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就摆满了一大片河滩:有____的__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有_____的_____、______的______、____的_____。
3、用“不仅??还??”写出课文中孩子们喜欢的活动。
4、照样子,写词语。
天蓝蓝()()()。
一层层()()()。
无法无天()()()。
咿咿呀呀()()()。
5、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鲜花()的收获()的田野。
()的小河()的模样()的童谣。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摘录文中优美语句。
童年的泥巴教案(汇总16篇)篇五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3、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训练学生说写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的含义。
2、发挥想像,模仿文中相关内容进行练说。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夏天最喜欢玩什么?(雨天玩水、滑旱冰、骑车、放风筝……)而在乡村孩子的童年记忆里,泥巴是他们的珍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
2、检查识字。
3、找学生“开火车”读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加以指导,帮助其纠正。
4、再读课文,理清条理,弄清: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文中的哪些段落语句让你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呢?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默读课文,找到并画出你喜欢的段落句子。
a、第3自然段。
(1)“撒欢”是什么意思?你有没有撒欢的时候?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撒欢的?
(2)一个“撒欢”,多么形象,多么传神,孩子们玩泥巴的急切心情跃然纸上。
(3)再读这部分,看你能不能读到那些玩泥巴孩子的心里去!
b、读捏泥人泥物一段(第4自然段)。
(修饰词用的比较准确,使孩子们捏出的泥人泥物活灵活现)。
(1)想想看,孩子们除了涅书中提到的人、物外,还可能捏些什么?它们又各有什么特点?请依照书中的格式试着说一说。
(2)读这一部分时,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表现出一种活泼、快乐的感情。
(3)这部分写出孩子们捏得尽兴,还写出了唱得尽兴。谁来读一读?
(4)这段话还写出了“三美”白牙、黑泥鳅、红泥哨写出色彩之美。清亮亮。脆生生用abb式写出声音之美。
为秋日沉寂的田野平添了无限生机写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c、饿了累了准备野餐这一段(第5自然段)。
用了“不是…就是”说明孩子们是不愁吃的,在寻找吃的过程中体会到孩子们的天真快乐。用这个关联词语说话。
2、引导学生讨论。
(1)文中有两句几乎一样的话,把他们找出来画出来,然后观察它们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读一读,再动脑想一想:这两句话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2)在开篇部分写“这风一样的日子哟”结尾部分写“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是比喻句,开篇说明童年时光虽然美好,但更为短暂,感叹时光流逝之快。结尾与开头相呼应,说明作者对童年十分眷恋。
四、总结。
童年是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欢快的歌,玩泥巴师童年生活中一段最快乐的时光,那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是多么让人难以忘怀呀!
板书设计:
捏泥人、泥物——捏得尽兴。
孩子们唱得尽兴快乐无比。
备下野餐——吃得尽兴。
布置作业是老师的事,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而我却在作业设计上独具匠心,如在学完《童年的泥巴》一课后,我把布置作业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围绕课堂内容设计一份自己喜欢的、力所能及的并能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特长的.作业。第二天我收到了各种各样的作业:有的同学在摘抄本上认真地抄写了好词佳句;有的同学拿来了自己捏的惟妙惟肖橡皮泥作品;有的同学拿来了mp3,里面录制了采访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畅谈他们童年的录音;还有的同学搜集了一些名人童年趣事的故事来和同学们分享……五花八门、充满个性的作业,体现了语文学科和其他各学科知识间的整合,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这一份份精美的作业,说明学生在设计时融入了浓厚的兴趣,在完成是进行了独立思考,敢于尝试、勇于探索。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这样的优化设计,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己支配,丰富了他们课余生活,发展了他们的个性。
在上周我进行了一个语言教学活动《童年的泥巴》。活动的第一环节,幼儿通过看录像直观形象的了解豆芽是从泥土里钻出来的。第二环节是理解学习儿歌。
在第一环节中,当我播放起小豆芽是如何钻出泥土的录像时,孩子们立刻被生动的画面所吸引。家家拍起了小手笑了起来,其他孩子也露出了愉悦的表情。我开始讲起了故事:“小豆芽芽钻钻泥巴,钻了一会,动了一下,钻啊钻啊,使劲钻,露出小小脑袋瓜。”,(也就是本次儿歌的内容)边说边抽拉着手里的小豆芽,看着“小豆芽”从土里冒了出来,孩子们立刻欢呼起来。听完了两遍故事,我问道:“小豆芽是怎么从土里钻出来的呢?谁会做?”,何东烨和小宝立刻蹲在了地上,然后又一下子站起来。“是这样钻的。”小宝边做边说道。尽管孩子的表现没有象老师预期的那样,但我还是肯定了孩子们的模仿。在接下来模仿小豆芽做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也玩得很开心。
幼儿记忆及思维都是在直接与该事物的接触或活动中进行的,所以在活动中,老师用了直观的录像来演示小豆芽从泥土里钻出来的样子,既生动又易懂,从孩子们的反应来看,他们都是非常感兴趣的。
童年的泥巴教案(汇总16篇)篇六
梦里多少回走进故乡,走进满目青山的孩提年代。那条清澈的小河还是往昔的模样吗,那群泥猴儿一样的乡下孩子,还在玩着河泥、唱着清亮亮的童谣吗……“捏呀捏,捏个小巴狗,摇摇尾巴跟娘走;捏呀捏,捏只大花猫,捉了老鼠喵喵喵……”
这风一样的日子哟!
天蓝蓝,水蓝蓝,风儿轻轻,我们这些无忧无虑的乡下孩子终于盼来了放秋假的日子,三五成群撒欢儿奔向那片白亮亮的西河滩。河床大片大片裸露出来,积着一层层油汪汪的黑泥、红泥,这些泥巴黏性极好,是我们捏泥人、做泥哨的绝好材料。
我们光着小脚丫,在滑腻、舒适的泥里踩呀踩,踩出积在底下更黏的泥巴,一捧又一捧运到河滩上。这一堆儿,那一堆儿,我们这些乡下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一双灵巧的小手捏过来捏过去,一边还咿咿呀呀地唱着脆生生的童谣:“捏呀捏,捏个大的你看看。这个家伙力气足,帮助阿爸把田犁……”不长时间,一头水牛捏了出来。那边一个扎着羊角辫儿的女孩儿又唱道:“捏个金冠子,穿上大红袍,太阳出来早早早……”眨眼工夫,一只精神抖擞的大红公鸡捏出来了。我们一帮小小子、小丫头尽兴地捏呀捏,没多久,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就摆满了一大片河滩:有笨头笨脑的大胖猪、温和顺从的小绵羊、机灵乖巧的长耳兔,有笑眯眯的老爷爷、瘪瘪嘴的老奶奶、俊俏的新媳妇。我们一个个咧着嘴儿,欣赏着自己的杰作,乐得直蹦高。一会儿,那边露着一排白牙的“黑泥鳅”吹起了刚刚晒干的红泥哨儿,顿时,满河道回响起清亮亮、脆生生的童谣,为秋日沉寂的田野平添了无限生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3、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训练学生说写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的含义。
2、发挥想像,模仿文中相关内容进行练说。
教学流程:
同学们,你们在夏天最喜欢玩什么?(雨天玩水、滑旱冰、骑车、放风筝....)而在乡村孩子的童年记忆里,泥巴是他们的珍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题。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
2、检查识字。
3、找学生“开火车”读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加以指导,帮助其纠正。
4、再读课文,理清条理,弄清: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讨论交流后,板书:涅泥人,泥物孩子们备下野餐课文主要讲了孩子们捏泥人,泥物活灵活现,饿了累了备下野餐,快乐无比。
1、文中的'哪些段落语句让你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呢?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默读课文,找到并画出你喜欢的段落句子。
a、第3自然段。
(1)“撒欢”是什么意思?你有没有撒欢的时候?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撒欢的?
(2)一个“撒欢”,多么形象,多么传神,孩子们玩泥巴的急切心情跃然纸上。
(3)再读这部分,看你能不能读到那些玩泥巴孩子的心里去!
b、读捏泥人泥物一段(第4自然段)。
(修饰词用的比较准确,使孩子们捏出的泥人泥物活灵活现)。
(1)想想看,孩子们除了涅书中提到的人、物外,还可能捏些什么?它们又各有什么特点?请依照书中的格式试着说一说。
(2)读这一部分时,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表现出一种活泼、快乐的感情。
(3)这部分写出孩子们捏得尽兴,还写出了唱得尽兴。谁来读一读?
(4)这段话还写出了“三美”白牙、黑泥鳅、红泥哨写出色彩之美。清亮亮。脆生生用abb式写出声音之美。
为秋日沉寂的田野平添了无限生机写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c、饿了累了准备野餐这一段(第5自然段)。
用了“不是…就是”说明孩子们是不愁吃的,在寻找吃的过程中体会到孩子们的天真快乐。用这个关联词语说话。
2、引导学生讨论。
(1)文中有两句几乎一样的话,把他们找出来画出来,然后观察它们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读一读,再动脑想一想:这两句话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2)在开篇部分写“这风一样的日子哟”结尾部分写“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是比喻句,开篇说明童年时光虽然美好,但更为短暂,感叹时光流逝之快。结尾与开头相呼应,说明作者对童年十分眷恋。
童年是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欢快的歌,玩泥巴师童年生活中一段最快乐的时光,那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是多么让人难以忘怀呀!
童年的泥巴教案(汇总16篇)篇七
教学目标:1、感受泥性,体验愉悦。
2、了解盘泥条的基本制作方法。
重点难点:1、充分掌握想要制作的形状、特征,使用泥土做成立体的形状。
2、对造型的细致塑造。
课前准备:紫砂泥、泥塑制作工具、范作图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a、导入。
a、喜欢吗?在哪儿见过泥做的物品?(商店出售的大阿福、小彩塑、紫砂壶等)。
b、提示课题:玩。我们今天也来玩,在家想玩吗?
b、新授。
a、出示图片欣赏,让学生初步认识泥塑艺术,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
b、教师出示几件范作,通过作品欣赏向学生讲解泥巴的几种不同的造型方法:
(1)、手捏法(2)、泥条法(3)、泥板法(4)挖空法(5)、借助它物法。
c、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泥巴的用途是什么?有哪些东西与泥巴有关?
d、教师向学生讲解并示范泥条的制作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触摸、观察、嗅觉来感受泥性。
(1)、用手触摸有什么感觉?(软)。
(2)、用鼻子闻有什么味道?(泥土气)。
(3)、用耳朵听泥土摔打的声音,感觉怎么样?(泥土很听话)。
e、玩游戏,比赛看谁做的泥条最长、最快、最好。
f、教师用搓好的泥条做一样东西给学生看。(蜗牛)。
g、泥巴听话吗?你还能让听话的泥巴变成什么样好玩的东西吗?
h、学生作业: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做东西,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力求与众不同,可合作完成(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轻音乐)。
c、小结。
a、师生一起评析部分作业(优劣作业对比,指出注意点,以鼓励为主)模拟商品买卖,如果你去买泥塑作品,你愿买哪个?(表扬优作)那些没被卖掉的需要怎样改进。
b、指导学生整理现场,清洁卫生。
d、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去后再和父母一起将自己的作品美化。
练习设计:
(1)、泥条练习。
(2)、用泥条完成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使学生装在游戏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及自己动手实践的亲身体验,感受泥性并自我解决如何使泥巴听话。如何玩出新的方法这一问题。同时,在教师的鼓励下,使学生能大胆自由的进行造型活动,并大胆发表自我感受。
童年的泥巴教案(汇总16篇)篇八
布置作业是老师的事,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而我却在作业设计上独具匠心,如在学完《童年的泥巴》一课后,我把布置作业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围绕课堂内容设计一份自己喜欢的、力所能及的.并能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特长的作业。第二天我收到了各种各样的作业:有的同学在摘抄本上认真地抄写了好词佳句;有的同学拿来了自己捏的惟妙惟肖橡皮泥作品;有的同学拿来了mp3,里面录制了采访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畅谈他们童年的录音;还有的同学搜集了一些名人童年趣事的故事来和同学们分享……五花八门、充满个性的作业,体现了语文学科和其他各学科知识间的整合,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这一份份精美的作业,说明学生在设计时融入了浓厚的兴趣,在完成是进行了独立思考,敢于尝试、勇于探索。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这样的优化设计,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己支配,丰富了他们课余生活,发展了他们的个性。
童年的泥巴教案(汇总16篇)篇九
2.掌握字的.结构,书写正确,端正,匀称。
过程与方法。
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情感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和审美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重点。
把字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速度。
能抓住字的特点写。
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认识生字。
1,出示本课字卡,认读生字。
2,教师交代本课形声字较多。形旁表示字的意义,声旁表示字的读音。
3,引导学生发现特点,提高识字效率。
学生认读生字。
找出形声字。
学生汇报记字方法。
互相借鉴,拓宽思路。
二,写字教学。
1.引导学生发现田字格里多数生字的构字规律和构字特点。
把要求会写的生字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娘踩胖猪饿。
付烤狼。
上下结构:梦盐。
独体字:丫匀。
2,教师示范书写。
指导(注意事项)。
盐:上下结构,下面是皿,不是血。
烤:左右结构,右面不要多一横。
3,表扬写字好的。
学生讨论分类。
学生仔细观察,练习书写。
学生展示写字,共同欣赏。
掌握字的结构。
激发学生写字兴趣。
大家互评,互相促进。
三,总结提出希望。
希望学生今后要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学生谈收获表决心。
童年的泥巴教案(汇总16篇)篇十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回答课后题。
2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1导入。
2范读,思考,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读准,找出不理解的词,读准。思考:课文中的我们干了什么?
4同桌互读讨论问题,并互相纠正,读准。
5指名读课文,分段读,纠错,词语理解指导。
6再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的童谣。
(2)捏泥巴捏了什么。
(3)给课文第二大段分两层。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与练习。
8读课文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填空组词:
三五()活()活()开()破()狼()虎()。
爽()舒)()无()无()。
(3)根据课文填空:
()的大肥猪()的长耳兔()的小绵羊()的老爷爷()的老奶奶()的新媳妇。
9小结:课文内容、写法、思想感情。同时指导理解文中“这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10板书:
二(3、4、5)分写童年的美好生活3、4捏泥巴。
5吃泥烘烤。
三(6)总写童年的日子像风一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1、再读课文,圈画字词。
2、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3、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构字规律和结构特点。
4、生字学习检查与指导:
撒(多音字)。
5、练习书写。
二、说说写写,积累运用。
1、完成课后“自选词语”。
2、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完成仿写。
我们一大帮小小子、小丫头尽兴地捏呀捏,没多久,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就摆满了一大片河滩:有____的__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有_____的_____、______的______、____的_____。
3、用“不仅??还??”写出课文中孩子们喜欢的活动。
4、照样子,写词语。
天蓝蓝()()()。
一层层()()()。
无法无天()()()。
咿咿呀呀()()()。
5、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鲜花()的收获()的田野。
()的小河()的模样()的童谣。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摘录文中优美语句。
童年的泥巴教案(汇总16篇)篇十一
1、欣赏图片,引出话题。
“老师搜集了许多图片,想给大家欣赏欣赏。看看你们能从这些图片中感受到什么。”
2、(播放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图片,并配上欢快的音乐。)“这些图片正是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你觉得自己的童年生活快乐吗?有趣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童年的'泥巴》,来感受一下作者的童年趣事。”(板书:童年的泥巴)
3、齐读课题,质疑:说说看到题目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并根据对方的评价再读课文。
3、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用“‖”标出段落。
(3)汇报。
1、分析3、4、5自然段,写了童年生活中的哪两件事?用“︱”
标出来。
(1)、学生自读课文后汇报。
(2)、找学生读3、4自然段
a、用 ——画出歌谣。b、读最后一句,画出“三美”。
2、分析5自然段。
1、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哟!”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的作用和内涵。)
2、小结写作特点。
板书设计:
1、 童年的泥巴
总写 童年生活让人留恋
分写 童年的美好生活3、4捏泥人5、野餐
总写 童年的日子像风一样
童年的泥巴教案(汇总16篇)篇十二
《童年的泥巴》是一篇怀念童年快乐生活的课文,泥巴,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但对孩子们来说却是心中最爱,泥巴给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那风一样的日子永远定格在记忆中。课文描述了小伙伴们玩泥巴的快乐,语言亲切、自然、质朴,比较适合进行朗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及创造力。
学生已有三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读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极好凭借。
为了更好的实现新课标,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力求实现两个转变:
1、课堂角色的转变
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2、学习方式的转变
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地求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变学生苦学为乐学。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3、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训练学生说写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的含义
为了紧扣大纲,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朗读体会法、启发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以情感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根本,教师尽量少讲,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去读、去悟、去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的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合作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渗透“读”“思”“议”“勾画”等方法。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畅谈童年乐趣。
2、老师小时候虽然没有你们这多的玩具,但我们有大自然给我们不用花钱买的天然泥巴,你们想知道我们那时候的小朋友是怎样玩泥巴的吗?(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展示作品,自由畅谈,使
学生在美的熏陶中,驰骋丰富的想象,为学生尽快进入文本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同桌之间互读。注意要读正确、通顺,读出感情。
3、根据同桌提出的优点与不足,再试着练读一下。
4、分段指读展示。谁愿意把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展示给大家?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加以指导,帮助其纠正。
5、认读生字(课件出示)
6、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7、小组合作读文,讨论:
(1)作者梦里的故乡是什么样的?
(2)孩子们是怎么玩泥巴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8、学生汇报(课件出示词语)
(设计意图: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因此,课堂上不需要做过多的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朗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精读细品,交流感悟。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班上交流。先把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再说明喜欢的理由。(重点探究词语的巧妙运用)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加以指导:要读出开心、快乐的情感。
2、引导学生讨论:
(1)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然后观察它们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读一读,再动脑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引导学生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哟!”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的作用和内涵。)
(设计意图:通过质疑、释疑、答疑,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围绕课堂内容设计一份自己喜欢的、力所能及的并能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特长的作业。(大屏幕出示作业参考)
1、抄写好词佳句。
2、说说你的童年有哪些有趣的游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受童年快乐的同时,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3、你想知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童年趣事吗?回家调查一下,和他们比比童年。
4、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仿写自己的童年趣事。
(设计意图:学懂课文不是最终的目的,目的是要通过学懂课文,感受生活,引导学生去读有关童年的文章,了解长辈们的童年故事,学生一定会了此不疲。仿写自己的童年趣事,也为本单元的能说会写作好铺垫。)
1、童年的泥巴
捏泥人、
泥物
野餐
风一样的日子哟
快乐无比
童年的泥巴教案(汇总16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回答课后题。
2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1导入。
2范读,思考,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读准,找出不理解的词,读准。思考:课文中的我们干了什么?
4同桌互读讨论问题,并互相纠正,读准。
5指名读课文,分段读,纠错,词语理解指导。
6再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的童谣。
(2)捏泥巴捏了什么。
(3)给课文第二大段分两层。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与练习。
8读课文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填空组词:
三五()活()活()开()破()狼()虎()。
爽()舒)()无()无()。
(3)根据课文填空:
()的大肥猪()的长耳兔()的小绵羊()的老爷爷()的老奶奶()的新媳妇。
9小结:课文内容、写法、思想感情。同时指导理解文中“这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10板书:[=小学教学设计网=www.x=]。
二(3、4、5)分写童年的美好生活3、4捏泥巴。
5吃泥烘烤。
三(6)总写童年的日子像风一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掌握5个生字的音。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
教学过程:
1指名读课文。
2复习:
(1)给课文分段。
(2)给课文第2大段分层。
(3)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3指导读课文练习。
4同桌互读课文练习,读准。
5生字生字学习检查与指导:
撒(多音字)。
狼虑。
狠虚。
限
6感情朗读课文表演。
7找出课文中的童谣,并搜集你知道的童谣,同桌交流。
童年的泥巴教案(汇总16篇)篇十四
2.掌握字的结构,书写正确,端正,匀称。
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和审美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把字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速度。
能抓住字的特点写。
课件、卡片
教 学 流 程
一、认识生字
1、出示本课字卡,认读生字
2、教师交代本课形声字较多。形旁表示字的意义,声旁表示字的读音。
3、引导学生发现特点,提高识字效率。
学生认读生字
找出形声字
学生汇报记字方法
互相借鉴,拓宽思路
二、写字教学
1、引导学生发现田字格里多数生字的构字规律和构字特点。
把要求会写的生字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娘 踩 胖 猪 饿
付 烤 狼
上下结构:梦 盐
独体字:丫 匀
2、教师示范书写
指导(注意事项)
盐:上下结构,下面是皿,不是血。
烤:左右结构,右面不要多一横。
3、表扬写字好的
学生讨论分类
学生仔细观察,练习书写
学生展示写字,共同欣赏
掌握字的结构
激发学生写字兴趣
大家互评,互相促进
三、总结 提出希望
希望学生今后要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学生谈收获表决心
童年的泥巴教案(汇总16篇)篇十五
小时候,我经常住在外婆家,外婆家周围,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密密匝匝地种着一些平常不过的蔬菜,一条条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把田野分成了一块一块的,像网格一般,整齐的排列着。小路两旁长着一些野草和野花,绿茵茵,黄澄澄的,因此总会吸引来一只只蝴蝶,它们时而在花丛中盘旋嬉闹,你追我赶,时而落在花上,合拢翅膀,休息一会儿。旁边的那棵柳树垂下少女一般的长发,在地上映出稀疏的倩影,树上的蝉总是不停地叫啊叫,却总是寻不见踪影。蓝宝石般的天空,飘着几片白云,如梦境一般,令人陶醉。
村里没什么好玩的,却有一辆小小的自行车,刚学会的时候,高兴地满村骑着跑,引来好多人在旁边围观。中午吃完饭,总喜欢拿一件大衣,跑到田野里,东扑一下,西扑一下地抓蝴蝶,抓住后就放在袋子里,一下午总能满载而归。那时候,我的口袋里总塞满各种各样的东西,有路边的一棵白石子,一片自认为最完美的树叶,一些苍耳,一朵小野花……有时捡到一根鸽子毛,就会激动好长时间。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是泥巴。无聊时,总会用一个小铁锹铲起一小堆土,浇上水,浇的少了,和不成泥,浇的多了,成了稀泥,所以水量还是很重要的。和好泥,总喜欢把它弄成泥人,因为这个比较简单。其次就是弄成抽象的猫猫狗狗,再要是突发奇想,就捏成一只正在飞的`鸟……总之只要没人打扰我,我可以乐此不疲地玩上一整天。
现在回想起来,总觉得这是一段很美好的回忆。可当我现在回到外婆家,最多也是和表妹去田野里抓蝴蝶,常常忘却了那团曾给了我无数欢乐的泥巴。
中年人已经远离了童年,青年人刚刚与童年说再见,少了几分纯真,却多了一些成熟。儿时的许多游戏也已慢慢的变得模糊,甚至遗忘。当我们在人生的路上努力奋斗时,才意识到童真才是我们最稀缺的东西!
童年是一片群星闪烁的夜空,是一个春天永驻的花园,是每个人一生的绝版。童年那不起眼的泥巴,给我留下了美好童真的回忆!
童年的泥巴教案(汇总16篇)篇十六
1初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回答课后题。
2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目标1。
目标2。
1导入。
2范读,思考,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读准,找出不理解的词,读准。
思考:课文中的我们干了什么?
4同桌互读讨论问题,并互相纠正,读准。
5指名读课文,分段读,纠错,词语理解指导。
6再读课文(1)找出课文中的童谣。
(2)捏泥巴捏了什么。
(3)给课文第二大段分两层。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与练习。
8读课文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填空组词:
三五()()活()活()开()破()狼()虎()爽()舒)()无()无()。
(3)根据课文填空:
()的大肥猪()的长耳兔()的小绵羊()的老爷爷()的老奶奶()的.新媳妇。
9小结:课文内容、写法、思想感情。同时指导理解文中“这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总写:童年生活让人留恋二(3、4、5)分写童年的美好生活3、4捏泥巴5吃泥烘烤三(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掌握5个生字的音。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
教学过程:
1指名读课文。
2复习:(1)给课文分段。(2)给课文第2大段分层。(3)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3指导读课文练习。
4同桌互读课文练习,读准。
5生字生字学习检查与指导:撒(多音字)狼虑狠虚限。
6感情朗读课文表演。
7找出课文中的童谣,并搜集你知道的童谣,同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