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重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讲解和培养的知识点或能力,我们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来突出教学重点。接下来是一些三年级教案的分享,希望大家能够从中获得一些灵感和启示。
三年级语文人教版电子教案(优质22篇)篇一
1.知识目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变化。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敬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3.情感目标:懂得尊重和爱护国旗,体会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三年级语文人教版电子教案(优质22篇)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习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照样子写叠词。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重叠词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扫请生字。
1.大声读课文,把生字读准确。
2.小黑板检查生字、词。
3.分段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段。
1.看图师:现在我们来欣赏下这美丽的槐花。
3.指名读。读了这句你能说说它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4.指导朗读。你们喜欢槐花吗?谁来读读。从这句花里读懂了什么?
(板书:花多色白花形可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突破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给孩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给孩子。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春光明媚的五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你能背诵描写春景或物的古诗吗?(宿新市徐公店,村居等)。
2.春天是令孩子们最兴奋的季节。读了《美丽的槐乡》,你已经有了哪些收获?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槐乡之美和槐乡孩子的美丽可爱。
出示句子: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二、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读文章的哪个地方?你最喜欢什么呢?自由板块式学习课文(根据学生的选择,学习课文)我们来自由读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
2.你读懂了什么?(槐花香气扑鼻)那些词中体会到的?(熏醉、美滋滋、卧在、)。
3.课文那些句子写了槐乡孩子热情好客?
板书:热情好客。
4.指名读。
师:谁知道槐花饭是怎样做的?(指名回答。)。
5.在槐花芬芳的季节里,槐乡孩子热情好客,槐乡旅游胜地,假如有外地的小朋友来到我们这里,你会怎样招待他们。
6.四人小组讨论。
7.交流。
三、学习第三小节。
1.思考:你看到了什么?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内容。
2.自由读第三小节。
3.槐乡的孩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味甜纯朴可爱。
4.指导朗读。
你能读出他们纯朴可爱吗?
四、学习第四小节。
师:槐乡的五月是怎么样呢?我们来齐读最后一小节。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因为,五月的槐花盛开了,形态可爱,香味诱人,这时候孩子们非常高兴,他们采花做饭,享受花香,用槐花饭来招待客人,装扮自己,所以,五月是孩子们的季节。)。
课文的最后一段是文章的什么?
五、总结课文。
槐乡是洁白无暇的花,是芬芳四溢的花,是装孩子并让孩子大饱口福的花,槐乡的孩子是勤劳能干的孩子,是热情好客的孩子。作者巧妙地把槐花与槐乡孩子融为一体,写花又写人,自然地抒发出作者对槐乡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能进入诗人描绘的春色盎然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
进入诗歌所描绘的蜂飞蝶舞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体会诗歌中蕴涵的诗人之情感。
教学准备:
春天画面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认识唐朝一位了不起的诗人,人称“诗圣”,他写的诗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的名字叫杜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一首描写美丽的春景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指导读正确、有节奏感。
1.老师下面要来小组读诗比赛,要求是:响亮、正确、有节奏。想获得为本组争光的机会吗?那就练习读几遍。
2.指名读,随机纠正字音、节奏。
3.齐读。
三、精读,入诗境,悟诗情。
1.诗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了,同学们,诗人来到江边,看到哪些景物?
板书:花蝶莺。
2.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什么?能不能结合诗句,发挥想象,把仿佛在眼前的情景用老师这里的句式说一说,结合理解词语“花满蹊”“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啼”。
啊,_______(景物)真_______啊,你看_______。
例:啊,花真多啊,你看,把小路都遮得严严实实的了。
啊,花真多啊,你看,把花枝都压弯了。
啊,花真美啊,你看,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胜金……。
啊,花真香啊,你看,把小蝴蝶小蜜蜂都引来了呢。
3.教师放课件,边放《春到江边》的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意境。
(好一派繁花似锦的美景啊,你们看,杏花开了,远远看去,就像天边粉红的彩霞;桃花呢,笑得小脸粉粉的;梨花挤满枝头,仿佛一夜间枝头坠落了满树的白雪,香气四溢,引来了蝴蝶在花丛翩翩起舞,黄莺飞落枝头,自由自在地唱起动听的歌。
美吧,这情景让蝴蝶醉了,黄莺醉了,我们也醉了。下面同学们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表情、动作让老师感受到你们的陶醉吧!
4.赛读。
四、深化,体会诗情。
2.是不是该把诗题再读读,读出诗人心情的欢愉。
3.让我们用自己的诵读读出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吧。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为什么“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
2、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写作的顺序,学习作者运用浅近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是秋天的硕果累累是需要在夏天里用力的生长得来的,没有夏天的生长就不会有秋日的丰收,今天我们共同体会“在夏天里成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读,喜欢读那一节就读那一节。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认读词语。
2、指导写字。
四、用词说话。
1、出示词语,请学生朗读。
2、结合课文,用其中的一个词语或几个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
五、朗读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纠错。
2、同桌配合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
4、小组配合读课文。
5、其他形式朗读课文。
六、作业设计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在夏天里成长》。
板书课题。
二、指名读文。
老师找4名同学逐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用心感受。
你看到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长大?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三、细读课文、仔细品味。
1、文章的第一句是文章的中心句,整篇文章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2、读第二自然段,仔细品味。
(1)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写了哪几样生物?
(3)作者是如何来写的?他们都有什么变化?
(4)为什么选择这几样的事物来写的?
3、读第三段,这一段有提到了什么在夏天里生长?
4、读文章的第四段,仔细品读。
你体会到了什么?
文章仅仅是告诉我们要在夏天里努力生长吗?
四、教师小结。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夏天里有力量的生长着,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自己人生当中的夏天里同样有力量的生长,等到了秋天才会有好的收成!
五、作业设计。
感悟文章。
植物人也一样。
动物要赶时候。
夏天是万物山水赶热天。
长大的时期铁轨尽量地。
马路用力量的长。
三年级语文人教版电子教案(优质22篇)篇三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爱的奉献”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脉脉温情的故事。课文以爱贯穿始终,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教学由质疑课题出发,由学生提出问题,总结两个主导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学生正是随着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层一层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三年级语文人教版电子教案(优质22篇)篇四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11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关爱他人的情感熏陶。
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有爱心、同情心、善良的高尚品质。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让学生体会是“爱心”使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神奇的变化,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懂得爱心对别人、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只有爱,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一、激情引趣,创设“神奇”的氛围。
1、导入:同学们,每到夜晚,巨大的天幕上挂满了星星。看着这些星星,你有怎样的感受?(多媒体显示:在深蓝色的天幕上,星星闪闪发光的画面。)。
2、揭题:这七颗星星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在这个星座的后面有一个神奇、动人的故事,你们知道吗?(多媒体显示:画面由满天的星星逐渐定格在七颗星星上,七颗星星逐渐放大,演变成七颗钻石。)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启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解开七颗钻石之谜。
二、初读感知,感受神奇的故事。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不回读。
2、同桌同学互相检查生字的字音是否读准了,并进行评价。
3、教师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齐读。
焦渴水罐劳累竟然匆忙哀求舔净反正递给忍不住凑上咽下唾沫涌出。
4、引导学生通过组词辨析“渴”和“喝”、“竟”和“竞”、“匆”和“勿”。
5、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课文中有三个句子,不但包含了生字词,还有几个难读的词语,先读一遍句子,再读一读加下划线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1)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2)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3)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师: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遍课文,读完以后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和同学交流交流。
(通过自由读、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地感知课文。)。
(在交流读书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两个层次的整体把握使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线索有了总体认识,为后面的精读课文打好基础。)。
三、精读感悟,体会“神奇”的真谛。
1、指导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引发这个故事的原因。安排两个教学环节。
(1)在这一段中,你对哪几个词语印象最深?为什么?教师相机板书:大旱灾、干涸、干枯、焦渴而死。(使学生知道水无论是对于人还是植物、动物都是极其重要的,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意味着死亡。)。
(2)谁能用一段完整的话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把当时的情境生动、形象地描述一下。(多媒体显示:在布满裂纹的土地上,草木丛林破败干枯,几只乌鸦在枯枝上号叫,不远处动物的尸骨若隐若现……)通过情境创设和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让学生深切体会当时人、动物和植物对水的渴望,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并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地与文本对话。)。
水罐一共发生了四次变化。
第一次变化:小姑娘醒来的时候,罐子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第二次变化:小姑娘倒了一点水给小狗舔,木头水罐变成了银水罐。
第三次变化:小姑娘把水罐交给母亲,而生病的母亲认为自己反正要死了,又把水罐还给小姑娘,银水罐变成了金水罐。
第四次变化: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交给了讨水的过路人,金水罐中跳出了七颗钻石,接着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教师相机板书:空水罐——装满水——变成银水罐——变成金水罐——跳出七颗钻石)。
3、紧扣重点词句,体会课文主旨。安排两个教学环节。
(1)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心情怎样?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在极度干渴与疲乏的时候,看到水的心情:惊奇、喜悦,想不顾一切地喝一口水,想马上把水送给自己生病的母亲……谁能通过自己的读,把小姑娘的这种心情表达出来。(指名读、齐读第2自然段)。
(2)水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通过想像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喝的艰辛以及发现水罐中装满水后的喜悦,抓住“哪儿也找不到水”、“竟”、“喜出望外”、“赶紧”等关键词语,体会小姑娘虽然自己又渴又累,但一心想着生病的母亲,舍不得喝一口水的心理,感受小姑娘的孝心。)。
小结:正是这种孝心感动了上苍,所以她的罐子里装满了水。让我们一起带着对母亲的关爱、孝敬之情有感情地读一读第3自然段。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配乐复述课文,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情感升华,回归全文。
1、师: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这篇童话故事,生动、离奇、动人,读完故事,你认为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通过评价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课件显示开课时的画面)师:在这次大旱灾中,水就意味着生命。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她不顾自己难耐的干渴,一次又一次地把水留给别人,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啊!
小组讨论:课文为什么要以“七颗钻石”为题,为什么要写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七颗星星?在讨论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回归全文,揣摩文章的寓意:七颗钻石象征小姑娘美好、纯洁的心灵。七颗钻石升上天空变成星星,象征着这种爱是永恒的,这种爱会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通过讨论、朗读,使学生产生美好的想像,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三年级语文人教版电子教案(优质22篇)篇五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
蟋蟀在唱着“”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果园里……人们的心里你能用朗读表现么?配乐朗读1----4节。
三年级语文人教版电子教案(优质22篇)篇六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全篇文章可按总、分、总的记叙顺序分为三段。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述,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第二段是分述,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滩和岛上四方面描述,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第三段是总结,写守卫在岛上的英雄儿女必将使西沙群岛变得更加美丽和富饶。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这种总、分、总的叙述方式不仅体现在全篇文章中,还体现在段落、句群和句子中,形成这篇文章结构上的突出特点。
此外,本文开头结尾的相互呼应,使文章显得结构完整。
本文不仅有总分关系的段式,还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的段式,是中年级进行段的训练的好教材。
本篇文章语言生动、具体,作者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三年级语文人教版电子教案(优质22篇)篇七
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当金吉娅站在这样一棵神奇的“给予树”下,看到女孩的卡片,她想到了什么呢?设计这个环节主要出于这样的目的: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领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的行为,感受文字中所体会的情感。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领悟力,对于金吉娅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气呵成。所以我将这个环节根据课文中金吉娅的语言,行为分成了几步。第一步:当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愿,金吉娅第一反应是什么?第二步:思考金吉娅为什么说话时声音低,为什么会难过?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站在给予树下还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娅最终选择了女孩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内心的决定。这个心理活动的描述是充分联系了课文的文本,最后我出示“联系课文想象”,告知学生进行想象的方法。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以课文为载体进行合理、完整的想象,效果不错。
三年级语文人教版电子教案(优质22篇)篇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习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照样子写叠词。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重叠词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扫请生字。
1.大声读课文,把生字读准确。
2.小黑板检查生字、词。
3.分段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段。
1.看图师:现在我们来欣赏下这美丽的槐花。
3.指名读。读了这句你能说说它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4.指导朗读。你们喜欢槐花吗?谁来读读。从这句花里读懂了什么?
(板书:花多色白花形可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突破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给孩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给孩子。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春光明媚的五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你能背诵描写春景或物的古诗吗?(宿新市徐公店,村居等)。
2.春天是令孩子们最兴奋的季节。读了《美丽的槐乡》,你已经有了哪些收获?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槐乡之美和槐乡孩子的美丽可爱。
出示句子: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二、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读文章的哪个地方?你最喜欢什么呢?自由板块式学习课文(根据学生的选择,学习课文)我们来自由读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
2.你读懂了什么?(槐花香气扑鼻)那些词中体会到的?(熏醉、美滋滋、卧在、)。
3.课文那些句子写了槐乡孩子热情好客?
板书:热情好客。
4.指名读。
师:谁知道槐花饭是怎样做的?(指名回答。)。
5.在槐花芬芳的季节里,槐乡孩子热情好客,槐乡旅游胜地,假如有外地的小朋友来到我们这里,你会怎样招待他们。
6.四人小组讨论。
7.交流。
三、学习第三小节。
1.思考:你看到了什么?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内容。
2.自由读第三小节。
3.槐乡的孩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味甜纯朴可爱。
4.指导朗读。
你能读出他们纯朴可爱吗?
四、学习第四小节。
师:槐乡的五月是怎么样呢?我们来齐读最后一小节。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因为,五月的槐花盛开了,形态可爱,香味诱人,这时候孩子们非常高兴,他们采花做饭,享受花香,用槐花饭来招待客人,装扮自己,所以,五月是孩子们的季节。)。
课文的最后一段是文章的什么?
五、总结课文。
槐乡是洁白无暇的花,是芬芳四溢的花,是装孩子并让孩子大饱口福的花,槐乡的孩子是勤劳能干的孩子,是热情好客的孩子。作者巧妙地把槐花与槐乡孩子融为一体,写花又写人,自然地抒发出作者对槐乡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盈”等10个生字,掌握“渴求、盘旋、滑行、绿盈盈”等词语。
2、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
3、有语气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重点: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设计:
一、导课:
(学生会说到:花儿如何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悟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这些问题能否解决?
1、学生自由读文,同时划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
2、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可以分组朗读,或者接读课文)。
3、指导学生对读的同学做评价。
老师评价学生的读文情况。
刚刚在看到这个题目时,同学们都有个问题: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那现在我们就来找找,请同学们快快地读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学生谈到哪里,老师要引导学生来想像学习,全诗共有4个小节,写了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小节:写出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学生边读边想,
天,是这样蓝,
风,是那样轻,
第二到四小节:描写了远处的花、蝴蝶、蜻蜓,也描画了我们一起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美好,描画了一幅快乐、祥和的景象。
彩色的蝴蝶,
长尾巴的蜻蜓,
分小组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并讨论:花儿也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在这里,学生要明白:花儿会放风筝的原因,写出了花儿和小动物的快乐,抒发了作者渴望人和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和睦相处和谐统一的美好愿望。
学习了本诗后你想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表现春天的美好)。
四、板书设计:
花儿也会放风筝。
天是这样蓝。
风是那样轻。
彩色的蝴蝶。
长尾巴的蝴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导学过程:
一、今天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课文:
同学们觉得这篇课文美吗?想不想再读一读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一会把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描述给大家:(学生读文)。
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谈谈自己想像中的画面。——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
指导学生一起看第三小节:
有的在花枝上飞高飞低,
有的在半空中盘旋滑行……。
让学生合理想像,补充:有的在……。
指导学生一起看第四小节:
不对,不对,那不是风筝,那是——……让学生进行扩展。
三、指导学生写生字:
盈:注意中间的“又”字;。
蜻蜓的“蜓”上面是“壬”;。
瞧是左右结构的字。
四、作业:
1、有表情地背诵全诗。
2、说说花儿还会放什么风筝?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能进入诗人描绘的春色盎然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
进入诗歌所描绘的蜂飞蝶舞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体会诗歌中蕴涵的诗人之情感。
教学准备:
春天画面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认识唐朝一位了不起的诗人,人称“诗圣”,他写的诗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的名字叫杜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一首描写美丽的春景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指导读正确、有节奏感。
1.老师下面要来小组读诗比赛,要求是:响亮、正确、有节奏。想获得为本组争光的机会吗?那就练习读几遍。
2.指名读,随机纠正字音、节奏。
3.齐读。
三、精读,入诗境,悟诗情。
1.诗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了,同学们,诗人来到江边,看到哪些景物?
板书:花蝶莺。
2.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什么?能不能结合诗句,发挥想象,把仿佛在眼前的情景用老师这里的句式说一说,结合理解词语“花满蹊”“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啼”。
啊,_______(景物)真_______啊,你看_______。
例:啊,花真多啊,你看,把小路都遮得严严实实的了。
啊,花真多啊,你看,把花枝都压弯了。
啊,花真美啊,你看,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胜金……。
啊,花真香啊,你看,把小蝴蝶小蜜蜂都引来了呢。
3.教师放课件,边放《春到江边》的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意境。
(好一派繁花似锦的美景啊,你们看,杏花开了,远远看去,就像天边粉红的彩霞;桃花呢,笑得小脸粉粉的;梨花挤满枝头,仿佛一夜间枝头坠落了满树的白雪,香气四溢,引来了蝴蝶在花丛翩翩起舞,黄莺飞落枝头,自由自在地唱起动听的歌。
美吧,这情景让蝴蝶醉了,黄莺醉了,我们也醉了。下面同学们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表情、动作让老师感受到你们的陶醉吧!
4.赛读。
四、深化,体会诗情。
2.是不是该把诗题再读读,读出诗人心情的欢愉。
3.让我们用自己的诵读读出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吧。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为什么“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
2、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写作的顺序,学习作者运用浅近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是秋天的硕果累累是需要在夏天里用力的生长得来的,没有夏天的生长就不会有秋日的丰收,今天我们共同体会“在夏天里成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读,喜欢读那一节就读那一节。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认读词语。
2、指导写字。
四、用词说话。
1、出示词语,请学生朗读。
2、结合课文,用其中的一个词语或几个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
五、朗读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纠错。
2、同桌配合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
4、小组配合读课文。
5、其他形式朗读课文。
六、作业设计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在夏天里成长》。
板书课题。
二、指名读文。
老师找4名同学逐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用心感受。
你看到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长大?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三、细读课文、仔细品味。
1、文章的第一句是文章的中心句,整篇文章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2、读第二自然段,仔细品味。
(1)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写了哪几样生物?
(3)作者是如何来写的?他们都有什么变化?
(4)为什么选择这几样的事物来写的?
3、读第三段,这一段有提到了什么在夏天里生长?
4、读文章的第四段,仔细品读。
你体会到了什么?
文章仅仅是告诉我们要在夏天里努力生长吗?
四、教师小结。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夏天里有力量的生长着,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自己人生当中的夏天里同样有力量的生长,等到了秋天才会有好的收成!
五、作业设计。
感悟文章。
植物人也一样。
动物要赶时候。
夏天是万物山水赶热天。
长大的时期铁轨尽量地。
马路用力量的长。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5个一类生字,会认2个二类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想象力。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诗歌大意,学习通过换词理解字词的方法。
3、通过学习诗歌,培养学生对夏天的喜爱之情。让学生体会到暑假生活的愉快。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通过换词理解词语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暑假生活的愉快。
2、有感情朗读诗歌。
教学准备:图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5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录象导入:
二、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三、学习生字:
1.以小组为单位,以你们自己的方式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情况。
2.学生汇报。
屈:形声字屈从屈服委屈屈打成招屈指可数。
掘:形声字掘土发掘挖掘。
堆:形声字,堆放堆积堆砌土堆雪堆。
固:固定固然固守固体固执。
加固坚固牢固凝固顽固。
造:形声字,造反造福造化造就造句创造。
3.做猜字游戏巩固生字。
四、朗读课文:
学习生字后,把生字再放入到课文中,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第一节,其他学生看夏日海滩的图片。
二、自由读第一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第二节。
1、先读一读这节诗歌。
2、用换词的方法理解“掘、堆、拾、造”,比较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3、说说他们在这美丽的海滩上做了什么?
4、你能根据诗中所描述的景色编出一个动人的故事吗?
五、齐读诗歌,体会暑假生活的快乐。
六、完成课后练习。
1、做一做。
(1)填词(此题学生可以自由发挥)。
(金黄)的海滩(坚固)的城墙。
五彩的(贝壳)快乐的(暑假)。
(2)找朋友。
一轮初升的太阳一条长长的小河。
一段美好的时光一座美丽的假山。
(3)理解词语。
此题已在第二课时完成。
2、讨论。
(1)课文是怎样讲述“暑假是快乐的”?
(2)暑假里,你想做什么?
七、作业:
1、在虚宫格中认真书写5个一类生字。
2、试着把你的暑假生活写成一首小诗歌。
3、把这首诗歌有感情地朗诵给家长听。
三年级语文人教版电子教案(优质22篇)篇九
本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课文中有多种爱:金吉娅给予母亲的爱,给予哥哥姐姐的爱,给予陌生女孩的爱。而课文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因此我以此爱作为重点深入文本。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详则略之,略则详之”,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我提出“这棵树除了可以叫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名字?”,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三年级语文人教版电子教案(优质22篇)篇十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三年级语文人教版电子教案(优质22篇)篇十一
1.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成千上万只燕子高高兴兴地从南方飞往北方。然而,它们在瑞士境内却遇到了麻烦。究竟是什么麻烦呢?请同学们在课文第2自然段中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集体交流:
(1)燕子在瑞士遭遇了几方面的麻烦?教师板书。(板书: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冻死、饥寒交迫等)读一读这些词语,提醒学生积累。
(2)理解“饥寒交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用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3)燕子遇到的仅仅是饥寒交迫的麻烦吗?还遇到了什么麻烦?
长途跋涉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燕子一路上要飞过哪些地方吗?这一路,燕子们多辛苦呀?谁能读出燕子的疲劳。(指名读)。
3.根据课文情景想象燕子的处境,结合自己的心情,进行朗读指导。
三年级语文人教版电子教案(优质22篇)篇十二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重点理解带点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进行段式训练,了解连句成段的方法,学习给典型段式分层,概括段意。
第三课时:总结全文,完成课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年级语文人教版电子教案(优质22篇)篇十三
2.揭题。
3.指名朗读与课题相对应的课文段落。
4.解题:菩萨一样的兵,菩萨一样的司令说的是谁?
5.再读课题。
(二)探究体悟。
1.躲红军。
反动军队对老百姓做了哪些坏事?
师穿插介绍红军。
(ppt)理解“藏族同胞……谁也不露面。”
(1)抓住关键词体会藏胞的害怕程度。
(2)指导朗读。
朱德总司令得知后急得不得了,因为他担心——,他忧虑——,他不想看到——。
对比:反动军队的司令会着急吗?
2.找藏胞。
(1)(ppt)指名读。
(2)加标点再读,体会语气。
(3)对比:要是反动军队会去找找藏胞吗?
(4)指导朗读。
(5)生自由读四至七段,思考: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们有菩萨般的心肠?
3.抢春耕。
(1)汇报:“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结果……”
指名读并说原因。
理解:朱德同志的第一句话就是怕藏胞挨饿。
因为种自己的地来不得一丝一毫马虎,所以朱德同志要求战士用心耕种。
指导朗读。
理解第二句话并指导朗读。
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所吃的苦,所受的累。
对比:反动军队会这么做吗?
(2)汇报:“这也怨不得……抢种上。”
挡住百姓眼睛的乌云是谁?
朱总司令着急吗?为什么而急?
对比:想藏胞之所想,急藏胞之所急。
(3)再读朱总司令的三段话。
4.夸红军。
(1)得知这一消息的藏胞悄悄返回家园,也许他们在想什么?
(2)看到红军不仅不拿他们的一针一线,还打扫,整治,他们又会说什么呢?
组内练说。
班内交流。
(3)他们以前伤心流泪是因为——,他们现在感动得流泪是因为——。
(三)延伸内化。
1.过渡:同学们,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解放军继承了他们的优良传统,不仅把种子种在了藏胞的心间,也种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坎里。
2.看图感受:看,面对猝不及防的雪灾,人民解放军不畏惧艰难险阻;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人民解放军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3.回归课题: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最可亲可敬的——(读题)。
三年级语文人教版电子教案(优质22篇)篇十四
1.认字8个,写字7个。学习多音字“处”,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叮嘱、开凿、欣欣向荣、敬仰”等词语的意思。
3.能试着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认识生字、学习新词。
能试着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看图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你知道图上的人物是谁吗?(大禹。
2.简介大禹。
3.今天咱们就去学习关于大禹的故事。揭示课题:大禹治水。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2)指名逐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3)理解“叮嘱、开凿、欣欣向荣、敬仰”等词语的意思。
(4)重点指导书写:野、塞。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轮流读课文,思考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试着给课文分段。
四.作业布置:
查阅有关鲧禹治水的资料。
三年级语文人教版电子教案(优质22篇)篇十五
设计理念:
根据课文内容的语言特色,力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创设多种情景,体现以读为本的语文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大地巨人的形象及大自然的神气美丽。
教学目的:
1、学会10个字及相关的词语,会认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中描绘的巨人形象,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诵读过程中,让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1、课件让学生走进自然。
2、指导预习时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和不太明白的地方,多读一读。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欣赏风景,导入课题。
1、欣赏风景交流感受。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欣赏一下自然风光,欣赏完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课件配乐播放风景图片,学生欣赏后自由交流)。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当我一个人坐在草地上,望着远方连绵的山群,我总是把我们的大地,想象成一位和蔼的巨人。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这位和蔼的大地巨人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感知巨人。
“说到巨人,你的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想象?”(学生交流,初步浮现对巨人的印象)。
2、学生自由读文。
“现在请你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了。”
3、检查字词。
课件出示词语:连绵的山群和蔼的巨人胸肌丘陵胡须茂密的森林。
缓缓宽厚自由自在跳跃翻滚。
(学生自由练读开火车读)。
4、学生再次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5、学生交流。
三年级语文人教版电子教案(优质22篇)篇十六
通过朗读、质疑、认独9个字分角色朗读能够结合上下文说说老上羊住进医院后情感的变化、产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结合上下文说说老山羊住进医院后情感的变化、产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变化
一、谈话导入。
二、新授
1、自学。
2、要求。
3、检察预习,并及时指导。
4、默读课文,提出不懂得问题,并试着解决。
5、为什么老山羊刚住进医院的时候很不情愿后来又赞不绝口。
6、交流。
7、汇报。
8、学习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9、质疑。
布置作业: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32__音乐医院
不情愿赞不绝口
课后反思:课文比较浅显好读,但是其中的个别词语读起来个别学生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课上我非常认真的倾听学生的朗读,遇到学生度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的纠正。
语文实践活动8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析和使用近义词,通过选词填空,提高近义词辨析能力和运用能力,了解词语的意思和了解近义词的区别。与别人进行口语交流,使学生有观察和想象的能力,乐于表达正确地运用标点符号,能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字写的比较端正、规范、整洁。
教学重点:
感悟近义词,进行读和写,能够运用标点符号修改句子,能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字写的比较端正、规范、整洁。
教学重点:
感悟近义词,进行读和写,能够运用标点符号修改句子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重点学会设计。
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写出自己喜欢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选词填空
1、理解意思会区分他们的不同。
1、试做。
2、订正。
二、照样子写句子。
1、先读懂例句,在改写句子。
2、改好后订正,再读一读。
三、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读懂句子找出毛病。
2、自己修改。
3、订正。
教学内容:上网查资料
教学重点:筛选材料。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认真朗读
二、我们的科技角
查找有关机器人、星空或其它科技方面的材料,办一期科技报。
教学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组织和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学难点: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设计过年方案。
二、分工合作,做好准备。
一、开展活动,落实方案
二、完成习作
三年级语文人教版电子教案(优质22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了解“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的意思,照样子积累主谓结构的词语。
2、学习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4、了解书信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工具。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习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了解书信。
1、如果要与不在身边的朋友、亲人交流时可以通过哪些途径?
(交流:打电话、电子邮件、网上聊天、写信、发短消息等。)
2、板书课题:信
你写过或者看到过信吗?信是用什么写的?自由交流。
3、出示一封信,简单介绍信并小结:信是人际交往、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学会了写信是一项了不起的本领。学习诗歌第一小节:指名读。读出兴奋的心情。
(二)初读诗歌,学习词语。
1、观察课文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自读课文,借助课后音节学习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反馈:
(1)字词:指名读词语,指导“巢、雏”的读音与书写
(2)抽读课文。
3、指导课前预习的习惯。
(三)学习2-5节。
1、复习默读要求。板书相关要求。
2、默读课文第二节,学会写信后,作者替谁给谁写信,信的内容是什么?
3、默读并完成填空。
我想替()给()写信,信中说:()。
4、变换句式练习说话:因为(),所以我想替()给()写信。
板书:雏鸟妈妈回巢
5、朗读第2节。
6、默读其他小节,选一节填一填。
7、自学后交流第3、4、5节。
板书:花朵蜜蜂
大海小船
云他的伙伴
树他的朋友
(1)随机理解“风平浪静、姹紫嫣红”。
(2)把词语补充完整。(课后练习)再说几个。
8、有感情地朗读2-5节。指导背诵。试背。
(四)学习第6节,体会句子的含义。
1、指名读第6节,读后质疑。(思考: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句的意思?)
2、交流问题。
这正是写信的妙处。
(五)读全文并仿写。
1、读全文。体会诗歌的优美韵律。
3、模仿课文写几句诗歌,可以是一节或几节,评出最佳小诗人。
板书设计:
雏鸟妈妈回巢(家信)
花朵蜜蜂采蜜(邀请信)
大海小船扬帆远航
云伙伴灌溉森林(勉励信)
树朋友
作业布置:
一星:抄写并默写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二星:积累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星:模仿课文写几句诗歌,可以是一节或几节。
反思:
2茉莉花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积累词语,区别“希望”和“盼望”,“惊奇”和“惊喜”的意思,能正确使用。
2、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抓住相关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心情的不同语气。背诵课文第4节。
4、体会养花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和美的享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抓住相关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心情的不同语气。背诵课文第4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调动情感,课题引入。
1、出示茉莉花图片,音乐轻声播放《好一朵茉莉花》。
2、揭题:学习“茉”,交流字形。
3、看图并结合课外知识了解茉莉花。
4、看看文中的茉莉花是怎样的?
(二)重点突破,读中感悟。
5、抽读课文,正音。
6、交流,学习生字“蕾、绽”。
7、默读写茉莉花的重点句子,在描写它特点的词语上作记号。
8、学生交流。
9、归纳板书:洁白无暇似雪如玉
浓郁醉人
绽开张张笑脸
10、指导朗读。
11、尝试背诵。
(三)联系上下文,体会心情。
1、读2、3节,思考:我在养花的过程中,心情有什么变化?找出相应的词语或者句子。
2、交流板书:
焦急地盼望
不再关心了
惊喜
3、指导朗读,读出感情的变化。
4、选词填空。
(四)总结全文,积累词语。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2、总结:养花给人带来喜悦的心情和美的享受。
3、照样子写词语。绿油油
4、写话:学习茉莉花的写法,介绍一种熟悉的植物。
板书设计:
洁白无暇似雪如玉(色)
2、茉莉花{浓郁醉人(味)
绽开张张笑脸(形态)
焦急地盼望不再关心了惊喜
作业布置:
一星:抄写并能正确默写词语,熟读课文,背诵第4小节。
二星:积累描写花草的词语,和同学相互交流。
三星:学习茉莉花的写法,介绍一种熟悉的植物。
反思:
*3.我画什么
教学目标:
1在朗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学习9个生字;积累词语,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认识以对话的形式为主的课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根据提示语读出不同的语气。3体会孩子纯洁善良的心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积累词语,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根据提示语读出不同的语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画入手,激情激趣
1听说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出示第一节。
2轻声读第一节(指导朗读:多带劲啊!)
3欣赏“神笔马良”的故事。
二、以“读”为主,感悟体验
1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从《神笔马良》这本书引入过来的。
2初读课文,想:课文写写了哪几个小朋友?作者是怎样描写他们的?
3出示学习建议:
读通课文学习生字
各自读文交流收获
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4大组交流反馈
5指导朗读
训练1:词语部分(小试身手)
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句中
一本正经眉开眼笑无可奈何吞吞吐吐
(出示练习)
训练2:说话:学了课文,我感触最深的是——
6假如有一支神笔,但只能画一次,你大家一定先让小丽画是因为——
7感悟小结,体会孩子们纯洁善良的心。
三、从说到写,学习表达
1假如你有一支神笔,只能画一次,你最想画什么?再看文中大家的心愿。出示“心愿部分”2说说你的心愿,动笔写。
板书设计:
3我画什么
卷发的小曼
戴眼镜的周明
翘鼻子的元元
男孩似的张小丽
认真提议的王斌
作业布置:
一星:抄写并能正确默写词语,熟读课文。
二星:积累描写表情的词语,和同学相互交流。
三星:写下你的心愿。
反思:
古诗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目标:
1、能在古诗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识2个生字“慈、毕”。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意境,在诵读与想象中,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4.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意境;在颂读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图促情,引入课题。
师:你们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荷花或者荷叶吗?(课件出示:荷花、荷叶)
同学们说的多美呀,我们一起去西湖看看吧。(出示动画:西湖六月的美景)
师介绍西湖:
师:西湖,是一首美丽的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又是怎样的景象。(出示古诗题目: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学习生字:“慈”上面部分比较难写。指导书写,有爱心的人是很慈祥的,所以慈是心字底。
齐读古诗题目
二、初读古诗,感知意境
1、出示古诗: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古诗,把这首诗读通读顺。
2、读通古诗:(指名朗读、齐读)注意正音:慈、毕
3、读懂古诗:
(1)能说一说你读过之后的感受吗?(美)
学习第三四句:
师:接天是指荷塘与天边相接。那“无穷碧”又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观察荷叶画面。
从课题中的“晓”字我们知道,当时的什么时间?(晓:早上)
所以“映日”的“日”——就是指,早上的`太阳(也就是朝阳)。
师:“映日”的意思也就是在朝阳的映照下。
“别样红”说明这荷花——引导学生观察荷花的红
师:瞧,这景色多美啊?用你自己的话把这两句诗的意境说出来好吗?
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一二句:
师:正因为西湖六月的荷叶无穷的碧、荷花别样的红,所以诗人一见到这么美丽清新的画面就发出由衷的赞叹——引读一二句。
齐读、指名读
理解诗中的“毕竟”、“四时”毕竟:到底四时:春夏秋冬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季节。
三、想象画面,赏读悟境。
师:同学们,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
1、早上,太阳出来了,杨万里和友人走出净慈寺。在湖边,诗人看到这满湖的荷叶荷花,不禁诗兴大作,脱口而出:(学生朗读古诗)
2、他们边走边欣赏。杨万里突然眼睛一亮,指着湖中一朵开得正艳的荷花,激动地对学生友人说:(学生朗读古诗)
3、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林子方渐渐走远了,他还不时回过头去看看正在向他挥别的杨万里,看看荷叶荷花,也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这首诗:(学生朗读古诗)
4、看着友人远去的背景,此时的杨万里心情又是怎么样的?你能把杨万里此时对朋友那种不舍眷恋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
师:同学们。这首诗的题目叫——(生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从标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的诗,从内容上来看这
是一首写景诗。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大诗人作诗也有走题的时候?
(可能受到荷花的美丽所感染,他们没有太多伤感,所以不写。荷花是西湖六月的最大特色,诗人想让友人记住这满湖的荷叶荷花,记住他今天的送别之情。)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或许正是杨万里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吧!同学们,请用上你的声音、表情和动作一起来诵读这首古诗吧!(生齐读)
四、课外扩展,布置作业
师: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有不同的含义。老师向大家推荐几句写荷花很出名的句子: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王昌龄《采莲曲》)
3、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清.曹寅《荷花》)
三年级语文人教版电子教案(优质22篇)篇十八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赏读品味有关描写杏花的句子。
教学重点:
读通全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2、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
3、板书《第一朵杏花》。
4、读课题,质疑。
二、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课文后的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自由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杏花是在什么时候开放的?文章为何要写第一朵杏花?
3、读了课文你有了哪些新的问题?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三、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自学情况。
四、全班汇报:
1、指名读读文后的生字,并组词。
2、指名分节读读课文。
3、说说你读了课文后有了哪些新的问题?
(对于学生提出的的价值的问题则留作第二课时解决。)。
4、概括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赏读品味:
本文多处描写了杏花,请你找一找,读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了一片淡淡的粉红……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
“春风吹绿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想想竺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竺可桢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精神。
2、情景演示,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及品字析句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析、演,感受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1-5自然段,感悟文章的人物特点。
1、自由读,说说你感受了竺可桢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先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重点理解“习惯地问”,“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体会观察的精确、细致及长期的观察习惯。
3、相机指导学生读好对话。
三、情景演示,体会人物心情.(6-15自然段)。
1、读课文,小组中分角色演示当时的情景。
2、指名演示对话,其它同学仔细看,仔细品,想想人物说话的语气,想象人物说话的神情,评评同学的表演。
3、给这段对话加上一定的提示语。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四、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
2、理解“精确”一词。
(先说说“精确”是什么意思?再请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举例说说什么才称得上是“精确”。)。
五、通读全文,总结。
1、自由朗读全文。想想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2、汇报交流。
3、学习了本文,你觉得竺爷爷搞科研采取的是什么态度?从他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六、课后作业:
进一步搜集竺可桢的有关资料。
三年级语文人教版电子教案(优质22篇)篇十九
1、能自身读懂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理解课文中某些词语的意思。
3、能从课文中感受到袁隆平搞科学研究的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
了解袁隆平的研究作出的巨大贡献。
能从袁隆平的具体事迹谈自身的感受。
小黑板。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概括介绍袁隆平的生平事迹)
二、进行新课
1、初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讨论回答:
a、袁隆平为什么决心攻克“人工杂交水稻”这一世界难题?
b、袁隆平为了研究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
c、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
4、回答问题。
5、给课文分段,并写段意。
三、总结
四、作业
谈学后的体会
五、教学后记
三年级语文人教版电子教案(优质22篇)篇二十
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字。
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人们的善良及同情心。
1.能根据课文内容演一演。
2.能从指定的词语中选择几个写一写。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人们的善良及同情心。
体会到人们的善良及同情心。
2课时
教学内容:生字学习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字。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
教学用具: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放拍卖的录象
这是什么场面?
今天我们和一个小男孩一起去参加一场自行车的拍卖会。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请你自己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先看看书后生字表或者借助字典。
2.在课文中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朋友,让我们把它们请出来。
快看看你们认识他们吗?在这些词中有你不明白的吗?
出示:吞吞吐吐恍然大悟一无所获逐渐即将结束不约而同
吞吞吐吐什么样?学学。
恍然大悟什么意思,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3.请你自己记忆这12个字。我们看谁想的办法最巧,记得又快又好!
获,草的下面有两之狗。
逐:里边是豚,表示猪。这里是追猪,也指追动物。出示古文字。
即:出示古文字比较。
想提醒同学注意哪?
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问,纠正字音。
2.同桌互读。
3.默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事么不懂的问题?
4.全班交流。
四、小结。
继续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五、作业。
写生字词语
板书设计:
5美元的故事
吞吞吐吐恍然大悟一无所获逐渐即将结束不约而同
教学内容:课文学习。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人们的善良及同情心。
2.正确有语气的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演一演。
3.能从指定的词语中选择几个写一写。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人们的善良及同情心。
教学难点:体会到人们的善良及同情心。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
教学用具:投影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导入。
师:什么样的人才能参加拍卖会呢?
小男孩为什么要参加这个拍卖会?
二、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思考:他想用多少钱拍到一辆自行车?可能吗?
对于这个不可能的事,那小男孩为什么能用5美元就买下了一辆漂亮的自行车呢?默读课文,思考问题,画出相关的语句。
全班交流,引导理解:
当小男孩竞拍时全场的人不约而同地看着小男孩,会场鸦雀无声。
不约而同是什么意思?
鸦雀无声又是什么意思?
想像一下当时什么场面,人们心中都在想什么呢?
如果你是小男孩,你现在是怎样想的?
所以,当拍卖员宣布小男孩得到车时,人们立即欢呼起来。
从这你能看出什么?
当小男孩得到漂亮的自行车,露出灿烂的笑容的时候,他会怎么想?
三、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发展语言,发展思维。
1.同学们对课文理解的很好,还有什么问题吗?
2.下面,我们来表演这篇课文。
要求:
在本小组里,一位同学做小男孩,一位同学做拍卖员。其他同学做好心的人们。
在表演的时候,要争做一名合格的演员,注意台词。以及表情,动作。特别是小男孩的扮演者。
提示
1.小男孩眼睁睁地看着自行车被别人买走。什么样?
2.注意,拍卖员和小男孩的对话。疑惑不解、吞吞吐吐、恍然大悟
3.注意,后面所有参加拍卖人的动作和表情的变化。(教师讲评,鼓励学生。评选优秀小组。)
四、读一读,再选择几个写一写。
而且逐渐结束立即吞吞吐吐恍然大悟一无所获不约而同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体会到了什么?
5美元的故事
善良具有同情心
三年级语文人教版电子教案(优质22篇)篇二十一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找到青藏高原——点击拉萨。
2、走进拉萨(了解海拔、气候、布达拉宫等资料)。
3、学生自我介绍课外积累的相关材料。
二、揭题明题,整体感知全文。
1、读题,明确课题的中心词是“天空”,因此,读文时要带着“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来读。
2、充分朗读,让学生自己参照生字表上的注音,读到正确流利。然后出示生字词,教师不教,先让学生认读,对读错的及时进行指导。
3、学生完成板书填空:
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湛蓝的、蓝色、蓝晶晶)。
4、课件出示:湛蓝、蓝色的色板。你看见过这样色彩的天空吗?
三、品读课文,各抒己见。
1、现在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争取读好。读完后,想想这段的意思。
2、先读读下列这些句子,然后来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1)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理解“总是”和“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的联系,“透亮,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是怎样的?”)。
(2)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这句是一句夸张句,可联系诗句“手可摘星辰”来理解。为什么说声音可以碰到蓝天,手可以摸到蓝天?)。
(3)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重点理解“纯净”、“明洁”的意思)。
(4)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请你想想一下,当时,作者的内心在想些什么?)。
3、学生交流对拉萨的天空的新感受。
板书:拉萨的天空是__________________(美丽的、令人神往的……)。
4、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
四、观景回味,课后延伸。
1、看拉萨的纪录片(片断),观景回味。
(看完后,你想说些什么吗?)。
2、课后要求搜集有关拉萨的图片、文字介绍,做一张介绍拉萨得手抄报。
三年级语文人教版电子教案(优质22篇)篇二十二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与热爱。
5、续写这个故事。
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生字卡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1、(出示高尔基图片)。
师:高尔基是世界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一件怎样的事呢?(板书:小摄影师)。
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2、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如:基、侧、辆、卷。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3、检查分段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提到了哪些人,写了一件什么事?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没带胶卷没照成相的故事。)。
完成基础训练上的自学提示。
第二课时。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的1-6自然段,思考:小男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画出相关的语句。
他称高尔基为“亲爱的高尔基同志”,说明他很懂礼貌,同时也很尊敬、崇敬高尔基。)。
小男孩说:“我照完相,立刻就走”,这又说明小男孩很怎么样?(说明他知道高尔基很忙,很理解高尔基,不希望占用他太多时间。)。
(提示:他很关心、爱护小朋友,尽量满足小朋友的要求。)。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7-12自然段)。
1、过渡:这么一位聪明有礼貌的小男孩,高尔基打心里喜欢上了他,所以就让他进去了。
要求:默读6—8自然段,思考:进去后,小男孩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用“——”画出来。高尔基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用曲线画出来。
(提示:说明小男孩见到高尔基后的惊喜,他要好好看看高尔基是什么样子,同时也说明他很崇敬高尔基,他见到高尔基,很开心。)。
学生讨论。
4、师:小男孩就要给高尔基照相了,但是,最关键的事情他忘了,他没带胶卷。那他怎么办?课文中有几个地方提到小男孩哭,大家把它们找出来。
提示:
(1)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2)小男孩哭着说。
(3)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
5、师:大家想想,为什么他哭得那么伤心?
6、师:小男孩忘带胶卷,高尔基说他有胶卷。但小男孩子还是跑了。这是为什么?
(提示:很可能是他太着急了,没听清高尔基的话,也可能是他太内疚了,觉得对不起高尔基,不好意思。)。
7、师:刚才说的是小男孩的表现,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高尔基又是怎样表现的呢?把有关高尔基的句子划下来,想想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提示:
(1)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说明高尔基尊重小男孩。
(2)高尔基听任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他对小男孩很耐心。
(3)小男孩说一切准备停当后,高尔基侧过脸,对他微笑——说明他尊重小男孩,并且态度亲切。
(4)高尔基赶紧站起来——说明他很关心、爱护小男孩。
(5)小男孩跑出去后,他走到窗口大声喊——他关心、爱护小男孩。
1、学生分角色朗读。
2、师:秘书说杂志社的摄影记者要见高尔基,高尔基见不见?为什么?
(提示:不见。他很忙。)。
3、师:但是,为什么他又说如果来的是一位小男孩,一定要让他进来?
(提示:高尔基关心、爱护小朋友,乐意满足他们的要求。)。
如果小男孩再次来到高尔基身边,他们会聊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