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不仅限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还包括对自己教学方法的反思和改进。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觉得我们应该多进行教学反思。那么如何进行一次有效的教学反思呢?以下是一些教学反思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长江之歌音乐教案教学反思(优秀19篇)篇一
《长江之歌》这课是上完了,可以看到课堂上学生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尤其是课前播放这首歌,并教会他们唱歌,引来学生啧啧的称赞,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课中进行的美文朗读比赛再一次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诗歌的含义;讨论喜不喜欢重复出现的句子“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一环节,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甚至出现了争抢的现象。但是,在课堂上,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在忙着自己交流,即使我看了他们好几次,他们也无动于衷,过后了解,他们却是这样说:“老师,刚才你讲的,我都懂了,你又不叫我,我只好在下面讲,你才能听得到。”
学生的话使我感到尴尬,也引起我的深思,我们的教学到底是为谁服务呢?“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课改的核心,作为教师,教学中不是为教案负责,而要时时处处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每个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真正使每一个孩子得到了发展。
长江之歌音乐教案教学反思(优秀19篇)篇二
诗词讲究的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意象一般是对文字所描写的物象的感受和体会,意境是在意象所烘托的氛围中达到的一种境界,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渔歌子》这首词,意境很美,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桃花,青笠绿蓑,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为了带领学生走进词的意境,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让学生多读,引导学生抓住此中所描写的九种景物,去体会、感悟,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词意,让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去感受词中的意趣,体会词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乐趣。并和学生一起进入张志和的“桃花流水”,我提了这样几个问题引导学生:
2、不仅仅是景物,还有丰富的色彩,你都看见了哪些颜色呢?
3、都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可是,我似乎听见了……也闻见了……?
在引导学生走进张志和的“桃花流水”的,我们得品味诗人的心境了。
1、张志和为什么会在这“斜风细雨不须归”呢?(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来体会。)。
2、将张志和哥哥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与张志和的《渔歌子》对比欣赏,强调“狂风浪起且须还”“斜风细雨不须归”,进一步感受诗人陶醉于山水的悠闲自在。
3、张志和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你说他钓的是什么呢?
读到这里,我和学生们都早已身临其境了,任清风抚面,任芬芳扑鼻,只仰望白鹭展翅,只俯看桃花带露随流水……哪还怕什么“斜风”,早是水中一尾鳜鱼,张志和也钓起了我们心中的“清新、飘逸、悠闲自在……”
是啊,我们学习古诗词,第一要能通过诗、词的文字想象画面,反复诵读;第二要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来一同感受。这样,就能带领学生走进词的意境,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
长江之歌音乐教案教学反思(优秀19篇)篇三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长江的知识,加深对长江的敬爱之情,《长江之歌》教学设计、反思西安车辆中学何培。
2、理解歌曲内涵,用歌声表现对长江的深切情感,激发学生对母亲河——长江的敬爱之情。
3、初步体会旋律进行的特点与表现歌曲内容的联系,通过分析歌曲结构,初步体会旋律进行的特点与表现歌曲内容的联系。
教学重点:。
1、了解有关长江的知识,加深对长江的敬爱之情。
2、通过分析歌词内涵、歌曲结构,感受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
1、理解歌曲创作特点与歌曲情绪的联系。
2、用歌声表现对长江的深切情感。
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们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上学期曾经学习过一首有关长江的歌曲,还记得是什么名字吗?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亿万的华夏人民,被称作“母亲河”,你对长江还有哪些了解?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资料收集交流)。
今天我们就一起随音乐来领略一下长江的风姿。
二、感受欣赏。
2、简介曲作者。
1983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部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里面的主题音乐《长江之歌》就是我们刚才听到的歌曲,它的作者就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王世光先生。
3、分析旋律。
1)再听,提出问题:歌曲分几部分。
根据我研究的子课题——乐理教学有效行为研究,我通过让学生歌唱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实践中熟悉旋律,感受不同乐段表达的不同情绪,从而引导学生愉快、准确的划分歌曲段落,教学反思《长江之歌》教学设计、反思西安车辆中学何培》。
2)分析a段。讲创作手法,唱旋律,体会旋律的起伏与长江蜿蜒奔腾、一泻千里的形象的紧密相联。
a、唱谱,观察这部分旋律,是哪一种进行方式?与音乐形象有什么联系?
根据我研究的子课题——乐理教学有效行为研究。我采用让学生边听边画旋律线的方法,形象直观的使学生体会上下起伏的旋律,就好像长江波浪在起伏跌宕,音乐形象跃然纸上,将抽象、难以理解的的音乐形象变得具体而清晰。
b、再唱,找出两个乐句的特点,主题音乐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
这是音乐创作中典型的重复手法,你能说说重复有什么好处吗?
多遍重复就会让大家对歌曲主题的印象更加深刻。
3)分析b段。
a、唱谱,分析旋律与形象的联系。
以级进为主,平稳,抒情,就像长江中下游的河水缓缓流淌。
b、分析乐句变化,了解音乐创作手法:对比。既有乐句的对比,也是乐段情绪的对比。
4)反复部分与尾声。
齐唱曲谱反复部分对长江的歌颂与赞美。
尾声仿佛“回声”的音乐特点,延续了a段345的动机表现了人们对于长江的爱延绵不绝,永世相传。
5)有感情演唱歌曲旋律。
三、教师小结:。
音乐与其它艺术形式存在着显着的区别:绘画、摄影、雕塑、建筑等是空间的艺术,而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美术作品可以一览无余,整体到细部反复欣赏,有很大的自由性,而音乐是转瞬即逝的,它有时间限制,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步步地由局部到整体按顺序欣赏。这便增加了欣赏理解的困难,作曲家为了统一作品风格,加深主题印象,常常使用重复或变化重复的手法。
反思: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们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刚踏入中学校园的同学们,对音乐课充满期待,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在教学过程里,首先,注意教学切入点导入,其二,注重教学环节的衔接,用简练精悍的语言承上启下,将教学细节环环相扣,使课堂既生动又活泼,从而激起同学们对音乐课的喜爱。讲解音乐知识的时候和歌曲相结合,做到形象和生动,容易接受。
长江之歌音乐教案教学反思(优秀19篇)篇四
很荣幸也很感谢周浩名师工作室14年第一次活动放在我们学校进行,我有幸上了一节公开课,上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初一下册第二单元影视金曲第一课《长江之歌》,是一堂随堂公开课,整体感觉上的不理想,但是对自己也是一种锻炼。现就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做一个反思。
由于本章的单元题目是影视金曲所以我在备课的过程中,想紧密围绕这一主题。但又是第一课,设计到歌曲《长江之歌》所以在备课时我很纠结。单纯上一届唱歌课少量加入一些影视音乐的概念,还是上一节以影视音乐为主体,加入唱歌课成为一节综合课之间我犹豫很久,最终我选择上一届综合课。这也是我没有经验的最大体现。在这里我犯了一个大的错误,就是想抓住的点过多,最后重难点不突出。如果让我再上一次,我绝对会直接上成唱歌课。
由于我想把影视音乐的内容引出来,所以在开始上课后我给学生唱了一首《时间去哪了》引出影视金曲这个题目。课后老师们给我提意见让和长江之歌有关,我觉得说的非常好。导入新课以后引出影视音乐中的主题歌概念,引出长江之歌。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好。我要吸取经验,导入的内容一定要和课程内容有关,而且一定要直接。
1、练声。
2、学歌曲、
3、分析歌曲。
4、介绍影视音乐。
5、感受《夜斗》。
6、小结。
看起来内容很丰富,但是我没有抓住重点。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在上课过程中我没有亲自给学生演唱,发挥老师个人能力让学生直接现场感受音乐的魅力。在分析歌曲时我应该把问题放在学歌曲之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唱歌曲,通过正确有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而不是老师告诉他们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学生演唱歌曲时的发声和气息的技巧,把演唱的技能技巧融合在教学之中,学生并不感到枯燥和乏味,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演唱中我没有亲自给学生演唱,发挥老师个人能力让学生直接现场感受音乐的魅力。在这节课中,我忽视了这一点。在以后的课堂上该多多给予学生单独表演的机会。同时,我始终以音乐为载体,通过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过程,使学生既学习了音乐,又增加了知识内涵,丰富了情感世界。还有我的课件里关于长江的图片或视频几乎没有,学生不能直观的感受长江的壮美,所以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也找不到波涛汹涌,源远流长的感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引导。
通过这次上公开课然后老师们认真的评课我发现,自己上课方面还有很大的问题,需要跟家努力的去钻研,去学习,去实践。我发现上好一节音乐课,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获得的情感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音乐老师要有创造性的教学思路,同时对教师的素质,思维开发能力对教师的创新能力和驾驭教材,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挑战。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课程模式的变化,对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一堂课的设计如果能够贴近学生心理,学生自然就能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并且融入音乐课之中。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和丰富的感受音乐的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注重兴趣的培养,更多的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到模仿、创作,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多种目标的有机整合,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最后再次感谢参与评课的所有老师,只有你们不断地鞭策,我才能更快的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
长江之歌音乐教案教学反思(优秀19篇)篇五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乳、哺、涤、赞”等子的字音,自觉地积累“风采、气概、哺育、源泉、依恋、荡涤、磅礴”等词语。
2、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结合有关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诗句的含义。
3、能体会诗歌表达的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的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课文两小节是如何对应着写的?
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1、同学们,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河“长江”的风采。
2、板书“长江”,你对长江有哪些了解。我们来交流一下。(用一句话来介绍长江某一方面的内容)。
3、老师课件展示长江视频资料。学生谈感受。
过渡:长江他九曲回肠,奔流不息,他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曾经有一部纪录片《话说长江》展示了长江的秀丽风光。这部纪录片一播映,收视率极高,很多人都被长江宏伟的气势所震撼,其中有一位青年叫胡宏伟即兴写下了该片的主题曲《长江之歌》,板书“之歌”。这首歌歌词豪迈,歌声雄浑,唱出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也长出了对长江的热爱。
1、大声朗读课文,看看诗歌主要写了什么?你有何感受?
2、学生交流。
3、检测字音。
哺育依恋磅礴奔去荡涤灌溉。
4、指名接龙朗读课文,给以评价。
作者在诗中尽情赞美长江,你发现作者赞美了几次?这种写法叫什么?(反复)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几部分?请同学们自学诗歌两部分内容。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思考你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你从那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2、小组合作学习,男女生比赛汇报自学成果。
3、师相机引导带感情朗读。
4、合上书师生共背诗歌。
读完诗歌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长江。
预设:1998年长江的洪水灾害引发的原因,对学生渗透保护长江母亲河人文教育。
课文两小节是如何对应着写的?
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师总结,拓展余光中的《乡愁》。
2、课下收集有关母亲河的诗歌,准备诗歌朗诵比赛。
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
雪山东海哺育挽起。
远古未来灌溉推动。
《长江之歌》气势恢宏,雄壮豪迈,读起来荡气回肠。它赞美了长江的雄伟壮观,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热爱与依恋。本课的重难点就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是如何赞美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有母亲的情怀。这课内容作为年级教研课我上了三次。第一次在六三班上,成功之处是我首次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让学生直观地对长江进行了解,是我的进步。不足之处:开始播放《长江之歌》的视频资料后就直接播放mtv歌曲,mtv有三分半的时间,导致后面合作探究时间紧张,和最后歌曲播放有点重复。在展示朗读课文是让两个小组各读一遍也有点浪费时间。于是第二节课给六一班上课我做了改动:视屏资料完后直接进入课文,课文学完最后欣赏并跟唱,我看到孩子们脸上充满了期待与欣喜。在朗读展示是,我指名接龙读文,既让十个学生展示了朗读情况,又节省了时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讨论课文重难点。最成功之处,当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后,我示范朗读,学生及时评价并感受到朗读是语气先柔和再有气势,把长江比作母亲的诗句读出母亲的深情,学生得到了朗读的训练。
最后,孩子们能合上书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达到知识目标的落实。
时间安排,六二班在下午上课,学生有些疲劳,自学汇报效果不好,我们及时调整让学生休息了十分钟后完整地上完了这课内容。
长江之歌音乐教案教学反思(优秀19篇)篇六
《长江之歌》是电视剧《话说长江》的主题歌。由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长江之歌”题意关于长江、赞美长江的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向东注入东海。可谓源远流长,它与黄河一起,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是永远值得赞颂的“母亲河”。
《这首诗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读起来充满激情和力量,整篇课文是诗人情感的迸发和澎湃。而要让学生和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从视听等各个方面去感受,并且在充分感受课文的魅力与作者所酝酿的感情后,充满感情地去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1、品味诗歌的语言,背诵诗歌。
2、吟唱诗歌,感受音乐美。
3、培养爱国情感。
吟唱诗歌,感受音乐美,培养爱国情感。
一课时。
通过视频欣赏、歌曲吟唱、歌词朗诵等,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国情感。
(播放《长江之歌》作为背景,在音乐情境中导入新课)。
师:有一条大河,蜿蜒曲折,酝酿着中华儿女几千年的爱国情怀;有一条大河,莽莽苍苍,承载着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沧桑。这条大河从青藏高原的格拉丹东雪山走来,与两岸啼不住的猿声为伴,用健美的臂膀挽着高山大海,向粼粼东海奔去。这条大河从遥远的亘古走来,与天外回荡的涛声为伴,用翻腾的巨浪荡涤岁月的尘埃,推动我们新的时代。
她,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我们赞美长江,因为她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因为她有母亲的情怀。把我们的赞美与依恋串成一首歌,那就是《长江之歌》。
(学生沉醉于音乐节奏中)。
生:长江从青海出发,流经10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注入东海。
生: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仅次于亚马逊河和尼罗河。
师:同学们说的一点儿也不错,我们一起来看看投影,更多地了解母亲河。
(展示投影:长江的实际长度是6380多公里。从长度来讲,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第三大河。长江的干流从青海出发,流经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一共10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注入东海。)。
(学生全神贯注观看投影)。
(学生思考……)。
生:我想到了一句。《三国演义》片头曲里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其他学生投来肯定的目光)。
生:我也想到了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学生讨论热烈,教师示意暂停)。
师:讴歌长江的古诗文非常多,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再一一枚举。但是老师想告诉大家,古人赞美的长江,是未经改造的、质朴的长江,到了现代,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长江在经济生活中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可以看看现在的长江有什么新的景象。
(投影:重庆、武汉、九江等长江流经的重要城市的图片,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片,葛洲坝水电站、三峡水电站的图片)。
师:(配图解说)美丽的长江,让我们的经济更加繁荣。为了赞美她,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她,中央电视台曾经拍摄了一部大型纪录片《话说长江》。下面,让我们欣赏《话说长江》的视频剪辑,来共同领略母亲河的英姿。
视频欣赏:
(播放《话说长江》视频剪辑,学生很有兴趣地观看)。
师:《话说长江》拍摄于1983年,当年8月在央视播出的时候,引起全国观众热烈的反响,几乎可谓万人空巷。在这种情况下,《话说长江》节目组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主题曲,成千上万的作品如雪片般纷飞而至。优秀的作品当然不少,但格外引起评委们注意的是一篇名为《长江之歌》的作品。这首歌的作者名叫胡宏伟,名不见经传,但是正因为这首歌,他的命运被改变了。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长江之歌》正是胡宏伟当年技压群雄脱围而出的优秀作品。让我们齐声朗诵它的歌词,体会它的壮美吧。
吟唱长江。
生:(齐声朗读)。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师: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交流:
(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精读第1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精读第2节:
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
师: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生:(“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师: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生:“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指导朗读:
师(引读):……我们——赞美长江……。
练习朗读全诗。
并挑选学生进行示范朗读。
提问:
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师(总结):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作业设计:
1、练习朗读以及背诵本课文。
2、通过课文学习,练习生字生词。
3、练习造句。
4、体会作者的情感,仿写“**之歌“。
教学过程总体是顺利的。学生对我所补充的视听材料有着很浓厚的兴趣,从中反映出他们对学习的渴望。但是也凸显出了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积极的参与,有很多的时候,他们面对我的提问总是用沉默来回答,特别是一些女同学。
出现这样的问题不应该把这些责任归咎于学生,还是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教学设计能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同时,这也是一节探索课。将音乐视屏等视听材料与语文结合在一起,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活动中渗透语文知识,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爱国情操。
但是还是要注意把握这个度,不能为了加材料而加材料,要有的放矢,注意不要舍本逐末,而使学生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之外去。
长江之歌音乐教案教学反思(优秀19篇)篇七
1、了解有关长江的知识,加深对长江的敬爱之情,《长江之歌》教学设计、反思西安车辆中学何培。
2、理解歌曲内涵,用歌声表现对长江的深切情感,激发学生对母亲河——长江的敬爱之情。
3、初步体会旋律进行的特点与表现歌曲内容的联系,通过分析歌曲结构,初步体会旋律进行的特点与表现歌曲内容的联系。
1、了解有关长江的知识,加深对长江的敬爱之情。
2、通过分析歌词内涵、歌曲结构,感受音乐情绪。
1、理解歌曲创作特点与歌曲情绪的联系。
2、用歌声表现对长江的深切情感。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们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
我们上学期曾经学习过一首有关长江的歌曲,还记得是什么名字吗?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亿万的华夏人民,被称作“母亲河”,你对长江还有哪些了解?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资料收集交流)。
今天我们就一起随音乐来领略一下长江的风姿。
2、简介曲作者。
1983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部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里面的主题音乐《长江之歌》就是我们刚才听到的歌曲,它的作者就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王世光先生。
3、分析旋律。
1)再听,提出问题:歌曲分几部分。
根据我研究的子课题——乐理教学有效行为研究,我通过让学生歌唱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实践中熟悉旋律,感受不同乐段表达的不同情绪,从而引导学生愉快、准确的划分歌曲段落,教学反思《《长江之歌》教学设计、反思西安车辆中学何培》。
2)分析a段。讲创作手法,唱旋律,体会旋律的起伏与长江蜿蜒奔腾、一泻千里的形象的'紧密相联。
a、唱谱,观察这部分旋律,是哪一种进行方式?与音乐形象有什么联系?
根据我研究的子课题——乐理教学有效行为研究。我采用让学生边听边画旋律线的方法,形象直观的使学生体会上下起伏的旋律,就好像长江波浪在起伏跌宕,音乐形象跃然纸上,将抽象、难以理解的的音乐形象变得具体而清晰。
b、再唱,找出两个乐句的特点,主题音乐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
这是音乐创作中典型的重复手法,你能说说重复有什么好处吗?
多遍重复就会让大家对歌曲主题的印象更加深刻。
3)分析b段。
a、唱谱,分析旋律与形象的联系。
以级进为主,平稳,抒情,就像长江中下游的河水缓缓流淌。
b、分析乐句变化,了解音乐创作手法:对比。既有乐句的对比,也是乐段情绪的对比。
4)反复部分与尾声。
齐唱曲谱反复部分对长江的歌颂与赞美。
尾声仿佛“回声”的音乐特点,延续了a段345的动机表现了人们对于长江的爱延绵不绝,永世相传。
5)有感情演唱歌曲旋律。
音乐与其它艺术形式存在着显着的区别:绘画、摄影、雕塑、建筑等是空间的艺术,而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美术作品可以一览无余,整体到细部反复欣赏,有很大的自由性,而音乐是转瞬即逝的,它有时间限制,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步步地由局部到整体按顺序欣赏。这便增加了欣赏理解的困难,作曲家为了统一作品风格,加深主题印象,常常使用重复或变化重复的手法。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们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刚踏入中学校园的同学们,对音乐课充满期待,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在教学过程里,首先,注意教学切入点导入,其二,注重教学环节的衔接,用简练精悍的语言承上启下,将教学细节环环相扣,使课堂既生动又活泼,从而激起同学们对音乐课的喜爱。讲解音乐知识的时候和歌曲相结合,做到形象和生动,容易接受。
长江之歌音乐教案教学反思(优秀19篇)篇八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啊——”听到殷秀梅那浑厚高亢的声音,让我想起自己,早在学生时代就迷恋这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现在做了老师,每次走上讲台的第一步我就浑身是劲。我试唱这首歌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先去体验我的情感从而理解胡宏伟谱词的感受。
这首诗表达了胡宏伟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读起来充满激情和力量,我主要把作者带来的力量放在自己身上,再转嫁给孩子,让孩子因长江而自豪,因祖国而骄傲!更因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昂首挺胸!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品读”是重要的教学手段。
但对于学生的理解我自己感觉显得有点急于求成,引导学生的语言过于着急,教学机智还是有点欠缺。
意境是诗歌的核心,是诗人精神境界的艺术表现。叶圣陶老先生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特定意境之中,受到形象的感染、意境的熏陶,那么,他们所获得的感受、理解、体会等,必将实在、亲切、自然。所以我第二个方面我必须在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上下功夫,读出情感,读出味道。让孩子在多媒体教学纪录片的配合下,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诱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与作者心灵相通产生情感共鸣。最后使孩子们的情感在歌声中得到升华。
这篇文章我感觉教起来特别有味道,我告诉孩子我最想的是站在国旗前唱这首歌,通过拓展他们想唱这首歌的地方:有的说在天安门前,有的说在长城上,还有的甚至说站在月球上想唱这首歌,从而激发孩子对祖国的爱,对身为中国人而自豪。拓展过程中,我给孩子唱了姊妹片《运河之歌》中的主题歌,孩子们根据运河的内容进行了仿写训练。当然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我遗憾的是,如果还能多拍些实地录像,让学生对长江母亲河有更直观的认识,这样学生可能在仿写训练时就有话可说了。
这堂课我认为没有过多的赘述,学生便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进行阅读与思考了。我想诗是感性的,是用心去感悟的。语文教学就应该在语言文字中充分挖掘孩子的情感,让孩子实实在在地去感受中华文字的美。
长江之歌音乐教案教学反思(优秀19篇)篇九
新学年,在新接手的班级上第一课——《长江之歌》,为了能尽力上好这一课,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在上课之前作了充分的准备,认真阅读教材,上网查找各种资料。根据教材的实际着力与立足教材实际,透过诗歌高度浓缩的语言特征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将诗歌的语言与丰富的信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感觉到乏味。
为此,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读题,谈话交流长江的相关信息,初读文章整体感知诗歌外在的结构,交流初读后的感受,精读时扣住“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研读教材,突破重点难点,最后适当补充其它诗歌,以求升华对文本的认识。
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感觉良好,在教学中也努力按照所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总体教学应该是顺利的。学生对教师所补充的材料有着很浓厚的兴趣,从中反映出他们对学习的渴望。可总觉得学生在课堂不敢积极的参与,很多的时候,他们,面对教师的提问总是沉默以应答,特别是一些女同学。
不知道是他们对长江的了解知之甚,还是学生对教师有陌生敢,就感觉文本与学生的距离相当的远,一部分同学对问题的理解还是相当浅层次的。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不能把这些责任都归咎与学生,还是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教学设计能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针对第一课所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加以改进,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与进步。
长江之歌音乐教案教学反思(优秀19篇)篇十
《长江之歌》是一首洋溢着赞颂感情的抒情歌曲,旋律形象鲜明,歌词贴切地展现了长江的风姿及人们的热爱之情。本节课所授年级为五年级学生,五年级学生通过以往四年的音乐积累和训练,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欣赏音乐的方法,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但还不熟练和完善。
上学期学习过一首有关长江的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学生对三峡工程已经有了认知,教师已在课前布置了作业——搜集有关长江其他方面的资料。《长江之歌》这部音乐作品学生并不陌生,在五年级第一学期品德课上曾经听过。学生通过在课下找寻资料,对长江已经了一定的认识和关注,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课着重从作品的旋律及歌词两方面分析,使学生初步体会旋律与音乐形象的关系,知道音乐创作的两种手法:重复和对比。能够通过图片、数字等资料了解长江的变化,长江丰富的资源给推动两岸经济的发展,激发对长江的热爱之情,能够用歌声表达这种情感。
设计思路清晰,在上课之前我做了充分准备,认真阅读教材,上网查找各种资料,根据教材的实际着力与立足教材实际,透过歌曲的情感,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将歌曲与丰富的课外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感觉乏味。学生具有一定的歌唱能力,能够用歌神表现歌曲情绪。
1、学生比较紧张,课堂气氛沉闷,在旋律分析这一环节占用了太多时间,使后面很多资料没有充分展开。
2、课件不够完善。
1、进一步修改课件,把旋律分乐段打出,这样学生看起来会更直观;在个别幻灯片处添加链接,播放更顺畅。
2、对于乐段、乐句的划分等专业知识在平时课堂上进一步加强练习,使学生熟能生巧。
长江之歌音乐教案教学反思(优秀19篇)篇十一
《长江之歌》这篇课文是一首歌词,又有着诗歌的特点。歌词的内容蕴涵着作者天马行空的想像,同时又表现出长江的壮丽。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引领着学生去体会每个词语的意思,我觉得我们很难捕捉到作者在瞬间迸发出来的灵感与感受。所以,在研读课文的时候,我安排学生先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的感知。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引导着学生们关注歌词的写作方法,这样就避免学生陷入对某个词语的纠缠之中。
在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以后,我设计了一项这样的朗读环节。我让学生对比着来读每段话,一个同学读第一段中的第一句,另一个同学来读第二段中的第一句??在读书后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这样一问,孩子们的话匣子算是打开了。
有的说:“某某句,标点符号一样”。
有的说:“某某句,字数一样”。
有的说:“第三句的意思相近”。
有的说:“每段的最后四句一样。”
我将学生发现的内容一一写在了黑板上,进行梳理。最后总结的时候,我指着板书上的内容告诉孩子们这就是歌词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以后,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歌词作家。
这节课,我觉得唯一遗憾的地方是没有让学生们动笔写一写歌词,如果让他们也尝。
试着写一写,我想他们的收获会更大。
长江之歌音乐教案教学反思(优秀19篇)篇十二
《长江之歌》是电视剧《话说长江》的主题歌。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读起来充满激情和力量。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对资料进行整合,用简要的语言介绍,并加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本堂课中,运用饱含激情的诗意语言描绘意境,展示关于长江气势磅礴的图片,教唱《长江之歌》,沉浸在一片陶醉和敬佩之中。
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全诗中“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句直抒胸臆的诗句,让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同时又具有‘母亲的情怀’呢?”使学生体会到长江的`源远流长、磅礴壮观,以及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的伟大精神。接着,我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朗诵这首诗歌。学生兴致盎然,读得深情并茂。特别是最后直抒胸臆的两句,全班齐声朗诵,把情感推向高潮。最后十分钟的时候,我教学生唱这首歌,学生不仅学会了唱,而且更深入地理解了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达到了背诵课文的要求,教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感触颇多,我觉得课堂要想取得高效,首要任务就是要备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才能采取学生们的教法,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长江之歌音乐教案教学反思(优秀19篇)篇十三
我是这样做的:
一、以长江为话题,激发学生对长江探究的欲望和要求。通过谈话让学生产生对长江的兴趣,产生探究的问题,产生了解长江的强烈愿望。
二、多角度审视长江。课前已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课堂中让学生对资料进行整合,用简要的语言介绍,并加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体现资料为学习服务,交流为提高语文能力的功能。在这里,学生有的介绍了长江的发源和流量,有的带来了有关长江的图片和歌曲,有的朗读了长江的诗歌和散文,在诸多交流中,学生对长江有了深入的了解,学生知道了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告诉学生长江给了多少诗人诗的灵感,不同的人看长江会有不同的感悟,如《三国演义》片头曲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让学生对长江有了更多的感慨,为感悟文本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感悟文本,升华情感。我用声情并茂的范读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学生自由高声朗读起来,那投入的样子真让人神往,几分钟过去了,学生纷纷举手说自己的体会,有的说:“我觉得长江是位伟大的母亲,她无私地哺育着我们。”有的说:“我觉得长江既温柔而又充满力量,你看她……”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温柔而有力量”一石激起千层浪,“博大而无私”“宏伟而壮观”“热爱而依恋”这些关键词都从学生口中如诗一般地流淌而出,带给我不小的惊喜,学生是伟大的,他们的心是智慧而敏感的。学生还发现了作者用“你”而没有用“她”;发现了文本第一段和第二段有相似之处而又有不少不同;发现了“走和奔”给人的感觉不同;发现诗中第一段和第二段中有两句话是一样的;提出“为什么说长江能推动新的时代?”等有价值的问题。
在这个环节,我记下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在书中做上记号,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在学生有困难时稍作点拨,这些问题解决了,对课文的感悟也就到位了,在讨论的过程中,辅助以感情朗读,很明显看得出学生的情感在不断深入,不断升华。
长江之歌音乐教案教学反思(优秀19篇)篇十四
《长江之歌》是电视剧的主题歌。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读起来充满激情和力量。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品读”成了教学的重点。下面就我这节课进行几方面的反思:
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全诗中“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句直抒胸臆的诗句,让学生在自由读的过程中质疑:“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分别找出表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以及“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的诗句进行品读。在品读诗歌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长江的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以及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的伟大精神。这一教学环节,学生在我的带领和引导下,基本上能理解诗歌,能体会长江的精神。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还适时地进行说话训练、仿写训练,如用“我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描绘长江奔腾前进的情景,让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又如让学生仿说诗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长江的伟大精神。但是这一环节在学生有点“冷场”的时候,我就显得有点及于求成,引导学生的语言过于着迹,教学机智还是有点欠缺。
由于这节课是诗歌的教学,因此朗读方面是尤为重要的。于是我采用的指导方法是抓重点词语。如抓住“走来”与“奔去”指导学生读时语气要有缓、急、高、低之分,又如抓形容词和动词指导学生读时要注意重、轻之分。在整节课的朗读指导,我最为满意的是引读的那一部分,我用引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出赞美长江时可以有不同的情感。如我引导说:“我满怀激情的赞美长江”时,学生读得激情满怀。当我引导说:“我深情地赞美长江”时,同学们又显得深情款款。但是,在读的形式上还是过于单调,忽视了个别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
以上是我在两个重要方面的反思,当然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还有或多或少的可以改良的地方,如还应该配合一些关于长江的图片,让学生对长江有更直观的认识,这样学生可能在说话训练以及仿说训练时就有话可说了。最后,在以后的教研课中,我将会取长补短,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长江之歌音乐教案教学反思(优秀19篇)篇十五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词,这首歌词,从地理、人文两个方面歌颂了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重点,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是理解的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欣赏并跟唱。
2.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了解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4.进一步查阅资料,全面了解长江。
5.领悟诗歌对应的表达方法。
1.搜集关于长江的资料,加强对长江的了解。
2.用直观的课件、音乐将学生带入情景,增强对母亲河的热爱。
教师:vcd、风光片《长江》、录音机、磁带、中国地形图、有关长江的资料等。
学生:查阅有关长江的资料等。
1课时。
一、谈话、引导学生翻阅本单元教材,导课。
这个单元我们就来学习描写介绍母亲河的文章。请同学们浏览本单元内容,看看都有哪些课文,分别写得是什么内容。
二、播放电视风光片《长江》片断,教师适时给以介绍,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播放完,出示中国地形图,师生共同介绍长江,对长江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认识。
多年之前,有一部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其中的主题歌《长江之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播放《长江之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词。
三、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放声朗读几遍课文,结合预习,了解大意。
四、指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分男女生、同位朗读,全班齐读。
五、理解课文内容。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给以指导。
六、再读诗歌,体会课文的表达形式。
1.再读诗歌,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先小组合作讨论,再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两段歌词相互照应的表达方法。
七、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1.引导学生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你的视角呢?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八、有感情的朗诵,背诵课文。
1.用自己体会到的感情,大声朗诵,试着背诵。
2.指名背诵。
十、质疑问难。
十一、探究:为什么把长江比喻成母亲?
十二、课时小结。
雪山走来东海奔去乳汁哺育臂膀挽起无穷的源泉。
远古走来未来奔去清流灌溉力量推动母亲的胸怀。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积累优美词句。
3.《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
4.预习下一篇课文。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词,这首歌词,从地理、人文两个方面歌颂了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重点,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是理解的难点。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我多方查找有关话说长江的视频资料没有找到,只找到了长江之歌的音频资料,在教学中是一个遗憾,如果有视频资料,效果会更好。
长江之歌音乐教案教学反思(优秀19篇)篇十六
很荣幸也很感谢周浩名师工作室第一次活动放在我们学校进行,我有幸上了一节公开课,上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初一下册第二单元影视金曲第一课《长江之歌》,是一堂随堂公开课,整体感觉上的不理想,但是对自己也是一种锻炼。现就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做一个反思。
一、备课思路。
由于本章的单元题目是影视金曲所以我在备课的过程中,想紧密围绕这一主题。但又是第一课,设计到歌曲《长江之歌》所以在备课时我很纠结。单纯上一届唱歌课少量加入一些影视音乐的概念,还是上一节以影视音乐为主体,加入唱歌课成为一节综合课之间我犹豫很久,最终我选择上一届综合课。这也是我没有经验的最大体现。在这里我犯了一个大的错误,就是想抓住的点过多,最后重难点不突出。如果让我再上一次,我绝对会直接上成唱歌课。
二、导入环节。
由于我想把影视音乐的内容引出来,所以在开始上课后我给学生唱了一首《时间去哪了》引出影视金曲这个题目。课后老师们给我提意见让和长江之歌有关,我觉得说的非常好。导入新课以后引出影视音乐中的主题歌概念,引出长江之歌。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好。我要吸取经验,导入的内容一定要和课程内容有关,而且一定要直接。
三、上课过程。
1、练声。
2、学歌曲、
3、分析歌曲。
4、介绍影视音乐。
5、感受《夜斗》。
6、小结。
看起来内容很丰富,但是我没有抓住重点。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在上课过程中我没有亲自给学生演唱,发挥老师个人能力让学生直接现场感受音乐的魅力。在分析歌曲时我应该把问题放在学歌曲之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唱歌曲,通过正确有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而不是老师告诉他们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学生演唱歌曲时的`发声和气息的技巧,把演唱的技能技巧融合在教学之中,学生并不感到枯燥和乏味,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演唱中我没有亲自给学生演唱,发挥老师个人能力让学生直接现场感受音乐的魅力。在这节课中,我忽视了这一点。在以后的课堂上该多多给予学生单独表演的机会。同时,我始终以音乐为载体,通过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过程,使学生既学习了音乐,又增加了知识内涵,丰富了情感世界。还有我的课件里关于长江的图片或视频几乎没有,学生不能直观的感受长江的壮美,所以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也找不到波涛汹涌,源远流长的感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引导。
通过这次上公开课然后老师们认真的评课我发现,自己上课方面还有很大的问题,需要跟家努力的去钻研,去学习,去实践。我发现上好一节音乐课,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获得的情感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音乐老师要有创造性的教学思路,同时对教师的素质,思维开发能力对教师的创新能力和驾驭教材,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挑战。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课程模式的变化,对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一堂课的设计如果能够贴近学生心理,学生自然就能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并且融入音乐课之中。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和丰富的感受音乐的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注重兴趣的培养,更多的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到模仿、创作,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多种目标的有机整合,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最后再次感谢参与评课的所有老师,只有你们不断地鞭策,我才能更快的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
长江之歌音乐教案教学反思(优秀19篇)篇十七
寒假过来,感觉学生没有一下子进入状态,所以开学第一天星期四,我没有及时上新课。《长江之歌》这篇文章我是在星期五上的。上的是第一课时,感觉还比较顺。
反思一下,本堂课精彩的地方应该是抓住“春潮”这个词引导学生品位,不仅体会了“丰采”这一词语的丰富内涵,还巧妙地辨析了词语。
教学具有连贯性,一个词语的成功教学可引发其他环节的精彩:正如“春潮”的成功体会引发“丰采”的成功辨析一样。不忽视重要细节,是我从这环节的教学中得到的启示。
长江之歌音乐教案教学反思(优秀19篇)篇十八
长江边的孩子爱长江,说起“长江”,孩子们就会自然而然生出一种亲切与自豪感,这是一种难以言表的家乡情结。本文除了要让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之外,还要让我们的孩子了解一些有关长江的常识。为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长江之歌》、长江的发源、长江流经的省市以及长江的资源……当雄壮的歌声响起,丰富、生动的画面展现在孩子们眼前时,同学们都瞠目结舌、惊叹不已,这狭长的、像绸带一样的就是我们的长江吗?看着孩子们惊讶的样子,我知道其实大家对长江的了解太少了。
非常感谢教材编写者能把《长江之歌》带进学生的课堂,让孩子们能通过课文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拉近与长江之间的距离。长江的源远流长、多姿多彩、历史悠久、气势磅礴让人望而生畏,肃然起敬。同学们今天的学习是满怀激情的,是获益匪浅的。
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让孩子们自主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效果才会让人满意。以长江为话题,激发学生对长江探究的欲望和要求。通过谈话让学生产生对长江的兴趣,产生探究的问题,产生了解长江的强烈愿望。而不需要老师过度剖析讲解,深挖微言大义。诗是感性的,是用心去感悟的。所以,学习诗歌就要反复吟诵,在诵读中直接感受诗歌的情感和韵味。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课堂上真正响起学生们对诗的用心吟唱时,不禁感叹这才是诗歌应有的魅力!
当然,真正的教学还不止于此,本册教材中的习惯篇就告诉我们:要走进自然,走向社会,这样获得的知识才会更全面,眼界才会更开阔!我们离长江是那么近,何不亲自去看一看长江呢?于是,我布置学生利用休息日在父母的陪同下亲自到长江边看一看长江,用自己的眼睛诠释长江的内在魅力。同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长江边的孩子爱长江”(出一期关于长江的小报,研究长江的历史,唱一唱《长江之歌》……),利用自己的多种感官去深切感受长江之美!
长江之歌音乐教案教学反思(优秀19篇)篇十九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进一步体会到了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效果才会让人满意。上课前,我知道孩子们对长江的了解很少,因此,课前我布置了学生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课堂上,我以长江为话题,出示图片、视频,激发学生对长江探究的欲望和要求。通过谈话让学生产生对长江的兴趣,产生了解长江的强烈愿望。课堂中让学生对资料进行整合,用简要的语言介绍,并加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这充分的体现了资料为学习服务,交流为提高语文能力的功能。这样,一堂课没有过多的赘述,学生便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进行阅读与思考了。
我想诗是感性的,是用心去感悟的。所以,学习诗歌就要反复吟诵,在诵读中直接感受诗歌的情感和韵味。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课堂上真正响起学生们对诗的用心吟唱时,不禁感叹这才是诗歌应有的魅力!这才是真正的诗歌教学!
《长江之歌》学习中,我感觉到学生非常喜欢这首歌,我教会他们唱歌,引来学生啧啧的称赞,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课中进行的美文朗读比赛再一次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诗歌的含义;讨论喜不喜欢重复出现的句子“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一环节,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但是,在课堂上,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在忙着自己交流,即使我看了他们好几次,他们也无动于衷,过后了解,他们却是这样说:“老师,刚才你讲的,我都懂了,你又不叫我,我只好在下面讲,你才能听得到。”学生的话使我感到尴尬,也引起我的深思,我们的教学到底是为谁服务呢?“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课改的核心,作为教师,要时时处处为每一个学生着想,及时处理课堂中的生成,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每个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真正使每一个孩子得到了发展。
意境是诗歌的核心,是诗人精神境界的艺术表现。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特定意境之中,受到形象的感染、意境的熏陶,那么,他们所获得的感受、理解、体会等,必将实在、亲切、自然。所以,教学诗歌,必须在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上下功夫。本堂课中,运用饱含激情的诗意语言描绘意境,展示关于长江气势磅礴的图片,播放《长江之歌》的音乐,让他们学唱,通过组织全体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材料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等,让学生进入了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与作者心灵相通,产生情感的共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