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300字篇一
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在他四十岁的时候做出的决定,放弃政卷经季人的工作,去当画家。有点疯狂,不可理喻,是众人眼中背弃家庭的负心汉,当他一直以来靠工作工资养活太太孩子,大家也理所当然享受在其中。一直生存没有危机感。这种现状一旦被打破,首先是太太的慌乱,紧张。太太对他的爱好一点都不了解,怀疑他是变心和另外一个女人私奔跑了。太太用“耸人听闻”来说丈夫的不可理喻。
从太太前后的表现,让“我”发现:人的性格有多么复杂,平庸与伟大、狠毒与善良、痛恨和喜爱可以共存在一个人身上。
太太最后也重新筹划自己的生活,靠自己努力养活自己,还有孩子靠她姐姐的接济。这种苦难使她变得心胸更狭窄、报复心更强。她和所有循规蹈矩的女人一样,完全相信只有依靠别人生活才是真正体面。
斯特里克兰德在巴黎穷困潦倒,饥不择食享受着他的精神生活。他的画也卖不出去一张。这种苦难得生活下,他也一直没有放弃艺术创作。
迪尔柯·斯特罗伊夫是一个滑稽、蹩脚的画家,可他很能赚钱,又为人大方,性格软弱、善良。被别人伤害。对“我”热情豪迈。不会拒绝别人借钱。
我想说虽然抬头看到了美丽的月亮,我还得低头去寻找地上的六便士。钱会让我的物质生活更加有保障。现实会很残酷,我害怕在理想生活中更加奄奄一息。我年轻时也尝试着追逐“月亮”,但“月亮”太遥远,永远到达不了。只能偶尔抬头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生存的六便士。钱可以让我快乐,美里的“月亮”让我上进。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300字篇二
第一次读《月亮和六便士》还是十年前,当时读到这位令人窒息的画家思特里克兰德,破坏了曾照顾重病中他的老好人施特略夫的家庭时,我简直怒不可遏。这就是真实的,西方版农夫与蛇的故事。我不能理解一个正常的人,怎么忍心伤害那个善良的老好人施特略夫,尽管他看起来单纯、愚蠢,但他是第一个欣赏思特里克兰德画画才能的人。
并且,这位天才画家俘获了人家妻子的芳心,令她愿意不惜一切代价追随他左右,最后又被他无情地摒弃。可怜的女人最后一死了之,也没能换来画家的一丝同情与追悔。
诚然,毛姆笔下的夸父逐日般追求“月亮”的画家是面目可憎的。用毛姆自己的话来形容:尽管他令人讨厌,却仍然很伟大。一个不顾一切抛弃舒适生活,而孜孜不倦追求梦想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克兰德在四十岁之前,过着令所有人都看起来很美满的生活。他儿女双全,又有一个八面玲珑的太太,如毛姆所言,他想象着他们一家人这样继续生活下去,一定会一直和睦体面。可是,生活的温水,常常会煮熟那只忘记跳出锅灶的青蛙,就算你在夜深人静时,会感觉欠缺了些什么生活之外的追求,你也鲜有勇气会打破这一切平静,令自己重新陷入一种混沌追求理想的状态。
生活会驯化每一颗不羁的种子,它像一只无形的手,将暗涌毁灭于无形。毛姆的叙述像是上帝视角,他以第一人称穿梭进故事里,又随时随地能够抽离出来去评价自己笔下的人物,将自己想诠释的人物一一剖析,让人振聋发聩。
我常常被毛姆自言自语式的叙述打动,内心常常充满惊叹,他对人性的分析多么透彻,透彻到不屑于用文字来隐藏,他的睿智,觉醒时时刻刻都要跳出字里行间,让人拍案叫绝。
毛姆对于克兰德受虐般追求理想的行为完全理解,甚至感同身受。他说创作的欲望会以毁灭的形式而喷薄而出,对于有些人来说,需要经历灾变,像汹涌的山洪一下子把岩石冲击成碎片;对有些人,则是通过潜移默化,就像滴水穿石那样。当然,克兰德属于前者,所以他成了众矢之的,然而他毫不在乎。他像一只熊熊燃烧的巨烛,以粉身碎骨的姿态来追求思想境界的永恒,他是值得敬佩的天才。
小说中的那个被克兰德无情讽刺的三流画家施特略夫,也引起了我很深的思考。从毛姆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他是个不被人尊敬的人,但他又是个善良的鉴赏家。他被克兰德抢夺了妻子,还愿意继续供养他,欣赏推崇他的画作,在常人看来简直是愚蠢透顶。可是最后他却说出了这样一番话来,他说这个世界是残酷的,艰难的,生活的智慧正来自于谦卑、平和的内心。他虽然是一个普通人,但却能够看清自己的内心。他虽然没有过人的天赋和令人倾慕的气质,但他一刻也没停止过对艺术的追求。他是值得人爱的,他的妻子辜负了他。
抛开读者对小说中人物的憎恶,这本小说探讨的是生活中那些追求理想的人,如何像个殉道者一样前赴后继地去追求梦想。梦想这东西很奇怪,它虚无缥缈,却又总让人有奋不顾身的勇气。
只可惜绝大多数人,连梦想这两个字真正的含义是什么也搞不清。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300字篇三
我所谓的伟大不是走红运的政治家或是立战功的军人的伟大;这种人显赫一时,与其说是他们本身的特质倒不如说沾了他们地位的光,一旦事过境迁,他们的伟大也就黯然失色了。人们常常发现一位离了职的首相当年只不过是个大言不惭的演说家;一个解甲归田的将军无非是个平淡乏味的市井英雄。
老实讲,把艺术看作只有名工巧匠才能完全理解的艺术,其实是一种荒谬的误解。艺术是什么?艺术是感情的表露,艺术使用的是一种人人都能理解的语言。
我在想过去的日子里我们都羞于使自己的情感外露,因为怕人嘲笑,所以都约束着自己不敢给人以傲慢自大的印象。我并不认为当时风雅放浪的诗人作家执身如何端肃,但我却不记得那时候文艺界有今天这么多风流韵事。我们对自己的一些荒诞不经的行为遮上一层保持体面的缄默,并不认为这是虚伪。我们讲话讲究含蓄,并不总是口无遮拦,说什么都直言不讳。
在那个时代谈话人被看作是一种需要下功夫陶冶的艺术,一句巧妙的对答比锅底子地下噼啪爆响的荆棘更受人赏识,格言警句当时还不是痴笨的人利用来冒充聪敏的工具,风雅人物的闲谈中随便使用几句会使得谈话妙趣横生。
同情体贴本是一种很难得的本领,但是却常常被那些知道自己有这些本领的人滥用了。他们一看到自己的朋友有什么不幸就恶狠狠地扑到人们身上,把自己全部的才能施展出来,这就未免太可怕了。同情心应该像一口油井一样喷薄而出;惯爱表同情的人让它纵情奔放,反而使那些受难者非常困窘。有的人胸膛上已经沾了那么多泪水,我不忍再把我的洒上了。
这一定是世间无数对夫妻的故事。
这种生活模式给人以安详亲切之感。它使人想到一条平静的小河,蜿蜒流过绿茸茸的牧场,与郁郁的树荫交相辉映,总是沉默无言、声色不动,你会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也许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种怪想法(就是在那些日子这种怪想法也常在我心头作祟),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一点什么。
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这种安详宁静的快乐好像有一种叫我惊惧不安的东西。我的内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只要在我的生活中能有变迁——变迁和无法预见的刺激,我是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满布的海滩的。
只有诗人同圣徒才能坚信,在沥青路面上辛勤浇水会培植出百合花来。
人们说服自己,相信某种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甘心为他效劳,结果沦为这个主子的奴隶。他把他高举到荣誉的宝座上。最后,正如同宫廷里的弄臣赞颂皇帝按在他肩头的御杖一样,他也为自己有着敏感的良心而异常骄傲。
到了这一步,对于那些不肯受良心约束的人,他就会觉得自己怎样责骂也不过分,因为他已经是社会的一员,他知道得很清楚,绝对没有力量造自己的反了。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300字篇四
在初见一个人的时候,我们都会不经意给他一个标签。比如他看起来很幽默,或他很善良这种类似的评价。
但斯特里克兰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当你认为你了解他,他又会做出在你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
曾经的他是一个老实的经纪人,你看到他就会觉得无趣,仿佛无趣这个词就足以贯穿他的一生。
可他偏偏不是这样。在四十七岁的年龄,他选择放弃所有去追求他的梦想。
你会觉得他很过分,他的人性中有太多丑陋:他抛妻弃子,在他的世界里没有责任,有的是自私;他从不会感激帮助过自己的朋友,甚至还抢了人家的心爱的女人;他出口成脏;他的生活一团糟;他粗鄙不堪。
但同时,他对艺术的追求到了极致。在他看来,什么都是不重要的,他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他有画笔和颜料。他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和想法,他可以自由做自己。
我发现你很难对他有一个定性。他多变,又同时拥有最丑陋的性格和充满神性光辉的理想与追求。
他的后半生用潦倒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饥饿病痛都伴随着他。但是直到死,他都在寻找自己一生中的伊甸园。
最后,他是找到了吧。所以,他满意的死了,而后又轻蔑的摧毁了它。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300字篇五
或许大家和我一样都是怀揣着六便士仰望月亮的人吧。月亮代表梦想,是遥远皎洁的,每个人都看得到却很难触及,六便士代表财富,是大多数人选择过不得不选择的方向。人生处处面临着选择,尤其是梦想和金钱之间的冲突更令人难以抉择。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
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磅,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
其实,我觉得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对自我人生价值的一个定位以及看待生活的意义。但是不管怎样选择,都要无愧于心,不后悔。
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在为了生活选择六便士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月亮的存在,它一直在我们行进的前方,照亮我们心灵的迷惘。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300字篇六
《月亮与六便士》小说的开头是这样形容斯特里克朗的:他是一个一点也不起眼的人,英国证券交易所的职业经纪人。长相一般,工作水平一般,看起来毫无艺术素养,说话无聊开口冷场。
后来的斯特里克郎在巴黎画画,住贫民窟里的廉价酒店,每天靠牛奶面包充饥,过得穷困又潦倒。
这两种极端的生活,我想它既不是是在鼓励我们勇于追逐月亮,也不是要我们为了六便士而去妥协。而更像是在提醒我们要适当的补缺,保持平衡。
40岁前的人生,他扮演了在他这个社会里所需要扮演的角色———好父亲,好老公,以及职业人。这一切看起来合情合理,平淡无过错,但却脱离了自己,显得游离,缺少温度。
当他觉悟了之后,发现该为自己而活了,却是一发不可收拾,抛弃了原来所拥有的种种。也许,最后的斯特里克郎内心是满足的。但是,他却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他失去了一切可以失去的东西,伤害了许多原本不该伤害的人。这种决绝让他自己陷进了跟这个世界的冲突最大化的境地。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曾经觉得自己是有艺术天赋的。但是,即使是这样,也不要以为这个世界就都是艺术的。作为一个俗人,生活有很多的时候都不是艺术的,我们要做一些乏味的平凡的事情,让自己在生活或事业上有保障,再去追求艺术。保持与这个世界步调一致。
作为一本讨论度颇高的书,也许书的价值或者说书中故事的价值只是提供给我们一种思考:我们能不能不这样活,可不可以有另外的一种方式?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300字篇七
灵感源自哪里
大部分人都同意这样一个观点,就是灵感源自潜意识,而潜意识来源于人经历的积累,所以这也是一种经验主义的说法,每个人都且只从现实取材。艺术家将零零碎碎的概念重新排列组合,用特定的形式表达情感。那么形式又来源于哪里呢?也许它是现实中就有的,也许它是根据一定的顺序一个一个实验、对比出来的。
艺术是什么
最有概括性的说法是,艺术是带有观念的形式,按照这个说法,纯粹写实的绘画、随意的照片似乎都算不上艺术,而文字到可以算是艺术了。
理想从哪里来
这个似乎更难回答,可以看看克里斯特兰德,他的理想似乎是凭空冒出来的,他在四十多岁,上了半年夜校之后就突然迷上了绘画,并且对其它任何事物都极其冷漠,后来去了塔西提岛,再次结婚生子,十分享受那里的生活,并且创作出了很多不朽的名作。所以理想似乎是凭空冒出来的。但是仔细回味小说,我发现另一个可能性,克里斯特兰德的理想来源于他的特质,他不怎么喜欢说话,不怎么喜欢证券公司的工作,他本身也显得特别无趣,然而突然有一天,他打破了现在的生活......可以发现,他以前的生活并不如意,并不符合自己,在到了岛上之后,他感到十分满意,所以他适合塔西提岛,适合绘画。
所以不是要你去追逐月亮,而是让你去认识自己,然后再选择是月亮还是六便士,如果选择月亮,又是什么样的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300字篇八
关于人性:同情体贴本是一种很难得的本领,但是却常常被那些知道自己有这种本领的人滥用了。
牛奶很好吃,特别是假山几滴白兰地,但是母牛却巴不得赶快让它淌出去。肿胀的乳头是很不舒服的。
我那是还不了解人性多么矛盾,我不知道真挚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蕴藏多少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恶中也找得到美德。
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
文明社会这样消磨自己的心智,把短暂的生命浪漫在无聊的应酬上实在令人莫解。感情有理智所根本不能理解的理由。
关于美的追求:如果我对自己写作除了自娱以外还抱有其他目的,我就是个双料的傻瓜了。作者应该从写作的乐趣中,从郁积在他心头的思想的发泄中取得写书的酬报,对于其他一切都不应该介意。
(的确,我已经在读书写作中获得了无法取代的乐趣。)
我必须画画儿,我由不了自己,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游的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
关于女人:
只有女性才能以不息的热情吧同一件事重复三遍。
可惜女人都是没有脑子的。
女人一种无法摆脱的恶习,热衷于同任何一个愿意倾听的人讨论自己的私事。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300字篇九
世人将这本书奉为经典,我不置可否。可能是因为太久不读外国小说了,思维逻辑有些跟不上作者,甚至在某些方面想反驳作者。首先是文体,因为我对这本书除了知道它是名著外,其他方面一无所知,所以开始看的时候以为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后来发现是和现实有联系,但不是作者,而是以高更为原型的。我对高更也不了解,所以单纯地评价斯特里克兰德先生,他是一个毫无人性、任性妄为、孤独的dreamer。为了儿时的梦想——画画,他抛弃妻子;斯特洛伊夫先生对他有救命之恩,他却欺朋友妻,而且他只把朋友妻当成模特,厌烦了就弃如敝履,朋友妻以自杀结尾,他毫无愧疚之情,他非常看不起女人,认为女人满脑子都是情情爱爱,是男人的附庸,贱得很,鄙视他。作者视角的主人公也绝非善类,他把一切都当作笑谈,以上帝视角冷眼旁观,他的冷漠和斯特里克兰德如出一辙。这本书夹叙夹议,嬉笑怒骂,其中不乏人生哲理。
只有诗人或者圣贤才会相信,在沥青路面上浇水,百合花会长出来回报他的辛勤付出。
人们把面具佩戴得天衣无缝,连他们自己都以为成了和面具一样的人了。
人类骨子里具备编织神话的才能。这种才能让人们贪婪地在那些出类拔萃的人物的生涯中捕捉各种让人惊讶或者令人迷惑的事件,杜撰出传奇,随后发疯般地深信不疑。这是浪漫对平淡无奇生活的一种抗议
我从写作中汲取的教训是,作者得到的回报应该在创作的乐趣中和思想负担的释放中;对其他东西都不必介意,无论表扬还是苛评、失败还是成功,都应该在所不计。
格言还不是愚钝的人用来模仿智者的呆板器具
“为什么可人的女人要嫁给枯燥的男人呢?” “因为脑子好使的男人都不娶可人的女人啊。”
有些人是社会机制的一部分,因此他们才能存在于社会之中,也只能靠社会活着。他们像身体里基本的细胞,而且,只要他们保持健康,就会在那个巨大的整体里被吞没
女人有种无法摆脱的毛病,就是一心想和愿意倾听她的人絮叨自己的私事
我告诉你我得画画。我管不住自己。一个人掉进水里,游泳游得好或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不得不挣扎出来,否则就会被淹死。”
为什么你会认为美——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能像石头一样扔在沙滩上,让一个漫不经心的过路人随便捡起来?美是奇妙的东西,奇怪的东西,画家经过折磨灵魂才能从这混沌的乱世找出来。画家把美创造出来,可美不是所有人都能辨认出来的。你要想认出美来,就必须重复画家的那种冒险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300字篇十
故事中的主人公斯朱兰确实让人又爱又恨。他在中年抛妻弃子,说走就走,对家人没有一丝留念,我们会说他冷漠自私,没有家庭责任感。
但他的出走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我们又会为他的勇气赞扬,一个人选择离开自己生活了半辈子的地方而去追梦,不管别人的流言蜚语,勇气可嘉,精神可敬。
他在朋友家生活时却和女主人陷入恋情,女主人死后他没有一点遗憾心痛之情,只觉得是女主人自己的错。我们会觉得他无情,蛮不讲理。
他在巴黎漂泊期间遭受的种种苦难,只为追梦,可在巨作完成后又让人一把火烧了。他是个古怪的天才。
毛姆笔下的这个主人公,一人兼具了多种性格,为了艺术而放弃家庭,古怪,冷漠自私,冷淡,残酷粗野,却又执着追梦,有时让人敬佩,有时让人同情可怜,有时让人恨的咬牙切齿。
而德克这个人物形象,却是个善良懦弱,温良慷慨,很讲义气,很欣赏别人的才华,画作平庸,审美力非凡的人。
布蓝琪却是个外表平静,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令人难以捉摸的烈性子,她精心料理家庭,她还渴望冒险。
毛姆人物塑造相当成功,看完你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其中的人物。这其中没有一个人是特别让读者敬佩的,也没有一个人是特别让读者痛恨的。每个人物形象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想,这正是小说的伟大之处,也更接近现实,比起一些作者单纯塑造身上全是优点或全是缺点的人物形象更饱满和立体。
书中虽主要讲斯朱兰为追求艺术放弃现实的故事,但其中还穿插了德克和一名医生的故事。
德克在小说中最后带着巨大的悲痛回到了故乡,他如果不追画家的梦,也许会和父亲一样,成为一名木匠,然后娶了隔壁马鞍匠的女儿,在自己的故乡安稳地生活着。就不会遇到布蓝琪,不会看到自己最爱的女人和自己最欣赏的画家背叛了自己。他离开了伤心之地,也许经历过大风大浪后的平静才是他最终的选择和归宿。
书中一名叫亚拉伯罕的医生,是个外科手术方面的天才,他放弃了可以名利双收的职业道路,而选择了自己衷情的一个美丽的城市,他在那里扎根生活,职务虽然很低,生活很拮据,但他的内心安宁,富足,快乐。
选择月亮,还是选择六便士?
这取决于你对人生意义的看法,对社会和个人的要求。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毛姆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