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是一项总结和规划教学活动的重要工作,它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考虑到不同科目和年级的特点,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各种教学工作计划的优点,加以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丁香结教学设计教案(优秀17篇)篇一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优美的诗歌。孩子们为老师种下一株紫丁香,那绿色和花香,代表了孩子们对老师真诚的爱,这样的情意真让人感动。课文配有一幅插图,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课后练习设置,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积累。
学生对于紫丁香应有所了解,公园、路边很容易见到。可文中的紫丁香代表了学生送给老师的一份礼物,是尊敬和热爱老师的一种真实表现。这一点教学时要在读中体会感悟,在识好字,读好诗的基础上,加强积累,还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尊师的意识,加深师生情意。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朗读体会课文。
信息资料:
1、课文范读录音带,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文及图片)。
2、收集赞美老师的诗句,抄写下来。
3、回忆一件老师关心爱护自己的事。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小朋友们,当春天来临,百花齐放时,你就喜欢什么花?(出示紫丁香图片)这是什么花,你们喜欢吗?有一群小朋友非常喜欢它,用它作为了礼物送给了老师,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板书课题)。
(由自己喜欢的花为切入点,再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紫丁香,提出疑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件演示:出示多媒体课件(或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想知道老师窗前的紫丁香是谁送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株紫丁香》。(板书)。
(利用课件的直观作用,将花与老师联系起来,创设了特定的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对话平台。
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进行轮读,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共同研究。
3、交流。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自主读书与交流读结合,引导有目的性的读书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读效果。)。
识字。
1、学生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自主认读。
2、同桌交流读,互听,并正音。
3、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去掉拼音再来一遍。
4、汇报记忆方法。把你记生字的好办法说给同学听。
5、出示一段顺口溜检查识记效果。(踮起脚尖,走进小院,放下书包,给树除草。牵牵小手,唱唱儿歌,笑声甜甜,不觉疲倦。)。
(在自学的基础上,合作学习加深印象,探讨交流识字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识字能力。改变识字情境,促进巩固识字。)。
朗读。
1、教师范读,听后说说感受。
2、小组练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分小节检查朗读情况。
4、赛读。通读全诗,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读或交流读,达到读得正确、流利的效果,为下节课朗读感悟作铺垫。)。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休、伸、甜、院、除、息、困”。读字音,认字形。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形特点,教师提示书写注意事项。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教师检查学生的写字姿势和写字效果。
5、同桌互相欣赏,提出建议。
(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于平时的培养,写字的环节要切实做到扎实。)。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开汽车”游戏。(教师手拿生字卡片随机抽出一张指给学生)师:汽车汽车开起来。生:汽车开到我这里。我为汽车加点油。(给教师出示的生字组词,造句。)。
精读。
1、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谈感受。
2、学生练读,指导学生读出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3、教师引读。(在于为学生奠定感情基调,更好体会师生间的真势感情。)。
4、学生选读。喜欢哪个小节就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哪个小节。
5、配乐朗读全诗。把对老师的爱表现出来。
(这是在学生体会出师生情感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化朗读的环节。)。
品读。
1、小组内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
2、指读第三小节。引导学生:“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这一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或者联想到什么。
3、如果让你去陪老师你会为老师做点什么?(让学生充分回答)。
(实现课内外的结合,由对课文的理解延伸到现实生活,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的感悟,激发学生的尊师情感。)。
背诵。
1、说出你想对老师说的话。(学习自由说)现在就让紫丁香为我们做这一切吧!
2、观看课件画面自己练习背诵。
3、小组表演背诵。
4、全班汇报。
(背诵是学生积累的好方式,采用辅助手段,激发兴趣,学生乐于参与。)。
练习。
出示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
1、同桌互相读一读,要读正确。
2、全班开火车读。
3、学习伙伴说这些词语会写的她都要写一写,你们会写哪些也写一写吧。写后同桌展示一下。
(利用“我会读”将文中的词语进行复现,让学生进行记忆与巩固。注意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
写字。
1、出示“甜、歌、牵、困”四个字。读字音,认字形。
2、观察教师范写,点评。
3、学生练习。同桌展示。互提建议。
(展示成果,互相评价,体验快乐,发现不足,又能互相促进。)。
拓展。
交流自己积累的赞美老师的词语、名言、诗句等.
(促进学生积累,感受教师的伟大与辛苦,树立爱师情怀,加深与教师的情感。)。
丁香结教学设计教案(优秀17篇)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丁香结中作者通过视觉、嗅觉等多种角度描写丁香花的写作方法。
2、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用多角度描写加上修辞手法来描写一种花。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用多角度描写和修辞手法手法来描写一种花。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用多角度描写的手法来描写一种花。
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
1、回顾《丁香结》中作者描写丁香的角度。
预设:颜色:“忽然呈出两片雪白”、“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
姿态:“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
香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作者通过对丁香花多角度的描写,使花在读者的眼中生动形象。
二、对比阅读。
1、阅读作者宗璞的另外一篇散文《紫藤萝瀑布》,寻找作者在描写这两种花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
(1)作者在描写紫藤萝时,也对紫藤萝进行了多角度的描写。
如描写紫藤萝的形态时,写到“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对于花颜色的描写如“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等;在描写到花香时,写到“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2)两篇文章都用到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比喻如丁香花“星星般的小花”;紫藤萝“像一条瀑布”
拟人丁香花会“从墙上窥着行人”;紫藤萝中淡紫色的花“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2、小结:所以作者在描写两种花的时候通过多角度的描写和修辞手法的结合,使花变得生动可爱。
三、联系实际练习写作。
1、在自己的生活中,你喜欢什么花呢?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花,向同学们介绍这种花。
2、将刚才讨论的写一个150字左右的小片段。时间10分钟左右。
3、评价交流。
在班级中分享刚才写完的片段,并对片段中出现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互相评价。
预设:
(1)要有一定的写作的思路和顺序,如可以从远近的顺序、从视觉到嗅觉的顺序等等。
(2)可以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使花的形象更加生动。
(3)可以学习《丁香结》的写作结构,在描写后面根据花的特点和自己的心情加入一定的感悟。
四、布置作业片段改进。
1、根据交流的结果从不同的角度和需求来改进刚才自己写的片段。
2、再次分享交流,感受修改前后的差别。
3、完成学案二习题。
丁香结教学设计教案(优秀17篇)篇三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朗读体会课文。
信息资料:
1、课文范读录音带,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文及图片)。
2、收集赞美老师的诗句,抄写下来。
3、回忆一件老师关心爱护自己的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们,当春天来临,百花齐放时,你就喜欢什么花?(出示紫丁香图片)这是什么花,你们喜欢吗?有一群小朋友非常喜欢它,用它作为了礼物送给了老师,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板书课题)。
(由自己喜欢的花为切入点,再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紫丁香,提出疑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件演示:出示多媒体课件(或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想知道老师窗前的紫丁香是谁送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株紫丁香》。(板书)。
(利用课件的直观作用,将花与老师联系起来,创设了特定的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对话交流。
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进行轮读,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共同研究。
3、交流: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自主读书与交流读结合,引导有目的性的读书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读效果。)。
识字1、学生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自主认读。
2、同桌交流读,互听,并正音。
3、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去掉拼音再来一遍。
4、汇报记忆方法。把你记生字的好办法说给同学听。
5、出示一段顺口溜检查识记效果。(踮起脚尖,走进小院,放下书包,给树除草。牵牵小手,唱唱儿歌,笑声甜甜,不觉疲倦。)。
(在自学的基础上,合作学习加深印象,探讨交流识字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识字能力。改变识字情境,促进巩固识字。)。
朗读1、教师范读,听后说说感受。
2、小组练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分小节检查朗读情况。
4、赛读。通读全诗,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读或交流读,达到读得正确、流利的效果,为下节课朗读感悟作铺垫。)。
写字1、出示要写的字“休、伸、甜、院、除、息、困”。读字音,认字形。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形特点,教师提示书写注意事项。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教师检查学生的写字姿势和写字效果。
5、同桌互相欣赏,提出建议。
(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于平时的培养,写字的环节要切实做到扎实。)。
第二课时。
一、对话交流。
“开汽车”游戏。(教师手拿生字卡片随机抽出一张指给学生)师:汽车汽车开起来。生:汽车开到我这里。我为汽车加点油。(给教师出示的生字组词,造句。)。
精读。
1、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谈感受。
2、学生练读,指导学生读出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3、教师引读。(在于为学生奠定感情基调,更好体会师生间的真势感情。)。
4、学生选读。喜欢哪个小节就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哪个小节。
5、配乐朗读全诗。把对老师的爱表现出来。
(这是在学生体会出师生情感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化朗读的环节。)。
品读。
1、小组内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
2、指读第三小节。引导学生:“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这一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或者联想到什么。
3、如果让你去陪老师你会为老师做点什么?(让学生充分回答)。
(实现课内外的结合,由对课文的理解延伸到现实生活,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的感悟,激发学生的尊师情感。)。
背诵1、说出你想对老师说的话。(学习自由说)现在就让紫丁香为我们做这一切吧!
2、观看课件画面自己练习背诵。
3、小组表演背诵。
4、全班汇报。
(背诵是学生积累的好方式,采用辅助手段,激发兴趣,学生乐于参与。)。
练习出示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
1、同桌互相读一读,要读正确。
2、全班开火车读。
3、学习伙伴说这些词语会写的她都要写一写,你们会写哪些也写一写吧。写后同桌展示一下。
(利用“我会读”将文中的词语进行复现,让学生进行记忆与巩固。注意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
写字1、出示“甜、歌、牵、困”四个字。读字音,认字形。
2、观察教师范写,点评。
3、学生练习。同桌展示。互提建议。
(展示成果,互相评价,体验快乐,发现不足,又能互相促进。)。
拓展交流自己积累的赞美老师的词语、名言、诗句等.
(促进学生积累,感受教师的伟大与辛苦,树立爱师情怀,加深与教师的情感。)。
丁香结教学设计教案(优秀17篇)篇四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朗读体会课文。
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
投影“紫丁香”的图片,提问:有谁认识这株植物?
有些同学悄悄地在他们老师的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株紫丁香代表了什么呢?今天我们。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进行轮读,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共同研究。
3、交流。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三、识字。
1、学生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自主认读。
2、同桌交流读,互听,并正音。
3、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去掉拼音再来一遍。
4、汇报记忆方法。把你记生字的好办法说给同学听。
5、猜字谜:舌头尝出甘蔗味(甜)。一人站在大树旁(休)。
四、朗读。
1、教师范读,听后说说感受。
2、小组练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分小节检查朗读情况。
4、朗读展示:读自己喜欢的小节。相机引导评议。
五、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休、伸、甜、院、除、息、困”。读字音,认字形。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形特点,教师提示书写注意事项。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教师检查学生的写字姿势和写字效果。
5、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开汽车”游戏。师:汽车汽车开起来。生:
汽车开到我这里。我为汽车加点油。
二、朗读课文。
1、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谈感受。
2、学生练读,指导学生读出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3、教师引读。
4、学生选读。喜欢哪个小节就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哪个小节。
5、配乐朗读全诗。把对老师的爱表现出来。
三、朗读感悟。
1、小组内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
2、指读第三小节。引导学生:“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这一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或者联想到什么。
3、如果让你去陪老师你会为老师做点什么?(让学生充分回答)。
4、学生选读。选自己最喜欢的小节来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5、小组挑战读。看哪一组读得最有感情,能使老师感动。
6、全班包含对老师的深情朗读全文。
四、说说背背:
1、说出你想对老师说的话。(学习自由说)现在就让紫丁香为我们做这一切吧!
2、看着画面自己练习背诵。
3、表演背诵。
五、写字指导。
1、写“甜、歌、牵、困”四个字。
2、观察教师范写,点评。
3、学生练习。同桌展示。互提建议。
六、拓展活动。
学唱一首歌颂老师的歌曲。要求自主读歌词。
交流自己积累的赞美老师的词语、名言、诗句等。
丁香结教学设计教案(优秀17篇)篇五
1、朗读课文,圈画重点语段,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积累语句。
3、领会和学习作者由丁香花引发联想,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的写法。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句,领悟文章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品味精美的语言,感悟积极豁达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
图片,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几种花卉的图片,引出丁香花。
出示丁香花图片,找同学说说对丁香花的看法和感受。作家宗璞窗外的三棵白丁香与她朝夕相伴,又让她产生了怎样的情思感悟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宗璞的散文《丁香结》,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导入新课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由几种花的象征意义导入新课,为学生学习本篇课文做准备。
二、检查预习。
1、交流作者的基本资料,教师适当补充。
2、积累生字词:(结合教材课后读读写写,适当补充拓展,注意正音)。
缀窥幽雅浑浊笨拙单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断断续续参差斗室朦胧恍然。
【设计意图】。
走近作者,知人论世。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打好学习的基础。
三、初读文章,梳理“丁香之结”
1、自由散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并且圈划出描写“丁香结”的句子。关注这些句子出现的位置,划分层次。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圈划、思考并回答)。
明确:课文前三段写的是丁香花,后三段写的是丁香结。
2、作者在两部分中,围绕“丁香”各做了什么?尝试添加一个动词,概括段落大意。
明确:课文前三段写的是“赏丁香”,后三段写的是“悟丁香”。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走近文本,探究丁香结。
四、感知文章脉络。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圈划、思考并回答)。
预设:文中提及“丁香结”的句子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后三段。
(学生思考、概括并回答)。
预设:文章前三段写的是丁香花,重点写丁香花的色彩、形貌、气味、姿态。
(学生默读、圈画、思考、朗读并回答,教师从旁引导、归纳)。
总结:由此可以看到,文章前三段描写丁香花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写丁香,逐渐转到写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丁香,丁香与“我”越来越近,情感越来越深。
前三段对于丁香花的描写,与后三段所写的“丁香结”是如何建立起联系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
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为深入文本做好准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读读写写的生字词,明默。
2、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150字左右。
要求:要能写出个性特征,能对景物进行具体的刻画。
【设计意图】。
布置作业,复习巩固。
板书设计教学随笔。
丁香结。
宗璞。
一、(1—3)丁香花赏花。
二、(4—6)丁香结悟花。
丁香结教学设计教案(优秀17篇)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及词语,能正确书写10个汉字。
2、学习课文,体会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对老师的一片心意,是对教师的问候和感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认读本课生字、词语,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紫丁香传递出的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思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1、谈话导入。
刚刚过去的教师节老师收到了同学们精心制作的小花、贺卡这些表达对老师问候的小礼物,这节课我们要去看看育才小学的同学们给自己的老师送上了怎样的问候。
2、介绍紫丁香的相关知识。
3、齐读课题。
4、提出学习目标。
(1)正确拼读生字,难懂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2)划出文中的生字,并试着多组词。
(3)试着运用学过的方法识记生字。
(4)把诗歌读通读顺。
二、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
(给小组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约8分钟。)。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展示。
2、同学间应互助,学会倾听、合作,并做好点评。
(一)拼读生字展示。
2、扩词练习【小组让学生扩词,其他学生跟读,扩大学生词汇量】。
3、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领读、齐读。
(二)识记生字展示。
(1)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已经掌握的识记生字的方法。
(2)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
(3)猜谜语、编儿歌记字。
(4)补充其他方法。
(三)知识拓展延伸(约7分钟)。
1、写字练习。
(1)说出容易写错的字。
(2)学生写易错的字展示。
2、小结。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2、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3、初步理解课文,体会紫丁香传递出的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二、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
(给小组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约8分钟。)。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展示。
2、同学间应互助,学会倾听、合作,并做好点评。
(一)学文悟情展示。
1、小组派代表朗读,其他小组评价。
2、总结怎样朗读,再读。(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当点拨。)。
第一节:请学生做“踮起脚尖”动作,和轻轻的语气读,体会不打扰老师工作,给老师送一份惊喜的情感。
第二节:想一想诗出亲切的语气,美好的祝愿。
第三节:抓住“沙沙”,“盛开”,“感谢”等词语,读出轻柔,亲切的语气。
(二)收集资料展示。
1、讲师爱生小故事。
2、贺卡展示、读其中内容。
3、赞美老师的诗词。
4、唱赞美老师的歌。如:《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
(三)创造性展示。
写赞美老师的句子、小诗。
三、激发知识冲突(约3分钟)。
1、为什么给老师送花?
2、以后怎么对待老师、长辈?
四、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
1、收集尊师的故事。
2、写一段话送给老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丁香结教学设计教案(优秀17篇)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诗歌中浓浓的师生情,受到情感熏陶。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在读中体会师生情,在读中陶冶自己的感情,在读中感悟诗歌语言的优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诗歌中受到情感熏陶,树立尊敬老师的心愿。
重点、难点:
重点:
在读懂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诗歌。
突破方法:在读中体会文中浓浓的师生情,并把这种感情朗读出来。
难点:
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在读中体会师生情。
突破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朗读的感情及兴趣,让他们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强化字词。
1、走迷宫,读生字。
好!大家看,这是什么?(出示课件:汉字迷宫)对了,花仙子要请一些小朋友开开火车,带我们走出汉字迷宫。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2、游城堡,读词语。
学生大组轮读词语。
3、组织教学。
游完了丰富多彩的词语城堡,花仙子变出了美丽的花——(出示紫丁香图片,引答“一株紫丁香”)。以花奖励读字词环节,提出要求:接下来,花仙子还要把她手中的紫丁香送给那些爱朗读,勤动脑,积极举手发言的小朋友。
(二)逐节朗读,体会情感。
1、第一节。
(1)自由朗读全诗,把你最喜欢的小节和不太明白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读。
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师及时评价。请读得好的学生说说为什么要那么读。(第一位自由发挥,第二位请先做“踮起脚尖”的动作再读,第三位在理解了之后再读。)。
(3)全班齐读。
2、第二节。
(1)师范读,生边听边思考“花仙子提问”。(出示课件:看到自己亲手栽种的紫丁香长大了,能夜夜和老师做伴了,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2)指名回答并朗读。
(3)同桌互读。
(4)指两名学生读,分别代表男女生比赛。
3、第三、四节。
(1)自由朗读,画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2)反馈。
(3)男女生比赛读。男生齐读第三节,女生齐读第四节。
(4)出示课件:“花仙子提问”:“一天的疲倦”让你想到了什么?
(5)反馈并朗读第三节。
(6)指名读三、四节,挑战读。
4、第五节。
(1)指名读。
(2)语言拓展:出示课件:“花仙子提问”:你会怎样劝老师去休息呢?
(3)反馈并朗读。
(4)齐读。
(5)课中休息。
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6)语言拓展:出示课件:“花仙子提问”:老师的梦里有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再读全诗,升华感情。
(1)小组合作朗读。
(2)请小组代表完成合作读,鼓励背诵。
(2)全班配乐齐读。
(五)课堂小结。
一株紫丁香,盛开的是浓浓师生情。其实,还有好多诗句、歌曲都是歌颂老师、师生情的。小朋友们课后可以去收集收集,还可以自己当当小诗人,到时候我们再请花仙子来欣赏我们二(1)班同学的作品!
板书设计:
爱
浓浓师生情。
丁香结教学设计教案(优秀17篇)篇八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二、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师生间的深厚感情。
创设情境,模仿课文,尝试儿歌创作。
四、教学内容:
课本第―页。
五、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
(一)投影“紫丁香”的图片,提问:有谁认识这株植物?(简单介绍紫丁香)。
(二)有一些同学悄悄地在他们老师的窗前种下一株紫丁香,这株紫丁香代表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歌《一株紫丁香》。
二、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一)自由读这首诗歌,注意读准带拼音的字。
(二)检测生字认读(课件出示:一株紫丁香踮起脚尖小院消除疲倦挂牵一株紫丁香),认读词语。
(三)再自由读这首诗歌,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对比体验,朗读感悟。
(二)同学们内心都充满了对老师的深厚感情。接下来,请同学们选择你最想读的一节,好好读读,比一比,哪位小朋友对老师的感情最深厚?(练习准备――点名读――师生评价――全班齐读)。
(在读―评―读的过程中理解感悟课文)。
四、小组合作,背诵表演。
自由选择小伙伴,分工合作,把儿歌背下来,最好加上动作。(学生自由选择伙伴――合作排练――选择小组背诵表演――师生评价――全班背诵表演)。
五、配乐朗诵(音乐《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二、能模仿课文,尝试儿歌创作。
三、会写10个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模仿创作。
(二)我们向儿歌的小朋友学习把自己对老师的爱用儿歌的形式写下来,同学们想试试吗?
(三)创设快境,学生模仿写儿歌。
(四)学生根据老师提示独立创作儿歌。
(五)全班交流。
二、巩固识字。
三、指导书写。
(一)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需要老师帮助?(课件辅助,指导书写)。
(二)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教后反思:
我这堂课的最大失败处是没有引导学生完全进入课文的意境当中,且个性化的朗读还不够关注。而《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悟,课文语言虽浅显易懂,然而意境却是优美感人,如果阅读只能停留在表面的词语理解上,那教学真可谓苍白无力!
丁香结教学设计教案(优秀17篇)篇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美观地写“香”“浓”两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吟读领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激发崇敬老师的感情。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很喜欢听音乐,现在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放松一下。
[播放乐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师:你喜欢这首歌吗?
生:我喜欢这首歌,因为这首歌很好听。
生:我喜欢这首歌,因为这首歌是唱老师工作很辛苦,又很关心我们。
师:是呀,这首歌是歌唱我们敬爱的老师的,其实有好多诗歌也是写我们辛苦工作着的老师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
师:小朋友,你们是第一次看到紫丁香吧,看着这紫丁香,你来说说吧!
生:紫丁香是紫色的,好美呀!
生:一朵朵小花好像一张张笑脸,都兴高采烈地泛起红光,充满着快意。
师:没想到小朋友的想象这么丰富。张老师也认为紫丁香很美,不过我觉得这首诗写得更美。
师:真是美极了。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小朋友预习得怎么样了?
师:这首诗里有好多字宝宝和词宝宝要和我们班的小朋友交朋友,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吧!
出示生字、词语、认读。
师:小朋友真能干,现在这些字宝宝、词宝宝要回家了,我们把它们送回到课文中,再来读读课文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师:小朋友,读到这里,你知道这篇课文是写什么?
生:这篇课文是写老师的。
生:这篇课文是写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生:小朋友在老师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是为了解除老师一天的疲倦。
生:小朋友在老师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是为了感谢老师时时把我们挂牵。
师:你有被老师挂牵过吗?
生:……。
师:看到你们一个个活泼的孩子,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老师怎么能不把小朋友每时每刻挂牵呢?我们来读读这个句子吧,“感谢你时时把我们挂牵!”
[指名读———两个小组齐读]。
生: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是为了夜夜和老师做伴。
师:“夜夜”是什么意思?
生:“夜夜”就是每天晚上。
生:“夜夜”是天天晚上。
师:为什么让紫丁香天天晚上陪伴老师呢?
生:夜深了,老师还在改作业,有了紫丁香的陪伴,老师就不会感到寂寞了。
生:老师看到紫丁香就好像看到了我们,就不会感到孤单了。
师:多美好的心愿呀!谁来读读这一小节。
[指名读]。
师:这是课文中小朋友的心愿,也是我们小朋友的心愿。
生领唱:[学生齐唱歌曲]。
师:这下,老师的精神又抖擞了,听着小朋友这么动听的歌声,老师相信,这一节,小朋友肯定会读得更动听的。
[指名读——比赛读——女同学读]。
生:我来读第4小节……。
生:老师,您辛苦了,我以后当上了科学家,造出宇宙飞船,把你带上太空。
生:老师,您天天给我们上课,有时候嗓子都哑了,我多想让您休息呀!
生:老师,您太累了,我多想变成一朵小花,帮您解除一天的疲倦。
……。
师:没想到我们班的小朋友小小年纪就能体会到老师的辛苦,老师多感动呀!现在让我们带着感激之情来读读这一小节吧!
[指名读——男同学读。]。
[播放课件:老师在改作业。]。
生:老师,这么晚了,你快休息吧!
生:老师,你明天还要给我们上课,快休息吧!
师:我们一起用课文的最后一小节来劝劝老师吧!
[生齐读最后一小节]。
师:此时此刻,老师觉得窗前的紫丁香更美更艳了。让我们捧起书,一起来读这首小诗,把我们的爱,把这一株美丽的紫丁香献给在座的每一位辛勤工作着的老师。
[生读全篇课文。]。
师:从刚才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小朋友都有一颗爱老师的心,现在,你们肯定还有好多话想跟老师说吧,我们就把它写在爱心上,让这一株紫丁香帮我们捎去对老师浓浓的爱吧!
[学生在预先准备好的爱心上写话。]。
生……。
学写生字:
香浓。
师:看到小朋友表现这么棒,老师准备带小朋友到作业超市去挑一挑适合我们的作业。
作业超市:
(1)正确、美观地书写“香”“浓”两个生字。
(2)把这篇课文背给同学听,背组喜欢的老师听。
(3)课外去找一些赞美老师的诗歌读一读。
板书:
丁香结教学设计教案(优秀17篇)篇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写三个生字。
3、体会小学生赞美和感激老师辛勤奋劳动的真挚情感,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道理。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表达对老师的赞美和感激之情,感悟浓浓的师生情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释题质疑。
1.播放录像,引入课文第一小节。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群孩子窃窃私语的录像,马上吸引学生注意,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然后课件出示第一小节内容,学生在读中找到答案。
2、欣赏丁香花,引出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在读文中,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扫清阅读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1、学生认真朗读课文。老师希望你在读的时候尽量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词语:踮起脚尖儿、安静的小院、绿色的枝叶、盛开的花儿、
消除疲倦、时时挂牵、困得眨眼、又香又甜。
读好句子节奏: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
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
3、这首诗歌分为几小节呢?(5小节)请5位小朋友来读读。(指名读)。
4、读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一群小朋友在干什么?
(仿佛看到了几个小伙伴踮起脚尖走到老师的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那芳香四溢的淡紫色小花,那微风吹来的浓浓的花香,无不把孩子真诚的爱送到了老师的心田。)。
三、合作读文,加深体验。
同桌再读检查是否读通顺,体会交流内容、情感。
四、精读课文,悟情明理。
根据学生所说的内容,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小结。幻灯片:各小节内容。
1、在第二、三、四小节学习中通过抓住关键词“做伴”、“疲倦”、“挂牵”等理解课文内容,再结合多种方式的朗读,培养语感,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工作的辛苦,激起学生的尊师爱师之情。
2、播放动画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动画歌曲欣赏《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利用欣赏歌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激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悟师生之情。
2、看到这一切,孩子们商量好,要送给老师一份特殊的礼物,是件什么样的礼物呢?(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是一株紫丁香)。
第1小节:踮起脚尖儿,走进安静的小院,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1)你看到这几个同学了吗?他们是怎样走进那安静的小院的?
(踮起脚尖儿,轻轻地)。
(2)踮起脚尖的动作。
(3)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想想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样走为的是――不影响老师工作。
丁香结教学设计教案(优秀17篇)篇十一
1、认识本课生字8个。
2、积累词语10个,句子2句。
3、能抓住关键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对待象狼这样蛮不讲理的坏人,光讲道理是没有用的。
一、揭示课题。
1、瞧,谁来了?(出示狼和小羊图片)。
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她们吗?
狼:恶狠狠、凶狠、残忍。
羊:温和、胆小、温柔。
2、凶狠的狼遇到温和的羊会发生什么事?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6课。
(出示课题:狼和小羊)齐读课题。
3、看书听课文录音,想一想,狼和小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生字,理解课文。
1、听了录音后,请你说说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第一个借口:第2、3小节第二个借口:第4、5节第三个借口:第6节)。
3、学习第2、3节。
(1)、同桌一起读,再说说狼的借口是什么?羊是怎么解释的?
(2)、男女生分角色读。
4、学习第4—6节。
(1)、学习生字,重点指导。
气势汹汹:是一种生气时的样子。
龇牙咧嘴:龇、咧都是形声字,注意“龇”的笔顺,书空。
逼近:注意“走之底”的字的笔顺。
嚷:注意右半部分的书空,近义词是“叫”
(2)、小组合作学习,狼又是如何找借口的?小羊又是怎么说的?
(3)、指导朗读。
(4)、找小伙伴合作演一演。
三、复习巩固,课外拓展。
1、复习生字和词语。
游戏:摘苹果。
2、找好朋友合作,读读课文。
3、小结:看来,对于象狼这样不讲道理的人光讲道理是不行的。
4、续编故事:小羊应该怎样对付这只狡猾的狼?
丁香结教学设计教案(优秀17篇)篇十二
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很像肥沃泥土中的沙土与水的关系,不可分离。在利用我们的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教育时,最重要的是结合课文的丰富内容,对学生进行不同方面的教育。
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融诸多学科内容为一体。无论是小说的情中有理,还是议论文的理中有情,都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
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深入、细致、全面地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教学案例】。
语文课上,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株紫丁香》。这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当拿到教材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将课文第二单元的内容提前到开学初来学习,而且特别将这篇课文安排在教师节当天来学习,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尊师爱师的德育教育。
同学们顿时变得很安静,我有点失落。过了一会儿,周正站起来说:林老师,我记得上个学期的星期四的下午,你本来就有两节语文课,但是那天刚好美术老师外出,由您来代课,那天下午你上了四节课,而且还要管理班级,我觉得那天你特别的疲倦。”
听到他的回答,我特别的惊讶,没了任何言语,有的只有红红的眼眶,天哪,孩子还能这么清楚得记得是哪天,当时是怎样的情况,着实让我感动不已。
接着,又有同学发言了,“老师,您每天第一个到教室,也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您每天都特别的疲倦,我多想为您捶捶背呀!老师,您辛苦了!”
【案例思考】。
通过抓住课文里的重点词语对学生进行“感受老师的爱,回报老师的爱”的教育还是显现出了一定的效果。
说实在的,绝大部分的老师每一天都是用最真挚的情感温暖学生。而对于学生而言,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是学生必须有的礼貌。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培养教育,要由衷地感谢老师。这也是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的一项内容之一。但是,我们的很多学生在生活中却难以感受得到老师的辛勤付出。
印度诗人泰戈尔有首经典小诗写道:“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想想我们的老师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强调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德育教育。作为一个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也在思索怎样在语文学科中合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坚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挖于“深”处。
可以说,语文课本是最好的德育教材,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渗透德育,在学生的心灵播下适应健康发展的种子,但是要能做到这一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因为语文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是隐蔽的。
就如,本课中就可以挖掘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抓住“疲倦”,让学生感受老师的辛勤,从而培养学生要感受、感谢老师的爱的思想情感。另外,还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就可以寻找课文主人公雄日的闪光点,教育学生无私无畏,敢于讲真话,做一个诚实的人,使学生受到品德的感染。再如,课文《蓝色的树叶》,通过记叙李丽向林园园借绿色铅笔的故事,表现了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的好思想、好行为。教学中可以仅仅扣住“团结互助”这样一条情感主线,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启迪。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深”挖掘,从一切可以探寻的点,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
二、立足“实”处。
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总是以书本为中心,学校的道德教育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育目标极为“理想化”,可教育效果却微乎其微,有人称之为两张皮现象:学生在尊师爱师的报告会上侃侃而谈,口若悬河,可会后依然“涛声依旧”;班会上高谈阔论的学生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课外却总是惹事生非,令老师头疼……很多学生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当然谈不上发自内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老师的爱。
如果我们在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中不能联系学生实际,那么这德育就是无效的的德育,有时甚至会带来负面的作用。
记得在一次口语交际课《我的希望漂流瓶》上,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理话,学生大都说父母管束太严,管束太多还把自己当小孩子。其实自己已经长大,能自己管好自己了。听了学生们的肺腑之言,我也挺激动。“对,是该让父母放手了!我们要让自己的行动让父母看到我们的成长。”孩子们一呼百应,大家大谈了自己的打算,真是一片雄心壮志。
我也为自己成功的德育而沾沾自喜。可是不到一星期,我发现有一位母亲打电话告诉我,孩子顶嘴连连,说是再也不让她了解学习情况了。这样的德育就是一种高估学生的能力而引起的负面的德育。
三、攻在“恒”处。
其实,我们的很多“问题学生”的“问题”形成往往是长时间的,因此也就有了“抗药性”。对待这些学生,急功近利,妄图立竿见影往往只是一厢情愿的事情。那么,做好“拉锯战”“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就非常必要了。在这“持久战”中,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其实大部分都是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语文教学的机会,毕竟我们语文课堂还是占据着小学教学的主阵地的位置,教师完全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个阵地,运用教育智慧,与学生展开真诚的交流,使一些“问题学生”在心灵深处真正得到一定的感染。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是一个广阔的空间,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融为一体,都可以让学生得到“紫丁馨香,沁心无痕”的潜移默化教育作用。
丁香结教学设计教案(优秀17篇)篇十三
作者:林晓如。
踮起脚尖儿,
走进安静的小院,
栽在老师窗前。
老师,老师,
就让它绿色的枝叶,
伸进您的窗口,
夜夜和您做伴。
老师——。
绿叶在风里沙沙,
那是我们给您唱歌,
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老师——。
满树盛开的花儿,
那是我们的笑脸,
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
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
老师,休息吧,
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
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
上课了,我深情的范读了课文,让孩子们说说你的感受。兰林蕙说:我很感动。我问:为什么?兰林蕙说:老师工作很辛苦,这是老师对我们的爱。我心里暗暗高兴,还有吗?毛丽云说:我觉得很感人。老师夜深了还在工作。还有吗?半晌,没有孩子回答。我说,刚才,两位同学回答的很好。但是,在这篇课文中还有一种美好的情感。现在不能体会,等到课文学好后,你们一定能体会。
接下来,我引导孩子细读课文。第一节,我用动作表演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理解“踮”,为什么要踮脚走路感受孩子的细心。第2、3、4节我先请学生自己读通读顺,然后质疑,理解“做伴”“疲倦”“挂牵”,深入感受老师工作的辛苦和学生对老师的感恩。第5节,我提了一个问题,老师会做一个怎样又香又甜的梦?学生回答“老师的梦里会有一大片紫丁香。老师会梦见自己班的学生个个考100分。老师会梦见学生个个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这是我连忙反问:这些美梦会实现吗?孩子们大声回答,会的!兰林蕙的回答更让我激动。老师会梦见学生一起送一首歌给她,每个学生会送一束紫丁香给她。这时,我猛然想起教师节,那个甜蜜的早晨,我们班的孩子唱了一首歌送给我,兰林蕙还送了一束野花。我说,谢谢你,兰林蕙,真是个有心的孩子。
那么,就让林老师成为课文中这个幸福的老师,那课文中的孩子会是——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孩子们开心的大叫出来。一起来读课文。于是,在孩子们认真的有感情的朗读中,我又一次被深深感动了。
最后,我再问:现在,你们体会到课前老师的提问,这种美好的感情了吗?仅仅是老师对学生的爱吗?全班学生都大声说,不是。小杰激动的说,这是一种美好的师生情,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我们班也是这样的。我满意地笑了。
本节课的成功在于我并没有违背孩子的情感发展曲线,当孩子没有象预设时。
同时体会师生互融的情感时,我不急于一时,等到学完课文后,再次感受,学生回答得很棒。欣赏这句话“鸟儿已经飞过,天空了无痕迹。”虽然不能如此高明,希望能与他贴但近。
转载自。
(搜索本课课题的关键字可以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丁香结教学设计教案(优秀17篇)篇十四
1、复习巩固生字,朗读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树立起尊敬老师的观念。
4、正确书写生字。
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树立起尊敬老师的观念。
2、正确书写生字。
1、“开火车”游戏。(课件出示生字,学生给生字组词,造句)。
2、读顺口溜巩固识字。
踮起脚尖,走进小院,放下书包,给树除草。
牵牵小手,唱唱儿歌,笑声甜甜,不觉疲倦。
学生自主朗读——小组合作朗读——指名读——生齐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
教师指名读诗歌——边检查边指导朗读——学生练读——指名读。
3、配乐朗读全诗。要求读出对老师的爱。
1、学习第一节。
看文本插图,谁在哪儿干什么?
b、学生练读——学生评议——学生再读——学生齐读。
2、学习第二节。
a、学生轻声朗读第二节,边读边想:诗中的学生怎样呼唤老师,和老师说话?
b、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学生们对老师的关心?
同桌讨论——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学习第三、四节。
学生根据第二节的学习方法,自学三、四节,然后汇报交流。
a、边想象边思考:
“绿叶在风里沙沙”是多么得动听,我们会给老师唱什么歌呢?
“满树盛开的花儿,那是我们的笑脸”我们高兴地围在老师的身边,会说些什么呢?
小组讨论、交流。
b、全班汇报交流。
c、让我们通过读感受学生对老师的关心以及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学生再次读文。
指名读——评议——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再读——。
——指名读——齐读。
4、学习第五节。
a、夜深了,老师还在干什么?引导学生看文本插图说一说,指名读文。
学生自由说,互相评析。
c、教师指导学生读出亲切请求、真诚祝愿的语气。
学生练读——指名读——教师范读——学生再读。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说一说: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说。
2、学生看板书,练习背诵。
3、同桌之间练习背诵。
4、全班汇报。(配乐背诵)。
5、指名背诵诗歌。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观察字形,说要点。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空,组词识记,教师根据学生说的词语,选择其中的几个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3、学生描红,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枝叶——夜夜相伴。
绿叶——给您唱歌。
花儿——我们笑脸。
花香——飘进梦里。
丁香结教学设计教案(优秀17篇)篇十五
(新课伊始,教师直接导入 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见过紫丁香吗?
生:没有。
生:见过。
师:没有见过紫丁香的孩子请举手。(学生面面相觑,而后手举如林)。
师:没关系。(面带微笑,并示意学生把手放下)。
没有见过紫丁香的孩子,只要你再读读它的名儿,老师相信你准能猜出它的特点来。
(学生自读词语后纷纷举起小手)。
生:它叫“紫丁香”,那它一定是紫色的。
生:对,我也觉得它的花是紫色的。
生:我想它还有香味。
生:(迫不及待地)是的,它一定散发着迷人的清香。因为它的名字里有个“香”字。
生:我认为“紫丁香”是一种开着紫色小花,散发着迷人香气的植物。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真爱动脑筋,仅仅读了“紫丁香”的名字,就猜出它的特点来了,真了不起!(出示“紫丁香”的图片)小朋友们看,这就是紫丁香。
【点评】。
一、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使学生获取探究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变知识的阐述者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从学生的学习角度上去设计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获取知识,使学生最终通过自己的朗读、思考和感悟,了解和认识了“紫丁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个个是成功者,人人都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二、精心设计“台阶”,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实施自主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自主学习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经过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及合作学习,获得主动发展的过程。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制约,他们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铺设一定的“台阶”,在教师的辅助下完成学习目标。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为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创设了“台阶”,营造了氛围,通过教师的有效指点,学生完全自主地进行了学习,课堂上也因此充满了活力与生机。
丁香结教学设计教案(优秀17篇)篇十六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诗歌中浓浓的师生情,受到情感熏陶。
以读为主,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在读中体会师生情,在读中陶冶自己的感情,在读中感悟诗歌语言的优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诗歌中受到情感熏陶,树立尊敬老师的心愿。
在读懂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诗歌。
突破方法:在读中体会文中浓浓的师生情,并把这种感情朗读出来。
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在读中体会师生情。
突破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朗读的感情及兴趣,让他们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一)复习巩固,强化字词。
1、走迷宫,读生字。
好!大家看,这是什么?(出示课件:汉字迷宫)对了,花仙子要请一些小朋友开开火车,带我们走出汉字迷宫。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2、游城堡,读词语。
学生大组轮读词语。
3、组织教学。
游完了丰富多彩的词语城堡,花仙子变出了美丽的花——(出示紫丁香图片,引答“一株紫丁香”)。以花奖励读字词环节,提出要求:接下来,花仙子还要把她手中的紫丁香送给那些爱朗读,勤动脑,积极举手发言的小朋友。
(二)逐节朗读,体会情感。
1、第一节。
(1)自由朗读全诗,把你最喜欢的小节和不太明白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读。
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师及时评价。请读得好的学生说说为什么要那么读。(第一位自由发挥,第二位请先做“踮起脚尖”的动作再读,第三位在理解了之后再读。)。
(3)全班齐读。
2、第二节。
(1)师范读,生边听边思考“花仙子提问”。(出示课件:看到自己亲手栽种的紫丁香长大了,能夜夜和老师做伴了,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2)指名回答并朗读。
(3)同桌互读。
(4)指两名学生读,分别代表男女生比赛。
3、第三、四节。
(1)自由朗读,画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2)反馈。
(3)男女生比赛读。男生齐读第三节,女生齐读第四节。
(4)出示课件:“花仙子提问”:“一天的疲倦”让你想到了什么?
(5)反馈并朗读第三节。
(6)指名读三、四节,挑战读。
4、第五节。
(1)指名读。
(2)语言拓展:出示课件:“花仙子提问”:你会怎样劝老师去休息呢?
(3)反馈并朗读。
(4)齐读。
(5)课中休息。
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6)语言拓展:出示课件:“花仙子提问”:老师的梦里有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再读全诗,升华感情。
(1)小组合作朗读。
(2)请小组代表完成合作读,鼓励背诵。
(2)全班配乐齐读。
丁香结教学设计教案(优秀17篇)篇十七
教材分析:
本文是第三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课文反映的是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一株紫丁香》讲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老师的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让绿叶和花香送去他们对老师的问候,表达他们对老师无限的感激和深情。这是一首活泼清新而又饱含深情的小诗,是尊师教育的好题材,也是朗读指导的好素材。
学情分析:
1、本文是一首儿童诗,语句比较简短,语言简练,充满韵感,富有儿童情趣,正好利用此文重点对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的训练。可以由易到难,从一节到整首慢慢过渡。
2、利用本文对学生进行尊敬老师,尊敬长辈的美德教育。因为本诗歌主要是要告诉我们小朋友对老师的热爱之情及具体的行动。所以教学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自己或身边的其他同学是怎样尊敬老师的?如联系我校的学生一日常规:见到老师要打招呼,要问好。让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3、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本课有几个生字在识记和书写时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重视。
教学策略:
课前预习:
1、想办法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
2、收集赞美老师的诗句,抄下来.
4、回忆一件老师关心爱护自己的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老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的诗句,培养尊敬和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掌握8个汉字的读音,会写10个字,熟练读课文,体会诗歌中师生之间的深厚的情谊,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一株紫丁香”代表的意义;在思考中探索和理解师生之间的互爱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