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优秀作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作者的不同写作风格和思维方式。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经典范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记忆中的老师(精选13篇)篇一
一直以来,我都比较喜欢语文课。
可能这也和我的小学语文老师陈老师有关吧。
记得那时候,我刚刚转学到那个新学校,而陈老师也是刚刚分配到那个学校当老师。
他是一个长相黝黑但性格很阳光的大男孩,也许是因为刚从学生的身份转为老师,他也正在一个适应的阶段,而在这个阶段里,他选择了和学生打成一片。
课间的时候,他并不急于离开,如果看到有同学在玩游戏,他也要凑过来跟我们聊天。起初大家有点怕他,但是他那张黝黑脸上笑起来露出的大白牙渐渐地打消了同学们的顾虑,很多胆小大的都率先和他成了朋友。
我当时的语文成绩也还不错,但是在课上举手发言很少。其实每一次老师的提问我基本上都知道答案,可就是胆子太小不好意思举手,生怕自己哪句没说对被同学们嘲笑。
后来陈老师私下找到我,跟我说课上积极发言,他相信我对于那些问题是胸有成竹的,希望我能勇敢地举手回答。
在老师的鼓励下,我还真的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过几次,基本上都回答正确,同时也得到了朋友们的掌声。
正是这样的激励,无形中让我越来越喜欢语文课吧。
记忆中的老师(精选13篇)篇二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班的一个个新任课老师都“闪亮登场”。令我记忆犹新的是“两面派”—盛老师。
盛老师教我们的是体育,他常常戴着一顶鸭舌帽,穿着t血衫和牛仔裤,个子不算高。整体看来,活力四射。给我的感觉不像是师生,更像是朋友。
盛老师十分幽默。瞧!一个同学没排整齐,他微笑着说了一句:“come,baby!”示意同学对整齐。一句简单的英语,令同学们个个捧腹大笑。像这样的话语还有很多,他的嘴里总能“蹦”出一大堆“新词”,是同学们的开心果。还调侃地说道:“这些都是我的词儿,不能盗用版权哦!”
说他是“两面派”是有原因的,因为有时的他十分严厉。
例如:他让同学带跳绳,准备好测试,结果第二堂课却有一部分同学没带,连累了全班同学接受“奖励”。跑步、中蹲、深蹲、青蛙跳,都做了。同学们个个叫苦连天,有的说:“腿都要”断“了!”也有说:“大腿若好,便是晴天!”等等。幸好的是下一堂课大家都做好了准备,要不然就惨喽!
这就是我的“两面派”老师,幽默又严厉,让人捉摸不透!
记忆中的老师(精选13篇)篇三
上初一时我12岁,是1977年。第一堂课进来一位女教师,20出头的样子,一脸的笑容,邻家大姐似的。她长得很好看,尽管脸上有些许雀斑。她告诉我们她是扬州人,叫张德珍。同学们哄然大笑,笑得她有些不知所措,连连问笑什么,一个叫顾银生的同学站起来说,大家觉得这名字跟“张思德”有点像。陈老师一愣,也笑了:对对,有两个字一样呢。
同学们无一例外地喜欢上了陈老师,而我对她有一种更深厚的爱戴,因为她是那么懂得呵护一个孩子的自尊心,而这对孩子是多么珍贵啊!我在班上最小,经常有大同学恃强戏弄我,有一次我因受凉唇上起了个疱疱,溃疡后结了疤,蚕豆瓣大小,有同学说这像日本人的仁丹胡子,喊我“太君”。我们自小是看打击侵略者的电影长大的,特别痛恨日本鬼子,这个绰号真是太伤我心了,气得我趴在课桌上哀哀地哭。陈老师知道后,狠狠数落了那几个同学,还说我在班上最小,可毛笔字最漂亮,作文写得最好,我们要向他学习。老师的话给我幼小的心灵多大的满足啊——那时哪位同学被陈老师表扬,简直像过年一样高兴!
记忆中爱说爱笑的陈老师也哭过一回,而且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那是第二年立夏的早上,老师走进教室,拉开讲台抽屉准备拿粉笔时,她吃惊地愣住了——抽屉里挤挤挨挨的全是蛋!我们老家有个风俗,立夏时煮蛋给孩子吃,长大了有劲。那时候穷,家里鸡生个蛋都拿去换盐打酱油,很少舍得吃。同学们把带着自己体温的`鸡蛋送给自己亲爱的老师,其中一个蛋壳都剥了,那是“馋虫”沈存根犹豫了半天从嘴边省下的。老师看着大家,眼泪慢慢溢出眼眶,在脸上肆意地流淌。不知怎的,我们的鼻子也酸酸的,跟着老师流泪,师生之间的感情在泪水里交融、升华,没有伤心,只有爱,我们哭得很畅快!
陈老师曾经出过一篇作文:《我的理想》。同学们有的要当解放军,有的要做赤脚医生,也有的要像陈老师一样当个教师。而我呢,第一次在作文里向老师吐露了心思——做个作家。老师在讲台上批过我的作文后专门走到我的座位,用手抚摸我的脑袋,并露出赞许的微笑。那微笑就像一股春风,使一个懵懂少年的心里一下子花红柳绿,生机盎然!
记忆中的老师(精选13篇)篇四
在我的记忆中王健老师一直都是个非常有爱心的老师。这不是因为老师美丽的外貌,也不是因为“老师”这个称号的光荣,而是老师用她那颗富有关爱的心感染了我。
记得在一次考试中,班里的一位同学成绩不及格,王老师非常生气,气得不是因为分数太低,气得也不是他太笨,而是因为他根本不学!老师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他教育。每次上课提问都会问他:“这个问题会不会?”。每一次考试都很注意他的成绩是否有所提高。就这样,在王老师不断的关心帮助下,他成绩快速提高。
有人会说,这是一个老师应尽的责任,而我不这样认为,老师的责任是教好班上的每一位同学。如果是一个没有爱心的老师,他只会更关注上等生,而对中、下等生只是抱着“我已经教他了,他不会我也没办法”的态度。我认为这就是“爱心老师”和“偏心老师”的差别。
假如说,母亲是一朵花,我就是一粒种子,而“爱心老师”就是一位辛勤的园丁,呵护着一个个稚嫩的生命……我真希望这一刻永存!这样我就可以抓住它,把它放在我的“心底……。
七年的生活转眼过去了,七年中我学会了写字、读书、做人……,这七年中寻找的“爱心老师”在最后一刻被我的到了。
记忆中的老师(精选13篇)篇五
陈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和我小学的数学老师同姓,但一个是中学的语文老师,一个是小学的数学老师。
她是我所见过的人中性子最急的一个。她真正做到了“如风”。还未打预备铃,她便从办公室里出来,只用了五六秒便穿过20米的走廊,进了教室。有一次,她让我们做两篇文言文练习,说给我们20分钟,她自己在讲台上批作业。但才过了十分钟,她便耐不住性子了,于是整个教室里便再次充满了她的催促声,吓得我们拼命地做题。做完之后,我们才发现只过了十四分钟,瞬间怨声载道,而她却十分满意。
同时,她也十分关心我们的成绩和纪律,也曾因此大骂了十余次,敲坏了两根戒尺,摔了一个杯子——但我们的成绩仍未能达到理想的前五。
有一天下午,我们学校举行了一场朗诵比赛。成绩出来,我们班也不是很好,只得一个三等奖。临近期末考试,别班都回教室上课,她却带着我们到了篮球场上。“这是要干吗?”大家心里嘀咕。她却说:“今天就给大家放松一下,自由活动。”我们一下全都愣住了。是的,平时,她一直都抓得很紧,恨不得把下班也用来给我们做题,今天却说自由活动?下午的阳光照在篮框上,透过透明的篮板,散出金色的光,若在平时,我们定然要立刻去拼搏一番才能尽兴,可现在,我们却狐疑地看着她,直到她说:“去啊,不去就回去做题。”我们才像炸锅一样,四散而去。
今天,她一反急躁的性格,坐在树下微笑看着我们,不再有期末成绩的担忧和其他的焦虑。
当然,期末考试,我们也将放手一搏,以免遭她的打击。
她就是这样,急促,严格,又平易近人。
记忆中的老师(精选13篇)篇六
我的老师二十多岁,浓眉,鼻梁上架着一副薄眼镜,嘴角挂着微笑。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都害怕他,觉得我们不能离开他。
每当铃声响起,我们的心就会敲一个小鼓:老师在这个课上会问什么样的问题?他会让我回答吗?如果我回答错了呢?说实话,他的问题确实令人困惑。例如,在中文课上,他问我们挖甘草和地球的关系。地球这么大,哪能和挖甘草联系起来?但他解释道:我们挖甘草是为了破坏植被,造成地质荒漠化,减少人类活动的可用土地,威胁人类的.生存。人类不再存在,那么地球有什么意义吗?这让我们口服。然后他告诉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教训。例如,在班会上,他让我们讨论妈妈养鸡和我们学习的关系。我妈妈和我们一起养鸡和学习。这是哪里?但是他又联系上了:妈妈养鸡是为了让他们下更多的蛋,所以她必须学习如何养鸡。我们学习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所以我们也应该学习学习方法。直到那时,我们才突然意识到,我们都在讨论如何更好地学习,我们班的学习风格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除了写奇怪的问题,老师也喜欢练习武术,而且功夫相当好!有一次,我们用了半块砖,但没有瓷砖刀。我看见他用自己的眼睛把一块砖劈成两半,就像在玩耍一样。但同样奇怪的是,即使我们再次让他生气,打碎砖头的那一巴掌也不会落在我们身上。然而,一些学生牙痛,头痛和胃痛,老师用她的手温柔,拍和点,嗨!真的很好。
我的老师是这样一个人,人们害怕并且喜欢。
记忆中的老师(精选13篇)篇七
初秋的夜晚,窗外下着雨,轻轻敲打着每个人的心房,也把我的思绪带回遥远的过去。
“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最凭良心的活儿,我有十分的知识只教你八分,你不知道,只教你五分,你还不知道。”这是初中的语文老师跟我们说过的一句话,而对于他而言,是有十分的知识却教了我们十二分,因为他教的一些知识不是教学大纲所要求必会的,但是对语文学习是极其重要的。
这次有近十节课的关于句子的分析、扩展、润色、修改病句及分析由特殊句式转换出来的成语,怎样用各种写作手法去叙述,才能使文章出类拔萃、超群绝伦,源于第一次作文课。那时,老师发现作文中的病句很多,很多同学搞不清句子的结构,而且用词单调不丰富,导致意思的表达不充分,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而句子又是构成作文的基本要素。于是他决定挤出时间来专门给我们讲句子。经过几节课的学习,我们才知道修改病句的过程和句子的扩展、润色是相反的,要“掐枝去叶找主干”找出句子的主、谓、宾语,才能准确地分析出句子究竟“病”在哪儿,怎样改。好好听他课的同学,只要有病句出现在眼前就像炼就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眼便能认出来,如此实用,难得的课程,有的同学竟还认为他讲得没多大用,因为他们当时并没有明白老师的深谋远虑、良苦用心。
记忆中的老师(精选13篇)篇八
静谧的湖水,映衬着教学楼盏盏灯光,宛如繁星点点,驻立在旁的教学楼雄伟挺拔,仿佛一艘即将起锚远航的船。在一楼的办公室,在柔和的灯光下,李老师用笔轻点着我的作文,耐心地给我讲解文章该如何组织、如何润色,如何感人,继而上升到如何为人处事。而我则站在一旁静静地聆听,感受着一位辛勤的园丁精心地培育稚嫩的幼苗。
这是十年前我正值初三时的一幕,定格在我脑中已有十余年,挥之不去,常常萦绕梦中。幕中的老师是我当时的班主任李永立。他是教语文的,他没有上过正规的师范院校,因善写文章、口才好,在本地颇有名气,而进入我镇的中学教师行列。在印象中他走起路来昂首挺胸,写起文章来令人惊叹,讲起课来眉飞色舞,批评人来毫不留情,为了学生的利益敢言别人不敢言,敢为别人不敢为,是个性格鲜明、特立独行的老师。
李老师对生活的理解是深刻的。他从小家境贫寒,被迫中途退学外出打工。白天在工地上干活,晚上其他人一倒床就呼呼大睡,他却顶着一天的疲惫,躲在被子里借着微弱的手电筒光,坚持阅读和写作。他常说是那段艰苦的日子磨练了他的.意志,坚定了他的人生目标。饱尝生活的艰辛,体味真实的人生。正因为如此,他对我们的点滴教导都透着他的生活体悟,给我们以无形的力量。
李老师对学生的生活是关心的。那时,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的父母都是聋哑人。他知道这个情况,就经常到那个同学家家访,了解具体的困难,并积极为那个同学奔走,减免了每年的学费。而且利所能及地从生活小事上帮助那个同学,从精神上鼓励他,树立他的自信心,摆脱自卑的阴影。
李老师的课是吸引人的。上他的第一节课,就被他生动的讲解,还有那丰富夸张的表情所吸引。记得那天,他给我们讲解汉字的构形和发音的联系。如人们念“笑”、“哭”字时,面部表情给人高兴、悲伤的感觉。李老师当时模仿各种各样的笑和痛苦的表情,令我们开怀大笑,同时在笑声中理解这两个字的深刻含义,了解汉字构形的奇妙。他的作文课更是锦上添花,他能以最简单清晰的线条阐释文章的结构,以最朴实的生活为素材攥人几把泪,以最精练的语言蕴涵深邃的思想。我们学生由开始的最讨厌作文课,到后来最喜欢的就是作文课。他的作文课为我们所津津乐道。
李老师对学生的培养是因材施教的。我们是一所镇中学,每年仅有3—5%的同学能进入区重点高中,20%的同学进入区非重点高中,剩下的读中专或辍学打工。针对这种情况,对于想继续上高中的,他在学习上要求非常严格;对于无心继续读书的,他给他们很多其他的锻炼机会,并没有死板的在学习上一味地强压他们。而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我很矛盾,不知道是继续上高中还是考师范好,这时是你轻拍着我的肩膀说“你聪明,而且能静下心来读书,还是上高中吧,争取考上大学,多学点知识,将来出息大点,对社会作的贡献多点!”,我当时没有说什么,却把你的话深深地记在心里了。
虽然初三时我们正处于升学的压力,每天的学习任务很重,精神也很紧张,但在李老师的正确指引下,相对于其他班的同学来说,我们班的同学更显得目标明确,精神愉快。
毕业时,我顺利地考取了区重点高中,李老师在我的留言册上写了四个字“江上白帆”。当时懵懵懂懂,我并不真正理解它的深刻含义。在接下来近十年的求学历程中,我经历了很多人和事,时常会想起他的这四个字:江海上的小小白帆,风平浪静时在朝前航进,狂风暴浪时依然朝前,无论什么也不能阻挡它前行的方向。正如在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都会有困难挫折,在这时的我们只有坚定自己的目标,永不言弃,擦干眼泪奋力前行,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才会收获鲜花和欢笑。这是李老师对我的鼓励,也是他对我的殷切希望。每当想到这些时,浑身就像充电一样,又有了前行的能量,以前的种种不愉快统统抛诸脑后,因为前面是美好的。
这就是我记忆中的一位老师,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是他的鼓励让我重新拾起了信心,坚定不移的往下走。感谢李老师对我的关爱。你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记忆中的老师(精选13篇)篇九
我们的班主任熊老师,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从教了二十多年,心血全部挥洒在我们这群不懂事的孩子身上了。他个子不高,高颧骨,他称不上帅,因为日夜为我们操劳的脸上以有好些皱纹。我们都很喜欢他,因为他爱笑,可谓“笑里藏刀”。可是他那种对工作认真的态度还是值得一提。
记得去年开学,熊老师提出要去同学家家访。熊老师一上来就选择了我和其他几个同学。那天晚上,我怎么也睡不着觉,心想:老师为什么选择了我?是不是对我有什么看法?是不是要向妈妈打我的小报告?……第二天早上,我和妈妈到楼下迎接熊老师。只见老师冒着炙热的太阳骑着自行车来我家。看到老师,我激动万分地迎了过去——我看到熊老师被太阳晒得通红的脸上还有几滴汗水。上楼后,老师和妈妈互相交谈着。他们谈得很多,隐约听到一些:怎样预习、听讲、复习等等。原来是这样,我忐忑不安的心终于得以平静下来。我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忙给老师倒了一杯水,表示我对老师的感激。过了一会儿,连水都顾不上喝的老师又匆匆忙忙地赶到下一个同学家家访。
熊老师的课讲的`也是有声有色,每节课同学们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而且有些题目不会他总会耐心地讲解。老师,您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着,虽然广播里听不到您的名字,报纸上看不到您的照片,可我还是喜欢您。喜欢您风趣的话语,喜欢您美好的心灵。
记忆中的老师(精选13篇)篇十
上一年级的时候是朱老师教我们。朱老师对我的教诲我始终记在心里,那件事就好像发生在昨天。
记得第一次打扫教室的时候,我连扫把都不会拿,同学们都笑我笨,我羞得头都抬不起来,感觉脸上火辣辣的。只有朱老师没有笑话我,而是微笑着走到我的面前:“晓璐,你不会拿扫把吧?来,我教你!”说着,便手把手地教起我来。一会儿,我就学会了。朱老师竖起大拇指说:“晓璐,你真聪明!”听到老师的夸奖我心里喜滋滋的,比吃了蜜糖还甜。
开始扫地了。我手握扫把,东扫一把,西扫一把,眨眼工夫就把地扫完了,只等老师来检查完就可以玩了。结果老师说要重新扫。我清楚地记得朱老师是这样说的:“晓璐,做什么事都要认真负责,包括扫地。一个人如果连地都扫不干净,那她做别的事情也不会认真负责啊!”
朱老师语重心长的教诲,羞得我低下了头。我红着脸说:“老师,我错了!”我立刻跑到最后一个位置,拉开凳子,细心扫了起来。这次我扫得很认真,不漏过一个座位,不放过一个死角。过了二十多分钟,我终于把地扫好了,还把桌椅排得整整齐齐。
望着干干净净的地面,整整齐齐的桌椅,我情不自禁地笑了。朱老师来了,夸我是认真负责的孩子,同学来了,夸我是清洁能手。
“认真负责”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我们必须加以重视。这是朱老师教会我的,她可敬的形象永远存储在我的记忆中!
记忆中的老师(精选13篇)篇十一
那年,我跟着奶奶在乡下读一年级。
也许是因为时间太久了吧,也行是因为那时候还小,因此,在我的记忆中老师的长相有点儿模糊。她姓张,短发,那时的她已经快六十了,头发有些花白,脸上常挂着笑容。
学校只是一栋普普通通的楼房罢了,而学生的教室也只有两间窄小的屋里,这里只有幼儿班,一年级和二年级,也许是因为这个地方太过于贫穷,整个学校就只有她一个老师。
张老师也有自己的孙子,不过住在县城里,她每个星期六都会回去。直到星期一才回学校,每次回学校都会买一些文具或者零食之类的。
第一天上学张老师见我不爱跟别的小朋友玩就笑着对我说:“你怎么不跟大家一起玩呀?”“我。”“别怕,他们不会欺负你,走!我们一起去玩!”在游戏中,老师还会时不时拿着她买给小朋友的零食来鼓励我们。
到了中午我们都是回去吃午餐的,虽然我们一起回家的有好几个,而且学校离家不远,但是要穿过一片林子,张老师怕我们乱跑,便天天把我们送过树林,然后看着我们的身影渐渐走远了自己才回学校做菜。
一次,我跟她说奶奶做了一种粑粑特别好吃,是用叶子包的。于是中午回家时她便让我带她去摘,我们来到摘叶子的地方,我不小心被树枝挂伤了,疼的哇哇大哭,这时候张老师便自责道:“乖,不哭了,都怪老师不好,等回到教室我帮你擦点药。”后来,回到教室张老师小心翼翼的帮我擦了药,还做了粑粑给我吃。
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说我们要努力学校,长大以后有出息了才会离开这个穷地方,话是这么说,可张老师却在这儿教了十多年书。
张老师,谢谢您让这个小山村的孩子们可以上学,不用去很远的地方上学。
记忆中的老师(精选13篇)篇十二
古人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名言已流传千古。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我们茁壮成长。你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
在我的记忆中老师有时并不可爱甚至感觉有点讨厌。可这并不影响你在我心目中的形象。虽然现在我已经毕业了但是我还是不能忘怀亲爱的老师。如果没有你三年的谆谆教诲我怎能考上理想中的高中。如果没有你的严格要求我怎能很好的掌握自己。老师,谢谢你!
一开始,老师你有这一头长长的青丝,乌亮乌亮,特别漂亮、而现在在这头青丝中长出了一根根如白雪般的雪丝。
在毕业时,我清楚地看见你那双大大的眼睛中掺杂着一丝丝的血丝,我想你应该是一晚没睡吧并且你还偷偷的哭泣。你明明舍不得我们,却在我们面前叫我们快“滚”,你们“滚”了,我就轻松了,也不会这么气了。你嘴里叫我们快“滚”我却清楚地看见你那颤抖的肩膀和那含着泪水的眼睛明白的告诉我们你舍不得我们。
老师,再见!我们在成长而你却在变老。我希望你下一届学生不会再像我们一样调皮。老师,真诚地祝愿你幸福、快乐!
【点评】。
文章写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内容切合题目,写的是“记忆中的老师”,叙事清楚,但细节的真实性不足,譬如“一开始,老师你有这一头长长的青丝,乌亮乌亮,特别漂亮、而现在在这头青丝中长出了一根根如白雪般的雪丝”,譬如“你明明舍不得我们,却在我们面前叫我们快‘滚’”,开头的古诗句引用有点生硬。建议从“不可爱甚至感觉有点讨厌”的细节入手,先抑后扬刻画老师,老师的形象才会让人难忘。
记忆中的老师(精选13篇)篇十三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照亮了我的心,勾起我心中的记忆。
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黝黑的皮肤,中等的身材,说起话来犹如黄河决堤,滔滔不绝。这就是我心中的'好老师——钱梅钱班主任。
钱老师幽默风趣,且教育有方,从不让同学们死记硬背。一个字还能编出一首儿歌,还记从前:当我们学到《朱德的扁担》这一课时,有一些同学不会写“德”字,这可急坏了钱老师。但这小小的困难怎么可能难倒她呢?钱老师眼珠一转,一首儿歌便酿造在心田:一个双人旁,十四上学堂,一心干革命。还别说,这招还真灵,这“德”字像在脑海里生了根似的,牢牢地记住了。
钱老师十分重视我们的写作水平,那时的我写作十分差,每当写作时,我便会: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破烂笔头了。时不时几个“良”“中”光顾我的本子。钱老师便把我叫来,皱了皱眉头,然后细心地给我讲解起来。教我如何加长作文,教我怎样把句子写生动。经过她的一点拨,我茅塞顿开,下笔如有神。
她是那么的和蔼可亲,那么的平易近人。下课不是独来独往,总会和同学们谈谈心,聊一聊家常,喜欢和伙伴们做游戏。一直是同学们心中的“孩子王”,也是我们心中的“好家长”。
虽然钱老师已经不教我了,但她一直被我铭记在心。或许,时间会磨灭记忆;或许,烦恼会模糊记忆。但您,一直是我心中的好老师!